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es现状及发展

2024-10-25

中国mes现状及发展(精选12篇)

1.中国mes现状及发展 篇一

中国药品营销现状及发展

张志豪

随着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医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意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性。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市场营销是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为促进其产品的销售而进行的全部工作。药品作为商品,它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市场营销模式也具有它的特殊性。

1、国内药品营销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1 产品时代

改革开放以前,整个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医药行业处于传统的发展阶段,不论是组织结构,还是药品采购、技术使用和管理模式,都沿袭了传统的计划、集约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品生产企业只需要按照国家的计划将药品生产出来,国家主导的医药三级批发机构按计划将药品调拨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不需要关心经营,不需要靠品牌经营,更谈不上产品管理。

1.2 销售时代

我国真正的医药市场起步晚,市场现状不够成熟。

1.3 营销时代。

随着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忠诚的顾客群才被日益重视。国内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学习先进的营销管理理论和借鉴跨国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在本企业内部逐步尝试建立产品管理体系。

1.4 整合时代

物流平台的发展,在医药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以物流为主导的医药销售企业,其中以九州通为代表。这一类企业的出现,缩减了生产企业与终端药店之间的供货环节,使得药品的零售价格大幅度降低,再加上近年来平价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医院招标工作深人开展,药品价格下调,医药销售企业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优秀企业营销方式及特点

2.1 三株药业

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队伍非常庞大;充分利用当时政府管理的空白,利用传单、专题片等形式宣传产品,同时利用消费者具体病例现身说法;充分利用消费者有病乱投医的心理,把一个保健品描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系列特有企业

文化和培训、激励机制,使营销队伍的潜力得到巨大发挥,充分调动了销售人员的工作热情,创造了极高的销售业绩。但是重销售执行,轻品牌管理是一般民营企业的通病,也是三株最终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2.2 哈药

大投人、大产出。哈药集团凭借国有企业的规模优势,选择市场规模大的领域进人。但是中国药品市场70%的份额来自医院,而作为专业医药企业的哈药集团,没有完善的医院营销推广网络,不重视医院推广工作;突破传统的媒介计划和媒介购买模式,充分利用自己广告投资的规模优势,不厌其烦的教育式广告,反复轰炸消费者,让品牌做到妇孺皆知,真正达到了“横行霸道”的广告效果,让消费者“无处可躲”;不断推出新产品,充分消化吸收大

规模广告投资带来的利益;不善于利用市场调研数据结果,广告决策上过于

盲目,广告投放量远远大于市场竞争的需要。

2.3 招商代理模式

充分利用各地区代理商的渠道和资金资源,迅速抢占市场,占领先机;管理上比较简单,节约成本,利益划分清楚,货款回笼快;企业因为没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较差,品牌容易受到代理商追求短期利益行为的伤害;利益被瓜分,企业难以形成资金积累,不利于后续产品的上市。这一模式也是通常被用于企业运作早期阶段。

3、国内医药产品营销环境

随着国家医药分家制度、医保制度、医药价格制度等改革愈来愈将市场规范透明化,竞争公平激烈化,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市场是在朝着有利于营销管理效能发挥的方向发展,市场最终将成熟、稳定、规范起来,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3.1 企业与政府

企业要配合政府,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销售人员,避免违规的行为发生,用合法的营销手段获取合理的利润,加快市场规范化的进程。比如国内有一些合资企业联合签署的《医药销售人员行为规范准则》,用以加强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对整合医药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

3.2 相关政策

企业要加强对政策的追踪和分析,也要注意政策预警方面的研究,关注招标采购、降价、医药分家等政策对产品销售方面的影响,及时提醒和指导各地销售人员的工作重点,根据政

策变化及时调整推广策略和推广重点。当政策环境发生改变时及时制定公司统一的营销策略和采取的行动,保持步调的统一。

3.3 渠道

要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建立一个相对准确和系统的信息收集渠道。从外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内部信息的收集和获取,要从不同方面了解市场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尽量排除信息假象,也不要迷信某一种或几种市场信息,使决策贴合市场实际。

4、中国医药产品营销的趋势分析

4.1 社会需求与发展

社会需求将在改革中保持稳定适度的增长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构成医药市场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的基因因素。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期望值的日益增大,则将使医药商品这一特殊的消费品市场充满活力。与此同时,随着社会需求增速的总体放慢,医药消费需求也呈现增势趋缓的态势。

4.2 经营策略

经营结构和经营思想的调整将促进经营活动有序进行。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推行,医疗体制改革的更加深化,各省、市、自治区公费医疗可报销目录相继出台并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进而引起药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的认识程度将是决定今后经营活动成效的标志。

4.3 市场规划

医药零售市场可持续发展。医药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并逐步向大型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4.4 新市场发展

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积极做好农村市场调研,加速建立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体系,加快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已成为各级工、商企业的共识。

4.5 药品管理

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配套改革仍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新定价办法要求企业必须以实际进价作为定价基础,却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二是操作上难度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购货方很难获取到第一环节供货方的实际进货价格。

4.6 经营标准

规范的连锁经营和人员索质提高是医药营销的当务之急,日趋完善的处方药与OTC分

类管理办法等都在实施,这是建国以来药品监管工作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对药品零咨市场和社会消费行为带来一系列影响,同时也为医药零售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及对零售市场在连锁经营中的规范程度、人员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配送质最、销售行为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也是医药行业在现在要抓的重点工作。

4.7 中成药和天然药

中成药及天然药物制剂将再创辉煌。目前我国国产化学药品中97.4%是仿制品,被世界权威部门认可的品种十分有限。加人WTO后,仿制国外一个专利新药,中成药、中药及天 然药物制剂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业界普遍准备够,抵御风险能力脆弱。因此,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寻求特色品种作为代理的主攻目标,这已为当务之急。

5、结论

综上所述,是对医药营销未来与发展的一些大概分析。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论何种产品的销售管理策略都不是孤立于现实环境的,只有充分把握医药市场存在的机会与风险,正确判断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才能迎接挑战,接受挑战,制定出有效的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中国mes现状及发展 篇二

