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17篇)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一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甲学生说:“胡屠户这个人,眼里只有钱,范进没中举时就是‘现世宝’中举了,马上会有钱了,就是‘贤婿老爷’这样的人,还会有好的一面?“乙学生也表示:”胡屠户这个人,只要看他抓银子这一场面,就足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在众多学生都发表完了自已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了范进,但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还要靠他,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个女婿,当然针对骂他,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情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
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注重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
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能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浓度了以讲读启发情感,朗读激发情感,写作抒发情感。
1、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我在讲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已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窗明几净的生活。开始我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已父亲的肖像:有的写父亲西装革履,有的写父亲的手机奏着时代的强音,有的写工作,有的写生活。我就此打住,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离我们有七十年有余的闰士是一幅什么样的肖像。开始,大家对父亲的肖像还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整个教室静悄悄,我顺水推舟说“两个时代的父亲肖像上有天壤这别,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父亲敬爱有加,我们更对闰士的不幸产生了疑惑,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文,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士才
四十岁上下却活得像个木头人呢?“听完我的话,大家迅速研读课文,并对闰士生活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了解,明白了社会黑暗、兵、匪、官绅使闰士命运如此悲惨,由此大家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如今的国家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2、朗读激发情感,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回延安》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上这课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后,举行诗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3、写作抒发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次训练时,我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父亲》。然后,我给大家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这是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我看到同学眼里滴下了晶莹的泪珠。趁热打铁,又给大家读了一篇《谁能读懂我心中的痛悔》一文,内容是文中的我不能谅解父亲的力家出走,后来我被蛇咬伤,父亲背我走了几里路,到家后父亲用嘴用我吮吸毒汁时,我的声断喝葬送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也是文中的我泪流成河的那一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几篇典型的回忆亲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在亲情的感化下,下笔如有神。有学生在作文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老师不让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一番讲演,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应该的,无须不安,无须报答,然而现在我明白了。有同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就在我沉迷于生日的期待中时,一句朴实而古老的话惊醒了我,”孩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我的心如揣了只小兔,往昔的岁月历历在目;每次过生日,妈妈的碗里连鸡蛋皮也曾有过,每次吃蛋糕,妈妈部是吃一点就推脱说不好吃便端给了狼吞虎咽的我。每次催她买衣服的钱都给我„„想着想着,我觉汗颜,我太自私,太不懂事了,近十三年来。我享受了很多,可妈妈却为此而背着沉重的负荷,望着已生华发的妈妈,我有说不出的内疚,突然,一个想法闪现在我的脑海,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也要为妈妈备一份礼物„„”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同学们养成了正确的亲情观,人生观。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现实生活状况,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比如在考试过后,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可以布置一篇“谈成功”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再比如《孟子二章》
这一课教学完成以后,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篇“怎样才能成才”类的作文,通过作文,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说出自已的看法,教师从中加以引导,及时加以疏导,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才才观,引导他们成才。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摇篮有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例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范仲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他做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已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司到他的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思考: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影、电视能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近期中央台播出的一档栏目“生存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在种种困难条件下完成任务,达到生存的目的。这需要选手们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看,并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在班上组织一场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第一位同学的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
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锻炼„„
当然,每个学生的意志类型和发展平是有差别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控制能力,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当激发其坚韧精神,对于胆小、犹豫不决者则要培养其大胆、勇敢和果断的品质„„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很多,以上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众位同仁共同探讨,使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二
一加强听力训练,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为应试做好准备
心理测试表明,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90%以上。对于学习英语语言环境的学生来说, “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和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力, 才能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才能使学生有信心去说, 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际;才能保证英语教学顺利进行。因此, 整个高中英语教学阶段, 教师要进行一定量的听力训练。高中英语听力训练覆盖了中学所学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以及口语交际的基础概念。这就要求学生能依靠语言知识判断复合语境的词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听能力很低。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以养成良好的听习惯为目的, 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听力技能, 以具备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成功地理解真实性语言材料的能力。及时了解学生听能力的发展状况, 了解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 发现问题, 从而使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理解中的障碍, 最终达到激励学生采取有效的策略, 继续努力学习的目的。
教师进行听力训练在放录音时要让学生听清听懂, 还要教给学生听录音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听录音的习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兴趣会增强, 因为能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是一件愉快而自豪的事。听力训练还可以采用游戏, 唱英语歌曲等方法来巩固、检验以及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另外, 日常听力训练也要为应试做好准备。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接触一些高考听力题型,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有些学生习惯边听录音材料边从中找出相关信息;而另外一些学生喜欢全部录音材料听完后在进行答题。而后者的正确率会不如前者。因为在全部听完录音材料后, 容易忘记一些重要信息, 从而影响答题的正确率。由于做题方法不当, 正确率不高, 学生会产生害怕情绪或比较紧张。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做题方法, 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 才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参加应试。
二加强会话训练, 树立信心, 关注学生情感, 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高中阶段, 兴趣是促使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最好方法。因此, 每学一篇对话或课文, 教师都应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使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生动活泼的素材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会话。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胆子会更大, 与别人用英语交流的信心更足。
教师在英语交际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极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加强语言实践训练, 为学生多创设交际机会, 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
交际能力是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 只有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才能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 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从教学实际来看, 这样以鼓励为主, 适当放宽对交际中错误的要求,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时,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参与学生语言实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有四种形式, 其中效果最佳的形式是: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 并且促进所有成员双向交往, 为此, 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情景语言实践活动时, 教师可以参与其中, 成为他们会话时的一个角色, 促进学生自由地进行交谈, 遇到语言知识上的难题, 教师可以友好地帮助他们过渡一下。对于英语交际教学来说, 采用这种教师参与指导并成为交际中心的教学形式,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交际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障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交际过程中怕说的心理障碍, 从而增强学生投入语言实践的信心, 磨炼学生的意志。
总之, 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交际活动需要学生具备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交际活动,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学生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高照]
