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一
以为学生会落入我的“圈套”,会按照我的标准答案来回答,却没有想到他们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回答得异彩纷呈。更可贵的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责任”两个字。这原来只是一个看似很普遍的问题呀,为什么平常三缄其口的学生会顿时活跃异常?
我心目中的好课该具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所以我苦口婆心地讲了课堂上踊跃发言的种种益处;我也创造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赏识,并以加分“相诱”。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除了寥寥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总是“金口难开”、“冷眼旁观”。这个学期就是活跃分子也有几个变得甘于寂寞,语文课堂逐渐变得“清风乍起”、“水波不兴”,为此我大伤脑筋,然而今天为什么出现另一番景象呢?我不禁沉思了!
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二
新课程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时期, 他们的认知会有自己独特的想象, 甚至是“突发奇想”的惊人之语。“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 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思维感受的诗意的过程, 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的, 教师是带着精心准备的预设教案走进课堂的。由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教学手段与学生思维、教师观念与学生体验之间的差异, 课堂上不时会跳出与老师预设的教学内容不一致的音符。对此, 教师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因为, 这是课堂生成的重要前提。
二、案例描述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在进行朗读课文, 疏通大意的教学环节后, 进入对文本的研讨,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
师:读了全文后,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五柳先生? (思考片刻后学生发言)
生:一个娴静少言, 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生:一个喜欢喝酒, 喜欢读书的五柳先生;
生:一个怡然自得, 悠闲生活的五柳先生;
生:一个“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的五柳先生;
生:一个虽然贫穷但志趣高雅、性情率真的五柳先生;
生:一个富有的五柳先生, 这种富有不是物质上的, 而是精神上的。尽管五柳先生“环睹萧然”“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可他“不慕荣利”“忘怀得失”, 精神上很富有。
师:通过学习, 我们对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扮演“五柳先生”答“记者”问。 (一男生扮演五柳先生, 其他同学扮演记者向五柳先生提问。)
记者:先生, 请问你为何在宅边种了五棵柳树, 树苗从何而来?
五柳先生:柳树树苗是政府奖励的。当初因为我写的《桃花源记》获得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他们要奖励银票, 我说奖几棵树苗吧, 一来可以为我的屋子遮风挡雨, 二来环保。
记者:请问先生, 你生性嗜酒, 你喝的是啥牌子的酒?
五柳先生:杂牌酒。
记者:先生你常著文章, 为何在一些大报上不见你的大作?
五柳先生:我一般不投稿, 是自娱自乐, 抒发自己的心情就行了。
记者:请问五柳先生, 你一贫如洗, 不难过吗?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的文章来改变一下你贫穷的境况呢?
五柳先生:每个人的志向不同, 并非我不喜欢荣华富贵, 但如果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 那不是我的性格, 我宁愿穷一点只求自由开心。
记者:请问先生, 你的家环睹萧然, 不蔽风日, 你穿得又短褐穿结, 你怎么抵御寒风?
五柳先生:靠意念。
师:扮演五柳先生的这位男同学可以说很成功地走近了陶渊明, 即兴地发挥却思维敏捷, 对答如流, 一问一答中可见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并较好的运用了相关的生活知识。接下来我们要做个小小评论家, 品头论足来说陶潜。 (学生思考3分钟)
生:我不太赞成陶渊明归隐, 他那么有才华, 应该去做一个好官, 为老百姓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如果今天很有才华的人到山里隐居, 那肯定会变成一个废人。
生:我赞成陶渊明归隐, 勇敢面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人的性格中都有懦弱的一面, 当人们面对的现实太黑暗太腐败, 而个人的力量又太微小时, 只有选择逃避。
生:我不赞成他的读书不求甚解, 今天如果我们不求甚解的话, 我们学到的知识将是比较肤浅的。
生:反对, 今天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时代, 如果什么知识我们都要精细探究的话, 我们学到的知识将比较有限。
师:同学们的看法很有道理, 老师很高兴, 因为你们懂得结合实际, 多角度的思考;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五柳先生生活在今天, 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里, 他会怎么样呢?
