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伴我成长——读《弟子规》有感

2024-06-17

经典伴我成长——读《弟子规》有感(共10篇)

1.经典伴我成长——读《弟子规》有感 篇一

这学期,我们天天坚持早读前背经典、古诗、名言、论语,听同学们说他们四年级背弟子规,出于好奇心,我也喜欢上了这本书,于是,我天天抽出时间,读内容、看故事、写笔记、写体会,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什么是尊老爱幼,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宽宏大量。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

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忠”的时候,我的脸刷得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姐姐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事而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妹妹要理解姐姐,而我却认为他们偏心姐姐,常常令二老为我们而担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眼迟,老意志,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玩游戏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会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2.《弟子规》伴我成长演讲稿 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伴我成长”。《弟子规》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的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在《弟子规》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个部分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入则孝了。入则孝,顾名思义,入是在家,孝是孝敬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处处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孟子说的好“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3.经典伴我成长——读《弟子规》有感 篇三

《弟子规》伴我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能为你们解读《弟子规》,愿我的拙见能带给你们想要的收获。

在《弟子规》中,“谨”单独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部分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谨慎小心、规矩低调、有自我尊严的生活习惯。

今天早上我解读的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意思是说早晨要早起,晚上要适当地晚睡,年老是非常快的事情,朝华易逝,你要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

先给大家讲一个《论语》中的小故事吧——

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正好要找他。别人告诉他:老师,宰予在睡觉。孔子很生气,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

孔夫子基本上是温文尔雅的,动怒的情况不多。如果我们去看《论语》,这大概是老夫子比较动肝火的一次,这个话说得很重,要传达的意思无非还是要大家珍惜光阴。

说到珍惜光阴同学们一定听过过“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的故事吧,可我今天不说这些故事,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闻“季”起舞的故事。季先生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几十年如一日。所以北大校园里有一句话,闻“季”起舞。鸡还没起呢,季先生已经起来忙半天。很多人一直不明白,说季先生,您过去遭受过那么多挫折,有十几年还不让您工作,您又担任了一百多个学会的会长,经常要开会,您怎么能写出那么多东西啊?季先生哈哈一笑,说当你们起来用早餐的时候,我已经工作了三个小时了。《季羡林文集》长达二十多卷,他的大量论文和就是这三个小时写出来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就是要求孩子们爱护生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晨起来,要洗脸,还要漱口;上洗手间后,要洗洗手。

提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不禁想到台湾作家刘墉的一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文中写到两幅画面:在台北市一家大型停车场,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给她的狗擦屁股,只见那位小姐擦完,打开车门,先把刚用完的卫生纸放进车里,再把狗抱上车。还有在纽约中央车站,一位穿着华丽的贵妇蹲在大厅中央的地上,当着旁边上千经过的人,用卫生纸擦她刚刚打翻的咖啡。

同学们,画面中的漂亮小姐不乱扔纸屑,华丽贵妇自扫咖啡的行为丢人吗?不,她们反而更让人感到,令人肃然起敬。由此我想到我们中有的人睡前醒后不洗漱,饭前便后不洗手,更有甚者,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所吸烟破坏公共环境,真是害人害自己。要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卫生习惯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它还是一种社会公德的表现,我们中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读《弟子规》有感 篇四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这学期,学校提倡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的读着。一天,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学校发的资料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我就想起老师讲解的情形,其中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要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戒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做人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诚实守信。信用是成功的第一步。

记得《弟子规》里面有几句是这样说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当中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

5.读弟子规有感 篇五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弟子规有感1

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历史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美德,彰显于世界文明史。从朱熹的《童蒙须知》,到王应麟的《三字经》,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几代大师巨儒,秉承儒家教育传统,注重优良品德从日常行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华启蒙教育理论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弟子规》乃儒家圣贤之古训,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撰的。“规”即规范,指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全书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用三字经形式阐述而成。它从日常伦理、出门居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人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阐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态度,诠释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价值观,主张凡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有诸己,求诸人,其国学高论、名师大德和哲人圣言,为国内外儒、释、道各家共同倡导,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这并非没有道理。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慎言谨行,讲求信用。“若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有文明准则的,穿着整洁,举止文雅,戒烟节酒等,都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作为员工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应予充分重视。做人也是要讲信用的,“诚者有信,仁者无敌”,唯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信任。我公司曾因产品包装的小小失误,宁愿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召回该批的全部产品,为的就是赢得客户的信任,树立起过硬的品牌。正因为如此,公司多次被评为“A级诚信单位”。

