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2024-08-23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共7篇)

1.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篇一

抗高血压、抗心绞痛与抗慢性心律失常药物的习题练习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96题)

1.部分病人首次用药后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等反应的药物是()正确答案:B

A.普萘洛尔 B.哌唑嗪 C.甲基多巴 D.氨氯地平E.尼群地平

2.通过降低血管壁细胞内钠离子含量,使细胞内钙离子减少的药物是(正确答案:E

A.普萘洛尔 B.硝苯地平C.肼屈嗪 D.卡托普利 E.氢氯噻嗪

3.哌唑嗪具有()正确答案:B

A.生理依赖性 B.首剂现象)C.耐药性 D.耐受性 E.致敏性

4.易引起顽固性干咳的抗高血压药是()

正确答案:B

A.普萘洛尔 B.卡托普利 C.氯沙坦 D.氨氯地平E.米诺地尔

5.长期应用氢氯噻嗪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是()

正确答案:B

A.抑制醛固酮分泌

B.排钠,使细胞内Na+减少 C.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D.排钠利尿,造成体内Na+和水的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 E.拮抗醛固酮受体

6.高血压伴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选用的药物是()正确答案:B

A.普莱洛尔 B.利舍平C.哌唑嗪 D.卡托普利 E.氯沙坦

7.直接舒张小动脉平滑肌的降压药是()正确答案:D

A.利舍平B.氢氯噻嗪 C.硝苯地平D.肼屈嗪 E.可乐定

8.抑制平滑肌和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的降压药是(正确答案:C

A.利舍平B.氢氯噻嗪 C.硝苯地平D.肼屈嗪)E.可乐定

9.具有治疗轻度或中度原发性或肾性高血压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A.普萘洛尔 B.硝苯地平C.肼屈嗪 D.卡托普利 E.氢氯噻嗪

10.对血管平滑肌选择性高,对心肌收缩力或心肌传导作用影响很小的药物是(正确答案:C

A.普萘洛尔 B.哌唑嗪 C.氨氯地平D.硝酸甘油 E.氯沙坦

11.连续使用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A.普萘洛尔 B.哌唑嗪)C.氨氯地平D.硝酸甘油 E.氯沙坦

12.直接舒张小动脉平滑肌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D

A.可乐定 B.利血平C.哌唑嗪 D.肼屈嗪 E.卡托普利

13.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药物是()正确答案:E

A.可乐定 B.利血平C.哌唑嗪 D.肼屈嗪 E.卡托普利

14.非肽类的AT1体拮抗药物是()正确答案:D A.硝苯地平B.卡托普利 C.普萘洛尔 D.氯沙坦 E.氢氯噻嗪

15.能降低血压但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易导致心肌缺血的药物是()正确答案:A

A.硝苯地平B.卡托普利 C.普萘洛尔 D.氯沙坦 E.氢氯噻嗪

16.适用于心功能比较稳定的Ⅱ-Ⅲ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A.氢氯噻嗪 B.米力农 C.氯沙坦 D.卡维地洛 E.多巴酚丁胺

17.适用于轻、中度心力衰竭及左、右心室充盈量最高的患者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A

A.氢氯噻嗪 B.米力农 C.氯沙坦 D.卡维地洛 E.多巴酚丁胺

18.适用于肾性高血压及伴有肾功能不良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是)正确答案:C

A.普萘洛尔 B.哌唑嗪 C.甲基多巴 D.氨氯地平E.尼群地平

19.主要用于高血压及心绞痛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水肿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A.普萘洛尔 B.哌唑嗪 C.甲基多巴 D.氨氯地平E.尼群地平 20.伴有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患者禁用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A

A.普萘洛尔 B.哌唑嗪 C.甲基多巴 D.氨氯地平E.尼群地平

21.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伴有浮肿者更适宜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B

A.可乐定 B.吲达帕胺 C.依那普利 D.甲基多巴 E.米诺地尔

22.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药物是()正确答案:C

A.可乐定 B.吲达帕胺 C.依那普利 D.甲基多巴 E.米诺地尔

23.治疗高血压,还咳用于治疗偏头疼和青光眼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A

A.可乐定

B.吲达帕胺

C.依那普利

D.甲基多巴

E.米诺地尔

24.易产生耐受性的抗心绞痛药是()正确答案:D

A.卡托普利

B.氯沙坦

C.哌唑嗪

D.硝酸甘油 E.硝苯地平

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是()正确答案:A

A.卡托普利

B.氯沙坦

C.哌唑嗪

D.硝酸甘油

E.硝苯地平

26.口服有效的AT1受体拮抗药是()

A.卡托普利

B.氯沙坦

C.哌唑嗪

D.硝酸甘油

E.硝苯地平

正确答案:B 27.具有预防和逆转血管平滑肌增厚及左心室肥厚的抗高血压药物是()正确答案:C

A.利尿剂

B.钙通道阻滞剂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D.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E.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28.降压时伴有心率加快,心输出两增加和肾素活性增高的药物是()

A.依那普利

B.可乐定

C.哌唑嗪

D.硝苯地平

E.普萘洛尔

2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特点不包括()正确答案:B

A.适用于各型高血压

正确答案:D

B.增加心肌收缩力

C.直接抑制Na+内流

D.降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

E.升高血压

30.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是()正确答案:D

A.促进Ca2+内流

B.增加心肌收缩力

C.直接抑制Na+内流

D.降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

E.升高血压

31.易引起顽固性干咳的抗高血压药是()正确答案:B

A.普萘洛尔

B.卡托普利 C.氯沙坦

D.氨氯地平

E.米诺地尔

32.长期应用氢氯噻嗪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正确答案:D

A.抑制醛固酮分泌

B.排钠,使细胞内钠离子减少

C.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D.排钠利尿,造成体内钠离子和水的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

E.拮抗醛固酮受体

33.卡托普利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是()正确答案:C

A.增加NO,使小动脉扩张

B.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C.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D.作用与中枢后,使外交交感活性降低

E.使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耗竭

34.肾性高血压最好选用()正确答案:B

A.肼屈嗪

B.卡托普利

C.呋塞米

D.硝酸甘油

E.可乐定

35.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而产生降压作用的药物(A.依那普利

B.尼群地平

C.可乐定

D.普萘洛尔

E.硝苯地平

正确答案:A)36.降压药物中能引起“首剂现象”的药物是()正确答案:E

A.可乐定

B.硝苯地平

C.肼屈嗪

D.卡托普利

E.哌唑嗪

37.降压时伴有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和肾素活性增高的药物(A.依那普利

B.可乐定

C.哌唑嗪

D.硝苯地平

E.普萘洛尔

38.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病人不宜用()正确答案:A

A.噻嗪类

正确答案:D)

B.血管扩张药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D.神经节阻断药

E.中枢性降压药

39.伴有精神抑郁症的病人不宜用()正确答案:B

A.肼屈嗪

B.利血平

C.哌唑嗪

D.卡托普利

E.依那普利

40.对α、β受体均有竞争性拮抗作用的降压药()正确答案:C

A.哌唑嗪

B.甲基多巴 C.拉贝洛尔

D.普萘洛尔

E.美托洛尔

41.下列哪种药物首次服用时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正确答案:A

A.哌唑嗪

B.可乐定

C.普萘洛尔

D.依那普利

E.利血平

42.尤其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的降压药是()正确答案:A

A.钙拮抗药

B.神经节阻断药

C.利尿降压药

D.外周交感神经抑制药

E.直接扩张血管药

43.选择性阻滞Ca2+通道的降压药是()正确答案:A

A.硝苯地平

B.利血平

C.可乐定

D.普萘洛尔

E.氢氯噻嗪

44.高血压伴有溃疡病患者,下列哪种药物应忌用(A.卡托普利

B.哌唑嗪

C.甲基多巴

D.可乐定

E.利血平

正确答案:E)45.高血压危象首选()正确答案:B

A.硝苯地平

B.硝普钠

C.尼群地平

D.依那普利

E.利血平

46.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者,避免选用()正确答案:A

A.普萘洛尔

B.可乐定

C.甲基多巴

D.卡托普利

E.硝苯地平

47.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宜选用()正确答案:A

A.硝苯地平

B.肼屈嗪

C.哌唑嗪

D.氢氯噻嗪

E.尼群地平

48.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用()正确答案:D

A.氢氯噻嗪

B.哌唑嗪

C.卡托普利

D.普萘洛尔

E.可乐定

49.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正确答案:B

A.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B.阻断心肌?受体,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C.收缩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担

