家庭健康教育内容(14篇)
1.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一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生命教育家长读本》提纲
讲了不论受到过何种教育,我们最后都得面对生活,都得回到生命本身,我们不仅婴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如何择业,我们更要学习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迈向生命的圆满、充实和幸福
我们期待这套书能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生命教育的参考读本,我们祝福全中国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能在这一系列读本中受益良多 生命是活着的一段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好好活,活出滋味来,活出作为人的美好与灿烂来。
目录回到顶部↑
第一章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002 我的事业是父亲/蔡笑晚
008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
017 父亲的角色/唐慧忠
019 父亲的影响/邓笛编译
021 一个父亲的箴言/马德
023 父与子/[冰岛]贡·贡纳尔逊
028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030 我在对你笑/[美]阿瑟·阿什
032 我已经长大了/李家同
035 了不起的儿子/[巴基斯坦]米赫里兹·伊克巴尔
038 我家教子有方/[日]妹尾河童
041 晚餐桌上的大学/里奥·巴斯卡丽娅
第二章 你是个好母亲吗
046 你是个好母亲吗/龙应台
048 作为一个母亲/池莉
052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
053 母亲的存折/林夕
056 妈妈将土豆变成了小狗/栾薇
.058 我的妈妈来看我/李家同
062 别难过,妈妈/莫·卡拉汉
066 孩子是母亲最珍贵的珠宝/彭玮歆
067 呵护孩子的梦/曾文广
069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
070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第三章 家庭是什么
074 家庭是什么/傅雷
075 一张家庭画像/[美]格雷·罗斯伯格艾草译
078 孩子,你为什么不哭/韩少功
082 假如我的家庭重新开始/佚名
084 家之脉/陈忠实
087 软性账务/乖女瑶瑶
089 没空相处/邓笛编译
091 背靠背的家长会/张贤亮
093 谁去开家长会/乔迁
095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龙应台
09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巴德·舒尔伯格
第四章 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101 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贾平凹 104 完美人生/梦苑
寻儿记/莫小米
望子成龙/[澳]戴蒙·杨格田玮东编译 112 演习时分/秦文君
爱和信任/三毛
最开明的爱/吴淡如
目送/龙应台
孩子的权利/李贤锋
长成一棵树/王巨成第五章 循序渐进的生命
循序渐进的生命/马鑫良
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提前开放的理由/葛闪 129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渊洁 131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今夜无人入眠/程乃珊
生命成长的历程/成君忆
生命没有过渡/鲁铭
人生路不回头/刘墉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吕麦
享受生命的过程/郑桂初
第六章 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
151 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马未都 153 好孩子的故事/马克·吐温
158 做人的凭证/徐志摩
160 这样的神童有何用/姜钦峰
162 代沟/梁实秋
165 心灵的栖息地/肖复兴
168 走进孩子心灵的爸爸/周弘
170 儿子的内心世界/尤今
172 心愿/肖鸿
174 生命的邮件/白岩松
176 向驯兽师学家教/王悦编译
第七章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180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德]卡尔.威特
184 论家庭习惯的影响/[日]福泽谕吉 187 养成好习惯/梁实秋
189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191 当习惯成了自然/刘墉
193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魏书生 197 文化习惯的培养/[苏]马卡连柯 201习惯从小养成/[法]蒙田
203 夏天的选择/肖复兴
206 桑树要小弯/赵忠心
第八章 £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
210 生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冯音捷 212 人生的两条真理/王妍译
214 人生的前台和后台/朱光潜
217 别让欲望撕碎了生命/赵化南 219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毕淑敏 221 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
224 真正的幸福与别人无关/苇笛 226 放慢生活的舞步/佚名
228 生命的呐喊/兰斯·阿姆斯特朗梁庆春译 231 生命里的山峦/杨闻宇
234 生命的长度/王磊
2.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二
到底什么是家规呢?通过文献的搜索, 有如下定义: (一) 古代称家约, 亦称家法。指在社会习俗的影响下制约下形成的, 由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法规、条例, 用以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 维护家长的权威和家族的统一, 协调族内的人际关系。家法是家长和长辈惩戒、制裁家族成员的依据和准绳, 在封建制度下, 它具有较大的权威。 (二) 家规有两种情况:1.是家训, 只是名称不同;2.与家法相似, 是家族或家长制定的规矩、规范, 有较强的约束性。 (三) 家规就是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其中, “家”是指家庭, “规”是指规矩或规范。
那么家规的内容是什么呢?清朝名臣曾国藩将教子家规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中国企业界教父级人物柳传志曾言, 父亲对他的家规是:“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 都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母亲, 在谈到自己和三个儿子的关系时, 说到这样一句话:“我从不严厉对待他们, 但约法三章:他们必须工作、运动、对我从不撒谎。”也许每个家庭家规的制定形式不同, 但是他们的内容是相似的。
综上所述, 本部分对家规的定义, 现代家规制定与古代家规制定的区别之处, 家规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述和梳理。
二、中国传统家规教育的内容
1. 论述治家之道。
在家庭关系中, 最首要的则是夫妻关系。传统家规家训认为“夫妇之道, 天地之大义, 风气之本原也。”提倡夫妇之间要和顺, 为夫要守义, 为妻要节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 和睦而美满。其次就是兄弟关系。“兄弟者, 分形连足之人也。”
2. 阐述教子之术。
要求子孙后辈努力践行传统的孝友之义。如东汉郑玄在《诫子益思书》中就要求其子“其昴求君子之道, 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 德行立于已志”以成为德行高尚之人。人须先立志, 一旦志立, 就须“口与心誓”, 不得轻言放弃。当然, 也强调子孙后辈要自强自立。如颜之推就告诫子孙后代“父兄不可常依, 乡国不可常深;一旦流离, 无人庇荫, 当自求诸穿耳。”历代家训家规作品大多强调子孙后辈需勉学成才。认为“大志非才不可就, 大才非学不成。”后世子孙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增长自己的才干。自然, 这些都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的。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幼儿家规教育观
中国的家规家教秉承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家庭教育给予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如强调德育为先, 重视“孟母三迁”式的环境教育。新时代的家规家教如何与时俱进, 才能让孩子平衡发展?那么, 所谓的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观就是指幼儿家长应有的现代社会家规教育的观念、理念, 对幼儿进行家规教育时既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家规的有益之处, 又鉴于时代的变化对家规的制定、内容、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本部分主要从家规教育的观念、目的、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树立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观。
1. 树立与时俱进的幼儿家规教育观念
虽然我国现在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一些传统的影响因素使我国当前的家规教育观念, 依然保留若干传统家规教育观念的某些特征, 同时又具有现代家规教育观念的新气息, 使之处于传统家规教育观念与现代家规教育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之中。因此, 幼儿家长现代化的家规教育观念应着重体现儿童的主动性与主体性, 理解、尊重、信任儿童, 让幼儿做自己想做的事, 促进儿童的综合性发展。这是现代家规教育新观念的核心之所在。
2. 幼儿家规教育目的应与时俱进
家规教育目的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是一定社会文化, 特别是一定社会生产水平及其趋势在家规教育上的客观反映。如何树立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目的观, 就必须先了解中国传统的家规教育目的观。中国传统家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与我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具有鲜明的以家庭为本的价值追求。总之, 中国古代家规教育是在统一的血缘宗法制的文化秩序下, 以群体本位的伦理精神为其内核, 服务于独特的家国同构的中国社会。
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 利益多元化带来文化领域内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社会对个体价值越来越持承认与尊重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 家规教育也逐渐表现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倾向, 广大家一长在立足于家庭发展的基础上, 尊重子女的选择, 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注重子女的个性全面发展。但由于受社会文化环境、子女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少家长在进行家规教育时, 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
四、当代幼儿家庭家规教育内容的探讨
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进行, 人们观念不断改变, 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合理追求个人利益与价值, 使家庭不仅扮演着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也担负着促进个人发展及家庭幸福的重任。家规教育在目的上也开始兼顾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家规教育在内容上也日益关注个体发展的需要。家规教育内容一般包括:1.健康方面, 如培养卫生习惯、预防疾病, 锻炼身体。2.智育方面, 进行感官训练, 认识周围事物, 丰富科学知识, 发展口头和书面语言, 注意音乐、绘画等艺术教育, 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 发展个性和求知欲, 为入学作好准备等。这一关于家庭教育内容的观点, 体现了要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的出发来安排家庭教育内容。从改革开放以来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 他们都认为要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发安排家规教育内容, 但对于具体安排那些内容, 是有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等。
摘要:家规在我国的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国人对家规都很重视, 家规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之一, 它对家庭成员起到了管教、约束、控制的作用。由此可见家规的规范性教育作用之大。本文首先对家规进行概述;第一, 对中国传统的家规教育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第二, 现代幼儿家庭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家规教育观;最后, 针对现代社会幼儿家规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家庭,家规,内容,嬗变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外民俗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472.
