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空间作文指导(共14篇)(共14篇)
1.成长的空间作文指导 篇一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是天在哭泣吗?它在忧伤,可我的心情却是“蜂蜜拌白糖——要多甜就有多甜”呢!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我作业收工很早,在争得妈妈的允许后玩了一下电脑。我一打开QQ,发现有个好友请求。这会是谁呢?
点开黄色图标,屏幕上马上出现了一个图像。只见对方昵称是“江南绿叶”,形象照好熟悉啊,这不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叶老师吗?
我赶忙点了“接受”,桌面上马上弹出一个对话框。我不由自主地打上一行字“叶老师好!我是萱萱。”对方立马又回了一句“无意间发现你的空间。萱萱,你的进步很大,继续加油!”
我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回什么好。向老爸投出求助的眼神。老爸说:“你就说‘谢谢老师鼓励’吧。”
好,啪啪,我又敲出几行字。
“萱萱,班上同学在你带动下,写作积极性很高!”叶老师又打出两行字。
我觉得自己没有老师说得那么好,可又不晓得如何接着聊,真是话到用时方恨少啊!犹豫再三,只好发了一个害羞的表情过去。这时弟弟催我快去河西大坝放风筝,我就随手又敲了两句话“老师,弟弟要我陪他放风筝,再见啊”。
叶老师又敲来一句:“你尽情去玩吧!”哈哈,今天真是意外之喜,我竟然与班主任叶老师成为了QQ好友!
接下来的一天里,我当然美滋滋的。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你能平静下来吗?
2.成长的空间作文指导 篇二
一、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提问的效果决定了学生领悟的深度, 当课堂问答环节成了少数学生展示的舞台, 其他学生要么静静地等待, 要么人云亦云的时候, 学生就失去了思维的空间, 失去了思维的独立性。长此以往, 学生将习惯于等待, 从而使得数学学习走上了机械模仿的老路。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 我们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 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 然后再组织交流, 这样的一点时间往往能推动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理解。
例如, 教学这样一道简单的周期问题:一列数按照1、2、-3、4、5、-6、7、8、-9……这样的规律排列, 前200个数中, 正数有多少个?负数有多少个?一些反应比较迅速的学生在读题后马上有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我发现一些学生还比较茫然, 沉浸在思考中。于是我请学生独立思考, 想办法算出答案, 然后再组织交流。交流中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是将三个数看成一组的, 只要用200除以3得到66余2, 然后就可以用66乘2再加2得出正数的个数, 用66乘1得出负数的个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我追问“为什么以3个数为一组”, 学生起初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有学生找到了关键点:每三个数中前两个是正数, 后一个是负数, 这样的“正、正、负”重复出现, 符合周期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 我将“正、负”字样写到相应的数下面, 学生就能脱离了数的大小, 根据正负属性来看待这个周期问题, 找到了对应的数学模型。
像案例中这样的教学并不是小题大做, 更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确实有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用200除以3, 如果只是少数学生说一说解决方法, 其余学生根据这样的方法来做一做, 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 一些学生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给他们留下了思考的时间, 让他们去想一想怎样做, 教师再追问一下“为什么”, 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对周期问题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二、留出自由研讨的空间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在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时, 有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 产生不同的见解, 这样的见解可能是层次不同, 也可能根本就是矛盾和对立的, 这时候我们应当给学生自由研讨的空间, 围绕着相同的主题展开深入和广泛的交流, 让他们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对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有更准确的定位。
例如, 在认识循环小数的时候, 我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组计算:1÷7, 2÷7, 3÷7……。学生用计算器找到了每小题的答案, 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这组问题的得数, 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的认识就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发现这一组问题的得数都是循环小数, 并且循环节都是6位, 有的发现这组得数越来越大, 还有的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组成这六个得数的循环节的数字都一样, 只是排列顺序不同, 在这样的提示下, 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几个循环节上, 发现都是由1、4、2、8、5、7组成的, 而且这样的几个数的前后顺序其实是一样的, 区别只在于从哪个数开头而已。经过这样充分的交流, 学生对除数是7的除法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位学生这样总结:“我只要记住1除以7的得数就可以找到其他计算的得数了, 不管是几除以7, 只要用几十除以7的得数开头就可以了”。
这样的结论是在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和发现之下总结出来的, 当然不同学生限于自己的观察角度和知识基础, 会有不同的发现, 但是在认真参与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会成倍的增长, 这些信息经过自己的加工和反馈, 就能很好的辨识和吸收。所以这样的交流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关键促动作用的, 学生不是简单地发现教师“需要他们发现的东西”, 而是去发现一切、获取一切。这样的交流过程给了学生一个发展数感的好机会, 同时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 推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留足反思提升的空间
当一个学习内容完成后, 再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机会, 他们的整体认识必定有提升, 也许在回头看问题的时候, 学生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的探索可能会推动学生的认识再进一步。
比如, 在“圆的面积”教学之后, 我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圆的周长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圆的面积也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那么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到底与半径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 画出了不同大小的圆 (小圆的半径为1厘米, 然后大圆的半径分别是2厘米、3厘米、4厘米) , 分别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然后列表观察圆的半径变化与圆的周长以及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 学生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的变化跟半径之间的关系符合倍数关系, 即圆的半径扩大多少倍, 圆的周长也扩大多少倍, 当然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扩大的倍数不同, 为半径的平方倍。在他们有了这样的发现之后, 我肯定了学生的思路以及结论, 然后鼓励学生从头开始回顾一下我们探究的过程。一些学生在回顾过程中, 又有了更大的发现:其实不需要计算就可以发现这个规律的, 因为圆的周长等于2πr, 2和π两个乘数是不变的, 所以周长的变化与r一致, 而面积等于πr2, 其中两个乘数 (r、r) 都是变化的, 所以面积的变化是r的平方倍。
这样的发现就跳出具体的问题, 从积与乘数的关系的规律中找到了本质原因, 而之前学生的具体研究又很好地诠释了这样的规律, 两者相辅相成, 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不但掌握了具体的规律, 而且累积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为今后的数学探索打下了基础。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再辅以练习, 知识得到巩固, 这样的教学才是充分的, 才是完整的。
3.成长的空间 篇三
1946年,Garry Cleveland Myers博士和他的太太Caroline Clark Myers女士创立了儿童精粹公司。这家家族公司只提供唯一的产品—《儿童精粹》杂志(Highlights for Children Magazine)—并因为该产品40多年来一直生意兴隆。而目前,他们觉得现在是一个扩展其产品线和壮大其品牌的最好时机。现今的儿童精粹公司拥有好几个儿童图书俱乐部项目,同时也卖玩具和游戏,他们还有一个互动网站。
儿童精粹公司负责市场营销17年的VP Bill Hummel 先生说:“现在,我们已经不仅仅只是为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出版一本杂志了,我们有一个连续的产业链和一整套的产品目录,并且我们还拥有一个点子商务网站和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网站。同时,基于这个品牌,我们还提供许多附属的产品。每次决定要延展产品线的时候,我们都会进行很仔细的调研,慎重地作出决定,因为这涉及到儿童精粹这个品牌的信誉。”对于儿童精粹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让父母信赖这个品牌。
最初促使儿童精粹公司进行扩展的原因是公司的使命。公司的新CEO Johnson先生认为,该公司的使命是为儿童提供那些真正让父母放心的寓教于乐的产品。因为,杂志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信誉,已经产生了一批稳定的订阅者,公司认为他们同样也会对公司的其它产品感兴趣。
4.成长需要空间初中作文 篇四
一直在玻璃瓶里成长的幼苗,永远不能长成一棵大树;在庇护下生存的树木,绝不会伟岸参天倘若永远只俯视大地,也就脚下那一方净土,而不会知道世界之大,茫茫人海,自己只不过是一颗尘土!只有投身于一个更广阔的天空,让心装下更亮丽的景色,拓展到更宽广的宇宙,才能拥有前进的动力,去翱翔于希望的蓝天,挥舞着翅膀去感悟成长的快乐!
