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精选8篇)
1.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 篇一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调研报
告
0 前言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定义及范围 开发区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2.1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 2.2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2.3 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3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新态势 3.1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SWOT分析 3.1.1 优势(S)3.1.2 劣势(W)3.1.3 机会(O)3.1.4 威胁(T)
3.2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小结 4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4.2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建议
前言
我国自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对智能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也力度在不断加大,这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实力,而且也促使了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昆山开发区成功地引进了大批外向型制造类企业,开启了一条后来被全国的城市广为学习的“三位一体”的城市化之路。开发区依赖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贡献,以劳动力成本优势来换取价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技术性贸易壁垒、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和人力资源的日益缺乏,严重制约了开发区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并且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少,政府和企业家都需要意识到想要延续我国制造高速发展的优势,必须要走智能制造的道路,以高新技术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实现“机器换人”。1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定义及范围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是高度集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学科最新科研和产业成果的前沿高新技术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所包含的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先进的核心技术,也是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机器人是具备一定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的自动化的机器,汇集了光、机、电、液压等多学科的高精尖技术,被认为是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高端装备产品。而智能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尽管在定义上有所不同,但两者也有相同之处:(1)结构基本相同。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在结构上大同小异,都是由机械制造元件、智能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2)智能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在功能上越来越强大,而在操作上却越来越简单,这就是智能化的体现。未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也一定是机械设计和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引领制造业低碳、节能、高效发展上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显现。同时,也将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3D打印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重点领域形成快速发展与突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机器人为示教再现机器人,通过示教存储信息,工作时读出这些信息,向执行机构发出指令,执行机构按指令再现示教的操作。第二阶段机器人是带有视觉、触觉等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完成检测、装配、环境探测等作业。第三阶段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备感觉功能,而且能根据人的命令,按所处环境自行决策,规划出行动。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分配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漆机器人及搬运机器人大都处于第一、第二阶段。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近年来推出的机器人产品来看,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2.1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
2015年3月,昆山市政府制定了《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5~2020年)》。《实施意见》指出要以工业4.0和“我国制造2025”为导向,推动企业广泛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一轮技术改造,特别是大力实施“机器换人”,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使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为贯彻落实《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5~2020年)》,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昆山市制定了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财政扶持若干政策。《政策》提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对自动化控制设备和“机器换人”技改项目,按设备投资额予于一定的资金补助。并到“十三五”末,计划完成“机器换人”技术改造600项,全市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此外,《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将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其配套零部件,提高系统集成能力,鼓励智能车间建设及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建设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2.2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昆山开发区是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集聚区,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加工的重要基地,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不论从技术引进、产品销售还是产业链整合都有着便利的环境。开发区仅仅以昆山九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约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70%的进出口总额。
2015年,昆山市共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200余家。从行业分布来看,共有机器人企业80余家,智能制造和设备企业120余家,初步形成了从包括机器人整机,控制器、视觉系统的产业链。开发区拥有机器人企业7家,占总行业的3%左右;拥有智能装备企业20余家,占总行业的10%左右。
从行业贡献来看,机器人行业贡献了总产值的30%,智能装备产业则高达70%。其中,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占行业总产值的4%左右,而智能装备产业则占到了25%。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昆山市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本体的供应商)只占了10%不到,而目前开发区还没有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企业。开发区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系统集成。下游系统集成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且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因而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上游端市场。目前,开发区机器人企业也开始尝试突破上游端关键技术,但其性能和国外产品仍有差距,成本也比国外产品高。
目前,开发区以智能装备产业为主导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才刚刚起步,在产业链各方面并不完备。但开发区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需求却异常旺盛,以纬创资通、仁宝电子、龙腾光电、国显光电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型企业纷纷开展“机器换人”项目,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智造”转型。因此,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2.3 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在政策导向及实际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实现快速发展。昆山华恒焊接是昆山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国内厚板焊接机器人的领头羊。在2007年,华恒焊接成功推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全自动工业焊接机器人“昆山一号”。“昆山一号”机器人不但可以自动优化轨迹,快速更换马达和手腕,满足所有标准与非标准的控制应用,而且其运动平稳,精度很高,可以广泛运用于点焊、弧焊、喷涂等领域。“昆山一号”全自动机器人的成功研制,使华恒公司从产业链的中下游一下子跨越到上游乃至前沿。而在2012年,华恒焊接更是成为了我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昆山)培训基地,大规模开展焊接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为满足昆山产业界的自动焊接的需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昆山云太基是国内3D影像检测技术的开拓者。云太基在企业成立4年之后,在市场前景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下,进行彻底的“转型升级”,主营行业从传统的精密模具行业变更为工业机器人行业。云太基在完成主营业务变更后,更是投入人力、物力,结合市场痛点开发出了全能影像机器人。云太基影像机器人运用高速凸轮机构、多轴机械手和智能图像处理等技术,将2D和3D显示完美结合,并实现了全周无盲点,一次拍摄检测全部尺寸以及外观状况,因而在智能硬件品质检测及复杂产品外观和尺寸检测方面得到了市场认可。
不仅仅是机器人企业的稳步发展,开发区政府也在加快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建设。2015年12月,开发区成功引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昆山机器人产业项目。计划产业基地总投资10亿元,主要从事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智慧工厂等研发、生产、销售。并计划5年内引入研发团队30家左右,孵化企业50家以上,聚集高端机器人产业研发人员1000-1500人,到2020年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10亿元,同时拉动相关机器人配套产业及现代服务业100亿元规模。
