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专业个人简历

2024-07-08

采矿专业个人简历(11篇)

1.采矿专业个人简历 篇一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用满腔的工作热情做着自已的煤矿技术员工作,并时刻提醒着自己是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对工作一定要严谨务实,不能有半点马虎。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一定要亲临现场,协助领导在现场指导和把关,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尽自己最大的贡献。现对自己参加工作以来所做的工作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扎根矿山,奉献青春 , 立足本职,苦干实干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我既然选择了矿山,那我将沿老一辈煤矿工人的足迹,为祖国多出煤、出好煤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发扬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将自己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悔的奉献给矿山,成为新时期新一代的煤矿工人。

参加工作以来,一方面坚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安全知识、质量标准、操作标准,学习国内外新知识、新理论、先进的技术,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内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坚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所掌握的知识用于工作实际和生产实践中,工作中做到沉下身子,深入现场,亲身到生产一线中实践,向有经验的老工人请教,达到学以致用,积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进煤炭科技进步。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先后被矿评为先进个人、劳动模范。

二、勤苦为先,刻苦钻研,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今年,矿安排我们技术科负责二水平轨道大巷420米标准化工程及10111上巷840米标准化工程。接到生产任务后,我立即深入第一现场,根据国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集团公司、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我能够自觉履行职责,制定严密、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措施,严格执行“五优”矿井建设施工标准.在矿总工程师和队党政班子和安全生产等各部门的正确指示和领导下,严格履行职责,组织全队职工积极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将集团公司和矿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会议指示精神及时贯彻到每一名职工心中,使得人人心中有标准,每天取得新进步.

在科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积极配合我矿和我们科室人员,严格做到服务于生产,服务好生产。7月份,我共出勤31天,其中深入井下26次,跟班20次,并根据现场生产实际,详细地编制了《二水平轨道大巷质量标准化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10111上巷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主井更换钢梁剔梁窝安全生产措施》、《掘进队防冒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等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制定七月份的安全生产措施,以及预防事故的安全生产组织措施,坚决做到“一工程,一措施”,保证了我科室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矿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受到了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党的各级领导都严格强调“安全生产只有加油站,没有歇脚点”,我始终牢记党的“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在协助矿上和科里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科技兴矿的精神,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和技术革新,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通过学习,不但使我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得到很大提高,也使我的安全生产知识视野更加全面和开阔,做到了工作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变化,详细制定以“四压两戗”的方法施工,确保点杆万无一失,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矿领导和安全生产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在工作中,我能够自觉地和队班子一起,严格做到不迟到早退,与职工同下同上,跟好班,值好班,协助我们队夯实各项工作基础,在现场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把不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作好区队科技的排头兵,做好区队的左右手,受到了队领导和相关安全生产科室领导的表扬和充分肯定.由于技术工作繁忙,科领导安排其他事项,我都牢记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为我矿的安全生产尽到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总之,在矿领导和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队班子的正确带领和安排下,我能够自觉坚持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按照组织上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自觉学习公司和矿的安全生产和各种会议文件精神,深入第一现场,使编制得作业规程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忠于规程,高于规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队的生产实际.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党对干部廉洁自律的管理规定,一心奉公,廉洁自律,在各个方面争做科技管理人员的表率,克服自身存在的如轻率急躁等毛病,严格听从我矿和我队的合理部署和科学安排,使自身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奉献于矿山,为公司和我矿的科技兴矿作出应有的贡献和义务。

2.采矿专业个人简历 篇二

弹性力学是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与土木工程专业相比, 采矿工程专业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 因为土木工程专业是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创建一个稳定的结构, 而采矿工程却是要通过掘巷、采煤等工作打破亿万年来一直稳定的地层, 然后开采人类所需的资源[1]。掘巷、采煤就是要打破原有稳定岩层的平衡, 而煤矿井下作业又需要平衡空间, 因此就要防止冒顶、片帮等危险现象的发生, 用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充填等等方法去维护它, 至少在煤炭回采期间保持一个平衡的空间。因此, 采矿的力学背景是如何打破平衡和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空间。

弹性力学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结构严谨等特点, 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数学物理基础[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弹性力学时, 往往感到困惑、很难学, 而且上课能听懂一些理论、记住一些公式, 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 还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因此, 笔者在采矿工程专业《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少列大套公式、避开数学难点、多举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例题进行教学。

2 采矿工程专业弹性力学教学实践

弹性力学现有内容多是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相关的例子, 与采矿工程相关的例子很少, 但采矿工程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到弹性力学的内容, 比如采场中顶板的受力破坏机理、立井井壁的受力及强度分析、直接顶的受力分析等, 因此在弹性教学过程中多引用此类工程实例,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图1)

在平面问题直角坐标这一章中, 可以取老顶给定变形下直接顶的受力、变形情况[3]为例, 直接顶的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由于只研究直接顶的悬伸部分, 直接顶的左边界可简化为固定边界, 右边界假设为无载荷作用的临空面, 上边界为老顶施加给定变形的边界, 给出的是位移边界条件, 而下边界受支撑作用, 给出的是应力边界条件。因此在老顶给定变形情况下直接顶的响应是个复杂的应力与位移混合边界条件的力学问题。

在讲授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及温度应力这两章时, 可以举冻结法施工的立井井壁为例[4]。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立井中, 井壁浇筑之后其强度的增长一般是在-10℃的温度环境下完成的, 此时内、外壁的温度几乎相等, 不存在温差, 但在冻结管拔出之后, 尤其在矿井的通风系统运转以后, 内、外壁的温差就明显起来, 一般情况下, 表土温度恢复至5~7℃, 而井筒内气温随着季节的变化一般在10~30℃, 井壁的内、外壁温差也可达15℃, 因此, 由此而产生的井壁温度应力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图3所示, 此种状态下的井筒, 其径向面上的温度是关于轴线对称分布的, 因此属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 通过弹性力学知识可以求解得到其应力表达式。

在薄板理论这一章时, 可以以基本顶的受力破裂为例。一般假设坚硬基本顶岩层是一种层状连续弹性介质, 将上覆顶板岩层自重引起的作用看作为均布荷载, 则在煤层开采后的悬露结构可以看作是“弹性薄板”结构。根据开采情况及支护的条件, 可以将基本顶岩层初次断裂前假设为以下四种情况[5]:a.四边固支;b.三边固支, 一边简支;c.两边固支, 两边简支;d.一边固支, 三边简支, 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弹性薄板小挠度的理论进行求解计算的, 对矩形顶板岩层的初次垮落和周期垮落的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定量分析。

3 结论

弹性力学是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与其它专业相比, 采矿工程专业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 采矿的力学背景是在地下如何打破原有平衡和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空间。弹性力学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结构严谨等特点, 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数学物理基础。因此, 笔者在采矿工程专业《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尽量少列大套公式、避开数学难点、多列举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例题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此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弹性力学是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与其它专业相比, 采矿工程专业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 结合《弹性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弹性力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弹性力学,采矿工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小荷.采矿工程中力学问题的特点[J].科技导报, 1995, 4 (1) :24-26.

