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2024-10-21

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共12篇)(共12篇)

1.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篇一

如何设计一个检测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兴趣的评价量表?

由于生物课程标准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探究,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评价中应着力强调并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动态性和激励性,同时评价还要体现其简易、可操作的特点。为此我设计了“生物学科学生学习评价表”。

1.此表每个学生一张,每周学生自评一次。每周组长核查一次。教师随时抽查,一学期两次评讲(期中、期末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以A、B、C、D等级为量化单位,(A等90分以上、B等80分至89分、C等60分至79分、D等59分以下)

3.学生之间的评价:给你最欣赏、最崇拜、最了解的同学以真实的评价并写上姓名。只能“一帮一”。

4.我的感受:最想对你的同学、老师或家长说些什么。

5.激励性评语:在本学期你的同学、老师、家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最有帮助、最让你愉快兴奋、最能激励你奋进的一句话(或肢体语言);也许你的表现没有引起同学、老师、家长的注意,在你的心里最希望得到哪一句话(或肢体语言)。

6.家长评价:学生回家后是否能按时完成生物作业?在家中能否自觉完成课外探究实验?是否亲自参与了调查活动?是否经常地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电视节目、报刊,自觉收集有关资料?是否经常与家长交流有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等等。

7.教师从知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给出具体分数,此分的50%加上期末的50%就是学生的学期总分。

这种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质疑、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都通过等级形式记入表中,这样能方便地让教师或家长及时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既有利于教师科学地调控学生的参与,又有利于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进而家校合力地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

2.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共抽取上海市4所高校的有效被试1 241名。

1.2 量表题目的编制

根据学习挫折的定义和理论研究,编制开放式问卷。对上海大学大一到大四的130名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在仔细分类研究并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93个项目的原始量表。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不符合记1分,不大符合记2分,基本符合记3分,符合记4分。93道题目中包括10道反向题目和2道测谎题目,得分越高,表明学习挫折越大。

对上海大学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进行初测,获得有效问卷312份。以量表内项目的决断值(CR值,又称临界比)和项目与总分的相关为标准,删除决断值未达显著性的题目以及项目和总分的相关低于0.30的题项。对剩余的题目进行主成分分析,删除在所有因子上负荷量小于0.30的项目和在2个或2个以上因子上负荷量大于0.35的项目。征求专家的意见,确定了30道题目,并设计了2道测谎题,作为剔除无效问卷的参考标准,形成了由32个项目组成的量表。

将32个项目组成的量表施测于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4所高校的本科生,有效量表799份。其中男生359名,女生440名;文科学生359名,理科学生228名,工科学生158名,体育艺术和医学类学生54名;大一学生173名,大二学生252名,大三学生275名,大四学生99名。再次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等,删除了14道题目。考虑到问卷题量不大,便不再设置测谎题。故此,形成了由16道题目组成的量表。

1.3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FoxPro 5.0软件进行录入与管理,然后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

对量表的项目分析结果表明,项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为0.316~0.578,量表的α值为0.853;如果删除任何一个项目,量表的α均值都会降低,说明确定这些项目为正式量表是恰当的。

2.2 因素分析

对大学生学习挫折量表的16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碎石图见图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Varimax)。对数据的合适性进行考验,结果表明,KMO为0.881,Bartlett 球性检验值为3 551.778(P<0.01),说明总体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拒绝球性。由图1可见,特征根呈突然下降,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以Kaiser准则的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同时参考Cattell所倡导的特征值图形的碎石检验,抽取出5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62.626%。见表1。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根据各因子所包括的题项内容,对各因子进行命名,分别为学习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学习过程的挫折、学习的积极认知、学习结果的挫折、教师相关的挫折。

2.3 信度分析

从表2可见,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89~0.766,分半系数为0.597~0.767。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4 效度分析

本量表的项目来源于文献研究和130名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整理后的结果,对师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征求了一些专家的意见,从而保证了量表的项目能反映当前大学生学习挫折的实际情况,并进行了预测,请同行专家对量表的项目进行多次审查,所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注:P值均<0.01。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挫折量表包括学习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学习过程的挫折、学习的积极认知、学习结果的挫折和教师相关的挫折共5个因子。笔者认为,这几个因子非常有效地反映了学习挫折的概念:学习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直接反映了学习挫折的概念。学习挫折包括认知和情感的成分,所以,消极情绪是学习挫折的直接体现。学习过程的挫折和学习结果的挫折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认知和评价,也直接反映了学习挫折的含义,而且该2个因子与学习效能非常相似。学习效能是个体对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与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正好相对应。如果量表中全部都是负向的题目,则会难以判断被试是否认真作答。在研究中设计一些反向的题目,形成了学习的积极认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人。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谈及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师的评分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不满意,对教师的评分不满意等,则非常容易产生挫折感。

