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习中医的课件(共7篇)
1.西医学习中医的课件 篇一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总结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精神,充实壮大中西医结合队伍,加强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根据区域规划,制订了全市中医药发展计划,扶持部分综合性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了储备相关中西医结合人才,根据xx市卫生局《关于同意xx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的批复》,XX卫生局、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XX医院承办了“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目前,培训班已顺利完成学习计划,即将结业,就本期在职培训班总结如下:
本期培训班由XX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对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XX医院共同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落实及组织管理;有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规划与支撑条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内具有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担任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在职医师可申请参加,XX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统一对申请者进行笔试和面试,择优录取,目标是培养一支热爱中西医结合事业,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诊疗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技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发展的高级西学中人才队伍。
XX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在XX卫校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会议由XX医院院长兼宝山分院院长主持,XX副区长XX同志、XX大学副校长XX同志、XX卫生局党委书记XX同志、XX卫生局中医传承发展处副处长XX同志、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XX同志、XX曙光医院党委书记XX同志、XX医院宝山分院党委书记XX同志等应邀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在职培训班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跟师与临诊相结合”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倡学员独立思考、启发交流、教学相长的精神。本着“补缺提高、学以致用”的主旨。培训班为期二年,第一阶段:集中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医古文、方剂学及内、外、妇、儿小讲课等,总学时600学时,主要安排在业余时间集中面授、结合自学的学习方式;第二阶段:每周进行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安排中医学术讲座,结合学员的专科方向,推荐其跟师临床侍诊学习,临床跟师时间为3-4个月工作时间,同时总结跟师心得、学习体会,撰写论文。
第一阶段理论课学习,聘请了校内一批高年资教师作为主讲老师,其中三位是教研室主任、四位正高级职称、三位博士研究生学历,建立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接受教学任务的老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员的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如任教《医古文》课程的刘庆宇副教授,根据西医院校毕业的医生,医古文知识相对缺乏的实际,专门编写了授课教材,内容生动而通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授课老师根据学员丰富的临床知识,教学形式不同于以往的通篇累牍,在课堂上与学员形成互动,课后与学员互相交流,解答学员的提问,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习过程即生动又活泼。在学员座谈会上,学员谈到:刚开始来学习时部分学员带是着疑问和挑剔的心态来参加学习的,但在听了老师生动的讲课后,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从开始的疑惑、不信任到逐渐喜欢上了中医,为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深吸引,有的学员提出有些课程最好再增加一些课时,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授课老师课后的反馈信息是:这批学员认真刻苦,勤学好问,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沟通良好,教学相长。
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进行了中期汇报和拜师会,对理论阶段的学习进行了小结,并进行跟师前的拜师大会。
第二阶段临床跟师学习,在XX医院的配合下,聘请了15位具有副高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一线医生为带教老师,同时广泛征询了学员的意见,尽可能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将临床实习工作做好,使学员在临床实习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学员们师从名中医,理论联合实际,使自己的医德更高尚、基础更扎实、领悟更深刻。学员体会到作为中西医结合人才,必须有:
1、较高的悟性。“悟性”多指医家的感悟、意会与灵感,“医者意也”是对中医悟性的高度概括。要有悟性,这里有一个“我要学”和“要我学”,是不是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迫切想解决病人痛苦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专业技术就不可能达到精湛的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提高悟性。
2、主动学习、扑捉灵感。跟师学习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可以和老师零距离接触交谈,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就是一个研究课题、一个好文章。
3、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继承好老师的经验,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追求,不断总结老师经验,开展科研,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经验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带教老师的人格魅力,精纯的医术,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们纷纷表示跟师学习是从医生涯中难得的契机,我一定会谨记恩师的教导,业习歧黄,精勤不倦。以“医德兼备,以德为先”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理论课学习和临床实习期中,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他们勤奋好学,不顾路程遥远、工作繁忙等诸多困难,自始至终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学习,并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对此老师们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和肯定。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与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的学员聘请任课老师做他们撰写论文的指导或临床课题的顾问,老师也欣然应允。
在教学管理上,安排第三方作为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在生活上尽可能给学员提供方便,只要他们有困难,尽力帮他们解决,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如安排客饭、班车等。在教学中,从严考勤制度,要求出勤率须保证70%以上,通过第三方管理,所有学员出勤率达到95%以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门课程,学员均需做好读书笔记,理论学习期间每月完成一篇学习笔记,跟师侍诊期间每季度完成一篇跟师心得或中医学习体会,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书面考核,只有严格的制度,才能使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有更多的得益。平时采取抽查、考核、结业考核等考核形式,定期抽查考勤记录、学习笔记、读书心得、讲座笔记及跟师记录等内容。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其中第一学年主要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笔试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内容;第二学年主要为跟师记录、跟师体会心得以及中医学术论文等内容。学习结束后进行终期评估,包括跟师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导师经验总结、临诊医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论文等内容。
通过两年的学习,XX位学员发表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论文,免于论文答辩,另外XX位学员顺利通过由XX名教授任答辩专家的论文答辩,共XX位学员获得《西学中在职培训班合格证书》。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在开班的准备阶段和办班期间,自始至终得到了XX中医药发展办公室、XX大学、XX区政府、XX区卫生局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心,还有XX医院领导的配合和帮助,使得该班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感谢!
