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规划书(精选11篇)
1.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一
三、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PS: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
学习英语、office软件考英语四、六级,争取一次性保过。学习有关电脑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考取各种与本专业有关的证件并且准备考研。为考研做准备,关注时事。考研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读研或实习。
四、结束语
中国企业飞速发展,但中国优秀管理人才仍然极度缺乏,在加入WTO后,大批外企涌入,冲击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中国在未来十年里需要大批管理者来改革企业,更需要优秀的,管理者来支撑企业。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
2.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二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 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 缺乏对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 对自身和职业的了解程度较低, 对就业和未来都较为盲目。
对于就业能力的含义, 国内外的学者都持不同观点, 但总的来说, 就业能力就是一种获得并保持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性的, 不是单一的, 它涵盖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应用性的实践能力、对不同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等等, 这一切的能力都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 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体现。而实现这种就业能力的前提就是在校期间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在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条件下, 才有可能在就业中充分发挥其能力。此外, 职业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人际关系技巧、道德素质也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要注重责任感和个人素质的培养。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跟学校就业工作尚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大学生就业问题仿佛只与大四的学生有关, 学校也常常集中对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实践中, 大学生若是能够在大学期间就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并为之加强锻炼,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那么, 在毕业之时就顺利签订三方协议是相对容易的, 并且已经在大学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内容与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使之一毕业便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如此明确的目标, 在上大学以后便从高中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出来, 对未来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对自己的认识不客观, 对未来期待过高, 转眼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眼中缺乏就业能力, 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轨, 无法适应社会, 更无法胜任工作。可见, 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要贯穿整个大学时期的, 其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职业规划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提高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 是高校提高就业率的首要选择, 为此, 高校必须坚持深化改革, 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拓宽工作思路。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提高大学生竞争力的就业指导方式, 对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专业实际和学校实际, 做好自身职业的整体规划, 实现个人的稳步发展等有重要推动作用, 即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大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的重要支撑, 是其实现职业理想的基石。
职业规划这个名词是在国外首次提出的, 它的含义就是对人的职业发展预先进行计划与设计, 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做好职业规划,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首先对自己和就业有一个人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方面要对自己有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评估、准确定位, 另一方面要能够依托自身的实际情况快速地把握住工作机会, 始终相信机会是给做好准备的人, 为此要努力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能力。对于将要从事何种职业也要进行客观的评估, 集中衡量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该工作是否有发展前景, 能否帮助自己实现职业理想。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评估需要确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 横向自己的收获及对社会的贡献。制定合适的计划, 选用正确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职业目标。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随时适应职场的各种变化。
所谓职业规划, 是指大学生根据个人自身实际, 在大学毕业就业前, 能够设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并根据兴趣爱好、能力特点以及专业培养要求等条件, 在专业教师指导、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 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 全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为毕业就业做好系统规划和充分准备。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每个大学生不同的个性与特质,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对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进行引导, 帮组其适应社会, 找到理想就业岗位。
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其发挥作用的路径体现在:
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当今时代是一个人才需求的时代, 这种需求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专业人才, 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此基础上, 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与热情、具备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从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 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职业规划, 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结构、形象气质、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情商及潜能等因素, 从而科学设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因此, 签订一份适合自身的就业协议, 就须了解职业满足感的来源。
二是职业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有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一般而言, 大学生在入学之后一段实际内, 通过自身对专业和个人能力的了解, 将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为此, 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在此基础上, 才能坚持正确的学习和就业方向, 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准确把握方向及行动时间和方案;然后, 才能够将个人职业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 并设计出合理的实施步骤与环节, 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要注重挖掘学生潜能, 能够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要务。只要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就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实施路径或方案, 并在不同时期针对阶段性目标脚踏实地的向目标迈进。当今, 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就应该不断完善自己, 时刻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并针对不足去加强学习和锻炼, 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职业规划能让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尽快适应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 通过开展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 能够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就业人员的充分就业, 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缩短从学校到跨入社会的距离, 顺利实现与就业单位的双向选择。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尽早融入社会, 从而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最终实现“人尽其才”的社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降低就业成本, 避免社会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能够认认真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就会对自身有比较客观和正确的认识, 从而树立和调整职业发展目标, 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最终实现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完美契合, 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我国高校完善职业规划的对策
在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 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必修课, 但从当前高校的发展实际来看, 较多的院校仍将主要精力投放到理论和政策宣讲、就业市场信息的挖掘和就业基础知识指导的层面。因而, 缺乏深入的、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所以, 要完善职业规划教育, 需要丰富和完善其基本理论, 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 不同人才培养目标, 有计划、分步骤开设基础课程,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是要通过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体系。高等学校在大学生的成才之路上承担着多层教育使命, 既要传授学生广博的专业知识、就业技能, 还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准备, 让其掌握比较全面的就业知识以及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的基本能力, 如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深化改革与创新思维等。为此, 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就需要将其设定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编入人才培养方案, 列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之中,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认识, 保证其能够从大一开始就树立职业发展观念。同时, 这一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规划基础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及时搜集、分析、整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就业需求信息, 也能够根据自己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变化情况调整职业规划, 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二是充分满足社会人才实际需求。大学生就业的最终去向是回归社会, 能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是完成大学教育、实现成人成才的重要目标。但是, 现实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 社会对人才的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等的需求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用人单位总是会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人才选择标准。为此, 不论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还是职业教育的规划, 都应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同时兼顾政府的政府导向, 要始终能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 开设、调整、建设专业, 科学设置与调整课程安排, 充分尊重市场需求, 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能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的院校, 将难以在激烈的专业人才培养竞争中取得优势, 同时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就必须充分把握市场需求的基本特点, 能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设特色课程, 为大学生顺利找到合适的职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 高校仍需立足现实,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摸索, 要认识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三是深化改革, 创新管理体制, 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它既涉及管理学相关知识, 也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 是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应该将其与就业指导课做严格区分, 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是, 从当前部分高校的发展实际来看, 一般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在就业指导相关部门, 尚未建立专业的、独立的教育教学机构, 势必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带来一些弊端。例如, 在教育资源比较有限的条件下, 设立专业的职业教育教研室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的专业教学工作;校内就业指导部门将开发就业市场、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招聘会等工作视为主要任务, 不能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的职业教育上, 势必造成老师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加大职业教育规划的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开展。另外, 考核与评价的效果也不够明显,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难以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为此, 高校可以深化课程改革等现有管理体制, 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地位, 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不是个人的问题, 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直接决定着其能否顺利就业, 所以, 高校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其就业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对策
参考文献
[1]要志鹏.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J].青年文学家, 2011, (7) .