摘要: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交际活动需要学生具备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交际活动,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篇三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接受学习的模式。儿童所学的东西的全部内容是以确定的方式由家长或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的发现。而只要接受。这就是称之为“授人以鱼”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所需要的是“授人以渔”的方式。
一、培养善于探索的精神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我在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基本识记了一、二类字,并利用“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做例句进行了“谁在哪里干什么”的说句训练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来巩固“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我出示了一块画有结满了词语果子的智慧树的小黑板,并在黑板上画了几个盘子,对大家说:“现在我们要把智慧树上的聪明果摘下来,放在盘子里,作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一组,先商量好了再上来,看看哪个组的拼盘做得又漂亮又新颖。”
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这时有几个大胆的学生走上了讲台,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黑板上每个盘子前都挤满了学生。不一会儿,学生已经顺利地拼出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小鱼在河里游。”、“鸟儿在天上飞。”和“爸爸在家里看书。”这几句文中出现过的或按常规思维不难拼出的句子。
我从一个盘子里拿起“我”和“坐”,对大家说:“刚才大家拼得真不错,不过,我们再想想办法,还能拼出更有创意的拼盘。除了‘我能在小小的船里坐,还有谁能在呢?我在小小的船里除了‘坐,还能干什么呢?”各小组的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随着词语果子位置的调动,盘子里出现了“爸爸(小鱼、鸟儿)在小小的船里坐(看书)。”、“我(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坐)。”、“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我(爸爸)在河里游。”等充满了想象活力和纯真童趣的优美句子。从此例我们看到尝试教学法激活了儿童自身的潜能,应用尝试教学的手段,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树立充分的自信
在教《乌鸦喝水》(苏教版小语第二册)这篇课文时,当乌鸦想出了用小石子放进瓶子里让水升高,终于喝着水了,我继续问:“还有哪位小朋友能帮乌鸦想想办法,让它能喝到瓶子里的水?”有的小朋友讲:“那还不容易,用杯子灌!”“乌鸦是动物,它没有手怎么拿杯子呢?”“是呀,乌鸦没有手,乌鸦又小,拿不动杯子,怎么办呢?”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停地对每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它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对同伴的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思考,争论和批评,“办法”越来越多,不管是合理不合理,不管是可行不可行,教师都给予肯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潜能。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自信,是让他们在尝试成功中感知到什么是自信。孩子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全部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孩子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孩子的进步,并使孩子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三、增强受挫承受力
挫折是指个体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活动受阻。当客观事物使主观感受受到挫折时,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不同类型的心理反映。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儿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要让他们更多的尝试到“失败的痛苦”,只有在这些“痛苦”中他们的受挫能力才能获得加强。在把乱词排句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把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如:“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公园——看花。”把词打乱了。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让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词语卡片,根据上面的提示,扮演各种小动物,让他们做“坐火车”的游戏,然后让其他小朋友评一评,他们坐的车厢位置对不对,对了就练习几道题。乱词排句虽然是一个比一个较抽象的,排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坚持他们“尝试失败”,让他们体验“失败”,使他们的受挫能力增强,逐渐感悟排序的方法。
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四
一、从细处入手,使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是一个具体实践活动,以认知、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学会尊重、关心最亲爱的父母长辈开始,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将“关心他人”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主动的发展。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的无理和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闹着玩,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教他们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道声晚安,并养成习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他们就会感受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让父母代劳。其实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信心的形成。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们逐渐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失败的挫折,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十足的学生,将来会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及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让学生学会独立。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犹为重要。许多教师和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总是不自觉地说“你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的话,这种干涉孩子自主活动的行为,会造成孩子失去探索、主动学习的机会,成为你“指挥棒”下的小“木偶”。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孩子学习一样新知识时,总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他们自主、独立地学习,然后根据孩子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孩子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
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五
金梅小学陈会琴 摘要:小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尤其重要。教育学强调素质的发展性和可塑造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具体的心理辅导课,教师应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成长为有自信,独立,有创新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强的人。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各学科教育中熏陶,渗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风气,教师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把孩子培养成心理素质健康、健全的人才,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学会社交技巧,把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重要性
1、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他们学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为个人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所以要防止不道德行为的出现就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2、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育要由传统的教育改为启发式的教育,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要做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出发,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行动上的自觉性,使学生在追求中不断进步,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3、有效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看重学习,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忽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出现情绪紧张,焦虑,恐惧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可行方法
1、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
自信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树立伟人榜样。通过认识自我培养自信,给小学生讲一些伟人的故事,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等等,使学生树立顽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2)能力锻炼。通过挑战自我培养自信,比如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自己做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3)培养集体观念。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工作。让学生明白荣誉凝聚着全班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让
学生知道他是集体中的一份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交往,娱乐,成长的场所。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多举行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心情的好坏对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身心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但能提高人体的各种活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逐步培养学生宽阔的心胸和豁达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情商、坚强的意志,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情商即情感智商,情商的高低是对自己情感,情绪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若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对待,必定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还会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危害身心健康。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恢复自信,使其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那些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事实证明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仅与智力有关,更取决于坚强的意志。能否具有丰富的人生,取决于心理素质,看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人生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
树立崇高的目标,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使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很好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接受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平常多举行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体现。
4、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通过阅读书籍,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快乐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2)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创建各种活动情境在行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5、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表现自我,并适时提供一种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小结
