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数的整除复习教学教案(4篇)
1.数学六年级上册数的整除复习教学教案 篇一
数与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教学ppt。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小正方形。仔细观察比前一个小正方形多了几个小正方形? 生:3个。
师:继续观察第三幅图比第二幅图多了几个小正方形呢? 生:5个。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第4幅是什么样子呢?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研究。
活动建议:
1、小组成员相互说一说,再用学具摆一摆第四幅图的样子。
2、仔细观察这些图,还有什么发现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补充说明:在白纸上摆放,一边摆一边把它贴在上面,便于展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研究学习。展示结果:①有颜色区分 ②无颜色区分
两种不同的,都用了16个小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好一些呢?哪里好了? 生:第2个好,可以清楚的看出每次加了几个小正方形。一共加了几次。
师: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一次添加上去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那每一次添加上去的小正方形在哪里呢?谁来指一指。学生上台展演。
师:每一次添加的小正方形,就在这样的一个挨着一个的L形中,你们认可这幅图额好处了吗? 师展示第4幅图。师:那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了,刚才第4幅图你们怎么都不约而同的用到了16个小正方形呢?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生:每次都加两个边长,每次增加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会增加2。
师: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第4幅图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3+5+7 师,可是这幅图还没有呢,你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式子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第1幅图有1个,第2幅图加了3个,第3幅图加了5个,第4幅图应该加7个。
师:第1幅图是1个,第2幅图是1+3,第3幅图是1+3+5,由此你想到的是第4幅图是1+3+5+7个。
师:这个同学找到了这组图形的规律,于是按照这个规律想到了这个式子,从而想到第4幅图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应该是16个。其他同学,你还有其他方法算出小正方形的个数吗? 生:第,1幅图的边长是1,第2幅图的边长是3,第3幅图形的边长是3,第4幅图的边长是4,以此类推。
22师:第1幅图的小正方形个数可以想成1,第2幅图的小正方形个数可以想成2,第3幅图的小正方22形个数可以想成3,第4幅图的小正方形个数可以想成4。他又从另外的角度找到了规律,从而找到2了小正方形的个数是4。同学们,我们一起看同一组图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得到了不同的规律。无论哪一个规律,我们都找到了小正方形的个数,他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等于号。
2师:1+3+5+7为什么就可以写成4呢?下面就让我们结合图形在来理解一下,1、3、5、7这4个数都在图中的哪里?谁来找一找。学生上台展演。PPT出示1、3、5、7.师:1+3+5+7个小正方形,就可以摆成一个什么样的大正方形? 生:可以摆成边长是4的大正方形。
22师:所以小正方形的个数就可以用4×4来表示,也就是4。由此我们得出1+3+5+7=4。借助于图形来理解这个等式是不是就容易多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第3幅图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会用这种式子表示吗?
2生:1+3+5=3。
2师:1、3、5这三个加数在图中哪里呢?为什么1+3+5可以写成3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上台展演。
师:非常好,用1+3+5个小正方形就可以排成一个边长是3的大正方形。由此小正方形的个数还可2以用3来表示。那第2幅图小正方形的个数你还会用这个式子来表示吗?
2生:1+3=2。
师:第1幅图小正方形的个数呢?
2生:1=1。师板书
师:想一想,第5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比第4幅图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生:9个。师: 1+3+5+7+9,那这第9个应该添在图中的哪部分?谁来指一指?那继续想一想这时候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大正方形呢?
生:会变成边长是5的大正方形。
2师:由此小正方形的个数还可以用5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2生:1+3+5+7+9=5。
师:这样的数字你还会继续往下写吗?还能写出多少个?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小组讨论。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①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拼成边长是几的大正方形,和就是几的平方。②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首尾两个加数的中位数的平方。③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注意: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
师: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拼成边长是几的大正方形,和就是几的平方。(边总结边板书)
你能挑一个式子来验证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吗?
