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2024-07-08

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共10篇)

1.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一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第二次开放周活动,怀着忐忑又憧憬的心认真准备着我所要教授的课,积极面对着即将面临的挑战。我所选的课文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篇感怀革命精神的文章,对于不了解长征背景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力求达到在理解课文故事的情感基调下,去理解课文,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以一个课文背景为导入:“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就是――过草地。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负责殿后,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彭德怀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自己的目光投在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我便引入大黑骡子,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大黑骡子,从而让学生推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也注重从简到难,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首先先让孩子们找到彭德怀下命令的句子;紧接着再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层层递进,感受爱与不舍的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分角色朗读;最后第三个命令,在“怒吼”中读出爱的涌动与壮烈。

在“爱”这个前提下,我设计了“彭德怀既然爱大黑骡子为何又要杀”;“既然身为军团长为何一个命令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下”;“ 战士们既然饿得昏倒了为何不杀大黑骡子”这三个矛盾,让学生从矛盾入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会思考,拆开一个个矛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于是乎,在解决矛盾的同时,自然而然明白了: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战士们,即使这是一匹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骡子,一匹忠心耿耿的骡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物特征,我还抓住彭德怀、老饲养员、方副官这三个人的活动表现,抓住每个人物的描写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行整体的感悟。最后整合每个人物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由体会一个人物的情感,从而延伸到理解他人的感情触动。比如我设计这么一个环节:在第二次命令后,大家等待方副官长杀大黑骡子的枪声。然而枪声没有响,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时间的等待,于是设计了一个层层推进的“感情升华”:方副官长你为什么不开枪!方副官长你还在等待什么!方副官长这可是军团长的命令你怎么敢不执行!从这里学生便知道了副官长不忍心杀大黑骡子,在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引导――而彭德怀呢?他也舍不得杀,但是大黑骡子不得不杀。从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既能亲身体验,又能强烈的感受情感的冲突,所以一举两得。

2.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二

1.由故事矛盾处读出灵魂

冲突是戏剧的“中心问题”(黑格尔语)。矛盾则是文章的精魂之所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颇有几处。比如:“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既然“深情”地望着大黑骡子,可见是不舍得杀它的,为什么却如此“平静”地发布杀它的命令?甚至跟警卫员们的“急忙”与“大声”形成鲜明的对照。当我将以上的疑惑向学生们抛出来的时候,学生一阵沉默后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彭德怀是领袖人物,越是在危急地关头越是要表现得从容镇定呀,否则部下不都乱套了。”“彭德怀的心情跟老饲养员和警卫员们是一样的,他也舍不得杀大黑骡子,但是,他又不是饲养员和警卫员,他是他们的领导,他肩负的责任跟他们不一样,他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军队能不能安全地走出草地。他必须想方设法甚至不惜牺牲地确保军队渡过难关。”“彭德怀牺牲的是小我,顾全的是大我。”“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命令一出口,貌似冷酷无情。其实,‘深情’二字又将他感情的丰富暴露了出来。”这处矛盾成为学生走近彭德怀本人的桥梁,彭德怀个性外冷内热、原则大局为重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个矛盾在读者面前坦露无遗。

2.从情感转折处读出主旨

情感是文章之魂脉,情感的波动转折处往往是理解文本解读人物的关键。“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我领着学生感情练读,然后话锋一转,说:“联系前文彭德怀的所言所行,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啊?”学生似乎心有所动,有学生问:“牲口是彭德怀自己要杀的,为什么冲警卫员发火?”看似没矛盾,实则有矛盾,被眼明心细的学生挑了出来。我追问:“他是在冲警卫员发火吗?此时此刻,彭德怀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彭德怀此时此刻一定想到了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驭伤病员,又驭粮食,整天身上堆得像座山,现在却被杀了,是谁命令杀的?是他彭德怀,所以他是冲自己发火。他心里堵啊。”有学生说:“大黑骡子是功臣,他去杀了它,对革命是一大损失啊,所以他难受,他担心在后面的征途中,没有了大黑骡子,该怎么办呀!”也有学生说:“彭德怀会默默地请求大黑骡子原谅我: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也不逼不得已啊。如果不杀了你们吃肉,战士们就会饿死,战士们走不出草地,革命的损失就更大了呀!大黑骡子呀,我杀你,是为了战士们,为了革命,我这是让你为革命再立新功啊!大黑骡子,请你理解我吧!”学生说到后面甚至有点儿泣不成声了。就这样,在共同的辩惑中,彭德怀矛盾的心理、爱骡子更爱战士更忠于革命的思想都越发鲜明,彭德怀是伟人也更是凡人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鲜活起来。

