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团队精神

2024-09-14

注重团队精神(精选15篇)

1.注重团队精神 篇一

写作教学应注重人文精神

蚝业小学黄惠恩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主要是表达与交流,它本身涵盖面积广,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情物理,无所不包,思想活跃、富于想象、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照理应该对写作课感兴趣。然而事实上,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写作对教学双方而言,都是很苦恼的事。写作课的大部分时间被“分析”占去。青少年记忆力最强,不让他们大量“输入”,却偏偏要他们凭一点点可怜的“储存”去分析、抽象;青少年思想最活跃,不让他们自由地思考、表达,却偏偏扼杀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禁锢了他们的个性,把他们统一到一个“标准”的答案中。这好比吃饭,天天分析饭的成分,就是不让真正吃一口,真正吃下去。

写作教学造成这个局面就是因为我们把“语言是工具”这个说法推向了极至,把语言简单地视为一种读写工具而忽视了语言中的人文素材和人文精神。工具说可以使我们教师便于操作,整齐划一,但会流于形式,渐渐僵化。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而忽略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此教学模式,学生得到的只是一点点知识,甚至是假知识。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写作的兴趣,倒了他们的胃口。

因此,写作教学应返璞归真,回到人本身上来,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方针。因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所谓的精神载体,而是我们精神家园本身。文学是人学,我们读一篇名著,实际上就是通过语言进入到一个伟大作家的精神世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写作的素质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就是抛开工具,直接学习文章本身——首先就是阅读与背诵。写作课就是让学生进入到一个最优美、最典雅、充满了营养,能让他高度吸收的语言环境中支含英咀华。这是学习作文的基本方法。

对于知识的学习,有经验与体验之分。经验是人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由上一代传授难下一代的知识,具有接受性。体验是对教育还有感情色彩的回味、体味,是个体在当下的一种领悟,具有创造性、过程性。体验是被激活的知识经验,是被内化的知识经验,是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因此,写作要求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学生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学生把自己对社会的关照,对生命的领悟,对个人感情的张扬都使我们教师必须把写作教学放在一种人文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敏锐的体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充分的领悟能力,自如的表达交流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历代文章大家,都有一个“上下观古今”刻苦读书的功夫。读对于写来说,就是“实物教授”,凡是好的作品,本身就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凡是不好的作品,本身就告诉你“不应该怎样做”;作文的方法主要靠观察比较而得。所谓比较,就是拿自己的作文和别人的作文比,比来比去,就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也就可以悟出点道理来,总结出一点真切的感受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教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了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的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是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于是学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做下去,年深日久,先生就不在删改你的文章了„„”这段话,可以说触及到问题的真谛了。读做读做,自己摸索,年深日久,偶然得之。看起来好像教师不负责任,实际上他把学生的神经全部调动起来,不许你有一点依赖心理,同时也减少了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不向学生传授任何写作的技巧和写作捷径,只是鼓励学生去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己感悟写作的心得。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然而,由于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下的写作考试,往往大多是一点知识点加一篇作文的模式。在这样的考试模式影响下,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数,往往不考虑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片面提高写作的要求,久而久之,使那些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谈不上什么写作的创造力了。因此,考试的内容应该是:一考学生“读了多少,背了多少,懂了多少”。有数量就有质量。看一个人读过多少部名著,多少篇文章,背下多少首诗词,这远比看其是否

掌握知识点有价值得多,名著名章诗词熏陶出来的学养对于作文及至做人的巨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阅读量的考核简便准确,绝对不可能投机取巧。二考“作文写得怎样,字写得怎样。”“可以要求写一篇提要、一篇文评,提要能抓住基本内容,文评可以有不同见解。这很容易分出学生水平的高低,要想得高分,平时必须大量看书,才会理解得快,才会有独立深刻的见解。”过去多是考命题性作文,实际上是给学生出难题。逼他们编造,甚至远远超出了写作本身的范畴。写作考试必须变革,否则,以人文精神为旗帜对于写作教学而言仍是一句空话。像去年高考中,有一名考生凭着一篇《赤兔马之死》的满分作文而被高校破格录取,这就为现行的考试制度带来一点曙光,带来了一丝希望。

在写作教学领域,科学性与人文性应是统一的。其实,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因此我希望,就是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的生活在大地上……”

2.注重团队精神 篇二

本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代表队在全国首届“星宇杯”高分子加工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和个人全能与单项11个一等奖;在全国首届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 (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同场竞技) 获得优胜奖。短时间内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与我们大力推行的团队建设是分不开的。

1 团队与团队建设

团队是一种介于群体与个人之间的组织形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通过团队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在行为上取长补短、紧密合作、共同分担责任, 更重要的是, 他们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进, 并致力于实现最为优异的结果。[1]

团队建设是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高职院校的团队建设较好地贯彻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苏教高[2008]44号) 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苏教高[2008]16号) 文件精神。

以提高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尊重团队个人的兴趣和成就, 协同合作, 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后促成团队高效运转。逐步建成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的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社会实践团队。

