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2024-09-17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精选12篇)

1.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篇一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课题:

《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

本组成员:曾少斌 甄鹏涛 王希琳

2007年9月份是本学期的开局之月,也是本课题的规划之月。从计划的制定,到教材的挖掘整理;从授课中发现的疑点,到实际中的教研探索,都需要我们敏锐地观察切实地研究。现就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性进行小结。

地理课题《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第二阶段的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此阶段为实施阶段,现已进行了将近一半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本课题组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范围内努力着。现将此阶段本课题组所做的一些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吸取的教训作一个小结。

本课题成员基本上按照课题实施的要求去做,收集相关教学材料,设计体现渗透教学过程中去,尽可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比较切近现实生活的讲解,还要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实际。在此写出了一些论文或体会。如收集了《地理与三S技术》等材料,写出了《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等文章。本课题分几步走的:

(一)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概况,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引进信息技术。

当今世界,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日渐成为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的最重要的技术力量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这样说,谁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地理老师有必要行动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二)开展全面或专题研究

在全面规划,建立起研究小组之后,各组针对自己研究的对象作出学期或学年的计划;根据计划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研究活动。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整理调查材料

小组各成员到一定时间,要把调查访问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研究成果。由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式不同,各成员整理资料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与搜集来的前人研究资料加以对照,进行分项系统整理。

(四)结合教学活动,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自主设计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题特例

本阶段,带领一部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野外对照地图实地观察具体地区方向时,就对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很有帮助、学生通过学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的绘制,对地图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就比纸上谈兵要好的多;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实地观察得出的环境问题要比从书本上理解的深刻。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比如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来源及使用就十分清楚。最后把这些研究成果用于编写教学实际或写出专题论文。虽然本课题各成员在地理课堂中,尽可能进行德育渗透,但遇到的困难还是不少:

困难之一,课题成员过少,基本上是“孤军奋战”。本课题组成员主要由3人组成,其中2人是副班主任,而课题所定的目标范围过大,每人实际都要负责一个或几个子课题,基本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课题研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很难深入,有时也很难面面俱到。

困难之二,实施课题所需设备条件跟不上。体现在:教材资料缺乏。现本校使用的教材是课改教材。

具体教训有二:

教训之一,所立课题目标过大,实施起来显得力不从心。本课题是关于地理课堂教学科技方面的渗透内容,而科技包括的范围很大,内容很多,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而实施起来很难面面俱到。

教训之二,课题时间过长,而初中地理教学只安排两年;研究对象是初

一、初二的学生,对于初中地理内容来说知识很浅显,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顾及到初中学生的认知阶段。

总之,半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知识体系完整的过程。通过精读和做笔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一学期来本课组的成员都比较自觉地进行课题的实施工作,但在课题实施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我们对课题的立项要讲究它的可行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吃一堑长一智,即使本课题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也会给以后的立题和实施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和教训。

时间:2008年元月10号小结

2.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篇二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不仅涉及记忆,更注重理解和应用,它要求对学习有一种积极态度。传统的浅层学习的学习者往往把课程材料当做与自己已有知识无关的内容,把课程材料中的章节内容孤立、割裂起来,单独地储存知识;或者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理解为何做如何做,只是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把事实和程序当做权威确定的静态知识,没有对学习的意图和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联系、迁移与反思。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的深层次建构与理解,在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上形成由地理基本观念统领的知识结构,创新或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并长期保持迁移应用。

深度学习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再源自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性学习。深度学习者本能地将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深度学习并非教师教得如何深,而是学生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已有经验、心智相融合,并且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是:教学应当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基点,深度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深度学习理论的提出为深化有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操作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强调坚持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要求中还规定了要重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地理核心观点的教育。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探讨地理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使用所学方法学习其他学科。借助地理图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负责任的地球公民。

2. 课堂过程中的深度学习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构建知识网络,有效课堂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这就要求教师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把更多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例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的内容,在分析研究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无锡实例,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例如:无锡新区工业选址的影响因素?无锡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这一类结合本地实例的问题接近学生生活,学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问题和结论,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对于森林是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教师预设一定的角色,学生从不同出发点进行讨论,加深对森林保护性开发的理解。

课堂中做到讲练结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讲练结合,动静交替,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较为深刻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比较好,课堂气氛和谐,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讲求使用效益,和谐高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其特有优势,能变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课堂容量增大。学生理清地球运动各知识点的关系后,在头脑中能准确建立知识网络关系,进而绘制更形象、直观的“知识树”。

3. 构建知识树,促进有效性深度学习

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表述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魏书生老师就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学习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学习中也有可行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自己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树”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遵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单一到整体和综合的生长规律。在这样的知识生长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生长的轨迹,构建有联系内容的“知识树”。这样的“知识树”可以是一册的内容,也可以是一单元的内容,还可以是一节课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知识领域、一个知识板块的整体内容和整体结构。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可以构建相应的知识区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时的影响。如图所示。

总之,在以深度学习为基本指向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教与学是一种整体建构思想,让师生可以站在系统的高度,让知识都以系统化、网络化的面貌呈现。可以更形象直观,脉络更清晰地展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整体感知知识、深度理解知识,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地理素养与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

[2]叶晓芸,秦鉴.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6(1).

[3]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

[4]傅竹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王文明.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3.3.

[6]Eric Jen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2007.

[7]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2.

[8]黎加厚,何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29-30.

[9]陈卫花.用“知识树”串起文本[J].小学教学参考,2015(04).

