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惠民服务站事迹

2024-07-27

司法惠民服务站事迹(精选10篇)

1.司法惠民服务站事迹 篇一

灌云打造司法“十百千万”惠民工程

(通讯员 李锦毅 徐艳)今年以来,灌云围绕 “万名法律服务人员、万名调解员,助万企升级、促万村和谐”的“四万”工程目标任务,倾力打造“十百千万” 法律服务惠民工程。

公证服务助推十企转型升级。“我们对新办企业和创业就业方面的公证事项一律实行减半收费,目前全县已有86家企业受益。”昨天,该县司法局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该局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2个公证服务联系点,帮助相关企业通过银企合作共赢的方式,加快银企对接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优质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收集和上报“融资118”网络平台,对企业创立和成产过程中需要公证的事项及时给予办理,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风险评估的公证保障力度,助推10家规模企业转型升级。

法制宣传提升百村法治底蕴。据灌云县委副书记汪辉介绍,该县积极部署“八进村”活动具体细则,全面落实“七个一”指标要求,主动融入“法律下乡工程大局”,组建3支由60名专业律师、法律工作者担任的普法讲师团,已在142个村、9个社区进行集中讲法活动,并在118个村(社区)开办普法宣传栏850个、固定宣传橱窗287个、活动宣传展板120块,为提升百村法制底蕴、争先创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区矫正引导千人回归正道。县司法局积极协调县妇联、团县委等13个成员单位参与社区矫正常态化管理,对全县778名社区服刑

人员进出动态进行把控,强化手机移动网络监控,切实做到无缝对接,杜绝脱漏管现象。同时建立多级帮教机制,重点为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平台查询,提高安置帮教工作实效,截至目前,全县已有 833名安置帮教对象成功就业。

法律援助帮扶万民排忧解难。为了摸清帮扶对象,该县以农村和农民工集居地为突破口,以农村特殊群体和农民工为重点,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力度。组织法律服务人员签订法律顾问合同,并将印有法律服务人员姓名、照片、服务机构名称、联系电话、监督投诉电话、法律援助条件范围等内容的便民卡张贴于村(社区)办公室,接受监督。同时聘请4名法律援助服务联络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巡回走访,对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特殊人群做到应援尽援。迄今该县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435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2件,结案率为100%。“今年我们要帮扶10000名以上弱势群众,把法律援助延伸到最基层、最需要援助的广大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中。”该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说。

(灌云县 司法局 0518—88812967)

2.便民惠民服务站制度 篇二

一、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服务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加强对服务中心的现场管理,方便人民群众,特制定便民惠民服务中心领导带班制度。

二、带班领导主要负责督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执行服务中心规章制度的情况,遵守纪律的情况以及有关便民惠民项目的办理情况。

三、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班领导要作好记载,并督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整改。

四、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属于《责任追究制度》中应予问责的问题,按《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相应条款进行处理。

五、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带班领导要切实履职尽责,按时到岗到位开展督查工作,搞好服务中心的现场管理,作好情况记录。

六、将领导带班情况纳入服务中心内部目标考核的范畴,对带班期间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负责的进行处理,如因处理不及时造成较为严重负面影响的,按照《责任追究制度》的相关规定追究带班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考勤制度

一、服务中心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因故不按时到岗或早退的,须向服务中心值班人员说明。

二、各工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因公事外出或其他原因需请假的,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因事须请假的,应填写请假单。

2、临时因公、因事外出或请假半天以内的,向服务中心带班领导请假;

3、请假半天以上一天以内的,带班中心领导批准,经同意后方可外出;

4、请假一天以上的,需经主要领导批准。

首问负责制度

为了方便办事群众,使其在服务中心受到热情周到服务,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

1、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须主动、礼貌问询,热情接待。

2、办事第一个问及的任何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以不知情为由加以拒绝或推辞。如果属自身的服务范围,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回答或受理;如不属首问人所负责的服务范围,首问人必须弄明情况后,负责将来访者领到相关负责人员处;如果办事群众咨询的服务内容不在服务中心内办理,首问人也须尽量详细告之其相关内容。

3、首问工作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责任帮助提供服务,代填有关表格以及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服务。

4、因首问人拒绝接待,态度冷漠,导致来访者投诉,将视情节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者可给予行政处分。

一次性告知制度

为了方便办群众,使其在服务中心受到热情周到服务,服务中心实行一次性告知制。

1、工作人员应对来本服务中心办事(电话咨询)的管理服务对象实行一次性告知,并对一次性告知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做明确规定。

2、对服务对象诉求的办理事项,经办人应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能够即时办理的应立即办理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告知其所需补正的手续和材料。诉求人按照告知的要求补正后,经办人员应及时予以办理。

3、对需一次性告知的事项,除电话咨询可用口头形式告知外,其他一律以书面形式告知,并存档备查。

4、如遇服务对象诉求事项涉及多个方面,或不了解需要哪些手续、材料或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楚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解答或帮助咨询,使其知悉有关情况,不能一推了之。

限时办结制度

一、为进一步增强服务中心窗口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属服务中心受理范围的审批和相关服务事项。

