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2024-08-28

股份制改革的意义(10篇)

1.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一

在中国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国有产权不能自由流动资本市场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我国的产品市场还不太完善经营者市场远未成熟。因而在现阶段推行股份制改革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股份制与所有权监督不足

股份制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把单个资本集中起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解决单

个投资者无力投资的局面。但是股份制的出现将会导致所有权监督的不足经营者不努力工作或不按所有者的意愿努力工作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

设想有n个所有者产权主体他们自愿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每个产权主体提供的监督为giGΣgi为监督之和监督越多经营者偷懒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效益越好所有者获得的收益越大。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定个人的效用函数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形式UiUiXiGXαiGβ其中Xi为其他私人物品的消费αβαβ私人物品和监督给所有者带来的效用都为正①并且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设Px为其他私人物品的价格C为每单位的监督成本Yi为每个所有者从企业盈利中获得的收益假设所有者没有其他收入如果有也只是在其之前加上一个常数并不影响问题的结论与所占的股份成正比YikSiSi为其所占的股份。那么每个产权主体面临的问题是给定其他产权主体选择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Xigi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

LiXαiGβλYiPxXiCgi其中λ为拉格朗日常数。

我们可以得到纳什均衡情况下每个产权主体提供的监督

giβαYiCΣgiαβij……ni≠j………一

于是我们得到

GΣgiβΣYinαβC

从一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产权主体相信其他产权主体提供的监督越多他自己提供的监督就越小且随产权主体个数n的增多G越来越小。

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下帕累托最优解的情况假设社会福利函数采用下面形式

Wruru……rnun

结束条件为ΣYiPxΣXiCG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GβΣYiαβC

这就是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供给。HGGαβnαβ显然H≤

监督的纳代均衡供给小于帕累托最优供给且二者之间的差距随产权主体个数的增加而扩大也就是说股份制将导致所有权监督不足。

由于监督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与一般公共产品的产权容易界定谁投资产权归谁不同监督由于其无法量化和具体化当一个经营者努力工作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是哪一个产权主体的监督在起作用或者是所有产权主体共同监督的结果。同时即使一个企业由于某产权主体提供了充分的监督而使企业获利甚丰该产权主体也无法剥夺其他产权主体依据其投入的资本份额获取收益的权力因为股份公司是按股分红的同股同酬。由于这种来源于监督的收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承担监督成本的产权主体不能独享其带来的收益于是产生了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因此作为理性的个体每个产权主体愿意提供的监督会少于其应该提供的监督导致所有权监督不足。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产权主体自愿提供的监督总和与产权主体的个数成反比产权主体越多提供的监督就越少并且随着产权主体个数的增多提供的总监督与帕累托最优供给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同时由于经营者是否努力工作不易观察或者是成本高得令人难以接受张维迎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他称之为“树荫下的经营者”。在所有者监督不足的情况下理性的经营者不会按所有者的意愿努力工作导致企业效率低下所有者的利益受损。

堤内不足堤外补。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这种所有权监督不足在很大程度被市场约束弥补通过成熟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营者市场对经营者施加较强的外在压力督促和鞭策经营者兢兢业业地工作。

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体现出来。对产品市场来说主要是通过产品市场上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利润等指标得到反应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这种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越强说明企业经营者绩效越好利润是经营者经营绩效的综合反映。所有者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指标来判断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对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来说本质上资本市场的竞争是对企业控制权的竞争其主要形式是接管这是防止经营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最后一种武器。如果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不善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就会使有能力的其他人低价购进足够的股票从而接管该企业。企业被接管后第一个被解雇的往往就是经营者。在健全的经营者市场中一个人只有通过市场评估和社会认可方可成为一个公司的经营者而企业经营者也

2.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二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经营货币和相关产品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企业。

首先, 它具备一般金融企业的特点, 如作为以营利为目的, 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等, 同时其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其次, 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企业, 其还有一些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特征。第一, 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行业, 就企业内部讲,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其员工技能操作流程的专业性和细致性, 对其自身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的要求, 以及就企业外部讲, 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其企业形象的稳健性与诚信性的要求都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第二, 在现今经济发展日益高速化、全球化的趋势驱动下, 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这也使得银行业的竞争变得日趋紧张与激烈。

目前我国现有银行大致可分三类, 国有银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存在下来, 并且逐渐发展壮大, 说明了它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这也是它能争取到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关键。

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依据时代特色与自身特点建立起来的, 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 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亦具备以下特征:

(一) 广泛性与系统性

罗长海在《企业文化学》中论述过:“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理解, 有人认为就是企业对自身形象进行的设计及对外进行的形象推广与宣传, 也有人认为就是企业自己创办一些报纸刊物, 为员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其实, 以上这些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都过于浅薄片面。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绝不是简单地将企业与文化进行嫁接, 其内涵非常广泛, 可以说, 企业文化包罗了思想文化教育、体制制度构建、形象理念策划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二) 时代性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内容是依据时代特色建立的, 具有时代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立必然要以时下经济发展状况, 人民思想状态及生活需求等等一系列时代特征为先导, 因为其建立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提高该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内部管理能力及外部市场竞争力等等综合能力, 要能够经受住当下市场的实践检验, 如若所设定的企业文化内容不能与时下社会人民所需紧密结合, 那么必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三) 独特性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与特色, 这是由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范围、经营管理体制、企业目标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都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 不然必会丧失其独特性, 从而在市场中丧失人们对它的关注与兴趣, 丧失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应是企业组织在继承传统文化知识精华, 并依据时代特色与企业自身特点而形成的团体意识、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加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综合现今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及企业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特征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的综合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 有助于完善管理机制

因企业文化自身所具备的广泛性与系统性特征, 在加强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其企业行为准则、企业职业精神、企业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等都会被逐渐明确和完善。那么当其拥有了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合理的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后, 其企业的整体管理机制也会随之变得合理和完善。

(二) 有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

现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企业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给予的各种机会和条件, 抓住时机;另一方面, 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变革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性企业, 其要想保持自身的勃勃生机, 就更需要紧密跟随时代发展步伐, 适应市场需求。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可能存在的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等差异, 就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企业总目标与部门分目标、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不一致, 从而导致目标上的分裂与冲突, 最终影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使效益受损。

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行内企业文化建设来统一职工价值观, 规范职工行为准则, 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从而有效增强整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提高工作效率, 获取高收益。

(三) 有助于提升外部形象, 提高竞争力

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 客户是其利润的来源。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的要求不外乎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而只有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完善和升级, 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业务品种, 同时在服务上提供更加全面周密, 更加灵便高效的服务, 才能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 赢得市场。而这一切策略的成功实施, 都脱离不开人的因素, 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注重对本行职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加强其专业操作技能, 提升其综合服务素质, 最终追求在客户群体中建立其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因此, 就业做到:

首先, 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本行职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从而加强其专业操作技能, 提升其综合服务素质, 最终追求在客户群体中建立其良好的形象与口碑。

其次,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独特经营理念及企业形象的策划与宣传, 通过塑造和宣传自己独有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 让客户充分了解其企业特色, 借此塑造银行良好的外部形象, 发挥品牌效应, 从而可有效提高本行的客户认可度与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 依据企业文化建设自身所具备的广泛性与系统性、时代性、独特性特征,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完善管理机制, 增强内部凝聚力, 提升外部形象, 从而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勃勃生机。因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凡意义。

摘要:本论文就重点探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创新企业特色, 创出品牌, 才能适应当前国内外激烈的竞争需求的意义。

3.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2015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按照有关部署,加强领导,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赣榆区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

