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2024-11-23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共12篇)

1.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一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1.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2.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物质进入,排出。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是细胞内的“绿色工厂”。

线粒体:进行作用,是细胞内的“车间”。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能转变成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遗传信息:受精卵内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它存在于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5.遗传物质:

染色体:能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同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量,染色体由和组成。

DNA(有机物):呈双螺旋的梯子状,DNA上每个片段叫一个,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1.细胞中的有机物包括 ①水②无机盐③核酸④糖类⑤脂类⑥蛋白质⑦氧

A.①②③④B.③④⑥⑦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⑦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能量的是

A.蛋白质、糖类、脂类B.水、无机盐、糖类C.核酸、糖类、无机盐D.蔗糖、水、氧

3.在细胞的结构中,能将细胞内部和外界环境分隔开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

4.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这些氧和葡萄糖进入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A.叶绿体B.线粒体C.液泡D.细胞核

5.克隆羊多莉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A.供卵细胞母羊B.受孕母羊C.供核母羊D.无核卵细胞

6.判断

(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线粒体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2)、细胞膜将细胞完全封闭起来。()

(3)、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变化,都能释放出能量。()

(4)、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7.请把结构名词与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细胞膜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动力车间

线粒体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制造车间)

2.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二

关键词:生物质;细胞壁组分;解译

Abstract:The key procedure of converting the biomass into high value materials is to separate the fractions clean and moderately and then to conduct the biological or chemical conversion of the separated fractions to obtain the high value materials. However, it ,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guide of effective separation on account of the limitation of our acquirement about the complexity of biomass structure, makes the separation technology become an exploration on process level. So far, there is no efficient integrated system for clean separation, which can separates different fractions at a fairly complete molecular structure clean and effectively in a process. The way of modern biomass utilization needs to separate its fractions clean and effectively under the premise of a fairly complet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n carry out the purposeful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fractions. Despite the biomass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e clean and effective separation is still a bottleneck restriction and a difficult problem. The key to the separation of biomass components is to break the bond between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or to selectively break the intramolecular bond among lignin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clean separation. This study intends to fi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under different medium environment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onds among the fract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and then propose an orientation guidance of oxygen chemical separation . Scilicet, making use of the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O2 of different bonds, which between lignin side chain of alpha, beta, gamma- and bonds among hemicellulose fractions, such as easter bond, or intramolecular bond among lignin molecule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fracture way in or between the molecular. Furthermor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work , this study inten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 clean and moderate separation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fractions ,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high value utilization of biomass.

Keywords:Biomass; Cell wall component; Interpretation

3.七年级生物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篇三

之后我又展示了洋葱表皮细胞的照片,一个洋葱表皮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随后又展示了几幅其他植物细胞的照片,让学生观察,最后总结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最后小组讨论植物细胞中各个结构的功能。整个教学过程比较轻松,学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不足就是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单凭观看多媒体及课本不能对实验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深入的理解。在正确如何正确盖盖玻片以及怎样染色这个问题上容易产生误解。还有,多媒体的利用虽然提高了教学直观性和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所承载的内容往往较多,容易使学生应接不暇,并且也会逐渐使教师放弃使用板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论语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七下生物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 生物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4.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知识点 篇四

1.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

2.生物体的成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线粒体形状为棒状,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

功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

(2)内质网: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

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质合成“车间”。

(3)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

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4)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5)高尔基体: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扁平囊为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6)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普遍被认为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外,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

功能: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并从氨基酸单体构建蛋白质聚合物。

(7)溶酶体: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功能:是“消化车间”,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8)液泡:液泡是一种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在所有的植物(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液泡;有些高度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是没有液泡的,如石细胞)和真菌细胞,以及部分原生生物、动物和细菌细胞中广泛地存在。

功能: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强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学

该背就要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初中生物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仔细,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刚开始背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着图进行复述,再与课本原话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说的不规范的地方,然后把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考前突击的背诵,则要一遍一遍重复课本上的原话,力求语言表达准确。

学以致用

初中生物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重视图解

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配合图片的说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点

1.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食物网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5.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五

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复习是七上的第四章,在《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省纲和泉州市考试说明对这部分的五个知识点都是作Ⅰ类的要求,所以从知识点来说,要求并不高。但这一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更深入地认识到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要给学生这样的知识体系,单考虑考点是不够的,特别是复习,更要发挥它的功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横向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主线,纵向以各层次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为主线,使学生对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初一所学的内容还有多少印象是本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因此,先以几个问题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目前对所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再依据这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学生普遍对“结构层次”、“细胞间质”等生物学专有名词印象较模糊,对“分化”、“组织”、“器官”等概念不大清楚,“营养组织”和“营养器官”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内容都是Ⅰ类的层次,所以按考纲要求设计相应的题目,要求学生当堂掌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不同组织;