[2]杨桂通.弹性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高峰, 钱鸣高, 缪协兴.老顶给定变形下直接顶受力变形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02:145-148.

[4]经来旺.表土沉降对井壁强度的影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02:104-108.

3.论采矿专业英语翻译学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词汇;采矿专业知识;金森达项目报告

一、为什么学习采矿专业英语

学员通过学习,能够阅读和理解采矿工程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词汇和英文著作,能够借助词典或其他辅助工具翻译相关的专业文献,进而能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的动态,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去国外工作,成为国际性的采矿英语人才。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可供从事地质勘探、矿业生产管理、矿山设计研究、矿产资源评估以及其他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如何学习

如果不是采矿专业学生,必须先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对应学习英文资料。选修课程要求有大学英语、弹性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爆破工程、建筑材料等。采矿专业基础英语,内容包括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地质勘探、测量、矿图等方面的内容,规划、设计等等,最后我们学习如何写英文摘要。采矿专业的学员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财务和机械类学员要吃力得多。

四、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将词汇与专业背景知识作为两大重点

例如,通风这一节中,

1.先深刻理解并记忆重点词汇的用法

例如,风机:Ventilation fan;回风井:Return shaft;进风井:Intake shaft Working face In take working;回风巷道:Return roadway。

2.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将难句单独提出来分析、翻译。

3.翻译中要注意英汉翻译技巧运用

五、实践出真知

去年我们采用金川公司在非洲刚果金的项目《金森达项目英语》资料,学员翻译中有很多困惑,这里仅就开篇的一个小节当中学员遇到的两个问题举例说明。

特点:

1.为什么使用很多被动语态?

解析:被动语态主要是用在科技类的文章中,再就是被动语态一般也是一种强调,因为科技类的文章需要强调结果,淡化主语,这是这种文体所要求的。

2.有的资料为什么用词不标准?

解析:各个国家的人是不一样的,但这个影响不大。

所以,当我们翻译这些国外项目资料的时候,我们理解,只是理解表面意思和语境,至于心里,真的是揣测,这就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会有多个版本。再比如,说古巴人的英语更别扭,我们就不能说作者应该怎么写的问题。另外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非常大。

例如,刚果金的英语,有个小孩没穿鞋,说他鞋哪去了,按照我们来说:应该是丢了,不见了lost,missing,但是人家用的是vanish,你有啥办法。vanish有等于零的意思,也就是他那个鞋烂的不能再穿了,穿上跟没穿一样。所以,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信、雅、达,标准里面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忠实原文,也就是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尽量按照别人的意思、意愿来理解。对于英语语言专业的工作者来说,要加强采矿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要理论联系实践。

参考文献:

[1]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05.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05.

[3]冯庆华.文体翻译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

[4]朱庆.科技英语翻译思维探索.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09.

4.采矿工程师个人简历 篇四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8岁(1988年9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1*******(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4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采掘业/冶炼

职 位:采矿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采矿工程

学 校:上海交通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采掘业/冶炼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采矿工程师

工作经验

/9 – /2:XX有限公司[1年4个月]

所属行业:采掘业/冶炼

开发部采矿工程师

1. 负责各矿山采矿生产技术管理,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技术更新改造的监督、检查。

2. 负责矿山采矿生产成本控制、技术经济指标控制。

3. 组织制定矿山采矿方面新工艺、新机械、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及开发计划工作。

/8 – 2013/7:XX有限公司[1年11个月]

所属行业:采掘业/冶炼

开发部采矿工程师

1. 负责监督和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各项指标,确保安全生产。

2. 参与矿山采矿方面的生产、技术问题会诊,提出指导性意见。

3. 协助处理矿山采矿方面生产技术事故,负责采矿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

教育经历

/8— 2011/6 上海交通大学 采矿工程本科

证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5.采矿工程专业 篇五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矿务学门,历经焦作矿务大学采矿冶金科、焦作矿业学院采煤系、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等不同发展时期。学院设有采矿工程、工业工程、交通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4个本科专业。设有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一级硕士点、系统工程二级硕士点以及矿业工程领域、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采矿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类省级重点学科,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具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教授级高工1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拥有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3人,采矿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煤与煤层气工程系。设有矿山开发设计研究所、工矿技术开发公司、岩层控制与特殊开采研究所及采矿工艺技术等四个校级研究所(公司)。拥有岩石力学、矿山压力、相似材料模拟、数值计算、人因工程、交通工程、煤层气工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120台套,试验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建设有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十一五”期间,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采煤概论》、《开采损害与保护》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矿工程教学团队被遴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6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共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20余篇,出版专著32余部,教材18部。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肯塔基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先后派出16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近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

学院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级教学体系,现有在校生2679人,其中本科生2181人,硕士304人,博士19人,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

学院将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吸纳人才,力争建成以矿业工程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若干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掌握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矿山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矿山经济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矿山电工、矿山机械、矿山测量学、矿山地质学、岩体力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学、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等。采矿工程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并获得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采矿领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岩体工程力学、矿山地质、矿山机械、矿山测量、采矿学、井巷工程、矿山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事故分析与灾变处理、矿山资源加工利用概论、矿山企业管理。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矿山开采、岩土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生产、施工、安全监督、科研、管理、矿业信息、计算机应用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6.采矿专业调查报告 篇六

在我系教改中,马主任根据我系的实际现状和青海在矿业专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了土木工程教研室要建设“采矿工程”新专业,在新专业建设中,我教研室的人员积极配合,对与采矿有关的单位进行了调查。