生:成了一个品酒师;
生:成了一个流浪者;
生:是一个大学教授;
生:联合国秘书长;
生:专门代笔。
师:学生的社会知识还比较丰富, 对此我表示赞赏。陶渊明在文中采用了自赏自嘲的语言, 写出了自己的鲜明个性, 我们不妨仿照着课文的写法, 给自己写一篇不足百字的小传, 这是今天语文的课后作业。
三、案例分析
这是一节意外生成的课, 原先的预想是学生最多从课文中找点词语说说, 学生的见解和材料也大多来自书本, 较少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 但事实是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及对文本的解读却颇有见地。
1. 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当学生分别扮演陶渊明和记者时, 他们的思维在一问一答中进行激烈的碰撞, 而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观察和引发这种碰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把思维过程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这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应朝着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创新欲望、激发创新灵感的方向发展。
2. 新课程实施中要做到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理解、感悟中往往受各自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影响, 因而在他们眼中就有了不一样的陶渊明。
3.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3.《五柳先生传》教学过程描述 篇三
师:咱们先回顾一下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从“_______”(课文原句)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性格特征)的人。
生:我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贫困所扰、追求精神高尚的人。
生:我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喜欢读书、寻求精神安慰的人。
生:我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爱说话、淡泊名利的人。
生:我从“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五梆先生是一个率真放达、不拘小节的人。
生:我从“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颇有文采且能自得其乐的人。
看着同学们从各种资料上照搬答案。我打断了他们,抛出了第一个探讨的话题。
师:大家对五柳先生的性格分析得不错。总之,五柳先生是一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的人。当然,这是我们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五柳先生也就是陶渊明的。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他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吗?或者说,你的身边有一个像陶渊明那样生活的人,你会怎么看待他呢?再或者说,你是陶渊明身边的一位亲近的人,比如说家人、朋友、邻居等,你又会怎么看待他呢?
果然,此言一出,如同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石头,学生兴趣大增,纷纷讨论。一段时间后,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说实在话,我并不怎么喜欢五柳先生。您看,他“性嗜疆”,并且到了“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地步,完全就是一个“酒麻木”(方言,指喜好喝酒毫无节制且经常醉酒误事的人)嘛!再说,像他所写的那样“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不向主人告别,一点礼貌也不懂,我才不欢迎这样的人来我家喝酒呢!
生:五柳先生是一个很不会过日子的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说明他住的、穿的、吃的、喝的都成问题。一个人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不能保证,又怎么能保持其高尚的情操呢?
生:五柳先生还是一个对家人不负责任的人。他如果只是一个人。他可以安贫乐道,可他应该有妻子有儿女,难道他的妻子儿女也应该和他一块儿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日子吗?我要是他的妻子。早就和他过不下去了。
生: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陶渊明还是一个虚伪的人。文章中说他“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既然是“自娱”,他的文章又怎么能流传下来直到今天呢?这不明摆着给别人看了吗?这与他说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是自相矛盾吗?
生: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陶渊明还是一个缺少抱负、不敢作为的人。既然他有满腹的才华,为什么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救民众于水火中呢?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辞官回家,说好听点是洁身自好,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说不好听点就是明哲保身,缺乏斗争精神。
眼看着学生对陶渊明的批判越来越浓,我在心中暗喜,这说明他们评价人物已经不拘限于资料上固有的看法了。于是,我又抛出了下面的问题。
师:如果陶渊明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他应该是一个很不成功的男人。可事实上。历代以来,人们对陶渊明的评价是极高的。北宋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甚至有人评价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诗人”,对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人们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是不是人们的眼光出现了偏差而不如同学们呢?
此问一出,学生纷纷陷入深思之中。在同学们兴趣愈来愈浓之际,我又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点拨介绍陶渊明时代的社会情况,继续讨论。
师: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们能根据以往所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来说说吗?
生:我们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里面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景象,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战争不断、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黑暗社会。
生:我们还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首诗,作者宁可“种豆南山下”,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做官,反映了他看不惯官场现象而追求精神自由的品质,实际上也反映出当时官场黑暗的社会现象。
师:同学们能很好地从所学过的文章中进行归纳分析。实际上,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发的时代,老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在官场上,也充满了尔虞我诈,要想在官场上混下去,就得学会溜须拍马,逢场作戏。瞒上欺下。可陶渊明却选择了退隐。真正的退隐——要知道,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也选择了隐居,却不过是沽名钓誉,为了更好地走向官场而已。那么,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再来看陶渊明,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发现呢?
