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民调解员的事迹材料

2024-09-11

优秀人民调解员的事迹材料(10篇)

1.优秀人民调解员的事迹材料 篇一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李爱社,今年46岁,自1995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在西宁市司法局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十五年来,他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其火热的心,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宣讲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培养基层人民调解员,参与群体性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矛盾的调处工作,为西宁市的社会稳定和构进和谐西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民调解员的利器

从部队转业到西宁市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李爱社同志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从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他深感工作起来十分吃力,李爱社同志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调节员,就必须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了思路后,李爱社同志开始边学边干,但当面对一些较复杂的纠纷和案子时,他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为此,李爱社同志于1996年参加了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经过长达12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终于获得了法律专业本科文凭,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人民调解知识经常起早贪黑,点灯熬夜。准确地说,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人民调解知识,几乎放弃了节假日和日常休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从李爱社同志开始自学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以来,他由一名人民调解的门外汉逐渐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成为人民调解战线上一名精通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民调解员。

从1997年至今,边学边干的李爱社同志时常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厂矿企业和农村进行人民调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期间,共深入基层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达100余场次。所宣讲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刑事法律知识。人民调解案例等调解知识由于李爱社同志在法律宣讲活动中能结合群众的身边事,调解的案例,讲解生动而深入浅出,其在基层所进行的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宣讲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急群众所急才能临危不惧

由于李爱社同志能够刻苦学习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西宁市司法局自1998年开通148法律服务热线至今,由他本人接听热线、接待上门咨询的群众已多达1000余人(次),面对打电话和上门咨询的群众,李爱社总能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使他们满意而归。对有些必须上门进行调解纠纷,李爱社同志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当事人面前为他们进行调解,数年来,李爱社同志已记不清他为群众上门调解纠纷多少次了。对李爱社同志来说,下基层进行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上门为群众做调解工作早已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此同进,他还肩负着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的职责,因此,每当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碰到一些难于调解的疑难纠纷时,总会给李爱社同志打电话,希望他能出面调解,每接到这种电话,李爱社同志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

XX年8月的一天下午,乐家湾镇司法助理员打电话说:该镇某村上百名村民因承包纠纷正在围攻该村村办企业砖瓦厂和村委会,随时可能了生群众械斗。接到电话后,李爱社同志立即打的赶往事发现场。当时现场形势十分严峻,村民们用拖拉机堵住道路,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许多村民还手持棍棒铁锨,一场械斗一触即发。面对此情景,李爱社同志先是想办法稳定村民们的情绪,在此过程中,李爱社同志一度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村民们把不满的目光投向了他,但李爱社同志没被这种场面吓住,依然苦口婆心地向村民们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一个多小时后,村民们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开始选举村民代表,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处理,在李爱社同志的主持下,经过两天的调解,承包商向村民们补偿了占地费用,一场尖锐的矛盾、一场可能发生的械斗被平息了。

2011年2月25日20多民循化县穆斯林群众因与某公司在XX年发生经济纠纷,集体到该公司的西宁市七一路办公楼要钱未果,26号,强行进入某公司四间办公室,3月1日与公司职工发生冲突并砸坏办公设施事态扩大,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市司法局的领导指派李爱社和政法委一名工作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了调解处理。经过三天的耐心疏导调解20多名群众于3月5日下午自愿撤离其占的四间办公室,经济纠纷问题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解决。

在调解家庭纠纷上,李爱社同志一样是急群众之所急,尽最大努力为有纠纷的家庭化解矛盾。XX年5月的一天,家住西宁市城中区的王某因房屋继承权问题与其姐姐发生纠纷,姐弟因此反目成仇,王某手持菜刀扬言要砍死自己的姐姐面对生命受到危胁,王某的姐姐通过基层组织联系到李爱社同志。获悉情况后,李爱社同志赶到现场,从法律、伦理等方面耐心做王某的思想工作,终于使王某放下了手中的菜刀,表示愿意与其姐姐协商解决房屋继承权的问题。后在李爱社同志的耐心调解下,王某的姐姐付给了王某3万元现金,使一场可能出人命的纠纷得以化解。各种群体性纠纷和家庭纠纷,李爱社同志在工作中经常碰到,他都能以百倍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时去化解双方或多方的矛盾。

三、农民的代言人

李爱社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工作中不起眼。但在农民工、开发商、建筑商、包工头这群人眼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农民工爱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李不怕”,因他敢跟拖欠他们工钱的大小老板斗法,不将所欠工钱“斗”进农民工的腰包,绝不善罢甘休;老板们恨他,恨他多管闲事,想报复他,却又十分怕他,因他是个软硬不吃的“刺头儿”,又是个法律通,报复他很可能落个得不偿失的下场。

XX年,西宁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并被设在市司法局,重点工作是解决信访涉法问题,李爱社被特派至该中心,负责调解处理农民工被恶意欠薪所引发的纠纷。局领导选李爱社去,是因他在做人民调解工作上有一股子正气,更有一股子胆气,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一名不懂法律的复转军人,经过多年勤奋自学,成了一名法律通,加之他又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工有天然的感情……因此,派他坐阵调处中心为农民工兄弟维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XX年初,李爱社在为我市长江路一工地的121名农民工追讨47.8万元血汗钱的过程中。先后受到两次电话恐吓。“再敢找我要钱,就要你的命!”开发商负责人韩某警告他。“再找我要钱,我找人打断你的腿!”建筑商负责人恐吓道。面对恐吓,李爱社回敬对方说:“我就在市政府大门口上班,你随时可以派人来取我的命”、“……断我的腿。”最后,李爱社通过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两种手段,终使121名农民工顺利拿到了全部工钱。

2011年春节前,省内某铝业公司恶意拖欠农民工7万多元工钱不给,李爱社电话通知该公司负责人到调处中心接受调解。对方说:“我正在市某领导办公室谈事,你再敢缠着我要钱,我就让领导开了你。”李爱社当即打电话给某领导说了此事,某领导让他严格按法律程序和政策办事。第二天,该公司负责人早早将7万余元工钱一分不少交给了李爱社。“8年来,为使上访农民工顺利拿到工钱,李爱社年年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恐吓威胁电话,但他好像已习惯了被威胁和恐吓……该吃吃,该睡睡,像个没事人儿一样。”李爱社的一位同事说。作为人民调解员,李爱社在调处农民工欠薪纠纷时,常常被夹在矛盾双方中间,既要顾左,又要顾右,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围攻或撕扯,被折腾得狼狈不堪。XX年,李爱社在调解城北区朝阳一工地拖欠177名农民工87万元工钱的过程中,被保安持电警棍从老总办公室赶了出来。

2011年7月,230余名农民工为讨要44万元工钱,将我市甘河滩工业园某工厂办公区围堵了两天两夜,不许工厂工作人员出入,接到调处通知后,李爱社和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解处理。一开始,他们是两头都不讨好,厂方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围攻和谩骂,农民工也对他们进行围攻和谩骂,李爱社在心里一遍遍喊着“冷静!冷静!再冷静!”一边苦口婆心向矛盾双方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劝他们莫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经过一天一夜的耐心调解,厂方终于妥协了,给农民工先支付了20余万元工钱,使事态得到了平息。这期间,他们是没吃的也没喝的,还被矛盾双方骂得两头不是人。