在蔚蓝的晴空下成长着,时间的消逝带走了童年,而今,带着朦胧的情感看着未知的一切,在窗前感受着时暖时冷的风,迎接每一个崭新的天明,伴随着朝阳与落日相依!望着路边茁壮成长的树木,我终于明白,为何每一次跌倒,妈妈总让我勇敢地爬起,原来,她早已知道花盆里长不出青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为何每一次当我挥动着翅膀徘徊在天际,恍若迷失了方向,妈妈总轻声叮咛孩子,属于你的蓝天,飞吧!原来,她早已意识到飞的再高的雄鹰也无法替代小鹰去飞!
一直舞蹈需要表演的舞台,一张白纸需要色彩的渲染,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即使放弃美丽的热闹,选择静静的沉默,凭栏望月,看着世界,独自一人感叹,也是种享受。
成长,需要空间,整理自己杂乱的思绪。
成长,需要空间,收藏自己无法言语的秘密。
5.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篇五
[ 2007-6-2 14:10:00 | By: liman ]
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今天让我在这里作班主任先进经验报告,我既觉得光荣,也觉得惭愧。光荣,是因为这是组织给我的极大的荣誉,是对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的最大肯定;惭愧,是因为像其他老师那样伟大的事迹我没有,比我更加优秀更加需要被宣传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而我所做的却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也只有七年,在这七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大事,有的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琐碎小事,只是尽了一名教师的本份。虽说这其中有辛酸也有欢乐,但更多的是辛酸和欢乐背后的我自己认为的一点点的小小的成功。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交流的内容,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有这样一句话,我想所有的人都很熟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师这个职业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尊敬,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教师与人无争,宽容大度。说来也怪,教师对别的人,别的事都能做到到宽容,可就爱和自己的孩子们较真儿。很多教师都非常“严厉”,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会被叫到办公室里大训特训:缺交作业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是不求上进,没带红领巾是不爱少先队„„直训得孩子头低成90度,一脸痛改前非的样子,老师才放心让他们离开。身为教师的我深深知道同行们的认真负责,用心良苦,可我在感叹“可怜天下老师心”的同时,不禁也沉思: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吗?孩子永远是孩子,为什么不保护他们的纯真,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呢?
一、老师“退一步”,学生便“海阔天空”。
还没走上讲台,爸妈和许多长辈就警告我:可不能给学生好脸,否则,他们会得寸进尺,骑到你头上的。
可不,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长着一张稚气脸的我,一进教室,这群二年级的孩子见我就乐开了。这还了得!我脸一黑,劈头盖脸对他们说道:“这是学校,不是你们的幼儿园,更不是你们的家,知道吗?”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之间划上了一条鸿沟,可我还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第一步迈得好,威信竖得高。可不久后的事却让我改变了想法。一天语文课,同学们都在写作业,可我却发现有一个叫张斌的男孩低着头,在认真地玩一把比较精致的尺子。我快步走到他前一把夺过尺子,把它扔到了讲台上。张斌可能是被吓愣了,随后便嚷了起来:“还我!还我!”这不是破坏课堂吗?简直是罪加一等!我厉声训斥他:“再叫就别上课了!”没想到,他真得扭头就走了。我气极了,对着他的背影喝斥:“你永远别想拿回你的尺子!”事后,张斌一直不肯给我认错,也不和大家说话。后来,听他姥姥说我才知道,这尺子是他小舅舅从上海带回来借给他玩的,尺子被收缴了怎么还呢?小家伙心里一急,才在课堂上嚷的。听张斌姥姥一说,我很后悔,第一次开始检讨自己的工作方法:黑着一张脸,孩子们就尊敬我了吗?步步紧逼,把孩子逼到死胡同里,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吗?
再后来的一件事,真正地让我在维护面子与尊重学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那天是自习课,因为有点事,我来晚了一会儿,眼看都上课好大一会了,别的班的学生都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学习,而我们班的学生却跑得满校园都是。恰巧值日老师走过来对我说:“李老师,今天你们班的纪律最差,扣你们班10分。”这时我感到了莫大的委屈。想想自己,每天辛苦地给他们上课,批改作业,每天早来晚归,整个身心都投在了学生身上。初为人师的我是何等的辛苦呀。他们竟丝毫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顿时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年轻气盛的我,疾步走到教室门前,大吼一声:“都玩疯了,看看其他班的人都在干什么?”这一声吼震得学生们都愣住了,他们一个个灰溜溜地跑回了自己的座位。我走进教室,看到他们个个都热得面红耳赤,汗水直流,只觉得怒火在胸口燃烧。有几个男生还相互指着对方脸上的泥道道抿嘴窃笑,这更加激起我的怒气,把教科书啪地重重摔在讲桌上,说:“从今天起语文课不再上!”随后,我头也不回,快步走出教室。
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看着台板下压着的一张自己上学时的照片,不禁又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孩子们毕竟还小,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当老师的小时候不是也很好玩吗?自习课又没老师在,他们才7、8岁,让他们多玩玩又怕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都训练成学习的机器?为什么我们要把天真的孩子培养成小老头,老太太?老师的生活都需要调剂,更何况学生呢?
这时班长来叫我了:“老师,去班里上课吧,我们错了。”跟着班长走进教室,我惊呆了,教室里,静得出奇。学生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字,竟没有一个人在玩。黑板上还歪歪斜斜地写着:“老师我们错了,原谅我们。”我的心在隐隐作痛,泪水也止不住流了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学生们以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最诚挚的声音呼唤着老师的良知,可作为老师的我,却是那样的不冷静。最终我放下架子,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对不起,刚才是老师错了,不该用那么严厉的语气批评你们,但是上课时间咱们不能随便跑,随便玩对吗?不是还可以让班长领着搞一些娱乐活动嘛!”学生们拼命地点着头,甚至还拍起了手,从他们欣慰的笑容中,我感受到自己做对了。
再后来,有了孩子,做了妈妈,才真正地感受到了对待孩子绝对不能总老拿着架子,板着脸,厉声喝斥。孩子终究是孩子,因为他们的年纪和心理的不稳定因素,使他们常犯错误。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幼稚,才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就比如在家里,儿子把茶杯摔碎了,把小米撒的满地都是,把饼干踩在脚底下,教他一个单词需要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这些都不是靠发火、摆架子能解决的。我就尝试着把学生看作我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心碰心,遇到问题时,多退一步想一想,多一些耐心,有时还勇于对学生说“对不起”,多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严,也应该严而有度,以爱为先。
二、对待后进生要有慈母的细心。
采晓聪是我班的一位不爱学习的学生,他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最爱在英语课上捣乱。有一次英语老师师在教室门口等待上课,采晓聪见
后对同学说:“菜肉包子来了。”下课后,英语老师生气地领着采晓聪来见我。我听明白事情的原委后,轻轻地问他:“采晓聪,要是老师也跟你一样的话会叫你什么?”他犹豫了片刻低声说:“大概是猪肉包子吧。”“你喜欢大家这样称呼你吗?”“不愿意!”他直言回答。我又问他上英语课感觉怎样?他沉默了很久才说:“没劲儿,很闷。”我与他一起寻找了不爱上英语课的原因是成绩下降,补不上来。为此,我与他制定了专心上课计划。我要求他努力做到:安坐座位,静心听讲,举手发言。我还与任课教师、家长、采晓聪本人约定了很详尽的鼓励计划。在此件事上,我始终以母亲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育采晓聪。我并没有要求他一下子改变自己的所有缺点,而是一步一步地改变。而对于他的每一个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就像母亲奖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更激励了采晓聪自我转变的决心。今年我刚接班的一年级学生里有个叫陈迪的,可以说是个坐不住,不会听课,不写作业,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的超级乱生,刚开学的几周里让我头疼得要命,正上课时跑出去不见了人影,你正讲课时他和别人打起了架,你这句话还没说完,他已经说了一堆了,真是拿他没有办法。通过几星期的观察,我发现陈迪特别爱听好听话,你别看他乱,但他的上进心很强,抓住了他的这一点我决定找个机会试试去改变他。不久就有了一次机会,学校要吸收一年级的新少先队员了,可不可以给陈迪个机会呢?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其实我也明白如果失败了,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会让学生们对少先队失去信任的,可对于陈迪我实在是没有了办法。那天当我宣布让陈迪当少先队员时,全班的学生都不乐意了,“老师,怎么能让陈迪当少先队员呢?”“陈迪是我们班最乱的!”“老师太偏心了!”学生们都对着我抱怨着,我瞅着陈迪对同学们说:“让陈迪当少先队员是因为这几天他有一点进步了,你看现在陈迪坐得多端正呀!他怎么不可以当少先队员呢?”大家的目光一起瞅向了陈迪,陈迪现在正坐得端正呢!大家没再说什么。我发现陈迪今天一天坐得都端正,第二天依旧如此,第三天,第四天,一直持续了一周。陈迪真的变了,上课也不乱了,作业也按时交了。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认识到陈迪真的变了。那天上课时,陈迪来我跟前改作业了,我闻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陈迪?怎么了?这么难闻?”陈迪的脸红了,他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我屙在裤里了!”听到这儿,我的伙气又上来了,压了压火,我继续问:“想上厕所怎么不打报告呢?”“老师,您不是说过,当少先队员上课就得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我一报告不就是不遵守纪律了吗?”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这还是那个让我看见就害怕的陈迪吗?