本研究以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系数)和Spearman-Brown分半系数来衡量量表的信度,结果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系数都达到统计学要求,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本研究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程序来进行研究,从而保证了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而且5个因子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习挫折的认知和情感成分;因素分析的指标均达到了统计上的要求,从而保证了量表的建构效度。因此,该量表可以作为大学生学习挫折的有效测量工具。

摘要:目的 编制大学生学习挫折量表,为相关研究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在理论研究、访谈、开放式问卷等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学习挫折量表,并施测于上海市4所高校的799名大学生,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大学生学习挫折量表共16个项目,包括5个因子,分别为学习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学习过程的挫折、学习的积极认知、学习结果的挫折和教师相关的挫折,累积贡献率为62.62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89~0.766。结论 大学生学习挫折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大学生学习挫折的测量工具。

3.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篇三

关键词:自主学习 大学生 能力培养

0 引言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能力,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人类学习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婴幼儿时期自发地自主地学习,到中小学时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到大学时期逐步走向自觉独立自主地学习,人的自主学习的程度是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积累、知识智能逐步提高、文化程度提升而不断提高的。在大学期间,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水平越高,意味着他走入社会时自觉独立、自主学习的起点越高,社会适应性越强,这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的。

1 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指学习者拥有的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 自主学习的要素

2.1 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现代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要求学生进行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这就迫切需要学生掌握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根基又在于自读能力,即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所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该培养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有启发并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脉络体系,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3 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自主学习首先需要在制订计划的基础上,逐渐落实所制订的计划,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规划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计划的人,其学习只能是低水平和低效的。

2.4 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大学生应会认识和评价自己现有的观点、道德、技能、知识、智力、能力、思维特点、思维水平、学习风格、志向、爱好、气质、意志等与学习及成长直接有关的诸因素的结构状况和水平高低。此外还应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

3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由于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统一目标、进度、内容、方法的班级教学又无法照顾到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因此,人们提出用自主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大学生的学习中,不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许多学习上的事情让老师包办代替,被动应付老师的教学,不会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外主动追求知识、发展兴趣、培养能力、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情况令人担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个人在学习化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善于不断更新知识。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教学领域,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扩展了人们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自学的活动范围,提高了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主学习在学习者的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4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1 学会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内因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学习内因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包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己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具体的、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等。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问题上,内心就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带着疑惑进入新课, 从而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4.2 培养良好的学习意志和习惯 自主性越强,学习意志就越强。在学生的交往中,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协作,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评判能力、自我做出决定的能力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4.3 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 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差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

4.4 掌握学习策略,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意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自学能力包括:制订并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判断能力;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活动方式并执行学习活动的能力;与学习伙伴(包括教师)的协商交流能力;对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自我调控能力;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自我评价、矫正学习结果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充分地履行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4.5 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由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调用教学资源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教师个人网站、资料库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也可以在教师也可以在服务器终端找到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等。

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学习者自身来实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指导、辅导、顾问、合作、帮助的作用。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一个不愿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是很难进行自主学习的。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具有专博结合、文理兼容的知识,能够掌握当今社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动态的复合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就要按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定位,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成才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昌明.激发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的主体活力.产业与科技论坛论.2006.9.

[2]周秀霞.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4.

[3]黄辉.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大学生自主学习计划 篇四

电大学校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摆脱了高中学习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自我发挥学习潜能为主。许多过惯了“牢笼”里被动学习的同学,也许在大学学习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怎样来面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从而荒废了大学光阴,实在可惜。以下针对电大教育模式开展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一、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并促进成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当今的大学生学习中,自学较之于课堂学习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1.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人生规划,大学属于半个社会,是我们即将步入社会的黄金时段,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对人生做出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目标,那么在学习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沿着自己的目标付诸实践,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2)阶段计划,阶段计划是指我们对一定时间阶段学习的大体安排。我必须对自己当前一段时间内的时间作出打算,才不至于茫然。我在第一年学期学好各专业课的基础上,要安排时间过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普通话等级等等;第二年就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储备,为自己的长远打算奠定良好基础。最后就应该多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为自己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

(3)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指周计划或月计化,短期计划中,我们应该具体地落实时间安排,精细地计划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很精确的操作性很强的过程,必须认真的制定和实施,才能落实到学习目标上去。在短期计划中,应该明白自己在本周或本月内应该做的具体事情,并且要认真切实的落实到任务上去。

(4)即时计划,即是当日计划。即时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当日的课程多少,作业多少等等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实自己大学生活,合理安排时间,有效的实施计划,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更重要的是要从即日做起。