3.于时间空白处读出情感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我在备课时发现这里的内涵同样十分深厚。十分钟,二十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就彭德怀雷厉风行的作风,杀头牲口不至于会有耐心等待这么久。在课堂上,我将这两个时间抛了出来。学生开始没有能够领会我的意思,在我启发回忆家里杀鸡杀猪时人们是如何麻利行事的现实之后,学生大悟:彭德怀的部下在杀大黑骡子时它们竟然磨蹭了这么久,彭德怀为什么一等再等然后才发火呢?“彭德怀内心深处对大黑骡子是非常留恋的,能多看一会是一会。”“彭德怀多么希望在这二十分钟里会有奇迹出现,比如国军空投物资竟然投到了草地上。”“彭德怀等待是因为心里眷念着大黑骡子,最终发火是因为他更以战士为重以革命为重。”时间的空白处同样填满了感情元素。

4.于文本空白处读出形象

精彩的文章善于经营空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里是想象的空间,是思维的空间,是语言表达的空间。“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在领着学生感情朗读后,我问:“同学们,读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省略号省去了什么?为什么不写出来呢?”省去的可能是彭德怀的动作,可能是他的语言,可能是他的神态,那么,就让我们替他做,替他说……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畅所欲言:“彭德怀向大黑骡子行了个军礼。”“彭德怀会说,大黑骡子,你虽然死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会说,大黑骡子,因为你的牺牲,会有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你为革命立了大功。”“彭德怀的眼嗪着泪水。”……孩子的想象通过语言而得以丰满,孩子们的语言因为想象而富于神采。在孩子们的话语中,彭德怀多情如何不丈夫的侠骨柔肠益发彰显出来。

3.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三

1.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彭德怀下命令的句子(生画句子,师指名读)。

4.过渡:仅仅为了杀一头牲口,身为军团长,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命令呢?

评: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到浏览全文,进而聚焦“三次命令”,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又为整节课的教学选取了“切入口”,并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 追问“一次命令”,感受“割爱”之迫

1.出示第一次命令,指名读。

2.彭德怀为什么要下令把六头牲口全部杀掉呢?学生读1~4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指名读所画的语句)

3.补充背景资料:当时,很多红军战士身体非常虚弱,有的倒在泥浆里再也爬不起来了;有的看上去并没有死,眼睛还睁着,战友们好不容易把他们扶起来,可是没走几步又瘫倒在地,默默地死去。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需向导,循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能准确找到行军路线。

4.假如你是彭德怀,亲眼目睹了这样的情景,你会作出怎样的决定?(杀牲口!)指名再读这次命令。

5.从这道命令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爱战士)

评: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对“燃眉之急”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深刻体会到“杀牲口”实属迫不得已,从而自然地感受到彭德怀爱战士的情怀。

三、 透视“再次命令”,感悟“大爱”之诚

1.由彭德怀“不耐烦”的表层原因,导读5~11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1)谁来发出第二次命令?(出示第11自然段,指名读)

(2)怎样才能发布好这道命令?(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反色显示第11自然段的“提示语”部分,并突出“不耐烦”和“大声”)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已经给我们作了提醒,这部分内容叫做“提示语”(板书:提示语)。提示语也可以放在人物语言的后面或中间。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调等,是读好人物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这句提示语中,“大声”好理解,“不耐烦”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再读这次命令)

(3)彭德怀对什么“不耐烦”了呢?请大家默读5~11自然段,想一想。(生读、思,然后指名答)

(4)饲养员和警卫员是怎样请求的,彭德怀又是怎样解释的呢?请抓住提示语,仔细体会,读好5~10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生练读)

(5)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①你读懂了哪句提示语?

②我读懂了这一句(也可能是其他句),“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从“流着眼泪”我体会到:老饲养员内心非常难过。

③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生读)

④老饲养员为什么难过?(学生一般理解较浅显:因为他舍不得大黑骡子,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

⑤仅仅因为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才舍不得吗?还有别的原因吗?(生若说不出,师再启发:彭德怀下令杀掉的有六头牲口呀,老饲养员为什么单单舍不得大黑骡子呢?)