3、描述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比较它们的异同。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某一具体结构的层次,如:神经元、血液、皮肤、番茄等;

2、尝试通过分析组织、器官的结构组成推测其可能的功能及分布情况。

情感目标:、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生物体是一个结构严整有序的统一整体。

四、教学重点:、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2、人体和植物体的组织名称、结构功能和分布情况。

五、教学难点:、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组织、器官的实例判断。

六、教学方法:师生对话法

七、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回顾知识

学生作答“我想想”,老师巡视、掌握摸底的情况

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

复习知识框架

师生共同解答“我想想”,边板书

建构本章的知识框架

构建知识体系、以形象的比喻对分裂和分化进行比较。

2、老师结合PPT,通过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分析动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先以番茄实物、PPT分析植物体的器官组成,再结合根、茎、叶的结构图,说明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然后以花生植株说明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最后以剥花生和品花生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组织和器官的认识。

突破重、难点

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使学生对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知识小结

根据板书,师生一起总结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印象

测试知识

学生作答“我定行”、交流批改

有付出就有收获,让学生体验成功

巩固知识

学生做“我试试”,老师个别辅导

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感受到他人的关心

八、板书设计:

分裂

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上皮组织

组织

文本框:细胞

---→

人体(动物体)

系统

器官

结缔组织

分化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分裂

绿色开花植物

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

--→

细胞

器官

组织

营养组织

分化

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果实

生殖器官

种子

6.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六

关键词:显微镜;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但动手能力差、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事物本质的细致探究精神。要想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用好显微镜、开好头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好显微镜的意义

(一)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需要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新教材一般在开学第二周即安排“显微镜的使用”相关教学内容,这正是培养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关键时期。

又到了新学年开学第二周,按照教学安排,我们进入了显微镜相关教学内容,为了能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显微镜有一些感性认识,我准备用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关指导。我让班长到实验室领了一台显微镜放到班上以备上课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显微镜放到班上以后,学生没有对它“进行探究”,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上课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这是什么箱子啊,里装的是什么呀?”大家一起说道“显微镜”,有一个女生却说:“百宝箱”,引得班上其他同学大笑,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教育机会,我略加思索,说道:“同学们,这里面装的是显微镜,但它也是一个“百宝箱”“万花筒”,也可以说是“魔术箱”,因为在我们打开这个箱子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显微镜以后,它将为我们打开探究生物微观结构的大门,看到你所看不到的世界,在显微镜下你将看到神奇的生物世界,它会将我们领进一片神奇的世界。来,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这位同学。老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只是把显微镜当做教学的工具,一种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实验器材,今天这位同学的想法让我对显微镜有了新认识,她的想法赋予了显微镜“生命”,她的想法激起了我们用显微镜探究生物世界的兴趣,就让我们一起打开“魔术箱”,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

(二)提高全体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生物学教学应提高全体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这就为用好显微镜找到了理论支撑。

(三)终身学习的需要

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观察工具,在整个七年级生物学教学中,显微镜的使用贯穿始终,对学生认知和理解微观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或者说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用好显微镜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显微镜规范操作对于培养七年级学生规范操作的自觉性、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态度、开发探究精神、爱护器材用具等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为终身致力于生物学学习的学生奠定基础。

二、如何用好显微镜

(一)教师放手,学生动手

我们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害怕上实验课,未进实验室之前,把种种不利情况考虑再三,最后退避三舍。我们的老师怕这个怕那个、怕出各种状况,学生进实验室后动都不能动,像机器人一样,完全按程序和指令来操作和使用显微镜,一点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不到,还怎样谈显微镜的使用,还谈什么激发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在对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培训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但要加强巡视指导。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观察对象

常见的显微镜使用教学方法有:先通过课件进行理论指导,然后再进入实验室;对照显微镜实物示范规范使用指导;学生先自主学习,进入实验室后,师生共同探究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及时纠正使用偏差;每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当然应根据学情等进行不同选择。七年级学生还具有许多小学生的特点:对活的、能动的对象感兴趣,所以可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在第一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可以观察池塘中的一滴水,改变课本中的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从而做到循序渐进。

(三)拓展第二课堂

为了用好显微镜,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光靠几节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拓展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显微镜进行“亲密接触”去探究。七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多,兴趣容易培养,这是内部因素;国家投入加大,标准实验室的建设在增加,这是外部有利因素;现在几乎所有学校都配有实验员,许多还进行过专门培训,这是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的有利因素,当然我们生物学教师更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现在各校都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放一些书、张贴一些照片、制作一些展板。班级中放显微镜,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训练、观察、探究,这难道不是一种班级文化建设吗?当然要想使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定要选操作规范、乐意为其他同学服务、管理能力强的同学来管理和辅导。

三、反思

生物学教学要想真正“突出重围”,就必须从生物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紧紧围绕生物学课程标准,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方法,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使生物学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卢润祥.初一学生使用显微镜实验教学的体会[J].生物学杂志,1988(1).

