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教学反思(共10篇)
1.定向运动教学反思 篇一
定向运动小学体育教学重点
定向运动
一、小学定向运动年龄递进教学设计
小学生基本分布于7-12岁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根据他们所处的年级,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时数,注意各年龄层次的认知水平和身体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按照年龄特点进行7—12岁的递进教学设计,每个年龄阶层都是对下一年龄阶段的铺垫,形成定向运动终生学习和锻炼习惯,与大学阶段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对接。不要过早的对青少年儿童增加学习难度,以免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影响后期的定向学习和实践。
教学学段:水平二 内容模块:定向运动
(一)7-10岁的教学设计
教学学段:水平三 内容模块:定向运动
(二)9-12岁的教学设计
二、小学4-6年级单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根据小学4-6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实际的、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备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获得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学习基础的运动技能,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内容选择(案例)
三、小学生定向运动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计划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进行设计。制订课时教学计划时应突出以下几点:
(1)学习目标明确具体。
(2)围绕学习目标选择适宜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3)组织形式的设计新颖有效。(4)合理安排各项内容的教学时间。案例一
小学4-6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小学4-6年级的教学要求,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切实施素质教育,突出情景创造和思维创造。本课以“爬山涉水寻宝藏”作为主线,进行情景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游戏中顺利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爬山涉水寻宝藏”,本课以“爬山涉水寻宝藏”为主题,结合定向运动的基本知识,进行师生互动练习。在课前准备一块大的、可以移动的黑板,在黑板上画好山、路、树林、河流和宝藏,相应的准备好跳箱、粉笔、羽毛球、海绵垫和点标旗作为山、路、树林、河流和宝藏的替代物,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分组在黑板前或是场地边先分析、讨论练习的路线和方法,再进行练习。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定向运动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游戏“爬山涉水寻宝藏”。
(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定向运动的基本概念。
(三)重点难点: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场地器材:篮球场、移动黑板、跳箱、粉笔、羽毛球、海绵垫和点标旗。
(五)教学顺序和内容 1.课堂常规(3分钟)
集合、清查人数、宣布本次课内容。2.师生布置场地(7分钟)
全体学生一起动手按照移动的黑板上的画,分组布置场地,老师协助。一起摆放好跳箱、粉笔、羽毛球、海绵垫和点标旗作为山、路、树林、河流和宝藏。
3.师生一起“爬山涉水寻宝藏”(25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练习任务和要求,巡回指导、和学生一起练习探究练习。学生活动:学生先分组在场地边或是黑板前讨论分析练习的路线和方法,再自行进行练习。
4.总结分析(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本次课“寻宝”的路线和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建议,表扬先进。
2.定向运动教学反思 篇二
1定向运动的起源
定向运动起源于欧洲西部的瑞典, 早期的定向运动是部队军人用来模拟作战地形、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利用手头条件, 出色地完成规定的军事目标, 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事先约定好的地点的常规军事训练活动之一。“定向”就是指用精确地图和指南针确定方向, 越过人们所不知道的地带而到达事先约定好的地点。
定向运动是拥有超强的健身性、知识性和比赛性的体育项目, 所以在20世纪初, 欧洲北部、美洲北部的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开始重视定向运动, 这些国家的一些大学也慢慢开始在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专栏。定向运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并走向世界, 大洋洲和亚洲国家的一些人也开始接触定向运动, 慢慢的定向运动开始流行起来。20世纪末, 在我国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省市的大学中由体育老师为学生介绍定向运动, 在体育课课程任务中增加定向运动栏目。例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
当今中国, 定向运动已经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块, 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十分喜爱定向运动。例如在浙江大学的带动下, 浙江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定向运动大赛, 在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选手会被送到欧美一些定向运动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学习、培训和交流。以上是定向运动开展较好的例子, 但是,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时间较晚、课时较少, 缺乏专业的教师, 并且定向运动参与人数较少, 很多学生喜爱定向运动但不敢尝试参加定向运动, 高等院校领导推行与倡导定向运动意识较弱, 在定向运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
高校体育课把定向运动作为一个模块来开展, 是因为定向运动具有健身、趣味、比赛等多种功能, 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定向运动既能强身健体、练就完美身材, 学习并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 又能帮助广大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能力, 同时还能让广大学生学会抓机会, 当机立断地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为这些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立足于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广大大学生在参加定向运动中,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而又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运动能力。同时, 广大学生们也不会像在太极、广播操等体育课上长期练习某一个动作而厌学, 定向运动的路线中有很多未知元素, 能持续地激起学生兴趣, 长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向运动流行于当今世界, 主要原因是定向运动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这些优点是其他体育课程所不具备的, 定向运动符合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从高等院校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 定向运动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模块, 是符合广大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的项目,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重视体育课, 在体育课中找到特殊的乐趣, 让广大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 因此, 定向运动值得在全国高校普及与推广。
其次, 站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上来看, 高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想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高等院校要坚定树立健康最重要的主导思想, 正如毛泽东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新世纪有用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理念。所以, 当务之急是把学生们所喜爱的定向运动设定为体育课一个重要的模块, 在大学中推展开来, 然而逐渐地到中学、小学, 最终形成各个学段连接紧密的定向运动课程体系。例如2001年, 清华大学等6所著名高等院校按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把定向运动和野外生存列入体育教学重要模块, 经过试运行, 该课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这将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普及定向运动的成功范例, 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制约因素
定向运动需要的器材比较少, 有地图和指南针就能进行定向运动, 但是, 对硬件要求不高的定向运动对广大大学生的软件要求就比较苛刻了,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例如参加定向运动的学生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准确地认识地图、应用地图、熟练地使用指南针等;参加定向运动的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带队经验, 同时还需要有校医全程协助定向运动的开展, 保证课程计划和任务圆满完成。总的来说, 高效开展定向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定向运动受保守观念的制约
保守的观念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怕把学生带到公园而产生麻烦和增加管理难度, 从而增加工作量。所以, 很多高校保守地开设国家正式规定的体育课程, 例如打太极、广播操、乒乓球等项目, 禁止体育老师和学生上他们所喜欢的定向运动课, 因此,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就停留在理论阶段了, 组织者和领导者思想保守, 定向运动也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了。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定向运动开展情况来看, 这种保守与担心学生出问题是没有必要的。这些高校在定向运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预设了, 广大师生在进行定向运动时都非常积极, 同时还能遵守老师事先约定好的安排与规则, 在运动过程中还能发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集体至上的精神, 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高校与公园的配合不默契
