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10-27

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6篇)(共6篇)

1.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2020年全县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暨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我省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委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和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专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和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专项工作,着力解决企业反响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作风顽疾,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推进机关作风持续好转、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为推动我县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作风保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是省委为推进现代化新X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全县上下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我县作风建设和营商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1、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我县广大干部树立新作风、展示新形象、实现新作为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

记针对作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在我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作风建设。省委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指出营商环境问题与作风建设直接相关,要下决心解决“投资不过山海关”和“唱衰东北”论调的问题。比如,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推拖躲绕,乱设卡、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以及执法不公,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等。这些现象在我县仍然存在,严重损害了企业和群众利益,破坏了营商环境,阻碍了X发展。所以,县委、县政府决定,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推动作风全面整顿,从窗口部门入手,全力开展集中整顿,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减少审批流程,创造公正法治的营商环境。全县各级干部也要认真反思,主动查摆问题,坚决整改问题,全面提高为企为民服务水平。

2、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是跳出X看X,和外地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发展条件还很差,还存在实力不强、质量不高、环境不优等诸多短板,加快发展任重道远。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X的美好愿景,需要我们各级干部保持积极向上、真抓实干的作风,更需要我们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优良环境。所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高准则,牢固树立“作风环境无小事”的理念,从加快X全面

振兴发展的高度出发,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努力打造手续最简、速度最快、收费最低、服务最优的发展环境,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主动为加快X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二、聚焦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聚焦突出问题,着力建制度、造流程、严惩处、肃余毒,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政治生态越发清朗,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奋发进取的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但与新时代发展需求和群众意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失责失信、不依法行政问题。

主要表现为重招商轻安商,新官不理旧账,承诺不兑现,责任不履行。有的服务态度不端正,工作效率低,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违反规定乱收费、乱办证、乱罚款,严重破坏了我县的营商环境。有的法治意识淡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随意性强,对行政复议、仲裁和法院判决结果拒不执行,致使企业和投资者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

二是政策梗阻、弄权勒卡问题。

主要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部门利益至上,执行政策打折扣、搞变通,政策受

益面窄,优惠政策停在纸上,扶持资金闲在账上。有的以稽查、执法名义变相报复、勒索企业,变相参与经营活动与民争利,企业投诉处理不及时。有的习惯说不行,变相设卡,抬高门槛,审批通过率低。有的暗示推荐中介服务,勾结“黑中介”寻租谋利,搞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四指定”,插手工程项目。

三是流程不优、机构臃肿问题。

主要表现为办事流程不公开,窗口大厅多头受理,搞“前店后厂”,“四零”承诺服务不兑现,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落实,“多次跑”“往返跑”情况较多。有的涉及多部门事项环节多、时间长,网上办事不便,移动政务滞后。有的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超编配置、因人设岗、人浮于事。

四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问题。

主要表现为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改革政策“空转”,不研究解决问题。有的重开会轻落实、重发文轻效果,文山会海泛滥,内容不接地气,汇报工作言之无物、脱离实际,说正确的废话。有的用责任状推卸责任,用考评代替落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解决问题能力低下。有的仍然搞数字造假、虚报浮夸,报喜不报忧,搞材料政绩、文字经验。

五是不细不实、能力不足问题。

主要表现为不认真、不较真,线条粗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精细化工作态度和“工匠精神”。有的本领不强、专业不精,基本功

不扎实,政策研究不透彻,制定方案跑粗,工作措施不实。有的安于现状、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溜岗缺位,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当“太平官”。有的思想观念陈旧,遇事拿惯例当依据,指导和推动工作拿不出新思路、好办法,适应新时代、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的能力不足。

以上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表现在个别人身上,但集中反映了广大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风气,“污染”了我县营商环境,阻碍了我县经济发展。对此,我们必须硬起手腕,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以整风肃纪、猛药去疴的实际行动推进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

三、实施重拳整治,推进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效

全县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眼睛向内,细查深剖,以国税、税务、公安、交警、住建、国土、市场监督、人社、民政、政务中心和乡镇服务大厅为整治重点,围绕全县重点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严厉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现象和行为。各单位要按照此次会议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明确工作任务和推进举措,下大力气开展集中整顿。

一要排查问题。前面列举的“五个坏表现”,各乡镇、各部门要对号入座,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不留死角死面。要拓宽途径排查。结合去年

作风整顿活动的问题清单,全面查摆,此项工作由组织部牵头,宣传部等部门配合,通过开通电子信箱、手机短信、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加大宣传力度,拿出问题清单,排出任务分解表,限时办结。要严格标准排查。在问题查找过程中,决不能浮皮潦草、遮遮掩掩,特别是危害较大且触及一些人利益的,不论是什么问题、涉及什么人,都要一视同仁,查深、查实、查到位,更不能拿小问题替代大问题、拿表面问题替代实质问题、拿共性问题替代个性问题,真正做到不图形式、只重效果。要强化自觉排查。各乡镇、各部门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并要查清楚、查到位,不要等到县委、县政府及纪检监察机关查到了,你还没查到,形成“灯下黑”。在问题查找上,哪个单位查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如果县里给你查出了问题,那就要对一把手进行问责,决不留情。比如,在黑车违规经营、野蛮驾驶、僵尸车和车辆假牌、套牌、无牌等问题上,公安、交通等部门配合,结合扫黑除恶,严厉查处、严肃整治。

二要剖析问题。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对症下药整改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分类梳理分析。对影响营商环境的各类问题,要查清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产生的,还是工作作风不优、道德品质不良引起的,或是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做到逐项剖析、有的放矢。要区别归纳建档。对梳理出的突

出问题按不同性质归类,按照梳理分析结果区别登记造册,明确整改措施和具体责任人,特别是对于涉嫌故意违法违纪、以权谋私等问题,务必严格登记,坚决避免遗漏、包庇等问题发生。要解剖典型案例。对一些倾向性问题,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到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整改。今年,要重点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小区绿化、房屋拆迁、私接滥建等民生问题,尤其在房屋拆迁上,要多想百姓难处,政府紧一紧也要多建一些街心公园,保证小区绿地面积,见缝插针实施绿化。在私接滥建问题上,公安、法院、检察院、规划、城管、住建、安全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该拆的拆,该扒的扒,坚决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三要抓好问题整改。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查出的问题,以铁的手腕、硬的措施抓好整改,务必一次到位、长期坚持,不能再反复。要认真对待。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重视问题整改,不能应付了事,不能见硬就躲,见难就回,必须认真负责,狠抓落实。比如,在垃圾房灭迹上,快的乡镇已超额完成任务,慢的才完成40%左右,我们这次就是要结合作风整顿,加大“垃圾房”灭迹力度,各乡镇要组织乡村干部、党员代表和驻村工作队,入户宣讲,作群众工作,集中攻坚思想固化的农户,消除不愿灭迹的“钉子户”,争取群众主动配合消灭“垃圾房”,必保X月X日前全部清