(一)广泛调研,精准选点。根据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目标要求,赣榆区通过查阅报表数据、面上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基层意见,确定了筛选试点村的“三项原则”,即按照有一定数量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且有较多的稳定的经营性收入;大多数村民有改革的要求和愿望;村级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根据上述原则,最后选择青口镇杨坨、墩尚镇小东关为试点村,做到了精准选点。

(二)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下发《关于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赣榆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的通知》,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依据。试点镇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试点村成立三个组织机构:成立以村“两委”干部为核心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村干部等为成员的清产核资小组;成立以熟悉情况的党员、村民代表、村组干部等参加的成员身份界定小组,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制定方案,搞好培训。制定下发《赣榆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青口、墩尚两个试点镇结合实际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在此基础上,赣榆区统一制定清理表格,层层开展业务人员培训,区镇村三级共培训业务人员累计87人次,保证试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严密程序,规范操作。一是通过试点报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试点村改革领导小组制定的改革议案、组建合作社的报告、成员身份界定办法、成员代表产生办法、股权量化办法。

二是提交试点申请,履行审批手续。试点村向镇提出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试点申请(含请示、实施方案、成员身份界定办法、成员代表产生办法、股权量化办法),经镇农经中心审核通过后报镇政府审批,并报区委农工办备案。

三是组织清产核资,界定成员身份。村清产核资小组对集体资产,尤其是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对清查出的呆悬死账,列明原因;对盘盈的固定资产,经有关部门评估,由村民代表大会予以确认后调减或调增资产的价值。

四是界定成员资格,量化集体资产。由成员身份界定小组根据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成员身份界定办法,明确界定时点,进行成员身份界定。

五是制定操作章程,建立治理机构。村改革领导小组拟订社区股份合作社章程草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的名称、性质和职能;成员确认,成员的权利、义务及成员代表的产生办法;股权的设置和具体量化方案;管理机构设置、产生办法及职责;资产的经营管理与保值增值责任考核办法;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办法等内容。

根据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包括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在内的社区股份合作治理机构。“三会”成员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不相互交叉兼职。

成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成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由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理事长;监事会对成员代表大会负责监督机构,对集体资产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等实行有效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全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二、赣榆区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

(一)理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较好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缺位的问题。股份合作社作为企业法人,真正赋予了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村级集体资产产权。通过净资产量化折股到人,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构建了股份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合作社成员1人1票,强化了农村集体“三资”的民主管理。

(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2015年末,青口镇杨坨村集体收入较上年增长了76%,墩尚镇东关村集体收入较上年增长了14%。

(五)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根据合作社的收入状况,按股分红,有效增加了财产性收入。2015年底,楊坨社区股份合作成员分红145.94万元,人均700元。

三、赣榆区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启示与思考

(一)主要启示。

1.统一认识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新闻媒体宣传等,广泛宣传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基层干群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家认识到,做好试点工作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民主管理的需要,是维护群众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搞好集体资产运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需要。

2.清产核资是基础。只有摸清集体家底,包括村集体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经营性资产、经营性净资产,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净资产状况,才能为明晰产权、量化到成员提供依据。

3.成员界定是关键。成员界定既关系到保障成员个人的利益,也关系到集体利益的维护。必须把握界定时点,严格执行政策,按照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成员资格界定办法》进行界定。

4.股权设置是核心。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解决农村集体产权不清,集体资产人人有权、人人无份的问题,形成村级集体资产新的治理机制,从而调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集体经济、维护集体利益的积极性。股权的多少是成员权益大小的主要体现,是利益分配的基础。因此,合理确定股权尤为重要。

5.治理结构是保障。只有建立包括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在内的社区股份合作治理机构,并依法照章运行,才能为成员行使民主权利、加强集体“三资”民主管理,增加集体收入、提高资产运营效益提供保障。要充分发挥股份合作社的市场经济主体职能作用,合理利用市场经济资源,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拓宽发展路径,加快经济发展,进而增加成员财产性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二)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的建议。

1.坚持行政推动与村级自愿相结合。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在贯彻上级改革部署的同时,更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能搞刮风式、运动式改革,避免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稳定。要在宣传上下功夫,搞好示范引领,消除基层干部的疑虑,循序渐进地推动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2.坚持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在改革推进时,要在依法办事、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不唯书、不唯上,从各镇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坚持“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不同模式。如在股权设置上,既可以设单一的成员股,也可增设贡献股、干部股;既可以设个人股,也可增设集体股。

3.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在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制度设计、股权设置和具体操作中,在保护成员个人利益的同时,更要注重集体利益的维护。要设置一定的集体股,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摆在重要位置,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进程奠定物质基础。

4.坚持完善村民自治与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相统一。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村民自治组织的政经分离。农村问题探讨社区股份制改革后,村民自治组织的经济管理、资产经营的职能应由社区股份合作社承担,其职能应主要放在乡镇政府委托职权的行使、村级社会管理、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

4.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经历管理体制转轨和经营机制转型的战略性跨越。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剖析金融国际化竞争趋势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发展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找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改革渠道。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思路、探讨

【正文】:

我国国有商银行正在经历管理体制转轨和经营机制转型的战略性跨越。这次股份制综合改革是继上世纪80年代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立、90年代成立政策性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以来,一次更为深远的金融领域的全方位改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目前,中、建两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工商银行已全面启动股改实质性工作。农业银行将在上述三行股改结束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择机启动股改工作。本文拟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剖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国际化竞争趋势,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发展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分析中、建两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工商银行的股改方案,寻找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改革渠道,以期为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国有银行传统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近二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中,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中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筹集者和供应者,在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国企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社会成本,背上了不少“包袱”,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客观环境的变化,各种风险、矛盾越来越集中地凸现,直接体现在:

(一)国有银行规模较大,管理层次过多

从现行体制来看,总行作为一级企业法人,对下属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分支机构拥有统一和垂直领导的控制权,以二级分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总行和一级分行实施统一调度资金,统一财务核算的经营管理体制。从管理方式上看,部门对下级机构的管理仍保留着类似事业单位的浓厚的管理色彩。规模较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成本过高和由此导致的低效。在。

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虽然近年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善贷款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未能达到这一标准。从国际大银行的情况来看,2002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52%,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虽然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国有商业银行在1995年前产生的1.3万亿的呆坏账,但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偏高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不仅不利于这四家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施股份制改革,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补充自有资本和控制不良贷款,是强化市场约束行为的最佳途径。

(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迫切需要

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有产权形式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由此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渠道是财政,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取代了财政成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供给者。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贷款额的80%以上流向了国有企业。1996年底,国有企业占用的国有银行贷款余额47434.7亿元。没有银行的金融支持,国有企业的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金融支持却使国有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其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重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放了大量特定贷款;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未能实行审慎会计制度造成大量虚盈实亏;银行产权关系模糊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由此引来的是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银行和企业债权债务关系不清,即作为债权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作为债务人的国有企业最终都为国家所有,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借贷关系或金融交易关系等等,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同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长期以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出资人是国家,行长与董事长的职责往往集于行长一身,这些使得银行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的要求。只有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四)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