[2]陈延斌.教育立范, 修身做人[J].少年儿童研究, 2013 (03) :2.
3.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三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做孩子的父母,更要做好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孩子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由家庭给他的,家庭直接造成了一个孩子今后的发展。而现在的社会往往注重学校的责任,忽视了家庭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家长道德观念、责任观念越来越淡薄,比如一些家长随意的离婚,给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阴影。因此,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家庭非常重要。
有了一个好氛围的家庭环境还要有一个很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这些只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并不是有了这样的条件就能够满足了。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许许多的措施和方法。教育不同类型的孩子要适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针对孩子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归纳了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类型一:爱玩、爱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孩子
这类孩子采取的教育方法:管教适度,适当放手,管教太严,往往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和活动空间并且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和他交朋友等方式,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如我们班的郑思雨同学,刚上初中时就这样,他妈妈找到我,我们一起针对他的特点研究对策,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开学一个来月他变化非常大,由原来的不爱学习,不听话变得现在学习勤奋,非常懂事,班级的事情也积极主动的承担。
类型二,追求享受,讲吃穿,好与别人攀比,乱花钱。
针对这类孩子,我建议应该采取这样的方法。首先,家长把父母每月的收入情况和规划、支出计划情况告诉孩子。同时,也让孩子适当的作一天爸爸或妈妈,可以利用双休日,让孩子管一天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包括买菜做饭。让他体验一下家庭成员的责任。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适当的给他讲一讲名人伟人艰苦朴素的故事,也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让他计划去花等等。
类型三,不尊重长辈,不听长辈话
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做父母的要让他理解长辈的苦心,千万不要大道理讲起没完,可以举实例。沟通时要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让他接受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受到教育,同时,也让他表述自己的想法,说出原因和理由,哪怕错误的不真实的,然后再一起疏导,千万别指望一两次就能达到目的。要耐心,要学会等待,要给孩子改正的时间。
类型四,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这类孩了学习被动,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应以平时家务事开始训练,让孩子给父母盛饭、打扫卫生、洗碗等,再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再就是从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类型五,做事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孩子
对于这类孩子可以从做算术题训练准确度或者让孩子记电话号码等方法,改掉做事马虎的习惯,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时,一定要让他认真听并且看着你的眼睛。
4.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四
1、《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夏令营中的较量》等。
2、张耘《让孩子成为优秀在校生》、《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张耘《培养性格健全的人》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4、卢勤《孩子,你真棒》
5、王东华《发现母亲》
6、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英才家庭造》、《学习哪有那么难》
7、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8、《发现母亲》王东华
9、《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海姆.G.吉诺特
10、《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
11、《早期教育与天才》[日] 木村久一
12、《赏识你的孩子》周弘
13、《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美)阿黛尔•法伯(美)伊莱恩•玛兹丽施
14、卢勤《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5.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五
学习经典对我们的孩子会滋养一种浩然正气,会激发一种鸿鹄志气。
但是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学不懂,没有方法坚持不了,而失去这种教育的机缘,以致于这些智慧在古代都是为帝王将相家庭所用所学。
而现在我们在老师的创造与引领下,经典已经走进千百万家庭,平民百姓也一样能学经典,用经典,使得我们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解决我们人类史上教育的难题。
其实老师给我们的方法又很简单,就是首先做到傻傻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就会弄懂其中的一字、一句或几句!
不要小看,这可是经典里的一字一句,就算只能理解1%,殊不知,就这百分之一,就已经相当了不起!经典智慧取之一瓢胜过绘本、故事书整个江河。所以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真经一部。
我们常说“育儿先育己”,是吧?
《易经》观卦里说,“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你当妈的孝顺爷爷奶奶,孩子他看在眼里。
自然会照样学样,将来她也孝顺于你。“下观而化也”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父母不是这样,对孩子指东又指西,让孩子不知所措,“盥而不荐”,是这意思。
比如你守信用,到时就能早起,早起后读经,孩子他就会学你,“有孚,顒若”,是这意思。
这就是观卦的家教。
现在的父母普遍都没有学过经典,所以我们变通,马上让孩子读经,母子一起来学,学习中共同前进。
不能像古代,父母教我们做人,现在是齐读经典,子教母如何做人。为什么说是子教母? 因为孩子天真未泯,学经典比大人要快,我们不努力,还真的不如小孩儿。
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书里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目标、内容、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易经》提供给我们的家庭早教智慧。
教育的时机是什么?
早期教育很重要,早期教育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易经》蒙卦中“蒙以养正,圣功也”道出了教育的方向-----养正教育,教育的时机在蒙童。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易经乾卦云“元者,善之长也”,何为善?
《道德经》云,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教人向善,以养正气。
家庭早教的目标是什么?
《易经》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大格局的人。
我们让孩子学习易经和其他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格局的人才。
整部《易经》圣人都在教我们天道、地道、人道,教我们如何做君子、大人、圣人,教我们如何做事。
乾卦“自强不息”、“元亨利贞”、“潜龙勿用”、“终日乾乾”、“亢龙有悔”,坤卦“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履霜坚冰至”、“含之以从王事”、“括囊无咎”亘古未必,这些都是大道。
孩子理解了其中几句,他的一生就可能因此而改变。知道了这些大道,孩子就具备了做人做事的大格局。
当然这些大道就像是一颗颗珍珠,镶满了整部《易经》。
家庭早教的内容是什么呢? 《易经》蒙卦云“君子以果行育德”,指出孩子出生后要果断地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易经》多处指出道德的重要性及如何“修德”,如:“德合无疆”、“以懿文德”、“厚德载物”、“进德修业”、“以成德为行”、“与天地合其德”。德者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家庭早教应该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
教育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就是读经典。
《易经》屯卦中讲刚柔始交,君子以经纶,十年不字。我们不得不惊叹,我们的祖先的高级智慧。
两口子结婚,就是刚柔始交,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经纶。经纶者,经典也,也就是说,圣人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胎教了,而进行胎教的东西,就是经典。
大蓄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圣人告诫我们,多学习前人的言行来育德。而这些言行大多在以易经为首的六经四书中。
十年不字,字面的意思,不要给孩子解释,十年后,才进行解释。从胎教开始,就应该读经,而且一读,用十年。这样的目标是什么呢?
