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024-11-24

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精选11篇)

1.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一

湖州师范学院2014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拥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主要由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组成。

三、招生专业与名额

2014年我校招收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约40人(实际人数以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为准),均为非定向统招生。附件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在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指标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适当调整。

四、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3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其中所填通讯信息必须在2014年9月之前有效。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并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六、报考资格审查

学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学校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七、入学考试

(一)初试

1.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初试日期与地点

(1)初试日期与考试时间:

1月4日上午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1月4日下午 201-英语一(100分)

1月5日上午 308-护理学综合(300分)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科目安排详见准考证。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初试地点:由考生所选报考点确定初试地点。请考生密切关注报考点有关通知和公告。

4.考试大纲及命题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为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科目。护理学综合为我校自命题科目。全国统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

5.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

6.考生初试成绩由考生报考的招生单位负责通知。

(二)复试

1.复试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复试时间:我校复试工作一般在2014年4月进行。

3.复试地点:湖州师范学院

4.复试形式主要有笔试、综合素质面试和技能考核。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复试和加试科目详见附件《湖州师范学院2014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具体复试办法将通过我校研究生网站(yjsc.hutc.zj.cn)另行公布。

5.资格审查。考生须携带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学生证复印件。以上证件均须提供原件,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6.复试体检。体检应在我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具体事项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相关文件执行。

7.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考生网报时应如实填写民族身份,现场确认后不得更改。

八、录取与调剂

(一)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考生平时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二

关键词: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定位

2009年3月教育部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 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 对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进行了改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运而生。作为地方高校, 西安理工大学现有的专业学位领域在招收在职考生的同时向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敞开了入学通道。2009年至2012年, 已招收了4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共约700人 (不含有工作经验要求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者,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以期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找到合理的定位。

一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相较于“985”“211”等院校来说, 无论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社会声誉等方面, 还是招生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尤其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1. 招生现状

第一, 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第一志愿报考率是指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的百分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低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近几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约为70%, 甚至个别类别 (领域) 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象。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 基本都靠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调剂有两种途径:一是本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筛选下来的, 二是其他高校淘汰下来的。

第二, 上线生源类别 (领域) 分布不均衡。以我校为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上线生源专业不均衡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类别 (领域) 不均衡的现象更为严重。虽然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约为70%, 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报考率更低, 而全日制会计和审计专业硕士则成为“热门专业”, 报考人数的不均衡, 导致更严重的上线生源不均衡的现象。以2013年为例, 我校的全日制会计和审计专业硕士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计划录取人数的比例为200%, 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计划录取人数的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课题研究 (编号:2012-JY-050) 比例则不足50%。

第三, 生源质量不理想。生源质量不理想是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更严重的一个问题。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和一些第一志愿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未被录取的调剂考生, 不仅考生数量少, 且生源质量整体不高。以我校为例, 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来源于三本、自考等弱势学校的生源占到50%以上, 少量的优秀生源以本校推荐免试生为主。生源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问题产生原因

第一, 社会的“不认同”。尽管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 以期从政策制度上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获得社会的认同。但这些政策还未获得社会群体广泛的认同, 考生、家长、用人单位, 甚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更有一种错误观点, 简单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仅仅是本科教育加技能培养, 或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仅仅看成缓解就业难问题的一种手段。

第二, 地方高校的劣势。学生报考志愿反映了考生把报考院校的声誉及其报考专业的地位和价值作为给其带来理想回报的主要判断依据。首先报考院校的社会声誉, 与部属重点院校相比, 地方高校社会认知度较弱;其次专业特色, 部属重点院校一般办学历史较长, 其专业也已被特定行业所广泛认可, 尤其全日制专业学位属于新生事物, 更不易被考生所接纳;所报考院校或专业能够提供考生个人发展与赋予考生就业竞争力的条件。现今社会考生普遍认为, 在就业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远不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又由于部属重点院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方面也存在生源不足的现状, 考生即使选择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也更倾向于选择部属院校;在考生及家长的心里, 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想法:或上“好学校”, 或上“好专业”。

第三, 就业定位的模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 正是教育部提出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显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适应特定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在社会公众的心里,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定位仍很模糊。无论是学生本人、就业指导部门, 还是招聘单位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定位: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岗位似乎面向的是学术型的, 招收应用型的似乎招收本科生或专科生就足够了, 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似乎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 这种就业定位的模糊更导致学生报考时“望而却步”。

二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合理定位

针对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现状及原因, 我们看到:作为新生事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还未被社会广泛接受, 尤其是地方高校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 开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作为地方高校, 我们要把握机遇, 认识到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层次上主要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 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所以, 作为地方高校,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进行合理的定位:

1. 地方高校的全体教育管理工作者, 思想上要正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新生事物, 其社会认可度还较低, 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 只有思想上认可了, 才是真正的认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源, 首先取决于广大研究生导师和各级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态度, 取决于学校和管理部门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如果地方高校的广大研究生导师和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从内心认同, 那么我们能招收到优秀的生源将会是一种空想。因此, 地方高校必须以解放思想为旗帜,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从各个角度正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

2. 地方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 让考生内心获得“平等感”

很多考生选择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时总在乎周围同学、家长和朋友对自己所报考专业学位的反应, 担心周围人群“瞧不起”, 似乎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对自己没信心的一种表现, 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基于此, 地方高校在招生时就应制定合理的政策, 让考生内心获得“平等感”。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我校在招生宣传手册中明确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 其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实践性、应用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时, 复试的组织管理、复试成绩的使用等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基本原则一致, 将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 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还将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 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奖贷助学金申请、考核评优以及就业服务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3. 地方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 应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绝大多数人选择攻读研究生的原因。因此, 能否找到一个符合其学位层次和类型的就业岗位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会选择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这两年招生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上线生源各领域间极度不均衡, 会计硕士报考人数过多, 而其他领域上线生源又严重不足;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会计硕士“好就业”。因此, 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 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2) 设立专项经费, 支持就业指导人员开展专业硕士职业规划培训工作; (3) 增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结论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地方高校应从自身的招生现状出发, 认识不足, 抓住机遇, 合理定位, 从而开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剑波、李安萍、郭登峰.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遇、挑战、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12) :35

[2]刘旭、叶巧先.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1) :98~101

[3]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下) , 2010 (12)

[4]魏玮、雷彩虹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1 (4)

[5]刘万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形势与对策探析[J].科技与管理, 2012 (4)

3.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三

协同创新已成为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实路径。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探讨通过改革招生、课程设置、科研活动、实习实践、学位论文、教学安排、导师配置等环节,构建新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探究体制保障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的建设,保障新的培养模式的运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协同创新平台; 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模式; 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2008405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有两种类型:学术型与专业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1991年开展以来,学位教育种类及培养规模不断增多、扩大,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比较晚,课程体系、培养途径、管理体制等还在不断构建、改进中,学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亦未曾停止。

