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小教研总结

2024-06-18

六年级语文小教研总结(共8篇)

1.六年级语文小教研总结 篇一

六年级语文教研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行政领导的领导,全组老师的辛勤劳动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全组老师立足工作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教书育人,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勤恳耕耘,默默奉献,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今年的升实验中学的考试中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我们教研组同仁们的骄傲,也是我校的骄傲。

以下是我们组的工作总结:

一、工作态度:

本组老师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工作作风一贯雷厉风行。只要是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六年级组的老师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为我校打翻身仗献计献策。工作之余,每人都认真研读教研刊物,上网浏览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针对六年级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位老师能够认真分析,找出对策,齐抓共管,力争让本届毕业生能够平稳过渡,人人争当优秀毕业生,再创我校百年老校的风采。

二、学习状况:

我们六年级教研组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教研组。我们深知身处学习型社会的人,要适应这个时代,就要做个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的人。本学期,我们共进行教研组活动8次。每次活动,有计划,巧安排,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有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开学初,我们在学习新教材的同时,辅之以新课标的理论学习,用最新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践行新课标、新理念,在实践中悟透新理念,使教学实践成为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学行为,更让自己在实践中吃透了新理念。面对每一课的教学实施,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明确每一课时的目标、任务,关注到每一个教学细节,考虑到具体的学情,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机、有了个人的特色、有了自我的创新点,使课堂变成了实现教学理想的沃土,最终学生受益、教师受益。与此同时,老师们积极寻找好的文章、课例,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学习,为构建和谐课堂、和谐校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学习中,我们体会到了进步的乐趣,体会到了工作带给我们的享受,体会到愉快工作的真谛!

三、完成任务情况:

“精诚所至,精石为开”。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在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效,高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项工作无论大小,都有商议,群策群力,不论是长期工作,还是临时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有时甚至提前,超额完成。每位组内老师不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自我学习等都努力想办法,动脑筋,力求做到最好。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完成了本职工作。对待学生,倾注爱心;对待作业,全批全改;对待家长,温和热情;对待研讨,积极参与;对待会议,认真记录等等。本学期我们继续实行利用每天下午辅导学生,有的老师直到晚上七点多还在教室,甚至忘记了时间。之所以我们今年取得了好的成绩,是因为我们组的每位老师心中有学生,肩上有责任,脑中有办法,面对每项任务,积极应对,全力完成,确实做到了认真、及时、高效,为我六年级争了光,为我校添了彩。

四、创新状况与态势:

六年级组是一个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研组。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活动严格按计划,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反思总结,并开始尝试集体备课之后的个人风格教案的修订,鼓励老师们大胆尝试,创建具有个人风格的语文课堂。本学期我们教研组严格考试制度,在开学初就将试卷的命题工作做了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测试工作。同时,大家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夯实基础,丰富理论,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高。本学期以习作课题为契机,积极进行组内研讨课的研讨,准备了五节组内研讨课,并且鼓励老师们挑战自己,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与上学期不同的研讨课课型的研讨,即上学期上指导课的,本学期上评改课。第三,在本学期的阅读课的教学上,我们组的老师们也进行了自己的尝试,一方面结合单元主题的教学,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的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同主题的美文,一篇带多篇;另一方面,老师们把自己平时的阅读心得和收获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在阅读课上结合:即进行主题阅读的方式,以文养德,以德品文。在教研组内,老师们敢于创新,大胆开拓,教研气氛浓厚,形成了六年级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教研组风格。

五、团结与凝聚力:

人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不管是哪个单位,都离不开团结,离开了团结,就不能成为集体,单位就将是一盘散沙,力量就不能凝聚起来,事业也就不会成功。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就是一个团结、凝聚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教研组,组内每位老师都深知团结的重要性。因此,每位老师面对工作,总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力争把每一次工作都做到最好。尤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更能凸显合作精神。我们语文教研组六位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都已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大家都把教好所带的班级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但又不缺团结合作的品质,所以我们是一个团结竞争的小集体,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彼此出谋献策,资源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语文整体成绩。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我们本着“求新、求活、求实”的精神,全组同志为了改变人们对我校的认识,为了南小人的自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劳任怨地搞好工作,收到明显的效果,特别是近期小学升学考试成绩出来后,社会对我校有了新的认识,高度的评价,作为南小人,我们也引以为豪,扬眉吐气。但我们深知,要使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沃土,作为南小的老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再创南小百年老校的辉煌,南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六年级语文写作能力提高教研总结 篇二