相对于机器人产业,开发区智能装备行业有着更为扎实的基础。梅塞尔切割是国内数控等离子、火焰切割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和金属加工、机床、汽车、造船等领域。为响应工业4.0的发展和国内用户的需求,梅塞尔紧紧把握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布局,在保持数控等离子、火焰切割设备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激光切割设备,从而成为了行业内具备最完整制造设施和流程的企业。
昆山精讯是国内主要的面板检测设备供应商,其自动检测装备也已经应用在了国内所有22家显示面板制造企业及品牌液晶电视的整机生产线上。昆山精讯打破了以往国内面板制造检测装备只靠进口的现状,并全面拓展了TFT—LCD、LTPS、AM-OLED、TP的检测自动化技术开发,向“全球平板显示领域检测行业领军企业”目标阔步挺进。
开发区在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或国内同行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为高端不足,低端有余。高端不足表现在开发区机器人企业大多是系统集成商,还不具备掌握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低端有余体现在开发区智能装备企业虽然取得了不小成就,但行业总体的毛利率过低,达不到同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根据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现状,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应该朝着产业化、规模化以及战略集群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新态势 3.1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包括“S”优势(strengths)、“W”劣势(weakness)、“O”机会(opportunity)和“T”威胁(threats)。优势和劣势比较可以摸清行业自身的实力,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行业的可能影响上。3.1.1 优势(S)
开发区制造业基础雄厚。自工业园区创办以来,已迅速发展成为全球资本、技术、人才的集聚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集聚区,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加工和进出口重要基地。至今,已累计引进欧美、日韩、港澳台等45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200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超330亿美元,注册外资超200亿美元。不单单是资本和项目,更主要的是开发区还引进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及成熟市场体的做法,建立起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体制和机制。“昆山制造”也逐步在向“昆山智造”转型。六丰机械、神达电脑、微盟电子等企业纷纷向“智能产业”转型,进军互联网、电子、机器人等诸多领域。
开发区还具有优越的平台优势。开发区近年来建成了科技广场、现代广场、科技创业基地等创新载体,进驻各类企业400多家。其中,光电产业园已成为了国内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原材料—装备—面板—模组—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主导区聚集核心项目和配套项目33个,总投资近100亿美元,拥有奇美、友达、龙腾、世硕电子等众多行业龙头,产出呈几何级增长。
开发区企业也具有强大的科研技术实力。目前,开发区拥有各类产学研联合体200多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及研发机构250多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海外人才我国创业示范基地和首批江苏省创新型开发区。人才方面,开发区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产业技能人才培育相结合的战略,目前全区人才保有量可达12万人。3.1.2 劣势(W)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为两翼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健全。在机器人产业方面,开发区起步较晚,技术水平比较薄弱,而且各单位间技术研究与制造的技术力量相对分散,产学研的各自为战,无统一标准,低水平重复研究,难以形成合力。
在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开发区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加工技术实力,面对传统制造业的困局,开发区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意愿十分强烈,比如龙腾光电、国显光电、华天科技等企业均投入过亿元资金用于机器换人。然而,开发区发展在智能装备产业也存在着一定不足:第一,基础技术体系的普及和高端技术的研究不够,开发区企业往往通过技术引进、设备引进的方式进行“转型升级”,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第二,开发区缺乏一流的智能装备企业和品牌,难以吸引国内外智能装备企业,来形成产业集聚。第三,开发区在鼓励发展智能装备企业方面缺乏鲜明的政策,企业开展“转型升级”主要是由自身的压力和需求来驱动。
3.1.3 机会(O)
(1)产业处于成长期,技术赶超机会窗口已开启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正处于成长期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具有更高的创新要素吸引力,更易实现技术赶超。资本的趋利性驱使更多的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流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提高了产业的技术进步效率,增强了产业的生产要素吸引力,并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正处于应用开发和待产业化阶段,尚处于初创期,创业企业具有较多的技术赶超机会。相对于大规模市场化已经完成的传统制造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存在技术市场化的“时间差”,即便是部分跨国企业预先布局,其对行业技术的控制能力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开发区应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和“利基”市场特点,抓住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
(2)产业销售规模处于递增态势,市场需求机会窗口已开启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才能促使技术的成熟和技术经济效益的释放。自创办以来,开发区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产品制造、销售能力迅速扩张,从而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具有技术前沿密集和市场需求创造等特点,因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呈现规模扩张的趋势。同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仍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开发区应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力度,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3)产业易获创新资源的扶持,政策机会窗口已开启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政府会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给予政策扶持,以化解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政府不仅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而且会推动创新要素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集聚,以助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较多的人才资助、科研项目、研发投入资助、专利申报资助等政策优惠。这主要由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因而需要政府提供创新要素以帮助其降低技术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性。3.1.4 威胁(T)
无论是趋于环境经济形式的逼迫转型,还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企业内部技术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贯彻始终的问题。对于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来讲,仍然存在着几大威胁。
(1)国外厂商核心技术封锁。对于机器人来说,减速机、控制器、电机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也是利润价值最高的部分,但这些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ABB、KUKA等几家国际巨头手中。企业在购买减速机、电机这些关键部件时,也需要付出国外企业数倍的价格,导致整机的成本偏高,缺乏价格上的优势。另外,为了保持技术的垄断地位,国外厂商往往会封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例如国外会限制九轴联动机床、高精度精密机床的出口。核心技术的封锁已经成为制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2)国内行业竞争激烈。国内企业在机器人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比如在本体制造方面,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和安徽埃夫特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在减速器研制方面,秦川发展、汇川技术、英威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系统集成方面,新松和博实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关联技术水平约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是一个多技术集成的行业,需要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的支撑。开发区在电子、自动化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缺乏技术实力。多种技术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局部的滞后,也使得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受限。
(4)高端人才的争夺。高层次人才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流动日趋频繁,范围不断在扩大。开发区在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等方面优势不明显,在留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方面竞争力不够,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的威胁。这会进一步加剧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掌握原始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缺乏的状况。3.2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小结
