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技术参数

2024-12-29

钢丝绳技术参数(共11篇)(共11篇)

1.钢丝绳技术参数 篇一

主绞车主滚筒钢丝绳调头、副滚筒钢丝绳换绳

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5月23日机电例会要求,对主绞车主滚筒钢丝绳调头、副滚筒钢丝绳更换。为保证此次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现场概况:

我公司的主提升绞车最大静张力90KN;最大静张力差55KN;副斜井倾角25°;井筒长度约700米;井口到绞车滚筒出绳处距离100米; 现用主副滚筒钢丝绳规格型号均为Ф30 ZBB 6*19S+IWR 1670ZZ,换绳后副滚筒钢丝绳型号Ф30 NAT 6×7+FC 1670ZS,钢丝绳直径30mm。

二、劳动组织方式:

安全负责人: 王利强

施工负责人: 韩抗修 技术负责人: 刘 亮

三、施工时间与地点

时间: 月 日 :00-月 日 :00(如时间变动以实际时间为准)

地点:主绞车房

四、施工前准备:

1、提前准备好绳卡、麻绳、扳手以及做绳头的工具。

2、提前检查主绞车,确保钢丝绳调头期间,正常运行。

3、提前联系好氧气、乙炔,并提前准备到位。

4、提前联系好叉车(叉新钢丝绳,将钢丝绳固定在叉车上)。

5、提前联系供应科,将旧钢丝绳拉走。

6、提前拆除副滚筒钢丝绳绳托。

五、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主滚筒提车至平台,用氧气割掉绳头,分调绳离合器(主副滚筒分离,关闭副滚筒抱闸阀门,锁住副滚筒),开动绞车,用人力将主滚筒钢丝绳盘到平台(钢丝绳由小圈往大圈盘),钢丝绳(滚筒端)拆掉固定螺栓,用麻绳绑住,缓缓拖至平台,开始做绳头。

2、合上调绳离合器(打开副滚筒抱闸阀门,解除副滚筒闭锁),副滚筒提车至平台,用氧气割掉钢丝绳绳头,然后用钢丝绳卡连接新旧钢丝绳,开动绞车,用旧绳拖着新绳至主绞车出绳口,钢丝绳(滚筒端)拆掉固定螺栓,拖出旧绳,将新绳固定在滚筒上,开动绞车将新绳缠绕在副滚筒上,开始做副滚筒钢丝绳绳头。

3、拆除副滚筒钢丝绳护网,将小圈的钢丝绳头用麻绳绑住,通过人力拖至主绞车副滚筒处,将绳头固定在主滚筒上,分调绳离合器(主副滚筒分离,关闭副滚筒抱闸阀门,锁住副滚筒),开动绞车,将钢丝绳缠绕在主滚筒上。

4、待副滚筒绳头做好后,经井下各科室验收合格后,合离合调绳,试车。

五、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必须学习本措施,签字认可后后方可施工。

2、全体参与施工人员必须劳戴劳保服、安全帽,避免出现磕脚、碰手、碰头现象。

3、严禁不放心人,参与施工作业。在施工期间,人员心思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

4、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听从施工负责人的指挥。

5、要将新钢丝绳辊固定在叉车上,固定牢固。

6、在平台盘钢丝绳的地方必须将一切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钢丝绳的清洁干净。

7、要安排专人监督盘绳,钢丝绳必须要盘整齐,不能重叠放置。盘绳时,小圈钢丝绳绳头要固定牢固,防止返劲。

在缠绕钢丝绳时,钢丝绳必须入绳衬槽。

8、人力拖钢丝绳时,要听从统一指挥,口号一致,严禁嬉戏打闹。

9、新旧钢丝绳连接必须上两道卡,连接段钢丝绳不得少于1m。卡距离钢丝绳头不得大于0.2m。

10、拖绳时,要安排人员在主天轮和游动天轮上,防止钢丝绳从天轮上脱落,人员要系好安全带,看好绳头,防止绳头挂住护网。

11、打绳卡时卡扣吃力要均匀,全部螺栓拧紧后,应有专人再次检查一遍,保证万无一失。

12、在调绳时运输队信号工及把钩工,要听从机电队负责人的指挥。

13、在换绳期间井筒中严禁站人,并设警戒。

14、施工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

15、在绞车正常运行后,运输队人员要时刻注意绳头,发现绳卡松动,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措施进行紧固。

16、缠绳时,必须保证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

17、进、退离合时,工作闸要提前进行检查,保证刹车可靠安全。

18、缠钢丝绳过程中,要派专人看管滚筒钢丝绳缠绕情况。

19、将车提至平台后,要合上阻车器。

20、在施工前,要将深度指示器甩掉,防止误动作。

21、主绞车司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审批意见:

审批单位及人员签字:

总工程师(签字):

机电副总(签字):

安 监 科(签字):

通 风 科(签字):

生 产 科(签字):

调 度 室(签字):

机 电 科(签字):

运 输 队(签字):

机 电 队(签字): 施工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初审意见:

预审意见:

坪上煤业有限公司

主绞车主滚筒钢丝绳调头、副滚筒钢丝绳换绳

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机 电 队

2014年5月25日

2.钢丝绳技术参数 篇二

拉拔成形过程是材料冷加工成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860MPa PC钢绞线作为盘条冷拉拔的产品,正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现代大型建筑中.具体来说,PC钢绞线用钢丝的工艺生产是将直径为13.0 mm的盘条,经多道次连续冷拉到直径为5.3 mm,通过冷加工硬化使其达到要求强度的流程[1].近十年来,我国线材生产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在线材质量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断丝率上[2].金属塑性加工中的断裂研究是一个多尺度、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力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诸多领域,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经过研究总结发现,拉拔过程中盘条内部缺陷的存在和工艺参数配置的不合理是影响拉拔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生产中的高断丝率问题,必须研究上述因素在拉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目前,这些规律是很难通过实验获得的,只能借助于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仿真作为一种参数优化的有效工具,在金属塑性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基于金属成型过程模拟的复杂性,这方面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对多道次拉拔的研究,只在钢管拉拔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中考虑过[3,4].对于钢丝成型过程,多道次拉拔的过程模拟及其对拉丝变形和失效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无先例.在国外钢丝拉拔过程的研究中,已经研究了材料为不锈钢和铜的圆柱体单道次拉拔和多道次拉拔有限元模拟的情况,主要分析了材料的残余应力和塑性应变分布的不均匀性、不同道次拉拔下上述力学性能之间的区别[5]以及通过实验的研究,分析了在铜棒的拉拔中,模角对铜棒的拉拔力和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在单道次及多道次中的影响[6].对于本文关注的钢丝多道次拉拔过程的模拟,尚未有可借鉴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为了减少钢丝拉拔中的断丝率,必须找出钢丝内部缺陷形状、尺寸与拉拔工艺参数之间的规律.因此,本文将对含缺陷钢丝的多道次拉拔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钢丝多道次拉拔过程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对道次压缩率、模具顶角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并研究不同裂纹长度下裂纹断裂参数的变化规律,以便为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给出合理的工艺参数.

1 含缺陷钢丝拉拔过程有限元模拟

1.1 建模中采用的假设及其依据

拉拔工艺中涉及了众多的影响因素,除了拉拔的模具配置是否合理之外,还包括材料的组织变化、拉拔时线材表面的温度变化以及模具与钢丝间摩擦系数大小等.在现阶段的研究水平下,考虑全部的影响因素是不现实的,另外,金属拉拔成型属于塑性变形过程,在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数值分析时应注意尽量简化模型,忽略对模拟目标影响不大的方面,这对于计算过程的简化和结果的优化是十分必须的,因此,本文在建模时有所侧重,重点讨论对拉拔工艺参数影响较大的因素,以期达到准确有效模拟拉丝工艺的目标.

首先,拉拔前胚材中可能存在内部缺陷,在拉拔过程中裂纹的扩展会导致钢丝力学性能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拉拔工艺参数的选择.实践证明,裂纹长度对拉拔工艺参数中的道次压缩率、模具顶角、摩擦系数有重要影响[7]各拉拔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道次压缩率和模具顶角的最佳配合方式,这一直是拉拔工艺中参数优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拉拔过程中其他的一些因素,如温度、裂纹形状、残余应力、黏塑性和材料各向异性等,由于其或为次要因素、或对研究目标的影响不大,因而可忽略不计.

1.2 模型的建立

1.2.1 建模分析

由力学分析易知,钢丝拉拔过程属于体积成形,它的重要特征是在加工过程中材料产生较大塑性变形,弹性变形相对可忽略,是一个符合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几何非线性3种非线性形式的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目前采用的拉拔工艺多为8道次连续拉拔,生产实践表明,钢丝经过前几个道次的拉拔后,塑性会大大降低,残余应变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裂纹在最后一两道最易扩展,直至断裂,因此本文将以钢丝经过第8道次模具的拉拔过程为模拟对象,以期发现钢丝性能与生产工艺参数之间的规律,制定拉丝高断丝率的解决方案,合理地指导生产实践.