在去年我购买了一台数码照相机,说是给儿子照一些生活照,以留作纪念。可是等相机买回来了,里边照片照得最多的是学生,特别是一些不太听话,学习成绩又不太好的后进生,我总是抓住时机,发现了他们的一点点闪光点就给他们及时照下来,有的给他们贴在光荣榜上,有的夹在我准备的专门相册里。这样后进生觉得我眼里有他们,干什么都非常带劲。甚至还有一位学生偷偷地告诉我说,长这么大了,他妈妈没给他照过一张相,我连他扫地的照片都有,我更像是他的妈妈。听着学生的话语,看着他们的进步,我心里高兴极了,可丈却有意见了:“你怎么整天拿着咱家的照相机给你的学生照相呀,你给儿子照过几张?学生们倒像你的亲儿子。”我总是含笑不答,因为毕竟一位老师每天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要比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得多,每一位孩子父母把交给了你,你就有责任把他们教得更好。
三、该“放手”时就“放手”。
去年六年级刚开学不久的一天,几个班干部来找我,互相推让许久之后,班长终长试探的问我:“老师,这个星期的班会主题能让我们自己订吗?我们想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听她这么一说,我有些诧异,打量了这几个小姑娘,不相信地问:“你们自己能选好内容?”几个小姑娘眼里闪着光,使劲点着头,连声说:“老师,你相信我们吧!我们都长大了!”
是啊!一转眼她们已经十二岁了!如果说以前他们是巢中哺的幼鸟,现在是该放飞的时候了。这么长时间的班主任工作,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重新调整了自己在班级工作的位置,试着把学生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我以顾问的身份参加学生们的工作中去,看着他们开展辩论赛“生日应该怎样过”,目睹他们一起动手进行“精心制作献尊师”,还看着他们排演各种各样的节目“共同呼喊地球哭了”„„我惊喜于学生们的组织才能,佩服他们的奇思妙想。
我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组织班委会,自己订学期活动计划,自己处理一些班级事物。学生的才能一一得到展现,工作起来比我还要细心。学生们时常开玩笑地说:李老师是我们的军师,可会为我们出主意了!还有好多学生跟家长说:我们跟我们李老师的关系可不一般,我们是最铁的朋友。这是学生对我的爱和信任,是我和学生心心相连的最有力证明。
去年教学六年级时,我常常听到其他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带着六年级的两个班,还兼带班主任,这个班主任当的还这么轻松,班干部这么得力,学生这么活跃,成绩又那么好,教办统考还是第一名,你说你是怎么培养的呀!”我总是笑着说:“那是因为我退居二线了!”正是因为我的付出才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与爱。每当节日时,我总会收到很多学生送来的他们亲自精心制作的礼物;每当星期或假期时,我家里都会来好多的学生,跟我聊天,谈心,说爸爸妈妈昨天在家生气了,说妈妈计划想再生个小妹妹了,说他攒了多少零花钱了„„讲不完的新鲜事。我的QQ号上加满了学生的号码,我的邮箱里保存着学生发来的各种各样的信件及贺卡。
四、把班主任当成一种习惯。
还记得在谈恋爱时,男朋友家里总催着让赶紧把婚事办了,可那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他们又上了五年级,是毕业班,这怎么能耽误得起呢?我一推再推,男朋友有些生气了,我跟他解释说:“人一心不能二用,我跟你回家办婚事,可我还会想我的学生的,这样什么也干不好。”他无奈地笑了。因为我习惯了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即使是放假时间,我的家里也是呆满了学生。最终,我送走了我的第一届学生之后,在那年的暑假里,办完了自己的婚事。
后来,我怀孕了,那时我正好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孕前期剧烈的反应我从没有请过一节假,每天我仍然是早早来到班里,指导学生的早读,上课时认真讲好每一节课,不放过一个细节,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课余,还要批改学生前一天的作业,处理班内的一些事务。到了怀孕中后期,我由于严重贫血又加上低血糖,繁重的工作使我好几次正上课时都晕倒在了讲台上。可就是这样,我从没有向领导诉过一次苦,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妈妈和丈夫多次劝我:“别太玩命了,孩子要紧。”可我却总这样回答他们:“我是一名教师,那么多学生怎么办?总得有人上课吧!更何况我还是班主任,我走了谁来管理他们呢?”孩子出生了,我的产假也刚好在了暑假中。过完暑假我就来学了,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你真是个伟大而优秀的老师,结婚在假期,生孩子还在假期,一天都不耽误学生。” 其实这其中的辛苦只有我心中最清楚。
孩子出生后来学,校长让我带一个班兼班主任,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带六年级的两个班兼班主任,我干得不亦乐乎;今年我又承担了一年级的两个班,兼带班主任,恐怕全市就我一个人带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好多人劝我可以向校长提出本来工作就很累了,能不能不干班主任,我没有去。特别是最近,我婆婆摔到了胳膊,回了老家,家务活得一个人抗起来,孩子也没人看了,每天回家孩子总是用稚嫩的语气说:“妈妈大笨蛋,现在才回来。”然后就搂着我又亲又抱,看着可怜的儿子,再加上家里边的压力促使我好几次都想辞去班主任的工作,可来到学校看到学生,我就又舍不得了。因为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进到教室看到卫生不干净,学生把废纸扔到了地上,我会弯腰把它拣起,他们感到难为情了,下次就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了;学生为了值日任务的多少斤斤计较,我说多出来的任务我来完成,他们就不好意思了,我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我从来没有同学都到了,我还迟迟没有露面,同学还没有回去,我早早地回家了这种情况出现过。在打扫卫生时,我和他们一起干;在要求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时,我跑在先;在规定他们履行义务是时,我走在前。这样我以自身的行动教育了我的学生,这比任何豪言壮语都能打动人。看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我会及时教育,看到学习习惯不好也会及时纠正,用丈夫的话来说:“当班主任把你当成了婆婆妈妈,啥都能看到,啥都想说两句。”回到家里看到家里的一切问题也忍不住要唠唠叨叨地说自己的看法,讲自己的道理,也许这就是班主任综合症吧。可反过来又一想,你整天面对的是一些刚刚懂事的孩子,他们的自制力差,对于他们的问题,你不常挂在嘴上,对于班级的工作,你不常常提醒,怎么能让学生都养成好习惯呢?班主任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句实在话,也只有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种习惯,你才能把班级管理好,你的工作相应的也会做得较为轻松,工作也会比较出色。
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累心,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特别是我去年刚刚带完六年级的两个班兼带班主任,今年紧接着又带了一年级的两个班兼带班主任,跨越两个端口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儿子又太小,没有时间去多顾及家庭和孩子,其中的压力和滋味,想起来我就浑身无力,我就感到愧疚。再加上想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又得充当一个万能的角色,开学时清洁工,粉刷匠;学生病了,医士、护士;开运动会,教练;面对领导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挨批的机会越多,做人难,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是难上加难,我想在坐的班主任老师都会深有感触。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当你的学生在你的辅导下获得了一项项的荣誉时,当你所带的班级被其他的同事所羡慕,当你的班级获得了文明班集体,当你由于学生的共同努力获得了一个个奖项时„„ 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
6.中端酒店市场成长空间大 篇六
目前,我国中端酒店发展明显滞后,市场集中度低,对比国外酒店的格局,我国中端酒店的空间潜力大。
如果说经济型酒店强调的是标准、是睡眠、是安全,那么中端酒店强调的应是个性、是社交、是品位。有限服务型的中端酒店,更应该突出住宿的核心产品和关键配套产品,突出服务的专而精,突出客人的体验。
目前,我国中端酒店发展明显滞后,市场集中度低,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也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国内酒店市场形成了“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型”格局。而欧美国家成熟的酒店市场则呈“橄榄形”发展,洲际、喜达屋等国际品牌集团近8成的酒店落在中端,足以证明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酒店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高端酒店市场国际品牌占有较大比重,如洲际、万豪、凯悦、希尔顿、索菲特、香格里拉等。在一线城市,这些国际酒店品牌更是占有主导地位。而本土酒店品牌如锦江、金陵、开元、维景、建国等仅在二、三线城市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和中国高端酒店市场不同,在中国低端酒店市场,本土酒店品牌占主导地位,如锦江之星、如家、7天、汉庭、格林豪泰等,而速
8、宜必思等国际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并不大。
在中国中端酒店市场,部分国际品牌如智选假日、雅乐轩等已进入,但其优势地位尚未确立,本土酒店品牌也还在发展形成中。