总之,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只有对自己的时间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打算,并且付诸行动,才不会在学习中迷失方向。

2.发散思维,博览而有专攻

作为电大学生,仅仅吸收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发散思维,多博览一些相关书籍,而且在众多领域和范畴里,还必须发挥自身的特长,博览而有专攻。一个能够开拓进取并业绩突出的人才,必定是善于创新思维的人,从思维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创新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态,它既是一种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又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过程。因此,发散思维在我们自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我们都不能过于呆板,完全相信书中的内容,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无限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同时,也创造一些新的见解、新的观念,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们自学要达到的目的。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我们学习也必须重视专业,以专业为主导,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必须要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佼佼者。

3.理论结合实践,勤能补拙

理论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结合实践,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好的学习方式。大学学习中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勤工俭学活动等多种方式去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各个专业中,可以选择不同特色的方式去实践体验,增强见解。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勤于学习,天才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要想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必须勤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形成一套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就是靠勤奋换来的成功。因此,要想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必须勤奋学习。

4.坚定信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信念是石,可敲出星星之火;信念是火,可点燃光明之灯;信念是路,可引向成功之门。拥有坚定的信念,才拥有了成功的基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去挑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读书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了,就会得到豁然开朗的蓝天。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的基本因素。首先必须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我们的学习很重要。只有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才能学好,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我们更要抓住早晨的学习时光,早晨的时间是我们一天中最有利于学习的时间段,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利用早晨的美好时光看一些该看的书,记一些该记的东西,使我们整天的学习有一个好的开始,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习中更有激情和精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包括学会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引文,也可以是自己读书之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记一本书的内容梗概。只有多读书,多记读书笔记,你的知识才会有所增长,你的见解才会越来越丰富。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你的大脑把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这些知识上升为新的高度,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系统,那么,学习就会有显著的成效,学习方法也会越来越精炼。

5.图书馆资源不可忽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知识宝库。大学生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还要多看一些有价值的课外书籍,以书为友,以图书馆为友,把泡图书馆看成是现代社会的时尚。图书馆是知识的集中营,我们可以博览群书,饱享眼福,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因此,我们要努力抓住在校的大好时光,利用图书馆的有限资源去无限的拓展我们的知识,更多的吸取书中的精华和精髓。

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网络学习是学习者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进行的学习活动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大资源库,网络学习不仅成为了一种时尚,更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快捷而有效的好方法。

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取长补短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在我们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资源知识面广,既有专家指点迷津,又有普通平凡的一般性见解,还有一些垃圾资源,我们在学习中应当注意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学校情境的学习资源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被视为权威,而其他学习资源只是对教材内容的解释、补充和说明。因此,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都集中在“学教材”上,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范畴。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使我们的学习资源信息化,提高了知识获取,选择的效率;也使我们学习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为我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形式变得趣味无穷,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处理交流知识的能力,使我们成为真正的掌握知识的主体。因此,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取长补短,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2.独立自主与探讨学习

网络学习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方法。在网络学习中,应当从内心上树立起一种积极独立的学习动机,成为一种自我需求,在网络环境中,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仓库。而不是通过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意旨或一味的追求专家的见解,自己却坐享其成,盗窃别人的学习成果。当然,在网络学习中,当我们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与一些著名的学者进行探讨,也可以与自己的老师交流沟通,从而得到正确的指导;也可以与同学互相讨论,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增长见识。

此外,电子词典、电子文献、期刊网等新的学习工具的出现,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先进的科技资源查询我们需要的学习资料,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在 21世纪的今天,网络资源不断发展,我们应当抓住这位新的好老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取长补短。在网络中独立学习,多与别人探讨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拓展,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我们走向成功的未来。

5.关于学生自主学习 篇五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不少老师却把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之间划为等号。有些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不少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学习方式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哄哄闹闹,一派繁华的景象。还有一些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信奉和误读了“解放学生”的理念。教学设计不符合学情实际,对课堂预设不足,大甩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是学生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一堂课下来所获无几。课堂从原来的 “注入式”走向“放羊式”,从形式上好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实际上教学效率却非常的低。

笔者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

有学者将学生自主学习解析为四个要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想学’到‘学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

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良好的习惯更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因此,自主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反思和练习的习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四个要素和环节;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二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三是要有巡查和指导;四要有检查和评价。

第一步,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目标分解的越细致、越具体,产生的内在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效益就越高。基于此,在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时,一要给学生树立目标意识,让学生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后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达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样以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的,学有动力,学有次序,学有实效。