理完毕,对于虚假瞒报的要严肃追究党委书记和主持工作乡镇长的责任。同时,农业部门要认真核实验收,县委、县政府将严格兑现补偿承诺。要拿出“钉钉子”精神。各级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严厉打击违规乱建行为,切实做到一根线缕出头、一件事抓到底。比如,在XX上,有关部门行动要快、力度要大,重点针对XX两侧未批先建和XX,要尽快拿出管理意见,该处罚的处罚,该撤掉的撤掉。同时,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使用广告牌,主管副县长要带领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需不需要建、在哪里建、怎么建?尽快拿出具体意见。要建立长效机制。抓好问题整改、防止问题反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管用的长效机制,按制度办事,照规则执行,谁违反处理谁、谁破例追究谁。比如,在XX清理上,现在还有X堆无主土堆没有清理,要按照“河长制”要求,结合扫黑除恶,依法尽快清理,不管权属归谁,必须清理到位,这决不是空穴来潮一阵风完事。这次清理后,主管县领导要带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砂石等资源管理制度,将来如果再有私挖滥采的,将直接追究责任部门主要领导责任。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今年,要重点解决热费清缴问题。县政府要成立专题推进组,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和住建局等部门抽调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精干力量,专题推进XX项目建设,全力解决管网改造、配热站建设和历史欠费清缴工作。

尤其在历史欠费清缴上,要加大推进力度,证据确凿的要依法诉讼,法检两院要无条件受理,快审快判,依法打击。对于无理取闹的开发商,提供不了明确不欠费依据的,要列入诚信黑名单,在项目立项等方面不予支持。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全县各级干部尤其县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帮助协调解决历史欠费问题。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冲在前面,敢担当、善作为,带头缴纳热费,对于老赖户能解决的协商解决,涉法的走法律程序解决,有故意拖欠热费问题的企业,一律不得进入X建筑市场。

四要优化窗口服务。开展窗口服务问题集中整治是中央巡视组对我省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们要着力抓好窗口单位作风整顿,促进窗口服务效能和水平全面提升。要紧盯重点行业和领域。聚焦XX等重点行业,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不一次告知,让群众多次跑,甚至还要到大厅以外办理事务,搞体外循环,搞潜规则,当中介业务推销员,吃拿卡要、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敢担当作为、上班不在状态、专注度低、擅离岗位、出勤率到岗率不高等突出问题,逐条分析原因,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做到问题不解决绝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绝不收兵。各级干部都要倡导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对办事拖拉、不落实、不反馈、不问就不汇报、限期不办结的,要严肃处理、公开通报。要优

化服务流程和路径。按照李克强总理“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的“六个一”要求,进一步深化便民服务、投资审批、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促进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升。我们现在提出力争让群众“最多跑一次”,而浙江省已经开始实施支付宝提取公积金“一次都不跑”了。从今年起,我们要重点推进流水化办公,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做到“五零”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企业投诉中心和县环境办、作风办要发挥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持续公布举报方式,在政务大厅设立投诉举报箱,在政府网站开通举报专栏或投诉举报直通车,让群众看到我们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对企业和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及时受理、及时解决,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五要重拳惩处问责。严厉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案件,是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手段。要严肃督导问责。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巡察暗访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大通报频次,对存在问题立查、立改、立处。组织部、纪检委和监察委要发挥组织处理和纪律处理双重手段,对行动不积极、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县直部门和乡镇,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必要时实施黄牌警告、进行诫免谈话。对办事拖拉、服务不周、刁难群众的省直窗口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问题突出的省直部门要以县委红头文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该单位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没有给X作出贡献,影响了X发展,建议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顿。要严厉查处惩治。政法委和公检法等部门要勇于担当,集中查办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违法案件,坚决惩处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甚至与企业搞权钱交易的执法人员及部门领导,特别是对那些知法犯法,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的党员干部和执法人员,要从严惩治,涉及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

六要加强制度建设。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要健全完善制度。对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政务大厅,都要健全完善公开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奖励激励制、追究问责制等相关制度,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强化制度创新。对现有的、存在明显缺陷的制度抓紧修订完善,并把这次集中整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进一步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建立长期管用的制度约束体系。要狠抓制度落实。组织

部、纪检委和监察委,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窗口服务执行制度、落实制度的监督检查,对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纠正、严肃问责,确保各项制度落得实、管得住、用得好。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和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力度,关键在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和政务大厅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一要压实落靠责任。各单位要切实把责任担起来,把压力传下去,把任务落到位,真正严起来、实起来。县委成立全县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政法专项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监督问责、流程再造、宣传报道、作风评议5个工作组。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一把手”是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主动抓、带头抓、靠前抓,做好示范和表率。

二要凝聚强大合力。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跳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小圈子”,克服狭隘的部门主义、本位主义倾向,做到既各司其职、各

负其责,又团结一致、通力合作,真正做到凡是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事情,就自觉执行、主动落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凡是涉及多个部门、多家单位的事情,都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政令畅通、落实有效。

三要营造舆论声势。宣传部门要迅速行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报道这次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和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的成果和积极变化,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来,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关注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发挥正面典型引领作用和反面典型警示作用,深入挖掘作风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动形成积极向上新风尚,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查处作风环境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适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点名道姓通报一批反面典型,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四要强化督查考核。要强化窗口服务人员培训培养,把大厅窗口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平台,选派优秀干部到窗口工作,实行定期轮流轮岗制度,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不胜任的及时调整,树立重窗口、重基层、重服务的用人导向。要把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和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工作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对工作中不负责、不作为、敷衍了事、马虎应付的要严肃批评,并进行必要的组织处理,对

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心里装着百姓的干部要予以褒奖。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不断释放整顿作风不松劲、不停步的强烈信号。

同志们,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和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事关全县发展大局。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两会”精神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打好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以过硬的作风、扎实的干劲、一流的服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3.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目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十四次党代会、县“两会”工作部署和要求,动员全县上下锚定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提振精神,进一步凝聚合力,加压冲刺、拼搏竞进,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县、品质xx”起好步、开新局、创佳绩。

会前,为开好这次会议,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专门召开县四大班子议事会对今天我们在会上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开展执行力亮剑划分八条战线全力推进重点工作的通知》等几个专件进行集体研究、修改完善,这充分说明县委对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决心意志。

