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记(共11篇)
1.循环日记 篇一
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让学生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是达成此阶段写作目标的重要途径。
多年的实践表明,日记可成为学生心灵的写照,成为“想说就说”的舞台,更能让学生通过经常的练笔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作文的写作仓库。但是由于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观察能力不够细致,对写作的兴趣还在培养中,如果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常常会苦于“无米下锅”,或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而敷衍了事,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致使学生从起步阶段就讨厌习作,反而得不偿失。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都要批阅一大堆学生的日记或是练笔也是一种很繁重的任务,篇篇精批的可能性不大,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草草了事,甚至不了了之,诚如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指出的:“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互相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专业气氛中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训练才是真正有效的。”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进“循环日记”的写作训练方法,这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轮流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结合了合作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是一种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评价,在合作中提高的写作训练。它的出现契合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需要,是教师提高写作指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合作学习的探究和培养又恰恰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循环中合作作文,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内容也逐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家庭、社会,从而也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悠久的历史年代,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更加关注生活,更加关注自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从语文教材来看,绝大多数版本的教材,习作比较弱,一个单元一个习作,安排学生练笔的地方比较少 很多老师尝试通过让小学生课外练笔来弥补写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量,老师会要求学生每周进行好几次练笔不少学生都把课外练笔当作了一种负担,老师每次要批阅每个学生的练笔,也是一种费时费力的负担,这种写作训练纯粹成了为练笔而写练笔,虽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转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种练笔缺乏必要的指导,其次,这种练笔完全是学生个人的封闭式训练里,小学生个体在这种孤独的训练中缺乏竞争的动力、合作的力量等。可见这种为增加写作训练量而进行的课外练笔活动从质上来说没有什么效果。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没办法写”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我们设想率先在我校小学中年级选择几个班级进行“班级循环日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将课堂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课外写日记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把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运用到课外日记写作当中去,养成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夫的良好写作习惯。
三、课题的界定
“班级循环日记”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课余时间利用日记的形式练习写作的一种课外写作训练模式。是学生每天课外自主写作、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纸质平台。是学生每天针对校内校外亲密接触到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用心编织的原生态作文成长记录册。是学生课堂写作取之不尽的公用素材仓库。
班级循环日记以学生在课外写作训练过程中的原生态日记为样本,能清晰地展示每个学生习作上的进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写作方面的发展轨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它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作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很好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它能让教师及时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独特发展过程,了解他们在练习写作的每一阶段都掌握了什么,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教学富有目的性、针对性、阶段性和层次性。它能有效促使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练笔、合作探究、竞争创新的良好习惯。
四、研究的价值
班级循环日记具有下述突出优势:
1.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循环日记的主人是学生。学生自主写日记,小组成员共同批改日记,评价也是小组成员交流意见后的汇集。
2.便于学生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班级循环日记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训练。小组成员每天在学校里都能看到其中一位组员头天写的日记,通过共同评议、交流、撰写评价,能有效地实现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纸质平台。班级循环日记轮流循环,各组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自然会激起每位组员的好胜心,彼此都会想到在组员面前展示自己,从而建立起组内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
4.易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各组的循环日记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这样的评议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的自改和互改的精神。多种评价方式的实施中,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针对性极强的启发,从而获得真正的进步。
5.便于老师集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各组在评价好日记后,由组长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日记的具体情况、小组成员的共同评价,展开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评
价,对小组全体成员都有着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老师每天通过对各组日记的批阅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每个阶段在习作方面的真实状况,便于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6.实现了课内指导和课外训练密切有效的联系。班级循环日记在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下,由学生利用课外充裕的时间展开循环训练,将课内有效的指导和课外写作训练密切联系了起来,既弥补了课堂习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又使小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在质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依据网络等途径调查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的研究,目前处于领先地位,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江阴市环南路小学在“日记教育”实验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把目光锁定于“日记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培养精神生活丰富,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素养的创造型人才。苏州市平直中心小学进行了“循环日记”的实践研究,通过实践,努力使教师做到每日与学生心灵沟通;通过实践,努力让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浙江省教科院开展的”心理日记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了一个理解、激励、民主、温馨的氛围,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而在我市尚无学校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研究的是中年级学生在起步作文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增强修改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同伴互助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个个愿写、爱写作文,并且能够写好作文。就这方面来讲,本课题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六、研究假设
每个人都有交流与表达的动机与需求,小学生也是如此。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同学之间更是如此。“循环日记” 是有“读者”的日记,是有“交流”的日记,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发表欲”,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有较高的积极性。轮到自己时,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见闻和感受浓缩在一则日记里,无形中经历了一个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写的更精、更有深度。
循环日记内容来自于学习、生活,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把自己袒露出来,期待同情和理解。一篇篇日记,其实就是一颗颗心在交流、在碰撞。
循环日记是一个小组按时间分工的“合作事业”类似田径场上的接力赛,这就必然要求他们密切合作,既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及时交接,为此,每人都要明确自己在这条流水线上的位置和职责。
七、研究对象、目标、内容、原则及思路
1.研究对象:
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其中三年级四班和四年级三班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验班。
2.研究目标 :
(1)养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好习惯。
(2)养成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
(3)养成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
3.研究内容 :
(1)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其参与写作训练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写作训练中掌握写作技能,发展写作。
(2)给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平等竞争的意识和习惯。
(3)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日记写作训练并力求让日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每个学生。