是建侯,也就是帮助你自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大结构人才。
宜建侯而不宁,不宁者,不要偷懒也,好好的读经,教育孩子,是最伟大的事业,不要偷懒。
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天造草昧,是最好教育的时候。
学习经典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融入了易经思维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圣贤经典的最好方法。《易经》升卦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圣人之道,无非积小成高大,故圣人重积,累积也,重小,细微也,不重其积,安成其高乎,不重其小,安成其大乎。累积式教育法,是重累积,重细小,而重质量也。
大道至简,这套学习方法就是每天一遍,每天读三样,连续读七天。三大纲领八大原则,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套学习方法的理论之严密。
这套学习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榜样一样的大格局人才,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套学习方法的实际效果。
并且这套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可以说老师真正为人类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家庭早教的度又是什么呢?
《易经》强调的就是中庸,无过,无不及,这就是家庭早教的度。
乾卦云“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要行事中庸。
现在很多孩子,自由散漫,是为家庭早教之过。
只有父母爱孩子,而孩子并不懂得爱父母,违反天性,孩子成上帝,父母是奴隶,是家庭早教的不及。
家人卦云“家人有严君,父母之谓也”,父母不能有效的掌控自己的孩子,就是教育的失败。
早期教育的中坚力量是什么呢?
家庭早教兴趣班是大家的选择,我认为家庭教育才是家庭早教的中坚力量。
父母对家庭早教一无所知,苦的是孩子,笑的是家庭早教机构。大格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大格局的孩子。
家人卦云“君子必言有物,行有恒”父母应该注意言传身教,不可以轻言行。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仅靠老师是很难教育好孩子的。
家人卦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家庭成员各有其道,各行其政,家庭必然和睦,必然和谐,孩子必然成长。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会学习,要善于学习。
明智的父母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教。让孩子读经典,做智慧父母!
家庭早教最好的平台是什么??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提高,一起手拉手走过孩子教育的黄金期,一起相约十年。感恩各位老师的分享和交流,感恩大家的无私付出。
人生没有智慧的四大表现,一个是遇明师不拜,一个是得良友不交,一个是不孝顺父母,一个是不教育自己的孩子。
经典就是明师,好的指导老师和学习方法就是良友。
这些家庭早教的智慧是老祖宗几千年前的易经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明智的父母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教。让孩子读经典,做智慧父母!
6.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 篇六
1、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
(1)对居住在一楼且无楼梯扶手的残疾人住户,为其安装楼梯扶手;在住宅楼、庭院及单元门的外围处,修建无障碍坡道;使残疾人在自家庭院和居住室内实现无障碍通行。
(2)为卫生间(浴室)内安装抓杆、扶手。(3)为浴室内安装浴凳或配置沐浴椅、防滑垫。(4)为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肢体残疾人家庭,为其配置座便椅或改装座便器。
(5)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配备拐杖和轮椅。
2、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1)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2)配置闪光报警水壶。
(3)为有需求的听力残疾人配置助听器。(4)为有需求的言语残疾人配置交流版。
(5)对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为其改装座便器。
(6)为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配置专用电磁炉、电压力锅、电饭煲。
3、视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
(1)在楼梯口、单元门口铺设盲人或提示盲道。(2)为卫生间(浴室)安装抓杆、扶手。(3)安装语言对讲门铃。
(4)为浴室内安装浴凳或配置沐浴椅、防滑垫。(5)配置多功能语言报时钟、语言电子盲表、盲人专用电话和语言电子计算器。
(6)为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视力残疾人家庭,为其配置座便椅或改装座便器。
7.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100例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进行建床管理前后与技能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家庭病床患者的家属;主要照顾者(承担患者的主要照顾任务),照顾时间≥1个月;意识清楚,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其中男36例(36%),女64例(64%);年龄30~75岁,平均50.5岁。100例主要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配偶38例(38%),子女33例(31%),保姆29例(29%)。文化程度:文盲10例(10%),小学43例(43%),初中47例(47%)。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文化程度);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共4个方面,即疾病知识、家庭护理方法、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4大类共17题[5]。采用单项选择,填写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不知道”,统计时按每项的累计例次计算构成比。家庭病床护士利用出诊为家庭病床服务时,针对主要家庭成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及赠送健康教育资料,以口头讲解,提问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宣教,以问答、操作的方式了解患者或家属接受和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
1.3 家庭病床管理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认真拟定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修订护理方案,按照护理工作方法及等级程序要求实施分级护理[6]。一级护理巡诊1次/d,二级护理隔天巡诊1次,三级护理巡诊1次/周。护士参加医生的病情交班,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于心,并制定抢救预案及后送措施[7]。
1.3.1 基础护理
每次巡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在案,遵照医嘱实施注射、换药、鼻饲、雾化吸入、灌肠、冲洗等床旁治疗[8]。对于长期卧床者,指导家属及护工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已生长褥疮者,定期上门清创、换药。
1.3.2心理护理需要家庭病床护理的患者多已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们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对康复缺乏信心。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其身心状态,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疏导。用温和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增进亲密度,以过硬的操作技能赢得信任,使其获得安全感[9]。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年患者,帮助其与外界保持联系,如老伴先逝身边又无子女陪伴的空巢老年患者,引导其去老年活动中心与其他老年患者交流共欢乐,缓解和排除心理孤独感。
1.3.3 康复指导
长期卧床者易出现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等问题,指导家属及护工给老年患者做床上被动肢体运动尤为重要,如定时翻身、伸缩关节、按摩肌肉等;能下床者指导其尽量下床活动,在床边慢走或在室内散步,以舒活筋骨、愉悦心情。老年患者多因腿脚不便易发生跌倒,指导家属应以方便老年患者出行为原则,合理摆放家具,同时做好坠床、摔倒等意外施救措施,降低因此造成的伤害[10]。
1.3.4 健康教育
现代医学证明,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治疗手段,许多疾病与人们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不健康行为[11,12]。
1.4 评价标准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调查家庭病床管理前后健康素养与技能知识掌握情况。SF-36量表的得分换算成标准分后,按标准得分情况分成4个等级:差(0~30分)、较差(31~60分)、较好(61~95分)、好(96~100分)[13]。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56/100),管理后为96.0%(96/10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医疗模式以“诊断和治疗”为主,大多数人力与物力均投入到疾病治疗中,而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则比较少[14]。相关研究报告中可知,目前中国人群约有患者15%、健康人群15%、亚健康人群70%,而且最不健康的1%与慢性病19%总共占用医疗卫生费用70%左右[15]。为了确保人人享受健康,医学模式应必须从传统疾病治疗往健康管理转变,卫生工作不仅要重视患者,更要加强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尽快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循环[16]。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属于基层社区医院卫生服务发展方向,在国际上比较通用,而且证明属于成功的医疗模式。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当前还欠缺这种模式,但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应逐渐建立“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从而形成以健康管理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17]。这种情况下,家庭病床便应运而生,指的是医疗单位对愿意在家接受且病情适合在家庭环境下检查、诊断及治疗与护理的患者,在其家庭就地设立病床,从而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家庭病床最先兴起于50年代的天津,目前一些地区成为有效的医疗护理模式,并有全国大范围内普及的趋势[18]。
本研究中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56/100),管理后为96.0%(96/10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采取管理服务前家庭病床患者家庭成员健康教育素养相对较低,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提示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健康素养,值得社区推广。目前家庭病床建床数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有效地实施护理安全质控,能增强社区家庭病床护士慎独意识,加强家庭病床护士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合理安排护理各项培训,重视护理礼仪的有效使用[19,20]。认真评估患者综合情况,规范执行家庭病床护理操作,有利于患者接受有效的连续护理,并发症得到早期识别和干预,节省了患者的医疗开支,提高护患满意度,满足患者期望值,加强了护理安全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在家庭病床患者管理下家庭成员健康素养的提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调查家庭病床管理前后健康素养与技能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管理后为96.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结论:家庭病床患者管理下家庭成员健康素养的提升明显改善,值得社区推广。
