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2024-10-18

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共11篇)(共11篇)

1.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篇一

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内容

一、记下现在的我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认识自己

实验目的 :记下现在的我 实验器械:软尺、笔、测重仪

简要过程

请同学帮忙用软尺把自己的身高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用测重仪把自己的体重测出来,并记录下来。3 自己背靠在墙上,请同组同学帮忙把自己的 轮廓画下来。观察自己的轮廓有哪几部分组成。4 然后帮助同组的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结论:我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二、实验名称 吹乒乓球 小组成员 实验

目的

探究流动的空气对乒乓球的影响 实验 材料

漏斗、乒乓球 实验过程(步骤)

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

2、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 与结论

乒乓球悬起 任课教师 实验员

三、实验名称 观察蚯蚓 小组成员 实验 目的

观察蚯蚓的特征 实验材料

蚯蚓、直尺、绳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步骤)

1、目测估计蚯蚓长度、重量;

2、与同学合作测量蚯蚓的长度,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描述蚯蚓的活动方式等情况。现象与结论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四、实验名称 观察凤仙花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观察凤仙花的特征 实验材料

凤仙花、直尺、卷尺、放大镜、笔记本

实验过程(步骤)借助工具观察植物细微结构 现象与结论 实验成功这种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

五、实验名称 研究土壤 实验目的 发现土壤中的组成成分 实验器械

土壤 小筛(1个)放大镜 小铲(1把)纸张(2张)简要过程 将事先准备好的土壤放在桌子上的纸张上面 2 用小铲把土壤铲到小筛里,然后把土壤慢慢的筛到桌子上的另一张纸上。3 把漏下去的土壤放在一起,将小筛中的放在一起。4 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组成成分,并将记录下来。结论

漏下去的是土 留在筛里的是砂。土壤由空气 砂 粘土 水 腐殖质组成。

六、实验名称: 观察水

实验目的::认识水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可以流动、没

有固定的形状。实验器材:

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每组一套。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 实验步骤:

1、出示不同液体: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

2、学生分组鉴别;

3、学生汇报,并说出在鉴别不同液体时依次用了哪些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水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可以流动、没

七、实验名称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一)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研究怎样让让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 实验器材

空瓶子、水槽、石块、橡皮泥、沙子等 实验过程

1、水槽中装一半水,把空瓶子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2、把空瓶子灌满水,使它沉下去

3、把空瓶子里装满石块,使它沉下去

4、把空瓶子里装上沙子,使它沉下去

5、把橡皮泥裹在小瓶外面,使它沉下去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八、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目的: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 实验材料:滴水器、小水轮 实验过程:

1、把小水轮安装好

2、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低处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再选用大孔的滴水器,装同样多的水,冲击小水轮叶片相同的部位,从高处冲击小水轮。

4、用小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一定的高度冲击小水 轮叶片的边缘。

5、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相同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实验现象:从低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慢;从高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快。

用小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慢,用大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快。实验结论:水流位越高,小水轮转得快。水量越大,小水轮转得快。水冲在轮叶上,小水轮转得快

九、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目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水槽、玻璃杯、纸团等。实验步骤:

1、用水槽装好水。

2、将纸团塞紧在玻璃杯底。

3、然后将其倒扣于水中一会儿。

4、竖直取出玻璃杯,擦干杯沿,取出纸团观察,发现纸团没有湿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十、实验名称(2-1)制作纸风车

实验目的 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感受风的存在。实验器材 剪刀、大头针、纸、带橡皮的铅笔。实验步骤 方法

教材P15页上 实验现象

看到有风时,纸风车会转动,风力越大,纸风 车转动越快。实验结论

通过制作纸风车实验得出:纸风车的 转动与风有关,证明 有风纸风车转动,风力越大,纸风车转动 越快。十一实验名称 制作纸飞翼

(一)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怎样使纸飞翼留空时间长一些 实验器材

纸、剪刀、曲别针、秒表 实验过程

1、制作纸飞翼。

2、让纸飞翼下落,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

3、加大纸飞翼的翼面面积,从相同的高度下落,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翼面大的纸飞翼留空时间长。

实验结论:纸飞翼下降快慢与飞翼的翼面大小有关。

演示1实验名称 吹乒乓球 小组成员 实验 目的

探究流动的空气对乒乓球的影响 实验 材料

漏斗、乒乓球 实验过程(步骤)

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

2、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与结论 :乒乓球悬起 演示2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 目的 使学生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药品 :两块槽形木板、两个水槽、两个小喷壶、两个大水槽、水、土、草皮 实 验内容

实验内容和步骤 :

1、取两块长木板,在一块木板上铺上草皮,在另一块木板上铺与草皮的土层同样厚的土,把两块木板分别斜放在一个水槽里,使它们的坡度相同。

2、在木板上方同样的高度,用喷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3、比较从两块木板上流上来的水和土的多少有什么不同?

观察到的现象:有草的木板,流到盆里的 无草的木板,流到盆里的

实验结论: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不被冲走,同时也使不致流失;有了水和 土 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使 水流失,没有了 水和 土,植物了不能生存。

演示3榨果汁实验名称 榨果汁 实验目的

探索水果榨完后果汁多还是果渣多 实验器械 榨汁器 水果 烧杯(100ml)简要过程 把所有的器材放在桌子上,并检查是否完好无损。2 把水果洗净晾一会儿,待用。把晾干的水果放在榨汁器内,用力顺时针拧榨汁器的手柄,把烧杯放在下面,接住榨出的果汁。把榨好的果汁与果渣进行比较,记录下来。5 清洗榨汁器,整理器材。结论

我们发现:榨出的果汁多于果渣,说明水果大部分是由水分组成的演示4实验名称:降落伞的研究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因素 实验仪器:做好的两个伞面大小不一的降落伞 秒表