D.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耗氧量

E.增加心肌供氧,降低心肌耗氧

50.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立即给予()正确答案:E

A.普萘洛尔口服

B.硝苯地平口服

C.硝酸异山梨酯口服

D.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

E.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51.剂量过大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A

A.硝酸甘油

B.普萘洛尔

C.硝苯地平 D.地尔硫卓

E.双嘧达莫

52.连续应用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是()正确答案:A

A.硝酸甘油

B.普萘洛尔

C.硝苯地平

D.地尔硫卓

E.双嘧达莫

53.硝酸甘油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是()正确答案:B

A.对血管的直接舒张作用

B.产生一氧化氮(NO),使用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升高

C.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 D.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

E.阻滞钙离子通道

54.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是()正确答案:A

A.硝酸甘油

B.硝苯地平

C.普萘洛尔

D.胍乙啶

E.洛伐他汀

55.可诱发和加重哮喘的药物是(A.硝酸甘油

B.硝苯地平

C.普萘洛尔

D.胍乙啶

正确答案:C)E.洛伐他汀

56.变异性心绞痛不宜选用的药物是()正确答案:C

A.硝酸甘油

B.硝苯地平

C.普萘洛尔

D.胍乙啶

E.洛伐他汀

57.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对变异性心绞痛宜选择的药物是(A.硝酸甘油

B.硝苯地平

C.普萘洛尔

D.胍乙啶

E.洛伐他汀

58.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的缺点是()正确答案:E

正确答案:B)

A.室壁张力降低

B.心室压力降低

C.外周阻力下降

D.心肌耗氧量降低

E.心率加快

59.与硝酸甘油扩张血管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是()正确答案:E

A.心率加快

B.搏动性头痛

C.体位性低血压

D.升高眼内压

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60.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疗效好的药物是()正确答案:B

A.普奈洛尔 B.硝苯地平

C.硝酸甘油

D.考来烯胺

E.曲美他嗪

61.硝酸甘油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正确答案:E

A.降低心肌自律性

B.抑制心肌收缩力

C.抑制血小板聚集

D.增加心排出量

E.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62.心得安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心绞痛的目的是()

A.合用后可相互取长补短

B.抑制心肌收缩力增强

C.克服硝酸甘油耐药性的产生

正确答案:A

D.增强扩血管作用

E.减少硝酸甘油体内转化

63.硝酸甘油的常用给药方法是()正确答案:D A.口服

B.皮下注射

C.皮肤敷贴

D.舌下含服

E.雾化吸入

64.普奈洛尔不宜用于哪种病症(A.原发性高血压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稳定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正确答案:D)E.甲亢

65.伴高血压和哮喘的心绞痛患者,宜选用()正确答案:B

A.普奈洛尔

B.硝苯地平

C.硝酸戊四醇酯

D.麻黄碱

E.硝酸异山梨醇酯

66.硝酸甘油无下列哪项不良反应(A.头痛

B.体位性低血压

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心率过慢

E.心率过快

67.硝酸甘油扩血管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E)

A.阻断ɑ1受体

B.激动?2受体

C.阻断M受体

D.激动多巴胺受体

E.在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被生物降解产生NO

68.抗心绞痛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正确答案:B

A.扩张血管

B.减少心肌耗氧量

C.减慢心率

D.抑制心肌收缩力

E.减少心脏容积

69.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机制是()正确答案:E

A.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B.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氧

C.扩张血管,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肌收缩力

D.减弱心肌收缩力

E.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70.治疗地高辛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E

A.地高辛抗体

B.考来烯胺

C.氢氯噻嗪

D.阿托品

E.苯妥英钠

71.治疗地高辛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A.地高辛抗体)B.考来烯胺

C.氢氯噻嗪

D.阿托品

E.苯妥英钠

72.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不包括()

正确答案:D

A.加强心肌收缩力

B.减慢心率

C.减慢传导

D.抑制左心室肥厚

E.降低自律性

73.强心苷治疗房颤的机制是()正确答案:A

A.抑制房室传导 B.强加心肌收缩力

C.抑制窦房结

D.缩短心房的ERP

E.加快房室传导

74.强心苷治疗心衰的机制是()正确答案:B

A.抑制房室传导

B.强加心肌收缩力

C.抑制窦房结

D.缩短心房的ERP

E.加快房室传导

75.与洋地黄毒苷结合,能阻断肝肠循环,减轻中毒的药物是(A.地高辛抗体

B.考来烯胺

C.氢氯噻嗪

正确答案:B)

D.阿托品

E.苯妥英钠

76.治疗地高辛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A.地高辛抗体

B.考来烯胺

C.氢氯噻嗪

D.阿托品

E.苯妥英钠

77.治疗地高辛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正确答案:E

A.地高辛抗体

B.考来烯胺

C.氢氯噻嗪

D.阿托品 E.苯妥英钠

78.某心力衰竭患者,服用地高辛,每次0.25mg,每日2次,服用期间药师应特别提醒患者注意的地高辛特有的不良反应是()正确答案:D

A.恶心

B.腹痛

C.头痛

D.黄视症

E.心跳加快

79.关于强心苷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D

A.其极性越大,口服吸收率越高

B.强心苷的作用与交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有关

C.具有正性频率作用

D.安全范围小,易中毒

E.可用于室性心动过速 80.对下列心力衰竭,地高辛疗效最佳的是()正确答案:C

A.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B.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C.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力衰竭

D.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力衰竭

E.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81.强心苷中毒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正确答案:C

A.消化系统反应

B.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C.心脏毒性

D.肝损伤

E.肾损伤

82.静脉给药后,起效最快维持时间最短的强心苷是()

A.地高辛

正确答案:D

B.毛花丙苷

C.洋地黄毒苷

D.毒K

E.去乙酰毛花苷

83.强心苷不能用于下列哪种症状()正确答案:D

A.心房纤颤

B.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房扑动

D.室性早搏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84.肾上腺素与强心苷共有的作用是()正确答案:D

A.兴奋?1受体

B.减慢心率

C.增加正常心脏的输出量

D.增强心肌收缩力

E.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

85.下列哪种强心苷口服吸收最完全(A.地高辛

B.毒K

C.洋地黄毒苷

D.毛花苷C

E.黄夹苷

86.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机制是()

A.促进收缩蛋白

B.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2+量

C.促进物质代谢过程

D.增加能量供应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E.促进调节蛋白的功能

87.强心苷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B

A.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

B.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显著降低

C.直接作用于窦房结细胞

D.减慢心律,使心肌耗氧量减少

E.兴奋心肌?受体

88.可解除强心苷中毒引起心动过速的药物是()正确答案:C

A.奎尼丁

B.异丙肾上腺素

C.苯妥英钠

D.硫酸镁

E.多巴胺 89.下列强心苷口服吸收最完全的是()正确答案:C

A.地高辛

B.毛花丙苷

C.洋地黄毒苷

D.毒K

E.去乙酰毛花苷

90.强心苷过量引起心动过缓时,应选用()正确答案:E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普萘洛尔

D.异丙肾上腺素

E.阿托品

91.强心苷和利尿药合用治疗心衰注意补充()正确答案:A

A.钾盐

B.镁盐

C.钙盐

D.钠盐

E.高渗葡萄糖

92.强心苷主要用于()正确答案:A

A.慢性心功能不全

B.室性心律失常

C.传导阻滞

D.心绞痛

E.窦性心动过缓

93.普萘洛尔负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A.兴奋心肌细胞膜上?1受体

B.兴奋心肌细胞膜上ɑ受体

正确答案:C C.增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含量

D.直接兴奋交感神经

E.抑制心肌细胞M受体

94.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应首选(A.利多卡因

B.苯妥英钠

C.美西律

D.维拉帕米

E.普萘洛尔

95.使用强心苷期间禁忌()正确答案:A

A.钙盐静注

B.镁盐静注

C.钾盐静滴

D.钠盐静滴

正确答案:B)