根据最新统计,入世三年来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明显加速,其资产总额增长了54%(注2),平均年增长18%,贷款增长了84%,年均增长28%。其中,人民币的业务发展尤为迅速,人民币的资产总额三年内增长了1.3倍,人民币的贷款增长了59%。尽管目前中外资银行竞争加剧,但目前市场格局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从2001年底到2004年底,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存款和贷款市场份额的变化是国有商业银行由81%、84%、83%分别下降到76%、77%和76%,股份制银行则分别由16%、16%和15%分别上升到21%、22%和21%,外资银行由3%、0.5%和0.2%调整为3%、1%和2%,这些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下降的份额基本上被股份制银行所分,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上升。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将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市场经济规则,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来办事。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导致金融机构全方位的竞争。在地域上,中外资银行在沿海和东部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同时逐步延伸到中西部地区;在客户范围上,外资银行目前在中国主要是优质客户,但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中低端客户的争夺;在业务种类上,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将是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随着其人民币存款的增加,向中资银行借款解决人民币资金来源的依赖性将有所降低。外资银行将在中资银行的传统领域向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和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在国内金融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内将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既是适应加入wto、提升国有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经济实力、推进现代经济金融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改革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金融特点,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这几个中心环节,审慎、务实地推进综合改革。

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情况剖析

为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国家专门成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确定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总体目标。一是消化历史包袱,进行财务重组;二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三是创造条件公开上市,最终接受市场考验。2003年底国务院做出决定:选择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历史包袱相对较轻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元外汇储备对两家试点银行进行注资,标志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4年以来,中、建两行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实施财务重组步伐,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从两公司披露的信息看,股份制改革的前两步工作基本结束,达到了预期目标。股改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主要体现在:

(一)财务可持续能力得到改善

股改试点中,中行、建行通过国家注资、核销剥离不良资产、增加风险拨备等措施,较好的改善了财务状况,其主要财务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的标准。

1、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标准。到2004年9月底,中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75%,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39%,均高于国际上通行的8%的标准。

2、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到2004年9月底,中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为5.16%,较年初下降了11.12个百分点;建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为3.74%,较年初下降了3.81个百分点。

3、增加了风险拨备。到2004年9月底,中行、建行风险拨备率分别为68.35%和87.7%。预计2005年上半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标准。

在财务重组过程中,中行、建行聘请国际权威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尽职调查等工作,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了信息披露,业务运作模式逐步与股份制企业接轨。

(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在财务重组的基础上,中行、建行相继从国有独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公司治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1、明确了国有资本产权主体。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行使对中行、建行出资人的权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向中行、建行派出董事和监事,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从而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虚位的问题。

2、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中行、建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核心的管理层开始运作,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国际大型银行的公司治理原则制定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以保证各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管理层开始转变经营观念,确立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

3、完善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行已经开始实施尽职调查、风险评审和问责审批“三位一体”的信贷管理体制,全面强化授信审批各环节的问责制,进一步推行严格的事后评价制度,借鉴国外金融集团风险管理经验,实施管理信息大集中,逐步实施集团风险管理体系策略。建行制定了《建设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对风险管理机制改革目标、原则、实施措施和步骤进行明确和细化,发挥先进技术手段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完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创维渠道股份制改革预计难见成效 篇五

一、记者:创维中国营销中心宣布将在广东、广西、福建和天津四省试点分公司法人化、并试行以虚拟股权的形式,将分公司的收益与分公司核心高管的收益密切挂钩,这个举动应该说还是非常新颖的,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罗清启:首先对创维渠道改革的决心表示赞赏,但是,我认为这个举动没有新颖之处,将分公司高管作为分公司虚拟股东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源范畴的激励方式,它的作用是释放区域分公司内的组织活力,但是这种改革的成效预计非常有限。

二、记者:您为什么可以肯定这种虚拟股权的改革方式成效有限呢?

罗清启:这个问题跟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是一样的。在公社的组织形式下感觉效率不高,然后把经营权限放到每个农户,这实际上就是经营的股权化与模拟公司制,创维的虚拟股权制实际上就是农村的土地承包到户,这种方式可以在自己公司内造成小范围的效率提高,但是,作用非常有限。我们现在看到的农民收入问题在这种组织形态下很难提高就是这个道理。

三、记者能否详细解释一下这种方式成效有限的原因呢?

罗清启:我们目前解决农业低效率问题采用的方式是:发展工业吸收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当农村的人口转换到城市的工业体系中的时候,农村的最大生产要素土地的大公司化经营时代才可能来临,这就是农业的产业化问题。实际上不用管让农民进城还是以后继续呆在村里,农民已经进入大工业化的组织,非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农业的产业组织是解决农民问题,或者是农村产业化或者是农村现代化问题的本质组织形式。解决农民问题的经济组织形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工业化的组织形态。

在农村大工业化的农业产业化解决的是土地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这种解方案实际上是通过产业化获得了规模与范围经济而已,此外,当农业产业的组织形态向大公司制变化的时候也就是现代农业技术可以快速推进的时候,有了这个过程,我们农村的产业组织形态与新技术的适应性问题就可以解决,两个部分相互促进,经济就可以快速发展,这就是我们农村现代化的组织进化过程,因此,只在农民的激励上采取措施是解决不了农村的问题,相似的是只解决分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四、记者:您认为创维的渠道改革难见成效,那么制造商的渠道改革会按照什么样的路径来推进呢?

罗清启:这样的渠道改革过程一般来说是这样的:第一个阶段是裁员,这实际上是在不改变组织形态的前提下降成本,把所谓的辎重扔出窗外;第二个阶段是加大关键经营层的薪酬激励;第三个阶段是股权的改革,现在的虚拟股份化就是这个阶段,这个改革仍然是变相的激励,效果有限,它仍然是从组织内部解决问题,并没有新的组织形态去经营我们的流通,

第四个阶段就是比较痛苦的阶段,这些渠道网络的大部分职能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或者是把区域品牌维护的职能外包给渠道商,这个阶段会在连锁渠道的零售网络与物流以及售后维修网络齐全之后到来,在这个时候人数众多的分公司很难对制造企业奉献更多的价值,而是以更大的成本出现的时候,制造企业解构分公司的行动就开始了。冷兵器至今仍然存在,它自己本身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但是,它们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原因并不在于这些武器本身出了什么错误,而是社会用另外的一种武器取代了它们。制造商自己的分公司本身并没有错,它们曾经给品牌的成长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当有更好的组织形态出现的时候它们的落伍是必然的。

五、记者:您认为这种股份制的方式与格力的渠道模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两种渠道模式哪一种更有现实意义?

罗清启:这两种股份制是完全不同的,创维的股份制是自己分公司虚拟的股权变化带来的激励变化,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激励创新,它并没有改变渠道的外在组织形式。格力的渠道模式是跟零售商的股权组合,它是一种制造企业与零售商的协作产物,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六、记者:创维除了将分区域分公司股份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创维自己的网络在销售创维产品的同时,试点公司可以引入其他品牌的销售,以此扩大收入来源,这应该说是一种非常大胆的渠道改革,您认为其新意在哪里?

