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模式

2024-09-04

乡村发展模式(共13篇)

1.乡村发展模式 篇一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研究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格局的有益补充,也是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对策

一、重庆乡村旅游资源基础及市场规模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潜在市场,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欲望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传统的农业资源借助这种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附加值。重庆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等,均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为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重庆具有区别意识的乡村旅游自2000年才开始自主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6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76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的24.69%,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9.3亿元。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景区(点)数2470个,客房数总量74208张床位;全市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共12个;直接吸纳农民就业人数5.3万人,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2万人;到2010年,全市旅游农业游客总量将达到185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预计约占当年全市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8.5%,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带动、文化交流、信息流通和辐射功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目前,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五种:(1)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作为载体,全市的“农家乐”数量已多达3650余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占重庆乡村旅游旅游收入的85%左右。此外,还有部分乡村饭店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2)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模式。该模式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势头良好,是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渝北)、重庆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北碚)、重庆市农业科技博物馆、巴南区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万州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等。(3)森林公园模式。该模式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原始形态。主要分布于南岸区南山、沙坪坝歌乐山、北碚缙云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武隆仙女山森林公园等。(4)古镇民俗节事模式。主要分布在各级历史文化古镇和民族风情村,如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土家族摆手舞节、垫江牡丹节、三峡柑桔节、永川茶竹文化节、北碚静观腊梅节等。(5)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是指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如南岸南山片区、长寿户片区、武隆仙女山片区、金佛山片区、东温泉片区等均属这种模式。重庆是拥有8.2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多万人口的年轻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目前,重庆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不平衡,配套功能服务产品不齐全。目前,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如生态农业园、森林公园、民俗节事旅游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2)乡村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乡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入。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反映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更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的旅游活动内容。(3)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不高,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但目前重庆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所占比例偏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

三、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首先,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引导乡村旅游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强“一圈两翼”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架构“一环四走廊”的都市田园型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加速推进渝东南“乌江画廊/武陵山区”新农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从“单一”向“个性化”转型,旅游经营从“单体”向“规模化”升级。

其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体验性内涵,创造差异化的特色品牌项目。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特点,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意象和农耕文化意象突出的地方,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特点,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意象,设立民俗风情区,开展一系列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民俗文化体验恬动。

第三,维护乡村景观的原真性,避免出现围城效应,确保重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活动,贪图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他们所荷载的异域文化会与乡土文化产生互动过程,有时在很大程度上会诱发乡村固有文化的演化与变迁。这会破坏乡村的原真性意象,从而降低乡村吸引力,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根基的动摇。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乡村特色景观的传统性和原真性;必须认真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走生态文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淑华 沙 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5)

[2]龙茂兴 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 2006(9)

[3]邹统钎: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3)

2.乡村发展模式 篇二

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分为农园依托型、农田依托型、农村依托型三类。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乡村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经济发达的都市郊区,本文主要选取北京民俗村与成都的农家乐两个地方作为代表进行阐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实现旅游模式的深入探究。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乡村旅游占据的比例为10%~25%。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进行旅游活动的开展,国外学者德诺伊研究显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于土地密切相关的旅游经济活动,其存在永久性的非尝试地域的旅游活动,其主要指在飞永久性的经济活动中,逐步提升与农业相关活动,其还明确指出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国外学者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t)和米尔曼(Milman)认为乡村旅游主要是指农村区域的旅游,并且反复强调乡村性是农村旅游的中心与独特的卖点,只有保持乡村的独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相关研究指出,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替代性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乡村旅游的作用显得异常重要,而且为农民提供了第二个收入来源,带来了更多的就业,从而减少人口流失,带来了城市新观念,这种新的观念增进了乡村紧急的多元化,尤其是手工艺,最终推进基础设施的逐步改造与完善,其能够给城市人体验生活带了机会,提升其对乡村问题的认知。伴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其中包括了家庭、老年人,其追求不同体验的城市人,尤其是教育水平中等偏上者,包括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只有逐渐推进管理的本土化,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发展。由于国内旅游需要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在推进劳动力资源的转化过程中,其中国际旅游的贡献率加大。

二、乡村旅游的分类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古城中,只有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规制与扶持,才能推进乡村旅游作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社会效益,通过政府与非政府间的组织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将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者公益事业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乡村旅游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分类:

(一)根据经济效益产生的主体,乡村旅游可以分为管制旅游和管理旅游。其中管制旅游主要指由政府机构带头管理;管理旅游主要指政府通过合适的手段进行监管。

(二)根据市场自由化的程度,乡村旅游可以分为新自由市场与旧自由市场,其中新自由市场主要指通过政府干预对市场进行监管,提倡自由主义贸易;旧自由主义市场主要指在市场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场进行核实的监管,推进自由贸易化。

(三)根据自由目标责任性,乡村旅游可以分为责任主体旅游与非责任主体旅游,其中责任主体旅游可以将旅游的相关责任进行认定,指定其目标的准确性,其中非责任主体主要指在当前的环境分为中,可以鉴定旅游的责任性不强,不足以推动当前旅游经济的发展。营特色类型成都农家乐的特色类型包括: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这是农家乐的发源地。

(四)根据旅游的相关内容,现在乡村旅游可以分为果园型与景区旅社型,其中观光旅游主要指以书房村为代表,同时主要以以水蜜桃、枇杷、梨子为依托,发展春季关光,同时以观光为基础,推进其旅游业的发展,景区旅社型主要指以乡土景区进行观光,同时推动旅游活动的开展。

(五)以乡村旅游的呈现形式可以将乡村旅游分为花园客栈型与乡土农村型,通过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花园型为代表,推进生产组织的发展,在农业的发展中推进农事体验型。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措施

根据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一般走第三条道路,其主要指通过政府再分配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方式整合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整合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实行乡村旅游形式多元化

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是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都可以采用。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在新型旅游发展模式中,原有的乡村旅游计划可以促进新的旅游业的发展。如奥地利的“农村假期”项目,意大利的的Toscana乡村节庆与Ecosert计划,波兰的“波兰绿肺”项目以及泰国的Umphang社区旅游项目等。

(二)实行乡村旅游模型多样化

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只有不断推进旅游业的高度发展,才能对其产生最大作用,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推进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只有推动旅游的发展进展,才能最大限度促进旅游业的灵活发展,其中包括一些乡村旅游法规的制定,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才能为模式的多元化提供方便。在成都农业发展模型中,只有推进农村、农活的发展,才能促进其较好的发展,尤其是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只有促进直接与间接的转换,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多元化。

(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规范化

3.乡村发展模式 篇三

乡村教师面临严峻边缘化危机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乡村学生数量近七千万,乡村教师总数约330万。对乡村教师来说,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现象十分普遍,工作累、责任重、待遇低、生活苦,已成为他们的标准写照。