(4)探索“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和课堂阅读教学、课堂写作教学乃至课外阅读的有机联系,积极探索“班级循环日记”的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为进一步研究推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夯实基础。
4.实施原则 :
(1)强调全体参与
“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面向全班学生,要求全体参与,循环,力图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写日记,力求让日记服务于每个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鼓励自主写作
在“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中鼓励自主写作,减少束缚,解放学生,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努力消除小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倡导合作探究
“班级循环日记”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在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合作探究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激励平等竞争
“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注重激励学生在组内和组间平等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日记,及时借鉴他人日记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尽最大可能写好自己的日记,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5)注重融入生活
“班级循环日记”注重促使学生融入生活,它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每天的实际生活,它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用心灵捕捉素材,用笔随时记录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点点滴滴,使日记成为生活的原生态记录。
(6)重视教师指导
“班级循环日记”的主人虽然是学生,但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时时需要积极参与进来,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给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5.研究思路 :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把全班学生以每组7-8名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学生应注意优劣。这样既有利于组内的互助合作,又可以使小组间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组长要根据表现不定期地进行调整。由于每一组的成员是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每一组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本组特色的名字,给日记本设计有创意的封面,并且制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每个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经过平等协商,安排每人每天轮流写日记,内容、体裁均不限,但要求日记必须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必须是真实的。每个成员写日记前可以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写作。
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学生在本课题中个性的和谐发展,交际意识的增强和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验证本课题的有效性。
八、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找与“循环日记”相关的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今后和各项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自身的研究出发进行总结,以期获得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益经验。
3.实验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4.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的兴趣、需要,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积累研究的具体资料,形成课题方案,并在实旌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九、实施步骤与阶段安排 :
1.第一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
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理解“班级循环日记”的实质,并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初步实践尝试。
主要任务:完成研究方案、计划的写作,进行开题论证。
2.第二阶段: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
主要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实践研究。
主要任务:完成小学“班级循环日记”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的总结,编辑相关的集子《2009级四班学生循环日记集——小苗》(暂定)
3.第三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
进一步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记”实践研究,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主要任务: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
十、预期的成果
1.“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与课题相关的学习活动、活动方案资料、论文、总结、案例等。
3.与课题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的汇编集子。
4.《2009级四班学生循环日记集——小苗》
2.循环日记 篇二
开学第一课, 照例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学期学生要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可是每天有三门学科的作业, 如果坚持每天写日记, 那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给他们营造轻松的作文氛围, 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变“苦记”为“乐记”, 变“要我记”为“我要记”, 使他们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循环日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为学生创设了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的平台。所谓“循环日记”,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全班学生共同参与, 分组轮流写作, 日记本不固定在一个人手里, 每天传递到不同的学生手中, 通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筹划——引入合作竞争机制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 建立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至关重要。因此, 我策划了循环日记小组竞赛的机制。
1.健全组织, 合理分工。
我将全班62人分成5个组。为了让竞赛更公平, 分组时尽量让每组男女生人数相当, 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每组设正副组长各1名, 一名男生, 一名女生。正副组长通力合作, 组织组内循环日记的撰写以及修改等。
2.调动热情, 鼓励竞争。
为了让孩子们认真慎重地对待循环日记, 我挑选了一款装订精美牢固、文格大小合适的日记本, 在扉页上贴上小组成员名单及日记目录表, 将日记本交给组长。孩子们拿到后爱不释手。
我向孩子们公布了小组循环日记的竞争机制:日记和小组成员的修改评价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文中有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可获得一星, 家长参与评价也可获得一星。组长将每篇日记的情况统计到扉页目录表中。每周评比一次, 星星颗数最多的一组获胜, 组员每人奖励一枚印章。比赛规则公布后, 孩子们个个满腔热情、斗志昂扬。组长们组织队员为小组取了独特的名字:“翱翔队”“恒彩队”“博学队”“扬帆队”“起航队”。这些名字有的充满诗情画意, 有的表达了必胜的信念, 有的抒发了心中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3.例文引路, 方法指导。
课上, 我以几篇优秀日记为例, 对学生进行规范日记格式的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 确定材料的重点内容;明确日记不能记流水账, 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当天感受最深的事和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的明确和方法的指导, 为孩子们进行循环日记竞赛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过程——定格多姿多彩生活
经过两天的高调宣传和紧锣密鼓的筹划, 循环日记终于粉墨登场。
第一个轮回, 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小组获胜, 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还没轮到自己写, 就提前好几天早早地写好草稿, 请家长修改, 请小组内的同学修改, 等誊写到循环日记本上时, 已经基本达到优秀范文的标准了。但一轮下来, 我也发现有少数同学为了获得高的等级, 有抄袭的嫌疑。
我不动声色, 对第一轮日记中较好的题材进行了重点表扬, 告诉他们日记中不一定非得记感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平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能让我们受到深刻的启发。为了让日记更能激起大家的共鸣, 使更多的同学参与日记的评改, 我要求日记尽可能写当天学校发生的事情。接下来的日子, 循环日记牵动着全班同学和家长的心。每天, 孩子们尽情地挥舞手中的笔, 倾吐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演绎着平凡生活的精彩。小小的本子传递着他们写作和生活的热情, 见证了他们快乐幸福的成长, 激发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1. 选材广泛, 文题精彩。
孩子们鲜活的题材涉猎广泛, 大到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所有活动和生动活泼的课堂, 小到平时班级中的点滴琐事, 无不彰显出他们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生活独到的感悟。那些清新灵动的文字, 如汩汩清泉流淌在我的心田。虽说日记不一定要写文题, 但孩子们十有八九坚持写题目, 文题凝练精妙, 常常会令人拍案叫绝。每日循环日记交流活动时, 听到孩子们朗读自己的日记, 教室里常常是掌声雷鸣, 群情激昂。
李雨欣在护蛋活动中写下了《“嘿, 别碰我的蛋!”》;徐子贤雨天放学排队时, 目睹同学韩昪忍受着不领情, 耐心地提醒二年级的小弟弟拉好书包拉链, 写下了《天凉凉, 心暖暖》;朱建航午餐时看到邻班同学在把碗勺往桶里放时, 碗勺掉到地上, 写下了《弯下腰, 难吗?》;信息技术课上, 日光灯突然冒烟, 佘老师迅速组织同学撤离, 秦朗写下了《虚惊一场》, 赞扬了佘老师的处变不惊;七星湖综合实践活动前, 自由组合野餐小组, 范奕面对美食和友谊难以抉择, 写下了《艰难的选择》;王钦参加了升旗仪式后, 写下了《烈日下的考验》……
2.四重评改, 相得益彰。
为了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深受重视, 从而更慎重更认真地对待;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循环日记, 跟作品交流对话;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多地汲取营养, 获得鼓励……我采用了卷入式的评价方式。不管是谁在日记上评改, 我都会奖励一颗星。因此, 课间, 午餐后, 孩子们手捧日记本到处虚心地请别人评改, 成了我们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常, 孩子们写好日记后, 都会在下面专设“家长评价”栏, 请家长对自己的日记进行评价。第二天上午和中午, 孩子们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进行同学间的互评互改, 更有利于取长补短, 让他们充分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童画同学独创的评价方式———分自然段点评, 大家纷纷效仿。这样, 孩子们对文章脉络和详略的掌握上就更了然于胸了。渐渐地, 孩子们还纷纷增设了自我评改, 使自己的评改能力及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样, 自我、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四重评改, 相得益彰, 使文章日趋完美。孩子们在评改的过程中, 咀嚼文字, 增强了语言的敏感度, 添加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 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提高了详略的把握能力和细节描写的意识。