⑥是呀,从表面上看他是舍不得大黑骡子,实际上他更是为彭德怀担心哪。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这句话。(生读)

评:方法是在运用中掌握的,能力是在历练中形成的。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⑦面对老饲养员的担心,彭德怀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第9自然段)

⑧从提示语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一般会从“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这个动作中体会到,彭德怀在安慰老饲养员)

⑨好,现在我就是老饲养员,你就是彭德怀,请你来安慰安慰我吧!(生读)

⑩听了你的安慰,我心情稍微好了些,怎样说才能让我一点儿也不担心呢?(学生可能会说:说这番话的时候,要非常坚定、自信等等)请你来安慰安慰我吧。(生读)

从彭德怀的这番话中,你除了感受到他的自信与坚定,还感受到了什么?(他能够与战士同甘共苦)请读出你的感受。(生再读这段话)

评:适时创设交际情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角色,既让学生顺利走进了人物内心,又使朗读指导方便而有效。

你还读懂了哪句提示语?

预设:我还读懂了这一句,“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从“深情地望”我体会到彭德怀非常爱大黑骡子,他舍不得杀大黑骡子。

是的,他非常爱大黑骡子(板书:将课题中的“和”改写成红色的“爱”),但是他为什么还会如此“平静”地说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他在克制自己,故作平静)请读出你的理解。(生读)

撇开提示语,大屏幕出示5~11自然段中彭德怀与老饲养员之间的对话,同位分角色练读之后,找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评:由逐句指导到连贯朗读,由品味提示语独立读到撇开提示语分角色读,循序渐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一步步深入,阅读能力也逐步提高。

2.由彭德怀“不耐烦”的深层原因,辐射2~4自然段

(1)面对老饲养员等人的再三请求,彭德怀“不耐烦”了。从“不耐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内心非常难过)。

(2)让学生读2~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一直看着它吃完。”)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3)(师出示这段话)要读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疼爱,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值得注意?请你边读边将这些词语圈出来。

评:不作任何分析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这就叫“以读见悟”。在确认基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读、思、悟的差异性,将个性化朗读落到了实处。

(4)彭德怀为什么这么疼爱大黑骡子呢?请在这个自然段中找一找:“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小山似的。”并说理由(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大黑骡子任劳任怨)。指名再读:“有时……吃完。”

(5)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彭德怀更爱战士。(板书:更)并进一步揭示“衬托”这种写作方法。(板书:衬托)

评:适时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这就叫“语文味”。

(6)一边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大黑骡子,一边是为革命出生入死的红军战士,让他在这二者之间作出选择,是多么无奈、多么痛苦啊,所以他“不耐烦”了,谁再来发布这个命令?(指名再读第2次命令)

评:语文教学需要抓住重点,重锤敲打关键语句。综观这一环节,教者从“不耐烦”切入,分两个层次透视、辐射2~11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通过品读感悟,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

四、 渲染“末次命令”,彻悟“爱”之悲壮

1.彭德怀背过脸去,在等待那一声刺耳的枪声。但是,

(师引读)枪声没有响——(生接读)

(师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师引读)二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2.军团长,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

(生答,反复读第3次命令)

评:教者并未像前两个环节那样先揭示第三次命令,再品读、点拨,而是直接引读课文,然后用“军团长,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的反复,简洁地完成了学生由读者到军团长的角色转换,使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这二十分钟的“漫长”、“痛苦”和“饱受煎熬”,愤怒地发出第三次命令水到渠成。既省去了琐碎的分析,又避免了教法雷同。)

3.这可是一道死命令呀!副官长不得不开枪了。于是,在茫茫草地上出现了这样悲壮的一幕。(出示第19自然段并配以《过雪山草地》乐曲,指名读)

4.大黑骡子倒下了,与彭德怀朝夕相处的大黑骡子倒下了!它跟着彭德怀爬过了一座座山,渡过了一道道水,饱受饥寒,出生入死。可是现在,彭德怀却亲口下令杀了它,此时此刻,他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大黑骡子说,他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写下来。(生写,然后指名深情地诉说)

5.这千言万语,这万般的敬意与歉疚,都凝成了这样一个动作。(指名再读19自然段)

评:教师深情的话语并辅之以悲壮、沉重的乐曲渲染,将学生积淀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一句“他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呢?”为学生提供了抒写心声的机会,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五、 缘疑回溯,深悟“大爱”之神圣

1.(师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生接读)

2.“滚滚铁流”指什么?为什么把红军队伍称为“铁流”呢?