根据前面的假设,可以知道拉拔材料均匀,不存在残余应力.另外,在拉丝工业中,对胚材的大量质量抽检发现:主要的缺陷模式为拉丝胚材的芯部存在人字形I型裂纹[1].根据丝胚抽检工业要求,可知现场不能够检测发现的裂纹长度通常为20μm及以下.因此,建模中假设在拉丝的芯部存在20~50μm长的中心裂纹;所采用的材料参数为:弹性模量为210 GPa,泊松比为0.25.

1.2.2 裂纹尖端网格的划分及奇异性的处理

模拟拉丝含中心裂纹的情况时,裂纹尖端存在着应力集中的现象,并且存在着应力奇异性.在本文中采用的是6节点二次单元解决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的问题.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在裂纹尖端细化网格(如图1所示),同时,为了避免不同阶次单元相互联结出现的不连续现象,除裂纹边缘的区域使用6节点二次单元外,其他区域均采用8节点二次单元.

由于模拟的是轴对称受力系统,模型可采用简化结构,建模时假设裂纹的长度是原有长度的一半,通过对称性得出整个区域的解.

1.2.3 模型的验证

通过以下方面进行验证,以证明模型的可行性.

(a) 20/zm裂纹尖端(b) 50/xm裂纹尖端

(1)钢丝通过模具时的压应力分布规律

由图2易见,在模具入口端和出口端,钢丝的压应力分别出现了两个峰值点,这和已知模拟结果是吻合的.

(2)模型中的钢丝裂纹前端明显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由断裂力学可知,裂纹尖端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距离裂纹越远,应力越小,在无穷远处,应力趋向于零.图3所示的是当钢丝内部的裂纹处在模具内部时,裂纹边缘处的应力分布图.

裂纹处放大

由图3可以看出,裂纹前端明显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在裂纹上下面上,应力明显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裂纹表面上的应力为零,在裂纹远端处应力集中现象逐渐消失,这表明模型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综上可以看出,模型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2 断裂参量J积分和COD的计算与分析

虽然断裂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属于常见问题,但在早期的金属塑性加工中,由于断裂知识的欠缺,对于工件断裂的判断往往停留在强度理论上,以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作为是否发生断裂的依据,这显然是承袭了结构设计的思想,对于金属塑性断裂问题其实并不适用.近几十年来,断裂力学发展迅速,这给我们解决金属拉拔工艺中的断丝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由断裂力学可知,在弹塑性状态下,裂纹顶端附近的应力应变场均由J积分唯一地确定,当裂纹顶端的应力应变场达到裂纹开始扩展的临界状态时,J积分也达到临界值JIC,裂纹体即发生失稳断裂,因此,J积分可以作为含裂纹钢丝拉拔过程中裂纹是否扩展的判据.弹塑性断裂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参量是COD,COD参量及其断裂判据能有效地解决大范围屈服问题,特别是在中、低强度钢的焊接结构和压力容器的断裂安全设计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COD不是一个直接和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相关联的参量,裂纹尖端位移的分析和直接测定都比较困难.

对于本文研究的拉丝成型问题,虽然其为大变形的过程,但是,位于拉丝芯部的裂纹尖端的变形是否也较大,是否已超出J积分参量可以适用的范围,这些都是尚待探讨的问题.考虑到上述分析中提及的J积分与COD参量各自在计算和应用方面的特点和困难,本文拟采用裂纹尖端的J积分最小原则作为钢丝拉拔工艺参数优化的指标,同时,也对COD参量的应用进行部分探讨,并将基于J积分参量和COD参量分析得到的拉丝工艺优化结果应用拉丝生产,通过应用效益来间接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

多道次拉拔中各个道次的压缩率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前几个道次的压缩率会相对大些,而到了后面几个道次,钢丝所受的残余应力逐渐增大,为避免钢丝断裂,道次压缩率应相应地减小.为了更好地研究道次压缩率对含中心裂纹钢丝拉拔过程的影响,同时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选择如下的计算参数进行分析:裂纹尺寸:2a=20μm,50μm;摩擦系数:μ=0.1;模具顶角的设定:2α=4°,2α=8°,2α=12°;入线直径、出线直径和压缩率参数(见表1).

2.1 裂纹长度的影响

保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只改变裂纹长度,在模具顶角分别为4°,8°,12°的条件下求出对应于不同裂纹尺寸(2a=20μm,50μm)下J积分值,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可看出,裂纹长度2a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在相同模具顶角下,裂纹长度越长,J积分的数值越大,结果就越不安全,这和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另外,在相同模具顶角下,尽管裂纹尺寸不同,但J积分与入线直径之间的关系曲线形状基本一致.这说明,在模具顶角一定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盘条的断丝率,必须严格控制裂纹长度,因此可利用无损探伤技术在盘条拉拔前进行检测,提高成品质量.

考虑到COD参量的应用,则保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只改变裂纹长度,在模具顶角分别为4°,8°,12°的条件下求出对应于不同裂纹尺寸(2a=20μm,50μm)裂纹尖端的COD值,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可看出,在相同模具顶角下,裂纹长度越长,COD的数值越大,这与前面以J积分为判据算出的结果一致,即基于J积分参量和COD参量分析得到的拉丝工艺优化结果是相同的,这也间接证明了以裂纹尖端的J积分最小原则作为钢丝拉拔工艺参数优化指标的合理性.限于篇幅,下文均以J积分作为含裂纹钢丝拉拔过程中裂纹是否扩展的判据,并以J积分最小值作为钢丝拉拔工艺参数的优化目标.

2.2 模具顶角的影响

保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只改变模具顶角的大小,在裂纹长度为2a=20μm,50μm时求出不同模具顶角下(4°,8°,12°)的J积分值,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可见,不同模具顶角参数下J积分值随入线直径变化的规律曲线形状基本上是一样的.对于相同尺寸的裂纹,J积分值随着模具顶角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在同一裂纹长度条件下,模具顶角对J积分大小的影响很大,由图易见,裂纹长度较小时,J积分随模具顶角的增大而增大.徐贵娥[1]指出:当模具顶角小于8°后,J积分值变化较小,趋于一定值,这说明,适当减小模具顶角对于解决高断丝率是有帮助的,但模具顶角并不是越小越好,因为在道次压缩率不变的情况下,模具顶角越小,拉拔变形区的长度越长,钢丝所受的摩擦力越大,因此,建议最佳模具顶角在4°~8°间为佳.

下面根据断裂力学中的J积分最小原则,讨论对应于不同模具顶角的最佳入线直径.由图6(a)可知,在20μm的裂纹长度下,对应模具顶角为4°,8°和12°时,J积分值随入线直径变化的曲线分别在D0=5.52 mm,5.80 mm和6.10 mm点取极小值.由图6(b)可知,在50μm的裂纹长度下,对应模具顶角为4°,8°和12°时,J积分值随入线直径变化的曲线分别在D0=5.38 mm,5.66 mm和6.10 mm点取极小值.

以上分析即得出了与不同顶角的模具相匹配的最佳入线直径,它是与给定的入线直径取值范围和给定的模具顶角参数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入线直径取值范围将会得到不同的条件最佳值,该取值范围是不能够任意确定的,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来确定.

2.3 道次压缩率

保持裂纹长度不变,改变给定的道次压缩率参数,得到J积分值随道次压缩率参数变化的规律如图7所示.

分析图7(a)可以得出:20μm裂纹长度下,在给定的模具顶角参数范围内,与小于20%的道次压缩率参数相匹配的最佳模具顶角为4°,与大于20%的道次压缩率参数相匹配的最佳模具顶角为8°.分析图7(b)可以得出:50μm裂纹长度下,当道次压缩率参数取值范围分别为小于20%,等于22%和等于30%时,模具顶角的条件最佳值分别为4°,8°和12°.从理论上分析,道次压缩率越大,钢丝直径的变化越大,相应的拉拔过程越长,钢丝变形区的长度越大,模具顶角也要相应地增加,即在给定模具顶角参数范围内,模具顶角的条件最佳值应随道次压缩率参数取值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 分析及结论

钢丝在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是企业生产中严重的问题,因为生产现场无法操作进行试验,在试验室也无法完成这种大规模加工工艺的模拟,所以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的方便性与实用性,来实现对实际生产加工过程的模拟与控制.本文利用有限元模型,重点研究了拉拔过程中道次压缩率和模具顶角的最佳配合方式以及裂纹长度对拉丝安全性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模具顶角相同的条件下,钢丝内部中心裂纹的长度对J积分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裂纹长度越长,J积分的数值越大,说明钢丝拉拔过程中就越容易发生拉拔失效,这和实际情况也是相符合的;在相同模具顶角参数,不同裂纹尺寸条件下的J积分值随入线直径变化的规律曲线形状相似.