于2012.12月中旬,马洪霞老师联系了国土资源厅,于是我教研室的所有教师在12月15日亲自到该单位的“国土厅矿产开发处”和“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人教处 ”两个处室进行了走访,调查了青海在矿业方面的优势,以及我系新建该专业的优势。该单位主要是搞地质勘察,与青海大学建立了校企关系,并且在2006年招收了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的优秀学生,而采矿工程的学生他们单位也招,但是招收不是很多(该单位主要是稿勘测),他们推荐了西部矿业,该单位主要从事的采矿的项目。并且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现在青海的各大院校还没有采矿专业,在青海特别是在州县上特需要采矿方面专业的大学生,并且提供了国土资源厅2011年的资源的数量表,以及资源的情况。所以我校开设该专业是合乎青海的实际。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多元发展、多能互补方针,优先发展水电,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配套发展火电,增强水火电及太阳能风能调峰互补能力,积极开发油气、煤炭资源,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1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达到40%。

石油天然气。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十二五”末,原油产量达到3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90亿立方米。开工建设西宁、格尔木液化天然气工程,推广发展车用天然气。实施玉树、果洛、海南、黄南等藏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格尔木至拉萨管道输气项目。

煤炭。加快柴北缘、祁连山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推进鱼卡、木里两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建成全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煤炭产能达到2000万吨。

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开发省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铝、镁、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有色金属合金、管棒材、板带箔材、型材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黄金等贵金属开发,提升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以形成300万吨以上电解铝生产规模为目标,建设新增百万吨以上电解铝、40万吨铝基合金大板锭及炭素阳极、铝型材等重大项目,积极发展铝型材、铝箔、铝基合金等下游产品,加快形成铝合金产业链。加快实施金属镁一体化、镁合金压铸件、电解铜箔等项目,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油气化工产业:以建设千万吨级油田为目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储量,提高产量,完善油气输送网络,进一步提高原油加工和天然气化工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动天然气化工与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工业融合发展,建成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推进烯烃下游产品开发,支持发展合成氨、聚氯乙烯、甲醇等大宗产品。

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省内外煤炭资源,以煤炭清洁利用为重点,积极发展煤化能源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大型焦炭生产基地,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发展精深加工,构建煤焦化一体化、煤盐化一体化、煤焦化冶金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等产业链,实现电、热、液体燃料、化工产品的多联产,建成以煤化、能源、盐化、冶金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煤化产业基地。矿产资源勘查:加快矿产资源勘查步伐,以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和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区带为主战场,大力度投入、大兵团作战,加快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以能源、黑色、有色金属、贵金属、钾盐等紧缺优势矿种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勘查,查清基本家底,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实现“358”地勘工程目标,打造国家战略资源基地。安排使用好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资金、中央地勘基金,积极引进省外地勘力量,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地质勘查,形成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快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和盐层气勘查力度,建设国家级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基地,探索建立开发利用工程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

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数据生产,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测绘服务水平。

资源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资源节约,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产业间纵向延伸、横向拓展,资源、产业、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积极引导支持矿山企业引进、推广先进的选矿技术和开采技术及综合回收工艺,重点加强盐湖资源、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物排放,安全、环保、可持续地发展矿业经济。推广煤矸石发电和建筑垃圾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拓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加强水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强力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认真做好城镇节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实施节能科技示范工程,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组织实施好热电联产、省柴节煤灶、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节能重点工程。加强能源制度建设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强制性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到2015年,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低能耗产业形成规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循环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

专业现状及前景: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地质勘探取得重大进展、政策法律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卓然等.这些成绩令人欣喜,但是,与此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这样才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长足效力,促进煤炭行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随着近年中国电力需求飙升,以及主要煤炭生产地区山西省取缔不安全的非法采矿,中国已从煤炭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是煤炭行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煤炭行业面对四大阻力他们主要来自来自生产力水平、行业发展方式、产能矛盾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对之分析发现, 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突出 据了解,受资源条件和区域经济地理环境制约,目前我国既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煤

矿,但也存在一大批落后的小煤矿;既具有较强发展能力大型煤炭企业,也存在众多市场竞争力弱的小型企业;既具有后备资源充足、潜力大的优势企业,也存在资源已枯竭、发展后劲不足的企业。

采矿工程专业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国家历来的出台政策无不对此极为重视。如对环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对该专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对国有矿山企业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用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所有这些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的进步,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理论研究的深化细化的提高,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改进

7.采矿专业个人简历 篇七

一、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工程教育大国, 如何让我国的工程师“卓越”起来, 已成为工程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的需求。

走访全国大部分矿业类高校, 采矿工程专业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普遍为基础课+专业课+毕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 但缺乏企业所需的工程实践经验, 毕业生分到企业后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这种基于实践教学的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变成了纯粹的工程科学教育, 课堂加实验室教学模式与真实的企业工程实践出现极大的偏差, 教育者与发展中的现代化企业工程系统的“脱轨”直接导致教与学之间缺乏兴趣与动力, 甚至错位现象的发生等[8,9,10,11,12,13,14,15,16]。

二、科学确立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生对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仅局限在理论层面, 为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科学制定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尤为重要。通过该标准的培养, 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系统学习采矿基础知识, 掌握现代化矿业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了解本专业前沿及发展趋势。通过在企业阶段学习, 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 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与他人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体现出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及文字处理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阅读能力。

科学制定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 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计划,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 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矿业类工程技术人才, 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一) 实施校企联合培养

为便于学校与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 增加企业阶段教学的机动灵活性,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性质特点, 在第三、四学年实行小学期制, 即将传统的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划分为四个学期。

强化专业基础知识, 不断扩充学生专业信息量。增加专业主干课学时, 为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能力, 以“采区设计”和“课程设计”为依托, 以现场工程实践为背景, 积极推行采矿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改革。

(二) 学用结合,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卓越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矿山企业, 问需矿山企业, 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合理优化课程体系,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推行“企业冠名班”, 实行“订单式”培养。积极征得企业赞助, 搭建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平台, 开展大型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大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 从认识规律上看, 实践与理论二者是循序渐进相互促进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毕业设计放在整个学程的后面, 影响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为克服这一问题, 延长毕业设计时间, 将原来的13周设计时间延长至一年或两年, 实行一边学专业课和现场工程实践, 一边作毕业设计, 效仿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学生学完基础课和现场的认识实习后, 配备指导教师,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毕业设计期间, 听从导师指导, 毕业设计选题可以结合导师现场科研项目进行, 也可是现场的技术工艺或施工设计。这样毕业设计起步早, 设计时间长,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工程实践环境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必备的硬件条件, 与传统教学中的实验室、校办工厂的实验与实习有本质的区别。通过企业的工程实践环境, 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在矿山设计、矿井生产和井巷施工等方面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 共建矿业工程实践中心、采矿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实践基地、采矿工程围岩分析测试中心等。矿业工程实践中心主要是供学生对矿井各生产技术方案进行设计、模拟、仿真模型制作、运行实现, 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对矿井各生产系统和主要技术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实现对矿井从整体到局部的优化设计。