7.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七

【学习目标】

1、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草履虫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

【学习难点】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如何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2、如何理解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一: 观察草履虫

【自主学习】按P67“观察草履虫”实验的“方法步骤”完成观察草履虫 【思考与讨论】

1、草履虫的临时标本属于(装片、切片、涂片)

2、为什么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

3、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有什么作用?

4、完成P67讨论1-2

5、草履虫对刺激是如何反应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讨论后存在的疑惑是____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是()A.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是一个个小白点

C.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在培养液滴中放入几丝棉花纤维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的体形较大,由多个细胞构成

2、如图所示在载玻片上滴三种液体,甲含有草履虫培养液,乙牛肉汁,丙为浓盐水,先将甲乙两滴沟通,观察到草履虫反应是

,再将乙和丙沟通,观察到草履虫的反应是 学习目标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

【自主学习】阅读P68“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完成

1、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什么相当于细胞膜?____________细胞膜上有哪些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几个细胞核?________

2、草履虫的运动、呼吸、获取食物、排出废物的是如何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说草履虫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讨论后存在的疑惑是____ 【课堂练习】

1、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消化及排出的途径是()A.口沟→食物泡→胞肛 B.细胞质→表膜→胞肛

C.收集管→伸缩泡→胞肛 D. 收集管→伸缩泡

2、草履虫生活需要的食物通过 进入细胞,在 中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被消化,食物的残渣通过 排出;氧气先溶解在水中,通过 进入细胞,使细胞里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产生二氧化碳也通过该表膜排出细胞。草履虫体内代谢产生的多余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如由 收集储存在 中,通过 排出体外。草履虫依靠 的摆动来实现运动。学习目标三:单细胞生物

【自主学习】阅读P66第1段完成

1、什么是单细胞生物?

2、单细胞生物有什么特点?

3、单细胞生物常见代表生物有哪些? 【思考与讨论】

1、衣藻属于,(填“动物、植物、真菌”)酵母菌属于。【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__。学习目标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P68-69完成

1、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B.能够独自生活

C.能够趋利避害,以适应环境 D.不能完成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2、下列单细胞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是()A. 酵母菌 B. 草履虫 C. 衣藻 D. 变形虫

8.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 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A.细胞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的数量增多 B.细胞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的数量增多 C.细胞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的数量减少 D.细胞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的数量减少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A.换用小光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大光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小光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右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B.位于最外层的结构[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结构[2]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

4.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做法是()A.尽量将表皮撕得薄一些 B.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迅速放下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出 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5.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能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B.草履虫体内物质的运输依靠的是细胞质的流动

C.高温下,细胞膜的结构可能被破坏,将不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6.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7.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B.用稀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C.使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将视野中模糊的物像调至清晰

D.将10×和10×的镜头组合改为5×和10×的镜头组合,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8.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只有植物细胞不会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9.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A.便于放置在载玻片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10.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材料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发生移动,因此可以断定黑点最可能是在()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11.变形虫的()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既有保护作用,又能进行物质交换。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3.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若①是供卵细胞母羊、②是供核母羊、③是代孕母羊,培育出的小羊多莉像()

A.供卵细胞母羊 B.供核母羊 C.供核母羊和供卵细胞母羊 D.代孕母羊

14.植物细胞分裂时,发生变化最重要、最明显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1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壁

16.下列关于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 B.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形态和数目是不同的 C.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 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1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首先分裂成两个 B.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D.在原来细胞的中央缢裂成两个细胞 18.下列哪种生理活动与细胞生长无关?()

A.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B.细胞伸长,体积增大

C.不断吸收营养 D.细胞内的小液泡形成大液泡 19.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20.成年人体内的细胞约有()

10111415A.10个 B.10个 C.10个 D.10个 21.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 C.草履虫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 D.绝大多数细胞体积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

22.给植物施用钾肥,含钾的无机盐能进入细胞,主要受下列哪一结构控制?()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质

23.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是尼古丁),这种有害物质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中。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2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 ②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③盖盖玻片 ④把从口腔内取出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⑤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⑥滴碘液染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⑤①④③⑥ D.①④③⑥②⑤ 25.细胞分裂能够产生新细胞,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对此,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与母细胞相同 B.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再进行分裂