(2)在给定的入线直径参数范围内,裂纹长度一定时,随着模具顶角的增大,入线直径的条件最佳值也在增大;模具顶角相同的情况下,裂纹长度越小,入线直径的条件最佳值越大,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在给定模具顶角参数范围内,若钢丝中存在20μm长度的中心裂纹,当道次压缩率参数取值范围分别为小于20%和大于20%时,模具顶角的条件最佳值分别为4°和8°;若钢丝中存在50μm长度的中心裂纹,当道次压缩率参数取值范围分别为小于20%,等于22%和等于30%时,模具顶角的条件最佳值分别为4°,8°和12°.应该指出,这里得到的模具顶角的条件最佳值是随道次压缩率参数取值的增加而增加的.

参考文献

[1]徐贵娥.钢丝拉拔和失效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及其应用.[硕士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Xu Guie.Modeling of deforma- tion and failure in wire drawing.[Master Thesis].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2005(in Chinese))

[2]金国,李胜祗.我国钢材深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1(4):261~265(Jin Guo,Li Shengzhi.Present situation and tendency of domestic steel products deep-processing industry.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4,21(4):261~265(in Chinese))

[3]黄成江,李殿中,戎利建等.多道次拉拔管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钢铁研究学报,2000,12(3):27~30(Huang Chengjiang,Li Dianzhong,Rong Lijian,et al.Study of multi-pass draw- ing tube by three dimensional elastic-plastic FE method.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2000,12(3):27~30(in Chinese))

[4]黄成江,李殿中,戎利建等.拉拔道次对空拔管质量影响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8(3):26~29(Huang Chengjiang,Li Dianzhong,Rong Lijian,et al.Multi- pass tube drawing by three dimensional elastic-plastic FE method.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0,8(3): 26~29(in Chinese))

[5] Luksza J,Majta J,Burdek M,et al.Modeling and mea- surements of mechanical behaviour in multi-pass draw- ing process.Journal of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1998(80,81):398~405

[6] de Castro ALR,Campos HB,Cetlin PR.Influence of die semi-angl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pass drawn copper.Journal of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 nology,1996,60:179~182

3.电梯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 篇三

前言

当今人们的生活更趋向于便利化和电气化,在生活中对电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但也正是因为对电梯的频繁使用,电梯事故也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主要与电梯的承载绳索不能够正常工作或者出现磨损等有关。因此,人们把对电梯的技术改进着眼于电梯钢丝绳的检测探索中来。

抗压性、耐磨性、抗老化性等是電梯钢丝绳需要具有的几个最基本的特性,为了保证钢丝绳这几种特性保持在可以正常工作的状态,需要按时对其进行检测并及时维修,如有需要应立即更换。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才能从内部准确检测出电梯钢丝绳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判断与分析,以确保电梯的使用状态的安全。

1.电梯钢丝绳检测现状

我国迄今为止都没有统一的安全规范和标准来检测电梯钢丝绳,很多单位的检测方法仍不科学,有些甚至还在采用肉眼检测技术,因此造成了错检和错判的现象和问题。错误的检测方法导致了错误的判断结果,这些在降低了电梯的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可能发生的危险性。目前国际上已逐步形成了电梯钢丝绳无损检测的标准方法和规则,其具体内容不仅包括检测钢丝绳的腐蚀和磨损等,现也包括截面积损失和强度评估等各种物理标准的测量,并可以用此方法成功判断预期使用寿命。

我们常提到的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有磁检测技术和非磁检测技术两种。由于检测信号易受干扰、检测结果难以记录、设备费用太高、检测局限性太大等原因,非磁检测方法未能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相比较而言,磁检测方法因具有经济性和灵敏性等双重方面的优点,因而被众多研究者所关注和探索着。

2.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弱磁传感器是目前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具有智能化和应用性的优点,在电梯钢丝绳的无损检测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漏磁检测方法的主要配件是永久性磁铁的探头,其作用非常关键。电梯钢丝绳从磁铁的内部穿透过去,利用霍尔元件采集漏磁场的变化信号,通过光电编码器将钢丝绳的位置经过编码之后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保存和调取。

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信号传播到钢丝绳的某一部位时,产生了脉冲信号即可表示此处有磨损或者是断丝的情况发生。通过统计脉冲信号的发出次数即可了解故障的损坏程度等情况,以此为根据,在工作中可以顺利发现问题所在,及时修理或者更换,以保证电梯可以正常且安全的运行。

3.无损检测技术的问题及改进

目前电梯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着精度很低,缺陷信号易于产生干扰等问题,此问题造成了检测出的数据不精准的弊端。由于这方面的技术和数据库建立还不是很完善,现在的钢丝绳的无损检测常采用人工定标准参数法,这势必一方面对检测人员的要求、标准较高,另一方面主观因素也会对标定的参数产生影响,其结果是不同的人对测定的同一物体产生不同的结果。

结合笔者多年研究经验,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案包括提高磁化强度、建立完善的标准数据库等。谈及提高磁化强度,常采用复合励磁回路构建的方法。其中,单回路或多回路轴向励磁方法用于检测单根或者独立的电梯钢丝绳。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借助永久磁铁,在保证避免了磁力线干扰或者闭合的条件下,得到最终检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磁铁后不可让磁力线进入非工作区,以免产生绳与绳之间不必要的影响和干扰。

完善的无损检测法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对不同的材质、品牌和型号的电梯钢丝绳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数据分析,结合一些分析工具和数据处理方法,把数据结果输入到分析软件中,把统计后的结果填入数据库中。这种数据库的积累十分有利于以后钢丝绳的检测,具体说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可根据钢丝绳的型号与材质,将检测后的结果放入标准数据库中进行核对,就可判断出钢丝绳的质量度和破损程度等问题,保证精确度与及时性的同时,也能保证对绳索的无破坏性。

4.结语

电磁无损检测技术是十分有效并已广泛使用的电梯钢丝绳的检测手段,因其无损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应用于电梯检测的日常维护中。其中,弱磁传感器的出现有效节约了检测时间和检测费用,提升电梯检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随意、盲目的替换钢丝绳。众所周知,在电梯的日常维护中,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电梯的安全使用;增加社会收益的同时提高工作的销量是极具实际意义的。

4.材质和技术参数 篇四

屏风办公家具材质和技术参数

一、研究生屏风、办公椅

(一)屏风:

材质:优质三聚氰胺板,环保等级达到E1级 颜色:由甲方按色板确认。型材:铝合金型材(银色)五金件:国产名牌“东泰”、“成飞”或同类铰链、三节导轨,“帮固”、“海福乐”或同类锁具。

隔断台面下要另加电脑主机架。

屏风高度为1200mm,上200mm为条形磨砂玻璃,屏风为19D款

1、屏风框架:壁厚1.2mm以上的铝合金型材,框架厚度≥20mm;

2、台面板面材:优质环保三聚氰胺板,耐磨、耐脏、耐高温,达到GB18580-2001标准;

4、台面板基材:E1级环保基材,甲醛释放量≦2.5mg/100g,符合欧盟E1环保标准。并达国家标准GB18580-2001,GB/T4897-92。

5、备注:具备踢脚走线功能。胶板类系列:

1、面材:优质环保三聚氰胺板,耐磨、耐脏、耐高温,达到GB18580-2001标准;

2、基材:E1级环保基材,甲醛释放量≦2.5mg/100g,符合欧盟E1环保标准。并达国家标准GB18580-2001,GB/T4897-92。

3、封边:优质2mmPVC封边,表面光滑,达Q/XY1-2003标准。结构与配件:各板件之间采用“海蒂诗”、“联通”或同类型四合一联接件偏心连接件连接,表面经镀锌或镀铬及抛光等处理;各抽屉的导轨全拉出式滚珠滑轨(三节),带定位器,防滑出保护件,稳定性好,声音轻,能载重40kg,材质为镀锌钢;抽屉的面板与抽屉的侧面应采用四合一联接件连接,其抗拉强度为40kg; 锁具采用转杆锁,表面为光亮镀镍;拉手满足用户要求。

力学强度、性能:屏风强度应符合GB10357.5--89 GB10357.4--89标准,试验水平为4;抽屉等活动部件应符合GB10357.5标准,试验水平为4; 漆膜理化性能试验应符合GB4893.1~GB4893.4规定的1级标准; 漆膜的耐磨性应符合GB4893.8规定的1级标准;漆膜抗冲击性能应符合GB4893.9的1级标准;漆膜的附着力性能应符合GB1720的1级标准; 形状及位置公差: 整体底脚平稳度为≤2mm;台面的翘曲度为≤3mm;台面及外表面板件的平整度≤0.2mm; 抽屉面板与左右板之间的缝≤1.5mm;门与旁板、与抽屉面板之间缝≤1.5mm;

(二)办公椅:

面料:进口网布面料,光泽度好,透气性强,柔软而富有韧性,厚度适中。内衬:亨斯曼公司一次成型耐燃PU泡绵,30#以上高密度聚脂海绵,海绵密度≥38kg/m3。椅架:优质电镀弓形脚,承受压力达250kg。

二、会议室会议桌、椅

(一)会议桌

1、材质:

基材:E1级“福人”、“吉象”牌或同类型中密度板。

颜色:深胡桃木色(由甲方按色板确认)。贴面:选用美国进口AAA级胡桃木木皮。油漆:大宝、多乐士或同类型油漆。

2、技术参数:

基材:采用“福人”、“吉象”或同类型E1级中密度板。甲醛释放量≤9mg/100g(E1级);面材:可视部分采用美国进口 “AAA”级胡桃木皮,厚度≥0.6mm,其余采用国产优质木皮。其它板侧边为胡桃木皮,厚度0.6mm;实木为进口室干材(含水率为≤9%);外露胡桃木无节疤、无腐朽、无裂纹、无夹皮、无虫眼、无变色等缺陷; 台面及其它外观的木皮拼花时,木纹的纹理拼接协调,同时不能有明显色差;木纹整体应该协调一致;木皮拼贴应严密、平整,不允许有脱胶、明显透胶、鼓泡、凹陷、压痕、表面划伤、裂痕等缺陷;整体色泽一致;与表面的木皮无明显封边界线;其缝应严密,并且无脱落、贴实;颜色根据色板待定,除板子的外露表面外,其它表面均至少采用聚氨酯树脂底漆进行封闭; 所有手能触摸处,光滑无毛剌、无颗粒,漆膜应光滑,台面漆膜实干后无明显木孔沉陷;漆膜无皱皮、发粘和漏漆现象。同时也无加工痕迹、划痕、雾光、白楞、白点、鼓泡、流挂、缩孔等缺陷。

油漆:“大宝”、“多乐士”或同类型哑光聚脂环保漆,甲醛含量<500mg/kg。五金:采用“海福乐”、“邦固”或同类型导轨,抽拉顺畅,无异响;

结构与配件:各板件之间采用“海蒂诗”、“联通”或同类四合一偏心连接件连接,表面经镀锌或镀铬及抛光等处理;各抽屉的导轨全拉出式滚珠滑轨(三节),带定位器,防滑出保护件,稳定性好,声音轻,能载重40kg,材质为镀锌钢;抽屉的面板与抽屉的侧面应采用四合一联接件连接,其抗拉强度为40kg; 锁具采用转杆锁,表面为光亮镀镍;拉手满足用户要求。

力学强度、性能:强度应符合GB10357.5-89 GB10357.4-89标准,试验水平为4;抽屉等活动部件应符合GB10357.5标准,试验水平为4; 漆膜理化性能试验应符合GB4893.1~GB4893.4规定的1级标准; 漆膜的耐磨性应符合GB4893.8规定的1级标准;漆膜抗冲击性能应符合GB4893.9的1级标准;漆膜的附着力性能应符合GB1720的1级标准; 形状及位置公差:整体底脚平稳度为≤2mm;台面的翘曲度为≤3mm;台面及外表面板件的平整度≤0.2mm; 抽屉面板与左右板之间的缝≤1.5mm;门与旁板、与抽屉面板之间缝≤1.5mm;

(二)会议椅

钢制四腿,优质电镀,进口韩皮,高密度定型海棉

(三)茶水柜

5.环境监控 技术参数要求 篇五

需要对医技综合楼网络机房和安防机房进行机房环境量与动力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系统主要监测对象:

①机房电源:对主要机柜的配电开关状态进行监视,每个机房预留检测接口不少于20个。

②UPS电源:通过通讯协议及智能通讯接口,监测UPS的工作状态及各种参数-UPS的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素、逆变器状态、电池状态、旁路状态、报警等UPS协议提供的所有参数。

③机房空调:监控空调压缩机状态、风机状态、加热器状态、抽湿器状态、加湿套状态、报警等空调协议提供的所有参数。

④机房温度、湿度:精确测量机房的温湿度参数、报警。⑤漏水检测:对机房空调等设备漏水情况实时监测、报警等。

⑥远程报警:及时将机房故障情况通过声光、短信等方式提示告知管理员。环境监控系统基本规范要求

1)、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十年以上相关工程经验,提供同类行业客户机房环境监控成功案例清单,提供用户使用情况报告或验收报告及用户联系方式,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2)、生产厂需通过ISO14000认证、ISO9001认证、远端监测遥控模块需提供信息产业部入网检测报告。

3)、结构上采用Client/Server+B/S,采用分散监控,集中管理。由中心控制软件平台统一控制其余的各子软件系统。

4)、提供短信报警及远程声光报警以及远程客户端软件实时报警。5)、如为进口产品需在到货时提供海关报关单和商检报告原件。6)、本次招标,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为整套独立系统,中标方不得要求我方提供与系统使用相关的设备。7)、提供声音报警、屏幕图文报警、短信息报警等多重报警方式,短消息报警可双向控制,提供短信查询功能,能用手机短信进行报警确认,可以提供每日系统正常运行报告,提供定时汇报功能。

8)、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配备一个监控中心,数据全部备份于监控中心服务器中,各个分中心具备独立的短信告警发送平台,监控中心可以分管各个分中心数据已经告警发送。

9)、系统扩容接入能力:监控中心单台监控服务器需要具备100个机房或更多的接入能力,为满足后续扩容能力。动力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监控内容包括:UPS监测、供配电监测、温湿度监测、精密空调监测、漏水检测。

监控系统采用中型和大型数据处理服务器与各种监控设备进行通讯,监控系统整体使用2级架构,并支持后续扩容到3级、4级架构的平滑升级;

监控中心数据处理服务器要求:满足中心机房的各个设备监控集中管理,共用一套数据主机,同时监控数据服务器必须要满足未来全网监控扩容的需求,单台监控数据处理服务器能够后续客接管200到300个机房的监控数据采集、信息管理,而无需增加数据处理服务器。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管理平台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 监控告警管理采用四级告警分级,和中国移动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管理标准一致;

 用户权限分级最少采用四级,不同权限用户可以实现对监控系统的不同授权的操作范围;

 监控数据处理服务器上的数据可支持定时备份,系统故障快速恢复功能;  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可以自定义多个分中心,每个分中心可以浏览管理不同的客户自定义的设备类型或客户自定义的区域,可以是多个机房也可以是一个机房;每个分中心在客户需要时可以单独建立短信告警平台只做本中心告警信息发送。所有功能分中心功能都由监控管理软件实现不能借用远程桌面等第三方工具;  系统具有告警发生时,统计告警发生前数据信息,并分析告警发生原因功能;

 系统具备短信告警。短信告警通知必须给出具体的告警信息,内容包括:告警发生时间、地点、设备名称、设备故障点。机房现场监控数据采集单元部分:

监控采集器以及传感器所有扩展单元均采用性能优越的工控产品系列。现场采集器需要具备硬件解码功能,所有被监控的智能设备UPS、空调、消防系统等必须在本地机房采用硬件解码方式完成数据处理,不得采用前置PC,避免多机房、多PC机增加故障点。

现场采集器需自身具备设备防雷、接口隔离和通讯传输隔离功能,自身设备故障时保证不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机房监控管理系统扩容能力:机房扩容时监控中心数据处理服务器只需要软件更新,同时新增机房增加相应的数据采集硬件设备即可,并支持扩容最多200~300个机房的监控能力; 动力监控子系统说明 ①、低压配电柜。

监控实现:在机房配电柜上安装电量监测仪。其中电流监测用电流互感器变换后再由电量仪测量。电量监测仪自带RS-485通讯接口,可以直接与多串口扩展单元连接。

监控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各监测参数的数值。实时设定修改电压、电流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当监测的电压或电流超过设定的允许值时,系统诊断为有故障(报警)事件发生,监控主系统发出报警。故障发生后能提供故障发生过程的电压、电流曲线图;

监控内容:

实时监测配电柜主进线的相电压、相电流、相功率、频率、功率因素等。实时监测各配电柜的输入: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缺相、过压、低压告警。实时监控各配电柜的输出:各负载开关的状态、所有的分路电流。②、UPS监测子系统

监控对象:机房的UPS。

监控实现:UPS支持RS232/485通信接口,UPS的RS232/485通讯接口通过一体化智能采集器智能接口接入。采集到UPS各种运行数据及状态信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发布到对外数据接口,集中监控平台或监控客户端直接读取监控服务器对外数据接口的数据,实现UPS的在线实时监控。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后期增加UPS时只需添加相应设备即可,整体无需做任何改动。

监控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各UPS通讯协议所提供的能远程监测的运行参数和各部件状态。实时判断UPS的部件是否发生报警,当UPS的某部件发生故障或越限时,监控服务器系统(监控软件平台)发出短信,语音电话报警。同时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各个主要参数曲线变化;

监控内容:

A、模拟量:输入相电压,输出相电压,旁路相电压,输入相电流,输出相电流,旁路相电流,单节电池电压,单节电池电流,输出频率,系统负载,电池充电程度,电池后备时间等。

B、数字量:输入电压越限,输出电压越限,输出频率越限,过载,电池工作模式,旁路工作模式,单节电池电压高,单节电池电压低,系统报警,整流器报警,逆变器报警,系统关机,旁路电压超限等。③、精密空调监控子系统

监控对象:机房精密空调。

监控实现:精密空调提供RS232/485通讯接口,对精密空调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采集监控。