协同创新是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配合、相互补充、收益共享的一种管理创新。[1]协同创新以平台为载体,将产、学、研及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整合成一个整体跨组织集成。[2]高校通过协同创新既可以加强同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也可以借助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若按功能划分,我国已建设的协同创新平台至少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新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专业性公共性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2]服务平台主要作用是间接参与创新、建设成果转化的支撑条件与环境,另外两类平台则整合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涵盖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等全产业链创新过程,是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想平台。本文主要就以这两类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重构。

一、对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审视

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相关行业或专业对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实用专家”为主要目标。[3]经过20多年的探索,学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识:在课程设置方面,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由基础理论课程、实践类课程、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三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侧重应用基础理论的学习,注重多学科的知识组合,主张密切结合专业实践训练,增大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在培养方式上,强调产学研合作培养,主张采用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在科学研究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或企业的具体工作,主张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注重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在学业评价上,主张引入企业等校外评价主体,更多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来认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等等。[3-5]上述认知对纠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学术化倾向颇具针对性,在加强学生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当下实情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大多基本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导师组成来源、论文要求及审查要求和形式等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趋同。[6]一项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显示,讲授课程仍占主流,理论课程比重大于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比例不高,以学术型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居多,指导方式上双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所占比例较低,[5]学术化倾向仍然明显。不管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均显不足,突出体现在跨学科课程设置比例过小,培养方案多数不能体现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而且教育观念陈旧,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不足。[6]

这种状况的存在,固然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专业学位教育派生于学术学位教育、教育理念滞后、制度阻碍、资源局限等原因。[7]然而,有学者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仍是封闭、单一的学科教育体系,体现在以学科专业的名义招生、以学科专业的师资作为导师主体、以学科专业的知识架构构建课程体系等方面,学生的培养仍局限在单一学科专业内,由此构建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必然趋同于学术学位培养模式。同时,基于封闭、单一的学科教育模式,其他学科、高校、特别是与人才培养工作无直接关联性的企业等主体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动力不足,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有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需要的产业元素、跨学科元素难以得到保障。如果不打破这种封闭、单一的培养体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就难以走出困境,人才培养质量就难以得到提高。

二、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

协同创新理念的出现以及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的实际运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突破学术化倾向、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本文探讨的协同创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从招生、课程设置、科研活动、实习实践、学位论文、教学安排、导师配备等方面全面重构的人才培养模式。

1.招生

以学科专业的名义招生,培养活动必定会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学科专业体系,难以按照行业产业要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新的培养模式首先在招生方面要有所突破。协同创新平台是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载体,聚集了跨学科、跨领域的人力、信息、技术和设备等资源,以协同创新平台的名义招收学生,有利于打破封闭、单一的学科培养体系,让学生充分享受协同体的教育资源,实现多主体的联合培养。

由于协同创新平台是一个流动的平台,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人员、设备、场地都会处在不断的调整与变化中。基于协同创新平台招生,可以根据研究任务的多少来确定招生规模,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真正的科研训练和实践锻炼,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应该由基础理论课程、实践类课程、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三大模块组成。基于协同创新平台构建课程体系时,模块内课程结构可以按照协同创新的特点来建构。一是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研究范畴,构建跨学科的应用基础理论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破单一学科知识体系,打破过于注重学科知识逻辑结构、过于注重学术性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传统,以某一职业领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需求为基础,打造“大学科、宽基础、重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平台。二是以某一职业领域对基本实验能力和基本实践能力的需求为基础来构建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系,打破以往以学科专业的基本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轴线的传统。在具体的课程表现形式上,也不再以一门门课程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平台的协同创新任务为支点,以一次一次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贯穿起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真实的创新实践活动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三是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也应充分利用协同创新的优势,结合协同创新平台浓郁的协同氛围、创新氛围,利用学生参与实际创新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突出学生职业道德、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合作和敬业等专业精神的培养。

3.科研活动与实习实践

协同创新平台既承担各种纵向科研课题,也承担大量行业企业委托的科技攻关项目,具有任务量大、任务稳定、面向不同领域、面向行业企业等优势。基于协同创新平台培养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将平台培养的研究生分配到创新团队跟队实践,通过深度介入创新实践活动,接受科研训练,培养实践能力。跟队实践活动还可以采用流动制,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轮流到若干个团队中跟队实践,既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也有机会接触纵向科研活动和横向科技攻关,对学生构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强化对职业、对科研的认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4.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该侧重应用性研究。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不仅有大量的行业企业委托的科技攻关项目,而且科研课题也大多是围绕行业产业需求的基础研究,应用性突出。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该从协同创新任务中选取,学生从跟队实践的团队任务中选定选题,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基于面向实践的真实任务的论文写作,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更有效地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真实水平。

5.教学安排

目前多数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安排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模式,第一年在校集中学习理论课程,其余时间则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开展研究,最后完成论文答辩、授予学位。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研究生教育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探索“全程创新实践不断线”的教学安排模式。学生入学后就参与创新团队活动,跟队实践一个学期,完成某些实践课程,初步建立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对协同创新活动形成基本认识。然后安排理论课程和其他的实践课程,边学理论边实践,边上课边跟队参加科研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相互促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撰写也采用从团队任务中选定选题的办法,保证整个培养过程创新实践不断线。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则可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穿插安排在不同阶段。

6.导师配备

协同创新聚合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般以团队的方式协同攻关,利用此优势为研究生配备导师,可视整个团队为一个整体,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学生不隶属某位教师,避免传统一对一师徒规训研究生培养范式的弊端,[8]实现多人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在不同团队实践,接受不同导师组的指导,可以更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接触面;一个团队可能同时整合了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协同攻关,使得学科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同一个工作面指导学生,避免以往学科导师和企业导师两张皮的问题,将学科导师的指导与企业导师的指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采取团队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团队实践学习期间,以协同创新团队为单位组建导师组,接受团队导师组的指导;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为学生指定一个主要指导教师,同时团队导师组也同样参与对学生的指导。

三、基于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保障

协同创新的载体,是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不同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杂的整体。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其正常运行。

(一)体制保障

基于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按高校或科研院所学科专业招生和培养的办法,实现以平台招生,平台独立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由于协同创新平台的特殊性,必然涉及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方面的障碍,突出的是学位授予权问题和管理权限问题。

1.学位授予权问题

协同创新平台是多主体的跨边界组织,有牵头单位,却不具体属于某个单位,一般都作为独立实体或相对独立实体运行,因此协同创新平台要独立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首要条件是获得授予研究生学位的资格,成为独立的学位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硕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审核》办法规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已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9]目前建设的协同创新平台多数都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严格意义上无法算作“机构”。根据协同创新的特点,协同创新平台也不适宜举办高等基础教育层次的本科教育,依照规定,协同创新平台无法获得独立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为了保障协同创新平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不改变现行学位管理办法的情况之下,应该允许协同创新平台挂靠协同体内具有相应资质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列招生,单独培养,授予挂靠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学位。