3.红军战士的力量来自哪里?仅仅来自大黑骡子吗?

4.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四

接着,我又放声有感情地朗读了一下这篇课文。读了之后我发现,老警卫员像是一种“反派”人物,他极力劝说彭德怀不要杀黑骡子,因为它为革命立过功。我在课上曾经说过“欲扬先抑”是一种能更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好方法。而彭德怀却执意要杀大黑骡子。

最后我用诵读法又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不仅让我对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还让我都差不多能背这篇课文呢!

5.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殿后”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耿直豪爽,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毛主席为他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彭德怀。)

2、请生交流关于彭德怀的资料。

3、教师小结学生交流资料情况,然后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指学生串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学生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学生默读课文,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2、指学生回答。

四、自学生字,交流汇报。

1、师请生自学生字。

投影出示:

(1)划出生字所在词;

(2)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字形;

(3)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生字所在词意思。

2、小组学习。

投影出示:

(1)交流自己觉得比较独特的记忆字形方法;

(2)交流自己写好某字的秘诀;

(3)提出自己觉得难写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教师请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彭”注意左右写均衡,左上是:“士”,不是“土”。

“碗”左小右大,右下注意不要多些一点。

“融”注意左右写均衡,左下不要多一短横。

“御”右边是:“卸”要注意看清字形。

4、描红生字。

五、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习字册上生字,要做到整洁规范。

2、搜集红军过草地时的故事或资料。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在此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神情、动作、语言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

2、以“自读、感悟、交流、汇报”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彭德怀爱骡子但又下令杀骡子的经过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彭德怀在下令枪杀骡子过程中痛苦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教师板书课题。

二、浏览回顾,整体感知。

1、教师请学生浏览回顾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学生回答。

三、精读感悟,汇报交流。

1、教师:(根据学生刚才回答情况小结:)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请自由读课文,看你从哪些语句或词语能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以用“——”画出相关语句,然后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2、学生读、画、写,练。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请学生交流自学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进行点拨与引导,使学生深切理解并体会到彭德怀爱自己的大黑骡子,更爱战士,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思想情感。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教师根据学情小结: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深厚的爱。可是,明明爱大黑骡子,却又几次三番下令枪杀大黑骡子。这是为什么?

5、学生联系“饥寒交迫”、“最为艰苦”等词语来谈看法。

6、教师小结:从情感上来讲,彭德怀万分不愿杀自己的大黑骡子。他却不得不下令枪杀自己心爱的坐骑。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彭德怀的内心是多么痛苦而复杂!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

五、角色体验,深入内心。

1、分角色朗读文章2—20自然段。

2、请饲养员和警卫员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劝说彭德怀留下大黑骡子。引导学生明白:士兵们爱大黑骡子,更爱他们的军团长彭德怀。

3、抓住“平静、不耐烦、怒吼、发火”来让学生体会彭德怀复杂的内心世界。

4、教师小结:“无情未必真豪杰。”彭德怀一生豪爽果断,雷厉风行,可对自己的大黑骡子,他由“平静—不耐烦—怒吼—发火”,尽显其内心柔情的另一面:深爱大黑骡子,但为了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不得不几次下令枪杀黑骡子。和彭德怀一起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顾全大局,什么是和战士同甘共苦,什么是真正的军人!

六、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教师请同学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指生回答。(理解大黑骡子虽然离开了,但却给了战士们无穷的力量与希望。)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学过这篇课文,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写出来。(字数不限)

6.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篇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让我们深情地读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这是一个关于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那感人肺腑的故事。老师想,学了它,我们对于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一定会有更加强烈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好吗?

二、品读课文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读2至20小节,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爱他的大黑骡子?用“--”画出来。把你感受深的地方多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下来,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1、学生阅读,体会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感受。

(二)、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厚爱。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1、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很爱骡子)

2、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3评:读书不仅要读懂意思,而且要读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这就叫品味。

4、你能把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5、师小结(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遛一遛,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

B、出示第七自然段。

1、“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他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是啊,他想到驮伤病员的情景,想到它又驮粮食又驮器材,身上堆得小山似的……这一幕幕情景,又在彭德怀的脑海里一一浮现。他怎么忍心杀大黑骡子啊!)