根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SWOT分析结论,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应采用弱势机会(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产业内部的弱点。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应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机遇,充分利用传统制造业雄厚的基础,落实昆山政府“机器换人”项目和“十三五”规划,以企业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此外,还需要采取措施来克服产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品牌、政策吸引等弱点,即利用加工制造业进行全球性战略调整的时机,积极引进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提高地区产业集的中度,促进集群化发展,并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人员素质,从而壮大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规模。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首先要立足地区制造业发展需要,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相比于国内成熟企业,甚至占主导地位的外资企业,开发区在传统机器人和智能装备行业缺乏竞争优势,但是在个性化需求较强的“细分市场”,开发区企业将会有所作为。
(1)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喷涂)的工业机器人。在目前全世界使用的100万台机器人中,焊接机器人能占45%以上。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不但改善了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升产效率,更重要的是焊接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和焊接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得到了提升。目前,焊接机器人应用的主要行业是汽车制造业。而像重型机械、电子电气、五金加工、航空航天、加工工业、运输和造船业等也开始广泛采用焊接机器人。尽管目前焊接机器人的主要市场仍然由ABB、库卡、发那科等国外大公司占据。但要指出的是,尽管国外焊接机器人能实现复杂工件的高精度焊接,其对操作工和修理工都有很强的技能要求,还存在配件昂贵,配件供应很难及时的缺点。
开发区开展高性能焊接机器人培育,有着结实的技术支撑。华恒焊接作为国内最早进入焊接自动化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在焊接自动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相比于国外企业,华恒焊接机器人利用其维修成本、零配件价格低廉,操作要求相对简单的优势,在国内焊接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开发区应该充分发挥华恒焊接的行业带头优势,引进核心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吸引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从而形成以焊接机器人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2)数控切割
数控切割机是运用数字程序来驱动刀具,完成物体切割的机床。数控切割相对手动和半自动切割方式来说,可有效地提高板材切割地效率、切割质量,减轻操作者地劳动强度。数控切割机主要运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仪表、压力容器等方面。数控切割机市场前景比较乐观,数控等离子切割设备市场需求年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而数控激光切割设备则在50%以上。同时,在数控切割机的“自动化、多功能和高可靠性”方面,国内数控切割机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长三角地区数控切割机产业已经形成了研究开发、设计、制作的装备制作产业链。开发区发展数控切割行业,有着坚定的现实基础。开发区数控切割企业中,既有梅塞尔切割这样的以高端市场为主的龙头企业,也有乾坤机器、镭创光电这样的主打中端定制市场的成熟期企业,更有首镭激光这样的主攻3C市场的成长期企业。因此,开发区大力发展数控切割机,特别是激光数控切割机这一方面,必定会取得辉煌的成果。
(3)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眼进行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而且易于自动处理,也易于同设计信息以及加工控制信息集成,因此,在现代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人们将机器视觉系统广泛地用于工况监视、成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等领域。此外,还将为中国航空航天、医疗科技等制造业转型,以及商用与工业市场实现工厂自动化的变革发挥巨大作用。
开发区制造业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聚集了仁宝电脑、纬创资通、昆达电脑等多家代工企业。随着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开发区制造业面临着种种挑战,也意识到制造业不能一直依赖于廉价劳动力。此外,国内机器视觉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普及率还不高。随着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对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需求将会广泛出现。实际需求与发展机遇是开发区大力发展智能机器视觉技术的前进动力。
(4)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
数字化工厂是智能制造的最典型代表,它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完美整合,通过对产品的生产、质量、物流等环节的控制,实现了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过程。数字化工厂在管理层有ERP系统实现企业层面针对质量管理的分析报告;在控制层有MES系统实现对生产状态的实时掌控;在执行层面由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其他智能装备系统完成自动化生产流程。采用数字化工厂,能够减少30%的产品上市时间,减少40%的生产工艺规划时间,并能降低10%的生产费用。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以及电子等行业得到应用。
对于开发区内生产自动化基础好、管理信息化水平高,比如华天科技、三一重机,他们将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提高柔性制造程度,降低制造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未形成标准的、完备的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这一供需不平衡将在十年内一直存在。开发区政府应该抓住由智能装备发展带来的数字化工厂的战略机遇,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工厂技术,抢占“工业4.0”的先机。
(5)服务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已经呈现稳定的发展格局,行业空间可以预见,而服务机器人市场则是一个蓝海市场。而随着国内老龄化现象加剧,劳动力成本上涨与行业智能化趋势加强,服务机器人在替代人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趋势将加强。预计到2020年,国内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由于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还处于摸索阶段,市场格局并不清晰,并且国外企业也还没完成市场布局,开发区应牢牢抓住服务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前景,以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为重点产品,积极引进服务机器人企业和人才,扶持本地区服务机器人企业发展,通过不断积累服务机器人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占领服务机器人市场先机。4.2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建议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需要站在长远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管理,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1)扶持产业发展
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还属于起步阶段,技术实力薄弱。只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应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逐步占领国内市场。同时,扶持一批成熟的焊接机器人、数控切割机、服务机器人企业做强做大。(2)整合创新资源
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才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竞争的焦点。想实现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从产业创新主体和创新方式入手。首先,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促进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引进一批智能化方案解决企业,重点解决开发区企业的迫切需求。其次,推动合作组织的发展,促进产业向协同创新方式演变,充分发挥产学研方面的优势。最后,以“机器换人”为契机,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的研发。(3)培养后备科技人才
为了更好的满足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未来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应着力加大机器人产业领军人物、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行业人创业。从政府角度来说,各类人才政策要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领域重点倾斜,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高端人才,提供方方面面的优惠服务。
(4)加强政策引导
当前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才刚刚起步,外部环境因素(比如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护)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开发区应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纳入政府重要产业政策中,来加速本地区产业发展。比如,设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5)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应结合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的相关要素,有效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昆山机器人产业基地,逐步形成良好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数字化车间成套设备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全方位满足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6)普及机器人知识
培植机器人产业市场,需要从普及机器人知识开始。开发区应该大力发展机器人文化,不仅仅只是给中小学生,还要给社会大众特别是企业普及机器人常识。通过组织各类机器人培训、机器人展示会或机器人节等方式,来提升全民对机器人的认知与兴趣。
2.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 篇二
所谓产业升级是指产业内部的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和低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向知识或资本密集型、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和高竞争力的发展模式的演变。Humphrey和Sehmitz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将产业升级方式分为过程升级、产品升级、产品功能升级、跨行业升级四种不同类型。过程升级:企业通过重新组织其产品生产体系,或者通过采用更高的技术,能更有效率地将其投入并转化为产出,从而实现过程升级。产品升级:企业通过引入更先进的生产线,比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功能升级:企业赢得新功能或者放弃现存功能,以增加其业务的总体技巧内容,如在原来的生产过程之外补充设计功能或销售功能,或者放弃低附加值的生产过程,就可完成功能升级。部门间的升级:企业将用于一种产业的专门知识应用于另一种产业。譬如原本生产电视机的企业,获得了生产计算机的技术和能力,由此而进入生产计算机领域,这是在东亚地区普遍存在的升级方式。Humphrey和Sehmitz对于四种企业升级类型的划分,已获得大多学者的认可,并且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很多企业在升级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相近的阶梯式发展路线。
