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024-10-16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大门水泥电线竿,提问:“这根高高的电线竿什么形状的,它为什么可以竖得这么高呢?(简单地让幼儿议论),师:“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吧。”

2、重点:尝试用纸把书支撑起来的方法。

(1) 寻找方法:出示纸和书,提问:“这是什么和什么;谁能用一张纸把书高起来,幼儿思考回答。每人各取一张纸试验。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

(2) 师提示方法:小朋友认识过那些图形,可不可以把纸变成那些形状再试试呢,幼回答并动手做。师出示几种范例让幼儿说它们的形状。

(3) 讨论:那种形状能把书架高起来,幼儿选中图形

(4) 师出示范图讲明制图方法,幼儿根据图示进行制作,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做。

(5) 将制成图摆放好,轻轻将书放上去,试验。讨论自己选择的方法和结果。

3、教师试验,小结圆筒形的力量最大。师再逐一演示,确认试验结果。

4、小结:同样的一张纸,做成不同的图形,它的力量不同。有的把书架高了,有的不行。我们发现圆筒形的力量最大。

5、给予幼儿信息,发现在纸中加入波纹纸它的力量更大。

(1)观察试验:波纹纸板做成圆筒形它的力量有多大(将波纹纸筒竖放+小硬板再站一名幼儿――下面的波纹纸筒可以支撑住)

(2)撕开硬纸板,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里面的波纹纸有什么用。

(3)小结:在圆筒形的纸中加入波纹纸它的力量更大。

6、自由活动:让幼儿都来站在小硬板上,感受硬板下圆筒形硬纸板的承受力。

7、观察多媒体:用各种材料做成圆形物体各有什么用途(如油漆桶、水泥电杆、纸杯、高压锅等);他们都有用材料最省、受力最大、容量最大的特点。

[关于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2.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1 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 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1.1 一本———就是以人为本, 体现“三个一切”

这里所说的“一本”, 就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 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1.1.1 为什么说教学设计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呢?

首先, “以人为本”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呼唤人性的回归, 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注重人格的完善发展, 教育学生热爱生命, 指导学生光大生命, 发挥学生潜在优势, 提高学生生命质量, 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其次,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确立的新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1.1.2 教学设计怎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呢?

【案例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 (下) 《春天的手》一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环节所设计的导学步骤:第一步:师———在我们这首儿歌里住着许多生字宝宝, 大家一起到课文中去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生———学生边读课文, 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文中的生字作记号。第二步:师———这些生字宝宝, 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想办法去认识。下面学习伙伴一起做两件事: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四人小组开始合作识字。第三步:指名汇报, 共同评议;然后齐读生字, 玩“摘星星”游戏。

简析: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出发, 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识字, 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设计理念。

1.2 二让———让语文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语文

1.2.1 为什么要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首先, 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其次, 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我们经常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大语文呼唤大课堂 (社会) 和大教材 (生活) 。

1.2.2 如何才能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首先, 要让语文走向生活。其基本策略是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以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尝试———发现”为基础方法, 组织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其次,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其基本策略是引领学生融入现实社会, 投身于大自然, 以充实他们的生活。

1.3 三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3.1 教学设计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出发?

首先, 从“三维目标”出发, 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其次, 从三维目标“出发, 是“主题单元“编写特征的要求。加强语文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能力、策略等各方面的整合, 在整体推进中,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3.2 教学设计怎样才能从“三维目标“出发?

【案例2】怎样进行主题单元设计、充分体现“三维目标“?这里还是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 (下) 第一单元《元宵节》为例:根据主题单元的内涵和特点,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 既要注意设计教学的“硬任务“ (如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 也要备“软任务“ (如某种文化意识、道德思想的熏陶、想象力思维发展的培养、学会学习的引导等)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做到真正吃透教材、融汇贯通、全面把握、整体设计、分节实施。

2 教学设计的新策略

2.1 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的前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 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 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 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 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读出文章的妙处, 读出自己的惊喜时, 我便敢走进课堂。“要从教师本人解读文本入手, 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问题,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2.2 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的方向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 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因此, 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三个维度“出发, 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

2.3 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

据研究,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准备, 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a.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 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b.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 改变单一的以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模式, 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进课堂。c.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d.因地制宜地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e.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2.4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的关键

2.4.1 教学流程要从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 向现代的人性化的板块设计转变。

2.4.2 教学流程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 既要体现针对性, 又要注重操作性。

不同课型的性质、任务对教学流程设计有直接的制约作用。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需要, 可将新的小学阅读教学划分为精读课、略读课、学习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四种类型。

2.5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延伸

2.5.1 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反思?