实验步骤:

1、每组准备两个伞面面积不同的降落伞;(现象)

2、将降落伞在同一高度下降;

3、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下落到触地的时间;

4、用伞面面积不同的降落伞重复上面的实验

5、记录、比较;

6、交流、汇报;

7、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伞面面积越大,降落伞下降速度越慢;降落伞载重越大,降落伞下降越快。

2.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篇二

(一) 现状和问题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学生作业中, 字词抄写是一项最为常见的作业。字词抄写一般又分成两项作业, 一项是生字词抄写, 即一篇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抄写;另一项为熟词抄写, 所谓熟词, 即学生在以前的课文中已经学过的词语, 教师在课文中挑选出一些让学生抄写。无论是生字词抄写还是熟词抄写, 一般学校都要求学生抄写4遍, 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常规作业。以上海的小学语文中年级教材为例,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平均的抄写量如表1所示:

如果以抄写一个词语用时15秒计算 (暂且忽略学生抄写词语间停顿看书的时间、写错擦去重写的时间不计) , 完成一课的生字、熟词抄写作业至少需要40分钟。抄写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 这些抄写的词语还需要经过复习并且默写一遍的过程。这样算来, 为了记住这些词语, 学生约花了60分钟的时间。当然, 这还不是语文作业的全部, 更不是学生一天所有学科回家作业的全部。

众所周知, 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但是如果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培养学习兴趣乃是一句空话。对学生而言, 学业负担减不轻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来自作业, 语文作业中的字词抄写作业耗时过多, 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负担。因此, 本实验拟从字词抄写的作业改革入手, 尝试寻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的途径。

(二) 思考与假设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字词抄写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 因此一直以来, 字词抄写都是传统的语文作业之一, 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常规作业。但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更进一步地思考:是否抄得越多就能记忆得越牢固?学生在抄写作业中所用的时间是否有效?字词抄写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010年下半年, 笔者在美国南加州两所小学实地学习八周, 重点观察和研究美国小学语言类学科作业的设计。其中我了解到加州几乎所有的小学都没有抄写单词这一项作业, 对于应掌握的单词只要求学生默写的做法引起了我的思考。美国的小学生没有经过抄写单词的过程也能默写, 我们中国的小学生是否也可以作类似的尝试呢?

据此思考, 我拟在小学中高年级 (3至5年级) 学生中进行熟词免抄的实验, 假设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免去熟词抄写并不影响学生的有效记忆, 那么学生的字词抄写作业量就将减少约3/4,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该实验假设依据如下:

1.中国的汉字与英文单词的结构是不同的, 汉字的读音由音节组成, 字形则由偏旁部首和基本笔画组成, 而英文本身就是是拼音文字, 所有单词都是由26个字母组成。两种文字的结构不同决定了学生记忆的途径也存在差异, 完全仿照美国加州小学的做法免去所有的抄写是不可行的, 故免去抄写的部分是有选择的。

2.低年级 (1至2年级) 学生初学汉字, 从拼音、笔画、部首学起, 可以适当地通过一些描摹和抄写来记忆和巩固。因此低年级学生不在此项实验对象之列。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常用字, 对造字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实验的对象确定为中高年级学生。

3.生字的学习可以通过适量的抄写来记忆, 相对熟词, 生字词抄写更有必要, 因此对生字抄写作业的研究暂不属于本实验研究内容。本实验拟免去教师从课文中划给学生的熟词部分的抄写作业, 但仍要求学生通过默写复习这部分熟词, 研究这一新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学生对这些熟词的记忆。

二、实验的目标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证数据, 比较熟词抄写与熟词免抄两种方法分别对学生记忆熟词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分析和判断哪一种方法更为有效。通过实验, 选择并实施对学生掌握字词更有效、学生更喜欢的作业设计, 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 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三、实验的方法与时间

(一) 实验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中高年级小学生对熟词抄写的接受程度及相关原因。

2.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证数据, 比较与分析熟词抄写和熟词免抄两种做法与学生熟词记忆的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的时间:2011年4月至12月

四、实验的过程

(一)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学生对熟词抄写作业的接受程度和原因

熟词抄写的作业是否受学生欢迎呢?我们在学校3~5年级年级的125名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问卷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在各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中, 学生最喜欢的作业和最不喜欢的作业分别是什么。统计结果 (如表2所示) 表明学生喜欢阅读, 喜欢能够有较大自由创新空间的作业, 不喜欢记忆类的作业和写作, 熟词抄写作业在“最不喜欢的语文作业”中排名第三, 仅次于背诵课文和写作, 属于学生不喜欢的作业之一。

第二部分仅针对熟词抄写这一作业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关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如表3所示, 在没有其他类型的语文作业作比较的情况下, 熟词抄写依然不是学生喜欢的作业, 原因是重复机械的劳动过程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犹如数学解题时获得的茅塞顿开的喜悦, 不少学生认为熟词抄写作业很单调、浪费时间。即使选择喜欢熟词抄写的学生大多选择“抄写简单, 无需思考”等理由,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该作业没有积极的情感。

(二) 第二阶段:分组实验比较熟词抄写与免抄对学生记忆熟词的影响

1. 随机分组

(1) 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3—5年级中, 根据教师自愿报名情况随机选择6个班级为实验班, 分别为三 (1) 班、三 (5) 班、四 (3) 班、四 (5) 班、五 (1) 班和五 (5) 班, 共计216名学生。这六个班级的语文教师参与实验和数据统计。

(2) 根据各班学生学号, 每班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其中单号学生为实验组, 双号学生为对照组。