今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承建我市东川工业园区一厂房工程的包工头被一群农民工扭送到市政府,原因是农民工的175万元工钱被拖欠……李爱社在调解纠纷时,当事双方厮打起来,他上前劝阻,羊毛衫和衬衣被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当胸撕开,纽扣掉了一地……他袒胸露怀继续做调解工作。在他和市信访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四五天后,这批四川籍农民工拿到了工钱,欢欢喜喜回家乡过年去了。

XX年7月,一名甘肃籍农民工在我省海晏县修铁路时受伤死亡,施工单位与死者家属、工友迟迟达不成协议,闹得很僵。接到调解通知后,李爱社赶赴工地,进行了连续4天的调解工作,终使双方达成协议。李爱社在铁路沿线与农民工同吃同住4天4夜后,与死者家属一起将死者送往西宁殡仪馆火化,并帮死者家属购买了回程火车票。

在为农民工讨薪、维护农民工权益的8年时间里,李爱社去过各种各样的工地,住过各种各样的工棚,吃过不同风味的工地的大锅饭,受过各种各样的委屈……但纠纷几天不能解决,他就要在工地上工作并吃住几天几夜。对他来讲,这一切早已是家常便饭。8年来,他已记不清在多少个工地上与农民工同吃同住了。其实,他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只要他一走进工地,他就身不由己了。“我们的救星来了!”被欠薪农民工活也不干了,整天围着他转,要求他尽快为他们讨回工钱。他想走,没门。“你几时给我们把工钱要到手了,我们就几时放你走,你的吃住我们全包啦。”农民工们对救星采取的是“软禁”的办法,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工地上的饭再不合胃口,他也能凑合,让他不能凑合的是:时不时就是一天一夜或几天几夜回不了家。他有他的家,有自己的事,还有别的工作……为此,他曾经动摇过,有心换个工作岗位,但只要一听说哪里又有农民工的工钱被拖欠了,他又会将这种想法抛置脑后……他不忍看到农民工脸上的无助和可怜,总希望看到他们拿到工钱后那一脸的开心和满足。

时光荏苒,一晃8年了,8年里,李爱社独立或与同事们一起配合相关部门,共接待上访农民工2万余人(次),为农民工讨回血汗钱8000多万元。李爱社同志是个平凡的人其所从事的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方方面面的利益,因为他长期以来能心系群众关心农民工并以其火热的心强烈的社会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奋斗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安宁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为人民群众所称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先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篇二

刘建英,女,现年45岁,中共党员,高碑店市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凌云社区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6年来,她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20余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社区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社区干部身上。作为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人民调委员会主任的刘建英同志,以她的真心和宽容,以她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居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刘建英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她知道了,她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刘建英从来没有烦过,相反,她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刘建英说,在社区,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处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激化,因此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在她的500余册调解记录档案中,记载调解的小纠纷就占绝大部分。因为人民调解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成绩突出,刘建英同志所在的凌云社区居委会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居委会,刘建英同志也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 1 和肯定,2006年被评为省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7年被评为保定市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高碑店市“十佳社区党支部书记”。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刘建英同志多年如一日地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居民们的爱戴,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调解大使”。居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她说,把与其他居民的纠纷向她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她谈。由于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今年“七一”被高碑店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刘建英同志在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平凡工作中为社区稳定与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街道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篇三

**,是一位退休老人,同时也是**街道综治中心的一位专职调解员。成为专职调解员的6年时间里,**消解纠纷551件,凡是经老刘之手的纠纷事件,没有一个回头上诉,调解成功率达100%,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

当专职调解员,**是全市第一人。尚未上任,三个子女苦口劝说,调解是件苦差事,做不尽的琐事、难事和麻烦事,“年纪大了,您老就别再掺和这些事了”。但是从1981年开始便在司法部门干调解的**,却在XX年退休后的第二天,就接受返聘。

在**街道,有本地人口6.9万人,外来务工人员7万余人,调解工作往往“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基层。**不遗余力地发挥所能,努力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6年来,**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辖区的每个角落。哪里有纠纷,哪里有案情,哪里需要法律咨询,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说:“看着大家皱着眉头来,带着微笑走,心情总是特别舒坦。”

干了一辈子调解工作的**,为何乐意再当民间“和事佬”?走进“老刘调解室”,从他记得满满当当的6本工作手记中,或许可以发现答案。这些工作手记里,记的是家长里短的麻烦事,记的是街坊邻居的纠纷事,没有强者弱者的标记,有的只是“明法重情”,有的只是**的“为民情怀”——

一天清晨,龙湾滨海大道,一声巨响划破了清晨的宁静。驾驶无牌摩托车的重庆务工者黄某,与汽车相撞身受重伤,经抢救后诊断,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一家老小哭着嚷着,找到了**。**心生怜悯,然而依照法律,黄某在车祸中得负一定责任。花了两天时间,**慢慢安抚黄某家属情绪,详细解说法律,终让他们接受了事实。随后,**开始替这一家子一笔笔算赔偿费,伤残补偿金、精神抚慰金„„经**调解,黄某家人依法拿到52万元赔偿金。

**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专职副主任王晓林算了一笔账:“老刘每年都要调处大量的劳资纠纷、工伤纠纷等,6年下来,为调解对象争取的赔偿金至少有3000多万元。”

有外来务工者得了职业病,想得到企业医疗补助却求助无门,最后走进了“老刘调解室”。老刘对照法律条款,一按计算器,算出了最高的补助金后,又磨破嘴皮、耐心说服企业给予赔偿。企业老板指着脊梁骂他“胳膊肘往外拐”,**听到了,只是一笑而过。

几年前,一工厂3名务工者因矽肺病去世,其他57位务工者也纷纷查出患有矽肺病,由此引发的纠纷一旦扩大升级,将成为影响稳定的重大隐患。放弃“五一”休假,**马不停蹄忙开了,一方面替工人向企业索赔,一方面劝工人去做医疗鉴定。在老刘的努力下,这些矽肺患者,领到了少至2万元多至10万元的赔偿金,一场冲突也随之化解。随后的半年,在**的参与下,龙湾区共调解了因职业病引发的纠纷共110起,共赔偿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等270多万元。

**有一个习惯,每回调解,他都会把要点、诀窍写进卷宗。日积月累,400多份20万字的卷宗,浓缩“调解艺术”,成了综治中心的“宝贝”。

**司法所所长黄建锋,喊了**多年的“师傅”。他替师傅总结出四字秘诀:“公心”与“攻心”。

在刚上任的时候,**就遇到一件棘手的经济纠纷。纠纷两头,一边是某村村干部,一边是阀门厂的股东。这场纠纷从市中院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7场官司,依然没有了结。事情到了**手上,自然有人来说情,一些熟人也会有意无意间来打声招呼。“法律面前没得商量,谁来说情都一样。”**坚定地拿公正当“挡箭牌”。最终,在“铁天平”上,**给当事人双方连续开了5天会,把这场纠纷悄然化解。一时间,“一张嘴能顶7场官司”的佳话在当地传开。“法律就像钢针,任何人不可逾越,情就像手中的线,调解员需用它们缝缝连连,化解矛盾。”**比喻说,干调解,就得会“攻心”。