[10]亢华杰.“知识树”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篇三

关键词:中图版地理教材;课题研究;教学实践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为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等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设计时主要采用主课文内容与配套课题研究内容相结合的双系列设计体系。课题研究的实施对教学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对策。

一、 护常识,知地识象

表1是必修3个模块设计的11个课题题目和课题目标汇总表。从表1可以看出,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部分配合章节主课文共设计11个课题,课题研究内容涉及自然地理4个、人文地理4个、区域地理3个,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有效落实能使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生产、走进社会,知地识象。

笔者常常为课堂上学生对教师列举的一些最基本的工农业生产常识的缺乏,而导致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感到困惑,现在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对于每一章节教学内容都设计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内容。例如,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对应的课题研究是“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课题目标是观察、记录某物体正午影子的长短,通过观察、测量、记录,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并了解其变化规律;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应的课题研究是“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课题目标是通过对自己一日生活中所使用的自然资源的探究,理解自然资源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获得自然资源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影响的证据。必修2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对应的课题是“读地图和照片研究城市变化”。课题目标是调查所在城市(或感兴趣的某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及特征、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并试着分析变化原因。必修3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应的课题是“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题目标是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认识其主要用途。这些与课文教学内容对应的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可以扩充学生的地理常识,增加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同时,这些常识和感性认识与对应章节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为课堂教学进行认识储备。课堂上教师在学生丰富常识和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引导、梳理,再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二、促能力,析因明理

高中地理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为宗旨,同时应传授基础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的领会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形式作为载体。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部分设计的11个课题研究很好地实现了这一载体功能。整理11个课题研究共涉及:观察、记录、测量、证实、了解其变化规律、模拟实验、了解效应的原理、探究要素相互关系、画影响链图、调查、理解、获得证据、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了解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探索解决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写出报告、理解主要问题和对策、认识主要用途等19个不同要求层面行为动词。这些行为动词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通过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定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达到高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使学生学会析因明理。

三、练视角,认同内化

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便于落实,各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而谈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教师常常手足无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分为感受、认同、内化三个层次,互为基础。学生只有参与生活、生产实践才能有具体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在学生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引导,用地理的视角分析、理解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地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长期强化学生将会实现观念内化,并在今后的生活和生产具体行为上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基础和关键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如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课题目标是通过对自己一日生活中所使用自然资源的探究,理解自然资源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获得自然资源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证据。读地图和照片研究城市变化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学生将直接接触到具体的社会现实,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社会现象,为认同和内化打下必要基础。

四、重效率,统筹兼顾

4.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篇四

以点带面集智备课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

我校是新建学校,今年一年级的6位语文老师全部是新老师。这6位老师结构特殊,一位是江西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三位是台州市各地选调的大赛比武二等奖以上的教师,两位是大学毕业刚分配的新教师。为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充分调动有经验的老教师在集体中的作用,又能挖掘年轻教师的潜力,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所以决定在一年级语文组进行备课改革。让一年级每位教师都能从容应对新课程的合作平台,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新课程理念化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集智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师群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潜能开发、智慧生成,促使教师主动工作、高效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集智备课将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个案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探讨;有利于对课标、教材的整体正确理解;有利于学科的整合;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主动投入到课改中来。

二、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涉及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非常多,集体备课机制也发展得比较完备。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教师网上集体备课” 推动远程教育事业的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郭景扬教授主持的“全国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课题研究中有关备课组工作规范――“学科公共教学资源库”编写的集体备课模式;江苏如东县实验中学开展以追求“生命的课堂”为突破口的集体备课研究;吉林长岭县教育局实施的“五步”集体备课、广州市天河区推行的基于BLOG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浙江省开化二中的“三环六步”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研究……上述研究中集体备课多为中学,小学集体备课研究方面的很少,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为过好小学语文启蒙教学关,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在一年级语文组进行集智备课的研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完成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并以此带动全体老师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的动力来源于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体的交互作用,群体的发展来源于个体之间的合作力、向心力、竞争力。()而教师在备课的交流、合作、竞争过程中产生了大于个体的力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促进了群体创优和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2.学习型组织理论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优秀组织的形成如同一个人的成长,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集体备课中教师的工作比任何其他工作都更易达到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即学习与工作融合,成员与组织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进步,取得绩效。

3.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潜能为基础,必须以学生潜能激发为前提。而我们的课堂必须重视资源的生成与利用,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这一切,必须在教师的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拓展思维、提高备课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

(1)研究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激发教师自觉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2)研究如何创设预案、共案、个案、补案四环节的集智备课模式。

(3)研究如何进行拼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拼音教学实效;研究如何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实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阅读习惯。

(三)预期目标:

(1)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以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在一年级6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协作下,做好集体智备课研究,初步形成预案、共案、个案、补案四环节的集智备课模式。

(3)以一年级语文集智备课为原点,向各科辐射,以此带动全校教师进行集智备课研究,探索一套符合校情、行之有效的集智备课模式。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集体讨论法、自我反思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9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年级学科。

(2)立项阶段(月):制定研究计划;搜索文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确定实施方案。

(3)课题实施阶段(年11月-2012年12月):初步创设预案、共案、个案、补案四环节的集智备课模式,撰写课题阶段性小结。

(4)拓展辐射阶段(1月―206月):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课题中期汇报;向全校教师展示课题中期实验成果,辐射到其他年级、其他学科,以此带动全校教师进行集智备课研究。

