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诗歌艺术特点(共3篇)
1.草叶集诗歌艺术特点 篇一
《草叶集》初版问世至今已一百三十七年,它的作者惠特曼逝世也整整一百年了。从某些方面说,世界文学史上还找不到另一个范例,能像《草叶集》和惠特曼这样体现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与共、生死相连的关系。正如惠特曼在诗集(正编)结尾的《再见!》中向我们招呼的:“同志,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诗人自己。
惠特曼生当美国独立后约半个世纪,也就是那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新大陆蒸蒸日上的时代。他出生于长岛亨廷顿区西山村一个农民兼手工艺者的家庭,十一岁即离开学校开始独立谋生,先在律师事务所和医生诊所当勤杂工,后来到印刷厂当学徒和排字工,当乡村学校教师、报纸编辑和地方党报撰稿人。他在青少年时代接受了民―主思想,成为一个杰斐逊和杰克逊式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同时开始学习写作,写些带伤感情调的小品、小说和诗歌。但是,正如他在政治上、在地方民―主党内部斗争中频频被人利用和受到打击一样,他的文学创作也长期停滞在因袭模仿的阶段,没有什么成就,读后感《草叶集》读后感作文》。这样,到一八四九年三十岁的时候,他才改弦易辙,毅然宣布退出政治活动,并下决心在文学事业中奋斗一番。经过好几年的默默探索,他于一八五五年推出了《草叶集》。
惠特曼在《过去历程的回顾》中谈到自己写《草叶集》的背景、动机和它的主旨时说:“我没有赢得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承认,乃退而转向对于未来的心爱的梦想……这就是要发愤以文学或诗的形式将我的身体的、情感的、道德的、智力的和美学的个性坚定不移地、明白无误地说出并表现出来……”他又说:“在我的事业和探索积极形成的时候,(我怎样才能最好地表现我自己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呢?)我看到,那个提供答案的主干和中心,必然是一个个性……这个个性,我经过多次考虑和沉思以后,审慎地断定应当是我自己――的确,不能是任何别的一个。”写我自己,以表现我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这便是《草叶集》的主旨,是惠特曼当初的“梦想”,经过他三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也基本上实现了。
2.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篇二
陆游词的艺术特点
摘要:陆游是我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因此爱国题材是陆游创作的中心题材,抗敌复国是他诗歌反复强调的主题。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他晚年留下了一首《示儿》其中一句“北定中原”也表现出了,他一生做为爱国诗人对国家的牵挂。陆游诗歌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有他鲜明的特点,而他诗篇的思想内容大致也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他的大量诗篇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一生写了很多诗,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关键词:陆游、爱国主义、创作分期特点、思想特点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人,是我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因此爱国题材是陆游创作的中心题材,抗敌复国是他诗歌反复强调的主题。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变。陆游一生都在致力于抗金报国的伟大事业中,但是当权者贪恋偏安小朝廷的私利,一味求和,致使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迟迟不能实现,因此现实中既然无法实现自己的壮志豪情,诗人便常常借助梦境一吐胸怀。陆游的诗中有许多这样意味深长的梦境,或许,连他自己也未必清楚梦境中的圣主亲征到底是他的理想还是梦想,每一首记梦长诗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同样漫长而不真实的世界,他将自己所有的希望的一切倾注进这个不真实的世界里,似乎这样才能宣泄内心得失望。虽然他满心的失望,但是他没有放弃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他自身所附有的使命。
陆游的诗集中现存诗有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但留存的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不过即使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但是他诗中还是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与传颂千古的原因。爱国情感在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了七律创作上的“三变”。
陆游的诗歌,不仅包含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了巨大的艺术力量。他的诗在体裁方面应有尽有。清代学者赵翼说他“使事必切,属对必工。”各种诗体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人称他“小李白”。在语言方面,陆游的诗晓畅平易,精练自然,“无语不天成”。他才气豪迈,议论精辟;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有丽语而无险语,有艳词而无淫词;看似花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他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直被人们颂为佳句。陆游的艺术手法流满现实主义,他的绝大多数篇章,都是南宋时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因此有人把他的诗誉为“史诗”。他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曾说过“功夫在诗外”,“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强调社会实践的意思。他重视写实,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在他的诗词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他幻想抗金战争的胜利,就写道:“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他写自己武艺超群,竟作了这样的夸张:”十年学剑勇战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他常借助梦境描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