正是因为会“攻心”,那些犹如“死结”的难案,到了**手里,也终会松动打开。

今年春节前,龙湾某村的两大宗族,因为一座牌坊僵持不下。此事涉及几百人,一旦处理不慎,将酿成群体性事件。试过种种办法,双方都不愿妥协。最后,**想出了一出“攻心计”。最后一次调解中,**与调解双方打起了持久战,“达不成一致意见,今天的调解就不结束,大家都别休息。”这一天,**不吃中晚饭,时刻陪着双方,连饿两顿,苦口婆心相劝。看着这位六旬老人的认真劲,双方代表深受感动,最终达成了和解。春节过后,村里的老人协会敲锣打鼓,把锦旗送到了**街道综治中心。锦旗上上书八大大字:“和谐使者、调解能手”。这是群众对**最高的褒奖。

4.优秀人民调解员的事迹材料 篇四

参加工作23年,担任人民调解员12载,光是从2009年至今,经由他调解过的大小矛盾纠纷已超过800件,熟悉他的同志都亲切的叫他‚灭火器‛,他就是胜坨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崔德国同志。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里有他,平安垦利先进个人里有他,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里也有他。谈起工作这些年来他获得的荣誉,这个基层司法工作者只是淡然一笑‚获得这么多荣誉是上级对咱工作的肯定,咱就得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基层社会稳定了,咱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是我们的本分。‛

一股钻劲,“学”出真才实学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随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工作之后被家庭、日常琐事缠绕,自觉不自觉的都会慢慢放松学习,而在他的办公室一边的书橱里,却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和法学期刊,工作之余和下班回家,他都会拿出这些书仔细的研读。有同事开玩笑的说:‚崔主任,我这个学法学专业的记得的法律条款也不如您多啊!‛‚我大学是学经管专业的,但是人民调解工作往往会涉及到专业法律,如果我自己都不清楚,怎么跟老百姓说这个‘理’,这个‘理’说不通,百姓就不听你得,工作就没法开展。‛所以,他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耗‛在了各种法条上,《道路交通法》、《民法》、《土地承包法》……只要是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法律,他都熟记于心,俨然成了半个法律专家。除了自学,如果是工作中遇到自己棘手的特殊的问题,他积极主动去县局跟同事和领导探讨最佳的解决方案。‚你们崔主任身上好学的精

神你们可真得学学!‛前来视察的领导也不无感慨的对我们这些新人说。可不,即便不是法律专业的,现在照样钻出了真才实学,是得好好向她学习!

日积月累,“悟”出工作技巧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矛盾纠纷形形色色,可以说调解工作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每天面临的都是新情况新问题,但是他却创立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崔氏调解法‛:一是自己的工作始终要‚走‛在矛盾的前头。‚有些问题是突发事件,咱不能左右,但是有些事件咱通过前期的排查就能发现,在它们演化为矛盾纠纷之前,及时的解决,这样省心省力啊!‛因此,他积极主导,建立以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司法所为支点,以各村治保调解主任为网眼的长期排查调处动态治理网络,实行“五排查”制度,即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重大节日及活动的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及有关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共性问题的联合排查,突出问题专项排查,真正做到了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前不久结束的村‚两委‛换届选举,胜坨镇作为一个有59个行政村的大镇却进行的相当平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这个工作方法的实效。二是老百姓就认一个‚理‛字。‚其实咱老百姓都很善良,只要你讲明白这个理,没有人不服你!‛

2011年7月26日,海西村村民许孝军在周家村张学泽处干活,但是不慎被钢丝扎伤,经医院治疗后出院,但是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张学泽坚持认为许孝军系自己不慎与其无关,不予理赔。在双方申请调解之后,崔德国同志认真了解了事情原委,跟张学泽讲起了‚理‛,‚既然你雇人家来帮你干活,你们之间就形成了雇佣关系,根据《关

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个‚理‛一摆出来,张学泽也就不再坚持,很快达成了协议。三是极大的耐心。‚发生矛盾纠纷,双方情绪一般都比较激动,所以首先你自己得沉住气,要不只能激化矛盾。‛2011年6月17日一大早,镇政府的院子里就站了二十来个人,大家都情绪激动,更有人放声大哭,崔德国同志七点就赶到了单位,经过了解,前一天晚上,苟恩民驾驶普通客车与王欣莹驾驶的小轿车相撞,致多人受伤,其中王欣莹车上乘客苟雅琪进抢救无效死亡。亲人受伤甚至离开的悲伤,致使双方情绪都极其紧张,为了缓和事态,崔德国同志先将双方人员分开,安排到两个会议室,整整一天时间,他都耗在了稳定双方情绪上面,‚人只有恢复理智之后事情才能妥善解决,所以多花点时间不亏!‛还真被他说中了,等双方情绪缓和了,心平气和的再来处理,矛盾纠纷也就引刃而解了。

一颗真心,“解”出人间真情

‚老百姓既然把自己的事交到了你手里,就是他们信任你,调解不好,我自己也睡不踏实啊!‛就在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假期,大家都在跟家人团聚,外出散心,而他依然靠在宇佳公司,处理着极其棘手的劳资纠纷。‚每天都是一大群人堵在企业门口,对企业,不及时处理会给形象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对群众,辛辛苦苦工作却不能取得约定报酬,心里堵得慌怎能就这么善罢甘休!所以如果我不放弃休假来处理这件事,就真的发展成咱镇的不稳定因素了!‛所以加上前期十几天得挂靠和一个假期的努力调解,事情总算是圆满解决了,就连那些天天堵公司门的群众也说:‚你这个调解员也真不容易,跟真俺们受了这个苦,可总算为俺们解决了心头的大事,都不知道怎么谢谢你!‛这只是一个缩影,为了做好工作,保一方安定,他放弃节假日靠在调解现场的时间已无从计算,十多年来,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村里百姓的满腔热情,凭着“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的执着,他始终脚踏实地的坚守在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上。他用一颗诚心,“解”出了一曲曲家和万事兴的人间真情,回顾自己的辛勤,他肯定的说了一个字‚值!‛

5.优秀调解员事迹材料 篇五

##镇司法所所长 ### 我叫###,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镇司法所所长,调解委员会主任,我在工作中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社会环境。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我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20余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尤其是2013年我在工作中坚持把维护社区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农村和谐建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衡量我在基层调解工作重要标准,推动了乡村和谐建设步伐,为##镇的社会稳定和构进和谐乡村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群众敬重和爱戴。

摸清实情建机制 找准思路破难题

##镇属北部山区,下辖36个行政村,人口30156人,近年来,我针对上访人员复杂、民间纠纷矛盾多的特性和所带来的压力,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增进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提升了街道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各村在我的指导下也相续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治保组织、联防组织,实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四联机制以及“矛盾纠纷、治安问题、不稳定因素不间断滚动排查的”三排查机制,同时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到了“四化”:一是调解工作制度化。制定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并按制度操作,做到有章可循。二是法律法规通俗化。为使一些调解常用法律法规通俗易懂,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张贴了示意图,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法律宣传效果。三是调解程序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调解程序制作了调解程序流程图,使当事人按照调解程序主张权利,调解程序规范化。四是回访制度经常化。为确保调解工作得到较好的执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了调解回访制度,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在十五日内进行回访,做到了调解工作有始有终,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维稳中心建成后实现了良好运作,在维护社区稳定和化解居民矛盾纠纷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中心启动两年来,共组织专项例会34次,形势分析报告会4次,排查安全及治安隐患16起,化解各类矛盾96起,使##镇司法工作走上正规化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也离不开我对人民调解工作正执着的追求。