为改善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就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旨在推动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但乡村教师的的职业认同和稳定意愿,仍然面临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挑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乡村教师不仅工资低、生活条件差,还要忍受被人瞧不起的尴尬。杨春雷认为,乡村教师对薪资的要求其实不高,他们最希望获得的还是职业尊重与能力提升。在山西省石楼县考察时,当地老师问他,能不能去大城市的学校看看怎么教学。“一方面要给乡村教师‘真金白银,一方面也要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提升能力。”杨春雷说。

“教师的自豪感、荣誉感渐渐地淡化”,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众推广部部长顾蒸蒸慨叹,常年驻扎在一线的乡村教师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能赢得极大尊重,甚至被认为没能耐才留在乡村。“这些老师才是中国乡村教育的脊梁,但是他们正越来越陷入一种边缘的打工者的状态。”

通过烛光奖唤起更多社会关注

在魏雪看来,乡村教师远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这成就了烛光奖设立的初衷:呼唤社会各界对乡村教师投入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截至目前,烛光奖已惠及1000名乡村教师,奖金总额达1200万元。

魏雪认为这远远不够。“一个基金会的力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完成全部的任务。”对于烛光奖,她有着更深层的期许和愿景:结合基金会在精耕细作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逐渐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使尽可能多的企业与公益力量能在这个平台上对接,为乡村教师提供支持。

TCL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磊介绍,基金会每年都会和获奖老师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并统计他们的需求,未来这些信息会逐步开放。“一个机构也许只能解决一个需求,如果有一万个、十万个需求,要有很多人参与。”

探索似乎已初现成效,更多的力量正在加入:从去年开始,TCL公益基金会与奥鹏教育合作,为获奖教师提供线上培训课程。今年,基金会则携手世贸集团,为乡村地区的卫生院捐助医疗设备。

聚焦乡村教育的改善发展路径

年年前往乡村学校一线调研,魏雪说,印象深刻的故事太多。“这么多乡村教师,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不同的。”与乡村教师的接触中,她曾屡次感动到落泪。

但魏雪认为,对乡村教师的帮扶,决不能仅仅聚焦于他们的困苦与伤痛。“不能只讲苦的一面,更要推动乡村教育去改善,找到他们自己的发展空间、道路和模式,不断去摸索新的东西。”魏雪说。

为此,烛光奖的奖项从第二届起有所调整,除了奉献奖之外,又细分出创新奖、引领奖。后两者面向的奖励对象,是在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上作出创新、发展的乡村教师——用魏雪的话说,更多去关注他们为乡村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希望。

奥鹏教育副总经理王冬冬介绍,乡村教师往往体现出重技能、轻理念,重模仿、少创新的特点,所以烛光奖培训课程的设置也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乡村教师的思想变革,促使他们有目的地去学习,从而带来教学行为和质量的改善。

“开展了线上和线下的培训之后,确实影响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魏雪说,“通过项目后期的不断优化,看到了这些老师教学的转变,这是让我很欣慰的一点。”据了解,针对大量乡村教师需要面临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今年的培训中也配置了专门设计的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届烛光奖颁奖典礼上,“烛光微贷”项目正式亮相。这是TCL公益基金会携手TCL金融,为烛光奖乡村教师提供的公益小额贷款帮扶项目,旨在解决乡村教师及其家人的重大疾病、生活重建、教育晋升等现实需求。

“传统的公益模式下,如果捐赠人不捐了,或者捐款不够了,很有可能就断掉了公益支持。”刘磊介绍,对于TCL公益基金会来说,烛光微贷的发布也是一种对于公益新模式的探索。“据我所知,以乡村教师以专门的资助对象,我们是唯一的。”

魏雪表示,做公益“不只是授人予鱼,更要授人予渔”。如果能用市场的方式、金融的工具来满足社会需求,其实会更可持续。一次性的奖金终归有限,希望老师可以通过微贷的形式来实现创新想法,遇到危难时也能借此应急并度过难关。

4.乡村发展模式 篇四

案例分析

■“筑梦乡村”公众平台成立于2014年,时至今日,平台已汇聚众多关注美丽乡村建设价值链上各方面专家与专业服务人员。

■ "筑梦乡村”公众平台 关注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城市农业和农业旅游的发展,分享古村古镇,农业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筑梦乡村”公众平台包括美丽乡村、产业园区、商业地产、养生养老、建筑设计五个板块,并且在公众平台上已搭建互动交流的微社区,及时为关注者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资源整合服务。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国外农业观光发展历程

观光农业从明芽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外己先后出现了农业观光园区、度假农场、家庭农园、农业公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游客的旅游动机来划分,国外乡村旅游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游。

三、国外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

四、著名乡村度假国家及代表案例

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1、日本——度假农业园: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日本的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有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

<特点>

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 一日游类型的观光农业居多; 过半数的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由政府机关或当地集体组织开发经营; 重视当地的特色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开发模式>

•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型。代表案例:茨城县那珂郡美和村。•景区边缘与都市郊区型。代表案例:和歌山县白滨町。•闲置农地开发利用型。代表案例:饭田市。

2、法国——专业农场型度假庄园:非政府组织引导型的发展模式

法国休闲农庄主要有九种: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

<经济效益>

这种新兴的“绿色度假”旅游活动方兴未艾,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特点>

1.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

2.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为法国农场划出明确定位区域,连接法国各大区农场,成为法国农场强有力的促销策略。

<代表案例>

法国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给世人最主要的几大印象:海滩、薰衣草、法式美食、嘉年华、罗马特色的古城堡,是完美的度假组合。在满足经济生产的同时,在旅游吸引力的打造上,具有以下特点:

•打造唯美浪漫的景观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3、德国——市民农园:自家庭院的农家生活体验

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特点>

主要是市民农园的形式出现,即由政府或农民将位于都市成近郊的土地出租给城市居民,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为主。

<机制>

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

4、意大利——绿色假期:从城市走向农村

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意大利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等环境,综合开发和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对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崇尚绿色、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在“绿色假期”出现后成为意大利人的新追求。<特点>

1.意大利最先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

2.“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有效地扩大了生态农业耕地面积。

3.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5.乡村发展模式 篇五

娱乐营销模式

娱乐营销就是通过娱乐活动方式与消费者实现交流互动,将娱乐因素融入产品或服务中,从而使产品或服务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人们花费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旅游,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也是人们出游的最基本要求。

