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2024-07-28

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11篇)

1.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政府职能,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市场经济的规范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追源溯踪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对策

[作者简介]杨龙振,广东省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广东惠州,516001

[中图分类号]G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8-0131-000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当前,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已在全国展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其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比较薄弱,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诸多薄弱环节。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面对一些不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一)在资产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和管理薄弱现象

随着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和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有的还相当庞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不对账,账实不符,甚至有的单位部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没有纳入账内统一核算,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单位账外资产比账内资产还要多,由此造成资产不实、家底不清、资产管理混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毁损、变质和流失。其次,固定资产购置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采购和投资的公开透明度不够;一些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前瞻性,随意性较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统一与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果导致有些事业单位大量资产被闲置。最后,固定资产界定过于简单。一些事业单位在界定固定资产时,把单价在500元以下的一般设备和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而把单价达不到标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同类物资,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或干脆一次摊销,致使一些资产流失。一些由外单位或个人赠送的物品未能及时入账,形成了账外资产。

(二)在管理体制方面,专项资金管理不科学,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方法不够先进

首先,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来说,专项资金是指定用途、专款专用、单纯核算的;预算资金是对某些预算支出进行专项核算,有利于保证专项任务的完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目前,专项资金管理在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了财政负担,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其次,预算外资金是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分离出来的,但在分流收入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分流财政支出,于是出现了原由财政供给的项目照样供养的状况。这不论从财政资金供需平衡理论还是从实践看,都必然导致预算内资金紧、预算外资金松的问题。再次,预算外资金的产生实际上是政府对地方和部门的放权让利行为。对各部门放权,使得本来掌握在财政部门手中的分配权力纷纷下放到各主管部门。在利益机制和攀比效应的诱惑下,一些部门竭力寻找预算外的财源,加剧了部门保护和条条分割,不利于政企分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清。一些事业单位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在使用中财产丢失、损坏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账物不符;财产管理权限不清,表现为部门之间调用资产不办理转移手续,财产报废不办理相关手续。一些事业单位为了工作方便,常将办公用具、工具、生活用具等配备给个人或部门使用,却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用人在调动或离职后或部门撤销后也不交还,最后成了账有实无的虚资产,造成部分资产流失。

(三)在制度管理方面,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

首先,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范发票得以报支的现象随处可见。记账不规范、违反会计制度的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其次,内部控制执行欠缺。审计中发现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内控制度、但相当一部分单位是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个别单位更是形同虚设。如办公室主任兼任主办会计,既是经办人又是审核人;材料保管员既保管实物,又承担部分会计职能,不相容职务未分开,存在着很大的控制风险。再次,在原始凭证方面,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不填数量和单价,内容过于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全,有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甚至有的以“白条”入账。最后,在记账凭证方面。有的单位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具体经济业务;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有的报销费用的期限超过一年。有些单位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附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使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力度

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彻底改变“掐头去尾”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全部收支编入预算。要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依法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按预算批复有计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的做法。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大胆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结果比较法、公众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制度,增强制约机制,各部门、单位都应在国家宏观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单位的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相互制约,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注重素质培养,建立高效队伍。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各主管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之全面掌握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培训方法要得当,讲求实效与应用。要加快财政、财务、会计信息的传递,使之跟上形势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各单位财务主管领导也应学习、掌握一般的相应管理知识。要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研究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规律,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有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思想观念;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政策观念以及宽阔的胸怀;有一专多能的工作本领和驾驭全面工作的能力。有了这样一支精干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经济管理职能,才能更好地为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服务。

(三)规范内控措施,实现有效监督

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确保现金真实反映银行存款,坚决制止白条抵库。所有收入要足额及时人账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或转移资金,坚决杜绝重复报账,确保支出合理真实,凭证有效,票款印鉴要分别管理;规范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严格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专业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推行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制度。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如对招待费、差旅费等可采用费用定额标准进行控制,车辆实行派车制和燃油定额管理制度等;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要提高单位负责人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树立诚信理念。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控制措施,从而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财务环境。支持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财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主管部门应统揽全局,积极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有关领导应做到重视这项工作,经常指导关心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支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带头遵章守纪,给其他干部做出表率;对于违章违纪的人和事,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严肃查处。有了这样一个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各行政事业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

2.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二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 国有地勘单位基本上形成了“戴事业帽子、走企业化道路”的运行体制, 地质找矿已经和市场经济融合在了一起。但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仍未摆脱事业体制的约束, 财务管理模式死板、效果不佳, 还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色彩。如何做好当前形势下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用好、用活资金, 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是地勘单位必须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体制和长期封闭经营的影响, 地勘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相适应的现象。首先, 财务管理工作滞后, 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得不到体现, 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短期效应, 财务管理受单位领导的主观影响大, 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其次, 在观念上长期存在重核算轻管理, 重资金收支轻成本控制, 重拓展地质找矿市场轻经济效益等现象。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于地勘单位的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项目财务控制薄弱