(5)课题总结阶段(年7月―2013年10月):整理集体备课、课件和教学反思,撰写经验论文和课题结项报告。

六、实验成果的体现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实验教师的经验论文

3、集体备课记录

4、教学反思集

5、与集智备课配套的课件

七、课题研究人员分工及条件分析

帅卫红:课题负责人,从事教学工作23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曾获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江西省九江市第二届“一二三”优秀园丁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九江市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九江市义教课改先进个人、九江市德育课程先进个人、九江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在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九江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九江市小学思品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制作比赛获二等奖;在修水县课堂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市、县级教学经验交流会中交流并获奖;所撰写论文发表于《中国火炬》《现代教育科学》《江西教育》《教坛新论》等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上;主持省市级课题多个,其中两个已结题。主持江西省九江市课题《集体备课基本模式下集体智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邵灵燕:教龄,方案实施者,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学大比武二等奖;《新理念指导下的课本剧表演》《汉字就在我们的身边》等7篇论文分获临海市二、三等奖;案例《牵一发而动全身―识字新途径》和《无心插柳柳成阴》获临海市三等奖;论文《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发表于临海市教育局主办的《课改通讯》;论文《还给低段阅读教学一片晴朗的天空》发表于山西省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新课程》;主持临海市课题《文本细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诵读和积累的实践与研究》等5个课题,均已结题。

施玲玲:教龄7年,方案设计者,椒江区一星级教师,椒江区先进教师;论文《搭“实践”舞台 实实在在的“活动”》获椒江区一等奖,台州市三等奖、教学叙事《玩转字母 让课堂炫起来》获椒江区二等奖;思想品德案例《把机会给学生》获椒江区三等奖;思想品德案例《多点宽容》获椒江区二等奖;论文《巧用电教手段,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获区三等奖。主持区级课题《在生活实践中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于6月结题;主持区级课题《将动画引入城郊中段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初步研究》于2012年3月立项。

金鑫:教龄9年,方案实施者,临海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学大比武三等奖;主持临海市课题两个,均已结题,多篇论文获临海市二、三等奖。

翁俏俏:温州大学校三好学生,擅长课件制作。

金秋馨:宁波大学校三好生,擅长唱越剧。

软件设施:

1.课题负责人有较强的组织及研究能力,任分管教学副校长7年,教务主任3年,多次在县、校进行课题研究讲座,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于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2.有着高素质的科研教师队伍:有台州市教育专家陈凌峰校长参与课题指导工作;邵灵燕、施玲玲和金鑫3位业务能力强,具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多次参与或主持过各级课题研究,无论在理论水平上还是在研究能力上都能胜任此课题的研究。翁俏俏和金秋馨两位教师虽然经验稍欠,但是个人素质高,且虚心好学,在经验丰富老师的引领下,也一定能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

3.定期培训:学校将定期派出科研教师外出学习,吸取外校课题研究的先进经验。

硬件设施:

1.学校为本课题提供研究专项资金;

2.校图书馆随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

3.办公室有完善的电脑设备,供科研教师使用;

4.各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开放式书架,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积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留庚《学校管理,.5

2.《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刘为举《教学与管理》 .7

3.《科学实施集体备课 有效整体智慧》  白玉虎 《教育学文摘杂志》2012.6

4.《谈中学语文集体备课》 杨强  《学知报》教师版 2012年第27期

5.地理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五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图文并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获取是离不开地图的,通过课堂中读图方法的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及会在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甚至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地理读图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地理读图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课例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发现班上同学地理读图能力差异特别大,我在设计地理读图练习题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基本的、难度不大的、所有同学都会做的,课后再进行分层次,对地理基础好的同学,布置一些复杂图形的分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6.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篇六

《三角部分 》

1、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而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却被人们所遗忘,试探它在解决三角问题中的数形结合功能。

2、概括sinx + cosx = a时相应x的取值范围,及问题条件中涉及这一条件时的所隐含的结论。

3、整理三角代换的的类型,及其能解决的哪几类问题。

4、三角最值的构造证法中,型如,可转化成:① 动点(ccosx.asinx)与定点(-d,-b)连线的斜率;② 或先化为 从而转化为动点(cosx.sinx)与定点 连线斜率等,考虑各种构造法的背景的联系,能否以此联系用于解决几何问题。

5、一个三角公式不仅能正用,还需会逆用与变用,试将后者整理之。

6、概括三角恒等式证明中的一次弦式、高次弦式和切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7、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中,对于含边角混合关系的条件,利用正、余弦定理总有两种转化,即转化为角关系或边关系,探索其中一种对另一种解法的启示功能。

《不等式部分 》

1、一个数学命题若从正面入手分类情况较多,运算量较大,甚至无法求解,此时不妨考虑其反面进行求解得解集,然后再取其补集即得原命题的解。我们把它称为“补集法”,试整理常见的类型的补集法。

2、概括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中的“凑”的技巧,及拆项、添项的技巧。

3、观察式子的结构特征,如分析式子中的指数、系数等启示证题的的方向。

4、探求一些著名不等式(如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和多种证法,寻找其背景以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

5、整理常用的一些代换(三角代换、均值代换等),探索它在命题转化中的功能。

6、考虑均值不等式的变换,及改变之后的不等式的背景意义。

7、分母为多项式的轮换对称不等式,由于难以参于通分,证明往往较难。探求一种代换,将分母为多项式的转化为单项式。

8、探索绝对值不等式和物理模拟法

《应用型》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40、统计月降水量

41、如何合理抽税

42、市区车辆构成43、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44、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7.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篇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转化为课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07-02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有不同的角度。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从自己学习的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学习中自己有疑难的问题;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开展深入研究的课题,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问题,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某一类型的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这虽然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它仅能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数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但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但不是一个合适的课题。“氧化铜处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的研究”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人们关心的汽车尾气处理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的范围(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氧化铜)比较明确和集中,这样的问题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课题是针对某一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

要使问题转化为课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所选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要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所选的课题在方向上发生差错,那么,不论你在研究中付出多少劳动和汗水,仍会遭到失败。