娱乐营销要求企业巧妙地把销售寓于娱乐这一无形载体中,通过为游客创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来收获他们的注意和青睐,达到刺激游客重复购买和消费的目的。在旅游过程中,人们购买的是建立在旅游产品的一系列组合基础之上的一次旅游经历,每个顾客都希望自己所购买的是一次愉悦的、难忘的、持久的旅游经历,没人会心甘情愿地为一次枯燥乏味的体验付费,所以对旅游业而言,娱乐营销策略显得至观重要。

乡村旅游企业应该将娱乐营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体验营销过程的始终,在顾客旅游的经历中适时适景地加入娱乐体验,使旅游经历变得趣味欢快,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娱乐体验是所有旅游体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普遍的一种体验形态,它以感官为基础,使游客产生愉悦、兴奋、满足、审美等享受。中国移动的细分品牌一一“动感地带”非常成功,就是因为它的目标顾客群非常明确。

把情感定位在“我的地盘听我的”,迎合目标顾客情感上的需要一一自立、自主,让周杰伦做品牌形象代言人来满足他们对成功的渴望一一酷、有个性、有才华,借助各种互动活动,以及相互关联的增值服务,使“动感地带”迅速开阔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同一首歌》是央视最权威和最著名的音乐品牌,以制作特色鲜明、独一无二的系列大型演唱会和各类公益性演唱会为主深受观众的喜爱和一致好评。((同一首歌》每次在不同城市的举行时都人山人海,因为它为观众和演员提供了都想重复的体验一一回忆当年的情境,思索当年的情事,体验当年的情怀,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对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一部

御鑫造园http:///

分人和周末工薪阶层,可以通过提供有纪念意义和独特特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寓销售于娱乐中,融合销售娱乐于一体,使购买活能经常留恋忘返。

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是指通过与消费者之间心理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激发和满足他们内在的情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偏爱,进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情感营销的核心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密切关注顾客的需求,牵住顾客的情感,扣住顾客的心,向顾客提供他们真正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顾客对于符合自己心意,能满足其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和情感,它能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产品特点是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这一点决定了情感营销在旅游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实质上是旅游企业员工和顾客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情感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过程的成败。

正面的情感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争取更多的目标顾客,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而负面的情感,即使是在某个被忽略的细小环节出现一点细微差错,形成负面情感,都有可能使顾客对企业、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大打折扣,破坏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从而失去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情感体验是通过触动游客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雕牌洗涤系列产品正是凭借多年来持续感人的情感营销策略,抓住了顾客心理,赢得了稳固的市场份额。它那稍带稚气孩童孩子帮妈妈洗衣服,还有学妈妈的孝行也为妈妈端水洗脚的广告,感人肺腑,御鑫造园http:///

深深地触动了观众心中那最脆弱、最敏感、最神圣的情感,那就是家的温馨和人性的美好,给人强烈的震撼。

新西兰的牧场主在开办牧场之旅的过程中,为口本办公室女性推出“认养小羊羔”的活动,由她们出钱认养刚出生的羊羔并为小羊羔取的名字,主人回国后每月会收到关于小绵羊成长情况,小绵羊第一次剪下的羊毛会精工编织成一件羊毛衫回馈主人,这种情感营销将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延伸为口后相当长时期的情感维系,并通过领养者在办公室里定期收信和最后收到毛衣的方式向其他人口传推广。

因此,该项目深受性格细敏、多愁善感的口本女性欢迎。新西兰牧场主给乡村旅游纪念品体验化开发的启发是,通过新奇构思和组织新颖有趣、互动沟通的多样化、特色化的购买活动,避免游客简单化地购买到纪念品,同样可以带给游客更丰富、更深刻、更难忘的旅游体验。

6.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 篇六

乡村旅游开发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严重滞后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滞后城市金融的非均衡局面却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号文件对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给予了充分重视,文件提出了“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倾斜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并且期望通过全国中小企股份转让系统,推出“新三板”上市募集资金的渠道,“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适合‘三农’的个性化产品”。

这里尤为重要的是政府提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未来进入乡村旅游开发的资金理应属于进入“三农”领域的社会资金,财政资金会给予必要的认可和支持。也就是说投资乡村旅游将会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和扶助。但是,乡村旅游开发仅靠政府资金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乡村旅游还有哪些渠道可以融资吧!

一、旅游产业融资渠道有哪些?

旅游产业融资一般有七个渠道,即“跑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借钱”(与金融机构合作)、“引钱”(对外招商引资)、“融钱”(资本市场融资)、“兑钱”(盘活资产)、“汇钱”(吸纳社会个人投资)、“挤钱”(自身加大投资)。

二、乡村旅游融资有什么特点?

在旅游行业融资渠道框架中,乡村旅游融资有其自身特点: 1.政府是融资主体

一般旅游资源开发,应以一个市场化的企业作为主体,但在乡村旅游中,村集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融资总量较小

乡村旅游注重原汁原味,无需过于包装,从业人员也可当地消化,总投资量相对而言并不大。3.易“跑钱”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亦是国家旅游发展的后起之秀,受到国家和各部委的关注和重视。4.易“汇钱”

乡村旅游直接关联人及受益人就是当地农民,农民以多样方式入股的积极性高,如资金入股、房屋产权入股、劳动入股、技术入股等。

三、乡村旅游融资存在什么问题?

从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投融资来看,困难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投融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就全国乡村旅游融资发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五大方面的问题:      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缺乏乡村旅游专业融资机构; 乡村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 闲置资金进入旅游业的投资数额规模较小; 利用政府扶持资金的能力较弱。

四、如何拓展乡村旅游融资渠道?

按照“多渠汇流”的原则,乡村旅游开发根据旅游业投融资的趋势和规律,提出融资综合解决方案。即:“跑钱”方案、“借钱”方案、“引钱”方案、“融钱”方案、“兑钱”方案、“汇钱”方案、“挤钱”方案。

(一)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扶持――“跑钱”方案 1.投资重点

根据政府投资走向,重点投资于以下难以获得直接收益的公共领域:(1)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2)大气、水源等环境治理项目;(3)文物保护,重点投资进行大堤、遗址等的保护和维修;2.主要措施 为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的投资,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配套工作:(1)争取计划单列,加大上级扶持力度,放宽地方执行权限。

(2)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利用各种配套优惠政策和各种资金渠道。全面、充分地利用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扶贫、中部、文化项目等各项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全面整合各方面投资渠道,形成规模投资。(3)根据投资走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策划和筹备一批既符合国家、省市投资重点,又体现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抓紧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钱”方案

乡村旅游发展所需资金数额巨大,无法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予以解决,需要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充分盘活资产存量,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强力推进有收益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项目建设。1.资金渠道

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资金存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投资能力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作为投资的热点,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辟融资渠道。同时,随着我国利用国际资金能力的提高和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国际金融机构在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乡村旅游拓展国际融资渠道创造了条件。

