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功能作用

2024-11-28

教育技术的功能作用(精选7篇)

1.教育技术的功能作用 篇一

1 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与作用分析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吸引了一大批有共同爱好的大学生, 可以说高校体育社团的社会属性更强, 而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一个团体组织, 能够成为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因而高校体育社团的德教育功能和作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深入分析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和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体育社团具有德育载体功能。从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 特别是从我国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 寻求新的德育载体已经成为我国德育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都是由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大学生组成,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自发性以及民主化, 这就使得大学生体育社团具有德育教育的载体功能, 能够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因而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管理与发展体系当中,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对于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高校体育社团还可以将德育信息通过社团成员向其他大学生进行传播, 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参与。从这一点来看, 高校体育社团可以成为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是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促进校园文化。随着高校体育社团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校园文化则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从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来看, 高校体育社团对于活跃校园氛围、提升校园活动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因而高校体育社团对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高校体育社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向高质量、深层次、多渠道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能够使校园文化更具有价值性和凝聚力, 而且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再比如体育社团以其特殊的活动内容丰富着校园文化, 其丰富多样的活动是每次社团巡礼活动中的重头戏, 它以形式灵活的活动给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高校体育社团可以提升学生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特别是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就需要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展开, 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特殊性, 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指引性, 特别是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社会化、民主化以及规范化, 都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广大学生具有规范作用, 同时高校体育社团在开展各类活动的过程中, 还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意识, 进而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高校体育社团在组织各类活动的过程中, 都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意识, 特别是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要求学生解决, 这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德育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对策

通过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与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特殊性, 因而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 特别是高校体育社团在这方面具有载体作用, 不仅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校要充分利用体育社团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积极探索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符合德育教育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模式, 使高校体育社团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认为, 要想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 至关重要的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把握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高校在推动和促进体育社团发展的过程中, 要牢牢把握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 明确高校体育社团的指导思想, 要把“育人”作为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目标, 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凝聚、教育、指导、服务功能, 将高校社团打造成德育教育的阵地和载体, 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校体育社团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才能使其德育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这就需要高校要大力营造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浓厚氛围, 使高校体育社团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是要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社团。要想使高校体育社团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将德育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中来, 使其能够承载德育教育功能。这就需要高校在发展体育社团的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 找准大学生的兴奋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高校社团, 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要寓教育于活动当中, 通过高校体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党、团建设的有效途径, 将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党、团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是正确处理学习与社团活动关系。尽管高校体育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高校体育社团仍然属于学生的课外活动, 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补充, 这就需要着眼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摆正学习与参加体育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引导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基础上, 教育学生要将学习作为重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体育社团进行学习、实践和锻炼, 这也是利用高校社团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各级各类高校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参加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是将体育社团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具有教育人、指引人、凝聚人的重要作用, 要想使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还要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属性, 切实将高校体育社团纳入校园文化体系当中, 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与发展。要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创新, 在管理过程中, 既要发挥高校社团管理组织的重要作用, 又要发挥高校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重要作用, 使大学生在高校社团能够得到更多学习、实践、锻炼的机会。要积极引导高校体育社团建立自身的“社团文化”, 并加大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要将高校体育社团的良好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实质向学生进行宣传, 并主动将自身的社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当中, 进而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社团在促进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应当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各级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载体作用, 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从总体上来看,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具有社会性、自发性以及规范性等诸多方面的特点, 在弘扬校园文化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校在发展体育社团的过程中, 要将德育教育与体育社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特别是要本着促进德育教育的原则, 重点在把握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社团、正确处理学习与社会活动关系、将体育社团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 使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浦豪.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载体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5 (5) :43-45.

[2]王贵生.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德育功能与发展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6 (17) :68-69.

[3]张晓春, 王伟.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与特征研究综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 (2) :83-85.