情法并使,促使各类矛盾化解

乡镇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乡干部干部身上。作为司法所长兼人民调委 2 员会主任,我坚持做到以真心和宽容,以耐心和细致进行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群众心灵相通的桥粱,筑起了维护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我知道了,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我也从来没有烦过,相反,我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农村,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处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激化,因此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在我的200余份调解记录档案中,记载调解的小纠纷就占绝大部分。因为人民调解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成绩突出,我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勤奋敬业默默耕耘,维护稳定促和谐

我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爱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调解大使”。群众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我说,把与其他居民的纠纷向我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我谈。由于我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我们乡镇多次被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

6.优秀人民调解员的事迹材料 篇六

浮石镇鹭鹚洲村地处浮石镇西北部、融江河的一个小岛上,距县城所在地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水上交通便利。全村辖3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0人,205户,并设有村完小一所,现有学生36人。全村总面积2050亩,其中水果及蔬菜面积401亩,其它林地面积1350亩,村集体林场168亩,是一个以林果蔬生产为主的自然村,岛上群众户户种果,四季瓜果飘香。

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各种利益的冲突,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矛盾纠纷不断出现。为解决各种矛盾纠纷,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鹭鹚洲村于2006年成立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村民委,有专门办公室1间,调解庭1间。有专职主任1人,专职调解员2人,共有人民调解员7人,调解联络员10人。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辖区人民调解工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为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走向了规划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我村积极开展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并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取得一定的成绩,受到群众好评。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网络。

2006年10月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具体指导,我村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莫显豪被选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上任后,在司法所的 指导下建立健全本村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立即把为人公正,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在群众中威信高,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村两委同志吸收到调解委中。调解委员会下设调解小组,完善了村屯纠纷信息员三级调解网络组织,实行一组一名纠纷信息员的安排。全村共有人民调解员、纠纷信息员12人。工作中,调解员努力化解各类纠纷,在调解工作中讲方法讲技巧讲胆识讲策略。因此,为调解委赢得很高的威信,取得很好的效果。2007年,我村共发生各种民间纠纷5起,全部在屯级调解小组化解,调结率为100%,调成率为100%。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六无”。即无民间纠纷积压,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上访纠纷,无非正常性死亡,无群体性械斗,无群体性侵害,人民调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好的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同时获得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群众的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抓好规范化调解委设施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

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为了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要求,按要求制作了调委会的标牌、公示栏,刻制了公章,村委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作为调解办公室及调解室。并按规范化要求,统一内部布局,与此同时,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即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公示制度、民间纠纷排查制度、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并向社会公布调解委的职责,业务范围和调解程序等。我们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再次完善了工作制度。

为了提高我村调解员的素质,我还建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坚持平时自学,主要学习涉及农村较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人民调解》《物权法》及案例分析等,并利用集中的机会研讨相关案件。同时还要求调解员参加司法所举办的人民调解员培训班,通过学习“人民调解制度务实”、“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若干规定”“三大纠纷调处方法与技巧等”等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我村调解员掌握了调解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工作程序及如何制定规范的调解协议书等,掌握民间纠纷的调解方法和技巧,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各种培训,目前,我村人民调解员已经养成学习的自觉性。

三、积极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力争小事不出组,中事不出村,各类纠纷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出大事。

为充分发挥调解委第一道防线的职能作用,把社会矛盾及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在村里,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防、调、化作用。每当纠纷发生时,调解员都身先士卒,及时赶到现场。做群众的疏导工作,并向他们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引导他们走法律渠道。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如:2007年,中寨屯的部分村民到捞沙船上闹事,调解委主任张兆君及时组织调解员赶到现场化解,做群众思想工作,告知其相关法律、法规,一场一触激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化解。2010年6月,村民沈某建房,吴某认为沈某所挖的屋地基占了他的园地,声称不许建房,发生纠纷,现任调解委主任沈少明及时组织双方调解,经多方协调,双方握手言和。

在抓好调解纠纷的同时,调委会还针对该村村民法律意识不强,部分村民法律素质较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工作,努力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平时,他们利用信息栏,每月出一期法制板报。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鹭鹚洲村法制文艺宣传队”,文艺队的法制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彩调、对口相声,三句半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电力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赌博坏处多”、“生男生女一个样”、“要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等节目深受群众的好评。通过宣传本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每逢重大节假日文艺队还到镇政府和其他村去表演。成为浮石镇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队伍。

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村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调作战的方针,运用经济、法律、政策和说服教育等手段,积极防范和调解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经济作用,使人民调解在基层真正起到“战斗堡垒”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鸬鹚洲村人民调解委员

7.优秀人民调解员的事迹材料 篇七

典型事迹材料

合什镇地处宜宾县北大门,紧邻自贡市荣县河口镇、古文镇、雷音镇、古佳乡,交通便利,面积9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人口33000人。几年来,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用真情、亲情化解了无数个矛盾纠纷,为维护全镇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认真做好保障工作,完成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

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严格按照人民调解组织“四落实”、“六规范”的要求做好规范化工作。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有100平方米,其中包括30个平方的调解室。调解室外悬挂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拥有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一枚。人民调解工作制度悬挂于调解室,并且在实际工作的中统一文书格式,建立统计台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纠纷登记、案件研讨、工作例会、统计分析、学习培训、考核奖惩、回访督促等各项工作制度。

二、战斗在第一线,人民调解保障一方平安

作为处于第一线的人民调解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化解矛盾,避免矛盾升级为刑事案件、非正常死亡、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11年就

曾经调解了这样一个案件,由于积极的调解终于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谅解,阻止了事情的继续发酵。

此次事件还要从2010年说起。

2010年5月24日15时许,谢正伦老人在回家的路上被道路施工方挖掘机压断左腿。谢正伦在宜宾市江北骨科医院治疗后截肢三分之一远端,后到成都安装假肢。2010年8月16日,谢正伦左腿伤情经四川临港司法鉴定所鉴定为六级伤残。自从发生事故后,谢正伦一家的经济发生了困难。谢正伦曾多次与施工方杨志勇商讨赔偿问题,但因双方数额差距太大,始终没达成协议。

在了解到情况后,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请示领导,联合司法所、法律工作者、综治办、安办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都因为分歧太大不欢而散。

大年二十七,虽然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司法助理员胡纯静、派出所长赖刚等人来到了谢正伦家做思想工作。通过拉家常、算明细账、得失账的方式终于取得谢正伦的信任。谢家同意将赔偿金额由20W降低到15W,并且商定在过完年后在镇调解中心进一步调解。

2011年3月15日,杨志勇与谢正伦在镇大调解中心再一次参加调解。调解人员耐心的从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双方进行调解,并用相关法律法规算明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杨志勇一次性赔偿谢正伦伤残赔偿金、后续假肢安装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人民币140800

元。

随着双方在协议上签字,这场持续将近一年的矛盾纠纷终于画上一圆满的句号。谢正伦一家人的生活已有了着落,老人表示对此很满意。

在2011年——2013年度中,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计调解纠纷600余件,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9%,连续三年实现无调解民间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非正常死亡、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三、发放个案补贴,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 虽然乡镇的财政比较紧张,但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是积极向政府汇报,出台了《合什镇人民政府人民调解个案补贴的方案》(合政府发【2010】70号)文件。文件规定合什镇人民调解个案补贴为30元每件。截止2013年,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合什镇人民政府财政共补贴人民调解员7000余元。连续3年的发放,已经让处于第一线的人民调解员尝到了“甜头”。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开展的特别有干劲。