“机器换人”是指企业为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一线员工、改善生产环境、减少安全事故,通过运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装置替代手工操作的过程。具体分为五个类型:第一类是指企业直接购买新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装置替代手工操作设备;第二类是指企业购买与主机配套的部分附加装置替代手工操作设备;第三类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新的装置和设备;第四类是指企业对原有装置或设备改进成新的设备;第五类是指依托各类研究院所为企业研发新装置或新设备。
由此可见,“机器换人”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用技术更加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工艺设备来替换现有的相对落后的工艺设备,用先进装备替代低端劳动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方式,其本质是通过过程升级为主、产品和功能升级为辅的路径选择,达到以设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机器换人”实施的基本情况
目前,浙江省正在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嘉善作为全国首个县域科学发展观示范点,近年来,大力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行动方案,积极打造转型升级引领区,为浙江省甚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1、出台政策文件,以政策引导激励企业“机器换人”
嘉善因势利导,出台了《嘉善县365“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和《2014年“机器换人”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出台了《嘉善县机器换人政策奖励细则(试行)》,在提高“机器换人”技改项目设备投资额补助比例、为“机器换人”而自制设备进行补助等方面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政策保障;由县经信局和县人民银行签订《金融支持“机器换人”企业合作框架协议》,为“机器换人”企业建立信贷绿色通道,加大支持力度,简化审批流程,降低抵押担保门槛;出台了《2014年度嘉善县“机器换人”示范企业培育名单》,制定了《2014年度嘉善县“机器换人”十佳示范企业评选办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激发了企业“机器换人”的积极性。
2、搭建服务平台,以专家指导助推企业“机器换人”
在嘉善县传统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木业家具行业建立“机器换人”行业指导组,聘请长三角西南自动化研究所长三角分所、上海交大科技园(嘉兴)有限公司、台湾生产力研究中心等两岸专家、装备生产企业和“机器换人”示范企业负责人组成“机器换人”指导组,搭建起企业与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深入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诊断,结合企业需求,出谋划策,制订方案,引导企业“怎么换”,“手把手”帮助企业解决在“机器换人”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交钥匙工程”切实提高“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的质量和成效。
3、建立项目库,以项目化管理推动企业“机器换人”
建立“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库,及时掌握企业“机器换人”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以“三个一批”,即储备、实施、命名一批“机器换人”示范企业来推动“机器换人”工作。2013年以来,嘉善县共储备“机器换人”项目351个,计划总投资192.91亿元,计划减少用工18164人;已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277个,完成投资87.46亿元,计划减少用工14956人。
4、强化四式宣传,以氛围营造促进企业“机器换人”
一是培训宣传。通过培训班、形势报告等,使参与企业能深刻认识“机器换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媒手段,加大对“机器换人”先进典型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及时了解“机器换人”扶持政策,增强企业“机器换人”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册页宣传。通过汇编“机器换人”典型案例,在全县企业中宣传“机器换人”取得的实际成效,激发企业主动实施“机器换人”的热情。四是网络宣传。在县经信局网站专门开辟了“机器换人”服务窗口,在线发布相关的政策和信息,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机器换人”实施进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机器换人”成本较高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当前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具体来看:一是投入成本高。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初期投入较大,在当前信贷资金总体偏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资金实力。二是设立专门运营维护机构开支大。上马的新技术装备,需要培养专门的操作运营和日常维护人员,这笔成本对很多企业来说难以承受。三是部分装备性价比不高。由于部分机器装备只是对某些环节人力的简单替代,用工仍比用机器便宜。
2、装备支撑力度不足
“机器换人”是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尽管国产机械装备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价格也较进口设备便宜很多,但企业多以生产零配件为主,技术基础薄弱,在许多领域仍与现代化的制造要求存在差距。整机与进口设备相比,性能差异较大,无法满足产品质量和精度的要求,许多企业最终不得不选择欧洲和日本的先进设备,导致“机器换人”所需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机床、高端智能设备等受制于西方,成本高,维修不便。
3、技能型人才缺少
“机器换人”工作是一项高技术含量、专业化的工作,机器种类繁多,更新尺度把握困难。专业人才匮乏,比起硬件投入,难度更大的是软件投入,目前,机器制造企业和需求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对接的桥梁。实施“机器换人”后,虽然减少了用工岗位,但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仍然较大。新引进的自动化设备“没人会用”,也是不少企业“机器换人”面临的难题。
4、政策激励能力不足
目前嘉善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已经不少,但企业缺乏足够了解,表现在具体政策运用上,企业对相关条件和规则不熟悉,政策运用能力较弱。另外,缺乏具有直接针对性的政策,也是影响企业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的重要因素。如申报“机器换人”项目,必须通过环评、能评、雷评等一系列评审,这些行政审批前置手续多、中介服务收费高、程序时间长,特别是一些需要新增用地的“机器换人”项目,所需手续更复杂,时间更长,影响企业的主动性。
四、加强和改进“机器换人”的对策建议
走在前列的嘉善探索启示要在浙江省推进“机器换人”这一惠企利民的工作,当务之急需要从资金保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政策完善等方面入手,切实把“机器换人”转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进。
1、提供资金要素保障
在政策扶持方面,可以设立“机器换人”专门扶持政策条款,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经验收确认后在地方财政扶持补助上给予重点倾斜;对帮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的服务平台,要按取得的绩效给予政策支撑和扶持,切实提高企业“机器换人”的决心和信心。在政银企合作方面,应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搭建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平台,向金融机构推荐“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定期组织重点项目推介、银企洽谈等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机器换人”项目信贷支持。积极鼓励银行加大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担保方式。
2、打造高效支撑平台
积极利用“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及时了解“机器换人”示范应用、技术装备、人才培养等信息,开展方案设计、委托采购、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机器换人”合作及协作。各市县在结合市(县)情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机器臂等相关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机器换人”应用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对接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机器换人”产业联盟,推进联合发展、共同提升。
3、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奖励激励机制,通过市场手段、采取载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同时,加快建立免费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党校、职业院校的教育平台,由人社局、总工会和行业协会组织牵头,提高各阶层人员参训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二是注重培训效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坚持教学和实地学相结合,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三是设立企业培训资金,由市财政拨款和社会企业捐赠,解决企业人员培训所需经费。
4、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一是营造推进“机器换人”的舆论氛围。加强对“机器换人”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等舆论宣传,开展相关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机器换人”工作的关注度。同时,认真总结“机器换人”工作的成功经验,筛选一批实施成效好、借鉴作用强的“机器换人”典型企业和示范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审批服务。要进一步对环评等前置审批环节进行重新设置和规定,建立“机器换人”绿色申报通道,减少审批时间,降低资费标准,改进服务质量,全面优化前置审批。同时要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前置审批对于把好项目准入关,减少对环境、能耗等影响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机器换人”即通过工艺流程的升级达到以设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有助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但这个过程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此为基点,选取浙江嘉善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分析嘉善推进“机器换人”的主要做法、成效及问题,最后从资金保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政策完善四个方面对浙江省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机器换人,转型升级,嘉善样本,企业
参考文献
[1]2013年度嘉兴市工业经济报道好新闻选编[M].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
[2]嘉善县机器换人在行动[M].嘉善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14.