交代学习任务要坚持分层原则。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自主学习轻松。但基础差、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自主学习几乎是一个很难翻越的障碍。教师在交代学习任务时,不必追求整齐划一的完美效果,因为这不现实。把学习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去完成。并积极鼓励他们朝更高的领域探索。向他们明确几个课堂中必须要展示的问题,迫使他们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自学过程,获得过程的体验,思维训练。

第二步,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就没有效率的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就是追求高效的理念。有效利用时间是效率,盲目消耗时间是浪费。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务必要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一是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自学的时间。二要限制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三要给予学生和各组整理小结的时间。

第三步,巡查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必须要有巡查和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查和指导,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在检查中给学生以督促和“警示”,使自主性较差的同学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步,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交代完自学任务和要求之后,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整体普查(一般时间不允许),也可以是抽查,或者学习小组内互查汇报,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中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的检查与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得以实现,这一点在教学和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上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首先,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检查与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再次,检查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基础,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学生与学生比,要求学生与自己比,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6.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篇六

摘要: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首先要从心理培养着手,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相应采用不同的提高方法。教师的角色也相应改变,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惟一途径。探索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从职校毕业的学生,有较强的能力快速更新自己,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字:自主学习、心理培养、阶段培养、教师角色

职业教育就其社会性本质而言,是为社会需要的教育,强调市场导向,注重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各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扩充和翻新,跟不上变化就意味着淘汰。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单单取决于在校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且以自主学习能力为最。同时,职业教育中,对学生文化基础、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的培养相对较弱,学生的自我完善主要靠从业后的自身努力。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享用无穷。” 所以现代的职业教育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本领,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主要是指学习者选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途径,实施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状况等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则需从点点滴滴的策略做起,过犹不及。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绝不是全盘由学生支配学习过程,取代教师的作用,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的学习过程。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组织者、导演者、教学资源提供者等等,始终起着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心理、自主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基本上靠自己获取知识、锻炼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完成“教人以渔”的教育构思。

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的培养

培养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动机,学生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坚持自主学习,克服以往学习的惯性,并逐步对自主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伺机介绍相关实例,加强自主学习目的的引导,利用各种手段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是十分艰苦的劳动,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劳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加深对学习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或相 关内容中的某事、某物,产生探求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教师也在这成就感中,不吝夸赞的言辞,发展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要克服以往的惯性,形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尽量不要问一答一或问一答十。有问必答不可取,提供寻找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为最好。反过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问一答十”,即提倡学生主动用脑、动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还有其他方面。总之要使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心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尤以起步阶段为重要。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被动学习阶段、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在不同阶段,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自主学习的内容,程度不同,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也不同。

被动学习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弱或根本不会自主学习,新入学的学生大多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一般靠听课、背记公式、照搬做题来模仿学习,并且依赖性很强。这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增强独立学习意识,使学生初步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完成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学习任务。

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注意准确掌握自主学习的深度和难度,切勿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在鼓励和赞许中使之顺利过渡到入门阶段。

入门学习阶段 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有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方法,但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方法也不够完善。这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进一步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刚获得的自信和习惯。让学生在水中学会游泳。

提高阶段 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规律,养成了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处在快速提高阶段。教师应因势利导,提出指导性的学习方向、学习计划,启发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技巧,在知识获取和技能形成上,提出效率要求。如果说入门阶段是教师领飞的话,这时就是放飞阶段。教师除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外,其余教学环节均可采用宽松管理和监控,以定期检查、测评、鉴定为问题暴露点,及时纠正,找出问题,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作用

在职业教育中,无论什么教法,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将自主学习方式引入或部分 引入课堂教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会变,相比传统课堂,教师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创设者和研究者 教师是问题的创设者,也是和学生共同研究者;可以是解决问题的“阻碍”者,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

引导者和解惑者 无论讨论交流或演练实践,在学生知识构建和技能形成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传授者,却始终是需要时就出现的引导者、解惑者。

梳理者 随着学习内容的积累和加深,教师最终是学习效果的检查者和知识结构的梳理者。道路疏通者和心理保护者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人为干扰和客观障碍,教师是学生最后可依靠的道路疏通者和心理保护者。

当然,还有更多的角色需要教师扮演,这里不再赘述。

几点思考

起步要稳 将自主学习引入课堂,开始不宜全部展开。应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地有序发展。

起步艰难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期阶段难度很大,据对我校实验班的大致估计,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等待、观望状态;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一学期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有较大提高,同时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均会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学生还会有超前学习的意识。