一、考试基本情况简述。

本次参考共三个班,103人,参考103人,缺考0。本次考试年级总分8442分,平均分82,及格率97﹪,最高分97.5分,最低分23分。习作应得分2575分,实得分2431分,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习作,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小部分学生的书写有待提高。

二.针对本学期联片教研方案,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情感诱导,激发写作热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也就是得“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把写作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由此,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通过巧妙的情感诱导,恰到好处地点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观察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是说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才能使文思如泉水喷一般敏捷。古人又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为水非朝夕之功。”引用来说明写作,是说自己要有丰厚的积累,得从平地做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日积月累,以丰富习作的素材。由此可见,写作中的积累无非分为两方面:

1、知识的积累。《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密切配合”不仅说明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程度,对学生而言:阅读和写作如同一株大树,阅读是根系,写作是枝繁叶茂的树冠。若无庞大的根系,又哪来繁茂的树冠呢?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没有观察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所以指导学生作文就应先从指导学生观察入手。如教学《拾穗》时,结合第二部分让学生找到描写三个妇女拾穗时的动作及神态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文作者及图作者观察时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写得画得如此逼真。

2、生活的积累。学生要写出充实、优美的作文,就要像勤劳的小蜜蜂,从多彩的生活中采集丰富的花蜜。教师要教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带上“摄像机”和“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实践,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教师也要抓住各种各样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比如: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书法作品展,春日里带学生去踏青,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活动等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写好作文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

三、引领表达,培养写作能力。

阅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富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学生就会拿起笔来写作。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往往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也许这种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而我们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这是习作者的真实反映,他的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的体验的独特感受。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能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不然的话必然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

只有敢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平时,我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时,常常会发现学生写的内容真切感人,有时甚至让人忍俊不禁。可作文却很少有如此地情感流露。生活是万花筒,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两个人,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让学生大胆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自如挥洒自己的情感,会更有创意,大语文观应是培育孩子的敏锐的感受力,在大千世界中处处感受语文的熏陶,而不是让学生在框框中习作,处心积虑地寻找习作的材料。

四、培养自改,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法”。显然,自改习作已成为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下气力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小学生刚自改习作,往往无从下手,如何培养这习惯呢?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读,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有效的。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在口头上说说看。”在作文讲评课中,我按叶老自读自改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果然收效甚多。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自改中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局限,这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互改:

1、优劣互改互动。把优等文给差生改,让差生有榜样可学,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把劣等文给优生改,让优生有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给他们有当“小老师”的空间和时间,在互改中提高评改水平。

2、小组多向互改。以四人为一组,一人读自己的习作,三人听后提出修改意见,习作者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互评互改中不断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

伟大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这些千古绝唱,难道不是经过反反复复地推敲才写下来的吗?所以,有人说:“一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

3.2011年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总结 篇三

一、工作态度:

本组老师延续以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推陈出新,配合学校做好了各项关于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本届毕业生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学业。

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教研活动,能够按时、高效、有序地进行,本学期共进行教研活动16次。老师们继续发挥本组群研的优势,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了一次毕业班的任务。

工作之余,组内每位老师都认真研读教研刊物,上网浏览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针对六年级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们能够认真分析,找出对策,齐抓共管,组内老师互相勉励,共同协作,使本届毕业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本学期,全组老师无迟到、早退现象,兢兢业业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学习状况:

本学期,我们共进行教研活动十六次。每次活动,有计划,巧安排,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有阅读课题评价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开学初,我们在学习新教材的同时,辅之以新课标的理论学习,用最新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践行新课标、新理念,在实践中悟透新理念,使教学实践成为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学行为,更让自己在实践中吃透了新理念。面对每一课的教学实施,我们在集体备课上下功夫,明确每一课时的目标、任务,关注到每一个教学细节,考虑到具体的学情,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机、有了个人的特色、有了自我的创新点,使课堂变成了实现教学理想的沃土,最终学生受益、教师受益。与此同时,老师们积极寻找好的文章、课例,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学习。对每一次学校派送的外出学习机会,都不放过,无论是周日还是教学繁忙时间,都能去认真学习。

三、完成任务情况: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在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效,高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项工作无论大小,都有商议,有计划,有总结,群策群力,不论是长期工作,还是临时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有时甚至提前,超额完成。组内老师不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自我学习等都努力想办法,动脑筋,力求做到最好。本学期全组没有一个人因为个人的任何主客观原因,耽

误过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一位家长投诉,做到了本职工作应该做到的一切。对待学生,爱的教育;对待作业,全批全改;对待家长,温和热情;对待研讨,积极参与;对待会议,认真记录等等。为什么我们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呢?是因为我们组的每位老师心中有学生,肩上有责任,脑中有办法,面对每项任务,积极应对,全力完成,确实做到了认真、及时、高效。本学期使用多媒体教学每位老师平均20次。

四、创新状况与态势

六年级组是一个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研组。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活动严格按计划,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反思总结,并开始尝试集体备课之后的个人风格教案的修订,鼓励老师们大胆尝试,创建具有个人风格的语文课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夯实基础,丰富理论,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高。本学期以阅读课题为契机,积极进行组内研讨课的研讨。第三,在本学期的阅读课的教学上,我们组的老师们也进行了自己的尝试,一方面结合单元主题的教学,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的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同主题的美文,一篇带多篇;另一方面,老师们把自己平时的阅读心得和收获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在阅读课上结合:即进行主题阅读的方式,以文养德,以德品文。在教研组内,老师们敢于创新,大胆开拓,教研气氛浓厚,形成了六年级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教研组风格。

五、团结与凝聚力:

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就是一个团结、凝聚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教研组,组内每位老师都深知团结就是力量。因此,每位老师面对工作,总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力争把每一次工作都做到最好。尤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更能凸显合作精神。我们语文教研组三位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都已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只要有了好主意,好办法,大家总会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彼此出谋献策,资源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语文整体成绩。比如,我们组的庄老师能自己制作课件,熟练操作多媒体平台,充分开发网络空间的潜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大家经常把上网下载的课件加以修改后进行利用,或自制课件,把精心制作的课件无私地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

六、存在的问题:

4.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四

这学期,我们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中心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学校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们语文教研组懂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这学期,我们语文教师紧紧围绕学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实施研究工作。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向科研要质量,积极撰写教科论文。

五、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六年级语文小教研总结 篇五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了教师的观念。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其实,应该要有源源不断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也许,这只是揭示了教师需要具备丰足的学科知识而已。其实,这些年教师更多的学习时间还落在了教学方式和理论更新上。教研活动,是追求课堂效率的活动,很自然地牵涉到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们都要立足实际,寻求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在形式上崇尚自然,在理论上学有所得。而这也是教研活动的职能之一。学期初,我们就组织本组教师制订了计划,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新大纲,明确本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规定本年级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我们要求组内教师学以致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在行动上融合理论、深化理论。

二、认真落实了学校备课制度,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

1、认真备课。

⑴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

⑵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都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用能力。

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本组老师能团结协作,充分发扬个人的长处,我们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总体实力,打团体战,反对“孤军作战”。在六年级办公室内,时常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有的老师遇到上课过程中突发的教学或学生方面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于是,在办公室内,大家都会出谋划策,一起帮助解决教学问题和学生思想问题,同一办公室的老师热忱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了我们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茁壮成长。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年级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大家取得不少成绩,许多教学问题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例如:公开课有程君的《只有一个地球》、石磊 的《少年闰土》等,教学设计有余天贵的《青山不老》,综合性学习中的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大大促进我们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组进一步加强备课后的教师个性化设计,以形成教师独特的语文课堂。