2.西医学习中医的课件 篇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 20世纪末期教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其注重学生的前认知, 注重体验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1]。本文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医教学进行探讨, 供同道参考。
1 现行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
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西医院校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的是西医系统理论的熏陶, 中医学的思想体系与他们先入为主的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数理化不相一致。因此, 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理论“玄奥”、“难学”。同时, 两种医学在认知模式上迥然不同, 现代医学具有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与解剖观察法的认知特点;而中医学的认知特点是有机自然观、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从对西医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的认识转到对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六淫的理解, 学科跨度大, 学习方法不适应, 从而感到学习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中医教学内容繁多, 但课时偏少, 且课程设置不合理, 导致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理论脱离实践。近几年来,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西医院校的中医课学时逐年减少, 中山医科大学中医学由原来的90个学时减到现在的72个学时。中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落后,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还影响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 。近年来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 由中医药院校主编, 虽然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形式编排上作了很好的尝试, 但是忽略了西医院校学生课时紧, 西医思维先入为主的特点, 同时缺乏中医吸收现代医学在微观研究和试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以及这些成就对于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作用, 因此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还有中医教学大多数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 以填鸭式的满堂灌输为主, 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落后, 不仅仅是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 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建构主义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 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论中, 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 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 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 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从学生角度而言,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者。从教学情境而言, 建构主义教学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 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3 建构主义理论符合中医理论体系构建的特点
中医理论比较抽象深奥, 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但中医理论的形成又具有源于生活的特点, 如生活中“水能灭火”, 中医五行相克中就有“水克火”一说。而建构主义则强调,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 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 已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2]。因此,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通过中医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学生的知识, 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医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医教学的实践
4.1 改变“教”与“学”的主次关系
当前的中医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教学分离现象严重: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以灌输型、塑造型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要方式。由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课堂完全由教师来主导与控制,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限制, 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制约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的发生内因是“学”, 外因是“教”, 外因“教”通过内因“学”而起作用。因此,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但中医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其中教与学的矛盾地位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某些情况下, 学是主要矛盾, 在另一些情况下, 教可能成为主要矛盾。所以, 要反对绝对的“以学为中心”, 或绝对的“以教为中心”的观点,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如认知风格、知识水平、态度以及动机等因素) 结合教学的内容特点动态适时调整。
4.2 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创设的情境应与当前的学习主题相关, 并尽可能真实,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践, 应包含许多不同种情况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 以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主动发现、主动探索问题, 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 在交互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 学习者群体 (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 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协作学习”在中医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组织松散、效率较低、形式化的情况。巩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案例式教学将知识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归纳至中医临床思路中, 教学线索清晰, 学生易于接受, 可触类旁通, 将理论、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思考, 加深印象。实行该教学法后, 学生理论课成绩逐年稳步提高。总之, 通过创造情境、联系比较和学生的主动探索, 结合教师的引导,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认识和理解中医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加强引导,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知识的掌握, 并不是被动地形成上位与下位的联结, 而是主动地形成层次网络[3], 在教学中把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个有意义的建构教给学生, 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层次网络结构是非常有意义的。纸质教材中“病因病机”部分, 只是采用了文字叙述的方式, 逻辑性不是很强。在临床教学中, 加入病案探索, 体现自上而下的原则。自上而下的原则是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最好是由整体向具体展开, 即将学习者带入一个较为完整的实例或问题情境之中, 使学习者了解到要学习的内容和结构, 这样学习者就有了对课件整体性情境的认识, 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将在临床上收集到的病案录像编辑后放入网页中, 教学时, 教师可以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 先将病案的录像展现给学生, 并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新知识,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新知识, 形成了知识的构建。
4.4 教学考核设计多元化
传统的中医教学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能力的指导, 忽视教学中探索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考核内容、考察记忆知识的内容较多。目前, 我们将基本知识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 将平时的课堂表现、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期末考试三者结合共同考核。在期末笔试中, 用病案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同时, 尝试设立分析试题内容或求证内容, 以期反映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形式, 改变了传统中医教学活动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现象, 比较符合中医教学的实际。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总之,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 对医学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主动性和兴趣, 对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现代高等医学人才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 杰里.盖尔著, 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建伟, 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40 (4) :21-23.