C.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 D.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6.(4分)细胞的生活靠的是细胞各种结构的分工协作。请你将细胞中的下列结构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细胞膜 A.动力车间

b.叶绿体 B.控制物质进出 c.线粒体 C.遗传信息库

d.细胞核 D.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27.(8分)根据“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进行该实验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器材和药品?()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酒精灯 ⑥滴管(2)欲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应选用图中哪个物镜和目镜?(填对应的数字)。(3)以上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这表明该同学在装片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要求的操作。请你指出:是哪些操作不合要求导致出现甲、乙两种情形? 甲:。乙:。

(4)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图丙,若要达到丁的效果,则需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5)图丁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该细胞具 有。

28.(12分)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2)图中对植物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是 ;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3)盐腌黄瓜溢出的黄瓜汁水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4)动物细胞没有图中的。29.(8分)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注:变形虫的身体就是—个细胞)切为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存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不能生活下去。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入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能正常生活。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在细胞产生后代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2)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

(3)从上述实例可知,细胞能正常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30.(8分)我们刚刚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少了 结构,因为这一结构只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

(2)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

(3)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 中。

(4)我们在夏天吃“沙瓤”西瓜时,若仔细观察,可看到“沙瓤”中有很多小颗粒,每个小颗粒实际上就是一个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哪一项是“沙瓤”细胞的特点?()

A.细胞较小,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 B.细胞较小,具有较小的液泡

9.生物细胞基本结构教案 篇九

(二)细胞器:讲解细胞器的概念。

1、线粒体:——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粒状或线头状小体。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实验研究能力。)

从了解分布特点入手,推测该细胞器的功能。因为其他方法会伤害细胞不能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准确作用。而且提取出来的细胞器必须在了解功能的前提下,人为设置相应的环境才能进行活动。

提供资料供学生分析推测:

每个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一般为1~50万个。大鼠肝细胞平均800个(500~1400);小鼠肝细胞有2554个;人的肝细胞2000个;精子尾部20~30个(密度极高);人肾小管上皮细胞800个;多核变形虫内50万个;玉米根冠细胞100~3000个。一般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少。生理活动高的细胞如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和分泌组织的分泌细胞数目多。

①分布:所有活细胞中。耗能多的细胞中数量多。

②作用:为生命活动供能。(大约占95%)

学生阅读:26页课文并进行分析讨论,了解线粒体的作用。(为第二章的学习做准备)。

(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2)葡萄糖怎样释放能量?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3)主要场所的含义?

如此重要的动力工厂一旦受到伤害结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重点防护。

③结构:(双层膜的保护,以示重要)

问题讨论: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对其生理功能的意义?(嵴:面积大、基粒:集中高效率)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介绍线粒体的自主性遗传和线粒体的起源。对于一般学生只介绍线粒体内含有遗传物质,可以相对独立的控制其本身的遗传和变异。点到即可,不要展开。

线粒体的自主性:(相对独立遗传的基础)

具有环状DNA、RNA等与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性。

与线粒体同等重要的另一类细胞器是质体。

2、质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中的叶绿体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细胞器。

在番茄果肉细胞、红辣椒果皮等果实、花卉组织中可见到成红色的质体——有色体。有色体使植物组织呈现黄——橙红系列的美丽色彩。

在叶肉细胞、绿色幼茎的皮层细胞中、未成熟的果皮内、衣藻和水绵等植物细胞内均可见叶绿体。

①分布:植物体特有。

②类型: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1)白色体与有色体的关系;原质体与白色体和有色体。

(2)有色体的颜色、分布、表现效果。注意区分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的色彩和位置等特点。

(3)叶绿体的分布、形状、行为;叶绿体与叶绿素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及词组的正确使用。

③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数量:一般叶肉细胞内10~100个最多可达260个。

形态和行为:大约10倍于线粒体。光镜下清晰可见。在高等植物细胞内多数为扁椭圆体(长轴一般为3~10μm,厚1~5μm)。可以根据光线强弱移动或转换方向……。有应激反应是生命的体现。

叶绿体在弱光下以面积转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或叶绿体向细胞侧面转移,或者堆在一起互相挡光。因为直射的强光会形成光抑制,使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伤——生命的化设计。

与线粒体进行比较。注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讨论:

(1)与线粒体结构方面相似的是?不同的是?

(2)基粒的特点(与线粒体的不同)?意义?

叶绿体的膜面积:1克菠菜的叶绿体外膜面积大约为400cm?,内膜面积大约60m?而一个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膜面积是非常大的!

(3)叶绿体颜色的特点?说明了什么?