6.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六
我想对造成孩子自卑、封闭、压抑、焦虑的封闭状态的外部环境,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两方面的环境是他们成长的主要环境。
我们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更注重于知识传授。且不说这些知识体系,学科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教育、人生观的探讨却实在是太欠缺了。现有的道德伦理教育与社会现实相距太远,而且还往往过于空泛,抽象,缺乏说服力。
成绩的优劣,成了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第一标准,这是指在学校而言。学生们的精力扑在了分数上,这种以分数为标准的衡量方法,却会压抑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也。
社会以她自己的规律在运转,“识时务者为俊杰”,顺者昌,逆者亡。成功者其实就是顺势者,顺大势成大就,顺小势成小就。
然而从大学“圣殿”里走出来的学生,对这个复杂又固执的社会,很容易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以他们受的教育,以他们“游手好闲”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相距实在太远。他们迷惘、愕然,学校太理想化,生活却太复杂。被粉饰与美化的生活欺骗了他们,“做得说不得”的存在坑了他们。悟性高的学生,慢慢地瞧出个名堂,知道怎么顺势,怎么拐弯,怎么成就自己。那些个真诚的、坦率的、傻呼呼的,说不定就碰个头破血流。回转身,惨惨说一声:“真虚伪。”
那位“专门买碗”的大学生,敢情就是后者。从中学到大学,对大学生活的“浪漫”、“随意”就受不了。
再说我们的家庭教育,一般父母评定孩子的标准其一是“高分”,其二是“乖”还是“不乖”,即是否听话。他们基本无视孩子的人格培养与能力开发,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让他吃得好,穿得漂亮,身体棒棒的,走出去体体面面。至于他的心理状况呢?关心的就不多。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有一种“敌意”的态度,使其在斥责声中长大,这是许多孩子的体会。父母对孩子发脾气、耍态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结果,在家长面前,有的孩子就战战兢兢,形容委琐,而一旦脱离了父母的视线,就无法无天,顽劣不堪。有的孩子与父母就缺少一份亲密的感情。从小感情压抑,落落漠漠的,不爱与人交往。那位大学生,显然是与父母有隔阂的,因此也不多交流。
在一些学生身上显露出来的自我封闭状况,与缺少亲密的人际交往有关。这些封闭者往往害怕社交,甚至害怕一般的同学交往。其结果,越是害怕,越是封闭。封闭造成孤独、压抑、焦虑,最后形成心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关心、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协调孩子的情绪,矫正他的性格偏差。例如对于这位大学生,如果父母能经常与他谈话,并帮助他澄清一些偏见,给他为人处世的参考,那他的精神状态就不至于到此地步。当然,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有一个对社会、对新环境的认识,适应、改造过程。固执己见,一成不变,很难生存,更别说竞争了。作为家长,你是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发展潜力、能愉快生活的孩子,还是要一个具有严重心理偏差的“天才”呢?这两种不同的目标,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无疑,心理健康,也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竞争的首要条件之一。
1.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没有认识障碍。
2.有丰富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能承受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
3.意志健全,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战胜压抑、沮丧等消极情绪。
4.有较好的适应性。
5.心理特点和实际年龄相一致。
6.能正确认识自身,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7.对一定的事物持有积极的态度和稳定的情绪。
8.智力健全。
9.具有从事一般活动的能力和不同程度的创造性。
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七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 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 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 很好, 有进步”的话, 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很有潜力”之类的话, 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 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 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 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更持久、更重要, 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 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曾组织过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 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 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 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 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组织名著知识竞赛, 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 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 迎难而上, 自信心大大增强。
三、引导情感沟通, 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情感”教育可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能化被动为主动, 化消极为积极。朗读激发情感, 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 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结合教师的范读, 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 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回延安》一课为例, 这首诗情感真挚, 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 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 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讲授时, 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 认真范读, 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 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事, 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四、进行意志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8.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八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 心理素质 调控情绪 坚韧意志 终身
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这要求职业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一定的“定岗”的工作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旅客纷繁复杂要求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根据旅游业的需要,培养工作需要的多种能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需要从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工作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矛盾,并具备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超人的记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留意工作范围内容的情况变化,比如,作为景区管理人员,要关注自己工作景区不同季节游客的人数变化;随时关注景区内进入游客人数与景区内饱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同时段景区内集中爆发的问题;关注不同季节游客身份的变化等。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学习到的相关旅游知识进行对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景区内的游客的游玩安全、有序进行,保证旅游品质。
对于前台和客服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注意记忆力的培养,通过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顺口溜、联想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业后能够快速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各种信息,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要牢牢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好恶,尤其是记住某些人的禁忌,为客人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能准确为客人提供需要的服务信息,为客人推荐符合客人身份和爱好的菜品等。
2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旅游行业的工作对象是不同国籍、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人们的旅游需求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而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和耐心。教師要引导学生培养情绪调控能力,面对游客的各种要求要保持克制、冷静,即使客人的要求很过分或者不甚合理,也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并以委婉的语言得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比如,旅行途中的意外事件,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不良行为导致的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各种个性化的言行导致的敌对情绪,都可能导致矛盾突然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旅游从业人员要能保持克制、冷静的态度,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并以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周围的人,让客人在自己的带动下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旅途愉悦。
3 培养学生坚韧意志,适应艰苦的旅游工作需要
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充满变幻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坚强的品格,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以案例教学法或是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工作环境的恶劣,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思想准备。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比如,导游带队旅游途中遭遇车祸,导游坚持让救援人员首先营救游客,自己忍痛坚持让救援人员最后对自己施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
利用小组谈论、合作法,让学生预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对自己带来哪些困扰,进行哪些方面的考验,并思考相应的应对方法。这种有针对性地训练,能提高学生对困难预知能力,以及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4 树立终身发展意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旅游的方向和热点问题不断发生变换。课本是对以前旅游专业知识的总结和提升,远远落后于旅游发展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学校学习仅仅是将来工作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终止,让学生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善于向教材学习,还要向有经验的同行前辈学习,还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丰富而便利的网络资源实现开放性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差、行为相对散漫,但是,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与实际案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新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当然,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举措还有多种多样,除以上的论述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控制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维护职业尊严,培养学生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与不同人的交际能力等。引导学生将旅游职业知识和专业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将来的工作,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群慧,谭蔚沁,金艳凤.论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旅游研究,2011(01).
