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10篇)
1.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 篇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P1.社会工作最重要的视角之一就是“人在环境中”,这个环境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最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将社会问题放入具体环境中来考察,将服务对象放在社会环境中来分析。
2.P2.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可以是生理的或社会的、外显的或内在的、个体的或集体的、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正常的或非正常的。)
3.分析人类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本书采用的是多元分析框架。包括社会维度,心理维度和生物维度。(这三个角度也是案例分析可用的角度。)
4.P7.社会互动: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方式。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为的过程。
5.P8.以社会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人类行为类型有: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调适与同化、中国人的行为模式(中国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
6.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将一种意见、态度或行为方式通过语言及其他象征符号传达给他人并能引起他人反应的行为。(分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1)直接暗示:是对特定对象面对面的发出的暗示。(2)间接暗示:是指对不特定对象通过传媒符号发出的暗示。(3)反暗示:是受暗示者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7.P16.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过程是一个改变人行为的过程。8.人类行为的特征:(简答)① 适应性。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在城市读书,学习书本知识外学说普通话,参加学习培训班等。)
② 多样性。(体现在外显和心理行为,如行走、哭、笑、思想、恐惧、幻想及态度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有不同的行为)
③ 可变性。人类行为的变化除了受自身生理结构机能的影响限制外,还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来自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影响)
④ 可控制性。受自身的控制和社会的控制。(自我意识控制和社会环境等控制。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会产生社会控制的力量,改变服务对象的行为)
⑤ 整合性。人类行为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变化的复杂性,所以由生物学、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多元分析是社会工作者提供正确服务的基础。
9.P29.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可以看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0.P32.在社会工作于社会福利领域中影响很广泛的还有步瑞德山的需要类型理论。他在1972年提出了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⑴.感觉性需要:这种需要强调的是由个人来表达其感觉到的需要。它是属于一种个人主观的感受,是个人真正意识到的需要。
⑵.表达性需要:它是将感觉的需要转换成个人表达出来的需要,表现出个人实际需要什么。在社会工作领域,它已被界定为人们有被服务的需要。是一种最普遍的了解服务对象需要的方式。
⑶.规范性需要:这种需要往往由专家学者来测量,而其测量的标准是为了维持社会结构体系的整合,而必须满足个人需要。
⑷.比较性需要:它是规范性需要的延伸,但考虑到了个人需要之间的差异性。界定比较性需要时至少有一个参考的标准。如A,B两个人都有一种特质而A接受某种服务,B没有接受,所以B有此需要,就死比较性需要。
11.P34.人类需要的特征:
⑴客观性。需要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形成的,它客观的存在于某个个体诞生之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个体只是这个客观需要的一个载体
⑵社会性。人类很多需要在社会中才能满足。如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满足来源于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因此,需要社会性的实现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⑶对象性。人类需要的指向一定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过程也可以使结果,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使精神的。
⑷人类需要的动力性。人类需要满足后不会终止,同类需要还可能出现,而且人类需要还带有周期性特征。由于人类需要的不断出现,推动人类不断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⑸独特性。人们表现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深受人类社会和个体成员差异性的影响。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上存在差异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需要表达和满足的方式。12.P38.人类的社会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和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13.P39.按社会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和性质将社会环境分为:
⑴.物理社会环境:食物、衣物、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建筑物、道路、企业厂房等 ⑵.生物社会环境:含人类驯化和驯养的动物、人类栽培的植物、人类加工过的水等 ⑶.心理社会环境:包括人的性格、脾气、情商、逆商等。
⑷.文化社会环境: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等 ⑸.制度社会环境: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 ⑹.群体与组织社会环境:家庭、同龄群、学校、工作单位、非政府组织、政府等
14.P39.社会环境的特点:⑴社会构成的多样性(社会由物质—文化因素、自然—社会因
素,微观与宏观结构 等构成,内容十分丰富。)
⑵社会具有动态平衡性(社会文化、制度。社区组织、学校家庭等因素对个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但社会环境因素本身又时刻处于变动中。)15.P40.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16.P46.社会性别:表示男性和女性之间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差异,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社会建构相关。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理性别的对应物。17.P52.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
⑴.实现增进人类福祉,消除贫困、压迫和其他形式的社会不公平的目标。
⑵.实现促成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实现目标、开拓资源、预防和消除不幸,以提高它们的社会功能水平和互动水平的目标。
⑶.实现规划和执行社会政策、社会服务和社会项目,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并发展人类潜能的目标。
⑷.实现通过社会行动的方式,执行或利用政策、服务和资源,提高社会和经济公正性目标。
⑸实现运用研究、只是和技能,促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目标。⑹实现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
18.P66.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旦焦虑产生,自我便会运用心理能量,调和超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缓和焦虑,消除痛苦。
19.P82.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⑴无律的阶段:包含感觉动作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完全是自我中心的,行为上也完全是个人的自发行为。
⑵他律的阶段:是指前运算阶段的末期到具体运算中期阶段的儿童行为。此时儿童有
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此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时一种盲目,被动的遵守规则,其道德意识也没有完全成熟,无法独立的做出道德判断。
⑶自律的阶段:他认为儿童大约七八岁开始其道德的理性会逐渐的苏醒而更成熟,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根据互相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运用自我的意志作自律的道德判断。20.P84.科尔伯格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期六段论。前习俗道德水平(惩罚与服从阶段,工具性相对主义)
习俗道德时期(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道德期(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
21.P87.(简答)道德发展是连续地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个体逐渐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要达到任何阶段都需要通过前面几个阶段,而且后续阶段高于前面阶段。每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个体的认知发展上都已经产生了质的不同。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22.P89.行为主义学派的另一代表性人物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操作条件作用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再相同的情境中其反应概率就会提高的现象。
23.P95.罗杰斯提出全能的人的概念,这样的人具有如下特征:
(1)全功能的人适应良好。
(2)他们对经验持开放态度,所有的刺激物,无论是来自有机体内部还是来自外界环境,都能顺利的被自我接受。
(3)他们是生活在当下,即存在生活,他们的经验交流是流动和变化的,他们总是用心的眼光看待每一种经验,并且完全沉浸在目前这一时刻。
(4)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他们和别人的关系是真诚的,他们表里如一,并关心他人。
(5)他们更加整合,更加完整。他们不需要掩饰自己的真面目,所以,在他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没有认为的界限。他们能够公开表达此时经验到的任何情感。(6)他们具有对人性的基本信任。
(7)他们享受着比别人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24.P97.米德通过对儿童的玩耍和游戏的分析来探讨自我的产生机制,将自我的发展分三个阶段:⑴玩耍阶段。婴幼儿期的儿童能够模仿他人的角色
⑵游戏阶段。童年期,儿童开始从群体、规则和共同活动的角度评价自己 ⑶概化他人阶段。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自我观念基本形成,但它仍然随个体群体经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依据群体的整体期待来评价自己。25.P98.布鲁默认为:人类社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符号互动,符号是社会互相作用的中介;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和理解进行互动;符号互动是能动和可变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布鲁德总结了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前提:(知道基本观点就好)⑴人类对待事物的行为是以事物的意义性为基础的。⑵意义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的产物。