工作量加大 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入,使教师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不仅要研究大纲、教材、专业读物等,更主要的是研究最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不但要掌握在自主学习各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还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文章上,应在积极探索中找到方法和策略,使跨出职校校门的学生,仍然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在学生从业后,有能力快速更新自己,适应社会需要。达到“生存有潜力,发展有后劲”的职业教育的预期愿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王伟.改革课堂教学 探索素质教育途径[J].现代技能开发,2000,(4):21-22

单位:辽西技师学院

地址:辽宁省 阜新市 细河区 电工街23号 辽西技师学院 教务处 邮编:123000 邮箱:1428129894@qq.com 电话:0418-2900231

7.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篇七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 读一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在读中理解、消化、吸收。

2. 说一说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口头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进行讲述。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3. 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快。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性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得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4. 议一议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个学生建议说:“它用两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乌鸦没有手,它有翅膀,瓶子很滑,它抓不住。”“那它可以把瓶子打破再喝!”……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气氛十分活跃。

5. 画一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骄傲的孔雀》一文,孔雀象征一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为了突出这一个性特征,指导学生画出“抖动”、“展开”、“炫耀”、“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等词语,体会孔雀的骄傲神态,使儿童明白做人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指导、点拔。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习惯

社会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长才干,学做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树林原野采集本,或参观工厂,或学雷锋做好事。也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推荐好书让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竞赛,组织兴趣小组等。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篇八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個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9.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案 篇九

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这种渴望学习的天性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真诚友善、理解鼓励的教学氛围。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实到实处。首先,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其次,要求师生关系和谐,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特别是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要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学生提出的突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即使是错误的,也要鼓励,并给他们说明理由的一个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其在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如果用训斥、嘲笑的方式而粗暴地否定,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奥秘的乐趣和尝试失败、挫折情感的体验,也会使他们懒得动脑、动手、疏远尝试。这样只能泯灭学生的天性,打击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发展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是有缺点和学习差的学生。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真诚友善、理解鼓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己所有的自主学习行为都能赢得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自己所有的成就感都能获得自我满足,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二、加强科学的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德国教育家斯多说过:“一个低水平的教师,只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接受学习”而言的,是指个体在积极需要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新经验、新观念、解决新问题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展示教学目标,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可将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列出提纲或呈现几个问题提供给学生。学生按提纲的主线去阅读,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自学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并给以恰当的指导和激励。第三,小组讨论、学生质疑。此时学生通过自学,对教材中指定的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重点、难点不一定掌握,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重点及学生易忽视的问题不设置悬念,通过小组讨论创造一种相互撞击、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氛围,激发学生释疑的热情,有效地发挥创造力。学生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学时发现的问题,可向教师质疑,教师适时点播,从而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最后,让学生自己发掘、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教育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那些不讲究学习方法,不善于钻研问题,又无预见性的人,可见掌握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造就具有时代精神和高素质人才,三、弘扬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去想象、主动去动手、动脑、操作训练,获得自我发展。第一,教师必须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如果有了兴趣,那么学习不仅不是一种负担,而且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这才是真正变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

须改变过去那种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学生独立要求,而求“千人一面”结果的教学方法。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忽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实行“一刀切”、“一锅煮”,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时间内,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的做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方式,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看、耳听、嘴说、手动;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去感悟。第五,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的动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综上所述,只有改变过去单

10.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篇十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仙游县榜头学区:李志刚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自主探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要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犬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第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鸟的天堂》群鸟齐飞、众鸟齐鸣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组织的:“你们喜欢写鸟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我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它使我想象此时此境,鸟儿飞得很快,看不到鸟儿的具体形态和数目,只能听见它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样写非常。”有的说:“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的、有的站在枝头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很多,我见都没有过。”另一个接下说:“我也喜欢这句,从叫、飞、扑这几个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我觉得鸟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我喜欢描写小画眉的那段话,那只小画眉样子真可爱,叫声非常悦耳。”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穷人》一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不写“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一段,文章一开头就写桑娜发现邻居寡妇死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抚养如何?这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

[1][2]

11.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以自由 篇十一

一、“指导与探讨”:指导虚空,探究虚假

在“指导与探讨”环节,教材在阐明“演讲”的文体特征后,针对演讲前的内外因素准备、演讲时“演”与“讲”的各方面,就如何演讲进行了一系列的技巧指导:

“演讲前,应明确演讲的目的,针对听众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确定适当的演讲主题;其次,要准备好演讲稿,行文要体现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注意将观点、材料和感情有机结合起来;其三,要调整好心态,克服怯场心理,放松心情,充满自信,根据演讲的内容,把握好演讲的情感基调。

演讲时要努力做到:第一,对观众的心理反应要敏感,并运用适当的语气和体态来缩小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第二,演讲内容要充实、新颖,逻辑结构要清晰连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听众产生共鸣。第三,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感情要充沛,张弛有度,表达流畅而抑扬顿挫。第四,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对象、场合选择恰当的技巧。比如演讲者可以用不同的引入语巧妙入题:或讲故事引发听众思考;或制造悬念,扣住听众心弦;或以激情导语引入,激发听众的情感,等等。第五,要善于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调动听众的情绪,使演讲成为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演讲稿的行文如何“将观点、材料和感情有机结合起来”、如何“调整好”怎样的演讲“心态”……每一个都是可以作为课题级的大问题,需要经过复杂的探索才有可能解决,更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的,岂是我们说一说,提一点要求,学生就能做到的呢?