3.“擂台”上的中医和西医 篇三
中医
从师承口授,到文字记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
中药按工艺分有中成药与中药材。植物药占大多数,又称之为中草药。
最早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是东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为以后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医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把基督教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和医药学。但初期只是浅显的解剖生理知识,影响不大。
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以及西医外科和眼科治疗技术传入,随着西医传入的扩大,近代西医学的成就相继引入中国,影响逐渐扩大。
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
第二回合:较量
中医
一言蔽之,命途多舛。
自西学(包括西医学)引入中国,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了清除的对象。
在“西风压倒东风”的时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被当作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当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都有这方面的言论。
西医
一言蔽之,长驱直入。
清末民初,在西方文化的“掩护”下,西药以其科学、精确、见效快的特点,在中西医(药)的较量中多数处于上风。西医的强势地位无可争辩。无论从院校、医院、从业者和经济效益哪个角度看,西医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中医。
此时期两者的较量更多的是裹挟文化的一种互不兼容。
第三回合:融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医(药)的优势与西医(药)逐渐融合。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
现今,中西医在疾病诊治、中西医诊断方法研究、中医治法治则研究、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方剂药物研究、针灸及经络研究等多方面都有结合。
中药(医)与西药(医)各有其特点,各有其优势,各有其代表的文化现象。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以及更加包容的氛围下,以“治病救人”为共同宗旨的中西医(药),在尊重、包容彼此差异基础上,更多呈现出一种“取其长,补己短”的融合趋势。
小贴士:
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上,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该《法令》前后颁布两次(1912年11月和1913年1月),都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而是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事后,北洋政府为了抚慰中医界的情绪,又称“非有废弃中医之意也”。
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了四项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最后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
最后迫于各方压力,不久,国民政府文官处批示: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
反方:
学者方舟子:中医唯一的出路是“废医验药”,废弃中医理论。
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主张删除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
纽约华人康复医生王澄:今天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一说起中医理论,只有四个字:胡说八道。
正方: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废医验药”很荒唐。西医也并不完全科学,“医学是经验加科学加人文精神的结合。”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孟庆云教授:中西医是平行的两种体系,用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药是荒谬的。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迁:13亿中国人健康的呵护,要靠中医。
中立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袁钟: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看,传统医学最终将融入现代医学之中。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各自独立存在。“中医要创新,不能一味崇古。”
正反一组:中医说话没证据?
(正)网友阿朱:中医要想站出来说话,得有确凿的证据,等到什么时候中医对世界医学的贡献达到西医的百分之一了,那么不用你们这些老朽出来吆喝,也会有人承认你们的。
(反)网友citywill:你就吹吧。是啊,自从有了西医,世界上就没有死过人。
正反二组:林妹妹死于中医?
(正)网友铁铁:林妹妹陈晓旭2007年查出乳腺癌,虽然知道病情严重,但她对西医疗法还是很排斥,坚持回家吃中药。结果呢?
