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防范幼儿园的安全之我见

2024-06-22

怎样有效防范幼儿园的安全之我见(精选4篇)

1.怎样有效防范幼儿园的安全之我见 篇一

当前发行粮食信贷风险防范之我见

沭阳县农发行

信贷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政策和市场的影响下,企业粮食经营和我行信贷管理都积极适应,力图发展。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如何防范信贷风险呢?

一、当前形势

(一)信贷调查乏力。信贷管理注重点仅停留在“区别对待,择优扶持”上,对企业以往表现依赖过重,实时信息缺乏把握。信贷调查中空话套话较多,“形式主义”孳生,信贷风险评价失真,存在的隐患不小。

(二)企业内控几近空白。在改制后至现在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处于市场调整、适应期,直至最近才有所好转。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不序时记账,无原始凭证等现象屡见不鲜,改制后企业管理“小作坊”化严重。

(三)信贷管理保密方案有待制定。在信贷工作会议上时常可听到“保密”二字,而且经实践证明,保密工作在信贷管理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信贷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片面的夸大它的效果或看不到它的存在都是不正确的,适当的注意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是还没有一套可行的方案。

(四)信贷管理沉淀性有待继续关注。信贷管理中许多有益的措施被采用,提高了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信贷资产的 1

质量和人均有效资产,信贷管理正在向积极方向发生转变。

(五)企业个人股比重尚不满足实际需要。随着储销公司职工个人股金比重的增加,储销公司员工为利害关系制约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必然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企业个人股比重很小,缺乏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六)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较难保证。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存在一种现象:市场好则“应收尽收”,市场坏则“本息难保”。信贷风险管理中“消极”和“激进”都有所存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较难保证。

二、防范信贷风险几点建议

(一)分离信贷调查

“支持企业发展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对优势企业的信贷需求不能搞不讲条件的支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它们运用到信贷管理中去,就是要将“区别对待,择优扶持”进一步深化到每一笔贷款业务中去,加强信贷调查。伴随着信贷队伍的充实,信贷管理有精力也有必要这么去做。在“提高服务质量,讲求服务水平”的条件制约下,加强信贷调查,把“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做到每一笔贷款业务中去还存在很大的难度。这样做必须加大贷前调查的工作量,要有充足的时间,延长时间必然降低粮食企业的满意程度,弄不好就要成为“反面材料”,被人与“吃拿卡要报”挂起钩来,所以必须采取其它补充措施以保

证贷款风险管理措施的实现。经过权衡利弊我认为将信贷调查的需花费较多精力的而且可分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渗入到其它信贷工作中进行的部分分离进行是可行的策略,也就是要“分离信贷调查”。

(二)替代式内控建设

采取适当的措施起到内控的作用是企业内控机制的建设的最佳选择。就大多数的企业而言,搞正规内控无人力财力,不搞又是潜在的隐患。只有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入手才能找到最佳的结合点,督促粮企自我改造,组织参观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可以的。虽然优势企业有许多好的做法,但作为银行一方,不可以随便对外宣传。另外我们可以实施一个强行入轨的策略,制定一个框架,加入非保护价粮食购销贷款的前提条件。总之企业“替代式内控建设”是可行的策略。

(三)积极探索信贷管理保密工作方案

在信贷管理中保密工作必须重视,不可放弃,但如何做,目前还没有一套可行的方案。认清这一点,从信贷管理实际着手,仔细分析,是探索出保密工作方案的正确方法;不看实际,胡乱弹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多数方案的研制实施都受到人力因素的制约,信贷管理保密工作方案也不例外。结合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按以下程序去做:首先,确定若干保密点;其次客观的评价对各保密点进行保密所取得的效益是否能够抵消所付出的代价;然后对保密点进行取舍;接着确定最有价值的保密点用制度加以

明确;最后就是按制度执行。

(四)续继关注信贷管理的沉淀性

信贷管理的沉淀性是人力资源的积累,是人心的积累。注重沉淀性是一种长远的眼光,它注重信贷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种上层对下层的负责;不注重沉淀性则是一种对下层不负责任的行为,下层的消极应付就会孳生。把这种沉淀性通过制定制度加以“法制”也好,还是自然而然祈求“人治”也好,归根结底,就是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我认为注重沉淀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发动全体职工,摒弃落后思想;二是伸张正义、弘扬正气;三是公平公正;四是严格考核、赏罚分明;五是恪尽职守、责权利对等。