2 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实效

2.1 塑料成型技术教学团队

塑料成型技术教学团队是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教研室为建设单位, 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及课程为建设平台, 在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进程中形成的团队。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提高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塑料成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共有8人, 其中高级职称2人, 占25%、中级职称6人, 占75%;团队中40岁以上的有4人, 占总人数的50%、31~40岁的有3人, 占总人数的37.5%、30岁以下1人, 占总人数的12.5%;团队中专任教师4人, 占总人数的50%, 兼任教师2人, 占总人数的25%, 企业兼职教师2人, 占总人数的25%。本科学历6人, 占总数75%, 研究生学历2人, 占总数25%。既有丰富教育教学经历的老教师, 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精英。具备良好的梯队结构, 50%教师具有企业经验, 33%教师来自企业一线, 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 是一支专业基础理论坚实, 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塑料成型技术教学团队分别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进行教学改革, 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团队中的教师群体合力开展工作:制定了全部专业课程的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标准;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讨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开发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团队申报教科研项目, 发挥个人特长、凝成团队力量, 实现资源共享。

在团队的努力下, 较好地实现了目标。将本专业建成了院级品牌专业;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获江苏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 (论文) 一等奖两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得江苏省多媒体评比一、二等奖, 多次获得院多媒体课件二等奖以上;设计制作的塑料注射成型操作技术仿真系统在全国仿真软件评比中获二等奖、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完成院级精品课程两门;完成资源库建设7门;校企合作教材3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总分第一;多方面多方向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将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建成了院品牌专业, 成功加盟江苏省重点专业群“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其中在自主研发课程设计、网页及软件和在教学中融入企业元素实现共享资源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2 塑料新材料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 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开发生产新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提供新的服务的过程。而科研为科技创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使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色的内动力;是吸收国外先进职教办学经验, 充分展示我国高职院校形象的需要;是高校三大职能 (即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之一。

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提升对行业企业服务能力, 我们组建“塑料新材料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团队可以汇聚优秀人才、整合科技资源、搭建创新平台, 提高科研人才组织机制, 而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专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催生有重要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的最佳策略;营造有利于中青年科研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机制的基础、源泉和科学普及传播的阵地[2]。

塑料新材料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由从事塑料工程专业教学全体教师、长期合作关系亲密的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师和部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本院的学生组成。一直以来, 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 共同发展奠定了团队协作的基础。

我们借助科研机构“徐州市木塑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根据团队成员自身的特色, 开展了专业领域里不同方向的研究:如聚烯烃的发泡技术、聚合物的改性、通用塑料的工程化以及环保助剂的开发和推广等。科研团队的建设增加了研究的实力, 拓宽了研究的领域, 提升了对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仅去年一年, 在研项目十余项、结题两项、公开发表论文九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 更有两个项目获得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聚烯烃的发泡工艺和木塑材料的界面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塑料新材料创新团队除了有专业老师外, 还有热爱专业, 向往创新的学生。学生除了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外, 还依托团队的力量, 自己主持实践创新项目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完成了数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研究。包括三项省级、四项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研究。其中2013年学生从事的“木塑复合板凳面的应用研究”在全国首届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优胜奖。

2.3 学生社团活动团队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团队是分不开的, 团队建设是就业的需要, 是高职学生事业成功的基础[3]。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品行正、学风好、人际关系和谐、上进心强的集体。在这样的团队里会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进步, 一般成优秀, 优秀成卓越。

本院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身处自己的专业班级外, 还有丰富的社团。班级首先是一个具有共同的目标, 协力争先的团队。通过班风的建设, 训练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另外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学业和职业的规划选择性的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些社团中有文体类的可以健身养性, 有创新创业类的可以进行职场训练, 还有科研开发兴趣小组, 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3 结论

①教学团队有利于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改革方向, 探讨教学过程, 改革更新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教师修养, 提升教学能力, 更好地共享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

②创新型科研团队能显著提高专业老师的科技服务能力,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 更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了平台。是学校深人发展的动力之源, 代表着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拓展了学生的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海燕.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与管理策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28 (12) :26-27.

[2]周琪.对科技创新中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学与社会, 2013, 3 (3) :30-34.

3.注重体验探索 彰显人文精神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人文交融;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11-02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应该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勇于争论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起“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求真、求是精神,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蕴涵着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

一、释放自由,体验学习经历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本节课课前谈话时,我向学生讲了第二次“龟兔赛跑”的故事,接着上课时又创设第三次“龟兔赛跑”的情境,再让学生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再揭示圆的周长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法、归分法和化曲为直法等。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二、带着问题,利于主动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等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又引出了甩小球游戏,让学生观察形成的“虚圆”,“虚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这些方法测量吗?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使学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圆,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不但麻烦,不精确,有的根本无法测量。就在学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联想到猜想,并再次观察甩小球游戏,最终使学生悟出: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直径有关。为什么圆的周长仅与其半径或直径有关,这个问题教材未呈现有关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时都不做解释,学生往往也就不知其所以然。而老师则深挖教材内涵,采用“诱生深入,步步紧逼”的方法,通过联想、猜想、观察甩小球游戏等逻辑严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与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素质教育思想。

三、人文交融,感染学习过程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课堂教学应实现“学科知识教学”与“人文素养熏陶”的完美结合。就数学学科而言,“人文素养熏陶”不是孤立于课堂教学中的,它是伴随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逐步渗透的。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身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恰到好处的提问如“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白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语文教学强调课文的前后呼应,同样道理,数学的验证,也要注意前后呼应。本节课的开始,老师在创设情境“龟兔赛跑”时,让学生比较圆的周长与正方形周长的大小,发现圆的周长现在不会求,无法解决问题,再导入新课。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公式后,我马上让学生回过头解决“龟兔赛跑”中圆周长的计算,使学生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重要性,并学会解决生活问题。又比如:学生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发现一些方法(滚动法、绳测法等)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这样测量呢?教师出示甩小球游戏,让学生观察形成的“虚圆”,“虚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这些方法测量吗?从而引导学生必须找到一种简便、适合的方法,于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当学生理解了圆的周长公式后,教师又马上回过头让学生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解决“小球”转动所形成的圆的周长,以凸显知识应用的重要性。