地勘单位为了弥补地勘经费的不足, 每年要承揽大量的地质找矿项目, 但由于财务控制不到位, 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一是在承揽项目时缺乏全面的成本费用测算和科学的经济效益分析, 例如钻探等重型工程在价格谈判时, 由项目负责和主管领导按消耗的材料、人工费等直接成本测算一个价格, 只要不低于这个价格就行, 结果工程结束往往亏损。二是在项目运行时缺乏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和财务跟踪监督, 项目费用花多少算多少。三是项目结束时缺乏财务分析评价, 财务成果模糊不清。

(二) 预算管理随意性大

由于每年找矿项目的不确定和所属多种经营单位效益的不稳定, 预算编制难度大、可控性差, 尤其是在预算执行时随意变动, 缺乏预算的严肃性。

(三) 资金管理不到位

有些地勘单位开立的资金账户较多, 管理分散, 不利于统筹使用;有些单位缺少中长期用款计划, 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 致使资金得不到有效使用, 常常陷入财务困境。

(四) 债权债务得不到及时清理

大部分地勘单位债权中存在一些长期挂账无法核销的费用性债权, 虚增了单位的资产。同时, 一些挂账多年的经营性债权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 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有些最终可能形成呆坏账, 造成无谓的经济损失。债务方面, 地勘单位因历史原因欠职工及基建方面的款项较多, 导致财务状况较差。

(五) 财务核算缺乏规范性、统一性

地勘单位按企业化运行多年, 在保持地质勘查主业发展的同时, 开展了各类多种经营, 范围涉及工业、商业、建筑施工业及服务业等各领域, 财务核算也相应涉及到多个领域, 因此, 在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时缺乏统一、规范的核算标准及模式。财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如果核算做不好, 管理就无从谈起。

(六) 财务管理模式陈旧, 缺乏制度约束

一方面,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 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新滞后, 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有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 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单位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第三, 个别单位还存在一些领导者专权、不按财务制度办事、讲究个人说了算等现象, 致使财务监控不严, 会计信息失真等。

(七) 融资筹资意识较差

目前大部分地勘单位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本的结合来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但在利用国家对地勘发展的要求和整体规划, 尝试多渠道筹资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例如通过银行贷款、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及股票融资、加快应收款项的回收等等。

(八) 财务管理范围狭窄

财务管理不仅涉及到资金、账务核算及账务资产的管理, 也涉及到经济合同、实物资产的管理。地勘单位一般比较重视资金的收支管理, 而对经济合同签订及执行中的财务介入问题, 对材料、设备仪器等实物资产的清查盘点及账物核对问题重视不够, 从而引起经济合同的执行不力或纠纷, 资产的浪费、损失比较普遍等现象。

二、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管理体制方面, 在地勘单位有关生产经营问题研究讨论和决策时, 财务管理部门参与度不够, 财务管理与单位整体管理脱节。其次, 单位领导者对财务管理意识较差, 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大部分地勘单位的领导, 非常注重地质找矿工作, 往往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理财理念和财务管理观念、方法都比较落后。第三, 会计人员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记账算账等日常核算工作中, 财务管理工作做的不够。当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局限于自身素质以及受制于领导等原因, 无法行使财务管理权。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后, 直接影响到勘单位的发展壮大, 表现在资金运用效率低下、财务费用无法控制、资产结构比例失调、财务状况不断下滑等等。因此, 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 是加快地勘单位发展, 提高地勘单位抗风险能力, 促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的需要。

(一) 有利于完善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可以及时发现地勘单位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加以纠正。

(二) 有利于降低地勘单位经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地勘单位要得到较快发展, 一要加强地质找矿主业, 实现找矿过程中大的突破。二要切实提高地勘单位市场经营效益, 形成资本积累。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保障地质找矿资金的有效投入, 控制好成本费用的人为扩大或无效开支,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经济效益。

(三) 有利于提高地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 地勘单位发展的加快, 项目的增多,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运作, 这要求地勘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 对资金使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定量分析, 科学考评地勘单位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用好用活有限的资金。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强化财务的监管机制

财务管理体系是加强财务管理的根本保证, 地勘单位应按照行业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 结合生产经营涉及的范围和领域, 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的办法和措施, 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 确保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 地勘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财务监管, 保障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 加强财务集中管理, 提高财务的中心地位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是维护财经秩序, 发挥财务中心枢纽作用的重要措施, 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资金的统一调度和使用, 有利于账务核算的统一和规范, 从而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 防止各项经营收支游离于财务管理之外。

(三) 加强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要选择适合单位经营特点的核算方法, 分清核算对象, 划定收支界限, 做到细化核算、规范核算、科学核算。从填制凭证、账务处理到编制会计报表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用可靠真实的财务信息,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四) 加强预算管理, 规范收支行为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前提, 没有预算, 收支就失去了约束。尽管地勘单位经营收支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为预算编制增加了难度, 而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又制约了预算的执行力度。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单位实际, 确定事项的数据预算要准确合理, 不确定事项的数据预算灵活合理。预算一旦编制完成, 所有收支除特殊情况外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