研究表明: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 但如果没有反思, 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 通过反思, 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 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 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 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所以, 人们普遍认为, 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 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形成反思习惯。

2.5.2 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要明确的内容 (包括技术层面的反思、观念层面的反思、解释层面的反思、解放层面的反思、宏观背景层面的反思) ;二是掌握反思的策略 (包括写反思日记、课堂录像、同行观摩、校际赛课、专家观摩等) 。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要树立“一本” (以学生为本) 、“二让” (让语文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语文) 、“三维”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 的基本理念;按照文本解读 (前提) 、目标设定 (方向) 、资源准备 (基础) 、教学流程 (关键) 、教学反思 (延伸) 等基本程序和策略方法进行。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新理念,新策略

参考文献

[1]沈建民.论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9.

3.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优化;原则;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07-02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一直是教师教学小学语文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合理且适度的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不仅能够有效地固化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果,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减负”目标,帮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语文,这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深化教师教学实践和建设教学理论等都大有裨益。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作业设计和布置仍然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以下作者就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入手,分析并探索实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我国小学语文作业现状

1、老师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具体情况,也不管部分学生是否能接受设计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律是相同作业量和作业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使学生做的无用功很多。

2、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简单、机械地抄写已掌握的生词、语句等,不仅不会对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产生太大帮助,还会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其发散性及创造性思维产生禁锢作用。

3、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生词读写训练时,随意性比较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对课文及生词的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中,而是在教材进行到一个段落的时候,突然抽查学生读写训练,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此,对老师的突然袭击只能报以应付态度,没有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原则

1、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及教学质量,就加大作业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循序渐进地培养,确保学生高效率地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抄袭、让别人代写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2、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提高。

3、语文作业要开放性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的一项显著特点即开放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优化设计作业时还应遵循开放性原则,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同时还需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有选择的语文作业,在赋予语文作业开放性的同时,使其形成更灵活、丰富的形式。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的具体策略

1、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阶段性

提起作业,似乎总会有一个课后这样的修饰词语,事实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但这样的小学语文作业方式过于单一,也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丧失语文学习激情。

2、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要注意层次性,其作业层次性的控制是从小学语文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两个方面共同进行的。首先,从小学语文作业的数量来讲,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作业量的减少,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行语文知识面的扩展。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差或者语文学习态度不佳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作业量的增加,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早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样,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其次,从作业的难度方面来讲,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设置出三套难度不同的作文。不同难度的作业方案要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学生动力更加充足,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因此而实现提高。

3、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合理性

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合理性,所谓的合理性,就是指教师所设计的语文作业要在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之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如果小学语文作业不具有合理性,那么作业的存在就毫无价值。新课程标准将小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中,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十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识字与写字的任务,以小量的作业来促进学生大跨步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就是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在课堂上利用课堂作业完成学生思维逻辑的锻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重要作用,合理的发挥出小学语文作业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不断解决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枯燥乏味、对小学生知识能力促进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 伟,王国兵.让语文作业也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2] 刘 虹.小学语文作业改革之我见[J].教育科研论坛,2009(10).

[3] 曹丽丽.还语文作业以生命色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

4.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四

开放式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它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动手实践来获取新知的能力。现将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一、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提出问题阶段本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但教师所谓的启发引导,大多是将学生的思维牵入预设的圈内。分析问题阶段本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积极动手实践,进行再发现、再创造,但学生的动手实践,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机械地进行着相同的操作。解决问题阶段本该由学生发展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某些教师的引导下却成了答案是唯一的。教师多是“一言堂”,课堂僵化,没有生气。

二、开放型教学设计的趋势

所谓开放型教学设计,就是依据认知规律正确处理教学中“过程” 和“结论” 的关系,恢复“过程” 的应有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让学生享有独立发现、动手体验以及自主探索的广阔空间与时间。开放型课堂教学设计能架起新课程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有益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基于以上认识,只有努力摆脱教学中的僵化,才能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真正的释放。

三、开放型教学设计的途径

(一)情景导入生活化

特级教师吴正宪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导入做出了榜样。课始,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分桃子,而且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他说,“有4 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 “啪―啪!” 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又说,“有2 个桃子,平均分给2 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 掌声依然响亮。最后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状态了。吴老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桃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桃子时,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样吴老师便开始导入了新课内容。

(二)设置问题多样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就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我在教学中曾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 “老师今年30 岁,小明今年10 岁,?” 先让学生提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这样设计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能挖掘创造潜能。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问题,它的情境和内涵都是很丰富的,不但要具有趣味性,而且有些隐含问题还要学生自己去提出、求解,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