监控性能:监测精密空调运行状态,用图形和颜色变化来显示空调的工作情况,故障时进行报警。能够实现空调的制冷器运行状态、压缩机高压故障、过滤网阻塞等的监测与报警。可以通过本监控系统在远端监控室内控制空调机的启、停,及改变温度与湿度的设定值。此外,能够实时显示并保存各空调通讯协议所提供的能远程监测的运行参数、各部件状态及报警情况。监控内容:

A、监测量: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回风温度上限、回风湿度上限、回风温度下限、回风湿度下限、温度设定值、湿度设定值、空调运行状态、压缩机运行时间、乙二醇运行时间、加热百分比、制冷百分比、加热器运行状态、制冷器运行状态、除湿器运行状态、加湿器运行状态、温湿度变化曲线图、压缩机高压报警、压缩机低压报警、空调漏水报警、温湿度过高报警、温湿度过低报警、加湿器故障报警、主风扇过载报警、加湿器缺水报警、滤网堵塞报警等。

B、控制量:空调的远程开机、关机。空调的温、湿度的远程设定。空调的所有监测与控制部份的具体情况可依据空调厂家提供的通讯协议略有变化。

④、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监控对象:机房内各个区域的绝对温度和相对湿度。

监控实现:在机房内的重要区域及重要机柜内安装温湿度传感器,使用智能通信接口RS485方式并接接入可以实现无缝直接增加。

监控性能:以电子地图方式实时显示并记录每个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与湿度的数值,显示短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曲线图。并可设定每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与湿度的上限与下限值。当任意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下限时,监控主系统发出报警。

监控内容:由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各机房内的信号,实时显示温度信号、湿度信号。

⑤、漏水监测子系统

对机房内漏水实施监控。

6.图书馆采购技术参数 篇六

一、招标项目

包括新能源、供用电、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汽车工程、机电工程、电梯工程、土木工程、桥梁工程、石油化工、油气储运、建筑工程、园林工程、高尔夫、艺术、财经、管理、文艺、基础学科等符合采购方实际需求的图书。

中文纸质图书采购总金额约为5万元实洋。

二、招标项目技术需求

(一)货物基本要求

1.中标方必须保证所提供图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必须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正版图书,不得夹杂非法、盗版、盗印出版物。

2.不得将特价图书视作正价图书混合供应。

3.中标方所提供图书必须符合采购方配书细则的相关要求。4.专业类图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供应图书总数的70%。

(二)书目信息基本要求

1.中标方以全国新书目或现场采购方式提供1年内的书目信息。2.中标方应按时向采购方提供《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xx新书目》等书目订单,以及非三目之外的自编数据源,同时受理采购方依据其他来源发送的图书订单。

3.每种图书的书目信息在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只发布一次。

4.根据图书馆特殊要求提供某些专题的采访数据,必要时提供纸本书目。5.中标方要有快捷的信息交换保障措施,确保采访数据、编目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6.中标方应以EXCEL和MARC数据形式提供较完备的采访数据,内容必须包括:国际标准书号、统一书号、标准号、正副题名、丛书名、著者、出版社名称、版次、出版年、价格、装订形式、开本、内容提要等。

7.中标方应协助采购方完成读者推荐信息的数据处理和补全工作。8.中标方应保证提供的MARC格式的采访数据能在采购方图书馆的集成化系统上无障碍使用。

(三)编目、加工服务基本要求

1.中标供应商应有从事书目数据加工业务的专业人员,能提供标准、规范的MARC数据(包括采购数据和编目数据)。

2.满足采购方对编目、加工服务的常规要求。

3.中标方必须严格执行采购方关于业务外包的相关规定。(1)在采购方采编部的具体指导下按采编部工作细则承担部分业务工作,具体包括图书的前期加工,编目数据制作、录入等工作。

(2)采购方采编部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指导和管理,负责解答中标方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3)中标方采编部负责图书的验收工作。4.编目服务特别应注意事项:

(1)注意查重,首选ISBN号查重,必要时考虑书名和作者。

(2)690字段分类号,一般不用年代复分、主题复分、内容复分等等,如-

49、-

39、=72等;根据我馆实际情况,分类号取号最多取到小数点后一位。

(3)9xx字段@e为自定义著者号,取号规则是取作者名字第一个字拼音的首字母以及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拼音首字母在字母表中的排位。

5.加工服务特别应注意事项

(1)中标供应商应在图书到馆之前做好前期加工。(2)装贴磁条

贴xxcm永久性钴基磁条,磁条由中标方提供。按书的厚度,300页加贴一根,要求装贴磁条的隐蔽性良好。

(2)盖馆藏章

A:馆藏章由采购方提供章样,委托中标方按章样刻章使用。B:每本书,馆藏章盖3次,使用蓝颜色。

第一枚盖于书名页正中空白处;

第二枚盖于书最后一页正下方,距底1.5CM;

第三枚盖切口正中,字头朝向封面。C:要求盖章端正(3)贴条形码

条形码由中标方提供,每本书贴条码2个,一个贴于书名页正上方,距上边距2CM处;一个贴于最后一页正上方,距上边距2CM处。

(4)贴书标1个,蓝色,距底1CM。书标需要覆膜。

6.中标供应商应按采购方要求提供免费送书上门服务,随书提供与采购方订单数量、品种、价格相符的每批图书的总清单和分包清单,否则视为中标供应商违约,采购方可拒收。

(四)其他

1.在合同执行期间,采购方有权对加工要求进行单方面更改。

2.中标方必须按照采购方订购的图书品种、数量及时供货,到货准确率不低于99%。3.所有图书的品种和复本数量均由采购方决定,中标供应商不得自行搭配和追加非采购方选购的品种或复本。图书品种、复本数量和随书光盘/磁盘/磁带等与选购不符时,无论是否已作前期加工,中标供应商必须无条件负责退换。

4.中标方应力所能及的对社会各界赠送给采购方图书馆的图书提供图书生加工及编目数据服务,且加工册数不得低于采购方采购册数。

5.对于已出版时间较长的图书,中标方应保证90%预订图书到货率和95%以上的现采图书到货率。85%以上已出版的图书到书周期不超过60天,余下的已出版的图书到货周期不能超过90天,并保证发货差错率低于1%。

6.中标方保证提供采购人指定的高教社、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大社、人大社、清华大学、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中国建筑工业、人民邮电等各大出版社的所有下单图书,其到货率不低于95%。

7.矿井滚筒提升机钢丝绳工艺技术 篇七

煤炭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 煤炭开采企业也是国家重点企业之一。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 使得地表浅层的煤炭几乎开采殆尽, 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煤炭企业只能向更深处的煤炭储存地进行挖掘, 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具备高科技的挖掘技术和大型化的机械装备。随着主副井深度的扩大, 煤炭企业采取多绳落地式摩擦提升装备, 这个装备主要是依靠提升钢丝绳与滚筒衬垫间的摩擦力来吊起重物, 或者是将重物放到主副井中去。钢丝绳作为这个设备的最重要的零件, 一旦钢丝绳出现了磨损、断丝等情况, 就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在更换钢丝绳时, 煤炭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新旧绳捆绑提升机带绳法和为新旧绳连接小绞车牵引法, 本文就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

1 新旧绳捆绑提升机带绳法

该工艺在操作时, 需要先将新旧钢丝绳捆绑起来, 再与提升容器一起慢慢的放下去, 直到另外一个容器升到井口才停止, 接着将井口处延伸到绞车旁的钢丝绳更换掉。更换完之后, 在按逆时针开动提升机, 将井筒内的旧绳索慢慢的拆除, 并将容器提升到井口处, 最后将楔形连接装置中的桃型环绳头部分更换掉。该工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提升机2#的容器利用钢丝绳提升到适当的位置, 再将回柱绞车钢丝绳按照绳的数目 (一般是4根) 轮的上面穿过, 通过绞车房出绳口到达绞车房内。

2) 将穿过来的钢丝绳用绳卡固定住, 并与新钢丝绳一起被固定, 再将这4根新钢丝绳拖到井口处。

3) 将1根新钢丝绳与1根钢丝绳用15根副绳卡固定住。

4) 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后, 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直接启动提升机, 并以每秒≤0.5 m的速度, 沿着与2#的容器相同的方向运动。

5) 在提升过程中, 每隔10 m就用一个小板卡将新旧绳捆绑起来并进行固定, 这样可以保证新旧绳能够同时向下移动;在每隔40 m的地方要用大板卡将8根绳都固定起来, 以避免绳子在下放时出现转动, 在井筒内打扭。

6) 按步骤4的方法开动提升机, 1#容器提升到井口可以乘人的地方时, 就将提升机关闭。这时将井下的提升容器及新旧绳用锁绳器锁起来, 并将容器提升到1.5 m的地方, 再用公子钢穿过容器, 将容器固定在井口锁口梁上。

