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如何做有效的课前预习?

2024-08-04

高中英语课如何做有效的课前预习?(精选5篇)

1.高中英语课如何做有效的课前预习? 篇一

一、高中化学的特点:

1.概念抽象

例如必修1第一章《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其中的概念一个接一个,有的同学可能因概念多不好理解而一时不能适应,这是大家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学习起来也困难。

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由于进度的加快,化学方程式的增多,且多数化学反应规律在初中掌握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发展,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3.深,联系广

如物质的量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课前预习的方法:

1.章略节详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时,先泛泛地浏览整章大概内容;在学习到每节具体内容时,再比较详细地进行预习。

虽然是笼统地掌握了整章的内容框架,但在预习和学习每节的内容时,却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和知识联系。

具体步骤是:首先粗读这一章的内容,把握整体,然后找出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难点和疑点应该如何掌握,如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识是记忆性的,哪些知识是看不明白的,等等。

这样,就为上课时搞清搞懂、掌握、记忆所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前后相连法:

在我们的教材中,知识是相通的,每章中的各节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内容时,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大略地翻一翻后面所要学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习题试解法:

习题试解法是指在预习完教材之后,马上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然后对照教材进行试解,这样在试解过程中,就会检验出预习的情况,是懂了还是不懂。

2.高中英语课如何做有效的课前预习? 篇二

1. 课前预习———课堂互动的基础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是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储备。预习有利于消除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有利于缩小优差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了学生的自主预习,就为课堂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互动奠定了基础。

1.1 预习内容的具体化

为了防止走过场,教师应对每格单元的预习提出具体要求。预习内容的设计因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包括:听录音或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词语的固定搭配、重点句型;根据语境猜测词义,为综合运用英语阅读技巧奠定基础;阅读全文查找相关信息,以提高快速阅读能力;查找课文中标志作者态度的词语;根据课文的话题查阅有关资料,熟悉背景知识;提出自己的困惑或不理解的问题,培养其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1)》Unit 1“A Language Teacher’s Personal Opinion”一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从网上查找有关William Shakespeare和Charles Dickens的背景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在老师讲解课文之前就对这两位英语语言大师有了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至少课前朗读课文两篇,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课文的结构;通过查找词典弄清重点词和短语assume, claim, equivalent, extreme, qualified, relate, relevant, in one’s opinion, worth doing等的用法,试着将这些词用在真实的情景中;提出疑难问题。

从预习到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授课不再是一厢情愿地灌输,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帮助,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1.2 预习任务的层次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英语水平有差异。预习任务应有难、易之分。我在第一次课,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个性特征与学习偏好,以便合理地将课本上难度不同的预习任务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让不善于表达、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朗读生词、针对课文回答问题等。他们感觉容易完成,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外向型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他们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表露,教师可让他们承担较有挑战性和较难的预习任务,如分析课文难句、归纳大意、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角色扮演等。对“吃不饱”的优等生,可布置他们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资料。

1.3 预习过程的协作化

在学生独自预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就问题进行小组协作活动。所谓协作学习就是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协商与交流,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小组活动相对于全班教学更利于学生自主、互动学习。它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在开学初,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根据全班人数的多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四至六人,指定活动任务,责任到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并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如“八仙过海”、“西天取经”等。每一小组都有学习评价表,每月对每一位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谁贡献大。这样一来,在小组内就形成了良性的激励机制,大家互相督促、互相交流,共同收集资料,一起探讨问题,学习成为了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学生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大提高。

2. 课堂展示———互动的关键

人人都有惰性,所以布置预习要和预习检查相结合。我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相交流,集体讨论,激发了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的内在动力。成功的展示,阵阵鼓励的掌声,既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成就感,又无形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对待预习,不断提高预习效果。例如,有些小组能够将重点短语worth doing sth.用在以下情景中“Who has been to Shanghai Expo?Do you think it is worth visiting?”,全班没有学生去过上海世博会,正好我去过。于是趁机展示了世博会的图片,谈谈自己游世博的感受。我们的英语课堂,就是学生们一起交流学习成果、展示自我风采的场所。

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展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各小组都不甘落后,他们有共同的合作动机和学习责任,一起准备。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各小组成员都最大限度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个人的自我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总之,预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在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英语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 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课前预习是课堂互动的基础;课堂展示是课堂互动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前预习,课堂互动

参考文献

[1]秦秀白, 蒋静仪.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徐锦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1) .

3.英语中的课前预习 篇三

一、明确预习的内容及目的

首先要了解预习的知识内容,知道它属于哪一单元,哪一部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作用,在所学知识中的地位;其次应明白通过预习要达到的目的,如:哪些属于了解、理解?哪些应该掌握运用的?同时还应明白预习对提高听课质量、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实际问题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预习要适量

课前预习有大预习(单元预习)、中预习(部分预习)、小预习(课时预习),最重要而又最有效的当属课时预习,由于一节课的内容有限,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切不可花上个把小时,一看就是几页,那样会抓不住重点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预习的量一定要控制。

三、提纲挈领,紧扣要点

预习不可盲目,更不能像看小说一样,应依据预习提纲进行,逐步提高。在预习之前有针对性地列出少而精的提纲,也可适当了解一些有针对性的判断、填空、选择等思考题,有目标地去预习,以此来激发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

