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军队院校招生考试政治模拟试卷

2024-09-16

2023军队院校招生考试政治模拟试卷(共4篇)

1.2023军队院校招生考试政治模拟试卷 篇一

《军队院校招生文化科目统考复习丛书》知识点归纳

政治哲学部分(全)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1、什么是物质?

答: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首先,这里的物质概念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坚持了唯物论,同唯心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这里的概念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不等同于具体的事物,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本性。

再次,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物质本身能被人们所认识,只有尚未被认识的物质,没哟不可认识的物质,认识只是迟早而已。

2、什么是意识?

答: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在人们的时间中实现并随时间的发展而提高的。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的产生和存在。意识依赖于人的大脑这种高度完善、复杂而严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第三、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

总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地说明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什么具体表现?

答:意识的能动性,贯穿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中。

第一、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首先,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选择过程。其次,意识是能透过现象,经过思维的分析和抽象,深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根据。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具有目的性;创造性;计划性;对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指导和控制作用。

4、为什么说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答:物质的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它只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为事物的静止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我们可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第一,物质在总体上是运动的,静止只是指它在此时此地、此种条件下没做某种形式的运动。第二,静止是物质永恒运动的实现环节,一系列的静止联系起来显示的不是静止,而是运动。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答: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二者的辩证关系表现为:首先,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没有运动谈不上静止,没有静止也无法证明运动。其次,运动和静止都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形式。最后,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静之中有运动,静止只是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平衡中仍有运动,不然平衡无法维持;运动中又有静止,这才使得运动有确定的主体,保持并显示出物质的稳定性。

6、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物质存在形式?

答:运动的物质以时间和空间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

第一、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某一事物存在或运动过程的久暂,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种运动过程和另一种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的特点是唯一性和不可逆性。时间同物质的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就是物质的运动过程或对其国产的度量。

第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这种广延性表现为:物质彼此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物体的体积、容积、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维。三维空间的联结形成物体的客观形态,成为可以度量的客观实在。

第二章、联系与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类型:按照联系性质区分,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3、联系理论的方法论(实践)意义

答:第一、我们要在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存在及其运动,反对孤立地看待问题。

第二、联系又是运动中建立的联系,事物变化了,联系也要变化,因此我们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绝不可墨守陈规。

第二节

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的定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的量和质的变化,由量的变化引起指的改变,完成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然后再开始新的量和质的变化过程,这就是事物运动发展普遍存在的量变质变规律。

4、质: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的固有规定性。

量: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结构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容纳的量的变动范围,因此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质变和量变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是相互转化的。

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才会引起质变,也必然会引起质变。

另一方面,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变是旧的量变过程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过程的开始,新的量变是在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6、量变质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启发意义有哪些?(方法论意义)

答、首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我们对事物的分析,既要认识事物的质,又要认识事物的量,才能认清事物的渐进和飞跃过程,把握事物的性质。

其次,既要做艰苦的长期的工作,又要在质变的条件成熟时抓住时机,当断则断,促使旧事物向新事物的飞跃。最后,把握事物的度,掌握“适度”原则。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过”和“不及”都是不合适的。

7、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①矛盾定义: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动力,就在于事物内部及其事物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是矛盾。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答:矛盾的同一性或是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性质,它体现的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互吸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它体现的是矛盾着的两个各方面相互离异的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中的作用是:

第一,矛盾双方连为一体,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利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事物新陈代谢的方向是新旧事物这一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融会贯通的同一性规定的,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发展的连续性。总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方法论意义。

答:第一、要学会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即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第二、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要求大同,存小异,维护团结,解决矛盾。

⑤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矛盾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矛盾无时不有。总之,矛盾呢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矛盾与矛盾之间以及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同一矛盾的每个侧面及其每个侧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是共性和个性,既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区别在于:普遍性只是体现着各个特殊矛盾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只是个别事物的部分或本质,仅大致地包括个别事物。联结在于: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智能通过特殊事物存在着,离开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⑥为什么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据。