(三)探索交流自主化

我曾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鸡兔同笼” 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有8 个头,26 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为了让学生能尝试用多种策略解答此类题目,我在教学新知时,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纷纷尝试运用“列表举例” “画图分析” “假设法” “列方程” “金鸡独立” 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我通过检查发现,基础好的同学用“列方程” 和“假设法”,基础差的同学多数用了画图法列举法。之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典型方法是假设法。通过这样设计课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更多地去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四)设计练习层次化

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因材施教。在设计训练题时,要注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学四年级的“归一应用题” 时,我为学生出示这样一道训练题: 张师傅3 天加工180 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再做12 天共做多少个零件? 要求学困生用一种方法解,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学优生用三种方法解。各层次的学生如能多用一种方法正确解答,就予以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五)解决方法多元化

如教学四年级的“估算” 一课时,课本上安排了这样一道例题: 如果要估计一碗花生有多少粒,会有哪几种估算方法? 经过启发、思考和讨论,同学们竟想出了如下十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把花生平铺在桌上平均分,每份数乘以份数。

(2)用一个小酒杯在碗里舀,每杯粒数乘以舀的次数。

(3)先称出花生总量,再称出20 颗花生质量,算出总量中有这样的几份。

(4)称出25 粒花生的质量,算出一粒花生的质量,再由花生的总量除以一粒花生的质量。

(5)测量当25 粒花生和整碗花生放入有水的量筒中时,水面的升高情况进行估算。

(6)将25 粒湿花生和整碗湿花生放在火上烤时,根据烤干所需的时间进行估算。

(7)用一根细长的圆管,把花生装进去测量它的长度进行估算。

(8)称出一两花生有几颗,根据总重量进行估算。

(9)拿一个正好可以漏出一颗花生的漏斗,把所有花生都装进去,根据规定时间内漏出的花生数进行估算。

(10)将一碗花生放在地上,根据每次弯腰捡一粒的时间和将全部花生捡起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算。

5.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五

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验收的安排

全体参与验收教师:

根据学校关于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验收活动规划,近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验收活动,现将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课堂教学验收

1、时间安排。第二周星期一至星期五(2013年3月4日至8日)

2、验收安排。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综合、艺体学科进行验收,每个验收组推选评委3人,其中学校包组领导1人,教研组长1人、学科骨干教师1人。

3、验收结果。各验收组根据评价方案将所有参验教师的评委打分进行汇总,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后上报教导处,教导处汇总并公示后选取各组前40%的教师上报乡教研室,参与乡教研室的复验。

4、县级验收。乡教研室复验后将全乡同学科教师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后接受县教研室的终级验收,县教研室依据乡教研室的上报结果分别从上中下三档随机选取不少于1/3的教师作为参验对象,验收中,如果抽验的教师全部合格,则该学科上报的参验教师全部达标;如果抽验的教师出现不合格,该教师排名以后的其他参验教师均视为不达标。

二、教学设计验收

1、时间安排。第三周星期一至星期三(2013年3月11日至13日)

2、验收安排。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综合、艺体学科进行验收,每个验收组推选评委3人,其中学校包组领导1人,教研组长1人、学科骨干教师1人。参与验收的教师每人上交1份预习设计,1份课堂设计,1份限时作业。

3、验收结果。各验收组根据评价方案将所有参验教师的评委打分进行汇总,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后上报教导处,教导处汇总并公示后选取各组前40%的教师上报乡教研室,参与乡教研室的复验。

4、县级验收。乡教研室复验后将全乡同学科教师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后接受县教研室的终级验收,县教研室依据乡教研室的上报结果分别从上中下三档随机选取不少于1/3的教师作为参验对象,验收中,如果抽验的教师全部合格,则该学科上报的参验教师全部达标;如果抽验的教师出现不合格,该教师排名以后的其他参验教师均视为不达标。

三、特别说明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 宁教字(2012)60号 《宁阳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过关活动的意见》第五条奖惩办法中第2和3项中的内容之规定:“除上级特殊要求外,三年内不再举行县级优质课、创新课、优秀论文、优质教案等单项业务评选,依据验收成绩直接确定获奖人员。教学能手、人才递进工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综合类荣誉评选,必须在达标过关人员中产生推荐人选。对三年内没有获得“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教师,按有关规定撤销其教师资格,不得参加职称评聘和各类评优树先”。请老师们根据个人实际酌情考虑。

韦周中心小学2013年2月 附1:各验收组评委名单

附2:各验收组参与验收成员名单

附3:课堂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

6.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太仓市岳王学校曹雅琴

电话:1862370987邮编:215400

电子信箱:caroline-005@163.com

内容提要: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怎样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有趣,主动,合作,开放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它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想想做做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巩固之外,还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走出枯燥,体验有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1.游戏式作业。