再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事、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员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愿意用金条去换回。”公司对员工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员工对公司的无限忠诚,而这正是公司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最后,《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一个爱学习的员工必定是充满朝气的,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也必定是充满活力的。唯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

《弟子规》可读可悟,可言可行,至平至常,至神至圣,是治学、修身、齐家之范本,亦为正心、做人、立业之经典,各个阶层人物、各种年龄人、各行业职员细读这篇文章,定会感受到中华美德的深厚底蕴,沉浸于情感教育的字里行间,从而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国土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但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现象,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经典来突出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传承精神文明和传统美德,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2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里的这本是五年级时爸爸送我的。

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等我都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它也给我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少帮助。它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最重要的道理: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谨慎,言语诚信,相处平等,亲近有德。

《在家》

在家要善事父母,心中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不与父母顶嘴、吵架,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最重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在社会》

在社会上要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行为谨慎,不可放逸,谨乃护神符。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与朋友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这样,何愁没有文明社会?何愁没有和谐家庭?人人让一步,社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在学校》

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以师事之,要跟她学习道德学问,仁者无敌!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文以载道。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请教,以免越积越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们,你会发现,原来社会不是冷酷的,还有阳光,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奉献,得到的会是整个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这些道理让我受益终生。道德,让社会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清洁!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这是社会中人人都该重视的,是每个人文明行为的标准。生活不是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

读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特别是其中一句;“冬则温,夏则清”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基本礼仪,还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后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讲黄香温席的故事吧!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当他九岁时,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赶走吸人血的蚊子,让父母好好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京城,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有一次早上,我没有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做早餐,在卫生间也没看见她,我着急了,跑到了妈妈的房间里,发现妈妈正躺在床上,双手捂着肚子,气色也不太好,我问妈妈:“妈,你怎么了?”妈妈小声回答我:“我肚子疼!”我听了,忙说:"妈妈让我来吧!"说着赶快到我的房间拿了一个“暖手宝”递给了她,还给她换了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后再烧了一壶水,并拿出一包“茶,10分钟,水烧开了,发出“呜——呜——”的响声,我在妈妈的杯子里倒了小半杯开水,只要等开水变温我就可以给妈妈冲药了,等开水变温的时间大约要5分钟,在这5分钟里干什么呢?对了,去教妈妈怎样才不会让肚子痛的秘诀吧!我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了妈妈的床头说:“现在是冬天没有暖手宝会冷的,再说你的被子又那么薄,算了,我的暖手宝给你吧,我再买一个!妈妈只是微笑着点头,并没有说些什么。我看了看手表,过了6分钟了,我急忙把药冲好,递给妈妈,妈妈肚子好了后,不断的夸我说,你让我体会到了“冬则温,夏则清。”

孝心是幸福的基石,只要将它拿去,幸福之屋就会倒塌。

读弟子规有感4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的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程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要做到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让我颇有感悟的是孝。《弟子规》中谈及,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待。心,即是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待即是要照顾父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到孝。我们要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路人。

古有李密孝祖母,李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他不仅政治才能卓越,而且是个有孝心的人。李密年幼丧父,母亲也被迫改嫁,留下孤苦伶仃的李密,无依无靠。他的祖母见他实在可怜,于是就抚养了他,祖孙俩相依为命。李密长大后学有所成,在朝廷中做了官,还得到了逵和荣的举荐。但是祖母已年老,而且体弱多病。除了李密,再无人能够照顾他的祖母。于是,李密推辞了逵和荣的举荐。一心一意照顾祖母。李密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今有孟佩杰孝母亲。孟佩杰是20xx年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孟佩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从此,孟佩杰担起了家中的重任。20xx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数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料母亲。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孟佩杰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孝还体现在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现在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这种行为就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亲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因为父母亲在外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休息,若是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也没有体恤父母,立即去完成父母布置的事情的话,这种行为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难免会老去,会离开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中,我们要做到守丧三年。有孝心的人在提及父母亲会难过哭泣,会哀思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待去世的父母亲,就好像他们还在世一般,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们还在身边,并没有离我们而且。