答:这一原理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真正指导实践,必须把这些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⑦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内因的定义: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内在矛盾。

外因的定义:是指事物发展的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的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它同样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影响事物的内部矛盾关系来实现的。内因和外因的划分是相对的。会随着考察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而发生变化。

⑧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表现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方向、道路和趋势,即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原因是:

第一,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矛盾斗争。在新旧因素的斗争中,旧因素占上风的现象也是会发生的,所以曲折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四前进上升的。每一次否定都保留了事物的几级因素,又产生了新的因素,把事物推向前进。新事物总要战胜旧事物。

第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否定与曲折,总是前进中的曲折,前进又总是在曲折中实现的,表现为继承与变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三章 认识和实践

1、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些形式?

答:实践的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实践的特点:第一,直接现实性。第二,自觉能动性。第三,社会性。第四,历史性。实践的形式: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多种实践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三种:即生产实践、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

答: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才发生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才能接触客体,解剖客体,分析概括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不断向人们提出新要求、新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正确与否最终总是要由实践做出验证的。总之,认识的发生、发展、最终目的和检验标准都是由实践决定的,实践贯穿于认识全过程,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认识过程有哪两个飞跃?

答: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循环过程,就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是理性认识到实践这一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人们千百次地获得直观的感性经验,然后对感觉、知觉和表象之间的联系、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才能获得理性认识,离开这些感性经验,理性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由认识的任务决定的。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服务于实践。

5、什么事真理?为什么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真理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性质:

真理具有客观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真理还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只有实践才能判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真理的本性就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即检验人们的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到什么程度。

从实践的特性上看,实践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纽带,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对照,而且实践有一个根本特性,就是它的直接现实性,即它可以按照理论的要求创造出理论的现实来。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如果达到理论的预期目的,创造了理论所要求的实践结果,这种客观结果就表明了认识的真理性。

6、为什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 我们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人们的实践进入新的阶段,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新的策略、方法和手段时,常常会遇到陈旧僵化的观念、传统的束缚。此时,只有解放思想,摆脱束缚,打破“左”的或右的思维定式,才能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实事求是地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是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时间的要求进行创新。

第四章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一)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

第二,社会存在的状况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

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内容决定着社会意识的价值倾向。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不仅仅反映社会存在,而且反作用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批判或维护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通过调控人们的社会实践行为来调控社会存在。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起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答: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

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第四,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是什么?

答: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谁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各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关键作用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造就一代具有新的生产技能和精神风貌的劳动者;科学化管理可以使生产力要素得到合理组合,形成科学的劳动方式,这一切都将大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指导者社会的治理,使社会获得正常的发展。比如,社会科学能够知道人们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改造社会不断地使社会理想化。所以,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的作用和人们群众的作用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答:人民群众的定义:人民群众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进步力量,在阶级社会里,它包括一切对社会历史前进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其所创造的生产工具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注入了原动力,也就给社会发展注入了原动力。

第二,人民群众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力量。

无论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运动,还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人民群众都是基本主导力量。

6、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答:群众路线概括起来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因为:

第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决定着党的根本利益和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第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第三,群众路线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2.2023军队院校招生考试政治模拟试卷 篇二

政治

————复习材料

整理人:林本金 2012-04-09

第一单元 人生观常识

第一章 人生和人生观

第一节 人生和人观的内容

一.人生的含义

所谓人生,就是个人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二.人生观的形成

1. 他是个人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2. 他是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

3. 人生观的形成与社会的宣传教育给人的影响有关。

4. 崇高的人生观也是个人长期修养的结果。三.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1.人生目的 2.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观

第二节 革命军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 人生观的不同类型 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1.享乐主义人生观