罗清启:我认为这种改革有一定的新意,其举动的本质是让自己的渠道平台化,销售其他品牌的其他类电器产品,这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获得既有渠道范围经济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用多产品线来稀释其网络成本。我认为这种方式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目前的市场上不只有创维这么做,其他的品牌也在这样做。在没有连锁介入的三、四级市场上,渠道形态的本质仍然是添加了其他品牌做装饰的某品牌专卖。这些区域市场是缺乏公共的零售平台的。当众多品牌都在开放自己的渠道平台停泊别人家的飞机的时候,这些区域就会出现混乱的平台竞争,这些平台的公信力有限,因此,这些所谓的二不像的平台的利用效率还是有限,这就是幸福树等一些所谓的公共型平台一直难以迅速壮大的根本原因。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85897296,电子邮件:luoqingqi@126.com

 


关于作者:

罗清启:现为帕勒咨询资深董事,并兼任多家跨国家电企业的中国营销顾问。联系电话:0532-85897296,电子邮件:luoqingqi@126.com查看罗清启详细介绍 浏览罗清启所有文章 进入罗清启的博客

6.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六

**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局,创新机制体制,积极实施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截止2006年底,全区累计已完成93个村的改革,占全区总村数的35,共界定社员股东19.5万人,量化集体资产4.8亿元,量化

土地4.4万亩,并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农民变成股民,真正拥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算得出、拿得牢”的物质权益。二是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并维护了近4000名农村婚嫁妇女等特殊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三是创新了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为确保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总体达到了群众相信、干部放心、股民称心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改革工作机制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合力推进。

1、统一思想认识。为了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上来,进一步消除“不懂、不通、不想搞”改革的思想障碍,自2005年以来,我区每年年初都召开全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会议,并多次组织镇乡(街道)分管领导和改革推行村负责人外出考察取经,举行本区改革先行推行村典型宣讲、现身说法和各类培训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为及时破解干部群众“怕烦、怕难、怕出事”的畏难思想,结合改革进展情况,定期召开改革推进分析会议,进行总结回顾,分析不足与问题,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措施。此外,我们还设立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专题简报,对各地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典型经验和进度情况、改革成效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卸除“怕失权、怕失利、怕失控”的思想包袱。

2、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在农办农业局常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日常协调、管理、指导、服务工作。各镇乡(街道)都相应建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负责制定和实施具体改革计划和工作方案,并明确镇乡(街道)党政一把手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改革推行村组建改革工作筹备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狠抓指导督促。加强督促检查,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使改革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在每年初下达改革目标任务,与镇乡(街道)签定改革工作目标任务书,并将改革工作列入各地的年终考核,以切实增强镇乡(街道)政府责任感、调动干部积极性,并对改革完成村实行以奖代补。同时,区农办农业局还建立了改革联系点制度,要求办局每位领导具体联系一个镇乡(街道)和村的改革,实行一对一帮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

二、突出关键环节,依法规范改革工作规程

2005年以来,我们坚持边实践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注重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创新,严格把握改革关键环节。

一是严把改革原则关。严格把握“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维护特殊群体权益及村级集体资产全额量化三个基本准则,坚持“客观、公正、民主”、依法规范操作,对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规定的,按规定办,对法律法规不明确及无政策依据的问题,提交社员民主讨论决定,确保实施方案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确保改革沿着产权物权化方向演进。

二是严把改革程序关。制定操作步骤,规范实施程序,严格按照“建立组织,制定计划;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股权设置,量化对象;征求意见,通过方案;股份量化,公布清册;通过章程,宣告成立;总结提高,依法运作”等八个步骤实施改革,力求做到程序到位,经得起法律推敲、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是严把依法表决关。改革推行村按照规定必须开好三个大会,第一个是改革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表决通过改革动议;第二个是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人口农龄测算报告、清产核资结果及改革实施方案;第三个是召开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首届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四是严把公开公示关。为确保改革在阳光下进行,改革推行村都做到“六个公示公开”,即清产核资情况、人口农龄测算结果、改革实施方案、股东代表名单、股权清册、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及时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严把文本规范关。全区统一制定改革的《实施方案》、《章程》两个示范文本,印发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清产核资、股东成员、讨论决议、股权清册、股权证等有关表式及格式文本,并对各推行村的清产核资情况、改革实施方案与章程的草案

进行严格审核,力求数据与文本资料客观、真实和完整。

三、充分发扬民主,因村制宜推进改革工作

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让群众唱主角,进行分类指导。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把握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扬民主。为了争取广大社员特别是社员代表的积极支持与参与,牢牢把握“多开会、开小会”这个要点,努力做到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对

群众十分关注的疑问与难点,在开大会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有问题向群众请教,遇难点向群众讨教,化解各类矛盾,统一思想认识,我区每个推行村在改革过程中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均达20次以上。

二是改革因村制宜。即在程序到位和符合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因村制宜推进改革。目前我区的改革主要分三种类型:第一类,将村级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及组级资源性资产,做到“三合一”改革明晰到户、量化到人;第二类,将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折股明晰到户、量化到人;第三类,将村级集体净资产或仅将村级经营性资产折股明晰到户、量化到人。随着改革的深入,资产量化经历了从村级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的量化到村级公益性资产、组级资源性资产也纳入量化范围的过程;同时在股权设置上,除基本要求设置人口股、农龄股二个基本股种外,允许个别村结合实际,增设优先股、家庭股等股种。

四、依法规范扶持,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为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坚持抓改革推进与规范管理并举、抓政策扶持与加快发展并重。

一是规范工商登记。本着“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原则,区级有关部门多次协商,破解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难以工商登记问题,编印了《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工商登记办理手册》,并指导督促各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有效明确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地位和集体经济性质、及时向群众核发由区委区政府统一制发的股权证书,促进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遵章、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大力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组织建设、制度规范、股权流转、收益分配的规范化管理;整理编印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要求年可分配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居)委会分设银行账户,以切实提高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核算的独立性。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为了激励改革,加快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每个改革完成村2万元,实施“百团结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加大结对帮扶力度,明确给予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费减免、财政支持、优先落实村级留用地指标等扶持措施,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7.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七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给银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但是应该看到阻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桎梏仍未完全解除, 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在其经营过程中都会遇到风险问题, 而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及风险暴露程度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

一、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般来说, 商业银行主要面对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它也是商业银行中最常见、最主要的风险。虽然我国几次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划出不良贷款, 使不良贷款比率下降到较低水平,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其不良贷款仍是相当高的, 而且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未建立、社会诚信建设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 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仍将大量存在,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依然突出。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包括两种形式:市场 (产品) 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 (资金) 风险, 前者是指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的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的风险, 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的需要, 这种情况往往迫使机构提前清算, 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 甚至导致银行破产。由于商业银行存在短存长贷, 存贷期限不匹配, 时刻面临资金的需求压力和供给压力等特点, 所以其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但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并未体现出这些特点, 这是因为: (1) 我国居民的储蓄率较高; (2) 国家独资的体制给予了国有商业银行国家信用的强力支持。但是,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国有商业银行将成为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的企业, 并且缺少了国家的支持, 这样, 流动性危机必然会日益显现。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及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 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对象同质性, 贷款对象单一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大多限定于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效益不好甚至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本息的收回。并且还存在商业银行资金过渡进入高风险单一行业的情况, 比如股市、房地产等。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子 (如利率、汇率、股价等) 的不利波动而导致的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也就是信用经济, 社会信用是维系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纽带。银行业作为以信用为经营基础的特殊行业, 社会信用状况对银行业体系尚未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风险性较大,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制度不科学, 管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文件形式下发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上, 造成有些规章制度重叠交叉, 有些规章制度不连续的情况。并且上有制度, 下不执行, 有章不循, 违规操作等现象也较多。还存在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风险管理程序不明确的现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单一, 国家是唯一的出资者和所有者, 中央政府赋予银行法人资格, 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未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造成了银行经营混乱, 效益低下, 出现严重亏损, 使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些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 尽早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 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摆脱原有的行政机关式的管理模式成为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2、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 风险量化体系不科学

