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导入十二法

2024-08-21

高中地理课导入十二法(4篇)

1.高中地理课导入十二法 篇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江苏教师招聘:高中地理新课导入十二法

江苏省教师招考是一项测试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竞争性考试。

近几年,江苏省各类教师招聘提供的岗位数基本稳定,但报名人数持续增长,竞争热度不亚于公考。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目前还未实行统考,除南京六城区外,各地大多是由各区县教育局或学校自行组织。为了帮助备战2014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的广大考生更好的应对最难就业季,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会及时为大家发布最新的各地区教师招聘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站。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 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以便能够一上课就紧紧抓 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今天就由中公讲师樊赟昀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一、漫画导入法

漫画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把它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话,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森林资源”时,教师首先出示“小鸟的悲哀”漫画,其大意是:一位伐木工人砍光了某地的树木,小鸟失去了在树上栖息的条件而无家可归,一 只小鸟站在那位伐木工人肩扛的斧头上,可怜巴巴地对伐木工人说——“请把我也带走吧!”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学生即刻兴趣昂然,议论纷纷,教师适 时导入: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二、儿歌导入法

儿歌——人人皆知,人人会读、会唱,它通俗易懂,知识丰富。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课文内容与儿歌的对接点,由儿歌通过对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我就是利用儿歌导入新课的,效果很好。

“同学们,还记得一首童年时的儿歌吧?‘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首儿歌中,我们了解到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三、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效果是很好的,这也是老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 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 领忽略了。

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适时提问,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四、广告导入法

大街小巷、报刊杂志、电视、网上,随处可见知识内涵丰富、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广告,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把广告巧妙引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水资源”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公益广告:“地球上水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最后见到的一滴水,那将是自己的眼泪”;“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你知道这些宣传的用意吗? 又如,由山东电视台的广告——“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导入山东省的教学,学生听见这几句广告词,马上就会想到“这 里是——山东电视台”。在这里老师稍作停顿,“山东电视台”由学生回答,此时学生异常兴奋,老师适时引入新课,衔接自然,水到渠成。

五、谜语导入法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

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

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 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 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目标导入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彼此促进,缺一不可。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以便学生顺利地听课和思考。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 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 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 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七、简介导入法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老师简单介绍导入较好。

例如,我在教“俄罗斯的气候”时就采用简介导入法,效果较好: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奥伊米亚康曾经达到-71℃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 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 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 鼻子,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你能说说西伯利亚北部的冬季气候为什么这么寒冷吗?通过简介,生动形象,学生兴趣大增,由此导入冬季漫长而寒冷的俄罗斯气候的讲解。

八、材料导入法

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老师适当地把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学生爱听的并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趣闻轶事引入新课,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展开思维。

例如,在教“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时,老师说:“在金字塔群里,有一座独具风格的金字塔,这就是胡夫儿子哈弗利的金字塔。塔前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 面像,过去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人猜测在雕像里面可能有通道、厅堂等建筑结构,有人甚至拽来大炮轰击这座雕像,以寻找进入内部的入口,但结果呢?”讲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已 被拨动,他们急切地想知道:“雕像内部到底有没有通道、厅堂?找没找到人口?”思维由此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发问的时间,然 后再接着说:“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的。”

学生对金字塔这方面的内容不太了解,这样一讲,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理解了金字塔为什么是埃及的象征、世界上的奇迹。

九、复习导入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复习导入法往往被广大地理老师乐于采用。

例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呢?地球运动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物质?(学生回答均从略)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 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的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 布”。

十、节日导入法

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很多,主要有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 ——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利用、宣传这些节日,往往会起到唤起学 生注意,点拨思维,诱导动机,使其主动学习的效果。把这些节日有机地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不失为一个新的导入方法。例如,提问“3月22日是什么节日”引入“水资源”的教学,由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引入“世界环境保护”,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引入“世界的 人口和居民”的教学等,同时,或补充该节日的由来,或补充该节日当年的主题内容,或补充与该节日有关的趣闻轶事均可,只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自 然,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十一、时政导入法

将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问题,大胆而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时事政治问题的引入和讨论,老师要做 到导之有法、导之有意、导之有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老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 又一村”。例如,在讲授“我国的首都——北京”时,我先讲述——2003年7月13日,2008年奥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会的申办城市在我国的北京、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多伦 多、法国的巴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五个城市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学生有答对北京的)最终北京大获全胜,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人心 振奋。那么,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何在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的说是我国综合国 力强,还有的说„„在学生争论不休之时,我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分析北京的位置、气候、交通、经济、环境等因素,从而很好地解决了 北京为什么会申奥成功的问题。

