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风家训

2024-09-02

传家风家训(共11篇)

1.传家风家训 篇一

父亲小时曾读过几年私塾,引以为傲,因此也特别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古书,说话特别喜欢引经据典。从小到大,就十分注意培养我们喜好读书的习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的时候,父亲在自己订阅杂志的时候也给我们订阅了许多的杂志。到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订阅一本杂志,父亲便让我把那厚厚的一摞订阅单拿去给老师看,那种骄傲的感觉至今我都记得。

从儿提时代的听话,到青年时期的抵触,一直到现在自己也为人父的理解,终于知道了读书的好处,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读书,可以增长人的见识--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读书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会明白许多道理,可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文凭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的;读书可以使我们适应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总结起来,最能记住的最通俗的一句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所幸,在颇有幼儿教育天赋的老婆的引导下,小小的女儿不知何时便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最爱缠着我和老婆给她看书讲故事。现在我知道了,这就叫亲子阅读,阅读是教育学习的起始,而亲子是爱的本能,我想,我们会坚持亲子阅读,把读书好习惯继续带给女儿。

2.常念清贫传家风 篇二

读到一篇关于历代名门家风的文章,颇为感触。名门家风,大多都有一套对本族人严格的行为规范,做人的操守,是一个家族的前辈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人生感悟,总结出来的持家之道,供后人遵循、借鉴。我们寻常人家,虽然没有名门望族那样言简意赅的家风家训,但作为长辈们流传下来的生活经验,也应该有自己家庭的风气,包括生活习惯、做人处世的原则。

我大致回顾了一下我们家的生活,从长辈的言行举止里,感觉我们家的家风也比较简明扼要,那就是“常念清贫”。

我父亲这一辈人,兄弟5个,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和我大爷带着一大家子人过日子,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他们都有过外出逃荒或者做工打拼的生活经历。以至于,我大爷一辈子没能成家,孤独终生。老年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经常回家看他,买一些食品、水果。他不舍得吃,放着,像苹果,放久了,渐渐出现霉变,一点点坏掉,他先捡坏的吃,把霉变的地方削掉,就这样,一个一个轮着吃坏苹果,让我们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我大爷自己学文化,在村里做过会计,会打珠算。前几年生活已经很富裕了,他仍然时时提醒后辈们,生活要节俭,别忘了贫困,懂得惜福。

我父亲现在80多岁了,退休在老家。退休金足以保证他的生活,但他生活依旧简朴。棉衣都是穿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外罩也早就洗的发白。我们给他买了新衣服,不舍得穿,在衣柜放着,他的理由是,衣服多的穿不了,何必都占着呢。他的简朴早就成了习惯,让我们很无奈,也只能由着他的意愿。

平时聊天,父亲常提及的是当年的贫困,缺吃少穿,他十多岁的时候出门做工,没有棉鞋,赤脚在雪地上走。现在这么好的日子,不要忘了本,念及当年的贫困,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

这种常念清贫的家风,无形地影响着后代人的生活。以至我现在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到这种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除了生活里的简朴节约,常念清贫首先让人不生懈怠。因为清贫,让我从小有一种进取心,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工,都力争做的更好,尽管生来愚痴,但习惯了读书,这么多年不曾懈怠。有朋友偶尔进我的书房,一脸的惊讶,说到这年龄了,你还在坚持读书?其实,读书和年龄无关,我的收入很大部分都买了书,家里除了书,再没有值得炫耀的家当了。

其次,常念清贫,还让人不生贪欲。我曾经在一家经营不错的企业担任职务,人有清贫心,才可能洁身自好,不生贪念,虽有钱财过手,也做到了不染铜臭。

3.家训浙江嘉兴望族查氏的 传家宝 篇三

家训:嘉兴望族的“传家宝”2014年04月11日 10:11:3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查济民与夫人

江南多巨族。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嘉兴城乡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人文荟萃,有“浙西首蕃”之称。而在经济和文化相互激荡的背后,是诸多世家大族的繁衍和崛起,地域成为著姓望族生息发家的舞台。

望族坚持德教为先,注重家族成员的伦理行为规范。出仕,为官清正,造福百姓;居乡,热衷公益,乐善好施;居家,诗礼传家,崇文厚德。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虽有质的不同,传统的家族制社会也经历了巨大变迁,但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仍内含着教育功能,绵延千年的各式“家训”,如今依旧影响着“家风”的形成。

