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建设共工程稳定推进(精选4篇)
1.职工素质建设共工程稳定推进 篇一
建机立制 扩大覆盖 切实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工会 李 翔
在集团工会、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在公司行政的支持下,我们不断加大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力度,自重组以来,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在公司上下已形成良好氛围:各级领导相当重视,职工群众普遍欢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公司组织各类培训71期,接受培训达5559人次,职工持证上岗率从前年80%上升到98%,培训教育已实现了良性循环,公司各部门的培训学习已普遍展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协商、协调、培训、激励”四项运行机制,努力扩大“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覆盖面,从而使这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下面,我就围绕我司四项运行机制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工会干部进行交流。
一、充实协商机制,明确推进目标
首先,我们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抓手。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统一了对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认识,工会也十分清楚,要维护职工的权益,首先就要维护职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公司党政工领导班子把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齐抓共管,工会牵头在公司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为公司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我们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职代会重要议题。在加强调研,把握职工队伍素质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我们重视通过企业职代会的共商共决,进一步明确推进目标,从而使这项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推进。2004年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召开之前,工会动员职工代表群策群力,结合企业实际,就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议题组织进行广泛讨论,草拟并在职代会上审议通过了《上海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在大会决议中,也动员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做学习型职工。该“办法”从开展全员轮训、开展各类岗位与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工人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开办职工夜校等各个视角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的推进目标,为公司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
再次,我们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平等协商的重要内容。去年,我们工会认真总结了一年来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经验,并组织职工代表,就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开展职工培训、建立完善技术工人人才库、吸收和留住人才等问题与行政领导进行平等协商。在平等协商中,工会与企业就推进“职工素质工程”,通过协商、得到支持,就组织、职责、经费保证等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新一轮的集体合同执行协议把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重要条款写进集体合同,为公司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落实了实施措施,从而真正成为“系统工程、企业行为”。
二、强化协调机制,落实责任分工
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作为系统工程,需要部门的通力协作,因此,对这项工作的牵头、组织、协调和落实责任分工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工会在公司党政领导下,在强化协调机制上做文章,并主动肩负起牵头协调的职能,落实责任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三个环节:
一是建立教育培训中心,加强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由人劳部两名同志具体统筹实施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各分分公司、项目部也都成立了职工素质工程教育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计划和制度。教育培训中心的建立,起到了党政领导职工素质工程,工会大胆开展工作的作用。
二是落实部门分工,形成推进合力。为了有效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公司工会与公司党政领导磋商,通过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明确了公司与分公司、项目部和公司机关各业务部门在职工素质工程中的责任分工。例如明确工会和人劳部负责具体牵头、协调、宣传、职工轮训、技术人才库、技术比武、立功竞赛、先进评选、记功表彰等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了推进的合力。部门各司其职,培训工作运转正常。公司领导带头在培训中授课,一些项目经理和机关部门的负责人也积极备课、授课,以实际行动给予了全力支持。在分公司和项目部,为了落实推进工作的分工责任制,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教育培训优秀组织者奖”评选活动,取得效果。
三是重视信息反馈、强化过程管理。在组织多次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经常了解职工的反响,设立“意见征询簿”,开展意见征询活动,广泛获取信息,并作出相应调整。例如,在职工轮训中,学员反映时间安排过于紧凑,我们得到信息后,及时作了作息时间、内容的调整,得到学员的好评。学员的反响热烈,一位参加了轮训的职工在“意见征询簿”中写道:“通过培训,看清了形势,感到了责任,学到了知识,增加了动力,提高了素质”。
三、健全培训机制,实施全员培训
我们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健全了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培训机制、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普及轮训。过去对职工的素质教育,存在零打碎敲,不系统、不全面的状况。公司工会在党政领导的支持下,花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职工的文化素质、业务技能摸底,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全体职工普及型轮训,让每位职工都接受从形势任务、法律法规、思想道德到专业知识的较为系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扩大涵盖。
一是培训内容的涵盖:轮训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二个部分。
公共课有①形势任务课――着重宣传目前公司身处长三角,面对众多民营施工企业,以及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及公司持续稳步发展的策略;