刚才三位领导已经就几个专件进行了宣读,五个单位一把手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土地手续办理、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对做好下半年工作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决心都非常大、非常足。一会儿,英民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务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精准把握发展大势,切实增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县、品质xx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县、品质xx奋斗目标,这是县委立足xx当前的发展基础,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反复研究、审慎思考确定的,已通过“两会”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意志。这既是政治定向,也是历史选择。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奋斗主题,也是我们现在有所作为的重大使命。全县各级各部门责无旁贷、别无选择,必须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必须要把行动高度统一到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县、品质xx的具体实践上来,必须把全部力量汇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

开局看起步,起步很关键。今年是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县、品质xx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上半年,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奋斗,在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开发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城市品质提升、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受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影响和长期历史遗留问题拖累,我县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为“一难、四重”。“一难”,即:经济运行艰难。我县GDP总量仅xx亿元,排全市倒数第x位,并且现有的项目体量小、数量少,尤其是能够满足税收需求和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生产性大项目少之又少,加之历史欠账较多,导致财政运转十分困难,特别是党书记在第九次动态考核月点评会上,明确要求我县GDP增长速度每年要在两位数以上,压力巨大。“四重”,即:承办河北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项目建设任务重。我们要在xx月底前完成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二期项目和xxxx座看台建设及背景山亮化提升冠军大道建设等诸多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任务重。扶贫“两养一种”后续项目建设、xx个村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xx个宜居美丽乡村建设、xx个傍河村庄污水治理等工作,都是省市督办要账的项目,年底前必须完成。“三城”同创建设任务重。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是实现xx城市转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生活之城的重点任务,但是目前仍处在补短板、理秩序、提品质、促融合的初级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企业规模小、服务业发展不稳定,特别是开发区尚在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承载能力不强。

现在进入x月中旬,按照xx气候条件,xx月份就上冻,除去降雨影响,年前有效施工期不到x个月,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时间非常紧迫。大家务必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切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要对各项任务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凝聚发展合力,深入实施开放兴县项目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实施“开放兴县、项目立县、产业强县”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招商引资上项目是我们目前最紧迫、最需要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中心、扭住关键,全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昨天下午刚刚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各级各部门要以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力度,着力实现营商环境根本性转变。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强化市场思维,努力为各类资本创新创业、公平竞争提供沃土。要有“进了xx城、就是xx人”的胸怀,凡是在xx投资兴业,不论大小、不论国企民企,都要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坚持“一碗水端平”,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决不厚此薄彼,全力保障每一位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要采取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纪律处分等措施,坚决拔掉各类“软钉子”,坚决打击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人和事。二要营造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实行网上办、冀时办、领办代办制度,清除“拦路虎”,破解“连环套”,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有设备、有人员,能办事,切实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落实重点项目企业包联制度,领导干部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实现服务零距离,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受疫情影响,我们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积极应对疫情,推动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希望企业把它救和自救结合起来,发扬不惧风险、创新创造、逆势发展的企业家精神,研究吃透政策,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化危为机,克难奋进,努力把失去的市场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三要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要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开放合作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红黑榜制度,严厉打击吃拿卡要、要挟勒索丑恶行为,谁胆敢破坏xx的环境、阻碍xx发展,就砸谁的饭碗。四要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大力推进审慎包容柔性执法,持续完善新型监管模式,着力打造诚信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对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秉持开放包容心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吸引各类人才及创业者在xx工作创业。坚持以上率下、以上促下,激励全县各级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人人助力发展环境”的理念,学会换位思考,用心用情当好企业“服务员”。

(二)全面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全县上下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发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主攻方向。今天我们专门为招商引资出台了意见,下发了六个专件,特别推出《招商黄金政策包》,希望大家大力宣传,全员出战、精准发力,努力以招商引资新成效推动xx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一要牢牢掌握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要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市各类政策调整和变化,跟踪研究大型国企、民企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向,研究有利好政策和机遇,加快反应、抢占先机,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县直部门要主动与省市对口部门沟通,充分利用财政、货币双宽政策,积极争跑上级专项资金、债券资金和金融资金,昨天上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举办了债券项目工作推进会,大家要针对想干必须干的事,抓紧包装上报今年第三批政府债券项目,谋划入库明年项目,积极争跑各类资金支持。要善于登高望远,对标周边县先进经验,借鉴学习他们经过实践行之有效的招商举措,当好经验、好做法的“安装工”和“技改员”。从现在开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研究产业政策、项目政策、金融政策,谋划招商活动、主动走出去,宣传、洽谈、服务、对接项目,尤其是对一些认准的大项目、好项目和有价值的信息,要铁下“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多跑几趟路、多看几次脸色、多碰几次钉子,真正以“千淘万漉虽辛苦”的过程数量赢取“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结果增量,真正形成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争先氛围。二要切实发挥招商引资专班协调指导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做招商政策的行家、广涉博览的杂家、精通策略的专家,全面提高招商项目谈判签约工作效率。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安心、真心、用心开展一线招商,全面提升招商项目服务质量,协调解决好项目招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招引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为xx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要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引智奖励办法。今天我们专门出台了这个奖励办法,就是想以奖励措施鼓干劲、促作风、提质量,对招商引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任务完成好的要给予重奖,县委县政府就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任务完成不好的要通报批评,对工作不积极、敷衍了事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严肃约谈,真正使招商成效与单位、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树立以招商成效比贡献、论政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鼓励激励干部积极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定期通报制度,对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清单式督查,动态跟踪、强化督导、定期研判,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倒逼招商引资任务落到实处。

(三)强力推动项目园区建设。抢抓项目建设是扩内需、防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民生、促稳定,建设经济强县的关键举措。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加快项目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在项目储备上,要科学谋划项目前期,准备把握项目要素,精准对接能耗指标、电力设施、土地规划等要素安排,加快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在项目建设上,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前期项目保开工、在建项目争进度”的基本要求,全力推进xx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x件民生实事和县城建设项目进度,包联领导落实一线指挥调度、主动帮扶解难,抢抓第三季度施工“黄金期”,实现早竣工、早投产。在项目发展上,加快实施“对接京津”和“服务雄安”战略,主动承接转移产业,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补齐供应链。二要快速推进开发区的能级提升。开发区是xx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瞄准国内最高水平规划建设开发区,完善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选择要高端化,创新成果要产业化,生产发展要绿色化,园区的服务要精细化。要认真学习开发区入园服务办法,强化服务理念,落实服务措施,当前重中之重是要推进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区的主路和净水厂建设,要改革投融资机制,加快企业的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承载力。要改革招商引资方式,带动我县新一轮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真正在优化整合上下功夫,在明确权责上下功夫,在简政提效上下功夫,走出符合我们xx发展特色的建设服务新路,真正实现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

