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护课件(共3篇)
1.创伤救护课件 篇一
创伤救护
一、CPR(心肺复苏术)
通常指联合运用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按压两种方法来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的急救方法。
1、猝死
1>定义:指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
2>情况:人类87、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无医护人员参与抢救,其中有35%-40%如经现场及时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哎~突然想起好多打DOTA不顾死活滴孩子们,以后要注意啊,要是你没个会心肺复苏的舍友,毁一生哪,你就完了。完了。了。= =!)。
2、呼吸心跳骤停
1>起因:多种原因可引起呼吸、心跳的骤停。如急性心肌梗塞、创伤、车祸、点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过敏等(学了病理再看这些东东觉得脑子里各种致病机理在翻滚啊,哇咔咔)。
2>呼吸停止,3秒后头晕,18秒后脑缺氧,30秒后昏迷,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亡,4分钟后脑细胞全部死亡不可复(是滴,这个时候就死翘翘了捏= =!)。3>表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吸停止。另:
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刘老师视频里么的说,但我记得有另外一位急救中心老师说过,它可不是指第一个看见的人,大家看英文意思应该就可以理解了,四级四级)
基础生命支持(BLS)(额,弱弱地说一句,这个我也忘记了,就不给大家扩展了)
“黄金4分钟”:如果在4分钟内及时抢救,伤员有30%-40%可以恢复。过了4分钟,伤员存活几率为零(哎,所以救人要趁早的,时间就是绳命!!)。
3、我国的救护步骤 1>安全评估
看看现场是否安全,做好自我防护和伤员防护。
*急救时,不论是救护人员还是伤员都需要进行适当好防护,这一点灰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嗯,没错,还么的救人自己就斯巴达了)。*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方。2>判断反应(判断意识)
轻拍重呼。叫他/她,使出你吃奶的力气叫他/她。呼救同时,看脸色看呼吸。如果有意识,那么不可做心肺复苏,因为实施心肺复苏的伤员必须是心跳停止的,有心跳的不能进行心肺复苏救治,这一点必须注意。3>快速呼救
大家注意了,这个呼救可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你喊“哇靠,快来人啊,这儿有人要死啦,我怎么看着像那谁啊,不对呀,是那谁大姑子家的吗,这可怎么办哪,都流血啦,流了好多呀。”估计等这种呼救喊完,那位地下躺着的也就满怀怨念地升天了。一般的呼救有以下几句,简短精炼,大家一定要谨记于心。*来人啊,这里有人昏倒了。(简单表明事件内容)
*我是救护员,这里有会救护的,请跟我一起来。(表明自己身份,做好自我防护,有利于下一步救助的进行。而且大家没做过救护的不晓得,几个循环做下来是很累的,就算是体力很好的男生也会明显感到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想要保证救护过程不间断,必须有足够的救护员在场)
*请您(指定一个人)帮忙拨打120,打完告诉我一声。(迅速稳住现场,请专业医疗救护人员)
*有谁知道这附近有除颤仪的,请帮忙拿过来。(这个好像很多国家都定点放置的,个人不太晓得我们国家的情况)4>摆放体位 *仰卧位。
*伤员要放在硬质介质上(地面、床板等),不可在柔软的地方。*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平直无扭曲,尤其是脊柱和颈部翻转不可扭曲。5>胸外按压(具体见下第4点讲述)6>清除异物,开放气道(具体见下第4点讲述)7>人工呼吸(具体见下第4点讲述)
4、心扉复苏最初处置“CAB” 1>C——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外。
*按压方法:中指沿肋缘摸到剑突,食指靠上,掌跟放在胸骨上,两手交叉,手指翘起。肩膀和地面呈水平垂直,向下压。*按压次数:30次(100次/分钟)。
*按压深度:成人至少为5厘米,儿童和婴儿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大约是5厘米,婴儿大约是4厘米)。