三、本制度所指限时办结,是指在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手续齐全的前提下,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要严格按对外明确承诺的时限,尽早办结服务对象的申请,不得随意延长办理时间。

四、进入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而定,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

五、当服务对象提交的办件申请手续完备,工作人员收件之后应向服务对象写清承诺办结时限(扣除节假日)和服务电话,不得有“假超期”或“假办结”现象发生。

六、对程序简便,申报材料齐全,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性申请事项,须即收即办,直接办理。

七、对不能当场或当天办结的审批事项,工作人员应一次性告知办件人所需的申报材料、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

3.聚集总目标服务惠民生 篇三

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一2017乌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2017年,面对新常态下的工作任务,市人社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总载体,紧扣“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主线,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市人社事业创新发展。现就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全市城镇实现新增就业8009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41%。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4.1%;应届高校毕业生应报到387人,实名制登记586人,已实现就业557人,就业率95.1%;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9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97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

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致富带头人、乡土技术人员、企业在岗职工14267人次。其中: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9057人次(含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就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200人,创业培训390人,在岗职工培训4620人次。

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395人,缴费收入59926万元,完成地区任务的83.3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868人,缴费收入13972万元,完成地区任务的84.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347人,缴费收入223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324人,缴费收入810万元,完成地区任务的100%;工伤保险人数14924人,缴费收入819万元,完成地区任务的100%。截止9月30日各项社会保险

基金支出75301万元。

二、重点工作及特色活动开展情况

(一)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一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做好各项政策宣传服务,不断扩大政策扶持促就业的效应。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产业、政策、培训、创业、平台”六措并举促就业,定期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下乡进村入户活动。截止目前,享受各类政策人数726人(次),补贴资金1056万元。二是全力帮扶重点人群就业。通过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见习、三支一扶等十项措施,共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557人。截止目前,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3.19万人,完成地区下达目标任务的226%。城镇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为零。全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应报到387人,实名制登记586人,已实现就业557人,就业率95.1%。三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工作。以专业教师授课和创业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激励培训人员创业信心,组织开展各类技能人才、致富带头人、乡土技术人员培训104场8860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金额195万元。已经有461人成功创业,带动1459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举办创业促就业专项活动2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创业宣传横幅、标语15条,制作展板6个,推介项目7个。继续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专项活动,对120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为期10天的创业培训,切实提升了就业创业技能。截至目前,今年,新增创业实体546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创业带动就业1766人,创业增收2230万元左右。积极为优秀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台,2017年7月我市两名创业指导师在新疆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塔城地

区选拔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个,市人社局在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2017年8月在塔城地区第四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四是多渠道多举措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南疆少数民族群众有组织到内地和区内县市转移就业规模。今年乌苏市共吸纳喀什、和田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31人。其中园林环卫公益性岗位196人。主要安置在市环卫园林局保洁、绿化岗位。纺织服装企业吸纳94人;固投项目吸纳41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9万人(次),劳务创收19120万元,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92万人,疆内转移就业0.46万人,转移内地就业 0.01万人。五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今年重点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技能培训,拉动就业。目前已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6个,提供就业岗位8092个。针对项目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特点,分层次、分类型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共培训8457人,其中:建筑类培训5973人;林业类培训1390人;交通类培训397人;水利类培训273人;农业类培训274人;畜牧类培训150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4233人。六是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235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23个,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211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覆盖全市乡镇社区,初步实现就业信息互通、就业资源共享。以我市建成的全疆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为辐射,做到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覆盖。共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等专场招聘9场,全年累计参加单位337家,提供岗位数2581个,求职人数6000人,达成就业意向4210人。

(二)整合制度,创新服务,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一是社保扩面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健全完善。

落实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统一”。坚持做到从上到下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宣传发动到位;业务培训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弱势群体经费保障到位;职责明确到位;工作督查到位。现已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395人,缴费收入59926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二是工伤保险基金运行明显好转。目前工伤保险参保单位 259个,参保职工15459名,事业单位参保职工3632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共计819 万元。共计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856万元,其中,为3名工亡职工支付各项费用 229万元。今年受理工伤案件140起,送达工伤认定97件,完成伤残等级鉴定63人,保障了受伤职工及时得到基本救治和经济补偿,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人身意外险政策惠及全市各族群众。自2016年乌苏市为全市每名群众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已享受赔付755人,赔付金额达482.6万元。四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1-10月,我市企业退休人员为14540人,发放养老金3254万元/月,全部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率为100%。

(三)强化服务,广开渠道,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扎实推进。一是围绕“人才优先”,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参加了塔城地区赴疆内重点高校举办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校园招聘会。通过招聘活动签订就业协议19人,协同教育部门完成了赴内地高校进行2018年特岗教师自主招聘工作,初步签订就业协议6人,有效补充了高层次人才缺口;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分批次完成了各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正高级10名,高级151名,中级158名,初级150名。会同编委根据对引进高层人才的需求,已核实32个需求岗(其中29个专业技术岗位,3个管理