2. 分组实验

步骤一:同年级两个实验班的老师统一教学进度, 选择一个单元的教材 (包括5篇课文) 进行实验, 并且统一在课文中划抄熟词的数量。每学习一篇课文后, 实验班教师都会分别给两组学生布置作业———实验组学生免去熟词抄写作业, 但是仍然布置该组学生默写熟词的作业;对照组学生要求抄写熟词并复习默写。次日, 实验班教师给全班同学听写这些熟词, 并分别对两组学生的默写情况进行批改、统计正确率。正确率统计的步骤为:

(1) 统计个人默写得分率。如某生25个熟词默写中有20个词语默写正确, 该生默写得分率为80%。

(2) 统计两组平均得分率。即分别计算两组所有学生得分率的平均数。

(3) 一个单元的五篇课文学习结束后, 分别统计两组五课平均得分率, 即计算五课默写平均得分率的平均数。

依据上述统计的步骤, 6个实验班的统计结果如表四所示。

步骤二:进入第二个单元 (五篇课文) 学习, 各实验班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换, 即实验组须抄写熟词, 对照组免抄。实验班教师以同样的方法对默写情况进行统计, 统计程序同“步骤一”。第二个单元实验默写正确率统计见表5。

步骤三:一个月后, 在6个实验班的学生没有复习准备的情况下, 进行两次听写词语测试。第一次听写测试的词语在第一个单元的熟词中抽取, 第二次听写测试的词语在第二个单元的熟词中抽取。同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同时听写, 听写的词语和数量都相同。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 实验班教师再次统计默写的正确率。

(三)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比较熟词抄写和免抄与学生识记的相关性

根据实验所得的各组数据, 比较分析熟词抄写和免抄与学生识记这些熟词的相关性, 具体分析如下:

1.表2表3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 74.2%的学生对熟词抄写作业不喜欢, 其中41.6%的学生认为熟词抄写作业单调, 43.8%的学生认为熟词抄写作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作业形式单调重复, 占用时间长, 作业内容没有留给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思维空间等原因导致熟词抄写不受学生欢迎, 属学生不喜欢的作业。

2.表4表5实验所得数据显示, 第一单元实验组 (免抄) 与对照组 (抄写) 的默写正确率是91.68%:92.33%, 免抄的实验组正确率略低了0.65%;第二单元实验组 (抄写) 与对照组 (免抄) 的默写正确率是92.93%:93.63%, 免抄的对照组正确率略高了0.7%。实验数据表明, 无论学生抄写熟词还是免抄熟词, 两组学生默写的正确率的差距小于±1%, 也就是说熟词的抄写或者免抄, 与默写的正确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

3.表6实验所得数据显示, 学习课文一个月后, 学生在没有复习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复测, 第一单元实验组 (免抄) 与对照组 (抄写) 的默写正确率是87.7%%∶87.92%, 免抄的实验组正确率仅略低了0.22%;第二单元实验组 (抄写) 与对照组免抄) 的默写正确率是89.5%∶88.92%, 免抄的对照组正确率略高了0.58%。实验数据表明, 一段时间后, 两组正确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进一步证明熟词的抄写或者免抄, 与默写的正确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

4.综合分析表5和表6的数据, 学生在学习课文一个月后, 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默写正确率都出现了下降。数据说明, 学生对熟词的记忆与默写前是否经过复习有密切关系。

五、实验的结论

(一) 实验结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科可以免去学生熟词抄写的作业

(二) 理由陈述

1.小学中高年级熟词抄写作业耗时多, 作业形式学生不喜欢, 与默写正确率之间无明显正负相关性, 是可以免去的作业。

2.在小学中高年级实行熟词免抄, 仅要求默写的做法, 受到学生和家长普遍欢迎。减少了作业量和作业时间, 学生作业负担减轻, 学生复习记忆熟词的积极性增加, 默写正确率没有受到影响, 相反还有小幅的提升。

3.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输入的信息会成为人的短时记忆, 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 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 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因此保持记忆与是否复习有关, 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熟词,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复习和默写的方法记忆, 而不是再一次抄写。

4.免去熟词抄写作业, 为学生节省大量时间,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一段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制作读书札记或者参与其它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同样可以在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重温曾经学习的熟词。

3.三年级(下)综合能力自测 篇三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

4.给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1)()小林每天坚持锻炼,()他的身体很结实。

(2)()明天有多忙,我们()要去老家看望奶奶。

5.苏、京、粤、桂分别是哪个省、市或自治区的简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按要求写句子。(22分)

1.按要求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4分)

(1)那位瘸腿的小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什么)

(2)姐姐说:“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能伤害他。”(什么)

2.按要求用“总是”造句。(4分)

(用在句子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在句子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2分)

例:是谁捡到了这只白鸽?是爸爸。

是爸爸捡到了这只白鸽。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在打比方的句子后打“√”,再试着写一句。(2分)

(1)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

(2)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些句子都生病了,请你做一个医生,给它们治治病。(4分)

(1) 每天,我们都要教室的整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刻马上展开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两句关于环保的名言,再自己设计一句。(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我设计的环保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半年来,你读了不少课文,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如坚强不屈的桑兰、错失良机的兄弟俩等,他们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请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口语交际。(3分)

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诗文诵读活动,准备请教语文的黄老师为你辅导诗文朗诵。见到黄老师,你应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燕子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它们能够倏忽间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谁都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在巢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行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躯特别灵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倏忽间”表示时间非常短,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2.第1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2分)

3.燕子自身有哪些弱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子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这种“本领”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是有人问你,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你准备怎样回答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习作。(30分)

你喜欢玩吗?你玩得最尽兴(或最开心、最难忘、最有收获)的是哪一次?请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玩的过程。

《三年级(下)综合能力自测》参考答案

一、略

二、1.略 2.(1)光荣 可耻(2)永久 短暂 3.施行 没有效果的 听见 4.(1)因为 所以(2)不管 都 5.江苏 北京 广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1.2.略 3.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4.略5.(1) 在“教室”前加上“保持”(2)删去“立刻”或“马上” 6.略