(2)创新性。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认识前人还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规律,这就要求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程度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创新包括:①理论观点上的创新;②方法上的创新;③应用上的创新。在低层次上重复别人已经进行的研究,就会缺乏新意,研究的价值也就不高。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科学研究又是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总要有所继承和借鉴。创新也不是要求一切都是独创的,更不是要求学生去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提出一个别人还没有研究过的课题,这是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进行一个已经研究过的课题,这也是创新;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首次应用到实际中,这是创新;将已经在某一领域得到应用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也是创新。

(3)可行性。这条原则是要求学生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要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自身积累的经验、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贯彻以上三条原则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大和小的关系。一般说大课题的研究价值高,成果的社会影响大,但它比较复杂。开展研究的条件要求高,不易出成果;小课题涉及范围小,任务单纯,目标集中,容易开展,容易出成果。作为学生不要一味求大,忽视小课题的研究,有的小课题往往也会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的价值并不比有些大课题低。

二是难和易的关系。难度大的课题往往比较有价值,但难度大的课题对研究者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高,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而且容易因久攻而不克,失去信心,导致半途而废。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较小的课题,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课题进行研究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然后从以下两方面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题。

1.对问题进行分类。

(1)根据问题回答的要求,可以把问题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①“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知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找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类书籍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形式来完成。如:“大气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区域范围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废电池的危害,回收和利用”等都属于这类问题。

②“为什么”的问题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土壤中某些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饮茶对人体吸收某些金属离子和蛋白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某种固体工业废物再利用的研究”等。

③“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策。如:“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河北废电池处理现状及改革方案”等。

(2)也可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分为六类:读书报告类,社会调查类,观察记录类,参观访谈类,实验研究类,设计制作类等。

2.完善问题陈述。

对于初次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来说,其提出的问题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往往会模糊不清,使课题的开展显得较为困难。因此,必须根据选择课题的原则、问题的分类、对问题的陈述进行完善,使一般的问题陈述变成课题的陈述方式。课题的陈述一般有以下原则:

①问题的陈述必须能为课题的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重点和方向,人们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到你所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你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②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③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形式。如“垃圾的回收和利用”。这个陈述中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就显得不明确,如改为“城市垃圾的回收和利用”,虽然比前一个陈述有所明确,但“垃圾”范围表述还不够明确,所以,还可以把这一课题进一步明确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学校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在课题的陈述中,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常见的课题在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如在“水的酸碱性对热带鱼的生理影响实验研究”这个课题表述中,研究对象是热带鱼,研究问题是水的酸碱性的影响,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但在实际的研究中,由于课题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的要求不同,因此,课题的陈述对以上三点可以灵活运用。但不论用什么样的陈述,归根到底,问题的陈述必须清楚。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程红兵.中学生怎样写科研小论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研究性学习课题 篇八

鼓吹并进取落实研究性学习,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要求。所以,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体现教育平等思想,尊重每一个学习者发展的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不一样兴趣、不一样表现和不一样学习需要,关注每一个学习者知识、本事、个性等,进取促进每一个学习者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事实上,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所以,教师在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时,必须牢记教育的平等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而指导选题的做法。

一、根据研究性学习学科分类为:

(1)自然环境类:主要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学校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礼貌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发明创造类:主要从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中发现物品的缺点,进而提出改善的措施。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科技发明尝试,争取取得成果,然后应用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出必须的社会效益。

二、依据研究资料的不一样,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一是课题(问题)研究类。课题(问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专题性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研究等。

9.理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篇九

1、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襄阳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9、80年代新生活调查50、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51、从美学角度谈古代咏月诗歌

52、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53、现代文阅读

54、毛泽东早期诗词研究。

55、辛弃疾词风研究

56、从美学角度谈中国古典诗词

57、钱钟书与《围城》

58、霓裳艳影--服装与时代

59、张艺谋电影中的“唯美主义”60、海岩作品中的“惯性”

10、被遗弃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

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

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

14、广场文化

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

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19、文言文虚词研究

20、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

21、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22、标点符号研究

23、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

24、《史记》人物列传研究

25、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

26、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

27、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28、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29、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30、寓言对生活的启迪

31、古希腊神话研读

32、《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33、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34、高考满分作文研究

35、《红楼梦》研究

36、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37、民俗文化研究

38、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39、略论网络文学的优劣

40、本市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42、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43、寺庙道观文化在襄阳

44、追寻在襄阳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45、诸葛亮与襄阳

46、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4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48、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49、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

61、看《射雕》评《射雕》

62《诗经》研究63、宋词赏析--李清照 64、三毛及其作品研究 65、《孔雀东南飞》 66、陆游诗词鉴赏

67、读李白诗歌,评李白人格 68、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宗师 69、战斗的史诗--鲁迅诗歌 70、梁山英雄的赞歌--《水浒》 71、读水浒--看四大奸佞专权误国72、毛主席诗词学习73、艾青诗鉴赏。

74、裴多菲诗歌的思想性。

75、普希金——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76、读陶诗 评渊明。77、白居易诗歌阅读。78、《聊斋志异》的讽刺意义。79、《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80、诵读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 81、朱自清散文的“清”的内涵 82、解读鲁迅小说中的“悲” 83、毛泽东诗词磅礴气势之我见

84、动魄于杜甫诗歌中的“国破山河在” 85、盛唐诗歌鉴赏 86、“诗圣”及其“诗史”--解读杜甫 87、李清照作品中的爱情诗 88、高中学生应如何学好语文 89、高考十年作文试题动态 90、写好议论文之我见

91、文言文阅读方法点点谈 92、古汉语虚词二十例

93、写好钢笔字势在必行(练过硬笔书法者优先)94、成语结构研究 95、“歇后语”亦是语言精华 96、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鉴赏