定向运动的场地要比较宽阔, 同时还要有一些山、树木等障碍物, 这样的话公园就是比较合适的开展定向运动地点了。当前, 我国一些开展定向运动的大学都选择城市公园为定向运动场地,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的发生。但是, 目前高校和公园管理者配合不默契, 特别是公园管理者应该怎么参与、怎么管理和收费等方面没有协商好, 就不可能签订长期合作意向, 为高校定向运动的持续开展增加困难。所以, 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强与公园管理者联系, 积极商讨合作问题, 尽最大努力达成高校与公园的合作。这样就能促进定向运动的开展和推广, 给大学生一个更宽广的体育课空间, 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和高校的体育改革。
3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定向运动教学经验
就目前而言, 定向运动在我国属于新的体育项目,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教师也是根据兴趣自学成才的, 所以师资力量非常有限。眼下, 开设定向运动的高校教师很多是在网络上学习, 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短期定向运动培训班, 很难像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经验的严重不足给定向运动开展带来了困难和阻碍。例如, 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体育课都开展了定向运动模块, 但是教师和学生没有专业的教材, 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的, 没有进行什么培训就把学生带到公园, 每人配备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南针, 学生自由活动, 这和学生自己游览公园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其次, 一些老师对定向运动模块的开展存在自己的看法, 思想不统一也会影响定向运动的开展效果。
三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建议
总的来说, 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广大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已经成为必须了, 根据定向运动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 大力宣传定向运动
高校的领导和体育院系要提高认识, 尽量做好与公园的配合协调工作, 争取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对定向运动的了解, 获得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另外,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全民健身, 各大城市公园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改变原有的公园管理观念, 尽可能多地为广大高校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提供帮助与支持, 这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例如, 北京市北海公园与清华大学配合, 帮助学生开展定向运动, 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能扩大公园的影响力, 可谓是清华大学和北海公园双赢。
2建立定向运动的管理部门, 研制专业器材
当前, 我国定向运动尚处于初级阶段, 除东南沿海和一些发达的省市以外, 很多省份的高校还没有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仅仅靠某些大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组织定向运动与推广定向运动是很困难的, 这也不利于定向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像一些沿海省市成立了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 大力宣传和推动定向运动, 已经为定向运动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 我国目前每个开设定向运动课的高校所需的器材主要靠进口, 这就给资金不是很充足的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增加了障碍, 我国很少有专门生产定向运动器材的厂家, 从国外定向运动发展趋势来看, 这种靠进口器材开课一定不能满足定向运动的发展和推广普及。因此, 要想加快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 研制专业器材就是眼下必须要做的了。
3加强交流学习, 提高定向运动教师水平
让一些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按时举行一些定向运动大赛, 同时也开设一些培训班, 为定向运动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甚至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高校可组织人员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定向运动学习, 不断提高定向运动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教师在定向运动课上要加强与学生沟通, 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归纳总结, 然后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 2006年夏季, 浙江大学举办了定向运动培训班, 从欧美等国家请来了专业教师做讲座, 为一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机会, 此次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 定向运动具有很多教育优势, 同时还被广大师生所喜爱, 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以在高校推广与普及定向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培养和提高广大毕业生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兆祥, 郑柏武.高校开设体育定向运动课程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8) .
[2]张可, 刘琳.我院公共体育课程开展定向运动课程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2) .
3.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定向运动 篇三
1定向运动的起源
定向运动起源于欧洲西部的瑞典,早期的定向运动是部队军人用来模拟作战地形、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利用手头条件,出色地完成规定的军事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事先约定好的地点的常规军事训练活动之一。“定向”就是指用精确地图和指南针确定方向,越过人们所不知道的地带而到达事先约定好的地点。
定向运动是拥有超强的健身性、知识性和比赛性的体育项目,所以在20世纪初,欧洲北部、美洲北部的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开始重视定向运动,这些国家的一些大学也慢慢开始在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专栏。定向运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并走向世界,大洋洲和亚洲国家的一些人也开始接触定向运动,慢慢的定向运动开始流行起来。20世纪末,在我国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省市的大学中由体育老师为学生介绍定向运动,在体育课课程任务中增加定向运动栏目。例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
当今中国,定向运动已经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块,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十分喜爱定向运动。例如在浙江大学的带动下,浙江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定向运动大赛,在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选手会被送到欧美一些定向运动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学习、培训和交流。以上是定向运动开展较好的例子,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时间较晚、课时较少,缺乏专业的教师,并且定向运动参与人数较少,很多学生喜爱定向运动但不敢尝试参加定向运动,高等院校领导推行与倡导定向运动意识较弱,在定向运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
高校体育课把定向运动作为一个模块来开展,是因为定向运动具有健身、趣味、比赛等多种功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定向运动既能强身健体、练就完美身材,学习并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广大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广大学生学会抓机会,当机立断地处理一些突发情况,为这些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立足于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广大大学生在参加定向运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而又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运动能力。同时,广大学生们也不会像在太极、广播操等体育课上长期练习某一个动作而厌学,定向运动的路线中有很多未知元素,能持续地激起学生兴趣,长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向运动流行于当今世界,主要原因是定向运动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体育课程所不具备的,定向运动符合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从高等院校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定向运动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模块,是符合广大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的项目,让学生喜欢体育课、重视体育课,在体育课中找到特殊的乐趣,让广大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定向运动值得在全国高校普及与推广。