3.机器人产业在山东 篇三
“握住钻头,三下五除二,一个人面塑像的棱角,便被刻画出来,惟妙惟肖。”山东诺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台机器人如同艺术家一样灵巧的在雕刻。
这款原德国制造的机器人,装入由诺博泰自主研发的CNC软件后,比3D打印技术更细腻具体,不仅能做雕刻、画画这样的“细活”,还可实现机床加工的全部功能。目前被德国原机器人制造公司以4倍的价格购回。
诺博泰并不是机器人的制造商,而是机器人“大脑”的研发商。
作为国内领先的、提供工程服务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的大型系统供应商,诺博泰的业务范围几乎囊括所有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工业加工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拥有数十套最先进的德国KUKA原装进口的机器人培训单元,专业培训切割、搬运、码垛、雕刻、打磨、焊接等机器人操作和编程。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早在2013年,诺博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实施创新驱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其后双方又成立“工业机器人培训学校”,旨在培养优秀的高技能工业机器人研发、操作人才,如今该学校俨然已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培训基地,专门应对当前机器人操作、维护、编程人员稀缺的问题。
如今,诺博泰已成为邹城市加快技术创新、加速经济转型的“品牌”。
作为老牌煤炭产地,济宁市邹城的经济转型之路很明确,把“机器人工业”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重大机遇,在机器人产业上深耕。
1月10日,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成立,在加快工业机器产业孵化之路上更近一步。而基于工业机器人制造业装备的市场前景,邹城市建成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引进了中关村智能机器人等国内外高科技企业的入驻。
而将高端智能装备应用于煤炭生产,建造“智慧矿山”上,邹城的世纪矿山集团也有自己的发言权。
早于2010年,世纪矿山集团与中科院签订了技术合作意向,共同研发的“矿用运输业设备网络管理控制系统”,是一套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网络管理控制系统,用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实现井下实时监控、建设数字化矿山。
机器人产业,正让老牌煤炭城市——邹城,走在科技创新之路上。
用“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
1月16日,在山东省泰安市首家机器人餐厅内,所有的送餐服务都是由美女机器人“小爱”完成的。这位身高1米6,身材窈窕,一袭红衣白裙,脖围彩条纱巾的美女机器人,内装一枚小小的芯片,在经过编程、遥控、液晶屏等操作设置后,工作人员只需将做好的菜放到小爱的托盘上,然后在遥控器上发出指令,小爱就会准确无误的送餐。整个送餐过程,比人力更高效。
通过指令,小爱还会说话甚至唱歌,当遇见客人,她还会礼貌的停下来迎宾。而餐厅地面上所铺设的黑色磁条,就是机器人行走的导航条,可供小爱在餐厅来回穿梭。
据餐厅负责人介绍,小爱不仅减轻了服务员的工作量,省去了服务员在餐厅来回走动传菜的麻烦,为顾客营造了一个新鲜时尚的就餐环境,让顾客可以近距离体验电子科技的独特魅力。
而“小爱”的出现,最根本的解决了餐饮业一直以来的顽疾:用工荒,在“流水营盘”里招来一名“常驻兵”。
当然,制造业更需要“小爱”。在制造业相对集中的诸城、寿光、宁津、邹城等地,多家企业管理人员表示毫无例外的遇到了“招工难”和“用工贵”。
“不是招工难,是招到一名肯长期工作的年轻劳动力太难了。”山东诸城市一家企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年轻劳动力嫌弃制造业薪酬低,流动性强。而目前车间内的劳动岗位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四五十岁的老人,70%都是女性。“年老的工人大都文化程度低,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该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14年诸城用工成本平均增长12.4%。诸城市经信局局长冷强分析,企业成本的增加,会激发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引进减少劳动力成本的自动化设备。
用“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许多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
今年年初,济宁宁润文正锻造有限公司对产品生产线动了个“大手术”,果断淘汰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低、质量控制不稳定的老设备,新上三条国内同行业最先进的锻造生产线。这些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在关键岗位都用上了机械手。
“这次技术改造是市场逼出来的。”董事长文臣涛告诉记者,一个机械手的工作效率是普通工人的几十甚至百倍,一次性投资也就是一个工人两年左右的总支出,这笔投入基本能在三年内收回,而最关键的是机器人的生产质量大大超过人工,而且生产安全性高。
为此,专家预测,机器人将大批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机器人出现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让机器人替代人工做一些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对于人工密集型的制造业产业来说,更能提高生产效率。”
谁能成功抢跑机器人产业?
有分析表示,转型“自动化”破解“用工荒”,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飞速增长。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23%—36%之间,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过去几年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首位。
日益升温的自动化装备市场需求引发了高端装备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6个城市,40多个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机器人产业。
去年11月间,中科院山东中心和威海分中心根据前期的调研需求,特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相关研究人员到山东调研和洽谈对接。短短5天内,该室就与山东科芯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达成了相关自动化装备的研发合作意向。
很显然,在自动化装备里,有很多企业尝到了“甜头”。位于诸城市的山东迈赫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可用“三级跳”来描述。几年前,迈赫公司还是一家钢结构企业,自2010年涉足自动化生产装备业,当年就实现盈利,2011—201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2亿元和3.8亿元。今年以来已销售自动化装备产品50多套。
为此,山东迈赫更是加大马力,投资建设“视频监控及智能装备研发基地项目”。这一项目建成后主营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基本移动互联网技术自动化健康监护系统、机器人工作站系统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项目预计占地120亩,总投资8亿元,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而青岛高新区,更是在“百舸争流”的竞争氛围中成功“抢跑”——成为科技部批准的首个“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去年6月,《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炉,这意味着青岛机器人产业正式进入国家产业布局的版图,更为青岛机器产业的持续“领跑”,提供了战略性机遇。
截至目前,高新区落户机器人产业链项目66个,其中直接从事与机器人及相关配套项目40个,总投资逾116.38亿元;已建成投产的机器人项目,涉及汽车、家电、信息技术、食品、物流、仓储等多个行业的集成应用。而“水下特种机器人”正成为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的秘密武器,依托海洋产业优势,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为得是成为“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
按照规划预期,至2016年,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企业达到50家,产值达到40亿元;到2020年,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届时,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青岛重视机器人工业,产业发展有核心保障。”说起发展优势,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青岛市除了政策扶植、资金倾斜之外,还不断支持去年5月落成的青岛高新区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的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已有20多家机器人企业入驻,包括安川电机、海尔集团、橡胶谷公司、雷霆重工、硕泰科技等一批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而据透露,该园区仍在建设中,中期园区预计面积达 3000亩,容纳100家企业,产业链门类基本完善。
4.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 篇四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手术机器人项目概况 1.1手术机器人项目概况
1.1.1手术机器人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手术机器人项目承办单位 1.1.4手术机器人项目负责人
1.1.5手术机器人项目建设地点
1.1.6手术机器人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手术机器人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手术机器人项目建设背景
1.3手术机器人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手术机器人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手术机器人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手术机器人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手术机器人产品应用领域
3.4.5手术机器人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手术机器人项目建设方案
4.1手术机器人项目建设内容
4.2手术机器人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手术机器人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手术机器人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手术机器人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5.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篇五
魏永良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以及我国机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机器人;历史;发展前景
