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教案(共12篇)(共12篇)
1.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篇一
康复训练技巧
听能优先:基本方法是声音先于物品出现。我们在出示玩教具前,与玩具相关的声音和短语要先出现,并且多次的重复。在声音出现时,老师和家长要尽量生动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声学强调:把句子中关键词的声音通过声学能量上的突出,使他比其他词汇听起来更加响亮和突出,更便于听障儿童听到。一般声学强调的技巧有:加强关键词、在关键词前面停顿、拉长关键词发音、耳语或大声说出关键词、重复关键词。
听觉三明治:简单地说就是“听——看——听”,具体有以下情况:教导者就某件物品出现之前先以听能优先,输入语言;然后,出现物品加以语言输入;再收走或把它放在某一范围中,继续描述物品让孩子听,看孩子能否聚焦到此物品。即以听开始,最后再回到听。
破坏性行为:在教学中故意给孩子制造障碍,设计一些违反常规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发展表达性语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它是老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技巧。比如喝水没有杯子,吃饭没有勺子,看看孩子的反应。
平行谈话:教导者用陈述句描述儿童专注的焦点或正在做的活动,例如宝宝拿着棒棒糖在用力撕糖纸,教导者可以帮助宝宝表述出来:“宝宝在撕糖纸哦,好漂亮的糖纸,小手撕一撕,撕一撕糖纸……”;
自言自语:教导者用陈述句表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例如宝宝将糖纸给老师,老师说“谢谢宝宝给我糖纸,我把糖纸撕一撕,用力撕一撕,糖纸撕开啦……”。
超语段:即抑扬顿挫的说话。包含音长(声音的长短),音强(声音的大小),音高(声音的高低),四声(1、2、3、4声及轻声)。可以表达情绪,强调事实,表示疑问等。
轮替:是一种互动及会话的基础。在轮流的过程中所用的语言有“还要”、“给你”、“换我”、“等一下”、“好了吗”等。发展轮替游戏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强化活动。简而言之,每个人都需要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转换角色。
2.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篇二
人工耳蜗能使听障儿童重返有声世界, 而术后的康复过程则是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终身事业”。目前, 人工耳蜗装置已日渐完善, 植入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 而术后的康复教育理论与模式已被公认为是其中有待深入探索与研究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尚缺乏在汉语环境下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康复教育的系统研究, 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育模式。为使听障儿童最终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术后康复训练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自2011年5月接受了一名人工耳蜗术后听障儿童, 先后运用听觉口语法、言语矫治方法, 历经一年的康复治疗, 分析并总结出了用听觉口语法和言语矫治相结合的组合治疗方法, 对人工耳蜗术后听障儿童的早期听力语言康复有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症状
施某, 女, 两岁时确诊为极重度先天性耳聋, 双耳115d B。4岁时, 右耳植入人工耳蜗, 手术成功, 一月后开机, 听力重建效果良好。依据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评估题库的内容进行初评, 该儿童听觉能力、语言能力结果均未达级。希—内学习能力评估中等 (42%) 。对部分环境声可以察知但不能识别, 音节评估不能完全借助听完成, 有时需依赖视觉帮助完成, 聆听习惯还未形成;语言处于模仿发声阶段。
2.2 康复训练措施
针对个案情况, 笔者严格遵循听觉发展的4个阶段, 细化听觉训练目标,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康复训练。
2.2.1 听觉口语法训练策略
听觉口语法是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 籍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 或以植入人工电子耳蜗的方式, 帮助听障儿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的康复治疗方法, 其能将听觉、语言、认知, 依其自然发展之程序, 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景中, 透过会话式的互动, 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说话及语言。对于有适宜听力补偿 (包括助听器使用者) , 特别是人工耳蜗植入者而言, 应首先试用听觉口语法, 以帮助其听、说两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011年11月起对该听障儿童进行听觉口语法教学, 并就个案的现状进行了相关评估, 结果为:听觉能力四级 (54%) , 语言能力四级 (1岁) , 助听效果为最适。
针对此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按照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发展的自然发展模式, 通过有意义的教学情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并在让家长深度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 预留一些灵活的作业, 督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多思考、多想方法、多融入生活。治疗半年后, 该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呈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见表1、2。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后, 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整体进步比较均衡, 但言语清晰度提高较慢。
2.2.2 言语矫治与听觉口语法训练的同步实施
针对该儿童存在呼吸方式异常, 控制能力差, 说话时气息较弱, 声音响度偏低, 舌的前后调节和运动能力不足, 以及构音语音能力异常等问题, 2012年9月, 调整教学计划, 决定在坚持听觉口语法教学的基础上, 探索与言语矫治结合下的康复训练。
言语矫治是利用现代化治疗手段, 结合放松训练、促进治疗法、口部运动治疗法、重读治疗法等, 对聋童存在的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等障碍以及语言交流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估和治疗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各个言语器官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帮助聋童发出较准确、清楚、舒适的言语声。
现以舌根音/g/的矫治过程为例说明言语矫治的康复训练效果。首先, 为使该听障儿童提高肺活量, 用腹式呼吸的办法, 协调其呼吸与发声, 为言语呼吸做准备。其次, 实施听觉辨识训练。针对/g/和/d/音位替代的情况, 利用/g/—/d/的对比图片, 通过在优势耳一侧发音, 让孩子完全靠听的方式选择图片, 以判断其是听的问题还是说的问题。再次, 加强舌力度训练。/g/发不好, 主要是由于孩子舌根无力, 也不明白“舌后缩”的道理, 因此在训练时采用体位选择、触觉刺激、本体感觉刺激、抵抗运动等技术, 以及呛水法、鼓腮法进行练习。最后, 强化构音训练。运用言语矫治的一些矫治方法引导孩子能够正确发出/g/, 并且舌后部上抬的运动功能基本正常后, 强化进行的/g/构音音位训练。四个月后对该听障儿童实施评估, 对比评估结果见表3、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孩子介入言语矫治之后, 言语清晰度有显著提高。
2.3 结果讨论