我们要学会孝,要学会感恩父母。《弟子规》中也谈及了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的诗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承地接受。作为子女,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入眠。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就成了父母的依靠。古代帝王中,汉文帝刘恒就有替父母尝药的孝心。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孟子曾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由此可见,孝顺父母多么的重要。爱自己的父母,别让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付诸东流,别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我们要时刻记住,“百善孝为先”。

读弟子规有感5

有一天,老师拿来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们看。我看到这本小册子有着黄黄的封皮,上面还画着穿着古代衣服的大人和小孩。这是什么书呢?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弟子规》,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的。我们要一起学,一起背。

开始背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没想到古文怪,这么难读,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有的同学觉得好玩,开始嘻嘻笑起来。可是,当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含义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话语中真的藏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语句时,我不由想起了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很难受。“世文,帮妈妈倒杯水。”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的我,看得正兴高采烈。一开始,我并没有听到妈妈有气无力的说话声。终于听到妈妈使出全身力气的说话声时,我却还是目不转睛地边盯着电视边说:“等会儿,没看我忙着吗?”……现在,读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妈妈那轻声地呼唤。“妈妈,对不起。”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许多像“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这样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想,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一定会像古时候的人做得一样好。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与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和睦相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落实在了行动上,落实到了每件事情上。都是具体而细微的,不是所谓的空话。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冬天先钻到父母的被窝中暖和后,再让父母去睡,夏天,先拿扇子把父母的草席扇凉快,再让父母睡。我们为人子弟的,是不是也应该处处为父母着想呢?可是,当今社会,不乏“小太阳式”的`家庭,孩子不仅不帮家人干活,还被家人宠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重要的是,在稍有不满意的情况下,他们还会乱发脾气,和家长顶嘴。更别说去如何孝顺了。我们要学会如何与父母,长辈和兄弟姐妹相处,更学会宽容,忍让,不做家中的“小太阳”。

与孝子黄香相比,我做得还不够。父母只要斥责我几句,我就会和父母赌气,大声说上几句气话,父母就不说话了…….想到这儿,我真是后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遵守的规则有很多,比如: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乱开电器开关。我们要把这些规则落实到行动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父母不放心。

读弟子规有感7

在寒假里,我重读了《弟子规》这本经典后,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弟子规》要告诉人们的许多道理。我发现,要做一个人必须做到尊重长辈、诚实守信、尊敬朋友、做事谨慎这几点,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中,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泛爱众、亲爱仁和余力学文,分别告诉了人们如何做到孝敬长辈、关爱他人、谨慎小心、诚实守信。

书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么几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长者立,幼勿座,长者坐,命乃坐。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父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们的药我们必须先尝尝温度,连夜地服侍父母亲,不离开床边;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晚辈决不能坐下,必须长辈同意时,我们才能下坐。看到这里,我自己羞愧不已。圣人要求我们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须孝敬、尊重长辈。而平时,我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亲的劳累,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

这次读了《弟子规》,我一定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尊重父母亲。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位儿子所该做的事情,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8

新学期来到了,我们班级的背诵内容改成了《弟子规》。

《弟子规》主要讲的就是我们做孩子,学生应该做的事。比如说:孝顺、有礼貌,书里其中有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回答,父母让我们做什么事的时候,不能偷懒。

可是想一想我自己呢。爸爸妈妈让我干什么事的时候,我总是拖拖拉拉。而且他们招呼我过去的时候,我也缓缓慢慢,有时候我还不答应他们。不过以后我一定服从爸爸妈妈,他们让我做事我也会尽我的全力去做。

书中还有一条: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讲的是如果父母有病了的话,爸爸妈妈吃的药要我们先尝一下。要昼夜侍候父母,不能离开一步。

我又回想起我小的时候:那次,我生病了。晚上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会儿给我拿药,一会儿给我量体温,忙的不可开交。一夜都没有睡觉,一直守在我的身边寸步不离。

而妈妈有病的时候我却没有一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我也就给她拿了一下水。不过以后我也会像她对我那样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而我却没有给爸爸妈妈他们做太多事。不过以后我决定一定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活来回报他们。我一生也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恩情的!