(五)继续扩大企业个人股比例

坚持不懈的推动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继续扩大企业个人股所占比例。坚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提倡单纯从增加信贷管理强度上入手去解决信贷风险问题。刚改革后的企业的信贷管理很难搞,放出去的贷款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收回本息,其实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个人股所占比例太小。我认为扩大企业个人股比例应按以下程序去做:首先通过特殊规定调整公司利益分配关系增加企业活力;接着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增加企业收入;然后根据员工努力情况对利润进行分配,转增个人股;接着评价企业的活力是否仍需要特殊规定维持,如果不需要则取消,如果需要则续继推行特殊规定;继续转增个人股直至不再需要特需规定或

已达到上限为止。

(六)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

再好的风险防范措施都必须依靠落实才能起作用,而落实的过程本身就是有着明确目标的事件(在这里对措施本身的目标不作讨论,只讨论落实这一过程的“本身目标”)。评价衡量这个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在于“落实程度”。针对非保护价粮食贷款这一当前我行的主要业务,它是由我行自身承担风险的,它存在的风险因素很多,我行相应的有很多风险防范措施,不过能否防范和化解风险,还必须依赖于措施的落实。我认为提高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措施本身的可行性;

2、提高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

3、要有充足的人力和物资保证。

2.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二

————读《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心得体会

邵岗中心学校 张多秀

通过这次的校本研训,对我而言,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总结一下教学方面,主要还是立足基础、寻求创新,保证学生能有效学习,毕竟学生接受知识的层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认知。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 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而创新”备课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处理教材时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重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板书设计。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这是不合理的。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5.学法设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一遍功夫一遍巧”,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创新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8.找到适合的学习场所。

9.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

10.学会整理。整理房间、整理书桌、整理资料。整理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不爱整理的人,就不爱学习。

11、找到一天中状态最好的学习时间。

12、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制定。有效记忆方法——记忆法放电影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总是苦恼,明明才刚学过的东西,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今天就来传授一招特殊的记忆法——放电影记忆法。

在每天在临睡前,躺在床上将一天中老师讲课的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顾一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回忆当时讲课的场景,就像看电影一样,通过情景演绎,归纳出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做好二次的巩固。如果碰到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赶紧从身边拿出纸和笔,将问题记录下来,留着第二天问老师。彻底把问题给解决。

每天都要进行这样的放电影记忆,每次时间不会很长,半个小时之类就可以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给过一遍。

长期积累,我们对于知识的巩固要牢靠很多,学习自然更上一层楼。

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读《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学习心得

邵岗中心校

周勇贤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识字教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弄不好就会显得十分单调和枯燥,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就难以体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质量呢?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识字的质量。

第一、鼓励自主识字

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要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识字。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课文出现的生字新词进行预习,包括弄清读音、记清字形、了解字(词)义,能将字词回归于课本中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步,课堂检测。布置的任务要有检测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在讲授新课之前进行听写,要注意的是,听写的字词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或在以前的课文中出现的但没要求写的。另外一部分易错字、难字应在教授课文时随文强调字形和字义。

第三步,课后巩固。要让学生对课前、课堂中的识字得以巩固,就需要课后的强化。当然这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布置回家的听写

注,这就冲淡了人们对阅读理解问题研究的兴趣。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整个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受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二是读者的语言知识,三是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依据对这三个因素的理解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创立了不相一致的阅读理解的模式。这些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类:(1)以高夫为代表的自下而上模式。这一模式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阅读过程。(2)以古德曼为代表的自上而下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的作用,对课文进行加工的,即阅读的起点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而不是印在纸上的文章。(3)以鲁墨哈特为代表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前两者的合理之处,不再偏颇文章提供的信息或学习者已有的经验,而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成功的阅读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以上可视为西方国家对阅读理解研究的一个轮廓。同样,在国内,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文的阅读理解策略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如在中文认知中的大脑偏化问题、中文的语言转录问题、字优与词优效果以及中文句子和课文的阅读理解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其中,句子和课文的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更有代表性。