(五)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贯彻落实到地勘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地勘单位内部的方方面面, 经营者应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关系到单位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 共同为资金的管理着想, 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六) 加强投资和筹资的管理, 发挥财务理财的最大作用

地勘单位的投资、筹资应结合实际情况, 拓宽筹资渠道, 分散资金投向, 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应科学决策, 实现投资的事前可行性分析、事中的过程控制和投资后收益的评价和信息反馈。

(七) 加强项目财务控制, 完善费用支出过程的管理

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财务控制, 财务人员要全面参与项目经济合同的洽谈和费用的预算, 费用支出按控制目标限额包干、绩效管理, 与项目人员的责任和岗位挂钩, 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八) 加强材料物资采购、使用和储存过程的控制

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材料物资采购、领用及实物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堵住漏洞, 维护安全。压缩物资储备数量, 减少资金占用, 实现购置、使用和储存三者间的相互监督制约, 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并定期检查盘点实物资产, 做到账物、账账、账证相符。

(九) 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

及时清理债权债务, 是解决地勘单位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重要措施。应建立债权债务评价和分析系统, 适时了解控制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 并定期与对方进行核对, 制定完善的收款办法或措施, 严格控制账龄、账额, 对死账、呆账, 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 及时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十)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工作质量的优劣, 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全面提升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和法律意识, 只有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了, 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

总之, 地勘单位只要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理念, 采取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 就会提高地勘单位整体的管理水平, 使地勘单位能够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亚茹.浅论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 (J) .陕西煤炭, 2008 (2) .

[2]张伟.浅谈当前形势下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5) .

3.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三

摘 要 近年来,各行各业的改革逐渐深入,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对财务管理加以重视,及时改进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前言: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资产、人员的管理及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方面都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特点是其管理制度和管理都朝着规范化和严格化的方向发展;其重点是由组织资金转向管理资金。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1)管理人员对其不够重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事业单位人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编制时间仓促,程序简单,审批马虎,程序混乱,导致错误频出。

(2)预算虚假信息情况严重

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财务收支,出现虚假信息,而是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具体财政补助上限加上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编制预算,对经费的安排缺乏可靠地依据,导致预算编制的数据混乱,执行具有一定难度。

2.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足

(1)人员管理混乱

按照国家的规定,事业单位对人员编制有明确要求,根据职能设置,工作情况等问题,导致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一些人身兼数职,一些人闲置的状况,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混乱,出现各类财务问题。

(2)财务人员素质不足

我国的财务人员多是过去的管理人员,其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水平差,没有经过正规的考试,同时缺乏积极努力的意识。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部门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不够重视,填写不够详细,这必将导致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薄弱。

3.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按照规定,财政预算要经过“两上两下”的审批程序,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计划与任务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各个科室,没有让各部门和各科室明白预算的整体情况。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预期的预算与计划执行,擅自改动范围与标准,导致预算超支现象严重。

4.资产管理中存在漏洞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数目与账面不相符的情况,在进行财政改革或者日常的清查中,一般的事业单位人员设置相对较少,仅有几个财务人员,很多单位甚至仅有一人办公,不论是在日常的清查中还是财政改革中,资产管理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仅仅依赖财务人员无法保证财产的安全。

5.操作不合理,报告不完整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的说明书组成,很多事业单位都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说明书,且财务报表的数字不够准确,真实,其内容残缺,此时,财务人员就会用估算的方法或者是推算的方法进行填报,导致收支不符,账实不符。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的有效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的现象,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所谓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财务预算、收支管理等,而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法律为基础,以相关的法规与方针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按照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标准和要求进行。事业单位与直观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必须遵守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下级制定财务制度必须在上一级财务制度的基础上。

2.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组成了国家财务预算,因此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国家财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严肃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规范,打破传统的“基数”观念,改变采取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为基础,简单的固定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即以单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增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组织规划控制

就是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不相容的职务要进行分离;各个不同的组织机构要互相控制,提升效率。

(2)授权批准控制

就是对内部部门或者是职工处理经济业务的情况进行控制,建立健全收支审批的制度,对相关的审批权限进行控制。

(3)内部审计的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管理,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4)严格执行外部审计制度

依赖外部审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近年来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对国家的固定资产、引资项目等审计上,各个事业单位充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领导负责制,负责整个项目的理想、实施、竣工验收等事宜。全面实行工程预算的管理。

(5)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

建立“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购置价值较大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决策、监督、执行的有机结合与互相制约,达到合理配置和杜绝浪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动了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必须迅速转变观念,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关于中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探讨.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4.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四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也逐渐加快。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开始初步建立,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还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统一化的标准和制度,所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此,一定要积极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制度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097-01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已经成为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更重要的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更好的防范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建立与完善。本文就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认识还比较迷糊,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理、方法以及重要作用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认识,从而使得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单独制定比较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作还是靠平时的惯例进行,而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针对性不强,只是凭经验进行简单的控制,这样就使得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业务环节,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的工作岗位认识不清,不能更好的做好财务工作。