2.管理权限问题

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权已经下放,省级学位委员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地区高校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工作。协同创新平台是一个跨单位、跨部门甚至跨地域的组织,其人才培养活动就存在一个谁来管理的问题。比如,一个国家级的协同创新中心,聚合了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而成,想挂靠一个地方高校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还是由地方学位委员会审批?其招生指标是占用挂靠高校的,还是另外追加?由哪级部门负责追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厘清并出台相关规定,才能保证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机制保障

1.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政府、高校从招生、经费等方面入手,给予政策支持,拿出激励措施,赋予更宽松的改革环境。一方面,促进协同创新平台勇于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激励优秀学生踊跃报读。国家为了促进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在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中,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成为成功认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专门为国家级的协同创新中心单列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指标。这些激励措施对协同创新中心承担人才培养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到本文提出的基于协同创新平台重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另需特别采取的激励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协同创新平台教育资源的评定不能完全采用过去的标准。协同创新平台是流动的平台,随着研究任务的变化,人员、设备、场地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况且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较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虽然实践锻炼要求较高,但科研素养、科研能力的要求较低,训练量相对少。所以在核定平台招生数量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适当放宽相关标准。二是由于这一模式是基于实践的研究学习,对导师资格的认定应该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有所区别。主要采用团队导师组指导制,对于每位导师指导工作量的认定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办法,使团队成员积极投入指导工作。三是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协同体企业主动聘用平台培养的研究生,以良好的就业预期,吸引优秀学生主动报考。

2.约束机制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

首先,是从保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质量的角度去建立约束机制。协同创新平台本身是新生事物,很多平台还处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在良性运行的协同创新平台之上,所以应该有资格方面的要求,只有正常运行、任务量饱满的协同创新平台才有资格申请单独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其次,是要考查平台的人才培养工作准备状态,只有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做好完备的方案,才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打好了基础。因此,有必要做出规定,协同创新中心要有参与过人才培养工作的资历,并提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家评估,方给单独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资格。

最后,是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评价制度等,客观、科学地评价协同创新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建立退出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不达标的协同创新平台将退出人才培养工作。

3.保障机制

协同创新平台作为新生事物独立承担人才培养任务,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人、财、物的保障问题。良性运行的协同创新平台必然会集合了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获得充足的经费,得到场地、仪器设备方面的支持,即人、财、物都有,但不会必然地运用到人才培养上。因此,需要一套管理措施,引导协同创新平台将人、财、物投向人才培养活动,引导平台的专家学者投入人才培养活动。如国家就出台规定,给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下拨的运行经费只能用于人员招聘、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这就从经费上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保障。

其次,要给协同创新平台更多的人才培养自主权。从招生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学业评价等各方面,协同创新平台都应具有自主权,才有利于平台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2-04-19(07).

[2]刘钒,李光.湖北省协同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1):61-62.

[3]杨震.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93-95..

[4]顾越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2(1):108-110.

[5]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04-108.

[6]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5.

[7]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79.

[8]黄正夫,易连云.从师徒规训到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范式的转换[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39.

[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审核[EB/OL].[2015-05-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068/201405/169107.html.

4.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四

一、招生人数

拟招收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名(实际招生名额以教育部下达数为准)。

二、学制

学制为三年。

三、报考条件

符合教育部规定条件,并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所有考生请到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网报信息现场确认,并缴纳报考费和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五、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在规定日期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形式为笔试。

2、初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二)、药学综合

(二)复试

1、复试时进行报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2、考生复试期间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统一体检,体检费用由体检医院统一收取。无故不参加体检和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3、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测试(药理学笔试)、综合素质面试、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三个部分。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同等学力加试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三)调剂

若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学校将依据教育部有关调剂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复试,调剂考生的复试程序与第一志愿考生完全相同。

六、录取

将根据20国家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综合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具体录取方案将在复试前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

七、收费标准及优惠政策

为确保我校年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减轻就读我校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为其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经学校研究,决定对2014年录取到我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给予相应优惠政策。收费标准及具体政策如下:

1、学费为8000元/生/学年。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成功录取的考生,第一学年学校给予助学金8000元/生;凡调剂录取我校的考生,第一学年学校给予助学金5000元/生。

2、住宿费为1000元/生/学年。住宿条件为2人一间、4人一套的两室一厅公寓。

3、学校提供给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为600元/生/月(每学年按10个月计算)。

4、优秀奖学金根据研究生学习、科研等方面业绩,每学年进行综合评定一次,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覆盖面为40%左右。

5、提供“三助”岗位:学校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提供300元/月岗位津贴(每学年按实际上岗时间计算)。另外,研究生导师将视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助研津贴。

6、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

7、复试:凡参加我校复试考生,学校免除其复试费。来我校参加复试的考生,学校报销其往返路费(飞机票、火车软卧票、出租车票除外,路程区间一般为考生就读学校或工作单位至宜春市距离,特殊情况须征得招生办公室同意方可报销)。

八、其他事项

1.我校研究生处网站(yjsc.ycu.jx.cn/)将及时发布2014年研究生招生信息动态,请考生查询。

2.考生如需进一步了解所报考专业的详情,请直接与所报考专业学院联系。

联系电话:0795―385(院办);18979539940(陈老师)。

3.宜春学院研究生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95―339;0795―348(传真);

15179502776(彭老师)。

邮箱:ycxyyjsc@163.com

5.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五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立于 2008 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将美国法律培养模式(J.D.)和我国传统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J.M.)相结合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

学院致力于在全球化时代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跨国法律人 才。学院创院院长为世界著名的法律教育界领军人物、美国康奈尔大学原校长、2011 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Jeffrey Lehman 教授。现任院长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原法学院院长 Philip McConnaughay 教授。国际法学院招收的法律硕士包括非法学和法学两个领域,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学习。其中法律硕士(非法学)领域计划招生 80 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约46 名;法律硕士(法学)领域计划招生 30 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约 17 名。两个领域的应试生招生人数以招生计划减去实际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人数为准。

一、推荐免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法律硕士(非法学、法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普通招考

(一)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 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 科生,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 9 月 1 日)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

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 养单位同意。

5、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之前所学专 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 考)。

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之前所学专业为 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 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 文(署名前 2 位),不限学科专业。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 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

http://yz.chsi.com.cn/),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 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方式为笔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 进行,国际法学院的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专业初试科目如下:

1、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 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2、法律硕士(法学)专业: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 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四)资格审查与复试

1、初试成绩达到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我校将在复试前 对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届时请提交考生报名表、本科正式成绩单、学历学位 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生出示学生证)等证明材料。

2、差额复试的时间为 3 月中下旬。国际法学院将采取 LSAT-STL 考试(笔 试)和面试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 120%。

3、LSAT-STL 考试作为复试的一部分,要求所有报考我院考生(含推荐 免试生)都必须参加,其考试成绩将折算后计入考生的复试成绩,具体考 试时间、地点以及报名方法另行通知。考生也可选择于 2017 年 3 月之前 自行参加标准 LSAT 考试并向我院提供成绩。