[2]杜映梅.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3]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2.
[4]张巧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性诉求与价值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 2011, (2) .
3.做好职业规划 促进大学生就业 篇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就业不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也是融入社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希望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就业体制变革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外,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观对大学生竞聘提出新要求。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职业意识淡薄及就业竞争力欠缺是导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对此,大学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明确应聘的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到有的放矢地利用校内锻炼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竞争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和胜任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
本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职业规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针对大学生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相关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高校不断扩招、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就业观念仍然存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 主观方面
1、自我目标缺失
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政治学院一年级360名新生进行随机抽样,抽出36名学生样本,对该36名学生不同时期有无确定的奋斗目标或者说人生规划的进行调查,如下表:
该表显示,36名学生在高中时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都为自己的人生做了短期的规划,那就是考大学,这一时期的规划率达到了100%;然而在考取大学之后,在实现高中时期制定的短期目标时,多数学生出现了迷茫的症状,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走向未来的生活,迷茫率高达86.1%,这种现状值得重视,也表明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迫切性。
2、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地域、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
3、主体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问题上,宁可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也很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人生道路发展问题,更很少去积极接触职业生涯世界的各种信息。
(二) 客观方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理论指导
职业规划最早是在西方兴起的,我国对职业规划的引进已将近20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一直是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的呼声渐高,也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然而,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没有理论的指导很难开展有层次、有成效和有深度的实践活动。①而根据国内的高等教育现状的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创新还比较缺乏,职业指导在实践方面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②
2、寻求职业指导的途径有限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较少。许多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建制、辅导人员配备、职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不适应学生需求。学校尚未建立深层次的辅导结构,咨询、辅导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帮助指导,无法对学生的进一步需求做更有效的指导。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这样的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需求永远处于模糊阶段,进入职场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将会拉长,增加职业发展的实际成本。③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清晰地认识自己对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明确目标和需求,从而根据条件去实现目标。职业规划是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对自我进行充分分析和准确定位。这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做的第一位。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存在明显的模糊性,以致,在求职过程中,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与用人单位交流时不能清晰表明自己的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性,从而使求职受阻。
(二)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适应职业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缺乏职业准备的大学生必然茫然不知所措。原因之一就是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许多学生采用“广种薄收”的方式,大量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而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哪方面的人才,降低了求职的效率,增加了求职的成本,同时,一旦顺利就业,就会出现职业兴趣、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消极后果一是主动跳槽,一是被动失业。制定职业规划,围绕着自己的职业蓝图,制定求职方向和具体步骤,从学习阶段就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一个阶段一个台阶向职业需求的能力看齐,这样,不仅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做好了准备。④
三、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当年毕业生的择业需要而展开,具体实施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大学生毕业阶段,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是个盲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务虚多,务实少,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诠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由于个人期望值与社会可供选择的职位落差太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择业问题关注也不够。
(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整合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
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立人”教育,充分尊重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⑤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把外部的技能和知识内化于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这些特质都与职业生涯教育有着极其恰当的契合点,为更好的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其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重视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不一,人们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这里我们主张将职业指导表述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三个方面:(1)帮助就业: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职业指导人员首要工作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标;(2)帮助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的目标。远远不能解决求职者、劳动者的客观需求,从更深层的角度讲,也不能认为是已经完成促进就业的使命;(3)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果说前两个工作目标是一种必要的过程的话.帮助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则是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这个工作目标反映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意图说明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不论是就业过程还是在就业后,它将伴随人的职业生涯,人们处处需要职业指导。另一方面则更加明确地说明职业指导的工作性质,以及它在就业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⑥
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这里着重从对个人和对工作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首先,对个人的影响是指职业指导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个人社会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其次,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助于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有助于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就业服务工作的提升和改革、有助于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
(三)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现如今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应当对未来趋势有个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也更应当明确认识。对我院07级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20%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13%的学生学生表示很有自信,找到好工作没问题;同时也有26%的学生觉得本专业前景好,所以也不担心;61%的学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觉得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而24%的学生不太有自信,对竞争有点害怕;还有15%的学生没仔细想过,走一步算一步。看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足够信心的学生并不算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未来没有信息,不自信。过分的自信或不自信都是要不得的,对顺利实现就业都是无益的,引导学生准确的定位自己是找到合适工作的首要步骤。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其职业生涯设计,学生还可以与是专业领域中的讲师、教授,通过自身接触对自己所学专业加深了解,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准确定位自己是第一位的。
注释
①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经济师,2008年第9期.
