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共8篇)
1.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 篇一
【广州历年考卷形势分析及中考预测】
平面几何是历年来中考和竞赛的必考内容,其题目的灵活性远远是代数题目所不能比拟的,从简单的选择填空到较为复杂的中考压轴题甚至竞赛中的压轴题,出题范围极为广泛,难易程度差距较大,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考察较多。纵观近6年广州市的中考试题,分值分布大约在60分左右,其中简单的题目大约占43分,其余的17分较难,每年必有一道几何压轴题,分值14分,经常和实际问题,动点问题及函数问题结合,难度较大,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题目难主要难在辅助线的添加,尤其像特殊四边形及圆中的问题,从中考考纲来看,2011年广州市中考命题,同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压轴题中可能会以三角形或四边形结合动点问题给出,或者以圆中相关知识为背景,结合动点,函数问题给出,区分度较大。
2.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 篇二
1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全年增长预测
1.1 经济增长由繁荣期转为调整期
今年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呈逐季回落的态势。上半年, GDP同比增长10.4%, 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1-9月同比增长9.9%, 回落2.3个百分点。从季度看, 二季度GDP增长10.1%, 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同比大幅回落2.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长10.6%, 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逐季惯性下滑趋势非常明显。经济运行呈现出“四落两升”特点。“四落”即GDP、工业、净出口、投资 (实际投资增长率) 增幅均明显回落;“两升”即消费增幅上升和物价明显攀升。四大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拐点”性变化。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慢, 直接影响我国外部需求减弱,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降低。二是持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 为抑制“三过”问题, 国家近两年调整了外贸政策, 采取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的作用今年开始明显显现。三是内生需求增长放慢, 主要是房价长期过快增长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抑制了需求增长, 投资增长的拐点显现。四是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对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从今年开始, 我国经济由繁荣期开始进入调整期, 估计这种态势将持续2~3年时间。
尽管当前经济下滑态势十分明显, 但从目前状态看, 这种调整是适度的, 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首先, 全年GDP增速仍将达到10%, 且每季均在9%以上, 属于大家普遍认可的9%-10%的潜在增长水平内。其次, 三大需求中, 内需增长仍然较为强劲。1~8月份累计, 投资需求名义增长达到27.4%, 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名义增长达到20%以上, 实际增长超过13%, 这是自1998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今年经济增长放慢的主因, 是实际出口增长的明显放慢和顺差的减少, 预计因净出口增长放慢而导致GDP增长放慢1.8个百分点左右。本轮增长周期以来经济增长由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开始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从长期看主要是消费内需) 转变, 符合我国宏观调控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其三,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7个月已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76%;截至6月末,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与2007年持平。
当前, 经济运行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中小企业受出口减少、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 导致部分工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二是成本压力增加和需求减弱, 将导致企业利润明显下降, 从而降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也对就业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形成较大的压力;三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风险日趋加大, 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以及整个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以上三方面问题已构成未来宏观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对此, 宏观调控应加大政策的微调力度, 突出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确保今后经济增长回落不至过猛。
1.2 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1) 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但通胀率创出新高。初步预计, 2008年我国GDP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 增速放慢1.8个百分点。全年CPI增长将创新高, 达6.3%左右, 但月度下降趋势明显, CPI涨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 未来几个月将继续小幅回落, 其中食品价格回落是主因。
(2) 三大需求增长“两落一升”,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明显回落。1~8月, 累计城镇固定资产名义投资同比增长27.4%, 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名稳实降”, 初步预计, 全社会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 实际投资增长15%左右。实际出口增长明显回落, 且顺差减少。预计全年出口1.4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8%;进口1.19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24%。全年贸易顺差2520亿美元, 比去年下降3.9%。消费增长创新高。1~8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 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 扣除价格上涨因素, 实际增长13%以上。初步预计,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20.7%左右, 实际增长13.3%。
(3) 工业增速明显回落, 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受国内多重自然灾害和出口放缓以及奥运期间个别施工企业停工等因素影响, 工业增长呈明显回落趋势。1~8月, 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比去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奥运后工业增速有望反弹, 但在总需求可能继续有所收缩的情况下, 工业整体回落趋势不会改变, 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 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企业效益在成本上升和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下, 可能继续大幅下滑。
2 2009年经济增长走势分析及预测
2.1 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
2009年, 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 尤其是内部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可能会明显大于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和国内周期性因素相叠加, 增大了明年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但是, 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条件没有改变, 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转为中性偏松, 明年经济继续向下调整的幅度可能会小于今年。初步预测, 2009年, 我国GDP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 达33.94万亿元, 有望实现不低于9%的增长。
(1) 外部环境继续恶化, 对出口增长的压力较大。美国次贷危机仍在继续向纵深发展, 其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拖累效应仍在不断扩散。美联储预计, 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仅0.3%~1.2%, 失业率将达到5.5%~5.7%。近期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有三大投行接连宣布破产, 尤其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雷曼兄弟破产, 引发全球股市暴跌, 表明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没有结束, 有可能持续到2009年甚至更长时间。受次贷危机拖累, 日本第二季GDP比去年同期减少2.4%, 创下7年来最大降幅;欧元区GDP下降0.2%, 折合成年率为0.8%。这是自1992年以来欧元区15国整体GDP首次出现萎缩, 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经济都在走低。最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对2008年和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由7月份的4.1%和3.9%下调为3.9%和3.7%。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保持在1.3%, 但对明年的预测从0.8%调低为0.7%;对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从1.7%和1.2%调低为1.4%和0.9%。尽管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放慢, 且面临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 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继续偏紧, 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强。但是, 也应看到, 随着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揽子救市方案的出台及效应的逐步显现, 预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放慢的趋势将有所缓和, 对我国出口增长将形成一定的稳定作用。
(2) 消费增长将趋于放慢。今年前8个月,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 这一速度已经达到本轮增长周期以来的顶峰, 明年将可能呈温和回落态势。从历史上看, 一般当投资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情形时, 意味着消费增长也将达到顶点, 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 之后, 消费增长将随之回落 (消费比投资和经济增长大约滞后1年左右时间, 上世纪80年代两次周期和90年代上半期的一次周期都是如此) 。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分别持续回落已近一年时间, 由此可以判断, 明年消费增长将呈回落趋势。但相对于投资和净出口, 其贡献会有所提高,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会有所好转。
(3) 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中期调整期, 且有可能持续3年以上。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会明显放缓, 进而将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今年以来, 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 随着奥运结束, 2009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将会加深, 预计房地产调整有可能延续到2010甚至2011年才可结束。今年以来出现的特大城市房价下跌与成交量萎缩并不是一种短期现象, 预示着过去10年曾经高度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转入中期调整期。一方面, 房价从每平方米几千元迅速上涨到近两万元, 除了市场供求因素外, 不排除投机炒作带来的泡沫成分, 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自我调节来消化。另一方面, 在预期房价下跌已经形成和成交量继续萎缩的情况下, 房地产调整将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目前, 房地产投资已连续3个月回落, 预测明年房地产投资将可能出现大幅下滑, 房地产业调整将拉动钢铁、水泥等相关重化工业调整, 进而对建材以及家电等制造业下游产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 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明显减弱。数据显示, 今年前8个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4%, 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其中, 主要是受需求减弱及成本因素影响 (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资金趋紧、融资困难等) , 这对于长期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我国制造业无疑会带来较大的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虽然近期宏观政策在向偏松的方向调整, 但在外需趋弱、经济景气面临周期性收缩以及高成本的三重压力下, 未来一段时期, 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这必然会造成整个社会投融资萎缩以及带来就业和消费需求的缩减, 进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内生性收缩。