四、略 五、略

六、1.一刹那 眨眼间 2.文章第一句 3.脚很小,难以支撑身躯,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4.略 5.略

4.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篇四

实验二十三: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回形针、垫圈。

(2)实验步骤:

①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

②将回形针弯曲,以便在其上套上垫圈。

③将小车放在长桌子的一端,分别取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绳长如下表所示),拉直绳子后,逐渐在回形针上套垫圈,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时小车的起始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只改变绳子的长度。)

(3)实验结论:

①小车由静止到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②使小车运动的外力是垫圈的重力。垫圈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向下的力,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③当垫圈垂挂在空中,因受到向下的重力而对绳子产生拉力时,垫圈对小车有拉力作用而垫圈在桌面或地面上,受到向下的重力但对绳子不产生拉力时,垫圈对小车没有拉力作用。

④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约等于桌子的高度比较合适。

实验二十四: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实验材料:安装好的小车一辆、垫圈若干、秒表、记录表。

(2)实验步骤:

①实验小组内分配任务。确定两人为操作员。一人控制小车,另一人放置垫圈;确定一人为记录员;确定人为口令员兼计时员。实验过程中,操作员要听口令员指挥。

②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③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④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并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

⑤重复做 3 次实验,求出 3 次实验的平均值。

(3)实验结论:垫圈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得慢;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得快。

实验二十五:气球的运动。

(1)实验材料:气球。

(2)实验步骤:

①把气球吹足气,一手手指紧紧捏住气球口处。稍微松开口部,另一只手放在距离气球口部 10 厘米左右的位置,手心正对口部,注意手的感受,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

②另取一个气球,把气球吹足气,一手手指捏住气球口处,另一只手手心轻轻放在气球另一端。完全松开气球口,注意另一只手的感受。

(3)实验现象:

①手心正对气球口时,手心受到一个和气球嘴方向相同的推力。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如下所示。

②完全松开气球后,另一只手手心受到一个和气球嘴方向相反的推力,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变小,推力也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实验结论: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实验二十六: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1)实验材料:装有喷气嘴的小车、气球、软尺。

(2)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块平滑的地面来进行喷气小车实验。在实验场地上画岀小车跑道,并标出起点。

②将气球吹胀后,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气球颈部,不让气体漏出。把小车放在起始位置,对准跑道方向,然后迅速松开手指,让小车自行驶出。

③调整喷气嘴的方向,观察小车运动的方向。

④测量并记录小车行驶距离。

(3)实验结论:在这个装置中,我们利用气球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冲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实验二十七:用橡筋驱动小车的实验(1)实验材料:安装好的小车一辆、软尺一把、记录表。

(2)实验步骤:

①实验小组内分配任务。确定一人为操作员,负责缠绕橡皮筋和行驶小车;确定两人为测量员,负责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确定一人为记录员。

②设置对比实验。在小车的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例如缠绕的圈数可以为 2 圈、4 圈、6 圈。

③每次实验都要从相同的起点开始,并要准确地测量出小车行驶的终点,用软尺测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④相同的圈数各重复 3 次,求出小车 3 次行驶距离的平均值。

(3)实验结论: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实验二十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塑料水杯、一袋牛奶、钢笔、文具盒。

(2)实验步骤:

①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道 1N、2N、5N 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②先估计一个物体的重力大小,再实际测量,做好记录。算出两者相差多少,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

实验结论:弹簧测力计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些物体的重力。

实验二十九:认识摩擦力。

(1)实验材料:系有拉绳的纸盒一个、垫圈若干、木板、回形针、托盘。

(2)实验步骤:

①将系有拉绳的纸盒放在水平木板的一端,在拉绳的另一端系上回形针,将托盘挂在回形针上。观察此时纸盒是否运动。

②将垫圈一个一个地放在托盘中,直到纸盒开始运动为止,记下此时垫圈的数量。

③每个实验重复做 3 次,记录数据,选取实验数据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数据。

(3)实验结论:纸盒在木板表面运动时,两者接触面之间发生摩擦,产生了摩擦力,这种力对于物体运动有阻碍作用。

实验三十:认识滚动摩擦力。

(1)实验材料:系有拉绳的纸盒一个、垫圈若干、木板、回形针、托盘、筷子或笔若干支、小车轮。

(2)实验步骤:

①将系有拉绳的纸盒放在水平木板的一端,在拉绳的另一端系上回形针,将托盘挂在回形针上。用各种笔或筷子等作“滚木”放在纸盒下面,观察此时木块是否运动。

②将垫圈一个一个地放在托盘中,直到纸盒开始运动为止,记录下此时垫圈的数量。

③在纸盒下面安装上轮子,然后重复操作②的动作。

④每个实验重复做 3 次,记录数据,选取实验数据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数据。

5.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篇五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1周 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

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

1、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2、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

3、倒水的速度要快。

4、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2周 实验名称 空气是否有质量

铁架台、木棒、绳子、气球、打气筒。

1、用打气筒给气球打进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 2、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

3、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4、放手后,看一看平衡棍会发生什么变化

5、思考交流,得出空气有质量的初步结论。

空气是有质量的,只是比较轻而已。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4周 实验名称 研究土壤的成份

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坩埚、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

4、用酒精灯点燃加热土壤。

5、让学生观察变化。

6、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6周 实验名称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

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小花盆、水、放大镜、小水盆、种子。

1、把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放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2、把沙土、黏土和壤土分别装入3个小花盆是,浇上同样多的水,观察它们的

渗水性。

3、在3盆土中种上同一种种子,同样的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沙砾、粉粒和黏粒的含量不同、颜色、渗水性肥度也是不同的。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8周 实验名称 测量液体的体积比较液体的质量认识水平面