7) 这时候就要将旧钢丝绳从提升容器中取出来, 在取之前要将装置中的油放干净, 这样才可以让固定住的4根钢丝绳松动, 方便作业人员轻松地将旧钢丝绳头抽出来。

8) 利用井口的回柱绞车牵引, 将井口到提升机房这段距离的旧钢丝绳按次序拆除, 并将新钢丝绳沿着井口围绕一圈, 将新钢丝绳按照秩序牵引到位, 并穿过桃形环, 利用绳卡固定起来。

9) 将新钢丝绳穿如绳槽后, 按照调绳工艺, 将井口工字钢取出来, 向油缸内加油, 让4根钢丝绳产生张力, 自行实现平衡。

10) 接着用每秒≤0.5 m的速度慢慢地开动提升机, 并将旧绳回收, 待提升机开到绳卡的地方, 作业人员就在井口处将绳卡拆除。

11) 当2#的容器开到井口处的时候, 将提升容器固定在这里, 并将固定新旧钢丝绳的绳卡去除, 一个一个的将旧绳的绳头从连接装置中取出来, 并将新的绳头放进去。

12) 将所有的旧钢丝绳全部回收后, 将油缸加满, 拆除工字钢之后, 更换钢丝绳, 作业就成功完成。

2 新旧绳连接变频小绞车牵引法

该工艺主要是以井上井下的辅助小绞车为作业的基础, 先将旧钢丝绳的两头从连接装置上拆除, 直接在井上将新旧钢丝绳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再利用井口16 t低频的小绞车和井下专用的小绞车来一起牵引, 将旧的钢丝绳下放到井底进行回收, 把新钢丝绳放到井筒中。4根钢丝绳的更换工序都是一样的, 在进行更换时, 要按照顺序来进行更换。

2.1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 选好场地来放置16 t低频的小绞车, 将变频控制系统和制动闸与小绞车配套, 以有效控制绞车的速度和方向。

2) 待用。

3) 将4台旧绳回收车以及配套的电气设备放到井底, 在回收车上缠上直径13 mm、长50 m的钢丝绳。

4) 准备好其他必要的工具。

2.2 具体操作步骤

1) 对提升机1#提升容器进行打压后, 直接在上井口处下放, 同时将2#提升容器开到楔型连接装置处, 并要高于作业台大约15 m处, 将提升机关闭。

2) 将新旧钢丝绳连接起来。

3) 在连接处下方200 mm处将旧绳割断, 再利用绞车将旧

绳从绳槽内慢慢的抽出来。

4) 将旧绳的绳头从楔型连接装置的桃形环内移出来, 并与回收后的旧绳连接起来。

5) 利用16 t低频的小绞车, 并运用变频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 将新钢丝绳慢慢地下放到井筒内, 同时也让作业人员将旧绳回收到回收滚筒上, 并对钢丝绳的牵引情况进行监护。

6) 当井筒内的新绳到位后, 在距搭接位置的200 mm处将新绳割断, 并穿进楔型连接装置, 利用板卡进行固定。

7) 当新绳经过提升机房时, 将新绳移入绳槽里, 进行调绳后, 直接将新绳穿入桃形环, 并固定。

8) 再将其他3根新绳按照以上的步骤进行更换。

3 两种工艺比较分析

在进行提升机钢丝绳的更换工作时, 作业人员要对所有工序都了然于胸, 要做好作业准备, 确保在作业时是进行垂直作业。在将新旧钢丝绳进行连接时, 要保证连接质量;在利用绳卡固定钢丝绳时, 要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只有小心谨慎地进行更换提升钢丝绳作业, 才能够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在进行钢丝绳更换之前, 作业人员要在钢丝绳磨损部位垫好橡胶皮, 将绳卡固定处的U 型部分放在新绳那一侧, 这样可以减少钢丝绳受到的损害。

通过对两种工艺的对比分析, 可以发现捆绑法的工序比较复杂, 需要很多的人力, 并且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对钢丝绳进行更换。不仅如此, 在利用捆绑法更换时, 还要对捆绑新绳以及绳卡的总质量进行计算, 避免其超过该提升机的最大静张力。而牵引法则不同, 它不仅减去了在井筒内捆绑以及拆除新旧绳的环节, 让钢丝绳能够一步牵引到位, 而且可以利用变频控制系统来控制变频绞车的速度, 让它的速度比井底绞车的速度要慢一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牵引钢丝绳不仅可以让钢丝绳始终处于受力状态, 而且还可以避免出现钢丝绳打扭的情况, 让作业人员安心的工作。

4 结语

采用新旧绳连接变频小绞车牵引法, 不仅工艺比较简单, 而且能够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让新旧钢丝绳能够始终处于受力状态, 防止钢丝绳在上升过程中出现转动, 提高立井更换钢丝绳安全系数, 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原志坤.新型矿用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松绳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机电, 2011, 11 (6) :110-112.

[2]娄方, 郭道满.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更换工艺改进[J].煤矿机电, 2010, 38 (1) :73-73.

[3]田文杰.缠绕式滚筒提升机更换提升钢丝绳的工艺分析[J].煤矿机电.2013 (1) :90-93.

8.水工挡土墙关键技术参数分析 篇八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水工挡土墙设计的总结,简单介绍了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水工挡土墙设计;衡重式挡墙;高度比;垫层法;水位差;地基承裁力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retaining wall,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Hydraulic design of retaining walls;Steady weight retaining wall;Height ratio;Cushion method; level difference; foundation CD bearing force

1. 衡重式挡土墙

上墙与下墙高度比关于衡重式挡土墙上墙与下墙高度比的取值,在很多参考书中都提到,说法且比较统一,一般采用4:6时较为经济合理。其实这是一种经验取值,并不是每种情况下都采用4:6是经济合理的。那取值到底多少比较经济合理?实际上,衡重式挡土墙尺寸应根据结构稳定和地基强度的要求确定,根据结构计算和工程实例,总结出上墙高为0.4~0.5倍墙高较为经济合理。这主要与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有关,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较低时宜采用0.4,较高是宜采用0.5(允许承载力较低较高只是相对的,与挡墙的设计高度有关)。

2. 垫层法设计

2.1 土垫层法概念。

(1)垫层法是挖除建筑物底板下的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换填较好的土料或其他材料,换填的土料或其他材料通过一定的密实措施,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垫层法的原理和作用就是以砂(或砂石)、碎石(或砂卵石、块石)、素土(或灰土、二灰)等强度较高的材料,置换地基表层松土、软土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土层,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并减少持力层的沉降量。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水工挡土墙,设计时常用的垫层材料主要是素土和砂。

(2)设计时认为垫层法就是把建筑物底板下的表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全部挖掉,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并不是每种情况下都要全部挖掉,只有在软弱土层或不良土层厚度小于3.0m时才考虑是,通常应比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的宽度(或长度')要大一些,考虑到水工挡土墙运行时的复杂情况以及襟边要求,垫层底面的采用宽度(或长度)宜比计算宽度(或长度)大2m~3m(按工程的重要性确定是否取大值)。

2.2 垫层法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2.1 计算垫层的厚度和宽度。

(1)对于垫层厚度和宽度的确定,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或不良土层,又要求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

(2)一般情况下,换土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m(否则宜采用其他地基处理方法,也可经方案比较确定)。垫层底面的宽度(或长度),通常应比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的宽度(或长度)要大一些。

2.2.2 确定垫层的密实度要求。

为了保证换土垫层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施工时可根据土料的成分选用不同的密实方法。对于素土垫层,遁常可采用碾压法施工;对于砂垫层,可采用水撼法施工。施工中应通过试验确定垫层材料的控制含水量,进行分层压实或振密;分层厚度应控制在20cm一30cm,不宜超过30cm;并应在下层垫层的密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垫层施工。在通常情况下,施工后只需根据土质类别检测其压实度或相对密度,即可判别其地基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对于垫层材料的密实度检验,素土垫层可检验其压实度,砂垫层可检验其相对密度。

2.2.3 核算垫层及垫层下地基的渗流稳定性。

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时,不但要满足地基的强度条件,还要验算基础的渗流稳定。比如,采用砂(或砂石)垫层、碎石(或砂卵石、块石)垫层的挡土墙,由于这类垫层材料的渗透性强,其底板下应优先采用垂直防渗体以保证渗流安全。

2.2.4 验算垫层及垫层下地基的滑动稳定性。

采用换土垫层进行地基处理的挡土墙,要求验算基础可能产生深层滑动时的最小抗滑安全系数,可采用瑞典圆弧法或简化毕肖普法计算,计算结果应满足规范要求。

2.2.5 复核地基沉降量。

采用换土垫层进行地基处理的挡土墙,还要求核算基础的沉降量,计算的最终沉降量应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值。

3. 墙前墙后水位差取值

(1)在水工挡土墙设计中,墙前、墙后水位的组合。条件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水工挡土墙的结构安全,设计者往往会采用一些后水位。如在长江、金沙江设计水工挡土墙时,采用5m~6m的水位差,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挡土墙墙前、墙后水位的组合条件应根据挡土墙在运行中实际可能出现的水位情况确定。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非常正确的水文(或行洪论证)资料,墙后填土的土质渗透性以及所采用的防渗与排水布置形式等。