简单介绍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叶绿素含量高;温度等因素对色素的影响;不同色素对光的吸收不同;不同环境中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别。

结构:

叶绿体的自主性:叶绿体有自己的ADP和ATP库,不与细胞质中的进行交换。 含有DNA、RNA、核糖体。但是受细胞核控制。

叶绿体内有淀粉粒、脂类滴等,对于维持渗透压有意义。

总结: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体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细胞器

分布

作用

结构(被膜、基粒、酶、色素)

线粒体

活细胞都有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双层膜

基粒在内膜上非膜质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无色素。

有核酸

叶绿体

能光合作用的细胞

光合作用的场所。

基粒为膜质结构。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有光合色素。

重点强调要点,引起注意。

3、内质网

①分布:外连细胞膜内接细胞核核膜。

学生观察描述: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意义?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②结构:单层膜质囊、泡、管连接而成。

③作用以及意义:加大代谢面积;空间分隔;加工运输的通道。

外运的蛋白质多是由粗面型内质网加工运输,并靠出芽方式形成运输泡。运达高尔基体后分泌出细胞。突出体现膜的流动性,及细胞内膜系统是有机整体的特点。

内质网上的颗粒是另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4、核糖体

名称的来历:核糖核蛋白体

成分:蛋白质、RNA、酶。

核糖体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说明什么?数量上与其他细胞器有什么区别?细胞内还有什么前面没有提到,而对于细胞不但必不可少而且需求量很大的物质呢?

作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实际上是合成肽链的场所。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捕捉核内输出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控制氨基酸的组装制造蛋白质。具体内容见遗传变异部分。)在细胞中它们多成团聚体存在,意义?(充分利用信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问题:不同细胞二者比例不同,肝和胰腺等腺体细胞中附着型核糖体可高达80%。这是否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肽是如何变成蛋白质?又是怎样加工并分别分配到到细胞内外的呢?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分泌出细胞?

科学家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或标记氨基酸进行观察……。(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5、高尔基体:(突出连续变化的特征。体会生命的运动性)

结构:膜质囊、泡。

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中心的是形成面,另一面是成熟面。这两个面的形态、化学组成、功能都不相同。在形成面有许多小囊泡,它们是由附近的粗面型内质网出芽形成的运输泡。他们不断地与高尔基体的扁平囊融合,使之扩大。成熟面的大囊泡也叫分泌泡或浓缩泡。

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内质网的分泌泡接收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将各种物质分离、浓缩、转运。

一个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数量与细胞的发育和状态有很大关系数目可以从0到上万个。如腺体细胞、藻类假根处的细胞(分泌粘多糖)高尔基体特别多;细胞分裂快结束时在赤道板处会聚集好多高尔基体。(微管牵引高尔基小泡到达一定位置与内质网等共同构成细胞壁)

根据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碱性染料标记原料(跟踪糖的形成)和分析高尔基体的分布特点总结高尔基体的功能是什么?

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细胞核附近,还有一种细胞器叫做

6、中心体:

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观察其表现,在细胞分裂时特别重要。(见39页图)中心体的含义是什么?(位置、行为)可以用磁铁吸引大头针运动来进行演示

作用:参与细胞分裂。

成分:蛋白质 微管结构

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

7、液泡:一般植物细胞都有。单细胞动物体内的伸缩泡也可看作是液泡。

(1)你估计液泡是如何产生的?(来源、形成、描述发育过程。)初中根尖细胞的发育部分曾经学过。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否一样?分布特点?

(3)结构特点?

结构:膜质泡

(4)液泡中可能会有哪些成分?

(5)液泡的作用?(提醒注意:细胞液与细胞质基质不同)

作用:储存水、盐、花青素、有机养料等;保持植物体形态;影响细胞吸水。

8、溶酶体:简单讲解。

学生总结归纳整理笔记:

(1)比较结构特点方面的异同,将细胞器归类?

(2)分布特点:

细胞壁(动物和人的细胞没有)

质体、大液泡(植物细胞特有)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

(3)各结构的功能: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分泌

内质网——代谢工作面、膜库、加工和运输的通道

液泡——水和养料的仓库;维持形态

中心体——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溶酶体——水解酶的仓库,可使死亡的细胞解体。

10.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十

刘晓华(东岳观镇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章,所学习的病毒是学生学习的生物体中最特殊一种形式且与生活联系 非常紧密。因此,在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材安排,第二单元首先认识了细胞,了解了细胞 基结构,然后安排了细胞如何构建生物体,从多细胞生物和单 细胞生物角度阐述细胞是构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单位; 随后安排了章内容,让学生知病毒,掌握结构简单、不能 独立生活毒也是生物。人类在治疗各种疾(人类的、动物 的、植物的)过程中,借助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逐渐认识了 中对毒发现史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让学生在现有 知水平上了解生物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标依据 新课标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参加社会生活、经济 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 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理解科学质以及 形成科学态和价值观。生物学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 在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质,引导学生主动 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 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 作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学中,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微生物通 常包括毒、细菌、真菌等类群”重要概念。

