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2024-09-16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共12篇)

1.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篇一

吴智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全视角绩效考核法

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大多由上级主管人员来完成。这种考核方式由于其信息反馈面较窄,难以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那么,西方先进企业又是如何进行考核的呢?

工作是多方面的,工作业绩也是多维度的,不同个体对同一工作得出的印象是不相同的。正是根据此原理,人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开发出了全视角绩效考核系统。该系统通过不同的考核者(上级主管、同事、下属和顾客等)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核,全方位、准确地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

据最新调查,在《财富》排出的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超过90%的公司在职业开发和 绩效考核过程中应用了全视角绩效考核系统。全视角绩效考核系统之所以如此盛行,就在于它有以下几项优点:

1. 综合性强,因为它集中了多个角度的反馈信息。

2. 信息质量可靠。

3. 通过强调团队和内部/外部顾客,推动了全面质量管理。

4. 从多个人而非单个人那里获取反馈信息,可以减少偏见对考核结果的影响。

5. 从员工周围的人那里获取反馈信息,可以增强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

但是,该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员工可能会相互串通起来集体作弊;来自不 同方面的意见可能会发生冲突;在综合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时比较棘手。

因此,当Intel公司在建立全视角绩效考核系统时,他们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以确保考核的质量。匿名考核

确保员工不知道任何一位考核小组成员是如何进行考核的(但主管人员的考核除外)。

加强考核者的责任意识

主管人员必须检查每一个考核小组成员的考核工作,让他们明白自己运用考核尺度是否恰当,结果是否可靠,以及其他人员又是如何进行考核的防止舞弊行为。

有些考核人员出于帮助或伤害某一位员工的私人目的,会做出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 的评价;团队成员可能会串通起来彼此给对方做出较高的评价。主管人员就必须检查那些明显不恰当的评价。

采用统计程序

运用加权平均或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综合处理所有评价。

识别和量化偏见

查出与年龄、性别、民族等有关的歧视或偏爱。

从Intel,Disney等公司的经历来看,虽然全视角绩效考核系统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绩效考核方式,但它与任何一种考核技术一样,其成功亦依赖于管理人员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并保证员工受到公平的对待。

2.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篇二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江苏有线苏州分公司) , 主要业务是涵盖苏州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运营、电视节目的传输管理, 建有一张覆盖全苏州大市范围, 并与国干网、省干网互联互通宽频带、大容量的数字双向综合业务传输网, 为苏州地方党委政府, 以及金融、公安、交通、卫生、教育、保险等近千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数据专线业务服务。

有线网络公司的核心工作是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管理和运营。长期以来, 国内的有线网络公司虽然或多或少建立了一些信息系统, 用于业务管理、用户管理、财务管理等, 但普遍缺乏系统规范, 属于手工工作的电子化替代, 各种信息系统自成体系, 数据上重复存储, 亦不连贯, 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精炼。对于有线电视网络主要业务之一的基础网络建设业务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基本上仍是空白, 很少涉及。

江苏有线苏州分公司已经应用了财务、运营支撑 (BOSS) 、认证计费等多个信息系统, 也有一些简易的电子化项目跟踪。各类系统虽已使用多年, 但从整体应用效果上看, 均是各自为政, 没有达到资源和数据共享、信息一体化;没有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更多、更直接、更有价值的数据。

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 业务范围、业务稳定性、安全性、用户满意度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急速的提升, 依赖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异常激烈的竞争形势, 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2 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 (全业务协同和资源管理系统) 研究借鉴ERP理念和协同办公的融合及最佳实践, 来建立适合有线网络的全业务协同和资源管理调度平台。强化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项目进度、材料供应和资金计划的协调统一;优化重组公司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 在统一的工作流引擎下, 实现办公审批、工程项目、供应链和资产、财务流程和人力资源 (HR) 、经济合同和日常事务规范流程, 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两化融合) ;提供数据的精细分析, 进一步提供决策支持, 规范公司的运作和管理,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获得持久竞争力。

3 总体规划及架构

“全业务协同和资源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遵循系统工程的普遍规律, 规划先行。对系统做出科学规划和设计, 确定总体技术架构, 利用先进的开发部署理论和技术路线, 可以保证系统科学有序地推进、降低项目风险、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和提高项目质量。

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协同办公 (办公自动化) 、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

利用工作流引擎, 进行协同系统设计, 已成为现代信息系统的一大趋势。本系统规划通过统一的工作流引擎、统一的数据库设计, 将有线电视网络工程项目管理、ERP资源计划管理、协同办公审批进行无缝融合, 在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上实现一致协同性。公司复杂的业务流程, 可以在本系统各个模块间通过工作流配置完整对接, 无需系统外流转。各模块采用统一工作流引擎, 可实现操作界面友好一致, 并统一认证和授权。

4 推进路线

本项目任务重, 时间紧, 要求高, 技术路线上依照以下的原则推进。

基础架构上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 支持先进流行计算模式。

工作流引擎和协同办公子系统统一考虑, 需要支持先进的协作模式和友好的流程界面, 并考虑对本项目整体的支持度, 经过适当的二次开发, 可以支持本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流程要求。

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在ERP系统中有一定的部署应用经验可供借鉴, 本项目在引用的基础上将辅以相应的二次开发, 和其它子系统实现数据和流程对接。

项目小组在对项目管理子系统和合同管理子系统的需求进行详尽的调研分析后, 确定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子系统立足于重新开发, 并实现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BOSS、呼叫中心的对接, 实现完整的业务互通和基础网络资产管理。

传统ERP的冗长开发和部署过程, 使参与人员筋疲力尽, 而最终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经过慎重评估, 系统采用了原型支持和敏捷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选用支持框架的开发工具/环境。先通过简单的ACCESS作为工具, 制作了系统原型, 从开发调研伊始就和使用对象在原型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调查评估, 然后通过框架快速地实现或修改开发代码, 现场推进。

通过如此直观简易的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调研成果和开发效率。即调研、即开发、即部署的方式来推进, 和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大相径庭, 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项目管理和ERP系统的完全融合在国内并无先例, 通过敏捷模式, 可以逐步接近需求, 并把需求变动对进程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开发的同时开始准备培训文档 (和开发进程同步修订) 和培训工作, 很容易总结改进文档中的晦涩难懂、遗漏甚至错误的部分, 提高培训的效率。

5 子系统概述

本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 通过统一工作流引擎、统一数据库和界面设计, 实现了全业务过程数据融合、穿透查询、协同操作。

5.1 协同办公子系统

协同办公子系统实现新型办公自动化功能, 为其它子系统实现了统一远程移动访问接口及统一工作流引擎。同时作为公司内部门户、公司其他信息系统单点登录 (SSO) 入口平台。公司日常办公、业务协作通过本门户实现统一登录、授权和认证, 可简化各系统登录访问方式, 并有效消除信息孤岛。