三、努力方向:

继续向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迈进,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做足课前准备,努力做到精备精讲精练,1、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

2、继续加强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4、在学生中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组织本年级教师学习制作教学课件。

6、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徐国爱

6.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计划 篇六

一、语文教研组基本情况:

语文教研组1-6年级有21个教学班,由21位语文教师组成。上学期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研究,切实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稳定。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课堂上坚持“精讲、互动、高效”的原则,继续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

2、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本组教师要积极切磋教法学法,积极上好实践课、研究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反思、提炼和总结经验。同时要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重视组内和组际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研组信息化建设步伐,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争创学校先进教研组。

(二)、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备课,注重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切实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就以上要求及时调研、服务。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要控制期末复习时间,提倡期中调研分析,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多次、小范围地进行随机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同时加强各类素质竞赛, 如“读课外书、写规范字、诵经典诗文”比赛等,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1.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和使用工作,注意做好推荐开课、讲学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研究参与等催长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非骨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注意教师的均衡性发展,落实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促进教师队伍建设。3.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为个别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本学期将组织安排李霞老师和王立平老师上示范课,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参与听课,并及时进行评课,共同学习提高。

(四)利用网络,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组织语文教师对上学期的贝壳网进行学习,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研专题活动和专业网站的专题研讨。每月对网络教研工作进行专题总结,及时推广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三、具体措施:

1、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带领全组人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各项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备课,同年级老师互帮互学,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4、关心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严格遵守。

5、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青年教师要将磨课当作自己成长的舞台。

6、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加强这个方面的管理,让“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效,真正做到促进教学相长。

7、继续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着重加强对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三至六年级主要以加强习作指导和作文讲评的研究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不搞花架子,做到“真实、有效”。

8、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

四、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教学教研计划。

2、进行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3、学习李霞老师的教研课 四月份

1、贝壳网优秀资源学习分享

2、中高年级“我爱诗歌”手抄报比赛

3、单元测试

4、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五月份

1、五一”放假

2、王立平老师示范课学习

3、单元测试、4、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六月份

1、低年级组我是“小小书法家”评比活动

2、质量监测

3、学生评教活动 单元测试

4、期末复习指导。七月份

1、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2、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7.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 篇七

扎实有效的训练语文能力

——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隆化镇回民小学

2010年6月14日

目录

主持词„„„„„„„„„„„„„„„„„„„„„„3 独立备课材料„„„„„„„„„„„„„„„„„„„4 展示课教学设计„„„„„„„„„„„„„„„„„„18 主讲人说课材料„„„„„„„„„„„„„„„„„„20 主讲人教学反思材料„„„„„„„„„„„„„„„„24 评课记录„„„„„„„„„„„„„„„„„„„„„27 主题教研引领材料„„„„„„„„„„„„„„„„„28

六年级语文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材料

学校:隆化镇回民小学 学科:语文 主持人:邓志荣

研修主题: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活动时间:2010年6月8日

一、开场白

二、集体备课

三、上课

四、自我反思

五、同伴互助

六、专业引领

七、活动小结

第一部分 主持词

第二部分

独立备课材料

《风筝》教学设计

姜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矛盾冲突中也有亲情;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品读文中富含深意的句子,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一、导入、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去放风筝的快乐场景)这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请1至2名学生进行复述,教师适时进行纠正)2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自学5分钟 师生交流

(要求学生走入文本,从具体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

小兄弟可爱、体弱多病、喜欢放风筝、心灵手巧;而我粗暴、野蛮的阻止小兄弟放风筝

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

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

三、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a)请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

如: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教师随机将学生的提问打在电脑屏幕上,如果提问较多允许学习小组至少讨论4个以上的问题)b)小组讨论8分钟

教师巡视辅导,与各学习小组交流

c)师生交流,逐一解决(不要求按顺序,对哪个问题有见解,就谈哪个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适时点拨)