2、可是,他却平静地 (引读)你来读好它。

师:看似平静,彭德怀的内心就真那么平静吗?

生回答。(不平静)

你来读好它。他心里不平静,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

(痛苦)是啊,他心如刀绞,但为了部队战士们的饥饱,他将对大黑骡子的爱深藏起来,所以他平静地说--

(无奈)现在形势危急,杀了大黑骡子,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所以他平静地说--

(……)或许啊,可只要有一线希望,也决不能放过,所以他平静地说--(齐读)

3、是啊,彭德怀平静的外表掩盖了对大黑骡子的爱,而这份掩盖的爱更是体现了他对战士们的爱啊!板书:更爱战士

4、他还这样劝慰老饲养员--(出示,引读)

你读到了什么?(无奈)把你的理解放进去在读一次(同甘共苦)这份坚定,这份志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起读好它。

C、彭德怀背过脸去。

他为什么要背过脸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试着说说)

D、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1、同学们,从这简单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对大黑骡子的爱,所以他向着--(引读)

--他对大黑骡子的不舍,所以他--

--他对大黑骡子又一次立功的敬意,所以他--

1、此时,如果你是彭德怀,你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儿看出?(内心的痛苦)

2、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发火!)

3、小结:彭德怀是绝对喝不下肉汤的,尽管他已饥肠辘辘,因为他深深地爱着大黑骡子,他怎忍心吃大黑骡子的肉做的汤呢?

4、感情朗读。

(三)、体会战士们的情。

过渡:是啊,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是对他的大黑骡子疼爱有加,然而,今天,他却下令要杀大黑骡子,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悲壮的场面。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战士们对此怎么看的?

1、找一找,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你从战士们的再三请求,体会到了什么?

3、战士们爱大黑骡子,更爱彭德怀。这是多么充满爱与痛的对话。自己练一练。(分角色读3-12)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战士们也是那么舍不得杀掉大黑骡子: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着器材。战士生病时,是它驮着伤员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的;过雪山时,一些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靠它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现在,他还要为战士立最后一次大功!大黑骡子战功赫赫呀!

5、战士们是多么地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让我们再听一听那发自内心的无声请求:(引读) 命令下了,而枪声--,10分钟--,20分钟 --。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的都是人们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

6、质疑:彭德怀深爱大黑骡子,战士们也是那么舍不得杀掉大黑骡子,那么为什么还要下三道命令杀大黑骡子?(出示3道命令)(请学生读)

(四)体会彭德怀对战士的爱。

1、浏览课文第1-3小节。用一句话说说原因:解决燃眉之急。

2、读课文说说现在的燃眉之急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十分艰苦;断粮了:又饿又冷的日子很不好受;许多战士因为饥饿昏倒在地上了)

师:通过具体的字词,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遇到的燃眉之急,是啊,茫茫草地,无时无刻不在不在折磨着战士,让我们一起走过这茫茫草地吧!(播放录象)

5、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又怎么能舍得?他决定“杀骡子”,(板书:杀!)从这决定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更爱战士们)板书:(更爱战士)

6、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读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1)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2)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3)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7、作为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只有杀掉大黑骡子,才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彭德怀向为革命而献身的大黑骡子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此时此刻,彭德怀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8小结: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但他更爱他的战士。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下面让我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再次感情朗读。

三、学习21小节

过渡:大黑骡子离开了彭德怀,离开了战士们,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两个“融进了”读懂了什么?(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生命,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2、引: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万险,战士们身无“御寒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晕倒了能勇敢地爬起来,紧紧地跟上去。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仅仅来自大黑骡子吗?

(是彭德怀关心战士,爱护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红军战士。)

是的,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

大黑骡子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但它却永远地留在彭德怀和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学到这儿,你觉得彭德怀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对彭德怀将军说,也可以对大黑骡子说。

7.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82-0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在长征过草地时,彭德怀忍痛下达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是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感悟“彭德怀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感受彭德怀的大爱精神。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为目标指向,学生习得的只是文章揭示的“意义”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理解语言内容,更要学习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据此,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教师应该从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爱”转变为学习文章如何表达这份真挚的爱,从而让学生习得言语表达的智慧,切实提高其语文素养。