一、中国音乐的发展现状概况

追溯历史, 中国的现代音乐或者说专业音乐算起来也只有仅仅的一百年的历史, 而就是在这一百年当中, 中国音乐的发展之路也有着不少光彩之处, 结果是让人振奋与欣喜的。总结起来中国的音乐之路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晚清时期, 专业音乐启蒙

这一时期主要表现随着新式学堂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学堂乐歌在中国初步发展, 第一批留日的知识分子学成归来后将一种新的音乐理念带回国内, 这为中国音乐的发展起来到重大影响。也就在那时, 国内开始学习新的创作理论, 中国的音乐融入了新的元素和精神。

(2) 民国初期, 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继续发展, 其地位不断加深

辛亥革命胜利后, 间音乐课开始成为各中小学以及师范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养成高尚之风, 以完成国民之道德”等主张对音乐教育以及新音乐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当时的文化气氛下各种文化事业、艺术团体相继建立, 这就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新风尚, 为新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3) 20年代新音乐初步发展

以赵元任、刘天华等一批音乐人才为主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尝试为代表为新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带来蓬勃生机, 这个时期最引人注意的是专业音乐教育的出现, 这是20世纪新音乐的一大要事, 师范院校设立了音乐科系, 最后又到音乐科系的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在高校中的音乐学院, 而国立音乐学院的成立则标志了新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开始走上专业化与正规化的道路。

(4) 30-40年代规模空前的抗日歌曲和音乐创作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中国音乐出现了更多针对性, 由于当时国情的原因, 很多专业创作都紧密联系着当是战争这一主题, 而中国人也通过音乐的创作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反动分子的深恶痛极, 在这时也出了一批音乐家通过创作音乐对整个国家人民发出号召, 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清唱剧有黄自的《长恨歌》等, 这可以说是对音乐人对民族对国家最好的感情表达形式。在建国后二十年左右里, 专业音乐学院相继建立标志着专业音乐教育在中国越来越规范和普及。

(5) 80至90年代音乐繁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的音乐也开始紧随时代的步伐从以前的战争主题转向了以表现新中国发展与壮大,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中国的音乐真正迎来了它的全盛发展时期, 国门向全世界打开, 中国的音乐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不同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的落地生根, 国人思想的不断转变, 也给予了音乐创作者更多的灵感冲击。港台文化、欧美文化都相继涌向中国, 音乐作为文化形式中的一种也大量地进入了中国。交流不断频繁, 合作越来越深入, 中国的音乐开始出形了越来越多的形式, 中西结合的杂合体在中国受到欢迎。80年代, 学术也出现了现代热, 各种专业音乐院校的师生们倾向并热衷于二十世纪新作曲技法的研究和创作尝试工, 理论研究和创作视野都获得了长远的发展。

中国的音乐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得到不断发展, 这是中国音乐人喜于乐见的, 而在中国音乐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而要妥善地解决和回避这些问题, 保持中国音乐发展的独立性与开放性那么对于保持中国音乐良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理解:

二、以人为本的音乐创作理念盛行

音乐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要以“人”为本地进行创作, 中国的音乐与世界其它国家音乐一样从高雅的殿堂逐渐走向社会大众。以反映人民生活, 人民心情以及社会精神风貌的音乐在大街小巷上盛行, 平俗的音乐以其非常高的传唱性和生活特质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音乐在民间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归因于这些音乐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社会形态。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种现象就是如今的音乐已成为人民意志的一种心理表达,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体现了音乐是属于大家的。

三、结语

中国的音乐创作目前正处于一个现代化、多元化、包容性、快速发展的时代, 中国的音乐人不论是在创作的技法上、古今文化融合方面、还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在不断追求并迎接时代的挑战, 中国的音乐在变革中前进。目前正逐渐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黄金期, 中国需要多元化的音乐元素, 但是需要时刻保持着中国自己的声音, 中国自己的“词汇”, 真正地把中国“精神”联同世界“精神”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媛.现阶段中国音乐发展的道路及未来的方向[J].职业技术, 2010, 1.

[2]王欣.中国音乐发展趋势研究[J].文艺理论, 2010年2月.

3.浅析中国县域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 篇三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95-02

一、我国县域经济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约有县级行政区划2860多个,全国县域国土面积89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人口约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1%。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占全国GDP的50%左右,全国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可见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脉络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正确地认识县域经济的特点。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基本特点:1.各地区差异性显著。由于地理区位、自然禀赋和人文环境等诸多条件的不同,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地区差异性;2.与农业联系紧密。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囊括各种经济类型。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又可区分为国有、集体、民营、外资和各种混合经济;4.政府主导性明显。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而处于政府执政关键地位的县域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由政府严格控制;5.对自然资源及环境依赖比较严重。如陕西省的神木县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煤炭产业在当地经济中比重较大。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当前我国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突出表现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县域经济规模及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011年评出的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中,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分别有29个、26个、24个、8个进入榜单,占据87%,并且大部分位于榜单前列,无论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远超中、西部地区的县域。

2.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观念落后,过于看中经济发展的速度和GDP的增长。发展思路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过去传统农业经济时代,以资源的大量低效率耗费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3.“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很多地方发展县域经济热情很高、力度很大,却不同程度存在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倾向。有的地方甚至以统筹城乡为名,强征农民的耕地改为建设用地,往城里统筹,损害农民的权利。

4.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短缺,技术水平落后,人才流失严重。政府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含量低,缺乏资金支持。而于大城市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比较好,绝大部分有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纷纷涌去,导致县域经济发展遭遇人才瓶颈。

5.当前我国很多县域发展经济过程中缺乏自身的区域特点,缺少特色主导产业,没有充分发掘本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间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很多县域的中小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位于产业链的低端。

三、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加大发展中、西部县域经济的政策力度和决心,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县域要抓住机遇,学习和借鉴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点迎头赶上,缩小地区差距。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县域应在已有基础上再接再厉,同时加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县域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同时要积极促进县域非农产业,特别是个体经济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3.加快我国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尤其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发展县域经济要做到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切实有效地解决老百姓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

4.加大政府对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优化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降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农业贷款门槛,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努力引进人才,以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留住人才,让人尽其才。

5.大力发展我国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把握区域分工带来的机遇,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集群。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上,将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功能的一个集合体,也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支撑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研究和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从而实现整个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1]高宏彬.县域经济发展及其评价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商务印书馆,2003.