四、探究主题

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

(学生未必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

五、拓展及作业

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

六、总结

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我 :蛮横 粗暴;内疚、歉意 手足之情 小兄弟:可爱 爱玩;忘却 深刻反省

《风筝》教学设计

方淑润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

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步骤 :

(一)布置预习

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① 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② 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①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②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③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④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⑤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课文与《漫天的风筝》一文的异同的讨论

2、课外阅读鲁迅《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中的文章,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开讨论会或交流会。

(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 的三纬融合是这样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意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板书设计 : 毁

我 风筝 弟 情 严厉 自责

《风筝》教学设计

邓志荣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正确朗读、书写,体会其含义。

2、认识封建思想意识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3、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4、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三、讲授新课:

(一)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chà

nüè

bĭng

líng dīng

丫 叉

可 鄙

虐 杀

笑 柄

瑟 缩

zhuì

shù

shí

点 缀

宽 恕

苦心孤诣

嫌恶

什物

duò

tŭ lĕi

吐 蕾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

juã biã()

dàng yàng()

qiáo cuì()

jīng huáng()

huǎng rán dà wù()

3、词义

(1)书上注释:伶仃、肃杀、瘦得不堪、笑柄、恍然大悟、瑟缩、苦心孤诣、虐杀

(2)补充注释: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段)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12段)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2、把握感情线索。

默读课文后,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1)在北京看到天空中浮动的风筝,在“我”是一种;

(2)发现弟弟竟瞒着我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

(3)到了中年,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我”感到;

(4)“我”希望能得到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越发。

(四)问题探究: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明确: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4、写出第四段的记叙“六要素”。

5、发现弟弟竟瞒着“我”偷做风筝,“我”为什么非常愤怒?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6、“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于“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7、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折断踏扁了。

8、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9、弟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为什么“我的心反而沉重起来?”

明确:“我”因无法补过,而自责、内疚,想摆脱也不可能。

10、末段中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如何理解?

(五)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作者借写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了浓浓的兄弟情,作者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之情。

2、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 11 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六)写作特色:

1、绘声绘色地写景。

2、栩栩如生地写人。

3、真挚深沉地抒情。

(七)小结: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

《风筝》教学设计

胡艳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â

惩罚chãng

虐杀nûâ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î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

怒nù

愤怒

堕duî堕落 赚zhuàn 赚钱

恕shù

宽恕

坠zhuì下坠 诀juã

诀别 决juã

决定

抉juã

抉择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停顿恰当; ③读出感情; 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 13 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二)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3—4段(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3.朗读

(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

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

5.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第二课时

导入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三)5—8段(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4.核心问题探讨: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四)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3.小结二: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4.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

(五)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 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 —

(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2.有关天性的名言。3.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第三部分 六年级课例主题校本教研集体备课

活动时间:2010年6月8日 活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方淑润 胡艳伟 邓志荣 姜洋 主持人:邓志荣 记录人:方淑润 活动过程:一、二、三、主持人宣布集体备课开始,首先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扎实有效的训练语文能力。

针对本次课例确定本次活动的训练目标: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读教材,集中确定目标和教学设计

方淑润:首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内容 邓志荣:知识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鲁迅作品。胡艳伟:过程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姜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爱戴鲁迅。我把教学重点定为 “品读课文,感悟亲情”,难点定为 “理解含蓄深刻的语句,多元解读主题”。

第四部分 展示课的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姜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 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教师书写课题)

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 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2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第3、4自然段)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

从“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什么?

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

过度:文中还有一些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下面我们进入自主提问、合作学习环节。

三、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1、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

如:

1、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3、“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4、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6、“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小组讨论8分钟,教师巡视辅导

3、师生交流,逐一解决

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师:不过是毁坏了一个风筝,怎么能称为“精神的虐杀”? 师:可以看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师;作者为什么说要“躲”到严冬中去?(生回答)

过度:那为什么有说“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仅仅是指自然环境吗?(生回答)

四、探究主题

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业

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

六、总结

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第五部分 主讲人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姜洋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筝》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迅的一篇散文。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2、课文的特点

《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看,这篇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全诗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学情分析