[2]薛群慧.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4).
9.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九
谭娇媚
少年儿童正处于由幼稚向半幼稚半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成人忽视,置若罔闻,以至于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对此不能等闲视之,应及时发现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向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组织主题班会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遗传因素只是为小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出生后的具体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他们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而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都享受了过多的爱,不少父母对子女是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要怎样就怎样,养得孩子不是孤僻胆小,就是强横霸道、唯我独尊,有着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等不健康的心理,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多组织主题班会,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学会自强,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例如,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暗暗地落泪,不知所措。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我就组织了一次《面对困难,我„„》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问:“不如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好吗?”他点了点头,坚定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勇敢克服困难的人„„”他的话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创设一个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艺术性批评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逆反心理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消极的训斥,往往会刺伤学生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甚至会激发学生的反叛,形成对教师不满和逆反情绪,严重的会与教师对立起来,使教师教育学生的工作雪上加霜。相反,如果以鼓励、赞扬、尊重取而代之,则可以使学生从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可重新塑造一个新形象,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一次在布置堂上书面作业后,发现有位男生伏在桌子上迟迟未动笔,坐在旁边的女孩子忍不住说:“老师,他趴在桌上什么也没有做。”这时,我委婉地说:“做作业前是要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呢!相信他考虑成熟以后是会提笔做作业的。”那位男生慢慢地抬起头来,向我报以感激的目光,拿起笔开始做作业。
三、护自尊,细心除尘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进入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强烈的自尊心,成人感逐步形成,有强烈的进取欲望和荣誉的向往。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尤其是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最恨别人当众出他的丑,特别是班级中的优秀生挨了批评便会郁郁寡欢、记仇,有的一蹶不振。面对这个新课题,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善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少用“拥破窗户纸”的办法,要注意选择时机,用谈话法、故事法、健康人格教育法。记得前年,我班一位女同学把100美元“利是钱”给同学传看。当她放学回家背书包时发现钱不见了。我作了调查后,发现了可能拿钱的同学,便向同学们说:“我们的同学已经开始觉悟,老师收到‘诚实的信号’。你可以自己把钱主动放回丢钱同学的书包里,老师永远不追查,不告诉家长,并保密。欢迎同学早日放下包袱,迷途知返,更请同学们注意今后不要开此玩笑。”果然,在当天下午第三节课后,丢钱的同学在书包里找回了钱。过了一段时间,小东同学歉疚地主动找我谈心,我在维护他自尊的前提下,严肃地提出
了“一念之差”的危害性,并赠书签一枚共勉。
四、惩罚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惩罚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负疚感,把惩罚看作是前进的鞭策力和进步的新起点。个别老师对课堂上走神、做小动作、说闲话或没完成作业的学生严厉惩罚,如罚打扫卫生,罚跑步,罚站,罚抄书,罚取消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甚至罚打等,诸如此类的惩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或威信,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
心理学的调查显示,47%的学生在受惩罚后产生反抗心理,如“记恨在心”、“想打人”、“发脾气”等。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有的还进一步有厌恶某老师的课程到厌恶学校所有的课程,甚至产生厌恶人生、仇视社会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便于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清所犯错误的危害,准确地把握惩罚的“度”,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动辙对学生采取严厉惩罚。这样,对犯错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惩前毖后,长善救失。
五、架起爱的桥梁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班主任要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自卑感比其他同学要强,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班主任要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们内心的焦虑与冷漠。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如我们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向来独来独往,害怕老师,不爱学习。于是我主动用放学的时间陪她聊天,并与她一起参加班里的篮球、排球、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渐渐地,大家成了好朋友,她变得爱参加集体活动,笑声也多了。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在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机会。一天上数学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回答,竟意外的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我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摆脱闭锁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又如,一天我一进课室,课代表就告诉我:“谢乐没有做作业,还在作业里乱写乱画。”我看着谢乐,他低着头,脸一下子涨红了。我就说:“可能谢乐同学昨天发烧头晕,把作业本看成了草稿本。谢乐,等会把作业补做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欢迎来问老师。”谢乐给我投以感激的微笑。接着他上课特别专心,积极举手发言,我及时表扬他,并表扬他昨天带病还坚持上学。之后,我还针对他喜欢体育运动,在班里组织篮球比赛,让他当A组队长,结果A组大胜,他得到全场最高分,他的心情特别地开心。我就因势利导说:“谢乐,你是一个球技高、组织能力强的运动员,又是一个懂事、聪明的孩子。对吗?”他低着头说:“以前是,现在我是学校最坏的学生。”“你以前的确做错了很多事,不要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努力改过,我相信你一定做好的!”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此后,谢乐同学没有再逃学、打架、偷东西等,渐渐地,学校违纪公布栏再没有他的名字。我就让他担任班的纪律、卫生委员,在他的检查、督促下,我们班每周在学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都进入前三名,他的成绩由原来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他。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之后,他告诉我:“老师,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谢谢你表扬,你的表扬比严厉的批评还要厉害,激醒变质的我!以后,我会继续做好自己,绝不会令你失望!”