4、在国际法学院组织的复试中,还将对考生进行外语听力测试,听力测试 的语种统一为英语。

5、资格审查和复试的具体要求详见复试通知。

6、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五)录取

考生总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即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和英语听力成绩。初试成 绩约占50%,复试成绩约占50%,英语听力成绩按3分制换算后单独计入总成绩。

具体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根据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择优 录取。

三、培养模式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4 年,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3 年。全部法律硕士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实行 学分制。

J.D 培养模式为全英文授课,中国法课程为中文授课。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 生院全日制培养。

四、学历学位

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之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专业实习,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长批准,颁发注明学习方式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准,授予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证书,以 及北京大学的英文学位(Juris Doctor)证明。

五、学费

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的学费总额为 24 万元;法律硕士(法学)研究 生的学费总额为 18 万元。学生可以分期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期

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 3 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注册和毕业等手续。

六、国家助学金、专项奖学金和助学贷款

北京大学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具 体发放金额及形式视当年国家政策而定。

国际法学院设置不同等级专项奖学金,奖学金主要由学生的学习背景 材料及 LSAT 考试成绩评定,具体评定细则及发放办法另行通知。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在完成新生入学报到注册手续、取得学籍后 申请商业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

七、住宿

学生宿舍位于深圳市大学城学生公寓内,住宿条件为三人或四人住一室,费 用自理。

八、体检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到学校指定医院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体 检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转档与就业派遣

已被录取的“转档”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前将档案、户口和人事关系转入 学校,入学后学校不再办理“转档”手续。“不转档”硕士研究生,档案、户口 和人事关系不转入学校,不参加学校奖学金的评定,学校不安排住宿、公费医疗 和就业派遣。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非在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职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应转入学校,在职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应由定向单位负责管理。

十、监督管理与违纪处理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学校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各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及时公布院系接受考生申诉的途径和联系方式,并保证各级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对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2、考生出现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时,我校 将通知其所在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3、若发现考生伪造证件,我校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 件。

4、若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报考当年研究生的有关人员,应予以回 避。

十一、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联系电话:0755-26032287 电子邮件:admission@stl.pku.edu.c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B 栋 103 室 邮编:518055 网址:http://stl.pku.edu.cn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010-62751354 电子邮件:grszsb@pku.edu.cn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五层 502 房间 邮政编码:100871 监督电话:010-62756913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6 年 9 月

6.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 年招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研究生。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面对行业、社会和国家对健康传播人才的需求,健康传播也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与校医学部深入沟通,开展健康传播专业硕士方向培养。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 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50 名(其中健康传播方向 15 名),拟接收推荐免试生 20 名(其中健康传播方向 10 名),应试生招生人数以招生计划减去实际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人数为准。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健康传播方向)的推荐免试生和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在备注中标注“健康传播”字样。

一、推荐免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 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普通招考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 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

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 9 月 1 日)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不限学科 专业。复试阶段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

1、有关本专业招生人数及相关说明,请见我校研究生院网页(网址:

http://grs.pku.edu.cn/zsxx/sszs/shuozsjzjml/)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2、考生报名前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 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4、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一般在 3 月份下旬,具体说明如下:

1、考生的报考资格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审查。

2、参加复试的考生应达到复试分数线。

3、复试形式为面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能力等。

4、考生的外语听力考试在复试中进行,并计入复试总成绩。

5、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具体差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

6、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 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7、参加复试的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规定执行。

(五)录取

考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外语听力成绩。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择优录取。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三、培养方式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学习年限为 2 年。

四、学历学位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长批准,颁发注明学习方式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授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五、学费

学费总额为 8 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第二学年开学注册时分 别交纳 4 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需交纳学费。住宿及费用自理。

六、转档与就业派遣已被录取的“转档”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前将档案、户口和人事关系转入学校,入学后

学校不再办理“转档”手续。“不转档”硕士研究生,档案、户口和人事关系不转入学校,不 参加学校奖学金的评定,学校不安排住宿、公费医疗和就业派遣。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非在职研究生的人 事档案应转入学校,在职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应由定向单位负责管理。

七、监督管理与违纪处理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学校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各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及时公布院系 接受考生申诉的途径和联系方式,并保证各级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对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 处理。

2、考生出现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时,我校将通知其所在 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3、若发现考生伪造证件,我校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4、若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报考当年研究生的有关人员,应予以回避。

八、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电话:010-62758122 地址:北京大学蒙民伟楼二层 231 房间 邮编:100871 网址:http://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五层 502 房间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邮政编码:100871 监督电话:010-62756913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6 年 9 月

7.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七

江苏科技大学从2010年起开始招收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的培养模式主要沿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的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几乎一样, 一起上课, 老师讲授的内容一样, 一同做实验及写论文, 培养模式没有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性。基于此, 结合本校实际, 立足化工类专业特点, 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

一、优化课程体系

对于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其理论知识所需深度勿需达到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程度, 且知识体系与其本科阶段学习联系较多, 所以, 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优化, 适当削减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 课程内容侧重于工程应用环节。另外, 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验及实践环节。化工类专业特色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实验能力, 从实验设计、实施, 相关仪器设备操作甚至常见设备维修上都要具备较高的能力。所以,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 必须保证累积学时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实验及实践环节。

二、采用“双师”授课模式

采用校内教师及工程师的“双师”授课模式。建立一支适应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 聘请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 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授课工作。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聘请该方向相关的知名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授课, 授课学时可以机动, 如8~16学时等, 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其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高校内给研究生上课的教师一般要求其具有高级职称, 而新的培养模式下, 教师不能光局限于其职称的高低, 还应考虑其是否具有工程应用经验, 对于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如具有工程背景, 就可以选择其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授课教师。

三、开展职业认证资格考试教育

我国从1994年正式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至今, 已有20多个行业90多个职业有了职业资格的准入门槛, 涉及会计、医师、律师、保险、证券等多个方面。目前化工类的职业任证资格考试主要有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目标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就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设置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环节, 将相关认证考试内容贯穿于研究生的培养中, 使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参加相关考试获得对应行业的从业资格或者通过学习, 具备工作后通过相关认证考试的能力。

四、实施企业实训

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企业实训, 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在企业实训环节, 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积累工程经验。在企业中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 (传统意义上的师傅) 进行指导,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并且可以使学生积累在企业中生存的能力, 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 积极适应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

五、毕业论文选题侧重应用

毕业论文环节在专业学位研究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简单的从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上判断出研究生知识储备、科研素养、工程技能及应用能力的高低。因此,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必须有助于其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要侧重于应用性, 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开发新产品、新设备或新工艺上。毕业论文可以在实训企业内完成, 也可以在学校完成。其论文实施过程由企业导师及学校导师联合监管, 论文质量由他们共同控制。

六、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 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 与之匹配的培养模式还不成熟。基于此, 立足化工类专业的特点, 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职业认证资格考试教育、毕业论文选题等多方面构建了符合本校实际又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其对化工类乃至其他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孙阳春, 李静.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权重分析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29 (6) :52-55.