读弟子规有感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对我来说它是一盏启明灯,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来自《弟子规》这本书。

我的性格很倔强,总惹父母生气。有一次我和妈妈顶嘴,她说一句我还一句,气得她掉下了眼泪,晚饭也没吃。我却坚持自己没错,拒不认错。最后还是爸爸出面,给我讲了很多道理,又劝了妈妈我们才和好如初。《弟子规》中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看到古人都是这样孝顺父母的,我感到很惭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妈妈就起床为我做早饭,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学习,陪我练琴,满足我各种各样的需求,而我却总是让他们生气伤心,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把这些美德代代相传,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弟子规有感10

读《弟子规》有感杨海莎又上“弟子规”的课了,我很高兴。因为里面每一句的道理都使我受益匪浅。“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就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有一次听一个同学说要买一本书,奔放热情的我一听,马上爽快地说,哦!我知道xx书店有,我去买吧。

可一到那地方看,傻了眼:书卖完了。结局我就不说了,狼狈得很。一想到我轻易承诺,却办不到就心里责怪自己。这就是信!做人就要讲究信用,如果不能轻易办到,就不能先应承下来,要等办好才能说。见到有人在干坏事,自己就要想:我有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呢?

有,就要对自己说;不能学他(她),他(她)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跟他(她)一样犯了这种错误,那也不用担心,改正了不就好了吗?这就是“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在一声声琅琅读书声中,我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11

读了《弟子规》第五页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这是什么意思?

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继续往下看,我看见了注释:“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这样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关键在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

突然,我猛然醒悟:因为爸爸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呀!我的血管里,流的不仅是父母的血,更是父母的爱!换句话说,父母就是我,我就是父母,只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身体里罢了。既然父母就是我,那么我自己让自己做的事,我还会偷懒吗?所以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去看待,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充满爱,充满孝。

读弟子规有感12

《弟子规》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读此文,是一个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的过程。读好胜于读坏,背好胜于读好,而真正理解,胜于一切,实际做到,更是上一个等次。每三字为一段话,两字为一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这些非华丽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当我认真品完后,反复回想,深有感触。

中国有一句俗语,“百事孝为先”。因此,《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第一个篇章——出则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我们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不要再强求了。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及时行孝,岁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讲的是兄弟之间的原则,我很是看重这一篇章。兄弟之间,要合为一心,相互帮助,团结相处,不要因为利益,而抛弃友情。金钱买不来友谊,切记!

”谨“这一章,讲的是生活习惯。这点我认为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极其重要,此章节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在现实社会中,失信往往会令朋友十分厌恶,我可是深有体会。一次,我经过长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约好一块玩,却迟迟不见他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来说,他有事。就这样,我被”放鸽子了,只好走回去,心里很不爽。

“泛爱众”讲的是儒家学派的“仁”。这章里有两段话我非常重视: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断一个人,而生活中,许多却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质可能会胜于某位官员。

“亲仁”告诉我们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

“余力学文”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总结。

上千字,讲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却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证明你能做好的。必须牢记于心!

《弟子规》引导我们树立各种优秀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带给我们的启示无穷……

读弟子规有感13

《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我已经读完了前六个部分。知道了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有感14

它还要求我们说话要文明,讲信用,与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读了《弟子规》,我受到很大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不做。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看书,爷爷让我下楼帮他拿报纸。我想继续看书,便随口回答道:“等一会儿吧。”爷爷见我不愿意,就自己下去拿了。

听到爷爷关门下楼的声音,我随即想起《弟子规》上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觉得非常惭愧,想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帮我们买菜、烧饭,有时还要接送我上学放学,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推辞埋怨的话,想到这里,我更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更听话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15

有人喜欢幽默搞笑的漫画,也有人喜欢内容多彩的小说,我,却只钟爱那平平凡凡的《弟子规》。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平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习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习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弟子规》呢。但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心的是每天中午放学或是下午放学我都会比爸爸妈妈回来的早,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我飞快地给他们开门,然后深深地给老爸老妈行鞠躬礼,不知不觉地妈妈爸爸也会回敬我一个鞠躬礼,我心里那个乐呀,甭提有多美了。

《弟子规》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做到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嘛!接着要友爱兄弟姐妹,做人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信用的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学习《弟子规》,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并且还可将思想升华,我们应该爱我们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与社会,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地和谐健康。

6.读《弟子规》有感 篇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但现在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强势的自我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又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又无法无天。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最近在网上观看了一段关于《弟子规》的思想道德教育视频。于是,我读了《弟子规》,茅塞顿开,在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着明确的答案,字