传统意义上的协作, 本质上是利用多种协作工具 (日历、任务、消息、邮件等) 进行消息互通传递。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协作逐渐演变成了团队合作, 对实时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协作更具有亲和力, 但是现代工作方式和手段却逐渐趋向于离散化和扁平化, 传统的协作方式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个人社会网络 (SNS) 的兴起, 新的网络技术正在清除曾经阻碍人们沟通的障碍, 扁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我们在协作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协同办公系统实现统一通讯 (UC) 和社区门户, 将移动通信、移动办公 (基于Internet) 、短信、RTX和系统自身即时信息、视频 (会议) 、音频交互等各类协作统一, 协调运作。

知识管理作为现代型企业更好的顺应知识经济,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不可或缺。现代协作模式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交换工具, 本系统对知识管理支持跳出了办公自动化的框框, 在每个子系统中, 各类文档和结构分解分录均可以转化为模板、模型, 并可以方便地进行重用。系统产生的文档和流程在系统中进行分类归档。知识管理通用模块支持知识的发布交换、权限分享、整合聚集, 并对整个系统知识库统一管理, 支持在完整的权限控制下进行全文检索 (图1) 。

5.2 项目管理子系统

公司管理运营着覆盖苏州市一百多万用户的有线电视网络。每年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从单项规模上看, 偏于中小, 但是数量众多, 项目情况复杂, 未知因素多。对有线电视网络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全面信息和资源支持是本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项目管理子系统, 实现有线网络基础建设的管理调度和协作, 强化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本子系统, 能及时了解单个项目、公司整体项目进展状况;掌握项目的任务结构 (WBS) 和成本结构 (FBS) 组成;通过对项目进度的跟踪协调解决项目物料和资金供应;通过审批及业务流转过程暴露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明确项目责任人及责任部门, 借以有效推动项目进展, 实现项目进度、材料供应和资金计划的协调统一 (图2) 。

有线网络的工程项目有着自身非常突出的特点:规模上差别巨大 (但总的说均属于中小型项目) , 数量众多, 项目类似的环节多, 项目过程的制约因素也比较多。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着重点是项目的过程管理, 通过复杂的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WBS) , 制定出项目推进的网络路径, 以进度、质量、成本、范围管理为核心, 进行综合风险管理, 整个过程庞大复杂而全面。但材料供应、资金情况等和项目紧密相关的流程支持非常有限, 难以做到和财务、供应链、固定资产管理等紧密结合。传统工程项目管理适用范围是以大型独立项目为核心业务 (例如房地产企业, 基础建设企业) 的企业。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工程项目的特点, 如果以通用项目管理软件所推行的大型独立项目为主线、应用标准项目管理模式, 势必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对每个项目进行分解输入, 增加大量的过程控制工作量与成本, 反倒容易降低效率, 并不适合有线网络公司的实际情况。

在对公司项目特点进行了充分实地调查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项目小组最终确认采用了利用ERP生产中的工艺路线来进行项目过程管理。同时, 对项目的进度分解进行了适应性简化, 仅支持按照线性路径分解, 可以和有线网络工程项目特色及个性化需求很好的契合。

项目管理子系统与供应链子系统紧密关联, 通过材料清单 (BOM) 和WBS分解, 加上项目的进度计划, 系统即可自动计算出材料需求计划, 与供应链子系统联动, 形成采购计划、采购订单、财务处理一条龙, 有效避免了以往依靠人工估算材料需求带来的生产、库存和财务资金各方面的问题。

以这样的模式来推进项目管理落实, 一方面, 可以很好利用已有项目的知识经验, 简化项目进程管理, 具备了良好的可操作性, 减少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另一方面, 可以有效利用ERP系统的经验框架, 将供应链、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人员配备等运作保障体系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 将项目推进过程和公司资源的合理调配协调统一起来。

5.3 其它子系统

1. 供应链管理子系统

作为ERP系统不可或缺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引用了目前通行的标准模块, 并针对项目管理进行了比较大的优化。此实施模式可充分利用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标准化管理, 通过参照最佳实践, 有效降低实施的风险, 提高使用效率。

2. 财务管理子系统

财务管理中, 利用通用的软件模块实现了标准的财务流程和功能子模块, 并通过适量的二次开发, 实现业务协同。

3. 资产管理子系统

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公司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项目小组在标准模块基础上, 进行了适应性开发, 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GIS) 进行数据集成和融合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图如图3所示。

4. 合同管理子系统

本公司作为一个典型的基础服务运营商, 合同种类繁多, 并且和项目管理紧密相连, 还要考虑和整个系统的融合协作。因此, 合同管理子系统的个性化程度很高, 需要在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上通过定制开发来实现。

5.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长期以来,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局限于劳动人事和薪资档案等传统方面, 本项目从公司实际出发, 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念, 在系统中实现了绩效考核、培训激励、能力素质模型、人力资源规划等实用功能和薪酬福利管理。支持提供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和分析报告, 充分响应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 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6. 集成报表子系统

随着商业智能 (BI) 理念的逐渐普及, 现代信息系统对报表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本系统中融合了一个先进的集成报表系统, 具备如下特色功能:

1) 支持异种多数据库统一连接查询, 这是整合目前公司已有信息系统的一个必要条件。

2) 支持初步数据仓库工具, 对数据进行精炼转换。

3) 支持人性化和流行的展示和扩展工具, 包括普通报表、图形报表、管理驾驶舱等功能。

作为现代报表系统, 其功能早已经跳出了传统概念下报表的框框, 对异构数据库的支持、分析工具的充实、分析功能的改进并提供实时分析模板、丰富展示界面, 将公司整体运营状况作统一展示、数据作统一分析, 并允许联合统一制定的规则和外部最佳实践报告进行综合处理,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能力。

6 系统基础架构

6.1 系统和网络架构

系统硬件规划, 采用将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相分离策略, 分别实行双机热备份模式 (兼负载均衡) 。

利用本公司网络基础设施上的优势, 系统网络拓扑采用了比较高的标准, 通过公司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 专网, 将外部分中心机房 (东吴分中心) 作为本系统的远端机房 (兼备份中心) 。

数据库选用了得到广泛应用的Oracle公司成熟产品Oracle 10g R2, 利用Oracle内置的Active Data Guard功能模块实现数据复制备份。

二台应用服务器采用等效配置加负载均衡, 逻辑上划分主从关系, 故障发生时可以自动或者手动切换, 消除单点故障。

考虑运作上的连续性和相关许可证问题, 并实现和财务供应链的良好对接, 选用了APUSIC中间件和BOS开发平台进行本项目的开发应用。

作为公司的业务支持中心, 系统本身也有良好的安全策略, 支持电子印章系统 (NTKO) 插件, 并支持一般的密码认证和加强的USB key认证。

6.2 虚拟化部署

本系统建设中, 数据库系统直接部署在实体主机上, 一是考虑其计算量比较集中, 持续负载大, 实施虚拟化对服务器性能综合利用没有积极作用;二是数据库系统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 有着完善的备份恢复方案, 无需通过虚拟化来提高其安全性。