2.教育技术的功能作用 篇二

【关键词】家庭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影响作用

人的发展是受社会这个大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是构成一个人的教育的全部源泉。社会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围绕个人社会地位中处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微观环境指的是个人周围是可能接触到并能影响个人意识和行为的生活环境。微观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于人,但是又是作为宏观环境和人之间的媒介所存在。因此,微观黄精在人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家庭则是微观环境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的社会地位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与经济相结合,共同存在、生活的社会群体。

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单位,在社会制度中有它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育功能

社会中人口再生产必须由家庭来承担,只有组成家庭的男女结合的方法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同时,由于人类个体的发育成长有较长的依赖期,在此期间内生活不能独立,必须由双亲抚养,生理上感情上也需要双亲的照顾。这决定了生育的功能必须由家庭来承担。

(二)经济功能

家庭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作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基本经济单位而存在。尽管到现代,家庭的生产功能正逐步转移,但家庭的生产功能并未完全取消,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仍然是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于一身的基本经济单位。

(三)教育功能

家庭的教育功能也就是教育新一代,促使其良好的社会化。尽管有一些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家庭教育功能经历部分转移,但由于家庭在整个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他的某些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

(四)休息、娱乐功能

人们对于休息和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无论是在种类和时间比例上,家庭都是个人休息和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场所。

二、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的教育功能很早就存在,它是同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一起诞生的。可以說我国历来是一个家庭教育特别发达的国家,比如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贯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由此可见从我国古代开始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普遍的观点是将家庭视为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具有初级群体的所有特点:第一,家庭成员在地域空间上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第二,家庭成员人数较少,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率高。第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第四,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密切。第五,家庭群体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家庭群体对人施加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有效,它不仅是调节社会对个人影响的“传导体”,而且也是个人实现对社会“输出”个人实现理想的舞台。

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受教育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施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其重要作用。刚出生的婴儿,社会生存适应能力十分贫乏,他有生存温饱的需求,但无获得衣食的本领,这就需要家庭给他多方面的照顾,儿童逐渐长大,就要教导他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受教育着即使到了中学阶段,在适应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各方面能力仍相对贫乏,亦需要得到家庭多方面的照顾指导,从中获得基本生活技能。

其次,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这些观念、准则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范围,家庭群体成员间的交互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等都是受教育者最初所接触到的各种社会规范和道德情操方面的总和,受教育者起初总是以双亲的言行为榜样,以双亲的需求、情感情操为认同对象,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习惯和道德信念体系,借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理想最初往往是由兴趣爱好所引发的,受教育者最初的兴趣爱好正是在家庭生活中萌发的,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能引导受教育者逐渐懂得现实生活的意义,注意发展他们的各种正当兴趣爱好。家长用全部生活经验去影响子女,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同时,对其倾注莫大的期望,这样,就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有价值的选择。

第四,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一方面是家庭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志趣、理想抱负、职业选择途径,使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和充任一定的角色;另一方面,家庭是一个多重角色组合而成的初级群体,在这群体中,受教育者依自己与家庭不同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成为一个承担多重角色的主体,也就形成了日后社会上复杂多样的角色启蒙经验。

第五,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形成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存在不可替代的影响。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影响不仅带有广泛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家庭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组织、教育机构而言有着它特别有利的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第二,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家庭教育中,双亲对子女的控制除章法手段外,主要是通过情感经济纽带实现的;第三,家庭群体中家长与子女的接触类型一般多属非正式的和高频度的,有利于缓解子女紧张感,创造融洽的气氛,给父母和子女带来更大的满意度;第四,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具有深刻性,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较长,这就形成了一个 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过程,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情况最为熟悉,有利于对子女形成深刻的了解,同时,可以做到快速灵活的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nlc202309030533

三、对人的影响作用及其发展

人的年龄是从人离开母体,呱呱落地之日算起的,然而,作为人生起点的零并不是一個真实的开始,人的生命的起点始于母体受孕的那一刻,人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了由遗传以及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丰富的一切,正如同胎教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科学方法的应用,并随着实践的应用体现出明显的价值作用,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家庭教育始于孕育期。