这些要求不过是些理论预想,它缺乏“为什么要这样”的认知探究的引导,缺乏“怎么达成”这些效果及要求的切实方法指导,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能力点的训练指导落实。这无疑重蹈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说教轻能力落实”的覆辙。

《教师教学用书》在其“教学建议”中对教材“指导与探讨”部分的说明是:“在‘指导部分主要说明了演讲必需的基本素养和必要的准备,为学生开展演讲活动包括撰写演讲稿打下一定的基础。”“基本素养”岂是“说明”一下就能具备的?这样空洞的说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有什么实效的帮益。显而易见,这样的教材内容设计仍遵循着陈腐的灌输式教学理念模式:先理论框定“这是什么/这要怎样”,再用材料分析/活动验证“这就是什么/这的确要这样”。这种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的模式,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引导——探究”、“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教学方式和课程目标相悖离。

教材是无声的老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而不应是以一种全能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对学生“颐指气使”!适当的点拨是必要的,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应鼓励学生批判探究,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而不应越俎代庖地以结论明示来剥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权利。

紧随这些演讲技巧的理论指导之后,教材抛出了如下三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开展演讲活动,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成功的演讲,对于演讲者有哪些要求?……

2.在演讲活动中,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锻炼并有所收获?

3.从撰写演讲稿到上台演讲,在这一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这些本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质的教学内容设计,此时此处俨然已成了伪探究,因为这几个思考问题的答案,几乎就已被前面“演讲前”和“演讲时”的几个“要”点囊括其中了。

“旁门入者非家珍,心中流出最妙音。”语文教科书不应是把成堆的知识和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宽视野、大胆质疑、善于探究,要重在引导,而不单靠说教,不能以工具主义、单纯的技术训练代替学生自主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要留给学生自我独自成长的空间。

二、“实践与交流”:选择泛滥,提醒裹足

教材在“实践与交流”部分设计了一些活动情境或话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开展演讲活动,这本来是体现写作表达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多元性等很好的课程理念,但是,教材却在这部分的编写中出现了“选择泛滥,提醒裹足”的重伤。

教材为学生练习演讲技能提供了四组活动,其中第一、三两组活动中,又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情境,也就是说教材在学生演讲实践这一环节一共设置了八种之多的活动选择。貌似学生学习选择的多元,然而无论是从教学课时还是学情水平来看,都是不切实际的花哨。八种情境,学生逐一阅读下来,就已经用时很多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后面的构思准备和演讲表达实践开展的充分程度,而后者才是这次教学中要重点突破的能力点。并且,高一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尚欠缺敏锐与果敢,八种活动情境摆在面前需要作出选择,对他们而言,太多的选择自由就等同于盲目无效和精力浪费,选择泛滥与没有选择同样糟糕。

不仅如此,除第一组活动外,教材还在其他三组活动中无一例外地充斥着各种提醒。以第二组活动为例,在陈述完即兴演讲活动的情境及演讲话题“请以《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命运为话题”之后,教材“循循善诱地”为学生“提示几个角度供参考:

(1)从古代社会女性的经济、政治地位谈起。

(2)从宗法社会与法制社会谈起。

(3)由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想到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离婚、再婚想象。”

这些不恰当的提示,与其说是给学生以启发,毋宁说是对学生的思想控制,硬是要给学生有着无限自由驰骋可能的思想之马套上缰绳,且有硬拽着往教材编写者预设的思路上走的嫌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夫子在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中蕴含着提示运用的智慧。恰合时宜的启发提示,应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状态及其实际学力所能达到的层级的前提,而不应在学生还未学习、思考之前,事先就明示出来,后者只会剥夺其思考权,或削弱其自我学习、思考的成就感,禁锢了学生大胆尝试的手脚,限制了他们思想独立成长的空间!长此以往,必然致使学生千人一面地顺从、依赖于他人既定的思维。教材这样编写究竟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对教材中理论指导和活动注意事项提醒所做的批判,并不是要走向对理论指导完全摒弃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质疑教材中这种只注重结果要求的架空式理论指导的有效性,抵制大而无效的空洞说教。语文教科书不是把成堆的知识和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也就是要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并将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提炼升华为内在的知识。为此,可以采取变指示为引导的策略,即改变将理论指出来明示的显性呈现方式,而采取在活动设计中通过问题探究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反思总结,让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或由学生归纳、教师做补充的隐性呈现方式。这样就能化空洞说教为具体指导,变注重结果要求为重视过程引导,而这正体现了新课标下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新型关系,也体现了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平等和尊重意识。