具体资金渠道包括:向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申请抵押或质押贷款;向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进出口银行)申请贴息贷款;卖方信贷;通过担保公司进行融资担保;申请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申请国家间援助性贷款(如FAO、NNDP等)。2.融资方式

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融资。

(1)门票质押。以未来门票或连同其他收费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2)景区开发经营权抵押。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作为一项资产当作质押进行信贷。

(3)土地抵押。将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项目信贷,尤其是由于乡村旅游相关开发引起大幅度增值的景区周边的土地。

(4)建筑物抵押。将相关建筑物的所有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

景区的抵押或质押项目信贷一般要求自有资本投入25%以上,可向银行贷75%。开发商使用国有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则通过相应金融工具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贷款,包括比较灵活的小额信贷方式。

实际操作中,如果景区的开发规划有足够吸引力,同时开发商具备一定的信用,开发中的工程建设也可通过垫资方式进行。垫资比例一般为30%–40%,如果有相应的垫资融资财务安排,垫资比例甚至可达100%。如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能与开放游览同步进行,还可对旅游商品开发、广告宣传、道路建设、景观建设等多方面经营内容进行商业信用融资,主要包括:垫资建设、代销商品、门票抵扣、预售预卖、时权融资等。3.解决方案

(1)成立资产信贷公司,明确借贷主体。

(2)明确资产产权,剥离劣质资产,分离出可用于借贷的优质项目抵押资产。(3)加大前期工作的力度,研究乡村旅游开发区域的资产体系及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三)加大乡村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钱”方案 1.主要方式

通过政府招商部门、旅游企业的招商部门、专业招商机构、关联企业及关联人、专题招商会、参加招商会、专用招商网站、其它媒体传播招商等渠道发布招商信息,与开发商取得联系,根据乡村旅游项目和开发商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招商引资方式。(1)招募入股融资

开发商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发起人的身份,向社会定向招募投资人入股,共同作为发起人,形成资本融资。(2)定向募股融资

开发商先成立自己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再向社会定向募股,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资本金。具体方式有:战略投资人、搭车投资人、资产整合等。(3)整体项目融资

开发商在开发中,设立为若干个乡村旅游项目,并制作单个项目的商业计划书,按照投资规范的要求、准备招商材料,并依据招商材料,向境内外的社会资金进行招商,其中可以采用BOT等多种模式,也可合成开发、合资开发、转让项目开发经营权等。2.解决方案

(1)加大投资开放力度,引进国外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加强政府的协调职能。(2)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亲商、富商的理念,转换政府职能,建立服务性的、诚信的政府。

(3)做好乡村旅游项目包装与招商资料的准备,具体材料包括: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及规划、具体合作意向、各项优惠政策、基本法律文件等。(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融钱”方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育,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已成为旅游开发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之一,迄今为止,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旅游企业共有43家,其中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13家。1.资本市场融资方式(1)国内上市融资(2)海外融资 海外融资有多种方式,包括一般债券、股票、高利风险债券、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贷款等。海外融资目前受到一些政策限制,但具体操作时仍可通过多种方法加以运作。(3)信托融资

新《信托法》出台以来,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拥有了比较大的运作空间,并创造了一些新的金融工具。2.解决方案

(1)优化公司资产结构。从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开发经营模式,向宾馆、民居旅馆、餐饮经营、旅游交通、旅游纪念品产销等多项业务转移资本和收入,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2)积极探索资本市场上新的融资方式。研究和尝试海外融资和信托融资的可能和效果。(五)创新模式盘活民居资产――“兑钱”方案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乡村旅游与房地产结合,创造各种乡村旅游住所,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趋势。1.盘活方式

(1)产权融资:包括产权酒店、商铺产权发售、项目公司拆分产权发售等。(2)出售部分产权:包括分时度假等。

(3)第二驻地:包括第二居所、企业第二总部(或企业庄园)等。(4)租赁融资:包括设备租赁、资产租赁、土地租赁、房屋租赁等。(5)民居收藏:包括文化民居收藏、主题民居收藏等。2.配套措施

(1)对乡村现存住房进行分类登记,策划对应的盘活方式。(2)创新居民管理方式,如发行“绿卡”,赋予居住者永久居留权。(3)积极引进中高端人群入住。(六)当地群众投资――“汇钱”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能力愈加可观。景区的旅游开发,比较适合当地民间资本的投入。积极鼓励群众投资乡村旅游开发,汇集零散的小额投资,集腋成裘,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1.投资重点

重点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到投入小、见效快、回报稳定、经营方式灵活的领域中。(1)旅游餐饮:包括餐馆、酒吧、茶社、咖啡馆等。(2)旅游交通:包括旅游客运公司、景区内部交通等。(3)民居旅馆:包括民宿、农家乐、渔家乐等。(4)旅游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销售、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5)旅游娱乐:包括民俗表演、曲艺演出、特色娱乐服务等。(6)旅游景点:包括小型景点的开发等。(7)旅行社:包括小型的地接社等。

(8)其他适宜的旅游配套服务:包括游客咨询等。2.配套措施

(1)政府要为民间资本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尤其在宣传营销、利润分配、支持保障等方面,要与国营开发项目一视同仁。

(2)采取银行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鼓励当地群众投资乡村旅游开发。(3)开放投资领域,采取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鼓励投资利润相对较高的领域。

(4)制定优惠政策,向当地群众投资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做适当政策性倾斜。如在用水、用电、土地专用、税收等方面进行优惠。

(5)帮助当地投资乡村旅游的群众成立民间团体,进行行业互助,争取群体利益,开展行业自律。(6)帮助促成增资扩股、社会募股、合伙经营等开发形式,丰富当地群众投资乡村旅游业的方式。群众个人的资金有限,在无力单独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条件下,多种形式为其参与投资提供可能。(7)加大对当地乡村旅游就业和创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从旅游业中获利的能力。(七)加大地方政府投资力度――“挤钱”方案

地方政府的投入是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投资的立足点和基础,有策略有重点地加大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不但可以直接部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能够为其他融资渠道的畅通提供保障。1.投资重点

地方政府投资重点在于引导其他渠道的资金注入,扮演“引子”资金的角色。(1)投入为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扶持而进行的前期和配套建设。(2)投入与银行贷款项目相配套的项目。

(3)投入与商业投资项目相配套的项目,尤其是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4)设立鼓励基金,采取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投入。2.配套措施

(1)设立固定的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提高理财水平,增加乡村旅游相关项目投资。

7.大庆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篇七

大庆市具有丰富的乡村体验式旅游资源, 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大庆市的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对于发展大庆旅游业, 对于实现油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乡村体验式旅游的概念与分类

国外乡村旅游始于1855年的法国, 为一群贵族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学习和参与农村劳作, 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乡村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国内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 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 此后乡村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就是游客的旅游体验, 是一种体验性消费, 服务是一种体验性服务。