岗位)。对自治区6所重点学院进行招聘硕士、研究生共13名;二是完成了全市96%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实施工作。及时做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情况登记,共为201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其中,新聘人员376人,续签人员981人,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合同653人;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做好各类人员招聘工作,组织公开招聘14批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重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广、招商、煤炭、安监系统工作人员、公安协警、教育系统共2518人;做好2017年塔城地区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考试乌苏考区考前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了3993名人员的笔试考试工作;为402名新增、调动等人员办理了调动相关手续。三是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组织完成了2017年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报送计划;对21名新招录公务员进行了培训,并做好公务员赴南疆支教工作;做好2017年“天池计划”新选聘人员的合同签订工作;完成了全市655名公务员考核工作;完成105名已有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信息平台录入工作,新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14人的档案录入工作;四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管理工作。在按时完成日常工资基金、津贴补贴审批工作的同时,共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职)审批153人,各类调动418人次,工龄追加认定32人,上报新增人员62人,病退人员39人,为26名去世干部及时办理了遗属补助和善后事宜,完成了法检两院44人员额制套改及兑现,接待来信来访87人次。

(四)加强预防,科学执法,全市劳动关系继续保持稳定。一是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今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92件,审理中6件,在规定时限内结案率为100%。其中调解6件,裁决75件,撤回仲裁申请11件,涉案金额144万元。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市共检查用

人单位267家,涉及劳动者12168人,签订劳动合同11681人,劳动合同签订率96%,补签劳动合同人数487人。签订集体劳动合同,集体工资协商协议126家,签订率86%。认真做好投诉举报信访案件处理工作。全年共接待上访人员768人次,受理各类投诉案件72起,结案移交公安部门8起,涉及农民工588人,为工人追回拖欠、克扣工资474.5万元,结案率95%。完善工资保障金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及时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目前已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256.78万元,切实杜绝拖欠行为的发生。三是继续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建立劳动用工登记信息数据库和“网格化”管理,共发放劳动者维权手册15000份,目前已对267家企业、8499人信息进行录入,有效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自身建设不断收获新成效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开展领导干部述廉和群众评议工作,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班子成员以“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深化作风和效能建设,均按照“十项规定”、“七条意见”、“四个不直接管”等相关规定要求加强自身管理、干部职工及家人的管理,不断树立人社干部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二是机关内部管理规范有序。修订完善机关内部各类管理制度,每周定期召开绩效考评通报会,开展“月评、季考、年总评”,推动工作有效开展。认真查找分析存在的“四风”、不作为、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同时,大力开展“政风行风示范窗口”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创建等活动,切实转变了作风,提升了效率。三是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等方式,对全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目前已开展集中学习

46次,主要领导上党课7次,开展专题讨论16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每名党员干部撰写主题心得体会31篇,形成调研报告6篇。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所人员的学习培训,利用每月25日月例会,对基层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先后选派5名干部赴陕西、辽宁香港等内地省市培训,开拓了眼界,为各项工作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四是开展“学转促”专项活动扎实有效。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转促”专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落实了各阶段工作。同时及时梳理收集到的涉及作风问题线索,建立台帐,坚持边学边改,边改边整。截止目前,班子梳理问题12个,班子成员梳理问题41个,一般干部梳理问题127个,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经满意度测评,已整改问题119条。五是“结对子、认亲戚”活动,用真情换民心。重点扎实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十项贴心”活动。全局认亲戚42对,做到互赠礼物、同拍“全家福”,同劳动、同吃一锅饭,共叙民族情。并按时看望了自己的结对帮扶亲戚,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询问家里有什么困难,为“亲戚”传递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团结一家亲思想,为失业待业的“亲戚”解决就业问题,及时完成了各类活动台账。六是“访惠聚”工作扎实推进。选派了6名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的同志为第四批“访惠聚”工作队,驻西湖大湾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当地中心工作,积极配合、深入谋划、抓好走访调研,调查摸底,访贫问计,在认真梳理困难和问题基础上,结合村情村貌,多次与包村领导村干部进行沟通,切实帮助村里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问题,认真落实了“访惠聚” “1+2+5”工作任务,共办实事好事21件,投入资金 7.6万元。

与此同时,党建、宣传、精神文明、综合治理、维稳、消防、安全生产、保密、档案管理、扶贫共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

绩,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中共乌苏市就业服务协会支部委员会

因乌苏市人力资源市场现入驻劳务派遣公司、培训机构等服务性非公企业。2017年9月,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中共乌苏市就业协会服务党支部。党支部设在乌苏市人力资源市场,成员有非公企业党员、培训学校党员及党员创业户,人社局下派党建指导员,支部以“围绕就业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群众,全面推进就业工作有序发展。此成立党支部正确引导和帮助失业人员,了解就业信息、认清就业形势,明确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转变择业观念,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系统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并通过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让求职者享受到快捷便利的惠民服务,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推进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规范化、鉴定依据标准化、鉴定人员专业化和鉴定服务人性化”建设。我们创新思路,对因病申请鉴定人员所申报材料,逐人登录社保系统网上核查后,并深入到自治区各大医院核对病例,辨别其病例资料的真伪性,严把劳动能力鉴定资料审核关。及时受理,及时组织专家鉴定,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每一案例都有章可循,使鉴定结论公正、客观、准确,消除社会隐患,保证参保人员的利益,实现了鉴定依据标准化的目标。