一、选择典型事例呈现爱

在这篇文章中,喂骡子和杀骡子这两件事情的叙述一略一详,彼此呼应。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是深切的,长征途中能体现他对大黑骡子真切感情的事例肯定不胜枚举,但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喂骡子这件事情呢?通过研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一是特定的时期——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历程;二是特殊的情况——部队断粮;三是特别的任务——殿后。这些因素表明了,对这支队伍来说,粮食意味着生命,意味着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彭德怀还“悄悄”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了大黑骡子。这虽是小事,但却彰显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沉的感情。也正是因为有了“喂骡子”这件事做铺垫,更能衬托出彭德怀“杀骡子”、爱兵如子的高尚情怀。

二、通过对比、反衬凸显爱

对比手法主要体现在当战士一个个因为饥饿而昏倒,且部队又断粮的情况下,彭德怀与战士们对处理大黑骡子态度上的不同。首先是言语内容的对比。彭德怀命令:“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而老饲养员却惊诧、担忧与不舍:“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战士们的恳求:“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彭德怀和老饲养员、战士们言语内容的比较,突出了彭德怀爱兵如子的高尚情怀。

其次是言语背后蕴意的衬托。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态度实质上就是对其自身的态度。当时一共有六头牲口,彭德怀完全可以选择不杀大黑骡子,原因有:1.大黑骡子是功臣;2.通过彭德怀“喂骡子”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对大黑骡子深厚的感情;3.彭德怀当前责任重大,他必须带领战士们走出草地,他的安危比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来得重要,留下大黑骡子,谁都不会有任何意见。但是,为什么彭德怀却力排众议呢?文中有一句话:“你们能走,我也能走。”短短八个字掷地有声地表明了彭德怀的态度:我是一个将军,我担负着带领大家一起走出草地的使命;但我更是一名士兵,我可以吃更多的苦,更要带头吃苦,我要和大家一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出草地!

三、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表达丰满爱

文章通过紧扣彭德怀的语言来表达其对大黑骡子以及战士的爱,但怎么让这些质朴而浅显的人物语言凸显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精神力量呢?其中,“不耐烦”“怒吼”“发火”等这几个贬义色彩的词语恰恰反衬了彭德怀对战士生死与共的情感。这样的爱不是苍白的,而是源自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切、深沉的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现力,文本解读应该以“关注言语形式”为重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8.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八

教学目标:

1、以彭德怀的三次命令为切口,继续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命令,通过“抓细节描写”这个途径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指导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或大黑骡子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抓细节描写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聚焦“三次命令”。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是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事,你能把这个“和”字换一个字来概括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吗?你能把这个“和”字换一个字使文章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是啊,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却下了三次下令杀掉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出示:彭德怀的三次命令

追问“一次命令”,感受“割爱”之迫 (此环节第一课时已完成,此处通过导语复习一遍)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茫茫草地,一望无垠,红军战士,饥寒交迫,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根本无需向导,循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能准确找到行军路线。彭德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决定杀掉全部牲口,包括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因此他发出了第一次命令。读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并复习第一次命令,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杀牲口”实属迫不得已。】

B、透视“再次命令”,感悟“大爱”之诚

1、出示第二道命令,(1)那么谁现在来发出第二次命令?老师上节课教过你们抓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就能读好人物的语言。怎样才能发布好这道命令?谁来试试?评价,他注意到了哪两个词?

(2)彭德怀为什么 “不耐烦”对警卫员那么大声说话呢?请大家默读6~11自然段,找到彭德怀不耐烦的原因,并选择你喜欢的角色练读他的话语,注意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来品味。

彭德怀为什么不耐烦?预设:因为大家的劝阻。哪些人劝了?大家都来劝劝。谁来?

生找到老饲养员和警卫员的话。a、老饲养员着急了。b、警卫员也急了。c、“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都流泪了。从“流着眼泪”你体会到:老饲养员内心非常难过。(生读)老饲养员为什么难过?仅仅因为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才舍不得吗?还有别的原因吗?是呀,从表面上看他是舍不得大黑骡子,实际上他更是为彭德怀担心哪。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这句话。(生读)

现在,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请几个同学来扮演老饲养员和警卫员,来劝说劝说彭德怀。也请一个同学读彭德怀的话。旁白请大家来读。下面开始。

【 设计意图:初探彭德怀“不耐烦”的原因是因为老饲养员和警卫员的劝阻。方法是在运用中掌握的,能力是在历练中形成的,由独立品味提示语练读,到撇开提示语分角色读,循序渐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一步步深入,阅读能力也逐步提高。】