乡村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农业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包括采摘, 农活体验, 租赁耕种, 租赁养殖等。自然旅游资源发展方向一般是乡村美丽景色的观光, 野营, 烧烤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发展方向一般是深入到具有民族风情的农村一起生活, 涉及了餐饮, 房屋出租等。大庆市具有丰富的乡村体验式旅游资源, 其中大庆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水资源非常丰富, 适合鱼类的生长, 大庆市杜蒙伯特蒙古自治区也是民俗体验式旅游开发的很好的资源, 大庆市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具有很好的条件。

2 大庆地区乡村体验旅游资源

2.1 大庆农牧业旅游资源

大庆市共有耕地45万公顷, 种植业久负盛名, 为乡村体验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势头好, 绿色产品标示达到218个, 为农作物采摘, 反季节蔬菜水果采摘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优质的条件。此外优质的黑土地与肥沃的草原也为大庆农村地区发展农活体验, 野菜挖掘, 农副产品销售, 耕地租赁种植, 家畜租赁养殖等农村体验式旅游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大庆曾启动建设的四季青温泉果蔬基地、八井子现代农业主题观光园、红骥牧场农业特色风情园等乡村体验旅游项目都获得不小成功。事实证明大庆春雷牧场开发的已获省级无公害蔬菜认证资格的采摘、应季的和反季的水果的采摘均获得很大成功, 大大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2 大庆民族风俗旅游资源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具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族风情, 是发展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体验旅游的优质资源, 作为黑龙江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 杜尔伯特风光秀丽, 民风独特, 被欧盟及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组织誉为“绿色净土”。境内不但拥有大草原、大湿地等自然景观, 而且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 这些都为乡村地区开发民族风情体验产品提供了优质的条件。事实也证明, 杜蒙伯特民俗风景区在体验式旅游方面发展迅速, 获得了不少好评[3]。

2.3 大庆水资源

大庆市有自然水面29.27万公顷, 水源是来自嫩江、松花江和天然降水的优质水源。优质的水源为大庆市发展垂钓、捕捞、游船等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条件。丰富的水面资源, 使上百种鱼类得以繁衍生息, 水产品年产量达5.5万吨。黑鱼湖旅游风景区正是利用了黑鱼湖优质的水源发展了游船体验等旅游产品, 连环湖风景区的渔业体验结合餐饮也获得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这些成功的案例也为大庆乡村地区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3 国内外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3.1 国外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体验式旅游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这也是乡村旅游的定义无法合理确定的原因。在罗马尼亚, 乡村旅游的形式是“农家乐”, 通过吃农家饭, 住农家舍, 体验农家活, 来给游客提供一个乡村生活的体验。日本北海道一带的乡村通过开展“务农”式乡村旅游, 通过务农式旅游产品的打造让城市人口回乡务农, 使乡村旅游成为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国内旅游项目之一。在芬兰, 它通常意味着乡下地区对游客提供小木屋出租或餐饮服务。在荷兰, 乡村旅游产品意谓在农场上的野营, 而大多数农场服务往往与道路联系在一起, 如骑脚踏车、徒步或骑马等。

3.2 国内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乡村体验式旅游首先是从观光农业开始的, 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市首先开办了荔枝园, 并举办荔枝节, 吸引城市人前往观光。四川郫县农科村从花木种植和观赏开始, 开辟了农业观光、游览、休闲等项目, 在郫县农科村农家旅游的启发下, 四川省很多市区城郊乡村体验旅游发展迅速, 旅游产品类型有农家乐、光果园、花乡农居观光休闲旅游等等。目前乡村体验式旅游已经成为成都市旅游业的特色旅游产品, 有利地促进了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4]。

通过对国内外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对比, 尝试把国外及国内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案例迁移到大庆本土, 多元化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产品, 因地制宜地设计大庆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

4 大庆市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

大庆处于乡村体验式旅游初级发展阶段, 根据大庆市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庆市乡村体验式旅游产品应该首先走精品化线路, 着重开发两到三个优秀的产品, 然后逐步推进, 带动周边地区逐步多元化发展, 充分把大庆市多元的旅游资源利用起来, 多元化地开发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大庆农村地区具有多种资源类型, 其中农牧业资源优势明显, 通过对大庆农村区域现有的成果看, 采摘、农活体验、耕地出租等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进一步开发, 包括杜蒙的民俗风情旅游可以成为大庆市乡村体验式旅游的精品旅游项目。此外, 大庆地区的地热资源, 水资源也非常丰富, 这就大大增加了开发其他旅游体验产品的可能性, 参考国内外其他乡村体验式旅游城市成功发展模式的案例, 多元化开发大庆农村地区旅游体验产品将会是必由之路, 同时旅游产品线路设计也需要针对游客的需求多样性进行多样化设计, 各条线路上的旅游项目应满足集采摘, 垂钓, 农活体验, 乡村住宿等多种需求。

5 结论

乡村体验式旅游在大庆地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大庆市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分析, 借鉴国内外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 挖掘大庆农村区域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的优势, 提出大庆市乡村体验式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产品, 多元化开发乡村体验旅游线路组合, 同时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走上精品路线, 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确定不同的体验旅游产品线路组合。

摘要:大庆市是以石油工业为主要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 对于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大庆市乡村体验式旅游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大庆,体验式旅游,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焕成, 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597-1605.

[2]郑辽吉.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探讨—以辽东山区为例[J].生态经济, 2006 (06) :118-225.

[3]孙晓春, 雷鸣, 蔡晶.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兰州学刊2013 (03) .

8.乡村发展模式 篇八

引言

中国乡村景观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从韩国、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理论和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自己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旅游等八个方面。十六大以来城乡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一体化进程似乎仍旧以城市为主导。乡村劳动力输出越来越大,在这些劳动力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同时关于城乡发展,乡村建设上的许多问题接踵而来,空心村、留守儿童、土地荒废无人耕种等等。单方面的号召城乡一体化显得毫无意义,如何留住“乡愁”同时又能让人们富起来?