(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实现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经济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围绕“x+x”(文旅康养、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成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鼓励利用矿山固废物发展绿色建材产业,x家砂石骨料企业要全部投产运营。加快同光晶体工程扫尾,x月xx日正式投产。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持续提升白石山、仙人峪、空中草原景观质量、服务水平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边塞文化、长城文化,饮食文化。借助第三届冰雪运动会在xx举办的大好机遇,建设北体大中国雪上运动学院,年内要实现开工建设,做大做强七山滑雪场区域,完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的二期项目建设,推动我们的冰雪产业跨越式发展,从单季游实现四季游的转变。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第一保障,我们一定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把维护好各领域安全稳定作为我们的基础性、底线性工作抓实抓牢。要强化秋冬季森林防火。在继续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各乡镇提早安排部署秋冬季防火工作。要针对景区、林区等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做好巡逻检查和包联盯守;防火瞭望点、进山卡口和视频监控要专人值班值守,防火公益岗、护林员要转起来,农村大喇叭、宣传车要喊起来,专业扑火队要练起来,防火明白纸要贴出来,总之,要形成铺天盖地、尽人皆知的防火宣传氛围,让不敢点火、不能失火、不想惹祸成为常态。要强化疫情防控。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把疫情防控作为阶段性的重点工作,特别要做好农村、重点项目工地、景区、医疗机构等重点部位的防控工作。一办十组八个工作专班全体人员务必在岗在位,各级领导干部要熟练掌握防控政策、防控措施和应急流程,牵头领导要主动到一线指挥调度、一线解决问题、一线督导落实。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工作实行网格化布置,规范落实十个常态化xx项措施和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xx条措施,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要加强健康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宣传车、张贴标语、网络媒体等形式,进行政策宣讲、防护措施宣传、风险提示、典型案例通报,让群众自觉做好自我防护,主动接种疫苗,构筑全民的免疫保障。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双控”体系建设,持续排查整治“三合一”场所、燃气、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工矿商贸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要压实企业、乡镇、部门“三方责任”,深刻汲取白沟新城事故教训,教育引导职工由被动“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主动转变,严格使用防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不发生事故。要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矿石砂石资源行为,乡镇执法队要充分发挥一线执法作用、部门要联合执法,对视而不见、包庇纵容、参与入股的顶格处理。

四、深入开展执行力亮剑行动,全面叫响赓续奋斗、激情创业、实干担当主旋律

总体上看,今年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抓落实、促发展的劲头很足,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有序。但在具体工作推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责任意识不强,有的同志对待县委、县政府布置的工作,不是积极主动落实,而是能拖就拖,得过且过。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同志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是积极调查,妥善处理,而是不闻不问,置之不理、敷衍塞责。工作方法不对,有的同志在工作开展中不是依法行政、规范运作,而是简单粗暴、肆意妄为,名义上是为了打开工作局面,实际上不但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反而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落实力度不够,我们很多干部,特别是科局的同志对待工作条条框框抠条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不说怎么行,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执行力不强、业务知识不清,拖拖拉拉、推三阻四,让企业群众跑冤枉路。特别是“中梗阻”现象严重,与我们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县、品质xx的伟大实践格格不入,也与我们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背道而驰。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业务,吃透政策,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要为解决问题找出路,不为困难找理由,否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办事效率。我们开展执行力亮剑行动,就是要以亮剑精神盯住不落实的事,处理不落实的人,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大家要以舍我其谁的进取精神和事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唱响我们赓续奋斗、激情创业、实干担当的主旋律。一要砸实主体责任。做好任何事情,都要靠“责任心”来支撑,各部门、各乡镇都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始终带着感情、责任、追求去干工作,把全部心智放在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上,一刻不懈怠,一刻不停顿,一刻不放松。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要“建账、立账、销账”,切实落实主要领导交办制、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承办制、专门机构督办制,确保做到任务、标准、责任、时限、奖惩“五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完整责任链;对于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抓实管,确保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理由、完成任务不打折扣。二要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好坏,事关成败。要勇于上前、敢于担当,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要较真叫板、严格问责;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严谨细致、一抓到底。各部门、各乡镇要对照这一要求,查找不足,彻底整改;各单位一把手要排除杂念,集中精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做扭头干部;要在全县干部队伍中全力营造“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干就一流”的良好风气。三要讲究工作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要摸实情,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只有情况摸的更透,工作才会抓得更紧、干得更实。各级干部都要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攻坚克难主战场,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把问题找出来,把服务送下去、把发展抓上来,努力做到沉底、问计、兴村、富企、安民。要出实招,弘扬“三牛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求实效,明确“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四个干要求,以制度倒逼责任落实。四要干干净净做事。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把“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作为人生信条。干净干事干成事,体现政德,关系形象,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要旗帜鲜明的鼓励创业者、保护干事者、惩治违纪违法者。

4.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刚才,XX主任作了一个重要讲话,对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X、X市发改委负责同志做了典型发言,他们介绍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请各地认真学习借鉴。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党组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站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大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认真谋划,积极推进,高标准实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开展“以评促改”、强化政策落地生效,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新的突出成效,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明显优化,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力激发。

今年,省纪委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任务,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监督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按照省纪委监委有关精神和委党组要求,我就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治监督,以新担当新作为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区域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就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至关重要,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强化政治监督,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是明确职责使命。《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规定,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组织、协调、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监督,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落实,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发展改革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要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工作任务,制定监督方案,细化监督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治理就要跟进到哪里的要求,通过扎实有力的监督,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是夯实监督措施。近年来,我省发展改革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与企业和群众期盼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任务还十分繁重。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要按照省委、省纪委和委党组的部署,针对发展改革工作牵头、管总、面广、线长、点多的特点,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关键环节,协助党组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要通过沟通会商、会议推进、座谈走访、检查督导、谈话提醒、约谈函询、案件查办、发送纪检监察建议等多种形式做实做细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巩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成果,进一步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助力XX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实现。

二、紧盯重点任务,做实日常监督,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

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省纪委监委也召开了监督治理工作会议,今天的会议对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要紧盯重点任务,做实日常监督,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任务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一是紧盯涉企惠企政策落实强化监督。推动政策透明,加大涉企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规模等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实行政策兑现“落实到人”;推动项目建设,落实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部署,推进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省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推动纾解企业困难,优化企业办电服务、口岸通关服务等便利化措施,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格落实国家各项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项目融资对接服务机制,强化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资金保障等。

二是紧盯《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贯彻强化监督。推动加快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实施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与奖惩、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等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发展改革系统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务诚信监测制度;推动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听取企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建议,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紧盯营商环境评价监测强化监督。推动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严明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纪律、廉洁纪律,强化企业满意度调查和企业权益保护,推动实现营商环境评价县域全覆盖。推动问题整改,聚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实施营商环境评价整改专项方案,督促各地各部门高质量高标准开展专项整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真整实改,取得实效。