(2)根据已建水工挡土墙运行的实践经验,结合设计时计算的水位组合条件,对挡土墙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的,往往不是墙前抵御最高洪水位时的水位组合条件,而是墙后填土内为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长时间暴雨后或潮汐河道涨潮后),墙前为最低水位(可能是在宣泄一定流量情况下尾水被退走时或潮汐河道落潮时)或无水时的水位组合条件。因为这时墙前、墙后水位差最大,对结构的抗滑稳定最不利。

4. 地基承载力设计

4.1 挡土墙墙前、墙后水位的组合条件,应根据挡土墙在运行中实际可能出现的水位情况确定。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非常准确的水文(或行洪论证)资料,墙后填土的土质渗透性以及所采用的防渗与排水

布置型式等。endprint

4.2 根据已建水工挡土墙运行的实践经验,结合设计时计算的水位组合条件,对挡土墙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的,往往不是墙前抵御最高洪水位时的水位组合条件,而是墙后填土内为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长时间暴雨后或潮汐河道涨潮后).墙前为最低水位(可能是在宣泄一定流量情况下尾水被推走时或潮汐河道落潮时)或无水时的水位组合条件。

4.3 对于潮汐河道上的岸墙或翼墙运行期的墙前、墙后水位差,在取值上没有一个固定的参考位,大多凭经验取值,偏差较大。有的取最大潮差,水工挡前、墙后都无的枯水位)验算(注意有特例,不要简单认为每一个工程都是这样)。下而就土质地基和岩质地基的承载力设计作一简单介绍。

4.4 土质地基承载力设计。

对于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在各种计算情况下(一般控制在完建情况下),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的1.2倍。土质地基承载力设计时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4.4.1 地基允许承载力的确定。

基础资料(地质报告)中所提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标准值),只能作为计算允许承载力的参考,不能片面地认为就是地基允许承载力,而应按实际情况进行换算(修正)。在洪期和水位骤降期,地基承载力不进行修正是合适的,即地基承载力建议值就是地基允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4.4.2 结合现有工程的运行情况,实践证明,粘土地基上挡土墙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大小,应根据粘土软硬程度确定。同样,对于砂土地基,要求挡土墙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大于1.5~2.0,有时也难于得到满足。对于地震区的松砂地基,因排水不畅且不易密实易产生液化;在地震设计烈度为Ⅶ度及其以上的砂土地基,地震时亦易产生“液化”,可能导致地基严重破坏。为了工程的安全,坚持这样的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4.4.3 对于地震设计烈度Ⅶ度以下的紧密砂土地基上的挡土墙,适当放宽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要求也是比较符合实际和确实可行的。因此,砂土地基上挡土墙基底压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大小,应根据砂土的松密程度,并考虑有无地震影响来确定。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的规定,主要是防止结构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及可能的倾覆破坏。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材料以及地基的要求强度采取不同的挡土墙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满足施工进度和要求。只要设计得当、施工规范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既经济又施工方便、简单,值得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管枫年,薛广瑞,王殿印.水工挡土墙设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2] 陈忠迭.公路挡土墙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 尉希成,周美岭,支挡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Smart骨密度仪技术参数 篇九

OsteoPro Smart技术参数

1、超声波参数:BUA(多频率超声衰减)

SOS(声速)

OI(骨质疏松指数)

2、测量方式: 全干式、双向超声波发射与接收

3、探头频率: 0.5MHz±5%

4、带 宽: 50%

5、声速范围: 1660m/s±1.0%

6、测量时间: 10-15秒

7、主控增益: 0-80dB

8、诊断参数: OI、T值、Z值、SOS,OPR.成人比,同龄比。

9、测量复现性: 不大于0.5% {以检测报告为准}

10、测量精度: SOS > 99.5%

11、超声波输出: LSPTP 1.8mW/cm

12、定标(校正): GE标准模块自动定标

13、温度补偿系统: 自动补偿温度所造成的测量偏差

14、内置参考数据库: 亚洲、欧洲、美洲

15、报告打印: 可外接各种型号彩色打印机

16、病人数据管理系统: >10000个病例

17、测量部位及调整探头间距: 自动调整探头测量间距与足部直接接触

18、骨密度软件测试系统; 成人骨密度测试软件,自动定位超声探头,自动 搜索最佳信号,自动调节油囊压力检测装置。19.探 头;特制油囊探头,在产品寿命期内不需更换,可永久使用。20、操作温度: 10-40℃

21、操作湿度(非凝结): 20%-80% RH

22、电源要求: AC220V±10%(50-60Hz),0.7A,150W

23、电源频率: 50-60Hz

24、仪器(主机)重量:18kg(净重13kg)

25、仪器(主机)尺寸:(宽×高×长)仪器:300mm×300mm×600mm

10.钢丝绳技术参数 篇十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航空工业,广泛采用了MBD技术用于产品研发和制造。随着产品零件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精度越来越高、生产批量越来越大,以及工艺周期不断缩短,如何提高三维设计及生产效率成了企业关心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如果能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重用已有成熟的设计及制造资源,就可以提高设计速度和产品生产质量。特别是在那些产品及其零部件系列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生产批量较大的企业,设计和制造资源重用是一种提高工艺准备工作质量、减少工艺准备工作量、缩短工艺准备周期的有效方法。

本文基于西门子NX软件平台,开发了一种基于MBD技术的零件参数化工艺系统,来实现零件设计及制造资源的快速重用。下文将介绍具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二、零件参数化工艺设计的原理

经过分析,企业内部的系列化零件一般都由各类相对固定的结构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该实例零件由外圆圆柱、轴向孔、环槽、径向圆孔、径向长条孔、偏心斜孔和倒角/圆角等特征构成,这些特征均对应了一种典型成熟的加工方法,则可视这些特征为典型特征。即该实例零件为典型特征组合而成。因此,设计人员可通过典型特征组合的建模方法来完成零件设计。

由典型特征组合而成的零件,就使得在工艺设计阶段可通过特征识别技术,将每个典型特征定义为一道典型工序,则一个零件可快速分解成为多道工序,再通过工序模型的参数化驱动,快速创建工序模型,进而完成MBD工艺编制工作。本文基于MBD技术的参数化工艺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中涉及到了如下几个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均通过软件开发的方法得以实现。

(l)梳理出同系列零件的典型结构,建立典型结构特征库和工艺资源库。

(2)使用面向制造的设计方法(DFM),开发特征建模工具,使同类零件设计和工艺标准化,减少重复劳动,并使设计零件具备加工性能。

(3)采用特征识别和参数化工艺方法,快速识别出零件最适合的工艺,实现相似零件工艺的快速设计。

三、典型结构特征库和加工资源库

通过产品梳理,将形状和工艺路线相似的典型结构特征加以整理,形成典型特征库。特征库分为三维MBD模型库及工艺加工资源库。每个典型特征均对应了一个典型工序,并且为每个典型工序建立了配套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资源,保证后期快速调用。如图3所示。

四、典型特征建模工具

利用特征建模技术实现参数化工艺设计,是目前DFM的实现途径之一。有学者认为:“特征建模技术被认为是CAD/CAM集成的关键技术,它的应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征造型,以特征为一特定单位参与几何造型;另一类是特征识别和提取,即从已有的CAD模型中用一定手段提取特征信息。采用特征技术可建立完善的零件信息模型,为CAD/CAPP/CAM和CIMS的集成奠定基础。”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NX平台开发了典型特征建模工具,如图4所示,所有的特征资源从典型结构特征库中提取,方便设计人员快速进行典型特征建模。当典型特征库扩充之后,特征建模工具也能实时显示新的内容。由特征建模工具创建的模型,在参数化工艺设计阶段可以实现特征无缝识别。该工具使得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简单的特征组合得到完整的零件模型,且设计人员所使用的对象不再是简单的几何图素,而是具有功能要素和携带工艺信息的特征。

五、零件MBD参数化工艺设计

由特征建模工具创建的设计模型,其每个特征均在数据库中对应了相应的加工方法,可以通过特征识别的方式进行提取,即每个特征均为一个典型工序。工艺人员通过对典型工序进行编排,可以生成一整套工艺规程。通过不断的积累,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工艺规程定义为典型工艺。因此,基于典型特征的典型工艺是参数化工艺工作的基础。

1 特征识别及对比

用典型特征建模工具创建的零件,使用典型特征识别功能,可以快速将所有的典型特征识别出来。从零件模型中识别典型特征后,软件自动与加工资源库库中该典型特征的优选参数进行比对,对于非优选参数或超出现有加工极限的特征显示出来,引导设计确认是否更改。当特征对比完全通过后,说明当前所设计的零件具有成熟的加工方法,可保证精度要求(图5)。

2 由典型特征编排工艺路线

根据特征识别结果,与典型加工资源库中的典型工艺类型进行比对,若存在典型工序,则进行分析。某一类特征可能对应多个加工方法,通过某一特征(如总长或长径比)限定,自动优选适宜的加工方法。在工艺资源库中的每一工序配备有对应的工艺参数(数控设备:程序、刀具清单、装夹方案、检测要素;手动设备:装夹方案、加工方式及一般性要求),并提供列表(刀具清单表、工装清单表、检验表、程序包),对比后可快速添加入当前工序中,并支持修改。