他在晚年时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示儿》这首诗是他的临终之作,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爱国情怀的抒发。这首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贴的话;可是他只说了“北定中原”。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从过去的诗人里来看,或许只有陆游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陆游诗词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有他鲜明的特点:第一,对封建士大夫来说,爱国和忠君是不可分的,而陆游的爱国思想则包含更多更为广泛丰富的内容。他认为:“食粟本同天下责”,“神州未复土堪羞。”着眼点不限于一朝一代,一君一姓,他在诗中还常常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更为可贵的是,他将祖国命运和人民生活联系在一起:“三军不征战,比屋困征赋。捶楚民方急,烟尘虏未平。”他的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同样不能与其热爱祖国的思想分开。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都是祖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认为人民最爱国,“忠言乃在闾里间。”他的许多诗赞颂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给南宋军人提供情报的北方人民,就是本于这种认识,他热情颂扬宗泽的联合农民起义军;“君不见昔日东都宗大尹,意感百万虎与狼。”第二,对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他不仅热情歌颂,而且要投身其中。他的诗不只抒写爱国忧国的情绪,以及表示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而且声明要把生命交给这场正义战争,“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他的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其他爱国诗人中都更进一步,因此反侵略战争在他笔下就表现得豪迈,雄壮。第三,陆游较少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和单纯报复情绪,而这是当时许多爱国者都很难避免的。他力主抗金是从正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侵略,只要求恢复“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士马发赵燕,布帛来青徐”的国家统一安定,而不是为了“开边、扩张”。他希望各族政权互不侵犯,各守疆界,和平共处,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说:“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皇,”他也不主张民族报复主义,只要求赶出入侵者。
在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篇中,或言征伐事,或对统治者进行谴责和揭露,或反映人民生活的艰难,或抒发自己难以抑止的悲愤,这些思想内容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爱国情思。他一方面怀着火热的感情,强烈的愿望,大声疾呼,用激动人心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宣传爱国思想,歌颂爱国斗争,抒发豪情壮志,同时又以饱满的热情在幻想中寄托爱国理想,激昂慷慨、乐观自信。但是,诗人对客观现实又有清晰的认识、冷静分析形势,深入而真实地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自己对现实的关心,抒发了深沉的忧愤。
陆游爱国主义诗篇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在他的爱国主义诗篇中,最突的特点就是:“多言征伐恢复事。”他在诗篇中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统治者屈辱卖国,激起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志向不仅仅作为一名诗人,而是作为一名战士.投身抗会战场上。第二,在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篇中还表现了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第三,在陆游爱国诗篇中,对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寄予无限深切的关注与同情。第四,由于诗人反对投降.要求抗战,使他一再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第五、由于诗人破敌卫国的宏伟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所以他常常通过梦境或醉酒的幻化境界来寄托他的报国理想。
陆游的一生写了很多诗,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大量诗篇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晚年留下了一首《示儿》其中一句“北定中原”也让后人对更加的崇敬。
参考文献:
1、黄连平、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J]、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5月。
2、吴彬、论陆游诗歌思想和艺术特色[J]、《神州》、2011
年18期。
3、曹子江、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J]、快乐阅读、2011
年第12期。
4、施兴芹、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J]、读与写杂
志、第5卷第12期。
5、渠正堂、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J]、《时代文学
3.1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篇三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大家知道,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我们知道,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被寄养在一位贫苦的农妇家中,直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农民联系在一起。因而,当他在这天清晨,透过监狱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也想起了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过他而今已埋进了“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的保姆——大堰河。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五四启蒙时代的郭沫若,他的诗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发感情,但他的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表现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现自我感情。这与艾青将意象与情与感交融、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与艾青同一时代的臧克家,他的诗执着于现实,取材于现实,他比较注重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的直接发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画面构成意象时,更倾向于单纯写实。
【草叶集诗歌艺术特点】推荐阅读:
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点07-08
诗歌分类集11-05
艾青诗歌特点08-04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07-17
国庆70年华诞祖国颂的现代诗歌集选06-13
诗歌的艺术手法08-29
分析李白诗歌艺术特色09-02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07-16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10-03
薛涛诗歌艺术简论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