五、实施“校企共建学科计划”, 加强有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 实施“访问研究员”制度

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矿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选派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到企业去, 时间半年至一年, 直接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等工作。

(二) 实施“教师深入矿山企业行动计划”

重点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深入矿山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训, 狠抓教师培养中的工程实践环节。教师深入企业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 同时做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研, 为学校培养企业急需的创新人才提供信息。

(三) 发挥兼职教师作用, 校企共建学科专业

通过校企和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 共用签署“校企共建学科专业协议”,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探索、凝练研究方向, 共同承担责任, 共同研究, 成果共享, 共建团队, 人才共享, 共建平台, 基地设备共享。

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是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难题, 为全面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切实解决高等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问题, 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 实施校企共建学科发展计划, 培养一大批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真正让高校培养的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卓越”起来。

摘要:为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目标, 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领域急需的紧缺专门人才, 扩大专业技术队伍中的应用型人才, 从探究传统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着眼, 旨在通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 实施校企共建学科发展计划, 培养一大批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使高校培养的采矿工程师“卓越”起来。

8.采矿专业个人简历 篇八

关键词:采矿工程;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

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历史悠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授课方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采矿业向全面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国际化迈进,企业对采矿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原有的教学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采矿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经过调研、研讨和资料收集,1998年开始针对采矿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采矿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着手采矿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设计与内容更新工作。经过改革、建设和实践,专业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采矿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采矿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1 采矿工程专业原有教学体系

1.1 教学设置

早期的采矿系下设采矿教研室、地质教研室、凿岩与破碎教研室、通风与安全教研室、岩石力学教研室、井巷教研室和系统工程教研室等。1993年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后,1995年在原采矿系及矿物加工系基础上成立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原采矿教研室、凿岩与破碎教研室、系统工程教研室等合并成为现在的采矿工程研究所。

采矿工程主要专业课程分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矿山机械、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企业设计基础(选修)等。这些课程的教学以各自的内容体系独立进行,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在每门课中学习了较详细的知识和技术,却不掌握如何运用。例如,在凿岩爆破课上,学习了爆轰理论、炸药性能、雷管构造、起爆方式、爆破网络等详细内容,却不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如何运用在采矿过程;在地下开采课上,只讲采准、切割、回采等工艺过程及其功能,不讲各采矿工艺需要什么炸药、雷管、爆破网络形式等。这样,学生虽然在两方面都学了不少内容,却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其他方面也类似。这种分散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对采矿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及其应用。

采矿专业课的教学重点是采矿过程的工艺、技术,培养的人才是能把矿石采出来的单一型技术人才。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课上老师讲、学生记,课下学生背概念、做习题,老师判作业、考前答疑,教学模式与中学没有多大区别。

在教学手段上,大量的平面、剖面图使学生难以建立采矿方法中各种工程的三维空间概念,无法有效掌握各种工程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手工设计不能适应现代采矿的数字化、优化设计的需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使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失去了兴趣。

2 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2.1 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以硬岩矿床的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把相关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国际上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成熟的科技成果,使教学内容与现代采矿科技对知识结构的需求相适应,达到课程内容体系化、时代化。

实施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以课堂研讨(Seminar)和课程论文为主要形式,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有机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研发应用三维动画、数字化设计系统、现场影像等,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时空化,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

通过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课外创新实践,实现采矿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

2.2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内容及主要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00年正式启动采矿专业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

2.2.1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原来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矿山企业设计基础等课程,都为采矿服务,都是采矿专业课的组成部分。但几门课程独立设置、分散讲授,造成各部分知识之间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学生对各部分知识不能形成体系性掌握,知识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一问题,实施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改革。以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把涉及的矿岩性质、储量评价方法等基础知识和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等专业技术融会贯通,建立各方面知识的有机联系,形成系统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到运输巷道时,结合其功能、布置和规格,讲授这类巷道的掘进和支护方法、工艺过程、常用设备,掘进中的炮孔规格和布局形式、凿岩机具、炸药性能选择、药量、爆破参数等,这样就把井巷掘进与支护、凿岩爆破技术置于具体的采矿工艺环节之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运输巷道掘进需要应用那些掘进、支护和爆破技术,另一方面掌握了具体掘进、支护和爆破技术在运输巷道掘进中如何应用。对于不同采矿方法的采准、切割、回采时,也是如此,结合每一工艺的功能、工程布置、结构参数,讲授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设备。

这样,就形成了以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有机融会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采矿学,使学生既掌握各种技术用在采矿的什么环节、如何应用,又掌握各采矿工艺需要那些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运用能力。

同时,设置科研创新教学环节,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及“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计划”,开展创新实验以及各项专利发明等,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内容更新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另一重要任务。针对现代采矿科技对采矿人才知识结构的新需求,增加了地质统计学、数字化设计、采矿优化方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山技术决策、矿山生态等新内容。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满足把矿石采出来的需要,而且满足技术决策和管理、宏观思维以及数字化、生态化、优化开采的需要。

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教材。依据上述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编著了针对硬岩采矿的《采矿学》教材,该教材第一版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教材,再版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2.2 教学方法改革与手段建设

针对采矿学需要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性强等教学难点,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教学手段建设。

课堂教学采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式教学。以专题研讨(Seminar)和课程论文为主要形式,选择适当的采矿实践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课堂研讨,撰写小论文,上讲台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一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培养其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方式可多样化,如针对已讲授的某些内容,布置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形象的幻灯片加以表达,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这种看似平常的方法,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教学手段建设的重点之一是课件建设。采矿专业的一大特点是图纸多,各种采矿结构、工程布置都用图纸表述。空间思维能力是采矿人才必备的专业素质。过去用大量的平面、剖面图教学,学生难以建立采矿方法中各种工程的三维空间概念,无法有效掌握其空间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既费学时又效果不佳。计算机虚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手段。教学团队把单个采矿工艺环节和过程制作成三维动画课件(如图1),原来需要一小时讲解的内容,几分钟内学生就看得明明白白,而且影响深刻。课件还包括现场影像短片。