在循环日记评比过程中, 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 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他们乐于合作, 争着评改别人的日记, 人人为获得“优胜小组”积极努力, 个个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收获弥足珍贵的实践体验和不知不觉的生命拔节。
尾声——延续美丽感人故事
复习期间, 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我宣布停止循环日记的评比活动。本以为, 对这一决定, 孩子们定会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没料想, 教室里出现了鲜有的沉寂。孩子们紧皱眉头, 低眉垂首, 似乎送别最亲密的朋友。突然, 韩昪站起来, 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我, 低声问道:“徐老师, 我们可以继续吗?”我怔住了, 从教10多年, 心里明镜似的: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怕写作文, 但从没有学生主动要求写作文的。没想到孩子们如此爱写作, 竟然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
我让愿意继续写的同学举手, 竟然有38人, 超过一半。我根据自愿申报的名单, 重新分成两组:男生队和女生队。队员们继续努力, 享受写作的乐趣。即使在最紧张的复习迎考的前一天, 孩子们也笔耕不辍。是啊, “日记像是一杯咖啡, 喝上几口就喜欢上了。”韩昪同学如是说。
3.循环日记 篇三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在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这是历年高考英语的重中之重,其分值为25分;另一方面,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英语功底,它可以从构思、立意、论证到驾驭文字的技巧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做出全面的考查。在实际教学中和课堂效果上,写作教学都落后于听、说、读、写三项技巧。写作便成为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我校英语写作教学而言——徘徊于低谷中。大多数学生作文寥寥数语,究其原因有三:
(一)教材编排因素。
一直以来,写作只是英语教材中阅读,语法等课程的附属品。虽然每个单元都有写作训练,但其内容依据各单元阅读部分的话题散播在各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写作支离破碎的内容、缺乏系统的框架使教师无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体系,导致在写作课时的安排上十分有限,一般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二)教师的因素。
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仍然停留在讲授课文大意,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语法内容上,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与环境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只是为了迎合高考要求,有的甚至到了高三才开始强化练习写作。此外,英语写作教学一直重复同一种模式”教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上交——教师批改——发回给学生”。当这种模式一旦僵化,师生间的交流多数是教师的单向灌输。这种乏味的模式挫败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自信心。
(三)学生的因素。
词汇的匮乏使学生在写作时不能得心应手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法规则与句型的不熟悉使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语法运用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由于学生不会灵活使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只是一味的堆砌句子,结果写出的文章条理不清晰、逻辑不严密、语义不连贯。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动机是应付期中、期末或升学考试。因此,外语的学习尤其是写作成了一种负担。
二、循环日记策略的实践过程
如何才能改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现实,提高写作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关键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因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循环日记”,而且对它推崇倍至。笔者分三步走:
(一)明确要求。
日记本身只是展示内心情感而已,并不要求有多么严整的结构与奢华的语句,所以每位学生都能写。我要求每组学生都选择一本精美笔记本,小组成员每天轮流写日记,把生活难忘点滴记下来,把心灵的感悟记下来,哪怕是记流水帐,每天也得动笔。
(二)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实施循环日记,学生并不太积极。每天只不过在记流水帐,从早上上学写到晚上睡觉,没有实在的内容;有的还在日记中抱怨每次日记都是在宿舍的被窝里写的。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会在日记下方加上评语,从自身出发来鼓励他们认真生活,努力学习。渐渐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写日记。有好几位学生总是用这样的开头 “Oh, yeah! It’s my turn to write the diary”(终于盼到我写日记了),而且他们也开始和笔者有真心交流了:他们会把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和想法写在本子上,甚至把同学之间的矛盾或是学生与其家长的矛盾向笔者倾诉。这使笔者很欣慰,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更坚定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信心。
同时,笔者采取评赏性的评改方法,从批评的取向改为欣赏的取向,对学生的习作评语要具体,有鼓励性、建议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存在的问题及怎样修改。比如,对学生的游记日记评语:”看到你描述了这么多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老师恨不得马上飞过去去感受那美景,如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大家一定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的旅行快乐,你能否试试?”此外笔者每天会把学生日记中优美的句子摘抄在黑板上供全班分享,学生都争先空恐后查阅字典力求自己的句子完美从而激发了学生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系统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和教材编排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写作练习常常在下课前被一带而过,布置为回家作业。加之老师在批改作文只用A B C等级来评定作文的成绩,并没有指出文章的优点与缺点所在,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没得到认可,挫败了他们的兴趣与自信。而循环日记就对症下药,把英语写作系统指导贯穿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中,笔者会适时纠正他们的语法错误,比如:“主---系---表”和“主——谓——宾”之类的简单句,还有一些Chinese English 。而一篇文章不仅要合乎语法,更要意思连贯。因此笔者会在语义与语用方面来教导学生一些语篇衔接和连贯的基本手段以及写作类型与方法。他们都认真运用,日记的字数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
三、循环日记策略的实践意义
循環日记策略从本学期一开始便实施,从笔者亲身的经历来浅谈循环日记的三大功能:
(一)加强心灵的沟通。
循环日记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快乐不在隐藏在自己的空间中,可以在日记中真情流露。笔者可以看到他们考试失利的苦闷与彷徨;可以看到他们同学之间的摩擦与和解;可以看到他们对老师的褒扬与贬抑;可以看到他们在情感的泥沼里无法脱身的痛苦。
案例:大多数的学生都抱怨现在的功课太多,每天作业堆积如山。有的甚至抱怨学校、老师。但这是学生的肺腑之言,所以不能一味地对其进行批评,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他们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只有鼓励学生勇敢讲真心话,老师才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可以说日记是透视学生心灵的望远镜,使我们老师及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教育。
(二)益于能力的培养。
循环日记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结。每位学生写的日记都会被全组人看到,学生写日记前都会去浏览前几位学生写的日记,并且会对前几位同学提出的困惑或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如他们无法解决,笔者可以在日记评语中写下自己的想法做出提示。
案例:刚接这个班时,对班上同学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在一位同学A的日记了解到另一位学生的情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身体又不太好,所以对他关心不够,使他从小就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知情况后,我首先从生活上关心他,悄悄发动班上的同学为他献爱心,平日里给予他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之后,我又根据他的学习情况,安排了两位学生帮助他,并适时在课堂上给予他发言的机会。由于他刻苦努力加之方法正确,他的成绩很快有了起色。
(三)促进动力的激发。
日记,顾名思义,对每天生活的记录。无需奢华的语句和严整的结构,所以学生敢于写、乐于写。由于笔者要求日记要给一组上的其他同学看,因此学生写时格外的认真,他们要展示自己最好的水平。为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们会主动查阅字典找对相应的英语单词和固定句式,这样可以不断扩充他们的词汇量。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介绍如何过春节时,正确表达了-----春节联欢晚会: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 农历:Lunar Calendar 年夜饭: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灯会: Exhibit of lanterns 拜年:pay New Year call等。
英语日记的写作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个别,注意因材施教,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其潜能。同时笔者采取评赏性的评改方法,当好学生日记的忠实读者,从批评的取向改为欣赏的取向,针对不同层次的日记写作进行不同层次的批改,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他们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循环日记是笔者针对目前学生英语写作状况的大胆尝试,此文也是本学期笔者与学生共同努力的心得体会。归纳有三: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与培养写作兴趣,形成与构建适合自己英语学习策略;其次,要更新写作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只重视结果(Product),忽视过程(Process)”的写作教学方法。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从审题、构思、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指导,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考英语写作的测试方法和评估目标体系,如题型设置灵活化、包括写作形式、体裁等的多样化;作文的设计方式及分值的调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满足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愿望,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Oxford,R.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New York: Newbury House.