广义的家训包括族规、家训、遗书、遗言、分家析产书、家书等。历史上家训文化绵延亘长,周王室成员的训言或许可看作是古代成文家训文化的始祖。在总结商亡之教训过程中,周公旦主张以德治国,并以此训诫周氏王室成员。经过秦汉的发展,隋代出现了被后人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二十篇,成为后世家训作品、家训思想的典范。

无论是影响遐迩的望族,还是名闻村落的家族,在扎根嘉兴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训言。可以说,一个家族遗留训言的多少关系到家族的兴衰,一般训言多且丰富的家族通常兴盛时间较长,如《钱氏家训》、《查氏家训》、鲁宗道《家训》、华亭支孙植《家训》和《嘉言便录》、大易支孙氏《家训》、石庄沈宏光《两山训戒》、虹霓堰屠朝宣《宝德家规》、蒹葭围马维铉《教家箴》、卢锡爵《训家大要》、北溪戈定《戈溪训言》、蒋元《训蒙大全》、名臣过庭训《名言类纂》等等。

这些训言大部分围绕传统伦理规范,告诫子孙世守德业,有的则讲述先祖创业的历程和经历的艰辛。当然,这其中瑕瑜互存,既有诸多封建性的糟粕,也有普世的人伦美德,更有先祖对后裔殷切期待,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

千百年来,日日月月岁岁,这些训言有的已为地域人群口口相传,升华为俚语民谣,有的则如同遗珠散落人间角落,尘封于历史文本。

海宁查氏:诗礼传家,讲信修德

我今年老,戒尔诸孙: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兄弟之间,本同一气,切勿相争,自相弃矣。妯娌之间,纺织为最,虽云异姓,和如姐妹。

戒尔子孙:毋贪于酒,酒能乱性,亦能招祸;毋贪于色,色能丧身;毋学赌博,赌则败家;毋好争讼,讼则受辱。凡此四事,警之戒之。

和于邻里,睦于亲切。择良而交,见恶责己,毋堕农事,毋失祖业,顺之则行,逆而则止。言必择善,行必和缓,毋以暴怒,招其祸衍。

食但充口,毋贪美味;衣但蔽寒,毋贪绫绢。非礼勿取,量力节俭。凡使奴婢,亦当宽缓。凡此数事,斟酌而行。

戒尔子孙,谨守良规,从之者昌,逆之者殃,成败之际,如在反掌。

——海宁《查氏家训》,录自《查氏宗谱》

查,这是个古老的姓氏,自春秋时查延受姓肇始,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历史;这也是个小姓,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71位,人口103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

海宁查氏,是个传奇家族。历史上,他们曾留下“一门十进士,叔侄六翰林”的美谈;而今,“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家族文气之盛,除了浙江绍兴周家,就该算海宁查家了(语出余世存《世家》)。”

“忠孝开宗唐宋由来旧族,文章华国东西有数人家”的巨幅楹联,曾镌刻在海宁袁花查家旧日宗祠里。“这可说是我们海宁查氏家风的体现。”79岁的查乾伯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祖父设立了一座义庄,买了几千亩地收租,租金用于资助族中的孤儿寡妇,使他们能够平安过活,凡是上了中学、大学的人,每年都可以分两次领一笔津贴,如果有人出国留学,津贴的数额更大。”

——摘自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

读书为本,查氏家训溯源

上世纪90年代,金庸在与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对话时,提及对他影响最大的祖父查文清,曾设立义庄,资助家族里的孤儿寡母,鼓励读书学习。

查文清是海宁查氏最后一个进士,1890年任丹阳知县,第二年便发生了“丹阳教案”,查文清不愿让无辜百姓获罪,扛下“纵逸”的罪名,辞官返乡。金庸在《连城诀》的后记里这样记述:“我祖父此后便在故乡闲居,读书作诗自娱,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他编一部《海宁查氏诗抄》,有数百卷之多……”他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谈道:“我祖父查文清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无理压迫,不肯为了自己的官禄而杀害百姓,他伟大的人格令我们故乡、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荣。”