E.葡萄糖静滴

96.强心苷用于治疗房颤、房扑,是在于它能够()正确答案:B

A.降低异位节律点自律性

B.减慢房室传导

C.加强心肌收缩力

D.延长有效不应期

E.改善传导速度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19题)1.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有(正确答案:ABCD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

B.减少醛固酮分泌

C.减少缓激肽水解

D.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E.阻断血管紧张素AT1受体

2.可引起心率减慢的抗高血压药油()正确答案:CDE

A.二氮嗪

B.硝苯地平

C.可乐定

D.普萘洛尔

E.甲基多吧

3.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物有(A.哌唑嗪

B.肼屈嗪

C.二氮嗪

D.胍乙啶

E.硝普钠

正确答案:BCE)4.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有()正确答案:ABCD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

B.减少醛固酮分泌

C.减少缓激肽水解

D.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

E.阻断血管紧张素AT1受体

5.钙拮抗药作为降压药使用时其优点是()正确答案:ABD

A.血压下降时不减少重要脏器的血流量

B.不引起脂代谢紊乱

C.不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肾素活性增高

D.不引起葡萄糖耐受性的改变

E.不降低心肌收缩力

6.钙拮抗药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正确答案:ABCDE

A.心律失常

B.心绞痛

C.高血压

D.心肌梗死

E.脑血栓形成

7.属于钙拮抗药的是()正确答案:ACDE

A.硝苯地平

B.利血平

C.尼群地平

D.尼莫地平

E.氟桂嗪

8.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包括()正确答案:CD

A.硝苯地平

B.尼群地平

C.卡托普利

D.依那普利

E.拉贝洛尔

9.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包括()正确答案:ABC

A.哌唑嗪

B.普萘洛尔

C.拉贝洛尔

D.卡托普利

E.依那普利

10.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可选用的药物是()正确答案:ABCDE

A.硝酸甘油

B.硝酸异山梨酯

C.硝苯地平

D.普萘洛尔

E.硝酸戊四醇酯

11.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正确答案:ABC

A.能消除硝酸甘油引起的心率加快

B.能消除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室容量增加

C.可降低硝酸甘油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增加

D.可降低心内外膜血流比例

E.可使侧支血流量减少

12.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包括()正确答案:ABCDE

A.心率加快

B.体位性低血压

C.恶心、呕吐

D.腹痛、腹泻

E、颜面潮红 13.下列哪些药物应用合理的是()正确答案:AB

A.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B.硝苯地平与普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C.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卓治疗变异型心绞痛

D.普萘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E.硝酸干预与硝苯地平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14.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的特点包括()正确答案:ABCD

A.缩短收缩期

B.舒张期相对延长

C.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

D.增加衰竭心脏心排出量

E.加快心率

15.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包括()正确答案:ABC

A.硝酸酯类血管扩张药

B.钙通道阻滞药

C.β受体阻断药

D.α受体阻断药

E.镇痛药

16.在治疗剂量下,地高辛的作用有()正确答案:ABCDE

A.加强心肌收缩力

B.减慢心率

C.降低自律性

D.减慢传导

E.缩短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

17.强心苷中毒可引起哪些症状()正确答案:ABCDE

A.黄视、绿视等视觉障碍

B.心动过速 C.室性早搏

D.房室传导阻滞

E.胃肠道症状

18.能增加强心苷对心脏毒性的因素有()正确答案:ABCDE

A.低血钾

B.低血镁

C.高血钙

D.合用高效利尿药

E.心肌缺血

19.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的特点是()正确答案:ABCD

A.收缩期缩短

B.舒张期相对延长

C.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

D.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2.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篇二

1 提高学生对药物毒理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让学生萌发和维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必须明确学习药物毒理学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首先让学生明白目前随着化学工业与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 , 每年问世的新的化学物质和药物数以千计[2], 如何正确全面地回答这些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如何保证研制出来的新药,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对病人来说是安全的, 这是毒理学研究的关键所在。在开课教学中经常介绍一些药物的毒理学研究文献, 同时列举一些药害事件, 使学生明白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增加学生的使命感。同时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要做到学生为主体, 问题为中心, 提高同学的主体参与意识。如给学生们列举一些药害事件时, 结合多媒体播放图片, 如“反应停事件”, 然后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看完图片后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提问出现危害现象的原因, 以及怎么避免这些药害事件的发生。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引导学生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药物毒理学这门课重要性的认识。

2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 直观新颖, 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 生动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 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边的变得趣味横生, 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在介绍急性毒性作用内容时, 就可以把动物急性中毒表现以图例和病理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到“药物致癌作用”时, 以往讲到致癌机制时在黑板上用箭头标示来讲解, 让学生感到枯燥又难懂,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将细胞分裂增殖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 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 开展案例法教学

案例法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采取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操作技能, 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3]。案例教学多采用讨论法, 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 有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3.1 通过案例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药物毒理学课程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则, 如果这些概念和原则掌握不清, 会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例如, “选择毒性”是指一种药物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 而对其它种类生物无害, 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 而对其它组织器官不具毒性。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一概念, 往往会使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在分析问题时不会灵活运用, 只要我们导入实例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是抗菌药物, 能杀死机体内的细菌, 而对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没有影响。这是因为细菌有细胞壁, 药物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而人体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所以药物对机体的细胞没有影响。

3.2 运用案例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串联

运用恰当的案例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到中药安全用药时, 可以运用以下案例:某一村民在打石头时不小心右脚骨折。听人说草乌治疗骨折效果非常好, 便到一中草药市场买了一两半草乌回来。当晚只喝了一汤勺草乌熬成的药水。谁知没过多久, 就感到不舒服, 直喊头晕肚子痛, 口中不断有白沫冒出, 随即陷入了昏迷。经医院全力抢救, 终因中毒太深回天乏力, 死亡原因很明确:草乌中毒。在这个案例中课以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1) 所用草乌到底是何种生药, 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2) 草乌有无治疗骨折的效果? (3) 在草乌等乌头类生药的使用过程中, 应注意什么? (4) 如果发生乌头类生药中毒, 中毒症状如何, 其中毒机制是什么, 应如何进行解救?通过分析以上案例, 就将乌头类中药的药效, 毒性成分, 中毒机制及解救办法等整合在此案例中,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突出了重点,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毒理学实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理论教学的补充, 但是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 我院暂时没有开设毒理学实验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验内容穿插到课堂中来, 然后根据所授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试验, 课上针对学生设计的试验进行全班讨论, 这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 也能培养学生查阅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楼宜嘉.药物毒理学 (第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6

[2]周立国, 何进.药物毒理学应是要学生的必修课[J].药学教育, 2000, 16 (1) :48-49

3.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篇三

【关键词】药理学; 基本药物制度; 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69-01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启动了全国医改工作,医改3年以来全国的医疗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老百姓的就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行,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实现了看得起病的愿望。作为医改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广泛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深化对药理学研究方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

1认真研究政策背景,及时转变药理学研究方向

早在2009年卫生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就指出,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同时还强制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种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2012年5月 全国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更是明确提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2012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这些政策、要求的落实,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药物将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用药的主体,对基本药物的药理学研究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意义。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药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临床药物的使用。药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了解药物的效果、发生作用的机理及进一步发挥药物疗效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对药理学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基本药物在我国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将给药理学研究带来一个全新的领域。结合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开展有针对性、实践性的药理学研究必然是今后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加大精細化研究力度,多出精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公开的,每3年调整一次。这意味着在基本药物的研究、使用上,大家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环境。在这样的研究环境中开展基本药物药理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精细化研究,确保研究成果的精品率。一方面是可以开展改善药物质量的研究,深入分析药物生产环节或者储存运输环节可能对药物质量造成的影响。基本药物尽管大多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应用于临床,但是早年的生产技术、精细化程度与现代药物生产工艺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应当研究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提升或降低作用。当年的储存、运输条件与现在相比也变化非常大,同样可能对药物质量带来一些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药物成份的研究。包括研究在现代纳米科技、生物科技条件下,微量化的药物成份变化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多种类基本药物配合使用的组合效果和配伍模型。只有精品化的基本药物研究,才能带来基本药物应用的大发展,才能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更多的技术储备。