⑶在人与事物的接触过程中,人通过对事物的解释过程而驾驭并修正这些事物的意义 26.P100.印象管理:个体与他人接触时,个体会试图通过操作情境、仪表和举止等,控制或引导他人对他的印象。即个体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过程。27.表演框架:即主观的经验结构,分四个环节①剧本期望②剧情③剧组④表演区域⑤假面具
28.P101戈夫曼认为,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工具(判断)
29.P108.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30.P112.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经济活动的功能:主要包括家庭生产和家庭消费两个方面。31.P11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从发展的角度探究家庭的纵向生命轨迹。一个家庭从建立到消失的过程便是一个家庭生命周期。32.P129.沃伦确定与地方相关的社区一般履行五个功能:
⑴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功能。(指满足个体物质需要的社区活动,包括基本的衣食足行等物质需要。)⑵社会化的功能。(指社区使盛行的规范、传统的以及人们与之互动的价值观进行社会化。)
⑶社会控制的功能。(指通过建立法律、规范和规定,以及通过确定它们的实施而保证社区成员依从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⑷社会参与和归属的功能。(包括与社区中其他的群体、协会和组织的互动)⑸相互支持和福利的功能。(家庭、朋友、邻居以及志愿者。专业人员在社区中照顾病人、高龄老人、失业者、残疾人等时所履行的功能。)
33.P131.社区资源建设运动:指将社区相关的社会资源相互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并挖掘潜在社区资源使之成为社区掌握、支配和动员的资源的运动。
34.P137.制度一般具有三个特点:⑴强制性和权威性(强制性主要表现为对组织内部成员的奖惩;权威性一方面来自强制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制度的执行通过专门的机构与设施。)
⑵独立性与普遍性(独立性指制度一旦形成就脱离了情感性,不允许执行着将个人情感带入制度中,同时它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作用)
⑶持续稳定性(这是制度发挥其功能的前提条件,一旦建立要持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35.P154.文化的元素:⑴物质产品(是指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品,如工具,服饰,建筑物等)
⑵价值观(是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合适与否的观念。)
⑶规范体系(是一个社会中引导其成员所作出符合社会的行为的那种共同的标准体系。它包含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范体系)
⑷符号和语言(符号和语言都是表达性的,符号不仅代表了某种事物,同时暗示了对象征事物的态度,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指口头或书面言语方式)
⑸精神产品(哲学、科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各种学科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以及人们后天学校得到的各种知识技能,而价值观念是精神文化的核心)36.P157.亚文化:也称次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次一级群体的文化,它既具有其所属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但也具有其本身独特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和世界观。
37.P157.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反文化的好坏之分主要是根据其性质决定的。如嬉皮士。38.P162.普适的社会价值观(每个点要做些解释)
⑴平等:包括数量平等、比例平等和机会平等三种类型。数量平等又可以称目标平等,、平均主义,是指用同样方式对待每一个人—所有人平均分配。比例平等又称公平,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类似的人—根据他/她的优点和价值进行分配。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在生存和发展机会方面起点是平等的。
⑵公正:是指给予社会成员其应该获得的。广义的社会公正范围覆盖了整个社
会机体,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而狭义的社会公正的范围只是覆盖社会领域,一般而言社会公正都是指广义的社会公正。公正一方面是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最低保障的水平线,从而消除社会成员之间不平等;第二公正必须要公平,也就是按照个人的贡献来进行分配。公正除了要保证公平以外,还必须兼顾所有成员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⑶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另一社会价值观。一般而言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等。罗尔斯认为所谓的正义是指所有社会价值—自由与机会、收入与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应平等的分配,除非任何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
⑷自由和权利:自由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等,自由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但又受到相应的法律规定的约束。
39.P226.在新生儿和母亲之间建立最早联系的是听觉而不是视觉。其实胎儿在子宫内对听觉刺激就很敏感。
40.P233.情绪对婴儿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先天的。41.P237.依恋的功能:寻求亲近、避风港、安全基地
42.P276.由于幼儿的社会化是从家庭开始的,因而与父母的交往对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教养方式来看,父母对待幼儿的行为方式有一下四种: ⑴权威型:父母常常肯定幼儿的行为,同时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一起讨论,这种方式下成长多是有较强独立性,对人友好,善于与人交往,较强的自尊和自信。⑵专断型:父母常否定孩子的行为,既要求幼儿无条件的遵守有关行为规则,又很少听取幼儿意见和要求,幼儿多成长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抑郁胆小和自卑心理。⑶放纵型:父母对幼儿的行为缺乏控制,表现对幼儿行为的过分接纳和肯定。幼儿往往长成专横、容易冲动、缺乏责任心以及攻击性较强的性格特征。
⑷忽视型: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很少,对幼儿的行为缺乏要求和控制。幼儿多成为具有较强攻击性和冲动性,易发怒,自尊心较差,且很少考虑别人。
43.P277.性别角色:是指根据性别而来的社会分工、权利和义务,即男性或女性在社会关系上的地位或定位。
44.P303.霍夫曼将父母的管教方式归纳为三种:权威施压(如体罚)
爱的撤回(如不理睬,威胁送走)循循善诱(说明听从指示的理由)
45.P33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独特性,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即青少年处于逐渐脱离父母管教、在心理及现实生活中走向独立的阶段。
46.P332.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同一性混淆的危机具体包括以下7点:
⑴时间观混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上的连续性缺乏清楚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正常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缺乏计划性。
⑵自我怀疑:个人在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对自己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认知,倾向于吸收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为人处世自信心不足,不能有效的施展自己的才华。⑶角色固着:部分青少年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真正了解,就过早的固定了个人角色,从而无法有效应对未来的多种社会角色。易产生角色冲突、角色中断和角色混淆。⑷工作失控:一些因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求职意向及自身能力认识不当而无法正确择业,从而在工作中表现不佳或无法胜任各种工作。易产生工作焦虑症和工作恐惧症。⑸两性混淆:无法认同社会规范和公认的性别角色,不能接受自己的生物性别,喜欢
做异性打扮或不愿与异性相处,而陷入两性混淆的危机。
⑹权威混淆:部分青少年易产生对领导的矛盾心理,无法理解领导的角色地位,在领导与服从之间难以达成心理上的平衡。表现言听计从或盲目排斥,反抗权威。⑺价值混淆:一些青少年既不认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又无法形成社会认可的人生信念。不能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挑战。47.P366.(案例分析,找出主要答案)
案例:父母离异后,由母亲抚养,但母亲对其忽视,导致交不良朋友,最终因打群架而犯法判刑。
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案主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失学、失管、父母离异、亲子冲突、不良交往等一系列问题。⑴生理层面:10岁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而母亲忽略了某成长中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母亲对某基本需求的忽视带来了他心理上的不适合反感,并情绪与走出家庭寻求朋伴支持。⑵心理层面:某很早在心理上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打破了早先的心理定势和思维习惯。这一过渡期,某既要应对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上的挑战,还要独自面对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剧变及心理上的调适。在缺少关爱和引导的情况下,某很容易因适应不良而诱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首先表现在同一性危机中。对自己和母亲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与母亲交往中存在权威上的混淆,即盲目排斥、抗拒管理并质疑母亲的身份资格。他在自我认同确立之前就步入了社会,辍学后又和闲散人员打成一片,避免考虑人生的抉择及对未来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同一性混淆。其次,从童年聪明成绩好说明智力潜质不错,但为朋友报仇解恨毫无计划性引发的犯罪,可见他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另外,小学时遵守纪律,辍学后参与打架群殴,甚至触犯法律,这是因为他的道德发展出现了断层,在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机,处于“失学、失管”的状态,难以发展出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⑶社会层面:某失足犯罪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从家庭看,母亲不尽责;从学校看,学校重成绩轻成长,不被老师重视。社会化只能在与社会闲散人员的互动中进行造成初始社会化的失败。
社工干预采用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具体七步骤有①努力维持监护关系,以利于对某的矫正②不怕反复,以引导为主③循循善诱帮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④关注行动动态,其发起对工作的需求兴趣⑤寻找行为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巩固效果⑥借鉴现实疗法⑦改善周边环境,降低与不良朋友的密切程度。从这一矫正过程可以看出社工扮演调解员、倡导者。引导者、支持者和治疗师等角色。另还要注意亲子冲突问题,母子关系冲突。48.P499.(案例分析)案例:长期与儿子一家一起住,儿子搬家要求自己独自在旧物过独居生活