四是紧盯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强化监督。推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和水平,精简公共资源交易进场手续,优化交易流程,打造阳光透明交易平台;优化招投标服务,严格规范招标投标制度规则制定,畅通招标投标异议、投诉渠道,营造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持续推进“一降四取消”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三、严格执纪执法,推进以案促改,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一是畅通举报渠道。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设投诉举报平台,接受社会各界对发展改革系统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举报。要认真办理投诉举报,完善案件调查处理制度,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及时调查处理。

二是深化作风治理。要严明政治纪律,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监督治理重点,严肃查处贯彻落实停留在口头上、发文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要严明工作纪律,坚决纠治不担当、不作为,“新官不理旧账”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治“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庸懒散”等不正之风。对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该批评的批评、该问责的问责。

三是严格执纪执法。要聚焦项目审批、资金分配、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加大执纪执法力度。从严整治向市场主体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违规违纪问题。坚决查处违规审批、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违规经商办企业,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按照有关规定和权限及时受理、快查快处,对反映强烈、性质恶劣的,涉嫌严重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肃惩处。

四是推进以案促改。要强化系统观念,注重综合施治,深化标本兼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把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结合起来,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要及时通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持续强化警示教育作用,引导督促党员干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做到清廉、清正、清明。针对案件查办暴露出的系统性、倾向性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推动发展改革系统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提升手段,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解决作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5.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将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两个会议合并召开,既是出于精简会议、为基层减负的考虑,也是因为这两项工作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都是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并安排,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刚才,营商环境专项组、法治环境专项组、市纪委监委、市直机关工委作了典型发言,先后介绍了改作风、优环境、促发展的工作经验,讲的都很好,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着眼大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转作风优环境、抓招商上项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持之以恒改作风优环境,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1亿元,同比增长3.1%,“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一是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走流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走流程”713次、解决问题458个,梳理“五整治”问题165个、已完成整改146个,一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设“业务大讲堂”,累计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等各类活动128次、60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业务测试,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12次、覆盖4502人次,广大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靶向聚焦抓整治,全年处理履责不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32人,党纪政务处分10人,通报曝光17人,以严肃问责倒逼干部作风持续好转。二是以优良的作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发展痛点、群众办事难点,持续深化改革攻坚,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768项政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701项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办”,“互联网+监管”系统录入政务服务事项311项,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91.2%,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基本实现全程电子化。扎实推进对口合作,与珠海横琴新区合作建设“跨省通办”平台,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两地办事“折返跑”问题。深入开展“清赖行动”专项整治,累计清理欠款金额20862万元,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全部清零。三是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支撑、招商是第一抓手”的意识,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委托+上门”等招商模式,先后组织开展“云招商”7次、上门精准招商14次,与上海中产集团签订了招商外包服务协议,全年新签约项目23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超亿元项目16个;引进省外投资项目15个,含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2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黑河市下达的各项任务全部超额完成。建立健全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服务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全年安排重点项目30个,其中纳入黑河市级“百大项目”17个、含省级“百大项目”3个,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3%,完成投资9.78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转作风优环境、抓招商上项目工作与上级要求、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广大企业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落实“五细”要求不够到位。有的单位研究政策不深不透,对国家政策投资导向把握不精准,导致项目谋划和申报不科学不合理,纳入上级盘子的项目较少;有的单位掌握情况不清,上报数据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分析问题不透,强调客观因素多,不善于从自身找差距;有的单位制定方案跑粗,配套措施不细,甚至照抄照搬上级文件,上下一般粗。二是“放管服”改革工作有待深化。部分单位对许可事项下放权责工作推进力度不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不足,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一网通办”事项比率较低,除市监、税务等部门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外,多数事项无法开展“一网通办”。三是招商引资项目整体质量不高。仍然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传统项目多、小项目多、续建项目多、签约项目多,新兴产业项目少、大项目少、新建项目少、落地项目少,尤其缺乏产业补链、产业配套以及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支撑,对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强。四是项目落地建设缓慢。2020年我市新签约招商项目23个,其中当年落地的项目不足10个,这里面固然有疫情影响和企业自身原因等客观因素,但与有关责任单位跟踪不及时、服务不主动有直接关系,个别部门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存在本位主义思想,没有为项目洽谈、落地、建设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

改作风优环境、抓招商上项目事关xx振兴发展全局。有两句话,大家务必谨记:第一句,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第二句,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项目,就是后天的财政收入和长久的民生福祉。实践证明,哪里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项目就会在哪里落地,资金就会往哪里聚集,哪里就会发展得更好。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全市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坚决的态度和过硬的措施,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促进项目落地,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兴业福地。

二、聚焦提升六种能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决打好改作风优环境这场硬仗

能力本领是干好工作的基础,改作风优环境必须把提升能力、增强本领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以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加快补齐能力短板,以能力的大提升,促进作风的大转变、环境的大优化,全力保障“十四五”良好开局、强势开局。

一要突出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抓落实能力。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因此,我们要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干部作风“五整治”,深入查摆并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上下同步、条块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层层当好“施工队长”,深入基层一线推进工作,带头履职作为、带头苦干实干、带头破解难题,把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以担当带动担当、以实干促进实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细”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追求极致标准和弘扬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不断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时效,做到事不过夜,努力使少讲空话、真抓实干成为自觉、成为习惯。

二要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先导。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机遇,主动对标对表哈尔滨新区、自贸试验区等“标杆先进”,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业证”等改革,积极探索、精准发力,努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改革创新提效工程,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改作风优环境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改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不断增强振兴发展动力活力。要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大刀阔斧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开展“一网通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首席服务员”“承诺即开工”等改革举措,推行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改革,在促进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创新突破,积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吸引更多企业扎根我市。

三要聚焦重点难点,不断提升攻坚克难能力。新发展阶段面临新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直面问题矛盾,勇于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在复杂局面下开展工作的能力。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通过定人定责、专班攻坚、定向突破的方式,深入开展重点难点攻坚行动,切实在攻坚克难中提高实战能力、锤炼过硬作风。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组织实施政务服务堵点攻坚,定期梳理营商环境评价、网办事项检查、媒体曝光等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践诺,切实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要全面梳理人民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拉出“重难堵痛”任务清单,逐一分解落实责任,高效有序推进攻坚工作,在解难题中提能力、促发展。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做好预案、快速反应,把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四要注重学习实践,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在当前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抓好经济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争当经济工作的懂行人、内行人。一方面要抓实业务学习,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业务大练兵,组织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切实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理论与业务能力水平,将学习贯穿改作风优环境始终。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落实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有思路、破解难题有办法、改革创新有实招。同时我们还要选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岗位、基层一线历练,着力培养一批政策“熟手”、业务“高手”、落实“能手”。