2.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或者是人员紧张等问题,从而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设置财务科室,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等现象,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个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意识不强,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比较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相应的核算与控制,但是,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部门只起到了核算的作用,而根本不能切切实实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决策以及管理活动中去,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决策以及实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了解,更不能真正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分析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单位负责人发挥着关键作用。查证《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可知,作为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需要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然而,要想让单位负责人确立起这种责任意识,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单位负责人、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力度。为了培训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分别为1级预算单位和2级预算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导分期、分批、分类型地开展培训,一方面促进他们掌握更全面的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帮助他们培养出高度的内控责任意识。

2.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

随着会计工作范围的扩大,很多会计人员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异常困难,部门预算的实施也难以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实现财政的“节流”,相关责任人应该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为了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政机关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财政机关还要致力于建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的监察制度和奖惩制度,让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把会计基础工作重视起来。

3.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提高预算控制能力

财政预算制度可以对单位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保证单位运营的稳定性。可以说,财政预算制度的出现,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里程碑。而部门预算又是单位财务预算的细化,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控制强度,具体表现在:1.?U大了预算控制的范围;2.细化了预算控制内容;3.完善了财务审批程序;

4、提高了控制标准的合理性。为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尽量囊括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并且使得预算的调整、追加程序更加严格;第二,有机结合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责任预算,简单来说,就是各1级预算和2级预算部门能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预算控制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得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进而希望能够真正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妍芯;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第04期:196-197页:共2页

[2]王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第12期:121-122页:共2页

[3]张立宝;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11期:113-113页:共1页

[4]李佳子;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第12期:102-102页:共1页

5.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五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也不断深入,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的问题日益突出,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关内容,进而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进而若干浅薄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简述

相比于企业财务管理,它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以营利为目的

事业单位一般是非盈利组织,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与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不同,财务管理是为了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有的事业单位虽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都是按照一定标准并低于成本或市场价格。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近些年国家不断出台事业单位改革的各种措施,很多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已经从原来单纯向政府争取事业经费,发展成为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比如通过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及服务业务等方式获得的资金。

(三)资金通常规定用途

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提供者并不要求获得经济利益,但通常会明确规定资金的用途,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规定。

(四)预算管理复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办法,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方式增多,使用范围扩大,这样就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预算复杂程度。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全部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但在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严谨。预算虽属于财务工作,但预算编制需要单位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有的单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没有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这就造成了预算编制编制范围不够全面,内容不够具体,数据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如果财务人员不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也会影响预算的编制,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预算执行没有统筹安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不能随意扩大指出范围或者改变资金的用途。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没有事先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各项支出存在较大的随机性,“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而对于预算收入,一些单位或部门隐瞒收入、截留资金、建立账外账、私藏小金库,诱发贪污腐败现象。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些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没有监督机制或者监督制度形同虚设,监督力度不够。执行结果不考核或考核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不对执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不对执行偏差进行详细探讨。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是的预算本身失去了本应发挥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不够健全

1.内控管理不够重视。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甚至单位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内控管理意识、健全的内控管理机构、科学的内控组织架构。往往比较重视事后审计,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既成事实,挽回的可能性极小,财务管理已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

2.缺少有效的内控制度。任何性质的组织,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往往忽略这一点,没有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或者虽然有内控制度但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以致于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三)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1.货币资金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会计兼任出纳,这样就无法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大额费用支出直接使用现金、白条抵库、公款私用;不能按时盘点现金、核对银行账单等等,这都是有违会计法的工作方法,回事货币资金管理出现漏洞。

2.固定资产管理。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方面管理不规范,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甚至并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比如随意购置固定资产,造成闲置;不按规定程序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保管、维护;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等。

3.应收款的管理。目前事业单位应收款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比如有的事业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在借款人不能按时清偿时发生的代偿款等。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根据笔者多年的在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几点解决方法。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综合性管理制度,如经费管理制度,应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并规定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单项管理制度,如应收、应付款项收账款,应定期进行跟踪,根据账面反映出的往来款项余额,由财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查清债权发生的时间和原由,了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

(二)提高预算的准确度

财务预算既要准守上级单位的要求,又要符合实际,一套详细而准确的预算需要单位每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财务预算是一个广泛的范围,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预算编制范围和方法,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费用预算、现金流量等。

(三)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进行有效性监督和控制对于财务工作管理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部控制方法。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教育。不但领导要重视,每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都要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没有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职责不详、责任不明确、程序不规范、认识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失控。

(四)提高?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人员不但熟练的记账、核算、出具财务报告等基础财务知识,还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协助领导决策的能力等。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6.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六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义

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单位所支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的完成行政单位对于财务管理所进行的工作,就必须将做好其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一种反腐反贪的关键措施,因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其中包括同时也是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重要举措。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定员定额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分析等内容。