尽管内外环境变化对经济增长构成了较大的下行压力, 但是, 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长期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长期性加速期, 将会继续推动投资较快增长;我国资金和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裕, 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装备工业、电子通信、机电产品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有待释放等。这使我国经济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 如果宏观政策把握得当, 本轮经济完全可以避免深幅调整。
2.2 三大需求增长分析与预测
投资增长面临的调整压力比今年明显增大, 预计明年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一是外需进一步萎缩, 将带动相关的投资需求萎缩。二是房地产业在面临预期房价下跌、销售困难而陷入困境的情况下, 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 从而导致整个投资增速明显放慢。三是企业因效益滑坡和市场需求萎缩, 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明显不足, 实体经济投资需求将会减弱。四是反映投资者意愿的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1~8月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2.5%, 其中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以上的东部地区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负增长。但是, 投资增长适度放慢是合理的、正常的, 短期内不易出现过度调整。尽管房地产的中期性明显调整将带动投资持续放慢, 但一些新的投资需求有待释放, 对总投资增长将形成一定的支撑。如灾后重建仍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潜力仍然很大, 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预测明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可能回落至18%左右, 实际增长13%左右。如果政策放松较明显, 名义增长率可望达到200。
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放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 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减速。今年上半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9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将影响未来居民购买力水平。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明年就业将更加困难, 居民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三是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将形成较明显的财富负效应, 耐用消费品消费增长可能明显减速。初步预测, 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将为17.5%左右, 实际增长12.4%, 比今年增速有所回落。
出口增速将继续放慢, 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好于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将对明年我国出口继续构成较大压力。目前, 我国除对美国出口大量减少外, 欧盟、日本经济放慢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我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已经从年初30%~40%回落至8月份的22%, 对日本的出口增长也在明显放慢。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 这一下滑趋势还将会继续下去。外需减少对明年就业将会造成巨大压力, 但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要小于今年。原因主要是今年外贸顺差降势较猛,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由于明年内需放缓, 进口也将会相应放缓。因此, 预计明年外贸顺差可能保持小幅增加, 进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好于今年。初步预测, 2009年出口增长16%, 进口增长19%, 贸易顺差2567.6亿美元, 增长1.9%。
2.3 物价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
随着全球和我国经济增长均出现周期性放慢, 物价上涨的“拐点”正在显现, 明年价格水平将有望继续回落, 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
从影响明年价格上涨的因素来看, 第一, 食品价格将会继续回落。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本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目前, 食品价格已呈明显回落趋势, 月环比涨幅自3月份以来持续下降。今年夏粮丰收, 预计秋粮也将增产, 全年粮食有望实现第5个丰收年。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将会有效抑制食品价格上涨, 进而将影响CPI涨幅继续走低。第二, PPI增速有望回落, 且传导机制的变化使得PPI向CPI传导的可能性不大。一是根据对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物价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 PPI与CPI之间大约存在2~3个月的滞后期, 即CPI的拐点先于PPI。目前, CPI已持续回落4个月, 预计9月份PPI也将开始回落、由此本轮物价上涨将发生“拐点”性变化。明年随着全球和我国经济增长均出现周期性放慢, 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会明显减少, 价格涨幅将会明显回落。二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最近, 国际油价已跌破每桶90美元, 钢材、铁矿石、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加深, 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甚至衰退。这将带来需求增长明显减少, 初级产品价格有望继续大幅回落。但也不排除因投机炒作、地缘政治等原因再次出现波动的可能。三是由于传导机制的变化, PPI向CPI传导的可能性非常小, 产能过剩压力有可能显现。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两波物价上涨的情况表明, 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势迅猛, 对下游生活资料产品价格拉动作用很小, 其原因主要是价格传导受阻。我国供给约束型经济早已转为需求约束型经济, 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供给潜力增长非常快, 最终消费品多属竞争性行业产品, 涨价受到市场竞争的限制, 如手机、家电、汽车等就是这种情况, 技术进步新产品不断出现使得价格不断下调。在内外需均出现萎缩的情况下, 明年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第三, 资源要素价格从长期来看上涨压力较大, 但在短期内在经济面临收缩的情况下, 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有限。
总之, 明年物价将继续呈回落趋势, 通胀压力大为缓解, 初步预测, CPI将上涨3%~4%。
3 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建议
针对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的局面, 为了防止本轮经济出现过度调整, 建议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 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 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双稳健”政策其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 以加快改革为重点, 从战略上实现短期增长目标与长期稳定发展相结合, 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
主张“双稳健”, 即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 而不是扩张性政策, 主要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环境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好得多。一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保8%”, 而目前我国经济仍保持在10%的较快增长区间, 其政策目标应该是防止过度下滑, 不需要采取扩张性政策。二是1997年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有效需求不足, 面临通货紧缩的局面, 不仅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 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5.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目前, 我国内需增长依然强劲, 即使明年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回落, 也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滑。更为重要的是, 短期内全球以及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 不宜采取扩张性政策。三是尽管目前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较好, 但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及经济增长放缓, 其影响、深度、持续时间可能要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对此, 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而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应对危机, 便于政策的上下微调, 灵活把握调控力度, 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 同时, 不至造成全面放松后的“一哄而上”的局面。
第一, 财政政策在稳健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松动措施。如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及社区医疗等薄弱环节及弱势群体的支出, 尤其要加大对灾后重建以及中西部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对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保以及就业的支出。要加大税收政策调控力度, 增值税转型政策应尽快向全国推广;要通过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加大对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支持力度;对创新型企业和一些小企业采取税收减免政策;为了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和保持财政税收平稳增长, 在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 提高税率水平, 以缓解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保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适度平稳增长。今年我国信贷规模预计增长14.5%, 明年应保持在14%以上。要取消按季控制信贷规模, 根据经济增长变化需要适时把握信贷投放节奏, 必要时可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 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两高一资”行业则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第三, 针对内需增长面临的压力, 明年要重点保持消费需求的平稳增长。要采取适当措施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 避免这两大消费热点出现过度下滑。要努力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 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 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 尤其是旅游消费成本, 如降低旅游景点门票费, 降低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 如可考虑实施对经济型轿车的过路过桥费减半的措施。
第四, 加快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要利用明年国际国内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 加快推进我国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及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 只有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才能提高宏观调控效率, 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其是明年国际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调, 应抓住这一时机, 加快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征稿
国家级期刊《商品储运与养护》是中国创办最早, 最富盛名的物流科技期刊, 原国内贸易部优秀科技期刊奖,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现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商品储运与养护》更名为《物流工程与管理》, 刊号ISSN1674-4993, CN42-1791/TS。期刊新开辟的主要栏目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应急物流, 并保持原有栏目, 物流论坛、经济与管理、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电子商务、储藏养护、安全管理与技术、教育研究等。欢迎全国专家、学者及一线工作者赐稿!