①从压力和应对的角度来看,王婆婆面对的压力是在自己很少选择的情况下改变居住环境—开始独居生活,这无疑给她带来很多新挑战,伴随独居生活的还有角色的改变,过去与儿子一家同住扮演的角色有母亲、婆婆和奶奶,一旦独居,角色以及角色所关联的行为都会大大减少。社工可以根据这个角度帮王婆了解她当前的处境,并帮她找到新的定位点,②根据角色理论和活动理论,王婆可能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增加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可以替代失去的角色。③根据退缩理论,王婆也可能比较喜欢安静,乐意一个人做自己有兴趣的事。④从社会构建的视角来看,可以说王婆意识到在要不要搬家这个提议上她自己的参与性,以及如何能向儿子一家表达自己的感受。⑤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可以分析王婆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如何受到压迫,而现在失去工作能力和在家庭中为年幼孙女提供日常照顾的需要的时候,王婆如何能为自己争取在家庭中的权利或话语权。
2.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 篇二
一、文献综述
真实材料指那些“不是特意为外国学生编写或录制的材料, 而是本来就是为讲本国语的人提供的材料”。[1]材料的真实性原则包括:1.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2.不对材料作任何加工;3.探索材料的不同用途。
笔者认为至少在高中阶段使用真实材料是必要的。英语教学中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交际能力, Hymes就交际能力提出了四个要素:即可能性 (possibility) 、可行性 (fea sibility) 、得体性 (appropriateness) 、现实性 (performance) 。[2]后两者因素直接与真实、地道的语言资料相关。而被人为简化了的课本内容相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的青年学生表达思想的需求会相对滞后和肤浅, 在与国外学生交流过程中有明显升级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鼓励教师要善于开发有益的教学资源, 使教学材料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英语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使用真实的教学材料。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 真实材料也具有意义。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 人们是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信息 (comprehensible input) 习得语言的, 而且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接受略高于学习者自身水平的语言信息 (i+1) 。[3]有效的方法是给较高水平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语言输入。
除了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外, 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当今外语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 通过英语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习俗、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 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同时有助于开发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因此不失时机地利用真实鲜活的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 真实语言材料的研究观点可基本归为:恰当的真实材料促进语言学习和教育发生, 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素质, 多方面体现新课标目标。
二、影响使用真实网络材料的主要因素
(一) 统一考试
大部分教师作为统一考试是永远的指挥棒, 统编教材以外的资料都是多余的。因此, 不打破为统一考试而死守课本教材的旧观念, 就无法谈及开发其他教学资源。
(二) 教师的素质
教师本人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决定教学素材的选取和使用效果。除需具备使用电脑网络的基本能力外, 教师首先要能够驾驭课本教材, 熟知整个学段的教学大纲、考纲、课标理念和实现途径并具备相当的语言专业知识和能力及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才可以更好地对课本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实现新开发教材与课本教材的有效融合和对接。
(三) 学生的需求
学生群体的差异如家庭背景差异、生活地域差异、文理差异、人生规划差异、语言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性格差异等都使教学材料弹性化, 因此所选材料能否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特点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 材料的特点
网络世界材料浩瀚无边, 语言材料的类型复杂多样。如果语言材料选择使用恰当, 会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实用、有效。但如果选择太过随意, 则有可能导致教学或教育的误导。
(五) 教学活动设计
选择好材料是成功的一半, 另一半则是教师通过课堂设计对它进行诠释, 通过课堂活动被学生接受, 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三、提高真实网络资料运用有效性的策略
(一) 确定选取材料的原则
确定选取材料的原则是实现有效运用网络资料的第一步。Chrstine Nuttall认为, 在选用教材过程中, 应注重教材的合适性、可利用性及可读性。
1. 合适性 (suitability) , 即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需求及代表课外可实际应用的材料。
2. 可利用性 (exploitability) , 即能否满足教学目标、有
无运用材料的具体目的、能否培养学生具体的语言能力和策略。
3. 可读性 (readability) , 即语言难度 (结构难度和词汇难度) 、概念难度和趣味性。[4]
使用网络资料不意味着完全抛弃课本材料, 否则, 可能会导致教学不系统、无逻辑, 使学生频繁地处于毫无关系的教材变更之间无所适从。如果考虑与课本教材合理对接使二者相得益彰, 笔者认为所选材料除满足上述重要原则外还可考虑以下几个具体使用目的。
1.可以用来延展同一话题, 取代部分课本内容使课本教材和自选材料相互同化。
2.可以用来作用于学生视觉、听觉使话题内容立体化。
3.可以用来与现实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相结合使话题材料真实化。
4. 可以用来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设计学习任务使话题材料个性化。
5. 可以用来进行多种课堂活动使话题材料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总之使两部分材料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主题和语言技能训练在你我之间得到有趣的、自然的、有逻辑的、有梯度的、有意义的丰富和深化。
例如:北师大版高一英语教材模块一第一单元中有航天五号新闻内容, 涉及航天知识。笔者所教的班是理科竞赛班, 描述过时的简单事件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 丰富和拓展话题正逢契机。笔者按此话题从网上找到刚发射的神舟七号模拟发射和返回过程的视频作为听说材料。学生可依据课本描述神五发射的语言支持来为视频配音, 又利用太空生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美国航天网站的部分航天知识问答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 之后根据学生进一步的兴趣和要求播放美国航天员有关太空船上如厕的实际演讲视频作为听力材料,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专注力。这时的外语教学已不再是为学外语而学外语, 而出自真实交流的动机进行了一次立体的有趣的真实的航天科普知识介绍, 课堂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实际意义。
(二) 处理选取资料
真实的网络资料与课本资料最大的区别在于未经简化处理, 因此常出现的问题是“长”和“难”, 显得跨度大、台阶高。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学生水平进行处理。
1. 教师处理材料
笔者认为改编不是改写或简化, 是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改变其呈现方式, 使其成为一个带有学习任务兼铺垫作用的材料, 学生可借此规避一些“无效”或“超难”的信息。如, 阅读学习任务包括阅读排序、提炼框架、填补内容、匹配信息、加标题、翻译、仿写、小组合作展示任务等。
材料的长度与学生兴奋度的保持有很大关系, 过长的材料会使学生出现疲劳, 注意力衰退。通过笔者实践, 视听材料一般为2~3分钟为宜, 5分钟为限;大的视频资料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几分钟为一停断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后再继续, 如此形成若干小循环。此外, 可以以核心内容为捕捉目标设置worksheet题目, 忽略细节,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设置梯度, 合理覆盖材料内容, 渗透、提供后继活动的语言支持, 如此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注意力, 帮助提炼信息进而降低材料难度。
2. 学生处理材料
学生处理材料本身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机会, 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佳。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自然降低了学习材料的难度和长度, 对成品的期待和兴奋也相对大大降低了难度给人的挫败感和厌倦感, 反而往往成为新的兴奋点。
(三) 保证学习任务的真实性
有真实的语言材料不等于有效的教学。Breen认为, 任务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和任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四个方面:材料的真实性、学生理解的真实性、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和课堂的社会情景的真实性。[5]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真实的教学材料, 设计真实学习任务与真实运用任务。可见, 真实的学习任务是实现真实材料有效性的载体和保证。
以设计输出的活动为例。
在“媒体”单元中笔者在课堂上加入了创作真实的校园英语报纸项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布置各小组学生实地挖掘新闻素材, 进行实地采访, 以实际的编辑部人员角色共同完成创作和展示。除课本提供的信息外, 教师还增添了即时新闻阅读等材料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持和创作范例。此活动无论从材料和活动都有很强的真实性, 活动中学生依次自然地完成语言输入—内化—输出过程, 同时训练了相关的综合能力。
(四) 体现新课标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材料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材料的特点渗透目标或实现目标。如:使用学科知识性较强的材料以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生活经验或文化体验;使用语言严谨、规范、漂亮的材料以进行语言知识拓展和语言能力训练;使用反映不同文化特点的材料以增强跨文化意识;使用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人类与自然的材料以培养思辨能力;使用启发性材料以锻炼创新思维等。
如Beauty单元中, 笔者提供了一篇含很多排比句式的文章《女人的美丽》, 学生非常喜欢, 欣赏后让学生仿照其中精华部分的句式结构创作《男人的魅力》, 学生很兴奋, 有真实的创作冲动。最终作品有真实思想和情感流露, 有哲理, 语言也很漂亮。
又如:根据高一第七单元探险旅行、极限运动话题, 笔者运用了网上刺激的极限运动视频介绍运动项目, 学习词汇, 拓展视野;运用不同人士有关冒险、探险的经典语录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运用验证马可波罗旅行记真实性的旅行纪实视频以了解不同文化视角下的丝绸之路;运用有关旅行须知的视频介绍旅行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篇旅游网站的真实旅游项目的宣传网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介绍、评选旅游项目以训练学生提炼信息的阅读技巧及创造性地进行表述的综合能力, 学生并在此过程中学习自学、互助、合作;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很高, 教育作用和大量的语言训练在真实的材料和情景作用下自然发生。