*常见错误:肘部弯曲(人家是要垂直往下压的嘛)、手掌交叉(人家是要十指交叉的嘛)。
*注意事项:掌根若不放在胸骨上,偏了就到了肋骨上,压断肋骨会造成气胸,引起伤员的二次受伤。另外,按压的频率和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哒。
2>A——airway 打开气道
*清除口腔异物:两只手扶住面颊,头45度轻轻外向自己,一只手扶住下颌,另一只手伸入取出异物(假牙,淤泥,食物等都要清理出口腔,额,这个恶不恶心那就不能考虑了,既然你都来救人了,那还说啥呀),清理完,两手轻轻扶住面颊回位。
*打开气道:一只手放额头上,另一只手(不用手掌,用手指)放下颌骨处。*判断标准:下巴朝天就打开了
*注意事项:舌后坠导致堵住气道,下巴抬起度数分别是成人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要放置颈部过度伸展,压迫气道。注意疑有颈椎受伤的病人(邪恶地想到暮光之城的吸血鬼死翘翘的方式了)。3>B——breathing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保持呼吸道畅通,捏闭鼻翼下端,张大嘴包住伤员嘴巴(我第一次对着Annie嘴巴吹的时候一直漏气,急救中心的老师叫我张啊张啊张啊,感觉自己面部狰狞才张得够大了,所以嘴巴大点的童鞋比较省心,哈哈)用力吹气(500—700ml)(这个容积当然不能去量喽,经验说明,男生的肺活量一般都超好远,千万别死命吹,看到胸廓起伏就OK,女生则要费点力气,这可不是吹泡泡糖),余光看到胸廓起伏即可。
*注意事项:吹气要用呼吸膜(正确使用方法见图,反正保护好自己就好),两口间要换气,也是做好自我保护。换气时手要松开,吹气时要大口快速吹。
4>总体注意事项: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之比为30:2(这个时候不是现实你数学好的时候哈,不能消除公约数变成15:1,那些数字的意思是没做30次按压,就要有2次人工呼吸,此为一个循环。)
*每做5个循环,大约两分钟时间要查一次颈动脉,用食指和中指并起在器官的正中旁开两公分有一动脉,推开胸索鲁突肌(头侧过,脖子上有一肌肉显出,见下图刘老师的脖子。额。好奇怪这句话。)可查,位置不对感受不到跳动,轻轻推开感受。其间要数数字01、02、03直到10,如有心跳,停止操作,如无心跳,继续。
*按压时眼睛看着脸,吹气时余光看着胸。
*人工呼吸时必须换气,不换气的话因为你呼出的氧和二氧化碳比例和空气中的不同,那么你吹入的气体就无效了(祁县有句古话适时滴普及下,叫“公公背着媳妇儿跑,吃了力还不讨好”,嘿嘿~~)。
5、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嗯,做的不错哦亲~)
1>面色、口唇由苍白、紫绀变红润(病理啊病理啊,哈哈,如果么的记错的话是因为淤血被缓解了呗~~)。2>恢复脉搏搏动、自主呼吸。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病人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6、心肺复苏终止条件(嗯,你可以休息了~)
1>病人自主呼吸与脉搏恢复。(故事的最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了~~飙泪啊~)
2>有人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替。(可算来人了,累死姐姐了。再不来累出翔了,额,这个翔到底是啥啊,第一次用耶~~)
3>医生已确认病人死亡。(A:我已经尽力了。。。B: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背景音乐响起: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4>救护人员精疲力竭,无法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刚刚都提醒过你了嘛,叫人呀,逞能啊。。额。好吧。不排除他们不会心肺复苏的可能哈。)
二、创伤救护的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受到创伤的病人需要用到四项基本)
1、创伤
定义:体表或体内组织遭受外力损伤所导致损害和功能障碍。
分类:多出现在事故现场,包括钝器伤(Blunt trauma)、锐器伤(Penetrating trauma)。其中,钝器伤有交通伤、坠落伤、重物砸伤、工业机械绞榨伤、钝器打击伤等。锐器伤有武器伤、刀伤、刺伤等。
2、现场救护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自我保护。
3、出血(受伤时出血是重中之重)分类:
1>根据部位,大致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这个大家顾名思义就可以了)内出血——外表看不见。多为胸腔、腹腔、颅腔出血。虽然看不到大出血,但伤员有表现,休克,脸色苍白,手和脖后湿冷,呼吸急促等。外出血——外表看得见。