查文清身上,海宁查氏家风体现得淋漓尽致:诗礼传家、科举入仕、为官清正、人格清贵。

海宁查氏始祖查均宝为中国查氏六十七世孙,迁海宁袁花龙山,其后,三世贫乐公查澄传下家训。《海宁世家》一书中,《海宁袁花查氏》一文的作者汪千里认为,在家训中,查澄指明家族的发展方向是“读书为本”,兴家之道是男读女织“勤俭为先”,修身之道为“兼知礼仪”,并规范了做人需四戒的行为准则。此后,查益、查绘、查约、查秉直、查继佐、查慎行、查昇等均留有严格而规整的家训,“中心大多围绕读书为本,尊重儒术,走科举入仕之路;并规范自身道德修养的范畴,以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义赡恤,讲治生’(《太和公家训》)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崇文不崇武,被认为是查氏普遍的共性。汪千里认为查氏开始应该也是不排武的,直至唐代,还有以查师诣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臣武将为国效力,所以,唐太宗、玄宗两次封济阳查为天下第一姓,并称国之柱。宋朝查氏才专门订立“读书为本”,排武崇文的祖训家规,战乱时,则以迁徙谋生存。

海宁查氏崛起于明代,鼎盛于清康熙时期,将崇文风气发扬光大。

据赖惠敏《明清海宁查陈两家族人口的研究》统计,明清两代“查氏获得生员资格人数为800人,考取进士、贡生者共133人”,尤以康熙年间为盛。查慎行与胞弟嗣瑮、嗣庭,堂兄嗣韩,堂弟查嗣珣、查云标,儿子克建,堂侄查昇、查祥,以及比他年幼的堂叔查洪(海宁查氏唯一的武进士)都是进士,其中,查嗣韩、查昇、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查祥都是翰林,甚至查慎行亲兄弟三人,与他儿子同朝为官。康熙皇帝曾在其宗祠外的门联上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可谓名不虚传。

查继佐是明末清初最负盛名的海宁查氏子孙,金庸在《鹿鼎记》开篇便记述了他与吴六奇结缘,因而“明史案”中躲过杀身之祸的始末。他生于明末,是当时的江南文坛名士,围绕着他和后辈查慎行,海宁查氏形成了一个家族式的诗歌创作群体。查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受学于黄宗羲,有《敬业堂诗集》50卷,享有盛名。赵翼、纪晓岚甚至认为他的诗与陆游并驾齐驱,互有长短。袁枚《随园诗话》中对于查慎行诗歌的白描手法也有高度评价。

查氏家风崇文,以文兴盛,也曾因文获罪。清代,海宁查氏便两次卷入文字狱:查继佐被无端牵扯进“明史案”,查嗣庭因科场试题案获罪,但海宁查氏崇文之风不改。

曾著有《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的潘光旦以为,凡是世家,“都有血缘上的活力”。就查家而言,且不论血缘,海宁查氏在族内,多有劝学助学之风。比如金庸所述祖父曾设“义庄”,在采访中,查氏后人几乎人人提及。据他们介绍,查氏“义庄”早在明朝就有,鳏寡孤独在这里都有救济,相当于现在的社保体系,“尤其是读书,有不同的档次,张榜贴在祠堂里。受资助中了功名,有能力了要回报给家族。”查乾伯对此记忆尤为深刻。查氏不仅有“义庄”助学,前辈对提携后辈人才也不遗余力。汪千里在《海宁世家》里记述了海宁袁花查氏最高功名获得者——榜眼查嗣韩的故事。每年,查继佐会在宗祠里对查氏子弟进行考试、指导。查嗣韩是他的堂侄,家境贫寒,在考察中,查继佐发现他的潜力,便把他带在身边培养,后来查嗣韩果然不负所望,中了榜眼。

至近现代,海宁查氏崇文之风不减。其中最负盛名者,当属查良铮和查良镛这对堂兄弟。前者不仅以穆旦诗名博得“百年中国第一诗人”的美誉,还是杰出翻译家;后者不仅以金庸之名开创武侠小说之盛世,惠泽华人社会几十年,作品发行据说早已超过三亿册,还是杰出新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孔老夫子教导门人弟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把它改了两个字,叫做‘修身、齐家、爱国、和天下’。我想这两句话今天完全可以用得上。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奋斗;要尊重婚姻、爱护家庭;要爱自己的国家,有能力就要奉献一点;要支持人类进步,推动世界和平。”——查济民