主办:中国仓储协会
全国商品养护科技情报中心站
投稿邮箱:spcy56@163.com
电话:027-82619220传真:027-82619220
网址:http//spcy.chinajournal.net.cn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黄孝河路特1号同安大厦3楼
3.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 篇三
上半年宏观经济环境运行情况:
GDP增长7.8%,高于预期目标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4%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6%
公路货运总量同比增长14%
公路旅客客运总量同比增长8.7%
上半年销量前十的汽车企业
前十的车企合计销售汽车844.97万辆,
同比增长4.5%,高于全行业1.6个百分点。
长安、奇瑞和江淮同比负增长,
北汽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
其他企业稳定增长。
MPV市场
上半年MPV销售24.87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3.27%,同比增长4.32%,增速低于轿车和SUV市场。MPV市场中,自主品牌约占将近70%的份额,其次是美系、日系和德系。
上半年乘用车市场
自车市告别高位增长以来,中国车市的增量基本全都来自于乘用车市场。
中汽协认为,乘用车的走向才真正代表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需求。
SUV市场
上半年SUV销量93.94万辆,同比增长32.02%。SUV对乘用车增长的贡献率为45.3%。
轿车市场
上半年轿车销售522.99万辆,同比增长5.54%,增速低于乘用车增速1.5个百分比。
交叉型乘用车市场
上半年销售119.54万辆,同比下滑0.77%
货车市场
上半年载货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累计销售175万辆,同比下降11.92%。
重型货车销售37.16万辆,同比下降31.62%。
排名前五的东风、重汽、一汽、陕汽、北汽福田
同比分别下降29.15%、30.74%、29.03%、23.49%、29.32%。
中型货车销售13.99万辆,同比下降8.83%。
东风、一汽、四川南骏、重汽和庆铃汽车排在前五位。
东风和一汽的市场份额最高,分别为29.66%和15.51%。中国重汽销量同比增长82.28%,增长最快。
轻型货车销售95.58万辆,同比下降6.53%。
北汽福田、江淮、东风、金杯和江铃仍排在前五位。北汽福田市场份额达到22.1%。
微型货车销售27.99万辆,同比增长5.92%。
上汽通用五菱增长最快,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6.45个百分点,重庆长安和哈飞的市场份额降幅较大,分别下降6.49和2.85个百分点。
客车市场
上半年客车(含非完整车辆)销售23.74万辆,同比增长2.66%。
大型客车销售3.39万辆,同比增长6.85% 。
郑州宇通销售10170辆,同比增长23.39%;
苏州金龙销售4899辆,同比增长8.34%;
厦门金龙销售4421辆,同比增长11.50% 。
中型客车销售40177辆,同比增长6.02% 。
郑州宇通销售9594辆,同比增长9.11%;
东风汽车销售6340辆,同比增长11.86%;
苏州金龙销售3624辆,同比下降17.19% 。
轻型客车销售16.33万辆,同比增长1.01% 。
金杯、江铃和南汽位列前三。
金杯股份销售45734辆,同比下降3.40%;
江西江铃销售25800辆,同比下降11.81%;
南汽集团销售21663辆,同比下降1.85% 。
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持续存在,中国汽车消费将进入一个较长的平稳增长期。
一、二线城市增购及换购消费成为车市新动力。
三、四线城市是未来汽车市场重要的增长点。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车市的增长。
海外市场需求大,增长快速,成为重要增长点。
消费环境的影响
汽车限购:限购措施进一步蔓延,压制消费需求,恶化产品排放结构,影响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用车成本的增加:汽车使用环境的恶化,交通拥堵、停车难等抑制性因素影响汽车需求的高速增长
技术标准提高:油耗、排放、安全等标准的提高,使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研发等投入加大
能源问题:油价波动对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都有普遍的影响,替代能源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宏观政策的影响
新车船税法:2.0L以上排量车型用车成本进一步提高,但对大排量豪华车的消费的影响有限 。
《公务用车目录》 :虽未正式实施,但政府采购政策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作用,将提高自主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 。但覆盖市场很小,影响力有限 ,短期内难以见效。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上半年“60亿元小排量补贴”政策是2010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延续。对于促进第七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中车型的销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 篇四
上半年,分局各部门紧紧围绕税收工作计划,克服经济下行、税源不足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带来的多重压力,加强依法治税,严密税源监控,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服务新常态,顺利完成上年税收任务,下半年必将攻克难关,力争完成分局46.55亿的全年任务。
一、收入完成情况
截至7月,按税收口径分局已入库税收收入44752.43万元,同比增长18%,增收5775.42万元,顺利完成区局下达的全年税收任务61%。
收入特点:
(一)主税种增幅明显高于地方小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平均增幅为21%高于总收入增幅。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均为下降,平均降幅为21%。主体税种稳速增长拉动了总体税收的增长
(二)第二产业贡献较高,第一产业负增长。第二产业成为增收的主导行业,完成56752.15万元,同比增长28.70%,增收 12654.67万元,第三产业完成251995.6万元,同比增长16.21%;第一产业完成4.68万元,同比下降92%,下半年税收前景不容乐观
(三)税种之间增减不均。9个税种增占67%,减占33%。增幅最高的税种车船税238%,降幅最大的税种土地增值税为-23%。
二、主要税种增收因素分析
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34%,为主税种增幅第一。
增收因素:在股票期权、增资扩股、股权转让、股东分红等方面的后续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7月实现此类一次性个人所得税已超过3个亿。
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6%。
增收因素:1是加强了2015年企业所得税预缴率70%的考核;2是2014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收入达41111万元,比同期增长47.54%,增收13246万元;3是国有企业、工业企业的稳定发展。
营业税:同比增长4% 增收因素:上半年,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完成5189.21万元,同比增长15%,增收688.52万元。
三、下半年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分局虽然已顺利完成任务过半,但实际上收入任务的难题几乎集中在下半年,税收收入形势相当严峻,主要受以下问题的影响:
1、一次性税收制约下半年收入的总量及增长速度。分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因反避税补缴纳的上千万企业所得税款为一次性税收。上 半年,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税源超过30000万元,占已入库个税总收入的30%,占已入库总收入的10%,其中个人股权转让征收个税达5711万元,同比去年增幅24.4%,增收4051万元。一次性税源对收入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下半年的收入增长带来很大难度。
2、重点税源企业减收明显。截至7月,分局纳入市局监控的132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128473.83万元,同比下20.62%。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的印花税大大下降,同比下降32.92%,随着重点税源企业业务量大幅缩减,其减收面预计会进一步扩大,对分局税收收入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预期。
3、小额贷款公司亏损严重。在货币紧缩和企业融资需求大增的背景下,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这一盛况仅仅是昙花一现。2014年年末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经济下行对国内不止银行资产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小贷公司更是难逃此劫,坏账率升高加之放贷规模萎缩,2015年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更加突出,目前亏损面接近20%。“一笔坏账有可能搞垮一家公司”.下半年估计会有企业因融资困难、无款可放;经营不善、不良率高等问题退出市场。小额贷款公司是纯地税管户,这一行业的大量萎缩甚至亏损,意味着我局下半年税收任务非常艰巨。
4、减免政策全面兑现,减收税款逐步扩大。2015年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兑现对企业助益很大,但对收入会有一定影响。分局7092户小微企业前三季度所得税预缴享受小微所得税优惠政策覆盖面达100%,税额减免393.96万元,加之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进一步落实,预计四季度减收税款会进一步扩大,全年预计减收500万元。
四、挖潜增收的措施
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重点项目推进缓慢、“营改增”等多重因素影响,分局下半年收入地方税收收入肯能呈微增长态势。面对下半年的严峻的收入形势,分局将积极融入新常态,主动作为,抓早、抓好、抓细、抓实,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一、深化分析“找税源”。分局将从强化税收分析入手,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检查、评估,实现以查促收。一是通过开展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工作,准确采集涉税信息,掌握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涉税内部控制情况、人员工资、资金流动、合同管理、关联交易、重组业务等情况,监测日常税务风险的同时分析涉税数据,发现异常的,采取质疑约谈、实地核实检查等手段,增收堵漏。二是大力从管理“盲区”和“芝麻”税收中找税源。既分析房地产、金融业等 重点税源,也对小开发区房地产开发、行政事业单位等薄弱的一些税源和地区、行业认真进行研究分析,充分挖掘税源潜力,提升税源管理能力,为组织收入寻找充足税源。三是强化房产和土地使用税的管理。分局要求各科在11月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征期前,对房产、土地使用税的登记信息和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以保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应收尽收。