[3]张秀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2007(07).

[4]王军,张蕴萍.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徐会海(1988.04—)男,河北保定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邓棚(1990.04—)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4.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及中国梦的实现 篇四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总体形势趋于缓和。但是我们一个该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是依然存在的,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在制约和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从中国国内的角度来看,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方方方面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但是从整体趋势上来看,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仍然是前进的和上升的,尽管道路和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处于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这毫无疑问有利于世界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得是各种国际冲突愈演愈烈,包括朝鲜半岛之间的对抗与角力,克里米亚争端,美国的战略中心重新返回亚太地区等等,都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

从中国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同世界的经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不断密切,在这个交互发展的形势下世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也无法离开世界。同时伴随着新的政府领导班子的上台,反腐倡廉也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因为反腐倡廉不仅关乎到当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自身利益。反腐倡廉显示了新的领导班子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家也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大力发展经济深化改革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同时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但是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问题,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某些利益集团的固有利益,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的现象,同时由于中国辽阔的疆域和种种复杂的历史条件,中国与周边诸多国家存在领土主权纷争,近期所发生的越南反华示威游行九十领土主权冲突的一个缩影。同时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中国威胁论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

响了中国的发展。由于国际反华势力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别,中国在发展崛起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中国经济长期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加之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盘削和压迫,中国的商品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同时还太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固有局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中国经济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并且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环境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的继续进行也必将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过程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格局也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在文化发展方面,文化的发展存在过度经济化的现象,尽管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这也是对文化发展的一种戕害。同时在社会习俗的变迁上,也存在令人堪忧的现象,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无疑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尽管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是交错和复杂的,各种问题也需要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加以解决,但是中国梦的实现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实现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必将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靠的正是这种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只有每个人都梦想成真,才能使中国梦变为现实。

5.中国游艇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篇五

“未来几年,中国游艇购买群体,一是游艇俱乐部或者房地产商、滨水企业,估计今后5-10年中国企业类的购买量有5 万艘左右;二是中产以上阶层个人的购买,这个基础群体在中国是 50万人,如果有10% 购买,就是5万艘.可以说,今后5-10 年间有10 万艘游艇的采购量,按平均每艘 50-100万元算,将是500-1000 亿元人民币的市场。”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在2010年8月28 日公开的一份报告中这样描绘中国游艇业未来市场。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调查,从全球看,游艇消费市场是多元化的,游艇的价格从一二十万元人民币到几亿几十亿元不等,既有贵族富豪专属的超级游艇,但更多的是白领阶层、中产阶层买得起的帆船、钓鱼艇、快艇、休闲艇。北美占世界游艇市场份额的55.9%,大多数游艇销售单价在1.5-5 万美元之间,豪华游艇的销量只占2.5%;占世界游艇市场份额38.4% 的欧洲市场,出售的游艇较为大型和豪华,但平均单价也只有115234 美元,约合80万元人民币。目前,欧美游艇价格已经进一步滑落。美国共有1700万游艇用户,其中70%是帆船,80% 是5万美元以下的中小游艇,前几年美国市场出售的游艇平均单价为27639 美元,约合不到20万元人民币;欧洲84%的游艇也是几万欧元的中小游艇(帆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产家庭的出现和壮大,社会将逐渐步入所谓“后汽车时代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认为,如果能够及时出台游艇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的游艇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力的前端,占领中国下一个消费的制高点,从而带动中国城市化和增加就业机会,为我国建设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 中国游艇业发展状况

1,游艇制造业

目前,中国有374 家玻璃钢船厂,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余家,其中320家主要生产工作用艇和零配件,50家左右以生产整体游艇为主,产品80%-90%出口,出口额从2006 年的 1.8亿美元,升至2007 年的2.2 亿美元,2008 年已达到2.6 亿美元,2009 年出口销售收入1.7 亿美元,中国制造的游艇已出口到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去的五年是中国游艇制造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中国整体游艇生产能力已跻身全球十强,其中超级游艇的制造能力已位列全球第六。

中国出口游艇类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游艇,规格主要在24-48 英尺(7.3-14.6 米)之间,超过50英尺(15米)的游艇销量也在逐渐增长。虽然这些游艇制造商的游艇制造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制造的中小型游艇价格与欧美国家相比便宜20%-30%,这使得中国游艇在国际上非常具有竞争力。

2009年全国进口游艇1109艘,同比下降41.8%;进口总额3943万美元,同比下降21.1%。2,游艇消费业

据CCYIA 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已建成、在建和已经规划的游艇俱乐部有99 家(其中建成和在建53 家,已经规划的46 家),香港有规模的游艇俱乐部12 家;全国有游艇进出口企业488。全国大小游艇保有量1000-1200艘,但为了避免缴纳10% 的私人游艇特别消费税,大部分以公司名义购买,部分以游船、渔船、工作艇名义登记注册,个别游艇在香港登记注册(国家海事局2008年7 月公布的私人游艇为102 艘)。郑炜航秘书长介绍,我国景观水系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由游艇带来的水系资源休闲市场的需求巨大,有16 个省市已 经推出或正在制定与游艇产业相关的水上景观开发项目;一批游艇经济发展的地方政策已经出台;一批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游艇俱乐部正在规划、建设中。这些计划的实施都预示着中国私人游艇发展的乐观前景。2009年中国游艇内需市场好于以往任何一年:以往主要瞄准国内市场的游艇厂商(含观光艇、公务艇)订单多于往年;而不做内销的几家大厂则在内销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开始把国内市场放在重要位置;国外游艇大牌也提高了在中国的销售份额。这一趋势在2010年继续扩大。同时,台湾游艇业在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将签署的利好信息下,也在积极准备进军大陆游艇市场。