[2]邓松.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 2010, (12) :91-92.

8.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八

关键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一、 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的关系。

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处于同一层次,类型不同,更有侧重。主要以下区别:

(一)培养方式不同。金融学硕士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掌握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既能从事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金融实务工作;金融学术型硕士,全日制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硕士生一般为四年。培养方式自费、公费或委培培养。金融硕士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进取的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能力是金融专业硕士最核心的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包括金融分析师、风险(财富)管理师、产品设计师和金融企业领导者。属于应用型硕士,学制一般为2年,也有些培养单位根据自身情况为2.5年。

(二)导师制度不同。金融学硕士是由校内导师负责培养。2009年教育部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 2011年,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倡导高校全职教师与实践部门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共同导师,实行“双师制”。

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教育相互补充、使得我国由单一的学术型培养转化为学术、应用、复合型多远人才培养。金融硕士培养可借鉴金融学硕士培养的优势、经验。金融硕士项目刚刚出现,社会接受度不高。部分培养单位把金融硕士当成创收项目,把金融硕士低于金融学硕士来培养。这些错误倾向的存在,从本质上没有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势必会影响金融硕士的长期发展。

二、 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金融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要求金融硕士以金融理论为基础,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能力是金融专业硕士最核心的目标。金融硕士应该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金融硕士教育必须保证必要的理论知识。金融硕士跨专业的考生比例较大,更要把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学习现代金融学知识体系和理论范式,掌握金融最前沿的知识理论。为实践做好准备,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分析、解决我国金融实际出现的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办学标准与培养单位特色的关系

统一的质量标准是金融硕士发展的必要条件。2011年3月18日全国金融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全日制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是规范金融硕士教育的最高文件及标准。其中对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学习方式与年限、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学位授予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个办学标准过于笼统、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进行调整。金融硕士教育标准既要体现质量规格,又要体现培养特色。在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学标准的规定下,各个培养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金融的基础、地方经济特色培养金融硕士。培养金融硕士最终要经受市场检验。金融硕士培养也是为地方输送合格的金融人才。既要在一定的办学标准下办学,也要突出各个培养单位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

四、 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的关系

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即校内、金融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培养中,两位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对金融硕士的教学和管理。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创新革命,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实践的平台,将学术研究和社会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金融专业学位校内导师绝大部分是原来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多数未在银行、证劵等金融机构工作过,对于实践环节不够重视且缺乏指导方法与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培养金融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校内导师未能及时转换身份。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作用的发挥,需要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一方面,负责金融理论、基本经济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负责金融实践的培养及前沿理论的传授。校外导师必须加强沟通,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指导为辅。在校外导师的沟通中,由于责任大及校外导师的工作性质,校内导师需主动。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双方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金融专业学位校外导师往往是银行机构、证劵公司、金融集团高管,他们做导师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得到金钱的回报,而是为了回报社会、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教给学生。学校提供的金钱激励往往起不到激励作用。需要提高校外导师的社会责任感,邀请校外导师做学术讲座,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金融硕士。

五、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课堂讲授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传播思想、传授知识,开发其智力,提高其能力的授课方法。[2]课堂讲授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最长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以教师预备好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分析研究案例及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从MBA教育中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硕士教育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3]金融硕士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在理论学习阶段,仅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属于金融硕士教育的案例题库,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把实际的知识带到课堂上。利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增加金融硕士课堂的实践性与内容。

六、 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关系。

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从业资格相互衔接, 是专业学位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联系,是金融专业学位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金融硕士走出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现阶段,金融类职业考试包括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统计師、经济师等。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结合的方式。可以在金融领域内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另一方面可以与国际机构共同认证。由于金融硕士教育设立的时间较短,且我国专业学位缺乏与职业考试链接的经验,建设衔接需要较长时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企业,社会,高校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金融硕士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培养质量,提高金融硕士素质。(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Z]

[2]傅恩来,关于运用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再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9.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九

一、学院简介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成果显著的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院创建于 1939 年 , 分别设有校本部(成都市新生路 6 号)和新都校区(新都新城区蜀龙路)两个校区,下 设有作曲、钢琴、管弦、现代器乐、声乐、民乐、音乐学、音乐教育、舞蹈、戏剧、传播艺术、戏剧影视文学、歌剧与艺术管理、数字艺术系和成人教育中心、音乐附中、艺术附中、成都美术学院、国际演艺学院、通俗音乐学院及绵阳艺术学院(独立学院),共计 21 个专业教学部门,近130 个专业方向。学院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音乐学和美术学各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首批获得了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授予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学识广博、经验丰富、技艺精湛、蜚声乐坛的教授、专家、学者,其中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4 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约 400 余人。

建校伊始,学院以其优良的学风和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类专业人才。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 师生在国际、国内相关比赛和评奖中,共有 5011 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4612 项(其中国际奖 483 项,国内奖 4129 项),为繁荣我国的文艺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学院的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岚清、***、曾庆红、曾培炎、杨汝岱等先后莅临我院视察、听取学院发展汇报,观看我院师生的汇报表演并与师生们亲切座谈、联欢。中央领导对我院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经过近70 年的历史变迁,四川音乐学院在办学规模和特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全院师生员工围绕“同心同德,乘势而上,早日建成‘四川音乐艺术大学’”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将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徳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二、报考指南

(一)培养目标:

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音乐、美术艺术专门人才,能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巧;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音乐、美术研究和创作以及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的能力。

(二)招生专业方向、学制及规模:

专业方向: 2009 年拟在音乐学 22 个专业方向和美术学 11 个专业方向(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 制: 3 年

规 模:拟招生 110 名 [ 含国家计划(非定向生、定向生)、委培生、自筹经费生 ],具体招生规模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 2 年或 2 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2009 年 9 月 1 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凡以同等学力报考或非音乐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音乐学专业、非美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美术学专业的初试合格者均须加试两门本科毕业程度的专业课程(音乐类加试科目 :视唱练耳、乐理与和声基础理论; 美术类加试科目 :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加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专业复试。

4、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1969 年 8 月 31 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报名日期和报名手续: 1、报考办法:

考生报考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必须如实提交本人真实信息,一旦发现虚假报名材料即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统考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信息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统考报名时间: 2008 年 10 月 10 日— 31 日(每天上午 9:00 — 22:00)。逾期不再补报和修改报名信息。

网址: http://yz.chsi.com.cn(公网网址)或 http://yz.chsi.cn(教育网网址)

(2)现场确认信息时间和地点: 凡报考我院 2009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省内、外考生均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于 2008 年 11 月 10 日— 14 日在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 16 号)办理统考报名有关确认手续。(3)专业报名时间及地点:(含音乐、美术)①报名时间: 2008 年 11 月 10 日— 14 日

②报名地点:四川音乐学院招生办公室(成都市新生路 6 号)