四、研究方法和思考
从2008年度开始, 笔者从高一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开始较系统地进行实验, 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 笔者运用实验、观察、记录、反思、调查反馈、调整的方法进行了将统编教材和自选材料 (绝大部分为网络资料) 结合的实验。两年来, 共在统编教材17个单元中并入网络资料6万多字, 视频资料34个, 每一个资料都做处理和配套活动。笔者分别同理科和文科班学生进行座谈, 学生评价自选材料, 说明理由。每一个材料都有反馈信息记录和自评。
课堂实践和调查统计显示学生更欢迎与自己生活接近的话题, 如爱情、音乐、体育、流行时尚、身边的故事;与自己和民族或世界未来命运相关的话题;富于挑战性的话题;有争议的话题;补充新知识、开阔眼界的话题材料。
文理科学生对某些材料反映不同。如理科学生普遍对纯艺术不如文科学生感兴趣, 但对运用现代科技创作纯艺术却表示浓厚兴趣。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不感兴趣, 但出于对未来发展均衡性和对未来世界的关心却会表现出理性的学习热情 (如发动机原理和discovery系列) 。
学生明显不喜欢内容浅显过时及有教材痕迹的文字材料, 但所有学生对视频材料都表现出很大兴趣。
除了难度长度适当以外, 学生是否了解教师选取材料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有配套活动也会影响好材料的使用效果。
笔者座谈结果和学校所作的匿名学情调查显示学生普遍非常认可和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认为这是“真的英语”“授予能力”“生动丰富”。
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作为统编教材和自选资料的“混血”儿, 很难从考试成绩上剥离和量化自选材料的效果;隐形的多维的教育目标就更不易量化。
2.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无现成章法可寻, 教学需要有相当的灵活性, 非一成不变、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
3.对教师个体来说整合统编教材和自选材料使之流畅、自然、有效是个很大挑战;合作积累、逐步完善的做法更实际一些。而学生及家长观念上的改变和配合同样也非常重要。
丰富的真实的网络语言资料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使用可以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更具实际意义的语言训练机会, 获得实用知识和能力, 还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更重要的是课堂与真实世界相联系, 开发了学生关注社会, 了解社会, 参与社会的意识。
教师不是课本的奴隶, 天地之大, 一切皆可成为教学素材。网络资源使教师拥有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可以随时帮助我们自己更新手中的教学资料。虽然需要教师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将它化为成果, 但英语教学会因它而更有意义, 更具活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Wilkins, D.A. (1976) .Notional Syllabus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Hymes.D.H. (1971)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J.Pride and J.Holmes (eds.) , Sociolinguistics[C].London:Penguin Book.
[3]Krashen, S.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C].London:Longman Group Ltd.
[4]龚雁.一条龙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指导[J].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 2008, (126) .
3.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 篇三
1 高校资料室网络信息资源的构建与服务
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相对分散、传统的资料室服务模式的转型和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资料室工作人员应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文献整理加工的技能,在优化室藏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院系资料室网站,挖掘与本专业有关的网络信息资源,与室藏资源共同形成专业性强、资料完整、信息全新的文献保障体系。基于校园网的学科资料室文献信息网,应包括以下内容:
1.1 公共检索系统的链接
读者在任意地方,通过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平台,可检索馆藏及资料室中中外书刊信息(包括索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馆藏地点)、读者借阅信息(包括借出、续借、预约、归还时间等)、可检索中外电子数据库及多媒体资源等,同时可以对CALIS项目以及其他图书馆馆藏书目信息进行检索,实现真正意义上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
1.2 二、三次文献的加工整理
利用网络开展新书刊的宣传报导。资料室对由图书馆统一采编调拨的图书进行新书通报,除了宣传新到书刊(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内容,还对内容章节进行深层揭示。将新到专业期刊进行篇目,包括作者、主题词及页码等最新信息,提供读者检索利用,与中国学术期刊网形成互补。根据本专业教学科研需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由于书价、经费和出版周期等原因,多年来,资料室主要依靠印刷性资料为本系师生提供服务这种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网络资源已逐渐成为读者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渠道。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和繁忙的科研人员,资料员要紧密围绕本院系教学科研任务,通过对相关中外电子数据库中有关本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收集、整理、优化下载或链接,如中国学术期刊、维普、万方、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检索系统等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明确主题的文献信息,为读者导航,使之方便快捷地检索浏览。
1.3 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
资料室在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应将自己所特有的信息资源建库上网,这也是资料室发挥其情报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科资料室可将本系(所)的特色收藏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进行建库。可依据教师讲义、科研成果报告、学位论文、会讼文集、非公开出版物、新书通报、期刊信息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赠书等,建立起各种类型的符合标准规范的特色数据库,以丰富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使之成为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其他文献资源一起,组成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1.4 建立网上咨询解答系统,实行网上虚拟咨询解答服务
由被聘任的学科馆员、咨询馆员对读者进行跨地域、跨时空的网上虚拟咨询解答,向用户解答利用信息查询中的各种问题。宣传并介绍专业信息资源的特点、内容和检索方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专业工具书,为教师、科研人员提供专题服。
1.5 开辟网上读者园地
利用读者往来平台,介绍室藏资源与布局、阅览规则、读者须知;发布各类信息、通知;交流读书心得,进行热门话题的讨论等。直接利用率较高的专业光盘资源,如年鉴、图册、指南、数据、表格等。
2 高校资料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网络环境对资料室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图书馆管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背景,同时具备外语、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资料室大部分人员是本系(所)留校人员,还有一部分退休返聘人员和兼职人员。他们虽具有一定或相当的专业水平,但缺乏一定的图书资料管理知识、咨询解答能力和网络信息服务技能。难以做到对本专业有关文献情报信息的全面收集整理、研究和开发。以至难以开展情报信息服务的工作。使得情报资料中心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大大降低。因此,学校应对资料室工作人员进行重组,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挑选有一定工作能力、图书馆业务水平高、有一定学科背景和创新能力的人员到资料室工作,将工作业绩作为评定职称和考核的标准。激发主观能动性,使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加强。并定期对资料员进行统一的业务培训。对业务尖子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全面更新和优化业务知识,以适应研究性大学对资料室人员的要求。
2.2 用户教育与读者培训是提高文献利用的关键
对教师、学生进行文献信息利用教育。培养学生情报意识,提高教师获取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科学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资料室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除了介绍校图书馆、系资料室的基本情况外。还要重点开展电子资源的宣传、介绍,举办电子资源使用的专题讲座,使读者掌握获取资源信息检索的最佳途径,引导读者通过网络直接存取信息资料,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3 增加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设备
由于院系领导对资料室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资料室的硬件设备投入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的利用。为改善这种状况,学校有关部门应统一计划部署,制定规划改善资料室硬件配套设施与软件环境,加快资料室自动化建设和集成化管理的步伐。
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来建立专业信息资源,使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变为现实,拓展了资料室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空间,使信息服务更加贴近教学科研,满足了读者个性化需求。同时,资料室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得到极大地提高。进而推动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香.高校资料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初探[J].现代情报,2002(7)
4.环境卫生宣传资料 篇四
一、为什么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答:开展农村卫生环境整治;①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需要;③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需要;④是塑造麻山形像的需要。
二、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三个代表”重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三清”为主要内容,以建立长效环卫管理机制为目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三、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整治的主要内容:“三清”“三建”治“四乱”; “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 “三建”:建队伍、建设施、建制度
“四乱”;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抛乱丢、乱张乱贴
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标准是什么?