2010年 3月19 日,2010 博鳌&海口游艇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盛大开幕。作为中国游艇新兴产业的盛会,世界游艇组织领袖、全国游艇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内沿海城市代表团、国内外游艇俱乐部、游艇制造企业、游艇经销企业的领导以及国内外知名传媒记者超过1000 人出席,盛况空前,影响巨大。由全国游艇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NCCYE)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共同发起的全国游艇俱乐部协作联盟3月18 日成立,20 家国内知名游艇俱乐部和制造商加盟;中国游艇六大社团组织联合发表了《 中国游艇产业发展(海口)宣言》。这次大会被称为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意味着中国游艇产业发展重点从制造业向消费业转移。

二 中国游艇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作为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扶持国务院还首次提出,(1)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 游艇等新兴旅游业;(2)把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3)积极支持利用荒滩、边远海岛等开发旅游项目。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的正式出台,给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游艇新兴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与契机,对促进我国游艇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006年底成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特别是2008年10月成立全国游艇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中央八大部门现职司局长、处长29 人组成)以来,游艇经济经过近两三年的积极推动,从悄无声息的发展,开始浮出水面,开始引起国家的关注和重视。未来几年,游艇将成为中国一项可以广泛普及的蓬勃发展的有品位的水上休闲生活和运动。

3,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九万个湖泊、六千五百个岛屿、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具备游艇消费的自然地理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消费游艇的档次也相差悬殊。在西方国家作为中、低档次的游艇,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就是高档、豪华游艇。

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家庭 6年后将达 1亿个,户均拥有资产62 万元人民币。这1 亿个中产阶层家庭就是潜力巨大的游艇消费市场。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报告也指出,中国现阶段中产阶层占就业人口15%,并将以每年1% 的速度增长。在今后3-5 年里,游艇休闲、运动将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选择,游艇海上运动将成为海洋旅游、个性消费和追求品位的新亮点。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和全国游艇俱乐部协作联盟(CYCA)调查后认为,游艇最大的消费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价格在人民币50-100 万元左右的钓鱼艇、帆船等中低档游艇将最受欢迎,中低档游艇既可以作为海上运动、游乐、商务活动和社交的工具,也可以用来载客经营;中高收入阶层及一般机构和企业都能够承担其价格和费用,而这类消费群体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游艇的主力消费群体。

6.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发展 篇六

通过分析生物制药技术基础及产业链,研究我国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对比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寻找差距存在。

立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之路,以高端生物仿制药和CRO为发展突破口,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7.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七

一、中国产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并为物流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结构进一步走向高度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仍有所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会继续上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市场的商品供给规模,丰富供给结构,并继续带动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其结果必然带动包括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将大幅提高城市在产业和消费方面的聚集效应,直接促进物流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全国性、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形成。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意味着经济结构的重心和布局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并对基础设施条件(如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和现代化服务系统(如生产性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物流服务创造巨大的规模化的市场;另一方面,城市化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有效需求,促进城市市场的规模和集中度提高,从而成为物流汇集与辐射的重心。

(三)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更多地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银行、保险、电信、建筑设计、旅游和运输等服务贸易领域;二是国际产业加快向我国转移的速度,我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信息、人才竞争战略以及对资源和消费市场的争夺,将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国家竞争优势的焦点。

(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入关键阶段,对物流服务流通组织的规模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大规模产业重组的步伐正在加快,由此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产业,我国目前传统、小型、分散、低水平的物流组织与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大型产业市场扩张的要求,迫切需要大规模、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方式的支持。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为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技术问题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度仍比较低,大多数情况下,仍只限于日常事物管理,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等方面,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物流设施和设备也都比较陈旧。整体物流技术(如运输技术、储存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比较落后。

(三)物流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我国从事物流具体工作的队伍相当庞大,但真正接受过物流系统教育的并不多,大多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或计算机专业转行过来的。从教育系统的情况看,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设立物流这个项目,每年培养的物流研究生、本科生数量也不多,与企业的需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而且存在着应当与实际工作结合得更紧的问题。从国外物流业发展经验来看,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而目前中国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没有形成适应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致使物流方面的人才异常短缺,从而影响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水平的更新和提高。因此,抓好物流的教育,应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四)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太小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慢,生产与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分工较低。第三方物流市场尚在培育时期,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操作程度低,管理方式落后,物流效率低下,成本较高,很难为大型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五)物流业日益受到重视与经营观念依然落后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与改革深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作为“第三利润来源”的物流产业的重要性,但是据国际商报社《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显示,78%的企业认为中国物流环境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服务理念的落后。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是强调组织协调供应链中各个经济主体的资源、信息与技术,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以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虽然我国有不少企业开始建立物流业务网络,但他们大多数只提供运输、仓储服务,或是物流服务中某一局部环节,很少能提供有关咨询、策划等全过程物流服务。另外,我国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还不多,远未形成市场规模。

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

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部分企业(47%的生产企业和62%的商业企业)还没有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二)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竞争力。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少数企业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国际接轨,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

(三)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

对物流产业概念的界定、物流企业的界定、单个物流作业环节提供的服务与一体化物流作业服务的界定、物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体系的计量界定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尚且无章可循。

1. 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2. 投资渠道不畅,投资主体不能多元化,企业资产并购、转让、整合困难重重,发展缺乏资金,特别是传统储运企业转制的物流公司发展受限很大。

3. 不同部门管理不同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地方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各地区间又分头管理,由此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地区结构不协调。有少数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企业信誉,做出一些违背市场诚信原则的事情,物流行业的整体市场信誉度不高,致使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委托外包物流业务时顾虑重重。

四、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制定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方针和总体目标,明确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物流业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针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物流业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方针。