本土酒店集团: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已由专注单店经营,发展到品牌化、集团化、资本化运作的崭新时代。自2003年后,国内一些知名酒店集团通过包括政府主导型资产重组、市场化等在内的多种途径快速发展,茁壮成长。根据《HOTELS》杂志发布的2012全球饭店集团规模排名,中国(含香港)酒店集团进入前50强的有8家,其中锦江国际酒店集团以1243家酒店、19.3334万间客房名列第9位;如家酒店集团以1426家酒店、17.6824万间客房名列第10位。
这表明,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处于成长期,但与国际品牌酒店集团仍有巨大差距。《中国饭店集团(管理公司)2011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成长性、转型期和市场分化特征,在高端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大,集团收益逐步提升,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及发展质量等集团“软实力”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增强。
国际酒店集团:全球排名前10位的跨国酒店集团现已全部进入中国,并加快了扩张速度。各集团纷纷展开多品牌战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细分市场需求,并开始布局二、三线城市,包括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城市及度假胜地,其中国的品牌忠诚客户也呈逐步壮大之势。
至2012年底,已有40多家跨国酒店集团的70多个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着1200多家酒店;其中,洲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已拥有超过140家开业酒店、超过150家在建酒店,大中华区已成为其除美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经济型酒店:1997年,中国第一家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锦江之星”诞生。之后的10多年内,如家、格林豪泰、汉庭、7天等本土酒店品牌相继进入市场,并快速发展壮大。速8和宜必思等国际经济型酒店品牌也抓住了发展机遇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占整个酒店业的比例,已经从2004年的2%—3%,上升到20%。中国品牌经济型酒店集团已经有了8000多家酒店,其中前10位品牌规模占到了整个品牌经济型酒店的60%-70%,这个数字在2004年时还只有30%。现在,前10位的品牌经济型酒店集团,还在以每年1500家-2000家的规模发展。中端酒店市场潜力被关注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相当于三、四星级档次的酒店超过4万家,而其中,中端连锁酒店约为800家,仅占市场的2%。在中端酒店市场,竞争主体由大量传统单体酒店构成,其特点是品牌分散,集中度极低,而连锁品牌则存在着巨大的成长与整合空间。据统计,中端酒店市场的前10名运营商,目前只有不到5%的市场份额,其余95%的都是很小而且分散的单体酒店。
几年前,这个市场洼地得到重视,一批又一批中端酒店品牌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创建于2010年的”时尚旅”酒店品牌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和万达集团的战略合作,已在全国11个省18个中心城市的21个万达广场内拥有了自持物业的21家酒店;2013年6月,锦江股份斥资超过1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时尚旅”100%的股权。
这个市场其他的品牌也在逐步成长。2012年7月,凯雷投资集团旗下凯雷亚洲基金宣布注资桔子酒店,凯雷将花费至少7500万美元来打造桔子旗下的特色中档酒店品牌“桔子水晶”;“富驿时尚”酒店是成立较早的中国中端酒店品牌,目前拥有25家开业门店;“维也纳”酒店品牌创立于1993年,2010年公司获得奇力资2000万美元的注资,上市在即,目前拥有70多家开业门店。
垂涎于中端酒店市场的远不止上述几家,曾在经济型酒店市场叱咤风云的大佬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一市场。
华住(原汉庭)2010年正式推出“汉庭全季”,目前已拥有超过30家开业门店;在2011年年底,汉庭又收购了中档酒店品牌“星程”,并宣布将推出中高端酒店品牌“禧玥”。2012年3月,7天酒店集团宣布正在筹划一个定位于中高端的连锁品牌“Mini五星”,预计将于2013年投入运营。如家的中端品牌“和颐酒店”也早在2008年开始营业。
另外,一些在中国市场主打豪华酒店的本土酒店集团也意识到了中端酒店市场的潜力,比如,锦江集团推出了“商悦”、“白玉兰”和“锦江都城”品牌,首旅集团推出了“谭阁美”,开元酒店集团推出了“开元曼居”,港中旅集团推出了“旅居”等。洲际酒店集团则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智选假日”,目前在中国开业酒店已超过30家,喜达屋则推出了“雅乐轩”,希尔顿酒店集团也计划于2013年在中国引入针对中端酒店市场的子品牌“花园客栈”。中端酒店市场前景无限
据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以人民币398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内私人消费将在未来10年以8%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递增,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2011年,中国迈入了“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象征着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对未来5年的规划着力点已经明显地从追求“国强”转变为强调“民富”。“民富”意味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而中端酒店对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特别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经济型酒店的洁、廉、优。
如今,各界普遍预期中国中端酒店市场未来的空间巨大。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国内共有5家酒店获得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达2.88亿美元,在近10年酒店行业融资规模中位列第二,仅次于2007年的3.11亿美元。而在本轮风投潮中,各大PE除了关注经济型酒店,还将目光投向了中端酒店。资本大举进入中端酒店领域,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其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逐步形成,国人的消费力将在中端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其消费潜力要远大于经济型酒店消费人群。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完整有效统计的5473家三星级酒店亏损6.13亿元。笔者预计,未来中端三星级酒店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未来,中端酒店市场中单体酒店数量也将大幅度减少,单体店要么被淘汰,要么加盟已有的中端连锁酒店品牌。目前,中国中端连锁品牌酒店仍处于起步阶段,所占的市场比例仍非常低。但在客户需求、市场重视、投资涌入三架“马车”拉动下,中端酒店未来5年将面临发展的黄金时机,预计可以实现30%以上增长率,将引发中国酒店业态的新一轮变革。
7.反思教育缺失,解放成长空间 篇七
一、反思幼儿教育的“五缺失”
1.运动精神的缺失
什么是运动精神? (1)无论是在平时训练还是比赛中,都要做到遵守比赛规则, 服从教练和裁判, 尊重队友和对方队员。 (2)懂得无论是在比赛还是生活中,输赢都是次要的,真正的赢家属于那些顽强拼搏、奋发向上、永不服输,既捍卫自己的尊严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而我们的幼儿呢? 幼儿老师都知道,每次体育活动之后都有很多幼儿因为输了比赛而垂头丧气, 更有到了大班后期的幼儿,因为团队中某一人的失误而集体攻击指责的。
2.自 然缺失
现代幼儿普遍存在“自然缺失症”,自闭、社交障碍、依赖网络、沉迷游戏,与自然的割裂愈来愈深。 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帮助我们思考自然对幼儿及所有人的影响。 自然缺失症指的是“现在的幼儿到户外及空旷的原野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一个趋势。
3.情 感教育缺失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幼儿的情感教育非常忽视,在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及集体意识、分享方面都比较薄弱。 原因分析:
第一,溺爱幼儿,包办代替。 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太小,要求幼儿体谅、理解、关心他人的苛刻,有的家长却给幼儿灌输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如别人打你,你就要还手等。 现在的家长只重视爱的投入,忽视爱的反馈。 他们生怕幼儿受委屈,吃苦受累,凡事都替幼儿考虑、料理。
第二,纵容幼儿,听之任之。 现在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对幼儿娇纵过分,不严格要求幼儿,无原则地满足幼儿的一切要求,使幼儿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待人接物的态度和习惯。 对于幼儿的不良习惯及行为任其发展。
第三,没有伙伴,缺乏交往。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无法建立兄弟姐妹间的伙伴关系。 幼儿大部分时间和大人一起生活,很难与大人一起进行平行性的游戏活动。 在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中,幼儿失去与同龄人互助互爱、互相关怀、和睦相处、相互礼让的机会。