(三)突出“仲裁执行”,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阳光仲裁。

针对弱势人员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劳动仲裁工作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建立劳动仲裁公信机制,全力打造“阳光仲裁”。以此推行“四优先”的原则(即农民工案件优先、老弱病残优先、矛盾易激化的群体案件优先、下岗失业人员优先)。在立案时将开庭前仲裁活动一次性通知双方当事人,以减少法律文书送达过程中出现延误案件审理的情况。对涉及女职工和残疾人的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从受理到裁决仅需12天,大大缩短了申诉等待期,使有争议的案件能够及时办理,尽早办结,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诉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我市大中专毕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也逐步显现,且部分求职者就业观念没有得到充分转变,不愿吃苦,不愿意在企业就业或长期性稳定就业,薪酬期盼偏高,不愿意到一些就业门槛较低的行业,如纺织、服装和餐饮服务等行业就业。

二是企业用工需求大,企业熟练工人缺口较大。企业用工专业技术性强,农村劳动力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还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

三是受培训学校规模和办学力量的限制,开展技能培训专业设置很难形成规模,专业技术只限于初级培训阶段,中级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受制于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影响),培训的档次低,相对吸引力就不高,培训还处于一种浅层次状态,没有呈现出优势专业和品牌效应。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本地人才外流严重,外地人才难以引进,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不足,造成人才队伍层次低,高层次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

五、2018年工作思路

(一)突出“政策助推,强化培训”,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是狠抓各项就业政策落实。继续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坚持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主渠道,以有组织转移就业为手段,以创建“劳务品牌”和提升技能为抓手,完善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二是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措施,重点大力推动农民创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引导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以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和凯赛集团落地乌苏为契机,积极宣传园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优势,及时发布用工信息,鼓励和引导本地有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者在本市纺织服装企业就业。三是继续做好固定资产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工种培训工作。

(二)突出“扩面征缴、优化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大力宣传新出台的惠民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率,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组织开展扩面攻坚战,做到应扩尽扩,应保尽保。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三)突出“引进攻坚、政策创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围绕“人才优先”,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不同专业领域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落实好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着力提升各类骨干人才能力素质。二是围绕“服

务优先”,落实人事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市直各单位(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及实施工作。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并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和全市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稳定。

(四)突出“夯实基础、预防预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巩固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加快推动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二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信访维稳工作,加大信访隐患排查力度和工作突出问题的分析研究力度,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五)突出“加强建设,规范高效”,提升系统整体形象。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公共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二是进一步抓好人社部门自身建设。继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精神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人社系统政风行风,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不断推动人社事业持续、科学、创新发展。

4.优化服务流程等惠民工作总结 篇四

优化服务流程等惠民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优化卫生服务环境,根据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2011年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卫生系统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卫生服务的每个环节,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中。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惠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方便、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情况汇报汇报如下:

一、强化重点环节,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1、优化就医流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门诊、住院部显著位置公示就医流程和科室分布示意图,提供分诊、导医服务。大力推行分科、分层、分散候诊、挂号、缴费、取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往返。开展医德医风全员教育,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诊,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耐心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细致交待和解释病情,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2、、解决门诊“三长一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病人数量变化,弹性调节门诊挂号、收费人员和门诊医师人数,使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努力解决门诊病人“三长一短”问题。

3、实现急救“三先一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强化急诊急救管理,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抢救危重症病人做到“三先

一后”,即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办入院手续及交费,保证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

4、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合理安排门诊服务、简化门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自助打印、电话等形式方便患者。

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开展延时门诊,传染门诊周一至周五延时到18:00下班;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方便农村和外地患者就医;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门诊实行分科候诊。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机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推行“先救治,后付费”模式,即先对患者进行抢救,后补挂号、收费等。此付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减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多次交费产生的等候时间,能极大 的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5、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医学检验结果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制度,对以门诊临床检验、心电图、B超、X线、CT以及各种内窥镜检查等为诊断依据的,入院后一般不再重复检查。确因病情变化需要复查,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

6、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云南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禁止在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实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公示制、患者医药费用查询制、患者医药费用清单制,自觉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

二、采取有力措施,科学控制并努力降低患者就医费用负担。

1、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认可上级医疗机构检验和影像结果,遏制过度检查,降低

患者就诊费用。

2、加强远程会诊工作,提高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可及性,间接降低患者就医费用。

3、加强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通过专项整治,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使用时间均达到要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整治前有所下降。对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者进行了诫勉谈话。

4、开展“医药分开”的试点改革,按照国家及云南省的医改政策,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与昆卫药事服务公司合作,对医院使用的所有中标药品,在价格部门核定零售价的基础上,以综合

让利10%的比例降价销售,让利于患者。

三、优化机关服务

1、进一步改善卫生政务窗口服务。卫生政务窗口做到办事有指南,填表有示范,审批表格网上下载,政策规定网上查询,办件结果网上公示。卫生行政许可在承诺期限内100%办结,并提高提前办结率,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2、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效能。完善和加强办文办事限时制,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有效办理,不拖延不推诿。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来信来访,热情接待,按规定时间,及时反馈答复。大力推动卫生政务公开,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卫生服务信息。