(一)孕育期家庭教育

孕育期家庭教育也称“胎教”,孕育期家庭教育主要以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必然产生影响这一普遍规律出发,通过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健康、心情,所处环境质量对胎儿的生长产生影响,胎儿会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并有胎儿型的记忆存在,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适应环境的能力,某些方面潜力的激发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婴儿期家庭教育

婴儿期也称为乳儿期,时间从出生到3岁,一般把从独立行走作为婴儿期的结束标志。婴儿期是人生作为个体独立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后到适应人类社会生存的初期环境,脱离父母的怀抱,学会独立用自己的脚站立在大地上,实现作为人的“第一步”,同时,从浑沌柔弱状态进入智慧初启的阶段。

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为婴儿提供基本的生命成长所需的物质能量,成人与婴儿间的交互作用使婴儿开始学会最初的交往及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各种新鲜刺激物的出现培养婴儿的感知能力,适度训练婴儿的运动器官与其它器官,促进婴儿脑神经的发育,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情绪状态和生理状态,并使其处于安稳、愉快的情绪状态之中,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有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在人一生种起奠基作用。

(三)幼儿期家庭教育

幼儿期时间跨度一般为3到6、7岁,经过前一阶段的成长婴儿用自己的双脚迈入了人生的第二阶段—幼儿期,独立行走不仅能改变婴儿的空间感,使他学会独立,扩大婴儿的活动空间,让他自己感受一种独立的移动空间,选择自己的活动范围,个体开始主动认识周围世界,所以,这一阶段对人生的意义在于“启蒙”。

(四)童年期家庭教育

童年期也称“学龄前期”时间上自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也称作人生的奠基期,主要指:童年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奠基时期,也是改变一个人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个人整体性的自我意识萌生,道德认知方面有较大的发展,逐渐理解社会道德规范,并开始用规范来衡量和评价别人的行为与思想,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理解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开始复杂化,为个体在学校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多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使个体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扎实的发展。

(五)少年期家庭教育

少年期自12、13岁起至15、16岁,这一阶段的个体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的倾向,内心世界与外界冲突加剧。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精神与人格的独立,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总目标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帮助孩子起飞”,既不能折断个体理想的翅膀,也不能任其乱飞,而是顺势助其一臂之力,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理想的自我,形成独立而又坚强的个性,因此,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疏导。

(六)青年期家庭教育

青年期大体经历了从16、17岁到25、30岁这一相对较长和发展相对平稳的阶段。这一阶段个人的世界观、个性、才能、职业、婚姻等一系列问题都逐渐明朗化,个体面临人生中作出重大抉择最多的时期,也可以称为“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由于受以往成长和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影响,有着许多不同的选择,个体差异这一阶段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他们的感情、思维、逻辑判断等能力,以及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逐步趋向成熟。这一阶段的教育者应集中在使青年“学会选择”,家庭应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体“自我膨胀”;第二,教育青年应致力于树立事业心;第三,指导青年正确处理友谊、恋爱与婚姻。

(七)成年期家庭教育

个体经过青年期的选择和定位,逐步进入人生的贡献阶段成年期。这一阶段成年人内心的信仰和理想的大厦已经落成,个体目标确定并重视现实与实践,但是个体的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同时,内心矛盾冲突诱发“中年危机”,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加强家庭各方力量的互动,使个体保持精神上的的朝气和生命的活力,取得最佳成果。

(八)老年期家庭教育

老年期一般从退休年龄算起直到死亡,老年人在智力,体力,适应环境能力都在逐渐衰退,尽管到了老年,但依然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和必要,一方面通过家庭中良好氛围的互相感染,丰富生活情趣;二、开拓新领域,满足好奇心;三、引导老年人总结人生教育后代。总之这一阶段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洒脱的老年观。

综上所述,自然在赋予人生命的同时,社会赋予了人社会化的进程和使命,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它的基本教育功能贯穿于人的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家庭教育又有其独特的任务,只有在认清这一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在不同的阶段更好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立性,“矫正”、“补缺”,使整个社会化进程平稳、较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乐宁,刘祖云.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

[4]陈琴.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4,(6).