2>根据血管损伤的种类,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要知道动脉出血死亡速度快多了)动脉出血——喷射状,鲜红色。静脉出血——涌出,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渗出,鲜红色。
4、止血(针对外出血)1>指(手)压法
*使用范围:浅表动脉出血(浅表动脉:动脉跳动,你可以摸得到)。*操作方法:
#颞浅动脉出血。头上颞部出血时,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压住跳动的动脉,血就不出了。
#肱动脉(上肢出血)。上臂的中1/3内侧。摸到跳动时,四指用力往下压。#股动脉(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沟中段,用掌根、半个身子的力量去压(不用手指)。
#颈动脉(部位之前讲过了)出血。手指压住即可。
2>加压包扎法
*使用范围: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操作方法:见包扎讲解。3>加垫屈肢法
*使用范围:小腿或前臂出血。*操作方法:见包扎讲解。4>止血带法
*使用范围:四肢远端动脉出血。
*止血原理:止血带有弹性,其弹力回缩挤压肌肉,肌肉挤压血管。
*无止血带,用宽布条止血,称绞紧法(用于四肢远端动脉出血,普通的小出血不用此法)。*操作方法:
#上肢出血。在上臂的上1/3处打活结,固定,做标记(时间和日期)。
#皮肤出血,包扎加压(所有的包扎都要暴露伤口,用找到的棉质品压住)法,用劲包起来即可。
5、包扎 1>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减少出血,预防休克。
*保护内脏、血管、神经、肌腱等解剖结构。*有利于转运。
2>材料:创可贴、绷带、三角巾、干净的布类、毛巾、衣服等、胶带等。3>类型及其操作方法:
*头部包扎:站立与伤员成45度角。不能站前面、后面,眼睛与其平视问候,观察其反应,给其拿棉质品压住伤口,告诉其自己是急救员。三角巾底边向里折,于眉上、耳后、发髻处互折,三角巾顶部压在下面,两边的带子绕耳上、眉上打结,结不可打在伤口处,也不可打在主要神经处,多余的带子绕起来,轻轻地塞在后面。
*胸部包扎:不能拽,因为其除肌肉受伤外,在现场不清楚其是否有肋骨骨折,预防气胸产生。先告诉其自己是急救员,如果单纯胸疼没有出血,不需要包扎。若胸部有异物(匕首、钢丝等),不要拔出。若皮肤受伤,沿着破损的衣服撕开,暴露伤口,看见伤口后,把棉质品压上,三角巾顶放在肩部,底边沿肋缘折上,不能把胃包住,在后面或侧面打结,打结时询问伤员是否过紧,不可影响呼吸。坐好等待医生(乖~~别乱跑哈~~)。
*腹部包扎:先把三角巾两边系于腹部,出血部位加棉垫,三角巾顶部从两腿中间拉到身后,在侧面打结。注意如有肠子溢出(千万别被吓着哈,至于咱学医的嘛,千万别沉溺于判断是大肠小肠十二回肠盲肠就好。嗯嗯。),用碗扣住肠子,然后再包。
*膝关节包扎:放在功能位(什么事功能位?看图,有图有真相),不要伸直,垫棉垫,斜着包,由腿后轻轻交叉,包扎部位上下分别压住在腿外侧打结,包好不能动,搬运时依旧是功能位。
*手部包扎:手放在功能位,下面放三角巾,顶部朝前(手放在伤员身上或施救者身上,三角巾不能放在地上),若手背受伤,垫棉垫,三角巾顶部向后拉,两边的带子都折一下拉向对侧,交叉于手臂内侧打结。
4>注意事项:暴露伤口,结不可打在伤口上。
6、骨折固定
1>分类:开放性(指可看见伤口和断骨的骨折)、闭合性。开放性骨折:指可看见伤口和断骨的骨折
闭合性骨折的判断: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可不在现场施救,以免二次受伤,变成开放性骨折)2>目的:
*减少伤病人的疼痛。
*避免损伤周围的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
*防止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便于搬运病人。3>材料:
*夹板:制式木夹板最为妥善,有各种宽度和长度,以适合伤肢固定。现场没有定型夹板时,也可利用伤员胸部、健肢或木棒、树枝、竹杆等代替夹板,上肢可利用厚纸板、画册、报纸、杂志等。
*敷料:干净的纱布、棉垫、毛巾、布条、衣服等。4>类型及其操作方法:
*前臂骨折固定:夹板放到臂下,超过前后两个关节,先固定骨折上端,轻轻地包好,再固定下端,拿宽一点的带子连关节固定,拿三角巾进行悬吊,大臂悬吊。站在伤员对侧,三角巾垫下,结打在受伤部对侧脖下,不可打在颈椎上,末端肢体露出,多余带子收起。
*上肢的上臂骨折固定:需要两个三角巾,第一个折成四指宽将胳膊吊起固定(见图),结打在脖子侧边,第二个布条宽度以上臂长为标准,不要太窄,自身固定,结打在侧边。打结时人要与结水平,不可过高。问伤员是否过紧。