果然,学生们的讨论激烈起来。不一会儿,新的观点纷纷呈现。
生:我认为,陶渊明退隐是明智的,也是迫于无奈的。当整个社会都处于黑暗中的时候,以陶渊明的地位和能力,他根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而他又不想被这个社会改变,于是,退隐田园就成了他最好的方式。
生:我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俄罗斯的文学巨匠,他和陶渊明一样,能清醒地认识社会的黑暗,也一样不愿被社会改变,可他没有退隐,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社会——虽然他改变不了社会。和陶渊明相比,列夫·托尔斯泰更值得人们尊敬。
生:我们不否认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正因为他伟大。所以生活得才更加痛苦,以至于到了晚年还要离家出走。客死异乡。我们不能要求陶渊明也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陶渊明能够退隐田园,不与社会同流合污,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生: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陶渊明能做到独善其身,我认为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生:我认为陶渊明其实也是很痛苦的。他有才华,却无法施展。他有个性,却为社会不容。内心的抑郁和苦闷无处排遣。就只有以喝酒来发泄,这应该是他“性嗜酒”甚至“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真正原因吧。至于他“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应该是他个性率真的表现,理解他的人应该是不会怪罪于他的。
看到同学们的发言逐渐回归理性,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小结和指导。
师:正如同大家所述,从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陶渊明,得出的结论会大不相同。如何看待陶渊明,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经过这场讨论,同学们也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
美,即使是列夫·托尔斯泰,也饱受人们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伟大,陶渊明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个人。如果我们能不拘泥于别人的思想而有我们自己的看法,我们就具备了做一个文学评论家的气质,那也是我们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随后,我又针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抛出了下一个探讨的话题。
师:编者将这篇短文分成了两个段落,你们说这样分段有道理吗?
生:这样分段有道理,前面叙述,后面议论。
师:眼光挺准的。能否概括一下前一段叙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叙述了五柳先生的得名由来、志趣爱好、生活状况、思想性格等内容。
师:不错。能把这段话的每个句子按内容归一下类吗?归类之后再看,这段话在结构上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由于有了前一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们的兴趣正浓。听说这段话在结构上有问题,大家纷纷开始归类并探讨。终于,有学生兴奋地举起了手。
生:这段话在结构上好像真有问题。您看,文章写五柳先生有三大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可这三大爱好并不是连在一块儿来写的,在中间还插入了其它内容的叙述,这样使文章内容不集中,也不太连贯。
生:我还发现有这样两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和“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两句都是写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的,也没有放在一起。
师:那么依同学们的意见来看,在既不增添也不删减文章内容的情况下,这段话的结构该如何调整才好呢?请说说理由。
因为有了前面的内容归类,学生们调整语序的过程也就相当轻松了。
生: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应该这样调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样调整,是按得名由来、志趣爱好、生活状况、思想性格分类叙述,既符合人物介绍的逻辑,又使得内容相对集中。至于把“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放在一起。也是出于逻辑性的考虑,我们认为这两者联系得更紧密一些。
师:同学们的调整不无道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的。如果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和发现问题,那一定会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会让我们更好地做一个文学评论家。
讨论结束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请以“我眼中的五柳先生”或“读《五柳先生传》有感”为题,写一篇随笔。几天后收上随笔检查,发现这次的随笔比以往的质量都要高。由于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同学们都有话可写,许多没有胆量或没来得及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都在随笔中大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距离“做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要求还很远,但可喜的是,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比较独立的思想和语言。
4.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篇四
反思一、时间分配不合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桃花源记”入手,设计导学前测,由问题:“陶渊明为什么要退隐?”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接着引出“五柳先生”,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然而在具体设计学案的时候,只注重了学案的实用性,忘记了时间的限制,所以在课堂操作时占用时间过长,使后面的环节不能完成。
反思二、学习难度估计不够。在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采取了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几组自由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课文当中生字词比较多,翻译难度较大,学生询问的较多。于是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我并没有急于往下赶,而是延长讨论时间,并停下来让学生串讲翻译课文,我随时进行了点拨,又占去了很大的时间,改变授课计划是听课时的大忌,但课堂教学的目的要以学生的掌握为主,而不是环节是否完整。这关键是由于备课时考虑不周造成的。
反思三、学生的活动程度不够。因为初三忙于赶课,课时紧,学生展示的时间不足,所以学生在展示方面的训练不够,表现在课堂学生展示死板单调。
5.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