[5]罗兴凯.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5.

[7]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141-144.

[5]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康根(1986— ),男,陕西汉中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3.园林城市的功能与作用 篇三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吸收有害气体

3、吸滞烟灰和粉尘

4、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5、净化水体

6、净化土壤

(二)改善城市小气候

1、调节气温

2、调节湿度

3、防风通风

(三)降低城市噪声

(四)安全防护

1、防震防火

2、防御放射性污染

3、蓄水保土

4、监测大气污染

二 使用功能

(一)日常游憩娱乐功能

(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三)为旅游服务

(四)修疗养基地

三美化城市功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

(二)美化市容

(三)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

四创造经济价值

(一)林木蔬果

(二)旅游、观光、生产一体

园林植物的作用

一、烘托与突出建筑主题

二、赋予园林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

三、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

四、丰富园林空间艺术构图

五、植物造景,担任主景

六、完善建筑功能

4.全面认识自我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篇四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前提是自我意识,只有当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我功能,就是说,它对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自我评价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还影响对他人的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要利用自我评价的正面价值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还要有效地克服自我评价的可能负面作用。

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的能力、状态和发展趋势的评价性认识。也就是人们自己成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在自我评价里,自我是主体,也是客体,分别被有的研究者成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自我评价跟主体的自我概念(即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理学中,自我评价是随着对自我概念的深入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的。有的研究者指出,“虽然有关自我概念问题的讨论从詹姆斯(W.James)就已开始,但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提法直到罗杰斯(C.Rogers)的自我理论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自我的课题重新为人们所重视(R.C.Wylie)之后才得到较多运用”。在心理学里,关于自我评价有几点已经达成共识:首先,自我评价跟自我概念一样有一个发展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高度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所作的评价,与他们的实际存在状况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次,自我评价一般被当作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内容来加以研究。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状态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反思。所以,自我评价的基本前提是自我意识。只有当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评价;否则自我评价就是不可能的。

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在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影响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每个人从自身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等方面可以作出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是自暴自弃。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自我评价是指员工对影响其工作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自我评价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很重要。真实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企业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身不足,扬长避短,少犯错误。职业规划必须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这个人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

自我评价的标准

L•E•韦尔斯和G•马威尔在1976年出版的《自我评价:概念与测量》一书指出,人们通常根据两个主要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1)对自己的能力或效能的感受;

(2)对自己的德行或价值的感受。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标准是通过反映评价、社会比较、自我归因和角色扮演等具体评价手段来实现的。

自我评价的范围

(一)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

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来评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将知识点与目标得分率制成简易图表,就可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此外还可从以下几方向分析自己的情况:

1.是否清楚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能否将新学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3.能否对所学知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4.能否在实际条件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有无长远日标和近期目标?

2.对学好各门功课是否充满信心?

3.对所学科目是否何浓厚的兴趣?

4.学习态度是否勤奋、认真?

5.是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

6.有无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7.学习情绪是否稳定、持久?

(三)工作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1.是否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学习活动?

2.能否妥善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

3.能否正确利用各种资料?

4.能否与同事朋友合作和学习?

5.是否有预先规划的习惯?

6.能否集中精神工作何学习?

7.能否及时总结当天的工作和学习任务?

8.队没有完成的任务是否能认真分析原因,拟定补救措施?

9.是否有错误汇总集?是否给自己找新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10.能否排除有关干扰,保证工作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11.能否选择并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12.能否总结自己或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13.对学习或工作常回忆、反思吗?