4.注重创新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四

注重创新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者/ 丁草菱

民族精神需要弘扬,更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所以今天应当弘扬;民族精神还会在新的时代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所以还要培育。弘扬和培育是辩证的统一,缺一不可。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青少年学生作为肩负重任的一代,他们只有融入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这一伟大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学生只有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才能真正树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与民族命运融合起来,毅然挺立时代潮头,成为优秀的弄潮儿。

一、在学校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在今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只有具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才能成才。而当代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是先进文化、先进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他们能否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

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如讲个人道德修养和搞好工作关系的“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关于抵御诱惑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对于今天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要紧密结合实际,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而不能将其作为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蹴而就的成果。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还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1. 学校的党团组织应通过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让其充分意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校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党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学校在规划、决策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在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得到继承和发扬。

2. 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真正成为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直接引导者

学校要通过继续抓好师德建设,即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使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德育管理论文 )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疏导和清理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与消极倾向,为培育和建立进步思想和道德观念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 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种活动,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1)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与加强。尤其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能让学生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因此,教师要以鲜活的事实、亲切的话语、生动的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2)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团的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其特点的教育形式,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以各种活动如体验教育、知识竞赛、演讲赛、歌咏赛等为载体,大力加强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要继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样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三、在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1. 民族精神是具有实践和发展性的

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精神,更融入了新的价值观、新的`共同理想和现代行为准则。各民族为建设小康社会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新的民族精神内涵,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 民族精神是具有开放性的

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因为脱离时代发展和世界文明大道的民族精神,只能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同时要有世界眼光,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明成果,贯彻“洋为中用”方针,善于汲取别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吸取先进的科学的东西,坚决抵制有害的东西。并且,在学习中不能妄自菲薄,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丧失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5.注重团队精神 篇五

在当前全市公安消防部队扎实开展的打造名城消防铁 军工作中,支队党委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弘扬传统、崇尚荣 誉、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名城消防精神,为培育消防战 斗精神指明了方向,定出了目标。在打造名城消防铁军工作 中,联系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积极探索做好战斗精神 准备的方法路子,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澄清模糊认识,依靠教育引导培育战斗精神

教育是培养官兵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打造公安消防铁 军, 一些官兵思想中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必须要通过教育, 切实解决一些官兵思想上存在的 “无所谓、不必要、受不了” 问题。

一是要解决练不练兵“无所谓”的问题。近几年来,由 于我市防火工作成效显著,没有发生重特大和群死群伤的恶 性火灾事故,部队灭火工作没有面临过严峻挑战,打大仗、打恶仗的意识和准备一定程度上在官兵思想中有所弱化,因 而练不练后无所谓的思想有所抬头,练兵动力不足,战斗意 识淡化。必须通过加强对消防官兵的职能使命、消防职业道 德教育,牢固树立官兵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思想,随时做 好“灭大火、抢大险、救大灾、打恶仗”的准备。

二是要解决深化练兵“不必要”的问题。近几年来,随 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方政府在消防装备建设上投入加大, 特勤装备器材、个人防护装备、先进消防车辆大量装备部队, 极大地提升了部队战斗力。从而一些官兵产生了打仗就是打 装备,深化练兵不必要的错误认识。对此,要通过“武器装 备是战斗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人与装备完美结 合才能产生最大战斗力”等教育,引导官兵认识到火场战场 情况复杂,千变万化,关键时刻还是要靠官兵体能、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使装备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 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避免伤亡,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三是要解决深化练兵“受不了”的问题。这次打造消防 铁军工作,提出的“ 10个 100”等训练课目,标准严,要求 高。目前部队基层战士中独生子女比例大, 家庭条件好的多, 很多在家中没有吃苦受累的经历;而在当前生活讲档次、付 出论回报的大

环境下,部分官兵认为现在都强调以人为本 了, 部队强调吃苦受累不合时宜, 产生了深化练兵 “受不了” 的心理, 攀险迎难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有所淡化。对此, 要从强化消防职业道德入手,通过军人的价值、幸福、回报 是什么的教育,使官兵认识到吃苦受累、牺牲奉献是消防职 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是军人的应有 品格,认识到对军人来说人民的安宁是以人为本的前提,也 是军人幸福、价值和牺牲奉献的追求、体现和回报,正确把

握消防官兵 “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 的时代内涵。

二、遂行作战任务,依靠重大任务锤炼战斗精神

近两年来,全市消防官兵先后圆满完成了奥运安全保 卫、抗击雪凝灾害、“ 5.12”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当前又 在全力投入国庆 6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事实证明,重大任 务是锤炼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部队要 善于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锤炼部队战斗精神。