(1) 与传统康复教育方法相比较, 听觉口语法治疗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注重孩子“听”, 强调在训练中应先将听觉加以发展, 认为“听”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 通过“听”对言语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是最有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听觉口语法不是唯一的康复方法, 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不同活动形式的训练中, 也需灵活、综合的使用其它方法。
(2) 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半年至一年, 是听能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听觉口语法教学获得明显效果的同时, 要及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正确的言语听觉反馈, 进行听说对比训练, 以听带动说, 以增强构音语音康复训练的效果, 提高其言语听觉能力, 达到提高语言清晰度的目的。目前来说, 机构中多数听障儿童都存在说不清楚的问题, 因此, 有必要对存在言语问题的儿童进行言语矫治, 使其在及时、有效的言语矫治技术的帮助下, 得到更理想的康复效果, 对听障儿童而言, 言语矫治过程有着针对性强、效果突出的优点。因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 如果能够将言语矫治和听觉口语法有机结合, 以“整体语言”方式渗透到语言康复教学中, 不仅能够有效地使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均衡发展, 而且能够为听障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从而起到强化个别化康复效果、促进语言康复的作用。
3 结论
在对听障儿童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下转97页) (上接110页) 可以采取听觉口语法与言语矫治相结合的方式, 这对听障儿童的康复会起到显著作用。这项工作我还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 但从听障儿童取得的成绩中, 我坚信它的方向是正确的,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才能真正实现听障儿童康复“听得明白, 说得清楚”这一现实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秀瑾, 李海珍, 张谊, 等.2-5岁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言语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 2007 (1) :41-43.
[2]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方法[M]长春:吉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 1995.
[3]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听力言语语言康复词汇 (教育学部分) [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3:279.
3.为听障儿童营造一片语言之海 篇三
【关键词】听障儿童 家长 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1-01
“狼孩”的听力虽然正常,但生活在无语言的环境中,是不会说话的。健听儿童在出生前就具备了听觉能力和听觉经验,出生后九个月才开始咿呀学语,这期间接受了大量的语言刺激,是听觉积累的过程,是言语的准备期。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也应该遵循“听”在“说”前这一规律。孩子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家庭,家长给孩子配备了优良的硬件——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以后,工作重点就是要给孩子配备良好的软件——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戴上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就能开口说话;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开口的时候才会学习语言,在此之前和他们说话没有意义;其实这都是错误的。家长既不能因为太心急而逼着孩子开口;也不能因为他们不开口就不和他讲话。“理解性的语言积累听到的次数达到80%以上才会发展表达性的语言。”家长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二、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完整的语言范例
正常人交流时,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时会使用省略的语句。但是当和听障儿童在一起时就一定要使用完整句。既要求自己说完整句,也要求孩子尽量说完整句。比如家长要让孩子拿遥控器,就不能图省事,把手一指说:“遥控器。”而要根据孩子的听觉水平适当调整语言的长度:“宝宝,帮妈妈把(茶几上的)遥控器拿过来,(好吗?)”有些词汇固然可以生硬的灌输给孩子,但是语法和语用却是自然习得的。因此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传达完整的语言信息。
听障儿童在表达的过程中本身就容易出现丢字落字的现象,如果孩子说出两个字,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那么他就不绝说三个字。这样就会失去了练习说长句子的机会,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的孩子所表达出的语言都是词语的堆砌:“妈妈、手机、爸爸、汽车、奶奶、医院、肚子疼。”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家长及时给孩子进行语言统整:“宝宝你是不是想说:‘奶奶生病了,肚子疼。妈妈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开车送奶奶去医院看病?”
三、家长要给孩子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
有的孩子可以一股脑儿地背出:“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骨头,熊猫爱吃竹叶……”“小兔玩气球,气球飞走了,小兔哭了,小鸟找来气球,小兔笑了。”乍一听,感觉这孩子语言发展得挺好的。但是如果稍稍变换一下方式来问他:“谁爱吃竹叶?”“小兔为什么哭了?”他则会瞪大双眼很茫然很无辜地望着你。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交流意识严重滞后。语言康复的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听觉自主的获取语言,进行自然地交流,最终回归主流社会。康复过程中要少一些“模拟”的语言,多一些真实自然交际状态下的语言。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讲话可以满足自身需要,帮助孩子主动发现讲话的意义。语言的学习是不可以脱离孩子的实际生活而架空起来的。
四、家长的语言略高于孩子现有的表达水平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孩子指着两张床说:“妈妈的床,哥哥的床。”家长可以再输入一遍:“这是妈妈的床,那是哥哥的床。”或者“妈妈的床大大的,哥哥的床小小的。”“妈妈的床宽宽的,哥哥的床窄窄的。”
五、家庭成员的语言要统一、要文明
家庭成员最好统一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刚刚入训的孩子更应该如此。如果家庭成员中有的使用普通话,有的使用方言,这样会加大孩子学习语言的难度,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孤独症现象。
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话尽量要文明。每次假期回来,就会发现孩子的方言多了,粗话也多了。家长可能会觉着好玩,而不去制止;更有甚至者认为只要孩子能说话,就是学会了骂人也值得高兴。可喜的是孩子有了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可悲的是家长没有给予正确的示范与引导,孩子变得粗俗了。
总之,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即使我们用语言的海洋将孩子浸泡起来,听障儿童理解的语言可能只相当于一片湖泊,而他们表达出的语言也许只是一股清泉。为了使这清泉能长流不息,家长要经常进行自我语言的检测,努力为孩子营造一片蔚蓝色的语言之海。
参考文献:
[1]黄昭鸣,周红省著.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2006.