天平、量筒、烧杯、茶杯,带色水、油

一、测量液体的体积 1、量筒要倾斜,把液体倒进量筒,烧杯口要紧挨着量筒口。

2、在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眼睛要平视,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

二、比较液体的质量 1、生认识天平,了解使用实验室天平的方法。

2、用量筒分别量出50 毫升的油和 50 毫升的水,再把 50 毫升水和 50 毫升油放在实验室天平上,进行比较,看看谁的质量大,谁的质量小。

三、认识水平面 1、把装着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平放在讲台桌面上观察这杯水的水面。

2、再把这半杯水倾斜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再看一看水平面,尽管玻璃杯已经倾斜了,但是水平面仍然是平的。

验 结 果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体积和质量。50毫升的水的质量要大一些,50毫升的油质量要小一 些;静止的 水面一般都 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小组 成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9 周 实验名称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占空间的变化

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砝码、量筒

1、将三种物品分别装入量筒中,并用天平分别测量出它们的质量。

2、将它们倒入量筒中混合,用天平称出总重量。

3、比较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

4、分别用量杯量出100ml的黄豆、玉米粉、绿豆。

5、将他们一起倒入量筒中,轻轻的摇晃,注意不要洒落在外面,读出读数。

6、比较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10 周 实验名称 探究盐在水中溶解快慢

盐、玻璃棒、水、烧杯。

1.提出“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测。

2.根据自己的猜测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扶。

3.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提出和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4.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多少,是否搅拌有关。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实验者

时间 第10周 实验名称 测量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盐、100克水、水杯、小勺子。

1、每次加相同质量的盐,便于计算。

2、搅拌到盐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

3、当盐溶解得很慢的时候,要一点一点的加;当年无法溶解的时候,停止加盐。

4、计算这杯水溶解了多少克盐。

物质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12周 实验名称 深色托盘、盐水、碗、保鲜膜、小石块。

深色托盘、盐水、碗、保鲜膜、小石块。

骤1、在托盘里倒入少量盐水,将碗擦干后放入托盘中央。2、用保鲜膜将托盘密封好,把小石块放在保鲜膜中间并使之凹陷,这样凝结的水就可以流进碗里了。3、把密封的托盘放在阳光下暴晒,过1 1 —2 2 小时后观察托盘的变化。4、打开保鲜膜,用筷子蘸少许碗中的水品尝。

实验现象:保鲜膜上有凝结的水蒸气,水滴沿着保鲜膜凹陷处滴入托盘中。

采用蒸馏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13 周 实验名称 认识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示意图

1、学生看一看呼吸器官示意图。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了解它们的作用。

2、观察空气是经鼻腔、呼吸道到达肺部,然后又经呼吸道,从鼻子呼出体外。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他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用口腔呼吸,人并不舒服,譬如气体进出口腔,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难受。

练习巩固 3、完成活动手册,填写呼吸器官的名称,了解呼进呼出的气体通过各个器官的顺序。

实 验结果

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空气通过人体的呼吸器官吸进人体,再排出体外。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13周 实验名称 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

1、将塑料袋中倒入少量的石灰水,并且不要用手去接触石灰水。

2、在塑料袋中装入石灰水之后,要捏紧口袋口。

3、观察实验过程中,两袋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4、小组展示本小组的两袋石灰水,发现一袋石灰水仍然很澄清,另一袋石灰水变得浑浊。

验 结 果

普通的空气不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而呼出的气体中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容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14周 实验名称 测量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

计时器、记录表

1、测量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并作好记录。

2、组织学生做原地加速下蹲运动 1-2 分钟,结束后立即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并作好记录。

3、引导学生坐在座位上静静的休息 3-5 分钟,然后再测一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并作好记录。

4、把自己测得的数据小组交流、比较,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的次数并不相同。同一种状态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呼吸的次数也不一样。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 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第14周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沿河小学 实验名称

测 量 的肺活量

塑料瓶、水槽、弯头、吸管、自来水、简易肺活量袋、肺活量测量仪

1.从呼吸频率差异引出肺活量有差异,再进一步了解人的肺活量大小是不同的。

2.学生用肺活量袋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记录下自己的肺活量大小。

3.使用标准肺活量测量仪测量学生肺活量。

4.让学生比较呼吸频率和肺活量数据,发现 肺活量与 加强体育 运动引和保护呼器官 有关。

肺活量大的同学,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就比较少,而经常运动的人,一般来讲,肺活量都比其他人要大一些。因此,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年级 实验者

时间 第15周 实验名称 食物消化的模拟运动

漏斗模拟口腔、软塑料管、塑料膜、气球模拟胃、碎胡萝卜。

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袋代替胃,长筒袜代替小肠,用胡萝卜代替肠内的食物。

2、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3、把碎胡萝卜放在口腔里,使食物进入胃。再进入小肠、大肠,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

实验结论:食物通过逐段蠕动,推进食物不断的行进;懂得食物的旅行路径是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验 结 果

食物通过逐段蠕动,推进食物不断的行进;懂得食物的旅行路径是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沿河小学 班级 三 实验者

时间 第16周 实验名称 检测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土豆、萝卜、花生、碘酒

1.先向学生介绍碘酒具有遇到淀粉会变蓝的特性,告诉学生可以用它来检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滴管,分别往土豆和萝卜块上滴 1--2 滴碘酒,对比现象后得出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

3.检测花生中是否有油脂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再操作。

4.用纸检测食物是否含有较多油脂,要用食物在纸上用力刻划、挤压,如果含有较多油脂应能观察到明显的油渍。

验 结 果

土豆中含有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花生中含有油脂。

小组 成员

等级评定

扬州 X X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小组 成员

6.ERP实验报告三 篇六

课程企业资源规划(ERP)第1页 实验名称金蝶K3的ERP系统中E-HRP系统实施探索

专业_______班级_学号_________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K3的ERP系统的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2、分析K3的ERP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与E-HRP系统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1、初步掌握K3的ERP系统的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2、分析K3的ERP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与E-HRP系统的区别;

三、实验步骤

学生操作,操作步骤如下:

1、安装E-HRP系统。

2、了解E-HRP系统中的模块及其设置.3、将福州台钻厂的部门及职工信息输入到该系统中.(预习时请设计表)

4、了解该系统的工资管理模块的内容及操作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过程的观察,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觉得E-HRP系统和金蝶K3 ERP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用哪个系统,为什么?