游戏可以说是学生的最爱。任何一个小学生听到“游戏”恐怕都会两眼放光的。将作业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同桌之间,回家与家长之间对口令。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

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2.情境式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学完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设计一个“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购物。再如学完《认识方向》以后,设置了“帮小动物找家”的作业。即有一天,小兔、小猴、小羊出去玩,可是回来的时候它们迷路了,你能根据图上的提示把他们送回家吗?又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我们可以配合动画课件,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张强的一天:今天早上7(),张强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拿起一瓶150()的牛奶,就背起2()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他碰上了体重55()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张强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长的钢笔和1()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动画片开始了,他看了大约半()。吃完晚饭后,他先陪妈妈散步,绕村子走了2(),然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本来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被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一个个都像讲故事一样地讲述着“张强的一天”。无形之中,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大小形成了切合自己体验的概念,理解了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

这样的作业,将枯燥的讲解,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绘画式作业。

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而且对于绘画,儿童有着天生的喜好。从懵懂时代开始,他们就已经成为了绘画的“高手”。把数学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绘画完成作业,他们简直是求之不得。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一组美丽的花边,并在班内举行一个展览。学完了面积,让学生画一画家庭装修设计: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学完了《认识时间》,让学生画一画一天的时间安排。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迸发他们创造的火花。

4.日记式作业。

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学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完了长度单位后,介绍小马虎的知识。在教学完乘除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写成一则“购物”数学日记,记下在购物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又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我布置了介绍自己家位置的作业。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体验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记下来,着力于唤醒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走出被动,自主选择。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自助餐”式作业。

传统的作业往往“一刀切”,老师说了算,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会还是不会,大家都做同样的作业,而且都由老师来布置作业,这样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桎梏学生的发展,导致一些优秀的学生吃不饱。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作业内容可以选择作业形式,作业可以自已给自已布置,可以由同学、家长来布置。比如学完《年、月、日》之后,布置以下几样作业: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题。②根据所学知识制作月历(2月、3月、7月、8月)③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完成一张知识小报。再如学完《长方形、正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布置以下作业:第一层次为基本题,第二层次可以是应用性的习题:一张方桌的边长9分米,现在要配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该配多大的玻璃?第三层次可以是扩展性习题:(1)一个长方形宽6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2.“导演”式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形式能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 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这样的数学作业给

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同时,也把教师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放在教学的其他方面。

三、走出封闭,快乐合作。

传统作业往往以“独立作战”的形式出现,只讲求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提出要打破传统作业的这种“独立作战”的形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作用,变个体型作业为合作型作业。在作业上,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在合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1.亲情型作业。

如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去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2.合作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能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当地的公交公司或环保局。

这样的一个作业如果让个人去完成无疑是很大的量,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乐于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不断取长补短,学会更好的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不断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精神情感上的。

四、走出课本,研究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1.操作实践型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我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如剪纸、蝴蝶图片等,并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养孩子关心民间的剪纸艺术,培养孩子具有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采。

再如学完《统计》后,布置学生统计家里每周使用垃圾袋的个数,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收集数据,整理,然后绘制成一张统计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学生从中感悟对社会的关心,让他们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还能多设计些像“测量教室的长、宽”“当小小设计师”等实践操作性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孩子也将从快乐的实践作业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调查式作业。

作业不仅是做在本子上的题目,还可以是形形色色的活动。调查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我们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我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在学习了时间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A.选择一项活动,记录1分钟内的次数。(1分钟拍球,1分钟跳绳,了解家庭成员1分钟内做的事情。B.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各行各业1分钟内做的事情。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中,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使单调枯燥的作业富有了生活的气息。

3.小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

又显得特别的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如教完《位置与方向》后,可以布置小课题“美丽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7.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七

一、调查数据统计

此次调查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每个备课组先确定一篇阅读课文,再由每位老师对这篇课文独自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最后由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评议——依据新课标,从单元导读、课后能力检测题及教材特点等方面对每位老师的教学重点设计是否准确进行评估。

本次一共有39位老师参与了阅读教学重点的设计,其中54% 教学重点设计基本明确、恰当;33% 教学重点设计准确、恰当;13% 教学重点不准确。(见表1)

二、调查数据分析

1.“两极”偏差大

“两极”指处于第一学段的一、二年级和处于第三学段的五、六年级,这两个学段的执教老师对重点的把握存在偏差。究其原因,执教第一学段的教师容易拔高对学生的要求,而执教第三学段的教师却还不肯放手,仍把教学重点定位于低段的教学目标。