一是利用重大任务的政治性,培养官兵坚定的政治信 念。重大任务的政治影响往往大于其本身。在实践中,要注 重引导官兵从世情、党情、军情的高度认清重大意义;采取 召开誓师大会、挑应战、营造浓厚政治氛围等多种形式,展 示重大任务的政治含量和政治意义;完成任务后,有针对性 地开展查“为党崇高使命赴汤蹈火的信念坚定不坚定,服从 全局需要的战略观念强不强,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态度 好不好”等,从根本上筑牢官兵“四个忠于”的坚定信念。二是利用重大任务的突发性, 培育官兵随时献身的革命 气节。火灾战斗少、抢险救灾少的相对安宁环境,容易使官 兵对突发事件、突发战斗的考验心理准备不足。前些年某支 队官兵,面对火灾,指挥员喊上没人上的局面,一定程度上 就反映了官兵面对考验心理准备不足的问题。重大任务是考 验官兵牺牲精神的 “试卷” , 是摔打部队革命气节的 “火山”。要广泛开展“当先锋、打头阵、抢头功”的活动,倡导“逢

赛必夺、有一必争” ,大力表彰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人和 事, 激发官兵壮志豪情;注重加大任务的难度、强度、险度, 让官兵在恶劣环境中经受生死考验,锤炼革命气节。

三是利用重大任务的极限性, 培育官兵血战到底的顽强 意志。无论灭火救灾还是抢险救援,很多时候战斗对消防官 兵来说都是极限的挑战,即使战斗不一定激烈,过程不一定 精彩,任务不一重大。但多数时候,完成重大任务既是对官 兵体能和技能的挖掘,也是对体能和技能极限的挑战。要引 导官兵认清战场上战斗员极限的发挥就是生命、就是胜利, 增强挑战极限的自觉性、使命感。在打造铁军的深化训练中, 要有意识地把任务设难、把情况设真, 把环境设险, 在险局、难局、残局中培养官兵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 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确立“临界”用兵的思想,科学确立 任务和目标,使任务的难度、险度处在用最大努力才能实现 的生理和心理临界点上。

三、狠抓管理教育,依靠平时养成磨砺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准备在平时,关键在养成。没有平时的严格管 理教育,没有持之以恒的点滴养成,仅靠一时的强调,一事 的教育,不可能培育出良好的战斗精神。

一是在比武竞赛中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战场无亚军, 只有输和赢。要注重把比武竞赛渗透到部队建设的各个阶 段、各项任务、各个专业中,广泛开展“摆擂台、投标杆、破纪录”和“争第一、夺红旗”等活动,激发官兵锐意进取、勇当先锋的战斗豪情。在当前打造消防铁军深化消防体能技 能训练中, 尤其要组织好、创造好, 以多种形式、多样方法, 激发官兵的训练热情。

二是在落实制度中强化组织纪律观念。要加强教育管 理,通过开展月学、周评、日查落实条令条例制度活动,反 复灌输“从严治军是战斗力源泉”、“条令就是准则、纪律生 于生命”等基本道理;结合“整军纪、严制度、抓规范”活 动,认真清理土政策、土规定,一招一式抓养成;对违纪的 人和事要上升到保持政令、军令畅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维 护纪律的严肃性、自觉性,从而把战斗精神培养渗透到训练 管理和生活中,不断强化令行禁止意识。

三是在追求效益中培养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是战斗精神 的内在要求。在日常工作训练和生活中,要注重从追求工作 效益出发培养官兵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要加强对消防理 论知识的学习,开展“科技兴队、科技练兵、科学育人”活 动,大力宣扬科学建队、练兵、育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先 进事迹, 清理不讲科学的训练管理方法, 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官兵向科学知识 要战斗力、向科学管理要凝聚力、向科学组织要实效力的观 念,使官兵正确把握拼命精神与科学精神,自觉用科学态度 分析研究灭火作战,用科技知识驾驭武器装备,用科学方法

6.注重团队精神 篇六

摘要:本文对遵义市近年中考数学试题进行评析,目的在于让我们一线数学教师了解中考改革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加强“四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

关键词:个性化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改革创新

综观近年遵义市中考数学试题,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突出考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中有开放性问题、操作性问题、实际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跨学科问题等,这充分体现了我市数学中考试题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

一、开放性问题可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

《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的个性化,从而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1、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再添加一个条件: ,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不再添加任何辅助线)。

评析:本题属于条件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填一个形如AD=BC或AB‖CD等等。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形结合思想的题目,也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意识。

例2、先化简,然后请你选取一个

你喜欢且又合理的x的值,求原式的值。

评析:正确进行分式运算是分式求值的基础,求值具有开放性,自取的值必须使原每个分式都有意义。所以x不能取2和0。此题是一个开放型的好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二、操作性问题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标准》下的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了解图形在“展开与折叠”、“旋转与变换”过程中的变化,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留给学生一个活动和探索的空间。

例3、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A.奥B.运C.圣D.火

评析:这类题型主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图形为背景,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发现结果的准确性,在思想和行动上逐步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阻隔。

三、应用性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的初中生很多不理解利润,弄不清统计图,不会填银行票据,更不会计算分期付款与一次性付款的利息问题,究其原因是在校内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太少。新课程标准重视数学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重视考查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对应用问题的领悟能力和解决能力。

例4、某超市销售有甲、乙两种商品,甲商品每件进价10元,售价15元;乙商品每件进价30元,售价40元。

(1)若该起市同时一次购进甲、两种商品共80件,恰好用去1600元,求能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各多少件?