8.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八
【关键词】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对策
一、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单亲监护
1.母亲单方监护
虽然母亲单方监护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与留守前差不多,但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差距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母亲改变生活面貌的愿望异常强烈,但条件所限只得将欲望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家除读书学习外什么事都不让做,在校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由于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有部分孩子尽最大努力仍与父母的要求相差甚远,结果打击孩子学习自信,致使学习兴趣下降,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
(2)由于农村原有重男轻女错误思想的影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远不及父亲。而现在学生的课程结构变化大,留守兒童母亲对教材把握以及对孩子学习辅导的技能有限,加之农活负担重,时常心烦气躁,极易冲动,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常常大吵大闹甚至体罚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2.父亲单方监护
(1)虽然父亲对孩子学习的辅导能力强于母亲,但由于农村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固定化分工和男性性格特点,父亲对孩子的生活不能悉心照料,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也并不乐观。
(2)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太少,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能力,导致行为偏差。在心理交流方面,留守儿童父亲轻易的将儿童心理问题忽视;在生理问题上碍于伦理,羞于启齿;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专横独断,只教育子女怎么做,而不帮助子女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志向方面,简单归结为现在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才有出路。志向过高过远,不切实际,不但打击孩子自信心,有的则导致行为出现偏差,这样无异于揠苗助长。
(二)隔代监护
(1)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父母外出前滑坡很大。由于祖辈的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很多孩子通常“伪装”成在看书学习的样子来骗得祖辈监护人的信任,而老人们往往并不知道。
(2)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与孩子缺少交流,使得孩子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农村隔代老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这无疑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部分孩子则出现任性、暴燥、容易冲动、不服从管教、叛逆,有时甚至离家出走。
(三)亲戚朋友监护
亲戚朋友的监护不能让留守儿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孩子缺少与人交往,自我得不到很好的展现,自信心就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致使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很多情况下孩子处于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出现自卑心理。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开始转移,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四)同辈监护
同辈监护的家庭中,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1)同辈监护人在监护被监护人时,本人也被对方反监督。在学习上他们互相赶超,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体谅、安慰,面对问题互出对策,倾听他人意见,商议解决,这是同辈监护的优点。
(2)同辈监护的双方生活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都较低,时常判断失误,存在安全问题。作为同辈监护人,顾及不到安全隐患,监护人可能带领被监护人一起在一些危险地带或做一些很危险的游戏,这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五)自我监护
自我监护是留守儿童所有监护类型中占比例最少的。处于这种监护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压力最大,除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外,生活、心理和行为上都有很多问题。一个人生活,生病或遇到困难时在家里找不到帮助,内心非常孤独,自闭、叛逆、敌视感逐渐增强。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综合考虑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建议留守儿童的家庭因地制宜,转变观念,创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
(一)就留守儿童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最佳选择。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退求其次。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可以采取如下行为,尽量减轻父母关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1)父母尽量多与孩子通电话。注意通电话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起居,更要与孩子进行彻底的思想交流。发现不足,及时纠正。
(2)父母必须增加与孩子团聚的频率。利用节假日抽时间返乡探视孩子或将孩子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为孩子树立崇高理想提供条件。
(3)父母必须经常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就监护人提出以下建议
(1)监护人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监护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护能力,以适应被监护人发展的需要。抛弃原有既定的原始教育观念,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多给被监护人提供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包办代替。
(2)监护人必须给予被监护人必要的爱的呵护,但绝不造成施舍“爱”的泛滥。爱源于关照活动的体现。重视被监护人生活细节,进行相应的指导教育;感觉被监护人心理变化,进行必要的开启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贾淑芳.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方法[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1).
[2]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
[3] 陈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学网 ,2008.
[4]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
[5] 陈晓明.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探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3).
[6]黄宝中,闭文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
作者简介:
张金瑞(1983年—),男,回族,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二中。
9.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九
夏至篇:夏至锄禾日当午——家庭劳动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 杨忠健
每年6月22日前后为夏至,北半球这一天白昼最长。由于杂草、病虫迅速滋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农谚:“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
夏天,农民在辛勤劳动,同样,小学生也应该参加一定的劳动。笔者还是个小学生时,每年参加三夏田间劳动。甲骨文里,“家”字上面是一个大屋顶,下面是猪,指的是家里面养猪。可见古人造字的时候就突出家务劳动,这一点到今天也应该这样。现在学校劳动教育弱化了,所以,进行家庭劳动教育就更有必要,从小参加劳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在本篇中我们说说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劳动实践有哪些。
1、为什么家庭要进行劳动教育?
小刚在家里不怎么干活,我们要求他吃完饭后洗碗,可是他总是忘记,或推脱不做。博士先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劳动观念不如以前的孩子了?
您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和一些家长的溺爱孩子直接相关。另外,就是一些家长还不了解劳动对孩子发展的重大意义。
1990年代,有一项研究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做家务的时间进行调查统计:美国1小时10分;韩国40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日本24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10年过去了,到了21世纪,我国独生子女参加劳动的情况又如何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10—15岁的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劳动的时间只有11分钟半!
有一天是立新小学的大扫除日,学校门口出现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一些小学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手里拿着抹布、扫帚、水盆,走进教室,原来他们是来代替孩子做值日的。老师对家长们说,还是让学生们自己劳动的好。家长说:“小孩子扫不干净的。”
又过了些日子,就到了植树节。立新小学在校园里种树。家长们又来了。他们对老师说:“我们来种,可不敢让孩子去种树。那些孩子哪里种得好树。种树是百年大计,可得认真!”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才真正是百年大计呢!
人类在劳动中既创造了丰裕的物质世界,也创造了壮丽的精神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文明。没有劳动,世界就是一片原始洪荒。人们都渴望得到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幸福既不能靠别人恩赐,也不能靠投机取巧,更不能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幸福只能靠劳动得来。劳动的人,才可能是幸福的人。
著名的哈佛大学对波士顿456名男孩进行了跟踪调查,到他们中年时,发现不论这些人的智力、家境、种族、受教育程度有多大差别,凡是小时候养成劳动习惯的人,即便是在简单家务劳动中锻炼过的人,生
活要比从小没有劳动习惯的人充实、美满。总之,孩子从小参加劳动十分必要。
2、劳动实践有哪些?