实践证明,凡是重视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师,最能理解、体察孩子的心,也最能赢得孩子们的心。
如果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鸟,那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平衡翱翔的翅膀;如果教学工作是船,那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把稳前进舵。因此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培养
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小学生愉快地学习,才能使教学工作取得成功,才能使祖国的教育事业繁荣昌盛。
注:参考文献:《教育学》
10.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之我见 篇十
关键词:现代教育 心理健康 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二、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引导学生注意自我调节心理机制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故事中榜样人物的心态,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要点、培养其健康心理品质是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心理机制就是由自己以克服错误的行为方式去消除矛盾,用道德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谁是谁非,仍然不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表现为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其主要原因是心理调节能力差,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2.引导训练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
以往思想品德的导行方式习惯于单向说教,教师说什么是对的,学生就照着去做,这样实际上缺乏针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素质的培养,课上让学生谈出自己不愿和伙伴们一起玩的原因,根据这一情况,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生的自我导行,培养学生健康的合群心理,发展他们的个性。
另外,在课间活动和各种课外活动中,也要注意创造集体活动环境,在玩耍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合群心理。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4.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消极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分,所以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要关心和满足学生在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合理需要,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理解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避免因个人不恰当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学生精力旺盛,如果不善于引导,过剩的精力就容易释放到有害的方面去。要加强学生意志的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具体行为习惯和一点一滴抓起,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某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性格如抑郁、多疑、善嫉、孤傲、粗暴、胆怯等,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热情机智地引导他们,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不良心理也就会得到预防和克服。
5.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叶上雄 主编《中学教育学》。
2.《教师报》。
1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十一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课堂上的契机,对学生 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使英语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阵地。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自卑来源于失败的暗示。为什么启而不发、厌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缺乏自信。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总有不同程度的喜人、过人之处,但由于时间的推移、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们渐渐地对自己曾经有过的优点淡忘了。因此,我们让学生从认识自我开始,让每一位学生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意识和成功心理。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问学生一些很简单的日常用语。如:What's?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并对他们的回答作充分的肯定,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有时老师一句“你能行,你准能赶上”便能唤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教师应该带给学生一片阳光,让其觉得前途光明、一切美好,有了自信心做后盾,那么何愁成功离学生太遥远呢?
二、利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要面对很多的挫折。大多数同学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希望各方面都能超过别人。对于竞争,他们都抱着“只许胜,不许败”的心理。一旦受挫就很容易灰心丧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要告诉学生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学会接受失败,正确对待失败。在高二英语课本中有这样一篇短文,苏格兰将军Bruce几战几败,最后不得不躲在山洞中。一天,他看到一只蜘蛛织网,一次次掉下来,可一次又一次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他从中得到启发,鼓起了勇气,并最终击败了敌人的进攻。我在分析课文时让同学们讨论Bruce成功的原因,并让他们结合自己曾面对的失败,谈谈对失败和挫折的看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和方法,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自信心,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理想目标。也许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
在教学中还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失败体验较多的学生来说,容易形成自卑感,产生退缩心理,这会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抱着一种观望态度,很少做主动的尝试。因此,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专长。
三、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要客观
评价要做到全面与客观,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方法,而且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要全面了解情况,要防止“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就做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形成对学生的偏见和成见。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人的做法,而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及时的鼓励。一次在英语考试后,我表扬了一位只考了46分的同学,因为,他在前一次的考试中,只得了22分。这次表扬成了他增强自信、继续努力的新起点,使他以后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3、评价要有发展性
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在的丑小鸭很可能变成以后的白天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目光来看待他们,要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
在评价标准的掌握上,要有一定的相对性。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会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科學评价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四、借助英语教学,和谐学生人际关系
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与人相处时友善、同情、信任多于猜疑、嫉妒、敌视,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有个别同学有一种惟我独尊的意识,看什么都不顺眼,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远离群体。因此,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他们学会尊重别人。例如,打搅对方,要说:“Excuse me.”;做错了事,要勇于说:“I'm sorry”;对别人的感谢要说“Not at all”等。还有,也可利用课文提供的一些语言材料如“On the Bus”、“Mr Evense”等,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与人友善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醒学生学会宽以待人,对别人大度一些,宽容一些。可经常使用这样的提示语“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鼓励学生去主动关心别人,对他人的冷漠态度与自己的孤僻是相随的。学会关心别人,在别人需要时主动给予帮助,创建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生活氛围。
1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十二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制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心理障碍有:恐惧、依赖、焦虑、孤独、冲动、反感心理等。造成这种不良因素的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的影响、家庭背景, 也有来自学校、教师的, 但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从执教者的角度讲, 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 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新课改前, 我国学校教学一直沿袭苏联教学模式, 虽然它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显现无疑。教材容量大、重复多、技术要求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使课堂变成教师指挥学生服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这样一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的现象。这种由教师指导演绎的课堂教学, 极大伤害了学生的主体功能和身心健康。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必须要我们的教师转变和更新这一传统的教育思维;其次是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 才能把学生解放出来。
2. 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育人者必须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精通体育心理学, 及时掌握现代学生心理的一些新现象、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 以便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情景
1. 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言行得体, 亲切、平易近人。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教师要以一个合作伙伴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的内心感到教师不再是老虎, 而是亲近的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情洋溢、充满自信能使学生消除怕苦、怕累的心理, 激发勇气。另外,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快乐元素, 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 让快乐伴随教与学的全过程。例如,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部分内容单调, 久而久之, 学生感到厌烦。我们运用音乐做韵律操, 或者分组做小游戏, 还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舞蹈引入课堂, 效果就不同了, 学生的兴趣会增加。
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体育教师要应结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 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活动有序、过程科学,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心理水平因材施教。再次,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在愉悦中体会锻炼的乐趣, 身心俱进。