所以,鉴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演讲”的教材内容,在编写上存在“指导虚空,探究虚假”、“选择泛滥,提醒裹足”的不足,笔者认为教材应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以自由,为此,对这部分的教材内容笔者尝试作如下几点的修编:

一、改置教材编排位置:体现读写迁移、学用结合

将“表达交流·演讲”改置于必修2“阅读鉴赏·第四单元”的单元课文教学之后,或是移置于《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的“研讨与练习”之后,并设计“鉴赏·领悟”环节:

鉴赏·领悟:本单元/本课所选的课文作品,都是演讲的名篇。请你回顾本单元/本课的阅读所学,你认为这些演讲者之所以演讲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意图说明】语文学习要与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和已有知识积累相联系。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将“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分立两部分内容,各成一统,这不仅表现在编排位置上的支离,更表现在内容联系上的淡薄,造成读与写、学与用的脱离。

《教师教学用书》在其“编写意图”中写道:由于演讲的社会作用,开展演讲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为此,在第二册里安排了系列演讲活动”。在介绍四个活动的编写意图后,编者说“以上几项活动与阅读单元都有或远或近的联系,可以关注它们的联系,也可以独立开展活动”。从这些表述中,都可看出教材的编者对教材的“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之间在内容与功能上的联系是比较忽视的。

然而,作为教材选编的供以阅读学习的课文,不仅是具有丰厚的人文资源的“富矿”,而且因其作品本身即是写的成功典范,而使之也成为我们写作学习的宝库。因此,它们不仅在读的方面具有人文的、审美的功能,还在写的方面具有示范和引导功能。倘若置如此优秀的写作范文不去进行有效地写作迁移、借鉴和实践学习,这无疑是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种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上的局限,不仅体现了编者对教材整体设计的宏观把握的失当,而且在深层次上也体现了编者对读与写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欠缺。

M·希尔伯曼的积极学习信条曾言:“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由理解学习到实践运用,是知识的内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学与用的迁移,体现了由读的体验到写的实践的技能的掌握与升华。“诚于内”必须得以“形于外”的实践方式将其呈现落实。

笔者对教材“表达交流·演讲”编排位置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对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并通过用,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高效转化和提升,从而也让学生牢牢树立“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学用意识。除了要体现“读写迁移、学用结合”的理念外,另一方面的考虑因素是,第四单元的教学正好为演讲活动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平台。学生正是通过读的学习,在对课文的鉴赏思考中领悟到演讲词的写作技巧及成功演讲的技巧,而这些都将为他们在后面的演讲活动中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了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储备。

二、改设教材编排内容:彰显学习主体、自主探究

在教材内容方面,笔者改编为:

演讲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鉴赏·领悟:本单元/本课所选的课文作品,都是演讲的名篇。请你回顾本单元/本课的阅读所学,你认为这些演讲者之所以演讲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迁移·反思

开展演讲活动,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从撰写演讲稿到上台演讲,在这一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2.在演讲活动中,你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并有所收获?

3.相比于本单元/本课的成功演讲范例,你认为你的演讲,已经具备了哪些因素?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从以下几项活动形式中选择一项。

实践·交流

只保留原教材内容的活动3和活动4,并且必须将每项活动后的“应注意以下几点”的内容删除。

发现·创新

在演讲评比活动中要求:

(1)学生评委需申述评分理由,总结演讲方法及注意事项。

(2)演讲优异者介绍演讲经验。

【意图说明】“教科书的内容编写及呈现方式,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设计的问题,而在根本上它集中地反映了教科书编写的理念。教科书的编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优秀的教科书,应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