②职业道德课――主要宣传党的理论、职业道德规范,结合企业的实际,宣传企业中的先进事迹,树立道德建设的楷模;
③法律课――主要是进行普法教育,邀请上海市检察院的同志讲课,阐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自觉守法,并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专业课主要是按每期公司管理重点的不同,分别讲授专业管理知识。二是培训形式的涵盖:我们的培训既有领导的主讲,又有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主讲;既有公司集中组织讲,又有各基层分散自己讲;既有请进专家来讲,又有走出去听讲。
三是培训层次的涵盖:我们的培训以公司、基层两个层次进行。基层单位的继续培训形式多样、涵盖面广。例如,天山项目部建立了独特的培训网络,形成了一套较全面的项目培训机制,从项目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到新、老职工,都有一套培训制度和运作机制,使培训纳入有效的、必需的工作制度中;安装分公司采用互动授课形式,定期邀请企业内外有专长的同志专题授课,还举行研讨会,力求形式新颖活泼。
3、开办夜校。从建筑企业任务密集、人员分散、施工第一线均为农民工的实际出发,创办职工夜校也是一种可行的培训机制,对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加强对自有职工培训的同时,还配合质安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夜校培训等活动、培训农民工达到3千人次,提升了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法纪观念和技术技能,为加快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新成员的过渡作出了应有贡献。
三、加大培训力度,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采取四项措施。围绕公司队伍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公司在开展职工队伍教育培训上加大力度,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促进职工队伍业务技术素质提高,推进各项培训目标完成。
1、专业技术职称、项目经理资质提升措施。针对公司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状况,我们打破以往按步就班的思想,广开渠道,为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而由于学历、外语等原因未评上相应职称的业务骨干积极创造申报条件。自重组以来共组织申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0人,其中:高级15人,中级58人,使得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管理人员总数的85.71%。
2、针对性培训措施。根据公司项目经理队伍的实际状况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公司组织了项目经理系列培训活动,邀请了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寇太国同志及其他几位在项目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同志担任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项目经理继教参加学习的110人,其中相关人员72人参加了旁听,有38人参加年检,合格37人;针对近期承揽的苏州两个项目体量大、工期紧、管理难度大以及质量、安全专业人员紧缺的状况,分批组织了36名预算员、施工员、质量安全管理员参加培训,有力地保证了各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近年来,相继组织了800余人次参加各类专业人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各类专业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同时,我们还注重对中高级技工的等级培训,公司目前共有技师5人,高级工54人,中级工14人,为公司“能工巧匠”人才库增添了新的力量。同时,我们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通过组织农民工班组长、骨干进行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法制等知识培训,去年,我们在劳务作业队中挑选了2位同志参加“上海市第二届建筑业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实际操作的初赛、复赛和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一位同志(雷彬)荣获高级砌筑工证书。
3、青年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措施。工会与公司人事部门相配合,积极开展“一帮一”导师带徒活动。为使近年来新招收的青年员工尽快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技能,公司安排其所在项目或部门选派有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与人合作共事、作风正派的老员工担任指导老师,与之签定师徒合同,使公司的人才培养形成一种制度,全方位、多角度促进人才成长,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一定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才。
4、学历提升措施。在提高学历层次上,公司重点抓好学历层次队伍素质的提高,除了按年内计划吸收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源比例外,对在岗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表现及培养潜力,积极鼓励、支持他们参加成人高校学习,只是去年就有18位同志通过自学完成大专以上学业,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6人,专科11人,加上几年来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70余人,使公司大专以上人员比例有了进一步提高。
四、完善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
1、设立基金,岗位成才
我们开展了每季一次的记功表彰活动,对季度中在经营工作、降本增效、现场管理等方面经评选获优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记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使职工学有榜样。我们还完善奖励方式,提高奖励标准,使学先进、争先进成为职工的向往与追求。我们建立了“技术工人人才库”,使之成为鼓励职工刻苦钻研技术,提高职工自身素质的有效激励手段。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
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基层单位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为了促进面上职工素质工程的建设,我们注重分类指导,采取了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