提到“机器人”,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把它跟“高科技”“未来”“现代化”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造出机器人的想法自古有之,无论中外古籍,都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列子汤问》中,就记载了中国古代著名工匠偃师向周穆王进献能歌善舞的机器人偶的故事。到了我国唐朝,有关于机器人偶的记载就更多了。相传在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制作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他”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如有人向钵体内投钱,还会给施主行礼答谢,等到钵体内钱满就会自动收起钱。而在古代西方也有很多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据《荷马史诗》的记载,赫菲托斯制造过一种可以独立运作和行动的三足机器人,据说他还奉众神指望宙斯的命令,为克里特国王制作了一个叫“塔罗斯”的巨人机器人。相比于神话传说,真正设计出有据可考的自驱动的机器人开始出现在20世纪。机器人发展历史
机器人形象最早出现在科幻和文学作品中。1920年,一名捷克作家发表了一部名为《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剧本,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出现在1959年。当时,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台机器人外形像一个坦克的炮塔,基座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大机械臂,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可以伸缩和转动的小机械臂,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代替人做一些诸如抓放零件的工作。1962年 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从机器人诞生到本世纪80年代初,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除了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之外,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现在全世界装备的各种机器人估计已经超过千万台,种类达数十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不能走路,一般是靠轨道滑行。现代工业机器人主要有四种类型:
(1)顺序型——这类机器人拥有规定的程序动作控制系统;
(2)沿轨迹作业型——这类机器人执行某种移动作业,如焊接、喷漆等;
(3)远距离作业型——比如在月球上自动工作的机器人;
(4)智能型——这类机器人具有感知、适应以及思维和人机通信机能。
2.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在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中。据了解,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的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的产业化应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致力于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尽管机器人产业化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但我国机器人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相比于发达国家差。虽然我国在一些零部件方
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因此造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能价格竞争力方面。其次,中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已经拥有一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机器人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运用维护备件费用很高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3影响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因素浅析
3.1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因素
从机器人发展强国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来看,国家对机器人的重视和政策扶持是机器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在国内,除了许多历史原因造成我国制造业水平低下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认识不到位,一直以来,我国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很少,高校教育欠缺机器人知识的专业课程。而现代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国家应高度认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据了解,日本战后对机器人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生产大国。工业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我国应该比照新能源中的电动汽车,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
3.2我国的人口与机器人的矛盾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肯定会造成制造业工人需求的减少,机器人会抢走工人职业的问题提出已久。但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人口与发展机器人产业并不矛盾。首先,我国第一、二产业人口比重很大,须解放更多第一、二产业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而机器人产业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此外,机器人产业会带来更多的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3.3我国工业基础因素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引进了国外大量的先进制造技术,但没有很好吸收,并未获得核心技术,工业基础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高精度伺服设备、传感设备必须进口,从而导致国产机器人价格优势不明显。
4我国近期机器人的研究情况
根据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现状及近几年的动态,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机器人技术应重点开展智能机器人。主要有一下研究内容:
4.1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技术研究
(1)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器人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
(2)柔性仿形喷涂机器人开发:柔性仿形复合机构开发,仿形伺服轴轨迹规划研究,控制系统开发,整机安全防爆、防护技术开发,高速喷杯喷涂工艺研究。
(3)焊接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
(4)弧焊机器人用激光视觉焊缝跟踪装置的开发:激光发射器的选用,CCD成象系统,视觉图象处理技术,视觉跟踪与机器人协调控制。
(5)焊接机器人的离线示教编程及工作站系统动态仿真。
(6)电子行业用装配机器人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
(7)批量生产机器人所需的专用制造,装配、测试设备和工具的研究开发。
4.2智能机器人开发研究
(1)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和控制策略研究。
(2)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和定位技术。
(3)面向遥控机器人的虚拟现实系统。
(4)人机交互环境建模系统。
(5)基于计算机屏幕的多机器人遥控技术。
4.3机器人化机械研究开发
(1)并联机构机床(VMT)与机器人化加工中心(RMC)开发研究。
(2)机器人化无人值守和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多机遥控操作的大型散料输送设备。
4.4以机器人为基础的重组装配系统
(1)开放式模块化装配机器人。
(2)面向机器人装配的设计技术。
(3)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设计技术。
(4)可重构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设计技术。
(5)装配力觉、视觉技术。
(6)智能装配策略及其控制。
4.5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配置技术
(1)机器人的传感器配置和融合技术。
(2)机电一体化智能传感器
就在近期,中科院机器人团队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分别是基于力控制的抛光机器人和自主导航机器人。依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经验,机器人团队正在酝酿精密运动与机器人技术的新突破。
5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策略浅析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调整,生产自动化、发展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必由之路。
5.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是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机器人技术属于国家战略性高技术,是多项前沿技术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在其产业化方面才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国家应该制定长远政策加以规划和发展。需要国家在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把机器人产业发展纳入到重要产业政策中,打造机器人龙头制造企业和扶持中小机器人制造企业,同时机器人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只有根植于市场的产业才是健康和发展的产业。
5.2以市场实用为导向促进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形成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必须以“实用化”为准则,推动产一条龙的联盟建设,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队伍。工业机器人涉及机械、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只有将国内所有力量组织起来,群策群力,才能将技术研究搞上去,才能改变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构建起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并与国外大公司进行竞争。
此外,我国是有时农业和开采矿大国,我国机器人在农业和采矿领域肯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农业机器人极具发展潜力,也必将为我国农业机器人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采矿机器人在我国基本上属于空白,而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煤矿事故,所以采矿机器人的有着广泛应用的市场需求。而在前期的技术需求方面可先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也可允许外资控股。
5.3必须加强机器人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必须建立强大的人才后盾。我国在20多年机器人应用和研发中积累一定的技术人才,然而这对于我国潜在的庞大机器人市场空间,这是远远不够的。人才发展要依靠教育产业。进行普及性教育,让机器人如英语般的走进中小学教育,鼓励和支持高校的机器人研究工作,开设机器人课程,举行全国性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大赛及建设全国性的交流平台。让全社会真正感受到与机器人共存,构造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文化。