通过对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对其整体规划设计的方法、新思路,从而为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前期提供理论参考。经过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将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将原有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多样化,丰富当地居民的收入结构,为农民增收。让城市居民回归乡村、体验民俗、感受乡愁。

乡村田园综合体概念

从早期的观光农业,到现在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农业旅游综合体再到田园综合体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在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探索一种可能。它是在“生态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恢复乡村独有的美丽与活力,成为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田园综合体特征

1.以一定的田园景观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是在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农俗文化、农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综合体形式,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质。

2.以观光休闲功能为核心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旅游、娱乐等休闲活动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成为人们的重点选择旅游度假目标。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动农业从单一第一产业往二三产业延伸。

3.以综合开发为主要手段

(1)乡村农业景观与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开发。运用农林牧渔资源结合自然生态资源,营造优美独特的田园景观、山水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进行合理结合,打造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需求。

(2)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产业。将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向泛休闲农业产业化转变,其中包括旅游、休闲度假、地产、会展等在内的休闲产业的中和发展架构。

(3)将农业生产区开发升级将目标进行综合打造。将农业生产区产业升级,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从而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区”、“农业休闲示范区”等综合目标构架。

模式升级 带动乡村发展

1.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

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到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展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体验将结合的开发模式,例如①营造农作物大地景观(例如油菜花),依托成片花海营造景观与婚纱摄影等娱乐项目相结合;②种植果蔬,将农俗体验与其相结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胡萝卜、花生,池塘边垂钓,将采摘果蔬学习制作农家食品等等农业休闲方式;③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如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星空庄园”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庄园,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

2.产品模式升级

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例如①生态水产养殖度假区,利用自然水体发展养殖业,让体验者体验垂钓、观鱼的乐趣;②葡萄酒庄园度假区,利用种植葡萄发展葡萄采摘区,将成熟的葡萄进行酿造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酿造葡萄的全过程体验其中的乐趣;③农俗体验度假区,以家庭为单位,闲暇时光居住在此,从事一些种花、种菜、修剪果树、采摘水果、蔬菜等乡间劳作,以此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④生态养生度假区,依靠山体种植茶树,通过体验摘茶,品茶感悟茶道,从中感悟禅意。

3.土地开发模式升级

从传统住宅到休闲综合地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村现状,由此,对于地产的开发形式分如下两种:①前期田园体验度假村运营地产。利用空余出来的部分房产在进行装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给游客,既为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游客更为深入的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大自然。②远期集养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休闲地产。

小结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优势。以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地产综合开发模式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知识流、经济流真正的反哺乡村。在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田园综合体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蓝图,满足了时代的生态诉求与人内心的最初梦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9.乡村发展模式 篇九

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典型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

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

10.乡村医生队伍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篇十

我县有X个行政村,目前全县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共X个,全县注册乡村医生X余人,全县X万人口,平均每X名农村居民有X名乡村医生。实施基础综合医改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医改运行新机制,一是全县X个村卫生室实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理顺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医生收入分配问题。二是在XXXX年底建成了X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XXXX年,全县共有X名乡村医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年轻医生在基层越来越多的发挥了专业才能,乡村医生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县乡村医生在诊疗活动活动当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频率有所上升,XXXX年以来,经县卫生局受理涉及乡村医生的医疗纠纷X起,赔偿总额X万余元,其中最大一笔赔偿金高达XX万元。医改后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每年平均不足X万元,这样高额的赔偿金,一起纠纷会使他们的一年或多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医疗纠纷成为悬挂在许多乡村医生心头的一把刀,而经历过的医疗纠纷更像是时时萦绕乡村医生心头的一场噩梦。

XX镇XX乡村医生XX对一次医疗事故记忆犹新。XXXX年的一天,苏XX在为一个X岁女孩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孩子死亡,事发后,孩子家属将诊所围了个水泄不通,要求十万元的赔偿。最后,在村委会和乡亲们的调解下,苏XX赔偿丧葬费X万元,这是他辛劳一年多的收入。

说起医疗纠纷,XX乡XX村乡村医生白XX更是有一肚子的苦水。XXXX年X月X日,本地一村民在外打鱼时脚底划伤,在白桂枝处处理伤口。尽管该村民全家老小已在白XX处积欠了十年的医药费未偿还,白XX还是从医者的角度出发,劝其注射破伤风,以防感染,该村民嫌贵不同意注射。后该村民感染破伤风死亡,其家属一口咬定是白XX没有在第一时间为其注射破伤风所致,要求白XX一次性补偿XX余万元。经多方调解无效,目前已递交法院审理。纠纷发生以来,白XX及其家人的正常工作生活被严重扰乱,期间白XX还被死者家属打伤。因为这起纠纷,白XX让上了四年医学本科的儿子退学回家,“当乡村医生太委屈了,我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再过这种生活,太不受尊重了,起早贪黑挣不了几个钱还要蒙受这种冤屈。”

乡村医生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而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医疗责任险,承保的基本上是公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少数延伸到乡镇卫生院,而在乡村医生执业的村级卫生室几乎是空白。为弥补这一空白,降低我县乡村医生从业风险,提高乡村医生从业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XXXX年X月,我县卫生局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和支公司联合,协商设计了符合我县乡村医生实际的医疗责任险,在XX市率先启动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

根据该投保方案,保险经费由个人和卫生室共同承担,保费分X个等级,分别是X元/年、X元/年、X元/年、X元/年、X元/年、X元/年、X元/年、X元/年,根据投保额度的不同,年度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也分为X万元、XX万元、X万元、X万元、X万元、X万元、X万元、X万元X个等级,即村卫生室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X元保费,可获得最高赔偿X万元,目前,我县乡村医生投保额度多为XXX元/年。我县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启动后,乡村医生参与热情高涨,截止X月底,全县X个村卫生室,已参保X个,参保率达X%。此举大大提高了乡村医生执业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进一步稳定我县乡村医生队伍,结合我县实际,提二点建议:

一、建立乡村医生补助稳定增长机制

1、对在岗的乡村医生实行级差岗位补助制。由县财政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按X元/月发放,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按X元/月发放,仅有乡村医生资格的按X元/月发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乡村医生补助稳定增长机制,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给予补助,切实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2、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助,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

3、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县财政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减少的药品收入进行补偿,按照网上采购金额的XX%进行预拨付。

4、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一般诊疗费,主要由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

5、各乡镇、村委会要结合实际,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取暖等方面予以补助。

二、合理统筹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1、建立在岗乡村医生养老补助机制。根据乡村医生拥有的个人行医资格证及村委提供的相关工作证明确认其工作年限,由县财政对年龄满XX周岁,从事乡村医生工作XX年以上者,均按本人离岗前级差岗位补助的XX%发放养老补助,工龄每减少X年,补助比例相应减少X%。从事乡村医生工作XX年以下者,不予补助。对年满XX周岁以上确因工作需要且身体健康的乡村医生可延缓退休时间,享受在岗乡村医生待遇继续工作;对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乡村医生确因工作需要,经卫生局批准后可返聘到多人卫生室工作,返聘期间从事基本医疗服务享受级差岗位补助待遇;对从其他医疗机构退休和离岗退养等已享受退休退养待遇的人员,本人申请经卫生局批准后可到村卫生室工作,聘用期间享受在岗乡村医生待遇,离岗后不再享受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待遇。