二、行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意义

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完善促使资金的来源渠道与层次增多,致使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此时如果事业单位继续墨守成规,按照本来的模式去管理,那将会使事业单位丧失经营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事业单位人员的创造力。于是,为了完善企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并应对外界激烈的竞争需求,行政财务管理便应运而生了。

三、行政财务管理过程中突出的问题(一)体制落后,漏洞较多

首先是专项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由于管理体制的混乱,致使专项资金出现了分类不明,款项杂乱的问题,而预算外资金则由于分流收支不调的缘故,出现了预算外资金供养原本是由财政供养的项目的情况,这不但加大了财政的压力,削弱了财政所供给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大大削弱了其所具有的宏观调控能力。其次分配制度不合理的问题。社会的不公平分配与分配主体多元化是致使腐败现象频发的一个原因。之所以会产生预算外资金,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政府对地方行政部门的放权让利,地方行政部门对预算外资金性质的不理解,导致政资金分配权力的分流与混乱。在利益的驱使与攀比心理的作祟之下,部分地方行政部门想尽办法获取预算外资金的渠道,使得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再者是事业单位并不能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及系统的控制。现如今,国家事业单位因其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渠道是由国家财政投入,致使国家被迫成为了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净资产最终所有人。然而国家又将所提供资产的管理与经营权交给了公共事业单位,让其进行自行管理与经营,这种只投资而不进行管理的现象只会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以及财务管理的效率低下,而且大部分事业单位会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争取,从而忽视了对于国家财政资金的管理,对其使用效率的探究,甚至有少数事业单位会出现财政支出严重超标的现象,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逐步养成。(二)会计管理工作混乱

首先是由于会计工作的方式没有得到统一,一些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而不进行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致使会计的核算得不到统一,财务的不规范处理,记账凭证的填制多有错误,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差错也比较多,甚至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连按规编报的要求都做不到。可见会计管理工作这一环节十分薄弱。

其次,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不够重视,使其会计核算极其马虎,不严格按照规范来行使,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的现象也常有发生。一些事业单位并不能完整地记录财务管理的基础信息,不能很好地建立明细台账,不能健全其内控制度。一些协议与合同不完整,收费数据不完整,资金不严格管理,业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断裂,脱节,致使会计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而且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规范来分离会计与出纳的职能,出现岗位之间相互串为的现象,让监督工作的实施变得复杂,大大削弱了监督工作的力度,致使一些违规现象例如白条抵库现象的大量存在。(三)票据管理的混乱与挂账现象的繁多

税款流失、小金库等问题的频繁出现,是由于规范不严格的票据管理造成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中,白条与假发票堆积成山。有些事业单位还采用自制的票据用来完成费用的收取工作,对事业内外部的控制与检查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一些发票的填写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在一个就是挂账的混乱,由于没有对往来款的挂账进行及时的清理,领导人员与相关财务人员重视不够,致使许多的单位存在往来款挂账的现象,而且其挂账余额慢慢由小变大,挂账的时间慢慢的延长,这不仅仅影响到了负债与资产的真实性,更是大大增加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风险,极大地削弱了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能力。

四、解决财务管理突出问题的方法(一)进行资金的分类管理,资金的统一支配

为了资金的统一支配,完善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必须加强借款合同的履行力度并重申相关规定,严格规范地方行政人员的行为,严厉杜绝职工借用公款的现象,并对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借款业务进行借款条件的抬高,监督其履行力度。在此基础上,还需明确一点:政府财政部门拥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要弥补国家消极对待资金管理与经营的现状,首先需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规范政府采购项目,和对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的准则,在政治资金管理的源头上进行有效及系统的资金控制,并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对各项支出进行跟进调查,做好项目工程最终的验收工作。并要求相关事业单位内部必须采取对财务进行集中与统一的管理办法,这也是大部分现代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常用办法,这样就能够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监督与协调从而应对财务检查与财务审计力度的加大,防止财务风险的增多。

(二)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我们的事业单位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更加合理地对部门内外预算进行编制,统筹,从而方便收支项目的进一步理清与细化。事业单位与会计人员必须遵守部门预算,不任意更改预算方案,坚持按规程实行,以达到收支平衡与以收定支的效果,防止财务缺口的出现。

责任分明,职能细化。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管理时,一定不能将一些职务职能相混杂,要坚守职能到位,责任分明的原则,以保证账务与实际相符,而且财务人员必须跟进所负责项目的实施,参与到该项目监督与管理工作中,从而使财务与工程的联系更加紧密,防止脱节现象的发生。(三)加强票据管理与挂账的处理

票据的合法使用是票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自制的票据用来完成费用的收取工作是不合规范的,相关票据应该由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统一领取与购买,并加以严格控制管理,其它不关联机构和个人并没有购买的权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加强对票据的缴销工作,进行票账相对,以做到票账额度相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制度规范是处理长期挂账的有效措施,在建立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必要的教育与检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是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与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挂账现象得以有效的改善。