五要强化法治思维,不断提升依法办事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今各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领导干部要带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建立市场主体包容免罚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造宽松市场环境。提升对企业的法律服务水平,强化合同执行司法保障。要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集中整治影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六大顽瘴痼疾”,为xx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六要树牢宗旨意识,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要结合“安全稳定攻坚月”,大力开展干部大下基层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着力改善民本民生,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完善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功能,优化整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要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突出问题,紧盯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以走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企业和群众真正成为“走流程”工作的受益者、监督者、推动者。要全力推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医保、社保、不动产和水热气网等办事服务事项向社区下沉,探索建立“领代帮办”服务队伍,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办事。

三、立足开好局起好步,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战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打造“一城两区”的关键之年。没有招商引资,就没有项目支撑,也就没有发展后劲,打造中国矿泉特色康养城、抗联红色文化传承区、优质矿泉食品加工区就是空谈。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命线”意识,坚持“项目为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年新谋划招商项目30个以上,签约引进省外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引进主导产业项目12个以上,实施重点项目32个以上。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狠抓项目谋划攻坚。项目谋划既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招商引资的载体和项目实施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努力破解要素制约,深入推进重点项目谋划工作。要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围绕康养文旅、矿泉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和农林产品、绿色能源两大潜力产业,科学策划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成熟一批、推介一批,为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要重点加强招商引资谋划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严谨性和时效性,探索组建由行业知名专家、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人员组成的重点项目谋划专题组,全程参与我市招商项目的谋划、制作、评审、推介等工作。同时,要科学管理重点招商项目,将储备项目合理划分为“谋划储备类”“洽谈推动类”“落地跟踪类”“动态准备类”,做到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要狠抓项目招商攻坚。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招商方法收效甚微,要开启新思路,寻求新对策,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要大力实施重点领域招商,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主动跟进、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方向和投资动态,综合分析、科学研判目标企业与我市招商项目的契合点,着力招引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引领产业成链集群发展的龙头项目。要主攻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康养文旅、矿泉食品、农林产品、绿色能源4条产业链,主动上门对接xx、xx、xx、xx、xx等战略投资者,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特色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全力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要采取驻点式、组团式、敲门式招商方式,加强与大企业的协调沟通,洽谈项目要有热情,对待企业要有感情,以此来提升企业对政府的认知和投资的意愿。要充分利用市场化招商模式,加强与上海中产集团的沟通协调,变传统化洽谈为点对点洽谈,做到“围绕一个产业链、绘制一张招商图、撰写一组项目建议书、排出一个拜访计划”,用专业化的方式推进招商。要大力实施全民招商,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招商热情,鼓励他们通过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社会关系,广泛联系企业,搭建沟通桥梁,传递招商信息,最大限度延伸招商网络,努力取得更多招商成果。要继续坚持以商招商,充分用好这些年积累的宝贵人脉资源,不断加强与客商的沟通联系,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形成招商引资的连锁反应。同时还要支持和鼓励我市在外成功人士牵头成立xx商会,构建招商网络,广泛收集各类招商信息。

三要狠抓项目落地攻坚。项目签约十个,不如落地开工一个。项目谈的再多,协议签的再大,没有实实在在的投资就是一纸空文,所以提升签约项目开工率,是当前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前几年有些项目落不了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咱们的跟踪服务没有做好,也就是营商环境不优,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做好重点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要把营商环境做为事关发展的“命门之穴”,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要健全重大项目责任推进机制,建立项目台账、严格问责问效。要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要不断完善“专班+首席服务员+领导联系”项目全程包保制度,全力推动xx、xx、xx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加快完成xx工程、中小企业创业园公共服务平台、xx等项目建设。要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强化重点项目资金、土地、水电气运等要素保障,实行项目建设全周期跟踪服务,确保纳入黑河市百大项目的产业项目“开春即开工”率达到50%以上,全年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达到90%以上。

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转作风优环境、抓招商上项目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是重要政治任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大家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市委、市政府近期将成立“全市招商引资暨项目推进工作指挥部”,实行“日例会、周汇总、月通报”工作机制,对全市范围内收集到的招商线索进行时时更新、专人推进。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工作体系,及时向指挥部报送招商引资工作动态,确保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要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意识,以身作则,带头狠抓招商,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上,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责任,定期研究部署改作风优环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扛起改作风优环境主体责任,紧紧抓住加强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坚持提能力改作风优环境与管干部抓业务促发展一体推进,务求取得实效。市作风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坚持与纪检、组织、政法、信访、审计、营商环境建设监督等部门常态沟通,与农业农村、工信、商务、卫生健康、住建等部门重点联系,及时掌握各战线各领域的突出问题,监督指导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靠。

二要强化督导检查。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近期市委、市政府将下发招商引资工作任务,要借鉴省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擂台赛的办法,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和重大项目专项督查制度,坚持每月分析、每季通报、半年排名,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推动形成比学赶帮超、争先晋位的浓厚氛围。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上,要将日常督查与领导干部“走流程”结合起来,以走代督、以走代查,对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干部从严查处,持续放大警示效果,保持高压态势。市作风办和市营商环境局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领导干部“五整治”“走流程”“行业乱象”“低、粗、差”专项整治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施跟踪督办,及时推动解决。对督查中发现的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整改落实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要畅通“信、网、电”等日常监督渠道,持续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专项督导,将监督触角拓展延伸至基层,将压力传导到一线。

三要强化宣传引导。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人人参与招商引资、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人人支持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人理解招商、支持招商。宣传部门也要及时总结提炼我市发展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我市对外招商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上,重点发挥好主流媒体、网站的作用,深入宣传改作风优环境工作成效和先进经验,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反面案例,要通过适当方式予以通报曝光,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整改一方的目的。

6.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今年工作,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昨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 书记、省长的讲话着眼全局、立意高远, 分析透彻、部署有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大灾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 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

2011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紧紧围绕“两加一推”和“三化同步”重大部署, 积极应对严重干旱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粮食少减产、农民要增收”的目标, 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农产品生产经受严峻考验。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 通过科技救灾和恢复生产,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影响。夏粮产量210.4万吨, 比上年增长26.1%, 秋粮产量666.5万吨, 减产29.5%, 全年粮食总产876.9万吨, 减产21.2%, 比前期预计形势要好;油菜籽产量71.8万吨, 比上年增长39.1%。据行业预计, 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蛋类13万吨, 奶类5万吨, 水产品10.3万吨, 分别增长3.3%、3.9%、8.9%和17%, 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太幅提升。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造成负增长0.9%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 确保了减灾增收。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实际增长15%, 创“七五”以来的最高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正在扭转。