[2]胡向阳.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中班关爱听障儿童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设计意图
现在,以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是家中的“独苗苗”,“小太阳”,来自周围众多“阳光”的娇宠、甚至是过分的溺爱,自私、任性、不关心别人等诸多缺点在这些孩子身上日益显现。学前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会关爱他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显得异常重要,因此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公益广告,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关心聋哑儿童。
2、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听障儿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浪花和海鸥的声音
2、公益广告《关爱听障儿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请幼儿听几种声音感受有声世界的美丽 教师: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浪花的声音)教师:浪花来了,听把谁请来了?(海鸥的叫声)
2、利用情境导入
教师:浪花的声音是不是很好听,海鸥的声音是不是很动听。如果突然有一天你们都听不见这些声音了,生活会变的怎么样?
二、观看公益广告《关爱听障儿童》
1、观看公益广告,让幼儿看看说说里面发生了哪些事情,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带了一段公益广告,这段广告小朋友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也看到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广告中的那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发生了哪些事情?他们是怎么样的?
教师:那我们再来看一遍,到底发生了那些事,有没有小朋友没观察到的?
2、教师小结
教师:小宝患有先天性听障,他的爸爸帮助和训练他,终于有一天当小宝被小朋友欺负的时候,他终于听见了这世界的声音,说出了话!
三、经验讲述,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回顾公益广告,鼓励幼儿关爱听障儿童
教师:现在老师再放公益广告,小朋友们认真看,这一段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是怎么对待小宝的(几个小朋友一起欺负小宝,不和他玩,说他是赖皮鬼,什么都不会讲)
教师: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是对的吗?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对待小宝?
2、教师小结
教师:当小朋友的身边出现听力有障碍,什么都听不见的朋友,大家不能排挤他,要真诚的和他交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是小天使,都应该相互关爱!
四、手语游戏,猜一猜
1、幼儿感受无声的世界
教师:现在小朋友把老师当成小宝,看一下小宝(老师)的动作,看谁猜出我想干什么(教师用手语表达我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教师:小宝说他很想跟小朋友做好朋友,小朋友们我们愿不愿意跟小宝一起玩一个游戏呀。
教师和幼儿玩猜手语游戏。
教师:小宝说他今天很高兴,因为有那么多的小朋友跟他一起玩游戏,那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吗
2、教师小结
教师:像小宝这样有听障的小朋友,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用手语表达他们想说的话,小朋友们和他玩的时候要真诚的对待他,帮助他。
活动延伸
延伸课堂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小动物等相关概念。
5.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 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群孩子,这些孩子看上去很聪明,有的孩子两岁就能认一些汉字,背几十首古诗词,常被誉为神童。但渐渐地就不与同龄孩子一起玩。目光回避,对亲人不亲,对周围漠不关心,对人不理不睬,原有的语言逐渐消失。好动、喜欢爬高,行为怪异、重复、刻板,有的有自伤和攻击行为。一位家长说,这些孩子不盲,却视而不见,连父母也从不正眼看上一眼;不聋,却听而不闻,对父母的呼唤也毫无反应。走在马路上,他们也许会一下子冲上马路扑向汽车;在超市选购商品时,他们也许会一把夺过你手中的商品将它放回到货架上......现实世界丝毫进入不了孩子的眼睛和内心,他们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就是医学上称之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刻板以及智力异常等症状。孤独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急剧上升的趋势。在今年,省人大代表递交的议案指出,“我国有孤独症孩子达百万之众”,其中“我省大约有典型孤独症4000---5000人”,孤独症又称自闭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孤独症通常发病于三岁前,表现特征为:不能与人建立关系,难与别人交往,和人不亲近,缺乏目光接触;掌握语言能力迟缓,不愿与人对话,缺少主动语言,对语言理解困难,常常代词错用,鹦鹉学舌地重复简单句子。语言能力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决定因素。孤独症儿童也是人类中的一部分,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训练者对孤独症儿童语言特征、性格心理有充分的了解,针对他们自身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愿提出得到同行们指导。
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征 孤独症儿童对于含义较深的词组、双关语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有的完全不能理解,有的则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此外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还有不懂沟通情境的问题。他们在使用口语和非口语表达方式时和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区别,老师家长们也可以在了解这些特质后,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导更为得心应手: 具体表现是:
(一)使用口语方式异常,有如下特点: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孤独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3.延宕仿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关联。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非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经由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亦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或不会使用“是”或“好”。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10.固着性:不会因应情境的变化,而重复的念着某句话。11.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二)使用非口语的特征;1.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讯息。2.会使用非语文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拉别人的手等,有些行为是不合社会规范的。3.部分的学生认字能力极佳,且擅长记忆,对于叙述性的文章也能够一字不漏的将它背下来。