3注重深入研究和应用

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必然会改变我国普通群众的用药习惯,这是发达国家已经经历的过程。例如,澳大利亚65岁以上老人中每天使用4种或4种以上药物的占到70%,居住在养老护理机构的65岁以上老人每天使用的药物达6至7种。随着我国民众对于健康水平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基本药物的使用会日益频繁。所以,我们将研究方向从不断开发新药之中部分解脱出来,关注基本药物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文献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8.6%,服用6种以上药物时,这个比例将高达81.4%。基本药物制度解决了广大农村看病贵的问题,随之而来的用药隐患应当及时研究预防。因此,加大对基本药物药理学的研究,及时修正、补充用药规律,减少药品混合使用带来的危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4重视研究积累,坚持厚积薄发

自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概念席卷全球后,经验医学有逐渐被循证医学取代的趋势,循证医学改变了传统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强调“最佳证据+医生研判+患者意志”的综合决策方式。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药学和药理学自然也受到了循证医学的影响。应该承认这是一种进步,极大的减少了药理学研究中的盲目性,增加了科学性和可靠性。

但是,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研究经验的积累对药理学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基本药物制度日渐普及的当今,重视药理学基础研究,重视常见药物应用研究都显得尤其重要。每一种被国家列入目录的基本药物都是老一辈医学家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基石。对年轻的药理学研究人员来说,要学习老一代研究人员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年长的研究人员来说,要将自己的思想、技能、成果、毕生事业传承下去。

5研究与应用结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近年来,药理学的分支-临床药理学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临床药理学脱胎于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药物发生作用的最后综合阶段为研究重点,寻找药物对人体产生作用的规律。它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研究都是结合病人的病症变化来进行,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药理学可以有效地研究同种药物在不同人群会发生怎么的作用效果,例如麻黄碱在白、黄、黑三个人种中作用力依次降低。基本药物制度给临床药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重点,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规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评估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重要依据。所以,临床药理学研究,不仅是利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的药物种类,通过不同的组合配伍,适应不同人群的身体特点,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需要,也是国家主导的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的需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 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3]作者:黄正明 杨解人 书名:《临床药理学》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12-235页

4.食品毒理学课程小结复习题 篇四

1.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2.外源性化学物 包括

3.食品毒理学、研究内容和最终目标 4.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5.食品被污染的主要途径和预防措施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毒物、中毒

2.毒素、毒素的种类包括哪些 3.毒性、剂量

4.毒作用的特点:速发作用和迟发作用、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可逆作用和不可逆作用 5.毒作用的描述:效应和反应、毒效应谱 6.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

7.联合毒性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加强作用 8.毒作用的靶器官

9.生物标志物的分类: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易感生物标志物 10.剂量-反应和剂量-效应的概念,有何意义?

11.剂量-反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曲线类型包括哪些,那种曲线类型最常见?

12.毒性表示方法当中的 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最大耐受剂量

13.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最小有作用剂量(阈剂量毒),表示方法,英文缩写 14.急性毒作用带和慢性毒作用带和计算公式,反映数据的意义?

15.残留限量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最高允许残留量

参考剂量

休药期 16.三致物指的是什么?食品中常见致癌物 17.致敏物,免疫抑制作用

第三章 毒物的体内过程

1.毒物在体内分为哪些过程?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有何区别? 2.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3.毒物的跨膜运转包括哪些方式?那种方式最常见?

4.毒物的吸收途径包括哪些?消化道吸收的影响因素?呼吸道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吸收的影响因素?

5.什么是分布?贮存库 血液中的分布特点?组织中的分布特点? 6.毒物的排泄

排泄途径包括哪些?

7.毒物的生物转化 包括哪些阶段和化学反应?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反应有何特点? 8.氧化分为哪两种?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反应有哪些? 9.结合反应包括哪些反应? 10.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机制

1.化学物质扰乱正常的代谢包括哪些方面? 2.细胞膜损伤的分子机制包括? 3.钙稳态 钙稳态失调

4.自由基 活性氧系统(氧自由基以及消除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作用?

5.DNA的损伤包括哪些方面?DNA的修复机制包括哪些? 6.基因突变

突变体 野生型基因 基因突变包括哪些类型? 7.致癌的分子机制?

8.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第六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1.一般毒性作用 分为哪几类?

2.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 观察内容和观察时间 3.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4.毒理学实验当中对于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 5.染毒方法有哪些 不同途径的吸收速度快慢

6.急性毒性实验的剂量设计和分组要求?LD50有哪几种计算方法? 7.急性毒性试验的观察内容?

8.食品毒理学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分级?急性毒性试验的评价?

9.亚慢性毒性试验概念 试验期多长 10.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1.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对于实验动物的年龄有何不同? 12.亚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和分组有何要求? 13.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脏器系数

14.蓄积毒性 物质蓄积 功能蓄积

产生的原因? 15.蓄积毒性试验进行的目的? 16.蓄积系数 蓄积系数分级

17.生物半减期

蓄积极限 经过几个半减期到达蓄积极限

18.慢性毒性试验概念 试验期限? 19.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20.动物年龄要求?

21.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和分组? 22.慢性毒性试验观察指标

第七章 特殊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1.生殖毒性 发育毒性概念

2.生殖毒性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试验目的? 3.生殖毒性试验方法包括哪几种?

4.生殖毒性试验实验动物要求和剂量分组的要求? 5.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6.发育毒性试验研究内容和主要目的 主要是致畸试验 7.畸形 致畸性 变异 8.发育毒性的表现?

9.了解发育毒性试验的三阶段试验

10.发育毒性试验对于实验动物分组和剂量的要求,以及观察指标的要求? 11.致畸指数 致畸物以及发育毒性作用物危险度评定

11.突变 自发突变 诱发突变

致突变物或诱变剂

12.突变类型 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

13.致突变试验的目的 简述8种以上的致突变试验,和遗传学作用终点

14.Ames试验 微核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 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染色体畸变分析 精子畸形试验

15.化学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物 致癌物的分类 16.致癌作用的发生过程

17.致癌试验设计包括哪些 哺乳动物致癌试验有哪些试验方法?

第九章 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与规范 1.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2.食品毒理学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内容(项目)和目的? 3.毒性试验的选用原则

5.毒理学备考复习小抄 篇五

毒作用分类: 1.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2.局部或全身作用 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4.超敏反应 5.特异质反应

某特定器官成为靶器官的原因:1解剖位置和功能,毒物的吸收和排泄器官;2该器官的血液供应;3有特殊的摄入系统;4代谢毒物的能力和活化/解毒系统平衡;5存在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6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7对损伤的修复能力;8对特异性损伤的易感性。

高危人群易感性生物学基础: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与膳食状况、疾病、其他。

暴露特征包括暴露途径、暴露期限、暴露频率。

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毒理学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发现化学物的毒效应性质;2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3有助于确定机体易感性分布;4是判断某种化学物与机体出现某种损害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5是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

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未观察到作用水平NOEL

主动转运特点:1.,对结构具有特异选择性透过2.载体具有容量,存在转运极限3.竞争性抑制4.消耗能量。

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性: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多态性,立体选择性。

研究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意义:1阐明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为更清楚地解释描述性毒理学资料、评估特定外源化学物引起有害效应的概率、制定预防策略、涉及危害程度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化学物,以及开发对靶生物具有良好选择毒性的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2有利于人们对机体基本生理和生化过程以及人类某些重要疾病病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

毒物发挥毒性需经历4个过程:1经吸收进入机体的毒物通过多种屏障转运至一个或多个靶部位;2进入靶部位的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发生交互作用;3毒物引起机体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功能和结构的紊乱;4机体启动不同水平的修复机制应对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当机体修复功能低下或毒物引起的功能和结构紊乱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时,机体出现组织坏死、癌症和纤维化等毒性损害。