二、用好平台“强征管”。着重用好征管系统、决策平台、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BIMS系统等控管平台,以此作为强化征管、堵漏增收、完成目标的关键。利用平台进行企业信息的比对核实,扩大信息数据覆盖面,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联合房管、国土等部门清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以及经营性房产税等历史欠税问题;利用相关信息平台对接,突出监控重点,把“营改增”行业和税种,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企业分红、民间融资利息个人所得税等列为重点监控对象,着力提升风控指向的精准性,对长期不申报户、未达起征点户、长亏不倒户,逐一进行核实,堵住税收漏洞,做到以风控促税收。
5.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篇五
090220139营销0903易先文
摘要:当前,全球面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加剧,世界经济正在明显下滑,加之国内突发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未来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得出宏
观形势上的判断:在新形势下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并要
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减缓和
抵御外部冲击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预测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由美国次贷危机
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国内发生了年初的南方冰雪低温
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尽管国际经济形势
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多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农业特
别是粮食生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较好地把握了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中
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趋缓、结构有所改善的较好态势。
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演变成一场深刻的金融危机,并正往实体经济蔓延,初步显露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征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从而
增强了国民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金融危机使各国需求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必
然受到影响。作为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的“马车”,出口的下滑对经济影响巨大,并表
现为工业增长速度的持续下降,1~9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回落3.0个百分点。
2008年下半年以来,沿海地区的进出口、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以及工业的效益出现了较
为明显的下行趋势。
国民经济增长的减缓在金融和财税两个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反映。2008年9月,M1增
速继续下降,仅为9.4%,同期的M2增速降至15.3%,也保持着逐步下行的趋势。中长期
贷款的减少主要源于居民房贷需求的下降,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现金、活期存
款增速下降,资金定期化趋势加强,间接表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的步伐放慢,另一方面也
反映出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减弱。从税收情况来看,9月税收收入增速下滑非常严重,同比
增速只有2.5%,将影响国家经济的调控能力和发展潜力。面对国内外一系列不利因素,党
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无论是年初确定的“双防”方
针还是年中调整的“一保一控”方针,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
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
连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
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
施,促进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然而在2008年的经济运行中也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2010年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保八的增长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万亿投资计划正好符合中国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政治需要,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各得其所,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具有非凡的意义,拉开了中国中部和西部进入快速工业化进程的通道,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极大地改善着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前提。从今年GDP增速看,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影响最为深远,已经形式的项目在2010年将产生最直接的带动效应,这也是中国经济2010年实现稳定增长最确定的主导因素。近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是通过出口来实现的,2008年下半年的形势使中国出口急速下滑。于是提高出口退税率,尽可能保证出口企业正常运行成了经济保增长,社会保就业的必须性选择。但出口退税受益最大的不是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家电等产品,而是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钢铁有色电子器件等行业。进入2009年6月后,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如服装纺织等产品重新出现大量订单,一时间珠三角从出口难转而大呼招工难。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决策层对中国经济的产业走向把握不准,没能正确地利用自身的优势。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正已经成为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总根源,也是中国居民消费潜力不能得到释放的总根源。中国政府在2009年显然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仅很好地提升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更有意义的是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国政府的做法再一次证明,没有纯粹的经济,经济永远与政治相伴面生。最具普适意义的民生政策是农村医保、社保的推出,让农村居民开始敢于消费,于2010年元月实施的《居民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的实施将更将效地释放居民的消费欲望。然而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止步不前,贫穷学生因经济困窘出现了多起悲剧故事。医疗领域虽有推进,但距离看病难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就近几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总体态势是谨慎乐观的,以下几点是通过分析总结出来的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
1、实体经济平稳增长。
2011年,中国经济的实体经济将会平稳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四万亿投资计划项目进入稳步发展期,这些项目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和西部,而且大部分都是直接关系工业化、城市化、城乡统筹的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项目将极大地带动相关区域的产业发展。也是2011年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最大最可靠的稳定器。
2、居民消费开始结构转型,农村消费可能萎缩。
2011年中国居民的收入将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这为居民消费实现结构转型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但是2011年很可能仍然是城市居民消费增长快于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民收入至今还没有能找到一条稳定增收的路径,但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国有企事
职工工资的普涨来带动,因此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很可能会出现萎缩。但城市居民的消费转型将会以享受型消费增长为显著特征。
3、除与基建相关的产业外,中国产业不会有质的变化。
2010年,调整结构已经成为工作重心,但是结构调整的前景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还没有作好依靠内在质的提升来发展企业的准备,他们更习惯于依靠量的简单扩展来发展,而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市场也为这种量的简单扩展模式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再就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根本还没建立起来,虽然科技创新的投入在增大,但制度体系没有变化,在现有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下,中国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创新是很难突破的。
4、外贸不会有明显改观。
由于欧美经济在2010年不可能出现明显改观,所有中国出口外贸的形势并不可能出现明显改观,相反在欧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更为频繁的形势下,中国外贸的形势会出现更为严峻的局面,但总体上不会出现太大的下滑,极可能是小幅下降或上升。
5、汽车家电相对平静。
2011年中国汽车家电产业很难再现2009年的盛况,原因在于蓄积已久的城乡居民汽车家电消费基本上在2009年释放完毕,而新的消费周期的来临还需要四万亿投资计划项目完成之后才会出现,预计很可能是在2012年左右。但由于国家已经下大力气致力改善城市普通居民的住房问题,因此,汽车家电的增长应该比较平静,比2010年很可能是小幅增长。