五、总结

7.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篇七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 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实训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 劳动技能的培训有了保障, 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在的中职生尤其是90后学生, 往往心性浮躁、缺乏耐心,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 慢慢地这个群体将心灵干涸, 人性丧失, 成为垮掉的一代。如果能让学生的心安定下来, 端正态度, 树立信心, 把握好学习时机, 他们就会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素养, 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我们认为, 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让他们从经典诗文中汲取精华, 滋养身心,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汉武帝开了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的历史先河, 此后经典学习代代相传。1942年, 朱自清曾在《经典常谈》的《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 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所以, 学习古代经典, 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而且是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塑造精神、造就永不言败的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河南省焦作市教育局推行的新课堂教育实验, 倡导“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堂教育实验就是要创设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新课堂教育实验方案”中提出的教育目标尤其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我们拟编写一本校本教材《中华古代经典诵读》, 把经典诵读引入课堂。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新课堂教育实验,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职业教育在通过实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 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 接引文化脉络, 增强文化自信, 培育健康良好的心态、情感与品行。开发语文校本教材, 是为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对中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 经典诵读是传承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训练的目的不在实用, 而在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抓起。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吸收文化营养, 积淀文化底蕴, 历练文化眼光, 提高文化品位, 步入文化情境, 体验文化情怀, 丰富文化阅历, 感受文化韵味。这样, 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绵亘久长乃至发扬广大才会有希望, 有保障。

2. 经典诵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朱光潜先生有言:“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 我能了解的很少, 可是熟读成诵, 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来, 还拉一点腔调, 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 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 当时虽不甚了了, 现在回忆起来, 不断地有新领悟, 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发现, 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学生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口语表达和作文能力等多种能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3. 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

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10年的时间, 2700多课时, 用来学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 也就是过于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 而对于教师“教什么”, 也就是更加关键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建设, 却一直处于茫然、模糊的状态, 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因此, 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基本思路:1.准备阶段。确定明确的目标, 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2.调查阶段。制定两种问卷调查表, 一是编写调查表, 二是使用调查表;在实施调查后, 进行数据分析, 形成调查报告。3.实施阶段。收集资料, 确定校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进而研究编写体例和内容, 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4.总结阶段。校对、审定校本教材内容,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探究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编写一本校本教材《中华古代经典诵读》;在此基础上, 研究如何编写和如何使用《中华古代经典诵读》, 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六、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 研究如何编写《中华古代经典诵读》。

中华古代文化经典多而杂, 本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结合学生实际, 我们确立了以下四个编写原则:

(1) 循序渐进原则。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读本内容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编排, 让学生读有所序, 在诵读过程中逐渐提高。

(2) 针对性原则。在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 文化基础较差, 能熟练运用的词汇较少, 因此读本内容的选择、注音、解释就必须针对学生水平, 诗文内容要易于理解, 注解内容力求通俗易懂。

(3) 动态性原则。社会不断发展, 学生不断进步, 诵读文本也不能一成不变, 随着我们对经典研究的深入, 补充更新文本内容将成为恒久的任务。

(4) 数量适度原则。中华古代经典浩如烟海, 不可能让学生全数尽读。因此要精挑细选, 篇目数量适度。

基于以上原则, 我们精选了古代蒙学教材中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作为学生明德修身的必要读物, 又遴选了《关雎》《山居秋暝》等100首古典诗词作为学生诵读的基本内容。

编选五种蒙学教材, 是因为《三字经》用点多, 知识性强, 文笔自然流畅,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儒家的教育思想——首重礼仪孝悌, 端正思想, 知识传授则在其次。《弟子规》三字一句, 合辙押韵, 朗朗上口, 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精辟地阐明了为人修身治家之道。《增广贤文》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 几乎无所不包;另外编写时删去不少消极宿命的语句, 便于学生领悟其精髓。《千字文》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人伦道德等方面的常识, 文笔优美, 辞藻华丽, 对于学生“博闻强识”很有帮助。

在编选古典诗词时, 我们本着“汇集各个时代、不同诗人、风格多样的名篇佳作”的原则, 优中选优, 好中选好, 遴选出100首经典诗词, 让学生在《饮酒》中品味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在《春望》中感受杜甫的忧国情怀, 和刘禹锡同游陋室, 与辛弃疾共度元宵。这些经典中, 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有睿智的处事哲学, 无不洋溢着人文关怀、人性光辉。

教材共包含六个单元:一是《三字经》;二是《千字文》;三是《弟子规》;四是《增广贤文》 (节选) ;五是《朱子家训》;六是古典诗词。每一篇作品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原文、译文对照阅读; (2) 注释; (3) 作者简介; (4) 作品简析; (5) 名句积累。

2. 研究如何使用《中华古代经典诵读》。

有了校本教材后, 我们进一步探究如何引导中职生使用教材和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 立足文本, 指导诵读方法。

古诗文的诵读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 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直面经典真心接触, 熟读成诵。古诗文教学中,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应让学生直面经典, 与诗词“真心接触”, 自己感悟, 自己体会。让学生多读, 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诵读, 也可低唱慢吟诵读, 还可“不求甚解”诵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陶冶情操。