解毒过程失效原因:1解毒能力耗竭;2解毒酶失活;3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4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

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1引起靶分子功能失调(活化靶蛋白分子,抑制靶分子的功能;与靶分子结合致使蛋白质功能发生损害;可干扰DNA的模版功能);2引起靶分子结构损坏(与内源性分子形成加合物、发生交联和断裂而改变内源性分子的一级结构;某些靶分子在外源化学物作用下引起自发性降解;可引起几种形式的DNA断裂)。

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改变:细胞内部维持的损害 中毒性细胞死亡,ATP耗竭、Ca2+积蓄、ROS/RNS生成情况。原发性代谢紊乱之间互相影响。线粒体渗透性转变及其后果。细胞外部维持的损害。

毒作用影响因素:化学物因素:1.化学结构2.理化性质3.不纯物和外源化学物的稳定性;机体因素:1.物种、品系及个体的遗传学差异2.宿主其他因素对于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1.气体条件2.季节和昼夜节律3.动物笼养形式4.外源化学物的接触特征和赋形剂;化学物的联合作用:1.非交互作用2.交互作用。

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1通过试验测定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以LD50为最主要的参数,并根据LD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2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害性;3为后续的重复剂量、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设计依据,并为选择观察指标提出建议;4提供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线索。

急性毒性试验的途径:经口、经呼吸道、经皮、注射。急性毒性替代实验:固定剂量法、急性毒性分级法、上-下移动法。

LD50的试验意义:1标准化药物毒作用强度,评价药物对机体毒性的大小,比较不同药物毒性的大小;2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药效剂量和毒性剂量的距离;3为后续的重复给药毒理学实验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4通过比较不同途径的LD50值,获得生物利用度的信息。5实验结果可用来推测人类的致死剂量以及中毒后的体征,为临床毒副作用提供监测参考。

影响皮肤刺激反应的因素:1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皮肤吸收增强;2固态受试物的物理特性;3固态受试物于干燥及溶解状态下试验结果不同;4受试物可能用于人受损伤的皮肤,受试动物的皮肤也应做相应的处理;5受试物在动物皮肤表面封闭染毒的严密程度;6实验动物的年龄性别以及不同受试部位;7个人主观判断的差异;8动物物种不同会造成皮肤反应的差异。

进行重复染毒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的目的为:1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普、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了解其毒性机制;2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可逆性;3研究重复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从初步了解到确定NOAEL和LOAEL,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提供参考值;4确定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差异,为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1.基因突变:碱基置换、移码突变;2.染色体畸变: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染色体数目改变:非整倍体和多倍体。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1.引起突变的DNA变化:碱基损伤(碱基错配、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碱基类似物取代、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DNA链受损(二聚体形成、DNA加合物形成、DNA-蛋白交联物形成DPC);2.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改变;3.其他改变:DNA复制的高保真性、修复。

DNA损伤的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错配修复;双链断裂修复;交联修复。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化学致癌机制:体细胞突变学说:1致癌物代谢活化后生成的DNA加合物诱导基因突变;2大多数致癌物在致突变试验中呈阳性;3DNA修复缺陷可以导致肿瘤发生;4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发生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组不稳定性;5肿瘤细胞来源于单细胞克隆;6癌基因的突变以及抑癌基因突变或缺失在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而且突变的基因型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传给子代细胞。非突变致癌机制:1表观遗传的调控失常导致肿瘤发生;2细胞异常增生;3免疫抑制;4内分泌激素失衡;5过氧化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对人类和动物的致癌性分类、根据作用机制进行分类。

致畸作用机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干扰基因表达、细胞损伤与死亡、干扰细胞-细胞交互作用、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干扰母体稳态。

致畸(发育毒性)作用机制: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2.干扰基因表达3.细胞损伤与死亡4.干扰细胞-细胞交互作用5.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6.干扰母体稳态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平台:差异显示反转录PCR技术、基因表达序列分析、微阵列分析、RNA干涉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双向凝胶电泳、生物质谱技术。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内容:1毒作用机制研究;2化学物毒性预测;3比较毒理学研究;4混合物联合毒作用研究;5危险度评定;6表型锚定;7信息整合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1.毒理学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收集受试样品的相关资料2.不同阶段试验项目:I阶段为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II阶段为重复剂量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与发育毒性试验;III阶段为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与毒动学实验;IV阶段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3。人群暴露试验

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用。

2.致突变作用: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因子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此种改变可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简言之,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即为致突变作用。

3.遗传毒理学: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致突变作用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主要研究致突变的作用机制,应用检测系统和探究致突变物,提出评价致突变物健康危害的方法。

4.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机构改变,是遗传物质大的改变,一般可用光学显微镜适当的检查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发现。细胞学检测可发现染色体断裂和由断裂所致的各种重排。作用在复制前(G1或G0期)---S期复制---染色体型畸变;作用在S期后及G2期---染色单体型畸变。5.遗传多态性:是一个衡量遗传变异的数据,即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多态性的标准是当一个基因座位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频率不超过0.99时这个基因座位既是多态性。6.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指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DNA序列多态性,在人群中发生频率大于1%。7.危险度评定:只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确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8.不确定性:是危险性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量估计了一个结果的数值范围,此种范围来源于数据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用来判定暴露与有害健康作用之间关系模型的结构的不确定性。

9..危险性管理:依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权衡出管理决策的过程,必要时,选择并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法规等措施。

11.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是指化学毒性对妊娠母体的有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在发育毒性实验中常用母体增重减缓和死亡率来表示。

12.父源性发育毒性:引起父源性出生缺陷的因素通过父亲对发育个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15.碱基置换:某一碱基配对性能变化或脱落所致的突变。转换:嘌呤-嘌呤、嘧啶-嘧啶;颠换:嘌呤-嘧啶。

19.基因库: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将遗传物质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发育年龄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20.遗传负荷:某物种群体中每一个体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21.直接致癌物:本身直接具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致癌。例如,各种烷化剂,其大多为亲电子反应物。22.间接致癌物:本身并不直接致癌,必须在体内代谢转化,其所形成的代谢产物才具有致癌作用。

23.无机致癌物质:有些可能是亲电子剂,但有些是通过选择性改变DNA复制保真性,导致DNA改变,如金属镍、铬、钛或它们的盐类。

24.遗传毒性致癌物:指进入细胞后与DNA共价结合,引起机体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癌变的化学物质。这类致癌物约占化学致癌物的大多数,因其作用机制是损伤遗传物质,故可利用遗传毒理学试验来检测这类致癌物。25.定量构效关系:就是用数学模型来定量地描述化学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28..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性及潜在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放市场作出取舍决定,或提出人类安全的接触条件,即对人类使用这种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的研究过程。

29.脂水分配系数:指外源化学物质在脂相、水相中溶解分配率。其值越高,即脂溶性高,则易透过膜,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且易通过血脑屏障侵犯CNS;反之则水溶性高,易随尿排出。

30.化学致畸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化学致癌作用。

34.胚体胎体毒性(胚体毒性):胚体毒性:外源性理化因子对孕体着床前后知道器官形成结束时有害影响。胎体(胎儿)毒性: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的有害影响。最容易引起畸形的阶段:器官形成期。

35.肿瘤发生:指致癌剂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变异,导致异常增生的单个克隆癌细胞的生成,从而引发致癌过程。

36.促长阶段:是单克隆癌细胞在一种或多种促癌物质的不断作用下表型发生了改变。恶性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得以表达的过程。

37.进展阶段:指由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并进一步演变成更具恶性表型或具有侵袭特征的肿瘤的过程,主要表现是自主性和异质性增加生长加速,侵袭性加强,出现浸润和转移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38.基因多态性:指一个基因座位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频率不超过0.99,则这个基因具有多态性,即在群体中>1%的部分存在各自不同的等位基因形式,其基因产物的结构和活性不同。从而产生个体易感性差异。