6、新型服务业将成为就业的重点。
生产力、产能结构、消费增长、出口环境等因素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容量已经很难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我国经济实现升级换代过程中,技术密集型兼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是重点,但更需要高度重视发展新型服务业。居民收入的增长必然带动消费的升级换代,享受型消费将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发展方向,因此围绕享受型消费的新型服务业创新应成为我国未来就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雪松等.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8年秋季报告[N].2009.1.[2] 范建平.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调控对策建议[N]。2009.1
[3]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N].2010。7
6.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 篇六
巴彦淖尔市林木种苗生产和需求形势分析
来自:巴彦淖尔市林业局
一、全市林木种苗生产和需求的简要回顾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9年,巴彦淖尔市育苗面积基本稳定在1000—2000亩之间,育苗主要以国营场圃为主,苗木供应基本满足了全市造林的需要。
从1989年以后,育苗量逐年增加,育苗面积上升到5000亩左右,产苗量达到1000万株左右,1992—1993年可出圃苗木达到高峰,苗木价格达到最低点,之后育苗数量逐年减少。1997—1998年可出圃苗木数量跌至低点,价格也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新疆杨苗木逐步被东北、华北、山西及周边盟市认可,价格也达到最高2元/公分。
从1999年—2009年,林木种苗经历了一个波澜起伏、大起大落的曲折过程。受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实施的影响,1999年—2004年,由于广大个体育苗户的肓目加入,导致巴彦淖尔市育苗面积急剧增长,每年育苗面积超过15000亩以上(2002——2003年育苗面积达到43141亩),年均产苗量达到了1亿株以上,林木种苗供大于求,出现严重过剩。其中尤以新疆杨苗木过剩最为严重,可出圃的三根二干、二根二干苗木大量积压,苗龄越来越长,苗木规格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低,一些新疆杨苗龄高达6—8年。2004、2005年,胸径4公分的新疆杨每株0.9—1.2元,去掉起苗、打头和装车等费用,育苗户已所剩无几。当时为了解决苗木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市林业局先后采取了多项措施缓解供求压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育苗户(包括国营苗圃职工)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2004—2006年,新育苗数量达到最低点,个体育苗户包括多数的苗圃职工都转向农业生产,但是,由于过去积压的大径级苗木数量仍然十分庞大,2006—2007年可出圃苗木仍然能够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在此期间,由于苗木价格逐步回升,特别是新疆杨、小美旱价格大幅度回升,育苗户的育苗积极性也在缓慢地提高,育苗数量开始有所增加,2008—2009年新疆杨、小美旱的供求关系发生反转。巴彦淖尔市每年可出圃苗木2800万株(其中大杆800万株、灌木2000万株),每年造林需求量3500万株(其中大杆1000万株、灌木2500万株),造林用苗供不应求。同时,林木种苗价格也一路上扬,胸径3公分的新疆杨上涨到每株9—11元,胸径2公分小美旱上涨到每株3—4元,种苗价格再创新高。
二、林木种苗生产和需求周期性波动及原因分析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林木种苗生产并不是在平稳发展,而是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从1992—1993年可出圃苗木高峰(价格最低点),到1998—1999年可出圃苗木低点(价格最高点),从2004—2006年可出圃苗木高峰(价格最低点),再到2008—2009年可出圃苗木低点(价格最高点),前后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个半周期,从高峰到低谷,又从低谷到高峰,这也正反应了市场规律的发展曲线。从这个曲线中总结出一个结论,林木种苗的发展周期一般为十年左右,而且波动的幅度非常大。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影响种苗生产起伏波动的根本性原因是苗木价格的杠杆作用。苗木价格高时,大量育苗户峰涌而上育苗,导致苗木过剩,价格下跌;苗木价格低时,又无人育苗,导致新一轮的苗木短缺,价格上扬。二是苗木生产的周期较长。正常情况下,生产大杆苗木最少需2年,多则3—4年,而且多数育苗户对种苗生产的周期性一无所知,导致育苗风险增大,不分析种苗市场发展规律,只是在苗木价格高时大量育苗,极易产生2—3年内无人育苗或仅有少数人育苗的状况,这也是苗木数量和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三是林木种苗生产是林业建设中最早进入市场化的一块,种苗管理部门对种苗市场主要是依法行政、规范种苗市场、提高种苗质量、搞好服务,但是对种苗生产的起伏变化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在苗木价格较低,无人育苗的2004—2007年,种苗管理部门多次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为育苗户分析种苗市场,呼吁育苗户加大育苗生产,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鼓励刺激育苗户育苗的具体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三、当前林木种苗生产和需求的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巴彦淖尔市林木种苗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场圃为龙头、私营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为骨干、个体育苗户为主体的种苗生产格局。据调查统计,2010年全市育苗面积达到20421.7亩,其中新育苗8542.7亩(乔木8170.7亩、灌木372亩),留床苗11879亩(乔木苗11453.6亩、灌木苗425.4亩)。今冬明春可出圃苗木4990万株(大杆苗1150万株、灌木苗3190万株、容器育苗(冷藏苗)650万袋)。具体分布情况按所有制划分:国有场圃有17处,育苗面积4303.6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21.07%,产苗量1699.44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25.57%;私营育苗企业有 6 处,育苗面积1277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6.25%,产苗量406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6.11%;育苗大户有48处,育苗面积3269.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16.01%,产苗量820.92万株,占全市产苗量的12.35%;个体育苗户有671处,育苗面积11571.6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56.67%,产苗量3720.04万株,占全市产苗量的55.97%。经过近几年发展,全市林木种苗生产相对比较充足,不仅能够满足全市造林用苗需求,而且还远销周边省区及盟市。据统计,巴彦淖尔市年均向外调运乔木300万株左右,灌木500万株左右。
四、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种苗生产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先后启动实施,加之近年来华北部分省区及周边盟市在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森林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植树造林力度,有力地拉动了巴彦淖尔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广大种苗生产者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这一契机,大力发展苗木产业。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00亩以上苗圃18个,50—100亩苗圃20个,20—50亩苗圃62个。其中,个体育苗户已成为全市育苗产业的一支主力军,部分个体育苗户育苗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全市种苗生产呈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二)种苗生产向信息化发展。
现在通讯设备被普遍利用,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部分个体育苗户还购买了计算机自费上网,及时掌握各类苗木购销信息和先进的育苗技术,在种苗生产和销售方面站在了市场的前沿。
(三)经营形式灵活多样
巴彦淖尔市育苗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国营场圃育苗。国营场圃依然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
2、私营育苗企业育苗。这部分苗圃占有一定比例,其主要经营方式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优点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生产模式,在种苗生产中起着骨干带头作用。
3、个体育苗。个体育苗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人独资育苗,个人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赁他人土地的形式,投入育苗生产。二是股份制育苗,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股份制形式育苗,这种方式弥补了个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管理,收益按股分红。从育苗面积上看个体育苗在种苗生产中占居主体地位。
五、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监督力度不够,种苗市场不规范。首先,林木种苗监管不力。种苗生产经营管理还停留在发放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上,监管措施仍未跟上,种苗市场不规范,质量监管和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其次,林木品种宣传推广管理不严。部分商家利用新闻媒体大肆炒作,把没有经过造林区域试验的所谓好品种大量的盲目引进,误导林农,不仅影响了造林质量,也浪费了人力财力,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苗木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一是林木种苗生产基础设施、生产条件较差。近年来由于种苗生产发展较快,很多集体或个人育苗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加上又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常规生产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不高,出圃年限延长,影响造林质量。二是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了解,不能适地适树发展苗木,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影响了苗木的培育质量。三是对化学除草、生根粉应用等新技术应用少,经营管理一直沿袭施肥、除草等传统的培育方法,对一些苗木在培育期间不及时修剪,干形、冠形长势不良,成本高,商品苗木档次低,优质苗出圃率低。四是苗木起运环节保湿措施不规范,影响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三)、大杆造林品种单一。多年来,巴彦淖尔市大杆造林树种主要以小美旱、新疆杨为主,占全部大杆造林的95%以上。