考生持以下材料办理专业考试报名手续: A.本人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B.本人签字确认的网报信息表; C.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D.一寸正面免冠同底近照 2 张。同时需缴纳专业报名考试费。

(五)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统考日期: 2009 年 1 月 10 日— 11 日(具体日期以教育部下达文件为准)。

考试科目:政治、外语、音乐学各专业业务课笔试科目(详见本简章“招生专业目录”)。

考试地点:以统考准考证通知为准。2、专业考试时间、地点:

初试时间: 2009 年 1 月 13 日— 14 日

复试时间: 以川音校园网上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可于 2009 年 3 月中、下旬登陆 http:// 查询复试名单及复试办法】。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时间: 2009 年 3 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校园网上公布的为准)。

考试科目: 详见我院 2009 年研招简章中“招生专业目录”栏。初、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地点:

A、音乐学(不含专业初试业务课笔试科目)在川音校本部(成都市新生路 6 号);

B、美术学 在川音新都校区(新都新城区蜀龙大道川音 成都美术学院)。

(六)录取原则及待遇:、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录取,仍与国家计划内硕士生执行同一录取标准)。、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在录取前签订合同。3、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待遇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就业去向或按照培养合同就业。定向或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按本人与单位签订的合同就业(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委托单位、定向单位引起纠纷而造成后果的,由考生本人承担,招生单位不予负责)。

(七)注意事项:、考试所需乐器除钢琴外一律自备,考生可自带伴奏人员。、硕士生招生培养经费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收费标准如有调整,则按公布的新收费标准执行。、为保证招生质量,增加监督机制,招生委员会将对 1 — 2 个专业进行抽查,其抽查成绩,作为该专业考生的考试成绩和录取依据。、新生入学后要进行德、智、体三方面复查,凡不符合招生条件者(或应届 4 本科毕业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单位、原地区。、考生在考试时禁止携带手机、照相机及电子产品,违者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 18 号)等有关文件的相关条款严肃处理。6、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不允许报考。作弊考生的档案记录将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不接受函报。考生食宿、旅费和体检费一律自理。8、简章费 5.00 元 / 份。、本简章所有解释权在四川音乐学院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成都市新生路 6 号四川音乐学院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 610021 电 话:(028)85430270(咨询电话)85430284(传真电话)学院主页: http:// 单位代码: 10654 联系部门:招生办 联 系 人:徐老师

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050402 音乐学(招生规模拟 80 名)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及要求 复试科目及要求 01 中国音乐史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0 音乐作品分析

④ 810 音乐学综合理论(含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等综合知识)①各专业理论笔试

②面试(包括演奏或演唱、口试)[考生自备两首音乐作品(乐曲、练习曲不限;钢琴演奏曲目须达车尔尼 299 以上程度,其它乐器演奏或声乐演唱曲目须达中等以上程度);各专业口试内容为本专业的有关知识] ③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02 西方音乐史 03 民族音乐理论 04 作曲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1 音乐作品分析 [含 钢琴 演奏: 自选练习曲、复调乐曲、乐曲(中、外均可)各一首 ]

④ 811 器乐作曲(任选一种乐器作曲,除钢琴曲外其它乐曲均写伴奏谱)①弦乐四重奏创作

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05 和声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1 音乐作品分析 [含 钢琴演奏:自选练习曲、复调乐曲、乐曲(中、外均可)各一首 ] ④ 812 和声学 ①复调 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06 复调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1 音乐作品分析 [含 钢琴演奏:自选练习曲、复调乐曲、乐曲(中、外均可)各一首 ] ④ 813 复调 ①和声学 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07 曲式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1 音乐作品分析 [含 钢琴演奏:自选练习曲、复调乐曲、乐曲(中、外均可)各一首 ] ④ 814 曲式 ①和声学 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08 配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1 音乐作品分析 [含 钢琴演奏:自选练习曲、复调乐曲、乐曲(中、外均可)各一首 ] ④ 815 配器 ①和声学 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09 指挥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2 音乐作品分析 [ 含视唱练耳和钢琴加试,演奏自选练习曲、复调乐曲、乐曲(中、外均可)各一首 ]

④ 816 指挥自选乐队作品与合唱作品各一首(测试总谱读法)①指挥(抽选作品片断一首,进行双钢琴排练)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及要求 复试科目及要求 10 视唱练耳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1 音乐作品分析 [含 钢琴演奏:自选练习曲、复调乐曲、乐曲(中、外均可)各一首 ]

④ 817 视唱练耳 ①视唱练耳 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12 钢琴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4 音乐作品分析(含视唱练耳)

④ 819 钢琴 [ 演奏自选练习曲(肖邦、李斯特或与之同等程度的技巧练习曲)、四声部以上的赋格、乐曲(形式不限)各一首 ] ① 钢琴 [ 演奏自选 大型作品 一首(包括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组曲、套曲等)](初、复试曲目不得相同)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20 高师钢琴教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4 音乐作品分析(含视唱练耳)

④ 825 高师钢琴 [ 演奏自选练习曲(肖邦、李斯特、克列门蒂、莫什科夫斯基等相应程度)、乐曲(中、外作品均可)各一首 ] ①钢琴 [ 演奏自选 7 复调乐曲(三声部以上)、大型乐曲(奏鸣曲的快板乐章或变奏曲、回旋曲)各一首 ](初、复试曲目不得相同)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21 高师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教学法)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 617 音乐作品分析 [演奏或演唱自选作品两首(钢琴演奏曲目须达车尔尼 299 以上程度练习曲、乐曲各一首,其它乐器演奏或声乐演唱曲目须达中等以上程度)]

④ 826 音乐教育理论 ①各专业方向理论笔试 ②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22 高师音乐理论教学(音乐美育理论)

五、参考书目 050402 音乐学

▲ 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刘再生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年 5 月版)2、《西方音乐史简编》 沈旋、谷文娴、陶辛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年 5 月版)、《中国民间音乐概述》肖常纬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7 月版)

▲ 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书目、中国音乐史

(1)《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刘再生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年 5 月版)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汪毓和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2、西方音乐史

8(1)《西方音乐史》(美)格劳特等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年 1 月版)

(2)《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保 罗· 亨利 · 朗格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年 3 月版)3、民族音乐理论

10.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十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Social Work”,英文缩写为MSW。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为响应国家加快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2015年继续面向全国招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招生人数。我校2015年拟招收攻读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名(实际招生名额以国家教育部下达数为准)。

二、学习年限,二年。

三、报考条件

按照教育部规定,符合下列条件,可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4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2015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四、报名办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制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5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时间:2014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网上预报名时间: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预报名时间为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is.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is.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和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3)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以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以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提交考点核验。

4.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二)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须到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网报信息现场确认,并缴纳报考费和采集考生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2014年11月10至11月14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考生要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的网上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3)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考生要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将扣留伪造证件。

六、初试

(一)2014年12月25日—2015年1月6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15年1月4日至1月5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四)初试科目(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1月4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月4日下午