十二、析题导入法

标题号称文章的“窗口”,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从这里往往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新课一开始,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 题让学生思考,可以起到开门见山,抓住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直截了当,清晰简明,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进行探讨的作用,达到开“窗”入“室” 之功效。

例如,在教“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土壤”时,我这样导入:我国古书《说文解字》中对“土”字的定义是:“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 说:“‘=’像地之下,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以下的大地表层;“‘ㄧ’,物出形也”,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那么,请大家举举例子,你在 哪儿见过土壤?学校操场上的土是不是土壤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土才算是土壤呢?什么样的土壤能生长植物呢? 一连串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理了出来,通过对课题的讨论,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学习本节知识做好了认知的准备。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中公讲师樊赟昀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2.高中地理课导入十二法 篇二

1.从题眼处质疑。“题眼”是文章题目最关键的词语,是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因此,抓住题眼进行质疑至关重要。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学生问:“课文题目为什么说是‘草船借箭’,这怎么叫‘借箭’呢?”也有学生说:“借东西怎么能这样借呢?”教师就引导学生把“借”换成了“骗、偷、抢、运、造、买”一溜的词,讨论过程中又觉得都不合适,还是应该用“借”恰当。最终,弄明白了诸葛亮“借”来的箭,火烧赤壁时要还,是要射还给曹军的!诸葛亮能想到向曹操借箭正是他神机妙算的地方,也是周瑜万万想不到的,这也恰恰体现了诸葛亮思维的独创性。一篇好的文章,题目往往隐含着许多信息,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有语言文字方面的,等等。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挖掘这些信息,潜心会文。

2.从重点词句处质疑。在精读课文时,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对重点词句,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进行质疑,以便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抓住“壮士”一词,引领学生探究:“壮士”是什么意思?与“战士”有什么不同?再抓住“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这句话,追问:为什么说这是“胜利”呢?又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抓住第一段的关键词“心惊肉跳”,质疑:桑娜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心惊肉跳?她为什么感到心惊肉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又根据桑娜的诉说,引导学生质疑:桑娜为什么用“惨”字,而不用“可怜”、“可悲”?渔夫的话“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学生质疑:“我们”为什么要重复?为什么用“熬”而不用“挺”、“挨”、“应付”?等等。

3.从布局谋篇的角度质疑。文章的布局谋篇,往往能符合文章内容的要求,符合文章题材的要求,改变文章的顺序往往会产生另一种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改变一下原来的顺序,然后比较优劣,掌握课文。如教学《凡卡》一文,学生很容易注意到文章在写凡卡写信这一过程时,中间插进了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这时有学生问:“文章写凡卡给爷爷写信,为什么中间插进了几段乡下生活的回忆?”“这里的插叙部分能不能删去或提前,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插叙是为了衬托凡卡对现在学徒生活的一种绝望;同时也可使文章的节奏更加紧凑,避免了平铺直叙。

4.从矛盾处质疑。有些课文有一些看似矛盾之处,这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大多蕴含深意。引导学生前后联系起来阅读,从看似矛盾处质疑,可使学生悟出道理,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一些课文在内容上看起来似乎存在矛盾,或是语句之间“自相矛盾”,或是背离社会实际。恰恰这些矛盾才正是作者的用心之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准要害,用心辨析,从而在质疑过程中更确切地把握文章主旨。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在教学中,有位同学提问:“彭德怀亲自下命令杀了大黑骡子,目的就是为了充饥,为什么当警卫员端来肉汤时,他又发火,这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吗?他是不是有点不通情理?”这个学生提出的这个疑问,说明他是动了一定的脑筋,因为这个地方恰恰是最能反映出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真切感情,反映出彭德怀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对战士的深厚感情。粗看此处似有矛盾,但细细品味,发现并不矛盾。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他更爱战士,更爱革命。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只能忍痛下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

5.从内容省略处质疑。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中,“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这里省略了什么?又如《最后一分钟》中的最后一句话:“……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的大地的第一朵紫荆……”这一句中“去迎接……紫荆”是什么意思?《三人行》中,“王吉文……觉得眼前一阵昏黑,一口带腥味的东西涌到了嘴边,他慢慢地歪倒了。”王吉文怎么了?“一口带腥味的东西”是指什么?