言传身教,查氏家训传承

“他把‘修身、齐家、爱国、和天下’作为座右铭,实事求是作为行事的准则。这些都使我终生难忘。”科学家周光召在《一生求是查济民》的序言中这样评价查济民。查济民曾经说过:“中国传统讲仁、义、礼、智、信。仁是什么?待人宽厚一点,待人好一点就是仁。人活在社会上必须彼此尊重、互相容忍……所谓‘为富不仁’,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件很差,很差的事。”而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熟悉的人从他和家人身上看不到有钱人的骄奢跋扈,铺张浪费也是严格禁止。

作为海宁查氏的杰出后裔,无疑,查济民承继了查氏家风。在采访中,不时有海宁查氏后人提及查济民。

除了诗礼传家,爱国、讲信修德、家族和谐是查杰慧感受最深的查氏家风。他觉得查济民低调、热心公益和教育,是海宁查氏家风的典型代表;他和金庸联手推出“双查方案”(查良镛与查济民于1988年11月提出的关于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委员会的选举安排),正是查氏爱国、爱和谐的体现。

“家训虽然在家谱里有,但并没有专门的家训教育,只记得小时候父亲教导我做人要秉直,真诚相待。更多对家风的理解来自于家族间的日常交流和相互影响。”另一查氏后人查建国从不讳言查济民对他影响很大,查济民对家乡的热爱,对教育的支持,对公益事业的帮助,让他印象深刻,“也影响我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去年查家成立查之家帮扶基金会,有些像以前的义庄。”发起者虽是江苏江阴查氏,但海宁查氏也积极支持,查建国一家也捐赠了2万元。查济民的子女也从父亲身上承继了查氏家风,养成低调,不骄奢,独立不依赖父母的习惯,跟他们接触过的家乡人都觉得他们行事低调,“每次都悄悄来,悄悄回,不惊扰地方。”

查乾伯1936年出生在袁花,美字辈,是查猛济的侄子,他的叔祖、查猛济的父亲曾是徐志摩的老师。乾伯在小时候曾亲眼见过家谱里、老桥、牌坊上、宗祠中镌刻的家训。

查乾伯感觉查家最突出的特点是崇文不崇武;朴素不奢华;兄弟姐妹和睦,互助;以孝为先;做人不忘本。“我们叫‘端本堂’,查氏家族根据分支不同,分为不同的堂,每个堂的堂名都是告诉下辈怎样做人,‘端本’就是我们这一支最主要的家风。”

他记得金庸的父亲和伯伯对人都很尊重、和善。他十一二岁时,金庸的伯伯看到他在玩,“论辈分,我比他高一辈,他看到我,就问我,小叔叔你在做啥。他们很注重辈分,对女性也很尊重。”

查乾伯从父辈所得到的,也是他教给子女的。儿子查律是书法(篆刻)硕士,美术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师大书法系。

90年代初,他中专毕业想下海。“父亲知道后,告诉我,我们祖上读书为本,崇文不崇武,更少从商。”他才继续读书。

查律最想教给孩子的也是读书。他觉得祖训传下来的都是儒家提倡的。当今时代,像勤俭为先、兼知礼仪,这些都有好的影响。

查玉强的先祖是查慎行的弟弟查嗣瑮,“嘉善查姓多为查嗣瑮的后人。”父亲临终前告诉他,他们在查氏中属于“慎余堂”,“这是先祖对于我们的教诲,虽无明文张贴,但父母先人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我们影响很大。”

“艰苦奋斗,珍惜幸福,勤俭持家,这是父母对我的教育。”查玉强觉得家风中的一些东西,已经淡化,比如崇文轻商,但一些根本性的东西还在,如讲信修德、勤俭。

汪千里注意到,到了近现代,查氏不仅文史人才多,也有很多社会活动家、专家教授,理科、商界也出了不少人才,“查氏社会适应能力很强,又刻苦好学,与时俱进。”

4.孝敬传家风作文高一 篇四

说起爸爸孝敬老人的事呀,就是说到世界末日也说不完。虽然奶奶家离我们很远,可爸爸却经常给奶奶打电话,也经常把时间挤出来去看奶奶。记得有一次,爸爸给奶奶买了一件一千多元的衣服,可爸爸又怕奶奶心疼钱,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不让奶奶知道真实的价钱,还提醒我千万别说漏嘴,如果奶奶问我,就说不知道。到了奶奶家,爸爸立即把衣服拿给奶奶,奶奶一看这么好的衣服,便知道一定是花大价钱买来的。她心疼的说:“你这是花多少钱买来的?一定不便宜吧。”爸爸却装作一副没什么的样子,说:“妈,才一百多块钱。”奶奶听了,松了一口气。我在旁边偷偷地笑:“一百多块钱?在后边加个零还差不多。”