根据银监会指导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部分。定量指标由资本充足度、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5项分类指标组成, 共22个指标。同时定性指标包括六项分类指标。分别为管理层评价、经营环境、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内控、信息披露和重大危机事件。同时风险预警体系根据金融风险的历史数据和银行监管经验, 确定各指标的预警阀值和权重系数, 对每个定量指标设置了蓝色预警值和红色预警值。银行监管部门通过对单个商业银行的各项预警指标进行连续观测, 并将数据导入模型, 计算其综合风险分值, 并获取相应的预警信号。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风险转换矩阵, 综合判断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等级, 分别给出正常、蓝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信号。在风险量化方面不精确, 计量分析不足, 缺乏风险管理的量化手段;已经存在的量化指标不能体现出来行业和规模之间的差别;指标的调整速度和行业风险的变化不协调, 导致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差太远。

3、奖惩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构架不完善

奖惩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指标是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 而风险管理指标所占比重很小。这就使风险管理缺乏了动力, 挫伤了员工预防风险的积极性。目前还存在有章不循, 违章操作的现象, 并且还存在国有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管理松、绩效考核不合理的现象。风险管理构架的不完善表现在:一是基层行或没有专门的机构或没有配备专职的人员, 或缺乏高素质的风险分析和监控人员;二是对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 风险管理部门主要从事组织五级分类和责任认定工作, 仅被看作是附属于前台经营的服务性工作, 一些额外的牵头和汇总工作占用了其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三是对风险管理部门的定位不明确, 缺乏对同级经营部门行使风险监控的权利。

4、缺乏健康、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 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

目前, 在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诚信体系, 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发展严重滞后, 未能及时公布信用信息, 并且已建立的信用中介机构所建的信用数据库规模普遍偏小, 缺乏同业、各业信用纪录的联合, 无法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 再加上各家银行各自为政, 造成一家企业虽然被某家银行淘汰后仍可成为另一家银行的优良客户, 造成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此外,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尚未正确看待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当政府的社会目标与国有资本经营相冲突时, 往往以牺牲国有资本为代价换取社会目标的实现, 产生大量政府逃废债务问题, 极大地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三、改善风险管理的建议

要实现商业银行的合理发展, 就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制度的变革经验,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在于把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为此, 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一方面, 防止所有者对经营者权力失控, 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 另一方面, 激励经营者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追求银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建设稳定发展, 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 因此改善风险管理的意义重大。我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 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 要以“三防”、“两提”、“一改”为重点。我们可以将其观点细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应当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以忠诚、守信为基础, 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文化, 建立良好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 营造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使每一个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有一种自觉的认同感, 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融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 把风险与收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综合管理, 才能有助于树立银行稳健经营及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在不断积累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在全行树立起独特的风险文化理念。

2、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改善风险管理实施的制度基础。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建立规范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设立商业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经理层, 明确划分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 以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各方独立运作, 有效制衡, 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作。

3、健全内部控制结构

银行所从事的业务是承担风险的业务, 因此, 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识别、评估及监控全面风险的内部控制结构, 完善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 以总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执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代表董事会的最高审议决策机构, 是由独立董事和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是监督各种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执行, 开发风险管理技术, 组织对越权授信的尽职调查, 风险评审, 对业务部门和下属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管理、检查和监督。

4、完善稽核检查制度

首先, 应建立独立、垂直、具有监督权威的内部稽核部门, 坚持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管。其次, 应建立合理有序的内部稽核检查制度, 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保障稽核效果, 确保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依法合规。第三, 改进传统的稽核方式, 要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 科学反映监控对象的主要内容, 提升稽核工作的水平。第四, 健全对稽核人员的考核约束机制, 使其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履行稽核监管职能。

5、采用科学的信息决策系统和风险测评模型

一是应当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将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 供内部管理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整、明确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传递渠道;二是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比如风险价值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法, 建立科学而实用的风险测评模型, 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水平。

8.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八

马国川(以下简称“马”):你很早就参加了改革方案的设计?

厉以宁(以下简称“厉”):我是一个教师,主要从事现代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但是时代的大潮也把我推到了改革的前沿。一九八三年我就参加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

在改革进程中,对于改革的走向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自一九八六年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对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后来人们把两种不同主张分别称为“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我是后一主张的代表。自一九八四年以来,价格改革先行、放开物价曾经成为影响国策的指导思想,但两种主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在一个很长时期里,争论很激烈。

马:两种主张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厉:实质是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也就是如何在公有制条件下引入市场机制的问题。

马:不同的主张所拿出的改革方案也是不同的?

厉:是的。一九八七年十月,李铁映担任国家体改委主任后,提出开门搞规划,委托分属不同学派的人组成课题组,研究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五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中期规划。所谓中期规划是指三年、五年、八年,所以中期规划又称“三五八规划”。

马:一共有多少课题组?

厉:一共有九个,都是由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为首,各自组织一拨人去搞方案,当时有人民大学的吴树青、社会科学院的刘国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中央党校的王珏、人民银行的宫著铭,还有广东和上海两拨人。我是北京大学课题组的负责人。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到一九八八年五月底六月初,国家体改委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举办经济体制改革中期规划研讨会,各个方案分别汇报。

马:后来各课题组的方案集结为《中国改革大思路》一书出版,还获得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厉:与“价格改革主线论”者将价格改革放在首位不同,我们北京大学的学者认为,在设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应该把企业制度的改革放在首位。我们的理由是:商品价格以生产要素价格为基础,生产要素价格又以所有权为基础,所以价格说到底是市场当事人之间转让所有权的交易条件。没有有效的所有权结构,就不可能有对企业和消费者有效的财产权利关系的约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合理的价格体系。而且我国是短缺经济,在存在较多的数量配额的情况下,价格和价格水平的调整对经济恢复均衡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中国的企业不具有真正商品生产者法人的自由度,放开价格只能加剧短缺条件下的经济混乱,而不能收到“二战”后西德和日本价格改革带来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用八年左右時间明确企业产权关系,实现企业的公司化。应把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与企业产权关系的改革联系起来,把非规范化的承包与规范化的产权改革联系起来。在八年的时间里,企业改革的重点应逐渐由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由低层次的经营机制与产权关系的改革向高层次的经营机制与产权关系的改革过渡。

马:你们还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厉:我们开列了一个时间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年,完善与发展企业承包制,股份制继续试点;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一九九三年以后企业实行较全面的股份制,普遍建立控股制的企业集团。在九个方案里,大多数都主张国企改革应走股份制道路。当然,各个方面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如吴树青就认为, 中小企业适合搞股份制,大企业还不适合搞股份制。

马:今天回顾“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的争论,你怎样评价这段历史?

厉:重要的不在于结论是什么。关注争论的人们,无论赞同哪一方的观点,都对争论涉及的经典理论和国际经验有了更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因此,这场争论不仅仅停留在政策主张层面,更对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汇集了这场争论主要观点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一书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经济学的创新与经济学的争鸣是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是无止境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不同的学派,将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做出努力。”

马:你还有一句话“经济学的争鸣是经济学繁荣的必由之路”。

厉: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排除那些扣帽子式的所谓“争论”,正常的学术争论是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

股份制的曲折历程

马:“一九八九政治风波”以后,我国的改革有一阶段处于停滞状态。你也遭到了批判。大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一位记者请你谈谈改革开放以前的经历和感受时,你曾经引用宋朝陈与义的词句说:“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在“一九八九政治风波”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你是否也有许多感慨?