结语:当前,如何进行预算编制的改进,如何实施国有资产管理,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理改进,不再停留不前,才能顺应经济时代的发展,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所支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参考文献:

7.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七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也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 也是完成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有力保障。因此, 加强财务管理十分重要。自2000年以来,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先后出台了部门预算、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措施, 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越来越规范, 各项制度和措施也越来越严格, 事业单位只有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才能与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更好地行使社会服务职能。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缺乏严肃性, 约束力不强。

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比较宽松, 没有强制性, 因此很多单位也就没有真正把预算管理当回事, 在编制预算时不认真、走形式, 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落差大, 表现在工作中就是预算编制时不细致、不认真, 敷衍了事,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不管有无计划, 随意支配资金, 使预算形同虚设, 起不到管理和控制作用, 从而导致不同资金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 从预算的实际效果看是不够理想, 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完整, 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比例过大等问题;事业单位的预算应该看成单位“宪法”, 是单位财务工作中收支依据和标准。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性质就是从财政“要钱, 花钱”的过程, 对预算采取应付的态度, 造成遇到问题就跑财政的习惯做法, 没有重视预算的编制, 产生了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无序的管理和使用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2.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

由于事业单位不像企业那样账项设置、核算成本和利润, 财务人员就放松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 《会计法》及其他财经法规涉及事业单位的内容不是很多, 降低了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标准, 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受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单位领导也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 财务人员自己也有优越感, 因为有编制就不存在竞争, 有一种高枕无忧的思想, 长时间处于这种状况就不思进取, 逐渐荒废了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得过且过, 不要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没有真正发挥财务人员职能;事业单位的很多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 没有接受过专门教育而且学历偏低,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会计账项处理不合理, 工作差错频繁出现, 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工作。

3. 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重视。

单位内部对资产管理脱节, 固定资产采购和调转不及时办理手续, 造成资产账实不符、账卡不符, 重视采购环节而轻视日常使用和管理, 财务人员不跟踪检查资产的使用和保管, 资产清查走形式, 年末盘点要求不严格, 使得财务人员管账不管物, 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 只知道经费收支, 不掌握了解家底如何, 丢失损毁现象严重。另外, 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率不高, 单位之间盲目攀比, 上级单位不了解实际情况, 随意审批、盲目采购经常发生, 资产的购建、使用均在下属单位, 审批部门不核实、不检查, 有些资产闲置浪费,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 其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在国有资产处置上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的未经批准也未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就进行转让、拍卖等, 还有的事业单位用非经营性资产向外出租或兴办经济实体, 所得收入不入账或少量入账的办法套取资金, 用于搞职工福利和单位小金库, 有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 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4.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与我无关的思想, 认为只有企业单位才有经营上的风险, 才需要搞内部控制, 而事业单位就是财政拨款自己花钱不存在风险, 致使内部财务管理松散, 多开票据报销, 巧立名目进行公款消费, 缺少严格的财务报销审核程序, 财务工作缺乏透明度, 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互相监督机制, 而且职责不清, 缺少日常监督环节, 财务核算缺乏控制手段, 内部监督机构协调性差。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 进行依法理财。从单位领导到财务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的职能, 认识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准则及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彻底消除事业单位无财务可管的错误观念, 形成“为国管账, 为民理财”的良好风气。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要支持和理解财务管理工作, 更要认识到自己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是单位负责人, 对本单位财务核算、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做到有章可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财务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 更应该发挥制度作用, 让制度去说话和管理, 减少人为和感情因素;事业单位要在财政法律、法规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流程。从预算、审批、资金使用、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制度上要有具体和可操作性原则, 制度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便于操作并与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紧密联系, 应用到工作中能够提高工作质量, 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细化责任, 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用制度的形式把不相容职务分开, 保证资金安全;建立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对资产的使用保管情况要跟踪考核, 发现问题及时把责任落实到人, 有关人员要执行资产盘点签字制度, 避免走过场、走形式,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还要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 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时要及时更新, 发现存在薄弱环节要及时堵塞漏洞, 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 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 不断增强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增强驾驭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 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把住财务管理工作的门槛, 财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须具备相关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 熟悉财经法律法规, 并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要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行竞争机制引进高端人才, 吸收那些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懂业务的人员充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 同时也能给现有财务人员带来危机感, 迫使他们努力钻研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还要把财务人员的诚信和人品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要保持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要有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 忠实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会计责任, 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最后, 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根据形势的发展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严格执行有关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 把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规范、培训、考核、使用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使其对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秋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1