安装分公司在努力争创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有效的学习形式,值得借鉴,我们帮助他们归纳总结了八种学习形式:即领导重视带头学、技术人员创新学、鼓励青年实践学、开办夜校业余学、提倡外出自觉学、青年拜师互帮学、专家上门专业学、形式多样大家学。公司以简报形式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做法,在公司范围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公司长岛项目部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从本项目的生产实际出发,积极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有特色、有成效。我们以该公司为试点,帮助他们总结了职工自学互教,推动技术专业人员学习积极性的经验,在公司各基层予以宣传,对探索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新问题与加强职工素质工程相结合,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们重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公司所属分公司、项目部都得到了较好的分类指导,增强了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操作性,克服了“走过场”、“形式化”。职工素质工程实施以来,公司先后涌现出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1名,集团“劳动模范”1名,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2名,有2名同志获得集团“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奖励。安装分公司1名职工的发明创造——《新型接线盒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应用》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已在施工中逐步推广使用。我们还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志参加全国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到目前为止,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一级11人,二级16人。
4、倡导团队精神,营造企业文化
我们感到,企业文化也是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有效激励措施。我们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倡导爱岗敬业、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等时代精神,树立诚实守信、与企业同荣辱等观念,定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工会还协同行政搞了企业形象设计的组织和推进工作,为多领域树立企业的品牌摇旗呐喊。
在公司工会的倡导带动下,不少基层也纷纷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类似的、有意义的活动。如,公司机关工会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之前,以“安全、质量、成本”为主题,开展“设计一句宣传语或警示语、写一句自己岗位的工作格言或工作规范语,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三个一”征集活动,职工以形象的表述,实在的语言表达对安全的重视,自我教育收到效果。我们还将职工对安全的合理化建议向行政领导提交,受到行政领导的重视和采纳。这些活动,陶冶了职工的情操,提高了思想修养,引导职工树立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企业文化氛围,效果是明显的。
几年来,由于公司领导重视,员工积极参加,劳务作业队积极配合,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被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等国家八部委授予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奖牌,为公司赢得较好社会效益。
总的体会是,上海公司要持续稳步的发展,为实施集团“4+1”战略做出更大贡献,必然要对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工会紧密结合集团工会“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主题活动,深入推进职工读书、自学、岗位成才,倡导和鼓励职工学技术、钻业务,为扩大职工知识面、优化职工知识结构、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分步骤、分层次、分等级地开展培训,将教育培训工作与选拔拔尖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操作能力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切实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培训格局,有效推动了培训工作的创新和进步。我司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围绕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平,围绕“学习型组织”创建和完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职工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质量有进一步的转变和提高。
2.职工素质建设共工程稳定推进 篇二
一、实施“三位一体”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背景
弓矿公司地处偏远山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加之各种社会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职工学习兴趣不浓,整体技能水平不高。2006年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8451名生产服务岗位人员中,初级工4763人;中级工1232人;高级工137人;技师18人;高级技师4人;无职称职工2297人。初、中、高级比例仅为8.7:1.1:0.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
分析职工队伍技术状况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职工队伍整体文化基础薄弱。50、60年代出生职工占多数,实际文化水平仅在初中左右,学习意识不强,掌握能力弱。
二是开展职业培训软硬件设施不完备。教育教学条件满足不了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的要求,学习资料、教学设施多年没有投入或更新过。
三是弓矿地区整体学习氛围不浓
对此,弓矿公司领导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新形式和新举措,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长远目标,公司上下达成共识:
一是满足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从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矿山企业的要求出发,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职工素质工程。制定了《弓矿公司五年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有目标有重点地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在岗职工初、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比例3:5:2的目标。
二是适应矿山企业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矿山技术改造步伐的加快,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建立一支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职工队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矿山老企业来说,要采用怎样的机制,改善企业职工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整体素质,是我们必须关注和高度重视的课题。
三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组合一系列特殊资源而形成的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重要构成要素,是其他要素的支柱,起到最关键的支撑作用。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已成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三位一体”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三位一体”的内涵