四、强化培训普法,夯实民调基础

俗话说“孵鸡蛋出小鸡,孵石头永远都是石头”。矛盾调解也是一样,如果当事人知法明理,矛盾很容易解决;如果当事人胡搅蛮缠、拿着明白装糊涂,矛盾就很难解决。为了打好矛盾调解的基础,合什镇调解委员会主要做了两项工

作,即普法宣传和调解员培训,也就是“把石头换成鸡蛋并教会如何去孵鸡蛋”。一是抓好村(社区居)民的普法学习,利用集中培训、板报、标语、网络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同时,在合什镇社区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法律顾问和民警现身说法,为社区不同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讲解典型案例,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月月有内容,时时有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居民法律意识,不仅在源头上预防了矛盾,也在纠纷发生后利于解决问题。二是抓好调解人员培训,让他们首先成为法律“明白人”。定期组织调解人员参加合什镇的民事调解集训班,集中学习有关调解知识和理论,积极交流各自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人民调解员熟知政策、掌握技巧,能够胜任民事调解工作。

五、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为当地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每个镇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利益的冲突和各人素质的区别,群众之间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放任这些矛盾自生自灭,就像一个炸弹不断膨胀一样,最终肯定会打断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12年合什镇河街的开发正式启动。但是马上就引起了一起矛盾。而这件矛盾的起因是这样的。罗天华与徐淑华系表兄妹。在1991年双方的父母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达成了协议:罗天华父亲罗立国以1000元的价格购得位于合什镇

河街的房屋三分之一的产权,同时罗立国的姐姐放弃了剩余的三分之一的产权。但是在其后罗立国付款1000元给徐淑华父亲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开具收据。双方在之后的时间里也没有把房屋的产权过户。

2000年,罗天华把房屋拆倒后重建,徐淑华对此并没有提出异议,直到2012年合什镇河街的开发,双方的矛盾就此爆发。罗家认为自己在1991年已经付清了房款,虽然没过户,但是徐家20多年都没有提出异议,现在提出房屋是自己的纯粹是敲诈;徐家认为房产证在自己的手里,房屋理应是自己的所有。

双方多次自己协商无果后,甚至产生了肢体冲突。在得知了此事之后,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介入调查,多次组织双方座谈,但是都已吵架结尾。经过商讨,人民调解员重新制定了调解方案,通过对双方在此次事件中存在的失误来使双方相向而行。

对罗家指出其没有要求对方开具收据,也没有要求办理过户手续,现在产生了这样的纠纷,就一定要对此承担不利的后果;对徐家则指出其二十多年没有对自己的房屋进行妥善的管理,在公布开发公告的时间内也没有提出异议,对此也应承担一部分不利的后果。最后也劝解双方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择时再继续进行调解活动。

过后几日,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再次召开双方在场的调解,经过一番劝导后,双方达成协议:罗天华赔偿徐淑华

现金2万元;徐淑华与罗天华择日办理房屋的产权过户手续。

本次案件中,正是发挥了我人民调解贴近群众,辛勤口快的特点,才能把这个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矛盾解决在了基层。也为合什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上级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人民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调作战的方针。运用经济、法律、政策和说服教育等手段,积极防范和调解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使人民调解在大调解格局中真正起到“战斗堡垒”的作用,为合什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8.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事迹材料 篇八

职责,展示了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崭新形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信赖和支持。近3年来,他先后荣立市政府个人二等功一次、市局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先后被评为“××省青年岗位能手”、“××省优秀责任区民警”、“××市双创能手”、“××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市公安局优秀党员标兵”、“××市公安局十佳基层民警”、××区“十佳文明公仆”,2005年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06年荣获××市“十佳政法干警”称号,并被申报省、市劳动模范。他曾先后10次被评为市局优秀公务员。2006年1月24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郑少

三、省政法委副书记鲁志红、省厅副厅长周厚震、尚武、政治部主任杨传权等领导到××桥所亲切慰问××时,郑厅长指出:“××同志是基层派出所民警中的一面旗帜。”

面对选择,他投身社区无怨无悔

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没有豪迈的誓言,也没有显赫的功绩,作为基层民警中的一员,××无疑同其他民警一样默默无闻。然而,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用他16年的从警生涯实践了一名公安民警对平凡的超越。从警以来,××时刻牢记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模范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所难,帮群众之所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保持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他常说:“既然选择了搞公安,选择了当一名责任区民警,我就要把它干好。”

1990年,22岁的××大学毕业,怀着对公安工作的无比热爱投身警营,当上了一名普通的责任区民警,一干就是16年。在辖区里,他走家串户,与居民们谈心,拉家常,遇到熟悉的群众,他都关切的打个招呼,遇到矛盾纠纷他会迅速上前调解,遇到谁家有点难事,他都要伸手管一管,遇到可疑的人,他都要认真询问一番,从不让任何线索从自己身边溜过。从警16年来,他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家里,把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心里,对群众一往情深,倾注了全部的爱。他帮助下岗职工、特困家庭、孤寡老人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作为一名责任区民警,社区就是他第二个“家”。每天早起,他都要到社区转上一圈;晚上,吃过饭后,他又悄悄地走进夜幕,来到辖区巡察一番,带领巡逻人员走街串巷落实好安全防范工作。《楚天都市报》记者到××桥所采访××,从派出所随××到社区警务室去时,短短一段不到15分钟的路程,他们竟然花了接近两个小时。因为一路上总不停有群众和××打招呼,拉着他嗑家常,向他反映这反映那。碰到孩童,××亲切地抚摸着他们的脑袋询问学习生活情况;碰到老人,××关心地询问老人家身体好不好,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遇到门点,他都要走进去和店主交谈一下,询问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出现或者可疑的事情发生。其间,他还帮一位大妈将菜提到了她6楼的家中,帮一个副食店主卸下刚进的货物,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将她送到学校。仿佛整个××社区没有××不认识的人,没有××不管的事。记者觉得不可思议,小声询问旁边××的同事:“难道他每天都是这样上班的么?”同事肯定地回答:“是的,他每天都是这样上班的。”

认识××的人都知道,××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打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工作,他就是那种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这一点从他脸上时刻挂着的微笑就可以看出来,那种微笑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满足的微笑。

面对工作,他平凡之中锻造辉煌

××社区是全区商业门点最多,人口流动量最大的社区之一。外来人口多,道口四通八达,治安状况十分复杂。××接管段前,辖区违法犯罪活动比较猖獗,一些外来经商人员经常受到流氓地痞骚扰。他接管后,逐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治安巡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迅速扭转了这里的混乱状况。他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拘泥于传统工作方式,从基层实际出发,以“三基”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社区基础工作,大力营造“打、防、控”一体化格局,迅速扭转了这里的治安状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整合社区治安防范力量,发挥作用,××结合分局和所里的日常与专项工作部署,下大力气,积极发展治安防范队伍。他带领社区群干积极发动群众、认真宣传,在居民心中逐渐树立“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的观念,在广大居民的支持下,××社区从过去仅有十几个治安关照员,发展到现在由安保队员、物业保安、治安积极分子、低保人员等组成的100多人的群防群治队伍。2003年10月,××积极贯彻上级统一部署,在所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区第一支自行车巡逻队。自行车巡逻队统一服装,统一装备,灵活机动,极大地提高了社区防范能力,形成了一个“门栋有人看,夜间有人巡,社区有人转”的治安立