3. 在教学中意志力的培养应该是意识、有计划地展开。
顽强毅力的培养作为学习者应该明确目标、目的并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意志力的培养应依据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 (气候条件、地理环境)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在艰苦的条件环境下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实施教学评价要建立在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之上
教学评价是一次教学过程的终端, 又是下一次教学的起点, 并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科学地进行评价。评价发挥作用与否要看学生是否收到激励, 更加自信,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并确立进一步前进的目标。同时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的提升, 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天生素质好, 不需要做出多大努力, 体育成绩照样能获得优秀。相反, 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的不足, 即使再努力, 还是达不到合格。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体育课练习中出现消极倾向。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 在考核内容上我们从技能素质和意志品德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在考核方法上, 我们采用平时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学生测评与教师终评相结合、兴趣特长与基本素质测试相结合。这样强化过程评价, 弱化终结评价。这样即使学生的先天素质再好, 如果不努力也许评价不一定高, 反之一些素质较弱或先天不足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肯定。另外, 也减少了教师主观评定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13.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篇十三
我国正式开展素质教育已有20多年历史,各大中小学校也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取到了不错的成绩,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是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要矛盾,因为资源有限,大部分学校只能保证“教书”,而“做人”方面还是做的不够系统和彻底。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最近一则倍受关注的新闻:2012年19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赛阳中心小学三名10岁女生结伴手拉手跳楼后被摔伤送往医院,她们自杀的原因是“想跳楼死了,就再也不用写作业了”。一系列的案例表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
中学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游戏成瘾:
表现为:
1、不能控制网络使用时间;
2、在网络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一旦停止网络使用出现抑郁、焦虑、社交障碍如亲子关系危机等症状;依赖虚拟感受,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严重后果:重度网络成瘾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活动瘫痪,学习、工作、生活均受到严重影响,乃至出现生活自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
2、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思维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等。
3、自杀倾向:
主要原因:
1、抑郁等心理障碍;
2、家庭环境;
3、学校的强大压力;
4、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先兆:
1、严重抑郁症状;
2、梳理过去事件;
3、将自己财物整理并馈赠他人;
4、暗示话语。
4、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平均比例高达46%,年增加率超过5%。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1、有些家庭环境成为滋生儿童反社会行为和犯
罪的温床;
2、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3、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问题虽多,但这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能否解决和度过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了。因此,从小开始给予一个正确的心理引导和系统的心理健康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应该突破以往“亡羊补牢”的教育手法,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选择一个专业系统的素质教育模式,从小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青少年期的基本矛盾是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基于此,他们强烈要求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遭受挫折。这使他们情绪易波动,逆反心理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于是,他们在强大的诱惑和压力下,再加上心理抵御能力的脆弱,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走向歧途。
另一方面,青少年们因为叛逆心理,大多不愿意主动找老师,家长倾诉自己的困境。导致了父母、教师及学校心理工作室的教育工作很难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真善美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了一套专业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案,与学校,家长多方面配合,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一方面针对中学时期出现的常见问题设计专题心理辅导方案,争取做到防范于未然,给青少年一个晴朗的花季;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专题能力拓展发散思维的训练,开拓更多的能力,帮助青少年挖掘出自己的个性和潜力,更积极得面对压力,面对生活。
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加阳光的美好未来;给学校一个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家庭一个更加和谐的温馨氛围;进而让社会的明天更加朝气蓬勃。
中学生素质培养流程简介
本计划将按照“评估——宣传——援助——长期机制”模式规划。
一、评估
1.评估对象:学生
2.评估者:公司委派
3.评估工具: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
《儿童行为量表》(CBCL)
《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卷》(16PF)
《自评抑郁量表》(SDS)
《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
4.评分标准
由本公司专业心理团队进行系统的统计评估,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专业性、权威性。
5.结果送达
评估结果送达过程中,注意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以免让学生对评估产生反感,以致于对心理援助甚至是公司产生反感。
二、宣传
1.宣传对象: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
2.宣传方式:讲座、海报等方式。
3.宣传者:公司委派、学校配合。
4.宣传内容
针对评估结果选择宣传主题,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心理援助的必要性,引起学生及家长的重视。
三、援助
1.一对一援助
依据之前心理评估结果,学生特别是家长主动求助,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援助。
2.团体辅导
依据之前心理评估结果,针对班级内或校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四、长期机制
1.长期合作
公司可作为学校定点心理援助顾问,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共同营造健康校园。
2.拓展援助
学习行为矫治,包括注意力训练、思维训练、记忆力训练等心理素质训练。开展团体训练,内容包括团队精神训练、人际沟通训练、情绪管理训练、压力管理训练等。
3.模式延伸
14.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思考 篇十四
邓德凡
腾冲县科协
679100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得不到宣泄,就目前状况而言,对中小学生及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心理素质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心理素质,影响,培养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也在提升,但中小学生中出现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流失犯罪、甚至摧残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却屡教不改。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类现象无疑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我们有义务找出学生不良心理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良好心理素质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良好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的集中体现,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良
小学生年纪小,分不清是非,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内心充满了诸多矛盾: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出现的矛盾,对他人的过高要求与过低的自我要求的矛盾,过高的自我评价与客观的社会评价不一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给他们表现出反抗叛逆,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易变化、行为易冲动,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等心理特征。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急骤变化使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自卑,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二)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忽视。
多数家庭都会过度溺爱孩子和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品德的发展、人格的教育、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不信任孩子和家长的一厢情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偏激、逆反等不良的心理疾病;家长缺席、离异或充满“硝烟”、冷漠等反面的家庭环境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三)学校给学生的压力、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距。一些学校和教师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由于学生与家长、老师间存在隔阂,以及家长和老师的不理解,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容易造成潜在的心理压力;
形成孤僻、情绪反常、社交困难、学习不良等心理障碍。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形成明显的冲突,单纯的校园环境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对比,致使学生陷入模棱两可,分不清是非,无归属的困境,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情绪波动,从而形成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习性或者被同化的结果,这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
从上述的种种原因来看,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已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学生适应社会,在社会立足,取得成就的前提。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心理素质培养的好或坏直接影响着其它方面的正常开展。下面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要自强不息