4.生命教育的缺失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幼儿生命的保护尚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对幼儿生命状态的积极关注和对幼儿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忽略幼儿对如何积极生存,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学习自我保护的需求,同时在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上缺失。 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多的呵护与过高的期望值,缺乏耐挫能力;第二,教育中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第三,大众媒体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5.自 理能力缺失
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对幼儿过分宠爱,事事包办代替,成了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 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幼儿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认为幼儿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怕麻烦,嫌幼儿动作慢,或吃得脏。 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幼儿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能力和独立性发展。
二、解放思想,促进幼儿成长
第一,解放幼儿的成长环境。
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幼儿成长出现“三大三小”的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嘴。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把给予幼儿自由的时间看做对幼儿的施舍,那便是对幼儿心灵的摧残。 因为从小在压抑和施舍中长大的幼儿失去的不仅是自由,还有人的尊严。
幼儿的成长需要空间,需要创立和谐宽松的环境,从尊重开始。 幼儿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而在高压之下,幼儿永远没有被尊重的感觉。 一个人没有被尊重的感觉,就不会尊重别人,不会遵守社会的规范。 失去尊严,正是那些在压抑中长大的幼儿更容易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
第二,解放幼儿的理想。 理想是幼儿心灵世界的阳光。 家庭是培育幼儿美好情感和理想最好的温室。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幼儿在家庭里生活的时间最长,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应该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 父母对人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如果父母整天活得很累,很悲观,每天向幼儿发出的都是负信息,那么幼儿自然会产生“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如果父母很强势,给孩子已经规划好了人生目标,一定要孩子沿着预设的轨迹成长,那么幼儿自然会产生“活着很累”的想法。 有什么样的家庭,便有什么样的幼儿。
第三,解放幼儿的成长体验。 正是父母的短视,剥夺了幼儿体验的权利。 今天,许多幼儿的心理世界之所以由荒原成为沙漠,就是因为他们从未或者很少有过“我能行”、“拥抱自然”的体验。 没有体验,幼儿怎么会有经验,怎么有自己的想法与创造。
第四,解放与幼儿的沟通。 走进幼儿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 与成人沟通交往,是今天的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精神需求。 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是家庭的“个体户”,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交流,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 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良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
8.网络:一片广阔的成长空间 篇八
于是,作为辞旧迎新的一代人,我们便遭遇到了这样一个疑问:我们该把网络置于生活中的何种位置?我们需要让网络为我们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赋予网络怎样的意义存在呢?
“网络改变生活”的说法谁都听说过,对此有褒有贬。自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普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人们早已习惯了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上网成为生活中再普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网络融入到生活各个层面,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催生了众多问题和暗礁。
当我们足不出户在第一时间获悉世间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同时,我们也在经历着虚拟空间让人沉迷的潜在危险;当我们在网络高谈阔论、各抒已见的畅快的同时,我们也在经受着思想对浅薄言论、虚浮自谈的深刻叩问;当我们在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等等网络交易时,我们也就丧失了一次又一次人与人之间本真的交流……
如何看待网络,能够决定网络在生活中饰演着怎样的角色,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是在书本之外。网络也是一样,网络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是在网络之外,我们的生活之中。
把网络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新的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网络虽然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但不要将它看待为存在于人们生活外的另外一种生活。
网络可以是一种学习、交流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人与人不需要面对面地坐在一起,我们分处各个角落、各个城市、甚至于各个国度,只需一个共同的话题便能够促成彼此之间的交流。远隔万里不再是交流的障碍。电缆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身处的现实生活,网络的影子无处不在。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得网络成为人们情感交流、服务交流、资讯交流的崭新平台。网络的普及也催生出了一系列诸如网络写手、搜索引擎、Flash创作、网页制作等许多新职业。至于传统的任何销售行业也或多或少地将产品销售搬上了网络的舞台。
这些改变并非一夜促成,而是在时间的岁月中,为我们所慢慢接受、认可的一种最好的证明。
网络促进更快捷的学习、交流方式,也为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精神危机。我们的情感因为网络而变得随意了;我们的阅读因为网络而变得懒散了;我们的知识因为网络而变得虽然广泛却不深刻了;我们的文字因为网络而变得粗糙了;我们的生活因为网络而缺少了不少真实的色彩……
网络给生活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网络本身没有问题,它只是一种工具,使用它的人如何才是影响是好是坏的决定因素。
试想一下,我们现在身处于网络空间之中,你会做些什么呢?我会打开网络上各种精彩的新闻愉悦地阅读;我会打开熟悉的论坛,听着论坛中“老鸟”,“菜鸟”们的高谈阔论;我会对邮件中的新信件、新问候进行逐一地回复;也许有的时候,我还会花上那么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玩一玩时兴的网络游戏;也许有的时候,我会什么都不做,单纯的在网上冲浪。
如果现在我们失去了网络,家里的宽带突然没了信号,维修不利导致数天无法上网,任凭如何点击电脑中的浏览器都显示出错……你会怎么做?告诉你一种少数人的做法,他会关上电脑,打开窗子,穿上自己休闲时的衣服,轻松地去拜访一个许久没有联系的朋友,那是智者的选择,你的选择呢,会是怎样?
9.成长的空间作文指导 篇九
2012年09月10日 04: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6696人参与0 110条评论0 打印 转发
图1:2012年5月3日,合肥,赵龙在跟孩子踢球。
图2:赵龙穿着舞裙,在一群小女孩面前翩翩起舞教授她们跳舞。
原标题:男教师逃离折射当下教育之痛
1989年出生的赵龙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幼师专业,成为一家幼儿园的老师。他热爱幼师这个职业,喜欢跟孩子在一起,园长和孩子们都亲切称呼他“男妈妈”。
CFP供图(资料图片)
凡是来过方书贤办公室的人,都会不自觉地问他:“你真是教研室唯一的‘党代表’?” 方书贤已在河南开封市某所中学待了22年,现任该校数学教研组组长。他的身边曾先后来过5个男教师,但几乎是每两年走一个。如今的教研室,除他以外,其他13位教师都是清一色的女将。
对方随即再问:“他们为什么会走?”
方书贤像背书一样反复讲起这样一个场景:每年,市教委都会为单身青年教师专门开展一些联谊活动,除学校之外,其他参与的部门多是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联谊会的保留项目是跳舞,女伴多是学校的女教师,而男伴则通常是那些外来单位的“有为男青年”。
男教师去哪里了?方书贤自问自答:作为“香饽饽”的女教师看不上男教师,公务员嫌弃自己挣得少,和做生意的又谈不来。无奈之下,男教师都躲在舞厅的角落里,和同事喝着闷酒。
会后,总有一些年轻男教师向老大哥方书贤抱怨:“我热爱这个职业,我愿意为它‘牺牲’,可是我的家庭谁来支撑?”