39.联合作用:是同时或者先后接触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40.协同作用:指几种药物对机体的联合毒作用大于各个化合物单独对机体的毒作用的总和。如四氯化碳与乙醇对肝脏皆具有毒性,当两者同时进入机体,所引起的肝脏损害作用远比它们单独进入机体时为重。

41.加强作用:若一种药物本身对机体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药物同时或先后存在时可使该物质的毒性效应增加。这种作用称为加强作用。例如异丙醇对肝脏无毒性作用。但明显增强四氯化碳的肝脏毒性作用,乙醇是促癌剂。42.拮抗作用:指几种药物对机体的联合毒作用小于各个药物单独对机体的毒作用总和,凡能使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效应减弱的物质称为拮抗物。在毒理学或药理学中,常以一种物质抑制另一种物质的毒性或生物学效应,这种作用也称为抑制作用。

43.相加作用:指几种药物对机体的联合毒作用等于每一种药物单独对机体毒作用的总和。对于化学结构比较接近,同系物,毒作用靶器官相同或作用机理类似的化学物同时存在时,易发生相加作用。

44.独立作用:指几种药物分别各自对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作用方式,途径和部位也不相同,彼此效应之间无影响。

45.急性毒性:机体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大剂量的药物短期内所引起的毒性效应,毒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46.亚慢性毒作用:实验动物或人连续较长时间,接触较大剂量药物引起的中毒效应。一般为3m(1m~6m)。较大剂量应小于急性中毒的致死剂量,即最高剂量为1/20—1/5,LD50或急性阙剂量。

47.慢性毒作用:实验动物或人长期甚至终身接触低剂量的药物引起的毒性效应。“长期”是一般两年,大鼠相当于终身。

48.蓄积作用:指机体反复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质后,吸收量超过机体代谢转化量+排泄量时,则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是发生慢性毒性作用的基础。

49.物质蓄积:机体反复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可用化学分析方法在体内检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

50.功能蓄积:机体反复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虽不能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但出现了毒性作用,是机体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引起损失效应累积的结果。与物质蓄积难以严格区分。

51.发育毒理学: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性动力学等。

52.畸形:指发育生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可分严重畸形和轻微畸形,前者对外观,生理功能和寿命有明显影响,后者则只有轻微影响或没有影响。

53.致畸作用:环境因素干扰胚胎或胎儿生长发育过程,影响其正常发育,以致胎儿在出生时,具有形态结构异常的作用,有化学物引起的先天畸形称为化学致畸作用。54.致畸物质或致畸原:能引起畸形的环境因子。

55.化学致畸物:凡能通过母体干扰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使其出生时具有畸形的化学物。

56.发育毒性: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57.管理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毒理学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而且管理毒理学支持标准方案和新测试方法的发展,改进决策程序的科学基础

58.GLP: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

59.安全性(safety):即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60.安全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失、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填空:

1.危险度评定的4个阶段: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

2.危险性管理的3要素:1,危险度评定(危险---效益评价)2,扩散和暴露控制 3,危险性监测。3.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评价:(1.哺乳动物发育毒性试验。(2.人群流行病学调查。(3.发育毒性替代试验。(4.化学毒物结构与活性资料对完全性评价也有一定帮助。

4.根据染毒时间进行分段

5.发育毒性的初筛选和替代试验:一.体外初筛选试验方法(1.大鼠全胚胎培养(2胚胎细胞微团培养(3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二体外初筛选试验方法。6.致癌过程:(1引发initiation。(2促长promtion。(3进展progression。

7.化学致癌作用: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复杂过程。

8.癌基因点突变是致癌基因活化的主要形式。

9.表现遗传学:不涉及DNA序列改变(1变现遗传调控失常导致肿瘤发生(2细胞异常增生(3免疫抑制(4内分泌激素失衡(5过氧化酶增殖剂激活受体。10.IARC将化学物对人类致癌性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和对试验动物致癌性资料分四级:①致癌性证据充分②致癌性证据有限③致癌性证据不足④证据提示缺乏致癌性。

11.化学致癌物的分类: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组2: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组2A: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多试验动物是爱心证据充分。组2B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试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组4:人类可能非致癌物。12.常用的致突变实验:(1)细菌回复突变实验,体内试验首选,终点是基因突变。(2)微核实验MNT是体外实验首选,其终点是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

13.影响致癌物作用的遗传多态性是个体肿瘤易感性的决定性因素。

14.微卫星不稳性(MSI):可作为整个基因组中DNA复制错误增多的一种指标,是肿瘤细胞基团不稳定性一项灵敏的生物学标志。

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的分子基础: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16.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时确定人类致癌物的唯一手段。17.哺乳动物长期致癌实验是确认动物致癌物较为可靠的方法。

18..致癌过程分为引发,促长,进展三阶段。

19.在毒理学研究中提倡的4R(或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责任心)。

20.化学致突变模式:损伤一修复一突变。21.化学致癌筛选:(1)定量构效关系分析(2)遗传毒性分析(3)细胞性转化试验(4)哺乳动物致癌试验(5)促癌剂的检测(6)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动物在致癌物筛查中的应用(7)人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22.人体医学科学研究的伦理学要求建立伦理审查委员会(IRB)和知情同意原则.23.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遵循分阶段试验的原则。24.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1).种属、种间差异的明显性(2)致畸效应对胚胎所处阶段的依赖性(3)剂量—反应关系的复杂性。简答:

1.毒理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整个基因组如何对环境有害因素发生反应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遗传多态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

研究任务:利用人类基因组的资料,帮助筛选和鉴别潜在的环境毒物病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毒作用发生的机制。研究意义:为从传统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到基因集群检测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可能,同时将显著提高遗传损伤的检测水平和降低检测的阈值。

2.简述急性/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㈠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1)求出受试物致死剂量及其它急性毒性参数,并由LD50来进行毒性分级。2)评价毒物的毒作用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及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危险性 3)为亚慢性、慢性毒性等毒理学实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等提供依据 4)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㈡亚慢性:研究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亚慢性毒性参数,提供安全限量参考值;观察亚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靶器官及毒作用的可逆性;为慢性毒性实验及其他毒理学实验的剂量设计、观察指标选择性提供依据;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把研究结果外推的人提供依据。㈢慢性:研究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慢性毒性参数:NOAEL、阈剂量/LOAEL等,为制定人类接触时的安全限量标准提高依据;观察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靶器官及毒作用的可逆性;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把研究结果外推的人提供依据。3.发育毒性的物种差异:(1).发育毒性尤其是致畸作用与遗传类型有关,存在明显的物种差异。(2.)一种化学物不同物种致畸作用可能不一致,对不同动物并不一定都具有致畸作用,引起的类型也可能不同。(3)因此,在筛选致畸物时强调要用两种动物进行试验,一般选用一种啮齿类和一种非啮齿类,首选大鼠和家兔。

4.简述急性实验中的动物选择原则和要求:原则: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数量较大能保障供应。价格较低,易于获得的动物。要求:种属及品系:首选哺乳动物,其中以大、小鼠常用。刚成年、健康、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性别:雌雄个半。体重/年龄:在合格的饲养条件下,小动物的年龄与体重相关性较好。大鼠180-240g(8w+-)、小鼠18-25g(4-7w)。一般要求同一次试验同批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超过该批动物平均体重的20%,组内个体间体重差异小于10%,组间体重差异小于5%。

5.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结果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动物与人的种属差异,毒代学与毒效学不同;实验室条件与人群实际接触条件间的不一致,包括较短染毒时间向长期持续接触外推、人多途径、不同生命阶段接触量和种类等。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准确:作用规律不一致;动物有体征无症状;实验动物数量有限。6.何为LD50?LD50有什么毒理学意义?如何获得LD50?LD50的局限性!