(2)该超市为使甲、乙两种商品共80元的总利润(利润=售价-进价)不少于600元,但又不超过610元,请你帮助该超市设计相应的进货方案。 评析:例4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注重学生的心理历程,搭起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协助学生体验由生活情境抽象数学问题,既学会运用数学建摸的思想方法来考察周围的事物,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探索性问题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标准》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体现主体性、反思性等教学思想,要求学生学会“问题――探究――发现――推广”这就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悟出”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做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例5、请观察下面一列有规律的数:

概括此规律第8个数应为

评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能否由若干特例,探索并归纳出一般规律的实践能力。此类题目体现数字间的大小关系、式子间的结构特征或二者兼而有之。解此类题型要注意两点:一是用数字符号表述某一规律时尽量用字母表示;二是找到规律后应代入适当的数字进行验证。

针对近年中考试题的改革特点,这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四基”教学。中考试题着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灵活、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能力培养应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运算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

2、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赏试和探究,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数学知识。

3、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身边数学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和发现,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4、注意中考试题的一些局部变化。探索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实际生活应用题增多;统计与概率内容增多;适当控制了运算量和推理论证的难度,杜绝了偏题、难题、怪题。

7.注重团队精神 篇七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会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诱导因素。

课堂的优化是一门艺术,是一节课的序幕。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组织学生上好四年级上二册《年、月、日》时,教师要以物引趣,组织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具体、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就会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二、正确处理好“被动接受”与“主动接受”的关系

有些新授课作好课前准备是必须的,因为它主要是让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行列中,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思维得到发展。

有些新授课则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归纳、分析,掌握技能,从而运用技能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是对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地“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认真“接受”和继承老一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人类社会不仅不能发展,而且不可能存在下去。但是“接受”不等于盲目机械地照搬,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容器,总会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我们应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去,得到共同的发展,通过活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技巧,更要避免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陪客。

三、激活思维、鼓励质疑是主动学习、培养创新的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由疑而思,由思而悟”。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性的先机。教师的主导表现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内在动力上。

质疑问难是“标新立异”的前提,学生只有敢疑乐问,创新思维才能有基础。对于那些敢于突破常规思维、推陈出新、不人云亦云的问题或见解,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如在教《三角形》一节时,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对于画错的,先赞扬他能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精神,再要求他听清楚问题,从而为学生的质疑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敢质疑、爱质疑,教会学生质疑,正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体现,更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必由之路。

四、尊重信任、期待激励是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的动力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平等待人的亲切和蔼的教师。教师尊重信任每个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期待,会使学生感受到爱,从而在爱的滋润下发挥潜能,努力学习。成长需要期待,需要激励,需要肯定。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学生最需要教师的安慰和肯定。因此要拿出表扬的武器,“你真行!”“你真出色!”“你会成功的!”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为其主动学习“加油”。这样学生感到没有心理压力,答错了不要紧,下次再来。没人指责,创新的火花就可能闪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数学教学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在自我发现中发展,在自我教育中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正确处理好“被动接受”与“主动接受”的关系,激活思维,鼓励质疑,期待激励,培养创新的动力。

8.注重团队精神 篇八

关键词:民族精神教育;公共历史教育

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强大凝聚力和卓越创造力的源泉。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才能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姿态从容应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种挑战,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民族精神、爱国思想是在历史上形成的,“要研究民族精神问题,特别是中华民族精神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民族演化、民族主义思想变迁这一历程。”历史学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在其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公共历史教育就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培育国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使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为现实基础,公共历史教育要考虑到受众的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

一、小学历史教育的特点

当代小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是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是公共历史教育的职责所在。

小学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演进的概况,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重点突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培育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近代史中,要明了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和人民不屈的反抗,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以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热情;现代史要明了新中国的诞生、改革开放和现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加深小学生对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小学历史教育要善于挖掘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内容,以培养他们热爱国家的民族情操,培养他们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坚强勇敢、勤奋好学、勤俭节约、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二、中学历史教育的特点

青少年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承担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任务。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是进一步明了中华民族的演进,历代疆域的变迁,明了我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学生从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发展中,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如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开始,大一统的观念就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中华民族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形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近代史中,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了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现代史中,着重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三、高校历史教育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高校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在高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为国贡献,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共历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科上划分,高校公共历史教育应该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是历史学院的老师从历史层面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教学活动。高校公共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从而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所以,高校历史教育要明了中华民族的演进及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中国大一统观念的形成过程和规律;明了中国历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的趋向;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及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明了爱国主义、进取创新、天下为公、团结统一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明了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历史;明了中华民族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光明性;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的历程……

四、社会公众历史教育

经过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对社会公众进行普遍的历史教育是培育国民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历史教育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具有最广泛的社会覆盖面,从普通公民到国家领导人,不分性别、年龄、民族、信仰,都可以而且应当是历史教育的对象,都能够从历史教育中得到许多教益。”曾经的一项《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各阶层人士都对历史表示“很感兴趣”,但是多数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是从历史剧中获得的历史知识,因此对社会公众进行更加严肃的历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社会公众群体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知识层次不统一,专业性不强,因此,社会公众历史教育应该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具有普及读物的性质,但要适当吸收本学科的前沿成果,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社会公众历史教材的教育目的是培育和弘扬普通民众的民族精神,弘扬国民的爱国热情,必须高扬主旋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使社会公众历史教育真正成为人们认识历史事实,加强民族精神培养的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