2.厌世主义或悲观主义人生观 3.实用主义人生观 4.权力意志主义的人生观

真正科学的、高尚的、进步的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人生观即共产主义人生观。

二. 人生观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 1.人生观是人们选择生活内容的内在根据 2.人生观是人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基本原则 3.人生观是人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 军旅生涯需要正确的人生观 为什么?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产生献身国防的精神。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立志成才,早日成才。3.帮助我们辨别人生方向,少走弯路、错路。

第二章 理想和现实

第一节 理想的本质和结构

所谓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能够实现的远大目标的想象和设定,是人生目的的集中体现,因而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三个特点:

1.对现实超越性和完美性 2.实现的可行性 3.中长期性

二.理想的层次和结构

理想的内容和性质:社会理想、政治理想、经济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理想设定的主体:由低到高三个层次 个人理想、集体理想和人类理想。

四. 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的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为什么?

1.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我党既有最低纲领也有最高纲领,我们是他们的统一论者。

2.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实现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我们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的为实现党的现阶段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干好每一项工作。

4.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纲领而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未来。

第二节 理想的作用

一.理想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二.理想对人生的激励作用 三.理想对人生的支撑作用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革命军人更应树立远大理想 为什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远大理想有着更为紧迫而又特殊的意义.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的探索性实践,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重大挫折,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因为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怀疑党中央决策的正确性,而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门打开,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会影响我军官兵,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我们才会一身正气,不被污染,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总是不断伺机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保持清醒头脑,牢记我军神圣使命,爱军习武,确保我国的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第三节 理想实现的现实性特点

一.理想实现的艰巨性 二.理想实现的渐进性 三.理想实现的曲折性

四.正确对待机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四节 人情军旅优势,立足军营成才

一.岗位成才是军人实现理想的可靠方式(军校优势:1思想政治优势2.管理优势3.实践优势)为什么?

1.热爱本职工作,才有成才的强大动力。2.立足本职岗位,才有成才保证 3.钻研本职业务,才有成才的良好条件 4.献身本职工作,才有成才的知识源泉

二、培养奋斗成才的科学精神 要求:

1. 树立必胜信心 2. 选择切实目标 3. 制定可行计划 4. 锲而不舍的奋斗

第三章 公与私

第一节 公与私的相互关系

一、公和私的含义

一是存在上的意义上,公是指公共利益,私是个人利益;公属于社会或集体,私是属于个人或团体。二是行为关系的意义上,公是指为社会集体的行为倾向;私是指为个人、为小团体的行为倾向。

二、公与私的辩证关系

1、公与私的区别,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2、公与私的对立还有相对性一面

1随着范围的变化,公与私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2公与私是相互关联的,在各自的视线的过程中,又○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第二节 处理公私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应服于集体利益

二、个人利益实现着集体利益,集体保障个人利益

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第三节 革命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一、人的价值

个人的价值说到底是个人对他人、集体、国家、民族和整个社会的存在、发展和进步所起的作用。

二、革命军人的特殊价值

题目+特殊内容:流血牺牲

三、大力培养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内容: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意义:对军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四章 荣与辱

第一节 荣与辱的辩证关系

一、荣与辱的含义

“荣”即“光荣”,与“耻辱”相对,是人们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肯定评价而产生的自尊和欣慰。

“辱”即“耻辱”主观上讲个人对自己的和行为社会价值的否定的评价而产生的愧疚和羞耻感:客观上讲,他是社会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反社会价值的谴责或处罚。

二、荣辱观及其评价标准

荣辱观: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一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凡是受社会赞赏的道德行为就是荣,凡是被社会谴责和厌恶的行为就是耻。

三、荣与辱的相互影响

首先,荣与辱互为存在的条件,没有荣就没有辱,没有辱也就没有荣。

其次,荣与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成为各自向对方转化的条件。

第二节 革命军人要正确对待荣与辱

一、树立正确的荣誉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核心是要端正对待荣誉的态度和目的,即革命军人争创英雄业绩、争创荣誉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本单位的名声,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国家、党和军队荣誉。