97、陶渊明归隐思想及其田园诗研究 98、唐代田园山水诗研究 99、豪放派诗词鉴赏 100、婉约派诗词鉴赏

101、金庸武侠小说魅力初探102、古诗词鉴赏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52、暖瓶中装多少水时保温效果最好(马淑杰)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53、七个杯子中各装多少水会使它发出1,2,3,4,5,6,7的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马淑杰)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54、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4、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5、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5、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

56、分段函数在打折和优惠商品中的应用

6、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57、圆锥曲线的复习

7、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9、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

12、数学的发展历史

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24、数学灵感的培养

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27、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8、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29、超市中的数字问题30、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31、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

32、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33、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

34、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35、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6、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37、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

38、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9、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40、非智力因素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41、数学选择题的解法奥妙研究

42、课外学习小组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的研究

43、构造数学典型题与系统数学知识的研究

44、竞走中的数学研究

45、晚自习的科学利用的研究

46、马路交叉道口,红灯间歇时间的研究

47、如何解决学习数学畏难的心理障碍

48、一题多解对数学成绩提高的研究

49、妙记数学公式的研究 50、初等函数图像变换的研究

51、数学CAI课件的制作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文化差异

2、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

3、中美交际用语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4、英文歌词和中文歌词的差异

5、中学生如何说好口语

6、英语词汇的奥秘

7、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8、趣味英语收集

9、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

10、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11、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12、英语中的性别语言

13、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

14、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15、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16、性格与英语学习

17、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

18、趣味英语收集

19、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20、西方国家节日谈趣

21、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

22、英语口语训练

23、说英语国家的不同问候方式

24、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

25、英语中的动物习语

26、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放方法的研究

27、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

28、东西方文化教育的区别

29、流行音乐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30、聊出的兴趣(如何通过开放式口语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法, 总结法, 查询法)

31、英语与美食(当英语出现在食谱上时, 人们的心理反映.讲座法, 调查法, 实验法.由此探索英语学习的途径)

32、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实验法, 调查法, 总结法)

33、保护野生动物

34、英国的名胜古迹

35、足球文化

36、旅游英语

37、世界知名大学

38、如何利用所学语法知识去理解阅读中的复杂句

39、有趣的成语来由 40、汉语外来词的研究

41、体语(身势语)在不同国家

42、飓风

43、英美语言差异的研究

44、英语词汇记忆方法的研究

45、迪斯尼动画研究

46、中英生活习惯和礼节的差异

47、美国历任总统的研究

48、关于纽约的研究

49、美国各州名称的来历及意义 50、美国乡村音乐与中国民谣

51、通过网络与外国人交友,提高外语学习的主动性探

讨.52、外语戏剧表演与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探讨

53、语音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54、英美国家背景知识

55、中外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

56、我们眼中理想的英语课

57、研究美国篮球文化

58、目前国内城市中节日传统的日渐流失现象

59、网校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 60、中西消费观的不同

61、研究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文化的影响 62、研究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盛行的现象 63、美式英语特点

64、英语 “探究发现解析技巧” 研究 65、对查理·卓别林的评价

66、我国环境污染状况的内容和形式 67、英语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68、“Cool English” 的发展 69、研究外国节日的来历和含义 70、音乐与外语学习71、国外的中学教学方式 72、中西就餐方式的不同

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2、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3、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4、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5、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6、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7、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8、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9、物理与能源开发

10、防盗门的防盗原理

11、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2、鸡蛋身上的物理学

13、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

14、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

15、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6、实验: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17、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18、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

19、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20、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21、把灵敏电流表改装成多用电表

22、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23、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24、科学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25、科学报告:温室效应

26、小制作:扎风筝

27、空间站里如何测物体的质量

28、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29、物理与能源开发

30、防盗门的防盗原理

31、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32、鸡蛋身上的物理学

33、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

34、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

35、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6、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

37、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38、诗、书、曲、画中的物理知识

39、成语中的物理哲理

40、生活中的物理

41、“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42、《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题型解析

43、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

44、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45、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46、“图解法”题型归类

47、GMm/R2

=mg在高考题中的运用

48、有关超导体的知识

49、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50、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51、物理与化学的联系

52“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

53、“和平号”坠毁始末

54、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55、生活中的能的转化

56、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57、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58、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

59、关于食品保鲜问题的研究 60、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 61、为什么当代青年如此迷恋网络游戏? 62、安塞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 63、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64、浅谈可再生能源65、高速公路“弹簧路”形成原因及防治 66、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67、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68、物理问题与模型69、物理与数学 70、物理与化学71、物理与生物 72、物理与体育73、物理与文学

74、物理与人生75、物理最佳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7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吗?77、初中物理教师与高中物理教师共性与个性 78、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的中学时代79、UFO的研究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5、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0、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1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12、农药污染的影响

13、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4、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15、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19、某河水的污染情况调查(湖的污染情况调查)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21、生活中的化学

22、生活垃圾

23、居室污染

24、厨房里的化学

25、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26、食品污染

27、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

28、(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

29、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30、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

31、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

32、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33、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

34、淮河污染调查与对策

35、农用生物肥

36、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

37、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38、纯净水是否“纯净”

39、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40、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41、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

42、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43、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

44、研究高一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

45、深圳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6、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47、居室污染

48、学校食堂与学校周边摊点饮食服务状况调查

49、校园草坪的护养问题

50、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研究

51、实验室制取NO的方法的研究

52、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总结

53、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探索及扩展

54、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55、臭氧层破坏

56、氟利昂问题

5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58、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59、厨房里的化学

60、说说过氧化氢的商业价值及生活用途。61、比较二氧化硫与次氯酸的漂白机理。62、硫酸的浓度与铜反应的研究 63、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 64、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65、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66、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及其发展前景 67、一日三餐中的化学 68、抗非典消毒剂的研究 69、吸入粉笔灰是否致病 70、对白色污染的研究71、磷对水质的污染 72、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 73、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74、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75、固体酒精的制备

76、氮的固定方法的研究及商业价值 77、水泥和汽油标号的含义 78、谈除水垢的简单方法

79、如何鉴别有毒和无毒塑料? 80、PH值对人体的影响 81、真金的鉴别方法

82、肥皂去污原理及最佳洗涤条件 83、设计一个简单原电池

84、调查医院中化学知识的应用(如:PH试纸、糖尿病的粗测等)85、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化学用品的名称和主要成分和用途

86、调查常用粘结剂的品种,主要化学组成、性能及价格87、调查衣料所用纤维制品的性能,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如何鉴别?