【例1】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课文《聪明的小白兔》一课时,某位老师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兔兄弟脱险的原因。依据新课标,这位教师显然拔高了对刚入学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的要求, 以“理解课文内容”为教学重点,摒弃了低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低段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见表2)

【例2】一位六年级老师在对课文 《大卫》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识字、 写字,这位六年级教师显然没有把握住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识字、写字虽然在每个学段都要重视,但识字、写字教学属于低段教学的重点,不是高段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指出高段阅读教学应重在使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见表3)

2. 第二学段对重点把握的准确率高于其他两个学段

从数据来看,执教第二学段的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准确率高于其他两个学段。执教四年级的教师把握教学重点的准确率是54%,对教学重点基本明确的教师,也达到了46%;执教三年级的教师对教学重点基本明确的,达到了100% 。

这是因为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相对于其他两个学段有着许多语文教学目标的共性。如新课标中指出的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因而大部分教师能基本把握。

3. 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原因

教师教学重点设计有欠缺或教学重点设计不准确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未“吃准”学段目标。许多年轻教师对新课标定位的学段目标不熟悉,缺少正确引导,有的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去抄,无自己分析的目标可言; 有的追求“创新”,形式花哨,却不知丢掉了基本重点。而老教师的通病就是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学生语文刚入门就要求其背诵、理解课文等,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忽视单元导读。不管何种版本的教材,每组教材都有对本单元的简明提示。有的是概述本组课文的基本内容,有的是提出本组教学的重点目标。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读提示: “阅读本单元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个别老师在设计本单元的《小草之歌》 的教学时,把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重点,显然加大了单元导读的要求,误解了教材编者的意图。

(3)重点过多。通过本次调查, 有的老师把重点设计得过多,有的达到了3个及3个以上,教学重点应该“少而精”,重点多反而觉得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应由点及面,准确把握,对总体目标合理取舍,抓住重点,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解决或点到为止。

(4)忽视语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教师在设计重难点时, 把全部的力度放在了人文理解上,对于语文的工具性却完全摒弃了。特别是第三学段应重在学法引领,可个别老师仍然把重点放在“感悟课文内容”上,对于“领悟、学习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却置之不理,这完全违背了新课标指出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三、对应策略

1. 学习新课标,把握学段目标

一定要认真阅读新课标,把新课标的理念、思路、内容、和建议熟记于心, 这是抓住阅读教学重点的前提。同时要把握好学段目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但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如“读”,低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中段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高段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从一些动词变化可以看到要求在变化, 从“学习”到“用”到“能用”,道出对朗读的学段要求,从“学习”到“初步学会”到“有一定速度”,指明默读的学段目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 在新课标指导下,就可以针对不同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每课的重点。

2. 认真阅读教材教参,吃透教材

新课标告诉了我们教学重难点的大体方向,而针对具体课文来说,教学重难点又有所不同,又如何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把握这些重难点呢?

(1)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色。我们阅读教材,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对照。 新课标的要求,明白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重点突破口在哪?并把内容进行细化,分不同课时来确定课文具体的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设计《小草之歌》时,有的教师就依据文章特点设计了以仿写训练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可见老师抓住了《小草之歌》 与其他课文的不同之处。

(2)从“单元导读”入手抓重点。 每个单元的前面部分都有单元导读。每个单元导学除了给出单元主题外,还特别讲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也就是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课文时要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再依据单元训练重点来抓每一篇阅读课文的重点,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3)从“课后题”入手抓重点。 课文后都设有“课后练习”,教师在通读课文后必须看这个部分内容,在没有看这个部分内容之前不能盲目地备课。 实际上,这个“课后练习”就已经给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本次设计的阅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的《年的来历》,课文后边有几个问题。从这几个课后题,我们一下就能看出,这篇课文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白胡子老头儿是用什么办法把“年”赶跑的?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就是文章要解决的重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详细理解、体会, 解答疑问,并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学有所悟。

3. 实实在在定重点

在本次教学重点的设计中,很多老师一口气设计出几个重点。如在设计《小草之歌》的教学时,一位老师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一课一得,重点过多,就变成了花架子,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的作用。

同时,真正定重点,要把学法引领融入到重点设计中去,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实实在在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 在灵活中定重点

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学重点也要“灵活而定”。教师所教学的班级不一样,每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根据新课标、教材等确定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重难点。如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和高年级的不同,成绩优秀的班级和成绩欠佳的班级的教学重难点也有差别。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需要学生的不断反馈和教师的积极反思。

8.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考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