答:做到“三有三无”“三有”:有工作网络,建立了镇村环卫管理机构,垃圾清扫,清运队伍;有环卫基本设施(垃圾池,清扫清运工具等);有保障机制。建立了环卫的投入机制、保证农村环卫工作运转正常,资金来源明确。“三无”:无暴露垃圾,路面干净,村容整治;无卫生死角,实行层层分解,责任落实,不留死角;无乱推乱放,做到处置有序,路面畅通。
我国实行的居民区垃圾分类的方式是大类粗分,一般分为四种:
一、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如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投放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二、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蛋壳果皮,菜帮菜叶一类的厨房垃圾。
三、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灰土烟头、衣服等。
四、有毒有害垃圾:如废电池、日光灯管、盛装有毒物质的瓶罐等。第一类可回收垃圾自然可以进行二次利用;
第二类厨余垃圾,由于具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用来制造很好的有机肥料。通过生物垃圾处理机,就可以将生物垃圾烘干,粉碎,制成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用他们施种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来,既安全又健康,还可省下用做填埋场的土地;
5.“环境教育”宣传资料1 篇五
宣传资料一
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2、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4、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5、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6、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7、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8、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9、家园只有一个 地球不能克隆。
10、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11、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
12、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13、改善环境,创建美好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14、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15、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16、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
17、保护自然平衡,拯救绿色环境。
18、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9、森林是地球的肺,我们要保护森林。
20、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1、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22、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23、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24、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5、请您以宽宏大量之心给生而自由的动物们以自已的空间,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已。
26、破坏环境就是自掘坟墓。
27、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28、保护野生生物,人与自然共存。
29、锁住黑龙保蓝天,治理污水护家园。
30、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31、要做保护环境的有为之人,不做污染环境的负罪之辈。
32、污染环境 千夫指 保护环境 万人颂。
33、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改革开放功能。
余庆县城关一小
6.环境艺术概论考试资料 篇六
概念:环境艺术设计是许多学科的交汇,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是关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的生活的一个整合的系统学说.目的:满足人的需求
涉及学科:心理学,色彩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植物学,环境学,物理学….2.环境艺术应用文化特征 历史性,存在性,地域性,共融性 1.中国建筑体系和园林体系确立时间中
国建筑体系在汉朝,园林体系是在宋朝 2.中国古建和园林书籍宋《营造法式》;
清《工部做法》;明末计成编著的《园冶》 3.建筑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一般指提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也可以说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和环境.分类:1.使用性质2规模数量3层数高度4结从具体功能上讲:设计完成后,装修对设计进一步加工,是施工制作的过程。装饰是装扮装饰的过程,是最后的步骤,体现个性化设计原则 10.城市雕塑种类,特点以及基本特征
分类:1纪念性2主体性3装饰性4功能性
5陈列性
特点:纪念性是以雕塑的形式来纪念人或事,多以纪念碑的形式出现;
主体性体现某场所城市表达不同主题或故事; 装饰性单纯以装饰为目的;
功能性是把实际主体与公共设施相结合;
陈列性是仿照著名的设计作品比例变化摆放到某处以装饰
特征:1与历史有关联性,并且能体现时代精神 2有建筑性(选择坚固材料,结构)3以环境为前提的特征(环境不同与设计内容有关)4视觉条件的特殊性 11.城市雕塑常用材料
后的私家园林影响较大,最早在私园
中出现的一种形式)
四.成熟期及成熟后期:相当与两宋到清初,清中期至清末
1.北宋山水宫苑 2.元明清宫苑 3.明清私家园林(文人山水园林)园林在唐宋写意山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强调主观意兴与心绪的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
19.中日园林对比(论述题)
第一 从形体特征上看,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路桥的消失使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繁衍,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如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大,就影响到她们对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中国人手长脚长,身高眼高试点高,于是营造园林的规模大,景点的高度高,建筑的高度高。以较大的单体景点来适应更高的视点构材料5结构 4.室内设计的概念,作用,包含内容,设计原
则
概念: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的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一门实用技术.作用:A.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B 弥补建筑空间的缺陷和不足,加强建筑的空间序列效果
C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D强化空间的性格意境和气氛,使不同空间更具个性
E增强建筑的物理性能和设备的使用效果,提高建筑的综合使用性能
内容:1室内空间的组织,调整和再创造2.室
内的平面功能分析和布置3.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4室内的采光照明要求和音质效果5室内的主色调和色彩配置6各界面的装饰材料和构造做法7室内的环控水电等设备要求8家具,灯具陈设的布置,选择或设计以及室内的绿化布置
设计原则:1功能性设计原则
2经济性设计原则 3美观性设计原则 4适应性性设计原则 5个性化设计原则
7室内设计的分类
1居住建筑室内设计 2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3工业建筑室内设计 4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8室内空间的类型以及特点
结构空间 :框架结构空间(给人一种安全感,稳
定感,力量感)
生态空间 :采用自然的因素,仿自然。一般运用
于商业空间(给人以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清新,愉悦感。)
通透空间 :通是室内各空间的连通,透是在视线
和视觉上的通透(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封闭空间 :一般指卧室,仓库,卫生间。(领域性,私密性特点)
动态空间 :餐饮,舞厅等。在造型样式上的变化
如:材料,色彩,灯光等)
静态空间 :如教室,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咖
啡馆等
共享空间 :大堂(分散和聚集区域)设计要大方
乐观。。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 从整体上讲:室内设计是:
1室内空间的组织,调整和再创造2.室内的平面功能分析和布置 3.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4室内的采光照明要求和音质效果 5室内的主色调和色彩配置 6各界面的装饰材料和构造做法 7室内的环控水电等设备要求
8家具,灯具陈设的布置,选择或设计以及室内的绿化布置
装修的目的是美化室内环境,其标准是绿色无毒害,包括走线,具体构造做法,材料选择环控等来对室内空间加以装修改造。
装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摆放,家具摆放,植栽选择摆放和软装饰品摆放等
从程序上讲是:从设计到装修到装饰的过程1天然石材 2金属石材 3人造石材高分子材料(玻璃钢)5陶瓷材料 6新型材料 12.垂直视角,水平视域和观看距离的和具体数值 垂直视角:正常视线向上与水平视线的角度(18°
45° 最佳27°)
垂直视域:水平视觉所能观察到的区域(最大极限
°最佳54°)
观察距离:观察者距离作品的距离(最佳是三倍雕
塑的高度3h)
13.城市绿地的分类
1.公共绿地 2道路与交通绿地3专用绿地4居住区绿地5生产绿地6防护绿地7城郊绿地 14.外国园林的主要特点和具体的叫法,名称
日本缩景园:1受中国文人思想玉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影响,受当地自然气候与地理影响一般估摸较小 2模仿自然风景所经与一块不大的元之上3自然特点内部注重色彩层次,制备的高低配置。
意大利台地园:一般依山而建分成数层,庄园别墅的建筑主体常设在最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栽,且多为规则式图案,规划布局强调中轴对称,植物以常绿树为主,常把水景作为园林主景,包括水池 瀑布 喷泉等