8.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问题与对策

会计报表作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最真实的记录,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关系到管理者对事业单位财务情况的整体把握,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正确的财务管理计划和单位发展的正确决策。因此,我国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管理尤为关注。以下我结合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的学习、思考、实践,就目前会计报表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论述。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1.报表内容不完整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内容的不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其工作模式和信息含量上。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更重视长期报表,也就是年报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对于月报、季报这样的短期会计报表则选择性的忽视了。在对财务信息进行核算时,会计人员往往只关注数据的完整和真实,而缺少对其实用性的分析,对于会计报表的附注或说明,例如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文件的编写意识不足。这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会计报表就无法充分满足使用者的工作需要,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2.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一般都是按其购入时的价格进行记录而忽视了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所造成的资产贬值;而对于那些已经过了使用年限或损坏以致无法继续使用的废弃资产,缺少及时的核算记录,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起更大的损失。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报表的失真,使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虚增于实际资产,从而引发各种决策的失误。

3.编制项目不全面

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考虑盈利的问题,因此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会计报表中并没有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编制。这就很容易造成货币资金的滥用,给贪污腐败大开方便之门。长此以往,将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另外,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有时还包括收入支出表,这就造成收入与支出在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中重复出现,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干扰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状况的认知度,使会计信息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解決会计报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1.提高重视加强分析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短期会计报表的重视,定期进行会计信息的月度、季度核算。在充分了解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对财务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应该注意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总结,以加强对会计报表的详细说明和解释,促进会计报表内容的不断完善。除会计基本报表外,会计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会计报表的附注所应列出的信息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说明。以保证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从而适时规避市场风险,做出正确决策。

2.强化管理改进编制

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对自身内部资产的管理水平。相关负责人应督促会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查,及时对废弃的无用的资产重新计算价值或者进行清理。如此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能在重新计算时使会计报表的真实度和可利用度得到提升。在对会计报表进行编制时,可以将资产类科目进行细化分类,把“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等科目列入其中。此外,事业单位应对无形资产给与足够的重视,在会计报表中设置专门的科目对其进行单独的核算,以助于报表的使用者充分认识和了解,为未来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做好准备。

3.增设项目创新方法

虽然在事业单位中的现金流动不若企业一般频繁,但能够准确的掌握现金的流动情况对事业单位也是十分重要的。编制现金流量表,不仅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地控制现金、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也可以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全面的掌握事业单位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货币支付能力以及货币现金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的物质基础,对制定未来经济和发展计划至关重要。对于资产负债表,可以通过删除、合并重复科目等创新方法进行完善,以消除科目余额平衡表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将“拨出专款”“拨入转款”和“专款支出”等专项资金结余记录在“净资产类”项目下的“专项结余”中,可以方便的看出三者的差额。

三、结语

无论是出于事业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亦或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角度来说,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改革都是当前各单位迫在眉睫的任务。尤其对事业单位而言,只有广泛接受各方的意见、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才能促进会计报表的作用真正得以充分的发挥;只有不断提高会计报表的质量,才能更好的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只有提高会计报表的严谨度,才能严加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才能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平,曾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价值工程,2014,12(01):43一44

[2]苗馨.如何控制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真实性及有效性[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9):48—54

9.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九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一、前言

作为非盈利目的的事业单位,是利用国家资产为社会进行相关服务的组织。事业单位工作中档案管理占较大比例。只有将各项相关的档案工作做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事业单位应有的功能,才能让事业单位在工作上有条有序地开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但现如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层出不穷,所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档案管理过程中造假问题严重

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管理造假问题最为突出。而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利益问题,当事人为了具有某一项资格而进行各种手段的造假,比如将年龄进行改动,擅自更改自己的履历等。其次档案管理人员缺少责任心,使得许多档案丢失后重填。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仔细整理档案,造成部分档案丢失,但是为了使档案在检查过程中数目完整,就会出现相关的单位将丢失的档案重新填写的现象,重新填写会使部分档案本应该具有的内容被改写或漏写,从而档案内容不具有真实性。有些学校以及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故意改写相关档案内容使其失去真实性。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办学机构为自己收益好,在没有经过相关内容考核的情况下高价出售学历以及学位证书,影响人事档案内容真实有效性。

(二)档案管理不够信息现代化

信息现代化是将档案资料与现代化互联网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在信息价值。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档案信息现代化水平较低。多数事业单位的档案室是之前用过的小办公室,而且装档案的箱子多为简单的铁皮箱,由于缺少除潮装置,档案容易受潮,字迹容易模糊。其次,对易燃物的防火意识不强,档案室缺少相关的防火装置及灭火器,如果发生火灾,所存放档案将不复存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认为是简单的存档和调动,但是这种观念严重降低了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保管,同时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实际情况中档案的服务意识淡薄,档案工作一直停留在人工手动管理的层面。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关电子设备,没有建立相关互联网档案库,所以一旦纸质版档案丢失,将会使得整个相关资料遗失,从而影响到相关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不够信息现代化使得人工查找档案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素质较差

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将纸质资料装袋后放置于相应的位置,档案工作有相当学问的,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其中较强的工作责任感是档案管理员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职业道德也是一个合格的管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许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的录用没有专业限制,并且事业单位相关领导没有重视档案管理需要专业人员来做,有的事业单位还会让年龄较大且已经退休的职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专业性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和合理管理。