众所周知,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尽管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努力,而做为内因的学生无动于衷,就无从谈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就是一个助学习生自助的过程,学生不自助,不自强,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目标的。因此,广大中小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成为一个高分者,还是成为一个具有‚自尊、自信、责任、自强、好奇、同情等六种心理倾向,自立、敬学、竞争、合作、开
1、学校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校长、教师应深刻认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心理素质教育要有相应的计划、目标、内容、手段,如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等;要与德智体美劳结合,相互渗透,既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独立地位,又体现心理素质教育在几种教育中的中介作用。
2、学校要重视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影响力无人可比,他们的言行深刻的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全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全成长时,也要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师生共同心理健康。腾冲县曲石中心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特意在学期开学之初的教师集中开会时,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广大教师进行心理辅导。
3、在教学中既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应同时完成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发展两项任务,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广
大教师要消除教学方法上的满堂灌及题海战术,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因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主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进行,这些因素对认知活动起着启动、维持和调节作用。因此,教学要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建设良好校园文化,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它构成学生心理环境的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必须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心理环境,让学校的校舍建筑、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壁画、树木花草以及它们的有序布臵、优化组合、清洁卫生构成美的天地。学生长期生活在其间,受到熏陶,对心理素质的养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教学工作制度、运行秩序、课外集体活动、校园精神、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社会要重视有为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作为;需要形成‚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相关单位联合、全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氛围。
1、加强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1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十五
关键词:课堂提问,心理素质
初中学生有自尊、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上,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尊重、赏识。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学习习惯、能力和成绩, 对他们形成适当的期望, 并对他们保持积极、信任的态度, 就能够达到学生产生乐学、好学、勤学的效应。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不仅能够反馈课堂教学的信息, 还能够以疑促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一点, 课堂提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素质理。
课堂提问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教师的提问, 二是学生的思考回答, 三是总结评价。在这三个步骤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 适当提问, 提问的内容、说话的语气都应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做出相应的变化。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成绩不是很好, 在课堂提问时害怕被教师问到自己不会答的问题而“丢人”, 于是很消极地上课, 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 要因材施教, 讲究提问策略, 使他们有问题可答, 并且答对, 从而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课堂提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
一、课堂提问有利于调整学生的紧张心理
很多教师会发现, 当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 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得很紧张, 他们神色不安, 深埋着头, 竭力躲避教师的视线。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 可能是以下三种情况导致学生心理紧张:一是这部分学生性格内向, 不敢面对全体师生发言, 担心答错会引起同学们的嘲笑。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是, 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 始终低着头, 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的目光;二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思维受阻, 一时理不清思路而心理紧张, 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是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或答非所问, 乱答一气;还有一种情况是知识基础比较差, 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找不到或找不准思考方向甚至是不能完全领会。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是神情茫然、困惑。
问题分析出来了, 如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呢?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况的学生,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勇气;以充满鼓励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每次上课前, 笔者都会酝酿情绪, 以精神饱满, 愉悦的状态走进教室, 走上讲台。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始终激情四射, 努力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 针对内向学生的心理特点, 笔者用鼓励的语气让他们回答不太复杂的问题, 增强他们的勇气, 在回答完毕, 进行总结时, 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结果, 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 笔者在提问时往往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 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回答, 帮助他们理顺思路, 并最终找出答案。对于第三种情况的学生, 笔者会对他们提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问题, 如某个字在句中的读音、解释等, 答对后在总结时加以表扬,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从而努力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
二、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好胜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好胜心理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又容易使学生处处与人争强, 喜好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好胜心的两面性, 积极引导学生的好胜心理强。
好胜心强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 往往是教师刚刚提出问题, 他们就举手回答, 以显示自己比别人聪明, 但由于他们急于表现, 使得他们的思考往往是不周密的, 导致答案不准确, 甚至有时是不着边际, 离题甚远。针对这部分学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性强, 思维周密的问题, 并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 要求学生不要急于举手回答, 强调答案的准确与否, 不是回答速度的快慢。
三、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进心理
每个学生除了有好胜心理外, 还有求进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强, 思维敏捷, 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又会发现问题, 再对问题进行思考, 如此循序渐进, 学生的求进心理就会永无止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进心理, 就要对他们提一些思维逻辑比较周密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得出答案。语文问题, 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要多提些能够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不设固定答案或标准答案, 只要求学生见仁见智, 理由充足、证据充足、言之有理就是好答案。学生有了自由思考的空间, 就会对问题感兴趣, 就会乐于思考, 就会有兴趣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有了持久的求进心理, 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浓郁, 生动活泼。这样的教学氛围反过来又激发了学生的求进心理, 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不怕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不上去。
16.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现代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活动大部分在实践中进行,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的表现机会,但在体育教学中有些老师通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技能方面的知识传授,却很少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学校体育教学是以育人为宗旨、与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消除学生在运动中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是当前体育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1)能有效调节学生心理。心理调节的方法很多,体育运动就是十分有效的一种。科学安排体育运动,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适当地放松,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与协作,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可以得到锻炼,意志也可以得到磨砺。特别是通过开展一些体育精神活动,同伴之间通过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能够增进了解和友谊,更容易解决实际问题,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排泄消极情绪。
(3)体育运动通过活动肢体和筋骨,能够使身体关节能加灵活与协调,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觉判断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信心