体新格局。2004年3月10日的下午,××在带领××社区的自行车巡逻队员在巡逻时,凭着高度敏感,发现并抓获了一名撬门盗窃的犯罪嫌疑人,从而一举破获了一个流窜××三镇的入室盗窃团伙,带破案件30多起,涉案价值20多万元;2005年7月22日凌晨,××带领安保队员徙步巡逻时,发现1男1女十分可疑。他果断将该男女带回所内,并将此情况向值班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经过上网核实身份,该男子是一名网上逃犯,名叫袁勤华,曾于2005年5月18日晚伙同他人在东西湖一砖厂将其老板绑架至汉阳区龙阳村一栋三层楼房内勒索40万元。

××的基本功扎实,是××分局公认的“数据库”、“活地图”。辖区里无论哪个单元哪一家有几口人,姓甚名谁,小孩长啥模样,他张口就来。在全市人口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工作中,××同志作为责任区民警中的工作能手,深入调研,不断探索,终于摸索创造了一套户口核查的“五四三”工作法,并在全所进行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目前,此工作方法已经在全××分局推广开来,并得到了市局有关部门的肯定。××在积极为同志们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工作仍然是严格要求,在他所管辖的××社区,人口1700多户、5400多人,××的人口核查差错率仅为千分之一,无论是工作速度还是工作质量都在全局名列前茅,并得到了上级户政管理部门的高度赞扬。在侦破2005年××桥“3.24”故意伤害案过程中,正是××得知其中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后,马上就断定其就是辖区内重点人口赵葳,并提供了该嫌疑人的详细情况,为最终成功破获该案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家住辖区24街49门的张杰(系××亲手抓获送进监狱)刑满释放后,××在第一时间上门探望。张杰见门口站着的人就是曾经把自己抓进牢里去的警察,对××冷嘲热讽。敦实厚道的××笑了笑说:“还蛮记仇呢!我是这个社区的民警,叫××,知道你今天回来,特地过来看你。”××见张杰还未吃晚饭,便带着他到夜市摊上吃宵夜,吃得张杰嘴里香喷喷、心里热乎乎。分手时,××又从身上掏出50块钱塞到张杰手上。此后,××几乎每天都要抽空到张杰家里转悠一下。一来二往,张杰心灵上的防范之墙终于被推翻,和××交起了朋友。得知张杰将想自谋生路,开家小餐馆还差1500块钱的事情告诉××后。××立即赶回家,向妻子要了1500块钱,送到张杰手中。在社区里,××还给街坊邻居打招呼:“张杰本质不坏,就是从小太迷糊了,失过足,站起来不容易,大家都要帮衬他。”张杰倒也争气,他认认真真地开着小餐馆,还参加了汽车驾驶培训,拿到了驾驶执照。2000年的时候,××做通了张杰女朋友蔡琴家人的思想工作,使原本强烈反对两人交往的女方家人同意了两人的婚事。张杰一提起××就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甚至多次说××就象他爸爸一样。辖区有个叫杨平的吸毒人员,街坊邻居见到他就象见到鬼一样,唯恐避之不及。××偏偏不信这个邪。为了帮助他戒断毒瘾,××只要到社区去就会把杨平找到,与他谈心,并把前来找他的一帮毒友抓的抓、赶的赶;为帮他自力更生,××跑前跑后给他办起早点摊。如今,杨平彻底摆脱了毒瘾,成了远近闻名的“戒毒明星”,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的努力下,××社区连续15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及安全事故,连续11年未发生恶性刑事案件,2005年××社区发可防性案件15起,较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下降了11%和23%,社区治安状况十分平稳。2004年5月,他所担任轮值长的××联勤片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状”。

面对群众,他倾心尽力无私奉献

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宗旨,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立足本职工作为民办实事好事,体现出人民警察亲民本色。2003年5月,市政府作出取缔、禁止营运“三车”的决定后,××管辖的××社区有不少“麻木”车主,为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接连几天扎在社区,与他们交心谈心,给予真诚的帮助。通过有情操作,使辖区所有车主都按时上交了自己的“麻木”车辆。残疾人车主林学峰,想起××帮其交车、买车、抱自己去学校的一幕幕,他饱含深情地给××市公安局政治部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他在信中说:“××与我们非亲非故,但他却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他以一个普通民警的身份,默默无闻地为我这个饱尝艰辛的残疾人及居民群众做出了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好事,而不图任何回报。”从2004年到如今的3年时间里,在××默默的资助下,林学峰儿子的学费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一提起××,24街特困居民何三咏就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从1991年至今的15年时间里,何三咏家里无论大小事情,都是××帮忙解决。其女儿娟娟从上小学到读大学,每到学校快开学时,××就会多次往返于学校找到领导申请办理减免学费的手续。因为穷,何三咏一家经常受到别人歧视和冷遇,何三咏为此多次萌发轻生的念头,总是××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她无微不至关怀、支撑她顽强生活的勇气。何三咏女儿娟娟读初中时,曾有一段时间产生了不愿意读书的念头,呆在家里怎么也不肯去上学。××知道后,耐心细致地做通了娟娟的思想工作,并拿出钱来替娟娟缴清了学费,为她添置了学习用品。两年前,娟娟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大专,如今已经顺利签约一家合资企业。今年年初,何三咏在给××写的一封感谢信中说到:“××在我们母女俩陷入绝望之际,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援助之手,他的恩情让我们永生难忘。”辖区78门16号的居民郭昌林没有一技之长,去年下岗后自暴自弃,成天不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就是泡在酒中一醉方休,甚至经常跑到居委会大吵大闹,要求社区给他解决工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上门对其做思想工作,劝他放下包袱,凭借自己的勤劳重新开始新生活。起先,郭昌林态度非常冷淡,总说××是多管闲事。××毫不气馁,他认为只有帮郭昌林找到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巧去年12月份街道城管招协管员,××通过工作让街里将郭录用。有了工作,郭昌林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还积极参加辖区治保工作,成为了××的有力助手。

2005年11月2日,是××桥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的头一天。××挨家上门将××社区的孤寡老人、身残人员,共10多位居民群众,接到所里办理第二代身份证,并亲自为孤寡老人和身残人员整理衣服和发型,等照完像后,××又亲自将他们送回家中,使孤寡老人和身残人员再次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与关怀。2006年1月份的某一天,85岁的辖区居民熊某到红钢城看望女儿,路过和平公园的时候突然摔倒在地上,不能动弹,周围的群众要打“110”报警,正巧路过的24街居民王某连忙说:“找彭户籍还快些。”于是迅速拨通了××的手机。3分钟后,××火急火燎地赶到现场,将老人扶了起来,确认老人身体没有大碍后,驾车将老人送到目的地,并亲自将老人背上6楼。今年3月份,老人不幸去世,弥留之际还不忘拉着子女的手念叨:“彭户籍是个好人,好人啊……”。2006年2月份的一天,雪下得很大,××桥小学教师肖某在上班的途中被一辆富康车撞倒,车主迅速驾车逃离现场,肖老师无助地倒在雪地里动弹不得。与肖老师在一起的李老师,想追肇事司机又怕肖老师伤重,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她想起××说的话:“有困难,就找我。”于是她立刻拨通了××的手机,××二话不说,问清楚了地点后迅速赶到现场。他冷静地将身上钱全部拿出来递给李老师,要她先送伤者去医院,并通知交警前来勘察现场,随后又立即组织群众追到了肇事车辆,将肇事司机交给了赶到现场的交通民警。