6.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处质疑。在教学《马背上的小红军》这一课时,我以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为学习这篇文章的切入点,直入课文重点段,问:”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的?”学生从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中知道了小红军四次拒绝了陈赓的帮助。然后我引导学生联上带下、立体思考:”小红军真的不需要陈赓的帮助吗?请你结合上下文关于对小红军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马上联系到第一段中小红军饥寒交迫的艰难处境和第三段小红军昏倒在草地的绝境发现小红军言与行的前后矛盾,体会到小红军虽身处绝境,但仍拒绝陈赓的帮助,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

7.从过渡句(段)处质疑。过渡句的哪部分是承上的、哪部分是启下的?如《伟大的友谊》中的第4自然段。提倡和引导学生敢于向课文质疑,既重文本又超越文本,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8.从文本留白处质疑。小学课文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所谓“留白”,即没有省略号却表现省略的内容,也称无形省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开展合理地想象,同时亦可进行创造性地补足或还原省略的意义的活动。如《白杨》中有段话,“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还要坐几天的汽车。”这段话中连用了三个“只知道”,我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了“只知道”这个词。那么,文中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孩子们对父母、对新疆还有许多的不知道、不明白。学生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孩子们不知道的又是什么呢?”这也正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开展想象,同学们明白了文章省略了三个、甚至更多的“不知道”。比如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不知道爸爸妈妈将来要他们做什么,不知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孩子们所不知道的正是父亲要告诉他们的。

9.从标点运用方面质疑。有些文章中有一些标点的运用非常值得研究,同一个词语在文中有时用双引号,有时则不用;有的标点又为文本留了许多空白。在讲解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差异,然后深入下去,深刻领会其意义。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全文共有五处出现“鸟的天堂”这个词,但不同的是有的地方用了引号,有的地方却没有用引号。学生读完课文就提出“为什么同一个词‘鸟的天堂’在文中有时用引号,而有时却又不用?”这时,我从引号的作用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得出第一、三、四处“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明是引用当地人说的话;而第二处“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是因为当朋友介绍这里是鸟的天堂时他深信不疑;第五处“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是指作者亲眼见到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表明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

10.从表现手法的运用上质疑。一篇好的作品,常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拟人等,学生必须清楚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对全文的影响。如《落花生》一文,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托何物言何志,是品读这类散文必须解决的问题。当读到文中描写“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种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杲杲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一段时,有学生问:“我觉得桃子、苹果、石榴很漂亮,为什么这里作者却说它不好呢?”又有学生说“作者是不是认为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明白了外观漂亮的桃子、苹果、石榴,在文中只是起对比、旁衬的作用,作者是借落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告诫孩子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11.从文本延伸处质疑。在读懂课文后,有时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还想知道有关的扩展知识。学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后,有学生问,“海洋里是否有金矿呢?”我没有当堂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将此生的问题抛给了大家。于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有的学生课后就去学校微机房上网查找资料。

3.高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研究 篇三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导入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课导入虽然不能称之为难,但是如果新课导入策略运用不当,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应该尽可能运用科学、恰当的新课导入方法。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一、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顾名思义即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的一种方法。这种新课导入方法运用起来较为简单,只要教师选择好合适的话题之后,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就可以有效实现。

例如,执教《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笔者这样问道:“同学们听说过楼兰古城吗?”由于之前很多学生都看过与楼兰古城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因此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听过!”这样的答案在笔者意料之中,于是笔者接着问:“那么,你们知道楼兰古城现在还存在吗?”生:“消失了!”师:“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失呢?”生:“因为楼兰古城地处沙漠地带,常年受到风沙的侵蚀,因此几千年后楼兰古城就消失了。”听到这样的回答笔者感到非常满意,说道:“是啊,风沙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力量,它可以让一座城市消失不见。如今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荒漠化,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那么荒漠化的现象会危及全国,进而让我们整个国家在这个地球上消失……”

笔者利用楼兰古城消失这一话题有效进行新课导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讨论兴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谈话导入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可行的新课导入方法。

二、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教育技术。自从有了多媒体,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在众多的新课导入方法中,笔者也经常会采用多媒体导入法。学生在多媒体新课导入法的影响下,学习兴趣也成倍提升。