高中语文课标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写道:“(三)教科书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六)教科书……要注重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因此,笔者在修编中力避理论先行,而是在学生对第四单元课文学习的体验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顺势引导。为了避免学生活动的盲目,在“迁移·反思”中通过预设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学指导用,并在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和自我反思,这既有助于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实践·交流”中,剔除了原教材中话题有老生常谈之嫌的活动1,以及与学生的人生体验、社会阅历较隔离的活动2,而保留了活动3、4,这样既精简了项目,能确保活动的充分开展,又因为3、4这两个活动都强化了由课文读到写的延伸意识(活动3迁移了《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劝说艺术,活动4迁移了《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的演讲艺术),而且其情境设计或新颖或生活化,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实践交流的参与兴趣以及强化语文生活化的实用意识。而在“发现·创新”中,笔者采取变指示为引导的策略,即改变原教材将理论指出来明示的显性呈现方式,为在活动设计中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反思总结,让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或由学生归纳、教师做补充的隐性呈现方式。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探究的鼓励与尊重,在总结交流中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与成就感,也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这样就很好地达成了课程标准的目标。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所得,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纰漏与错误,这时就可让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与讲授。教材理论先行,与在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后到达愤悱之境时再由教师作适当的理论引导与讲解,这两种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及教学时机的不同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必定是大相迥异的。

总之,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科书的编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材编者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反复锤炼,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科书的质量。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不迷信权威,具有甄别、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在运用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有独立的创新思考,有甘当“牛虻”的精神,有敢于向权威质疑的勇气。唯有如此,才能促使我们的教材在质疑探索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一套优秀的语文教科书,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美好教育愿景。

12.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篇十二

一、培养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主动提问不仅是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印证, 更是发掘强劲的思维动力的过程, 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因而在课堂上, 学生主动提问对自主学习有着具大的引导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都是教师把握提问主动权, 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和接受知识, 很少有在课堂上主动发问的意识, 阻碍了其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课堂提问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实践研究, 笔者发现, 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首要因素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馈态度。当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后, 他们总是期望教师能够予以重视, 认真解答,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给出的反馈态度并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 学生感受到的只是教师的冷落甚至不耐烦, 于是提问的欲望便被压制下去了, 即便下次再有问题也不会轻易提出。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态度, 以耐心和细心对待学生的问题, 不要因为学生问题质量不高就责怪、批评学生。提问永远都是爱学习的表现,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但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提问技巧, 引导他们问出深度、问出质量, 避免盲目提问。从知识的形成条件及过程出发提问是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知识的内在关联提问是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对比和归纳的提问方法是学生把握数学学习规律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把这些提问的基本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会学生提问, 提高问题质量, 让学生会问、爱问。

二、提高应用能力, 密切关注生活数学

数学是一门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且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学科, 高中数学所授知识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 并且知识的应用也多是回归到生活实例中去。高中数学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属性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另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实际应用的需要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必要, 当学生发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便会激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的实用价值, 加强应用数学观念的培养, 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依赖生活数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我总是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注视身边的生活, 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找到学习知识的踪迹。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 我请学生想一想身边的哪些现象用到了等比数列的知识。很快便有学生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在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魔术师丁健忠表演了一个撕报纸的小魔术, 其实这个一个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他每撕一次, 报纸的数量便增加一倍, 四次过后, 报纸应该变成24即十六个小块, 然而他展示给大家的仍然是一张完整的报纸。这个学生的敏锐思维简直让我赞不绝口, 他竟然能从供大家娱乐的魔术中都找到了数学的踪迹, 可见其平时很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在他的影响下, 其它学生也纷纷列举自己身边的等比数列现象, 课堂氛围非常热闹。

三、亲自动手实践, 实现自主探索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如果仅仅依赖教师讲解, 学生得到的知识远不够深刻, 还很可能产生理解偏差。但是如果给学生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摸索、感悟,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真谛, 并且记忆深刻, 达到教师教授所不能及的良好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不妨把握好知识的特点, 利用好每一个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给课堂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小实验,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略去枯燥的语言讲述, 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去发现、去学习, 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 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实现自主学习。例如, 在讲解椭圆的内容时, 课前我请学生自己准备一张纸板、两枚图钉和一段细绳。课堂上, 我并不是像往常一样详细讲解, 而是让学生拿出学习道具, 请他们动手操作, 将图钉固定在纸板上, 然后将细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图钉上, 用铅笔绷着细绳作图, 看一看画出什么图形。很快, 学生便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当两枚图钉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时, 所画出的图形是圆形, 圆形的半径恰好是细绳长度的一半;当两枚图钉分开时会画出椭圆, 但是学生画出的椭圆却不尽相同, 有的圆一点, 有的扁一点。我请学生找一找出现不同形状的椭圆的原因, 并且看一看不同的椭圆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 很快就发现了椭圆形成的条件及特点, 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不仅关系着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 还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堂主动权, 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治伟,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教育, 2010.2 (16) [1]王治伟,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教育, 2010.2 (16)

[2]陈菊芬, 例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 2010.5[2]陈菊芬, 例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 2010.5

上一篇: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下一篇:盛夏花开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