2、曾经在乡村医疗机构工作且年龄满XX周岁的乡村医生,工作年限XX年以上者,每月按XX元予以补助;工作年限XX年以上者,每月按XXX元予以补助;工作年限XX年以上者,每月按XXX元予以补助。

3、曾经在乡村医疗机构工作且年龄不满XX周岁的乡村医生,具备乡村医生相应资格,本人申请通过卫生局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到村卫生室继续工作,工作期间享受在岗乡村医生待遇。

11.乡村发展模式 篇十一

我重点收集、查看、研读了浙江省安吉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结合在新常态、新背景下实施“两型引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战略,以期在家乡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让我们栖居的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山区,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6万,辖8镇3乡4街道l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3年,全县187个行政村中共有179个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共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色村3个,建设覆盖面达95.7%以上。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22.5亿元增至265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7年的11.1亿元增至42.4亿元;乡村旅游与休闲农村发展迅猛,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以及门票收入从2007年的450万人次、l7亿元和6400万元,增至1044万人次、102.3亿元和1.8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7年的18548元、9196元上升至35280元和17617元。

安吉县先后获得全国首个生态县、首批生态文明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等荣誉,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新农村建设成果直接转化为休闲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农民增收的平台。

二、安吉县的主要做法

1.明确目标

确立“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工作目标,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引领全国。

2.规划引领

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按照“四美”标准制定出《纲要》、《规划》和《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技术指导,引领全县在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做到“全县一幅画、乡镇一张图、每村一景观、整体一盘棋”。

3.联动考核

实施“一个标准、三个档次、捆绑考核、动态管理”。“一个标准”就是4类36项指标,按照工作权重,实行百分制考核;“三个档次”指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划分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三个档次,达到考核分值的给予相应奖励、补助;“捆绑考核”指将村考核结果与所在乡镇和结对部门的相关绩效考核挂钩;“动态管理”指实行每月调度推进、每季度督查通报、半年会议讲评、年终总结考核。

4.健全机制

健全“计划、设计、管理”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党政、农民、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建模式。

三、“安吉模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1.处理好乡村风貌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要在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融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保留自然村貌,体现地域性、乡土性。

2.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要在立足区域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将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挖内涵、做大做强,打响乡村建设品牌。

3.处理好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的关系

各村庄情况千差万别,村容、村貌千姿百态,“美丽乡村”建设除了做好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之外,还要在乡村特色上做文章,把具有特色的古村落保护好,把乡村历史遗存传承好,把优秀的乡村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是简单地用同质化的建设标准裁剪、改造乡村。

4.处理好政府主导、街镇主抓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考核,街镇要加强项目工程管理,加强农民教育引导,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村干部从“推着干”到“争着干”,相关部门从“分散干”到“合力干”,营造合作共建、共推、共享的氛围。

5.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突出“规划引导、农村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依靠项目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发展。实施“建、管并重”,以建设促管理,达到村容、村貌“序化、美化、绿化、洁化、亮化”。

6.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

“美丽乡村”既包括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便利、人们生活宽裕,还包括管理创新机制。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的同时,要努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和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机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步推进相关改革,释放农村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四、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突出定位。“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村级治理的一项核心任务,应突出定位,形成“两型引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统揽新农村建设全局。

突出目标。在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按照“功能完善、产城融合、活力充沛、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总要求,以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目标,以环境景区化、产业规模化、功能社区化为导向,以精品村、特色村、风情小镇创建为基础,以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板块为重点,将乡村逐步打造成“自然环境美、产业发展美、村容整洁美、社会和谐美、生活幸福美”的五美新农村。

12.乡村发展模式 篇十二

一、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效应

(一) 发展乡村旅游可有效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我国农民增收缓慢, 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既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又可使农民获益。其中最有优势的是在游客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如消费需求、服务需求等附加性的需求。这种附加性消费需求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可以转化为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收入, 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 发展乡村旅游可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对农业资源实行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农业转化,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收入份额已接近整个旅游收入的20%。在我国最近5年, 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下图为我国2008-2012年乡村旅游市场规模的变化情况。

截至2012年底, 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活动, 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 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 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同比增速为11%。在这几年间, 乡村旅游市场接待游客的规模也呈上升趋势。下图为我国2008-2012年乡村旅游市场接待游客规模的变化情况。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我国乡村旅游收入增长迅速。2008-2012年, 我国乡村旅游收入以年均近43%的速度递增。下图为我国2008-2012年乡村旅游收入的情况。 (单位:亿元)

注:图1、2、3数据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整理

由图中数据, 其中2009年乡村旅游带来了800亿元的经营收入, 带动近200万城乡人口就业, 其中安排农民就业159万人, 实现农民增收257亿元, 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亿元。

(三) 发展乡村旅游可有效优化劳动力结构

乡村旅游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效果非常明显,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世界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 相关行业可增收4.3元;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 全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对我国来说, 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增收及就业机会的增加效应远不止于此。乡村旅游不仅能为农民自身带来就业机会, 而且可以在农业资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把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达到促进农业资源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

(一)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基于旅游产业必须以一种不损害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方式发展与管理, 这是世界旅游产业的基本责任”。根据全球自然基金会 (WWF) 的定义:不超越自然再生能力与自然资源未来生产能力限度而发展, 同时要明确景区内社区、居民、生活风格及其习惯对旅游经历的影响, 各种相关利益集团在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中应该拥有平等的地位, 而且旅游发展必须在景区居民与社区愿望指导下进行。

基于此,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层面含义:一是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如下:

可见,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参与主体的共同利益, 对农村经济、资源、环境、文化的承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创新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 乡村田园风光优美。据统计, 全省现有的300多处旅游资源中有70%分布在农村, 这是未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吉林省根据本省实际重点开发四个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如下表) , 各类型比较分析如下:

在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上, 作者归纳整理了如下指标, 建议如下:

1. 以政府为主导,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构建乡村旅游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来协调因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的问题, 因此在发展初期, 政府不仅要对乡村旅游作宏观指导, 还要进行微观管理, 将服务和管理融为一体;而在其成熟阶段, 要求政府对干预程度和范围进行调整, 由管理干预向管理服务转变。因此,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走政府主导型之路, 并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首先, 践行生态保护理念, 实行规范化管理。政府职能部门要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行政管理职能, 明确责任, 制定总体和专项规划, 避免无序开发, 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 逐步实现自律管理模式。其次, 在财政预算方面, 积极探索有益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公共财政支出模式并严格规范支出管理。公共财政支出应重点投向配套设施和规划上, 安排资金投向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古村古镇、“农家乐”补贴、环境治理和农民教育培训等;投向旅游产品化转型;乡村资源富集的地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营销等。支持有条件的“农家乐”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打造精品项目, 不断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2. 发挥非政府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构建乡村旅游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会主要由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推动。专业合作组织能否通过企业化运营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盈利, 成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现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要向规范的专业合作社转型, 通过转型增强自身的功能和适应性, 形成内部制约与监督机制, 对外合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3. 以管理提升竞争力, 深度挖掘特色, 塑造品牌效应, 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可持续