[2]Richards,J.and T. 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UP.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编辑徐褀琛)
4.在循环日记中淘育人之宝 篇四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孙秋云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头绪纷繁,其主要原因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独特自我。教育学生不像工厂生产零件,一个模子就能搞定一批产品。这就需要班主任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秉性特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班主任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传统的有谈话、家访、观察等等,本人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汲取名师的做法,坚持指导学生写班级循环日记,把循环日记作为了解班级动态、熟悉学生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循环日记 育人 班级管理
看着青春活泼的孩子们如将军凯旋,自信地走出中考的考场;如燕子翻飞,张开双臂向我跑来,瞬间我的心头漾起无尽的幸福。和这群清纯可爱的孩子朝夕相处,风雨同舟,一起走过三个年头的每一个日子,都被孩子们记录在了循环日记中。一页一页的文字将每一个日子串起来刻录成了永恒。我曾不止一次地从孩子们一行行天真、淳朴、稚气未脱的文字中获得宝贵的教育灵感,感受孩子们思想、情绪变化的细波微澜,透视每一节课上师生不同寻常的表现,了解孩子们的期待与需求,接受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循环日记让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也让孩子们更信任我;它成了孩子们倾吐心声的平台,也成了我有效强化班级管理的金钥匙。我日日在其中淘宝,日日有所获。
一、循环日记为我启开一扇透视学生特点之窗。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是要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秉性特点了如指掌。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如: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的交流获取学生信息,通过自己平时对学生的细心观察,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等等。我掌握班级动态,了解学生的更便捷的途径就是阅读学生的循环日记。从初一写第一篇循环日记起,我就给了学生自由挥洒、畅所欲言、真情表达的承诺:不管日记中的观点正确与否、言辞得当与否,老师只帮助纠正,绝不会指责、批评。这一承诺让学生在日记中毫无顾忌地刻画自己,描述他人,评价现象,使循环日记成为说真话的天地。这届学生三年记下的近两千篇日记给我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许多孩子的真情表达真的让我倍感欣慰。下面是王亚琛同学的一则日记。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如梦一般,但又那么真切,忙忙碌碌中半个学期结束了,期中考试的卷子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了。
现在我们这般努力地复习,为的就是可以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得全面的胜利。可是我那亲爱的同桌周昭士气不但没有上升,还呈几何倍的下降。额,该怎么说呢,对于他来说,我和他似乎成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自从上次考试,他的数学考了75分(全班只有几个人90分以下),他就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总分考了333分很不错了,就不如前两周认真了,又有意无意偷起懒来,布臵给他的练习也不那么积极做了。所以,我觉得他身上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目标太低。
作业上我也时不时地看他的答案正确与否,因为他在听老师讲评作业时总会有一些错误发现不了而漏订正。我给他指出来,让他重做,他还和我斗嘴,说什么‚管他呢‛、‚知道答案就行‛。说到数学,他在课堂上写老师布臵的数学题目时,光写个答案,也不写过程,让他把过程补出来,他总说‚我会呢‛之类的话掩饰,跟他说‚考试时你就光写个答案一定是一分也没有,同时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写下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训练啊‛,可是他愣是不听。所以,我觉得他身上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对待学习持无所谓、不严谨的态度。
让我最匪夷所思与最气愤的就是,别人与他对话,他总会带一些不文明口头禅,我跟他指出那是脏话,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他却对我解释说:‚这是日常用语,没有恶意。‛所以,这是他身上存在的第三个问题:言谈不文明。
我会继续帮助他纠正这些问题,但如果长时间管理仍无效果,我恳请老师将他交给一个更强势的同学管。周昭真的让我有些崩溃的感觉。(王亚琛)
这篇日记让我对王亚琛同学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我欣慰于他的严谨认真、原则性强、个人文明素养高、责任心强等,但也发现他有点固执,一根筋不转弯。这就提醒我以后遇到他有问题,需要对他做更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理通理顺思想才行。同时在这篇日记中,对周昭的学习追求、学习态度也有了新的了解,也找到了他学习成绩一直不见明显进步的主观原因,为进一步与他沟通、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成绩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我对学生深层了解的诸多信息很多都是像这样从循环日记中学生的叙述、描写、批评和自我反省中淘得的。这也启示我,创设环境让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说真话是多么重要。
二、循环日记为我敞开一扇诊疗孩子心灵之窗。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能及时把握孩子们的思想脉搏,发现并纠正孩子们思想的偏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正视他们所接受到的负面的言论、现实。而言为心声的循环日记就能给我这样的馈赠,使我能抓住一个又一个教育契机,及时为孩子们拨开成长中迷茫困惑的阴霾,使他们得以健康快乐地迎接每一轮朝阳。2011年4月20日的一篇循环日记让我颇受撼动,记忆犹新。选摘如下:
2011年4月20日
上周五,孙晓禹问花楠:‚喜不喜欢上学啊‛,花楠说:‚喜欢‛,问他什么原因喜欢,他说:‚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我便问:‚为什么要考上好的大学?‛他说: ‚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什么要过上好日子?‛‚为了‘朱门酒臭’。‛至此,我们都被花楠的话逗乐了,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花楠上学是为了‚朱门酒肉臭‛。当然,这些都是课间玩笑之言。但是,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有时候我会想,‚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但无论是‚轻‛还是‚重‛,都是死,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结果是等同的,什么都不会带走,也不会重生。所以,可以随随便便地生活,不必每天如此披星戴月、挑灯夜战辛苦学习,至于他人如何评价,与我无关,若是这样,也就不必论及所谓的价值。那么所谓不为生存而活着不就成了高谈阔论了?茫然!