四、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它一般在课外进行,应学会怎样阅读?怎样做好笔记?怎样提出问题?做到边阅读、边对照、边理解,随时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把懂的、不太懂的、完全不懂的分离出来,并做好记录,要善于抓住要点、重点和难点,并紧紧围绕着重难点进行思考、研究,展开讨论,找出突破的方法。

五、找出疑难,提出问题

预习的关键是找出疑难。由于预习的内容不多,疑难问题也只有一两个,因此要抓住不放,从语言的字、词、句去理解,对关键词语,要認真推敲,明白意思,反复对照题目要求,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相应地提出问题,以备上课时去解决。

六、及时对课前预习进行小结

在课前预习的初始阶段,预习的习惯尚未形成,方法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及时地进行课前预习的总结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后5分钟的回忆和讨论,回忆这节课的内容,对比自己预习中所了解的、弄懂的、掌握的问题还存在哪些差异,预习中的问题是否彻底解决了。同没有预习时有什么不同,预习过程的认真与否在听课中有什么影响,通过预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了等等。以此来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的无形动力,激发自觉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课前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真正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还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中心小学)

4.高中课前有效预习方法 篇四

2、预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复习时间之后,因为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础掌握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预习时,请把本章节的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和下面的备注最好都不要疏漏。

4、预习是为上课听讲做准备,因为老师没有讲过这部分内容,所以有疑惑是在所难免的。

5、预习时,力求做到独立思考、解决困惑,对于无法理解的内容,请用记号笔标注,提醒自己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这一点。

6、自己实在想不通,又等不及想搞明白,可以找同学讨论。通过和同学的互助把问题搞明白,也是很好的手段。

7、各个科目预习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默看一两遍就行。英语最好按照单词——课文——生词——听力的步骤走一遍。理科的话,可以自己推导一下每个知识点。预习要多思考,不然就是白费时间。

8、这样进行预习吧: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然后标记处自己不懂的,并进行一定思考。预习如果只看书本,走马观花看一遍,并没有什么效果。

9、预习之后,对知识体系和知识本身有一个大体了解,对知识应用方法也有一个初步的感觉,才叫有效的预习。

10、不预习就听课,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仅会影响后面的听课进度,而且在课后也得花好大一部分时间进行理解。就算如此,往往也不能熟练地掌握,总有一种“夹生饭”的感觉。

11、高中比初中更需要预习,高中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需要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而锻炼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预习将要学习的功课。

12、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的将这章的知识点列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听课时头脑更清晰,还会降低复习时的难度。

13、课前预习的程度和花费的时间要因人而异:基础薄弱的同学,预习应该更加仔细和深入,最好头一天就进行,如果能做预习笔记更好。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抓住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这样效率更高。

14、寒暑假都是预习的好时机,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不用顾虑作业和考试。

15、在预习的过程中,并不要求自己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方法,只要求自己知道这门课是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有哪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其中感兴趣的地方进一步的探讨。

5.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篇五

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

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主要方法

成功预习的秘诀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读、画、写、记。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学过的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学习可能涉及的旧课知识。

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规定、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必要时还需要在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写写画画。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有必要的。

每次阅读时可用颜色不同的笔加以勾画,这样有利于区别阅读的层次,一次次地阅读,由于颜色不同,会代表不同的见解和意义,使理解步步深入。

写,即写预习笔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少,预习笔记的书写有不同的要求。

最简单的预习笔记可以只写出本节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所以对一些比较简单的课文预习,或是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时的课文预习,可以只完成“读”和“画”两步程序,而不用写预习笔记。因为通常在“画”的过程中,已经勾画出课文的重点、难点、个人的见解及对问题的质疑。

记,即预习的最后阶段对新课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如重要的词、句和段落,重要的概念、定理和结论,要求能基本记住。

在阅读记忆中,尽量把新课知识与已学过的旧知识建立联系,也就是前面说的预习时应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这样不仅为新课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记忆起来也容易多了。对于一些相似的新旧知识,譬如相似的概念、相似的词句、相似的公式、相似的名称、相似的实验和物质相似的性质等等,可采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记忆。这种让新知识植根于旧知识的生长点上的预习,会使头脑中形成的“初步印象”更深刻。

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1、明确要求,教会方法。

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如在本学期初,教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利用两节课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将预习放置于课堂内完成,共同预习了第一课。

(1)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如我们在哪里荡起双桨?

(2)与学生共同探理解词义的方法,即查字典或词典、看生字表、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及向别人请教。在学完第二课后,学生又体悟到可以查无字词典的新方法。

(3)自主识字。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好多的识字方法,布置预习记字正好是对以前所学汉字的运用。

如:在预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学生对“聪明”的“聪”识字有这样的认识:一生提醒了它的读音,是平舌音;一生提醒了在写“聪”的部首时,要注意“耳”的横变成提;一生又想出了记住“聪”的方法,他说,一个小朋友想聪明,上课时要张大耳朵听,睁大眼睛看,要勤于发言,而且要用心记,此话说完就赢得了全班的掌声。

(4)读好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多者不限,以达到要求为准。

上一篇:重点大学和211的区别下一篇:二次根式乘除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