师:刚才我们是借助什么来找到这几个式子的规律的?(图形)
那就说数字和图形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板书数 形)图形之中是不是会蕴含着数字的规律,而这些数字的规律我们是不是可以借助图形来理解呢?这个规律你掌握了吗?那我们来一起试试吧。
三、练习出示 1、1+3+5+7+9+11+13=()2、1+3+5+7+9+11+13+15+17+19=()
23、_________________=11 师:你能说说第3题你怎么做的?从1开始连续的奇数相加到19就是10的平方,就是有10个连续奇数相加。再往下加到21,就是11个加数,结果就是11的平方。看来这个规律大家都掌握了。那我们来个稍难一点的。出示 1、1+3+5+7+3+1=()2、1+3+5+7+9+11+13+11+9+7+5+3+1=()师:你是怎么做的?
生:①先将式子看成两部分1+3+5+7+9+11+13和1+3+5+7+9+11相加的和,按照规律将式22子写成7和6再相加。
②将式子拆成三段1+3+5+7+9+11和11+9+7+5+3+1还有13,1+3+5+7+9+11就是6的平方,有两个6的平方再加一个13。
师:看来我们总结的规律大家都掌握了,看来我们在借助形来研究这些数的过程中发现,4个小正方形可以排成一个正方形,9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排成一个正方形,16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排成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由于数量为1、4、9、16、25的小正方形可以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些数也叫做“正方形数”。也可以叫做“平方数”。25的下一个正方形数是几?再往后还能找到很多正方形数吧。其实数和形还有很多的奥秘,他们之间处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所以在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数形结合的例子,你在学习哪些知识的时候用到过数形结合的例子? 学生回顾。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
师:有些同学已经想不起来了,那我们一起回顾下吧。(实物图,线段图)通过回顾,你们是不是能够回忆起我们之前的学习中要经常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呀?你觉得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更清晰的理解问题,更加的一目了然,理解的快)正因为数形结合能帮助你们更好的理解题意,有这么好的优势。所以我们会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经常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那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板书数与形)
四、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当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将问题变直观、简单,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
板书:
数 与 形
1=1
1+3=2
2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1+3+5=3
2就能拼成边长是几的大正方形,1+3+5+7=4
2和就是几的平方 1+3+5+7+9=5
2.数学六年级上册数的整除复习教学教案 篇二
一、准确把握基点, 有效创设情境
“知识点”重现的环节不仅担负着拉开复习帷幕的任务, 还应承担起激发复习欲望、唤醒已有知识的职能。而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又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生的知识起点参差不齐, 为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点。根据复习的内容, 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本质的联系, 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 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二、注重内在联系, 善于盘活知识
从图1中学生很容易找到其中规律是n (n+1) , 图2规律也自然得到n (n+1) ÷2, 再揭示这一数字规律就水到渠成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编排,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有序的结构体系, 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同时, 感受数学魅力。
三、渗透数学思想, 提倡自主评价
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厚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反思、评价能力。因此在复习课上, 我们更应该给学生机会,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 使学生发现、领悟、评价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总复习阶段笔者认为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以下数学思想进行渗透:
(1) 分类思想:小学阶段, 尤其是六年级总复习, 各种新旧知识交错出现, 应不断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 只有通过分类后, 才能系统完整地理解它们, 如不分类, 就很容易出现混淆。
(2) 转化思想: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个解题过程都离不开转化。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 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
(3) 化归思想: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发展进程, 对事物内部结构、纵横关系、数量特征等有较深刻的认识。如“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 先组织学生回顾、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对比, 发现这些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得出除了圆锥体外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都可以写成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直柱体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表示。
复习课是学生认知策略的习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及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提高的极好时机, 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精心设计, 以学生为主导, 渗透数学方法, 展示数学魅力, 复习课也会变得有效且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朱德江.数学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N].中国教育报, 2009-02-13.