英国自然风景园:园林设计一般较朴素,崇尚自然,大多采用具有草原,牧地风光的风景园,以表现大自然美景,反对呆板规则的布局,对人工美痕迹均以自然处理隐藏。追求自然美,发挥自然美。法国宫苑: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为人的力量。它一般呈现出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荫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塑,排列整齐的林木,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代表性:巴黎凡尔赛宫)1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 :山石 水体 花木 建筑 1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分类: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
1.人工山水园和别业
2.天然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
1皇家园林2 私家园林3 寺观园林4 风景园林按照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
1北方园林2江南类型3岭南类型4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17.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和对于园林的其他称谓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是囿,其他的称谓有皇家园林中的苑 苑囿 宫苑 御苑 御园私家园林中的园 园亭 园野 池馆 山池 山庄 别业 草堂等 18.中国古典园林在不同发展朝代的特点,以及具体名称叫法
一.生成期:即殷,周,秦汉(园林产生和成长幼年期,简单仿写自然的阶段)
1.殷周朴素的“囿”,灵囿,周文王筑
灵台,灵沼,灵囿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早期为狩猎,采樵之用,游赏目的次之)2.秦汉的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3.西汉山水建筑园(内容仍延续囿和苑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其风格明显受南
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特点采用了湖,渠水系为主体)2.唐代公苑和游乐地 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辋川别
业,更多利用自然山水来建立私园)4.唐代的写意山水园(对日本园林和以
要求,来象征更大的形体特征。
二 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人在大陆,以山为伴,故园林内容以山景再现为主,日本人在海岛,以水为伴,故园林内容以海景再现为主。这也是山型与水型园林的根源。
三 从心理结构来看,中日两国人分属于山型和水型的心理,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偏于仁义。日本人偏于智慧,水主柔,善变。故日本园林史上类型变化较多,有山水式苑园和枯山水。有寝殿造园林和书院造园林。有石庭和茶亭。而且皇家,私家,寺院园林差异也不大。
四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类社会的历史较长,相应的园林史也较长。因此,在园林艺术熏陶之下的中国人,园林审美积淀较厚,且较一致。相反的,日本人的审美积淀较薄,水平参差较大。
五 从民族亚群看,以汉族为审美主体的中国人于日本民族在风俗人情上的区别,表现为喜好和禁忌等。如中日崇尚的色彩分别为黄色和紫色;中国人尚华丽,日本人尚朴素。这些差异同样影响建筑色彩和造型。
六 从文武类型上看,中日两国园林主体分属于文人集团和武人僧人集团。前者的皇家集团和僧人集团的审美标准和趋势,总是向文人集团靠近,故园林呈现出文人化的趋势。文人园数量多,分布广。日本武人集团在政治上,僧人在思想上,统治达近千年。故武家园林和寺社园林获得东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并得到长足发展。
七 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把握能力较高,激发为熟练和老到。日本人对于宗教思想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较为娴熟。
20.公共空间的概念分类
概念: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有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谓公共空间。分类:人文角度来看分为
1实用性的公共空间艺术2装点性的公共空间艺术
3依附人文背景而存在的公共空间艺术 4依附自然景观而存在的公共空间艺术
21.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论述题)
设计里包含艺术,艺术里也有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当作艺术欣赏.有好的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好的设计作品.好的设计可以叫做艺术,艺术不一定都是设计。艺术是设计的一种境界,是一个追求!一个奋斗的目标!设计一般人都可以做,但是不一定做的好,做的不好的谈不上设计,更谈不上艺术。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升华而来,是人类的审美观所决定的。艺术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设计要面对的是市场,是消费群体,而不能仅仅为了张扬个性。
7.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 篇七
一、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转型的特点
社会发展和网络技术进步, 使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向现代型转变, 各大图书馆都开始利用自动化、网络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 而在转型过程中, 图书资料管理界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管理重心的变化, 下面就图书资料管理重心转移情况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图书资料从购入到输入转变。
原来的图书资料都是以纸质版收藏的, 都是实物形态存在, 图书馆必须去买实物形态的图书资料以供他人借阅, 而现代网络技术发展情况下的图书资料都是以虚拟的形态存在于网络中, 所以, 在实物形态的图书资料没有增加、实地存储空间无变化的前提下, 图书资料的来源却得以无限扩大。现今, 图书馆的经济状况已经不能成为图书资料管理水平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关键因素变成了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强弱。
(二) 存储方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以前图书资料都是以实物形态按一定顺序存放在资料室的书架上, 较为直观, 读者可以一眼就看出图书资料的存量大小。传统的图书资料存储方式是静态的, 图书置于特定位置, 而随着网络机制在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的图书资料已实现了非实物形态化的存储。这种虚拟的图书资料只有在网络中才得以展现, 所以, 该存储方式不具有直观、静态的特点, 其特点是动态、隐蔽。而且, 现代图书资料存储量的多少是由网络的内存控制的。
(三) 图书资料从独享转向众享。
图书资料存储形式的转变大大扩展了图书资料的利用范围, 增加了图书资料服务对象的数量。由于现代图书资料都是在网络中进行输入、存储, 因而不会因为一名读者的下载、浏览而将其占用, 出现其他读者无法使用的情况。网络中的图书资料不会由于个人使用而转移, 因而可以供读者进行任意的下载、输出而不减少, 使资源得以共享。
(四) 整理工作由手工转向自动化。
以前, 图书管理员在整理图书资料时, 一般都是手动完成相关工作。由于图书资料数量较多, 整理工作量大, 手工操作的工作形式就会限制工作速度, 使工作积压, 进而导致有些图书资料无法及时发挥其价值。而现代图书整理工作都是运用电脑操作, 利用网络输入图书资料的相关内容, 而且只有通过网络才能查询相关资料。图书资料整理方式的转变不仅降低了整理人员的负担, 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还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二、网络信息化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一) 改变了资料检索方式。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情况下, 查阅者只能以纸质版的索引卡为查找资料的依据。但是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图书资料的检索方式更加便捷。读者可以通过在电脑上输入作者姓名、图书名称或关键词找到自身所需的图书资料或同类图书。这种新型的资料检索方式不仅对检索环境进行了优化, 而且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有很大益处。在远程登录、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信息技术得以应用的情况下, 现今图书资料的检索通常借助网络信息进行查询, 读者可以根据网络上的索引对所有图书信息进行搜索, 这大大扩展了资料范围, 缩短了其查找资料的时间, 提高了检索效率。
(二) 转变了图书的流通模式。
实物借阅是读者以前利用图书资料的主要方式, 图书资料的这种流通方式就需要读者亲身到图书馆通过检索找到图书, 然后经图书管理人员同意, 并办理图书借阅手续完成借阅过程。这个借阅过程既耗时又复杂, 给读者带来了大大的不便。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 传统的借阅方式已逐步被取代, 现在读者可以借助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不限时进行图书资料借阅手续的办理工作, 具体的借阅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用户认证, 登录到相关的网络系统, 然后获取所要查找图书的信息, 根据流程完成图书的下载、借阅工作。这种新型的图书管理流通模式不仅大大扩展了借阅渠道、节约了借阅时间, 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还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图书的价值。
(三) 扩展了图书资料的存在形式。
传统的图书资料都以纸质版的形式存在于图书馆中, 图书资料流通性差、分享性低。但是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 图书资料实现了从“纸质版”向“无纸化”的存储方式的变化。这就使图书资料存在于网络空间中, 大大扩展了图书资料的馆藏内涵, 让更多的读者有了获取资源的机会。无论是图书馆内的实物图书还是网络上的电子图书, 其质量是没有差别的。利用电子书、网上图书馆、论文数据库等, 可以使各地读者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据调查, 图书电子版的存储量在逐年上升, 纸质版存储量在不断下降, 这既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 又使读者对图书资料的获取冲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 更加方便易得, 进一步加快了对图书资料进行虚拟化存储的步伐。
(四) 节省了馆藏经费。