六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

4、重点、难点的预设及依据

根据六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预设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难点: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引导下作深入思考。

5、目标的预设及依据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描写“误解和冲突”的语句,进行语言积累。

(2)能力目标:圈划文中表示“误解和冲突”的内容,体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悟“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说教学程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学以“一个切口、一组问题、几大板块、整体综合”的阅读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朗读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圈画重要词句并赏析品读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1、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本

教法:教师出示一张幼儿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孩子的调皮与可爱。师生轻松谈话,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幼儿可爱的形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亲切感,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教师的对女儿的浓浓亲情的流露,能唤起学生心中的亲情体验;而向学生介绍女儿的调皮、贪玩更是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观点的直接证明,从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学法:与教师轻松交谈。朗读全文,圈画生字难词。思考: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我态度转变的原因?(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朗读全文,既积累词语,又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渐进入作品的意境。同时问题的思考,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关注,而这一段正是本课教学预设的切入口。)

2、主问题探究,落实重点

21(1)教法:以第五自然段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的把握,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的精神,同时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问题预设:

“鲁迅先生看了讲论儿童的书后,回忆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后情感有什么变化?”

“精神的虐杀是指鲁迅先生对弟弟什么的虐杀?” “你有过这样被精神虐杀的体验吗?”

“今后看到有人抹杀儿童天性的行为,你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采取中间突破的教材处理方法,选择恰当的切入口,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

学法: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结合自身体验理解并朗读“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句话。(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在讨论与思考中掌握知识。)

(2)教法:出示教学“主问题”。探讨文章“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这一主题。(设计意图:以主干性问题促使教学深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并通过教师的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关注人生。)

学习障碍预测:这个主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读,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鲁迅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而忽略了文章后半部分鲁迅对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误解,学生可能容易找出鲁迅对小兄弟的爱而忽略了小兄弟对鲁迅的爱,学生可能不清楚对问题的解答的表述等。

教师帮助对策:在学生阅读全文,划找相应词句后,组织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赏析和朗读,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内容先拟:①引导学生对文章后半部分的关注:那么文章后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误解中的亲情的体现呢? ②引导学生对“小兄弟对鲁迅的爱”的关注:冲突是双方的,那么亲情是不是也是双方的呢,弟弟也爱鲁迅吗?③指导学生对 问题解答的表述: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就是对自己划找的语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人信服);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有感情的诵读自己划找的句子,用读来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动听众)。

学法:划一划,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和误解” ?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冲突和误解”,又为何还能体现出亲情?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既培养筛选问题的能力,又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3、发现、探究问题,突破难点

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鲁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评价,引导学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蕴深厚处进军。

(设计意图:把课文作靶子,通过文本意与读者意的冲突,引学生对作品作深入的思考。)

学习障碍预测:(1)学生提不出问题。(2)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3)学生等待老师说标准答案。

教师帮助对策:(1)适当的方法指导。(2)保证一定的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3)小组交流,整合问题。

学法:默读全文,划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交流筛选、整合问题,全班交流探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4、课外体验与拓展

教法:出示作业,两题任选一题。其一是写一篇“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的文章;其二是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和《秋夜》,探究环境描写在鲁迅作品中的作用。(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

学法:读作业题目,选择作业内容,课外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其一是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发现美的习惯;其二是以此来引导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第六部分 主讲人教学反思材料 《风筝》一课教学反思

姜洋

鲁迅的文章,历来就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刚进初一的学生就让他们接触鲁迅先生的《风筝》,难点自然不少。这是我第四次教这篇课文,以前教这篇课文时,因怕学生读不懂,理解不透,我讲得多,学生动得少,教完后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试着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力求学生能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课文,结果这堂课上得比以前要成功得多。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篇课文有难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古脑地灌输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课文有难点,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讲,《风筝》正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

首先我给学生营造了独立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我切实地抓了阅读这一环节。第一节课基本上用来朗读,既有听课文录音朗读,又有指名学生朗读,还有自由读、齐读、跳读等,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过多遍后,学生对文 24 章的主要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体会。随着朗读的深入,体会就越深刻,而朗读就越有感情。