②潘正勇,杨军.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探析.中国教师,2007年第11期.
③李敏.大学生职业规划永远不嫌太早.时代经贸,2008年5月.
④张仁杰.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就业调研,2008年第16期.
⑤李亚州.职业规划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⑥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5月第八次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1]杜存臣.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荆门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7月.
[2]林咏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育长廊,2009年6月.
[3]石磊石,杨云红.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
[4]钱嫦萍.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6月
[5]任桑桑.试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8月.
4.就业规划书 篇四
一:就业形势 数据分析
全球的就业率指标都是指城市人口就业登记率;今后全国每年都有3000万以上求职者:2000万农民工流动人口,200余万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00-700万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工人、部队转业军人、技校、中专、中师类毕业生„„
1.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已经达到660万人,同比上年新增30万人,增幅达到4.76%。
2.2011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为26.39万人,同比上年新增2.35万人,增幅达到9.76%。
3.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发布的数字,最近五年全国高校的平均就业率为70%左右。这就意味着:最近三年均有150-180万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半年内没有找到工作。目前,我校已有九届毕业生合计23659人,初次就业率(截至每年的8月底)均在90%左右,领先于全国平均就业率指标,在辽宁省内院校就业率统计排名中处于前1/3。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对进出口贸易、消费需求、投资收益影响的加剧,08年以来,国内企业承接的IT服务外包业务呈现萎缩状态,对09届IT相关专业毕业生及后继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4.我校目前已经毕业九届毕业生23659人,就业主要面向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事业单位。每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调查、就业区域调查和就业去向调查均显示:大约80%以上毕业生期望在沈阳大连的IT行业就业,59%左右都实现了这一愿望(降低中);大约20%毕业生就业聚焦京沪深、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10%左右(上升中)实现了就业愿望,随着学院招生区域的扩大和全国各地区人才需求结构和数量的变化,这一比率有所增加;40%左右的毕业生,会首选生源地就业、参军、志愿服务国家西部计划、支援辽西北计划等就业形式。随着就业形势的恶化,09-11届毕业生生源地就业待业比率加大,毕业时达到了20%以上,毕业后半年内达到30%以上,稳步增加。
5.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依然火爆。2012年起,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大比例倾斜于“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者”,地方公务员招考政策未见明显变化„„出国升学或出国劳务,成为部分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首选,各个院校开展了大量国际合作办学和劳务项目。专业对口就业比例下降,招聘要求明显提高。
6.我院毕业生就业热点职业
销售管理人才(产品销售与服务推广)
SAP人才(六模块认证人才和SAP开发应用人才)
IBM大型机人才(国际金融行业信息化改造)
赴日软件开发人才(长期热门,短期波折)
嵌入式软件人才(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1/10,地域有别)
质量保证人才(QA、CMM和CMMI体系人才)
正在升温的测试人才(双软认证企业、软件外包企业、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3G和通信工程人才(软硬件厂商和第三方运营商)
二维三维设计人才(冷热不均,区域差别明显)
网络管理人才与环境配置人才
HELPDESK、DTP、DO、CO„„„„
二:本人就业去向分析
作为SAP 应用模块的培训生,经面试已经成功被埃森哲录用为定制实习生,由于对SAP软件开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自己正在向成为一名合格并且出色的咨询顾问师的方向进行努力。及时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我来说,现在已经在校外参加商务英语的培训课程,努力达到企业要求。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会在企业获得更大能力的提升。目前,短期目标就是进入埃森哲进行实习学习。下一步会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自身素质和爱好,选择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行业。
就工作城市来说,近期是在大连,由于家庭成员以及亲属关系以后应该会是在北京。现阶段的首要工作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处理业务的熟练度。个人感觉自己的优势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很高的水平。可以说,只需要提供我一个机会,我会做的比别人更好。
入学三年来,通过学校各项活动和与外界商家的联系,自己在自身素质和处理事物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还有很大不足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日常的交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正自己。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通过对别人经验的分析,尽量避免或者少走弯路。
三:目标职位的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strengths优势: 有人戏称SAP是企业跨入500强的“通行证”,因为世界企业500强中有400多家是SAP的客户。在国内上实施比较强的公司应该是IBM、Accenture、HP、德勤、安勇等等。SAP是世界最大的企业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ERP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其全称是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它还是其一个“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名称。SAP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中国政府正大力引导企业朝信息化方向发展,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SAP作为这一领域的技术先驱和市场领导者,其业务必将在中国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SAP公司以及众多与之相关联的合作公司、企业用户都将会需要大批SAP专门人才,而SAP专门人才是全球和中国市场最紧缺的专门人才之一。
SAP之所以能在全球管理软件市场“独领风骚”30多年,深厚的技术底蕴和领先的管理理念是成功的根本之处。新的SAP Netweaver同时支持J2EE和.Net的开放式平台,使得SAP保持了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在全球管理软件市场长盛不衰。简言之,学习SAP功能,已不仅仅是了解一套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掌握顶级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理念捷径。
据调查,在诸多大公司中,拥有SAP技能的人员获得了最高的额外薪水:相当于年基本工资的17%。那些有能力在典型的SAP应用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前景很光明。他们在供应链管理中负责从供应商,生产商到客户的物流、为清算流程编写程序或者借助SAP系统有效组织整个流程。
可以看出,SAP在各行各业中具拥广泛的就业空间,掌握SAP的应用以及供应链
管理流程将使您获取前景最为广阔的ERP软件应用人员的就业机会。无论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还是亚洲,南美等发展中地区,SAP专业人才都是炙手可热的高薪一族。分类有:FI 应收、应付、总帐、合并、投资、基金、现金等;
CO 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产品成本、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
AM 固定资产、技术资产、投资控制等;
SD 销售计划、询价报价、订单管理、运输发货、发票等;
MM 采购、库房管理、库存管理、MRP、供应商评价等;
PP 工厂数据、生产计划、MRP、能力计划、成本核算等;
QM 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文档等;
PM 维护及检测计划、单据处理、历史数据、报告分析等;
HR 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
PS 项目计划、预算、能力计划、资源管理、结果分析等;
WF 工作定义、流程管理、电子邮件、信息传送自动化等;
PI SAP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IS 针对不同行业提供特殊应用。
BW 数据仓库
weakness劣势
国内实施顾问只是学习外围软件,接触不到核心的软件开发技术。
实施项目,工作可能比较繁琐,加班现象严重等等。
portunities机会:
总体来说SAP行业收入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一名AC的定制生来说要抓住这次机会。
threats威胁:
中国的软件自主研发能力相对欧美、印度等强国来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做服务外包。技术含量不高,充其量就是廉价的劳动力。随着更多的人进入IT产业,会加剧人才的竞争。
5.《就业规划书》写作要点1 篇五
一、就业形势分析
要求对近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二、就业去向选择
明确升学、出国、就业、考录公务员、参军入伍、自主创业等就业方式,并定位就业城市和具体行业,薪资期望切合自身实际。
三、就业资源统筹表
详细提供8个以上人际资源和10个以上信息来源,符合就业去向。
四、目标职位的SWOT分析
全面深刻剖析目标职位的基本要求及职位晋升路线,符合社会实际。
五、素质提升计划
针对目标职位的就业,制定完善可行的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提升就业技能。
六、了解就业规定
6.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六
部 门 发 展 规 划 书
规划人:hao
规划部门:社会实践部 规划时间:2014年9月15日
本学期,社会实践部将继续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与分团委的统一安排下开展部门工作。以强化成员自身素质为目的,以素质拓展为培训方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加强本部门建设,需认清本部门的以下工作性质:
部门常规工作
一、招新工作:
1、关于招新前的宣传,服从系学生会的整体安排,利用各种渠道,尽可能将实践部的职能、概念、氛围及以往相关工作情况展现出来,以往工作情况更可以用图片方式展现。
2、在以成员的独特性为前提下,考虑男女比例,专业人数,实践经历等因素,合适选人,明确我部门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3、对初试通过的候选人,由部长和副部对其进行考核。在考核期内,老干部应对成员的各类能力、处事态度等进行观察。可成立“老干部承包制”,每一个老干部负责考核几名候选人,从而全面考核候选人,最后综合考核情况。
4、对最终确立的新成员名单,更要考虑到其个人的组织、执行、策划、宣传、拓展、创新、实践、态度等能力,以注入本部门新鲜的血液。
二、假期社会实践:
1、进行社会实践的宣传与指导,创立相关的文件通知和评选要求,务必使文件较为准确、及时的传达下去,使同学们较为全面地理解“社会实践”这项活动,然后高效高质地完成暑期实践活动任务。
2、作为阶段性的工作,我部门将致力于实践资料收集的“规范化,简约化”,采用“专人负责制”,对系部各专业回收表格;并将实践登记表上交检查完毕后集体发回,而获奖报告电子版存底,纸质版存入档案。
3、结合报告真实性、资料充分性原则,对上交表格进行评比,设想邀请非本部门成员也参与评选环节,做到公开公正原则,最终确定并公布评选结果。后期,选定一天,把实践表作为内部分享资料,欢迎各位同学进行交流与参考。
4、在校园网系内学生工作处公布本次评选结果,并上传部分获奖者的实践图片及心得图片,以激励更多的同学投入到暑期实践中去。
三、素质拓展训练:
1、由本部门负责系内干部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策划、制定,并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不断丰富素质拓展活动内容,并给予活动项目的不断创新。
2、保证本部门成员的户外拓展活动不缺锻炼的时机,尽量让各项互动拓展游戏充满挑战和激励意志,使成员在此实现“团队精神”。
3、协助组织部对学生会的干部培训时进行一次室外拓展训练,并对提出需要团队素拓的部门进行项目的组织训练,使提高内部纪律性、组织性、团结性。
四、赞助方面:
1、为了提高活动质量,实践部尽量为活动拉赞助,以给商家提供相应冠名权或者其他手段,为学生会的活动筹集到更多的经费。
2、鼓励部门干事要深入到社会兼职,在平时密切注意一些与同学们相关的商家,发掘潜在的赞助商,洞察其合作意向,及时收集信息并与他们联系,寻找与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虽然这其中,赞助会很少甚至没有,可这是锻炼部员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会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也是检验部门战绩的方式。
部门建设工作
为营造一个快乐而不乏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以培养部门新人和部门发展建设为目标,为达到此目标,我计划部门将做以下方面入手:
一、部门的制度:1、2、3、4、5、对部门成员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限制例会时间以提供效益; 强化时间观念(任务完成时期,清晰合理的时间步骤,例会时间);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实行规范的负责人对事负责制度; 办公室值班建立明确的干部岗位强制轮换制度;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设立奖惩制度,并及时总结报告及奖励。
二、部门的培训:
1、对新干事进策划书的培训(明确策划书制定的有效性、执行时效性);
2、素质拓展训练,团队协作与信任的培训;
3、带领干事走进商家,作赞助方面相关内容的讲解及培训;
4、激发干事的创新意识,培养个人组织能力,提高活动的质量。
三、部门的工作:
1、策划工作:由成员提高出新的活动创意,由成员并对此项目进行策划;
2、布置工作:每周定期定时的组织部门例会,开展部门讨论;
3、执行工作:给每个步骤都落实到人头上,实现责任制;成员间相互协
助与咨询,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分工合作);
4、完成工作:成员间进行交流,并对活动进行书面总结。
四、部门的沟通:
1、新老干部在学校、生活或工作上都可进行沟通与交流;
2、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如聚餐聚会(可以与其他部门联谊);
3、与校团委、社团沟通,争取共同组织室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与系兄弟部门联谊,协助组织某些活动,得到相互的交流与策划思想。
总结
希望通过以上规划,在立足本部门职能的基础之上,利用更多的社团资源、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力争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作为社会实践部的干部,将带领部内全体成员仔细认真的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力争把部门活动举办得绘声绘色。我们也将竭尽全力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与之共努力共进步。
附:
2014社会实践部上学期工作规划
经过对上学年的部门工作认识,充分结合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现在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规划如下:
1、九月中旬: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查表的验收工作。将组建评委团,对回收的表格进行评比工作,并确定出等级名次,分发奖状及奖品。
2、十月初:进行部门招新工作。对提出申请的同学进行审批及面试,确定初选新成员名单,进入考核期,并进行初期的了解和培训。
3、十月末:确定正式部门成员,并上报系学生会,要求每人写一份部门规划。
4、十一月:对新干事进行策划书的培训和学生会其他部门的概况了解、沟通,组织新干事对其他部门活动的协助。
5、十一月中旬:展开部门活动。计划组织一次室内活动,并让新干事们体验组织流程及锻炼意识,并检验策划书的成效。
6、十一月下旬:户外联谊(短途郊游),对成员间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7、十二月初:周末进行两场社会实践调查,走进市区,与商家沟通。
8、十二月:干事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书面总结;选出优秀干部。
9、一月:部门内部进行工作总结,中止部门全部活动。
以上是我的本上学期工作计划与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及他人的协助能够达成计划并突破,2014取得更好的成绩,全面提高部门的整体形象。相信在新成员的构建下,社会实践部的任务将更加的顺利完成。
让我们共同期待新学年的开始„„
社会实践部
hao
7.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七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在大学学习阶段给与大学生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个人对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计划,采取必要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大学期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准确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在学习与实践中做出尝试性的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大学时期的职业定位是否准确、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文献回顾
1.1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研究
在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方面,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如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行业收益差距、个人特征、学校特征及家庭背景等因素。也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即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1,2]。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劳动力的提供方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受到体制的制约,很难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接,结果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困难。近些年,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就业难归结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强。他们认为毕业生就业难根源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李炜(2009)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结果发现内因,即与大学生个人有关的各项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这些能力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
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欧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工作,促进职业发展的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国内有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研究在近几年来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者为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点,帮助大学生了解实现成功就业的因素,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根据不同的研究群体对就业能力的结构进行了很多实证探索。罗峥等人(2010)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进行研究,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分为9个因素: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4]。乔志宏等人(2011)研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对就业结果的影响,验证了Fugate等人提出的较为完备的就业能力理论,即就业能力由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组成。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杨旭华(2012)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构建出“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因子模型,他认为“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由内在品格素质、基本工作能力、情绪管控能力以及规划自省能力四个维度构成[6]。朱国玮、黄珺(2011)从职业胜任理论角度研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基于职业胜任特征的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认知可以归纳为5大因子、15个胜任特征。总体来看,大学生认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适合的自我强度、优良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及较强的社会学习能力将成为他们在未来就业和初期职业生涯中成功的关键因素[7]。