———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稳定发展, 草食牲畜比重提升。蔬菜、马铃薯、茶叶、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行业预计蔬菜面积和茶园、果园面积分别突破1200万亩、400万亩和300万亩, 产量均增长7%以上, 马铃薯面积达到1124万亩, 中药材、花生等特色作物持续发展。大鲵养殖面积达到34.3万平方米, 存池29.1万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2837万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初步测算, 包括茶果在内的经济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6.5% (按统计口径测算为45%) , 畜牧业和经济作物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1.5个、2.3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发展, 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排位明显提升, 绿茶、辣椒及太子参等药材生产规模居金国第一, 马铃薯、火龙果居全国第二, 蔬菜即将进入全国前五, 牛、猪存栏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十一位。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改善。

———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预计完成年总产值483亿元, 同比增长28.8%,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251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产年末总额200亿元,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 建设带动原料基地800万亩, 带动农户360万户, 均比上年明显增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000家, 增长32%。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11.4%。

———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蔬菜、水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8%、95%和92.5%, 分别比上年提高0.1、1.5和4.1个百分点。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 保障九运会工作圆满完成。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12个, 新增认证绿色食品15个, 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5个, 19种农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各类机具12.89万台 (套) 、温室大棚68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0.7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到1851万千瓦。建成户用沼气13.1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31处、农村清洁工程80处, 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17个“整乡推进”试点有序实施, 农垦农场4700户危房改造全部开工, 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 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和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一年来,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投入抗灾减灾, 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召开全省春秋两季农业生产现场会, 出台生产指导意见,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组织实施12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测土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重大项目。加强农业抗旱救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 抓好望谟洪灾等突发灾情、疫情的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 先后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8亿元, 组织技术人员30余万人次投入抗旱救灾, 完成改补种农作物180万亩。开展旱灾影响调查评估, 摸清了灾害损失, 为省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服务队1590个, 完成机耕1187万亩, 机械灌溉823万亩, 机收323万亩。

二是扎实抓好项目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住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机遇, 按照“三个建设年”的要求部署, 深入研究谋划项目, 加大跑部工作力度, 积极争取农业部等各方面对我省农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在省领导的直接推动下, 我省顺利与农业部签订《共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备忘录》, 建立起部省合作共建新机制, 为助推我省特色农业和毕节试验区等区域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努力, 省农委全年共争取到位农业投资28.71亿元, 中央资金占到18.6亿元, 其中建设项目资金增长l6.7%。同时, 加快资金下达进度,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年度项目资金下达比例99.7%, 是近年来资金拨付进度最快的一年。全省共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4.23亿元, 兑现农机补贴资金2.78亿元。

三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组织“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现场会、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等推进活动, 实施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扶持县域特色产业建设, 着力培育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中药材、小杂粮和特色渔业等重点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种养基地,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2个、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91个、部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4个。加大对农业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 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省级示范点23处, 新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0家、示范基地1处, 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处, 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示范社。加强涉农金融服务,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省乡企担保中心贷款担保余额8.2亿元, 其中涉农担保占24%。分解落实“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开展农民增收补欠活动, 形成各级各部门助农增收的向心合力。

四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抓好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实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试点, 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清洁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等体系建设, 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环境保护工作, 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取得新进展。推进“金农工程”项目实施, 建成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机化步伐加快, 取得“无性系良种助推贵州茶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等重大农业科技成就。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9万人。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深化农业改革开放。成功承办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第六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活动, 组织参加成都农交会、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香港投资贸易周等展会, 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对外营销推介。加大农业“走出去”步伐, 强化与周边省市区、珠三角、台湾、东南亚等地的交流与合作, 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抓好农业对外宣传。农业会展签约金额和外来农业投资, 均实现大幅增长。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简政放权, 强化执法, 优化服务, 切实维护了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去年全省农业生产迎难而上, 农村经济亮点纷呈, 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为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现了“十二五”顺利开局。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 攻坚克难, 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二、坚定信心抓好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努力在“三化同步推进”中创造新业绩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抓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对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谋划今年工作时, 我们清醒地看到, 制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别是连续三年的严重干旱反映出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反映出供给能力依然不稳, 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下降反映出农业现代化步伐依然缓慢。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 农业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 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特别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及市场环境难以预料等, 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这是不确定性的一面。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国家和省继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水利、能源、交通、信息等环境条件逐步改善, 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等等, 都是我们抓好农业工作的基础保障和强大动力。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 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 为我们抓好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估计多种复杂因素、切实做好应对准备, 更要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科学谋划今后工作, 坚定信心, 加倍努力, 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两加一推”、“三化同步”为统领, 以“稳中求快、提速增收”为目标,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努力完成“保供给、调结构、促增收、强基础”四大任务, 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稳中求快、提速增收”, 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和农业发展内在要求, 在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力度,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肉类总产量200万吨、油料产量77万吨;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5万户;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近年我省在推进结构调整、培育重点产业上, 措施有力, 成效明显, 但也存在地区不平衡、进展不够快的问题,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还没有充分发挥。去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推进结构调整的会议,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 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 省农委组织了专题调研, 拟订了粮经作物结构调整初步方案, 争取在三四年内使全省经济作物比重达到60%。今年是推动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起步之年, 要力求首战成功。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 有效提高复种指数, 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面积, 扩大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核桃、油茶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 积极发展饲草料和绿肥等作物。今年增加蔬菜种植100万亩、中药材50万亩, 新建茶园60万亩、果园50万亩。要调整粮食内部结构, 调减陡坡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 加快“望天田”水改旱进程, 增加马铃薯等夏粮面积, 加大菜用马铃薯、酒用高梁、薏仁米、苦荞等兼用高效粮食作物, 促进粮食产品的加工流通增值, 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增加菜用马铃薯和酒用高梁面积各90万亩,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0万亩、小麦67亩、水稻50万亩。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全省畜牧工作已在安顺召开, 有关工作已作初步安排。在此, 结合结构调整再强调一下, 要保持种养业齐头并进、实现“六畜兴旺”。重点是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 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发展香猪、大鲵等特色养殖, 实施好“千万只肉羊工程”、“千万头肉牛工程”、“5511工程”等项目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力争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确保养殖业持续较快发展。完成草地建设80万亩、冬季农田种草120万亩。实施牛羊杂交改良58万头和50万只, 推广杂交猪1900万头、良种禽1.1亿羽;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 大鲵存池40万尾。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要根据新的目标修订全省农业发展有关规划, 抓紧编制实施《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指导各县选准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突出解决生产规模、产业聚集和服务配套问题, 每个县重点发展二至三个农业产业。按照集中资源、逐个突破的原则, 今后省农委的各项资金投入, 都将向这些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倾斜。