外国语

1月5日上午

社会工作原理

1月5日下午

社会工作实务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七、复试

(一)我校将严格审查参加复试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和考生资格,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学历(学籍)信息由疑问的,考生必须在复试前一天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

(二)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情况面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三个部分。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三)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八、收费标准及优惠政策

1.2015级新生学费标准,按教育部文件规定和上级批准文件执行。

2.住宿费为1000元/生/学年,住宿条件为2人一间。体检费每生70元。

3.研究生国家、省奖助学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执行。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比例100%;国家研究生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比例约0.5%;江西省政府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0元,比例约1%,省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比例40%。

4.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校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以最新文件为准),比例100%;校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4000元(以最新文件为准),比例60%。

5.提供“三助”岗位:学校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提供300元/月岗位津贴(每学年按实际上岗时间计算)。

九、其他事项

1.考生如需进一步了解所报考专业的详情或了解专业参考书目的购买,请直接与所报考专业学院联系。

2.2015年研究生招生信息动态,我们会及时发布到我校研究生处网站,请考生查询。

11.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篇十一

摘 要: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军队指挥岗位职业领域,其职业范围包括军政后装部门的指挥岗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高层次中级指挥军官。认真审视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实践,针对其存在的不足,研究和借鉴MBA教育的成功经验,吸收其有益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和教学实践,立足部队岗位任职要求,建立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培养机制,改进和提高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要素质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军事硕士;职业教育;MBA;质量;军官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专业学位的价值取向是职业发展,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在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就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军事硕士)教育而言,其定位于军队指挥岗位职业领域,职业范围包括军政后装部门的指挥岗位,教育类型归属军事职业教育范畴。由于军事硕士教育是个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认真审视军事硕士教育发展实践,针对其存在的不足,研究和借鉴MBA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提高军事硕士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教育即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企业高层次、能统揽企业全局、驾驭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模式。MBA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发展,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以培养和造就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模式,大批MBA成为美国工商企业界精英的事实,不断证实着MBA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成就。

一、军事硕士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部队送学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对军事硕士教育的性质定位依然存在模糊认识,军事硕士教育存在报考条件不明确、招生机制不完善,培养目标不够规范、培养质量不高,生源不足、培养数量规模偏小等问题,远不能满足部队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与军队建设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作战部队高层次中级指挥军官短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扭转。同时,由于军事硕士教育学习年限较长,因此,大部分军官会选择学习时间更短的任职培训。

(二)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不突出

军事硕士培养对象涵盖中、高两个层级的指挥军官,定位比较宽泛,专业设置岗位指向性不强,与任职资格挂钩不够紧密,培养方式比较单一,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简单套用学术学位教育做法的现象比较严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简单沿用军事学研究生培养或中级指挥培训做法的现象,即军事硕士培养学术化和培训化两种倾向。

(三)导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匹配

为弥补军事硕士导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培养单位大多实行院校导师和部队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模式,对培养实践应用型的军事硕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院校导师普遍偏重学术学理传统,缺乏部队实践经历和经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不够。而部队导师对军事硕士教育的教学特点了解不多,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其与院校导师合作交流少,参与教学环节少,指导军事硕士学习少。

(四)培养对象工学矛盾突出,不能集中精力专注学习

军事硕士主要来自部队和机关,大多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平时的事务性工作繁多,投入学习的精力有限,静下心来研究问题的时间更少,很难取得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有的军事硕士学习动机主要是考虑个人利益,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缺乏学习热情。

(五)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部队参与评价机制

由于缺乏明确的军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政策规定,至今还没有对军事硕士培养进行全面的教育评价,使得培养单位重学术轻应用,重申报轻建设,力量配备薄弱。各培养单位仍沿用传统的学术型人才评价方式,院校主导了评价过程,部队始终没有真正参与到评价之中,培养过程缺乏部队的直接指导和监督。

二、MBA教育质量控制的成功做法

(一)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要素为MBA教育活动提供目标导向和人才素质的蓝图,为检验MBA教育质量提供标准和依据。MBA教育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和MBA教育的基本特点为依据,就是面向市场,以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必备的素质为具体要求,明确规定MBA人才的具体规格和素质要求,包括良好的品德和精神风貌、宽厚的知识结构、卓越的领导才能、优秀的身心素质以及企业家精神等。明确而具体的人才规格,使MBA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优秀合格的生源质量

美国MBA招生主要是通过审查大学学习成绩,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ion Test,美国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等客观量化指标,是否具备一定的管理或工作经验,客观有效的推荐信等重要材料,较高淘汰率的面试,自述学习和生涯计划等方面的考察,综合判断申请者是否具备管理潜质,是否适宜就读MBA。我国自1997年开始实行MBA全国统一入学联考,联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GMAT,在公平竞争、选择合格MBA学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合格生源基本质量的一种手段。

(三)理论和实践皆优的师资队伍

美国一流商学院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MBA人才,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他们绝大多数不仅有博士学位,具有深厚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企业管理经验来自于在企业中的兼职,或原先本身就是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我国从事MBA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高校本身,理论水平较高,在实际企业经验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使MBA教师参与企业的咨询或调研,或直接挂职独立董事等来增加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同时也直接招聘有企业经历的人员加盟MBA师资队伍。

(四)基于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

MBA课程体系形成了反映企业管理职能的核心或学位课程,若干专业方向性选修课,这种课程体系设置体现了MBA的实用性、职业性特点和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MBA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是加强综合性课程改革方案和软技能的培养,从企业管理的综合性特点出发,把按职能设计的各种课程,整合成为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教学系统,其旨在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领导人而不仅仅是某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者。

(五)案例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集个人自学、小组讨论、课堂专题发言和辩论、教师引导和讲评等多种具体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是MBA教育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美国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突出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学生两年的学习主要是通过800个案例来组织教学的。这800个案例的广泛性和实战性内容经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讨论和设计等教学活动,终将成为MBA学员终身的管理智慧。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有适用的案例,教师教学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的认真准备并积极参与程度等因素。

(六)教学质量的评估排行选优

评估具有监控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办学竞争、提高办学水平和改进培养质量等功能,是MBA教育质量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评优选优,可以诊断、发现问题,为从事MBA教育的学校完善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和导向,促进各商学院办出自己的MBA专门特色,为考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学校提供参考。

(七)崇尚荣誉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造就MBA必备心理素质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要培养一流的MBA人才,就必须通过校风、学风、课外小组或专业团体活动、教学管理制度、杰出校友的榜样示范等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MBA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强化和发展。此外,学校本身的传统和声誉,大批自信且积极进取的精英分子聚集、参与而形成的既合作又竞争的氛围,都对MBA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造就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MBA教育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的质量控制要均衡发展,缺一不可,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借鉴并吸收MBA教育有益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军事硕士教育各要素质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军事硕士的培养质量。