二、对孤独儿童语言训练的目标 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首重在加强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纠正使用口语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语法错误,让他们能准确的使用词汇,能主动的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三、加强语言训练的几种基本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局限,怎开怎样阔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力?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亲情接纳法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要让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当然,在这里,也包括老师对被试的了解与真心接纳,只有这样,才会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2)游戏法设计轻松的游戏,让孤独症儿童在愉悦的、轻松的心态下接受老师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训练中去除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训练者把握时机地进行引导,完成顺理成章式的训练,这种方法既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的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游戏法除了给语言交往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健康心态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3)同伴带动法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4)情境法 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刻意安排了。如在排座位时,让他坐在里侧,出来时就势必需要对外侧的同学说:“请让我出去”。这里,我举个非常深刻的例子,学生姚尧的情感性语言表达没有,为了激发他这方面的能力,我把姚尧带回自己家,告知其家长坚持每晚打电话。第一天接电话时没什么,第二天也没什么特别,到第三天晚上接电话时,他突然主动发出一串情感表达语:“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还想奶奶,你们来接我回家吧!”听到这串话,训练者哭了,电话另一头的爸爸、妈妈也哭了。训练中很多事实证明,给孤独症儿童创造情境,对激发他们的表达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5)音乐陶冶法
音乐对淘治孤独症儿童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他们会拍手说儿歌、会对着镜子跳舞、张开笑脸欣赏自己。在音乐陶冶下,他们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性情慢慢开朗起来,从而间接地为进行语言交往奠定基础。
(6)运动训练法
一个正常人如果身体柔弱,浑身无力,会表现出无力讲话,即使讲了也是声音低小。孤独症儿童要想进行语言交往训练,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安静型的,懒惰型的孤独症就更是需要了。运动中增加肺活量,促进发育器官的成长,这是语言交往所需要的身体物质基础。(7)环境陶冶法 要有一个愉快而且安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接纳的、尊重的、关系良好的,并且应该减少限制与体罚,避免紧张与焦虑的产生。不随意做未预告的改变,包括每日的流程、教师、教室的布置等。
四、在语言训练中应注意的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在心理、性格、语言上存在特殊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孤独症儿童一个好的效仿及学习的对象。在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时,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对他们的失言或失行,存有私人的成见。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差失,常常因于他们在困惑、迷失或震惊的感受中寻求表达情感的结果,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因而行为也显得怪异。
2.当与孤独症儿童交流时,请尽量避免以下的语言: 双关语、反讽语(如他把脏物弄到桌上时,你说:“好极了!”)、绰号、时下流行语。
3.言词的表达要清楚但避免过量,发现孩子听不懂时,改用简短的句子表达。4.对于不同或随时改变的环境,如代课老师、调课等。并以工作表方式告诉他改变的情形。
5.一般程度的视听觉刺激,对自闭儿而言,往往可能太过或不足,例如日光灯的嗡嗡叫声,常使一些自闭儿分心。请仔细观查并去除“骚扰物,有时孩子在换位子以后,显得较容易分心或情绪不稳,也可能是由于附近的环境因素。6.当感觉压力或对某人或事有不确定感时,有的孩子会不断重覆某个话题或问题,通常话题内容与他承受的压力并无直接的关系。此时你须要打断它,并合理的回答他或将话题延伸,也可以请他将问题写下来,如此可以协助他冷静下来,否则先帮他写下问题,再请他写下合理的答覆,也可以达到抽离焦虑的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采取角色对换,由老师扮演不断争辩、不断提问题的角色,让他来回答。
7.老师与父母间正确且频繁的沟通,对于建立孩子正常的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8.要有耐心的听他说话。
6.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篇六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中儿童化语言的运用作者/刘 莹
摘 要: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仅仅做到准确、明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使其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成为一种幼儿易于接受的儿童化语言。
关键词:学前教育;口语;儿童化语言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或语言交际功能,幼儿的语言能力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如果错过这一阶段,或者在这一阶段给孩子一些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那么很可能在将来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仅仅做到准确、明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使其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化语言对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习惯的形成。
一、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语言表达成人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多为成人,幼儿只是虚拟的表达对象,大部分学生职业口语的鲜明性与生动性不够,语言表达往往习惯于使用简练、理性的成人语言,容易忽视幼儿自身的特点。
2.口语训练忽视气息训练
在口语训练中,气息训练往往被忽略。气息和声音的关系,就好像是发动机和机器的关系一样。口语表达中的力度、亮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优美、甜润、持久等都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
3.语言交际中缺失情感因素
在幼儿教师口语训练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成人模拟性的程式化训练,往往缺乏主观上的情感投入和体态语的合理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幼儿的情感状态和认知能力是完全不相配的。
二、儿童化语言的特征
1.儿化语使用频度高
儿化,有的时候表示喜爱和亲切的感情,正好适合学前儿童情感浓烈且童稚率真的特点。幼儿教师口语适当地多使用儿化语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儿童在积极情绪的支配下轻松地进行语言交际。
2.语速较慢,语气词较多,适度夸张
这是由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所决定的。如果教师的语速太快,交流信息就不容易被幼儿接受。
适当运用语气词,可避免因教师语气语调生硬而造成的儿童的反感情绪,从而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儿童化语言的夸张包括语意的夸张和语气的夸张。通过夸张突出其个性特点,渲染气氛,富于感染力,使儿童对人和事物的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持久。
3.生动形象,趣味性强