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运动、兴趣、性格等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地有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因材施教。一是分类分层训练。可以将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分为一组,对于该组学生,安排的体育运动应是比较简易的,如短跑、跳绳、踢毽子等;将急躁、紧张的学生分为一组;对于此组学生,应该以可以调动情绪的运动项目,像排球赛、篮球赛等;将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组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技巧性强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跨栏、铅球等运动项目。通过这样分层分组,能够全面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并避免性格局限。二是注重正面激励。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坚持以正面积极的教育评价为主,要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少苛求。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捕捉和扩大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2.挫折教育,锻炼学生意志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以此增强学生抗击挫折、经受逆境的意志,从而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一是强化动作技能训练。为了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学生可能需要经过几十次的反复强化巩固训练。在达标训练中,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难免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不足,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将心情调整到积极向上的状态中来。二是适当磨砺学生意志。在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要巧妙应用恶劣天气等外在环境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在下雪天,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打雪仗的游戏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抵抗严寒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坚强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适应逆境的能力,为其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在关键节点磨砺意志。在体育运动中,往往会出现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如短跑冲向终点的最后一刻,篮球运动中抢夺篮板时刻,拔河比赛中转败为胜的关键时刻等。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节点,锻炼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3.开展比赛,让学生学会竞争
当前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被社会所抛弃。因此,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精力充沛的青春期阶段,也是身体和心理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他们大多具有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搭建平台。一是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竞赛活动往往是非常激烈的,也是非常刺激的。学生为了获得比赛的成功,往往会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例如以200米跑为例,在你追我赶的比赛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爆发出超乎寻常的拼劲,他们的竞争意识也能够得到大大增强。通过比赛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而增强学生奋起直追的拼搏进取精神。二是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在激烈的体验竞赛中,学生为了获得成功,就必须克服一系列困难,还需要突破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在无数次的跌倒中爬起来,在面临众多竞争对手时,必须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也就需要克服懦弱怯场的不良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抗压心理素质。三是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乐观心理。当前社会竞争激烈,而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这就需要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乐观心理素质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而需要从小培养,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乐观心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必须将学生乐观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通过体育运动,让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挑战,面对竞赛失败,尽可能地减少对心理的负面影响,促使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于少数个性随意、易有偏见的学生,要主动与他们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进行心理分析,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认真练习,持之以恒,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使学生学有信心,赶有目标,喜欢的项目更加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其他项目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这样,学生能得到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升华。
总之,初中生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身体与心理全面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的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切实有效地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水平,从而促使学生身体、心理都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体育世界.2010.02
1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十七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全顺
【摘要】未来的竟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个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21世纪创新人才。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者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本文就学生的出现心理问题原因以及如何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社会上社会的思想垃圾、丑恶现象的渗入,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一些影视公共场所,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家庭教育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溺
爱型”的教育会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养成好逸恶劳贫
图享受、自私自利的恶习,遇到一点小的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那些对孩子用‘棍棒教育’的“高压型”的家庭教育
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性格和逆反心理;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
致孩子放任自流的“放任型”家庭教育,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性格孤僻、性情冷漠。此外,家长的文化素质、品德行为是影响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的不良的放纵行为也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的。
3、学校方面教育影响: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弊端。
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才能让学生有知有
识,轻德育、体育、课外教育,致使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学生感到
枯燥,信心不足;对那些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不遵规守矩的学生则
视为异类、调皮。同时不当的教育方法,如对学生体罚、心罚、嫌弃
后进生等,会使学生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4、青少年有自身的存在的因素。青少年时期,生理上迅速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及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青少
年思维有片面性和主观性;青少年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但又有冲动
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针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应
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根据
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和的规律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社会
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要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提倡树新风正气,消除各种精神“污染源”,保证让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要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远离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并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以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2、学校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校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都在触动着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处处受到美的熏陶,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也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困难情境,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对付挫折,战胜困难的技能、技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心理认知暗示,来达到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目的。第三、开展心理咨询,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重视个别学生的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
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第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并积极参加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造就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形成。
3、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而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4、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要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
高心理素质。
总之,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积极加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每一位教教育工作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者,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下,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将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
邮编:056500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教师进修学校
姓名:李全顺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建筑行业施工人才的道德素质07-1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8-14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09-1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10-0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06-14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08-1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11-1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08-1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