2.由彭德怀“不耐烦”的深层原因,辐射2~4自然段

(1)面对老饲养员等人的再三请求,彭德怀“不耐烦”了。从“不耐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内心非常难过)。

(2)为什么难过?彭德怀要杀的是怎样的一头大黑骡子??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生交流。屏幕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像小山似的。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一直看着它吃完。”)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映入了你的眼帘,在你的心头荡起了涟漪?生:……又……又……,堆得像小山似的。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这是一头怎样的大黑骡子?生:感受到它的辛苦,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把你的感觉放到句子中读出来。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大黑骡子驮着小山似的.粮食和器材一步步艰难行走的身影。

(3)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怎么样呢?(师出示这段话)你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了吗?有时彭德怀抚摸着……一直看着它吃完。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生:彭德怀心疼大黑骡子。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生:从“抚摸”、“念叨”(“抚摸”现红课件出示)师:抬起你的头,读好“抚摸”这个词,谁再来读?老师就这样亲切地抚摸着你,你有什么感受?还有谁这样抚摸过你?抚摸你的人都是爱你的人啊,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词。彭德怀对他的大黑骡子有着多深的情啊,他一边抚摸还一边念叨着,看,他又念叨了,读—(请一生读)他念叨着我们体会到的是什么?预设:彭德怀非常心疼他的大黑骡子。我们分明看到了彭德怀一边抚摸一边念叨着,全班读。你还找到了哪个词?“塞”。师:彭德怀是在什么情况下塞?生:粮食不多。师:在彭德怀眼里他还仅仅只是一头骡子吗?预设:亲人;亲友;战友;战士。

师:把这份爱用你们的读表达出来。同学们,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深沉而含蓄的爱,真是“字词有深意,言行总关情”啊!这些言行就是细节,我们要学会品味细节。这些细节还隐藏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7-16小节,按顺序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 设计意图:探究彭德怀“不耐烦”的深层原因。 此处教给学生“抓细节”是品味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从这个途径深入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就是从这些细节当中流淌出来,学生自读自悟,以读见悟。】

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这份舍不得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深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彭德怀,请你平静地来说这句话。生读。师:你的心里真的平静吗?你有什么感受?生:不忍心。可是此时时间就是生命,他要让更多的战士们走出草地,他下的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决定啊,虽然迫不得已,但是又是那么坚定!你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彭德怀更爱战士。(板书:更)并进一步揭示“衬托”这种写作方法。(板书:衬托)

再看看这句话,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同学们,如果大黑骡子杀掉了,就意味着彭德怀没有了?他将要和所有幸存的战士们一样?(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草地)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他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是那样坚定,让我们读出这种坚定!生读。

一边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大黑骡子,一边是为革命出生入死的红军战士,让他在这二者之间作出选择,是多么无奈、多么痛苦啊,可是大家还在请求,难怪彭德怀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出示:第二次命令。生1读,生2读。

过渡:深情的眼神写满的是不舍,平静的外表隐藏的是痛苦,他爱大黑骡子啊!你还找到了哪些细节?

第十三自然段。出示:彭德怀背过脸去。是啊,他怎么忍心看着他那亲如手足的大黑骡子就这样死去,就这样离开他呢?

【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需要抓住重点,重锤敲打关键词句。这一环节,我从“不耐烦”切入,分两个层次透视、辐射2~18自然段中表示细节的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并适时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C、渲染“末次命令”,深悟“爱”之悲壮

1、过渡:彭德怀背过脸去,在等待那一声刺耳的枪声。但是,

(师引读)枪声没有响——(生接读)

(师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师引读)二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2.多么漫长的二十分钟啊,方副官长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彭德怀又何尝忍心杀他的大黑骡子呢?这可是他亲如兄弟的大黑骡子啊,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他想到了什么呢?

多么漫长的二十分钟啊,一幕幕往事用上了心头:他想到了曾经和大黑骡子____________,他想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看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离去,看到了多少英勇的战士就这样挣扎在死亡边缘,他实在迫不得已啊!