传统的企业职工培训关注的是理论知识教育和学习,而忽视职工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过分强调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而缺少形象生动的实践培养,导致职工参加培训意识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职工所学与生产所需矛盾突出,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三位一体”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重点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考核评价”三个阶段的有效融合、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理论基础包括:思想发动、培训体系建设、大练兵活动等几个阶段,这是“三位一体”素质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实践技能包括:软硬件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技能培养等内容,这是“三位一体”素质工程建设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考核评价包括:制度建设、评价体系、高技能人才管理等内容,这是“三位一体”素质工程建设的保证措施。
(二)“三位一体”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主要做法
1. 抓思想发动,引导职工提高认识.营造学习氛围
过去,有一些单位存在着职工不愿参加培训、领导不想组织培训、部门人员不懂培训的现象。公司组织一个培训班,车间和厂矿领导总是以生产任务重、人员安排不开为借口签署了很多请假条;有的职工甚至宁愿请假回家打麻将、与朋友喝酒聊天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厂矿组织一个培训班,大部分学员不带记录本,更谈不上记笔记;老师在上边讲课,学员在下边聊天,有时甚至一个培训班到最后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学员。因此,从思想上提高广大职工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
第一、一把手亲自抓。自2008年开始,公司每年都要召开由两级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培训业务人员和部分职工代表参加的培训工作起步动员大会,目的是分析职工队伍素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下一步培训工作目标和保证措施。
第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由综合管理处、组织人事处、工会、职工培训中心、团委、科技部门等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会议精神的宣贯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各基层单位以此为契机,利用学习论坛及报纸、简报、宣传手册等形式,向职工反复宣传弓矿职工基础素质落后的现实状况,同时通过典型的生产事故和设备事故案例,向职工讲清人员素质低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严重影响。使大家认识到,加强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对职工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
第三,结合实际,营造氛围。尤其是大力宣传身边的技术状元、工人技师刻苦钻研、苦练技能的先进事迹,使职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个别仍然不愿参加培训的职工,则采取严格考核的“强制学习”与适度奖励的“激励学习”相结合的办法,使其走进教室,感受学习氛围,体验同伴的学习劲头,适应学习环境。通过严格的课堂管理,保证了培训效果,增强了职工的学习兴趣。2008年,弓矿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为中级工56%,高级工77.3%,创下历年来最好水平。
2. 抓工作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培训工作
加强工作体系建设。2008年,弓矿公司做出了构筑职工素质工程的决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部门联动的培训工作体系。由综合管理处负责职工素质工程全面建设的日常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等工作;工会负责组织职工技术大练兵活动和先进操作法评选活动;团委组织师带徒活动;科技部门负责各类标准的修订和相关的评审工作;教培中心负责职工培训的教学管理;其他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参与培训和考试考核工作,迅速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了车间、厂矿、公司三级培训网络。
3. 抓实训基地和软硬件建设,提高实践技能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培训基地。在做好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弓矿公司把培训工作的着眼点重点放在职工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这是实施“三位一体”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终极目标。投资40余万元,建成了使用面积100多平方米的钳工实训基地,设置多功能钳台9座,台虎钳36个,并配有减速机、砂轮、角磨机、无齿锯等检修工具和机械设备,可同时满足30余人进行钳工技能基本训练、综合制作训练和部件装配训练。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备资源,开辟了焊工实训场地,彻底改写了弓矿地区没有实训基地的历史。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设电工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弓矿公司将真正形成专业工种完备、设备设施先进的职工实践基地,对于提高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实训基地利用率高,实训效果显著。2010年,弓矿职工培训工作的一项新突破是加大职工实践技能的培养。先后进行了氩弧焊实际操作技能实训、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实训、电焊工提高实训、钳工修配技能实训、中级钳工技能实训、中级铆工技能实训等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使培训工作针对性强、职工学习兴趣浓、实效性好。其中,焊接技术实训由职工大学安排具有国际焊接工艺工程师资格、鞍钢高水平技术专家及教师每天布置实训任务,学员分工协作、分组培训,教师精讲、学员多练,每名学员交叉进行几种焊接方法的操作练习,通过一周的强化实操训练,职工在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新工艺方面的实际操作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很好的实训效果。参加钳工修配技能实训和铆工技能实训的学员也感同身受,平时在单位干的都是一些很粗糙的活,很少有机会拿起锉刀、钢锯、手锤做一些精细工件和装配试验,锻炼的机会很少,实训班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充分认可,没有排入实训计划的学员,通过各种关系想参加培训,一个计划只有二十人的实训班,往往最后达到三十人左右,真正达到了“我要学”的境界。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得到增强。在2010年7月份组织的技能鉴定高级钳工实际操作考试中,合格率达到100%。
远程教学培训方式,解决工学矛盾。由于弓矿距离鞍钢本部距离较远,职工参加集团公司及矿业公司组织的培训极其不方便,除影响职工参学积极性外,对企业生产经营也造成相应影响。从2010年初,公司逐步建立远程教室,学员看大屏幕听老师现场讲课,授课方式改为业余滚动授课,每次授课两个小时,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减少了成本支出,一举多得。