四、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我市在市属九家医院开展预约门诊服务: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社区转诊预约。1至11月预约诊疗146018人次,复诊预约127472人次。通过预约诊疗服务的开展,患者可以更好的进行就医咨

询,减少候诊时间,群众就医更方便,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安全风险。

五、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严厉打击“医闹”。畅通投诉渠道,公布医疗、护理、收费、行风、安全等相关部门的投诉电话,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实行首诉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

六、尊重患方知情权

充分尊重和维护患方的知情权、选择权,对患者和家属关心的诊断、治疗、手术、用药等问题耐心解释说明,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七、改革服务模式

重视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健康教

育和康复服务,普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对肝病、结核病、艾滋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定期开展专题健康讲座。加强对门诊慢性病患者、住院康复期患者的康复指导。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其他专业康复机构协调配合机制,对出院需要进一步康复的患者,指导做好社区、家庭和专业康复。

各医疗机构领导优化服务流程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医疗机构领导思想观念落后,仅重视医疗机构技术的提升,不能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少数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医患沟通不到位,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

5.服务三农提形象 打造网络惠民生 篇五

打造网络惠民生

——迁西县供销合作总社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是一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37万人口、辖17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依托矿山、林果、旅游三大资源优势,以建设钢铁强县、林木大县、旅游明县,保全省十强、全国百强为目标,努力打造“和谐迁西、魅力山城”,逐步形成了林果、钢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全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居全省前10位。在农副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纯山区县和境内有潘、大两座大中型水库、82座小水库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初步形成了板栗、核桃、花卉、食用菌、柴鸡、淡水鱼养殖等六大主导产业。全县年产板栗3万吨、核桃1100吨、淡水鱼3万吨、鲜切花500万支、食用菌4500吨、柴鸡30万只、柴鸡蛋1000吨。

我们迁西县供销社现有7个专业公司,7个基层供销社,1个商贸城管委会,5个中型超市,12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加盟店),各类专业合作社52家。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市社安排,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整合资源,创建新体制,构建新网络,做到了供销社阵地不丢、网络不散、职能不减,企 1 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各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省、市社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市社评为“综合工作先进县社”,县农合联被省、市农合联评为先进单位。

一、改造基层社,构建新设施,以改造谋发展

基层社是供销社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多年来供销社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下滑,对基层社投入不足,设施陈旧,“水泥柜台土坯房,耷拉天棚漏天房”的状况随处可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改革改制的同时,对基层社资产进行合理安排,采取出售一部分资产,变现资金用于企业改制;保留一部分临街门市,加以改造,成为改制后基层社的新设施。在改造过程中,多管齐下,多条渠道筹资,解决了供销社资金短缺问题。一是开发商垫资。二是职工集资。三是职工参股。开发资金不足,向职工筹集部分股份,合作经营,按股分红。通过以上三种措施,我们先后改造6处旧的营业设施,建起了5家超市及临街营业门店设施计10000平方米。三屯供销社建成了1500平方米超市1个和13个30平方米精品屋;罗屯供销社建成了1280平方米超市一个;滦阳供销分社建成600平方米超市1个和2个门市部;洒河桥供销社百货大楼扩建1800平方米,使大楼总面积达到了4500平米,成为目前迁西第二大超市;新集供销社百货大楼改扩建成了2000平方米超市;2010年,我们计划将东荒峪供销社改建成1500平米超市一座,同时建成临街商住楼2000平方米,目前正在跑办前 期手续。基本实现社社有超市的目标。改造后的供销社形象大为改观,为供销社实现连锁配送,构建流通网络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省、市供销社开放办社的思路,引能人进社,让能人领办供销社。我县知名的民营企业胡子工贸有限公司,他们承认供销社章程,履行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向县级社交纳管理费用,服从县总社的监督和管理,积极申请要求加入供销合作总社,成为成员社。经过县政府批准,2009年7月28日,举行了盛大的入社仪式,正式接纳胡子工贸有限公司成立喜峰口供销合作社。在仪式上,县委、县政府、省社、市社主要领导参加仪式并讲话,全国供销总社发了贺电。加入供销合作社后,喜峰口供销社在12个村建立了农村服务站,并组建了农资经营部、碘盐供应部、日用杂品供应部、百货批发部、农产品经营部,还专门配备了3辆下乡送货车,积极开展下乡送货上门活动,受到群众称赞。

二、创新体制,构建新网,以体制创新谋发展

改制后如何发挥供销社作用,这是摆在供销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我们一致认为,供销社不能“一卖了之”、“一改了之”,供销社改革的目的是甩掉包袱,改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旧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体制。对此,我们在改制的同时,按照市场需要,积极进行企业重组。