幼儿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依赖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以及其他感知形象来认识事物。所以,给幼儿传授知识的话语要有鲜明性,就是语言表达要有视听效果、动态美感、情感趣味,能唤起幼儿对具体事物的真切感知,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思维、联想、想象、回忆、行动。
三、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训练过程中儿童化语言的实施
1.打好语音基础,练习朗读技巧
在口语教学中,首先应训练学生读准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这是练好儿童化语言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读准各种音变,特别是儿化音、语气词“啊”的各种音变。这样,儿童化语言才会显得更加自然纯正。打好了语音基础,再练习朗读的各种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
2.儿童化语言技巧训练
(1)儿歌训练
儿歌其实是训练儿童化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因为它短小、通俗、押韵、好记的原因,教师很容易学习,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儿童化语言的语感状态,更易于学生尽快地走进真实情境,回归他们的童稚,感受他们的童趣,表现他们的.童真。例如,儿歌《小猫》中唱到:小猫,小猫,本领真大,一生下来,就会画画,画的什么画?喏,五个瓣的梅花。训练时要注意其中的语调多为升调,两个猫字是虚声,“大”和“花”字是略有变化的实声,两个“画”字是先实后虚,前面的节奏为两拍,后两句是三拍。语调要曲折渐升,要有体态语的自然运用。
(2)讲故事训练
幼儿教师在讲童话故事时,应该绘声绘色,努力创设一种意境,以便感染和打动儿童,使之能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培养其倾听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另外,幼儿的思维也是一种“叙事性思维”。“叙事”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正是以生动、鲜活的情境化方式让幼儿获得属于自己的领悟。因此,无论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还是叙事本身的特点来看,叙事都应该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
综上所述,儿童化语言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要创设幼儿交际的语境,重视幼儿可接受的语言进行真实训练。运用科学方法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将提高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幼儿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意愿、情感等,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教师口语。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2]闫春梅。童话审美教育初探。学前教育研究,.
7.儿童注意力训练教案 篇七
课题名称:儿童注意力训练 指导教师:马桂容
学前教育专业(大专)、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工作经验一年多 训练时间:45分钟—50分钟 训练方向:行为训练
训练目标:1.课堂行为训练、听课能力训练
2.克服作业磨蹭
课前准备:1.儿童注意力训练指导
2.路线表格(依据人数而定)
3.秒表
4.根据儿童的年龄与实际情况选择内容
5.编写教案
训练内容:1.视点凝视儿童注意力训练指导(上册)P142页
训练时间:5分钟
2.1分钟闭目训练
3.听力训练---正说数字训练(儿童注意力训练指导上册P42页)
4.听读训练---(儿童注意力训练指导上册P51页)
5.扑克牌记忆训练
6.冥想训练儿童注意力训练指导上册P134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一、背诵听课口诀
欢迎大家走进儿童注意力课堂。哪位同学举手告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A认真听讲
B不能说活
C要听老师讲
D不能吃东西„„)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听课口诀。请同学们在背诵的时候仔细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口诀去做。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注意在背诵时不要拖音、不能喊、要用好听的声音来背诵。我来起头、(听课前预习好„„)
听课口诀
课前预习好,听课易入脑。
温故而知新,难点见分晓。
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眼耳追老师,能把要点找。
玩具易分心,课堂莫带入。
别人要扰你,坚决不理睬。
课堂一分钟,课下十天功。
课后需复习,回忆最重要。
提问:1.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听课口诀是怎么要求的?(A课前预习B不能把玩具带进教室
C眼耳追老师„„)
2.谁知道眼耳追老师是什么意思?
二、视点凝视
接下来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表现,让老师看看谁是最棒的!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翻到最后一页(142页)。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小黑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注意把书立起来距离你的眼睛15cm。不要看其他地方、不要讲话、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黑点上。你就会发现藏在黑点里的秘密。
时间!到谁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同学们注意力都很集中、做的非常好。现在让眼睛休息一下!我们现在都把眼睛闭起来、来感受一下一分钟。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干什么?请调整你的呼吸、想一想在这一分钟里你都想到了什么。(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三、听力训练---正说数字
刚才我们做了一分钟闭目、同学们表现得不错。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1234的游戏练习。我先来示范一遍,请同学们一会根据老师的口令作出相应动作。看谁表现的最棒。
1.教师做示范
2.教师说数字、幼儿根据口令作反应 好了刚才的游戏练习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再来玩进行一个正说数字的游戏练习。什么是正说数字?就是指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将一组数字或几组数字按照排列的先后复述出来。
例如:老师念2—5—63—9同学们重复为2—5—63—9。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7—56—2—13 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你来重复一遍。
(学生:7—56—2--13)非常好!继续来听:
9—16—21—4
1—45—23—76
27—56—3—11
8—29---44—36
17—29—31---5
41—10—25—8 ——听动协调训练
很好,看来大多数同学注意力都很集中,听得都很认真。正说四组数字都说的很好。现在我发给每位同学一张表格。看一下你手中老师刚刚发的表格。请你把名字写上并且写好日期。听口令画路线,看看谁听得准、画的准、而且漂亮!要用铅笔来画尽量不要用橡皮、一次画好。怎么做呢?我们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画地图。(在黑板上画出四个方向的标志图形并表明方向和箭头)例如:我说东2,同学们就用笔向东移动2个格子。东是在格子的右边也就是向右2格:跳东3指提起笔向东跳3格。(老师做演示)让我们来比一比。注意你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教师发出口令(1)从圆点开始。平移南4,东2,跳东3,平移北4,南2,东2,北2,南4,跳东1,平移北4,东2,西2,南2,东1,西1,南2,东2.四、扑克牌记忆训练
现在请画完的同学把你的笔放起来,下课时把路线图交上来。现在请同学们来看看这是什么?(扑克牌!)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张?1—2—3一共有3张。我们来观察一下。看一下这一张牌一定要看清楚记住上面的数字是 几?什么和花色?看完了要记住了,再来看看第二张……第三张……好了,现在开始回想一下,第一张牌是什么数字?什么花色?谁来说?看看谁最能干?(找学生回答)第二张呢?第三张呢?