88、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89、化学知识记忆方法的研究

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1、基因改造生物带给人类巨大的收益还是危害

2、植物标本的制作

3、生态环境的保护

4、关于营养饮食

5、植物组织培养

6、细菌

7、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

8、流行疾病预防

9、干细胞与人体组织合成10、另眼看克隆

11、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自身的影响

12、关于免疫系统疾病及预防的研究

13、免疫疾病

14、基因药物

15、基因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

16、生命的起源

17、生物体的免疫系统

18、植物的克隆

19、DNA与遗传疾病

20、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

21、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石榴酒等)

22、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

23、碘与人类健康

24、维生素王国探秘

10.从小课题研究谈学习方式的改变 篇十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强调训练的价值,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创新——知识的创新,这导致我国的学生惯于“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机械地记住很多东西,杂乱地放在头脑中,没有思考,没有大脑的深加工,到头来所有的宝贵知识都只能是摆设,毫无价值可言。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国基础教育教导出的孩子个个“知识丰富”、“训练有素”,但创造力却不高的原因。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弊端给予批判,并强调引导学生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等方式进行学习,改变接受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转变旧有的学习方式呢?本文试图从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方面来阐释此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大胆假设,提出疑问,进而期待问题的解决。小课题研究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躬身实践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目前,进行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中作业布置的一个重要趋势。

小课题就是指上课时教师布置的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完成的课外作业。比如说,化学课上,教师把“大气污染”以小课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查找线索,翻阅资料,研究资料,或进行实验研究来学习知识,就是一种典型的小课题研

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确定课题

课题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范围和主题。课题应该是贴近生活的,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来源,最好是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社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一般来说,课题可以包括四个部分,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等。

(二)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学生就应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计划。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宏观的蓝图,以明确自己的阶段性任务,这样有助于研究的顺利展开。

(三)收集资料

根据计划的安排,学生通过图书馆活动、上网查询、参观访问、实验操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收集资料。

(四)总结整理

面对各种收集到的资料,学生要仔细分析,认真研读,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评论,将自己的结论与具体资料有机融为一体。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所研究问题的看法、假设,最后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五)交流评价

交流是观念、智慧的分享。学生把获得的成果拿到教室,呈现在大家面前,师生一起交流、探讨,总结经验,以期待今后有所提高。

小课题的研究有以下优点:1.问题思考空间和余地较大,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2.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3.学生自主作业,有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4.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在不损害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5.小课题研究过程灵活、有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小课题研究可以持续几周或几个月,时间可自行安排。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30中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

11.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篇十一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3、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4、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5、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6、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7、环境规划与数学

8、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9、数学的发展历史

10、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1、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2、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3、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14、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15、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15、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16、哪家超市最便宜

17、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1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19、市区车辆构成20、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21、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22、对报亭买报情况调查,(进价,售价,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怎样决策收益最大?

12.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篇十二

课题名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一、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评论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许多人写下了不少文章来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有的说秦始皇,而有的写文章表带对唐太宗的敬佩之情。但有更多的人喜欢中国历史最强音“如若犯汉,虽远必诛!”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问中留下太多让人讨论的话题,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众多。为什么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汉武帝呢?于是我们开展了本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汉武帝,汉王朝的第七位天子,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具雄才大略、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开创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盛世时代,建立了当时可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东方最强大的大汉帝国,使西汉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作为一代封建帝王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成功者。然而现今的人们却对他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他了不起,而有人对他大加抵贬。未来让大家更加深入正确了解汉武帝,汉朝的历史以及让人们正确看待汉武帝的功与过,我们课题小组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课题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检察院在发挥其检察职能时,会受到多种内部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职能的发挥。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时期所设臵的刺史制度在制度安排上相对合理地解决了地方监察制度在当时整个文官体系中权力和地位安排的问题,避免了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当代中国地方检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当时一种比较成功的地方检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刺史和郡守就成为两种不同的利益共同体,而这样的监察制度就是一种“异体监督”。异体监督的优势在于两个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之间出现利益重叠的几率被有效的降低,而阻止这种利益重叠的方式就是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差别实现割裂两者利益联系的目的。因为即便是两种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也有可能存在通过交易的手段获得共同利益的情况,一旦这种交易达成,刺史作为监察者的独立性就会丧失,也就无法发挥其监察的职能。但此类利益交易并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实现的,需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且通过谈判来实现共同利益的合理公平的分割。但是刺史在行使监察权时采取的流动办公和分所而治的方法减少了交易的准备时间,从而减低了这种交易实现的可能性。

四、研究内容分析

<一>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征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臵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臵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汉武帝设臵的刺史制度是一种能够保证监察机构有效行使监察权的地方监察体制,通过制度上的设臵与安排,保证了刺史职能的发挥,从而相对有效的解决了当时对地方政府监察的问题。

为保障刺史在其权力范围以内无其他权力干扰,采用分级归口管理的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刺史制度设立之前,地方监察机构是各郡的监察御史,在元狩元年被撤销;在元狩五年设立刺史制度同时规定了各监察机构的辖区、职责和权限。作为监察体系的一部分,此时的权力范围和其他监察机构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刺史无权监督监察权力以外的事务,也无权监察规定职权以外的对象,而其他监察机构也无权监督刺史职权以内的事务,也无权监察刺史的监察对象。