虽然各个组织、学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存在差异,但有两个命题得到了普遍认同:其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多种个人能力整合后的结果;其二,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和正面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短期目标确定为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1.2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学业,实现就业,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1.2.1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发现,许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是因为他们缺乏规划意识和良好的职业准备,盲目择业所造成。肖云(2011)通过对重庆、四川等地区2009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与实际就业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是影响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准备包括七个因素;就业能力准备、社会实践经验、自我认知准备、求职行动准备、政策形势准备、就业目标设计和就业技巧准备。对就业质量评估则从稳定状况、专业对口、单位水平、工资水平、满意程度五个维度来考查。研究发现,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就业准备中三个维度———就业能力准备、求职行动准备、政策形势准备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贡献[8]。刘英华(2011)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谈发现,缺乏职业发展目标、缺乏职业发展计划和展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用人单位都希望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指导,因为由于大学生就业的不确定性已经导致就业单位开始对求职者的忠诚性与诚信度产生怀疑[1]。
1.2.2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所导致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也是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李丽玲(2010)和朱国玮、黄珺(2011)的研究分别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9]。这些也是出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缺失和用人单位招聘困境的根本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调整职业期望,根据社会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职业选择和定位。过去一些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清晰的职业定位和客观的职业观可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满意度[2,10]。
1.2.3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这项研究经过数十年的跟踪,发现其中5%最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共同点都在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优化学生学业学习能力为近期目标,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中期目标,以提高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为远期目标。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他们对其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用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今后的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能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马琼(2012)对西南交通大学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行为、就业结果的实证研究发现,求职目标是否清晰与就业满意度呈正相关[10]。
1.2.4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在当前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一些工作岗位招不到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而另一些工作岗位却存在专业对口人数过多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高等教育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的体制因素影响之外,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根据各种现实条件进行全面的自我和环境分析,明确职业定位,实现人-职匹配,实施学业和职业规划,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寻找到更满意的工作。以往的很多研究也都证实,人-职匹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李峰亮(2009)等人的研究发现,工作找寻的前期准备有助于毕业生找到学-用更加匹配的工作。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工作经验对于择业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中发现,大学生的学用结合越高,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3,11]。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满足自己的就业预期,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将自己的个性特质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而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与实践,以职业要求规范自己,这样在求职时就可以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行业和职业,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的成功率,找到满意的工作。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可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 指标构建及问卷设计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构建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测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可以通过调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否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进行测度。就业能力一级指标下有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大学生就业意识、大学生就业定位、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预期。依据四个二级指标设计了7个调查题目。具体如表1所示。
2.2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各专业大三年级部分本科生。问卷调查采取“集中填答问卷,当场完成,当场回收,系统审核”的方式进行。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1份,有效回收率为92.75%。样本基本构成情况详见表2。
3 数据分析及结果
3.1 分析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意义在于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是一致的,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认为两者关联较大;反之,则两者关联度较小。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Dynamic)的历程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置信度值太低说明规则的可信程度差;支持度太低,则说明规则不具有一般性。可信度是对关联规则的准确度的衡量,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的重要性的衡量。支持度说明了这条规则在所有事物中有多大的代表性,显然支持度越大,关联规则越重要。有些关联规则的可信度虽然很高,但支持度却很低,说明该关联规则实用的机会很小,因此也不重要。
3.2 数据分析结果
3.2.1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是否有关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怎样的影响,通过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和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来进行判断。具体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大学生有否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的就业能力是有影响的。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他们对所学的专业比较喜欢,他们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是了解和清楚的;考虑过职业生涯问题但没有详细做过规划的,他们对专业也是比较喜欢的,他们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不太了解;而从未想过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大学生,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表示不喜欢,他们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不太了解。
3.2.2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意识之间是否有关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对大学生就业意识有怎样的影响,通过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以及大学生从何时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和对学校的就业网站信息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判断。具体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大学生有否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的就业意识是有影响的。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他们在大二时就开始关注有关就业问题,他们经常上学校就业网关注就业信息;考虑过职业生涯问题但没有详细做过规划的同学,他们从大三开始关注就业问题,他们对学校就业网的信息关注程度一般;而从未想过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大学生,他们也是从大三开始关注就业问题,但他们不关注学校就业网。