我国著名学者张志公先生认为:“给学生设计练习,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练习要体现教学要求;二是练习应该有启发性;三是练习应该有多样性;四是出练习题要结合生活实际。”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业有三个特征:“所设计的作业是最适合于儿童的发展阶段的;为了准备行使成人的社会职责,所设计的作业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时,所设计的作业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作业应该是为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而有计划、有目的的提供的各种练习、思考和活动,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对作业形式的设计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可是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作业设计的目标不明确,作业顺序的安排和数量的多少缺乏科学性,作业的批改与评价模式单一。我们如何在语文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精神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让课前作业插上奋飞的翅膀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课前朗读文章,学习字词,了解文章内容是基本的预习要求,然而不少学生将此项作业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而不做课前预习作业的结果是直接影响课堂听课效率。因此,本人将课前作业要求具体化,明确预习目标,体现教学要求。做到语文预习四步:第一步,朗读课文三遍,一读准,二读通,三读流利;第二步,标出段落符号,画出生字词语;第三步,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第四步,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让课堂作业插上自信的翅膀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巩固,并进一步掌握相关语文技能技巧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语文教学质量。比如:学习了《北京的春节》,我布置了三项作业:①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②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重点介绍了哪些活动?③你最喜欢哪种活动?为什么?这三项作业。第一题是基础题,也是必做题。第二、三题是选作题,学生量力而为。这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不一刀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练习活动,都能在练习中有所收获,都能有成就感或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

设计课堂作业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训练中,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开放性的题目不求统一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当堂练习中都有收获,都能有成就感或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体会到收获的乐趣,对语文学习充满期待与信心。

三、让作业批改插上收获的翅膀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它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及时反思改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业的高效不仅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更体现在作业的批改反馈上,只有进行有效的批改反馈才能实现作业布置的价值,为一下次的布置奠定基础和设立方向。我们要摒弃只重作业结果不求作业实效,要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此,我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考虑,尽量使作业多样化,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人文性。

比如我们在语文的实践性方面,不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完了《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组以“爱护环境保护家园”为主题的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成立调查小组,通过看、问、查、记的方式,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一变化的成因,然后把收集到的材料归类整理,于是一份份关于“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摆满了教室。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以升华。

9.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分析 篇九

摘 要:自古以来,语言都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国际上的交流也日渐增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和沟通也在日益增多,所以这对人的听说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重视口语也成为了当今世界语文教育上的共同趋势。本文对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口语交际

在口语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概念理解有一些误差,或者理解的不够精准,不够深入。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有必要对口语交际的概念进行基本的界定。

一、口语交际的概念

1.口语包括语言与言语两部分

参考文献《辞海》中的记载,口语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指言论或者议论,另一种含义是指口头上交谈所应用的语言。那么口语交际中的口语到底指的是哪一种呢?要想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清楚语言与言语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语文教学到底是言语教学还是语言教学。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语言就是通过言语表现出潜藏在人脑子里的一种体系,而言语则是语言的一种体现。因此语言是潜在的系统,而言语则是潜在系统的体现;语言是词典性的,言语则是关系性的;预言是平面的,言语是全息的;语言是可以进行分割的,而言语却是一个整体等等。虽然语言与言语的用语不同,但是其本质还是还是一致的。借用一位名人的话来简单的说明语言与言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而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1.口语交际的动态性

口语交际不仅是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交流方式,也是在动态的语境中传出和接受自己以及对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条件下不同人的反应来调整话题,即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2.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大多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面对一些特定的对象,因此在交际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以下的两个问题。一方面要根据交流是所处的地点以及身边的人,根据语境改变交流的内容,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突发事件,这时就应该灵活的采用各种交际的方法随机应变。

3.口语交际的规范性

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规范自己的语言,进而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正规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要求说普通话,发音准确,要求在交际的过程中,话语通畅,清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做到无语病,态度大方,有礼貌。

4.口语交际的综合性

对于语言行为来说,完成一段完整的交际需要多种的思维进行参与,如思维,语言心理,情感,情感,态势,语境等多方面的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

5.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口语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在社会中产生,在社会中进行,它的形式主要为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也没什么区别,因此具有了很强的实践性。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以及生活中多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意义

1.与儿童智力开发,思维发展的关系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过程,可以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以及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语言。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直接的体现出了思维的丰富性以及深刻性。因此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交替的能力。所以口语交际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也可以说口语交际的锻炼就是一种思维转化的锻炼。

2.学龄前和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进行多项的心理学研究之后,结果表明学龄前以及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其关键时期,一旦错过了,则会对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可见教学时间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关键阶段,在儿童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条理,有逻辑性的表达的训练,以及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鼓励将会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以及思维发展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而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语言的培养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再语言训练上起到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积极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口语交际与儿童未来发展的关系