4. 抓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搞好职工培训工作,保证培训效果,必须有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为此,弓矿公司在整理历年培训制度的基础上,以《鞍钢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和《鞍钢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实际,补充制订了配套管理制度,形成了《职工素质工程管理制度汇编》,收录各项培训管理制度14项,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是完善奖励制度,多渠道调动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2008年以来,在集团公司和矿业公司各类技术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弓矿公司先后出台了《职工岗位技术大练兵考核奖励办法》、《技师、高级技师评聘制度》、《师带徒奖励办法》、《重大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奖励制度,目的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对刻苦钻研技术、技能水平出众、爱岗敬业的职工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真正使他们“名利双收”。
比如,凡在鞍钢和矿业公司技术竞赛中获得状元和能手的,除上级奖励外,公司、厂矿及车间都将再次奖励。对在弓矿公司竞赛中获得金牌(状元)的,年度内每月奖励300元;获得银牌(能手)的,年度内每月奖励200元;获得铜牌(能手)的,年度内每月奖励150元。对在集团公司技术竞赛中获得状元称号的,在年末评先选优中都作为公司“先进生产者标兵”的候选人。对职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先进操作法,经过评审,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要给予一次性大额度奖励。
二是建立评价考核制度,调动基层抓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从2009年开始,弓矿公司将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真正把职工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加强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职工培训考核明细表》,详细记录培训班授课时间、应参加人数、学员表现、课堂管理及教师情况。
推行职工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和培训工作周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基层单位业务人员,采取互检、联检的方式,对各单位培训工作进行联合检查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年计划制定、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培训基础工作、费用使用情况等,每阶段进行一次评价结果通报。截至目前,累计通报问题175项。通过互检,在各单位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横向交流平台,使大家取长补短,互检互学,共同提高,有效推动了三类培训的开展。
几年来,弓矿公司各级培训管理人员通过总结最近几年的职工培训工作经验,形成培训成果5篇,撰写论文30余篇,在集团公司教学(管理)成果评选活动中,弓矿公司获得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
三、实施效果
“三位一体”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推行几年来,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1.培训意识深入人心,培训工作开展顺畅
职工培训工作正在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深入化的方向发展,各级领导实现了由不愿意组织培训到亲自抓培训的转变,基层培训负责人实现了由不懂培训到精通业务的转变,广大职工实现了由被动学到主动参与培训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各级领导负总责、职工主动学技术、考风良考纪严的良好局面。
2.培训效果突出,职工持证比例显著提升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试得到了广大职工在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响应,职业技能鉴定报名率达到90%以上,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职工比例达95%以上,完成学分人数占90%以上。目前,弓矿公司应该持证的85个工种,初级工3046人,中级工1502人,高级工717人,技师以上职称95人,初中高级工比例达到了5.8:2.8:1.4。与2006年比,中、高级工的人数分别增长了近2倍,技师人数增长4倍以上。
3、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参加各类技术竞赛的职工人数和成绩创历年最好水平。
2007-2009年,在矿业公司各类技术竞赛中,有283名职工获得技术能手称号,25人获得技术状元称号;在鞍钢技术竞赛中,先后有45名职工获得鞍钢技术能手称号,其中4人获得鞍、钢技术状元。
2010年,在鞍钢职工百名状元千名能手岗位技术竞赛中,弓矿公司夺得21名技术状元、159名技术能手的优异成绩。
2009、2010连续两年,弓矿公司被评为鞍钢职工培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4、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明显
2008年到2010年,劳务用工逐年减少,自然减员及年休假等综合因素,弓矿公司相当于减员近2700人,但仍然实现了事故降低、生产顺行、经济效率提高的目标。2010年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38.33亿元,利润3.92亿元,上缴税金7.5亿元。
展望未来,弓矿公司将围绕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矿山企业目标要求,致力于“三位一体”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培训管理机制,健全培训工作体系,打造培
3.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40-01
职工是立企之本,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活力取决于职工队伍素质的优化和提高,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企业中心工作为主线,针对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薄弱,采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措施,坚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实现新发展的战略任务,以职工岗位成才为重点,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和知识型员工的培育,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一、多管齐下,多头并举,“一讲、二赛、三查找”
运用有效的载体,搭建适合的平台,是开展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有力保证。本着这一认识,我们按照企业要求,确立了以“一讲、二赛、三查找”为主要手段的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模式。一讲:即形势任务宣讲。以形势任务教育为抓手,统一全体干部职工对开展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围绕公司“两会”精神和“双促”活动主题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上党课活动。二赛:即组织开展好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推赛。通过组织发动、定期考核、评比交流、有效激励等方式,调动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在技能竞赛评选“星级工”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试行在管理干部中评选“星级科员”的考核制度,推进其专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查找:即大力推进“三查找”工作,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鼓励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提高水平。将群众性“三查找”活动与合理化建议和职代会提案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工程技术、改革改制、劳动保护、职工教育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