系统的应用部分, 包含中间件和应用程序, 相对于数据库系统, 其成熟度上还存在差距, 二次开发在本系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因素会对安全备份恢复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的计算负载离散性比较大, 实施虚拟化可以更好地利用服务器的计算能力, 提高系统性价比, 虚拟化也提供了额外的安全和容错能力。故本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采用虚拟化部署。

虚拟化软件选用了市场占有率最大, 行业评价也最高的虚拟化软件系统VMware v Sphere Essentials套件, 采用双机虚拟化并行, 双机配置完全一致, 双机间通过群集部署以提高性能和实时备份, 同时分别作为对方机器的虚拟备机。

7 系统特色

1. 有线网络项目建设全过程控制

本系统实现了对有线网络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过程针对有线网络工程的特点进行了大幅度优化和适应性改造, 既可以保持对项目完整环节的有效管控, 又简化了操作过程, 并支持充分利用积累的项目经验与外部知识不断改进管理过程。利用ERP系统模式和框架, 协同供应链、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财务资产管理、人力资源配备等各个领域的最佳实践, 形成了高效顺畅的运作保障体系, 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均走在了全国有线网络的前列。

2. 全业务协同和最佳实践

将ERP系统和现代协同办公系统全面无缝融合, 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行业内的新兴领先应用, 本项目实现办公自动化、ERP (项目管理、财务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 、客户服务 (呼叫中心) 、地理信息、运营支撑、运行维护 (监控中心) 等公司业务层面全业务协同整合, 利用本项目作为整体平台对公司内的其它信息平台进行融合, 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孤岛和数据冗余, 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

3. 领先的协作工具和新型门户

本系统将社区 (社交) 网络运用到协同中, 从系统门户 (Portal) 到操作方式上都适应了新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 并在现代协同办公基础上建立了完整有效的知识管理运用体系。使知识的获取、整理、分发和创新利用无缝地溶进业务协同体系中, 形成良好可扩展的、可以量化与质化的框架, 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 有形和无形的知识通过先进的协作工具得到了有效的整理精炼, 提升应用层次。

4. 和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整合

本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集成整合, 建立了规范的资产管理平台, 统一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 做到财物相符, 实现对有线网络基础网络资源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同时在项目立项、设计、器材等各个阶段, 协同运作, 统一基础数据和报表。

8 结束语

系统上线后, 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了电子化, 流行的社区网络门户和协作方式, 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协同环境的建立, 对项目业务过程和财务、资产、合同管理做到数据统一、穿透查询;远程出纳和营业系统协作实现日帐日清、银帐相符;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处于统一管控之下, 杜绝了人为因素对项目的阻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协作, 实现有线网络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统一台账, 有效支持有线网络基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梁伯瀚, 陈志竞, 李辉娥.全业务运营下的渠道协同策略[J].电信科学, 2009 (11) .

[2]林耘.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8) .

3.大连全域水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水资源;水源多样化;节水;水源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当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是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利用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1 大连水资源概况

大连市属于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全市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2.5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08亿立方米,按2010年常住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只有465立方米,不到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根据《大连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到2015年,大连市供水矛盾将非常突出,总缺水量为6.16亿立方米,缺水率达36.4%。在地下水资源方面,各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已没有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需限制开采、涵养水源。

2 水资源利用评价

(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年提高,淡水总量不足。

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呈减少趋势,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的天然年径流量比第一次减少6.6%,水资源总量减少13.3%。按国际缺水标准分类,大连本地水资源量已接近极度缺水,供需矛盾突出。

(2)地下水资源呈降低趋势。

大连市天然降水不均衡,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地表径流集中,河流短小,坡陡流急,只有少量雨水渗入地下,地下水补给量较少。根据2011年大连市地下水资源公报,相对2010年,除普兰店地区地下水位小幅上升外,其他各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由于长期以来地下水超采,海水倒灌现象严重,也加剧了地下水不足的矛盾。

(3)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大连部分地区水环境呈恶化趋势,饮用水源保护难度大。大连市时现干旱枯水年,各地拦蓄地表水、开采地下水,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造成局部河道断流、河口滩涂盐碱化。城镇及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向河岸排放,对河流水系造成严重污染。

(4)非常规水源利用不足。

污水处理再生回用虽然在全国范围内起步较早,但存在规模小、发展慢等问题,全市每年约有5.6亿立方米废(污)水排出,大部分没有得到再生回用。海水淡化仅为企业行为,产业化规模不够,发展缓慢。城市没有专业化、规模化海水淡化厂。

3 国外经验借鉴

(1)新加坡的集水区建设

新加坡国土面积、城市人口和地形特征与大连相似,同样面临着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全岛约一半水量从马来西亚进口,另一半则从本土采集。受岛国地质条件限制,新加坡严禁开采地下水,以防止地面沉降,因而获取水资源的主要途径就是采集雨水、节约用水、減少配水漏失率、海水淡化、利用再生水等措施。

留住雨水是新加坡水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一方面利用河流建造许多蓄水池;雨水通过集水区收集后进入蓄水池,输送到水厂。另一方面积极建设暴雨收集系统,几乎每栋楼顶都设置有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加强了城区的雨水收集。政府将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土地规划相结合,使集水区面积逐年增加,目前集水区已经占全新加坡土地的60%左右,极大缓解了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日本

日本是一岛国,自然资源不丰富,水资源也比较缺乏。按人均降雨量计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

为解决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是防止漏洞和节约用水。其次是利用高科技对废水进行处理。全国共有下水道废水处理场1293处,每年处理废水约124亿立方米,其中1.3亿立方米经过处理的再生水被用作工业用水或浇灌树木花草等。再次是积极推行积蓄和利用雨水这一有效的节水政策。利用雨水设施大多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槽,然后将经沉积的雨水流入蓄水槽,由水泵送入杂用水蓄水池,最后提升到中水道里,供冲洗厕所等使用。雨水利用设施的最大优点是规模小、技术处理简单、维修容易,而且水质较好。最后是大力提高国民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和开发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全民性的课题。

4 大连水资源发展策略

(1)跨区域调配策略

对于缺水地区,发达国家普遍实施区域之间水资源调配的方法,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大连地区本地水资源极度短缺,通过实施远程调入地表水,能保证淡水的长期稳定供应,支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表水远程调水,能够极大缓解目前日益紧张的供水局面,摆脱城市水资源供应捉襟见肘的现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区域统筹策略

对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布局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水源联合调度运行网络,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从降雨到排放直至循环再用的全周期管理。实施区域供水,还可以突破行政区域界限的束缚,避免原有供水设施布局不合理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发展中有限资源制约的矛盾。

(3)水源保护策略

大连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影响地下水的供给,河流水库等地表水污染,不断消减城市实际供水能力。实施水源保护战略关系到居民生存质量的大问题,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执行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进行流域面积内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源水质的继续污染。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例如,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应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