教学手段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数字化设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发达国家的矿山全部采用专业化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划和管理,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是现代采矿人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为此,教学组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优化设计软件平台——Smart Miner,用于课堂教学和设计实践。例如,对于露天矿采剥计划编制(如图2),过去只能讲述概念性的方法和步骤,离实际计划编制相差甚远。利用Smart Miner,一节课就可实际完成一个计划的全过程,看到计划结果,看到按计划开采后采场台阶推进位置的图纸形态和三维实体形态,使学生对计划步骤、相关因素的考虑等有一个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再如露天矿最终境界设计,应用该软件不仅很快做出方案,而且可针对不同市场价格、成本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还可使讲授的优化方法得到应用,由于用到的数据全是现场实际数据,大大拉近了教学和实际的距离。

2.2.3 能力培养建设

知识传授不等同于能力培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能力培养还需要有效的实践环节。

上述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是课内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Seminar培养了学生的查资料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技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设计手段和方法应用能力。

以课外创新性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措施主要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在课外制作矿体及采矿工艺过程的计算机三维动画模型(如图3),就某些方法制作幻灯片进行形象化表述,自选实验,参与科研项目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外生活。

3 改革与建设成效

3.1 教学效果成效

教学内容的体系化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和运用能力。教学内容的体系化使相关的采矿专业知识和技术实现有机融合,每一项技术都置于采矿工程的整体构架之中,学生既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和技术用在采矿的什么环节、如何应用,又掌握各采矿方法、工艺需要那些具体技术,有效提高了知识传授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关联性、整体性和运用能力。例如,在毕业设计中,过去学生拿到设计任务后不知如何下手,对学过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需要指导教师再次“讲课”,每一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指导。改革后,由于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大部分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掌握每一步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用的技术,对结构参数的确定也熟练得多,稍加指导就可完成设计任务。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独立承担重要技术工作。

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更新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更新,使采矿专业课教学紧跟世界采矿科技的发展步伐,体现信息化、生态化、优化开采和决策需要的知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理念得到更新,为在实践中推行新科技的应用奠定了知识基础。这是促进我国矿业向信息化、生态化、优化开采发展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使知识传授效果和效率大幅提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机三维动画课件、现场影像、专业优化设计软件等现代手段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内容空间化、形象化,而且大大缩短了课堂与实践的距离。一方面使教学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需要1小时的内容几分钟即可讲明白,现在150多学时教授了过去六门课240多学时的内容;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所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2 能力与素质培养成效

课外创新活动与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统一。Seminar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资料查询、论文撰写、口头表达等能力;幻灯片制作培养了学生的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课外三维动画制作培养了学生的三维想象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自选实验和参与科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凡此种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已经毕业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作用,取得骄人的成绩,为我国采矿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古德生,吴超.采矿与岩土工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4,(3).

[2]秦忠诚,刘承论.二十一世纪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当代教育,2003,(1):15-16.

[3]秦忠诚.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现代化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2004,(2):113-114.

[4]郭惟嘉,刘音,樊克恭.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2.

[5]王青,顾晓薇,任凤玉等.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71-74.

[6]韩响玲,刘义伦,王俊杰等.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22-126.

作者简介:魏德州(1956-),男,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青(1962-),男,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9.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九

2011年2月19日至4月15日期间,山东理工大学举办的沂南班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全体同学在沂南金矿实习,通过实习,学到了许多采矿知识和采矿方法。

一、采矿

沂南金矿管辖铜井、金龙和金场三个分矿,都是地下开采矿山。于1957年投产。由于边探边采金场分矿生产能力逐步扩大,达500t/d。近三年平均采矿实际能力为10万t/a,现就金场分矿采矿方法、床开拓、运输及通风现状进行叙述。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金场分矿:金场分矿为金、铜、铁多金属矽卡岩中——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矿带延长1200米,宽200~~300米,倾斜延深300~~450米,矿体成群产出。分为北、南二个矿段,北——石门矿段,于04线~~11线。南——刀支口矿段,于11线~~32线,矿体群呈北北东向展布,共有大小矿体41个,计算工业储量有23个。矿体在平面或剖面上呈平行排列,只要矿体沿走向延长200~~400m,延深200~~350m,厚度一般为1~~4m,最厚17m,平均厚度2.15m,倾角15-45°,矿体间距4~40m,矿石多呈致密块状,矿、岩界限清楚,但矿体矿化连续性较差,形态产状变化大,对开采不利。矿体顶底板围岩以闪长玢岩、大理岩、矽卡岩和花岗斑岩为主,除断层挤压破碎带和氧化带矿体,围岩较松散破碎需要支护外,部分矿体、围岩均稳固(f=10~12)。

1)、采场布置和构成要素:

采场沿走向布置

采场高度:40~50m

采场长度:40~50m

采幅宽度:一般为矿体厚度,若矿体厚度﹤1、9m,采幅=1、2m底柱高度:

5、5m

顶柱高度:2~3m

间柱宽度:6m

漏斗间距:5m

2)、采准切割:

采准切割工程均为脉内布置,设有沿脉运输平巷,采场天井,采场联络道,拉底平巷,漏斗等。井巷掘进使用7655凿岩机打眼,人工装药,装岩机装载,每天三班作业,一个工作面日进尺1~1、8m。

3)、采场回采及出矿:

采场自上而下分层回采,工作面呈梯形布置。分层高度2m,凿岩使用7655钻机凿水平孔,人工装药,导爆管雷管起爆,浅眼崩矿,采场通风,新鲜风流经沿脉运输平巷,采场侧翼天井,联络道进入采场,污风由另一侧天井排至上中段回风道,采矿作业每日三班每昼夜一个循环,采场昼夜生产能力60t,当采场采至顶柱时即可进行大量放矿。

4)、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

采场顶底柱使用7655钻机于运输平巷中打扇形中深孔,一次崩矿,由采场漏斗出矿,间柱回采使用浅孔崩矿,由采场漏斗出矿。目前矿山采空区未进行处理,采场矿柱回采量不大,暴露的空区小,至今尚未出现大的地压变化,只是在石门矿段340m以上矿体,由于被原沂南县县办矿采矿多年,采富丢贫,残留部分矿量,形成了采空区,投产后,对此部分残留矿量进行残采,从而促