二是纵横联系, 不断积累, 加深感悟。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掌握方法, 使学生学有所得, 能“举一而反三, 闻一而知十。”将一首古诗词, 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 以形成一个知识模块。如诵读贺知章的《咏柳》时, 引导学生诵读其他有关“春”的名诗,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杜牧的《清明》, 白居易的《忆江南》等, 把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诵读中横向对比感悟效果。

三是加强诵读, 引导想象, 融情入境。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跳跃灵动, 意趣无穷。教师须独具匠心, 启发学生调动记忆, 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造, 从而感受有声有色的丰富内涵。如诵读王维的《山居秋暝》, 我们通过文本中的“作品简析”帮助学生融情入境:薄暮时分, 山雨初霁, 幽静闲适, 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 一尘不染, 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 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流淌在青石板上, 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 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 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此时自然美与心境美完全融为一体, 创造出如水月般明净的纯美诗境。

四是自主理解, 多元解读, 回味无穷。一首好诗,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如诵读郑板桥的《竹石》时, 有人看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有人赞美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有人感悟竹子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 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茁壮生长。

如果只是一味地诵读, 恐怕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觉得乏味、厌倦。如果开展多样化的诵读活动, 如朗读比赛、默写比赛、收集同题材的诗歌比赛等, 势必会提高学生诵读热情和兴趣, 将古代经典诵读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提高文化素养。

七、下一步研究方向

我们下一步将努力做到:1.对选文的分析再深入、具体、精辟、准确一些, 力求做到每一篇选文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反映作品特色。2.增加一些古代经典散文, 如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摘要:本研究报告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依据、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其中主要成果包括研究如何编写和如何使用《中华古代经典诵读》;编写《中华古代经典诵读》时, 我们精选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五种古代蒙学教材作为学生明德修身的必要读物, 又遴选了《关雎》《山居秋暝》等100首古典诗词作为诵读的基本内容。

8.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篇八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拼一拼,写一写。(8分)

1.毛义在山上为自己的母亲四处寻药,正在万分jiāo jí()、非常pí láo(),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

2.欣赏,是对别人的一种zàn xǔ()。

3.在我第一次演出的时候,由于意外突然全场一片混乱,就在那一瞬间,是妈妈手中huī wǔ()的荧光棒给了我勇气和希望。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7分)

1.请你把课文题目《槐乡五月》这四个字,根据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蔚蓝的()() 火红的()() 碧绿的()()

3.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差”在这里读_______,它还有另外两个读音:_______、_______。(3分)

4.我读过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揠苗助长》中的“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些,农夫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3分)

三、我会选择。(5分)

在《剪枝的学问》一文中,“我”的心理变化很快。下面四个词语排列正确的是()

A.一脸疑惑满怀好奇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B.又惊又喜一脸疑惑满怀好奇将信将疑

C.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D.将信将疑一脸疑惑满怀好奇又惊又喜

四、句子乐园。(30分)

1.在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1)外婆是个很爱干净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幢楼真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我理解。(9分)

(1)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读到这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你觉得他的力气有没有白费?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4分)

这句话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_______。请你也用“好似”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9分)

(1)( )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2)( )他们笨,( )他们没有抓住机会。

(3)那个铃铛( )用手一碰,(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你能选一个关联词写一句话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秀。(8分)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你能仿照这段话来介绍一种东西吗?注意要从远、近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8分)

野生动物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兽类约有450多种,鸟类有1186种,爬行类320种,两栖类210种左右,鱼类2000多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近些年,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其数量越来越少。其中的原因,有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引起动物生活不适,有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还有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些珍贵动物就有在地球上灭绝的危险。

1.读了这样的新闻,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怎样才能保护这些野生动物?(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两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然后自己也写一句。(3分)

(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2)如果没有动物,地球将成为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孩子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甜甜去了干姥姥家,下午来了个电话,神采飞扬地诉说着她的快乐:“妈妈,我种了一棵桃树……”种果树,是甜甜多日以来的心愿。每次吃完水果,那核都是不舍丢弃的,总是央求我带她去播种,每次也都被我左推右挡,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在这到处砖瓦水泥的城市里,我去哪儿给她开辟一块她想要的果园呢?

从干妈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吃完桃子,甜甜让姥姥带她去了楼下的一块空地,用手挖个小坑,把核埋好,掩土、浇水,嘱咐姥姥等她走后一定要好好地照看着。在她的想象中似乎下次回去就一准会吃到自己种出来的桃子了……我们都不忍打破孩子这个天真的小小愿望,只能和她一起“等待”着这颗小桃核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1. 省略号的用法有:①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②表示话语的省略;③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文中有三处用了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甜甜是怎样种桃树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觉得甜甜是个怎样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快乐写作。(20分)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的记忆里有这样的事情吗?

你想对谁说声“对不起”?

请你以“_____,对不起”为题写一篇习作。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一定要注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9.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三 篇九

一、实验目的

1、使用DSP原理图实现QPSK调制系统的解调。

2、使用Tkplot等模块观测解调信号的波形及其眼图和星座图。

3、观测系统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图。

二、本次实验所需器件

a.射频信号分离器:Timed Linear---Splitter RF.(用于将信号分为两路信号)b.QPSK解调器: Timed Modem---QPSK_Demod.c.误码率测量模块: Sinks---berIS.d.参数扫描:Controllers---ParamSweep.(用来扫描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e.时间延迟模块:Timed Linear---DelayRF.f.噪声:Timed Sources---N_Tones/Noise.g.波形观察模块:Sinks---TimedSink.(用于在DDS下观察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内容

建立一个完整的QPSK调制解调系统,观察解调后信号的波形,星座图,眼图,测量系统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然后在加噪声和多径的条件下,观察噪声和多径对解调信号的影响(包括星座图,眼图,误码率)。