其次,站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上来看,高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想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高等院校要坚定树立健康最重要的主导思想,正如毛泽东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新世纪有用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理念。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学生们所喜爱的定向运动设定为体育课一个重要的模块,在大学中推展开来,然而逐渐地到中学、小学,最终形成各个学段连接紧密的定向运动课程体系。例如2001年,清华大学等6所著名高等院校按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把定向运动和野外生存列入体育教学重要模块,经过试运行,该课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这将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普及定向运动的成功范例,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制约因素
定向运动需要的器材比较少,有地图和指南针就能进行定向运动,但是,对硬件要求不高的定向运动对广大大学生的软件要求就比较苛刻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例如参加定向运动的学生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准确地认识地图、应用地图、熟练地使用指南针等;参加定向运动的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带队经验,同时还需要有校医全程协助定向运动的开展,保证课程计划和任务圆满完成。总的来说,高效开展定向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定向运动受保守观念的制约
保守的观念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怕把学生带到公园而产生麻烦和增加管理难度,从而增加工作量。所以,很多高校保守地开设国家正式规定的体育课程,例如打太极、广播操、乒乓球等项目,禁止体育老师和学生上他们所喜欢的定向运动课,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就停留在理论阶段了,组织者和领导者思想保守,定向运动也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了。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定向运动开展情况来看,这种保守与担心学生出问题是没有必要的。这些高校在定向运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预设了,广大师生在进行定向运动时都非常积极,同时还能遵守老师事先约定好的安排与规则,在运动过程中还能发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集体至上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高校与公园的配合不默契
定向运动的场地要比较宽阔,同时还要有一些山、树木等障碍物,这样的话公园就是比较合适的开展定向运动地点了。当前,我国一些开展定向运动的大学都选择城市公园为定向运动场地,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的发生。但是,目前高校和公园管理者配合不默契,特别是公园管理者应该怎么参与、怎么管理和收费等方面没有协商好,就不可能签订长期合作意向,为高校定向运动的持续开展增加困难。所以,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强与公园管理者联系,积极商讨合作问题,尽最大努力达成高校与公园的合作。这样就能促进定向运动的开展和推广,给大学生一个更宽广的体育课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和高校的体育改革。
3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定向运动教学经验endprint
就目前而言,定向运动在我国属于新的体育项目,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也是根据兴趣自学成才的,所以师资力量非常有限。眼下,开设定向运动的高校教师很多是在网络上学习,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短期定向运动培训班,很难像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经验的严重不足给定向运动开展带来了困难和阻碍。例如,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体育课都开展了定向运动模块,但是教师和学生没有专业的教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的,没有进行什么培训就把学生带到公园,每人配备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南针,学生自由活动,这和学生自己游览公园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其次,一些老师对定向运动模块的开展存在自己的看法,思想不统一也会影响定向运动的开展效果。
三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建议
总的来说,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广大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已经成为必须了,根据定向运动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定向运动
高校的领导和体育院系要提高认识,尽量做好与公园的配合协调工作,争取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对定向运动的了解,获得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另外,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各大城市公园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变原有的公园管理观念,尽可能多地为广大高校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提供帮助与支持,这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例如,北京市北海公园与清华大学配合,帮助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扩大公园的影响力,可谓是清华大学和北海公园双赢。
2建立定向运动的管理部门,研制专业器材
当前,我国定向运动尚处于初级阶段,除东南沿海和一些发达的省市以外,很多省份的高校还没有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仅仅靠某些大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组织定向运动与推广定向运动是很困难的,这也不利于定向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像一些沿海省市成立了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大力宣传和推动定向运动,已经为定向运动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我国目前每个开设定向运动课的高校所需的器材主要靠进口,这就给资金不是很充足的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增加了障碍,我国很少有专门生产定向运动器材的厂家,从国外定向运动发展趋势来看,这种靠进口器材开课一定不能满足定向运动的发展和推广普及。因此,要想加快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研制专业器材就是眼下必须要做的了。
3加强交流学习,提高定向运动教师水平
让一些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按时举行一些定向运动大赛,同时也开设一些培训班,为定向运动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甚至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高校可组织人员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定向运动学习,不断提高定向运动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教师在定向运动课上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归纳总结,然后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2006年夏季,浙江大学举办了定向运动培训班,从欧美等国家请来了专业教师做讲座,为一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机会,此次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定向运动具有很多教育优势,同时还被广大师生所喜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以在高校推广与普及定向运动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和提高广大毕业生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兆祥,郑柏武.高校开设体育定向运动课程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2]张可,刘琳.我院公共体育课程开展定向运动课程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
4.定向运动 篇四
定向运动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自己选择行进路线,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检查点,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
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益智的体育项目,也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体育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养成品格,更能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
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远远不如以前,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定向越野课程的开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在提高耐力素质方面比较明显。一次定向运动比赛,短的不少于20分钟,长的有一至两个小时。定向运动很强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能够保证锻炼的持续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定向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也可以加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和协调也有所帮助。
定向运动的益处
定向运动是一项学生体育项目。因为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定向运动是一项自然环境体育项目。因为它教会你如何在大自然中行为把握自己,爱护自然,遵守郊野公园守则。
定问运动是一项不需任何花费的群众性体育项目。所需的只是一张好的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南针。服装可穿着定向专业套装,也可只是普通运动服装。
定向运动是一项广交朋友的社交性体育项目。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种族背景,文化阶层,社会地位,相互交流,共享人生。
5.定向运动总结(推荐) 篇五
一、前言
10月26日,星期六,天气不冷不热,早上八点半我们在地科院如期参加了西南大学第四届校园定向越野赛。本来半个月之前就已经组好了一个由4个人组成的队伍,但中途某些队员临时有事,队员一换再换,最终在比赛前一晚才把队员确定下来,我、坤哥、婷婷还有杰杰,是缘份把我们聚在了一起。总的来说,我对各位队员的表现是非常欣赏的,早上都准时到达了比赛场地,比赛时也一直坚持跑到了终点,没有给整个队拖后腿。