口语从社会中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交际化,高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口语交际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上到国际上的商讨,政治谈判,商业运作,小道求职应聘,工作学习,思想交流等等,也可以说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口语交际。一个人想要达到听得准确,说的得体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只有口语交际能力强,才能在信心交流纷纭复杂的社会上生存发展。

五、结语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正日益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同,但是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关于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正在一步步走向正轨,众多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也在进行着大量的研究实验,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参考文献:

10.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篇十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古冶区吕家坨第一小学

赵月

李晓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作文教学一直是较难的议题,学生作文时,常有“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啃铅笔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一从学生因素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我校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却不用说去野外劳动,就连泥中玩耍、山上采花这些游戏也已不可能,他们过着的是“望着四角的天空,守着电视机”的生活,阅读面窄,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成的作文大多是套话、空话。二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看,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师依然遵循“教师讲——学生做”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作文教学不够重视,没有从“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一高度去认识写作,对作文教学不能提前谋划,对许多观察作文没有安排学生去体验。三从现行教材看,教材整体偏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被弱化。作文教学变成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技巧训练,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因而因地制宜,整合农村教学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课堂常态下进行,采用文献研究法、资料搜集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

2.文献研究法:根据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小学有效教学理论;听取和观看专家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资料搜集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4.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5、经验总结法: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

6.个案研究法:树立优秀个人和优秀作文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三、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课题准备阶段,我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研讨磋商,进一步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令我们的课题研究更能有的放矢,我们研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如张中行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王丞泰的《作文教学刍议》、向成勇的《作文教学要把“积累”关》、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英)安东尼·海恩斯的《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等,又通过网络学习了一些国外优秀的作文教学思想,从而使我的探索和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不仅限于实践操作的层面。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与“儿童”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真正把作文的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而作为农村小学,我们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劣势,鉴于诸多理论文献中对农村小学作文关注较少的现状,实践阶段我们把着眼点聚焦在“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上,鼓励学生“写乡村景”“抒自然情”。

1、开发农村作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演绎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如果能细心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受,定能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资源。农村更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

(1)看农村新貌,激发梦想。农村田野中小麦、大豆、果树、棉花等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农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庭院,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让学生作文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2)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了解并记录祖辈的过去,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农村挖井、修路、平地、造桥,都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作文材料的收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我们的学生,虽为农村子弟,却不识稼穑,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因此,我们有计划地让他们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利用学校的生态园,带领学生种植花草、耕耘田地、培育葡萄,体验葫芦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学生得到了真切的体验,并逐渐学会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4)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农村婚俗寿礼,买车造屋,庆贺,开业开路的规矩无不体现了农村特有的情趣。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农民自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农村小学生采集下如此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写作素材,哪愁写不出具有特色的文章?

2、构建开放作文课堂,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教师的指导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才可能培养农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终形成写作能力。

(1)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贯穿“开放”二字,不再局限于几节作文课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

(2)变“形式指导”为“激活心灵”。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这就需要老师们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他们心灵的宝库,激活潜在的知识储备。

例如,一次,要写一篇题为《我想对你说》的作文,表达一下对亲人的爱与感激,教室里一片唏嘘之声,学生的表情是迷惘的,心态是麻木的,于是,我没有让学生马上动笔,而是先谈了自己作为女儿和母亲的不同心态和感受,使学生受到感染;而后我又引导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件件最触动心灵的往事,关注细节,交流情感:可昕流着泪叙述了抱怨妈妈只疼爱妹妹,把妈妈气哭后的悔恨,吕佳冰谈到妈妈为了锻炼她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少管她,她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心路历程;王伊琳回忆了做耳漏修复术时,妈妈的疼爱与付出,当她说道“我想哭,却不敢哭,因为我怕妈妈您更伤心;我知道妈妈您也想哭,却又拼命忍住,因为您担心年迈的奶奶承受不住„„”时,连很多男同学也留下了热泪。在这份浓浓的感动中,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一蹴而就,就连一直头疼无事可写的吕银宝也写出了一篇题为《我的奶奶是天使》的佳作。

3、多元评价,分层展示,体验成功快感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多元评价,激发习作热情

多元评价,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其中有学生自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写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学生互评,学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使他们与同学比,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还有老师的评价,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还可请家长评价,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并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沟通。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特别大。采用赏识评价,能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在作文评价时,作文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学生认可了,就自己记录下来。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

(2)展示作文,体验成功乐趣

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示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报学生作文的机会,选择学生习作、日记、练笔中较好的作品,打印、上报,并不忘打印一份底稿给学生。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在学校内广播时,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写作的积极性自然高涨。