其次我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舞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谈对课文的理解,我则认真倾听,所以学生发言踊跃。文章丰富的意蕴和深邃的思想全是学生们发掘出来的。鲁迅的勇于自责、勇于改正错误、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鲁迅对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及陈腐的长幼尊卑观念的的批判,鲁迅对小兄弟“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兄弟亲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鲁迅善于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鲁迅所处时代的教育特点、人伦关系特点等等全由学生发掘了出来。很好地实现了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再次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来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理解,对文中表现的亲情的理解,对文中一些语意晦涩的句子的理解等,都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自行解决,不拿标准答案束缚学生,允许答案多元化,这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许多学生的回答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和谐,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延伸拓展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玩过的最难忘的玩具和做过的的最难忘的游戏,同时要求他们说说在自己 25 玩得正高兴时被家长或老师阻止时是怎样做的。学生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起了自己玩过的玩具做过的游戏,说起了自己是如何对付家长和老师的,教室里不时响起欢笑声。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然后我布置学生以《童年的游戏》为题作文。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引用了课文中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开头,可见这句话说到了他们心坎上,让他们对这句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说话和写作这一环节的设置,更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这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在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充当的是旁观者的角色,没有融入到课堂中来;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或者提的问题似是而非;有些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在朗读环节中,个别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任何一堂课,都会有成功和不足。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七部分

评课记录

胡艳伟:整堂课以读为主,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以读带讲、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邓志荣: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真情体验、在读中得到感染与熏陶。

方淑润:注重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从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心灵,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胡艳伟:在课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和作者心灵的共鸣。

方淑润: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双向心理过程,即从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再回归到运用语言文字上,让不同的语言范例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存,并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被激活,使文本的语言变成学生自主的语言。

邓志荣:听了姜老师的课,我觉得她的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朴实。贴近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是一节没有过多粉饰和雕琢的课。我把她的课比喻成一杯白开水,适合所有的人去喝,不像咖啡、茶水、饮料等那样,如果要想改变它的味道,可以自己加调料。我要说的就是这节课既朴实,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八部分

主题教研引领材料

如何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李主任

第一把握读。读熟课文才能进行其他教学。“书不读书不开讲”。第二,中年级阅读中的字词教学主要是联系上下文、工具书、生活实际理解,在句子中找关键词。第三,要注意课本中基础知识的积累。另外,要能联系课外的阅读材料。

第二把握好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事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体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是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地求新、求异,不等于放手不管。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价值观,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达到师生与作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

第四、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去阅读教学偏重于串讲、串问,偏重于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用的时间较多,收效却不大。现在阅读教学又偏重于感悟、体验,至于感悟什么,体验什么,教师往往把握不住、目标不太明确。我认为,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提出给阅读的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等于说这方面的训练就不要了。有的课文,较适合分段,段落大意也容易归纳,我想,是可以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第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当然,在教学中开展活动、开展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语文课不要上成了“快乐大本营”或“天天向上”。语文学习光“乐”不行,教学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不能只是鼓励,批评不得。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好,缺少挫折感。课程犹如食品,课程设计就是挑选最有利学生发育成长的食品。当然,好食品也应让学生吃得得法,吃得适量。”

第六、说到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既不主张多用也不主张不用,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好奇心强,易新奇的、鲜艳的东西吸引,往往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适合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

8.六年级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八

我们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作为河南省特级教师的王莉老师,教学业务精湛,思维敏捷,在工作中总是无私地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由于特殊原因,王老师的腰部、腿部经常疼的厉害,但王老师仍然克服困难,忍着疼痛坚持每天上、下五楼到六年级进行办公,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做出了表率。任丽老师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小“家”的总管,教研组的大事小情任老师总是挂在心上。这个冬天任丽老师连续两个月感冒,严重时咳嗽得整晚上睡不着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老师也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没有少改一本作业。连玉洁老师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组里唯一的班主任,再加上第一年教毕业班,付出的艰辛唯有连老师心里最清楚,我们在办公室看到的总是连老师忙忙碌碌的身影,就连中午的休息时间连老师也不放弃,总是在外面随便吃点东西继续