(二) 力争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高。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连年受灾、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当前, 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不仅是省内安全自给的需要, 也是全国宏观环境的需要。我们要坚持抓好粮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保障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一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要强化政策宣传, 规范操作运行, 搞好措施配套, 加强监督管理, 把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 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稳定农业生产的基本面。目前, 我委已会同财政部门下达中央财政预拔资金6.5亿元, 各地要迅速安排抓好落实。二是确保粮油稳定增产。今年, 农业部将对各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考评。要立足“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提升质量”的要求, 抓好扶持粮油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 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实施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增产工程、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和农机化示范等项目, 完成粮增工程1200万亩、高产创建162万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农艺农机技术, 确保农作物良种和关键技术普及率稳步提高, 完成机耕面积1200万亩、机收350万亩。三是扎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突出抓好蔬菜、肉类、奶业、水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 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增强市场供给能力。加强“菜篮子”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密切产销衔接, 促进市场流通, 保障城乡消费需求。

(三) 拓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渠道。农民增收是农业工作的核心目标, 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近两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保障持续增收的产业体系和成效机制并未完全形成, 必须在推进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 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 争取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的支持和投入, 扶持加工业快速发展。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点) 创建和星级评定工作, 建设省级示范点15个,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现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新一批企业申报认定, 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要抓紧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养基地, 为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提供重要支撑, 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共生繁荣。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命名一批省级示范社, 完成500个民族乡镇新建和规范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形成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培训计划, 加快阳光工程转型, 扶持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 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更名为契机, 突出为农服务主题, 开发金融创新业务, 落实涉农担保费率优惠政策,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加强农产品对外营销促销, 协调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努力实现增产增收。抓好助农增收各项措施的分解落实和督促考核, 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助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四) 促进农业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质量安全是保障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是提高农业效益的着力点。今年我委已与省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 我委也将与市 (州) 农业部门签订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 责任重大, 不可懈怠。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已批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全面完成32个县级站建设任务, 争取开工建设5个市级质检中心、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 完成一批市县级质检机构建设审批立项。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确保今年完成金省1446个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目标。抓好检测技术人员能力培训, 全面提高监管和检测能力。二是继续抓好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6个专项整治工作。以“瘦肉精”整治为重点, 坚决打击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创新农资监管措施, 加强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管, 杜绝经营、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 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检, 强化检打联动和综合执法。三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完善一批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实施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项目, 建设5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100个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场。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四是加快推进市场准入。深入开展9个市 (州) 中心城市重点市场准入和全省重点生产基地的产地准出工作, 实施好全省43个茶叶、蔬菜重点县179个监测点监控项目, 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 保障农业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今年, 要抓住各级加大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一是抓好农业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粮食新增产能、高标准农圈、农机购置补贴、动植物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 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等项目建设, 提升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争取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项目对我省的倾斜投入。二是抓好农村民生改善项目。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 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18个“整乡推进”试点, 努力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镇, 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坚持“稳步推进、建管并重、注重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推动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 推进农村沼气产业化、物业化和综合化发展, 确保如期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100个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农垦农场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三是加强项目争取和实施管理。要认真研究农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需求, 积极谋划和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投入, 确保存量投资有增长、增量投资有突破。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 整合资源、汇聚力量, 科学把握基础建设和投资安排的方向与重点, 努力解决项目小、散、杂的问题,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的应用作用, 促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六) 推动农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改革是农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开放是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开放摆在农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挖掘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拓农业增长的广阔空间。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策调研和农业法制建设, 强化农业政策法规保障, 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流转土地, 全省完成土地流转350万亩,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强化格式文本的推广应用和履约监督, 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持续增长。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和保险, 加强诚信农民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贵州与珠三角、长三角、台湾等地的区域农业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和出口。举办好2012年贵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力争外来农业投资和贵州农产品外销实现新突破。

(七)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坚持“以防为主, 防抗结合”的指导思想, 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做好防灾减灾的组织、物资和技术准备, 提高防灾减灾应变能力, 重点防御低温凝冻、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抓好抗旱救灾机具储备和检修, 加强抗旱节水等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应用, 发挥先进科技在抗旱减灾中的应有作用。抓好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 积极争取抗灾救灾资金投入, 帮助灾区和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地调查、收集、分析和反映灾情。认真执行农业灾害报告制度, 在灾害发生、救治关键期, 安排专人定期报告灾情动态、处理紧急文件, 为防灾抗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要高度重视和抓好农业安金生产, 切实消除农机、渔业安全事故隐患, 维护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三、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保障引领支撑贵州农业发展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一五”以来, 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有所提高, 科技支撑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但仍然存在创新薄弱、投入不足、转化渠道不畅、人才缺乏等问题, 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然不强,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 2010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仅有42%, 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围绕开发创新、转化应用、推广服务、人才培养四个关键环节, 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培育现代农业人才, 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提升科技对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确保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一)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依托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 研发、配套和组装一大批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优质生产和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创新和推广一批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要广泛建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 加快种养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步伐;培育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 加大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和扩繁力度, 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提高良种覆盖率。要针对贵州耕地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加快山地农业机械研发、推广步伐。二是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认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的同时, 加快推进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中药材、蔬菜、肉牛产业3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7个功能实验室、12个综合试验站的建设, 启动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油菜、生猪、水稻、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推动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协作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要推动建立“课题来源于生产, 成果由市场检验”的科研立项机制, 加强农业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奖励评审、评价机制, 积极发挥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是要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是直接服务农民的最基层机构,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依靠力量。为了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落实到位, 农技推广服务取得实效, 我们主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 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作用。要全面推进农技人员聘用制、农技推广责任制、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农技推广执业资格制度和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 建立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运行机制。要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 引导专业素质高、作风踏实的农科大学生, 充实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 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并落实好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二是要大力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乡镇, 各地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 提前做好建设用地划拨、实施方案编制、匹配资金落实, 严把建设质量关, 严格建设资金的管理, 有效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使得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切实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要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动植物良种及先进种养技术覆盖率。要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 重点推广先进适用农艺农机技术, 支撑农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要积极推行“包村联户”推广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加快信息和技术的传播, 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要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任务, 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实施力度, 广泛建立专家统筹负责、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 示范户辐射带动的高效农技推广新机制。要培育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户, 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辐射和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三)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广泛开展农民普及性教育培训, 结合农时季节, 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 将新品种、新技术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重点抓好职业农民培训, 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技能为培训重点,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培训, 培训人数不低于培训任务总数的三分之二。抓好农业经纪人、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重点人员系统化技能培训, 力争“十二五”时期培养50万名特色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今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万人次以上。三是建立农技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大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 组织大批基层农技人员到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 参加高级研修、异地集中的系统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实现每3年完成一轮对县乡在岗公益性农技人员业务培训任务。

上一篇:班主任开学初德育培训下一篇:食品安全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