厉:这种批判直到现在还陪伴着我。早在我三十岁生日时我填过一首词:《鹊桥仙》,在下阕里说:“茫茫人生,漫长苦旅,一生如同弈局。荣枯顺逆俱寻常,总难免弯弯曲曲。”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心宽无处不桃源”。

马:但有意思的是,在改革有一阶段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的背景下,股票市场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上。

厉:其实,对股票的尝试早就开始了。一九八○年八月,人民银行抚顺支行代理企业发行二百一十一万元股票;一九八二年,深圳宝安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九八四年九月,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行定期三年的股票;一九八六年八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首先开办窗口交易,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一九八八年,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组建三十三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部组建一批证券公司。许多人对股票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甚了了,一位中央领导人甚至问:老百姓的钱都存在银行里,现在搞股票发行,老百姓用存款来买股票,这不就是存款搬家吗?有什么意义呢?在深沪交易所诞生之前,新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漫漫十年的萌芽期,但那还不算是规范的形式。中国股票市场的开始真正是在深圳。一九八八年深圳特区就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五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

马: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

厉:因为其他国家都在市场经济过程中自然形成股份制、证券市场,中国是在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转轨过程中形成的,因为我们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要上市,一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对股份制还是逐步地进入期间,而且对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把握。不论是在政府还是在金融界,人们都一无所知,即使那些有着灵活头脑和大胆设想的年轻金融官员也拿不准,他们发现自己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在证券市场面前基本没有作用。这怎么办呢?当时就实行分两步走,第一步“双轨制”,增量先股份化,存量后股份化。增量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企业有十亿元资产,这是它的存量,虽然折成股了但并不上市,增量增发三亿元股票,这三亿元股票上市,所以说增量流通,存量暂缓流通,这就是双轨制。因为双轨制的推行,我们股份制就开始启动了,经过十来年的经验,股份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证券商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问题的暴露也越来越明显了。问题暴露在什么地方呢?因为实行股票上市最大的目的是转化企业运行机制,存量多不多,70%、80%的股份作为存量不流通,机制是没有转换的。增量股份化,就是完成波段筹钱的目的,这样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股份制面临着必须进行第二次改革的问题,就是现在经常说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两块,双轨并成单轨,在并轨的过程中就要给流通股的持有者一定的补偿。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给他们补偿呢?他们不懂这个道理,当初国有企业上市的时候是发了招股说明书的,招股说明书上有一句承诺“国有股暂不上市”。现在要上市了就违背了当时的承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就应该给受损失的人以补偿。当时写的国有股要上市,准备上市,人们就不会花这么高价钱买股票了,现在又要上市,就违背了当时的承诺,所以要给予补偿。补偿多少由市场决定,如十股送三股,或者十股送二股,这样中国的股份制才能真正走上正轨,股市才能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马:当时上市的公司很不规范,因此是否可以说,有了股票市场,但是真正的股份制还没有出现?

厉:那时的上市公司还难说是真正实行了股份制。一九九二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针对股份制问题的争论,指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一九九二年十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极大地刺激了我国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一九九二年,全国各城市经批准建立了近四百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使全国股份制企业达到三千七百多家。同时,国务院还批准九家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并到香港和境外上市。

马:一九九三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决定》,提出了国企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深化国企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厉:现代企业制度有四句话内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到“产权”二字,把公司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但因为有人认为公司制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社会主义的。最后中央文件中只讲“公司制股份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没有肯定股份制。即使是这样,“决议”出来后,还是引发了一场大的争论。

马:争论什么?

厉:争论集中在三个问题上:第一,国有企业是否需要制度创新?有人予以否定;第二,制度创新是否首先要进行产权改革?有人认为搞产权改革就是搞私有化,不同意“产权”这个词;第三,公司制股份制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有人认为只是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实现形式。这场争论持续了四年,国企改革仍然没有大的推动,尽管当时提出先搞试点也推不下去。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央主要领导曾专门找我、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家福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百甫谈股份制。王家福从法律角度谈,我从经济学角度谈,陆百甫从政策研究角度谈。我们都认为股份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中央主要领导说,我赞成股份制,现在都是小企业在搞,要搞就搞大的。

马: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肯定是至关重要的。

厉:但是在实际推行中,股份制并不顺利,因为当时有的领导对股份制是有疑虑的。所以,国有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搞了许多不触及根本问题的做法,包括减员增效、优化组合等措施,五花八门,但是实际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

马:到一九九七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明确公司制股份制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

厉:“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以上这些突破性的理论,是中共中央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对我们国家传统的所有制理论做出重大修正。“混合所有制”这一新概念的提出,表明经济改革的方向已经指向传统公有制,这是思想上的大突破。

马:改革的锋芒,已经指向所有制了。改革的阻力,也集中在所有制。有人把“十五大”报告称为新的思想解放。

厉:确实是一次思想解放。改革开放要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就必须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传统经济理论问题: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收入分配。邓小平提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九九二年“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于对公有制的认识,在九十年代一直争论不休,关键是姓“社”姓“资”问题没有解决。只要深化国企改革,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解放思想,放大公有制的范围,把股份制也包括进去,这样就没有必要再争什么姓“社”姓“资”的问题了。

马:从你一九八○年第一次提出股份制,到一九九七年“十五大”上股份制才得到承认,整整用了将近二十年。

厉:从一九八○年算起,十八年吧。

股份制是过去三十年中最成功的改革之一

马:从一九八八年起,你连续担任了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在最高权力机关继续为推行股份制而努力。

厉:我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人大的立法逐步从过去的部门立法转向有专家参与的立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提议让我来主持起草《证券法》。起草工作主要是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的部分教师来担任的,我当时是经济管理系的主任。起草工作前后历时六年多,最终在一九九八年审议通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经济法律。

马:提到证券,不能不提发生在二○○一年的股市大辩论,你是辩论一方的代表。

厉: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曲折,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时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股市确实存在违规违法活动。所以,当吴敬琏对股市提出批评的时候,就引发了一场股市大辩论。由于互联网参与进来,使得辩论异常激烈。股票市场不规范,指出股市存在的问题也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全盘否定中国股票市场。所以,当全盘否定中国股票市场的声音出来后,我也站出来说话。因为我认为,对资本市场的看法不同,已经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命运,涉及我们要建立的是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以前的传统市场经济还是符合新经济时代的现代市场经济?合理的投机应鼓励而非打击,赌场与资本市场有本质不同,中国证券市场虽然还存在各种毛病,但要爱护中国的证券市场,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要对中国股市寄以希望。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马:今天回头,你怎样评价这场辩论?

厉:这场大辩论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股市,让更多的人明白股市不是赌场,投机和投资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马:这场辩论也被蒙上了强烈的道德色彩,你怎么看?

厉:其实学术之争在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而经济学界的争论所以引发更多的关注,是因为其更多的与民生的热点问题相连。但由于缺乏自由理性宽容的讨论氛围,学理的讨论被歪曲为道德讨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恰恰说明了社会的不成熟。

马: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作为改革开放经济理论的推动者,你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哪些改革是最成功的?

厉: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

马:股份制改革是其中之一?