例如,教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黄山、长江三峡等地的遥感地图。看到这些遥感地图学生并未感到新奇,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笔者接着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如何得来的吗?”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纷纷表示不知。看到他们困惑的表情,笔者接着说:“古时候人们绘制一张地图可能要花费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并且所绘制的地图不是非常精密。现代人有了遥感技术之后,花费很少的时间和成本就可以绘制出高精密度的地图。这一切均源于遥感技术的有效应用。”听到笔者这样说,学生才恍然大悟,由此也增添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视觉刺激,因此采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无疑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在多媒体导入的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加以一定的语言引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新课导入的质量。

三、故事导入法

所谓的故事导入法是指以故事为基点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为了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均采用过故事导入法,所取得的效果也令人感到满意。

例如,教授《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一课时,笔者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两伊战争期间,一位战地记者采访了一名美国的飞行员。战地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马上就要执行轰炸任务了,你知道即将去轰炸哪座城市吗?”这名飞行员立刻回答说:“不知道!”记者接着问:“那你怎么去执行任务?”这名飞行员回答说:“这个很简单,我只要按照全球定位系统的指引就可以完成任务,这和平时玩计算机游戏没什么区别。”故事说完,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看到学生狐疑的表情,笔者顺势说道:“全球定位系统如今在军事和民事两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节课即将会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进行介绍,请大家和我一起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在具体的故事导入法的运用过程当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故事导入法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不过所引用的故事必须要切合新课教学主题,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可忽略更不可省略的一个教学过程,如果运用得当,它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对新课导入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提高奶牛受胎率十二法 篇四

分别于授精后2天、6天、12天各肌注1次维生素E,每次剂量为250毫克,受胎率可提高6.8%~10.5%。

分别于产后20天、25天、30天各肌注1次维生素A,每次剂量为50万国际单位,不但能显著提高母牛的受胎率,且对以后性周期也有良好的作用。

在母牛授精后15~20分钟,肌注1次维生素E,剂量为500毫克,可使受胎率提高14.4%。

2.肌肉注射催产素。在母牛输精后5~7分钟肌注40万国际单位的催产素,受胎率可提高20%。若在分娩后第二情期应用,效果更佳。

3.肌肉注射缩宫素。在母牛输精后10分钟,肌注缩宫素100国际单位,对老龄牛子宫及复原不全的子宫具有加强蠕动、收缩,促进卵子、精子在生殖道内运行的作用。

4.肌肉注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有些高产奶牛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而延迟不排卵或萎缩,肌注促排卵素3号200微克,卵泡会很快成熟排卵。产后120天屡配未孕的高产牛,在输精前1小时肌注促排卵素3号200~400微克,可提高情期受胎率。

5.注射前列腺素。母牛产后迟迟不发情,有的长达半年乃至1年之久,主要是卵巢上有持久黄体存在。前列腺素有很强的溶解黄体作用,可促进平滑肌收缩、促进排卵、清除黄体囊肿。在发情周期的第8~14天,在宫颈处注入前列腺素F2?琢0.15~0.25毫克,或肌注0.3~0.4毫克,用后2天左右黄体消退并开始发情。

6.肌肉注射黄体酮。对发情延期排卵和卵泡发育不成熟的母牛,在输精前肌注黄体酮40~60毫克,注射后立即输精,每个情期输精、用药均是1次,可提高情期受胎率。

7.肌肉注射孕酮。卵巢长期机能减退或囊肿,连续6天肌注油质孕酮,每次剂量50毫克,再配合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400~3500国际单位,可显著提高奶牛受胎率。

8.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对卵巢机能不全的乏情母牛,肌肉注射0.5%新斯的明2毫升,隔日1次,共注3次,第3次注射时,结合注射孕马血清1000国际单位,可使母牛卵巢机能恢复,开始发情。

9.肌肉注射焦谷氨酸。在发情初期及输精末期,肌注焦谷氨酸2毫克,可使情期受胎率提高8%~9%。

10.皮下注射初乳。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牛,皮下注射初乳20毫升和0.5%新斯的明2毫升,或只皮下注射初乳40毫升,可促使母牛很快发情受孕,受胎率可提高24%。采集初乳的方法:将产后3天内的母牛乳房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用70%酒精棉球将乳房、乳头彻底消毒,弃掉前3~5滴乳汁不用,然后用蒸气消毒(30分钟)的容器接取乳汁使用。注射时将牛颈侧剪毛消毒后,皮下注射即可。

11.静脉注射自家血。静注自家全血50毫升和2%奴佛卡因50毫升,再肌注或口服维生素A、D、E(剂量为常用量),必要时隔5天重复1次,情期受胎率可达70%。

上一篇:晏殊《蝶恋花》内容鉴赏下一篇:亲情永不下岗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