二、正视不足。理性分析,解决三大问题
根据对以往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思考与总结,清醒地认识到,仍有三方面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活动运行机制不够顺畅,过程管理比较薄弱。目前,素质工程建设的许多工作虽然已经纳入到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之中,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活动机制和过程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够顺畅、比较薄弱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2、“需、练、赛”一体化尚未真正实现,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否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使培训方式由一次性的上岗培训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性培训转变?培训方向是否可以由普及型、考核型向提高型、储备型转变?对培训工作的考核是否可以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实效转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树立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崭新培训思路,创新培训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受限于种种客观因素,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解决好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的矛盾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求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我要学”逐渐成为职工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岗位竞争能力的内在动力。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同时,要通过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文环境的优化培育等,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三、提高认识,集思广义,群策群力抓“三力”
我们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表彰”的工作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针对存在的三方面问题,我们在加强与公司主管培训的部室沟通联系的同时,从改进自身工作的角度,集思广义,群策群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1、立足需求、制度人手,增强群众性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源动力。
我们加强对职工素质工程运行情况的评估和分类、分层指导,形成阶段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进度、情况反馈等环环相扣的闭环运作模式,不断规范和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切合实际的长效机制,并将此项工作全面纳入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日常管理。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技能竞赛制度和岗位练兵制度。进一步完善导师带徒制度和创争培育制度,提高带教水平和带教质量。规范落实合理化建议有关制度,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组织好合理化建议的实施。
2、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增强群众性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作用力。
首先,我们大力抓好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重点组织好中层干部的“双月”讲座、业务轮训和岗位知识培训等,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人的素质决定企业发展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次抓好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规范工程技术人员的评聘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攻关计划申报、年终评审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优秀技术人员选拔任用制度等,促使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向纵深发展。再次,抓好一线职工队伍建设。建档立案,着力抓好班组长的培训和使用管理,班组长岗位资格的培训取证率始终保持在100%。
3、塑造典型,营造氛围,增强群众性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凝聚力。
4.职工素质建设共工程稳定推进 篇四
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广大女职工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说:“必须提高广大妇女的素质,让广大中国妇女满怀信心地走向二十一世纪,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乃至整个人类的和平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文结合企业女职工工作实践,从女职工素质工
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对策等方面简要进行论述。
一、充分认识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女职工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维护妇女权益、争取男女平等的需要,充分认识提高女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两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例如:在企业女职参与民主管理方面,一方面女职工总体数量少,二则女领导干部任职层次低,副职多,正职少;党群宣传干部多,经济部门少等。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中对女性不公正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女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愿望。广大女职工,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不亚于男性的实力参与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二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女职工担负着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双重生产任务,女职工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这两副担子一肩挑,其中的艰辛和做出的贡献,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得到合理的承认,而且被视为女性的弱点遭到歧视。女职工是在肩负着生养子女和操持家务的重负下与男职工进行竞争。因此,全面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三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迎接新的挑战的需要。