3.2.3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意定位之间是否有关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对大学生就业定位有怎样的影响,通过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以及大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和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选择来进行判断。具体结果见表5。
从表5可知,大学生有否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的就业定位是有影响的。从统计结果来看,无论是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还是考虑过但没有详细做过的大学生以及从未想过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他们首选单位都是事业单位;对于薪酬待遇的要求,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是3000-4000元/月;考虑过但没有详细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是2000-3000元/月;从未想过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是2000-3000元/月。
3.2.4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预期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预期之间是否有关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对大学生就业预期有怎样的影响,通过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判断来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6。
从表6可知,大学生有否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的就业预期是有影响的。从统计结果来看,主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考虑过但没有详细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够乐观;从未想过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前景持不乐观态度。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意识、就业定位和就业预期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大学生有否认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素质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认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能力明显强于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他们喜欢自己的专业,对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更加了解。他们具有更强的就业意识,在大学阶段较早地开始考虑就业及发展问题,他们对就业信息更为关注。对于单位的选择和薪酬待遇的要求上,这部分学生判断和定位更加准确,他们的定位要高于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认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也使得他们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选择与挑战。而从未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不乐观态度,他们对所学专业不喜欢,不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对学校的就业网及就业信息也从不关注。
8.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八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就业困境 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而社会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高校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一旦其就业出现困难将难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其影响着大学生的一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贫困生就业困境具体表现
1.综合素质不高。贫困学生很多来自于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质量相对落后,学生自小形成了文化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其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学生长大考上大学进入大城市,贫困学生逐渐发现自身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难以与其他学生相比,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情绪。贫困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不断参加各种兼职或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根本无暇关注校园各种文化活动。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在就业中占据着天然劣势,急需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为职业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2.就业和择业观偏差。贫困生从小受到了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贫困学生在就业取向上同其他大学生相比,表现出两级分化严重。由于部分贫困生不能够正确对待贫寒问题,在就业取向上处于相当消极状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等问题。贫困生从小受到经济压力使得学生必须背负父辈和亲人的希望,很多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极易出现眼高手低情况,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
二.针对贫困生开展职业规划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当前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和竞争压力的时候,贫困生比较容易出现茫然和自我迷失等问题。贫困生在追求金钱和真理的同时,很多理不清其内在关系和矛盾,出现盲目追求金钱。贫困大学生入学之后,通过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做到知识储备、能力锻炼,以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职业规划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条件有所认识的基础之上。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经验,必须通过专业的职业评测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个性特点。贫困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必须明确自己的劣势和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三.加强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学校教育时必须要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尤其是对贫困生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实实在在展开,不能够仅仅将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必须落实各项措施。另外在学校中对于贫困生还应加上就业指导做好教育宣传,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
2.建立贫困生档案掌握贫困生基本情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都不一样,其主要是对学生们职业技能、职业要求、人生价值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全方位评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大学生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课程,必须要收集大学生有效信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确保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走向职业化道路打下基础。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团体,具有其特殊的性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良好的保障就业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
3.开设贫困生就业指导课程。对贫困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帮助贫困生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均进行了一个评估,对于其职业选择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邀请一些企业人士开学术演讲会,让学生们从他们的讲述中学习成功的经验,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
4.开展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发展定位,甚至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显得非常迷茫,对于未来干什么事情毫无计划、一片迷茫。因此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服务,让更多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指导教育中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帮助其更好应对职业问题。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做好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确保贫困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将这些准备工作做好,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