由于传统的图书资料都是以纸质版存在于图书馆中的, 所以, 一本书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名读者观看、借阅, 限制了图书资料查看人数。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上, 对图书资料进行电子存储、信息管理,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使图书资料由独享资源变为共享资源。利用图书资源共享, 各个图书馆、资料室就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互相交流, 优势互补, 弥补馆藏缺陷。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图书资料信息都能互相流通, 节约了收藏图书的经费, 为建设特色的图书馆提供了经济基础, 真正节约了经费。
三、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策略
(一) 使图书资料管理形式融合, 共存互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纸质版图书资料和电子图书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电子图书越来越多, 且观看、查找起来较方便, 因而, 大大挤占了传统纸质版图书的销售市场, 实体图书馆若不转型, 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所以, 为了扩展图书资料的价值, 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 必须对图书资料的管理方式进行协调处理, 使两者在共存的基础上, 实现优势互补。图书管理者在不断增加电子图书收藏比例的同时, 要注意考虑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的最佳配比, 把纸质版存储形式和电子版存储形式结合, 使两者以最佳比例并存。同时, 各个图书馆也要突出自身特色, 进行一些专业图书的收藏, 借鉴网络图书管理的优势, 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及时更新, 使其保持生命力。
(二) 加快网络图书资料建设工作的进程。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使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发展到网络管理阶段。但是, 由于很多实体图书馆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实时地建设网络图书资料库供读者查阅, 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 加快网络图书资料的建设进程, 努力扩大图书资料的共享范围, 对图书资料发挥其更大的价值、优化管理模式有重要作用。各图书馆都需要建立局域网, 通过和地区、各国的联网, 达到使图书信息资源快速传播、互借互用的目的。随着网络化图书资料建设工作的进行, 资源共享的范围会得以扩展, 读者也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 随时随地查阅所需资料。
(三) 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综合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现代化图书管理模式的建设具有直接作用。现代化的图书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一是图书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专业素养好;二是管理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中数据库等操作技能, 拥有通过网络进行图书资料输入、传递、更新的能力;三是管理人员还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具备相应的英语翻译能力等,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然而, 由于很多图书管理人员以前都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图书管理的, 且很多都是老员工, 当时录用标准不高, 其素质要求不能满足现代图书管理的发展需求。面对上述问题, 图书馆应该对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学习, 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全面指导, 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才能更好地完成现代化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四) 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 管理人员总是进行被动服务, 甚至服务态度恶劣, 让很多读者对其管理、服务模式很不满意, 且这种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发展的需求。现在, 增加管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 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是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建立的一个重要步骤。网络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主动服务的意识, 在网上参与互动论坛、技能培训等活动, 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平台等实时对读者提供咨询服务, 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管理环境, 使读者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获得一次满意的借阅体验。
(五) 建立规范化的图书资料数据库。
虽然, 现在很多实体图书馆都开始进行网络图书建设工作, 但是比较散乱无章, 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的发展。只有建立统一标准的图书资源数据库, 才能使得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的模式更加规范, 网络信息化要求得到满足。建立全面统一的图书资料数据库, 不但能增加图书资料的存储量, 还能及时有效地向读者提供服务, 满足用户需求。因而, 各个图书馆应该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和当地政府合作, 获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资料数据库, 向用户提供质量更高、范围更宽的图书资料, 促进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建立。
四、结语
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发展为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机遇, 因而必须抓住这次成长机遇, 完成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但是, 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转型周期较长, 所以, 在转型过程中要克服种种困难, 加强馆际间的合作, 努力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代秋菊.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机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5
[2]何小, 杨寇莹.现当代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探析——网络技术如何在管理中运用[J].现代妇女 (理论版) , 2014, 8
8.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主题班会资料 篇八
主题班会材料
六二班班委会
2011.3.28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主题班会议程
时间:2011年3月28日
地点:六二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班学生、班主任、科任老师
主持:班长
内容:
一、班主任宣布主题班会目的、意义
二、班主任提出有关要求
三、学生交流发言
四、班长发言
五、小组代表发言
六、班主任总结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班主任发言稿
同学们,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前几天,我看见一则幽默的漫画,大概意思是:一个长着“木头脑袋”的人到森林里去砍树,人们都说他“榆木脑瓜不开窍”,因为他不知道保护环境,也不知道珍惜资源。这时,一只啄木鸟飞到了这个森林里。它看见了这个人在砍树,并且长着一个木头
脑袋,于是便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个啄木鸟便开始啄这个人的头,要惩罚他,所以一直啄到天黑为止。这一则幽默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不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低级动物嘲笑我们,我们应该比其它动物做得更好。
有些人说:“哎呀,保护环境算什么?珍惜资源又算什么?自己开心就可以了,不管它什么保护环境还是珍惜资源,以后就没有让自己随意的机会了!”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树,我们怎么生存?我们将会被沙尘暴所侵害,世界上将没有了绿色的生命,地球将被沙漠所覆盖,变得一团遭。那将会多可怕呀!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保护环境,那么,世界将多美好呀!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语文课文都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人类身上。我们也学过这样两条名言:善代地球就是善代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是呀,如果植物消失了,动物们也无法生存,我们不能移居到其它星球,不过,如果我们好好保护环境,就不需要移居到其它星球了。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方式生活,就可以让植物永存人间,我们人类也会享受到植物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9.XX保护环境手抄报内容资料 篇九