注意:记扑克牌的时候,要找一个学生站起来一次回答每张牌的数字和花色,中途出现错误或学生猜牌的现象立即停止记忆。
刚才的扑克牌游戏,同学们回家后也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来玩,练习,看谁记得最多,做回答的最好。
五、冥想训练
好很好,表现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做了很多练习完了很多的游戏。现在请同学们坐直了两脚分开脚面平行与肩同宽,手心向内,双目微闭,一边调整呼吸一边想象。吸气---呼气---吸气,想像一下在一片大山的深处,或者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有一潭平静的湖水。湖面非常平静,没有一丝波纹。湖边长满了花草树木,花草树木的影子倒映在湖中。现在你在心中清清楚楚的看到花草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一边慢慢的做深呼吸,一边继续想象:在平静的湖边,有一朵红红的、鲜艳的牡丹花,牡丹花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之中,现在你在心中能够清清楚楚看到红红的牡丹花在水中的倒影。
一边慢慢的做深呼吸,一边继续想象:一朵红红的、鲜艳的牡丹花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些露珠开始往下滴,咚,一滴,滴在平静的湖面上,平静的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波纹,缓缓的向远处荡去。咚,又一滴,滴在平静的湖面上,平静的湖面再次荡起一圈圈波纹,缓缓的向远处荡去。一边慢慢的做深呼吸,一边继续想象:一朵红红的、鲜艳的牡丹花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些露珠不断地,一滴一滴往下滴,往下滴„„现在在你的心中开始慢数,数以谁这朵红红的鲜艳的牡丹花上的露珠的滴数,一滴、二滴、三滴„„一直数到50滴。当 你数到50滴的时候,在心中缓缓的默念:“我的心情越来越平静,我的头脑越来越轻松,我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现在请你慢慢的回到我们的课堂上睁开你的眼睛!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先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8.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二 篇八
(二)2、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2.1听觉训练
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强调先听后说,“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会听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声响,才能听懂别人的话语,并从中学到自己不会说的语句,听障儿童学会听之后也可提高语音的清晰度。听觉训练也就是对听障儿童的听觉器官进行有计划的声响刺激,并建立刺激联系,从而逐渐形成听觉概念的一种训练。它可以刺激听障儿童意识到声音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越来越习惯于使用听觉去感知,认识周围事物,从而促进听觉功能的发展。在训练过程中可利用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参与来帮助听障儿童进行学习。
在家庭中进行听觉康复训练,按照年龄的大小,可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对以下内容进行训练:
2.1.1听觉察知训练
听觉察知是听觉系统对听刺激的感觉能力。大部分听障儿童都尚有这种残余听力,但很多听障儿童由于年龄小或配戴助听器时间短等原因不会使用残余听力,使得这部分听力处于“昏睡状态”,通过强声刺激,再利用各种感官的参与来唤醒听障儿童的这部分听力,让听障儿童感知声音的存在,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家庭训练中,可有意识的制造出各种声响,如电视机、敲门、炒菜、切菜、播放各种音乐等,对于初带助听器的孩子,可让他摸一摸音响,通过音响的震动感知声音的存在。训练内容可由无意察知向有意察知过度,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如装豆豆(听到声音往瓶子里装颗豆豆)、穿珠子、堆积木、跳一跳(方法类同于装豆豆)、模仿各种动物及交通工具的声音等游戏,不但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的活动积极性。
2.1.2听觉分辨训练
听觉分辨也就是让听障儿童分辨出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语言声及其代表的含义。例如声音的大小、快慢、远近、是什么发出的声音等,可由综合分辨向精细分辨过度。综合分辨即一些环境声、音乐声(打击乐、管弦乐等)等,精细分辨则包括时长、强度、频率、节奏、听觉定向的分辨。听觉分辨训练可通过“猜猜我是谁”、“谁的反应快”、“跳格子”、“模仿发声”等游戏进行训练。
2.1.3听觉识别训练
听觉识别是训练其把握声音的多种特性,从而将声音识别出来的能力。它需要有关感官的参与和大脑分析综合作用的参与。包括词语识别和音位识别。在家长进行康复时,可利用卡片、实物等配合游戏来引导听障儿童进行训练。如,利用卡片:灯 灯 蹦 灯,从这里面选出不同的词语。类似的游戏还有形义匹配、单一选择等。
2.1.4听觉理解训练
9.谈如何培养听障生的语言能力论文 篇九
2.培养听障学生说准确、完整的语言
众所周知,听障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常常会出现所谓的“哑巴话”,这是聋人的习惯语言方式,只说重点词语,不能连贯成句,或只作简单的回答,不作详细的分析,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鼓励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如教听障学生数数时,我摆出6根小棒,指导学生从1数到6,然后说出有几根木棒。听障学生一般只说“6”,连量词“根”也不带,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说“有6根小棒”,不论学生说得是否清楚,只要语句完整,意思正确,就及时给予鼓励。再如,初学加减法时,在口算练习中,有很多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我就要求学生先说出算式再说出得数,不仅训练了语言,还增强了对算式的理解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每个同学的语言能力都有了不同的提高,为他们以后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10.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篇十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李婧婧
【摘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重心正逐步沿着教书向着育人的轨迹上发生着变化。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而听障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心里健康的维护显得尤为特殊、棘手和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特教工作者首先要对聋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研究出系统化的心理辅导教育及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并用我们的热情、关爱,无私奉献的精神照亮聋生心中,给予他们温暖,指引他们成长。