日记中三个孩子的对话虽说是课间玩笑之语,但如果我们的感觉神经稍微敏锐一点,就可以发现,对于到底为什么而学习,孩子们的确还缺乏一个高远的认识,尤其是日记作者对于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的困惑,更让我震撼,难怪最近她的学习状态很不好,成绩急转直下。有这种困惑的班级上肯定也不是她一个。发现问题后,我首先找准机会,创设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跟日记作者进行亲切的思想交流,帮助她走出困惑。然后我在面上精心指导学生设计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生活因我而精彩。在班会中,让同学们展开充分讨论,结合史册名人、身边典型分析评价学习的意义、活着的价值,让学生在自觉对照、自我反省中接受教育,进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人生观。这也启示我:当发现学生中出现需要纠正的问题时,班主任不要孤军上阵,居高临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靠学生的力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将事半功倍。
三、循环日记为我打开一扇推进小组合作之窗。“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改革必须确立的核心理念。我校推行的“三性五要素主体教学模式”正是本着这一核心理念应运而生的。这一改革模式的实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使他们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生活等。我将这一教学改革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首先我科学分组,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业成绩、兴趣爱好、优劣势等进行互补、平均组合,建立了六个行政大组,每个大组由两个学习小组组成;其次细致分工,让每一个同学在组里都负责一项工作,人人都是管理者;再次,制定考核细则,奖惩有据可依。班委会在学生提议、民主讨论的基础之上,结合班情建立了富有激励性的小组考评机制,将 2 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捆绑在一起,以促进组际间及组内个人间的友好合作与良性竞争。班级循环日记为我了解各个小组合作情况提供了最前沿的资料,使我能及时调整小组运行中出现的状况,从而使班级小组建设更具特色,例如下面这则日记。
2011年3月22日
最近我一直感到很压抑,自全班‚重新洗牌‛后,我们组也进行了‚大换血‛。但是,自‚换血‛之后,上周连续三天‚颗粒无收‛,小组的发言就成了令我很头疼的事,不是说小组同学不发言,而是别的组有几位同学发言特别积极。这也说明我身为大组长所起的带头作用还不够好,相比邻组组长戚雨凝有些自叹不如。
再说到组里,前面陈思写的日记让我感觉她总是在做‚行动上的矮子‛。陈思从开学到现在每周四打扫‚准时迟到‛,程晶晶通报班级日志总是‚陈思打扫迟到……‛难怪当老师宣布陈思分到我们组时,邵帅转过头轻声对我说:‚我们组周四不要指望有常规分了。‛我也就纳闷了,一次摔倒就算了,竟然连续五次摔倒还不肯起来。可能语言有些不留情,但是我只希望她能做出改变,克服惰性。
今天我在统计小组平均分时,感到心里很愧疚。这次考试和上次考试相比,我简直就是从‚珠峰‛掉到了‚马里亚纳‛,成绩波动很大,我后悔先前不该为一点点胜利而满足。我想我们这个大组也一样,以前的第二和现在已毫无关系,何况我们已经被第三组超越,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现在我希望全组能更加团结,目标一致,为‚传奇‛ ‚演绎‛精心彩排。
其实,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并不是‚彩排‛而就是‚现场直播‛,翻过了今天一页,就不会再有相同的一页重现。好好把握吧!(杨月凡)
杨月凡同学在日记中谈到的本组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不是他们组独有的现象。从这篇日记中,我读出了不少信息,例如:(1)陈思经常迟到,但她自己已经意识到,只不过还没有克服掉,需要进一步鼓励、鞭策;(2)小组同学发言都不够主动,原因缺少组内榜样,需要树立发言典型,以典型引路;(3)小组考核机制对同学们已经起了积极的作用,小组间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同学们是比较在乎小组荣誉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引导,以免荣誉发展为功利;(4)组长的责任心很强,角色意识也很强,但还不善于充分发挥组员的能量,需要对其工作做进一步指导。每一个同学在写日记前,都会翻看一下前面同学写的日记,若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新的发现,会在他写的日记中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连续阅读学生日记,我对小组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会看得更真更全面,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也会更得力。这也启示我:班主任以民主、关爱的作风治班,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权和表达的机会,就会轻松获得更多的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第一手资料。
四、循环日记也为师生叩开了一扇传递理解、关爱之窗。很多时候当面说不出口的话,人们会选择用文字表达;当面解不开的结,最终会消融在笔端。班级循环日记就为生生、师生间的理解、关爱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日记的循环推动了爱的传递。当第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洒下爱时,接下来就有更多同学接受并传递这份关爱;当第一个同学表达对老师的理解、尊重时,这份理解、尊重就会被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因而同学间、师生间关系更融洽、更和谐、更友好了。三年中,班级同学间没有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口角矛盾,更没有发生过一次有失君子风度的动武现象。每当微澜欲起时,就会有同学劝阻,最终矛盾双方就会主动互相道歉,化解矛盾,言归于好。在循环日记中传递关爱、理解时,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换位,学会了自省,学会了珍惜。
2011年3月28日
从我当上这个组的组长后,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没多久就被浇灭了,原因很简单:那一个多星期,我们小组一颗星都没加过。发言上,虽然我算是史无前例地拼了老命举手,但我这头没把组内成员领起来,倒是激发了其他组成员的志气了。发言之 3 星无望。以徐瑞为首的本组‚老大难‛,不是来个早上迟到,就是课上讲话,使得每次快拿到手的常规之星不翼而飞。我对此现象感到十分气闷,终于能体会老师面对我们不愿举起的手和不理想的成绩时的感受了。对此,我想对所有老师说:‚对不起!谢谢!‛当然我也不会气馁,会想法团结组员改善组里状况的。(黄蓉)2011年4月28日
班级同学相处一直比较好,但是星期二那天,我也不清楚夏宏华和杨静之间发生了什么,只听见夏宏华一句‚猪,别说了‛。杨静那时候托起了耳朵,脸上露出了厌烦的神情,继续写她的作业。这一幕,让我想到:同学之间相处,发生再大的矛盾都应该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有矛盾我们应该相互交流,彼此宽容,积极化解矛盾。在矛盾发生时,应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等冷静一会后,也许你会发现自己错了。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面对无端的侮辱,能够把仇恨化解为友谊,这个人面对一切都会从容,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句话。(陶剑平)
这两篇日记不是刻意挑选出来的,它们是千篇日记中很一般的两篇。作者从中表露出来的见解、认识足以对每一个同学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我每天批阅同学们写的循环日记,几乎都能或多或少地从中感受到这种关爱的温馨,都能被这种理解所感动,都能获得一份淘宝的成就感。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懂关爱,只是缺少表达爱的机会。我们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
5.我变成了那本循环日记本作文 篇五
我的日记本是粉红的,正面画的是一个高约十厘米的娃娃。她身穿一条公主裙,两只大眼睛,棕色的刘海与波浪卷发。十分的迷人。娃娃身旁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圆点,像是在照耀着她的美丽。右下角还有两行字:MOMO,梦想季;右下角是一只黑色的可爱小猫;右上角是一只比雪还要白的准备去上学的小白兔,它们都可爱极了!上面还有一些灰黑色的地方,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五光十色的美丽色彩。日记本的反面是两只白色的蝴蝶,正在互相追逐着,下面写着:loveyoufatevet,旁边有着一个用钻石做成的爱心,让人感觉到爱意。
日记本就好像一个记录我们童年的摄影师,在我们“喜、怒、哀、乐”时,无时不刻的记录着我们。就好比我们的妈妈。在我们伤心时,可以向它“倾诉”;在我们开心时,可以向它“分享”;在我们得意时,可以向它“炫耀”一下……
日记本上有一个陀螺,在你愤怒时,可以用塑料绳抽几下它,你会发现,上面的红色爱心贴纸会逐渐变成一个红色的圆,与四周融合在一起,真是让人感到美丽极了!