本文开发了由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根据识别出的典型特征和对应的典型工序来搭建工艺路线,如图6所示。

对话框中可以对工序进行编排,对于特种工艺或其他不涉及到工序模型的工艺,可以在中间添加新工序。完成编排后,系统自动在NX中生成工艺结构,并对工序的模型文件进行编码指派,如图7所示。

3 工序模型自动生成

在进行零件MBD工艺设计时,工序模型的生成是非常耗时的一个环节。由于设计人员建模水平参差不齐,就使得工艺人员无法使用自动化方法快速完成工序模型修改,这对工艺人员的NX使用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使用典型特征建模工具完成零件设计后,就使得利用软件开发快速生成工序模型成为了可能。

本文通过开发,在原有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用软件来完成对工序模型的修改和创建。过程如下。

(l)将设计特征导入所有的工序part文件中。

(2)利用在工艺路线设计中的工序号来判断哪些典型特征属于哪道工序。

(3)当前工序只保留当前工序号及前面所有工序的特征,其后所有的特征自动删除。

例如,15工序的模型,需要删除l5工序以后所有的特征。由于使用特征建模工具创建的各典型特征之间没有父子关系,所以可以方便地删除与本工序无关的特征,而不会影响零件的正常更新。图8所示为利用软件快速生成的工序模型。

4 加工余量及PMI标注

零件的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无法从特征级别获取到,均需要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依据自己的知识和零件的实际形状进行定义。工艺人员定义好每道工序的加工基准后就可以对工序模型进行三维PMI标注和加工余量设置。本文在特征建模阶段已经预埋了加工余量的值,并将值设为0。在工艺数据资源库中,每类典型特征均对应了若干优选的加工余量,设计人员只需要结合毛坯尺寸值,从数据库中选择优选加工余量,将加工余量的值赋给工序模型,即可完成工序模型的重新生成(图9)。

5 NX CAM加工仿真

由于每道工序所使用的工艺资源信息,如设备、刀具及切削参数等信息已经在工艺路线设计阶段从工艺资源库中自动获取,故在使用NX CAM在进行加工仿真时,可以直接调用这些工艺资源。在加工仿真阶段,本文开发的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表现了如下的优点。

(l)系统自动录入与典型特征对应的工艺资源和加工参数,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提高编程效率。

(2)典型工艺加工资源库中固化了被实践验证过的最佳工艺参数的应用,提升了加工品质。

(3)提取加工资源库中的信息,也提高了数控编程的标准化。

使用NX CAM生的成NC代码,可以通过企业的DNC系统传递给现场加工中心,进而完成基于MBD技术的零件加工(图10)。

六、结语

11.钢丝绳技术参数 篇十一

白金假日公寓位于深圳市宝安区,为框架—剪力墙体系,地下3层、主体28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塔楼标准层高2.9 m,其他楼层层高为3.63 m~5.5 m不等。建筑高度为93.47 m,建筑面积为54 875.70 m2。±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20 m(黄海高程)。

2 脚手架方案选择

考虑工程施工总进度及室外工程、裙房屋面的施工要求,外脚手架2层以下采用落地式脚手架,在2层局部(5.45 m),7层(26.77 m),18层(58.87 m)采用悬拉分层卸荷双排脚手架。地下室落地式脚手架在2层悬挑工字钢脚手架卸荷完成后进行拆除及土方回填,然后进行裙房脚手架的二次搭设。裙房以下搭设落地式双排脚手架,落地式脚手基础设在-12.5 m地面上。悬挑工字钢分别设置在2层局部(5.45 m),7层(26.77 m),18层(58.67 m)。根据规范,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不需计算,悬挑脚手架需进行荷载计算。

3 悬挑脚手架内力计算

悬挑承载装置安装在现场有3种情况:1)直接在梁边进行安装,仅考虑留置30 cm内挡;2)在角柱部位,工字钢现场布置;3)在阳台部位,钢梁连墙件设在阳台梁上(连墙件仅承受轴压力),吊索连墙件设在第三层内侧梁上,中层楼面预留吊索孔。分析以上3种情况,选择最不利情况2)作为计算依据进行计算。

悬挑脚手架分层承载装置构造见图1。

3.1 荷载计算

静载:纵向截取1.5 m长,竖向31.9+2.9×3=40.6 m高的一段外脚手架作为计算单元。

1)取值依据。

钢管:38.4 N/m;扣件:15 N/个(均值);钢笆片:125 N/m2;七夹板:120 N/m2;安全网:5 N/m2。

2)荷载组合。脚手架荷载组合见表1。

3)活载。

施工脚手架活荷载按2 000 N/m2计,考虑装修三步架同时施工。

外立杆:∑M(D)=0,2 000×3×1.5×1.35×0.375/1.05=4 339 N。

内立杆:∑M(A)=0,2 000×3×1.5×1.35×0.675/1.05=7 811 N。

4)总荷载。

外立杆:P1=1.2×12 581.83+1.4×4 339=21 172.78 N;

内立杆:P2=1.2×9 224.42+1.4×7 811=22 004.7 N。

3.2 内力分析

内力分析示意图见图2。

S1,S2分别为斜拉钢丝绳内力,将节点简化为固定支座,仅承受轴向压力;PB为支座反力,标准层层高为2.9 m。

3.3 构件验算

3.3.1 钢梁的计算

钢梁型号拟选Ⅰ12.6,各项技术参数分别为:

h=126 mm,b=74 mm,t=5 mm,tw=8.4 mm,A=1 810 mm2,Ix=488 cm4,wx=77.5 cm3,ix=5.2 cm,Iy=46.9 cm4,wy=12.7 cm3,iy=1.61 cm。

1)钢梁截面强度验算。

PB/A=12 140/1 810=6.71 N/mm2<f=215 N/mm2。

2)整体稳定性验算。

钢梁的计算长度L0=1.5 L=2.025 m。

λx=L0/ix=202.5/5.2=38.94<[λ]=200,

λy=L0/iy=202.5/1.61=125.78<[λ]=200。

λy>λx,故只对YY轴进行验算,查表得:ψ=0.210。

N/ψA=12 140/(0.21×1 810)=31.93<f=210 N/mm2,偏于安全。

3)局部稳定性计算。

腹板:h0t(25+0.5λ)235fy,代入数据得:78.4,安全。

翼板:b1tw(10+0.1λ)235fy,代入数据得:20.9,偏于安全。

3.3.2 吊索验算

钢丝绳强度验算。拟选用6×19ϕ17光面钢丝绳,其破断拉力PB=15 640 kg,使用拉力26 kN。

钢丝绳允许拉力:S=0.85×15 640×10=132 940 N。

安全系数:K=S/S1=132.9/23.36=5.69,安全。

4 搭设程序

布放搭设工字钢悬挑装置→逐根树立立杆→安装第一步大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三、四步大横杆、小横杆→设置连墙件→接立杆→加设剪刀撑、横向支撑→铺脚手板→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挂安全立网。

1)悬挑脚手架从裙房2层楼面(局部)(5.45 m)开始,地下室脚手架按落地式脚手架搭设,落地式脚手架在海城路侧立面⑦轴~⑧轴之间搭设斜跑道,通道口处按要求设置防护棚。2)悬挑脚手架按2层~7层(21.32 m)划分为一段,7层~18层为第一段(31.9 m),18层~28层为第二段(34.8 m),每段底部设工字钢钢梁和双吊索承载装备。3)搭设上段脚手架时,下段脚手架逐渐拆卸,最后拆除承载装备,卸下来的材料用于上段脚手架搭设。4)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外墙墙面施工过程中,将最后一段悬挑脚手架由上而下逐段拆除。

5搭设规定

1)布放工字钢前,先进行定位、钻孔,待混凝土浇筑后,优先安装工字钢,并用螺栓固定。2)工字钢上层混凝土浇筑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进行钢丝绳拉结、张紧。3)待悬拉钢丝绳受力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检查钢丝绳。4)搭设双排脚手架,应先立里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200架高。5)大横杆应架设在立杆内侧,同一水平面的内外大横杆接头应错开一跨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 m,大横杆水平偏差应控制在50 mm以内,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mm。6)小横杆垂直置于大横杆之下,用扣件与立杆紧固连接。小横杆伸出大横杆之外,不应小于100 mm,靠墙一面,应距墙面300 mm。小横杆水平布置,不得内高外低。7)剪刀撑沿脚手架全长和全高连续设置。剪刀撑的斜杆设在立杆的外侧,与大横杆成45°~60°的夹角,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 m。8)操作层脚手架设置栏杆与挡脚板,栏杆高度不低于1.2 m,挡脚板用七合板制成,高度不低于200 mm。

参考文献

【钢丝绳技术参数】推荐阅读:

上一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下一篇:马坝初中2011年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