9.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策划书 篇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 世纪头20 年,中国16 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 万的规模增长,到2020 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 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 万,待业人数约为30 万。到了2005 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 万,比2001 年增加了三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2010 年将有630 多万名大学生毕 业,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00 万,就业形势依然很不容乐观。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 万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一)深化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1.强调通识教育, 适应新形势对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 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1]目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明确限定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政治思想类、语言工具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四大类课程。而有关学生就业的课程设置则多属选修课的范围, 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 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更有些学校则根本没有这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这无疑会造成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就业期望值过高等不利因素, 从而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 我们认为高校必须科学、全面、合理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 加强就业指导课、形势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的设置, 并扩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范围与学分, 调整必修课的比例,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教材编写工作,改革考试考查制度, 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全面与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以就业为导向, 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以前我国的大学教育, 由于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实行计划体制, 所以学校不注重专业设置;现在是市场为导向, 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 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 并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把拓展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人才需求状况, 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各行业急需或是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潜力的专业, 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 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求日渐萎缩的传统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 直到停止招生。例如美国的大学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 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地调整, 所以, 对社会需求反射快, 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由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 因此, 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 增强了适应性, 提高了就业率。”
(二)加大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市场建设,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针对毕业生实际情况给予全方位辅导。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是学生们最信赖的就业渠道之一, 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是国家、社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各高校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转变管理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首先, 高校要从人力、场地, 特别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重点抓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包括:校级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专职干事)、院(系)就业指导责任人员(系主任、毕业生辅导员、班主任)等, 形成金字塔结构, 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服务与教育, 形成就业指导合力, 保障指导工作的优质高效;其次, 在校外, 高校要建立广泛的联络网络, 形成各用人单位、专业学会、政府有关部门、各行各业代表组织以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与高校共同协作, 促进就业指导的局面。
2.正确规划职业生涯, 加强全程就业辅导。
高校就业机构要认清就业指导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言的, 帮助大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渗透到各个年级, 从低年级抓起。同时要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指导重点: 大学一年级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大学二年级则侧重自我基本能力的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三年级侧重教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提高自身就业技能, 培养自身实践能力、交际、组织能力;四年级则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面试的具体技巧, 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使在学生毕业以后,“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 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加以调查和研究, 建立起全程、动态的反馈和循环系统。”[2]
3.完善大学生毕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就业市场建设。各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 提高效率, 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国家、地方和高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 互相联系, 互相补充, 积极开发以就业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 建立完善的就业供需信息收集、处理、发布和交流系统, 让大学生在校内就可以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完成政策法规学习、求职简历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和网上竞聘等程序, 帮助解决大学生信息渠道不畅、就业费用偏高等问题。此外,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主动与用人单位、市场中介和校友会等加强联系和沟通, 积极为大学生的就业牵线搭桥。
(三)培养综合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下毕业生求职是“买方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 希望用人单位降低门槛, 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显然是不现实的。“就业竞争是残酷的, 优胜劣汰, 有成功者, 也有失败者。就业竞争是实力、智力、精力、体力的大较量, 也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的大较量。”[3]随着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外语、计算机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 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现实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大学生应成为只有既懂专业基础知识又通览各方面的知识的“T”型人才, 即复合人才, 才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优秀大学生, 正是时代需要的、人才市场上需求的。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 笔者以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合理与否, 决定其在求职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就业层次。所以, 大学生在一进大学校门时就要自觉地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 认真学习, 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自觉拓展知识面, 把自己培养成为专才中的通才,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锻炼现代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我国加入WTO 后,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能力要求更趋于规范化和多样化。具体来说, 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纸上得来终觉浅”, 大部分能力是无法在课堂上或书本中学到的, 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加以积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参与与其专业相邻或同一范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 在真正进入职场前亲身体验岗位工作的各个层面, 了解胜任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 有针对性地培养现代职场所需的能力,弥补自身在社会经验和职业履历上的不足。事实证明, 许多的用人单位在进行选拔时对于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给予优先录用权,无疑体现了社会实践锻炼现代职场能力的功效。