在服务管理上, 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乡村旅游必须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不断创新旅游产品, 在手段和方法上创造独特形象, 形成品牌效应, 保证游客在交通设施上便利, 卫生上放心, 居住环境上舒适, 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 真正实现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人才管理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培训, 鼓励各级各类农业和旅游职业院校对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条件的农业和旅游培训机构, 应开设乡村旅游相关培训课程, 以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将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人员等职业纳入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并给予经费支持。

在营销管理上, 要形成创新机制。广泛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 寻求技术和智力支持, 整合社会力量, 使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得到提升。形成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机制其重点应放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可持续发展及营销策略的研究上。在营销的手段上以现代传媒手段和实体展示手段相结合, 利用各自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充分合理地开展绿色营销, 满足游客亲近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快乐需求, 在实现乡村旅游效益和游客满意的同时, 达成人与自然以及组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共存共荣, 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在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如生态破坏、过度商业化而忽视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缺少特色产品等问题, 其实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而言,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创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静.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J].经济问题, 2008 (5) .

[2]王小军.张双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 2012 (11) .

[3]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 2009 (9) .

13.乡村发展模式 篇十三

努力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永联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坚持敢破敢立、自强不息,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为牵引,带动和推进城镇化建设,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使永联村成为了苏州首富村、全国文明村。目前,永联已经初步绘成了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农村现代画。

我们永联在推进现代化永联村建设进程的同时,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人口成分多元化。在永联10.5平方公里内,不仅拥有10400名村民,还有12000多名员工、9387名暂住人口和2000多个流动人口。居住在永联社区内的居民,不仅有8936个永联村村民,还有6800名永钢集团员工,2578个在永联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外来人口。二是永联村村民居住分散。10400个永联村村民中只有9169名是常住人口,其余1231个村民为外出流动人口,常年居住在南丰镇、张家港市区等地。常住在永联村的9169个永联村民中又有8037个在册农业户口,1132个居民户口。三是商业店面多。近年来,随着永联小镇形态的基本形成,永联村的服务业迅速发展。我村不仅拥有5100多套套房,还有5条商业街、333间门面和5个超市。四是交通流量大。我村域范围内每天不仅有2万多人次上下班,还有近5万吨货物的水陆运输量,以致村内道路交通流量大、负荷重、情况复杂,交通安全隐患增加。五是公共设施比较完善。永联村范围内不仅有6个红绿灯、2个农贸市场,还有小学、幼儿园、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城镇化的配套设施,给永联区域的建设管理带来难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村庄形态。

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永联村 建设步伐,我们积极探索研究城乡一体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模式,努力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一、理顺关系,规范社会管理组织职能。随着永联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到位,经主动申请,张家港市政府于去年批准在永联辖区内成立永合社区。截至目前,永联辖区内共拥有永联村党委、永合社区党总支、永联村民委员会、永合社区居民委员会、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和永钢集团等组织。这些组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都是我们永联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处理好这些组织的关系,将有力推进永联社会管理进程。为此,我们一是理顺行政组织关系。永联村村民委员会与永合社区居委会都是基层自治组织。永联村民委员会是永联籍未拆迁村民的基层自治组织,此外还担负着永联村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重任。永合社区居委会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基层自治组织,更是政府的延伸机构,隶属于政府直接管理,主要做好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以及流进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二是理顺经济组织关系。永联辖区内主要有两个经济组织:永联村经济合作社与永钢集团。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是永联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下属永联旅行社、永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永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等四个实体公司。永钢集团是永联村范围内的大型联合型钢铁企业,永联村集体享有25%股份。二者都通过规范化运作维护好、发展好永联村村民经济利益,确保集体土地、资产效益最大化,同时又都负责加强对各自所属员工的教育管理。三是理顺党组织关系。永联村党委和永合社区党总支同属中共南丰镇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永联村党委是党在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和永钢集团中的战斗堡垒,负责在以上两个组织中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永合社区党总支成员主要以社区退休党 员为主,主要负责领导永合社区居委会工作,支持和保证永合社区居委会充分行使职权。目前,永联村村民一般都有三个角色身份,分别是:永合社区居民,在社区内享有合法选举权和公共福利权;永联经济合作社社员,享有二次分配权;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村民,同时还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理顺以上组织关系,形成职责明确、相互关联的组织网络,将有效实现永联辖区管理的全覆盖。

二、发挥作用,提高社会管理综合效益。我们积极根据永联范围内的社会发展形势及社会管理需求,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充分争取、挖掘、利用各类社会管理资源,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一是实现公共管理均等化。我们突破“小村庄管大社会”的模式,积极向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争取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均等化,通过申请成立社会事务协调小组,设立社区警务室、消防警务室、交通警务室、驻村法官工作室等办法,让社区管理、卫生监督、城管执法、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消防警务、综合治理、法律服务、市场管理等政府管理职能延伸到基层;向上级政府申请成立永合居民委员会,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实现永联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居委会的工作经费和居委会成员的工资生活补贴纳入政府预算,由上级政府进行拨付,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二是依托社会化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村民自治及公共管理范畴以外,还有一部分需要按市场规律解决的事宜,我们坚持最大化地发挥社会资源力量,进行社会化管理。我们通过将门面房及公寓房等集体资产交租赁公司进行统一经营处理,将农贸市场摊位交镇市场管理办进行统一招租,将永联医院、永联幼儿园、永联小学交政府托管,对社区物业管理及保洁进行市场化经营等办法,有效减轻了村委管理压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公平公正。三是充分实行民主自治管理。坚持用村(居)民自己的力量,解决各种内部矛盾。我们永联村通过坚持公开直选村民委员会及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定期召开村(居)民议事会议,向村(居)民报告村(居)委工作、财务收支等情况;不断创新事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推进村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公开;定期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讨论通过重大问题,使辖区内事务的管理实现了民主、法治、规范、科学的要求。四是自觉履行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经济组织不仅要抓经济,更要抓人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管理。我们永联经济合作社和永钢集团,坚持通过加强党群组织建设,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活动,加强员工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积极组织员工献血、向玉树地震灾区和西部希望小学等地区及单位捐款、为西部贫困儿童捐献“爱心包裹”等,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加强员工上班“八小时”之外的管理,为和谐永联建设发挥了较大作用。

上一篇:游重庆金源方特科幻公园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家长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