(4)发展替代水源策略

大连具有发展替代水源的良好条件,除继续发展和完善市政给水系统外,应大力发展市政再生水系统,加强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再使用;在城市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广泛收集利用雨水;在沿海地区建立分散的海水淡化及利用系统,加强淡化海水利用。城市通过发展替代水源,实现分质供水,城市优质自来水主要面向饮用及水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在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地方使用市政再生水、局部小系统的雨水或者海水。实现优水优用,中水中用,降低新鲜淡水在水资源利用的比重,从而减轻城市用水对新鲜淡水的依赖程度,提高城市总体用水水平。

(5)城市节水策略

从先进国家发展的经验看,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节约用水是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方面,要加强技术节水工作,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发展节水器具,加强工业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城市。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再一方面,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减少日均用水量,树立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形成各行各业、人人参与节水的良好局面。

5 结语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大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实施全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应统筹建设城乡供水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替代水源、合理使用再生水资源,实现水源的多样化,扩大自身的水资源,降低对外来水资源的依赖,逐步实现水资源上的自给自足。并不断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全面节水意识,保证水资源合理调配、使用和供应,切实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等矛盾。

参考文献:

⑴ 韩颖异. 大连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4期

⑵ 刘昌明等. 浅析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5期

4.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篇四

工作汇报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现结合我乡项目学校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乡小学及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我乡现有中心完小1所,村完小1所,教学点2所,全乡小学在校学生1092人,共29个教学班,共有在职教职工53人。

近年,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加大装备的投资力度,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日趋完备。中心小学现拥有一间多功能音乐教室、一间电脑室30台学生用电脑、一间电子备课室8台教师用电脑,17个教学班都已装备班班通教学设备,开通了80M光纤宽带网,内部联接核心通过千兆交换机与多个分支交换机及无线路由器联接到教室和教师宿舍,高源、庙前、巷口小学也都已连接宽带网络,网络终端都联接到教室和宿舍。可实现全校每一台电脑终端的上网和其它信息传输。庙前、巷口小学安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各一套。

尤其是庙前小学,近三年来,在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09授予吉安县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2010—2011年授予吉安县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2012年授予村小办学水平评估先进学校。2012—2013学授予信息技术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在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1、加强领导。成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做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把管理和应用纳入学校管理体系。

2、建立健全制度。学校出台相应的使用制度、设备维护等。制度由县统一制作并上墙,切实保证设备管理与应用有序化、常态化。

3、根据项目情况,中心小学投入近万元,为村小教学点添置了相应的设备如电脑桌、交换机、打印机等,各校网络都已经连接到各班教室和教学点资源室等,网络布局规范合理。

三、规范管理,完备资料

中心小学根据相应的管理要求,建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台账资料。

1、规范档案建设和资料管理。各项目教学点能及时收集资料,认真整理归档。(具体台账资料分别为:①各项制度;②使用记录;③维修记录;④培训资料;⑤资源目录)

2、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由中心小学教育技术处主任亲临各校指导安装、调试、培训,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设备正常运行,确保一线教师能正常使用设备上好课。

3、强化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做好了设备的防盗、防尘、防潮、防火、防触电等维护工作,加强教师值班查夜等。

四、强化培训,普及应用

1、加强教师培训。中心小学根据项目教学点教师情况,认真制定校 2 本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学校采取不同的培训深度和力度,对庙前小学主要进行光盘教学和教学点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培训。对巷口小学主要从电脑基础开始,因教师年龄大又刚接触电脑,培训任务重,难度大。

2、我乡培训人员情况。参与县级培训老师有3人,中心小学管理员和村小管理员负责培训本校教师;目前教学点教师能基本使用资源上课。

3、强化普及应用。根据教育局相关文件、方案等要求,我乡把数字点教育资源作为教育教学应用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如庙前小学积极探索教学点资源使用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要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5.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案例 篇五

——浅谈数字教育资源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二零一三年,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培训学习的活动。在此之前,我对这方面并不了解。培训学习后,我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培训有了全新认识。数字资源下的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开放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展示出数字教学的优势。

在安装数字教育资源之前,我所在的学校还只是停留在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软硬设备相对落后。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此前我在教学生字时,一般是采取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孩子们的注意力时间有限。而一成不变的教学,让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识字对儿童变成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着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对于汉字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教学中通过感受形象的美去帮助学生识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到位之后,我理由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广阔的资源空间,将识字部分设计成了各种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从此识字部分成了孩子们期待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落在地上到处都是。现在谁想当当扫地小能手,把这些落叶扫干净?同时课件出示大树和落叶图片,指名读落叶上的词语,读对了落叶就从地面消失。在此教学过程中,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五彩缤纷的图画,新奇的动画效果,都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都争着抢着朗读生字,从而达到了巩固生字的教学目的。

以《识字1》为例,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上课之前,老师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让孩子们在动画的引导下,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着实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使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优美的教学意境,使得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解释什么是花骨朵时,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我选择了直观的教学方式,在课件中插入了花骨朵和盛开的花的照片,活色生香的图片让学生很快理解了什么是花骨朵。迅速让他们对事物有了准确的认识。这比以往的言语诠释更有说服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优美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如北京的颐和园、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那景色迷人的张家界等等,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因此,在教学中就网络信息利用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热情。

6.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篇六

——xx中心学校

一、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安装调试后,学校即投入使用,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与品德、体育等课程。

二、设备应用情况

1.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优质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全覆盖资源开展教研、听课活动。通过听取资源里的优质课、名师、专家的建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

三、培训情况

在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前,我校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初步掌握了设备操作规程和如何利用资源应用于教学。

新桥中心学校

7.基于云架构全台资源整合的探讨 篇七

一现有全台网架构存在的问题

回顾广电IT系统的发展, 从单机到网络再到全台的整合, 我们已经迈出了数字化和全台网资源整合的第一步, 很坚实也很有成效。2011年美国拉斯维加斯NAB展会的主题是“The Art of Integration (整合的艺术) ”, 从NAB这几年主题的变迁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国内在全台网整合方面始终走在国际前列。但是从现有电视台标准的全台网架构看, 我们在设计和建设全台网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扰难以解决。

1. 系统规模无法快速扩展和改变

在设计全台网架构的时候都面临一个系统规模难以准确衡量的问题。以新闻系统为例, 如果新闻系统按照能够满足日常的新闻制播业务要求来设计, 一旦有突发事件或者大型活动需要报道, 系统资源会明显不足。而如果按最大规模设计, 在平时又会有很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 无法满足业务服务质量的要求

全台网中一些核心系统都是双机备份, 甚至三机备份, 但是依然存在设备宕机后维护时间非常长、业务中断的问题。另外, 系统的计算、存储、带宽资源在不同的业务系统间分配不均衡, 一些繁忙的业务分配不到足够的资源进而导致效率低下, 而另一些较轻的业务又存在大量的资源闲置。