一是成立了农资连锁网络。于2006年初恢复建立了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并以此为龙头,发展农资连锁站60个。通过“两放 心”、“四到户”活动。即,让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商品送到户、科技咨询到户、质量承诺到户、信息传输到户,为农民生产当好“后勤兵”。为搞好农资科技服务,我们多次举办如何识别真假化肥、如何测土施肥等科技知识培训班,从而为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是日用工业品营销网络。重组工业品有限公司,作为全县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配送龙头,连接6个基层社、15个专业门市部、120个村级服务站,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日用工业品营销网络,承担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该公司对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大、摩托车等商品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商品采购、统一商品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门店标识。公司配备5辆专用配送车送货到店。2009年销售总额达到8000多万元。

三是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以中韦贸易有限公司、上营供销社为龙头,上联国内外客户,下连5个基层社、19个板栗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购成龙,销成形”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确保把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收购上来,推销出去,助农增收。2009年收购推销板栗26000吨,解决了栗农卖栗难问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栗农的称赞。

四是兴办市场,组建商贸城管委会。占地50亩,列入政府规划,批零兼营,引日用杂品、干鲜水果、各类蔬菜、水产肉类 入市,形成全县乃至周边各县农副产品集散地。全城固定摊贩达400多户,零散摊贩1000多户,成为全县重要集贸市场,全年购销额达4亿多元,不但为千家万户农民提供了交易贸易的场地,也为农民致富提供了资源,是迁西县政府形象工程。

五是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实现网络进村。村级综合服务站是流通网络的销售终端,是供销社为农服务好坏的试金石。为此,我们把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作为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精力抓发展。成立了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拿出资金,配备专人,强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县政府批转了县供销社《关于健全农村综合服务网络的意见》,我们狠抓落实,抓发展,抓规范。近年来,通过供销社自建、职工回村建、与村委会联建、农村经纪人领建、吸纳个体经营户合建等多种形式兴办了村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站实行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章程、服务公约和管理制度,实现了规范化经营。截止目前,全县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总数已达到120个,30%实现了超市化经营。综合服务站的建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供销社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站将供销社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农村,密切了与百姓关系,使供销社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改变。二是经营品种更加齐全。烟花爆竹、食盐、生产资料等专营商品供应到服务站,使农民从家门口就能买到这些专营商品,发挥服务农村的积极作用。三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各服务站除了日用工业品和专营商品经营外,有的还增加了洗浴、娱乐等文化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服务质量更加提高。各服务站视顾客为上帝,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语。农忙季节开展送货下乡,预约订货、延长营业时间等服务活动,深受农民的满意。

三、发展农合组织,以服务谋发展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把农合联工作作为供销社一项重点工作来完成,设立专门组织,配备专人来抓。2006年经民政局注册登记,吸收涉农单位团体会员30个、个人会员83个。2007年11月正式召开了迁西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大会,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农合联负责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协调、规划、管理和初审职权。到目前,农合联设有专门办公地点,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工作站各项规章制度,电脑网络齐全。建有农合联网站,实现了与基层合作经济组织联网,传递政策信息,交流会员经验,提供购销资讯,实现资源共享。编辑《迁西合作经济资讯》会刊十二期,及时向农民发布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市场动态、商品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县政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审和考核权交给了供销社,为供销社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辟了先机。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地大力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为防止专业合作社建设刮风,一哄而起,劳民伤财,我们在初审中,先看发起人是否具有三个能力。一看是否有经济实力,二看是否有组织能力,三看发起人是否有抗风险能力。具备了三个条件,才可组织建立初审材料到工商部门注册。我们的经验,曾得到陕西省供销总社、省委调研市领导的肯定。三年来,我们先后创办了养猪、养鱼、板栗、花卉、蔬菜、资金互助、食用菌、奶牛等16个类别的52个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8000多户,助农增收达2亿元。在我县开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中,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祥瑞花卉专业合作社、龙顺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点。为巩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地位,确保健康发展,发挥应有作用,我们把2009年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年,专门下发了《迁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积极引导帮助专业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如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组织栗农走绿色和有机生产之路,无偿为栗农提供施肥、剪枝、除虫、除草等服务,要求社员收获板栗不打青、不沙藏、不掺假,保证板栗的纯正品质,实行定单销售,敞开收购板栗,同时实行保护价收购,比全县其它地区每斤高出1元,年底二次返利,该社还注册了“喜峰口板栗”、“胡子板栗”、“老婆山板栗”、“大刀板栗”商标,推行加盟店连锁经营,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办了100余家连锁店,年经销板栗达1400吨,为栗农增收600多万元;19家板栗专业合作社统领了全县板栗经 营,年经销板栗2.6万吨,解决了农民卖栗难问题;祥瑞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花卉大棚60个,花卉栽培面积达到1000亩,购买了专门运输车,在北京花卉市场建立了专门的销售市场,年销售收入达600多万元;龙顺柴鸡专业合作社,组织162户社员饲养柴鸡30万只,实现了农超对接,在瑞沙、金客隆、中兴等连锁超市建立销售点30多个,销售柴鸡蛋350吨、销售柴鸡8万多只,供应饲料300吨,年助农增收1500万元;友鑫渔业专业合作社,三下天津、内蒙包头等地捕捉信息、开拓市场,实现了产销两地鱼产品直销,结束了迁西自1985年水产养殖以来长达24年鱼产品外销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渔业合作社通过为养鱼户提供信息,使全县渔产品平均每公斤提高了4元,为渔民增收6000万元。