市场经济向女职工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从长远看,机遇大于挑战,市场经济不排斥妇女,而是优胜劣汰。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女职工素质的提高,社会将为女职工提供更多的机遇,使女职工流向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专长的职业岗位。但是,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使许多妇女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定势,这已完全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有了自主权,对应聘人员提出种种要求,或存在性别歧视,或所聘女性从事的也大多为辅助性工作,如公关、文秘、宾馆、卫生服务等,而经营管理等高层次的职位则以男性为多。这种招聘中的性别差异,直接限制了一些女性的发展。另外,企业要减员增效时,女性往往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女职工素质较低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女职工的发展。因此,大力提高女职工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文化素质已迫在眉睫。
二、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新形势对女职工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塑造新世纪女职工的崭新形象,也是发展妇女事业,实现男女
平等的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驾驭全局能力
一个现代女性如果没有政治理论基础,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广大女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极其重要,如果没有政治理论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女职工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就难以增强。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这既是对女职工素质的考验,也是增强女职工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岗位竞争能力
从企业女职工情况看,一方面,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另一方面,在长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年代,许多女职工养成了只要能应付一般工作就行的心理,不想在提高科学技术上下功夫,这样本来就偏低的文化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巨大反差,只能使女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当前女职工应当充分利用企业改革的大好时机,给自己学习科技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身承受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对女职工具有特殊意义。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在社会竞争中必然比男性多承受一份心理压力。女职工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要尽“贤妻良母”之职责,也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因而,广大女职工必须面对现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传统的脆弱、胆怯,求稳怕变等心理状态,尤其要强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对环境的适应与承受能力。
三、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对策
全面提
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
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综合配套措施,更
需要女职工增强提高素质的意识。
第一,充分发挥宣传、引导、鼓励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女职工素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坚持宣传妇女的“四自”精神,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典型。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广大女职工
对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全社会对女职工的尊重和爱护,为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
第二,强化女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争取以多种形式提高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女职工受教育的程度,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发展教育,又是提高女职工素质的必由之路。提高女职工素质,首先,要加强女职工基础文化教育。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女职工加强继续教育,这是广大女职工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必要手段。最后各级各部门更要注意抓好高、精、尖女职工的再教育,使她们具有现代女职工的素质观念、合理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带动和影响整个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女职工应加强“四自”教育,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最根本的还是加强女职工自身建设,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国格,珍惜并维护女性作为国家主人的尊严与价值;自信,就是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信念,坚持自身的力量,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自立,就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本领,自立于社会;自强,就是奋发有为,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对国家和民族,对社会和家庭做出应有的贡献。它是女性成功内在素质特殊性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女性人才自我开发的关键。“四自”统一于女性人才成长和发展之中,是激励女职工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历史变革时代,人们的企业也处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企业的发展对广大女职工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强的要求,因此,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既是时代对女职工的要求,也是从根本上对女职工的保护,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
【职工素质建设共工程稳定推进】推荐阅读:
职工素质教育09-10
公司职工素质调查报告11-07
提高职工素质的途径与方法08-31
女职工素质达标竞赛实施办法11-21
职工队伍稳定工作预案09-29
职工稳定调研报告10-16
建设工程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07-27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09-22
工商局推进职工培训工作方案09-27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