厉:当然在其中。我评价的标准是改革是否有不可逆转性。改革走上这一步就不能再后退了。农民搞了承包再回到人民公社,他就不干了;国有企业已经变成股份制企业了,你叫他再退回来就不行了;民营企业已经搞了,退不回去了。这三个大石头投进水里溅起了层层波浪,从此中国的经济再也不能平静下去。

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它还是很不完善,但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尽管股份制曾经受到过各种怀疑、甚至责难,但中国的股份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就。中国的证券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已经步入正轨,股市开始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现在的证券市场已经有了,需要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因为我们现在的融资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的比重是很小的。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市场的增值收益,应该有一定比例返还给全民,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以切实解决社会保障所积存下来的问题。 国有资产的增值是国家长期投资和优惠政策造成的,部分返还全民理所应当,而且这将形成良性循环:社会保障支出将会转化为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仍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而国有经济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也必将在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增加盈利。

马:把股份制改革视为三十年改革最成功的一项,但是有的学者看来不会同意你的看法。

厉: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马:股份制改造现在几乎完全展开了,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让人们非常不满。

厉: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股份制改革的方向不能变,不能往回走,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只能完善各种制度,保证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马:近年来对改革的反思、质疑之声不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厉:改革是前人没做过的,谁都不是先知先觉者,大家都在学习、都在提高,我也不能说我所有的观点都是对的。可以说,一切成就归功于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但是改革也有失误,当时不少人认为我们可以先发展了再说,这样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中行业垄断还没有消除,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缓慢。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有的是因为经验不足,忽视了一些问题。但是不能走回头路,改革走到今天也不可能走回头路。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重要支柱:一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国有企业体制;二是城乡分割、限制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两个支柱支撑着计划经济的存在和运转。对前者的改革还沒有完成,对后者的改革刚刚破题。所以,我们要继续进行改革。

9.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九

1、搞好农村集体权能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2、权能改革,利村利民。

3、搞好农村集体权能改革,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

4、产权改革,收益分红。

5、推进权能改革,促进集体资产市场化管理。

6、推进权能改革,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效率。

7、抓好权能改革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8、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

9、农户保底分红、大户参股不控股。

10、发展才是硬道理,带着股份奔小康。

11、家家有资本、户户是股东、人人有股份、个个有就业、年年有分红。

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宣传标语

1、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

2、地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风险分担、多方共赢

4、土地入股,抱团发展,实现农业增效集体群众双增收

5、黄土变黄金,村民变股民

6、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一种创新

7、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迫切需要,8、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探索构建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举措

9、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0、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11、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2、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规范

13、建立新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

14、土地入股是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模式

15、为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16、土地入股是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

17、土地入股,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

18、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新模式

19、创新土地入股新形式

20、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21、实行土地入股、培育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22、土地股份化、经营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产权资本化

23、户户有股,人人有份

24、产权变股权、资产变资本、农业变产业

25、股权到户、保底分红

26、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农民集中

10.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篇十

2014年8月

各位社员代表:

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就股份制改革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本人工作经验有所欠缺,讲得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今天讲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即什么是股份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革的含义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即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怎么样进行股份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革的程序步骤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什么是股份制改革

我市的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在全省是走在比较前列的。上世纪90年代,我市农业局的几个老同志在领导的带领下去深圳进行专门的学习考察,回来后在周巷的花墙门社区搞试点。在此基础上,对城西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制改革,受到了原省委书记张德江的批示,把城西村的改革经验向全省推广。当时,前来学习考察的人是络绎不绝。但我市的股份制改革真正全面推开是在2000年以后了,反而是宁波的海曙、江东等区行动比较迅速,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目前,到2011年底,我市完成了改革的村有94个。

那么,什么是股份制改革呢?所谓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就是在村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则,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并按股份进行收益分配,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运行机制。简单点说,他就是一种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以股权形式量化到人。以

前,我们讨论村里有多少多少资产,从理论上讲,那是“集体所有,人人所有”,但真正落实到个人头上,却难以说清你具体有多少资产,处于一种“集体所有,人人无份”的尴尬境地。现在,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后,你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集体资产中你到底拥有多少资产,如果集体一共有10000股,你或者你们一家可能就拥有其中的8股、10股甚至更多,集体资产情况变得一目了然。

对于股份制改革的概念我们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1、股份制改革会不会改变集体经济的性质。我们知道,村经济合作社本来是属于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改革之后会不会变成私有制呢?一些老社员尤其是老共产党员非常关心这个问题。2008年,观海卫镇三塘头村打算实行股份制改革,他们村的一位老党员就曾经来信问过这个问题。我们的答复是,股份制改革不会改变集体经济性质,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所有权仍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所有;量化到户人的集体资产股权,只作为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依据。因此,股份制改革只是改变了产权形式,其本质属性即集体所有制经济仍然保持不变。

2、股份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当前很多村民都支持股份制改革,认为股份制改革以后,就能拿村里的部分收益进行分红,不错,股份制的确具有这个好处,能给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这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市已经有94个村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其中有一半的村没有实行分红。象宗汉街道的几个村,集体经济都比较发达,但都约定改革后若干年内不分红,把积累下来的集体资金用于再投资、再生产,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

经济。因此,股份制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明晰产权,让社员能清楚知道自己在集体资产中所占的分额,而不是分红。

3、股份制改革需要什么条件。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时,省政府办公厅曾提出了三个条件,即村经济合作社拥有一定数量的净资产和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来源;绝大多数村民群众有改革的愿望和要求;村级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坚强有力,强调重点是改革撤村建居、即将撤村建居或已列入城市(镇)规划将要大面积征地拆迁的村。但后来我们发现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经营性资产多少或者有否收益分配,不是改革的必要条件,关键是在整个集体资产中把每个成员的股权明确下来,把成员的权益保护起来。因此,我市的文件中明确规定,股份合作制改革面向全市各村经济合作社,其中撤村建居村、城中村、近郊村、镇中村和经济强村先行实施改革。对于那些目前尚处于资本积累阶段,还未具备股份分红条件的村经济合作社,在澄清家底、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也可将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量化到户(人),记录在册,待有条件时参与股份分红。

二、为什么要进行股份制改革

1、有利于维护社员的切身利益。“社员”和“村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员是指村经济合作社的成员,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村民则是在户籍在本村的人,是一个行政概念。从一定程度上来,村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主要是属于社员拥有的,而村民是没有权利来分享合作社的经济利益的。而现在,我市有些村的村民人数逐渐增多,有些因为子女读书需要户口迁徙到村,有些因为个人建房需要户口落到该村,更有一些外来人口,达到一定的居住年限后,也可以将户口在本村落户,成为新村民、新市民。如果,社员和村民的概念不分,那原本属于社员的一些经济利益

就有可能被村民挤占,社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地保障。而股份制改革的推行,就将两者严格的区分开来,集体经营性资产也以股份的形式明确到社员身上,如农龄股、人口股,基本上一般村民是不在享受范围内的。

2、有利于增强社员的主人翁意识。股份制改革使社员利益和集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我们每位社员所拥有的资产也将增多。因此,社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成为股东的自觉行动,出现了人人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局面。前几年,有一位店主打算向浒山街道北门股份经济合作社低价租用临街房子,几个股东知情后,到合作社办公室要求董事会以市场价出租,否则就不同意。他们说:以来租金高低与我们关系不大,随便由村干部去处理,现在直接影响到分红,所以要关心了。

3、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实行股份制后,重大事项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干部权限受到制约。而且由于社员对集体经济的关心程度提高,使很多决策融入了社员的智慧和意见,因此大大提高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一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如浒山街道剑山股份经济合作社得到了旧城拆迁安臵的近1000万元货币资金,为了盘货资产,使这些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董事会提出了一个方案,用720万元向社会购买一幢大厦,购入后出租,收取房租收入。由于是重大事项,方案提请股东大会讨论,会上大家展开激烈讨论,最后一致同意这个方案。目前,仅此一项租金收入就可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0万元左右。如果从房子保值增值角度看,这几年房价涨好几倍,村里的资产也是大幅攀升。

4、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实现社员共同致富。股份经济合

作社章程明确规定当年净收益中要提取40-50%的公积金、公益金和任意公积金,用于村庄的公益事业和再生产、再投资,这个积累机制的建立,克服了村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短期行为,为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股份合作制的推行,打破了原来村级集体收入哪怕再多,社员也不能向村经济合作社要求分红的局面,使生产、积累、分配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股东也得到了实惠。2011年,全市9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有38个参与分红,共计6040万元。