(四)、国有场圃示范带动作用差。由于国有场圃管理体制僵化,加之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员文化水平偏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
(五)、困扰林木种苗生产多年的周期性大起大落现象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种苗市场供求失衡是常态,也是规律,平衡永远是相对的、暂时的。市场好时一哄而上,供过于求;差时一哄而散,供不应求。种苗生产周期或长或短、大起大落现象时有发生。
(六)、巴彦淖尔市种苗科技应用推广方面进展缓慢,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品种审定和鉴定工作滞后于种苗生产需要。
六、主要对策措施
种苗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对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苗木过剩增大了育苗户的损失,同时埋下了苗木短缺的风险,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林木种苗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林木种苗发展的头等大事。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行业服务
各级林业种苗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学习和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广泛收集各类种苗信息,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或电视讲座,将新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林农家中。同时,要积极搞好林木种苗的宏观管理和行业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结合种苗生产的实际,大力开展订单育苗、合同育苗,做好苗木的宏观调控,确保种苗供应。
(二)搞好良繁和信息体系建设
一是尽快确立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在新品种引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二是各旗县区也要在市级评选的基础上,确定县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从而形成市县两级林木良种繁育体系,以加快全市林木良种繁育步伐,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建立林木种苗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要充分利用种苗协会网站,及时将种苗供求信息、最新育苗技术及法律、法规等信息发布在协会网站上,做好服务,发挥好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国有场圃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投入林木种苗生产
面对林木种苗市场“千帆竞发”的局面,今后应继续加大国营场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发挥其技术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信息优势,逐步辐射和带动周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转向林木种苗生产,实现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加快引种和良种审定步伐,提高林木种苗科技含量
一方面有目的地引进优良树种,丰富物种资源,以优良的种苗扩大造林宜林地的范围,解决农林争地问题,改善巴彦淖尔市树种品种单一结构;另一方面加快良种审定步伐,对新疆杨、小美旱、梭梭、柠条等在巴彦淖尔市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尽快申报林木良种并通过审定,提高全市造林的良种使用率。同时要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加强苗木冷藏造林技术推广、河北杨硬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
(五)加大林木种苗执法力度
本着既不要管死,也不要放任自流的原则,在开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加大对育苗生产经营者的监管、治理力度,进一步清理整顿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市场秩序,坚决查处非法生产经营林木种苗行为,规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林木种苗市场秩序。同时,重点针对林木种苗市场个别品种相对短缺的实际情况,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哄抬种苗价格、贩卖假劣种苗等扰乱种苗市场的行为。此外,要加大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使用林木种苗的抽查力度,对使用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种苗的工程项目,在进行通报的基础上,将严格按照《种子法》、《种苗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六)积极争取林木种苗建设资金
要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争取林木良种补贴,同时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设立林木种苗专项资金,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林木良种选育、审定、使用和推广,林木新品种引进与试验示范、种苗检验、种苗信息网络建设等”规定,争取设立林木种苗专项资金,鼓励育苗生产。
(七)及时掌握林木种苗供需情况 要切实掌握每年的新育苗种类数量、可出圃苗木种类和数量及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需苗情况。既要确保生态建设工程用苗用种的需要,又要严格控制种苗的数量,尽量避免新一轮苗木生产过剩。
(八)改变苗木使用观念
由于前几年苗木大量积压过剩,从2004年—2007年每年造林使用的大杆苗木都是胸径3cm、4cm以上,甚至胸径8—9cm的也很多,再加上受周边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城市园林绿化使用高规格大径级苗木的影响,形成了使用超标准苗木的习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000—1999)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GB15/374—2002)规定,新疆杨一根一干苗地径>1.53cm,二根二干苗地径>2.2cm,二根一干地径>2.0cm;小美旱(群众杨)一根一干苗地径>1.2cm,二根一干苗地径>1.5cm,二根二干苗地径>2cm的苗木等级都是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I级苗,也是可以在林业生产中使用的优质苗木。在目前苗木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使用一根一干和二根二干的优质大杆种苗可以有效缓解苗木供求矛盾。
七、今后巴彦淖尔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种苗质量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布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种子法》、《种苗条例》,强化种苗市场管理,搞好良繁体系、市场信息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场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林木种苗生产的现代化、基地化和产业化,为全市和周边省区及盟市的造林绿化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种苗。
(二)发展目标
依据巴彦淖尔市种苗建设的现状及种苗基地建设布局,按照《巴彦淖尔市2011—2015年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规划》,到2015年在全市各旗县区新扩建林木种苗基地20.4万亩,其中育苗生产基地1.5万亩;采种基地17万亩,主要用于沙生灌木及盐碱地造林用种的采集;良种基地1.9万亩,主要用于新优品种及在全市适用性强的林木良种种子的培育。具体目标:按照巴彦淖尔市2011—2015年林业生产种苗需求,每年平均完成育苗面积2万亩,其中留床苗面积12000亩,新育苗面积8000亩,每年可出圃苗木4500万株,其中乔木1400万株、灌木3100万株;林木种苗采种基地35万亩,年生产种子20万公斤。预计2011—2015年每年造林用苗需求3500万株(其中大杆1000万株、灌木2500万株),造林用种需求16万公斤,种苗供应充足。
(三)发展方向
根据巴彦淖尔市“三五”工程建设发展要求和林木种苗生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结合今年在高速公路两侧建立1759亩带状良繁育基地的实践经验,为缓减林木种苗生产周期性变化压力,增加高速公路两侧绿量,提高公路两侧的整体绿化水平,切实解决林木种苗不足问题,今后全市林木种苗生产要重点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保持和稳固现有国营场圃、私人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多年来,国营场圃、私人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在巴彦淖尔市的林木种苗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龙头和骨干带头作用。今后国营场圃、私人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在保持和稳固现有种苗生产规模的同时,要重点加强种苗生产建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信息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其“龙头”和“骨干带头”作用。与此同时,逐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到林木种苗生产行列,与粗放性生产的个体育苗户进行合作育苗或者联合育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走“苗圃+农户”的种苗生产模式,使林木种苗生产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村方向发展,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高。二是引导个体育苗生产向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两侧300米范围内靠拢。重点打造育苗专业村、专业社,使林木种苗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具体保障措施:
1、育苗补贴保障,对育苗户免费提供种条或者提供育苗补贴,激励农民的育苗积极性;
2、技术服务保障,林业部门长期无偿为育苗户提供育苗技术指导,提高育苗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育苗地苗木质量;