使地压变化。

5)、采矿作业劳动组织:

采矿作业各工种组成专业、综合队,有探矿队、采矿队、掘进队和综合维修队,具体由分矿下达采掘任务。

6)、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沂南金矿近三年平均销售指标:铜精矿粉中折合金属铜价格50000元/t;金价格130元/克;铁精粉价格600元/t。矿山生产矿石的实际综合成本为278元/吨(包括采、选成本,销售费,管理费等)。

a、产量

金属铜年产量=年生产能力×铜品位×(1-贫化率)×选矿回收率=

116.28(t)

金年产量=年生产能力×金品位×(1-贫化率)×选矿回收率

=15390(g)

铁精粉年产量=年生产能力×TFe品位×(1-贫化率)×选矿回收率/ 铁精粉品

位=1664(t)

b、销售收入

铜年销售收入=金属铜年产量×价格=116.28×50000=581.4万元 金年销售收入=金年产量×价格=15390×130=200.07万元

铁精粉销售收入=铁精粉年产量×价格=1664×600=99.84万元

年总销售收入=铜年销售收入+金年销售收入+铁精粉销售收入=581.4+200.07+99.84=881.31万元

c、年成本

年生产成本=年生产能力×综合成本=14400×278=400.32万元

d、年销售利润=年总销售收入-年生产成本

=881.31-400.32=480.99万元

e、矿山总销售利润=矿山服务年限×年销售利润

=6×480.99=2885.94万元

二、矿床开拓运输

1)、矿床开拓运输系统

金场分矿的矿床开拓,设计采用竖井-—盲竖井联合开拓方案。初期开采-150m中段以上矿体,采用侧翼平窿溜井开拓,后期开采-150中段以下矿体,属单轨运输巷道,主要担负矿石、废石运输以及材料、人员上下和通风,于去年施工形成通风井并用作第二个安全出口。

后期开采-342中段以下的360、375、500等几个中段尚未进行开拓。

目前矿山生产中段分别为265、305、330、342四个中段,225、280中段为残采中段。

三、综合分析及建议

1、凿岩台班效率较高,金场分矿年平均达到40t/台班。

2、采矿贫化,损失率偏高。

3、金场分矿炸药单位消耗指标较低。

矿山经多年生产证明,原设计两矿段矿井通风网路较佳,通风条件良好,矿井粉尘合格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

4、矿山产量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采掘失调。

2)、电力严重不足。

3)、外委人员流动量大,致使金场分矿井下作业工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纯工作时间少。

4)、金场分矿采矿贫化率过高。

5)、运输道路条件差影响运输。

四、致谢

首先感谢矿部给我们这次学习深造的机会,由衷地感谢山东理工大学老师们的培养;实习期间特别感谢矿部领导、金场分矿领导、分矿采矿专家、同学们给予的实习指导和帮助,使我对采矿知识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为以后踏入采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沂南金矿事业增砖添瓦。

10.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篇十

前言

在采矿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锚喷支护技术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整个工程不能顺利进行,开采质量达不到标准。对该项技术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整个采矿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使用锚杆支护的作用

当前采矿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就是锚杆支护技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这项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对这些作用分别进行阐述。

1.1悬吊作用

悬吊作用是锚杆支护技术在采矿工程中表现出来的最为直接的作用。当采矿工程中出现了老顶比较坚固,新顶比较脆弱的情况下,锚杆就能够将底部的岩层悬吊到老顶上,这样就能够承担起岩石的重量从而保证巷道的稳固性。该种作用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巷道的上面如果没有坚固的顶层,锚杆也能够起到悬吊的作用,这也表明了不论是什么情况,锚杆都能够起到支护的作用。

1.2锚杆的组合梁作用

组合梁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能够和悬吊理论相结合,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该种理论更加适合多层的有一定厚度的岩层造成的巷道顶板,工作原理则是巷道内的岩层没有可以悬吊的点,这时就可以借用锚杆的拉力实现把多层岩层组合起来,进而起到支护作用。同时还可以借用锚杆本身的抗剪能力,组织层与层之间的错位现象,有效地避免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现象,提高了巷道顶板的稳固性和强度。虽然这一理论得到了实践的证实,但是工程中应用到的情况非常少,所以也没有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的数据。这就使得该项作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3锚杆的减跨作用

当采矿工程中的巷道顶板岩层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我们可以使用锚杆作为顶板的支撑点,这样就等于把顶板两端的岩层相连接,起到了一定的减跨作用,减少了顶板的挠度,同时顶板的弯曲应力也有所降低,提高了顶板的稳定性。这个理论的提出主要依据就是锚杆的悬吊作用,但是该种方法并不能够提供相关的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2影响喷锚支护效果的因素

2.1影响锚杆支护质量的内在因素

2.1.1树脂锚固剂质量的影响树脂锚固剂是锚杆支护技术应用中必须使用到的物质,该种物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锚杆支护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该物质。

(1)包装纸的影响。树脂锚固剂的外包装大使用醋酸纤维纸,这种纸不能受潮,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具有很大的脆性,同时柔韧性、抗水性能极差。这就使得在运输树脂锚固剂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锚杆支护的质量。

(2)填料的影响。锚固剂本身是由大量填料组成的,其材料为白云粉和石英砂。在混合的时候如果不均匀就会导致填料表面的吸湿性不一致,所以填料的配比度以及量的多少都应该注意,保证锚固剂的质量。

(3)温度的影响。温度对于锚固剂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越高需要的凝胶时间就越短,反之则越长。因为井上和井下的温度以及不同季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都会影响到锚固剂的质量。

2.1.2锚杆杆体质量的影响锚杆杆体是由圆钢或螺纹钢加工而成。影响锚杆体质量的因素有两个。

(1)锚杆杆体及螺母的材质达不到标准要求或尾部丝扣及螺母丝扣的精度和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2)焊接杆体的焊口及左旋锚杆的圈焊口处破坏了杆体原来的韧性,使得杆体受拉时被损坏,当巷道压力大时,将会切断或拉断锚杆杆体造成冒顶事故。因此,在焊挡圈时不得烧坏杆体,同时除材质达标外,尾部丝扣可采用滚压工艺。

2.2影响锚杆支护质量的外在因素

锚杆的施工主要靠人工操作完成,不仅工序多,而且要求也非常严格,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锚杆的支护质量。