三、学情分析 节课学对象为七级学生。通过前一部分学习,学 生已经掌握了生物体基结构,植物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 知识,认知了细胞是构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单位,具有一 定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会初步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 学方法,备独立学习节部内容知识和能力基础。他们 对节课涉及有关毒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感 性认识。但对毒形态结构、生活动知识难以理解,尤其是 对毒非细胞结构存在疑惑,有较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毒发现过程和类。理解和掌握毒生活和结构。了解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关系,特别是与人类关系。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和析资料能力。3.情感态和价值观 关注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关系,特别是与人类关 系,利用辩证观点看待毒,认同毒也能造福人类。

五、教学重点 毒特征和生活;毒与人类关系。

六、教学难点 毒生活。

七、课时安排 课时。八教学资源 视频,ppt幻灯片。“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利用12 日“世界艾滋病日”引出本课主题:“你了解毒吗? 人类又是怎么样认识毒的呢 带着这个问 题,我们共同走进病毒的世界,去认识病毒了解毒。了解世界艾滋日,初步提出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引发学 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1 提出问题 “你知道毒是怎么样被发现的吗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并提问补充。阅读课72 页第二 段有关介绍,思考并回答 问题。课ppt 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获 得有关病毒发现的知识。探究2 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位研究病毒的科学家,请你 把这些病毒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助学生归纳引学生掌握毒的类别。学生交流 讨论然 后回答问题。展示图片 ppt 展示 助学生通过概括建 立生物学重要概念 并以此 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

探究3 引学生观察毒的结构示意图,了解毒的结构。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毒是如何生活的,引学生完善 问题的答案。观察课本73-28毒的结构示意,从 中发现问题 讨论并作 观看视频,了解毒的生活。图片 视频 ppt 展示 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 资料,简单描述毒的生活。78 新课程学习2013 课例交流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 探究4 提问:为什么病毒是生物? 讨论、作答、补充。ppt 引导学生根据结构和生 活,分析、总结得出毒是生物

探究5 发放“小组资料汇报单”,指导学生小组归纳自己查 询资料的典型事例;通过正反面的影响渗透德育目标 课前查阅资料,小组 讨论 并填写表格,汇报 资料 小组资料汇报单 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 料、课上讨论,帮助学生认识 毒的利弊 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毒 学生回顾知识 ppt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多查资料多交流,进一步认 识病毒

11.七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篇十一

七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及功能;

能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知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制作简单的装片;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使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过程:

一、细胞的发现

人类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依靠肉眼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由于人眼不能看清直径小于100μm的物体,人类一直设法利用工具来放大物体,探究生物体是由什么细微结构构成的。

16世纪中期,瑞士博物学家格斯奈用放大镜观察和描述了蜗牛壳和原生动物。1590年,荷兰科学杨森首创显微镜。

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根据望远镜倒射时由放大物体的特点,也制成一台显微镜,对昆虫进行了观察。

1665年,英国物理学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切片,看到了一些小孔洞,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他取名为cell,翻译为细胞。后来,他又观察了叶片的表皮和树枝和树枝的横切面,发现活的植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细胞的大小

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但是,如果我们用肉眼活放大镜观察用手扳开的熟透了番茄、西瓜、苹果的果肉,可以观察到一个个亮晶晶的小颗粒,这就是细胞。这些细胞由于储藏了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直径可达1000μm.小资料:细胞的大小

细胞的大小和功能往往是相适应的。如鸟类的卵细胞之所以大,主要是由于细胞质中由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脱离母体后卵的胚胎发育;而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受精卵的发育可以从母体取得营养,因此他们的卵细胞比卵生动物小得多。细胞的大小和生物体身体的大小没有相关性。

三、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细胞的形态”教学上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后描述实验课中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然后教师可利用媒体展示或挂图,介绍生物体中各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如红细胞、色素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精子、卵细胞、根毛细胞)及形态可以改变的细胞(白细胞和变形虫)。

“细胞结构和功能”先讲解动物细胞结构功能再讲植物细胞。可以先让学生画个口腔上皮细胞图,然后老师一边讲结构一边画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并注上名称,讲清细胞膜、细胞质、悦考网 悦考网

细胞的特点和主要功能并板书。用同样方法讲清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可以将鸡蛋的结构与细胞结构类比)。讲解二类细胞后,让学生总结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板书可采用图文式板书。

注:叶绿体和液泡是属于细胞质的结构,不能把植物细胞说成由6部分组成 1.细胞壁:是植物细胞饿细菌细胞的特由结构。主要是由纤维素等构成的,比较坚硬,能维持细胞的形状,对细胞由保护和支持的功能。