他深知哪怕是一点点食物,对于红军战士们来说那都是生的希望啊,想到这些,他还能再等得下去吗?生读第三次命令。这可是在怒吼啊!再读(生答,反复读第3次命令)

【 设计意图:直接引读课文,使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这二十分钟的“漫长”、“痛苦”和“饱受煎熬”,愤怒地发出第三次命令水到渠成。省去琐碎的分析,也避免教法雷同。】

3.这可是一道死命令呀!副官长不得不开枪了。于是,在茫茫草地上出现了这样悲壮的一幕:音乐声起《过雪山草地》“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深深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的战士们个个泪流满面,彭得怀向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他的军帽。

屏幕出示: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要对大黑骡子倾诉啊!远远地,我们仿佛听到彭德怀在心里对大黑骡子说……我们仿佛听到大黑骡子对彭德怀说…… 请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写(生写,然后指名深情地诉说)

4.这千言万语,这万般的敬意与歉疚,都凝成了这样一个动作。(指名再读19自然段)

这天夜里,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却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了,为什么发火?生1:不忍心吃大黑骡子的肉。生2:他想让更多的人吃上这肉汤。

发火这个简单的动作里包含了多少感情呀,想想怎样读好这句话?这是一个怎样的军团长?情深意重、爱兵如子啊!

【设计意图:深情的话语并辅之以悲壮、沉重的乐曲渲染,将学生积淀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一句“他会对大黑骡子说……;大黑骡子会对彭德怀说……”为学生提供抒写心声的机会,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三、铸造长征丰碑,彻悟“大爱”之神圣

1、师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但它虽死犹生,它融进了?生读

2、出示:(齐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在这段话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滚滚铁流在这儿指的是?为什么称铁流?(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长征途中战士们历尽艰难险阻,彭德怀这种无私博大的爱和同甘共苦的精神让战士们有了更加坚定的革命信念,所以战士们虽然“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彭德怀这样的首长时刻激励、鼓舞着战士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才用顽强的毅力书写了长征这部英雄的史诗,用不屈的精神铸造了长征这座永久的丰碑!同学们,让我们挺起脊梁,那催人奋进的声音永远记在我们心中:生读,身无御寒衣。。。。。。

四、课外拓展。

阅读链接: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还有《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一书,记录了许多这些不会说话的战友的感人故事,相信你读了以后,对长征会更多一些了解,也会受到更多的感动。

9.六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反思 篇九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3、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了解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指名说)

2、师针对学生回答,简介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10.《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案 篇十

一、第一段教学(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学要求;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竟然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呢?(要求:读读、划划、想想、议议。)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组织交流、汇报

以下语句中我们要读出彭德怀很爱自己的大黑骡子:

A“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来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B“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

C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小结;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厚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份爱意传达出来吗?

5、讨论;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从下面的语句中我们读懂了彭德怀更爱的是他的战士们,万般无奈,只能杀了大黑骡子。

A“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B“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

错案诊断

初看这个.教案,似乎给人留下一气呵成的印象,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教者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教材,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感,然而仔细推敲,这一片断设计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环节已经深深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上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设计的`两个大问题“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杀了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怎样呢?”、“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贯穿整节课。其实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着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每一点微小的发现都是可贵的,星星之火却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也许正是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些小发现,才会有以后生活中的大发明。

2、朗读指导未能尊重学生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例如教师指导朗读时,先后提出“要读出对大黑骡子的爱。”教师已经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应该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主对课文感情的体悟过程,使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受到束缚。我觉得课堂上应启迪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感悟到应该怎样读,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3、课堂上教师也试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流于形式。教者未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学生最后的汇报仍然是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成功设计

一、第一段教学(略)

一、学习第二段

1、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第二段主要是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段,通过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估计老师会向同学们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可能会发现、提出“彭德怀为什么要杀掉大黑骡子?”、“他为什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杀大黑骡子的经过是怎样的?”、“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彭德怀最后命令杀掉大黑骡子表现了什么感情?”等问题)

3、根据学生提问,梳理、生成出两个合作探究的重点议题(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及时解决):(1)从彭德怀忍痛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你发现、体会到了什么?(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体会到的?画出有关句子。

(2)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使别人体会到你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落实以上两个重点要求。

5、汇报交流、感情朗读

(1)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评价。

1交流第一思考题的探究情况和结果。交流后就合作学习的情况和结果评价。

2凭借第一思考题,引导学生感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特点,并抓住情感线索,点拨学生,理清层次思路。

(2)凭借第二思考题,运用自主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有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深入体会第二段,深化理解,升华感情。

6、质疑、延伸:通过这段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没有问题要提出的?

名师点评

上一篇:学习四项监督制度心得体会下一篇:淘宝运营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