2.2.1锚杆眼质量的影响锚杆眼的.眼深、角度、孔内粉尘或积水、孔径等都是影响锚杆支护质量的重要因素。

(1)锚杆眼深度的影响。锚杆眼的深度是保证锚杆杆体锚固长度的重要因素。当锚杆眼超过设计眼深时,锚杆杆体插不到眼底,树脂药卷不能全部搅拌,降低了锚固力,不利于集中锚固。当锚杆眼小于设计的眼深时,锚杆外露过长,降低了锚杆的预紧力。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钻孔深度。

(2)锚杆眼角度的影响。锚杆的安设角度是保证锚杆杆体锚固深度的重要因素。若不严格按要求角度打锚杆眼,将不能保证锚固端锚入规定层位,不能保证锚杆悬吊作用的发挥,使锚杆的整体支护效果降低。

(3)锚杆眼内粉尘和积水。锚杆眼内的粉尘和积水若清洗不净,相当于在锚固剂配料中加入了粉尘和水,从而削弱锚固剂的强度。因此,安装锚杆前应先把打好的锚杆眼用压风把里面的岩粉或积水吹净,以保证锚固剂的强度。

2.2.2锚杆安装的影响锚杆杆体一般采用左旋麻花圆钢锚杆或左旋无纵筋高强度螺纹钢锚杆,在装入锚孔内搅拌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搅拌,这样锚固段密度不断增大,锚固力也就越来越大。反之,将导致锚固剂向眼外推出,降低了锚固力。同时,安装好的锚杆应有一定的预紧力,一般预紧力矩应在140N/m以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锚杆主动及时支护的优点,所以,安装锚杆时应待树脂凝固后,按要求及时拧紧螺母。

3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

3.1巷道围岩的强度

通常而言,软弱围岩易发生变形并受到破坏,因此想要维持其稳定性相对困难一些。随着围岩强度的不断增大,其承载能力随之增强,但是当围岩的强度超过某一定值后,随着围岩强度的改变,其顶板的移近率的变化很小,这主要是由于围岩的自承力可以将部分及所有荷载进行承担。

3.2地应力

地应力主要包括自重应力以及地质构造应力等等。地应力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巷道围岩的变形及破坏程度,因此也是巷道锚杆支护技术施工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自重应力的大小同岩层的容重及其埋藏深度有关,若埋深增加,则围岩的变形量也随之增加,因而其稳定程度会逐步减弱。对于地质构造应力而言,其地质构造越发育,围岩完整性则越差,因而稳定性也越差。

3.3采动集中压力

对于回采工作面压力而言,其前后的采动压力同直接顶、老顶强度密切相关。直接顶厚度同采高比越大,其老顶的压强越小,对于邻近巷道的影响也越小。若其比值大于某值之后,老顶垮落错动将不会对巷道造成太大影响。煤层的超前压力会对巷道的围岩产生较大影响,再加上采动压力的叠加,因而两侧的采空巷道所受影响远远超过一侧的巷道。

3.4巷道断面的形状及其尺寸

当在原始岩层中开凿巷道时,由于,围岩的应力会随着开凿的进行不断发生改变,这就使得巷道的断面形状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锚杆支护及时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断面形状,这样就能够保证巷道顶板的稳固性。在采用锚杆支护及时的时候如果顶部和底部的岩石强度不大可能形成一些受到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小裂纹。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我们发现巷道的宽度不断增加,那么顶部和底部也会随着不断增大,而随着巷道高度的增加,两边的距离也会不断减小。针对平顶型的巷道,围岩只要会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且通常对巷道两边的上下部位作用明显而且这种作用的强弱和巷道的高度和宽度有很大关系,宽度也大,剪切力的破坏就越大,高度的增加也会造成破坏增大。为了保证采矿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效率的增加,就必须深入了解锚杆支护技术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不仅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应该使其在工程实践中被应用。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出新的理论,找到影响其发挥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该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尽快地找到解决的办法。该种技术主要被应用在采矿工程中的巷道建设,为了能够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进而促进矿产事业的不断进步。

4提高煤矿锚喷支护质量的措施

(1)建立一套合理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锚杆支护技术的设计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更是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2)选择合理的锚喷支护结构。由于地下岩层构造十分复杂,有时地质条件和人们预想的并不一致,所以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该选择最佳的锚喷支护技术,实现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支护结构。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性能强的支护结构,满足不同地质形态的需要。

(3)只有深入了解锚喷技术的原理才能够不断进行完善。通过研究高强度的锚喷支护相关的材料,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4)煤层巷道中采用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进行补强。当前采矿巷道出现了断面很大的现象,而且围岩因为松软而容易变形,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支护技术并不能够达到相关规定,所以我们可以使用锚杆和锚索相结合的支护方式,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二者的支护能力,同时还能够取长补短,实现最佳的支护效果。

11.采矿专业个人简历 篇十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近十年来大宗矿产品资源如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消费量一直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矿产资源消费需求量之大、逐年增量之快, 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所不曾经历的。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量耗竭性、供给稀缺性与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形成尖锐的矛盾, 因此, 矿产资源国际间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也成为我国国土资源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影响矿产资源的各种行为进行调整、 协调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在此新形势下, “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球资源观的教育, 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矿资源形势, 用全球化的思维指导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 理清思路, 定好位, 并紧密结合国家的资源战略, 培养更多具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 特别是具有采矿工程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笔者结合“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就新形势下如何保证采矿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 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全球视野的矿业人才, 成为新时期矿业类院校本科生教学培养内容不可缺少部分及本科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目标定位

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 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同时涉及矿产资源评价等学科知识, 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2]。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对外依存度以及国际矿业开采技术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初步建立, 国家对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要求越来越高等, 对从事矿业资源开发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 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矿产资源开采理论和技术知识,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 从而必须促使采矿工程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3,4]。因此, 矿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应由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管理型,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从原有的纯采矿技术人才拓宽到以采矿技术为基础, 具备国际视野并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涵盖内容较广,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 矿产资源评估基本方法、矿产资源供需预测、矿产资源服务年限评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以及矿业权 (探矿权、采矿权) 评估等内容, 各内容间密切联系成一整体。

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是进行矿资源评估的基础。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 矿产资源在被开采利用之前, 其规模、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开采技术指标和条件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因此, 正确理解矿产资源的确切含义、基本特征和工业性质, 是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前提。