2.细胞膜:又称质膜,是细胞最外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它的厚度仅有10μm,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看到的只是细胞与环境界面的影象。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透明粘稠状结构。在动物细胞中,这个区域几乎透明,而在植物细胞中,能看到液泡。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甘蔗茎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蔗糖。在叶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绿色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是细胞进行许多生命活动的地方。

4.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一个似球体的结构,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的直径为10~20μm。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构成细胞核的物质十分粘稠,内含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染色质或染色体,以及蛋白质。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等生命活动,特别和生物的遗传密切有关。

四、细胞的形状

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体形、球形、圆盘形、星芒形、长纤维形、纺锤体形等。细胞的形状主要取决于其功能。如:

人的红血细胞呈圆盘形,能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和外界交换气体; 动物的色素细胞是星芒形,伸开时颜色变深,收缩时颜色变淡; 肌肉细胞呈长纤维形,有利于收缩于舒张;

动物的卵细胞是圆球形或卵圆球形,适应于在生殖道中运送; 精子一般都有鞭毛状的尾,能在流体介质中游动,以接近卵细胞; 表皮细胞通常呈扁平状,有利于保护身体内的组织和器官;

根的根毛细胞,外侧发生突起,有利于扩大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表面积。

五、细胞的化学组成

1、构成细胞的物质

水:水的含量一般可达80%~90% 无机盐: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溶于水,有机物:有糖类(葡糖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淀粉、糖元、纤维素)、蛋白质(血红蛋白、胰岛素等)、脂类(磷酸甘油酯、脑磷脂、卵磷脂等)、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等

2、构成细胞的元素

主要有: 糖类有C、H、O,蛋白质有C、H、O、N、S,脂类有C、H、O,核酸为C、H、O、N、S、P。这些元素与无机界是一样的,地球上的物质具有统一性。

六、细胞的分裂核生长

生物能由小变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和生长。

细胞分裂:要讲清概念(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二个子细胞的过程)、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变成二个细胞)、意义(使细胞数目增多,实悦考网 悦考网

现生物的繁殖)。在讲分裂过程时,利用板画讲无丝分裂的过程,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讲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由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这是细胞繁殖子代的过程。细胞分裂通常包括两步,先是核分裂,形成两个子核,然后是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根据细胞分裂的情况,细胞分裂可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看不到染色体的变化,也看不到纺锤丝的活动(丝状物的出现)。是1841年雷马克首先在鸡胚血细胞中发现的。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最普遍存在的方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丝状物的出现。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成为染色体,核膜与核仁消失,纺锤丝将染色体牵引到细胞两端;然后染色体又重新变成染色质,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完成核分裂;最后,在母细胞中部凹陷横缢(动物细胞)或形成新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完成细胞质的分裂,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细胞的生长: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体积较小,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增大,质量增加的过程。

细胞生长:要讲清概念、过程(可利用板画或挂图,形象地说明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液泡的变化)和结果(体积增大、细胞分化)。

七、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而且还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

结构单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功能单位:主要是以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为例,说明细胞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各项功能(也可补充单细胞植物――衣藻进一步说明),然后说明细菌、酵母菌的细胞也有同样的功能。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功能不具全能性,但都有其功能(举例说明之)。最后得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结论。

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一切基本特征,如能摄取食物、排出废物,能运动,有应激性,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变异现象。

(介绍草履虫的结构,是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形状很像草鞋)如草履虫能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肛门点排出食物残渣,用伸缩泡排出飞舞等。多细胞生物是由多种多样的细胞构成的。各种细胞分工合作,实现多细胞生物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如在多细胞植物中,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是由根毛细胞完成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肉细胞中完成的,生殖功能是在卵细胞和精子等细胞中完成。

由此可见,一切生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出现的,有了细胞就有了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只有侵入细胞后才能表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进行基本的生命活动。小资料:细胞学说 阅读:病毒 总结:

练习

悦考网 悦考网

活动: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一)认识显微镜的的结构:可以利用挂图和实物一边介绍各部分名称和作用,一边让学生对着显微镜记忆、领会,然后让学生完成图5.2.2的实验作业。

显微镜的使用:老师一边讲清操作要领一边示范,采用讲一步让学生操作一步,教师进行检查及时纠正的方法进行教学。老师要讲清以下内容: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安放:把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的地方,置实验者前略偏左(距桌边缘5-10cm),镜筒向前,镜臂向后。

3、对光:二对准: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物镜距载物台2 cm左右);转动集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光线暗时用凹面,如要使用高倍物镜则用凹面),使镜筒内出现圆形明亮的视野(要求亮度与日光灯相近且无阴影)。