3、订单育苗优先保障,各旗县区林业局要全面推行订单育苗,订单育苗要优先选择在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两侧300米范围内,逐步引导广大育苗户向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两侧靠拢;
4、提供信息服务保障,要充分发挥种苗协会和种苗行业优势,无偿为育苗户提供信息服务,并将育苗户的种苗生产方面的信息长期放在种苗协会网站上,为育苗户推销种苗,搞好服务;
5、法律法规保障,对于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两侧育苗户的种苗生产许可证发放上要放宽政策,对于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两侧以外的育苗户要严格按种苗生产许可条件去约束,限制其育苗或将育苗地向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两侧靠拢。三是林木种苗生产向农、毛渠上集中,实行以造代育,培育高规格、大径级苗木。农、毛渠具有土壤肥沃、浇灌方便、苗木生产快、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优越条件,是培养大规格苗木的优质育苗基地。在农、毛渠上以造代育,一方面可以解决林农矛盾,大规格苗木根幅小,对农作物生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以往在农、毛渠上栽的树,只栽不伐,农民长期不能受益,导致农、毛渠上造林积极性不高,通过在农、毛渠上实行以造代育,不仅可以放宽林木采伐权,转变造林主导方向,而且增加了农民的造林育苗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7.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 篇七
1 2013年上半年肉鸡生产形势回顾
1.1 肉鸡价格
2013年上半年肉鸡收购价格全省平均为8.97元/kg, 同比下降4%, 环比下降4%。其中, 2013年1、2月份全省肉鸡收购价平均达到9.74元/kg, 3月份肉鸡收购价开始下降, 3月份全省肉鸡收购价平均达到8.99元/kg, 第一季度肉鸡生产呈现盈利状态。第二季度进入4月份后, 随着禽流感事件的影响, 肉鸡收购价格开始不断下降, 4月份全省肉鸡平均收购价为8.42元/kg, 并且还有个别市场降到6元/kg左右的低价。55、66月份肉鸡收购价格开始略有上涨, 但涨幅很小, 这两个月肉鸡收购价格全省平均为8.46元/kg。
1.2 鸡雏价格
2013年上半年肉鸡雏全省平均价格为1.72元/只, 同比下降43%, 环比下降11%。2013年第一季度肉鸡雏价格持续2012年末行情, 始终保持在较低价位。第二季度进入4月份后, 受禽流感事件的影响, 肉鸡养殖户严重恐慌拒绝进雏, 致使鸡雏价格急剧下降。4月份肉鸡雏全省平均为1.02元/只, 有的种鸡场甚至降到0.4元/只左右的低价, 但也是有价无市, 部分种鸡场出现销毁雏鸡现象。5月份肉鸡雏价格开始略有上涨, 全省平均价为1.75元/只。6月份又开始下降, 全省平均为1.49元/只。
1.3 配合料价格
2013年上半年肉鸡配合料价格仍在高位运行, 全省肉鸡配合料价格平均为3.15元/kg, 同比上涨7%, 环比没有变化。第二季度进入4月份后, 虽然有禽流感事件的影响, 但是肉鸡配合料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化, 全省平均价格仍然在3.14元/kg。肉鸡配合料价格保持较高价位, 肉鸡生产仍然是在较高饲养成本状态下运行。
1.4 肉鸡效益
如果按肉鸡出栏体重2.5 kg、成活率93%、防疫费1.6元、水电费0.3元/只、料重比2.2:1, 饲料、鸡雏、肉鸡收购价均按2013年上半年全省平均价格, 即3.15元/kg、1.72元/只、8.97元/kg计算, 则平均每只肉鸡亏损0.07元;如果饲料、鸡雏、肉鸡收购价均按第二季度平均价格, 即3.13元/kg、1.42元/只、8.45元/kg计算, 则第二季度平均每只肉鸡可亏损1.07元, 养殖户在较大亏损状态下经营。
2 原因分析
2013年1、2月份由于春节效应加上整体农产品价格以及饲料价格的高价位运行等综合因素, 推高了肉鸡收购价格。3月份春节过后居民消费需求明显下降, 加上猪肉价格下降, 肉鸡收购价出现正常回落。第二季度进入4月份后, 禽流感事件成为影响家禽市场的重要因素。种鸡场种蛋淘汰, 孵化厂孵化减少, 养殖户进苗观望, 消费者“谈禽色变”, 消费信心丧失, 肉鸡市场行情十分不景气, 肉鸡生产在亏损状态下经营。虽然在5、6月份随着五一、端午节日的到来使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增加, 肉鸡收购价格出现了一些回暖势头, 但禽流感事件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肉鸡收购价格上涨有限。
3 后期肉鸡产销形势预测
从饲料方面看, 预计我国2013年下半年依旧保持通胀形势, 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将会保持较高价位, 肉鸡配合料也必然保持较高价位, 肉鸡生产仍然是在高成本状态下运行;从肉鸡雏方面看, 受禽流感事件的影响, 养殖户谨慎从事, 进雏越来越趋于理性, 不敢大量补栏, 肉鸡饲养在短期内很难恢复, 肉鸡雏将保持一定时间的低迷态势;从肉鸡行情方面看, “速成鸡”事件、禽流感事件给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恢复, 全社会消费信心不足, 各类鸡产品价格直线下降, 种鸡场淘汰种蛋, 孵化厂减少甚至停止孵化, 养殖户更是亏损的厉害, 因此短期内肉鸡产品需求减少, 价格弱势格局将持续一定的时间。但是随着对“速成鸡”事件、禽流感事件关注度的淡化, 加上2013年下半年辽宁省全运会的召开, 预计2013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将会有所回暖, 必将带动鸡肉需求量的增加, 鸡肉收购价格会有所上涨。
综上, 预计2013年下半年肉鸡价格将会保持低迷行情, 但期间会有季节性小幅震荡。
4 建议
8.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 篇八
摘要:《中国图书分类法》中没有“奥运”图书类别的,但它横空出世,而且在体育图书出版实践以及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了在今后的出版传播中能正确、高效地发挥作用,在目前“奥运”类图书出版现状的基础上,使用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总结出“奥运”图书类的出版有着奥运年出版的规律和两条发展路线、发展不稳定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08年北京奥运年它的出版特点以及2008年后出版趋势。
关键词:“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168-03
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对体育图书的分类是没有“奥运”图书类别的。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后,有关“奥运”、“奥林匹克”的各种图书铺天盖地,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奥运”畅销书。所以总结“奥运”类图书适应社会发展的出版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出版传播中能正确、高效地宣传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整理
“奥运”类图书如何界定呢?根据图书馆学专家的建议并综合参考了人民体育出版社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两大体育专业出版社向社会提供的“体育图书目录”以及图书批发市场、零售书店的“奥运”图书专柜的分类方式,将书名有“奥运”或“奥林匹克”的而且内容也是围绕“奥运会”或“奥林匹克运动”的或为其服务的(如奥运英语等)图书列为“奥运”类图书,成为本论文研究范畴。而像“奥林匹克数学”等图书,虽然书名也有“奥林匹克”字样,但与奥运会或奥林匹克运动无关,也不为它们服务,因此这些图书不是本论文研究的对象。
通过参考历年《全国总书目》、《中国出版年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线索等相关资料,共搜集到从1949年到2006年的奥运类图书476种。其中从1949年到1978年由于历史原因,陆陆续续出版了17种奥运类图书。其内容以编、译奥运会资料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成绩和纪录等史料性读物为主。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再采取图书市场营销中流行的分类方法,将它们归类为:奥运外语类、奥运知识资料类、奥运经济类、奥运文艺类、奥运理念类以及无法归入以上五种类别的其它类(如2001年章启凡编著的《盼奥运学折纸》) 等六种。
2“奥运”类图书出版现状
2.1“奥运”类图书整体出版情况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大陆共出版“奥运”类图书459种。其历年的出版情况如图1所示:
从1978-2004年,中国大陆共出版体育类图书16 543种,出版“奥运”类图书459种,占2.77%。
2.2“奥运”类图书各小类出版情况在“奥运”类472种图书中六小类的比例情况如下表所示(按比例从大到小排列):
奥运知识资料类和奥运文艺类是我国“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大户,合计就占了近出版总数的3/4,而且在出版时间上比较具有连续性,在奥运当年也是这两类图书重装上阵的时候。
奥运英语类图书发端于北京申奥成功后,《奥运英语100句》、《奥运英语300句》、《奥运英语900句》以及奥运英语大众版、社区家庭版、公安交警版五花八门的版本就迎面扑来,好像不学英语就不支持北京奥运了。
折纸、摄影、雕塑、纪念币收藏、集邮等等也都搭上“奥运”这班顺风车了,这构成本研究对象的“其它”类。
1992年,王仲明编著了《奥运经济大观》作为1993年献给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著作,以及1993年周伟林根据当时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主编了《经济奥林匹克》。但随当时申奥失败,奥运经济类的图书就没有出版过。直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体育界学者从奥运项目营销、产业化运营、融资赞助等多角度不断丰富奥运经济的研究。
奥运理念类图书也是类似的出版状况。在1992年,编译了韩国朴世直《奥运精神 》和1993年翻译了顾拜旦文选《奥林匹克理想》一书后的10年时间内深入探讨奥林匹克精神、理念方面的著作就没有出版过了。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以讨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人文奥林匹克等著作的出版拉开奥运理念类图书出版的序幕,2003年出版3种,2004年出版5种,2005年出版10种。
2.3参与“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单位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2005年我国共有266家出版社参与“奥运”类图书的出版。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共出版了116种“奥运”类图书(占25.27%),而奥林匹克出版社的表现与社名不太相符,只出版不到25种“奥运”类图书,其余的近320种分别由263出版社出版,平均每家出版社出版不到2种。
在奥运理念类、奥运经济类图书的出版上,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表现出专业出版社的学术和理论实力,共出版了37种,占了80%的比例。奥运知识资料类、奥运文艺类和其它类是众多出版社主要参与的领域,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也不例外地参与其中,只是比重要小了许多。
2.4“奥运”类图书的选题情况选题重复严重好像已经成为我国图书出版的一个顽症。“奥运”类图书的选题情况,光书名重复或相似的就有近100种,如果从内容分析,那选题重复就显得十分严重。在奥运理念类中,“人文奥运”或“人文奥运研究”就有8种,在奥运知识资料类中,满眼望去几乎是各种奥运百科全书、手册、知识读本、奥林匹克***问。像奥运知识资料类、奥运英语类、奥运文艺类,由于信息含量高于知识内涵,来源广泛又便于简单复制,于是都成为选题重复的“重灾区”。
而且“奥运”类图书的选题重复不仅同一年许多选题撞车,还体现在它还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即一个选题可能会多年重复出版。这种盲目跟风的“奥运”类图书出版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3“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分析