三、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打假力度

对于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突出的情况,事业单位要依据相应的造假手段,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做好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是减轻档案管理中造假的有效途径。要让当事人意识到人事档案造假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为了某些利益使用不当手段造假需要负相关法律责任。《档案法》规定,对人事档案进行造假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可采取各种处罚措施,对于情节十分严重且构成犯罪时要将当事人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对档案管理的相关领导及员工擅自伪造或涂改档案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坚决抵制靠关系、靠金钱来弄虚作假进行档案伪造。

(二)积极建立信息现代化档案管理

现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办公方式。互联网具有高效率,高储存量,低成本以及查询与管理方便等特点。面对相关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将互联网办公结合到档案管理中,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管理设备,大力发展相关系统的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信息化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办公效率,同时信息化管理不需要实体空间,可以节约纸质档案的制作成本。所以信息化档案管理是节能减排型办公,值得大力推广。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档案管理不是简单地工作,要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随着信息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工作对相关管理人员提出了新技能的要求。所以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对其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做到择优录用的原则。优秀而又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能提升事业单位的办公综合效率,能让事业单位更好为社会服务。

四、结语

10.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十

一、日常工作各个细节的规范。

二、年底账面余额过大。

日常工作的规范问题,我们五个分管会计总结了11条,我逐条说说。

1.原始凭证的粘贴要美观整齐、附件张数要正确、报账凭证封面数字和所附原始凭证的数字务必一致。王昕主任给大家详细讲解凭证的粘贴,以后杜绝出现参差不齐、厚薄不匀的粘贴凭证。原始凭证及明细表都计入附件张数。杜绝报账凭证封面数字和所附原始凭证数字不一致低级错误的出现。

2.单位法人代表、经办人和理财小组签字要求缺一不可,还有个别单位签字不全的现象。

3.大额申请手续务必齐全后再报账。

4.代开发票要严谨,一般不允许代开发票。确实需要小额的代开发票,要手续齐全,附供货商提供加盖公章的明细表。大额的代开发票要附正规的合同书。

5.定额发票编号要连续,要付供货商提供加盖公章的明细表,明细表严禁自己填写。

6.白板发票拒绝报销。

7.分割发票要有据可查,复印要清晰。

8.各项支出按预算进度进行,取得发票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报账或挂账,账户上有钱的报账,没钱的挂其他应付款。发票取得的时间距报账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9.招待费要注明事由、参与人数、时间。10.专款收入、支出要注明文号。

11.看病人的礼品、送已故人员的花圈等不得报销。

刚才讲的十一条,其实就是我们日常业务规范的细节问题,如果我们的日常业务规范了,财务工作的正规化、财务工作的阳光操作也就落实到位了。我想再有财政部门的支持配合,年底账面余额过大的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11.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202-02

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支管理方式。应该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

2)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发生。

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1.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两方面:

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款私存具体表现有:①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②租金等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收款不用合法收据,用白条代替。③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

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①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设施和设备购建论证不充分,造成闲置。②有的单位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1.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控制

1)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

2)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1.4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

1)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

2)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3)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1.5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

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

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4)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或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偷漏税金、隐瞒资产、虚假业绩的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目,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保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想混水摸鱼、侥幸过关。

5)有的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

2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1)统一预算编制,对事业单位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一个账户集中收付,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取消了部门或单位的资金账户,将财政一般预算、事业收费、罚没等所有收入集中单一账户,集中核算;统一票据强化管理,实现了开票缴款一同进行;统一标准加强核算,一套机制强化预警。

2)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都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办理。事业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应根据支出金额大小由办公室主任或分管财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字审核支付。专项支出(列入部门预算的专项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以5万元为界限,基本建设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具体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物构建、交通工具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以50万元为界限,必须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履行支付手续。市本级事业单位开立银行账户,必须经市财政局同意后,按照人民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撤销银行账户,应按规定处理好账户资金余额.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变更银行账户,按照新开户手续办理:严禁单位擅自多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和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3)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培养。一是督促财务管理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各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配备胜任的财务管理人员。二是适当引进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公平而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单位美好的发展前景凝聚人才。同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是强化会计工作内在的自我监督的有效措施。同时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在保持合法合规操作的同时,从全局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判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得以执行。

4)以预算管理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事业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执行和差异分析,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会计系统控制和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的统一制度,通过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话动的合法性。预算控制(管理控制)是保证事业单位经营方针、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会计控制与预算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积极参与单位战略计划的制定。当然这需要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支持,采取能不断调整的滚动式预算或全面动态预算制度,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使预算能更多地服务于单位战略管理的需要,使预算更接近于连续进行的计划过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能通过财务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5)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单位领导要不断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为财务部门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③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人员应加强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坚决抵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3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自卫萍.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我见[J].安徽林业,2008,(05):123-125.

[2]刘蓓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09,(02):112-115.

上一篇:化妆毕业典礼下一篇:五上语文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