6.循环日记 篇六
演示效果:
点击这里下载源文件
使用for 是优化AS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要对20个MC实现响应鼠标点击事件,如果不用for而直接写那么需要几十乃至几百行,而用for只需要用几行就可以了。看我们实现这样的效果: 对舞台上的20个MC点击,在MC中的动态文本中显示出该MC的实例名.
步骤:1、 制作一个MC,MC中包含一个动态文本,实例名为txt。
2、按住ctrl,拖动复制出20个MC出来。
3、为每个MC输入实例名mc0、mc1、mc2...mc19,然后选中桢,打开动作面板,输入以下语句。
mc0.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mc1.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
mc19.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以上语句共60行,实现了点击MC,在MC中的动态文本txt中显示该MC的实例名,如果有100个MC,那么照这样就需要300行,挺吓人的。现在用for几行搞定。
for(vari=0;i<20;i++){
this[“mc”+i].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for是怎样解决问题的:for(var i=0;i<20;i++)共会读取20次,第一次i=0;检查i是否小于20,检查到符合条件,执行i++,于是i=1了,然后执行{}中的语句;第二次i=1;检查i是否小于20,检查到符合条件,执行i++,于是i=2了,然后执行{}中的语句;第三次i=2;检查i是否小于20,检查到符合条件,执行i++,于是i=3了,然后执行{}中的语句;......第二十一次i=20;检查i是否小于20,检查到不符合条件,执行i++,于是i=21了,此时循环结束,退出循环。
第一次执行的程序即是
this[“mc”+0].onPress=function(){//同this.mc0.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第二次执行的程序即是
this[“mc”+1].onPress=function(){//同this.mc1.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第三次执行的程序即是
this[“mc”+2].onPress=function(){//同this.mc2.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for对于简化语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用for适用于MC的实例名是连续的情况,即mc0、mc1、mc2...,如果MC的实例名不是连续的,那么可以利用数组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将MC的实例名作为数组中的元素,然后进行调用,如下:
varmyarr=[“mc0”,“mc1”,“”mc2“,”mc3“....]
for(vari=0;i<20;i++){
this[myarr[i]].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
以上介绍了for的使用,现在介绍一下如何中途退出for循环,如果我们只对10个MC进行读取,那么
for(vari=0;i<20;i++){
if(i>=10){
break;
}
this[”mc“+i].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
如果我们只不读取第10个,那么
for(vari=0;i<20;i++){
if(i==10){
continue;
}
this[”mc"+i].onPress=function(){
this.txt.text=this._name;
};
7.循环日记 篇七
一、尊重学生兴趣,扩大循环范围
通常来说,循环日记是组建五人小组,并且进行分工合作,每个组的同学基本固定,日记写作在一个本上,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较多,但跨组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有限的。长此以往,不但制约了全班同学之间更多的交流学习,而且也可能导致学生厌烦。所以,老师可以对固定的小组循环进行创新,遵循学生的兴趣,突破固定小组内循环的限制。
例如,老师在原来固定小组内部完成循环日记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的人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5个学生一组的原则,准备相应数量的日记本,并且进行编号,每个组每周完成了循环日记之后,下一周则通过小组之间轮流交换使用日记本的方式,让循环日记实现在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本小组之外的同学写的日记,学生对于日记也更加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期望看到更多同学的日记,从中学习更多同学写作中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进行改进写作,了解更多同学的真实生活和想法。这种全班范围的循环日记,也可以为日记集体点评时提供更多的素材,发现学生中更多的闪光点,克服了单个小组同学之间循环的呆板与单调的问题。
由此看来,通过扩大循环的范围,实现跨小组循环,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循环日记的优势,让全班同学之间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更好的互动与学习,使学生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获得最多的收益。
二、突破写作限制,丰富日记内容
相对来说,日记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内容也大部分都是要求记录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这种日记的写作要求对于循环日记的实施效果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学生参与循环的积极性。所以,老师需要突破对循环日记格式和内容方面的束缚,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促使学生能够写自己想写的,让循环日记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针对传统日记只记录自己生活中真实的见闻及感受这一点,老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擅长的文体,自由的发挥写作,不需要严格的按照日记的格式体例进行写作。经过老师这样的引导,学生在完成循环日记时,有的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出了优美的散文,有的写成了自由诗的形式,来抒发某种情感,有的写成了议论文,对于一些见到的社会现象阐述自己真实的观点看法。有的学生写的是想象力丰富的小故事,内容精彩,情节生动。还有些喜欢课外阅读、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写出了一些富含着科学知识的科幻类说明文等。学生在这种自由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写日记的快乐,也由于没有了约束,在兴趣的驱动下,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短文,对于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发现,通过减少对于循环日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循环日记的写作就会更加灵活自由,学生才能不拘一格,不受束缚,自由地书写自己真实的心声,充分彰显日记写作的价值。
三、创新交流形式,增强学生体验
循环日记先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修改,促使学生在给别人修改日记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突破了传统日记中只有老师批阅点评的方式,这点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循环日记的评价时,还可以扩大参与评价人员的范围,请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
例如,在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循环日记的评价时,老师先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日记进行朗读,学生共同自由的发表自己对于日记的看法,指出日记的优点和不足,并且从日记的遣词造句、内容、主题、构思方面,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等。学生们的视角不同,思维也没有受到约束,意见各不相同,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时,老师也不置可否,灵活的应变,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辩论,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另外,老师还不定期的邀请一些优秀的老师参与循环日记的评价,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聆听不同的声音,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不限制循环日记的评价人员、内容和形式,不约束学生的想法和表达,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实现学生口头与书面语言的全面提升。
由此说明,在循环日记的集体评价环节,老师通过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让优秀老师、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发扬优点,促使学生积极改进,体验日记写作的成就感,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写作的信心。
8.班级循环日记:为班级管理助力 篇八
2003年9月,我担任了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纪律和学习情况都不理想,对此我早有耳闻,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希望能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给学生布置了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作业。在批阅日记时,我发现学生很喜欢把班级每天发生的事、自己的学习困难和成长困惑等写在日记里。从他们的日记中,我了解到班级的许多事情。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日记为突破口来管理班级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在班级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经过充分的宣传发动,我们的班级循环日记“新鲜出炉”了!