[1]李帆.关于民族精神研究的两点思考.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

9.人才要注重引进更要注重培养 篇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对人才工作牵头抓总,是党和国家赋予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正确认识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优先考虑人才,优先发展人才。要统筹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健全人才工作组织体系,建立起高素质的人才工作队伍。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基。组织部门在引进人才的具体实践中多花心思、多下功夫。要全面系统考察人才,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摆在突出位置,将肯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作为人才引进首要选择。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丰富拓宽选人渠道,打破高学历的“桎梏”,不囿于高职称的“光环”,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避免人才闲置和浪费。要积极探索以才引才、以才引资的新模式,多渠道、多平台重点引进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力争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发挥出人才最大的效用。

10.注重家庭 传承家风 篇十

传承家风

——读《家教与门风》有感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我读了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林所著《家教与门风》。彭林教授利用古典事例,通过平实的语言和流畅的叙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系统剖析了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启发和指导作用,特别是对“知礼仪、重家风”的深刻解读,深度揭示了礼乐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示了中国文化解决世界问题的普世价值。

“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治国安邦的智慧结晶。《礼记·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个人必须探究真理,意念才能真诚,心思才能端正,才能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天下才能太平。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修身齐家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宋代赵湘在《本文》中说: “古之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将正其身,必治其心;将治其心,必固其道。”要治理好天下,必定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为此,注重家庭,传承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注重个人修养和良好家风的形成。《礼记•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修养个人的“礼仪”,也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彭林教授在《家教与门风》中指出:“家训的流行,解决了全社会的文化认同问题,在深层树立了民众的基础道德。”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好的家风,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行止有度,知行合一,对别人尊重,对自己负责。”良好的家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它会变成孩子融入骨子里的教养,可以让孩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路绿灯,也会变成寒门变名门的逆袭基石。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说给别人递剪刀一定不能刀尖冲人,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知道了应当从细节上去尊重别人,于是在长大后各种细节里,我发现有良好家教的人更容易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11.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探究人文精神 篇十一

一、接受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追求

写景状物散文始终贯穿这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等,甚至可以说这些审美要素是作家审美心灵的外化。学生读它们应该接受这种美的熏陶。这种“接受”,一是赏析美景;二是体会美情;三是品味美言。也就是说让学生看到一个美的文本,一种美的创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层,基本把握了课文的美的要素。但这还不够,还应该更进一步:把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内化为学生的东西,灵魂里的东西,逐渐养成对美的热爱、追求,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例如诵读《荷塘月色》,要能有前人说的“余香满口”的感觉,能在脑海中产生美的画面,掩卷沉思,仿佛心身处于一种美好的情境氛围当中。照此训练,年深日久,必然有助于学生养成美好的情怀,提高审美的能力。

二、感受文化韵味,提升文化品位

增强语文课本的文化内涵,奠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是当前语文教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山水本身没有人文色彩,一旦纳入人类的视野,印上人类的足迹,被赋予人类情感的象征意义,也就有了人文色彩、文化色彩,这种人文色彩、文化色彩蕴涵于文本中,开启了作者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散文作品的文化底蕴、文化韵味有多深、多浓厚,取决于作家的自身修养和作家的创作状态;作品中的人文底蕴的丰富于贫瘠、深厚于浅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读者对人文精神摄取的深浅、多少。选入教材的写景状物散文,大都可以挖掘到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古都的秋》,作者对秋的感觉不是仅仅停留在眼耳鼻舌身的直观感受,而是迁移到古今中外的广阔领域,沟通与文化人、与全人类的共同经验和感受,写出了一个饱读中国传统诗书的人士对秋的感受。

三、体会崇高情感,净化灵魂世界

山水可以美化情感、净化心灵,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对读者心灵的感染力更强于自然山水。如作家所说:“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所以读《荷塘月色》,应能读出情感的、道德的东西来才是真正读懂读通了。又如《囚绿记》具有感人魅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丰富体验,对被囚生命的怜悯,对国家被创受辱的义愤,只有悟到这一层,才能体会到这篇课文的真正价值。这就告诉我们,读散文不光要读它的“文学文本”“文化文本”,还要读它的“道德文本”“心灵文本”。

12.注重团队精神 篇十二

一、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创新思考的时间

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我们经常听到“满堂灌”“一言堂”的说法, 就是说一节课的时间, 都是教师的自我表演, 这样确实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 这样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丧失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 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现在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它更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 反而, 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遏制。所以在教学中, 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课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精心备课, 在课堂上精讲教学内容, 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去思考、探索, 也就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创新思考的时间。风靡全国的杜郎口中学所提出的“三三六”和“10+35”的教学模式就是强调要注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展示的时间, 特别是“10+35”的教学模式就是根据课堂教师讲授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比例来确定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要求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所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在组织学生活动或者向学生提问题时, 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探索, 一般来讲, 简单的问题, 学生能看懂的问题基本不要去讲, 思维量大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高难度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讨、合作交流, 教师适度点拨, 给学生的思维留有创造的余地。