【关键词】:听障儿童 心理障碍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听障儿童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一个特教生分支,他们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是一件极具有必要性又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聋生的心里障碍,正确引导聋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和人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议题。
一、听障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听障儿童、即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以及言语声的儿童。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28%其中14岁以下的约200多万,每年还有3万多新增聋哑儿童。有研究表明,聋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接近30%。
在关于聋生心理障碍的一系列调查中,集中体现了以下一些问题:聋生在特教学生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例,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大群体,而聋生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表征为:(1)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不佳、焦虑倾向性明显高于普通正常学生;(2)自我评价方面,存在自卑倾向;(3)情绪情感体验方面、存在孤独体验情结(4)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对人焦虑;(5)个体发展方面,听力残疾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与正常学生基本一致。
从心理学、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分析,聋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交敏感,偏执,抑郁三个方面。
社交敏感主要体现在:不愿与正常人交往,心中存在自卑情结,要么胆怯要么目空一切的自大。表现出要与正常人交往缺乏热情,即使交往也是简单而枯燥,根本提不起聋生交往的兴趣,聋生交往的圈子狭小单一,仅仅局限于聋人群体和少数亲朋好友,聋生之间往往易出现早恋,从而主观上避免了和其他人正常社交的需求。
强迫症状:主要体现在(1)强迫联想,即常常联想自己失去亲人的照顾,失去老师同学的关心,变成社会上流浪的残疾人,并由此激起聋生最普遍存在的情绪紧张和恐惧心理。(2)强迫对立思维,即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3)强迫思维即受到伤害或者不公正待遇,这一思想,冲动意念会反复或持久的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3)强迫性恐惧: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导致聋生处于高度焦虑不安全的心理状况,会使得聋童常常会冒出报复社会,或者报复某个人,又或者因为怕失去生存来源而产生盗窃抢劫等等念头这些念头产生会让聋童产生强迫性恐惧,时刻担心自己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
抑郁:聋生的人格缺陷往往是造成抑郁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自卑和依赖性强,而上述两种包括社交缺陷、强迫心理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聋生患有抑郁情节的可能性。聋生的抑郁
症状往往表现为:自怨自艾、泄气、缺乏自我价值肯定、做事犹豫不决、注意力分散、在群体中往往表现的焦躁不安、对生活丧失兴趣、自我可怜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臆想、和自杀冲动。
二、教育对策分析
(一)平等对待,换位思考,发挥模范和榜样作用。
针对他们社交敏感的心理状况,以朋友的姿态平等的对待,常常思考模拟聋生的心理以及身体状况去思考问题切实的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求态度以及心理。从而达到让他们对我们打开心门,然后可以试着让他们去模仿学习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或者找出他们身边的同为聋生的学长,朋友亲人甚至父母等等的楷模。
(二)清除社交障碍,解决聋生的社交回避现象。
聋生和健全人交往过程中心中存在一份困惑,那就是自卑心理,自愧不如他人,因此在健全人面前抬不起头,也羞于和健全人打交道,害怕受到歧视,因而难以理解和融入社会。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从心理上给予以教育,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幸,首先要针对个体发掘出聋人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是最根本的;更重要的是在聋生接触健全人初期的时候尽量选择素质较高、相对有同情心、并且懂得和聋生相处的群体,防止伤害或者刺激到社交敏感性强的聋生。如特教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包括后勤辅助等等岗位的职工,都要和聋生平等生活,和睦相处,尊重他们。
(三)利用视觉优势发挥聋生特长
由于触知觉落后于正常儿童,且触摸动作少而单调等等原因,聋生的感知范围和内容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他们的感知不完整、不准确。而这导致了在学龄初期聋童的视觉感受性视觉反应速度不及健全儿童;可正如俗语所说:“盲者最聪,聋者最明”,由于对视觉的依赖及经常使用,促进了视觉的迅速发展,聋生的视觉感受性和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愈来愈小,甚至超过正常儿童。针对聋生的视觉优势的开发、培养以及让聋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是让聋生摆脱自卑情结的根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培养上多多采用:实物演示、现场教学、电化教学、情景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等方法,刺激聋童的触觉感知以及视觉能力。而已经培养具备了视觉优势的聋生要大量辅以绘画、摄影、平面设计等可以发挥视觉优势特长的锻炼展示机会。
(四)建立心理档案、设置长期心理辅导机构
针对聋生的心理咨询要充分体现出针对每个个体学生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待,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合适的方法时机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谈心,并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
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学校也要设立心理咨询室,让面对心理障碍的学生随时可以有一个可以“治病”的门诊。
(五)正确处理好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咨询、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帮助家长提高修养,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通过家访、电话、学校开放周、走访成功家长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聋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1.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篇十一