在方书贤看来,这般无奈的反问足以解释“他们为什么会走?”
不过,按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以下称报告)的数据统计,一个矛盾的现象出现了:一方面是近10年来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另一方面,教师整体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
仅仅以收入差异或男女择业观为缘由,难以解释男教师的“逃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弱
收入是令男教师“逃离”的一个因素。日本中小学男教师的比例比中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按照日本川口市一位小学教师的说法,日本从事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的工资要比一般公务员高,因为除了工资,他们每个月还有各种名目的津贴;中国尽管已经作出规定,教师工资参照公务员标准,但各地情况不同,以开封为例,一位小学教师介绍,教师月薪最高能达到3000元左右,而当地公务员可拿到四五千元。
北师大这份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晓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只以收入、待遇指标来论男性的职业选择会十分片面,既不符合事实,也会将问题极端化。事实上,这一报告除了透露10年来男女教师比例的变化外,还涉及一个重要的数据差异,即以城、镇、乡为指标,不同地区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
城市教师队伍更为“女性化”,县镇次之,农村学校中女性教师所占比例最小。具体而言,在小学阶段,城、镇、乡小学女性教师相应的比例为79.39%、68.16%和46.11%;在初中阶段,城、镇、乡初中女性教师的比例分别为64.4%、47.88%和41.67%。一个更为明显的对比是,北京、上海、广州2009年小学专任女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74.4%、74.21%、61.74%,而贵州、云南、西藏则分别是43.66%、46.56%和49.15%。
从报告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生的吸引力越弱。
对农村男教师所占比重更大的一种解释是,在多数经济和文化较为落后的地方,能将义务教育读完,乃至走出去读书的多是男性。相应地,整个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也多是男性,他们中没能走出老家的一部分人便留在当地做起教师,撑起了乡村的师资队伍。
留给经济发达地区的则是一个追问:一些大城市给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已是十分优越,以北京一些重点中学为例,招收教师的门槛有的抬升至硕士学历,相应的待遇则是解决户口、宿舍加5000元的中等月薪,为何仍受不到男性的青睐?
曾晓东的分析是,一方面,全国教师等级工资是一致的,即使在北京、上海这些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也只是多一些津贴补贴。换句话,与同在一所城市的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待遇“仍抬不起头来”;更为重要的是,大城市工作机会多,男性选择的余地更大。
当然,这也就涉及择业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因素。用方书贤的话来说,“男人要面子,对象都难找的工作,即便钱给的多了些也没人愿意去。”
除了教书还是教书,老师成了“套中人”
方书贤的说法并不夸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报告显示,大学教师排在第8名,中学教师排在12名,小学老师则排在第35名。而工程师排第4名,外企经理第10名,银行出纳员排在22名。
深圳市翰林学校语文教师武宏伟对此深有感触:“教师的社会认同度太低,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大多停留在教他孩子的那会儿。”而就教师职业的成长空间而言,因其过于“狭窄”、“难有进步”也让一些男教师望而生畏。有一句话在教师圈内广为流传:“one day as a teacher,always a teacher”。对此一个较为夸张、但还算形象的翻译是:“当你踏入教师这个行列后,就像被关在学校这个笼子里,再难与这个社会有过多交集,以至被社会的快速脚步落下,越来越远。”
这种隐痛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武宏伟说,他曾经向很多非教师职业的朋友诉苦,但朋友多会半开玩笑地回应:“你们有寒暑假,加一起3个月,知足吧。”
不身在其中,难解其味。实际上,学校并没有给教师打开社会活动这扇窗。武宏伟发现,30年来的教师生涯,工作日要上课,周末要做继续教育,有时还给学生在家里补课“开小灶”,平日里几乎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充电。
一个研究生时的同学告诉武宏伟,相对于其他领域,教育是个“落后”的部分。以前和这位同学一起做教育的都离开了教师岗位,他们宁愿去中小企业接受未知的挑战,也不愿一直做个“套中人”。在学校里,学生是“有期徒刑”,老师是“无期徒刑”。
武宏伟本人则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在学校里轮岗做过团委书记、副校长等职务,恐怕自己早对学校失去了感情,“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如果只是教书匠,没了发展空间,真的怕被瞧不起。”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培养高分学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国珍起初并不愿意过多谈及男性“逃离”中小学的原因。在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看来,外在因素列举起来总是简单,而一旦谈及更深层次的内涵原因,一来难以说清楚,二来难以为人信服,吴国珍所说的“内涵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男性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所憧憬的教育抱负,以及现实教育环境对其的“扼杀”。
吴国珍说,愿意为教育牺牲自我,把积攒20年的知识悉数掏给学生的教师大有人在,阻碍他们释放能量的是僵化了的应试教育环境。
试想如果让一个男人站在课堂上盯着学生们念书,看着他们背书,拼命做练习,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蜡烛精神相比,完全变了味儿。
换言之,当下的环境让教育失去了“育人”的血液,只剩下“教书”的躯干,成了“僵化的教育”。在吴国珍看来,一味地追求高分,而不是根据学生特征发展个性,不仅让学生成了机器,老师也成了教书机器,从而真正成了他们所自嘲的“教书匠”了,真正有教育抱负的男人谁甘心于此呢? 吴国珍的一位朋友,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教语文。刚教了几年,这位男教师便离开这所公办学校,去了一所民办中学。他告诉吴国珍:“我很爱教学,但我不甘于教授作秀的官课。”
到了民办学校后,这位教师接触到了差生、问题少年等各类学生,他的工作明显要比以前多了许多,除了学习,还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家庭乃至“人生困惑”等各类问题。但是他很喜欢这种状态,因为“这样的教师生涯才显得完整”。
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重小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一份数据显示,在美国,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女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4.7%、86.5%和60.2%;法国小学和初中的女教师分别占到77.7%和62.8%;捷克、匈牙利、意大利、阿根廷和巴西,初中女教师的比例都高达70%以上,有的国家还超过八成。
学者们对此的解释更多是男性、女性之间兴趣本能的差异:“女的喜欢带孩子,孩子带好了也有成就感。”但除此之外,影响这一问题的因素各国都不尽相同。吴国珍说,就中国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应试环境对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影响。
更进一步说,在国内,一些男性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逃离”,折射的是他们对应试教育环境的价值不认同。
10.自由的空间作文 篇十
看到这一情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着差异。有的家长适时地给孩子创造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靠自己的摸爬滚打去锻炼;有的家长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生怕孩子这个不懂,那个不会,以致于束缚了孩子的手脚,真的变成“笨手笨脚”了。这让我想起一幅漫画:生长在大树旁边的一颗小树,小的时候大树荫庇着它;当小树长得要接近大树的高度时,大树却制约了小树的生长。
据说,小狐狸小的时候,狐狸妈妈用自己找来的食物喂养小狐狸。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就要把小狐狸赶出洞穴,并且划定范围不准小狐狸靠近母亲。这样小狐狸必须依靠自己去捕食才能生存。小狐狸就这样长大了。
老鹰也是这样。鹰妈妈等小鹰长到一定的时候,便要把小鹰从悬崖上推下去,以此使小鹰独立生存。
11.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篇十一
用心呵护女儿的绘画天赋
我们很早就发现女儿特别喜欢绘画。印象中她最早拿起画笔是1岁左右,小手还拿不牢笔,像握拳头一样握着画笔在纸上点点划划,这就让她喜出望外,兴奋不已,嘴里嘟哝着画里的故事。此后,纸笔成为最让她开心的东西。每次画完,她都要拿着作品认真地给大人们讲解。那些只有她自己能读懂的圈圈点点,记录了她对于世界最初的懵懂认知。
到了3岁上幼儿园,绘画成了她每日必修课。每次去接她,她都是在画画。
孩子最早的绘画,完全是自发状态下的一种自由表达,是她内心的直白书写。我们也十分小心地保护着她这种表达力和想象力,不给任何约束,让她尽情地抒发。每次她的作品完成,我们总会送上最好的赞美,与她分享画面里的内容。久而久之,绘画成了女儿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每天的喜好、看到想到的东西、出门旅行的感受、送给亲人朋友的礼物,全在她的画里了。在她还无法运用文字的时候,手中五颜六色的画笔成为她内心世界的窗口,也是她创造的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女儿4岁的时候,爸爸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全家一起到了波士顿,女儿也开始了自己一年的小留学生的生活。记得刚到的第二天,清晨,她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满眼的大树、树上跳来跳去的小松鼠,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铺开纸笔,就在窗前画了起来。波士顿是美国文化和艺术的首都,各种各样的艺术馆、博物馆是我们全家最常光顾的地方。第一次到波士顿美术馆,女儿就喜欢上了这里,走进陈列莫奈《睡莲》的展厅,她被眼前的画作深深吸引,走不动了,就想动手来画,幸好周到的美术馆早就备着速写纸笔。她拿着笔,趴在地上静静地画了很久,引来不少观众的驻足观望,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专注,直到最后完成她喜欢的作品。之后,参观波士顿美术馆几乎成为我们家每周固定的节目,每次都要给她准备好纸笔,带着小画夹和小折叠凳,她会选择一幅喜欢的作品临摹,一直画到美术馆闭馆。待到全家离开美国的时候,女儿积累了厚厚的作品,她有了一个想法:在家里办一次画展,与幼儿园和邻居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在美国一年的画作并和大家道别。她自己设计制作请柬,准备给小朋友的纪念卡。开展那天,密密麻麻挂满了几间屋子的画下挤满了依依不舍的小朋友,这个女儿人生中第一次的小小画展成为她在波士顿生活中最珍贵的记忆。
回国后,女儿继续画画。作品不但经常参加国内美术馆的展览,还到比利时、希腊展出。现在,家里积累了她从开始拿笔画过的几乎所有纸片,厚厚的几大册成为她成长的纪念。
绘画开启了孩子的一扇窗口,一扇充满自我想象、憧憬美丽世界的窗口,这个世界完全属于孩子,她可以放开周围的约束,展现无拘无束的自我世界。绘画也给孩子培养了一种习惯,一种善于仔细观察周围、不断从观察中学习、从观察中想象的习惯。绘画时的沉静,培养了孩子的专注,也培养了女儿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
“宝贝,和妈妈说说,你为什么那么抓紧时间学习呢?是妈妈督促的吗?”