3. 业务流程存在大量迁移消耗

现有全台网普遍采用采编存播业务流程, 各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通过全台互联平台实现业务系统间的资源交换, 存在着大量的迁移流转消耗。并非业务决定了流程, 而是系统的架构限定了业务流程。

4. 系统建设和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据统计, 在全台网中多数服务平均负载不到总容量的5%~10%, 而且由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独占性, 不同业务系统间又难以共享设备, 无形中拉高了系统的建设成本, 从长期看也会导致大量的电力资源和机房空间浪费, 维护管理成本很高;另外, 设备更新淘汰周期很短, 2~3年换一次, 这些问题都带来了非常高昂的维护和迁移成本。

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 业务与设备高度耦合是上述问题的根源。

传统的全台网整合更多的是系统的整合, 网络的整合, 是一种系统化的整合思路。全台网中存在着大量烟囱化的业务系统, 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服务器、迁移服务器、转码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 系统的系统平台化的程度相对比较低, 每个系统都是从头到尾的, 每一个业务都和设备绑定, 每一个业务人员都唯一绑定了一个设备、操作系统和软件。从这个意义上讲,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整合。

二基于云架构的全台资源整合思路

IT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 构成资源池, 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的主要特征包括按需的自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访问、共享的资源池、快速弹性能力、可度量的服务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全台资源整合时迫切需要的特性。

云计算除了是一种技术, 也是一种资源和服务交付的模式, 对于广电行业来讲, 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可以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软件即服务的形式 (SaaS) 。例如某个厂商搭建了一个内容加工平台, 这个平台负责做转码、拆条等内容加工工作, 客户只要把数据提交给平台, 由平台处理后客户拿走处理后的结果就行了, 对客户来说这个平台就是一个云。构建这个平台可以是很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平台或者是云计算平台, 也可以是传统的靠人在加工处理, 这些都不妨碍整个平台对外表现是云服务的模式。

另一种是基础设施或平台即服务的形式 (PaaS/IaaS) 。利用云的架构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全台业务系统, 打造面向全台所有业务系统的私有云平台, 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广电行业的难题。这种形式非常适合自建数据中心的电视台, 也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形式。

基于对现有全台网存在的问题和云计算优势的分析, 我们提出了两种基于云架构的全台资源整合思路。

第一种整合思路是剥离用户、设备、操作系统、应用、数据之间的绑定关系, 构建池化的新型IT架构。剥离之后, 用户要用的软件在哪台机器上、内容存在哪都可以不知道, 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工作。

第二种整合思路是构建统一的内容管理中间层, 将系统结构和设备决定业务流程的传统模式, 改变为以统一的内容管理为核心的更灵活、适应性更强的业务模式, 以内容为核心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也会由传统的制播存变成更高效的存制播。

三全台资源整合架构设计

根据全台资源整合的思路, 我们需要构建全台共享的资源池, 即全台的私有云平台, 全台的各个业务系统都将运行在这个资源池上, 进行物理的整合;同时需要将内容和业务剥离, 形成统一的内容管理中间层, 统一管理全台的节目内容, 进行内容的整合。

如图4所示, 全台共享资源池主要包括桌面池、计算池、存储池和应用池。全台现有的业务系统都还继续存在, 但是这些业务系统已经不再是物理系统, 而是逻辑的系统, 对应一个共同的资源池, 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软件、数据库和业务逻辑, 但是这个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都在全台共享的资源池里。

1.桌面池

桌面池化的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桌面池化简单的描述就是用一个标准的协议把一个计算机的界面用网络方式传到一个远程的终端上, 然后展现出来, 不会单纯地用图像的方式传送, 而是用经过优化的以太网传输手段, 现在国际上已经有多种通用的远程桌面协议。

访问桌面池的终端就是一个小盒子, 一种很瘦的终端, 功耗非常低, 只有几瓦, 使用非常廉价的嵌入式CPU, 它几乎没有任何计算工作, 只是把云计算平台里的桌面传到本地进行显示。所有系统的客户端都变成这样的盒子, 应用都在云里面。桌面池里的设备通常以共享的方式被用户使用, 每个终端连接的时候, 都不需要关心连接的是哪个服务器里的哪个虚拟机。

全台网中还有一些广电专用设备需要独占访问, 这些设备依然可以池化, 只不过终端每次连接的时候系统会从设备池中动态分配一个设备供用户使用, 与共享访问方式不同的是已经有人在用的设备别人就不能用了。

2. 计算池

计算资源的池化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电视台的转码中心、打包中心、迁移中心、流服务器等都可以放到计算池里, 以动态、易扩展的方式对外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个计算池甚至都可以不用云计算, 只需要做虚拟化就行。现在虚拟化的软件非常多, 几个主流的厂家都有很成熟的解决方案, 大洋也做过相关的测试。

3. 存储池

存储的池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云存储, 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技术, 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工作, 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采用云存储可以带来安全、灵活、可管理、海量、易扩展等好处。

云存储目前确实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有待突破, 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个厂商的存储产品, 其本身的特征已经在往云存储上展现, 云存储也是存储厂商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4. 应用池

如果一个业务系统要装200个工作站, 按照现在的做法需要在每一台机器上装这软件, 需要安装200次;如果把主机虚拟化之后则需要把软件装在200个虚拟主机上, 在每个虚拟主机上装, 也要装200次。

当把应用、操作系统和主机进行剥离之后, 可以单独把所有的应用和配置文件部署在应用池中, 每个虚拟机都不用再单独安装这个应用。当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的时候平台会动态地进行组合, 把应用、配置文件、虚拟机、系统资源组合在一起, 最终呈现给用户, 所有用户看到的桌面都是根据需要动态组合而成的, 这将大大减轻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5. 统一的内容管理中间层

在构建了全台共享的资源池之后, 各个系统虽然逻辑上整合了, 达到了整合的第一个目标, 但是各个业务系统烟囱似的条块分割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变, 当数据在一个系统加工完需要传递给另一个系统的时候, 还是需要进行迁移, 会带来过多的资源消耗。因此, 我们还需要构建一个全台统一的资源管理中间层, 由中间层来进行资源的流转和迁移, 这种迁移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指针式的访问, 效率会非常高, 也几乎不占用系统的资源。

在完成全台资源池化和内容的整合后, 所有的业务系统在每个系统的用户来看依然是独立的,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业务流程, 有自己的资源和用户认证, 每个用户登录之后也可以看到相应的素材, 能编能改能存, 后面也有相应的数据库支持, 但是所有的资源已经平台化了, 用户桌面剩下的只有通用的终端。唯一的例外是需要本地采集信号或编辑做预监的情况, 这时候需要有额外的考虑。这个平台就是面向全台的私有云平台。