二、本届校内定向运动的新变化
1.路程较去年有所缩短,删掉了“八号门”这个点。这个变化对于我们队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利因素,实际上若是有八号门这个点的话,倒是一个很好的和其它队拉开距离的机会。八号门附近有个陡坡,大多数队伍都会选择慢悠悠的走上去,因为我们队员的耐力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快步行走或跑步上去。
2.有不少的点,需要我们回答问题或表演节目才让过关。虽然问题很简单,很容易回答,但之前并不知道有这个环节,缺乏一点心理准备,导致比赛过程中加重了心理负担,容易失去信心。
三、定向运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主观性问题
(1)比赛前的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比赛当天。由于4位队员分别来自3个不同的学院专业,之前基本上互不相识,缺乏了解,按
理说我们应该在7:30左右就到达比赛场地,给大家一个相互认识的机会,这是队长决策的失误。以至于在8:30比赛正式开始之后,我们还在讨论一些与比赛无关的问题。我已经参加过两届这样的定向运动,具有一定的经验,应该事先和大家交流分享,对某些队员不熟悉的地方,应该予以回答。还有一些手势语的作用,也应该事先予以说明。
(2)比赛时忽略了手中的地图的作用。其实所有我们要找的点的具体位置,在地图上都已经清楚的标示出来了,而我们没有从头到尾都没有看手中的地图,以至于在三运找点的时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3)队长过于追求功利,忽略了队员的感受。没有让队员体会到参加校内定向运动的真正意义。因为一直都是我拿着地图,所以比赛结束后,会有队员发出“连地图都没有摸着”的感慨。
2.客观性问题
(1)三运的门一般都是不开的,而比赛当天,里面刚好有活动,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2)路线的干扰。我们从六运经过国旗台直接到四运,一开始没有经过大礼堂门口,这也是导致我们很久都没有找到三运那个点的一个原因。
(3)部分蹲点的素质与问题。例如植保院的问题就有两点,一是人没有守在气球的旁边,二是给出的问题的答案是错的,耽误了我们的时间。
四、结语
总之,虽然说是一次很普通的比赛,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收获不少。我们的成绩是1小时03分,虽然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一队,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三名)。定向运动对锻炼一个人的耐力和毅力都是非常有效的,希望参加这次比赛之后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笔拙劣,谨以此文简单记录我们一起参加的校内定向运动
附录一:本次比赛路线
发展学院杏园橘园
附录二:参赛队员信息
附录三:合影留念
6.定向运动作文 篇六
嘴里咬着一根棒棒糖,望着窗外那一片树林,那里仿佛还弥留着我们焦急的喘息,还回荡着我们激动的笑声和叫喊,目光牢牢锁住手中的地图,本来就有些破旧的纸张好像要被我们望穿似的。“第七组,过来!”老师叫到了我们。心跳急剧加速,“三、二、一,跑!”一声令下,我们立刻冲了出去。
“找到了!找到了!是37!”第一个地标顺利找到,可是没想到后几个地标的寻找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你干什么!我要看地图!”“不行,我来!”前面两个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急忙迎上去调解,“别吵了,我们是一个团队,要小学生作文大全
“不愧是好伙伴那”我笑着追了上去。我们跑进了垄上,两旁都是树林,我们的目光在树杈叶间急急地穿梭着,可点标牌就像与我们捉迷藏似的迟迟不肯露面。密密麻麻的树木看得我们眼花怕遥但却坚持不肯松懈。
“啊!我看到了!”在树枝上捷报传来,我兴奋地一蹦三丈高。
“我们找到三个了!”听到路过的其它小组成员这样说,我们心急如焚,更加卖力地跑起来。
一个坐在菜田旁的老大妈看着我们漫无目的地乱跑,就“好心”地为我们指点迷津。她拿过地图,指着说道:“喏,就是这儿,”她伸手指向远方:“下面就是果园,就在那儿了!”“啊,谢谢啦!”我们一
7.定向运动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定向运动
1、前言
21世纪是我国教育发生划时代变化的时期, 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 一个人的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体格、智力、身体素质乃至心理等, 都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且各种素质都有一个发展的敏感期, 抓住发展的敏感期, 采取积极的措施, 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 同样的措施收获就会大打折扣, 以至于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由此可见, 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乃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2.1 国内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 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1]。根据调查结果, 各省、市重点中学基本能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上好体育课, 组织课外锻炼;学生反映良好。但大部分中学围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 对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智育、轻德育, 忽视体育的现象相当普遍。
2.2 江苏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对江苏的418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作用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体育课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对学习有帮助、对性格有影响、对达标与考试、对培养锻炼习惯、对提高品德素养提高、欣赏体育水平、改变精神面貌这8个方面能起到作用。在体育教师中认为体育课“作用很大和较大”的百分比最高的是“获得体育知识技能” (8 0.1%) , 在学生中则是“达标与考试” (67.7%) ;认同前者的学生百分比仅达49.0%, 认同后者的教师百分比也高达67% (排列第二) 。此外, 有20.6%~28.8%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对“学习有帮助”、“对性格有影响”、“对培养锻炼习惯”、“对提高品德素养”和“提高欣赏体育水平”的作用较小和无作用, 学生持同样观点的百分比则低于教师。上述结果说明, 我省中学的体育教学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还只停留在传授“运动技能”上, 习惯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课中不注重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愉悦, 这样使我们的学生很少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也无法真正懂得体育的作用, 更不可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2]。
3、定向运动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在学校中开展, 它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兴体育活动, 在中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
定向运动在我国的开展大约始于20世纪末, 沿海地区及北京、上海、湖南的一些中小学在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背景下, 在原有体育课的基础上, 试探性地增加了定向运动的内容。如浙江的普陀中学、南湖中学, 广东的东莞中学、福建的树人中学等。目前, 它已经成为我国中学体育课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受到学生、老师的喜爱。如浙江省每年都定期举办一次全省学生定向运动赛和精英巡回赛, 并选派有关人员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等等。
3.1 定向运动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是用各种教育的手段,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层面, 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施以积极影响的教育[3]。定向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 掌握地形学知识, 而且能培养独立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的反应能力。因此, 定向运动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 上好体育课;定向运动有利于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定向运动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方便学生考试。
3.2 定向运动有从单纯的传授运动技能向“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的作用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 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当代人文教育的主要特征:强调教育要以人为中心, 将“全人教育”、“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4]。在定向运动中, 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和兴趣, 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调节负荷与强度, 同时, 学生们也不会因为枯燥性和主动性。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 “为学生创设一个他们自己喜欢的活动环境, 要比教学时提供现成的知识和答案更重要。”因此, 从主、客观两方面看, 把定向运动作为中学体育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探索更加符合青少年身心特征的体育项目, 寓体育于乐, 寓教于学, 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显然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值得推广和普及。定向运动在学校中受到师生的青睐和欢迎, 一方面形象地说明了该项运动符合和满足了中学生的现实需要和身心发展特征, 另一方面则折射出了定向运动在学校中开展能够体现出上述指导思想。
3.3 定向运动有兼顾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作用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以及电视报刊资料中可以看出, 由于中学生长期的心理障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变, 如中学生集体自杀, 离家出走, 甚至杀死、毒死父母双亲或长辈等, 都充分说明了当代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定向运动以它特殊的活动形式, 丰富的教学内容, 以及它的集体性、实践性、全面性、竞争性、规范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首先, 定向运动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 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犹如手与脚的关系。使他们体验到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可以产生智慧和力量, 可以战胜一切, 并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学生的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以及学习压力紧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其次, 定向运动由于是一项新兴项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 起到调节心理, 发展乐趣的作用。再次, 定向运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积极诱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由无趣到有趣, 由有趣到乐趣, 产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大脑的疲劳, 减轻心理压力, 促进智力发展, 摆脱学习压力紧张而产生的不良心理。