里行间都充斥着人性、人与人的真正体现。

阅读《弟子规》第一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同样如此,在这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经常不理不睬或总和妈妈对着干。但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就彻底要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百事以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那也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害苦的终究是自。

现在的人们都变得精明、有心计,任谁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各为50%的可能性。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辛苦,那么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总是想着享福,那剩下来所要承受的就是祸,就是累了;然而这些做人的简单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很轻松找到答案了。

正所谓“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曾说过:“要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但还有人这样说过: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那只会更加富有;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那样只会丧失生存的能力。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那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其实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食其力、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那才是最大的财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弄清了这些问题,那对每些人来说都是一种释怀与思想上的进步啊!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圣贤、伟人此生最大的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些后者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这辈子都将是莫大的幸事。

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7.读弟子规有感 篇七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平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习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习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弟子规》呢。但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心的是每天中午放学或是下午放学我都会比爸爸妈妈回来的早,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我飞快地给他们开门,然后深深地给老爸老妈行鞠躬礼,不知不觉地妈妈爸爸也会回敬我一个鞠躬礼,我心里那个乐呀,甭提有多美了。

《弟子规》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做到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嘛!接着要友爱兄弟姐妹,做人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信用的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学习《弟子规》,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并且还可将思想升华,我们应该爱我们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与社会,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地和谐健康。

8.读《弟子规》有感 篇八

学生学习《弟子规》有感

在寒假,我认真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很多的体会,主要谈谈感恩和恭敬。

感恩,就是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每个人所以,《弟子规》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有很多我却做不到。平时感到做的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现在我的父母都已进入古稀之年,我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现在心中自然有了答案。

9.读弟子规有感 篇九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德行。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领导、同事、兄长朋友。其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讲信用,也就是诚信为本。最后是说我们与人交往要平等仁和,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在空余时间里,要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从各个方面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入则孝、出则悌: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通过学习这些规矩,可以使孩子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那样就很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而我们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在公司的领导、长辈面前我们便是弟子,我们应该对他们有尊敬、敬仰之情;在同事、同学、朋友面前,我们便是兄弟姐妹,相互之间要相互学习、帮助,相互关爱。所以,孝悌之义不只教会我们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

和兄妹,同样也是在告诉我们在其它环境中如何与他人相处,教会我们做人的根本。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孝悌之义在工作当中并不是一种阿谀奉承,而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关怀。古话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所以我们不应过分抬高他人,贬低自己,而是应该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谨:弟子规当中,谨的篇幅所用的笔墨最多,可见谨的重要性。行为谨慎,不给自己和家人,还有其他人添麻烦。穿着服装,言谈举止行为,符合身份。走中道,不偏不过分,不走极端,修习德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穿着,给人一种简洁大方,干净利落的感觉。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重礼节,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事要事无巨细,悉究本末,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每一项工作。

信:凡出言,信为先。孔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所以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讲究信用。话说的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花言巧语,戒除奸邪巧辩。没看到事实真相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不够清楚,就不要轻易传播;觉得事情不恰当,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做错事,不要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掩盖就是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错误。所以,对于以往的过错,要想办法弥补,坚决改正。

泛爱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品行高尚的人,

名声自然高,因为人们敬重他的德行。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因为人们信服他的真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注意发现别人的优点;要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与人相处时,要多帮助别人,多给予别人;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注意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时刻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找机会报答;与别人发生的矛盾,要尽快找机会化解;多为别人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亲仁:晋代文学家、哲学家傅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六九等,良莠不齐。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已经极为细致,同样是为了生活奔波劳碌,难免会沾染上世俗之气。也正因此那些仁德的人显得更加稀少。能够亲近仁者,向他们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也会提高,过错也会相应的减少。所谓“大隐隐于市”,真正仁德的人会悄居闹市,布仁施爱,德济苍生。当今,有很多成功人士,为慈善四处奔走。例如:李连杰从艺多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更是于20xx年创办了“壹基金”,全身心的投入了慈善,甚至计划把慈善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这恰好体现了一位仁者应有的社会价值。 余力学文:指那些对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做到的本份,却不肯力行。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所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

10.读《弟子规》有感 篇十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上一篇:学生行为日常检查表下一篇:雨中的少年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