二、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努力克服虚荣心

四、正确对待荣与辱

(荣誉的特点:1.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而不能说明永远

2、荣誉具有两面性

3、荣誉属于淡泊名利的人)对待荣誉的正确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热情宣传他人事迹,使其发扬光大。克服嫉妒心。

对待他人耻辱的正确态度:对那些恬不知耻、执迷不悟的人,要敢于斗争,帮助其认识错误。反对是非不辨,荣辱不分。对于那些蒙羞而知耻的人,要伸出温暖之手,帮助他们洗去心灵上的污垢和顾虑,重新做人。反对幸灾乐祸

第五章 做爱国主义的革命军人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

一、爱国主义的内容

1、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的心理基础。

2、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

3、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4、健全的民族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反思形式

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们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是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尺度。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对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强大的作用。

三、我军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1、热爱祖国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统一

2、热爱祖国与热爱人民的高度统一

3、热爱祖国同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4、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

四、爱国主义是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第二节 做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如何做?

一、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把祖国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1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摆正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的关系

要求:

2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三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职责

1、坚持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2、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2023军队院校招生考试政治模拟试卷 篇三

军队和武警部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都要进行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格检查。参加对象由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分别从各军队院校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按照招生计划数的3至4倍确定。政治考核合格的考生取得面试资格,政治考核和面试均合格者参加体检,省级高招办负责通知有关考生到指定的地点参加面试和体检。政治考核由考生所在地县级人武部会同当地招生部门、考生所在中学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调查了解考生在校表现和家庭情况,作出政治考核结论。

面试工作由省军区招生办组织,全军招生办统一选派面试人员,通过目测、口令调整和语言交流等方法考察了解考生的报考动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基本素质。面试现场设置复议组负责对有争议面试结果进行复议。体格检查对象为政治考核和面试合格的考生,按照有关要求到指定医疗单位进行体格检查,实行主检医生负责制。体检结论分为指挥合格、非指挥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指挥合格者,非指挥也合格;仅非指挥合格者,不得录取到指挥专业。体检结果由省军区招生办向社会、考生和招生院校公布。

考生对体检结论有异议的,可在体检结果公布后1日内申请复查。初级指挥军官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组训方式培养。从今年招生开始,学历教育阶段不再明确本科专业,只明确培养目标。军队指挥类主要招收理科类学生,也招收少量文科类学生。考生体格检查应为指挥合格。入学后用4年时间完成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和军政基础训练,毕业后即享受军官待遇,并分流到相应任职教育院校,用10个月时间针对拟任指挥岗位进行任职培训。

主要培养学员具备坚定的献身国防信念,宽厚的科技和人文知识基础,过硬的军事专业技能,良好的军人气质、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领导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指技融合”的高素质指挥人才。

军队和武警部队院校、普通高校招收国防生均实行提前批次单独录取,通过远程网络实施。省级高招办从合格考生中,区分男、女生和指挥类、非指挥类,按照招生专业计划数的120%投档。

院校招生办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录取对象。生源不足时,省级高招办会同省军区招生办进行调剂,向社会公布空缺招生计划,公开征集上线合格考生的报考志愿,按照计划缺额数量的120%向招生院校投档。符合公民应征服现役的政治条件,思想品德优良,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军队分配;考生应当是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时的年龄不超过20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少数民族考生可放宽1岁;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未婚。士兵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截止当年1月1日),服现役满1年。凡超龄、未达服役年限或未在部队服役的士兵不得参加士兵招生考试;已完成高等学历教育、在教育部注册的大学生士兵不再参加高中生士兵文化科目考试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长并获得省级以上相应证书者、军队干部子女、烈士子女,可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政治部

4.2023军队院校招生考试政治模拟试卷 篇四

2012-06-04 16:05

各市、杨凌示范区招生办(考试管理中心),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招生办,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县(区)人民武装部,各有关军队院校、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做好2012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政干„2012‟120号)和•关于印发†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计划‡的通知‣(政干„2012‟12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军队院校招生和普通高校招收国防生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