<二>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清人赵翼在书中说:“武帝驾远驭……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当代伟人毛泽东亦非常欣赏汉武帝,称其“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总而言之“他所开创的局面后人无法继续”。前人的评价已充分肯定了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业绩。然而,正如美国学者享德里克〃房龙所说:“对任何一件历史问题都不可能有确定的答案,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奋斗。”本人在此将竭尽驽钝,对汉武帝功绩略述一二。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在国家治理方面他顺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政治制度,调整经济政策确立主流统治思想,促使封建制度基本成熟和定型。

首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消除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对立,强化中央集权,保证政治统一。汉初高祖比较周与秦的制度,认为秦亡是因用郡县之治。因而分封同姓为王,并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随着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分封的弊端便日益严重化。诸王在封国内有权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政治经济大权。他们“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样在中央的统一治理与地方的高度独立形成尖锐的矛盾,不仅削弱国家的整体实力,还存在战乱和分裂的危机。文帝时经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景帝时,王国问题更为严重,御史大夫晁错针对当时的政治危机,提出了严厉的“消藩”主张,认为诸王“消之亦反,不消亦反。消之,其反亟,祸小。不消,反迟,祸大”,最后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和最终的平叛,是西汉王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虽然中央免除了地方王国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但王国在地方的势力依旧很大,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如何进一步削藩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汉武帝在政时期所面临的迫切的政治问题。鉴于前朝的教训,为进一步削减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积极措施:„一‟ 针对地方王国诸侯,汉武帝继续推行汉景帝时实行的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的政策,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行“推恩令”,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汉武帝以诸侯王和列侯的“酎金”成色不足而削夺了一大批爵位,又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颁布“左官律”、“附益法”,更进一步限制了诸侯王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动。此以后,“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汉武帝通过对诸侯王的一系列削权措施,进一步打击了王国的势力,有利于西汉的政局稳定,为西汉的鼎盛繁荣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二‟面对国家广阔的疆域,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范围的控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臵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率官徒“捕巫蛊,督大奸猾”。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臵,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局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三‟对于地方的豪强势力,汉武帝也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其措施包括迁徙地方郡国豪富和打击地方豪侠。由于地方富豪大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他们长期盘踞地方,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干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先后几次迁徙郡国富豪,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徙郡国富豪至茂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通过迁徙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完善官吏选拔制度,举“贤良”任“能人”对封建社会的合理任官制度影响重大。汉初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随着军功地主的没落和“任子”、“赀选”的难以选到真正的人才。武帝即位后,求才若渴,因此继文帝的“贤良”、“孝廉”选官方式,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察举制度;另外还采用“征召”之制、“公车上书”之制和选用博士弟子。汉武帝还推广在郡县兴立地方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有目的地培养国家有用人才。汉武帝对察举制的加强和完善,是对汉代吏制“资选”和“任子”制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为社会的下层有抱负的贫寒人士提供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也为封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察举制度开启了其后历代封建国家科举考试制度的先河。汉武帝的吏制改革对我国封建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第三,改革经济管理,加强中央统一调配,增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政治的统一。盐铁官营。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这样经济大权旁落地方,致使大盐铁商“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而此时的汉武帝听从了孔仅、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中央。汉武帝当时施行的盐铁官营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盐铁官营专卖作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它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汉武帝时期庞大的军费之需,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同时,盐铁官营专卖又防止了豪强富商垄断盐铁生产,操纵市场,抑制了豪强兼并势力的扩张,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保证。另外,盐铁官营专卖可以防止贵族诸侯借此扩大经济力量和中央对抗。

„一‟均输平准。均输是由大农派出属官去各地郡国,对上缴朝廷的货物沿途出卖,买回朝廷所需货物;平准是在朝廷设平准官统一管理由各地运往朝廷的货物,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求得物价平稳。这样由朝廷直接对物价与货物进行统一调控,使商人无从投机取巧,这样“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二‟算缗与告缗。这些经济措施则是针对商人的、高利贷的强硬经济手段,主要是加重对他们的财产税征收。并对陈报不实者,鼓励告发,使“中家以上大氐(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这些经济措施虽然对当时的工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摧残作用,尤其是对当时商品经济的打击更为严重。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西汉朝廷严重的财政危机。

„三‟币制改革。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变革中,还有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就是对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次年,由上林三官专铸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成色都有保证,使币制得到长时期的稳定。币制的统一对国家的货币流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四,确立主流统治思想,统一意识形态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面对维护政治的统一,究竟采用何种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无一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治可一而法制可明,民知所从矣。”而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则重视下对上的服从、忠诚、尊重,有利于说教人们服从国家的意志,把人们的意志统一于封建国家意志之中,牢固的控制人们。纵然它不可避免的发展为束缚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头脑的弊端,但儒学居于独尊的地位,成为汉代以及后来两千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并为巩固国家统一,传播封建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虽几经战乱,但发展至今依然是一个统一大国,这与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意识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一“大一统”观念则始于汉武帝时代。

二、武帝在内政统一稳定的同时,大力开拓疆界,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彼此交流、共同发展,弘扬汉朝文明。