我的孩子小玲写了一篇作文:
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之旅》的节目。记者叔叔借给我一些钱,我批发到了20张晚报沿街叫卖。一开始,我还真叫不出声来。可是我不吆喝,人们就不知道我是在卖报,我卖不出晚报,就完不成任务。所以我还是出声了,我会推销了。一次我的钱掉在地上,幸亏一个好心人告诉了我。好不容易啊,我把20张晚报卖完了。我把钱交给记者叔叔。他说:“其中的2元钱是你的劳动所得。”这样我才懂,卖一张报我就赚一角钱。两个小时我挣了2元。这可是我的劳动所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通过这个活动我体会到:自己去挣钱,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今后我花钱的时候一定是三思而后行。
博士先生,小学生能参加哪些劳动实践呢?
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和劳动创造。只有在劳动中,儿童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成果得来不易,理解自己的父辈养育我们的艰难,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锻炼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所以,孩子从小要做勤劳的人。勤劳的表现是: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在家主动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集体劳动中不怕累,不怕脏。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劳动机会增多了。他们参加学校中的劳动;也参加一定的社会劳动。他们参加公益劳动;也可以在节假日勤工俭学。家长应要求孩子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在家务劳动中,有生活知识的传授;有脑手的配合练习;有体力体质的锻炼;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亲子感情的交流;有对生活苦乐的体验;有意志的锤炼;有技能的培养。
劳动可以在许多场合进行。不能认为只有搬铁块、割麦子才是劳动,修车、编程、设计、做饭就不是劳动。劳动不仅包括创造物质产品,而且包括创造精神产品。家长要指导孩子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能文能武,全面发展。
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不仅生产是劳动,而且服务性工作、公益活动、家务事也是劳动。小学生除了自我服务劳动之外,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烹饪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学会安全使用炉具等)、公益劳动(如绿化美化环境、帮助军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做一些事情等)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例如:叠被子,洗袜子,扫地,洗碗,整理书架,收拾房间。坚持下去,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艰苦奋斗过时了吗?
我们过去生活条件比较差,现在孩子赶上了好时代。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对一些学校搞的什么挫折教育很有意见。博士先生,您的意见呢?
广大的少年儿童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在享受由父辈开创和建设的今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自觉地继承他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把这种精神财富作为青少年生活的支柱,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广大。只有这样,人才能有高尚的精神生活,生活才过得充实、健康、有意义。2003年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向全国的少先队员征文:“2020年小康生活的我”,结果收到10余万份稿件。一些少先队员说:“我开着宝马车回家,一按门铃,门就开了。”“我雇了三个保镖、两个保姆,还有一个机器人。”“我当了庄园主,还有许多外国仆人。”“我说10句话,就能挣一万多元。”“到那时我就什么都不用干了,不干活还能领工资,到处旅游。”“我成了公司大老板,有很多钱。我家住在9层别墅,顶层是人造海滨浴场,8层是„„,1层是居室,仆人们都住在院子里。”这就是部分城市少年儿童对小康社会的想象。选择富有、荣誉、权力、玩乐享受、不劳而获的占绝大多数;而积极向上类的只占15%。大多数孩子对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创造小康生活,在实现宏伟蓝图中自己做些什么显得概念不清、观念错误、认识不足、准备不够。
分析原因,成人社会给了孩子不良的影响和引导。拜金主义、不劳而获代替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这种扭曲的价值取向不值得家长深思吗?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实践中,有丰富的精神遗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21世纪的少年儿童既要批判和抛弃其中封建的内容,也要对其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借鉴,并加入时代要求的新内容,使其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这个传统保证了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生活条件比我们好得多,但他们的家长仍然注意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值得我们家长深思。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没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劳动。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在家中都各有各的角色: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等等。至于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兼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据英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统计,全英国约有50万送报童。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美国大学生的学费如果全靠家里供给,会被同学看不起。
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和劳动创造。只有在劳动中,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成果得来不易,理解父辈养育的艰难,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锻炼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孩子劳动要不要付酬?
有一次我让孩子去洗碗,小刚说,现在都是按劳取酬,您得给我洗碗的酬金。我很惊讶,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博士先生,您说孩子劳动要不要付酬?
科学家陈章良的成长过程,充分说明劳动是对人的智力、能力、体力和个性品质的综合锻炼。陈章良
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劳动的重担很早就压在这个长子的身上,他6岁会带弟弟,7岁会喂猪,8岁会在街上叫卖自己捕捞的海产品。他9岁才上学。有时,他半夜离家,面对澎湃的大海捕鱼捉蟹,因此他必须懂得潮涨潮落、鱼蟹习性、用星星定方位。艰苦的劳动不仅培养了他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给了他聪明才智和健壮的身体,这些为他成才奠定了基础。我想,他绝对不会为此向家里要什么酬金。
现在,劳动报酬体现新的特点。义务劳动是不计报酬的自觉为公共利益所进行的劳动,小学生参加这种劳动可以意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和崇高目的,应当大力提倡和坚持。同时,为了使小学生体会到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与改善劳动者生活的密切关系,也可以适当参加勤工俭学的劳动。
从事家务劳动是小学生的义务,是对家庭负责的表现,当然不应该付酬。作为家长,还应该对孩子把这个道理说明白。
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与劳动人民同甘共苦的思想感情,才会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劳动果实。劳动果实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珍惜它们是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其具体表现就是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财物是写进宪法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让孩子体验劳动时和劳动后的愉快心情,既要看到劳动能带来物质利益,又要防止单纯为钱而干活的做法。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并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只有劳动,才能改变懒惰的习惯,劳动有利于培养勤劳美德。劳动还促进身体发展,能提高人的生命力和大脑的活力。小学生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肌肉、筋骨受到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增强体质和体力。非常重要的是,劳动促进智慧发展。孩子在劳动中,必然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提高学习文化科学的积极性;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创造性。适当劳动只会对学习有利。最后,劳动还促进美育。劳动能够接触美,劳动中能接触大自然的美,集体的美,产品的美,创新的美,劳动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5、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