6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如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机器人科技的进步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201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约为13741台,增长4%,销售额为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在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方面,2010年服务机器人销量约为220万台,增长35%,销售额为5.38亿美元,增长39%。预计未来几年服务机器人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到2015年销售额将达到85亿美元。
日前,全球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机构Gartner总结了201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提出“智能机器时代将成为IT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时代”,智能机器将加速消费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精密运动与先进机器人技术团队学术带头人张驰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家居产品、制造装备,还是机器人技术,都将我们带入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机器人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不但将普遍进入流水线制造,而且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会出现它们的身影。这将会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接踵而来,一个生活处处有机器人的时代或已不再遥远,一个机器人融合的社会必将形成。
参考文献
6.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 篇六
机器人轻量化、机器人配备视觉识别功能等配套技术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发展。
事实上,出现这样的“机器人热”并非偶然。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相比之下,原本定位高端的工业机器人越来越成为令制造企业能够接受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对于生产的质量、速度、效率等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高精度、高速度等优势性,也无疑是人工所不能比拟的。
7.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 篇七
机器人的诞生可能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这几十年间,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高新电子技术等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机器人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当今社会中, 机器人已经渗透到诸如汽车制造、食品工业、零部件组装、家具加工等方面, 为其所在国创造了巨额财富并也已经成为了衡量一国综合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
1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现状
1.1 起步较为落后但近年来经济规模, 产业飞速增长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欧美日要滞后十年左右, 而且在发展初期, 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包括政策、工业环境、意识形态等) 跟拉大了其与欧美日等机器人强国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经济规模逐年攀升。就从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全年中国市场销售工业机器人3.7万台, 超过日本, 位居全球第一位, 而这一数据也较上一年增长了18.6%。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今日发布报告称, 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年增长达到25%以上, 到2017年市场销售量将达到10万台, 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40万台[1]。
1.2 高新技术短板制约自主机器人产业的市场
虽然种种数据表现了国内机器人产业积极的一面, 事实上这样的数据下隐藏这一些不足和隐患。不足是指虽然国内机器人市场大但自主技术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机械制造、电子芯片、智能软件这些机器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上都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且这样的差距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存在。目前与国外企业相比, 我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在技术上的软肋主要表现在电机技术、加工工艺两方面[2]。“国内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制造技术不达标, 都要靠国外进口, 这样也增加了 (机器人) 成本, 削弱了价格竞争力[3]。”没有了价格竞争力那么国内的机器人市场就会被外国的大厂商所占据, 而因为没有市场份额的代发展企业也因此更加得不到机会和资金去提升自己, 这样的恶性循环给国家的竞争力、科技水平甚至安全性都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1.3 国家制定政策大力扶持, 自主产业初具规模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和重要性的不断显现, 其战略意义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机器人产业对中国至关重要, 它是新一代工业革命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中国政府及领导层也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通过观察和总结, 下表列举了进年来国家机器人针对政策的一些重要事件, 如表1。
另外国家对机器人的经济扶持屡创历史新高。现在, 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 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4]。可以说中国及机器人产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期。
2 发达国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特点
中国要发展完善自己的机器人价值体系, 首先要研究和理解国外的机器人成功案例加以学习和创造。在机器人强国的成功之路上, 他们的方向其实不尽相同。
1) 瑞士和瑞典的模式可能是最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工业, 以ABB集团为代表的大型跨国机器人企业把他们的重心放在了汽车工业、工业机械生产、自动化设备、电子半导体等项目上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2) 机器人王国日本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很发达, 如安川电机、FANUC等都属于世界上最顶尖的机器人公司。与此同时日本近年还在研制一些新世代机器人, 如本田公司的ASIMO和高仿生、仿人智能机器人“aiko”等不断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这样的机器人具有以下特点: (1) 更贴近的生物细节。 (2) 工艺复杂和多功能化。 (3) 高智能度。这些发展凸显了日本将机器人不仅仅作为工业介质, 而融入社会活动及服务的决心。
3)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和设计机器人的国家, 其机器人产业的进展对全世界都有着指导意义。美国掌握着附加值最高的机器人产业如军用机器 (机械狗) 、医疗机器人 (达芬奇医疗系统) 、探测及救援机器人等, 另外美国致力研究最先进的机器智能软件系统并应用与无人驾驶、航空航天、智能穿戴等炙手可热的课题当中。
3 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由上文可见各国在机器人发展方向选择上的一些异同, 首先工业型生产机器人是各国机器人工业的立足之本也是领先的地方。其次各国都在机器人产业上寻找自己的优势点或分工点并初具成效。中国虽然处于机器人产业的初始阶段, 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制定发展方向和长远规划, 找到适合自己的国际舞台, 不能盲目冒进, 避免在新工业化道路上走弯路。就此阐明我的一些看法:
3.1 服务型机器人和工业型机器人同步并进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最为密集的国家, 也有“世界工厂”之称, 目前仍然以人力劳动为主。因此如果不平衡地发展工业机器人, 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和就业困难, 而如果同时发展服务性机器人如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家具智能机器人、公共职能机器人等, 不仅能从侧面拉高整体机器人产业科技水平、保持了国家经济的创新性而且也能解决或减轻上述失业和产能问题。
3.2 硬件软件都要过硬
软件是机器人除了机械结构外的另一个基本点。机器人的智能性主要就是由这些软件实现的, 好的识别、分析、计算、规划软件可以使同样的机器人拥有更好的行为表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方面的缺陷都会制约对方的发展。因此, 国家在投资建造大型生产基地的同时也要投入相应的计算机科研力量或者构建国内软硬件基地一体化交流体系, 共同发展。
3.3 着力于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
机器人产业可能是新世纪最综合化的产业, 它包含了几乎所有的人类学科技术, 所以取得机器人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十分重要。这里的可持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的可持续, 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国内目前的技术不健全、产业体系脆弱是辩证的事实,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中国像最终进入机器人强国行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间保护和培养新兴中小型机器人企业、支持机器人企业创新研发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国家的政策支持。
2) 新能源、新材料在机器人上的应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保有世界上最多的机器人, 就如同汽车一样, 能源、污染等将成为重要议题。目前美国日本都在开发更清洁、更环保、更高效的能源和材料。机器人作为高科技的代表也具有高能源消耗、高建材消耗等特点, 如果能够直接以“蛙跳”式的发展方式, 直接开发应用此类技术在机器人产业中, 将给中国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
3) 机器人教育。在欧美, 日本等国家, 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 在中学和小学教育中, 也融入相应的机器人教育平台如乐高、Arduino等。我国刚刚普及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 此时更因趁热打铁, 抓住契机投入专项教育经费使得此类教育进入课堂, 这样可以从小培养下一代的机器人素养, 使更多人参与到更优质的国家机器人产业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毕胜.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状况.机械工程师, 2008 (7) :162-165.