二、给学生留有创新思考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 学生就像是一只容器, 这样的课堂是机械、沉闷的,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 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土壤”, 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 在学习环境问题时, 就可以直接放手给学生, 设置问题情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具有怎样的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学生结合现实去思考解决。这种设疑引思,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的能力, 给他们留有思考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讨论、判断, 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善待学生的“错误”, 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的过程, 其实就是不断“释疑”的过程, 不断去修正“错误”的过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 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允许学生犯错,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不能置之不理, 更不能狠狠批评, 这样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甚至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的错误, 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 甚至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契机, 去发现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 对于学生的错误, 教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 而要借机引导学生去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有意识地推迟评价, 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去发现并纠正错误, 找到改正错误的正确方法, 这样通过争辩、质疑得来的知识, 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 这样解决错误、探索错误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四、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注意力是不能长久的,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要想保证45分钟课堂的高效, 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不断地吸引学生, 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 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就是设置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质疑、解惑,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 “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 这样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有质疑的兴趣, 有解惑的乐趣, 其创新思维就在讨论、研究中也得到了开发和提高。现在多媒体已经普遍运用到教学中,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 更要充分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创新精神。活动探究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形式, 常用的有小品、相声、角色阅读、模拟、漫画、辩论等。例如, 在初二的法律常识学习过程中, 大多都会举办模拟法庭活动, 从案件的选择, 到了解诉讼程序, 再到辩护词的撰写, 最后的法庭审理全过程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包括角色的选择也由学生来决定, 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13.教育注重实践 篇十三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在暑期做家教的实践活动,深切地体会到:为什么人们总是称赞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为“辛勤的园丁、最值得尊敬的人、最可爱的人”。本文首先讲述了我在暑期家教之前的准备工作,然后按照自己暑期家教的流程做详细叙述,最后阐述了自己暑期家教的感想与体会。此次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伟大。

我们知道: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明确要求: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要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为契机,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于是我积极地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当中,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去完善自己。通过父母的介绍,我联系到了一份暑期家教的实践活动。

一、暑期家教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在大一暑假的时候,我就曾经做过暑期家教。因此,对于教书育人而言,我还是比较的熟悉,已经具备了一些教学经验。而且这次这个学生是一个将要升入初一的同学,我相信自己应该能够教好他,果然最终他获得了满意的收获。我希望能够真正的让他在这个暑假学到知识,并且,在辅导学生的基础上从而达到自我的提高。这便成了我对这份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深知“不打无准备之战”的道理。在进行家教活动之前,我就在网站上查找一些家教活动中的注意点以及难点,还有就是家教学生的不同类型以及采取的措施。同时,我也通过我的同学了解到该生学校的一些情况,这样有利于我和家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我也事先了解了初中英语课程设置的一些特点,对初一的英语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有个充分的准备,我还到县城的图书馆看了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了温习了一下中学的基础知识,有时候还会练习着讲一些内容,然后录下来自己听听,以便对不足的地方做进一步的修改。

通过自己在暑期家教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进行的很顺利,能够尽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在暑期教导学生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获得了学生以及家长的好评。

二、我在暑期进行家教的流程

首先,我跟家教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我了解到:学生的弱项主要表现在英语课程方面,其他各科的成绩都比较好。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属于厌学的态度,而且对于英语的学习没有任何激情,基础较差。了解到这样的现状,我就与这位活泼的男学生进行了交流。我了解到,其实并不是他自己对英语完全的厌恶。只是他的基础比较差,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从而造成了他的自暴自弃。

了解到这一特殊性,我特地去网站上查找了一些关于厌学方面的心理资料,从而也找到了相应的对措。那就是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出现困难的时候,要给与指导性的帮助与支持。在得到资料和对策的之后,我先给学生进行了一个基础测试。当然,这些测试的题目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英语题目,其目的就是提高他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英语还是有提升的空间。通过我对他的测试,我发现:尽管做题中有错误,但是正确率很高。我对学生的表现予以了肯定,学生也很开心。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的自信心得到了较大提高。

其次,有了第一天好的开始,我对我下面的讲课内容有了较大的信心。鉴于学生的现状,我知道:除了要帮助他改善学习态度方面以外,我还要帮助他补习关于英语方面的基础知识。说到基础知识,我首先想到了应该充分利用他的英语教材。因为在我们所接触的学习资料中,教材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有它的旗帜性。

为了能让学生在暑期补习一下自己的英语课程,他的父母已经提前给他买了初一的英语教材。首先,我让他朗读英语教材目录上的内容,一方面能够了解他的口语基础,另一方面培养了他在敢读敢表现方面的训练。从他朗读目录的语调语音中,我了解到他在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很大,只是缺少一定的自信心。这时候,我的角色就变成了他的朋友来鼓励他,激励他是一个很好的学生。然后我就对于教材目录的编排进行了有序的讲解,从我的讲解以及我的鼓励中,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此时,我认真详细地对他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他对我的回答也是相当满意。为了确保他是真正了解了教材的实用性以及知识性,我对他提出了几个引申的问题。尽管他回答的不是很到位,但是从他的回答中,我已经了解到他对课程编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再其次,在了解教材的编排基础上,我就开始对英语教材的课文进行讲解。由于学生是一个基础较差的英语学习者,这就需要自己能够充分利用好资料进行讲解。而不是要把课文