(四)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

1.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

2.加工、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3.学习的调控能力:包括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

4.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5.业务能力:包括业务的熟练程度、任务的完成情况

6.与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工作中与人交往的顺利程度、平时与人的关系好坏等等。

自我评价的意义

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自我判断。它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人们的自我评价也相应地经历着几个不同的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在生理的自我阶段,个体的自我评价,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身体、衣着、家庭成员以及自己所有物的判断,从而表现为自豪或自卑的自我情感。其个人的追求则表现为对身体的外表和物质欲望的满足,或获得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护等。

在社会的自我阶段,自我评价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名誉、地位、亲族、财产的估价,从而表现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其个人的追求则是引起他人的注目、重视,期望获得他人的好感,其表现则是追求名誉、追求金钱、追求爱情,并怀有强烈的竞争心。

在心理的自我阶段,自我评价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智慧、能力、道德水准的优越感。其自我追求则表现为在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良心上的进取和智慧上的提高。

第三,自我评价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它已经被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人学、价值科学等都许多学科所关注。笔者曾经提出价值科学的概念,主张从多学科角度对自我评价做交叉边缘学科研究。自我评价作为人对自己的评价,既可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也可表现为团队对自己的评价(集体性评价)。作为评价,主体的态度必然对评价本身有影响,因此它应该属于价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但是,哲学偏重于概念分析;心理学更多地侧重于对个体差异性的研究(尽管今天的心理学有重视文化环境多因素的倾向,但个体差异仍然是它的主要关注点);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群体;社会学侧重社会对个体的影响或者社会结构本身;教育学更关心自我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如此等等。这些分学科的研究,似乎都不能全面展示自我评价的本质和过程。因此,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更符合自我评价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跟人的态度相关联的交叉学科研究应当属于价值科学的大范畴。

5.谈谈对教学媒体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篇五

(1)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

①再现功能。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将教育、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

②集成功能。它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种刺激,使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

③交互功能。它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一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

④扩充功能。它所提供的大容量多媒体软件和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⑤虚拟功能。由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使学习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的各种对象。(2)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①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媒体在激励学生的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中,都能起积极作用:在德育方面,现代教学媒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在智育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在体育方面,可以视听结合,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减轻学习负担,增进身体健康。

②增进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大大延伸人体,特别是眼、耳和脑的学习功能,使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③扩大教学规模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和

增殖率。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扩大了教学的规模。

二、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固有的优势和特色,使其在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发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体现学习的自主地位的作用

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教材时学习的速度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常规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把教学对象设定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既影响了后进生的进步,又限制了优等生的发展。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总是力求减小这种差别,但终因课堂教学的局限而收效甚微。而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却能“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人机对话,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均获得最大的发展。

(2)发挥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运用声、光、电、形、色诸功能,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进行。学生的想象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能化抽象的语

言文字为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形象,通过一些动画形象,如有趣的数字娃娃、聪明活泼的小动物等,以游戏、智慧老人讲故事、游乐晚会等形式,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寓于游乐情景之中,使科学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学习内容也变得生动有趣。这时由于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教学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能演示图形的变化,模拟实验的过程和思考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把无形的知识化为有形直观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图像变化,使学生已有经验与概念进行联想组合,建立起抽象思维的观念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4)发挥了加大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并由于其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代以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可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没有媒体选择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坚持师德学习和教育 创建和谐环境

增强工作动力思想是人的灵魂,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一年来,我们一直把教职工思想学习和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平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件、资料和信息,注意观察教职工的言行表现,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教育。学校坚持一月一次集体政治学习,一月一篇体会上交。教职工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考评之中。校长亲自抓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带头开展学习和体会,要求教师们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校委会一班人首先统一思想,勇挑重担,亲自把关六年级,带头落实教学常规,给老师们做出了表率。学校一直坚持师德教育,一直宣传和倡导“以德治校”。确定了“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修订了本学区“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即:“师德优;师志坚;师责全;师行严;师心慈;师学勤;师业精;师风正;师仪美;师威高。”与教职工签定了“师德建设责任书”,引导教职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并开展了教职工上岗集体宣誓和师德承诺活动。学校研究制定了工作目标,引导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让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为实现学校目标上来。在工作中,充分相信教职工,让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全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努力创建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增强工作的动力。去年秋季开展了一次男职工篮球赛,一场女职工跳绳比赛和一场教职工庆元旦文艺晚会。今春开展了一次教职工书画比赛。在活动中加强了教师的交流,增强了工作的合力。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科学的规章制度,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科学的管理制度,所谓科学,就是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切