(1)意义:代表性好:动物死亡的频数分布情况,60-70%的死亡动物集中在LD50附近,敏感性高: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为S型,LD50斜度较大,50%剂量稍有变化,即可引起死亡率的明显改变。重现性好:实验证明死亡率50%出起致死量非常一致,与LD50和LD0等相比有更高的重现性。(2)获得:了解受试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找出化学结构和基团相似的化合物毒性资料,确定预试剂量,3组动物、10/组、组距10倍,调整剂量。再次预试直至求出LD0和LD100.(3)局限性:①LD50值给予的有效信息少,实用性有限。②LD50的波动性很大③物种差异对LD50影响大。④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消耗的动物量大

7.简述药物毒作用的影响因素?(1).药物因素:化学机构,理化性质,接触特征(2).机体因素:种属差异,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营养健康状况。(3)环境因素: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压,昼夜与季节节律动物笼养。

8.遗传学终点和成套试验项目的入选原则:遗传学终点:试验观察带的现象所反应的各种事件统称。ICPEMC于1983提出①DNA完整性改变②DNA重排或交换③DNA碱基序列改变④染色体完整性改变⑤染色体分离改变。2成套的观察项目⑴包括5类遗传学终点⑵包括多种进化程度不同的物种⑶体内和体外试验配合⑷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

9.致突变实验与致癌试验的关系:遗传毒性致癌物:致癌、致突变;非遗传毒性致癌物:非致突变、致癌;遗传毒性非致癌物:致突变、非致癌;非遗传毒性非致癌物:非致突变、非致癌。

10.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程序有哪些: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指在通过致死的量效曲线计算出药物的LD50、LC50或其近似值;初步筛出靶器官。第二阶段:传统致畸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目的是了解药物与机体多次暴露后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并研究受试物是否具有遗传毒性与致畸作用。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药物所引起的毒性作用,获得亚慢性暴露的LOAEL和NOAEL,也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指标选择提供依据。生殖毒性试验用于观察药物对生殖过程的有害影响。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目的分别是检测药物与机体长期暴露所致的一般毒性作用,以确定靶细胞,获得那不行暴露的NOAEL和LOAEL;而致癌试验检测药物有无致癌作用。

11.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具有发育毒性,但无母体毒性,表示发育毒性有特定的机制,与母体毒性无关。如反应停。这类化学物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危险。2.出现发育毒性也出现母体毒性,尤其是当发育毒性只在母体毒性存在时才被观察到的时候,发育效益可能是间接的,往往不具有特定的致畸机制。3.具有母体但不具有致畸作用。这类物质在妊娠期容易引起警觉避而远之。4.在一定剂量下,即无母体毒性,也不表现发育毒性。

12.生殖流行病学的意义:(1)寻找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通常借助于对病例报道或对同类现象集中报道的分析获得信息。(2)通过广泛地监督世界各国的出身缺陷登记,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的趋势。(3)引起公众关注,并保护公众健康,13.致癌实验阳性的判定标准:(1)对于对照组也出现的一种或数种肿瘤,实验组肿瘤发生率增加。(2)实验组发生对照组没有的肿瘤类型。(3)实验组肿瘤发生早于对照组。(4)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每个动物的平均肿瘤增加。14.接触频率和期限:① 急性 :一次或24H内多次;②亚急性:≤1月;③亚慢性 :3个月左右;④慢性: 6月一2年;⑤吸入与皮肤途径:4h一24H。

15.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和后果: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非整倍体和多倍体。致突变的后果(1)体细胞:致癌、致畸、动脉粥样硬化、衰老及未知疾病等。不遗传。(2)生殖细胞:遗传疾病、遗传负荷增加和生殖发育毒性。可遗传

16.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和致畸敏感期。(1)着床前期:又称分化前期,从受精时算起,到完着床之前,其期限在人类为妊娠11-12天,啮齿类动物为前6天。一般情况下,此时很少发生特异的致畸反应。通常是未分化细胞受化学毒性物质损伤而致胚胎泡死亡,称为着床前丢失。(2)器官形成期:着床后孕体即进入器官形成期,知道硬腭闭合。人是妊娠3-8周,大鼠和小鼠是6-15天。家兔是6-18天,器官形成的迅速变化需要细胞增殖,移动,细胞与细胞间交互作用和形态发生的组织改造,其中细胞增殖速度极为重要。器官形成期市发生结构畸形的关键期,也叫致畸敏感期。(3)胎儿期:器官形成结束后即进入胎儿期,人类从妊娠56-58天开始,知道分娩。(4)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一些功能方面的缺陷出生时不易被察觉,需要出生后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研究较多的是发育免疫毒性,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和儿童期肿瘤。17.肿瘤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1)引发阶段: 体细胞突变引发细胞,致癌物的代谢,dna的修复,细胞增殖。引发细胞不具生长自主性,不是肿瘤细胞。引发剂是致癌物,大多数是致突变物,无可检测的阙剂量。作用靶主要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引发作用不可逆且是累计的。(2)促长阶段:引发细胞增殖成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促长剂通常是非致突变物,存在阙剂量,促长阶段早期可逆,衰老,饮食,和激素可影响促长作用,可能机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凋亡等遗传外机制。(3)进展阶段:从引发细胞群转变成恶性肿瘤的过程。在进展期肿瘤获得生长,侵袭和转移。核型不稳定性。进展剂可引发染色体畸变,但不一定有引发活性。进展剂导致核型不稳定性机制包括:有丝分裂装置混乱,端粒功能改变,DNA低甲基化,重组,基因异位和基因扩增。

18.发育毒性的主要表现:(1)发育生物体死亡:包括受精卵未发育即死亡或胚泡未着床即死亡(早早孕丢失),或着床后发育到某一阶段死亡。早期死亡被吸收或自子宫排除(自然流产),晚期死亡成为死胎(2).生长改变:一般指生长迟疑。当胚胎生成发育指标低于正常对照的均值2个标准差时,可认定为生长迟疑(3).结构异常:指胎儿形态结构异常,即畸形(4).功能缺陷:包括生理、生化、免疫、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异常。功能缺陷往往要在出生后经过相当时间才被发现,如听力或视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另外,有时把子代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也归入发育毒性(5).出生缺陷:指婴儿出生前即已形成的发育障碍,包括畸形和功能障碍(6).不良妊娠结局:指妊娠后不能产生外观和机能正常的子代,包括所有的不良结果,如流产、死胎、死产、宫内生长迟疑、发育异常、新生儿和婴幼儿期死亡等。

19.三段生殖毒性试验分别为:1段: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2段:胚胎—胚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3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三段生殖毒性试验的名称主要根据给药时间,而不是观察的时间。设计的关键是各个生殖阶段之间不留空隙,三段生殖毒性试验受试药物的暴露时间至少有一天的重叠,并能直接或间接地评价生殖发育过程的所有阶段 20.确认人类致畸物的标准如下:(1)一种特殊的缺陷或几种缺陷并发(综合症)的频率突然增加(2)缺陷的增加与某种已知的环境改变(如一种新药的广泛使用)相关联(3)在妊娠的特殊阶段已知暴露于某种特殊环境的改变,产生有特征性缺陷的综合症(4)缺少妊娠时引起特征性缺陷婴儿的其他共同的因子

21.致畸作用的机制:

一、基因突变于染色体畸变。

二、干扰基因的表达。

三、细胞损伤与死亡。

四、干扰细胞—细胞交互作用。

五、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

6.《管理学》复习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B.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

C.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

D.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一致认可的目标

2.“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

A.控制性B.目的性

C.整体性D.开放性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C.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外部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高的企业环境状态属于()

A.简单动态

C.复杂稳定B.简单稳定 D.复杂动态

5.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会所处的阶段是()

A.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后B.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前

C.在制定目标之后D.在方案评价之后

6.某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应该按照计划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但在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时却要考虑到出现雨季不能进行露天作业的情况,因而对完成任务时间的估计要留有余地,这遵循的是()

A.改变航道原理B.灵活性原理

C.许诺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

7.随着电冰箱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各冰箱厂家在改进产品设计,增加产品功能、改善售后服务等方面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这种竞争战略是()

A.集中化战略B.差异化战略

C.分散化战略D.总成本领先战略

8.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

C.指数滑动平均法

9.德尔菲法属于()

A.时间序列预测法

C.直观型预测法B.移动算术平均法 D.直观法 B.联立模型法 D.周期变动分析法

10.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和大政方针的管理层次属于()