(四)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展就业思路,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
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观念也是就业力。毕业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还是学生自己。因此,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 帮助他们解决择业思想矛盾, 从而切实转变只追求稳定、舒适、高薪的岗位, 只想去比较发达的地区的观念, 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就业, 这样“不仅解决毕业生就业,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而且能改善农村和西部人口素质, 带动农村和西部崛起, 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实现现化的必然选择。”[4]此外, 高校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的理念, 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课程, 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如活动课程、勤工俭学、创业实习等),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各级政府要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就业创造条件, 要营造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在投资基金、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 努力做到“扶上马, 送一程”, 全心全意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服务。
(五)大力规范就业政策, 完善就业市场, 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笔者认为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 明确规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 使毕业生就业有法可依, 有序进行。同时还要理顺人员选拔机制, 尽量减少人情因素, 真正做到坚持公开公平, 竞争择优的原则, 让毕业生们凭个人才能就业。要进一步完善以高校为基础的、多层次的、统一开放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壁垒, 消除生源地的户籍限制性别歧视, 促进贫困生无障碍、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
四、结论
10.大学生就业择业主题班会策划书 篇十
——医学技术学院10助产2班
活动主题:
大学生就业与择业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认清眼前的形式。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适应社会变化。
活动时间:
11月18日(周五)
活动地点:
B506
活动策划:
10助产2班团支部、班委所有成员
参加人员:
班主任、10助产2班全体同学
班会流程:
1、前期准备——班委对每个同学进行创业知识问答及了解
2、入场——在主题曲《在路上》的背景音乐下有秩序的进场
3、嘉宾发言;
4、观看创业教育视频(时间大约为45分钟);
5、学生互动交流——谈一谈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弊端;
6、娱乐表演;
班主任点评:
11.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4-098X(2012)01(c)-0247-01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机配置,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在大学生中全方位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1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有效就业及一生发展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使其树立合理的就业理念,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在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学习及找到辅助系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达到与职业的匹配,实现职业理想。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规划的理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外部环境等确定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
1.2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了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其有效实施能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更有效的指导学生合理进行生涯规划,提高学校就业率,提高高校的品牌提高竞争力。
1.3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目前大學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除了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对自己不能准确定位,使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不同步。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采用SWOT法帮助大学生分析自己及外界,使得他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诞生的产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重视度不够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无论时间上还是设备上重视度不够。大部分高校以毕业生为指导对象,缺乏系统性;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等极其薄弱。同时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2 专业师资队伍匮乏。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现在许多学校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选修课,不具备专门的老师,往往由班级辅导员和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进行,他们的专业知识背景繁杂多样,并未接受过相关系统理论学习。在开展指导的过程中,他们基本依靠经验和个人悟性,对学生提出的职业困惑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3 社会外部环境因素不够优化
首先政府没有提供政策及资金的支持,缺乏专门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其顺利开展。其次学校和社会的合作较少,有些学生虽然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缺乏实践的场所,使课堂教学、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践脱节,职业生涯规划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没有操作性。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开展得过程中需要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有效开展的路径。
3.1 大学生应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行动
大学生应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方向有较清楚地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兴趣、职业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才能对自己有较清楚地定位,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从而在生活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能力的培养。
3.2 建立健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及辅助体系
高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给予一定学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全程武分阶段逐步开展教学,使之具有系统性。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有不同的职业困惑,在高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系统,聘用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同时要有必要的辅助工具,咨询的形式多样化等。
3.3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指导的质量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关键在于专业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师资选拔。高校需要通过专、兼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形成严格的师资聘任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与考核。通过派遣他们到相关机构接受专业培训和参观学习,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另外,通过过教师队伍的考核制度,明确奖惩措施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
3.4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实施
首先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其次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是重要突破口。我们必须秉持一种开放、合作的态度,充分地利用、开发广泛的社会资源。
4 结语
【大学生就业规划书】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规划800字08-03
大学生个人就业规划范文10-26
关于大学生就业及创业讲座策划书07-27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10-06
《大学生学业规划书》11-05
经典的大学生规划书09-30
大学生发展规划书10-19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调查策划书07-15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书范文06-20
大学生学业进程规划书 打印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