(二)加快物流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全国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嫁接,抢占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建立多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完善物流实物网和虚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建网上物资贸易和物资配送服务市场,提高全国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和作业时间;运用全程物流理念,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基本建成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形成以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

(三)建立物流产、学、研一体化,注重人才培养。

物流学涉及运输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运筹学、系统学、工程学等多门学科。协调机构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要求主要有:一是要支持和资助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二是要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三是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应促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的形成。在鼓励和允许有条件的院校按照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借鉴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法,制定出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规范和标准,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

(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它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业中的比重,日本是80%,美国是57%,而中国仅为18%,因此应把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另外,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结束语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影响和促进了物流产业的进步;产业经营战略的演进和物流需求的扩大,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必将使第三方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发展存在优势也面临挑战,所以物流产业应抓住机遇,增强现代物流服务的意识,树立产业在行业中的声誉和扩大市场份额,完善培训系统;用战略的眼光制定经营战略,发挥竞争优势,从而才能在物流服务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等.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8.中国PPP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篇八

随着两年多的发展,PPP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并产生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PPP发展现状

(一)PPP模式的概念

PPP的概念在国际上目前没有一致定义,从我国国情出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中将PPP模式定义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也就是说,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平等的合作。

(二)PPP模式的主要特征

把握PPP模式的概念后,很多人会提出疑问,社会资本要求的回报率并不低,虽然是运营公益项目,不会有暴利。相对地方政府直接举债建设来说,从成本上看PPP模式似乎并不具有优势,为什么要推行PPP模式呢?这是因为PPP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物有所值

PPP模式考虑的是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不同方案的成本和风险,包括定性评估(可行性、合理性、可完成性)和定量评估(公共部门比较值);评估结果一般作为是否采用PPP模式和确定风险分担的依据,以提高公共服务采购的性价比。如果采用PPP模式没有优势、不适合,就不采用。

2.风险分担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的负担,风险全部由地方政府承担;PPP项目中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中最适宜管理风险的一方来承担,能够激励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3.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以前政府投资项目中政府参与前期项目审批,而在PPP项目中,政府要参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双方通过长期合同来明确权利和义务,根据服务提供的绩效进行付费,有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4.关注服务而不仅仅是资产的建设

传统投资模式下,政府把建设性资金一次投入;PPP模式下,政府在建设期间不付费,在提供服务后基于项目表现逐年支付费用。

5.竞争性的采购

一般都与两个以上的优先投标者进行谈判,政府可以获得谈判优势、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简单进行价格比较。

6.鼓励创新

PPP注重产出标准而不是实现方式,所以如果社会资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降低成本,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有利于鼓励服务和技术创新。

(三)推广PPP的背景和意义

从当前经济形势来讲,PPP不仅是改革的问题,也成为发展的问题,与现在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PPP带动财税体制变革、投融资体制变革和行政管理体制变革,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时至今日,不管党中央国务院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把PPP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民间投资重要的政策工具。

当前推广PPP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推广PPP,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效率,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加快政府职能;有利于打破行业准入限制,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推广PPP的主要工作

一是立足体制机制变革,大力推进理念转变。二是着眼长远健康发展,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修订了新《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印发操作指南和合同指南、物有所值评价指引、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三是增强社会资本信心,创新完善保障政策。设立推广1800亿元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创新专项基金扶持政策,健全项目融资机制。四是积极培育统一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出两批财政部的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的带动形成示范性、引领性;启动PPP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PPP全生命周期进行数据化管理。

(五)我国PPP发展成效

通过几年努力,目前我国地方入库项目总数达到9285个,总投资10.6万亿元,对拉动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以来,全国PPP项目落地加速,到6月底,全国项目落地率已经达到23.8%,落地项目数增长了619个,项目总投资额1万亿元,潜力巨大。其中仅二季度就新增落地项目250个,新增项目总投资5000亿元,项目落地速度显著加快。在财政部两批232个示范项目中,落地项目105个,占示范项目总数的45.3%,总投资3078亿元,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民营资本参与率也稳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已落地示范项目民营资本参与率达39%;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民营资本参与达到60%。在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PPP对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PPP推广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作为新鲜事物,PPP只有两三年的时间,还在探索和起步阶段,推广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误区仍然存在

1.对推广PPP的根本目的认识不够一致

很多地方政府认为PPP只是政府融资的一种手段,解决融资只是推广PPP的目的之一,但其实PPP模式更重要的是利用社会资本的技术、经验、人才等资源,解决“怎样干得好”的问题,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益,给社会公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nlc202309081622

2.对PPP模式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关系存在分歧

政府购买服务,是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政府购买服务实行“钱货两清”原则,政府在取得服务的同时立即进行支付,若采取延期付款方式,在3至5年内逐年付款。部分基建项目的社会资本建成移交后,政府将购买服务协议项下的采购资金作为还款来源,实质上是政府购买融资服务变异为BT(建设—移交)模式,加剧了政府债务风险隐患。《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明确,地方进行项目建设只能通过举债或PPP方式。在推广PPP模式过程中,为防范债务风险,避免演变为BT模式,制度中明确项目建设运营周期要在10年以上,政府参与公共服务生产全过程,事先明确产出标准,按照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支付,才能纳入中长期财政规划、财政安排预算。

3.对于PPP项目收益和类型的认识不够准确

一些地方认为只有向社会收费的才是“好”项目,才能吸引社会资本。PPP项目本身收益由多项构成,使用者收费只是其中一部分,财政补贴、基金支持、资源补偿等都是项目收益来源,因此需要统筹考虑设计收益结构和回报机制。无论是现金流较好的使用者付费项目,还是完全靠政府补贴的政府付费项目,只要合理搭建收益结构,有良好的项目回报机制设计,社会资本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收益。

(二)项目实施需要规范

近半年来,地方财政部门、咨询机构、企业等纷纷反映,为了规避PPP管理程序,政府购买服务被泛化使用,对PPP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PPP规范推广,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大隐患。