A.作业管理层

C.战术计划层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学的特点包括()

1B.运行管理层 D.战略规划层[参考答案:1-

5、CCADB6-

10、BBACD]

A.一般性

C.多科性

E.实践性B.特殊性 D.历史性

2.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

A.目的性B.主导性

C.普遍性D.经济性

E.实践性

3.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有()

A.决策的目标B.决策的数目

D.决策者的工作风格 C.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面

E.决策审批手续的简繁

A.考试法

C.成绩记录法4.对管理者进行考评的方法有()B.群众评议法D.对比法

E.自我考评法

5.沟通的原则包括()

A.明确的原则

C.完整性原则B.灵活的原则 D.使用正式组织的原则

E.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6.扁平结构的优点是()

A.易于横向协调B.管理费用低

C.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D.信息纵向流通快

E.严密监督下级

7.下列属于运用前馈控制的是()

A.企业根据现有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决定改变产品结构

B.猎人把瞄准点定在飞奔的野兔的前方

C.根据虫情预报,农业公司做好农药储备

D.汽车驾驶员在上坡时,为了保持一定的车速,提前踩加速器

E.瞄准靶心射击

8.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有()

A.挑选总经理B.决定利润分配C.制定预算

D.决定公司目标E.执行日常决策

9.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E.实践性

10.最常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是()

A.收支预算B.投资回收率C.损益控制

D.总预算E.企业自我审核

[参考答案:1ACDE2ABCD3BCE4ACDE5ACE]

[参考答案:6.BCD7.BCD8.ABD9.CD10.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管理道德

2.职位设计

3.公开竞争原理

4.团队

5.保健因素

[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1、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3、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4、略

5、略]

四、简答题

1.霍桑试验的结论包括哪几个要点?

2.目标管理的局限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简述预算的三种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简答题

1、(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

2、(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得不够(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3)目标难以确定1分(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

4、(1)运营预算,是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2)投资预算,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3)财务预算,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组织工作的内容。

2.结合实际论述领导者应具备的用人艺术。

[参考答案:论述题

1答题要点(1)组织工作必须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活动并对之加以分类。(2)要考虑决定管理宽度,引起组织结构分级的因素,它决定着组织结构的纵向划分。(3)考虑各种类型部门划分的因素是什么,这涉及到组织结构的横向划分问题。(4)在上述划分和组合基础上,进行职权授予,把组织中的职权分散到各个部门,这涉及到职权配置问题。(5)从纵横两个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和整合。

2、答题要点:(1)工作需要与个人能力的结合。(2)组织目标与个人长处的结合。(3)组织中能力的互补。(4)组织中科学用人气氛的形成。(5)能顺利履行职责,依靠和运用平凡人的聪明才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六、案例分析题

1、赵林是某汽车零件制造厂的副厂长,分管生产。一个月前,他为了搞好生产,掌握第一

3手资料,就到第一车间甲班去蹲点调查。一个星期后,他发现由于奖金太低,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所以每天产量多的工人生产二十几只零件,少的只生产十几只。

赵林和厂长等负责人商量后,决定搞个定额奖励试点,规定每天每人以生产20只零件为标准,超过20只零件后,每多生产一只零件奖励2元。奖励方法实施后,全班二十三个人都超额完成任务,最少的每天生产29只零件,最多的每天生产42只零件。这样一来,工人的奖金额普遍超过了工资额,使其他班、其他车间的工人十分不满。

为了平息工人的不满情绪,他们又修改了奖励标准,每天的工作定额为30只零件,每超过定额一只零件奖励2元。这样一来,全班平均每天只生产维持33只左右,最多的人不超过35只,赵林观察后发现,工人并没有投入全力生产,在离下班还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只要30只任务完成,他们就开始休息了。他不知道应如何进一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赵林在激励员工时有哪些不妥之处?为什么?

(2)你认为如何能做到有效的激励?

[参考答案:案例分析

(1)不妥之处:赵林在奖励员工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奖励设置不科学性(主观性),随意性及标准的多变性。

原因分析:

1、激励方式是多样的,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2、奖金作为物质激励的手段时,要强调其设置的合理性、公平性、规范性和连续性。

(2)激励是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为是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第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

第四: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2、星光公司刘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这种管理方法。首先他需要为公司的各部门制定工作目标。刘总认为:由于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因此应该由他本人为他们确定较高目标。确定了目标之后,他就把目标下发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他们如期完成,并口头说明在计划完成后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核和奖惩。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层经理在收到任务书的第二天,就集体上书表示无法接受这些目标,致使目标管理方案无法顺利实施。刘总感到很困惑。

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分析刘总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他应该如何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案例分析

(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分别制订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程序,我们发现刘总犯了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①对于如何制订合适的目标体系认识错误,他以为目标只需要他一个人制订就行了。②对于目标到底订多高认识错误,他认为目标越高越好。

③在实施目标管理时,没有给予下属相应的权力。

④没有鼓励下属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⑤考核和奖酬机构没有制度化,仅停留在口头上,对下属无相应的激励和制约作用。

(3)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刘总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并且注意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方式:

①要有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制订必须是一个上下级反复协商的过程。不是由上级独自决定的。制定的目标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目标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

②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③检验结果。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7.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同手术患者80例, 均按美国麻醉协会分级标准 (ASA) Ⅰ~Ⅱ级。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10~79岁, 平均 (46.7±10.5) 岁;平均体质量指数 (23.58±1.34) 。手术部位:胸腹部手术30例 (37.50%) , 心脏手术25例 (31.25%) , 头颈部手术13例 (16.25%) , 脊柱四肢手术9例 (11.25%) , 烧伤3例 (3.75%) 。排除有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妊娠、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 无绝对麻醉禁忌症。均于手术麻醉前6h禁食, 麻醉前4h禁水。手术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与苯巴比妥钠1mg/kg。送入监护室安静10min后, 监测并记录其收缩压、舒张压、BIS值、心率、SpO2等基础数值, 并进行面罩给氧, 建立静脉通道。相继静脉注射咪达挫仑 (Roche SAS, H20060040) 0.1mg/kg, 芬太尼 (宜昌人福, H42022076) 2~5μg/kg, 丙泊酚 (Astra Zeneca, J20110004) 0.5~1.0 mg/kg, 琥珀胆碱 (海普, H31020599) 1.5~2.0 mg/kg诱导麻醉。经口气管内插管, 充好气囊, 连接德国drager麻醉机 (由北京盛泰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 静注维库溴铵 (海南斯达, 批号0708023) 0.07~0.12 mg/kg。连接微量输液泵 (GRASEBY 3400) 持续静注咪达挫仑 (Roche SAS, H20060040) 0.1mg/kg/h与丙泊酚 (Astra Zeneca, J20110004) 1.0~2.0 mg/ (kg·h) 复合液维持麻醉, 必要时给予芬太尼 (宜昌人福, H42022076) 0.05mg静注[2]。采用美国产405A多功能监护仪持续, 监测并记录手术过程患者心电 (ECG) 、收缩血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血氧饱合度 (Sa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导期间患者生理学参数变化

诱导与插管期间, 患者的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HR、SBP较术前升高但不明显, ECG、DBP、SaO2、PETCO2平稳无明显变化, 见表1。

P>0.05

2.2 手术期间患者生理学参数变化

手术期间, 患者的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趋于平稳, 见表2。

P>0.05

2.3 苏醒及拔管期间患者生理学参数变化

苏醒及拔管期间, 患者的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趋于平稳, 见表3。

P>0.05

3 讨论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临床手术治疗, 但麻醉是否会对手术患者生理学指标产生影响, 学界仍存在争议[3]。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不同手术患者80例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其结果表明, 在手术各个时期,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 , 生理反射平稳, 且无并发症。可见,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效果好、恢复快、后遗症少, 适用于临床各科手术的麻醉要求。

参考文献

[1]任三姐, 王珊娟, 杭燕南.静脉麻醉药对心血管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2) :1006-1009.

[2]杜建阳.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05 (17) :138-139.

上一篇: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评语下一篇:个人合作协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