孩子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妈妈也有些作用,但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想学。”
这是妈妈和女儿在一次三年级家长会前的对话。记得那次家长会前,班主任发短信给妈妈,老师看到女儿在学校总是利用很多零碎时间读书、写作业,所以想让家长在会上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收到老师这个短信我们很欣慰:孩子已经能自觉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听到孩子的回答,我们更欣慰,因为知道孩子心中有了自己的目标,而且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快乐地成长,不要太着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相信他们一定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作为家长,在孩子前进的路上,始终陪伴、尽力扶助,是我们一直坚持的。
相信:手足情深,纯净天成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女儿7岁时有了弟弟,如今弟弟已经满3岁了。姐姐和弟弟一会儿玩得开心,两个人分也分不开;一会儿又因为一点小事一个气得大喊,一个大哭。女儿的作文几次写到弟弟,读起来是那么的温暖。弟弟也经常拿着好吃的,自己嘴里嚼着一块,另一块递给姐姐。在姐姐和弟弟的关系中,我们作为父母并没有过多地干涉,我们总是避免袒护谁、训斥谁,也避免在他们自我的交往中有太多大人的定义,孩子们在相处中自然会找到他们都认同的交往方式。我们相信童年时自然生长的手足之情会成为他们将来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
12.须大力拓展农村地区教师成长空间 篇十二
一、农村教师的成长空间有限
列斐伏尔将空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物理的空间, 即“自然、宇宙”, 这是我们的身体和感觉所占据的空间;第二类是精神空间“包括逻辑抽象与形式抽象”, 这是逻辑、认识论的空间;第三类是社会空间, “即我们社会实践的空间”。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看:首先人的存在与发展具有空间性。不同环境、空间, 给予人不同的视野, 影响人的发展。处于城乡结构二次元中的农村地区教师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大大影响了教师视野的开阔性, 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 一部分农村地区教师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里只有熟悉的校园、乡村, 即便是接受培训, 也是足不出户或在学校或在家中, 导致很多教师根本不了解外部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中, 无论怎样对教师进行培训, 告诉他们最新的教育理念, 给他们展示精彩课堂, 都只能在教师心里激起一时的浪花, 而无法形成持续地行为反应。
其次, 农村地区长期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文化使一些教师固守着一种相对保守的心理状态,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对话。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人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必须要和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 只有保持和外界交流, 才可能维持系统的平衡。农村地区的教师如果不能保持和外界的持续对话和交流, 必然会导致自身发展不平衡, 缺乏进取意识。
二、拓展农村教师成长空间的途径
对农村教师来说, 要拓展空间, 保持和外界的持续交流, 以期达到动态平衡, 保持旺盛的职业生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实实在在走出去, 拓展物理空间。
进行教师职后培训时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的培训内容, 城市的教师往往觉得很有用, 提高很大, 而农村地区的教师则觉得太脱离实际, 没什么用。城乡教育资源占有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城乡教育效果的不同, 同时也造成了教师视野的不同。人的成长与空间的拓展是同步的, 长期处于一个狭窄、封闭的空间势必造成教师的因循守旧。要改变教师的精神面貌,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并有激情去改造现状, 就必须从教师生活的物理空间入手, 先拓展他们的物理交流空间。
在和农村地区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走出去交流、培训”。“走出去”反映了农村地区教师最迫切的需求, 他们渴望打破空间壁垒, 拓宽交流空间, 和不同地区的同行切磋、交流, 他们需要一个交流展示的大舞台。拓展农村地区教师发展空间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出去”, 实实在在地走出去, 去听、去看、去交流, 只有这样, 才能让教师从心理上产生自我发展的欲望, 才有可能产生“自组织发展”。
2. 创设交流氛围, 拓展社会空间。
人是社会的动物,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 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一种孤独的职业, 只有同辈, 没有同事, 更缺少同事情谊。孤立与封闭导致教师群体生态失序, 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地区教师所处的环境尤其恶劣。拓展农村地区教师社会空间可以从建构教师群体良好的生态环境, 创设自然合作的文化氛围入手, 从教师身边的人和事入手。
(1) 同伴观察。近20年来, 为了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 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农村教师培训, 培训的结果是很多教师头脑中有了一大堆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听了很多教学策略, 也看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课例, 学会了很多教学方法。可是, 一回到他们熟悉的课堂上, 他们头脑中的理念, 课例中的方法全部都派不上用场了, 方法还是老的方法, 效果还是原来的效果。究其原因, 他们并未真正看到教学理念在和他们所处环境相似条件下的应用,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同伴观察。
班杜拉认为同伴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班杜拉所说的同伴更多地是指周围的榜样。按照班杜拉的观点:如果能够在农村教师内部树立典型形象, 因为所处的环境相似, 教师们会更容易接受, 也会更容易产生模仿的动机, 能够达到榜样水平的效能感也就越高。
(2) 名师工作室。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条可靠途径。以某一名师领衔, 吸引当地青年教师自愿加入其中是名师工作室的普遍操作方式, 这些教师通常都是教授同一科目, 因为志同道合, 有共同目标而凝聚在一起, 讨论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经验:或互相观摩课堂, 提出改进意见;或基于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或共同探讨承担教学科研项目等等。很多农村地区教师会对名师工作室望而生畏, 觉得加入工作室的教师都是“名师”, 不好意思主动加入, 参与讨论。事实上, 名师工作室是“家”的性质, 在这个大家庭中, 名师是作为家长存在的, 他 (她) 依靠自己的魅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大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提高, 在不断地输入输出信息的过程中达到自我丰富。
农村教师参与名师工作室可以更加快捷地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名师工作室提供了一个同科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教师可以在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 有益于扩大对外交流的信息量和频率;作为同科教师, 大家在一起讨论的问题会更加具体, 更有针对性, 教师们也更容易把握问题的实质, 获得的成长就会快;除了能够学到可以直接用于教学改进的各种经验, 和名师的交流更可以让青年教师获得成长的助推力, 他们的博学广闻、高屋建瓴总能为其他教师的困惑指明解决的方向和途径。最重要的一点, 名师对于其他教师的指引不仅仅是专业上的, 更是一种人格的感召, 名师对教育的热忱往往可以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从而使参与工作室的教师产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3) 在线学习。由于地域、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 能够拓展的农村地区教师实际发展空间有限, 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利用互联网, 拓展农村地区教师发展的虚拟空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不二之选。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 在这里, 你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网络构成了新的社会形态。