具体形式为地方政府与投资人就公益类基础设施的融、投、建、运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同时由当地人大作出决议将购买服务期内的政府购买服务付费纳入当地财政支出预算。还有的地方政府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和融资平台公司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由平台公司继续做基建,政府从给予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变为约定给平台公司购买服务付费。这些方式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融资目的,还可以规避PPP的操作和审查流程,也不受PPP项目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限制,最后几乎都做成拉长版的BT、假股真债,形成地方政府的变相基础设施分期付款举债,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实际大幅度增长。

(三)配套政策有待健全

PPP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缺乏法律保障。PPP项目政府划拨用地作价出资、土地价值评估、出资后土地二级开发等土地管理问题尚无具体规定。存量项目转型涉及的国有资产转让、税收政策等问题均需研究明确。

目前立法工作正在抓紧推进,下一步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财税、土地管理等配套政策。

(四)退出机制需要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广PPP过程中,重准入保障,对正常情形下社会资本方的退出缺乏规范安排,需要补充完善。同时,资产证券化产品在PPP项目的推广运用还不够,社会资本难以在项目运营期实现适时退出,影响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热情。

下一步深入推进PPP工作思路

PPP当前担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拥有光明的前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PPP有关工作。今年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PPP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PPP模式是以财政体制改革为基础,牵引带动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的体制机制变革,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需求拉动为辅的制度创新,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技术、资源和管理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弊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二)PPP是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有力手段

PPP模式能够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隐性壁垒和禁区,积极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型企业,按同等标准、同等待遇参与竞争提供公共服务,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激发和促进民间投资,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源。

我国大力推动PPP模式,将加快立法进程,落实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管理。目前已经设立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首期720亿元已经到位,今年年底前要完成500亿元的投资目标,这将提高PPP项目的融资可获得性。同时,在财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对于公共服务类资金优先支持PPP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即将推出,财政部对前三期项目将加强督导,加快项目落地,完善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的开发应用,以实现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和管理。

责任编辑:刘颖 罗邦敏

9.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史及现状 篇九

作者:

日期:09-12-02 从1998年8848、阿里巴巴网站的出现,到2001年左右,由于互联网泡沫的影响,电子商务网站很多倒闭了。2003年非典催化了网购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开始复苏。从2003年至今看到的是一个创新发展,一个充满生机和令人向往的市场,包括很多新的模式产生,很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资本运作也在不断的出现,很多大批垂直类的网站不断涌现。

中国电子商务在过去的十年中先后经历了开天辟地的创业潮、倍受风投青睐的投资热、泡沫破灭的低迷期、摸爬滚打的发展期;从非典刺激下的B2C应势兴起,再到时下经济寒流中呈现反周期增长态势。回顾中国电子商务的这十年,似乎总在重复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命运。盈利问题、趋同问题、诚信体系的建立、支付的安全性、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成本结构优化、社区电子商务的结合趋势、移动电子商务的商机等等。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时期,电子商务经过十年的漫长洗礼,市场逐步成熟行业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电子商务中。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不是很快,但在不远的将来,电子商务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同时,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定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主体地位,发动企业和社会投入电子商务,鼓励大中企业与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

B2C电子商务无疑成为了近两年IT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显示,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达52.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3.5%,预计今年将超过70.9亿元。种种迹象表明,B2C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有专家预言,B2C将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新引擎。

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趋势

1.中国电子商务将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

不管是从平台、社区、支付还是从交易方式上来看,整个中国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在逐步演进和逐步完善过程当中。1月29日 “尼尔森在线”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在线购物的网民已经达到85%。其中中国、巴西和印度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是推动全球在线购物网民比例迅速增长的主要动力。BDA咨询公司更预计“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下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这是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和态势的非常重要的估价。

截至2008年3月13日,北京BDA市场调研公司报告称,按用户数量计算,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其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网络市场购物成交额达到590亿元,网上购物人数已达4640万。其中淘宝网以433.1亿元高居榜首。支付宝已经拥有6200万注册客户,每天通过支付宝的成交量已超过3亿元,掌控了国内50%多的网上交易支付市场资源。工行2007年电子银行交易额达10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成为中国首家电子银行年交易额超过百万亿元的银行。

2.形成规模化、有序化、品牌化的网上市场体系

在商务部编制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法制健全、体制完善、发展协调、秩序规范、结构合理、方式先进、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市场体系。中国电子商务经过近年的发展,当前,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化、有序化、品牌化的网上市场体系框架,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外买家欢迎和重视的网上采购市场。

这种市场体系的网络化,不仅将进一步增强流通对拉动消费、引导生产、扩大就业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而且将成为联通跨国网上市场,吸引跨国买家进入中国网上市场的通道和落脚采购的基地。一些媒体咨询公司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只看到电子商务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的提升,看不到中国市场体系的形成和成长是不应该的。是网络经济学理念研究中的一种短视现象。

正因为,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的主体框架已经形成。阿里巴巴、中国钢铁网、中国化工网等一大批网上市场,已经主流化、规模化、有序化。所以,跨国企业和国际买家才把中国作为重要的网上采购市场。预测2008年跨国企业在国内仅是对IT产品的采购额将将达到450亿元左右。显示出中国网上市场的规模和产品丰盈度。

3.进行跨国网络购物已成为中国网购的新趋势

Visa国际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Visa国际卡的交易总额和签账总额增长率位居亚太地区榜首。

眼下,中国人的购物视野已经扩展到国外。很多人通过跨国购物发现:很多品牌和产品在国内还没有,很多产品国内的售价与其他国家的零售价格相差很大,即使支付了全部的运输服务费用,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价格差。这使全球网络购物存在巨大市场需求。显然通过网上跨国购物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的最新趋势。

与此同时,国内的中商网(ChinaEC.com)也早就与北京西单商场、敦豪中外运(DHL)联手推出活动,为海外华人以及国内民众提供网上订购、速递全球的服务。以中国化工网为代表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开始显现集聚效应;以佑康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城市电子商务平台逐渐被居民接受,开始高速发展。深圳盈盛科技针对欧美市场进行的电子产品零售与批发。被誉为“网络丝绸之路”的eBay则为众多的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向国际市场快车道。提供了一个面对全球150多个市场的2亿多eBay用户四通八达的跨国交易渠道。