[2]中研网 (http://www.chinairn.com/print/3722114.html) .
[3]中研网 (http://www.chinairn.com/print/3722114.html) .
8.资本市场加码机器人产业 篇八
如果盘点近两年资本市场最受欢迎的投资标的,机器人概念股绝对名列前茅。据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A股上市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超过80家,全年新增企业数量为20多家——60%以上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进军机器人行业,涉及资金规模超过70亿元。“这一方面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密不可分,也与部分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跨界转型乃至市值管理相关。”业内人士分析。
政策扶持加码
受益于国家近两年频频出台的相关政策,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54%,两倍于全球增幅。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幅为19.9%。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未来5年国内机器人需求还会继续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4月2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该消息也让A股相关板块“闻鸡起舞”,如三丰智能、机器人等放量涨停,锐奇股份、海得控制等也纷纷飙升。有分析认为,智能制造是符合未来经济转型方向,应该成为A股市场的中长期主角之一。
根据《规划》,未来5年,机器人产业要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同时,政府也拿出六大措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如加强对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直接融资和并购等等。
“相对来说,我们是非常看好机器人行业的,因为解决了效率和成本问题。而且机器人也是未来工业制造,甚至是平时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现在很多小工厂、饭店、餐馆等都在使用机器人,更不用说医疗器械、汽车制造等领域。”一位长期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合伙人对记者表示。
在A股上市公司中,通过近几年的扩展,机器人板块个股量价齐升,目前涉及机器人的上市公司超过80家,市值在7000亿元左右,是工程机械领域最大的板块。不过,在很多机构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尚无全球性领军企业,随着未来政策扶持,预计会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起来。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产业链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下,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万亿市场规模。”在罗军看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来自于政策推动,更主要的是企业自发的认同感和探索研发。”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近两年的一大趋势是,涉足机器人产业的公司数量、切入角度、投资力度和研发深度都在不断加大,与此相关的产业并购此起彼伏。
其实,上市公司对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从去年起即出现明显提速迹象,模式主要是采用与巨头合作及并购投资两种方式。
如2015年2月,中国南车株洲所旗下子公司南车时代电气宣布,拟斥资约1.3亿英镑(合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SMD公司100%的股权。此项收购已于2015年4月份完成。据悉,英国SMD为全球第二大深海机器人厂商,中国南车借此次收购进军海洋工程高端装备行业,将助力公司未来实现陆地轨道交通设备和海通工程设备“双引擎”发展。
美的采用的是与世界巨头合作的方式切入机器人细分领域。资料显示,2015年8月,美的集团子公司——美的国际控股持有KUKA公司193.76万股,持股比例达5.43%,成为KUKA第四大股东。KUKA为全球机器人四大巨头之一。同时,美的公告将投资4亿元与安川合资成立美的安川、安川美的两家子公司,同时进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
2016年4月18日,美国密歇根州沃伦市,中国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万丰”)斥资3.02亿美元收购美国焊接机器人应用系统服务商Paslin正式交割。这场历时5个月的海外并购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机器人企业规模最大的一起跨国并购案。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智能制造是新旧产业交替之关键抓手,上市公司不仅在产业领域嗅觉敏锐,而且具备雄厚的资本运作实力,势必会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与突破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期间,与此相关的并购将会成为市场投资热点。”业内人士表示。
资本热捧
目前,外资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占到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总销售份额的七成左右,基本可以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内资企业面对领先企业在技术、价格和品牌上都不具有明显优势。仅有那些在机器人领域打拼多年、技术储备丰厚、步入成长期且具备对抗“外敌”的核心竞争力的老牌龙头企业,以及打通新老业务衔接且快速形成自身优势的新入行企业,成为基金重仓配置对象。
据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共有169只开放式主动股混型基金重仓配置30只机器人概念股。大族激光、华中数控、汇川技术、合康变频、巨星科技、天奇股份、智云股份均获得10只以上基金重仓持有。
整体来看,天治创新先锋持有机器人概念股集中度最高。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四只机器人概念股,分别为慈星股份、东方精工、华中数控、巨星科技,合计持股占净值比例达到14.12%。虽该基金近半年业绩表现一般,不过也跑赢大盘。截至2016年3月15日,近半年净值累计上涨0.31%,超越同期上证指数8.35个百分点。鹏华中国50混合、鹏华消费领先混合、金鹰稳健成长、前海开源大安全混合、金鹰行业优势、前海开源工业革命4.0混合、前海开源高端装备制造混合等基金,持有机器人概念股比例也较高,均达到9%以上。
概念股业绩分化
除此之外,在二级市场中,机器人产业也一直是热门概念,在去年股市最为红火的时候,机器人概念股可谓“一往无前”。
机器人概念股为数众多,如生产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机器人,从事智能输送成套设备的三丰智能,从事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蓝英装备等。
机器人股票的上涨逻辑在于目前国内的制造业处于转型期,机器人市场需求呈井喷之势,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在去年牛市最疯狂的时候,机器人概念股受到热捧。
以这一概念的代表股票“机器人”为例,该股在去年3月的时候一直维持在40元上下。但在随后的一波单边上行的行情中,“机器人”的股价突飞猛进,最高价超过137元,涨幅超220%。而在今年4月1日,该股收报55.60元,和最高点相比,跌幅很大。
“无论是什么概念股,在这样的行情中都很难说是没有泡沫的。机器人概念股的成长再快,也不可能消化好几百的虚高市盈率,价值回归是肯定的。”一名证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近期,随着2015年年报数据的逐渐披露,25家A股机器人上市公司整体发展向好,超五成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机器人、汇川技术、软控股份等少数几家企业的净利润超过2亿元,有部分公司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机器人概念股的业绩也出现分化,如林州重机、华中数控等上市公司机器人业务的情况并不乐观。以林州重机为例,其2015年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83.35%。
“业绩依然是决定未来机器人概念股投资的关键。”上述证券业人士如是说。
不过,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从资本市场投资角度看,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分为三个阶段,如以并购、合作等机器人概念股形成的主题投资,到业绩出现分化好公司脱颖而出,再到行业格局基本稳定龙头公司受到持续追捧。而目前还处在产业发展前期,这也使得整个产业链都存在中长期投资机会。
(本文所涉及股票与基金只作为参考不作为推荐)
【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机器人产业园建设06-29
机器人分析报告10-19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12-21
工业机器人深度报告(银行证券)06-15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讲座报告08-21
借用机器设备报告范文07-21
机器视觉发展现状研究09-17
机器人导论(感想)06-17
机器人中国现状08-15
机器人(1)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