三、军事硕士人才质量标准

(一)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军事硕士作为军队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要具备一名高层次中级指挥军官所必需的性格、领导才能、智力基础和其他能力,要具备知行合一的作风,养成求真务实的践行风格,善于解决部队岗位实践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困惑。同时,优良的政治素质也是其他素质不断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二)满足作战训练要求的军事素质

军事硕士必须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具有一定的战略和谋略意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通晓本专业领域知识、精通本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以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素质,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高新技术装备遂行军事指挥任务,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组织作战指挥和训练的军事素质。

(三)符合部队实际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硕士必须具有符合部队实际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其知识结构中应兼有军事专家和技术专家的综合内容,尤其是要掌握满足自身岗位发展的信息化知识。能够针对部队实际,科学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和实施科学文化工作,有效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养。

(四)适应岗位需求的良好身心素质

信息化战争全时、全天候、复杂多变、对抗激烈的特点,严重影响着军事指挥员才智、胆略的发挥和军事行动的成败。作为军事指挥员,军事硕士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岗位的艰巨性和复杂多变性,有效应对紧张、艰苦的工作和严酷的战场环境。

四、建立军事硕士质量培养机制

(一)成为高层次中级指挥军官培养的主渠道

军事硕士教育主要是培养层次更高、创造性研究能力更强、更具长远发展潜力的优秀中级指挥军官。今后,随着我军指挥军官职业化门槛的进一步提高,要实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就必须发挥军事硕士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遵循指挥军官成长的规律

军事硕士教育与中级指挥基本培训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都具有军事职业属性,都是定向培养从事部队中级指挥领域工作的骨干人才。中级指挥基本培训是军官具备中级指挥岗位任职的基本能力,相比而言,军事硕士的生源和工作趋向更明确、教育训练的职业指向更强、专门化程度更高、实践能力要求更突出,以这种途径培养指挥军官,渠道更为直接、人才产出效率也更高。

2.突出军事硕士精英教育的特性

作为研究生教育范畴的军事硕士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精英教育形式,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军事硕士既与军事学硕士生教育同一层次,又与中级指挥基本培训层次不同,军事硕士教育是以攻读高级学位的形式,培养高层次的作战部队师旅团指挥军官,既培养中级指挥军官岗位任职能力,更注重提高长远发展潜力。

3.统筹推进军事硕士教育的发展

军事硕士教育的发展不仅是自身内部发展的问题,更是军队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发展的问题。鉴于指挥军官在部队建设的主流地位和重要作用,应按照军委提出的总体目标,理顺军事硕士教育管理体制,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军事硕士培养规划,适时新增试点院校和专业领域,军事类研究生培养的增量应主要用于军事硕士教育,使军事硕士培养成为试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主产品。

(二)建立完善的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院校是军事硕士教育的组织者并对教育质量负主要责任,只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才能推动军事硕士教育的顺利发展。

1.依据质量标准设置课程

要以适应军队建设需要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牢牢把握军事硕士的特点和质量标准,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前沿性和综合性。军事硕士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活动三大部分构成,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提高理论分析能力;通过参加部队实习演练以及学术交流等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在确定各类课程具体科目、学习时数时,必须结合军事硕士培养实际和具体专业设置情况,进一步细化和深入研究。

2.科学构建教学内容

军事硕士教育知识、能力和素质有特定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综合性是指要打破按学科分类开设研究方向、设置课程内容的格局,跨越学科界限,重组课程结构,构建多学科、集成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是指要把军队建设和未来作战的实际问题结合到教学训练实践中去。创新性是指要贴近当今军事变革和军事技术发展的前沿,把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等融合到教学中去。

3.强化案例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是军事硕士教育的主要方法形式,是提高军事硕士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要选入和选用最新的、有代表性的、适合军事硕士教学要求的战例。要重视以问题为牵引,通过独有的情景描述或情节设置展现复杂的矛盾冲突,给军事硕士在某个层次或某些知识领域里,提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视角或独到见解的环境。要强调“优化教员配置,提高课堂控制能力”,让有部队资深经历和经验的教员担任主要实施者,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创新院校与部队联合的培养模式,采取院校与部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建设专业领域,联合制定导师指导计划,联合指导课题研究,联合组织实践教学,共同开展教育。其次,要创新指挥与技术复合的培养模式,改变过去那种懂指挥不懂技术、懂技术不懂指挥的单一性培养模式。

5.依托部队资源提高师资水平

要加强军事硕士“双导师”制建设,重视部队导师的选聘工作,注重发挥部队导师的作用。在部队选取理论功底深厚、实践丰富的团以上干部作为导师,将对军事硕士的学习和提高有很大帮助。“双导师”制也有利于促进院校和部队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形成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的机制,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军事硕士导师指导模式。

(三)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机制

质量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生命,是军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和管理机制对提高军事硕士质量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1.严格把好报考对象选拔推荐质量关

对报考军事硕士的干部,无论是院校考试选拔,还是部队推荐,都要坚持质量标准,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要从部队岗位需要出发,把那些思想素质好、军事素质过硬、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指挥军官推荐或选派来学习。

2.严格把好军事硕士日常管理关

要依照军事硕士教育特点规律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加强对军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加强院校和部队的联合管理。军事硕士在院校学习期间由院校管理,其他时间都由部队管理,特别是在院校学习期间,要严格按照在校学员的一日生活制度来要求军事硕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风气。

3.严格把好军事硕士考核关

对军事硕士的考核要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重点抓好核心课程考试和毕业考核这两关,把考核作为督促把关的措施。院校考核主要由导师、任课教员和业务机关负责;部队考查情况由部队导师、所在单位共同负责。这样既能为部队领导用人提供参考依据,又能督促军事硕士努力学习,杜绝混文凭、混学位的不良想法。

(四)建立良好的部队评人用人机制

军事硕士相当大部分学习和研究任务是在部队的工作实践中完成的,学成后也要服务于部队。因此,部队应积极参与到军事硕士的培养中来,走好院校和部队联合培养的办学机制和模式。

1.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术研究氛围

部队领导要从部队人才建设目标出发,重视军事硕士的培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具体工作安排上,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比较灵活且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工作,使军事硕士既能专心学习,又能从部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便于成长进步;也可以根据部队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鼓励军事硕士积极投身于创新研究中,提高军事硕士的学术研究能力。

2.完善军事硕士任用制度

军事硕士不仅具备较强的军事理论素养,还有丰富的部队工作经验,应建立干部制度与军事硕士教育制度之间的合理关系,明确军事硕士的使用政策,引入部队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教育质量评估,推出促进院校和部队合作,包括从招生到毕业使用全程参与军事硕士培养过程的激励措施,使院校和部队共同成为军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崔亚峰.着眼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方略 积极开展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中国军事教育,2005(3).

[2]陈国华.论改进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J].中国军事教育,2006(6).

[3]魏强.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探析[J].中国军事教育,2006(6).

[4]钱怡,程晓东,张步超.推进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构想[J].中国军事教育,2011(4).

上一篇:企业改制中的税收问题下一篇:高效农业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