合实际,体现公平公开原则。我们学区成立有德育、安全、卫生等领导小组,有常规工作督查小组,小组成员责任分工明确。有“校委会成员蹲校蹬班责任制”,“党员蹲校蹲班联系点制”,责任制要求具体。有了这些管理机制,就需要有配套的制度来对照检查。一年来,我们已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目标。这些规章制度、职责和目标都组织了学习、讨论、修改,以便适应形势的变化。坚持实行四种目标责任制:即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岗位职责目标责任制;教学常规目标责任制;全员炼课目标责任制。每期都组织考核兑现,以便行之有效。现有岗位职责目标16种,从校长到教师,从前勤到后勤的16个岗位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还有相应的目标考核细则。这些目标职责的建立,明确了各自的职和责,明确了各自的奋斗方向,并下发到教职工的手中,便于对照检查工作和考核,也激发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 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常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本学教学工作的一个抓手。规章制度关键看落实。学区成立有督查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为成员。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分散和集中等形式,下到班、校查出勤,查教学,查师德,查工作任务的落实。专门制定有“学校工作检查报告单”,每到一个学校、班级,所查的内容、结果都与教师见面和交流。

2、严格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做到常规管理有计划,有措施,切合实际,注重实效。本学期,重点督查了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及课堂教学几个环节。教导处对老师备课、作业批改等坚持月查制度,检查时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每次检查结束后,教导处对检查情况分学科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再分学科对老师进行反馈、总结。除此之外,教导处对晨读课、自习课和老师平时的上课坚持每周抽查两至三次,并在每周的全体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便于教师及时改进工作。我们在狠抓教学常规落实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老师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实干的工作作风。在我们看来,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有成绩,将落实进行到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3、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测

教导处要求单元教学之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单元过关测试,并及时做好单元质量分析,填好分析报告,教导处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进行检查。这样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弥补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期中、期末考试后,分学科、分教研组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平时,教导处适时对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常识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抽查、考核。

4、建立薄弱班级和重点班级的跟踪指导。通过平时检查和期中检测,找准薄弱年级、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的薄弱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重点督导,收到良好效果。一年来,仅六年级就召开了三次研讨会。一次是六年级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参加的期中成绩分析表彰会;一次是六年级全部科任教师参加的“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研讨会,一次是六年级考前动员大会。每次会议都解决了一些教学难题,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师生的动力。

5、建立学科辅导制度,把好培优转差促中关。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建有培优转差计划,有落实的措施,对差生跟踪到底。今春,六年级两个班落实得形式多样,效果较好。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全员补习和训练。有教师帮扶,学生帮扶,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常规的每日一炼。

基本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四)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文明的校风是本工作的又一个抓手。本学年,为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坚持以政教处、少先队为主抓,以思想品德课为主线,坚持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一是每学年的9月份为学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各班均开展了讲座、竞赛、实践等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还开展了“新生入学集训”活动,从学规范、内务整理、队列队形等方面进行了训练,引导学生遵章守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是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直主学习规范,制定班级公约,每周开展一次总结。三是学校对规范学生行为采取了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管教结合,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了班级考评内容。作为班主任工作和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四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坚持 “文明监督岗”制度。坚持每周评选2个“文明班级”,2个“文明寝室”,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授旗表彰,实行动态管理,还可晋级为季度、文明班级,学校授牌表彰。学校大力开展文明学生评选活动,一年来,评选表彰文明学生100余人。学校还坚持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表彰活动,一年来,表彰优秀干部、学习标兵、进步标兵、优秀队员等300余人次,文明创建和表彰活动提升了学校的文明形象,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五)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我们根据学校和教师的特点,调整了教研思路,改变了过去一贯的作法,确立了以学校校本教研为龙头,以研促教。整体思路是:以新理念为导向,以课堂作平台,以问题为载体,通过