除刘英茂分别以成人为被试和以儿童为被试研究了他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特点、儿童对句子理解的发展过程,以及唐建(1984)研究了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对汉语主动句、被动句转换的理解以外,更须一提的是,缪小春等人(1984)研究了词序和词义在汉语语句理解中的作用。实验用6个名词和3个动词组成各类型的句子,让被试听完一句话后,用玩具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结果发现:(1)中国人在理解汉语的简单句时,既依据词序,又依据词义,不过词义的作用相对地大于词序的作用;(2)总的来说,词序和词义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理解句子意义都有作用,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但5-7岁儿童在对某些类型句子的理解时,词序的作用相对较大些,而对成人来说则词义的作用要大些。

3.初中化学有效探究之我见的论文 篇三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探究性学习成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探究学习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导致了学生在化学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其实,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其探究问题的创设、探究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的拓展等环节都有起关键作用的“落点”,教师只有抓准这一些有效“落点”,才能让学生的化学探究更有效。

一、探究问题创设要抓准“兴趣点”

实施新课程以来,问题情境创设成了中小学各科特别是科学课教学中最主要的策略之一,因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初中化学课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却存在只强调“情境”而忽视“问题”的现象。这样的“问题情境”往往不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有的甚至偏离了化学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探究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化学探究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课堂上,我给学生演示了以下一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第二个实验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在做这一组实验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现象。接着,我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两个实验,以上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有利于制取二氧化碳?”

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我没有把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进行观察、思考。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心理基础。可见,有效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充满思考、充满挑战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活动开展要找准“操作点”

化学探究活动是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当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教师就要善于组织学生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相应的结论。但是,一些教师在这个环节却存在“黑板探究”现象,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把学生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只在黑板上进行“理论验证”。这与《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是相违背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模拟探究的形式获取化学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现象、解释现象,达到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到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一课时,学生对为什么会发生燃烧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第一是要有可燃物,第二是要有氧气,第三是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我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来验证相应的结论。有的小组同学在烧杯中放入一定的热水,在热水中放入一块白磷,然后在这个烧杯上盖上一片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些干燥的红磷和被吸干水分的白磷。在实验中,学生先观察到的现象是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和烧杯中的白磷并没有燃烧。这时,学生利用导管向烧杯的热水中通入一定的氧气,里面的白磷也燃烧起来了。

以上案例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了物体燃烧的条件应该同时具备三个:要有可燃物、要有氧气、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这样的结论不是教师教给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操作——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了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探究延伸运用要找准“拓展点”

探究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学生利用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找到探究学习的“拓展点”。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鉴别”一课时,当学生经历了探究活动以后,我让他们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鉴别纯净水与盐水?有哪些鉴别的方法?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同学说可以利用“尝味道”的方法来鉴别,有的同学说可以利用“测导电性”的方法来鉴别,有的同学说可以利用“蒸发结晶法”来鉴别,有的同学说可以利用“测量比较密度”的方法来鉴别。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去讨论上述各种方法的科学性和优劣性,并让他们在课后开展相关的鉴别活动。这样,就有效地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继续探究化学知识。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正确认识到了课内探究与生活运用的联系,所以准确地找到了探究学习的拓展点,让课堂学习在生活中继续,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4.地理学科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四

新课程实施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各位地理同仁已在课改实践中摸爬滚打了几个年头了,在有效教学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谈一谈自己对新课改的有效教学的理解、实践等的认识,这是自我完善的好机会。

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能够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这句话深深地激励着我,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必须具备全新的课改理念,才能指导新课程的实施。为此积极主动地参加校本培训,业务讲座,参加市县级的各类新课程培训,新课改的教研活动,以及继续教育学习,并多次参加了县市级的各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通过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对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方式都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正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对教师的形象、地位和作用进行从新定位。

通过新课程的运行,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师新角色的展现,首先是自身观念和心态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感是新兴的地理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认同是一种接纳,真诚,敬业,举止大方得体,成功的角色是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会更加亲近你,更加喜欢你,也必然会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学生这样的情感对教师来说极其宝贵。他往往引发出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关注,教师要营造和维护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地理教师角色具有多元化的动态转换特征。教师即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习者,即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要具有创造性,要能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观念的更新促进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革新要抓住地理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地理教学方法的重头戏。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众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地理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每个地理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无论课前导入,环节导入,还是问题的情境导入都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中东的课前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东战争残不忍睹的画面,让和平环境中的学生了解战争的痛苦,激起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同时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这里战争不断?探究的欲望强烈,兴趣高涨。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引用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家住北京的小明,父亲去海南出差,过了几天,小明放学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一个男人按响了门铃,说:这几天天冷了,你爸爸让我把羽绒服和大衣给他带去,小明答应了,回到屋里去取,可到了屋里他马上报了110,小明的做法对吗?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兴趣大增,在兴趣的促使下,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知识,不但解决了问题,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的新课改的理念。