刚开始,我们的循环日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单一,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每天由一个同学负责,将班里一天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循环日记。循环日记主要以班级管理循环日记和心得循环日记为主,还包括其他几种日记形式。
1.班级管理循环日记
刚开始,我们只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班级纪律方面的状况。一段时间后,全班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轮流记录。班级日记的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除了纪律以外,还包括学生每天的学习、出勤、卫生情况及好人好事等。结合班级循环日记,我可以有效地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开展各种班级活动。
(1)结合班级日记,召开主题班会。根据班级日记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这样既可以突出班会的针对性,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次,小冲在班级日记中写道:“每天做完眼保健操,我都会去‘抢救我的作业本,多亏我‘抢救及时,它们才没遭殃。可是,其他同学的本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几乎全掉到地下,好多变成了大花脸……”原来,在发作业本的时候,有些同学抢着发。他们不是逐一放到每个同学的桌子上,而是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像扔飞镖一样,“嗖”地一下扔过去,有的扔到了别人的桌上,有的扔到了地上,还有的被撕坏。班会时,我就拿着班级管理日记说:“我从日记中得知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帮着老师和课代表发作业本,这很好。但是,有些同学为了求快,‘改进了发本的方法,像练习投飞镖一样扔过去。请同学们针对这件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还没等我说完,小辉(小冲日记中提到的同学)就脸红了,其他几个同学也低着头。短暂的安静后,有几个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行为不好,虽然省了力气,但容易把本子弄坏,也可能伤着别人。”“这样做是对本子主人的一种不尊重。”“我觉得这样做不对,我以前也干过这种事,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几分钟的讨论后,我知道同学们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接着,我提出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班训,先让几位学生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然后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行为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课后,有位同学在班级日记中写道:“这次主题班会太有意义了。从今以后,我一定时刻谨记我们的班训,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言行。”
(2)根据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动态。一般情况下,班级里违反纪律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经常受老师的批评。但有的科任老师对违纪者随便批评几句就算了,不告诉班主任,以致学生把被老师批评看做“小菜一碟”,仍然我行我素。有些正义感较强的学生或者值日班长就会将违纪学生的表现如实地记录在班级日记里。这样,班主任就可以通过阅读班级日记了解学生的违纪情况以及违纪程度,在找违纪学生谈话时,也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充分的依据。
(3)利用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班级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学生道德长跑的里程碑。经常翻阅班级日记,可使学生重温自己的进步历程,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
记得小辉曾写了一篇日记:“今天,在升旗仪式上,学校倡导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爱心,热情帮助别人。但是我们班有的同学就没有爱心。前几天,我向一个同学借本子,她明明有好几个,却说只有一个。还有,今天数学课上,我借某一个同学的尺子,他不理我。我当时生气极了。就凭这点,六一班能好吗?”我很快写了回复:“小辉,你在日记中提到的事情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怎样与人和睦相处……都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但是,看待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我们六一班还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也是其他班级无法相比的。比如,我们班的写日记活动开展得如此红火,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用心去观察,发现我们班的闪光点。”
第二天他又在日记中写道:“看了老师在日记本上写给我的话,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仔细想想,我真的做错了,都是昨天的冲动,冲动是魔鬼啊!虽然同学们没借给我东西,但是我也有错呀,我总是丢三落四,老向同学们借东西,同学们很烦我。我这个臭毛病要改一改了。在这里,我想对所有同学和老师说对不起。希望大家原谅。”现在,小辉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2.心得循环日记
设立这种日记的目的是激发全体同学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种日记的内容更加宽泛,紧张、活泼的学校生活,快乐有趣的课外活动和假期活动,阅读名著、观看电视节目的体会和感受,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变化,风景、物品、人物等,都可以写到日记中来。这种日记在全班范围内循环。开始由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写作,待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以后,再按照学号循环。写好这种日记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经常把有关写日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慢慢地,他们都感到写日记其实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我还在班上建立了奖励制度,凡是真实反映日常生活而且文辞优美的文章,除在班上朗读外,还推荐给报社。
3.合作小组循环日记
合作小组循环日记是按一定方式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每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日记内容,共同完成一篇日记,并利用周五下午活动课时间,全班进行组间交流,周周不间断。
4.班级男女生循环日记
在小学阶段,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男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都比女孩子略逊一筹。为了在班级中形成一个竞争的学习氛围,在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后,我们创建了男女生循环日记,分别在男女生中循环,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朗读和交流。在日记中,男女生比学习、比纪律、比写作,还大胆地指出对方的缺点。经过一段时间,男生的纪律、学习等均有进步,同学们在竞争中还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好风气。
设立班级循环日记以来,班级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日记写作活动中来。近年来,我们班学生写的日记已经在许多报刊上发表。作为班主任,我除了认真指导、精心批阅学生的日记外,还亲自参与到写作中;同时,对学生在日记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都及时给予回复和解决,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沟通。
9.循环日记 篇九
循环并不可恶--《恶性循环:非良基现象的数学》评介
上世纪初,罗素悖论和其他几个集合论悖论的出现引起了许多著名数学家的震惊.为了排除悖论,集合论学者们借助公理方法对康托尔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整理,建立起了多种严谨的集合论体系,当今应用广泛的ZF集合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种.直观上集合与类不分,一个性质决定一个类,ZF集合论不能承诺所有这些类都是集合,它用基础公理FA来保证所承诺的集合都是良基的.