4、结束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其对象主要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是掌握知识、技能并形成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 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沿着两个层面同时展开的, 一个层面是自然发展, 另一个层面是社会发展。自然发展是指学生身体形态、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的正常发展;社会发展是指学生心理方面、精神方面的发展;一个个性全面发展的人, 定然是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的个体, 即通常所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定向运动的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竞技的特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因此, 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开展定向运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淑娥, 陈善平.从大学生入学档案管窥中学体育[J].人民教育.2002.12
[2]王家宏, 王维群, 陆阿明.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11
[3]黄卫忠, 虞荣娟.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J].教育研究与改革.2002.2
[4]陈德敏.学校体育人文教育使命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3)
[5]林春霖.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7
[6]间比学.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及制约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
[7]李希周, 何美娟.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拔河现象”[J].体育学刊.2002.9
8.定向运动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定向运动;体育教学;初中体育
定向运动是属于一种可以有助于智力发挥、锻炼身体的智能型体育项目,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开发智力,可以让学生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之下快速的做出应对的反应,培养其决定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都开始在体育课程中加入了定向运动这一项目,甚至将这一项目设置成为必修课程,但是,每个学校的开展形式还是有所不用的,有的是在体育课程中体现,有的则是在体育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军训活动之中开设。在初中体育中加入定向运动内容的还是占少数,如何将体育课程与定向运动的内容结合在一块,成为现在推广定向运动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对定向运动这一内容进行基本的概述,然后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简述如何才能把初中体育教育与定向运动理念更好的结合在一块,并且还阐述了如何将定向运动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旨在新课程背景的改革之下,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见。
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
初中是学生们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保证身体健康状况,有效的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工作。首先,作为体育教师而言,要掌握正确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根据时代的需求,通过定向运动教学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出定向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有足够的积极性参与到体育锻炼和定向运动之中。但是,各种户外型的体育活动都是带有危险性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到运动方法,在活动中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就越高,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己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保证定向运动可以在课堂中顺利的开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身体的活动方案和运动计划,在学生中还可以选择出几名学生与自己做好其他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监督工作,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要为学生介绍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全面了解自己将要活动的内容和规则之后,才开始进行活动。
例如,在进行“救活木头人”这一活动的时候,这一活动的规则是让学生在对应的地方站好,扮演木头人的角色,然后教师设置出一定的顺序(如,1-3-4-2或者是3-1-2-4等)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救活木头人,学生需要牢牢记住这一顺序,如果过程中出错就要重新进行,只有花费最少的一组队员才算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讲述完规则还可以先让几个学生进行演练,最后再是分成几组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二、把定向运动内容编进教材和讲课大纲中
为了保证定向运动在体育课堂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教育工作者可以提倡把定向运动的内容编进教材之中,这样这一活动的受重视程度会更高。同时,为了能够让定向运动在学校中顺利的开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汲取其他学校和教师开展定向运动的优秀经验,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环境。
例如,初中学生对方向感的认识比较差,体育教师正好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弱点,设置“定向寻宝”的活动,把识别地图和方向以及认识地图上的地貌结合在一块,对学生进行加强锻炼。首先,教师需要把一个物品定位“宝藏”然后藏匿与学校的某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绘制成一幅地图,并且把“宝藏”所在地标注出来。然后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给他们设置不同的出发地点,在到达制定的地点之后把地图给小组的成员分发下去,让他们根据地图上标注找到“宝藏”所在,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到“宝藏”。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能让小组成员齐心合力解决问题,游戏的形式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增加定向运动的积极性,是提升学生身体体能和综合素质的体现。
三、有可靠的安全体系保障
体育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为了保障定向运动可以顺利、安全的开展,在运动开始之前,体育教师要对活动的区域进行全面的了解,排除一切可能对学生造成危险的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还有要进行的活动内容全面掌握,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还要强调一些活动的安全性知识,保证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保证自身安全。
还是以上文中的“定向寻宝”这一定向运动为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能因为不熟悉如何识别地图而无法准确的判断自己的位置与地图上的位置,所以,在正式开始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摊图比快”的游戏,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根据图纸内容迅速找到站立的点,通过自己位置与地图上位置的对应和标记,让学生对如何识别地图更加熟悉,同时也对自己身边的地形更加熟悉。最后,当学生可以准确的识别方向并且快速的找到地图上的点时,就可以进行“定向寻宝”的游戏了,这就降低了游戏的难度,也降低了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保证了定向运动可以安全顺利的开展。
四、先进定向运动器械的使用
定向运动其实在我国的使用时间不是很长,理论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教师都是摸索着进行的,并且在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上,由于可参考性非常小,也就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少了些理论的支持。从大方向上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生产定向活动所用器材的廠家,现在用的大多都是国外购进的一些仪器,这样对开展定向活动增加了成本。所以,我国需要加快对相关器材的研制与开发,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定向运动的稳定开展。
总之,作为学校应该认识到定向运动对初中学生发展的有利之处,加大对定向运动的宣传和推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安全性,同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壮大体育教师的队伍,保证在初中体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兴趣和激情来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魄,这样才算是体育教育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所在。
参考文献
[1] 钟大鹏,洪元舟.论定向越野运动及其形式和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94-96.