3.1“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当前形势分析从“奥运”类图书出版的整体情况到各小类别的出版情况再到选题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奥运”类图书出版的特点:
3.1.1具有奥运年出版的规律从“图1”可以清楚地发现,从1980-2004年的七个奥运年,“奥运”类图书出版数量都比前一年突然增长,但一旦过了奥运年后就马上回落了。由此可以发现,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着必然的影响。由于1993年和2001年是中国申奥年,因此,1993年和2001在奥运年出版的基础上都有大幅度增长,但过了这个时间,同样又是而后又大幅度回落,仍然符合奥运年的出版规律。两次“申奥”事件对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都有必然且强烈的影响。
3.1.2“奥运”类图书出版增长两个路线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除奥运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瞬间振荡外,几乎未见什么波澜,虽然有着众多的出版单位参与出版工作,但总体增长却十分迟缓。如“图1”中虚直线所示的第一条路线。这说明“奥运”类图书的市场并不容乐观。原因之一还要“问津图书体育有多少真魅力”。正如“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中描述的那样,“奥运”类图书的选题严重,那些炒冷饭的只能一时蒙得了读者,但长期炒冷饭读者就不再买帐了。原因之二,从1978年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发展以来,我国图书出版能力达到增强,从突破年出版10万种图书到年出版15万再到突破20万,图书品种的单一一下子到琳琅满目,读者自主选择性从几乎为零突然膨胀到无所适从,“奥运”类图书在茫茫书海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栗,只有到了奥运年,才能重新唤起人民的对它们的回忆。原因之三,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推广,像“奥运”类图书中许多没有太多知识内涵的内容都可以在互联网中轻松获得,因此,使用网络不论是阅读效率还是消费都比阅读图书经济得多。
但就奥运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发展来看,却有增长的趋势,如图中平滑的虚曲线所示的第二条路线。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奥林匹克运动、体育精神等方面的宣传取得一定的成效,人们心理上已经对“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接纳,并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也从另一侧面充分说明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必然的影响,也可以预测2008北京奥运年,将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更大的影响和推动。
3.1.3从2000-2005年处于剧烈振荡期从2000-2005年是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的高速增长期,也是振荡比较剧烈的时期。这是由于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并且获得成功,根据奥运年出版规律,出版必定回落,只是2002年的回落是针对2001年的申奥,2003年的回落才是对奥运年出版规律的回应。另外是2004年是奥运年,出版必定增长,而且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参加中国奥运会有史以来最骄人的成绩,举国振奋,并引发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联想,因而又一次掀起奥运图书的出版小高潮,将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又送上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的回落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没有什么事件做支撑,所以回落的幅度也比较大。
3.2“奥运”类图书出版的趋势预测
3.2.1“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年必将出现更新的纪录根据以上的出版经验分析,“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年必将出现更新的纪录,并成为我国“奥运”类图书出版历史的巅峰时刻。
其一表现,当然是参与出版的出版单位数量、“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数量上以及图书批发、零售单位对“奥运”类图书销售热情的猛增。
其二,有新的突破。这种新的突破将表现在新类别的出现,如媒体与奥运关系的图书——特别是电视、互联网、流媒体等与奥运关系的图书,以及为数不会太多的“新、奇、特”选题的出现。另外,出版参与者形式上的突破,如网上出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还有一些国外出版商会以各种合作形式处于出版活动。
其三,“奥运”类图书出版周期将再次缩短。
其四,选题的重复率将再创新高。
其五,2006年、2007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国内众多的出版单位不论从选题资源、作者资源甚至物质资源都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出版做着积极的准备。这使得在相对有限的出版资源中,对2006年、2007年“奥运”类图书方面的出版就会有所紧缩。
其六,图书装帧设计将有新面貌。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这个面子上应该会下很大功夫的,于是可能就会出现超精装本、高档礼品装、珍藏本,甚至会出现使用最新高科技、体现“科技奥运”理念的全息读本。
其七,政府有关部门将会大力整顿图书出版、发行市场,也会指导部分选题的出版工作,届时也有部分精品“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可能。
其八,无疑“奥运”类图书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出版年将会是一场异常剧烈的“战斗”。
3.2.22008年后将回落到2000年左右的水平根据“奥运”类图书的出版规律,“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会回落,这是必然的。是即时回落还是延时回落,回落的幅度有多大?回落的情况最后依读者心情而定。
预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令国人满意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圆国人的美梦,甚至锦上添花,那“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回落之前将会有小幅上扬,因为大家都希望美梦能长些。预测:1.关于“中国为什么会成功”(包括理论探讨和文艺作品)方面的图书将成为出版重点。2.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后今后中国体育的发展问题的作品会成为“奥运知识”类、“奥运理念”类出版的重点。3.发起全国性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功经验总结以及向其它行业推广活动。4.有关奥运故事、史料资料性读物等仍然会是常“主流”作品。这些都将会使2009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奥运年出版的基础上有小幅上扬后。
根据奥运年出版规律,仍然会回落于2000年左右的水平,幅度比较大。因为从2000年到2005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是靠2001北京申奥成功和200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大突破这两个大事件直接拉动的,并不是靠“奥运”类图书出版本身稳固发展支撑起来的增长,是一种出版泡沫。因此,在读者对奥运的热情退去后,这种泡沫就会破裂,使“奥运”类图书出版回到2000年左右的水平,然后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继续着它的奥运年出版的规律并开始新的增长路线。
预测二:不幸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失利
如果兵败北京的话,人民的憧憬瞬间被打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将直接回落到2000年之前的水平,并将在较短时间内回到历史的开始阶段,同时破坏“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增长的第二条路线。这期间的作品将会集中在“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方面图书的出版上,理论探讨也将主要是总结失败经验,但更多的将会是文艺作品。而且就这方面图书的出版将几乎成为全部“奥运”类图书的出版组成,不会有“奥运英语”类、“奥运经济”类等等了。因为读者是最无情的。
4总结
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路线,正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做积极努力的宣传、推广工作,我们可以预见2008年北京奥运年将会是“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巅峰时刻。因此,我们在“奥运”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上要有大局观,注意克服盲目性,避免重复、跟风、互相抄袭的现象,建议“奥运”类图书的作者和出版者深入领会奥林匹克精神,多出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的“奥运”精品图书。要努力拓展奥运图书的出版范围,将其延伸至我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考虑与文化、哲学、艺术、心理等学科的广泛结合。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人们生活之中,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和人文关怀指导工作、生活,促进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国出版年鉴编辑部编.中国出版年鉴[M].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1981-2001年.
[2] 潘国彦,主编.中国出版年鉴[M].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2-2005年.
[3] 吴文峰.北京市体育图书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
[4] 左晶,肖兰.盲目跟风奥运图书出版现状令人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2-6.
【工作形势分析及预测】推荐阅读:
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06-26
规财处工作形势分析报告08-18
乡镇信访形势分析及对策11-18
2019全球经济形势预测08-29
上半年工作讲评暨队伍形势分析会汇报材料11-10
2024年形势政策下半年——中国周边环境分析及综合11-24
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11-15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oc10-30
医改形势分析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