对于听障儿童及其父母来说,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是多年为之康复准备和向往的目标。父母应该在儿童入学前一年作准备。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教师的有效合作。
1.开学之前父母的准备工作——
自信对于刚入学的听障儿童很重要。为了能自信地开始学校生活,儿童需要掌握听说交流的能力,以便真正独立,同时胜任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2.语言水平
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入学一年前向学校索取一份课程表很重要。这可以帮助父母知道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差距。
当普通学校不能提供康复帮助时,父母作为康复指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就更为关键。不同学校环境中的语言和词汇是需要准备的另一个方面。父母可以在孩子入学前一年就开始着手练习。
3.独立
根据听障儿童的年龄,父母应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管理自己的助听设备。他们应该能自己开/关助听设备、更换电池、告诉老师助听设备出了故障等。
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需要,而不是一切替他们想好、做好。让孩子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练习独立。
4.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是指让听障儿童有信心和口语能力来回答为什么他们需要配戴助听设备等问题。父母可以在家里给孩子示范如何自我拥护。创设孩子可能碰到的来自同伴、教师的问题情境,让孩子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练习。这也是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之一。
从一开始就教会孩子助听设备各个部件正确的名称是重要的。因为要想做到自我保护,儿童应该能用正确的词语给他人、教师讲述人工耳蜗、言语处理器等部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儿童知道是哪部分有问题也很重要。
5.日常生活和社交技能
和独立相联系的是日常生活技能和相关的语言,包括穿衣、整理衣物、收拾书包、上厕所和吃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在家里练习这些基本的技能。
在每次出门前,让孩子按照计划的活动列出物品清单,然后对照清单检查物品带齐了没有。这可以作为听觉记忆和次序练习的好机会。
社会技能应包括和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有听力障碍而放松要求,而应该使他们形成和其他同伴一样的行为准则。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功,听障儿童都需要比健听同伴更专注、更遵守纪律。自律和专注是听障儿童在幼年时期必需养成的最好习惯,也是他们能学会的最好的品质。
行为方面还应该包括与其他儿童互动、参加集体活动和遵守游戏规则。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通过把孩子送入学前机构或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游戏使其养成好的社会行为,在这些情境中,孩子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儿童或成人交往,还能学习同伴的语言,这对于他们获得社会认同及交朋友非常重要。
6.适应学校环境
父母需要找到一所愿意接纳听障儿童的学校。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熟悉学校各个区域的环境及其功能。可以带孩子参观学校,拍一些学生们在不同区域活动的照片,制成一本学校体验图书。和孩子说说每个区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词汇。
7.熟悉FM FM是听障儿童在教室里使用的一种辅听装置。它由麦克风、教师配戴的传导器和儿童配戴的接收器组成。声音信号被送出或者通过无线FM信号被传导。接收器的款式有很多种,有的可戴在身上,有的可单独戴在耳朵水平位置,有的可以连同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一起戴。确保每个听障儿童都会使用和测试这项装置。父母和教师需要督促儿童坚持使用FM并注意它的工作情况,因为它对于听障儿童在普校教室里建立信心、理解语言很重要。
8.学校提供的支持
12.语言艺术训练教案 篇十二
1.用手造型出下列形 象:
小鸭、小狗、小鸟、孑L雀。
2,表演童谣
比
尾
巴 作者:程宏明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呀最好看?
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呀最好看。
3. 根据关键词设计情节表演:
司机、售票员、乘客(老人、小孩、年轻人等)。
二、语音训练
1.翘舌音
sh-翘起舌靠近硬腭前部,成窄缝,气流从中送出。
十(shí)山(shān)上(shàng)身(shēn)声(shēng)书(shū)
双(shuāng)顺(shùn)实施(shí shī)闪烁(shǎn shuî)叔叔(shū shū)伸手(shēn shǒu)
省事(shěng shì)
朗读练习:
dà
shī
zi
chēng bà wáng
pǎo jìn niú qún chěng xiōng kuáng 大
狮
子,称
霸
王,跑
进
牛
群
逞
凶
狂,māng niú bǎi kāi bā guà zhân
shī
zi jǔ
shǒu lái tïu xiáng 牤
牛
摆
开
八 卦
阵,狮
子
举
手
来
投
降。
2.平舌音
S-舌尖靠住下齿龈,形成一条缝,气流从中挤出。
塞(sāi)三(sān)思(sī)松(sōng)苏(sū)
扫(sǎo)嫂嫂(sǎo sǎo)
三思(sān sī)
思索(sī suǒ)松散(sōng sǎn)shãn sâ
shīsâ
sà shuǎng sài shi suíshí 神
色
失 色
飒
爽
赛事
随时
sǎo shì
sōng shǔ 扫 视
松
鼠
三、主持演讲训练
伴随着阵阵欢笑声,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已经上场,他们将用琴
声来表达童年的欢乐,请听中班小班的小朋友们的木琴齐奏《我爱北京天安
门》。
四、诗歌朗读表演
春雨
“
轰
隆
隆„„”
谁这么顽皮,重重的敲门声,惊得小草,从泥里探出脑袋; 吓得小花,顿时红了脸; 吵得梦中的小动物,不情愿地睁开了双眼„„
哦!原来是春雷在扣响春天的大门。
注意:探出(tàn chū)、顿时(dùn shí)、睁开(zhēng kāi),春雷(chūn lãi)
五儿歌朗读表演
找朋友
作者:佚
名
小鸡小鸭是朋友,下个蛋蛋喂妞妞。小猫小狗是朋友,看家护院好帮手。青蛙是朋友,保护庄稼是能
【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教案】推荐阅读:
儿童语言训练故事07-18
儿童语言训练法10-15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12-13
听障儿童性格特征07-0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查办法08-11
中班语言领域活动儿童故事《温暖09-23
小班语言儿童诗《绿色的世界》07-21
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7-2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0-0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