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启发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和对有关语句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进入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 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3、品读探究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意思。附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好读书————适意
性嗜酒————陶情 安志守节
环堵萧然———乐道 不随流俗
6.《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六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老师现学现卖,做个样子给大家介绍自己。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引语: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7.浅谈《五柳先生传》的文眼艺术 篇七
通计全文,在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篇中,“不”字达九次之多,此类句子共计约50多字,每句皆有含蓄深刻的意蕴隐含在字里行间。对文中“不”字句式,可分五类作一探析。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此为开篇之句,起得飘忽、风趣而又显得突兀,让人疑虑重重。初读,感到作者为五柳先生作传,似乎对传主缺乏必要的了解;再读,当明白此文实乃自传时,又生疑虑,岂有作自传而不晓己之姓名籍贯?深读,才会明白作者非不晓其姓名籍贯,而乃有意为之。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岂有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身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在两晋门阀制度下,人们是极为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即如平民小辈抑或不知先辈籍贯的,也要附庸风雅虚构个世家大族作籍贯。而靖节先生却说五柳先生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中。古人又是重名声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己之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使宅边五柳为号,可见他更出了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并非作传者“不知”,“不详”,实乃不愿说,故意不说,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超凡脱俗。
二、“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前一“不”系总写五柳先生性格特征时,先从正面概括“闲静少言”后的反面补说。后面两“不”字句系赞辞中引用古人之语礼赞,先生忘怀得失,不追逐名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
三、“不求甚解”。此乃作者对五柳先生好读书的补充交代。表明先生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的读书态度。其实表现了先生不唯读书,尤其是一种做人、生活、工作的态度,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率真自然。
四、“不能常得”,“不蔽风日”。这是对五柳先生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对此,先生却“晏如也”,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
五、“不吝情去留”。先生喝醉了就走,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
以上九个“不”字句,又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思路。开头“不慕名利”是对其性格志趣的总述,结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引述高人之语高度赞颂评价五柳先生,中间部分的“不”字句,又是对其性格、生活、志趣的分项说明,总-分-总的结构思路井然有序。
8.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推荐] 篇八
袁德芳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体会学习本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习通过分析人物遭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志向。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生平: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辄(zhe2)吝(lin4)褐(he4)箪(dan1)汲(ji2)俦(chou2)觞(shang1)2.全班齐读课文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文章大意。
3、小组交流,求同存异,原文翻译。
三、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性
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志
趣: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
生
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穿:短褐穿结 吃:箪瓢屡空
人物态度: “欣然忘食”“不吝情去留”“晏如也”“自娱,颇以示志”“忘怀得失”
精神风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自得其乐,安贫乐道,品德高尚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鲜明特点与个性。7.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8.读了本文,你现在懂得陶渊明为什么在自己的传记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不点明自己的住址了吗? 明确:正是激愤与当时卖声名、夸门第的世风,作者反其道而行,实是表明其厌恶之意。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齐读,个人读,直至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9.《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九
望秋园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熟读、背诵全文。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学习陶渊明的高洁脱俗。
3、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桃花源记》和陶诗,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熟读,依据注释口头翻译一遍。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白话译文
五柳先生传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6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
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
会意:亲旧:
或: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4)再读,注意节奏。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五、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五柳先生传》文体介绍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
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
会意:亲旧:
或: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
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
1、小测:默写全文2、学生念自己的译文后,教师展示课件,出示译文,让学生校对。
二、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写在作业本,完成后全班互动。教师当堂讲解。课件展示答案。
(一)老师给学生问题,学生课堂完成:
1.给课文理清脉络,说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请用简洁词语归纳。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志趣:
形象:
5、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课件给参考答案: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习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四、课后巩固练习(校本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嗜酒()黔娄()衔觞()
箪()俦()吝情()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4)每有会意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7)晏如__________(8)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B.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往、到)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
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期:
⑶箪瓢屡空,晏如也宴如: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完成第四步骤所有的作业
四、板书设计:给学生所有的练习答案
讲评:课堂练习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习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教学反思
10.贬五柳先生 篇十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月27日晴
五柳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这个将感情寄托于山水田园诗作之中的隐士,因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心而备受文人墨客的赞赏,而我却从《五柳先生传》中读出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不爱惜身体、自甘堕落的浪子,是一位真正值得贬斥的懦夫。
一、缺乏责任感
五柳先生在东晋动乱的时代里做官,当他发现官场的腐败与险恶时,却毅然决定辞官,用辞官来逃避现实。作为一名仕宦之徒,应以国家、社会的进步为己任,应有敢于指出国家、社会不足的勇气,而不是消极隐居起来。他的“闲静少言”正体现了他不负责任和自私圆滑的性格,他害怕自己的言论得罪权贵从而打破自己的安逸生活,于是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起来。殊不知,正是他的懦弱与逃避才进一步纵容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滋长。为了进一步地蛊惑世人,他说自己“闲静少言”的原因是“不慕荣利”这一点除了可以骗取别人对他的崇敬外,更给自己不负责任之心找到了一个好借口。于是他整天过着悠闲的生活:种种地、锄锄草、饮饮酒、写写诗、看看天……全然忘却自己的国家、社会的前途,全然不顾生活在动乱时代里遭人蹂躏、任人宰割的父老乡亲。由此看来他实属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像他这样胆小怕事,不负责任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严厉的批评。
二、不爱惜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五柳先生不革命也罢了。他却残酷地连自己的“本钱”也不要。五柳先生是一个大酒鬼,而且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大酒鬼。他“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穷得经常连肚子都不能填饱,自己却整天喝着酒,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他故意让自己的亲朋好友知道,从他们那里好得到酒资源,他的亲朋念他是位读书人就经常请他来喝,他每次“造饮辄尽,其在必醉。”这一点,正是他的可恨之处,每次喝酒,就一定要喝得烂醉如泥,这不仅有失礼仪,他也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吧!喝酒对人的身体伤害非常大,特别是他整天醉酒陶情,将自己的健康抛到九霄云外,只顾自己醉后的麻木心理享受,这就等于慢性自杀。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这比千金还贵重,一旦失去了就后悔莫及啊!五柳先生只顾眼前享受,而不顾身体健康,真是一个行尸走肉,鼠目寸光的烂酒鬼啊!
三、自甘堕落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终于,五柳先生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安贫乐道来,他面对如此贫苦的生活,依旧显得安然自若,为此,世人又给他带上一层光环。其实这是他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表现,吃不饱、穿不暖这除了与天气、杂税有关外,更与人的勤劳有关,而房子开裂了,连阳光和风都遮挡不住,这可是人的懒惰造成的啊!五柳先生说“不慕荣利”,这可不能为自己不劳动,不能吃饱饭,不能穿衣蔽体找借口吧?况且作为一名读书人,还可以去当一名老师啊!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博识传给下代,还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啊!何必将自己的人生束缚在一间破陋的土屋里呢?人人都这样,社会不就倒退了吗?固此,我们要摆脱他这种不思进取的邪念,要奋力拼搏,要积极进取,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如此看来,五柳先生只是一个消极避世、自私自利、自甘堕落的伪君子罢了,哪值得我们学习呢?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只有奋发有为,才能放射出人生的光彩。
【教师简评】
小作者一反常规,独辟蹊径,提出了要批判令世人敬仰已久的五柳先生,实在让人惊讶;文章中,小作者通过有理有据的深入分析,得出五柳先生是一位“缺乏责任感,不爱惜身体、自甘堕落的浪子,是一位真正应该贬斥的懦夫。”这一观点,实在令人惊诧、令人佩服。
在结合当时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用今人的眼光来评论五柳先生自己的言论,从而使评论显得中肯,较深入,有个性。如‘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终于,五柳先生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安贫乐道来,他面对如此贫苦的生活,依旧显得安然自若,为此,世人又给他带上一层光环。其实这是他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表现,吃不饱、穿不暖这除了与天气、杂税有关外,更与人的勤劳有关,而房子开裂了。连阳光和风都遮挡不住,这可是人的懒惰造成的啊!”