作 者:张清宇 ZHANG Qingyu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一○○七三二刊 名:哲学动态 PKU CSSCI英文刊名:PHILOSOPHICAL TRENDS年,卷(期):“”(4)分类号:B813关键词:
10.发展循环经济 篇十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11.循环日记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循环日记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123-02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用相对固定的组织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评价,互相借鉴,教师、家长也参与其中的批阅和评价,从而达到全班学生作文水平整体提高的一种新的习作形式。
一、科学分组,写作水平螺旋上升
初次分组: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名成员,小组成员自由结合,但必须男女同学都有(他们的生活习惯、爱好不同,这样可让学生了解更全面)。组长竞争上岗,进行组织管理,这样有利于他们团结协作。
第一学期自愿组合的小组成员也不是完全民主,老师要把关:关注每个小组内学生习作水平,保证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都存在,目的是让写作水平相对好的学生带动写作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第二次分组:(第二学期前两个月)由于第一学期写作水平相对好的学生带动,一部分学生写作水平有所上升。此时,我们再将所有小组成员顺序打乱重组,将优、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各分若干组,仍然保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目的是让优等生找差距,使自己更优秀;中等、差等生找自信,增强写作自信心。
第三次分组:(第二学期后3个月)小组再次打乱重组,再次按每个小组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写作层次的学生,目的是再次让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带动写作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第四次小组划分,完全打乱再次组合。继续保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编排会使学生更有新鲜感,写作兴趣也更浓。
这样多次重组,使全班学生写作水平螺旋上升!
二、创意设计,培养主人翁意识
每个写作小组自主起了特色的名字:快乐宝贝组、蓓蕾组、创想组等,为本子设计扉页,留出4、5页作为目录,目录中有日记题目、作者、页码、得分(小红星代替:写作水平差的,得一到两颗星;水平一般的,得三颗星;较好的可得四颗星;最好的得五颗星)。扉页上还有他们的特色设计:快乐组口号:请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天,用笔记录点滴瞬间,感动自己,温暖他人!他们还制定小组目标:人人都做自信的我,积极的我,永不放弃,努力,加油!还有的小组写下本组的写作公约,画上美丽的图案……
这些封面、扉页、目录设计充满着诗意、童趣,蕴含着孩子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更体现着一种合作精神。
循环日记还是一个小组按时间分工的“合作事业”,类似田径场上的接力赛,这就必然要求他们密切合作,既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及时交接。为此,每人都要明确自己在这条流水线上的位置和职责。在这里,自律和他律统一起来,一个流动着的日记本,把同学们紧紧连在一起。
一学期下来,他们自己编写的一本作文书便出版了,谁不愿在这上面大显身手呢?他们高兴写,有兴趣写,因为孩子在写完日记后还要注上小作者名字。他们有一种成功和荣誉感,这是他们自己出的“作文书”,组内成员及家长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所以他们还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他们愿意把日记写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同!
三、内容循环多样,习作兴趣更浓
循环日记内容来自于学习、生活,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把自己袒露出来,期待同情和理解。一篇篇日记,其实就是一颗颗心在交流、在碰撞。有志同道合,也有针锋相对。因此,同学们交流了思想,进行了自我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在学习上、思想上增强内驱力。
循环日记除了形式上浅层次的循环,还做到了内容上的循环,如同命题循环:确定一个写作主题,让小组成员都写这个题目。主题的确定可以全班统一,也可各个小组自由商定。如元旦前,我们课题组每班进行了一周的命题循环日记——以“雪”“感恩”等为主题。同一命题的练笔,不同的人体验不同,内容迥异,形式多样,阅读后收获颇丰。还可小组成员间进行故事接龙,协商一个故事主题,以接龙的方式轮流编故事。还有个人写作的多次循环:把一个故事分成上、中、下三集来写,这样做既减轻了作业负担,也增加了悬念,变成了连载故事。
这些内容上的循环写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四、多元评价,全面认识自我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也为了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交流,我们在批语栏设计了四方评价区:自己评、家长评、同学评和老师评。
自己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修改;家长评是为了促进家校沟通和亲子之间的沟通,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同学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老师评则是从专业和理性的角度对日记的内容作出全面的评定,体现的是引领,包含着鼓励。
五、立体展示,走向成功
循环日记最大的优点是有读者的日记,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看到别人的日记,便于互相学习。但小组的范围毕竟只有4-6人,同学们想看到更多优秀的日记。我们构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想出了多种的办法,让孩子体验成功!
比如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开设展示台,把优秀日记打印、张贴在墙上供全班同学欣赏。各班还创办特色班报,每周一期,印刷后全班人手一份。当学生的作品被印在班报上时,对于小作者来说是一种成就感,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这种班报形式,实现了学生作品的快速发表和交流,学生十分喜欢。还利用班级QQ群展示学生日记佳作,特别优秀的文章向报刊投稿,作品变成铅字发表在文学刊物上时,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会瞬间被激发和培养。有时还利用课前10分钟,朗读学生佳作,在聆听同伴的佳作中得到启迪和灵感,老师和同学再及时进行点评,这种方法互动性强、有现场感,省时又高效,对学生影响很大。
期末还评出优秀写作小组、优秀小作者、进步奖,并为获奖学生拍照,将照片张贴在教室。
……
这种立体展示方式,为学生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同时让他们感受成功,体验写作带来的快乐!
我们有职责让学生爱上写作,在新课标理念的的指导下,我尝试这种写作形式十余年,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吐露真情、在多元评价中展示精彩,喜欢上写作。实践证明:教师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循环日记是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催化剂,能让学生从作文中获得无穷乐趣,放飞心灵梦想!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循环日记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为JCJYC150229017。]
【循环日记】推荐阅读:
循环结构例题09-28
循环小数案例07-0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07-28
循环小数教案反思07-18
必修三数学循环语句08-07
友谊,单曲循环初三作文08-30
基础护理pdca循环09-12
循环小数评课10-07
pdca循环的范文10-27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