多模式的教研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校本教研重点将“三个一”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展开,即:讲一节研究课;读一本好书,撰写一份有价值的学习心得;解决一个课题。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反思、展示课、研讨课、同上一节课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了“结对子”帮扶练课活动。开展了课堂教学升等升级磨课活动。开展了新课标展示和优质课评选的重点教师练课活动。组织了1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组织了6名教师参加了县级优质课、展示课,达标课评选活动。组织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活动。一年来,校本教研初见成效,有30余篇文章在各级获奖或在教育网站交流。校本教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的健康成长。(六)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七)宽松、和谐----创设民主教学氛围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契可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师生之间“情不通”则“理不达”,很难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紧密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记》上说,“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就会产生“学其理”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表现在要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八)精讲多练,重在落实----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其实质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把大量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支配,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灵活调整讲授时间,但也不宜超过50%。精讲多练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精讲,即蜻蜓点水,画龙点睛,直截了当,不绕圈子,不说题外话;多练,即学生反复实践和应用,这是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练可以是口头的、笔头的,个体的或集体的,也可以是单项的或综合的。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注重当堂知识当堂消化,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做法。我们常有发现,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总抱怨学生没精打采,萎靡不振,不配合教学活动,原因何在?主要是他们“满堂灌”而出现了课堂遗留问题,不注重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将大量的课堂练习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他们不得不努力挤占课余时间“完成”作业,怎么休息?怎么调节大脑?怎么会有精神和心情去上好下一堂甚至下几堂课?学生每天埋头挣扎在作业堆里,无法自主支配,无法发挥特长,其学习行为已被老师主宰,良知和天性近乎泯灭,这和一台机器有什么区别呢?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做法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不仅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教过手,心中没有塌实感,有的甚至炒“回锅肉”,费力不讨好;而且会僵化师生关系,学生怨声载道,拒你而远之,久则产生厌学情绪,何谈提高教学质量?

(九)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

6.教育技术的功能作用 篇六

1 建筑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分析

1.1 解决建筑结构因为温度差异而形成的收缩膨胀

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所处的温度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会对建筑的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施工完毕的建筑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温度比较低, 当施工完毕之后, 建筑物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 同时内部存在的应力会向外部不断释放, 如果这个应力超过了设计的范围, 建筑外部结构就会出现裂缝现象。因此, 在施工前的控制阶段必须考虑到温度对建筑物的影响情况, 有助于在施工前就开展裂缝的预留工作, 以便于混凝土收缩、硬结后, 进行后浇带任务, 进而实现整体性结构的构建目标。

1.2 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 采用这项技术之后可以有效地解决该种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目前, 对于高层建筑或者小高层建筑设计施工来说, 在裙房结构中虽然采用这种施工技术,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治理建筑项目地基的承载能力, 为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了解和分析。通过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后浇筑施工技术, 可以将其有效地分隔成两个部分, 然后可以借助地基的沉降确定后期浇筑的时间。在进行浇筑施工过程中, 应该对整个裙房结构的强度进行确定, 计算出能够承受的最大强度, 再计算出浇筑后期因为自身的沉降现象对裙房结构产生的内部应力。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施工的顺序, 应该先是主楼进行施工, 然后是裙房结构施工, 最后是浇筑施工。

2 建筑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2.1 设置合理的间距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结构始终有一个良好的整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切断建筑施工结构之间的整体性进行施工, 对于不超过22层的项目工程来说, 建筑物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被断开和切割,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也能有很好的负荷, 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要求。而当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时, 需要对受力的钢筋进行断开和切割处理, 然后在施工完毕之后, 对其进行焊接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楼板由于两头的重力过大而导致出现两端因为受力不均衡而出现恶劣下垂、弯曲的现象。这时应该将建筑物施工后交代宽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建筑物施工后浇带间距的设置方面, 当施工图纸中没有涉及时, 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不需要根据图纸的设计方案进行预留。