多用四字句议论,使文章显得用词准确且具有文学性。“遭人蹂躏、任人宰割、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胆小怕事、不负责任……”
叠词的运用使论证语言显得活泼、有趣,“种种地、锄锄草、饮饮酒、写写诗、看看天……”
巧妙运用俗语,使文章过渡自然,衔接得体,而且还带有一丝调侃的意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五柳先生不革命也罢了,他却残酷地连自己的‘本钱’也不要。”
总之,本文是一篇个性突出,论证思维较严密,让人能信服的议论文佳作。
重庆市巫山县白坪中学2012届6班
11.《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十一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练习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预计8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语:陶渊明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人很多杰出的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世外桃源”。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诗文?(《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①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辈,同类。
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②翻译全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四、练习朗读,理清思路
1、设计表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内容,追问下列问题,同学齐答,教师板书,引导背诵。
2、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⑴对读书的态度;不求甚解
⑵对作客的态度;曾不吝情去留
⑶对家境的态度;晏如也
⑷对著文的态度;自娱,颇示已志
⑸对得失的态度;忘怀得失
⑹对贫富的态度;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师:如此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次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为止,速写传神。这是我们今后作文应当学习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查背诵(两个同学背)
二、品味细节,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
⑴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
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
⑵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⑶不求甚解
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⑷不能常得,不蔽风日
安然自若,不为境况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⑸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小结: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生:不戚戚于贫财,不汲汲于富贵。
师:这句话正好与前面“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已志”,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三、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齐背第二段,然后找出文中所引的典故。
生1:“屡空”“黔娄”
生2:“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1、探究问题:本文“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指哪类人?作者为何自比?
指有学问的人。多写诗文自娱,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
指退隐之人。不追逐名利,超尘脱俗。
指百姓。希望生活安乐,恬淡自足。
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不仅写了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储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小结】
作者通过文章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率真自然人格个性之美。
熊潇潇
12.《五柳先生传》教案 篇十二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习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13.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 篇十三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觞 shāng 汲 jí
颇 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14.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十四
一、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资料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这天,让我们从结识一位以前做过官而后又辞官隐居农村的东晋大文人五柳先生开始吧。请翻开书第129页《五柳先生传》。(大屏幕显示)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大屏幕显示)
三、研读课文
1.自读勾画
教师提示:传是一种文体,是一种专门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自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爱好和生活的语句勾画出来,看哪一组能很好地配合,做得又快又准确。(大屏幕显示)
2.听读体会
教师提示: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先别忙着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先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课文的朗读语气。(放录音)
3.学生齐读
教师提示:录音听完了,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看能否读出感情来。
4.讨论体会
教师提示: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几遍了,同学们对五柳先生是否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呢?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引用刚才勾画语句,说说五柳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屏幕显示)
5.小结明确
透过讨论可知,课文首先介绍了他的名号的来历,之后介绍了他的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然后介绍了他的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其间还介绍了他的生活状况“家贫”“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而依然“晏如也”,结尾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了个赞语,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用我们此刻的话说,能够把五柳先生界定这样一个人,即:五柳先生是一个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悠然自得的隐士,他也有追求,只但是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安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能够认定,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陶渊明。
6.写法体味
教师提示:课文文字不多,却能把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人写得有血有肉,同学们仍以同桌为小组一下,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即多用内含“不”字的句子,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名利”、“不求甚比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这些语句的运用,能够很好地体现了他与别人的不同个性,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其次,语言诙谐,充满了自赏与自嘲,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重温课文
学生再一次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资料和写作特点。
五、潜力延伸
用湖北省黎胜老师的文章《“五同”老师传》作为材料。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先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士比亚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险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提示:听完了这篇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能够写完整的小传,也能够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两句话,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六、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五柳先生传的课文翻译08-11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赏析09-27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反思10-07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7-01
《差不多先生传》阅读答案11-02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00字左右08-02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0-25
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教学反思10-0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08-20
八年级上册语文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