活用新教材,让学生活动起来

地理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让学生活动起来。例如:在讲述大陆、半岛、岛屿的区别和联系时,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我的形式自述各要素的特点,在讲述陆地家族的相互联系时,让学生放飞想象,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与这三者的关系相似?学生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在活动中,不时闪现学生智慧的火花,在45分钟的课堂上,学生的潜能得以唤醒,特长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自主学习的天地,给他们一个大胆试飞的空间,你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惊喜和感动。确实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能创造出现有教学资源之外的新的课堂资源。

学生的活动不只是动脑,动手实践更重要。在讲述地势和地形一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全班分四个小组,进行贴图接龙比赛,在老师准备好的图版上,粘贴表示三个阶梯界限的山脉名称和各阶梯地形区名称,大家齐动手,积极配合,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扩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相互协作的能力。正像美国教育家说的那样:“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可见在活动中学习非常重要。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过程,体现了由“学科中心”转向“活动中心”,由“知识本位”转向“技能培养”,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的新课程标准。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换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为学生创造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各自都得到发展的学生乐园。

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而且可以配合动感的图像,形象的情境展示,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极地地区离我们遥远而深邃,学生不得而知,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极地的自然环境,极地的科研状况和对极地的和平利用和保护。对金庆民和秦大河等登上南极科考和穿越极点的英雄壮举的赞叹,同时对日本捕鲸队破坏南极生物行为的痛恨。在课件的观察中不自觉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油然而生,大大增强探究意识和献身极地科考的愿望。还有象海陆变迁一节,可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喜马拉雅山从海底变为陆地、荷兰低地国的变化过程,形象逼真。一目了然。

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地理教材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各种地图储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观察和阅读地图从图像上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教材增加大量的图像也是新课改的出发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运用地图让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国的季风气候时,利用中国的海陆分布图分析冬夏季风的源地、方向、风的性质、成因等效果非常明显。不但要读懂地图,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要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象“一笔画世界”,长江、黄河干流轮廓图等不但提高绘图能力和水平,而且完善了美育素质。总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最广泛。

他山之石,可攻我地理之玉

地理知识涉及范围广,内容错综复杂。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很大,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科学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讲述经纬度时,涉及圆周角和两面角的知识,教师要用数学知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述气温分布规律冬、夏季海陆气温差异时,涉及到物理学知识,讲述喀斯特地貌时要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和原理。地理知识的记忆难度很大,教师能帮助学生科学记忆,会提高课堂效果。如谐音法:老象缅仰越河太曼,到达印尼柬金边。现在缅甸首都内比都。有效的记忆东南亚的国家和首都。口诀记忆、歌诀记忆、首字记忆等多种方法效果都很好。如:黄河流经的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直下陕晋和豫鲁。即可识记流经省区,又可巩固省及简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诗歌之韵味美术之魔力来记忆地理。比如学习长江的开发既有自然概括、经济开发,又具有人文地理色彩,通过小诗掌握知识:长江六千三百长,发源唐古拉山上。流经十一省市区,汇入东海太平洋。支流众多富水量,流域面积最宽广。上游源头到宜昌,巨大水能它蕴藏。今朝建有葛洲坝,明朝三峡美名扬。还有地理教材不同于科普读物,往往引不起阅读兴趣,可把诗歌运用到学习记忆地理知识上效果更好,如著名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清楚地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规律。

反思是腾飞的羽翼

理想毕竟与现实存在着距离,教学设计先于教学过程,因此,很有必要在课后及时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反思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一节课的教学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因此上完一节课必须要检查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完成,以便做好下一节的衔接。其次,要思教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是否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力于教师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再次,要反思教具使用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另外,还要反思问题的提出是否恰到好处,事例运用是否说明问题。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

上一篇:考察小区的绿化情况下一篇:临沂市中考满分作文-让梦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