私有云平台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是系统维护更加简单, 应用软件可以进行快速的部署和更新, 设备故障也不再是问题, 资源池中的一台物理服务器坏了另一台服务器会自动接管;其次是资源动态调整的优势, 例如白天有很多人在编辑节目要用机器, 这时候可以把计算资源集中在编辑方面, 晚上没有人编辑节目了, 可以快速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到迁移和转换, 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动态调整的, 这也是云计算技术很重要的体现;另外还有资产保值的优势, 传统的计算机2~3年就需要更换, 而采用云架构后, 瘦客户端十年八年都不用换, 需要更新的是资源池里的设备, 而且资源池里的设备更换周期也比原来慢, 例如一台服务器虚拟了五个虚拟机, 应用需求增加以后这台机器可以只虚拟两个虚拟机, 再新加几台服务器就行, 原来的设备也不用淘汰。

四大洋的探索与实践

大洋从2009年起就开始研究云计算技术, 与相关厂商也做了很多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云计算技术刚刚兴起, 在面向全台整合方面还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包括带宽的问题, 包括云平台的安全性还有待检验, 云存储的技术目前也不是很成熟。

因此目前阶段我们的建议是:技术跟进、局部入手、面向全台。基于云架构全面构建全台网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有很多情况技术上也不允许, 但是一些新规划建设的业务系统、面向全台的资源服务平台等是可以作为切入点的。

大洋现在是以媒资系统作为切入点来构建广电云系统的, 大洋的浩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已经全面构建在云平台上了, 并在2011年的CCBN展会上进行了展示。大洋的“云媒资”系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归档型、存储型或者生产型的媒资系统, 融合了很多基于云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的内容。

“云媒资”系统变得非常简单, 简单来说就是机柜里插了若干台服务器, 所有的桌面全都变成瘦终端, 它们统统没有计算能力, 就是远程桌面而已, 系统主要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对服务器进行节点切分, 配置虚拟机的CPU资源、内存资源、带宽资源, 存储方面使用云存储或普通存储都可以。上下载工作站由于要接录像机等传统的I/O设备暂时没有池化。

在2011年CCBN展会上, 大洋推出了两种形态的“云媒资”。第一种是计算服务云, 是私有的云媒资, 它采用云计算技术, 各个业务部门按需获取计算资源, 这样的方式适合于自建数据中心的电视台。第二种是软件服务云, 采用公有云的方式, 面向的客户主要是中小用户, 允许用户通过网络按需获取所需要的加工、存储、管理、浏览服务, 就像企业邮箱一样, 这种模式目前还有两个障碍需要解决, 一个是传输带宽的问题, 一个是数据安全的问题。

对于规模较大的用户, 大洋提供了两种“云媒资”建设模式。一种是电视台自己的私有云媒资, 可以享受到平台池化以后维护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另一种是面向集团的云媒资, 这是一种介于纯公有云和纯私有云之间的集团云, 集团建立的这个云平台既有计算资源, 也有服务资源, 集团下所有分支机构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软件和服务。

五结束语

8.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篇八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全媒体出版;图书出版产业

【作者单位】李云霞,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内容的载体正呈现更加多维的发展态势,纸质媒体上的内容如今被搬上互联网,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方便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阅读需求。以学术期刊为例,同一种学术期刊除了有纸质版,还有网络版以及光盘版。这种全方位立体式地将内容呈现于多维载体上的趋势,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全媒体时代”。

一、全媒体出版的起源及其在国内的尝试

有研究指出,“全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美国一家名为“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 Media”的家政服务公司,该公司下辖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多家不同种类的媒体公司对企业服务起到了全方位的宣传效果,尽管当时的传播效果和媒体技术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但全方位立体式的内容呈现却迅速成为信息传播者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传播方式。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完善和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增,全媒体已经覆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媒体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始于2006年,山东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尝试在线上发布电子版报刊,实现了纸质报刊和电子报刊的同步发行,这是对全媒体的一次富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随着网络技术日臻成熟,2008年年末,《非常勿扰》的出版利用了纸质图书、网络、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实践,最终形成了全媒体整合的传播格局。在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媒体传播中,中文在线作为国内首家试水全媒体出版的企业,向全媒体时代迈出了第一步。随后,中文在线先后出版了《建党伟业》等一系列全媒体图书,全媒体作为一种潮流,给出版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2010年举行的第五届上海(杭州)国际图书馆论坛上,上海图书馆副馆长陈超提出,目前全媒体已经成为出版与传媒领域内的热点话题。

二、全媒体出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与意义

全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出版产业的生态环境,作为其产业下游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图书馆也受到了重大的影响。图书馆从过去的因书而建,以书为本,将图书管理、归类查询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变成了如今的服务于人,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上满足用户的个体需求。

1.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全媒体时代对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传统意义上纸质图书的流动中转站,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地方图书馆,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多是馆藏纸质文献的管理。但事实上,很多图书馆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大大拓展了业务范围。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它以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支撑,搭建了虚拟的在线图书馆,用户不必亲自跑到图书馆,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2.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

在馆藏文献有限的情况下,纸质图书的稀缺性和易损性也给图书馆工作带来局限,大众需求量大的图书与刊物难以周转,而生僻的图书则往往造成资源闲置,大量的图书损耗同时又增加了图书馆的财政负担。另外,数字化技术的落后也会导致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低下,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全媒体时代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极大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很多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跟踪用户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为用户提供私人化的订制服务,同时也能够以用户阅读行为的大数据作为依据,更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3.颠覆传统服务模式

全媒体时代,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要求。图书馆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实施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在注重原有资源价值的同时,注重挖掘、收集和传播用户生产出的附加价值。

三、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在全媒体出版渐成潮流之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用户当前对阅读体验和信息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与传统出版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与服务滞后成为制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昂的技术成本

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字化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通过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其资金成本仍然比较高,实现全部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更新几乎是不太现实的。其次,因为信息的内容多样而个体的需求又千差万别,所以高成本的数字化信息能否得到用户的充分利用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一些图书馆花费大笔资金引进了外文数据库作为特色资源,却在实际的信息服务过程中发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太低。这对资金有限的图书馆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2.内容精细化程度低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目前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多是基于资源整合的角度,而在资源的精细化处理上仍然不足,图书馆馆员自身偏低的业务素质和传统的工作思路阻碍了其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学科服务。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沟通交流渠道,用户和图书馆方面缺乏相互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目前通行的图书馆搜索引擎更是无法实现精细化检索,因此,完善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势在必行。

四、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途径

1.调整战略思路,适应形势变化

图书馆应当尽快完成自身在全媒体出版时代下的身份角色转换,调整服务思路,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特色文献资源库。图书馆应当由过去的实体图书传递者,变成新时代的无形知识传播者,要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理念上。图书馆要考虑读者群越来越年轻化,应充分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与习惯,并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优化馆藏资源的配置结构,以互联网作为传输渠道,将数字化图书信息全面覆盖手机终端、手持阅读设备终端、PC终端等多维端口。

2.强化数据服务,突出优势资源

图书馆应当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对数据的精细化加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更为精细化的分类处理,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知识需求。从长远的层面来看,全媒体出版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势必对图书馆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图书馆要顺应这种潮流,将包括电子文献以及音频、视频等在内的数字化信息纳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充分提高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程度。同时,要在用户群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采集、反馈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图书馆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及时对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图书馆也应当定期为读者举办讲座与培训,对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宣传与指导,提高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品质

用户日益专精的知识需求,对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图书馆应充分提高馆员素质,优化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配比,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全媒体出版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图书馆管理、情报学等方面的人才,还需要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图书馆要引进数字化技术人才,从事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的日常维护和技术工作,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对数据的精细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应当通过交流考察、培训、考核等形式,充分提高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从而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1]许文英. 全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探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6).