孩子的学校布置孩子做一个风筝,我又帮助他画,又帮助他扎,风筝做得挺好,受到老师表扬。博士先生,您看,我对孩子还是挺负责的。
您这事做得有欠考虑。学校要求孩子做小制作,是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您全代劳了,他就得不到锻炼了,教育的目的落空。
在培养孩子劳动技能方面,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帮助孩子确立明确的劳动目标。劳动不单纯是为减少父母负担和学会干活,而是通过劳动,使得孩子参与家庭建设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劳动中孩子还可以学会与人交往。
其次,激发孩子劳动的欲望。设法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肯定。不要让孩子做力不从心的事,不好做的事,家长可以示范,不要对孩子劳动中的事物责备过多,同时克服物质刺激的负面影响。
再次,要指导孩子的劳动技能。由于孩子在体力和技巧方面和成人有差距,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劳动,家长应进行具体指导,传授一些“诀窍”,帮助孩子改进劳动技能。
10.好玩的家庭才是健康家庭 篇十
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建立能够抵挡外界压力的“世外桃源”。
下午2时,咨询室的门被敲响,我估计是一名事先约好的咨询者来了,岂料推门进来的却是两个人,一个是50岁左右的男人,另一个是花季少女,他们是父女俩。
我示意这对父女坐下,在简单自我介绍后问:“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父女俩分别介绍他们的家庭情况:父亲周先生是政府某要害部门的处长,母亲吴女士是市里最优秀的中学物理老师之一,女儿周琳是中学生;周先生工作十分繁忙,周琳的生活和学习多半由母亲负责;周琳上初中时进入母亲任教的中学,更是与母亲朝夕相处,从初二开始,她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是食欲降低、体重下降、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下降、整天感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上、成绩急剧下滑,父母和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起效,周琳眼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了自己,经常急得流泪,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我让周先生描述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大致情况。周先生说:“从周一到周五,早晨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晚上我和妻子有时候看电视,有时候做白天没做完的工作,周琳做作业。一个晚上,好像大家没说几句话就过去了。周末有时候带周琳去逛街,但大多数时候是周琳在家里看书,我和她妈妈做些家务,弄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周琳补一补。”
我又让周琳描述学校的生活。周琳说:“多数方面跟同学们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妈妈在本校当老师。妈妈经常向有关老师了解我的情况,我在班里的一举一动她都知道,好事她知道也就罢了,那些不那么好的事她要是知道了,回家一定会说我半天,说什么老师的孩子更要注意影响,更要以身作则什么的。我有时候很烦,不过大多数时候觉得妈妈是为我好。”
刚了解到上述情况,第一次的咨询时间就结束了,我让他们下次一家三口一起来。周先生父女答应了。
三天后,周先生一家三口如约而至。我特意跟第一次见面的吴女士打招呼,她的表现让我联想起读中学时的一位严厉的女老师,她们都让人觉得有压迫感。我马上意识到,周琳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压迫感,而且天天都感受到了。
我问吴女士:“你怎样看女儿目前的情况?”吴女士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内容和形式跟老师写在白纸上的、对学生的评语一样,不带丝毫母女色彩。
我转而问周先生:“你在单位的感觉和在家里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周先生回答:“区别不大,在家经常放不下单位里的事。再说,过日子的感觉本来就应该很平淡。”
我又问周琳:“你觉得妈妈在家里与在学校有什么区别?”周琳想都没想就说:“没什么区别,都是老师的样子。”我看了吴女士一眼,发现她有点尴尬。
沉默了一会儿,我问吴女士:“你对女儿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吴女士叹了一口气,说:“她说得对,但我没办法。”
然后,我问他们三人:“在家里,谁笑得最多,谁笑得最少?”三分钟后答案出来了:周琳笑得最多,多半是跟同学打电话或看电视的时候笑;吴女士笑得最少,少得一星期也见不到几次笑容。
也许这样的讨论本身就很有趣,吴女士在结果出来后笑了,笑得很放松。看来,她悟性很好,是愿意改变的妈妈。我一阵窃喜,心想,她也值得同情啊,毕竟她太想既做好母亲又做好老师了。
在后来的谈话里我了解到,这个家庭不止周琳一个人有问题,周先生几年前就查出患有高血压,现在需要每天服药才能维持正常血压,吴女士则患偏头痛10多年了,做过很多检查,吃过很多药,花了很多钱,但都不见好转。这真应了人们常说的:在一池污水里,条条鱼都会沾上脏东西;反之亦然,一条鱼脏了,那么整个水池都会是脏的。
我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给他们讲道理:“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好,就会降低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心情好是硬道理。”周家三口连连点头,吴女士还插话:“我心情一好,头痛就会减轻。”
我接着说:“怎样才能心情好呢?我给你们出两个主意吧。第一,要把此角色与彼角色、单位与家庭的界限弄清楚,否则心情会不好。举个例子,为什么爱情歌曲大多数是抑郁、伤感的?就因为恋爱关系是这个世界上界限最弄不清楚的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弄不清哪是我、哪是你。人们在恋爱的时候容易抑郁,这甚至可以成为判断是否爱上另一个人的标准——如果想着某异性时仅仅是感到愉快,那只是喜欢而已,但如果想到某异性时除了愉快还有些许甚至浓浓的抑郁,那就是爱上那个异性的铁证了。”
听了我的“妙论”,周先生和吴女士相视而笑,周琳显得有些不自在,大概关于爱情的话题从来没被这一家三口公开谈论过吧。
我继续说:“在你们家里,有几个界限不清。首先是工作、学习与生活的界限不清,比如周先生和吴女士都把工作带回家里做,这显然是向家庭生活和家庭其他成员施暴。对不起,这样说也许有点过分,而且我知道你们不愿意这样。其次是每个人的角色界限不清,比如吴女士在家里还是像在学校一样,那么,家就不是家而是学校了,母亲也不是母亲而是老师了,情绪怎么可能好呢?医学上有个定论,查不出原因的头痛或其他慢性疼痛,几乎都跟潜在的不良情绪有关。此外,母亲的角色不清楚,女儿的角色也会跟着乱,双方的情绪自然会坏,所以身心都会出毛病。”我建议周先生夫妇公私分明,尽可能不把单位的事拿回家里做,宁可晚点回家也要在单位把事做完。吴女士呢,我建议她:在学校,跟女儿的关系要公事公办,不要通过同事打听女儿的事情;回到家里,要完全以母亲的身份与女儿相处。我还给周琳布置了一个看似荒唐的作业——每周至少两次向爸爸或者妈妈耍耍赖、撒撒娇,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明确各自的角色——我是女儿,你们是父母。我强调:“这些作业要记录下来给心理医生看。”听了这番话,周琳和她妈妈表情很不自然。我不禁感慨:这个可怜的少女看来好久没在父母面前撒娇了。
在又一次咨询中,我给周家三口出了第二个主意: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沉闷的家庭变成好玩的家庭。讨论“如何让家庭变得好玩”时,周先生一家三口很活跃。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变得比较好玩了。50分钟下来,他们已经有很多办法。我几乎插不上话,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他们讨论。
其实,具体怎么做并不重要,每个家庭都可以有各自取乐的方式,重要的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心思和心意。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思和心意,成为“搞笑”、“逗乐”高手便是很容易的事。
周家三口每次来咨询室,我都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令人欣慰的改变。周琳说:“我开始对学习有信心了。”吴女士说:“我把头疼忘记了。”她刚说完,在座的四个人都哈哈大笑。大家心里明白,真正头疼起来岂是可以忘记的?她能够忘记,表明她心情好多了。而周先生呢,降压药还在吃,但他觉得精神上放松多了。
周家三口总共咨询了10次。在最后一次的最后时刻,我对他们说:“在压力无处不在的环境里,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建立能够抵挡外界压力的‘世外桃源’,只有在‘世外桃源’里享受到轻松和闲适,才能更加从容和强大地应对外界压力。你们基本做到了,恭喜呀!”