5、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行政区划需要调整,包括撤村建居。集体资产如何处臵成为一大难题。股份制改革使股份经济合作社形同一个经济组织,就象一个企业,不会因为行政区域的变化而改变资产的所有者。享有股权、持有股权证书的股东永远都是资产所有者。比如,现在的古塘社区是应城市化的需要由城西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北门股份经济合作社合并而成。由于合并前,两个合作社已经分别实行了股份制改革,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就不用担心自己村的资产被其他村占用。目前,全市已有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农民转变为居民,分别是余家路、三彭桥和浒西。

三、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革

实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要求做到八个字:程序到位、操作规范。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改制申请。经村三委会讨论提出改制申请计划,拟定改制工作成员建议名单,提交第一次社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会上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动员和政策培训,形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申请文件与截止日期的决议,拟订大致的工作日程安排,并推选出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

组与相应的工作班子成员,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告。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申请文件报上级行政机关审核批准。

2、撰写宣传提纲。提纲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性质、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重要意义、主要依据以及具体做法等。并以致村民公开信的形式把涉及改革的政策和有关精神告知于村民。

3、人员摸底调查与农户签字确认。工作小组成员可通过翻阅历年档案或到户籍管理部门查找依据,将摸清的基本情况填写到股权调查确认表上,以家庭为单位逐人查清其出生日期、户籍迁入(出)日期、结婚日期等。主要核实截止日在册农业人口的状况,截止日前已农转非人员的状况(包括农转非年份、农业户口身份年限、农转非方式、征地安臵方式及货币安臵金额等),截止日时非在册农业人口的状况(包括参军、就学、服刑等人员在本村农业户口身份年限等),以上须由其户主亲笔签字或18周岁以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代为签字。

4、起草实施方案。工作班子成员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省、市、区制订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组织召开不同范围的党员、社员(村民)代表、户主代表座谈会,在对照相关的法规政策、广泛听取村民对股份合作制改革意见的基础上酝酿提出初步的实施方案意见。然后将草拟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逐条提交讨论。方案中要明确的重要内容有:改制后经济组织的性质、名称和任务;全额享受的对象、酌情享受的对象以及不能享受的对象;股权的设臵和量化办法;股权的管理办法;分配结构和分红方式;组织机构设臵等。

社员资格界定:《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明确规定:户籍在本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遵守村经济合作社章程的农

村居民,为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

(一)开始实行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时原生产大队成员;

(二)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的;

(三)与本社社员有合法婚姻关系落户的;

(四)因社员依法收养落户的;

(五)政策性移民落户的;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章程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的其他人员。

因下列原因之一户籍关系迁出本村或者被注销的,应当保留社员资格:

(一)解放军、武警部队的现役义务兵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初级士官;

(二)全日制大、中专学校的在校学生;

(三)被判处徒刑的服刑人员;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章程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的其他人员。

按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时的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及其家庭成员人口设“人口福利股”;按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从事各业生产的年限设“历年贡献股”,即“农龄股”。有条件的还可按入社时的入股额设“原始投入股”。按承包土地的面积设“土地股”。对可享受“人口福利股”和“历年贡献股”的具体对象的确认,除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有明确规定外,必须提交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方能通过。

折股量化的“人口福利股”和“历年贡献股”在总股权中的配臵比例,要因村制宜,合理确定。但必须提交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方能通过。

股份量化到户(人)后,今后原则上不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维护现有持股成员的稳定,实行静态管理。持股成员的收益权,可依法继承、内部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必须提取一定比例的公共积

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尊重和支持村委会(居委会)的工作,合理安排其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以及办理公共事务所需的资金。同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当年收益在按股分红前,必须先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必要的任意公积金(风险基金)。提取公共积累和股东收益分配的具体比例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土地股”参与收益分配的条件是承包土地必须已被征用,尚未征用的暂不参与收益分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报镇(街道)经营管理站审核,并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股东(代表)大会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个股东(代表)享受平等权利,实行“一人一票”表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重大投资决策、经营方针、计划及执行情况,须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董事会是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和资产经营方案。根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经营需要,经董事会提议,并经全体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聘请经理、副经理,负责资本经营活动,处理日常工作。董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体股东民主监督。董事必须是所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董事长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法人代表,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监事会负责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的投资、经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实行有效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

5、征求意见稿公示与接受质询。经多层次多范围讨论征求意见稿,村改制领导小组对形成的方案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可连同所有拥有股份的人员调查表在人员居住较为集中之地多处张榜公示七天,有异议的向接受质询的工作小组反映情况,由工作小组再次调查核实。

6、清产核资。在改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和省农村工作办公室《乡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的规定,对本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属下经济实体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查核实,界定资产权属,明确产权关系。属于集体所有的各种流动资产、经营性长期及固定资产,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应收款项、投资兴办的物业、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计入量化的资产范围。非经营性资产暂不列入折股量化范围,待该类臵换增值后,再追加到集体资产总额中。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可实行“销账不销案”的办法,但要经社员(代表)会议审议确认,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注销。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由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人员、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财会人员、监事会成员、部分社员代表等组成。所有清产核资的审计记录、实地盘点记录、通过函证确认的所有债权债务记录等资料必须由工作小组成员共同签名确认。清产核资后,将结果报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经社员(代表)会议确认后公布,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7、通过改制实施方案。召开第二次社员(村民)代表会议,商议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案),但对涉及社员利益、为本村特有的相关条款必须逐条讨论表决,也可对特殊群体提出的利益诉求另行单独处臵并形成决议。实施方案提交通过之前须

报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经社员(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后公布,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8、股东资格认定。对股东资格的确认,应按照“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尊重世俗、公平合理”的原则,参照《关于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中股权资格认定的指导意见(试行)》„北区农改(2005)1号‟文件精神,以其户籍性质、二轮土地承包权、实际生产生活所在地、享受集体分配和履行村民义务等情况为基本依据进行综合考虑。股东资格认定后,必须张榜公布,由工作小组成员在公布期间接受村民的利益诉求。对股东资格认定有异议的,由社员(村民)代表会议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讨论决定,再榜公布。

9、制订章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完备的章程。章程应包括总则、组织结构、股权的配臵和界定、股权流转、股份分红、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拟定的章程要先由镇(街道)与区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再张榜公布、征询村民意见、提交社员(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并报镇(街道)与区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浙江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章程(试行)》有模本。

10、建立组织架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设臵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架构。成立之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为:讨论选举办法(草案);讨论选举工作人员(草案);董事会、监事会候选人的建议名单经提名推荐、民意测验和资格初审后报上级机关考察批准;讨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草案)。股份合作制成立会议应按以下议程依次进行:改制领导小组组长作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情况报告;宣读或印发

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并由股东(代表)表决通过;通过董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镇(街道)领导宣读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董事会、监事会候选人员批准名单;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组成成员;选举产生董事长、监事长;董事长就职讲话;相关部门领导讲话。

11、组织登记和制发股权证。市农业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交的改制申请文件经审核无误后,予以发文批复,由有关部门依法核准登记。同时股份经济合作社向股东发放股权证书,作为股东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凭证。股权证书必须由董事长、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盖章。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建立财务、股权管理等制度及分配原则。股份经济合作社当年收益分配在依法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及必要的任意公积金之后,分红比例不得超过60%。年终财务决算和分配方案,须报镇(街道)农经部门审核,并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施行。

上一篇:疫情防控法律下一篇:理解散文中句子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