4、放标本:把待观察的标本(“6”、“E”、“b ”、“p”等)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使标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调焦: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注意不能碰到载玻片);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睁开右眼,并慢慢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6、调节视野亮度:没有经过染色的标本透光好,需要在暗视野下才能看清楚,可通过缩小光圈或换用平面镜对光的方法进行调节。

注:如要使用高倍镜,则选取待进一步观察的部位,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不能按在物镜镜头上转),使高倍物镜(40X)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切勿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免不小心压破标本,损坏镜头)。

7、显微镜复原:用纱布将显微镜的外部擦试干净,将两物镜偏离通光孔,镜筒下降到最低位置,反光镜处于竖直位置,放回镜箱中。显微镜使用时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要正确。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显微镜保持垂直,不允许用一只手提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要顺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以免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制作临时装片。临时装片一定要盖盖玻片,以免镜头接触玻片上的液体。使用染液时,不要使染液碰到镜头,以免染液损坏镜头;

5.转换器的使用。不要用手指扳着物镜转换,以免使物镜镜头松动而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

6.聚光器的使用。显微镜最下面的一个螺旋是使聚光器上升和下降的螺旋。聚光器上升,通向物镜的光线变强,视野变亮,反之则暗;

7.光阑的使用。在聚光器的下方有光阑,可以通过一个小杆的移动,改变进入物镜的光通量,改变视野亮度; 8.制作目镜的指示针

(二)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复习显微镜的用法,用洋葱表皮永久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让学生先感受一下细悦考网 悦考网

胞形状)。由于学生从未看到过细胞,因此观察时往往将载玻片、盖玻片或镜头上的一些脏东西或气泡当成是细胞,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或挂图展示细胞,及时纠正学生的偏差。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采用边讲边示范的方法,讲清以下要点:

8、擦片:用纱布或吸水纸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9、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10、取标本展平:用镊子夹取洋葱的内表皮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将薄膜展平。

11、盖片:取一盖玻片,先让其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另一边,然后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再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外多余的水(如有较多的气泡,可在盖玻片边缘的一侧滴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12、染色:把染色液滴在盖玻片边缘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观察临时装片:(看不清晰主要是标本撕得太厚,细胞重叠所致,应重新制作)

然后再观察人口腔上皮永久装片。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动物细胞结构;观察细胞质流动;生物画图

临时装片方法基本上相同,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取标本,口腔上皮细胞不易取下可以多刮几下,用力可稍大一点,牙签不能太细太尖(可用棒冰棍代替);口腔一定要清洗。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的叶要先照光,取细嫩的叶制成临时装片。

12.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别植物体中的几种主要组织,描述植物体的组织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⑵说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教材文字的阅读、图片的观察,让学生识别植物体几种主要组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观察能力;

⑵通过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层次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类比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说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难点:

认同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观察图片、相互交流来识别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通过完成填空来归纳、区别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阅读资料,总结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1、复习提问: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动物体有哪四种组织?

2、引入新课

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来,它们的结构层次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

二、绿色开花植物有六个器官

让学生观察油菜植株及其六大器官并完成填图

提问:动物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动物体的,而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植物体为什么没有出现“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提问:所有的植物都有六个器官吗?哪一类植物有六个器官?

学生观察水绵和肾蕨图片

三、植物的四种主要组织

动物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植物器官也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植物有哪些组织呢?

学生阅读P66文字并观察根尖的纵剖面图,认识分生组织。

1、分生组织

提问:根尖的什么区属于分生组织?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什么特点?分生组织的功能是什么?

根能不断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植物体中还有什么部位有分生组织?

学生观察P67图片及文字说明

2、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提问:P67图片中的箭头有什么含义?

提问:保护组织分布在植物体的什么部位?它有什么功能?它与动物体中哪一种组织的功能相同?

提问:营养组织分布在什么部位?构成营养组织的细胞有什么特点?营养组织有什么功能?

提问:导管分布在什么部位?导管的作用是什么?导管属于什么组织?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的导管是否相通?植物体中除了导管以外还有什么管子可以起到运输作用,并将植物的六大器官连接在一起?

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动物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构成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组织虽不同,但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构成的。

学生归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四、植物体是统一的整体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物体同样是一个整体。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提问:如何来理解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呢?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让大家能说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识别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

六、课堂练习

1、保护组织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什么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掐去一根枝条的顶尖,这根枝条还能继续往上生长吗?为什么?

2、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出甘蔗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

3、观察图片,说明A、B、C分别代表什么组织?

4、说出向日葵和猫的结构层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植物体

动物体

结构层次

不同点

上一篇:社区六一儿童节主持词下一篇:参观刑场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