四、实验结果分析

上图是QPSK系统调制解调的一些实验结果图,S2为调制信号的频谱图(载波为70MHz,主瓣宽度大约50KHz); S4为解调信号的频谱图; T8为基波信号时域波形; T4为解调信号时域波形;

b1为接收信号中信噪比参数变化是解调信号的误码率。

从S4可以看出解调后的信号的频响范围基本在24.3KHz以下。符合滤波后的基波信号频率范围。

对比T4与T8,我们可以发现解调出来的信号基本与之前几波信号一致(一定时延),能够保持信息传递。

从b1我们可以看到当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越大,其系统的误码率也就越低。所以在设计系统是应尽量提高其信噪比。

此图验证的是噪声对信号的干扰,对比此图中的T4与上一图的T4,可以看到加了噪声的解调信号质量比没有加噪声的好。设计时应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10.实验三年级日记 篇十

11.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篇十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还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但体材不同。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忧思。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应该是一致的。

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才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悲剧。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说明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大声疾呼,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第一是繁殖能力强;第二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是死亡大迁移。文章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一群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雁群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有时自愧不如。作者通过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勃勃的生机和情趣,我们应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则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却不料,到头来出现了报应的迹象,最初扔进的一块小石子飞了下来。小说警示世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搞好环境保护,最终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它提供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这样四项活动,将写作、口语交际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既要把握其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注意理解关键语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以及多角度理解和开展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懂得人类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爱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注意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如果你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痣,那你不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因为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据统计,人体上的痣多者可达50颗,平均为15~20颗。多数人都知道,痣是人体皮肤上的良性肿瘤,它的存在一般不会使携带者罹患癌症。那么,为什么痣里面的肿瘤细胞长期存活着,却不会发生癌变呢?它们是生性善良,还是因为被关在黑色“小包包”里而无法肆意妄为呢?

美国生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体上包括黑痣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痣,大多数都包含有能够引起致命皮肤癌的突变基因,痣是一个个很有杀伤力的“恐怖分子”基地;这些坏家伙之所以未能施展它们的魔法,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他们发现,人体细胞内部有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它能够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内质网发现这些“恐怖分子”后,便会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这就等于把这些恶毒的基因砍断了手脚,使得它们继续扩张的梦想化为泡影。不过,人体里的这张内质网还很有人情味儿——给这些“恐怖分子”留了条小命,把它们终身囚禁在“小包包”里,让它们混吃等死。

不过,生命科学家的兴趣并没有全部聚集在对痣的探秘上面,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个人体内质网所隐藏的深层秘密。如果将来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到那时,我们还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些痣里面的“恐怖分子”,感谢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赏析】

俗话说:“十人九痣。”而面对人体表面的多色痣,科学家们却大胆设想,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那该多好。这是痣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由此可见,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愿科学家们能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早出成果,降服癌魔。

二、《敬畏自然》导读

学习本文首先应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体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揣摩本文语言特色,学习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一)文题理解

《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散文》1998年第9期,有改动)。“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它的宾语是“自然”,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二)作家作品

严春友,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zhǐ)尺 (kūn)鹏

(jí)蓬(hāo)

相形见(chù)混(xiáo)

(jǐng)深(suì)

(yáo) (shuò)大无比

2.词语注释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层层论述,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错误认识,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敬畏须落脚于爱护,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比较人与自然,重点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人类的智慧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0段):进一步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第11段):得出结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写作特色

1.逐层深入,卒章显志是全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这篇议论性的散文,开篇就否定了人类的错误认识——“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妄想。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又进了一层。在逐层深入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卒章显志,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2.以理服人,启人深思是全文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阐释道理,论述观点。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硬塞给人类要“敬畏自然”这个观点,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先是论述“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接着又论述“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后才号召人类要敬畏自然,中间不断启发人们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己掘的陷阱呢?”……使得全文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既以理服人,启人深思,又以情动人,催人猛省。

3.修辞生姿,形象生动是全文最精美的语言风格。

全文重在说理,但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如“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个“笑”字,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笑”出了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实质;再如,“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呢?”熔比喻、反问于一炉,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喷涌的激情,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排比、反复也大显神通,如“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何等炽热浓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修辞手法犹如一朵朵秀立于文中的小花,把文章点染得活泼生动,使文章散发出亲切动人的气息。

三、阅读精品屋

①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

②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头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③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一般必须使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蒸发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④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会通过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⑤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能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所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处于如此“高烧”状态,为什么无碍于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里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进入大脑的血液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从而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⑥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⑦这种适应性竟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选自《中国少年文摘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文中所说明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的“高烧”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型哺乳动物耐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角大羚羊是用哪几种方法保持体内热量不向外散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品尝或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至在体内形成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先得到休息。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量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里干活26分钟,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里搬运的生铁达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伏案工作者可尽量利用工间休息做做操;一般上班族可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选自《读者》)

【阅读思考】

1.细读全文,根据文本填空。

(1)疲劳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要使自己永远不会疲劳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说明“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使用设问句,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你对“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一辩证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样才能永不疲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最耐渴的动物》

1.(1)骆驼耐渴的原因;(2)世界上最耐渴的弯角大羚羊耐渴的原因;(3)弯角大羚羊储存身体热量的方法。

2.因为这儿不是常用的“高烧”的意思,而是特殊含义,故用引号。

3.(1)用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来散热;(2)保持身体水分。

4.(1)把体热储存起来;(2)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出去,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这样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

《人体疲劳的奥秘》

1.(1)新陈代谢(2)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3)在疲劳之前休息

2.列数字、举例子。运用数字说明,目的在于使读者对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有精确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

3.通过设问,便于文章展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4.合理安排好时间,正确处理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不打疲劳战,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多休息。

上一篇:四字成语摘抄下一篇:执业中医助理医师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