[2] 朱建清,张浩年.关于在浙江省学校中推广与普及定向运动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5): 27-28,64.
9.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篇九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从根本上革除我国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养成的弊端,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世界教育领域 20 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源于对50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反思,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校本课程”,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持续不断。校本课程理论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一个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学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其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其缩写为“SBCD”。由于对“SBCD”的翻译不尽相同,又有“学校本位的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研制”、“校本课程编制”等不同译法,因“校本课程开发”比较通俗易懂,顾此文采用这一译法。
“校本课程”这个名词起自外国,在国外有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论述。而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在各种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总结下总共有13中对“校本课程”的不同定义。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有的定义强调开发的过程,有的则重视课程开发的结果,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视为一种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或策略,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视为课程管理体制的一种变革。我国还有一些学者则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一部分。另外,有的强调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有的强调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社会需要,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学校教育人员为限,有的主张结合学校内外部人士的参与,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权利结构的重新分配,有的则重视整体学校情境的变革等。应该说,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人们从不同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丰富了人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然而基本概念的界定是要清晰而明确的,因为概念往往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的先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也是一样,对它作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有利于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有一个明确的知道思想。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从字面意思上看,“School”有学校、教育的意思,“Site”有地方、位置的意思,综合下来就是“校本”(学校本位)的概念。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跟国家课程相对应。其中“校本”一词有很多中表达方式,但根据已有的研究,至少从一下5个方面来理解:(1)以学校为基地。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十二级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展开的。即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内部进行。(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是否开发校本课程?在多大幅度和范围没开发校本课程?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和策略?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必须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为依据。(3)以学校为主体。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对外部指令的服从和执行,它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对中央(国家)课程的无条件实施,它允许并鼓励学校在领会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整合,是一种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最后,在校本课程决策共同体中,虽然需要校外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教育行政人员的知道和帮助,但参与决策的主体成员任然是学校内部的成员。(4)以学校为整体。首先,校本课程开发不论所涉及的范围是全部课程还是部分课程或单项课程,不论所采取的方式是选择、引入还是改编、重组或新编,都应该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其次,所有类型的课程开发活动都应该以学校内的相关人员或者由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人士等组成的学校共同体的集体审议和决策为基础,它绝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或思想上的偏执。最后,学校本位课程开发不能混同于教师本位课程开发。(5)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不论是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还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其根本宗旨应该是一致的,即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的,难以估计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课程对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从中外学者对“课程”的9种定义来看,主要分为(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2)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人们对这5种定义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引用勒玉乐老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一书中对课程的看法:课程最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有关“开发”一词,《牛津英语词典》中定义为:“一项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或小说情节的完全展开”。前人在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中,认为这一过程可分为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价的过程。这种课程开发必须是属于课程范畴的学校实践活动,不包括学校在不触及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等等。所以,课程开发活动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课程开发的幅度或范围,包括整个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个别课程的开发,潜在课程的开发等。(2)课程的开发方式: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创新。(3)课程开发所涉及的因素。(4)课程开发的条件。(5)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包括背景因素、专业因素、配套因素等。(6)课程开发持续的时间。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本课程可以定义如下:在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学校成员如校长、教师、学生、及校外相关人士组成的集合体的共同合作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或解决学校现有的教育问题而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性质、条件,对现有资源的重新分配构建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学校内部进行的课程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校本课程的特点与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主动而有计划的变革策略
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学校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整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课程开发,二者联合一致,使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有计划的变革策略,这是在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在学校系统中引入机构化的变革,但是它真正要实现的是通过这种计划的变革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教育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长久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仅仅只是一种各个学校孤立的课程革新,而不能有效的激起普遍的结构性变革行动,那么它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二)校本课程开发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民主开发的课程决策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式民主的决策过程,是对于各种教育经验的筛选与确定都是通过横向的交流渠道来完成的,因而它除了教师、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外,也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点和要求,且非常注意也比较容易融进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和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三)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跟国家课程开发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相比较,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性的氛围,形成渠道通畅的校内外交流,从而成为对教师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所。反过来,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只是对教师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它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助于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意识的提高,是现有课程材料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些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改善,而学生将会感到学习更加贴近他们的需要,因为学生本身的意见同样也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了学校的课程计划。
(四)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跟国家课程开发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权利的过度集中造成教育资源的惊人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下降,尤其是教育变革能力的严重萎缩。校本课程开发的出现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实用主义的反应,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五)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与统一性。因为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所以在社会发展比较平稳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的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课程开发中的矛盾加剧,甚至常常出现尖锐的对立局面,这时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机制的重要补充
国家课程开发尽管存在不少局限,但它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行的问题上却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取代另一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国家课程开发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3.让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 意义:
1.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看,校本课程正是针对了教育的核心—课程而采取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由于它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2.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针对国家与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而且也自主进行一定范围的特色课程开发,是一种有计划的主动变革策略,因而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实施国家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在校本开发过程中能发现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配置。提高教育成效,使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3.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是基层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的过程,反映了他们的需求和智慧,因而有助于教育决策特别是课程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4.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因而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特别需要凸显人的创造行和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和这一新的时代潮流相吻合的。5.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因而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上对校本课程概念、目的和意思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少不了以上这些理论基础,不管开发什么内容,什么科目的校本的课程都要以以上理论作为依托。这也是论文《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一文的理论基石,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深入研究,对本论文有着决定性的帮助,使得对此论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为实验的制定和实施理清了思路。
扬州大学图书馆以1979-2009为区间检索共有2573条相关校本课程的论文,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301条。通过对论文的研究和对《校本课程论》、勒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的研读,对前人所做的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从2000年开始有关校本课程的研究占到了2555篇,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我国对校本课程研究的高峰期,归结下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流、概念、意义、性质等的讨论。2.对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介绍。3.对校本课程开发内部要素的探讨,如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评价的合理开展等。4.对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实施及所需条件和支持系统的研究,如解决课程资源缺少的策略、提升教师素养的策略等。5.对我国实施校本课程的反思。以2000-2009为区间共检索到体育校本课程相关文献116篇,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14篇,多是关于校本课程在地方开发现状的调查和个案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普通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己引起了越来越多体育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就我国目前而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还是一个对陌生的领域,以定向运动为内容的课程改革更是凤毛麟角。
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课程的必要且重要补充。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地理及气候差异显著,如果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那势必不能满足不同省市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主要是由身体练习的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及特殊性,加上它对场地器材及天气气候等环境的依赖等,因此各个学校依据自身情况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就显得更为迫切的需要。
体育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分支,其开发有着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在各级学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不够,体育教师紧缺等现象,这些方面在高校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设置与现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产生了很大的冲突。现代学生个性十足,追求新奇与冒险,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激发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成不变的课程安排与内容重复使得学生和老师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提不上去。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如此多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校本课程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学校想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解决以上问题,这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了解在此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在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为达成学校体育目的或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体育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一个持续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
选择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前人对定向运动也作出了很多的研究,从概念、组织形式、训练方法、开展现状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本文的另一理论基石就是校园定向运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扬州大学图书馆中以1979-2009为区间检索共有415篇关于定向运动的论文,其中不乏以高校为基础开发定向运动的研究,多包括了开发的意义、可行性、必要性,但以定向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还没有涉及,总体来讲,本论文《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以下3点创新之处:1.把定向运动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转变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短缺的现实情况和开展定向运动良好条件的情况,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来进行实验研究和开发,从而达到解决场地器材短缺的困难,充分利用学校潜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2.定向运动作为新兴项目,在江苏省所有体育教育专业中,有部分高校仍没有开展。高校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有利的校园定向运动条件,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可以解决学校场地短缺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和能力。3.把定向运动首次作为校本课程实验研究,为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校本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将定向运动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并不是心血来潮,这顺应了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鼓励以及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潮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人们对体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以希望引入新的“元素”来扩大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作为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受到了我国高校的重视并且关于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定向运动作为近年发展比较快影响较大的新兴体育项目在1983年引入我国,内地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湖南等重点高校开展的比较好。1996年6月国家教委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后,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被得到重视并把其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与训练。2003年下半年又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方案中定向运动被列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并于2004年开始实施。
随着人们对定向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功能、实施的可行性与价值性,对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作为高校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后,定向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改革,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创新的动力,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方面将成为热点,把定向运动引入校本课程,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弥补体育场地的不足,让学生回归自然,使课程形式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在学校中开展,主要在于它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型体育活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它不仅能强键体魄,使学生掌握地形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的反应能力。在定向运动中,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调节负荷与强度。同时,学生们也不会因为枯操乏味、单纯的技术教学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符合“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
在定向运动活动的过程当中,参与者不仅要 “穿山越岭”,“跋山涉水”,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毅力,同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可以预料和容易解决的,但有些是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心理适应和环境适应能力去面对并解决突发事件,从而锻炼了学生的体力和毅力,培养了学生水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定向运动课程的开设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大学体育强调以终生体育为目的,要求有一定运动强度和较大的运动量,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并能长期坚持,最好在毕业后还能长期保持,一直以来各个学校都在寻找这样的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就是属于这样的运动项目,它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达到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练习中没时间去想可怕的距离。此外,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热情不高,更多的学生喜欢各种球类项目,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都有长跑,学生听到长跑头就“ 大” 的现象很普遍,通过教师自己设计路线,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跑完预定的距离,同样可以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3.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发展
学生在参加定向运动的时候,要进行长距离的奔跑,还要跳跃沟坎,爬山越岭。参加定向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弹跳力、平衡水平,最终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在心理素质方面,由于比赛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的找到各个点标,往往在找不到点标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怀疑等不良的心理反映,如果经常的参与这项运动,可以使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可行的、有益的。