[2]周寅. 全媒体时代图书出版业的变革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

[3]刘孝容.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在数字出版物崛起的背景下探讨[J]. 重庆图情研究,2014(3).

9.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篇九

说实话这次学习比较茫然,从学习一开始就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开始是学习进度,只有一次次冲洗你学习,不过还好每次学习都又再一次收获知识了。好不容易学习完了,不知道只有提交日志和总结,考试测试出现了选择题,应该直接提交总结啊,唆一有点稀里糊涂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技术部分对于我来说比较难了,有点吃力,要是可以直接操作学习会更好,必经隔空学习是没有记忆性的,刚学习就会忘记,必经要熟能生巧才好,多接触多摸索才更具实践性。

当然要是每个学校都能够把设备配好让教师有利用参考资源会让教学更轻松的,不过我觉得这样感觉好麻烦,要是可以直接登录网站不用安装那些设备就能获取资源就好了,还有我们的小学数学都是西师版的,要想找到和教材匹配的资源也太少了,因此,总感觉我们还跟不上时代,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提高,还是只有处于原地的

不过不得不承认有了这种全覆盖教学资源的形象化影响,在教学点资源内容学习章节中发现,有了系统的,完善的教学资源对农村孩子的教育是相当有帮助的,比如1.教学和学习目标准确,清晰,可操作性,可检测。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强调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贴近农村学生生活,既要体现学生生活特点,又要高于生活,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注意知识的政治性,科学性。描述闻着准确,清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课上,巧妙成功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10.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篇十

《中国好声音》的火热,离不开网络的助力。首期节目播出后,迅速形成热潮。伴随着收视和关注度高升的除了广告,还有节目之外的其他种种“生意经”,这其中不少和新媒体密不可分。

节目资源二次开发

《中国好声音》自第二期起,就开始占据同时段收视榜首位置,并不断刷新收视纪录。节目视频在各视屏网站也一路走高。

但谁能想到,首期节目开播前,该节目的网络视频版权并不为大部分视频网站看好,这也让节目方最初的新媒体独家授权方案搁浅,最终,节目网络视频播放权分售给了几家网站。所以,第一期节目结束时,华少要“念”的网站名字远没有现在那么多。

现在看来,当初拒绝“独家”的视频网站会非常懊悔——节目播出第一场,即引发网络轰动,《中国好声音》社会关注度迅速上升。

此时,一直对节目保持关注的爱奇艺ceo龚宇下定决心:联络制作方,深挖“好声音”。

爱奇艺迅速与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接触,合作策划了《中国好声音》“后传”节目《酷我真声音》,并获得该衍生节目的独家网络播放权。

爱奇艺华东市场总监刘昕华对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打包合作,爱奇艺打包购买了《酷我真声音》的独家网络播放权,冠名了《学员推介会》。”记者进一步询问合作的具体价格,刘昕华表示“还不便透露”。

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该节目在爱奇艺平台播出时网络过贴片广告的收益,节目组并不参与分成。

除了合作推出《酷我真声音》,爱奇艺还冠名了节目的另一个派生活动《学员推介会》。

在谈到为何爱奇艺能够将《中国好声音》后传和地面推广冠名收入囊中时,爱奇艺总编辑高瑾表示,此前各方就有合作,这为此次合作打下了基础:“一方面爱奇艺与浙江卫视及灿星是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爱奇艺在去年还从ipcn(the voice模式中国市场代理方)处采购了国外模式节目。”

爱奇艺与制作方就《酷我真声音》的合作方式为:每周五《中国好声音》电视播出结束后,作为节目正片的延伸,电视无缝对接播出10分钟电视版《酷我真声音》。电视版节目结束时画外音提示“观看完整《酷我真声音》可登陆爱奇艺平台观看”。爱奇艺播出的完整版《酷我真声音》时长30分钟。

至于《学员推介会》,顾名思义,是好声音学员在节目外“拉票”的活动。对于节目制作方和爱奇艺而言,这一活动是对优势资源的再次放大,故此,爱奇艺为《学员推介会》制作了专题。“推介会上线仅一周,点击总量就超过500万,效果非常好。”高瑾说。

爱奇艺在《学员推介会》网台联动项目中,采用了“新闻跟踪+音乐表演”的组合式播出方式。即每周六举办学员推介会线下活动,周日节目进入后期阶段,周日播出推介会在各地举办的新闻,第二周的周一、二、三,根据剪辑情况适时上线一些不同形式的娱乐新闻,周四,完整的推介会在爱奇艺上线。“我们提供了大规模的资源,可以在爱奇艺的各分频道看到节目相关焦点图、广告位。”高瑾说,不仅如此“还包括整体推广资源,比如户外媒体资源,公交车车身广告,航站楼立体广告等等”。

市场的力量

除了爱奇艺,《中国好声音》制作方和其他网络平台的互动也在推进。

《中国好声音》节目宣传总监陆伟表示,视频网站是节目重要的“挖人”通道,“为了搜集“好声音”,《中国好声音》用3个月的时间,动用了50多人,分成网络、社区、媒体推荐等不同的组到各地“挖人”。他表示,除了视频网站这个重要“人才库”,各大音乐论坛也是人才搜罗阵地。

节目制作方不只把这些新媒体当作挖掘选手的通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好声音》将各种元素做到了极致:国内顶级音乐人、进口转椅、高级音响设备、专业现场乐队和调音师,后期对声音的细腻处理,全媒态的宣发布局,这些都成为节目走红的重要因素。

追根溯源,这些又均源于《中国好声音》是一次真正制播分离的市场化尝试。

与以往电视台购买制作公司的节目不同,此次,灿星和浙江卫视签订的是“对赌协议”。这是一次“投资分成的制播分离模式。节目由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负责投入,广告创收由灿星制作和浙江卫视双方分成,在节目制作环节、宣传环节、平台互动等方面,双方紧密融合。”田明说,“从艺人开发、培训,到音乐节、演唱会、出唱片、音乐剧,我们对整个音乐产业链有很大的构想,所以这不是一个项目、两个项目的单子,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合作的项目。”

11.武器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武器装备 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34-01