*小腿骨折固定:用健肢。脱鞋,扶住踝关节,鞋子往后往上拉掉,不能抬脚,健肢的鞋也是,伤肢的脚上袜子不能脱,从上剪开,露出脚趾便于观察血液循环。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下端,三根带子一起从膝下穿过去,两腿间加垫,第一根带子固定骨折上端,第二根带子固定骨折下端,第三根带子固定骨折的上关节(膝关节很宽,所以把带子打开),结打在中间,最后再拿一根带子,把脚放到功能位,八字交叉法固定脚部。嘱咐病人躺好。鞋包好放在其头旁。
*腰椎骨折固定:不能抱起,就躺在地上,如不会做处理可以不处理。颈椎和腰椎受伤要用硬担架。5>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搬动,非医务人员不要做不必要的检查。*如有出血先止血再固定。*刺出伤口的折骨不要还纳。*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个关节。*先固定骨折上端(近心端)。*关节突出部位于夹板之间要加垫。
*指尖或趾尖要暴露在外,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运送中观察心跳、呼吸、神态。
7、搬运(这一项刘老师么有具体讲,但是我们红会成员给很多人培训过很多次,大家不懂的可以联系我们哈~我们有专业的工具哦~)1>分类:
*徒手搬运:搬运轻的和轻伤的伤员。可借助简单的工具、毛毯、衣服等。
*工具搬运:用软担架(一般伤员都可以用)、硬板担架(腰椎、颈椎受伤)(要固定,抬担架时要保持水平)等搬运重的或重伤员。2>注意事项:
*搬运脊柱受伤患者,肢体和脊柱应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先搬运重伤员,再搬运轻伤员。
*搬运时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注意安全。*运送伤员时应带上伤员死私人物品。*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2.创伤救护课件 篇二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来警察在担负维持国家稳定、维护社会治安重任中也在不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特别是在执行任务中遭到嫌疑人的反抗, 拒捕等搏斗中人民警察的伤亡率逐年增加。短时间内在现场快速、正确、有效地救护, 抓住“救命的黄金时刻”能挽救伤病人生命、防止损伤加重和减轻伤病人的痛苦, 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 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轻伤残。因此, 我浅谈几种现场创伤救护的方法。
一、现场救护的目的
(一) 迅速止血
血是生命的源泉, 创伤严重或损伤点出血量大时, 现场救护第一时间要采用一切方法迅速止血, 这是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二) 包扎伤口
对开放性损伤的伤口进行妥善的包扎, 包扎伤口既能减少出血又能预防和减少伤口的污染。
(三) 骨折的固定
以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进行对骨折部位的固定, 固定骨折部位能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结构减少损伤, 也能减缓伤者的疼痛。
(四) 快速安全转运
在短时间内将创伤病人安全地转运到就近医院治疗。
二、现场救护的原则
在实际现场救护中按条件和伤情采取不同的安全有效的救护措施。在救护过程中遵守以下原则:
(一) 加强他人和掌握的安全意识。全面了解伤情, 防止遗漏, 注意防护自身的安全和病人的安全。
(二) 检查受伤人员, 有出血地方快速有效止血。
(三) 重点先抢救生命, 判断是否有意识、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骤停, 首先进行心肺复苏术。
(四) 有伤口时, 按头部、胸部、腹部伤口以保护内脏, 在进行包扎四肢伤口的顺序进行包扎。
(五) 在包扎等救护措施中操作平稳、迅速, 防止损伤加重。
急救与呼救并重。在现场救护的同时, 呼救急救中心, 短时间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更好得到及时专业救治和其它救护接应工作。
三、几种常见创伤的判断和救护方法
(一) 外出血
人体受到外伤后血管破裂, 血液从伤口流出体外, 是创伤的主症。失血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病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所以, 在救护中首先必须采取止血措施, 才能有效地抢救伤员。外伤出血根据血管损伤的情况、出血的情况和血液的颜色来判断。如下:
出血种类判断:
动脉出血:动脉血管压力较高, 出血时向外喷射或一股一股地冒出。血液为鲜红色, 血液象喷泉一样流出不止, 速度快、量多, 人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 就会有生命危险。
静脉出血:血液为暗红色, 血液象流水一样不断流出, 速度稍缓慢、量中等, 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微小的血管出血, 血液从伤口处慢慢象水珠样流出或渗出, 血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量少, 常会自行凝固止血, 一般没有危险。
外出血:血从创口流出, 可以看见, 易判断。伤者失血量过多时, 出现头昏眼花、心慌、脸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等, 严重的伤者出现昏迷等症状。检查时, 脉摸不到, 血压下降, 表情淡漠, 神志不清。
止血方法:
1.包扎止血
表浅伤口出血损伤小血管和毛细管, 出血少。采用创可贴或就地取材 (手帕、纸巾、清洁布料) 包扎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管出血。用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等覆盖伤口, 达到加压包扎止血目的。
3.手指按压止血法
用手指按压住伤口最近的动脉, 阻断动脉血运, 能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多的伤口。
4.加垫屈肢止血
对于外伤出血量较大, 肢体无骨折损伤者, 用此方法。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 每隔50分钟缓慢松开3-5分钟, 防止肢体坏死。
5.止血带止血
有大血管损伤, 或伤口大、出血量大时, 采用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不能止血时, 可选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止血都要记录时间, 每隔50分钟要放松3-5分钟, 放松止血带要缓慢, 防止血压波动或在出血。
6.填塞止血
对于伤口较深较大, 出血多, 组织损伤严重的应急现场救治。用消毒纱布、敷料 (可用干净的布料替代) 填塞在伤口内, 在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二) 腹腔脏器损伤
腹部受到开放性损伤时, 开放性伤口有出血, 内脏会通过开放伤口外露损伤, 有细菌、异物一旦进入伤口、会引起感染或休克。这些都需要得到现场的及时处理, 保护伤口及脱出的内脏, 安全快速送往医院治疗。
急救的方法:让伤病人平卧, 双腿屈曲。脱出的脏器, 不要送回腹腔, 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立即用大块用敷料覆盖伤口 (就地取材可用干净的纱布、白布、手巾) , 用三角巾做环行圈, 圈的大小以能将腹部内脱出物能环套为宜, 将环形圈环套脱出物, 然后用饭碗、盆或茶缸将环行圈一并扣住, 再用三角巾进行保护性包扎固定。腹部保温, 绝对禁食, 防止肠管过度胀气。密切观察伤病人的意识、呼吸、循环体征速送医院救治。
(三)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就是针对骤停的心跳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判断呼吸是否停止。一般通过眼睛观察伤员的胸脯是否起伏有呼吸, 耳听有无气体交换, 用脸感觉伤员有没有气流呼出。
心肺复苏技术:首先让急救伤员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 注意保暖, 急救者在伤员的一侧, 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胸骨正中线的下1/2处 (或胸肋交角处上一横指, 不要压在剑突上) , 另一手压于其上, 两手掌重叠, 手指交叉, 手指离开胸壁, 手掌不离开胸壁两臂伸直垂直下压, 按压应有平稳有力且有规律, 不能采取冲击性地猛压, 不能用力过猛过大, 每次下压胸脯4-5㎝为宜, 挤压速度每分钟80—100次, 直到有效的心跳恢复为止。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比例是2:15) 。
总之, 公安民警在日常警务活动中, 有些突发事件、意外伤害, 甚至发生动荡不安全的现场, 免不了无辜群众等人伤亡。公安民警应该掌握一些创伤的急救方法, 在执行职务活动中自救和救护他人的本领达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目的。