3.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复习策略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特别是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需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单调,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 针对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作为六年级数学教师,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自学——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使学生获得成功,要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快速反馈,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
二、抓好基础,强化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
1、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比较多。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例如:让学生判断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假分数一定比1大,等等。
2、基本技能。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拓展延伸、模仿运用。比如:老师把一箱苹果平均分给6个人或7个人,都正好余2个,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指导学生解答后,再出示:老师把一包糖,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差2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则余2个;如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正好分完,这包糖至少有多少个?学生看到这道题就不知所措啦。如果教师把这种题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这种题都是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答,学生就能轻松应对啦。
3、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小学阶段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得来,基本上都是通过割补、拼凑、实验等直观演示与操作,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仔细回顾其推导过程。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圆锥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就应该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知识对比。比如: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因数的意义,尤其是因数和质因数的意义,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从求积和分解质因数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
5、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占了很重的比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差。原因有多方面的,有学生的粗心大意,也有教师的疏忽漠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二是要交给学生计算的方法与步骤。计算时硬是要让学生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一看算式数字的特征;二想计算的方法与顺序,想是否能用简便方法;三是平心静气的计算;四是算完后仔细检查验算。
三、注重研究教法,提高复习效率
1、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1)教师要采用少题量,高密度的思维训练,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问多变促进知识上、思维上的联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2)是从解题策略入手,丰富学生的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复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出示:要挖一个长10米,宽7米,深3米的水池。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提取一些有关系的数学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如: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②要挖这样一个水池,需要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或往这个水池里注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③如果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池底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等,这样的情况,即可以起到梳理知识,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2、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进行全班交流,突出核心内容
在学生自己整理组内交流知识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梳理知识网络的同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课知识网络的梳理,绝不是仅仅说几个知识名词、背一背法则或概念就说明学生掌握知识了,通过举例理解知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内化了知识。例如:一个中等生在叙述反比例的意义时,举了这样生活中的例子:他从家到学校,第一天用了8分钟,每分钟走60米,第二天用了6分钟,每分钟走80米,他步行的时间和速度是两种变化的量,时间和速度乘积也就是路程是一定的,所以他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这说明他真正掌握了反比例的含义。
但教师并不能因为这个汇报的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认为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还需要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如前面提到的:怎样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我又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组织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比正反比例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出: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進行讨论,进而总结出判断正、反比例的“三步判断法”:一看变化:看一看题目中的两个量是否都在变化;二看结果:看一看两个量是否存在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的关系;三定关系:在此基础上,比值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乘积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显然,在这样的总结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促进理解,对所学知识具有更深的认识。
总之,在复习中,要以精讲为向导,师生齐心,面面反馈,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使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这个棘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真正地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
4.数学六年级上册数的整除复习教学教案 篇四
一、认真制订好总复习计划
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是总复习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时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书本编排教学知识,应该有效合理地复习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二、优化课堂教学
(一)、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上好课是关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而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只有做充分的课前准备,课才能上好。怎样才能备好课呢?我认为备课时,不仅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而且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出儿童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
(二)、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三)、趣味化导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我认为在总复习中应挖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进而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如统计这一章节的复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能更牢固的理解知识。又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时,不但要让同学在纸上操作,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经历测量、分析、数学模型的建构、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A、巩固基础知识
B、突出能力教学
C、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D、专题训练,各个击破
针对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采用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训练,展开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人未来的学习、成长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贵在长久坚持,不但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只有两者互不放松才能取得持之以恒的效果。
五、写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成功的经验,也都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需要积累的财富。上完一课后,及时分析,总结这节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地写在教案的后面,这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的重要依据,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法宝。教学反思的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样?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教学中你突然得了什么灵感?学生提出了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当然,写教学反思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最重要应当从以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失误之处着手、总结。
六.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六年级上册数的整除复习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整除同步练习题12-19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1-06
六年级数学和复习教案01-09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教案11-1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08-31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6-17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