2.2 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和断面形式

在断面形式的选择方面, 需要考虑混凝土内部结构设置,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断面受力过大或者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建筑机构发生形变。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直缝问题。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选择施工的时间, 考虑到混凝土机构的施工时间, 以及建筑物的高度和裙楼结构, 需要在沉降流程完成之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另外, 从实际的施工情况来看, 裙楼荷载形成沉降的时间一般比预期的要早很多, 而高层建筑主体部分发生沉降的时间较晚, 并且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旦产生沉降就会对裙楼机构造成较大的影响。要解决这种问题, 应该在进行施工时, 等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门充分沉降之后,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

2.3 选择合理施工位置和材料

对于建筑工程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选择施工位置时应该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选择施工位置, 一般情况下, 需要选择混凝土构件受外力最小的一个区域进行施工。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剪力墙施工, 一定不要在剪力墙中部位置设置后浇带, 设置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大型横梁或者模板上, 这种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为内剪力过大以及弯矩过大而对构建造成的影响。在材料的选择上, 需要将裂缝清理干净, 将其中存在的积水清理出去, 保证后浇带构件表面随时保持湿润。

3 结语

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已经普遍的采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解决建筑表面出现裂缝的问题。同时借助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出现, 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和使用的寿命。

参考文献

[1]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 2011, (29) :89-90.

[2]陈水军.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学之友, 2011, (08) :16-18.

[3]高海峰.浅谈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功能及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 2011, (04) :264.

[4]袁平.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4) :52-53.

7.教育技术的功能作用 篇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语感和功能

一、运用多媒体,降低语感训练难度

低年级儿童年幼少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路不够开阔,语言不甚规范,往往词不达意。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诱发敏锐的语感。如在讲《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我借助多媒体,首先把蒲公英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出来,这一切对于生活在城市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植物的孩子来讲,是特别新鲜和好奇的。在认识了蒲公英的之后,我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叶、茎、花的颜色、形状、特点,在语言训练中完善蒲公英形象。孩子们鼓起小嘴,瞬间,课堂上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课文中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立体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学生体会到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后,我适时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品味,从而大大降低了语感训练的难度。

二、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视、听感官的感知能力,把记忆、思维、想象有序地串联起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强化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在讲《草原》这一课,我首先播放草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雄壮之美,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优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草原。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草原的美丽后,这时,我放了一段谱写草原的音乐,让学生在舒适悠扬的音乐伴奏下齐声朗读,同学们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一万无垠的大草原、蓝天、白云、美丽的蒙古包......同学们和作者产生了共同的感受。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从学生读的语气、节奏、表情中体会到他们对课文内容那真切的感受。

2.揣摩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词句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这些关键词句上细细咀嚼、比较、分析、体会,学生的语感定会不断增强。如《司马光》一课,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细细地观察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画面。教学时,我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位学生说:“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大缸。”这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司马光的动作和神态,而后让学生进行上面两句话比较,说说哪句话讲得好?哪些词语运用得准确?经过比较学生悟出用“举起”、“使劲砸”这些词才能把司马光那种遇事不慌的神情体现出来。通过对图象的仔细观察,再进行词句揣摩,不但加深了孩子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由概括到具体,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理解感情所包蕴的作者的观念和认识。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情景,就会使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图像。如教《雷雨》这课的雷雨中这部分,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下雨时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述自己的感受,课文中描写下雨时的场面就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这样可缩短课文所表达的与学生认识上的距离,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

4.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感受经验,是在言语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利用多媒体,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领悟,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詹天佑》这课时,我先请学生当小小工程师,设计开凿八达岭、居庸关隧道的图纸,然后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教师讲解,鲜明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运用多媒体,再次以“人字形”线路为背景,学生头戴导游帽,手拿导游旗,站在画面前,很快进入角色,开始了生动的介绍。这一环节,学生兴趣盎然,既巩固反馈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给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更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并运用语言。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的小动物,不信,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的小动物?”“真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提出要求: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作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中欧国际管理学院下一篇:国内弹簧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