一天,人们要评选“电器能手”,于是,家里的电器都聚集起来开会.“那谁适合当“电器能手”呢?”人们代表说.电视机首先发言:“晚上,人们回家累了,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我,我功能最大,所以我最适合当“电器能手.”“不不不,电视机会让人沉迷,会把人的视力变坏,还会让一些小朋友回到家就只顾着看电视,连作业都不做,从而影响学习.我可就不同了,我能让人们减少劳累,有节省时间,而且非常方便,我的功能最大,所以我最适合当“电器能手.”一旁的洗衣机反抗道.“不对,不对,洗衣机会让勤劳的人们变得懒惰,就只想着方便,快捷,然后什么事都不想做.我可不是,夏天,人们出汗了,就借助我扇风,又会让人们更加凉爽,我用处最大,所以我最适合当“电器能手.”电风扇又反驳道.这时,一旁的空调已经面红耳赤了:“你们说得都不对,虽然我和电风扇是同行,可是我比它更方便,只要人们把我装在屋子里,屋子里就会变得格外凉爽,电风扇只能让一部分地方凉爽,而我,却能让整个房间凉爽,我的功能才最大,所以我比你们更适合当“电器能手!”说着,它们又吵了起来:“你们会使人类着凉,根本不配当“电器能手”,你们只会祸害人类...”它们吵得更厉害了,不一会儿便打了起来.这时,人代表已经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了,便赶快制止:“好了,别再争了,你们各有各的用途,这样吵是吵不出结果的,只有你们团结和睦,才能共同为我们人类造福啊!”说着,便气呼呼地走到另一家去了.“都怪你,吵什么吵,现在可好了吧,谁也别想当“电器能手”了!”“你还怪我,你自己都......”人代表听了,更生气了,加快脚步走了......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像它们一样,争吵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共益享受!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苏省 苏省惠山区杨市中心小学六八班 张小旎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万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我外婆家附近有一条小河,以前清澈见底,我的姐姐、哥哥小时候常常在小河里游泳,和他们的小伙伴们在水中嬉戏,叔叔、阿姨们也常常在这小河中洗衣服、洗菜……,而如今,小河旁建造了一个化工厂,把生产的废水排放到河里,原本那清澈见底的小河渐渐变成了黑黑的散发着怪味的小河。大人们再也不去小河洗衣服洗菜了,小伙伴们也再也不去河里嬉戏……
我多么怀念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啊!我想: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力及千秋的大事啊!如果我们在这样污染水,那我们可以用的水资源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生存的条件。
10.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 篇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非书资料,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情报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已不仅仅是传统的纸张印刷品的形式, 现代化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将不再只单纯收藏纸张印刷品, 非书资料的入藏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为了使这些非书资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方便读者使用, 实现非书资料的标准化、自动化管理, 已成为摆在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非书资料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 定义及特点。
图书馆的非书资料 (Non-Book Material S) 是指馆藏中除印刷型出版物之外, 通过现代技术方法与手段, 将知识记录和贮存在纸张以外的物质载体上的所有文献, 诸如磁带、录像带、幻灯片、磁盘、光盘, 以及反映一定知识的标本、实物。非书资料与传统的印刷书刊相比, 非书资料直观、生动、形象、存贮信息量大、传递迅速、检索简便、易于保存、占用贮藏空间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但大多非书资料需要配置相应的设备才可以使用。
2. 分类。
非书资料按种类可分为幻灯片、唱片、电影胶片、盒式录影带、盒式录音带、只读型光盘 (CD-ROM) 等。按其作用分为阅读型和检索型两种类型, 阅读型非书资料以录像带、录音带及教学光盘为主, 合称为视听资料。检索型非书资料以光盘数据库为主。很多高校图书馆拔出一定经费。采购了各种光盘检索系统有学术期刊类、法律法规类、专利文献类等内容, 其中以清华大学出版发行的《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用得较多。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非书资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非书资料收集环节薄弱。
非书资料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资料既有不同之处, 又具有相互联系不可分的特点, 如计算机类图书, 为使图书内容更为直观、具体、易学易懂, 常随书发行盘片 (或光盘) , 有些盘片或光盘粘附在书中, 有些直接塞在书中, 若不加以特别关注, 很有可能产生书、盘 (书、带) 分离的现象, 容易造成盘片或光盘遗失, 给读者使用造成麻烦。
2. 非书资料形式复杂多样, 重复现象严重。
一些非书资料有多种出版形式, 例如美国工程情报公司编辑出版的《工程索引》, 既有缩微胶卷、只读光盘, 又有网络版。另外, 近几年不同研究机构选择不同种类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出版的非书资料产品, 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复现象。因此, 各高校采访人员应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与本馆的发展规划, 选择形式适宜的非书资料产品。
3. 非书资料缺乏有序化整理。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科学管理, 离不开著录的标准化, 但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干非书资料的文献标引, 没能像图书资料那样有完整的分类、编目工序, 甚至没有可供编目检索的馆藏数据, 至于提供联机编目检索的数字化数据更无从谈起!由干没有对非书资料进行编目处理工序, 对于到馆的非书资料, 往往由采编人员只做简单的手工登录后就送交各部室, 极不利干读者检索、借阅和目录查询。
4. 非书资料缺乏有效利用。
在各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即对本馆藏的非书资料, 读者难以及时了解并掌握其内容。比如对非书资料的检索方法、数据库的内容、检索界面、安装方法等, 造成因安装、使用上的复杂性降低了非书资料的使用率。
三、解决非书资料建设中问题的几点看法
1. 注重非书资料的采访工作。
各高校采访工作人员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 如经费预算、馆藏特点、读者情况、馆内设备等, 制定出相应的采访原则, 从各种渠道获取出版信息。除了与一些大的出版社、书店建立联系外还应注意非书资料研制单位或机构的研究动态, 加强和其他图书馆同行的交流。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手段与出版、发行单位交换看法, 这样才能防止因信息不畅造成的错订、漏订。采访人员还应注意不断更新知识, 特别是要能接受和运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如在选购新兴的非书资料———电子出版物时, 就要对它的数据库结构、界面、检索质量等情况做充分了解。另外, 非书资料较之传统的图书期刊更易干复制传播。采访人员应时刻注意鉴别, 避免因疏忽而购进一些假冒产品, 造成不必要的版权纠纷和财产损失。
2. 加强非书资料的编目工作标准化。
非书资料的科学管理, 离不开著录工作标准化、分类统一化、信息交流与管理计算机化。著录标准化、分类统一化则是计算机管理产生各种标准形式的信息产品的基本保证。采编人员在进行非书资料编目的工作中, 应参考1985年国家标准局颁布的《非书资料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该规则为非书资料文献工作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在分类上, 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 特别是依据其总论复分表对不同载体进行分类。实现了对非书资料按标准规则著录。利用计算机对非书资料进行管理, 使其编目工作规范化、统一化、检索自动化和借阅服务自动化, 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速信息的流通。此外。软件开发商也应致力干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 以提高图书馆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 加强非书资料的管理工作。
由于非书资料的种类繁多, 按用途将其分为阅读型和检索型两种。以录音带、录像带和教学光盘为主的阅读型视听资料, 图书馆应主要将其集中在视听资料阅览室。以光盘数据库为主的检索型非书资料, 如学术期刊类、专利文献类、法律法规类等, 它们信息量大、界面清楚、检索方便, 读者使用率较高。然而这种检索型资料往往价格昂贵, 如果随意借阅容易造成损坏。因此, 图书馆宜将检索型的非书资料集中在信息或技术服务部。由这些部门组织人力进行电子化, 如数据镜像等, 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读者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检索, 从而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 加快知识的传播。另外, 对干作为书刊附件的非书资料, 按照分类及典藏原则, 应将其与图书一起分编, 给出与图书相同的索书号;在书刊的书名页加“附光盘”或“附磁带”等标记以提示读者, 井将这些非书资料与书刊一起入库, 由书库管理人员专人保管。同时, 图书馆还需对系统管理模块作些处理, 如在编目模块中加附件说明。管理人员就可根据附件模块中的提示, 提醒读者是否需借阅该书刊所附的非书资料, 井由书库管理人员具体提供;读者还书时, 附件模块也可提醒管理人员该非书资料是否归还。这样, 既可保持文献资料的完整性, 又大大提高了非书资料的使用率。
4. 提高非书资料采访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发明应用, 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文献载体, 这也会给图书馆的非书资料建设带来新的问题。非书资料采访人员和管理人员是非书资料来源的开发者和管理者, 是提供非书资料咨询的专家, 同图书情报资料一样, 主要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人类的信息知识要共享, 国际资源要共享。所以, 对非书资料采访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政治思想、文化理论、知识视野的要求将更高。因此,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 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创新, 同时还应对读者定期开展利用图书馆、利用现代科技的技能培训, 使他们掌握检索方法, 使馆藏的非书资料资源利用达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傅少平.图书馆非书资料建设初探[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 (.3) .
[2]张文娟, 聂妍.非书资料建设之我见[J].现代情报.2000 (.2) .
【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推荐阅读:
动物毒理学复习资料08-10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与生态毒理学06-16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08-10
食品毒理学重点整理10-17
环境保护小资料08-14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08-23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10-30
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06-17
环境毒理学期末复习总结12-01
环境2014总结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