妈妈呢,孝敬老人的事也有许多许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在奶奶家,经常帮奶奶做家务,刷锅、洗碗、擦桌子,样样都不落后。

还有一次,姥姥生了很严重的病,连走路都走不了。爸爸妈妈听到这个消息,饭都没顾上吃,就去了医院。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想什么,可从他们的神情就能看出,姥姥的病不轻。到了医院,听医生说了病情,我们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经过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姥姥恢复的非常好,很快就出院了,可爸爸妈妈却累坏了。

5.好风传家观后感 篇五

5月12日晚,《好风传家——四川首届“四川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特别节目》在四川卫视播出。青羊区文体旅局及时下发通知组织观看,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分别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收看。

节目充分展现了我省各地历史人文特色,全方位展示了川人的家国情怀,是我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礼孝守法”“吃苦在前”“忠诚爱国”“薄己厚人”……每条条延续传承的家规、每个个发扬家风的故事都感人至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良好家风既是党员干部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此次评选活动节目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廉洁教育,今后我们都应该加强修身律己,树好正确榜样。”局纪检组组长邱文峰收看节目后在工作微信群发表感想。

6.干部职工观看“好风传家”观后感 篇六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出席。全省21个市(州)的纪委书记、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以及大学生、警察、社区代表等观众方阵数百人,参与了现场录制。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眉山人称“李妈妈”的李俊英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晚会。她说:“三苏的乐善好施、孝慈仁爱、非义不取,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们眉山更是如此。好的家风家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我看来,好的家风就是播啥种子结啥果,是爱的给予,是爱的付出。”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由四川省纪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办主办,华西都市报、四川电视台承办。由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联手主流权威媒体,进行大型公开评选“好家规”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

活动按照全省“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部署,于1月25日正式启动,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川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历时3个多月,共征集到各具特色的家训家规400余篇、家风故事800多个。充分展现了全省各地历史人文特色,全方位展示了川人的家国情怀,是我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7.传家风家训 篇七

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以及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活动。

此外,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文艺评论家何开四等川籍名人为获奖家庭代表颁奖,前中国足球队队长马明宇也作为特别嘉宾参与节目。

一个家庭凝聚一座城市的厚德,一句家训贯穿几代人修身齐家的信念。据了解,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自1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各地按照层层评定、逐级上报,以及媒体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共征集整理了勤廉向上的好家规好家训400余条,克己奉公的家风故事800余个。经网络投票和专家现场评审,最终评选出49例“天府好家规”。

节目中,自贡胡氏、攀枝花杨氏、甘孜丹巴毕氏、成都金堂贺氏家庭等10个代表家庭先后走上授奖台接受颁奖。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璀璨夺目的灯光特效,只有最朴素的语言将几代天府人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他们的优良家风故事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新时期良好家风的深刻内涵,也感动着现场每一位听众,赢得阵阵掌声。

在座的嘉宾中有多位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其中绵阳周氏家庭的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原副厂长周永秀已是92岁高龄。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周永秀说:“对孩子们的要求就是一句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即使我以前是领导,但孩子们不能去攀比,要俭朴,不争地位,从一线的普通工人做起,多学习技术。”

在一家三代都从事国防事业的周氏家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十六字家规是一种精神财富,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而对于甘孜丹巴毕式家庭代表,28岁的森林警察毕达来讲,作为本次颁奖活动中最年轻的嘉宾,家训家规在他心中的分量便是因公殉职的父亲用生命书写的.“康巴汉子”四个字,更是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和信念。

8.我的家风家训 篇八

我的家规家训

作者单位:

运搬三队

作者姓名:

段令中

我的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是中华人民的传统,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让我来告诉你!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风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要讲究礼貌。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家风家训,就是要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从小就要教育子女,做人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千万不能投机取巧钻空子,不能贪小便宜,那样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迟早是要吃大亏的。要经常给家人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以及报纸上登载的新闻,用生动的例子告诉他们,脚踏实地对家庭及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我们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在学习上认认真真,做好的榜样,做人和对待身边的人也要真诚。做人就要做个认真踏实的老实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锋那样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码也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诚实认真的好人!