回到办公室工作。李老师作为组里唯一的男士,办公室有什么重活累活,他总是身先士卒,李老师对待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他总要先动手做一遍,两节课后总能看到李老师给学困生补习的身影,作为年轻人的我们除了敬佩还能说什么呢?王瑞和罗闪两位老师是我们组的电脑高手,一学期以来他们坚持收集和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使得枯燥的知识生活化,静态的课堂动起来,除此之外,两位老师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效率,下载并重新整合了全套电子课本供各班使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在生活上,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大家知道,办公室每天安排的都有值日老师,但在我们六年级数学组却是大家抢着干,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不管是谁,早上进办公室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动提水,给每位老师倒上一杯热茶,然后开始扫地、擦桌子,说来这些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让我们融洽得像一家人。

我们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是一个积极进取的集体。大家团结协作,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认认真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解读教材,取长补短。

新教材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改变后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我们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道该怎样教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摆在我们六年级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学期我们把

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解读教材上。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补充教材是当务之急。我们认真听取了教研室武主任的建议,手头教着新教材,心中装着老教材,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就教学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既让新教材充分发挥了作用,又兼顾了老教材逻辑性强、有条理的特点。这样在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同时又能够夯实“双基”。

2、切磋技艺,共同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大家都是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查漏补缺,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静下心来,狠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好每一本作业,保证数学知识的关联性”是我组在数学教学上的共识。因为本学期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容易浮躁,我们又把六年级上期的整册数学教材重新整理,进行归类,充分利用我们的多媒体进行复习,最后一周,我们又把单元卷子中的所有难题、易错题进行整理,共有50道判断、40道填空和50道应用题,由于真正做到了五认真,在本次期末考试中,尽管六年级数学试题偏南,学生照样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年级共有115人考试满分。

3、群策群力,帮扶差生

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事情。这部分学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到这些学生的身上,而效果却不怎么明显,最后拉分的往往还是这些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把这项工作的行之有效呢?在进行微课题教研时,大家集思广益。大家共想出了近十种办法,现将其中大家一致之认为最重要的三点与大家分享。

(1)厚爱差生。教研时老师们说一定要“厚爱差生”。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视差生,要厚爱差生。“一个学生很难具备七种智能的全部,每个人只能拥有其中的若干种。在一个人所拥有的若干智能中,可能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占主导地位,其他单若干种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真诚的接受和理解差生的做题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课堂上多给他机会发言,课多和他交流、谈心。不要歧视这些学生,而是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

(2)耐心辅导。从“耐心”入手,去坚定学生的“恒心”。在学困生身上大多表现出的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但是要养成学困生这些好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或只言片语所能奏效的。这需打“持久战”。杨秀清老师说差生的个别辅导很关键,有的学生在课堂和大家一起听课确实是听不懂,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给开小灶,把没有听懂的环节给补上。在对差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浓浓的爱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课间、放学后经常看到组里的老师耐心地对差生进行辅导。每当看到这个情景我就会想起一位老师说过的话: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我们能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传授给他,我们不是人,是神。

(3)多帮一。在研讨时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让一个学生和差生结对子,会使得这个学生感觉到比较累。根据这个情况我们采取“帮扶小组”,让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一起去帮助一个差生,他们各负其责,这样地帮助能够做到比较全面、到位,效果也比较明显。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有爱心、信心,更要有耐心、恒心。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抓就灵,一做就通,更不可企求通过几次家访、几次表扬、辅导几次功课就大功告成。这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使“学困生”走出困境,学习成绩才会不断上升。

我们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在过去的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教研氛围包围着,有条不紊、扎扎实实的开展了教研活动,以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团结协作,大胆探索,用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xx年9月,王莉老师辛勤耕耘三十年,被郑州市授予“教育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

20xx年9月,王丽环老师被评为“中原区十佳优秀青年教师”。

上一篇: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下一篇:高端投资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