报考军队院校及国防生的考生,必须参加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考条件除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人民军队。

2.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历史清白,作风正派,思想进步,品德优良。

3.志愿献身国防事业,服从组织分配。

4.应届高中毕业,身体健康,未婚,年龄不超过20周岁(1992年8月31日后出生)。

5.报考初级指挥专业的考生,应具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气质和吃苦精神,热爱军事指挥专业,适合培养为初级指挥军官。

二、政治考核

拟报考军队院校及国防生的考生,应在6月25日前进行政治考核。高考结束后,考生到县(区)招办指定地点领取•陕西省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政治考核表‣(附件1)。考生填写基本情况部分;所在中学对考生在校表现作出鉴定;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对考生本人、家庭情况和主要社会关系进行考查,提出考查意见;县(区)人民武装部汇总考查情况,对考生作出考核

结论。其中结论合格的考核表直接交考生本人;结论不合格的考核表由各县(区)人民武装部保管备查。不合格考生名单由各市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汇总后上报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政治考核按照教育部、公安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2001‟政联字第1号)执行。

三、志愿填报

军队院校及国防生志愿填报在提前录取批次,填报时间为6月25日12∶00至6月28日24∶00。高考成绩达到院校对应录取批次分数线以上且政治考核合格的考生登录“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填报志愿。

四、面试军检

面试、军检分市(区)集中进行。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商洛市和杨凌示范区考生由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负责组织,在第四军医大学校直门诊部参加面试、军检;其它市考生的面试、军检由本市军分区政治部负责组织,地点分别如下:

榆林:榆林市第四医院(星元医院);

延安:延安市人民医院;

汉中:汉中市三二○一医院;

安康:安康市中心医院。

面试、军检时间定于6月29日至7月1日,上午7∶30至12∶00、下午13∶30至18∶00。报考军队院校及国防生的考生携带本人条形码、准考证、政治考核表、近期免冠同底版一寸彩照3张,按时参加面试、军检。

面试、军检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面试工作由总政治部指定的军队院校及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派人组织实施,混合编组,每组2—3人。面试组按照•陕西省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面试表‣(附件2)规定的内容和标准,通过目测和交谈,对考生进行面试。面试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面试结束后,要当场告知考生面试结论。如考生对面试结论有异议,由

面试复议组进行复议。面试合格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军检。军检按照•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后发„2006‟6号)执行。主检医师根据招生专业对考生体格要求作出体检结论,签名负责。体检结论分为“指挥专业合格”、“非指挥专业合格”和“不合格”3种,由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分县(区)整理,7月3日前报送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

各面试、军检单位要充分认识面试、军检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对错检、漏检、结论错误等影响考生录取或在体检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由省军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录取

军队院校招生和普通高校招收国防生安排在提前批次,实行远程网上录取。投档比例不得超过院校招生计划的120%。录取时省招办提供军检表等军队院校录取所需信息,各院校录取分数线按照教育部、总政治部(政干发„2008‟19号)文件规定执行,不得低于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国防生录取分数线执行院校在普通本科对应专业所在批次的分数线,即被普通高校列在一批本科的专业,执行一批本科线;列在二批本科的专业,执行二批本科线;国防生所报专业在陕无普通本科专业招生计划的,按照教育部、总政治部文件规定执行。

军队院校招生和普通高校招收国防生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进行。对统考成绩达到学校投档线,政治考核、面试、军检合格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招生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解释。省招办向学校投放考生电子档案,监督学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

各军队院校和普通高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录取工作。录取通知书由各招生院校直接寄发考生本人。录取工作结束后,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根据省招办提供的录取名册,将被录取考生的政治考核表、面试军检表于7月20日前寄送招生院校。

上一篇:药物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下一篇:秦皇岛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