9.我的家风家训 篇九

我们是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芽,只有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中国是“礼仪之家”,非常注重礼仪。所以,孩子在家风的熏陶下,就能多一份礼仪,多一份尊重。说起家风和家训,这可让我想起了那一件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普照着大地。我嘛,当然在一个小溪边玩水,身上满是水迹,而此时的我一边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一边蹲在岸边嬉戏,并不知道妈妈在急切地寻找我。我玩得越来越起劲,可是直到“太阳公公下班时”——夕阳西下,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可是,我一到家门口就害怕了,怎么办啊?心想:“这下可“死”定了!我该怎么办呢?”我忐忑不安地站在那儿,不敢敲门。可是,门“咯吱”一声开了,是爸爸!我心跳更快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看他那发灰的脸,我好像看见了鬼似的害怕!我又抬头看了看他怒目圆睁的眼神,简直使我“崩溃”了!他只是让我进来,我的步伐小小的,生怕我会受到训斥。我走进了屋子,屋子里一片寂静,我看到了妈妈担心受怕的一面,她见到了我,神情自然放松了很多,我很后悔我所做的一切,哦,她抱住了我,是那种紧紧地抱住,我的鼻头酸酸的。爸爸把我拉到椅子前,语重心长地说:“宝贝,你可以去玩,不过,不要去玩的时间太长,否则爸爸妈妈会担心你的呀!知道了吗?”我点点头,郑重地宣布:“我以后一定会守时,不让爸爸妈妈担心。”以后,我每一次上学,玩游戏都会守时,古人也说过:“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妈妈看着我笑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从幼芽长成了小树,经过风吹雨打,经过烈日炎炎,经过冰天冻地,我渐渐懂事起来了!我有时会挑食,剩饭。但是,爸爸妈妈告诉我勤俭节约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我再也不挑食了。有时,连一些小橡皮我都要把它用完!是啊,“勤俭节约”是多么光荣啊!理所当然,这也成为了我的家训之一。

10.我的家风家训(征文) 篇十

岳岗小学 三二班 卢炜尧 2018年3月12日

家庭是园,孩子是苗,家庭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并且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教,而家风家训更为重要。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现在我们也做父母了,教育孩子对老人一定要有礼貌。我们家孩子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做大人的在各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则带个好头,我们有好吃的一定要给老人先吃,老人需要什么,就算自己再艰苦也一定要达到老人的要求。我们从来不让老人生气,有什么事儿都要顺着他们。老人都是80多岁的人了,行动也不方便,我们都是抽空去给老人理理发,洗洗头什么的。每当见到我们,老人的脸上都露出一副喜悦的笑脸。我觉得我不用跟孩子多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孩子已经看到了,他一定会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我觉得孩子一定会做得更好。

同时我们要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乱花钱买零食,人家有的自己就得有,甚至要比人家的更好,这样溺爱孩子不是一个好习惯。每当孩子说到这些,我们就讲讲以前我们的生活,我们上学的时候不舍得买一个本子用,就用石板在上面写字,写完后擦掉再写。后来就花四分钱买一张白纸,回家用剪刀剪开,用线缝起来当本子用,而且反正面都写,这样就觉得很高兴,很满足了!孩子听完后,大吃一惊,说:“哇!妈妈,原来你们这么艰苦啊,连一个本子都不舍得买,学习还那么刻苦,成绩也那么优秀,我以后再不乱花钱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听完这一些一定很受启发。

11.寒假特色活动传家风、学榜样 篇十一

章锦小学 五年级二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校有校风,家有家风。从世家大族的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我们都在传递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以家庭的凝聚力与责任感为一个社会的风貌乃至一个国家的风尚做出担当与贡献。无论家风、校风,乃至社会风气、大国风尚,其根基都在个人的修身之上。这个寒假我们五年级二班就开展了“传家风 学榜样”的特色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 家风就是孝顺父母: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家风就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家风就是勤俭节约、珍惜粮食: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家风就是信守承诺、讲求诚信: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上一篇:王氏杂粮煎饼作文800字下一篇:湖南省综合业务系统电子汇兑业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