咨询师的话:不好玩的家庭容易制造病人,或者是有心理疾患的病人,或者是有身体疾患的病人;反之,如果家庭是好玩的,这个家庭的成员出大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事实上,在很多身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11.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十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言行举止等方面, 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位好的家长, 一个温馨的家庭, 无疑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会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熏陶。人常说榜样胜过言语, 这种家庭教育效果, 是用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对孩子来说, 父母给予的刻骨铭心的爱, 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 为使孩子茁壮成长, 有意识地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是教育的必须途径。
(1) 语言影响。生活中没有了语言, 便成了一个无声音的世界, 一个寂寞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交往。而未来社会更需要能言善辩的人才, 需要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需要交往。因此, 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影响, 自己在表达中, 在与人交往中, 首先做到语言文明, 力求表达准确、流利、清楚, 以期感染孩子。因为从生理方面讲, 多说话有利于加速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脑功能的恢复与提高。从心理发展角度讲, 还有利于诱发孩子的灵感, 启迪智力。
(2) 行为影响。每个做家长的, 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品行, 这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 家长年老的依赖, 还是对社会的奉献都是很重要的。但这种期望只是靠说教还远远不能实现, 家长必须以身试教, 在行为上给孩子影响。要求孩子做到的, 家长首先要做到。比如孝敬老人, 不自私、宽厚待人、一丝不苟地工作等方面,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本身成为一个优秀的活教材。让孩子感到, 在他的眼里, 家长是楷模;在他的心中, 家长是榜样。记得有一次, 邻居家超生了俩孩子, 有人告发后计生部门来调查此事, 于是他家人怀疑是我举报的, 经常来我家闹事, 几年后此事平息。邻居知道冤枉了我, 但我一直以礼相待, 从不计较。我觉得, 用这一事实作为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胜过千言万语。
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适时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最新教育和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鼓励, 是他们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 鼓励、鞭策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挖掘其内在潜质, 进而取得教育方面的成功。对此, 孩子也会按照家长鼓励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积极进取, 积小胜为大胜。那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利用鼓励和期望促进孩子自觉努力, 向家长所期望的目标迈进呢?
(1) 期待性鼓励。是指家长在孩子学习、做事等方面的成功报以期望态度,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 在其心中有数的前提下, 扬长避短, 转化为自己的潜力。曾有位母亲是这样做的, 儿子上小学时去参加家长会, 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 这次数学考试, 你儿子排名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 她流下了眼泪。然而, 到家里, 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 她振作起精神, 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 你并不是笨孩子, 只要能细心些, 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 她发现, 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 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 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 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 去得比平时都早。孩子上了初中, 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 等着老师点儿子的名, 然而, 这次出乎她的预料, 直到结束, 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 去问老师, 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 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 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他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很满意, 他说了, 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初中毕业了, 经过努力, 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中学。
(2) 激励性鼓励。指家长通过激发兴趣, 使孩子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加速完成任务。我们知道,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 特别是孩子, 由于年龄所限, 他们的自控能力差, 往往在一些需要耐力才能成功的事情面前会半途而废。此时, 就应该激发孩子成功的欲望, 激励孩子以饱满的热情迎战困难。跳绳是一种体育活动项目, 既可健身, 又可健脑, 去年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 我向孩子提出参加跳绳比赛的要求, 可孩子却认为这是女孩子的活动, 再加上自己长得高, 觉得不合适。为了使孩子首先接受我的要求, 我向他们讲了跳绳的好处, 还依照孩子的心理, 讲了取得名次在学校会得奖, 家长也要奖励。孩子来劲儿了, 开始苦练。我又向孩子讲了要领, 并鼓励说:“有志者事竟成。”力气总算没有白费, 孩子不但取得了每分钟180次的好成绩,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今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3) 体谅性激励。是指家长对待孩子因无意差错或过失而失败, 产生心理挫折时, 要给予宽容、谅解, 体谅孩子此时的心情, 鼓励他去改正缺点, 正确面对现实。记得那是发生在孩子二年级年终考试的一件事, 一道数学题是63÷7, 由于粗心, 孩子错把除号看成加号, 结果此题丢了2分, 导致失分而未得满分。看着他难过的样子, 我没有责备, 而是同情地劝慰:“我看这两分丢得值, 它会永远让你记住粗心的后果。”我觉得, 家长对孩子无意差错而造成的失败的鼓励, 是对孩子的谅解, 更是对孩子今后能认真做好事情的鼓励。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 需要耐心、细心, 有智慧。只要我们严肃认真地在家庭中扮演好“引路人”这个角色, 将会培养出快乐健康, 积极向上, 事业心强、负责任的下一代。
12.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十二
【中文摘要】追溯中国的家庭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对有家庭教育传统的中国来说,有很多涉及父性教育的描述。古人用“天下无如父子亲”来描述父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并对父亲的责任定义在一个“教”字,“父当以教为事”,要求父亲们教好孩子,使其行为规范化,合乎社会要求。“养不教,父之过。”强调了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担当的责任。可是进入20世纪,由于受家庭分工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父亲的职责渐渐只锁定在家外,大多数家庭都是由母亲担当教育子女的重任,父性教育逐渐在家庭中隐退。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既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又共同发挥着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众多文献资料,着重探究家庭教育中不能被忽视的父性教育。首先,本研究对父性教育的基本理念作了概括梳理,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父性教育实施的背景、方法及内容,并介绍了封建家庭里的父亲角色。其次,本研究在详细参阅众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父性教育严重缺失的现象,并阐明了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由此所导致的不良影响。为避免论述的绝对化,本研究还比较分析了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各自独特的作用及优势,概括了父性教育的特点及父性教育存在的必...【英文摘要】Trac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descriptions involved with the paternal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has actually some traditions
of the family education.The ancient used“there won’t be a closer relation than the father and his son’s relation”to describe the intimate degree between the father and the son.And they defined the father’s responsibility with a“teaching”.The saying that“the father should take teaching as the matter”requests that the fathers should t...【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亲角色 父性教育
【英文关键词】Family education Role of the father Paternal education 【目录】家庭之父性教育探究6-71 引言
11-2
3中文摘要5-6
英文摘要
1.1.1
1.1 问题的提出11-13中国传统的母训文化——“母以子贵”11-12庭中的特殊性12教12-1313-1414-1515-
211.1.2 女性在家
1.1.3 中国近代以前的家教文化——重视父
1.2.1 父亲角色1.2.3 父性教育1.3 文献综述
1.3.2 父亲参与教1.3.3 有关性别角色发
1.3.5 1.2 概念界定13-151.2.2 父亲身份141.2.4 家庭教育151.3.1 父子依恋理论15-16养的生物进化原因及现实意义16-17展的研究17-18有关父亲身份的研究理论20
1.3.4 有关父亲角色的研究1818-20
1.3.6 青少年心理学的角色互动
1.4 1.3.7 青少年社会化冲突模型理论20-21
1.4.1 研究目的21研究目的及意义21-231.4.2 研究
意义21-232 中国封建社会的父性教育23-322.1 中国封建社会父性教育的背景23-2423
2.1.1 封建社会结构
2.2 中国封建社会的2.1.2 封建社会家长制23-24父亲角色24-252
42.2.1 家庭教育中的父权地位
2.3 2.2.2 父亲的形象——既“严”且“慈”24-25中国封建社会实施父性教育的方法25-26其教252626-322.3.2 言传身教25-26
2.3.1 知其子而因2.3.3 严慈相济2.4 中国封建社会实施父性教育的内容2.4.1 教子立志以进德26-27
2.4.3 文化知识的教授282.4.5 处世哲学的告诫29-3030-32
2.4.2 伦理道德2.4.4 谋生技
2.4.6 的教诲27-28能的传授28-29重男轻女的区别教育32-46中国当代社会的父教缺失
3.1.1 父3.1 父性教育缺失的社会透视32-3
532-33性教育缺失的表现33-3434-3535-37
3.1.2 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探析3.1.3 父性教育缺失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3.2 父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3.2.1 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
3.2.2 个性化选择的需要36要36
3.2.3 实现个体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必
3.2.5 父亲人格3.2.4 家庭旧式分工的消解
36-37与角色的自我完满作用37-4637-40
3.3 父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
3.3.1 母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3.3.2 父性教育异于母性教育的特点
40-4141-4343-463.3.3 父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3.3.4 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互补功能4 合理实施父性教育的建议与展望46-62
4.1 欧美国家实施父性教育的相关举措46-47我塑造47-51强化自身的男性品质51-5952-55
4.2 父亲角色的自
4.2.2
4.2.1 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47-4949-51
4.3 父性教育的具体内容
4.3.2 生活教育4.3.1 性别教育51-524.3.3 学习教育55-59
4.4 对我国合理实施父性教育的展望59-62束5959-6060-62
4.4.1 实施父性教育,需要伦理道德的约4.4.2 社会应尽可能地为父性教育创造条件4.4.3 父亲个人应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及教育水平5 结语
62-63
参考文献63-66
13.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十三
今天办公室里接待了三批家长。
无一例外的,都是孩子成绩差、多次违纪、厌学;无一例外的,家长都说:太忙,起早贪黑,没时间管孩子;无一列外的,都等到孩子坏习惯已经形成、学校多次管理教育无效,请家长来校时,家长才追悔莫及。
其中,一位家长的话颇具代表性:“我们成天起早贪黑的,早晨孩子还没起床就出门走了,晚上回来时孩子也早睡了,一天不见得能见到孩子一面,更别说问问在校情况、辅导孩子学习了。做家长的整天忙活,就想多给孩子攒点钱,现在吃、穿、用别委屈着,将来成家立业时有个好基础。我们光忙着给他挣钱了,没时间管他,没想到他……”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衷:我们这样忙,为的还不是孩子?孩子怎么就这么不体谅大人、这么不争气呢?