矿产资源评估方法是矿产资源评估中所运用的特定技术, 是分析和判断矿产资源价值的手段和途径[5]。在确定矿产资源基本开采指标、开采条件和评估目的后, 评估方法的选择成为影响矿产资源价值的最重要因素。要明确指出, 同一个矿床, 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在不同的矿业时期, 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 矿产资源评估人员应在充分了解被评估对象具体条件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条件以及国际经济环境, 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矿产资源供需预测。世界矿产资源丰富, 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 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重要资源国, 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仍坚持通过出口资源来提高国内经济, 并希望为其开发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抓住全球矿产品供需形热变化及其带来的战略机遇, 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的大背景下应当不断地丰富, 增加矿产资源价格变化对经济影响的探讨环节, 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程、行业运行变化, 不断深入并突出体现矿产资源需求与国际矿业市场关系等内容。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一个综合指标, 是影响矿床开采的重要因素, 既要考虑资源储量规模, 又要分析矿资源赋存的地域条件、外部环境条件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影响矿资源开采的影响因素,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矿床的开采价值, 主要采用专家评定、灰色理论分析法。

矿业权是指赋予矿业权人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 开采和采矿等一系列活动的权利, 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评估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源评估准则, 依据相关程序, 对矿业权市场上合法流转的探矿权、采矿权等资产价值的评估。 随着与资源大国战略合作关系加紧, 国际市场上的矿业权管理将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内容具体涉及矿业宏观管理、矿业权管理与市场、矿业税收政策、矿山环境保护、矿业融资等。在全球化背景下, 矿产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个国内问题, 也是个复杂的国际问题, 涉及政治、 经济、法律等多方面[6]。

四、课程教学实践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课程, 其内容涉及地质学、矿床开采技术、矿床技术经济和管理学等。为了适应专业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紧密相关, 构成统一的学科体系,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1) 知识结构系统性:从基础地质理论、资源勘查技术手段、储量分类、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管理五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 (2) 知识结构规范性:由相关标准构成资源地质勘查标准体系, 由矿床开采技术规范建立矿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标准体系, 由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指导矿业权的流转; (3) 知识实用性:采用理论、方法、规范、实例与讨论步骤构成课程教学体系, 注重老师传授与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参加讨论,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辅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7,8]。

(一) 加强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环节共40学时:教师教学30学时;素质拓展4学时, 主要安排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与矿产资源管理相关的资料并做总结发言讨论; 实验室教学2学时, 学习各种采矿技术知识, 包括三维地质模型、采矿方法模型等;课程设计4学时。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主要注重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小组为单位, 划分学习小组, 加强小组学习和帮扶能力,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 而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让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 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认真备课,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数据、实例分析讲解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基础;同时课后留一部分作业, 使学生能巩固和复习课堂所授知识;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 并集中讲解存在的问题;上课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 准备上课资料并解答学生疑问。

(二)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环节, 也是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示范基地以及工程测试中心。在讲解矿产资源分类、分布的实验教学中, 以地质标本实验室为基础, 设置认知矿石标本、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 使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物形象结合。通过矿体三模型和采矿方法实物图, 使学生了解不同赋存条件矿物的开采方法, 在进行对比分析矿床开采设计方案中有哪些需要进行详细分析, 各种开拓、开采设计方案与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的关系,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设置虚拟矿床开采中心和数字矿山实验室开放日, 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平台, 并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矿产资源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学以所用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对整个课程阶段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学习, 要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来实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 同时也是进行工程训练、培养科研能力。课程设计是一次系统的综合训练, 又是最能检测学时对知识理解和把握, 以及展示学已致用的教学环节, 还是进一步学习和查漏补缺的一个比较环节。通过矿产资源的开采设计, 使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资源开采的具体分类方法;通过虚拟矿业权的流权, 使学生掌握了解了矿业权流转过程中都涉及哪些法律、法规, 流转过程以及与国际矿业公司矿业合作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从管理者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高度。

(四) 加强现代矿业法律与法规学习

矿产资源开发涉及面广泛, 常由于法律意识薄弱而引来官司, 少者罚款, 重者停产整顿, 甚至关闭矿山。国内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同时要重视国外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详细了解并与国内相关法律、 法规进行对比, 切忌习惯地执行不同国度的规范, 否则, 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作为矿业类院校本科生, 必须学习和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意识, 因此, 加强学习矿产资源开采的相应法律课程, 应列入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五) 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

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 国外矿业投资渠道和案例逐渐增多, 矿产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配置环境下应当不断丰富。在教学内容上, 既要吸取先进国际采矿专业课程的优点, 也要结合我国采矿环境的情况, 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行业变化和国家经济需要, 增加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成为该课程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例如, 结合本课程, 增设谈判模拟试验, 虚拟矿业并购背景, 使学生熟悉矿业并购流程和需注意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国内矿业环境与国际深入融入, 我国从事海外矿产资源开发越来越频繁, 规模也越来越大, 涉及国家和矿业类型也越多, 合作方式不一。需要与各级人员, 包括国外工人、地方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交流, 熟练运用当地语言特别重要。因此, 除了要掌握国际通用语言-英文除外, 还应该鼓励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多学习第二外语, 如西班牙语、法语和俄语等小语种, 如有可能, 应采用双语教学或增设第二外语班[9]。

五、结语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随着工业发展进程和采矿技术不断提升, 国际矿产资源已进行共同开发利用时期, 作为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 对矿业类院校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要结合大的国际矿业环境, 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 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 才能提高采矿专业的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才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培养出满足矿产资源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牛建英, 赵连荣, 王炜.全球资源配置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3) :78-80.

[2]曹代勇, 魏迎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建设新探[J].煤炭高等教育, 2015, 33 (1) :110-112.

[3]华心祝, 杨科, 涂敏, 等.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3) :103-105.

[4]张磊, 屠世浩, 乔明, 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教改教法, 2015, 324:62-64.

[5]魏迎春, 曹代勇.矿业类院校地质勘查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 (8) :80-82.

[6]张玉梅.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思考[J].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 2010, (5) :28-34.

[7]杨胜利, 秦凤华.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J].中国校外教育2010 (45) :45-46.

[8]田毅, 陈建平, 师学义, 等.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13, (1) :32-35.

上一篇:渔夫的故事 精彩教案下一篇:一创双优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