4.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团队配合能力以及野外生存能力
定向运动路线,每一次都有完全不同的选择。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参加者都有自己的运动路线和前进方向,所以参加定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在参加定向运动中,学生在郊外找到一个一个点标、超越一个一个对手时,那种带着刺激性和成就感的喜悦之情只有参加者才能体会到,所以参加定向越野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定向运动从起点到终点都必须独立完成,遇到任何困难,没有人能帮助,只有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所以参加该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而在团队赛过程中,各小组人员各司其职,分析讨论路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交流的同时不仅增加了交际能力,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定向运动通常在野外进行,不管在平时训练还是在比赛时,学生都会在无形中学到许多野外生存知识和方法,例如掌握必需的野外生存与生活能力以及处理各种常见险情,从而提高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5.拓展高校体育的内容和空间
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体育设施一时还赶不上发展的需要。而定向运动不用太多投资,只用绘制定向地图和很少的器材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公园、郊外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现有地形条件,迅速扩大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定向运动融人学校体育,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体育课内容大多数是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项目等。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拓展,把原有学校的体育内容扩展到大自然。它不仅可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克服学校场地缺乏的老问题,还可以满足学生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追求。因此,它不但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也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必要性:
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对定向运动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季克异同志在全国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1985-2005年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是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是连续20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是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把过分强调照顾学生兴趣与突出学生 “主体地位” 混为一谈,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了“放羊式” 或“自由式” 教学,甚至打着教学改革的旗号,使之有了合法的地位;二是我们的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有问题球类课程几乎是一统天下 ,盲目地以“枯燥乏味、不安全、学生不喜欢”等为由对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体操类主干课程的课时大加压缩,而在传统模式的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田径课程的性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和激情不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效果也没有明显程度的提高。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
定向运动传入我国内地后,最初只是在部分军队院校中开展,后来在普通高校中的一些军训试点院校和部分中学也逐步展开。1999年6月在国家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以后,定向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加速发展起来,如: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门已经决定把定向运动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之一全面推广。定向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虽不均衡,但是发展广泛而且迅猛。南部和东南部发展较快、较好。2003年 12 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学校定向运动教练员培训班,有来自 19 个省市、110 名学校定向爱好者参加了这次培训,此次培训参加人员之多、覆盖省市最广,出乎组织者的预料,可见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学生的呼唤
定向运动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知识性和竞争性,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知识方面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寻求刺激、敢于冒险,只要给以适当引导,他们就能很快接受并喜欢这项体力、智慧并重的运动,且在运动中得到乐趣。这是一个张扬学生个性的时代,传统田径课程项目尤其是跑类项目已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但由于教学情景的不同,定向运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在保证学生达到锻炼效果的同时,又能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场地的变更,路线的选取,每次不同的选择都可以给学生的参与感受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定向运动路线长度的选择能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宜的运动量和强度,从而达到健身科学化,个人化,解决了高校学生中体质差距大,单项运动只能满足部分群体需要的状况。参与者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使得参与者得以释放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愉悦身心。参与过程中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探索未知的领域,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全面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比赛要求学生独立寻找点标,在找不到目标点时,容易产生焦虑、怀疑等不良心理,经常参加定向越野训练和比赛可以使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2.优越的环境条件
随着高校扩招和运动场地场馆的公共化,使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空间更小,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体育俱乐部当中来满足自己的运动需求,却忽略了高校校园资源这一重要因素。
开展定向运动有一定的自然环境要求。目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面积也在不断扩展,而田园式的校园一直是现代高校的建校理念。一些高校校园明显是依山畔水,有山、有水、有树林,而且地物明显,这为定向运动开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场所。因此,各高校只要根据自己校园的地形地貌绘制标准的定向地图就可以开展定向运动。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大学城、高教园区,许多大学聚集在一起,更有利于开展定向运动。高校间既可以开展相互交流,又可交换练习场地,提高定向运动练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高校校园一般比较大,是学生熟悉的场所,且包括的地域有一定的限制(围墙),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定向运动,相对来讲增加了安全系数。校园内建筑排列有序,学生对地形熟悉,并且校园内一般都有校园布局图,所以在开展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地物把握方向,从而省去了地图和指北针的负担。大学校园内植被覆盖面积广,环境优美,运动过程中学生可充分融入大自然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迎合了阳光体育的需求。另外,在校园中进行定向运动,便于人员的集中和组织,有利于宣传,扩大定向运动的影响。3.师资力量雄厚
定向运动的普及、推广、提高与发展需要一大批搞素质的人才,而高校具有这样的人才优势。高校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物质基础,高校教师学历高,硕士博士多,职称结构高,教授副教授多,他们的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新知识快,只要给予一定的培训就很快掌握定向运动的知识、胜任训练、裁判工作,对发展校园定向运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在高校学校体育中选择何种内容融入到体育校本课程中去,也将成为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定向运动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虽然现在缺乏课程开展的理论指导,但随着人们对校本课程和定向运动研究的愈发深刻,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会将目光聚焦在定向运动上。理论的完善给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了学习与实践定向运动的机会。
4.丰富了校园文化,学生乐在其中,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
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定向运动不仅使得参与者获得健康的情绪,体验激发人们的进取心、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校园风气,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色彩,美的意境。在达到大学体育目标要求的学生要掌握和学会运用体育知识进行科学锻炼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喜爱并乐于从事这项运动。定向运动一般都在野外进行,野外地形多变化。在定向运动过程中,既有中长距离跑的耐力,也要有短距离跑的速度,而且还要跳跃沟坎,翻越山岭以及穿越森林。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不断的交替进行,使人体各器官,特别是心肺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全身得到了锻炼,参加定向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而且可以发展他们的灵敏性、弹跳力、平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定向运动是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目标,简单易学,其规则简单易懂,便于参与和观看。参与者不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都能进行比赛。培养学生参与该项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10.定向运动协会大会总结书 篇十
大家好,我是定向运动协会的代表,作为大学生社团里的一分子 , 在新的一年,新的学期, 我们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日子做一个总结:一方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要展望未来。
在上个学期的开始,我院迎来了新一届的大学生,在这群学子里,有着不少对定向运动有兴趣的莘莘学子在我们招新式加入了我们的定向运动协会,我们协会也因此添加了新的活力,为定向运动与我协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推广。
我协会的第一个活动是应邀参加湛师的“新生定向越野大赛”。我们协会代表院选拔了倆支参赛队伍,通过本次比赛,激发了新生们对定向运动的浓厚兴趣,同时与兄弟学院有了更好的学术性交流和让到我协会体会到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院得参赛队伍在合作性和默契性都做得很好,其中一支队伍获得了新生定向越野大赛的第四名.接着,我们在课室和室外都举办了会内联谊。这次活动的主要参加者都是我们协会的成员。活动让我们定向运动协会内部更加团结,成员之间相互更加的了解,让定向运动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最后我们一如既往地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生杯”。但是,由于协会刚处于新老会员交替的时期,刚接手的新会长和部长们对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缺乏,对于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意外情况预料不足,但是在各社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活动最后还是圆满的结束了。
【定向运动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高校定向运动07-25
定向运动相关论文07-08
定向运动专题讲座11-22
无线电定向运动策划书10-20
定向委培方案11-12
启蒙运动教学反思06-22
《地球的运动》课后教学反思07-25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反思10-16
高一物理《天体运动》教学反思11-10
动物的运动月教学反思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