摘要:人民警察在执行勤务或处置突发事件时, 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难免受到意外的伤害,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这就要求人民警察掌握一定的现场急救技术及处理方法, 如果能及时、正确地在现场自救、互救, 可以减轻伤员痛苦, 阻止伤情进展, 为医院的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减少伤残或死亡。
3.创伤救护课件 篇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间我科接诊的589例急性创伤患者, 并从中随机选出60例及时得到我医护人员有效的院前急救的患者和60例没有及时接受正规的院前急救的患者, 分别称作救护组和非救护组。其中救护组年龄10~65岁, 平均年龄 (38.8±10.6) 岁, 男33人, 女27人;非救护组年龄4岁~72岁, 平均年龄 (40.0±10.9) 岁, 其中男31人, 女29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们分别对两组病例从: (1) 是否有伤口继发感染; (2) 病程中有无继发重要器官功能受损。 (3) 最终死亡例数; (4) 出院时有无残疾四方面进行研究对照。
1.3 评价标准
通过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结论:救护组是否明显区别于非救护组。
1.4 统计学方法
在保证样本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用样本统计量反应总体参数, 所得所有数据用SPSS13.0进行处理, 并使用t-检验、χ2-检验, 在α=0.05时, 0.01<P≤0.05, 说明两组数据通过计算存在统计学承认的差距, 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可支持我们的推断;如果0.001≤P≤0.01, 说明两组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数据
见表1。
两组同类数据计算, 从左向右依次χ2-=5.92, 4.68, 4.09, 4.12,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2 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随机选择的原发疾病为急性创伤的两组患者 (救护组和非救护组) , 在排除了年龄和性别的干扰后, 其病程中的病情状况及转归都存在明显统计学承认的差距 (P<0.05) 。所以, 能够获得及时和正规的院前急救, 可以很大意义上降低遭受意外伤害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亦即完善、先进的院前救护工作对遭受突发创伤的患者非常重要,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 及时和正规的院前急救又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康复率和回归社会后的生活质量。总之, 以小见大, 院前急救服务系统是否完善和健全, 是衡量一个城市, 乃至一个国家的急救医疗反应能力和急救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得出可信数据, 进一步证明了完善、先进的院前急救护理是多么的重要。方法 随机选择60例遭受突发创伤患者后及时接受了正规的院前救护处理的患者作为救护组, 同时随机选择60名没有及时接受正规的院前救护处理的患者作为非救护组。对两组进行创伤后病程中是否出现如正文所列的四方面进行调查, 所得同组数据分别通过SPSS 13.0计算, 用t和χ2检验, 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救护组在我们选定的调查项上明显区别于非救护组, 存在统计学承认的差异。结论 完善的先进的院前救护工作对遭受突发创伤的患者非常重要.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创伤,创伤救护
参考文献
[1]陆一鸣.急症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创伤救护课件】推荐阅读:
医院创伤急救工作总结06-24
创伤急救中心实施方案11-24
救护队员岗位描述07-08
红十字救护知识07-12
救护车辆管理规定08-17
小学红十字会救护09-10
矿山救护中队建设方案09-22
矿山救护中队质量标准10-15
矿山救护500无答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