6.区人力社保局惠民政策服务进社区 篇六

此次社区工作日活动的主题是“知民情问计于民,谈发展问政于民,政策宣讲访民生,就业指导进基层”。

活动分三个现场:“就业指导”服务支队到凤凰湖工业园部分企业开展就业指导、岗位联络、职业介绍、维权协调、技能培训需求调查等志愿服务;该局系统机关干部活动组到张家坡社区开展社区日活动;“惠民政策”服务分队40多名党员志愿者在中山路卧龙凼社区开展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维权、国土房管、户籍制度改革、红层找水打井、微企发展等“惠民政策”宣传讲解。

截至目前,区人力社保局惠民政策服务分队牵头组织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开展服务活动5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30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设37条,开展志愿服务达200余人次。此举不仅加强了该局干部职工与群众的联系,还受到了社区、企业和群众的好评。

7.惠民服务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篇七

您的性别 □男 □女

您每次的花费 □0-10元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1、惠民产品

对产品种类是否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对产品口感是否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对产品质量是否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对产品价格是否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2、营业环境

营业环境是否整洁、卫生?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桌椅是否足够?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您对本区营业环境的总体印象如何?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3、服务

服务人员态度是否端正?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您需要等候的时间怎么样?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您对我们的服务是否满意?

8.司法惠民服务站事迹 篇八

通讯员翁军

近日,汉滨区老城办事处斥资10余万元,打造数字化社区平台,投放128个信息终端,实现了横向到部门、纵向到社区的网格兼容,在惠民为民“最后一公里”上抢先一步,刷新中心城区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标杆。

“有了网格手机,便民服务更高效了!”,老城办书记喻楠在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器发放现场,颇为欣慰地说。三年前,老城办顺势而为,打破常规,推出“网格化”概念,率先在社区试点三级网格制,即将社区按照一定的范围,划定为若干个基本格,实行层级管理,多元服务,其核心是公推公选热心义工担任“免费”网格长,以网格长的责任担当和知情力,支撑网格信息的传递和运行。

一级、二级、三级网格架构,纵横立体,完整闭合,好处是疏而不露,弊端是臃肿庞杂,譬如对待某一问题,易发现——小角落无处遁形,难处置——大环节逐级报告,层层上报信息,往往时过境迁。“网格是推介出去了,但网格的功效究竟如何?”办事处主任王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走访基本网格户反思道。

整合资源,自我突破。办事处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走信息科技化之路,全面推升网格运行效能,以解决拉近群众所思所盼“最后一公里”距离和便捷化、便利化问题。网格被优化掉两个层级,服务项

目却增容了十几个——过去仅为综治、民政、计生、城管等部门在网格,现在扩充到经济、食药、安全、劳保、司法、信访、党建、妇联、宣传等民生全领域,其目的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打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心里隔阂”。

网格长发现野广告,“啪”的一拍照,数秒钟数据传到终端平台,又不到数秒,信息反馈到包联领导、责任社区和双创部门,不到一刻钟处置人员就赶到现场。在街区走访的机关干部,遇到关心户的突发事故,随身携带的专用手机,立即与终端平台、主管领导会商,提出最优最妥善的解决方案。有了信息服务平台,群众来办事,就不用再等再盼再耽搁时间了。

据悉,该项网格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惠民举措在全市尚属首例。

9.司法惠民服务站事迹 篇九

一、对烟草企业价值体系的溯源及再认识

自2002年以来,国家局党组反复强调全行业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将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2008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指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潜心做事、低调做人,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报效国家、回报社会。从“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大讨论和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到以“五查五看”为重要内容的“践行‘两个至上’从我做起”,再到“少一份优越感、多一份责任感”,经过一个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行业共同价值观不断完善升华,渐成体系,引领着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不难看出,“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全系统核心价值理念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一脉相承,生动地诠释并丰富了“两个至上”价值理念内涵,是“两个至上”价值理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总结和深化,是与时俱进的“两个至上”,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了烟草行业价值观的有效回归。

二、“利国惠民、至爱大成”核心价值理念对实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引导和深化

实业公司自2003年11月正式成立后,得到了省局(公司)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自引入全省烟用化肥统一采购业务后,在公司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逐渐走出连年亏损的困境,开始步入正轨,并有望在未来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那么,实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能在“利国惠民、至爱大成”核心价值理念引导下,既突出全省烟草公司系统企业文化的整体性、统一性,坚持全系统核心价值理念,保持全系统企业文化的共性特征,又能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凸显本单位企业文化的鲜明个性,根据自身实际,深入挖掘企业优秀的文化内涵,不断探索和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推动全系统企业文化的发展?