只要是做好事,无论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起来也是不遗余力。今年过年以后,××社区的一个厕所下水道堵塞了,粪水一直弥漫到小区的大路伤,过往群众苦不堪言。社区也多次向城管和水务部门进行了反映,但相关部门一直以工作忙为借口进行推托,长达半个月时间无人过问。××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居民承诺如果没有人管他将亲自上阵用长篙进行疏通。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被这个“管得宽”的民警所感动,终于抽出专门时间和××一道将这个下水管道进行了疏通,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社区市各老社区,下水管网老化年久失修,经常滞水,××设法和社区居民干部一起,将社区内所有窖井全部冲洗了一遍,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从2006年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五个上门”制度:一是孤老、残疾人、军烈属、下岗职工、困难户的节假日上门看望制度。逢年过节的时候,××都要把辖区孤寡老人、军烈属和特困户聚在一起,请他们吃团年饭;二是居民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生病上门慰问制度;三是群众见义勇为抓获罪犯,上门慰问并向其所在单位发建议奖励函;四是为群众代办户口送上门制度;五是群众之间发生纠纷,主动上门调解。现在××社区的群众只要有困难、有急事,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的手机号几乎成了××社区的“110”。因为在居民群众的心中,××就是社区的“110”,无论大事小事,他都有求必应。社区几乎所有的老人、残疾人都被他帮助拎过菜、拉过车、扛过煤气坛子、修过水管、送过物资,可群众感谢他的烟、酒等礼物他却从未接受过。

面对未成年人,他悉心帮助促其健康成长

从2002年开始,××利用担任××桥小学法制副校长的有利条件,通过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上法制课、为“双差生”逐人建立档案、定期上门走访等措施,切实关心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并做好了“三个一”,即: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为全体师生上一次法制教育课;每个月为学校的问题学生进行一次心理辅导;每周到学校了解一次学生的特殊问题。

为维护辖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给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他一方面规范校园网吧、录相厅、台球室等场所的管理,坚决取缔非法经营的娱乐场所;另一方面他与卫生、文化、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强化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大对含有淫秽、色情、暴力的书刊、影碟、游戏盘等各种非法出版物的打击查处力度,将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举措落到实处。

针对中小学生普遍法制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差的情况,××积极深入校园,主动配合学校,对辖区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旅游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火、防盗和预防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等安全常识教育,教会青少年在特殊情况下自护自救、防卫逃生等生存本领,提高其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去年该小学一名学生家中发生了煤气泄漏,当时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人,而且他母亲正在午休,情况十分危急。闻到异味的学生非常冷静地打开了家里的窗户,并摇醒了母亲,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悲剧。事后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冷静,他自豪地回答说是彭叔叔教的。2006年3月,××组织了××桥小学全体学生前往××绿茵广场,观看了禁毒宣传展览,并在“远离毒品”宣传条幅上签名,使学生们认清了毒品的危害性,做到从小就远离毒品。

未成年人往往自控能力差,面对网吧的诱惑常常力不从心,一不小心就会深受其害。2005年8月份的一天,××桥小学毕业班学生唐剑锋的班主任发现他一连3天未来上学,打电话到家里,父母还以为他在学校上课。××得知这一情况后,发动师生在附近网吧寻找,终于在八大家一黑网吧内将唐剑锋找到。在给唐剑锋做思想工作的同时,××深深认识到要让学生彻底远离网吧这一“毒瘤”,仅靠他一个人是不够的,要发动多方面力量,群策群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他一方面积极和工商、文化部门取得联系,加大对辖区学校周边网吧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宣传教育。2005年上半年,××还特地发动社区离退休干部、老党员成立了××社区“四点半”学校,将放学后没有地方呆的学生组织到社区活动室开展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并到学校周边的网吧内将偷偷溜到里面玩耍的学生“请”出来。目前,××桥小学附近的网吧内再也看不到该校学生的身影了。

××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特别是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容易出现此类问题。为此,他积极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给予关怀和帮助,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使这些特殊家庭的子女也能够健康成长。2002年,××了解到辖区一名辍学儿童潘灯遭父母遗弃,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缺乏管教,他平时行为古怪,心理心态不正常,成天玩电子游戏,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为了给潘灯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主动带着潘灯到学校,恳请学校收下。而且在一段时间里,每天接他放学,盯着他做完作业,看着他睡下才离开。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到学校了解潘灯的学习情况。考虑到潘灯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潘灯的奶奶每个月只拿低保,××在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定亲手将学费交给潘灯的奶奶,并把他春秋游的费用直接交到学校。当老人家看到一位与自家无亲无故的民警这么关心自己的孙子及家庭,并无偿资助学费时,几次都感动得要给××下跪,××只是平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小潘灯改变了学习习惯,比较听老师的话,见到××就会亲热地叫他“彭爸爸”。几年来,××一共帮助了10多位因为家境困难或染上不良习气而辍学的未成年人重返校园,使他们重新走上人生正轨。

××桥小学1000多名学生中没有不认识××的,见到××,他们都会很亲切地喊:“彭叔叔好”。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象一面镜子,代表着千千万万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2004年××被光荣地评为××市首届“十佳校外辅导员”。

面对诱惑,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在人民群众的眼里是一个好警察,在同事的眼中,他也是一个好朋友和好榜样。从警15年来,××身边的同事有的提了所长,有的提了科长,与他一同走进警营,走进同一个派出所的同学如今已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但是××的岗位一直没有变,身份也一直没有变。他深深感到,仅在工作上拼命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使用好人民给的权力,在身处公与私、情与法的尖锐矛盾中,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不以权谋私、不吃请受礼、不徇私枉法。他从警以来,从未因个人私事动用公车。他还给家属规定了三个不准:不准替亲戚朋友说情,不准收受别人的财物,不准在外面打他的招牌。××说:“钱多多用,钱少少用,况且我追求的是人活着有价值、有追求、有理想,吃尽美味都是盐,穿尽绫罗都是棉”。对待金钱,他不受经济思潮影响,胸怀淡泊之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诱惑。他的岳父母在商场上经过多年的经营与积累,家资丰厚,经济条件优裕。旁人不解地问:“干了15年的责任区民警,都没有捞个一官半职,还是个民警,你这样干到底图个啥?”岳母也时常唠叨:“派出所社区民警这么辛苦,干脆跟领导说说,换个轻松岗位。”对此,××总是一笑置之。从警以来,他从来不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清正廉洁,生活更是十分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用的手机还是从旧货市场买的二手货,买菜总是等到下午6时后再去。有时居民故意开玩笑问他为什么不早上买菜,而等到晚上菜贩收摊前买菜,他回答:“晚上别人要收摊回家,所以价钱便宜些。”一席话说得听者唏嘘不已。16年来,××为居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计其数,救济贫困群众他慷慨解囊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从不吝惜,却从未为自己和家人谋一分私利,从未接受任何好处。曾有人企图用金钱开道,想在他的辖区搞违法经营,但都遭到××严辞拒绝,其中不乏他的熟人好友。2003年11月的某天,有一名餐厅老板想在店内摆放几台赌博游戏机,通过一个熟人偷偷塞给××一个鼓鼓的红包。一向为人和气的他顿时翻了脸,严厉批评道:“你要是合法经营的话我保护你没二话,但想搞旁门左道的事别怪我翻脸。”当场将红包重重地砸在桌子上,搞得熟人尴尬不已。