虽然现在各种“国培”和“省培”计划都有在线集中培训, 但培训内容往往限于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作业、规定时段在线讨论这几种形式, 培训时段结束后, 教师便不再有兴趣进行在线学习。因此, 在线培训的内容可以增加诸如“如何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各种中文数据库”等内容, 推荐各个学科优秀教学网站、论坛、QQ群、网络名师工作室等, 如“教育在线 (http://www.edu.eduol.cn) ”、“天河部落 (http://www.thij.edu.cn) ”、窦桂梅工作室等, 引导教师主动和动态资源建立联系, 形成长期稳定的动态交流, 以此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虚拟发展空间。
3. 完善学校制度, 拓展精神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多数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农村基础教育因为负载着农村人“学而优则进城”的未来诉求, 应试性特点突出, 不少学校唯分数论英雄, 教师仅仅被作为教书的工具, 基本没有多少教学的自主权, 而且对于农村地区教师来说, 评定职称的名额非常有限, 职业上升的空间很小。很多农村地区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对教学的热忱, 得过且过。要改变这种现状, 增大农村地区教师教育生命的张力, 就需要提升农村学校文化建设, 拓展教师的精神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的辛涛教授曾经在北京各类中小学中做过一个调查, 研究发现:学校制度的完整性、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学校风气、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等六类学校因素与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中, 学校风气、师生关系和教育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等三因素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独立的、显著的影响;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和制度的完整性等三类学校因素与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要提升农村教师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改变学校的评价制度。现在很多农村学校实行的以学生分数为标准的奖惩评价是一种功利性评价, 这种评价制度使老师非常被动。教师作为一种教育人的职业, 工作的对象本身具有复杂性, 工作的效果也具有多因素性, 单纯地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太过狭隘。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这种评价制度, 把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对待, 从生命出发关注教师的身心发展。适当降低学生考试分数在评价教师时的权重, 同时把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专业智能和专业服务精神, 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专业发展意识的强弱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完善学校制度, 改善学校风气, 努力营造平等的对话环境, 让教师在学校有话语权, 能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让教师能够获得归属感。增加农村地区教师职称晋升的途径, 只有能看到未来发展空间时, 教师才会有较强的教学效能。完善制度, 拓展教师的精神空间是最高目标。
摘要:教师的生存空间决定了教师的成长空间, 农村教师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 制约了他们的专业成长。我们可以从拓展农村教师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方面入手, 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 使教师主动地完善自己。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肖正德.促进生态取向下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N].中国教育报, 2010-05-04.
[2]茹荣芳.文化生态取向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 2011 (7) .
[3]李晶晶.生态取向的海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切适性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11) .
[4]王宪平, 唐玉光.时空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9) .
13.我的空间高中作文 篇十三
别看这里只有小小的几十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满满的书柜,还有电视、电脑、以及在天台上的一个小小的菜园子……呵,假期又不期而至了,看看,我怎么在我的空间里度过快乐的一天吧!
早上,我从“席梦思”床起来时,已经八点了。吃完早餐,开始在我的书房里看书。伏案阅读,如品香茗,其味悠长。万卷古今,一窗昏晓,是亘古的历史,是飞逝的流星,是智慧与性灵的凝结。“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打开《论语》,重温孔子的淳淳教诲,遨游在书的海洋……
到了网络时间,我打开电脑,到好友的空间博客上踩踩,一起分享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之后又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看我喜欢的小说和作文,发表自己的想法观点。最后利用时间玩一玩自己热爱的游戏。
电脑,让我在一天中增添了不少乐趣,写心情,看小说,玩游戏,聊QQ等是我一周生活中不可少的。网络让我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让我的假期生活添彩和乐趣。
转眼,已经到了中午,在和家人们分享完午饭之后,同学们来了,哦,今天是我的生日呀!
下午,我们一起到天台的菜园子种菜浇花的同学们一下子把我浇成落汤鸡,其他同学也难逃一“劫”。烈日当空,我们却干的津津有味,热火朝天。
玩累了,大家就坐在一起聊天,啃巧克力,风轻轻拂过,而巧克力的甜味溶在嘴里,甜甜的……
到了晚上,同学们为我点上是三根蜡烛,大声唱着生日快乐歌,而当我吹灭蜡纸的那一刻,幸福的泪水不知不觉的留下来,趁着好没开灯,我把泪水擦去。泪干了,幸福却没有擦去……
晚上,我幸福地入睡了……
14.空间为题的高二作文 篇十四
之所以说它“迷你”,是因为要在一个巴掌大的铁皮盒里拼出一家蛋糕店、一家花店和一家咖啡馆,就像中天街上一个真实的街角,只不过它是“超级迷你版”。那些店子的门窗只有我的指甲盖大,蛋糕只有绿豆大,杯子只有芝麻大。如果一只蜜蜂飞进这个街角,那无异于一架飞机降落在中天街。
面对这样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小零件,我深吸一口气,决定从最左边的咖啡馆拼起。
从效果图上看,咖啡馆是一个棕色调的小房间,里面贴着黄色壁纸,墙上还有一个棕色木壁柜,下面是一张小圆桌,最前面是一个服务台。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我先把壁纸剪下来,贴在铁皮盒底部作为咖啡馆的墙壁,然后再把一个蚕豆大小的壁柜粘在墙上,这个柜子还分为四个更小的格子,格子里还要分别放进三个芝麻大的杯子和一盒咖啡。这可是最考验我的一个环节了。我得用镊子把小杯子蘸上胶水后再粘到小格子里,可是这些小芝麻般的杯子实在太小了,蘸了胶水后就跟镊子糊在一起了,怎么都放不进小格子里,急得我一头汗,最后还是借助一根牙签才把小杯子摁在了格子里。这个时候我简直已经拼成“斗鸡眼”了。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休息了一会儿,又拼好了服务台,接下来就要做更复杂的咖啡桌啦!
这个咖啡桌要先把黄豆大的圆木片用胶水粘在底座上,再剪一块1厘米见方的红格子桌布,把它粘在桌面上,还得把桌布铺得平平整整。为了把垂下来的桌布整理出好看的造型,我简直都想要把手指头“进化”成镊子那样尖了。好不容易拼好了桌子,接下来就用镊子在桌面上粘杯子了,有了先前的经验,这次的杯子粘的比较顺利,还在桌上装饰了漂亮的蛋糕。
我的咖啡馆终于完工了,它看起来是那么精致、温暖,似乎都飘出了咖啡的香味……看着看着我还真的感觉到肚子饿了呢,我赶紧找出奥利奥来补充能量,可是桌子上的小零件太多了,我吃掉的饼干渣也不敢乱扔,还要经过仔细检查,生怕错丢了哪个细小的零件。
有了咖啡馆的拼装经验,我又依次拼出了浅蓝色的花店和粉色的蛋糕房,再在街角装上小小的路灯和绿油油的植物,我的“街角工程”终于大功告成啦!
【成长的空间作文指导】推荐阅读:
河南满分作文:生命的空间08-15
第二空间网络作文1200字06-13
初二作文写人:自由空间07-27
我的空间心情散文06-30
空间姐妹的个性签名07-02
贺新年的空间留言07-09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08-19
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美文07-05
好听经典的空间个性签名07-15
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整理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