首先,“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核心理念明确了整个云南烟草的企业使命、经营思想和行为准则。这一核心理念明确了企业必须依据“利国惠民”的使命来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指出了企业行动的出发点和原动力;这一核心理念明确了企业经营活动必须树立“利国惠民”的观念、态度和思想,诠释了企业对外的经营姿态和服务姿态;这一核心理念明确了企业

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必须奉行“利国惠民”的准则和规范,提出了对员工的约束和要求。这是所有烟草企业的共同信念和统一标准,也是实业公司必须遵行的核心信条。

具体到实业公司本身而言,由于公司战略定位是:“打造系统内专业化服务型公司,建设以围绕主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在烟肥采购、酒店管理、投资资产管理、服务省局(公司)和州市公司的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主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我们的服务主体是主业,服务对象是主业,服务中心是主业,自然,主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必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引导。第三,以SWOT分析法来说,实业公司有以下两方面优势:一是公司前身为云南省烟草综合服务公司,具备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和管理经验,同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省局(公司)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在烟肥采购、酒店管理、投资资产管理、服务省局(公司)方面已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这就保证了公司资源和基础设施都能紧紧围绕“服务”这一中心和主线,具备了生产要素基础条件;二是实业公司经过几年来在酒店、烟肥业务方面的经营管理和实践,已具备了行业及系统内外的客户数量及基本成熟度保障,即需求条件基础。可以说,实业公司目前已具备了打造行业内专业化服务型企业的技术、人才、渠道、管理、营销等竞争优势。所以,在主业“利国惠民、至爱大成”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下,构建和凸显具有实业公司个性特色的“服务文化”,应该是我们立足主业、切合实际,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三、以“利国惠民、至爱大成”核心价值理念为引导,探索实业公司“服务文化”建设道路

(一)按照实业公司“以规范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目标,构建围绕主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在烟肥采购、酒店管理、投资资产管理、服务省局(公司)和州市公司的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主业发展提供最完善的服务保障。在全系统“利国惠民、至爱大成”核心价值理念下,提出有实业公司个性特色的“服务文化”理念为:“服务为本、保障为先,规范经营,和谐共赢”。体现实业公司在全系统核心价值理念引导下的服务文化,围绕以主业为中心进行服务和规范经营,实现共同发展。

(二)领导班子的重视和推动是取得实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和保证。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更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取得实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三)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以各种讨论活动、读书心得、培训、服务技能竞赛等交流活动、各种益教于乐的职工文体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对企业服务文化的认识,将“服务”作为公司实践特色进一步强调突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工作与发展环境。一是把服务作为实业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理念,作为实业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和前提;二是把服务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以良好的心态、完善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三是把服务作为实业公司的独有特色和经济增长点,深入挖掘、不断拓展,为实业公司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0.司法惠民服务站事迹 篇十

为进一步优化我院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老百姓就医的感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我院推出十项便民惠民措施。为确保十项便民惠民措施的顺利推行和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控制医药费用,使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真正享受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使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公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具体措施

(一)实行“无假日医院”。

确保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质量;合理安排功能检查与医技科室的人员,确保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的患者能及时检查,一般的影像、B超检查能在当日完成;保障双休日及节假日期间医院的后勤服务。

(二)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对急危重症患者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创建无烟医院,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缩短就医等候时间。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优化门诊布局结构,改善门诊设施和条件;动态测算就诊流量,了解患者就诊规律,根据就诊病人数量的峰谷,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

(五)实现参保居民即时结报。

实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各县级新农合平台无缝对接,新农合住院费用即时结报,实现参保居民“当天出院,当天补偿”。

(六)开展专家名医下基层。

充分发挥专家名医的社会效应,制订合理计划,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党员下基层送健康”、“名医下基层,为民送健康”等活动。

(七)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全院医护服务质量管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

(八)控制医药费用。

结合居民保险政策要求,制订医药费用控制机制,实行医药费用药占比、检查阳性率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方案,与绩效考核挂钩。

(九)提高参保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通过全镇摸排筛查,建立工作台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等疾病的救助工作。

(十)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

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配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我院医疗质量、服务收费、平均药费、单病种付费情况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医疗服务投诉处理结果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完善医药费用查询制度,推行平均住院费用、处方药品使用量、大型设备检查等项目的院内公示与警示制度;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向社会公开承诺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开展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做到公平、公开。

三、工作任务

1、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十项便民惠民措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卫生事业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对公立医院改革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发展也将发挥重大效力。

2、明确责任。要将实施十项便民惠民措施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医院重要议事日程,院长亲自抓,要组建专门的班子,具体负责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考核检查,要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形成领导组织有力、工作责任落实、分工配合协调、工作措施有效的局面。

3、抓好落实。要将实施十项便民惠民措施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好落实,要把握工作实质,突出重点内容,注重工作实效,工作的成效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体会深”。

4、加强沟通。要制订信息通报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东平县卫生局医政科以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5、及时总结。将实施十项便民惠民措施中的经验与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指导下阶段的工作,使十项便民惠民措施能扎实稳步推进。

6、加大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院内各种宣传工具,多措并举,及时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效,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公立医院改革和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十项便民惠民措施的内容、工作步骤与具体措施,并通过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与优秀事迹,激励广大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十项便民惠民措施工作中来。

四、组织机构

长:XX

副组长:XX

上一篇:财政局人事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海豹表演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