这种创新的网购趋势是双向的。当前,这种网购的新趋势已经由“新潮一族”发展为普遍要求。不仅要进入跨国市场采购商品,而且要把中国商品走进国际市场。

三、中国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信用要过五大关: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系统(设备和网络)信用、社会信用及司法信用。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信用体系建设为实现银行、税务、法律、保险等部门信息库共享。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信用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专业的资信公司和信用评估机构建立的企业资信数据库,但由于信用评级还属于行业和个人行为,评级的中介机构、依据等都未得到法律认同,致使评级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

2.我国市场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在目前情况下,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虽然已颁布了《电子签名法》,但它只是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控制。由于对电子商务活动缺乏法律制约,一些交易者利用法律空白和漏洞从事网上欺诈活动,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3.行业自律尚未形成。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

4.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电子商务所具有的远程性、记录的可更改性、主体的复杂性等自身特征,决定了其信用问题更加突出。一旦一方发生信用问题交易就会成为泡影,甚至导致另一方上当受骗。尤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诈骗,严重干扰了电子商务的健康、良性发展。

10.中国中小企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篇十

中小企业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等方面作用不断提高,为市场经济命脉增添了新鲜血液,但由于多年我国计划体制的统一管理和调控下,中小企业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我们现阶段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防止、加工制作等等,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已经大量涉及到高科技领域,几十载传统领域也大量涉及,产品开发,而我国大多数采用老技术,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不足,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更新缓慢,科研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因此重复建设严重,模式雷同。淘汰率太高,与大企业之间协调配套能力差。

第二,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段。由于市场经济的不规则分布,我国大量存在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占用国家大量资金,结果效率低下,往往阻挡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而大企业靠规模,小气哦也靠创新,一些中小企业在大量浪费能源同时,也形成较高的淘汰率,对产品技术流程进行更新,而一些中型企业往往更具市场变化需求生产销路好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意识。

第三,中小企业缺乏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中小企业往往只为既得利益招聘企业上岗员工,没有竞购基本岗位技能的培训,势必造成产品的质量低下,包装粗糙,产品不合格和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中小企业贪大求全,盲目扩张,结果副业影响了主业发展,企业很难继续声讯,举步维艰。

第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及所有竞争行业和领域,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农业挖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和其他行业,导致没有一个工业聚集区,无法配套同意的基础设施,男衣完善统一的共同体系和管理,形成市场方面互相排斥,恶性竞争,最终导致破产。

第五,缺乏协作能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应该成为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大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的支持,使其逐步成长,壮大,变为大企业,我国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分散,单干,封闭状态,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严重缺乏,造成资源浪费。

天涯论坛上有位网友这样形容到: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

1-中国出口企业多,还是内销企业多,君不见海尔,美的,爱国者,诸多企业都去开拓海外市场?

2-制造还是创新,产业升级,技术研发,君不见中国发展到今天,多少研发人员漂洋过海,土鳖憋死几代人能让产业真正升了级?难道我们不知道SONY,CANON赚钱吗?

3-中国是OE还是OEM多?中小企业多还是大品牌,大企业多,中国90%都是粗放制造中小企业,中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国际跨国企业。COPY都COPY不好,还要去做产业升级,真是笑话。更何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营管理,物流,供应链,员工的使命感,TOYOTA,COLA走过多少年才有今天。

4-工人多,还是研发人员多?大量征用农民用地,农地工进城,大学扩招,请问大批工厂倒闭,谁为他们负责?

5-经济真正过热吗?热在哪里了,大型工程上马过热,还是制造业过热?连海尔都变成开发商了,经济环境变差让本来有利可图的制造商都去做房地产,股票,基金,来钱快,保本,又容易的行业。经济环境不改善,让人踏踏实实做事,房价光靠调节降下来,难!

6-对普通老百姓,请问,如果你不出国,RMB升值对你有啥实实在在的好处? 你去新马泰便宜了吗?前几年去新马泰之要两千多,现在少了吗,多了!新马泰物价也在增长。RMB升值还赶不上通货膨胀对你影响大。还是操心自己的购买力比较实在。

7-中国过去攒了多少外汇,美元贬值后,现在缩水多少?

8-问题在哪里?宏观调控的错误,对中小企业的帮助,远不如鸟巢,水电站,盖亚洲高楼。

9-转型要不要,升级要不要?要!50年,也许100年。不要比了,中国跟美国,德国,日本,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愤愤们,你愤

怒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工作,有没人责任感,使命感,有没有干一行爱一行。

10-最后一个,不问了,希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都去广东,浙江走一走,也出国走一走,看看SONY,KFC这些大品牌,哪一个不是靠政府扶植走到今天,如果政府对出口企业一刀切,RMB持续升值,中小企业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

看完他的评论,虽然他的言语中带有愤怒,但是我不得不说他说的确是对的,也确是中国的现状。

国外有政府的扶持,中小企业才能大展宏图。我国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我国的中小企业都可以做到和国外一样。

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靠政府政策。政府主要从市场供给和需求,资金技术和效益方面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为市场供给与需求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发展环境,资金和技术史中小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效益是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决定性指导,政府既可以制定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从社会获取资金的政策,又可限制或者阻止中小企业从社会取得资金,既可以制定各种政府为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造条件,也可以弃之不顾,可以通过减免税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繁殖可以使其恶化,政策对中小企业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多探索发展层次网络营销。中小企业资金缺乏,规模小,实力不足,不能像大企业那样投资构建局域网。网络的优势是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由于中小企业本来规模小,人数少,所以我国中小企业靠开展网络营销必须根据自身资源实力。从实际需要出发,让网络真正给企业带来利润。可以开展网上市场调研,网上企业贸易,网上销售,网络经营整合五个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网络应用逐渐深入,直到将英特网整合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最后实现网络营销组合。