强加给学生,要给他自我吸收知识的时间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在这时,我了解到他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特别地热衷。这时,我就想到了用兴趣学习法来激励他去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先列举了几个简单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进行翻译,果不其然,他翻译得很精确也很有信心,同时他也很喜欢我的这一举措。有了这么精彩的一步,我对下面的几步已经有了很好的打算。我打算以体育项目作为主要的链接,其他的内容再有节奏的加上去,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我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运用例子,通过举例,把复杂的语法知识简单化,把枯燥的语言知识点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比如,要求学生改掉死记硬背记单词的习惯,启发他利用发音的规律来记单词。比方,“American ”这个单词的字母背起来很拗口,但通过音表来记就轻松多了。比如A/e(还有很多类似的字母发音也一样),这样记单词不仅轻松而且不容易忘记。

最后,既然我已经有了很好的系统教学方法,那就需要更好的实施。在讲课得时候,我会经常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一来可以缓解他的压力,二来也可以让我们有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另外,在课间五分钟休息时,我便主动介绍一些他的学校情况。如果时间到了,她家没人,我就多呆一会儿陪他聊聊天,找出我们共同的爱好,以此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我想,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流,教学效果必会事半功倍。

然而,有时候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懈怠现象,这时我才了解到教育学生应该要劳逸结合,我应该给他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得到更高的学习效率,我主动跟学生家长说应该降低学生的学习强度,由一天的3小时降低到2个小时,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时间。他们也积极地采纳了我的建议。当我再来教他学习英语课程时,我发现这样的效果确实不错。学生得到了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我也得到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可以提前预习接下来的讲课内容。按照我和学生家长商量好的作息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并最终顺利完成了我的暑期家教任务。

三、我在暑期家教过程中的感想与体会

我的家教过程是有苦也有甜。尽管刚开始的几天确实很累,但是后面几天已经比较习惯了。有时候,我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似乎是懂了。可是过几天,我再提问他时,他又不知道了,这时我觉得自己特别地无力,觉得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但是转念一想,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以前学习的时候不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吗?只要这样一想,又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很值得的。也许讲解一次不是很明白,但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相信他最终会明白我的讲解。事实也证明了我的付出,学生最终得到了满意的收获。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要我不定期地给他打电话来督促他。这让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因为我的真诚和努力得到了肯定。

转眼间,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我的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以前的疑难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家教的效果。经过半个月多的家教生活,不仅他在英语学习上有了提高,而且我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知道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也许学生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的时

间里不能全部得以改正,但是我相信:只要他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通过此次暑假做家教,我觉得暑期家教是对自己很好的考验,能锻炼口才,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对自己知识的肯定。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提早适应社会。而且,大学生做家教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贴补,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社会肯定,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信心。

14.注重打造个人魅力 篇十四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当海量的信息决堤般袭来,人们往往被纷繁复杂的信息大潮搞得晕头转向,没有特色和价值的信息根本进入不了人们的视野,也存储不到人们的头脑之中。

人们对信息的反应,决定了职场中人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别人长时间记住自己,就必须巧妙地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注重打造个人魅力,让自己最突出的个性成为对方记忆的焦点。

平庸者注定被埋没,职场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如此重要,所以,不能输在表达个性的起跑线上。要知道,突出自己的个性并不难,也并不需要人们做很多出格的事情,有时候只需要恰到好处地闪那么一次光,就能让大家记住。

15.注重言教 更要注重身教 篇十五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成为榜样

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

我原来是乡村教书的教师,但不论大事小事,时时处处,我对自己的要求都非常严格,用实际行动来影响、教育着学生。下面我就拿几件小事来说说吧:

每逢夏天,小学生们都喜欢在村里的小河里偷着玩水,他们不分上午、下午、还是晚上,只要一有空,就泡在河里,玩个没完没了。为了不让学生偷玩水,我们学校的教师,一方面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村上的人洗澡很方便,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衣服一脱,往小河里扑腾一跳,就能洗个痛快。有时她们也邀我去洗,可我总是说,我不爱去那种地方洗,而婉言谢绝。其实我并不是真不爱洗澡。你想,天那么热,谁不爱洗澡呢?但是因为自己常想着:自己是教师,教育学生不要在河里玩水,自己怎么能洗呢?所以,无论天再热,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是从不在大众场合下的河里玩水。

叶圣陶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班主任应有强烈的角色意识,随时想到自己的社会分工是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工作作风、性格习惯、兴趣爱好、言谈举止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对学生喊破嗓子,不如给学生做个样子。我们教师从来不把东西带到学校来吃,也不在学生面前吃零食。

由于现在的家庭条件都好了,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零钱,这就造成了学生乱花零钱买零食的现象,我在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买零食时,我就首先做到了无论何时何地也不乱花零钱、买零食,帮每个学生申请个银行账户,每学期比一比谁存的零花钱多。这样一来,学生花钱买零食的现象基本上杜绝了。

二、班主任做个标准的天平

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

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三、班主任身教言传,热爱这个家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

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窗帘的安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如:程静雯、陈钦彬等会经常主动为班级挂好窗帘,帮老师整理好讲桌。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上都是规规距距,爽心悦目的。特别是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如:李乐乐,杜文斌等。我会表扬他们,因为他们已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同学们互帮互助,和平相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有一次我进行民意调查,苏铃柠这样写道:“我以我是五(6)班的学生为荣,我不愿做任何有损班级的事。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帮老师管理好班级,轮到我值日时,我会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争取每周拿上流动红旗,月底评上行规示范班”看了她的日记,我好感动!我的班主任工作没有白做,再辛苦也值得。

上一篇:古镇旅游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婚姻法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