××辖区内由一名叫赵葳的失足青年,经常同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混在一起,是××的重点帮教对象。××经常利用下管段或休息的时间找其谈心,彼此之间非常熟悉,赵葳总喊××叫“彭大哥”。2005年3月24日,××桥辖区发生一起伤害案件。××发现其中一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与赵葳比较相似。××马上找到赵葳了解情况。赵葳起先不敢承认,但禁不住××的严厉质问,只得向××下跪并苦苦哀求:“彭大哥,我对不住你,一时糊涂才跟他们去帮忙的。只要你能睁只眼闭只眼,我愿意给你任何好处。”××将他扶起,语重心长劝导了他一晚上,终于做通了赵葳的思想工作。赵葳连夜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并交待了案情和另外几名犯罪嫌疑人的详细情况,为该案最终成功破获提供了重要线索。赵葳被关押以后,××还多次买来书籍、生活用品和水果前去看望,勉励他好好改造,争取重新做人。

面对荣誉,××总是淡然置之,他总说自己做的事情都是些小事,不值得大书特书。2003年12月3日,《楚天都市报》曾经刊载了一篇题为《默默奉献13年,好事要说“一千零一夜”— —封信牵出“雷锋”户籍警》的通讯,大篇幅报道了他扎根基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金报》、《××晨报》、《××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又对××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深入报道。时任市委常委、市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关春同志在报道上作出批示:“××同志以实际行动在实践‘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值得全市公安民警学习。”

2005年12月24日下午,××的述职述廉工作报告会在××社区举行,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晓红参加了会议。会上,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干、企事业单位领导、学校教师等30多名居民代表,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随后进行的民主测评中,代表们对××的2005工作进行无记名投票,结果满意率达到了100%。

9.记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篇九

--记二支河牧场调解员杨前新

二支河牧场汇干村里,群众每次遇到纠纷,首先要找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杨前新。用群众的话说,就是“我们信得过他!”。

“思想教育是我们解决纠纷的根本方法,以理服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维护稳定、促进 发展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杨前新常说的话。

汇干村现有人口1560人,这个村虽然人口不多,群

众中总是难免发生一些矛盾纠纷,若处理得当,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保持一方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然而要很好地处理群众纠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构建和谐社会,杨前新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群众每次找他调解纠纷,他都有求必应,从不推诿、敷衍了事;每处理一起纠纷,他都亲临现场,如果是复杂的纠纷,特别是涉及到土地的纠纷,则叫来老干部、老党员、调解员,共同探讨分析情况,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让当事人都心服口服。

王某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因为天色已晚,不小心撞死

了汇干村刘某家的牛。刘某不愿意了,在赔偿问题上想敲诈王某,两人在路边吵了起来,杨前新听说后,马上来到现场,对双方进行了苦口婆心的调解。大家都知道杨前新的为人,也都服他,最后这件事情圆满解决,互不吃亏。

一天傍晚,杨前新刚回到家准备吃饭,一个老婆婆匆匆忙忙赶到他家,说他两个儿媳妇的因一点小事吵起来了,要求他帮助解决。何永新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她家,做通其儿媳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双方和好如初,而他回到家已是深夜了。

对于调解纠纷,他爱人关切地对杨前新说:“你为群众处理纠纷,这是做好事,我们支持你。但这种事,弄不好是得罪人的,惹人怨恨。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为了群众能够和和睦睦的过好日子,再苦再难,都不算什么。

10.优秀人民调解员材料(我) 篇十

-----姜燕云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姜燕云,1988年6月出生,200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张北县张北镇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兼镇人民调解员。两年来,我先后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20余起,其中婚姻、邻里、家庭、经济纠纷数10起,群体性事件1起,调解成功率达98%,较好地履行了一个基层司法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职责。但是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回顾两年来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树信心,立规矩,规范执法行为

刚上班的时候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人民调解工作没有深刻的认识,碰到需调解的纠纷时还是难以处理,我只好请教我们调委会主任,让他去帮忙处理。后来我看了许多《人民调解》的书籍,并且利用两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全镇的21个村和26个社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专题向镇党委、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在随后的工作中,我结合实际,协助司法所长专门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和廉洁制度;及时修定完善了《人民调解员守则》、《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等20多项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前提下,针对全镇村民法律知识欠 1

缺、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按照“四五”普法宣传教育要求,自己结合具体案例,汇编了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讲稿5份,采取以会代训方式,两年来共召开群众会议7场,有近一千多人受到了普法教育。为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打下了基础,也使镇司法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前几年,无论什么事,只要村干部解决不了的,群众都要找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不立马解决就不肯罢休。2011年4月,东关村50岁的妇女田云兰,三番五次找领导,大喊大闹要求处理邻居刘飞为盖房毁坏她们家的院墙,要求赔偿的问题,天天纠缠不休,闹得领导不安,无法办公。当我得知后,就主动介入此事,经过实地勘查,调查了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向镇领导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平息了事态,田云兰不再找镇政府,类似这样在别人眼里的“小纠纷”,我每年都要接待8、9件,每件都能当作司法所的“大事情”。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这样,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群众解难。

二、快出动,细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在乡镇司法所工作,几乎天天、时时都要面对和调处矛盾纠纷,其间的苦辣酸甜,局外人是很难明白和体会的,许多看似细小的事情,鸡毛蒜皮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上访,引发矛盾激化,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有些竟会闹出人命来,影响社会稳定。两年来,我始 2

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决不能叫矛盾激化,更不能让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

2010年12月,九卜树村郝某与本村村民葛某发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仇怨积深,郝某还准备了雷管、炸药、导火索和汽油,扬言要将葛某全家炸死烧光,一场恶性事件随时将会发生,当我获知情况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九卜树村,先稳住双方情绪,控制事态发展,又从法律角度、道德角度做双方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法摄人,以理服人,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通过几天的工作,终于使事态转危为安,该郝某在群众会上承认了错误,向葛某赔理道歉,并当场赔付葛医药费5000元,自觉交出了爆炸品和汽油,避免了一桩流血事件,村民们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人民调解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既要耐心细致,又要有恒心,更要有宽厚包容的仁爱之心。尤其是对刑释解教人员与社区矫正人员这两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安置帮教,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到目前为止,张北镇有刑释解教人员64人,社区矫正人员

19人。两年来协调相关部门、村委会和社区,都一一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帮助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

尽管司法助理员的工作,是化解纠纷、消除矛盾、安稳人心、稳定社会的工作,然而有些人总认为你太认真了,尤其是当你以认法认理不认人的铁面无私态度,处理问题时,3

免不了要得罪一些人。

三、身廉洁,保公正,维护一方稳定

担任张北镇司法助理,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时间,只要有纠纷,我就会第一个到现场,只要有人要求帮助,我从不拒绝。一些得到过我帮助的人,总想给我回报,还有一些想叫我偏袒偏裁的人,设法想给我点小恩小惠。但我早就给自己定了一条“清规戒律”;“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收别人一分钱,我自己就不值一文钱。”

总之,像我这样的基层司法调解人员,要想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守护员,就必须时刻牢记“民间纠纷无小事”的原则,一定要把它当回事,只要你对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为民解难“尽心”,调处纠纷“耐心”,办起事来“细心”,对每件事都“一碗水端平”,以诚取信,执法为民,持之以恒,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决不了的纠纷。

上一篇:试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工会的作用发挥下一篇:广告公司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