当今武器装备的结构极其复杂、制造时间过长、危险性较大、投资成本过高,这样以来使得武器采办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和未知性。进而为了提升国家武器装备的消费比值及国防资源的利用率,以此确保武器装备从论证研制到生产使用再到维护,每个环节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推行武器装备的系统化管理,即全系统全寿命式的管理机制。可是从现有的武器装备管理形式来看,全系统、全寿命的新型管理理念并没有在我国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

1.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简述

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中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武器装备从设计、研发、生产、采买、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实施完整的科学管理,以实现武器装备全寿命的保障。在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出科学的武器装备管理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前景、管理结构做出合理的规划,全面施行高质量的运行管理系统。对武器装备资源(人、财、物、信息)采用分配管理制,进而不但能以高质量、快速形成战斗力、战术装备好、装备全寿命成本低等特点来满足目前的部队要求,而且还能对未来战争应对能力及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军事水平的发展。

2.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方法

2.1 做好武器装备全寿命的阶段划分

其一,在对方案进行系统性分析之后,可增设方案的预演环节。当面对规模较大的武器装备系统时,因为技术结构相对复杂、功能全面、技术先进,这就需要有关研制单位对该武器的总体技术及核心技术进行模拟演示,从而降低武器研制的风险系数。在模拟演示审核之后,方才可以向上级移交“研制任务要求”或者“研制项目任务书”。其二,对武器系统的保障环节再进行细化。其可以细化为武器部件的采购或调配环节、最初装备的使用部队、装备的日常使用、战争时期的保障环节等四个小环节。

2.2管理要有针对性、实地调研、掌握规律

使用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机制对武器装备进行管理时,首先要从实地管理中寻找特有的规律,务必要以一种全面的、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完善管理过程、环节及要点。在整个全系统全寿命管理中要对每一个管理项目研究分析,找到该管理项目中的特点和规律,随后在按照系统相关流程及理念具有针对性的制定有关的管理措施,研究制定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管理流程、环节及工作要点。进而把管理目标明确化,同时为整个武器装备管理系统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目前因为武器规模化生产,其型号和生产批次都有所区别,在各种类型、型号的武器装备使用、维修、保养及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甚至同一型号但不同批次的武器装备在其使用、维修、保养及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一个武器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元件在使用、维修、保养、管理上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对武器装备进行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首先要掌握原有的技术信息及训练记录,随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参照武器装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根据武器装备的实训情况做好武器装备的实地调研工作,依据相关数据信息,寻找出武器装备的管理规律,不仅要寻找出特殊规律,也要找出相同规律,进而促进武器装备工作的发展。

2.3 要采用先进的成熟技术,提升武器装备使用寿命

要不断更新武器装备研发技术,要与武器装备生产厂家相互合作,在面对功能和性能一样或类似,就可以用我国军标模块来更换过时的元器件,以此提升武器装备的使用效率及武器战术性能;基于此,武器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武器装备原有的系统性能,与武器生产厂家及研制单位取得联系,对武器装备进行技术更新,这样以来使得武器装备随着战事的改变而得到了性能上的提升,确保武器装备能够在当代战争环境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进而保证武器的可持续化发展。

2.4 更新武器维修技术,保持战斗力

在新武器装备投入使用前期,通常是由制造单位提供新武器的维修工作,部队负责建立起相关零件的供应系统,这样以来部队为接受新装备的维修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而确保新装备更好的投入使用,保证新装备具有连续性的战斗力。因此,部队要加快装备维修系统的建设,以此保证新武器装备能够得到快速高效的维修。积极研发远程保障技术与自动化故障诊断设备,从而为新装备的维护保驾护航。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从我国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对武器装备进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要放眼全局,把握重点,协调统一,覆盖武器装备的维修、使用、管理整个流程,把静态管理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焦德亮; 陈旭华.陆军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中的军民融合[J].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5):1-4.

12.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全 篇十二

一、合理运用设备、加强教师培训

随着农村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的落实,明显的优势就是弥补教学点资源匮乏,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设备及优秀的教学资源,使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我们了解了它的很多特殊效果:如遮屏、放大、聚光灯、资源库和链接功能等。有了这些,教师不是简单应用图片、视频和课件演示,而是可以利用它特有的功能,随意连接、拖动、添加上课所需内容,让课堂活起来。恰当地选用它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但是,资源配置之后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发挥其作用。如果学校不使用或者使用率不高,这就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因潮湿等因素导致设备损坏。农村教学点大多数在偏远山区设立,基础设施差,距离乡镇中心区域较远,交通不便利,一般学校都没有接通互联网。农村教学点学生少、大部分进行复式教育。大部分农村教学点有一到三个班级,一到二名教师,学生不足30人,教师也是一名教师带几门课程的全能型教师。但关键的原因,还是教学点的教师一般年龄较大,教师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等基本的现代教育设备。所以,随着设备的投入使用,教师的培训和使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培训要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做起,要针对实际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彻底解决用的问题。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及时解决教学点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设备和技术问题,使每个教学点的设备都能正常使用,管理的老师也能够独立调试和维护设备。而且每个学区要至少选配一名专(兼)职的设备管理员或技术员,负责各个教学点专用设备的故障处理及应用培训,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设备的使用关键是要有能运用的资源,资源的获取需要网络下载才能完成。设立的专干或者管理员必须还要负起及时下载资源,及时传递下载信息等工作的责任,这样才能解决设备的合理运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二、完善课程安排,激活课堂气氛

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专用网站上面,涉及了中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而且下载的进度提前于学校的上课进度。只要能及时下载,该设备的资源一定能优化小学阶段所有课程的教学,所以学校必须要合理完善课程安排。有的农村教学点师资匮乏,教师专业和年龄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通过该设备能合理解决教师专业差异和知识的不足问题,尤其是像音、体、美、科学等专业要求更高的课程,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学校要把各学科、各年级的课程安排好,尽量让设备能发挥其更大的优势,避免课程的冲突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效、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数字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三、优化课程整合,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农村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得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理想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使用方法上的不当而引起的。应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抓住其切入点,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不能由于配置了教学点资源项目设备而让我们的教师无所事事,而是要在运用该设备授课的同时还要进行多种教学手段的搭配。要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不能因为依靠设备而失去了教师的作用,依靠设备而让课堂成为电视课。教师依然要发挥其指导和协调作用,才能使设备的运用更加完善合理。

通过农村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配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教学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了课程资源,基本解决了因师资力量短缺、专业搭配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教学点教育推进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学点未来教育的希望,看到了农村孩子接受现代教育、早日成才的曙光。

摘要: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教育突出问题,教育部统筹给农村教学点配置了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为约6.7万个教学点配备资源接收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资源的配置让我们边远山区的学校真正享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教育闭塞等一系列问题。资源配置之后,关键是要学会使用,提高利用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的瓶颈,促进学生成才。

上一篇: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下一篇:天安门广场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