其实,我想说的是: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负有很大责任。再忙,也不能忽略了孩子。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生理、心理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学习压力骤然增大、成绩出现分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良好性格、道德品质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表面看来“长大”了,但内心还远远没有成熟,且是意志最为薄弱、最容易“学坏”。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家长有效的引导、帮助与关爱。
有多少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约束,放学出了校门就流连于网吧、台球厅;有多少孩子,缺乏与家长的合理交流,“物质奖励”与“暴力压制”使得孩子性格偏激孤僻;(励志名言 )又有多少孩子,在家中找不到温暖与关爱,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或是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甚至上当受骗、误入歧途。家长们,一个个惨痛的教训都摆在眼前了,你们没有注意到吗?
家长们总是忙、忙、忙,那么请你们扪心自问:我们现在忙忙碌碌,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谁?回答一定是――为孩子。那么,我们为孩子的将来付出这么多的辛老,却因此忽略甚至耽误了孩子的现在,这样的忙碌值得吗?难道真的等到有一天,我们终于为孩子挣下了一座“金山”,却发现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寄予我们无限期望的孩子,已经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到那个时候,才后悔没有多看孩子一眼,多拉孩子一把;可是,已经迟了。
14.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十四
(一) 单亲家庭与单亲家庭儿童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儿童.
(二) 单亲家庭所表现的特征
1、缺失的亲子教育
单亲家庭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结构, 缺失父爱或母爱的家庭氛围等造成亲子教育的缺失。出现家庭教育的畸形。这会对儿童身心造成严重后果。
2、动荡的家庭结构
在动荡的家庭结构中, 父母亲经常争吵, 对孩子漠不关心, 不愿付出关爱, 使孩子产生冷酷、惊恐等情绪, 形成粗暴的性格、软弱的意志等不良心理品质, 往往具有攻击性、过分依恋或情绪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
3、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一般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 不良的家庭内部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暴戾;家庭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区环境、教育环境、精神环境等等。
二、单亲家庭儿童性格缺陷及成因
(一)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性格缺陷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孤独感和抛弃感
在父母离异后, 孩子首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寂寞孤独, 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2、自闭自卑心理
由于父 (母) 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走出离婚的阴影, 很容易发脾气, 孩子只好小心翼翼生活, 长此以往, 孩子会有畏惧心理, 会导致他们的自我封闭。
3、自私霸道、说谎等坏习惯
有的父母离婚后, 都想赢得孩子的心,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对其物质上给予最大的满足久而久之, 就养成了孩子自私霸道、说谎的坏习惯。
4、自责感和不安全感
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父母分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现深深的自责。这种自责是一种对自己的否定, 慢慢的转化成强烈的不安全感。
(二) 单亲家庭儿童性格缺陷的成因
1、亲子关系的失调
首先, 家庭的缺损意味着从此有一方要从家庭中退出, 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的心理上则会产生被双亲中的一方抛弃的担心。其次, 家庭的缺损容易导致他们的监护者或者沉浸在悲痛之中, 或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给孩子以温暖和爱护, 从而忽略和孩子的交往, 造成亲子关系冷淡, 影响亲子交往的数量和融洽程度。再次, 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 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
2、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
单亲子女的抚养者容易在抚养方式上有失偏颇。一方面, 单亲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 严教过度。另一方面, 单亲家长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 往往将孩子扔给祖父母, 对于已经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孩子, 老人会对孩子会过于溺爱;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更有一些单亲家长, 对孩子常有一种负罪感, 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
3、社会评价压力
单亲家庭中孩子在精神上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歧视, 这种压力对孩子来讲是很残酷的。孩子在同伴中被认为是没有爸爸 (妈妈) , 为躲避这种压力, 远离同伴, 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这种社会评价压力还会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人产生怀疑, 缺乏信任, 导致多疑的性格。
4、儿童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儿童是否能顺利地应对挫折, 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是指个体面对挫折时, 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 由于他们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 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 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
三、单亲家庭儿童性格家庭教育对策
(一) 增强幼儿自身调试能力
帮助幼儿学习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 可运用转移注意力, 开展运动, 绘画, 游戏等活动对幼儿疏导。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 鼓励其将消极情绪化为积极情绪。
(二) 提高单亲家长的自身教育水平
1、创造愉快的家庭氛围
单亲家长们应当坦然而勇敢地对待离异的现实, 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人魅力, 尤其是要用自己对孩子无与伦比的责任心, 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
2、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单亲家长要注意自己对孩子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经常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 看看书画展, 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戏等等,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孩子尽快地从只有单亲的痛苦中走出来, 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3、给予合理的期望
只有根据孩子的喜好和能力给孩子以合理的期望, 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
4、创造人际交往的环境
离异家庭中父亲或母亲的单调角色, 会使孩子缺乏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所需的环境。所以, 家长应带孩子参加家庭或朋友聚会, 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 给孩子以有用的影响。鼓励孩子在学校社区等参加集体活动, 学会与人共处。
(三) 社会的引导和支持
对单亲家庭幼儿来说, 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单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 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家庭成员构成上都是如此。接受单亲家庭, 将其整合到社会和法律的结构中, 会起到更为理想的社会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离婚率不断上升, 单亲家庭数量日益增多,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性格缺陷问题便成了单亲家庭家庭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儿童性格状况基础上, 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儿童性格缺陷的原因,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单亲家庭,性格缺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程春梅、翟中伏、郭英:《单亲家庭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科教文汇》, 2006, (01) :13-14。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推荐阅读:
家庭成员健康成长10-09
健康家庭事迹材料范文11-14
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11-07
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07-16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08-25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09-06
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12-05
个案家庭的几种家庭教育类型08-26
家庭环保教育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