利用博客,发布满意的习作。我们课题组创建了自己的习作博客。学生的习作,教师会定期发布,看着自己的一篇篇习作出现在网站上,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分享发表作品的喜悦,习作的兴趣就更浓了。号称“调皮大王”的王硕,只因一篇习作贴到网上,便养成了时时动笔的习惯,为了有更多的作品,课余时间,他经常拿着习作同老师交流。网络作文推开了农村学生热爱写作的希望之门。

(2)设立作文成果记录袋: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只记录袋,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作文起步”、“水晶之心”、“小苗圃”、“进步天使”等。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在报刊上发表的和自己满意的习作放入袋内。这样,一打开这个成果袋,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乐趣是成功的金钥匙。

四、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研究的时间匮乏,还有一些作文课无法实现“因地制宜”,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课题研究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较大,难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目标。教师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虽已比较重视,但在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展开。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

四、结语

叶圣陶老先生曾打过这样的比方:“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因此,只有让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盈的程度,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他们才能产生一种通过文字来倾吐心绪的冲动,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应该多花精力努力去研究和实践。

1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 设计 思考

语篇教学一般分为导入、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现在,语篇教学的最严重误区就是课的操作模式的混乱。Pre-reading的把握是语篇教学的关键。对语篇Prereading环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会让人感觉语篇不像语篇,句型教学不像句型教学,成了四不像。走进语篇的读前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建构语篇文本的内容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教师设计一些与语篇主题相关的问题,通过问答形式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扫除影响学生理解语篇的部分语言障碍,解决一些影响学生语言输出的词句,为学生顺利阅读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或话题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用到的词汇,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引领学生积极地从生活走进文本。接下来的两种导入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例子。

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导入部分和阅读前部分:⑴Free talk. T: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What’s your hobby? Show teacher’s information card. Guess teacher’s age and hobby. T: I like travel. I went to Shanghai last weekend. I visited EXPO Garden. Shanghai is a big city. I’d like to visit Shanghai. Teach: city visit visitor.⑵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EXPO. Step 2 Presentation. ⑴Let’s visit EXPO Garden. The first step is China Pavilion.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I’m from China. I’m Chinese. I speak Chinese. Teach: China Pavilion country Chinese.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I speak…⑵The second step is the UK Pavilion. The UK Pavilion is very special! Teach: UK British The capital(首都) of the UK is London.(介紹伦敦标志建筑伦敦桥和大本钟)Where is she from? She is from…(展示伊丽莎白女王照片) Does she speak Chinese? No, she speaks English.3.The third step is the USA Pavilion. The USA Pavilion is very interesting! Teach: USA American The capital(首都) of the USA is Washington .(介绍华盛顿白宫、纽约自由女神像)Where is he from? He is from…(展示奥巴马总统照片) Does he speak English? Yes, he speaks English.4.There are many pavilions in EXPO Garden.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ach: country different countries

此部分为阅读前训练活动,利用游览世博会的线路一一引出本课的新授词句,并一一操练,花费时间大约是20分钟。在两三年前,肯定是一个优秀的导入案例,但作为语篇教学的Prereading,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过长,让人感觉冗长,教师将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句都解决了,接下来学生阅读文本一马平川、一览无余,阅读过程中的猜测、判断、辨认等过程就被简化了,而且阅读过程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生学习将不够充分,违背了语篇教学的理念,破坏了语篇教学的整体性。

一些教师在话题导入时,经常绕很远,而且在词句的操练上,做的太多,生怕学生这个不会,那个不会,这就导致时间花费过多,影响了后面的文本阅读时间,并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了阻碍,缺少了思考,阅读能力相应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第一环节处理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抓住切入点,紧扣话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要兜圈子,要注重学习的整体性,相应解决一些影响学生语言输出的关键词句,给学生文本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预测、判断、辨别、推理等等。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导入部分和阅读前部分:1.Free talk.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ay comes after it? I’m happy today. S: Because weekend is coming.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s? Guess what I did last weekend? S: Did you…Last weekend? Last weekend I visited my relatives and friends. Use English to describe it. When did you usually visit y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on holidays? 导入主题 Holidays。

这个导入环节和阅读前部分,简洁清晰,通过问题导入,自然地问答,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做了铺垫。教师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切入点——周末做什么事情,导入到Holidays 这个话题中来,紧扣了本单元主题,利用对旧知的复习,引入到自己的生活,通过猜测游戏自然引入到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共花费时间6分钟。

上一篇:优秀学生期末考试感想作文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