首先,对匈奴的征战。至武帝时期,为显示汉王朝的强大和威严,为了边疆地区人民的安居乐业,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其间大大小小战役十余次。其中前127、前121、前119年三次大规模的对匈奴的征伐,卓有成效。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率兵出云中,收复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大获全胜,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汉武帝臵河西四郡,此后,“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其后,匈奴又不断南扰为彻底击溃匈奴,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0万大军,分别从定襄、代郡深入匈奴境内,大败匈奴,基本上消灭了匈奴的军事主力。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至此,不但陇西、北地、河西一带荡清了匈奴之寇,而且这几次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打开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也使汉初以来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内地和边郡的交往大大加强,边郡地区的经济、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其次,汉武帝时期,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和开发,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当地设立中央直属的行政机构,曾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地区,在那“臵一都尉,十余县,属蜀。”汉灭南越后,将其故地分设为九郡,元封二年(前119年)发兵至滇,降滇王,以其地为益州郡。此后西南大部分地区都在汉的直接管辖之下。汉武帝加强对我国西南夷、南越、闽越的经略,奋力拓展中国在东南、西南、东北的疆域,巩固、强化了汉政权在边疆的军事防务,同时,也推进了东南、西南、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武帝时期是汉代边疆地区和内地联系大发展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规模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

再次,同其他外民族的交流。汉帝国到武帝时,国力强盛,如日中天,其文明程度居世界前列。因此,武帝时采取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的发展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他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后来又数次派出使者。他们到达了中亚和西亚诸古国,如: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等。自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日见发达,除交往活动外,商业贸易也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汉与中亚各国的密切往来。为了适应中西交通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汉政府在西边设立亭障,以便各国使节和商人往来。据《史纪〃大宛列传》记载:“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臵使者互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对西域的沟通交流,开启了西域各国与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西域各国纷纷派人到长安,中西交流日盛,从此以后,汉的先进的铸铁、凿井、丝织品以及农业先进生产技术西传中亚诸国,西域的各种物产和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输入中国,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此外,汉朝还与朝鲜、越南、印度、缅甸、日本等东亚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汉朝当时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初期的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不仅是一个孤立的个人,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体现了封建社会从建立到巩固、统一、发展的历程。他是那个光辉灿烂时代的总代表,其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使其领导汉帝国的人民和官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他雄心勃勃,既建设、巩固内政,又开拓疆土,奠定了祖国疆域基础。同时,他打通了中原与周边广大地区的联系,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促进中西文明的共同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起了推动作用。虽然他难免有帝王“好大喜功”、“居功自傲”、“奢侈享受”的弊病,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他足以被视为有功于历史的杰出帝王。

汉武帝一生简介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他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族,历史已经对他有了公论,那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据说刘彻其实是第十个王,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因为他从小就很聪明,很受汉景帝的喜欢,于是动了一点手段,让他最终风险地继位,掌握了大权,他在位时,用贤变法,尊王攘夷;大战匈奴,出使西域;巫蛊为乱,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这些事情都集中地反映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除了给我们以“千古一帝,就该如此”的感慨外,更多的只能说:汉武帝是一个优点很明显、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的人,他早年虽然重用贤能,能够听从善意的谏言,重用了包括东方朔、主父偃在内的很多优秀人才,而他对军事人才卫青、霍去病的爱护和信任,也保证了对匈奴战争中的军事优势,但是在晚年他却犯下了很大错误,以巫蛊为乱,导致了一场不应该发生的血光之灾,最终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不说,还导致了皇后卫子夫的无辜被牵连,那一代的绝色美人,被迫自杀的悲惨下场!虽然后来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伤心地为自己的皇后平反,还厚葬了她,但是这个为自己带来巨大欢乐和美貌的卫夫人,历史上著名的贤能之后、冰雪聪明的才女,早就已经香消玉陨,永远都不能再醒来了!

汉武帝的任上进行了很多独创性的改革和作为,比如他放弃了前任内所一贯推行的“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主父偃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另外,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刚刚上任的时候,西汉王朝还是危机重重,于是他上台以后,除了继续实行景帝时期的很多政治策略以外,还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为国家实现大一统做出了卓越贡献!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给地通道。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臵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这个在前面我已经说了,这个观念的推行其实也有弊端,那就是不利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甚至还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这一系列的手段和举措的进行,对西汉王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让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同时也让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出现了。

而今天要着重说的,就是汉武帝的其中两个,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举措,而这体现了我中华民族敢于对外用兵和拓展外交空间的决心!那就是对匈奴用兵和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第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因为当时自秦末汉初以来,自汉高祖到汉景帝这些年来,中原的西汉王朝都是被动地执行着与强大一时的匈奴王庭和亲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被迫忍气吞声地当孙子,任由匈奴骑兵在西边沙漠边境乱来。因为当时我们也打不过人家啊,在当时那个冷兵器的时代,游牧民族所使用的骑兵对中原地区主要以步兵为主的政权作战,基本上可以说是十战九胜,甚至就连汉高祖都一度被包围在了白登,还是靠着”傀儡计”才最终逃脱了的。而自当时开始,大汉王朝就不得不以和亲为主,安抚匈奴王廷,而加紧发展自己的经济,让国家能够尽快发展起来,而面对对方依然时不时的骚扰掠夺,也只能是继续忍气吞声了。但是当时代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的时候,当时的国家经济富足,人才辈出,军事实力大为加强,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与匈奴妥协了,而且在当时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眼中,收拾匈奴是他最应该做的事情!最终在皇帝那“如若犯汉,虽远必诛!”的怒吼声中,战争爆发了,汉武帝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最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臵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我记得有人就这样告诉过我,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其中对外用兵,打仗就打了三十几年,不仅仅是收拾匈奴,他还让汉朝的军队积极扩展西汉王朝的疆域,比如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了疆土。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臵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课题小结及心得体会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在余成凡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经典名著《史记》和《资治通鉴》,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两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些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余成凡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一本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终于,过了近两个星期,我们组员都把这两本名著关于汉武帝的部分读完了,而且还读了另外一本《中国古代帝王》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六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上一篇:《爱在前方》观后感心得感慨下一篇:学校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