同时,在大力发展网络经营的策略时,应当集中优势创造特色。任何一个组织资源总是有限的,要使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就必须集中使用,中小企业实力薄弱,不能记者能够优势进攻默表示长,才能有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目标上,进行重点投资,创立自己的特色,发展专业特色产品,从而使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

最后,要转变以往的经营手段,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集约经营,联手协作。打破产品和行业的界限,向随品种和多种经营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无

11.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 篇十一

关键词:荔枝产业;贸易效果;发展战略

1 中国荔枝产业概况

中国的荔枝栽种历史已经有2200多年,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也是栽种面积最多的国家。我国荔枝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种植面积不到5万公顷,平均年产量只有6万吨左右,荔枝鲜果供应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行,荔枝产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荔枝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占到世界荔枝总面积及总产量的80%和75%,列在全球第一。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处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四川、云南、贵州和浙江9省(区),而粤、桂、闽、琼4省(区)荔枝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占我国荔枝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8%以上,其中广东27.55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49.4%;广西20.99万公顷,占37.7%;福建3.49万公顷,占6.3%;海南2.57万公顷,占4.6%。

2 中国荔枝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逐渐深化,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将面临日益严峻而激烈的竞争环境。目前,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当前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下,中国荔枝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这将导致中国荔枝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在面对东盟低价、优质荔枝的激烈竞争下,在不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条件下,中国的荔枝产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当前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组织及生产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1 大力发展深加工,实施以深加工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的竞争战略 尽管中国荔枝加工业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相对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和上涨的劳动力价格,中国在资本要素方面相对于东盟国家具有足够的比较优势,因此,加大对荔枝加工业的投资,大力发展荔枝深加工产品,走以深加工产品带动产业升级发展的道路应该是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发展前景敦促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荔枝加工产业,进而全面促进荔枝产业发展,尽快提升中国荔枝产业竞争力。

2.2 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以先进科技引领荔枝产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荔枝产业无论在品种选育、采后处理、保鲜贮藏等生产环节还是在深加工技术方面都与东盟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必须加大对荔枝产业的育种、栽培、采后处理、保鲜储藏及深加工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在强化自主研发的同时,应加强政府、学会及民间组织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在努力提升鲜果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荔枝深加工产品。

2.3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产业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决定產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明确了中国荔枝产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加速荔枝产业转型和升级。具体来讲,应重点研究和建立以下政策体系:(1) 财政补贴支持体系。在种植生产环节上要实施优良品种补贴、先进生产机械与采摘设备补贴、标准化果园建设及加工生产原料基地建设补贴;在加工环节上要实施技术改造补贴、先进核心设备购置补贴;在国际市场开发环节上要对走出去开拓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必要的补贴。(2) 科技研发财政支持体系。中央及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荔枝生产基地、科研院所及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促进荔枝品种改良、技术革新,有效引导加工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和推动企业对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3) 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借鉴粮食生产保险体系建设的经验,积极探索荔枝产业“政府 + 龙头企业 +农户 + 农业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稳定生产和市场,稳固加工原料基地,促进果农增收。(4) 健全营销支持体系。有效开展从基地、种植、采摘、初加工、深加工、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加工园区基础建设配套等一体化建设。鼓励和支持运销联合体、经纪人、经销大户和运销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对从事荔枝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会、开展名牌产品宣传等推荐活动提供补贴,对冷库、保鲜库、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给予投资补助。(5) 建立行业协会支持体系。鼓励荔枝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解决行业内部矛盾,发挥协会在产加销衔接、技术服务和协调价格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应支持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及其他限制性措施,有效保护荔枝产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泽南 庐喻辰 叶 冉. 我国荔枝产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中国热带农业,2010,6

[2] 韦文科 容风玉 阳 诚 宁发洲 林雪冰.浅谈广西甘蔗、木薯、水果业如何面对入世后的挑战. 广西农学报,2002,51

12.中国城市排水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篇十二

新中国建立前, 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很差, 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排水管材材质差、管径小, 污水就近排入水体, 排泄能力很低。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 我国城市排水行业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比较缓慢的, 城市排水行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 对城市排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城市排水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系统工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具有明显的市政设施和环境设施的双重性。因此不能作为污染源, 更不能以排污大户对待, 否则这种政策性的误导将严重制约城市排水的发展, 加剧城市环境的污染。

(2) 立法工作严重滞后, 法制不够健全。

目前城市排水方面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法规, 地方性法规也很少, 使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的管理和改革无法可依。

(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

目前城市排水体制不顺, 管理部门有责无权, 难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产权不清、政事不分、机制不顺等问题比较普遍。

(4) 污水处理能力不高, 处理效率低。

个别地方厂网建设不配套, 特别是一些重点流域地区和近几年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 使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营和充分发挥效益。

(5) 资金渠道单一, 建设、运行管理资金筹集困难。

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资金长期以来是依靠国家单一的投资渠道解决。目前, 污水处理的企业, 城市化程度还比较低, 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和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2 建议

(1) 端正态度, 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城市排水的重要作用。

城市排水设施不仅是维护城市生态物质代谢的重要前提, 也是保护城市水资源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 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关部门要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2) 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和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依法推进行业改革和加强市场监管;制定相关法规, 明确社会资本包括国外资本准入的条件和实施程序, 依法确立特许经营制度, 并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规范市场和市场监管行为;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城市水管理法规体系, 加快城市排水包括污水处理方面的立法步伐。

(3) 加强城市排水的统一管理。

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城市排水行业的改革。从有利于企业和行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 着重在政府水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及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上下工夫, 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 促进全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4) 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

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研究制定城市排水行业的中远期发展战略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 特别要重视排水管网的规划和配套建设, 保证污水处理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能力的有效发挥。

(5)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拓宽投资渠道。

要进一步推进城市水价改革,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改善经营的水价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改革污水处理厂经营管理体制, 逐步从依靠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向企业过渡, 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 从而促进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排水在立法、资金筹集、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排水行业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一篇: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下一篇:关于促销的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