(反)网友不知所以然:陈晓旭的去世并不能拿来证明中医有问题。她之所以仅仅坚持了三个月就玉陨香消,不是中医的错,而是因为她“爱美”,“害怕开刀有损伤,想要完整地走”。
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民间,不管是历史还是现代,一触摸到中西医(药)之争就是一场白热化之战。然而透过这些支持的、不支持的观点,可以看出,争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所谓“存废之争”、“科学与否之争”并不是根本上的不兼容,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现代中医与西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表明,化干戈为玉帛,共赢发展将是一种大的趋势。
4.西医学习中医的课件 篇四
我院在创中医三级乙等等级医院过程中,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全院护理人员上下探索,从理论知识学习、中医技能培训、临床整体应用、综合考核等多方面着手,强有力、系统化再教育,不仅顺利通过评审,还将改进后的护理模式延续至今,使大量患者受益,现与同行们分享如下。
充分认识学习中医理论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基础
中医理论学习是进行中医相关技能培训的基础。我院重视现有的中医护士资源,通过现有中医护士,发挥她们的专业专长,利用她们丰富的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养西医护士对中医护理文化的兴趣与认可。引进外院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到我院进行授课,通过全院集中讲座、讲课,利用院内公共网络平台分享学习心得,各病区分散学习等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灌输中医护理理念。同时,中医知识理论培训采取分层进行,对初级护士着重培训中医基础知识,中级护士则培训中医辨证知识,并定期考核,坚持不怠。
重视中医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法,从正确使用护理记录单中医术语开始,从熟知常用中药性能及禁忌、煎药技巧、服药护理开始,在科室设置独立的护理治疗室,张贴中医穴位挂图、经络流注挂图,常规备有针灸、火罐、刮痧板等中医器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针对眩晕、便秘、失眠、痹症、腰腿痛等本科常见病症,积极使用中药贴敷、熏蒸、蜡疗、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大家多学多做,反复练习,沟通交流,逐渐熟练并应用于临床。同时以护理部为核心,各病区分组训练一批相对专业的中医护理小组,起带头模范作用,使得从院部到病区到责任组再到个人,上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并按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常抓不懈,1个季度后进行考核,发现护理人员的中医素质提高不少。
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综合素养是关键
通过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熟练中医操作技能,方可整体上提高西医护士中医护理综合素养,更好应用于临床。因西医护士占绝大多数,以往护理记录或病历的中医内容甚少,即使有,大多只是停留在二便、纳寐、舌脉的记录上,而且这些记录很多来源于医师的病历,很少有实质性的辩证施护内容和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治疗的实施记录。我院通过以上方法,让中医理论在我院普及,让我院西医护士熟练掌握中医术语、用药宜忌、情志调理等相关知识,不间断的中医技能培训则通过日常实际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中医应用,让护士对部分一知半解的中医护理理论进一步理解,改变死记硬背的状况,让我院的西医护士的中医素养大力提升,不仅体现在护理记录等“纸上”层面,更表现在中医整体护理的方方面面。例如中药用药护理时,我院护理人员能正确执行给药方法、时间、剂量、途径,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情志护理多应用于失眠、郁病患者,采取以情胜情、移情易情等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护理查房也加入中医内容,如疾病的中西医诊断,分型,辩证施护,病后调养等。定期进行个案护理病例讨论分析,提高辩证施护的分析能力。以本科常见病眩晕而言,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等4个证型进行整体施护,饮食方面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对于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对于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先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眩晕伴恶心呕吐者,予以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等中医外治治疗。通过书面记录,临证观察,临床操作等方面,让护士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相辅相成,培养临床护士中医资料采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临床中医外治等方面的中医能力,更使得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和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考核是确保中医护理培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除了学习和培训,考核可以检验护士们对中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的熟练度和掌握情况。在考核方面,除了对理论知识及三基定期考试外,实践技能考试则由传统的示教室模拟考试改为现场抽考和案例分析,即让操作者在患者床边独立进行实际操作,或虚拟若干不同的案例,让被考者对考官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解决实际问题,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再考核。并且采取随机抽取多人评委来进行考核,确保了考核的公正。此方法的改进,将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临床护士沟通、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提高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节省人力、物力,收效甚著。
5.女人补血 中医西医大不同 篇五
育龄期女性需铁量最高
作为一种营养元素,铁有三个特点:一,食物中含量少;二,人体需求量少,三,代谢丢失量少。这是因为,铁在人体中主要储存在血红蛋白里,虽然红细胞每隔120天会更新,但只要没有失血,那其中的铁便可以被再利用。所以,人体对铁的需求量较少。
不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成人铁需求量,育龄期女性要比男性高。“一般来讲,男性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都高于女性,或者持平。但在女性育龄期,铁是例外,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李宁说。育龄期女性每月的例假会造成失血,导致铁元素无法被再利用,所以对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一般情况下,例假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正常状态时也不会造成贫血。但是,如果例假血量过多或者间隔时间太短,很容易引起贫血。
同样,一些消化道的慢性出血,也会造成铁的流失,使人体对铁的需求量增加。
从这个角度讲,缺铁性贫血是育龄期女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所以,补铁是改善贫血状况的重要手段。
三种食物补铁效果最好
“决定一种食物补铁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食物中的铁含量;二,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三,吃进去的食物总量。”李宁说。
一般来讲,从铁含量考虑的话,红色瘦肉、肝、动物血、木耳、麻酱等食物中都比较丰富。但是,单纯的铁含量高,并不代表补铁效果好。食物中的铁元素分两种,一种是血红素铁,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两者的吸收率差很多,前者明显好于后者。总的来说,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而非血红素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但也有例外,动物性食物中的奶和蛋,含的是非血红素铁,类似于植物,所以吸收率也较差。
从以上两个角度看,红色瘦肉、肝、动物血等要优于其他食物。而且,这类食物在食用时分量很实在,吃进去多少就是多少。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虽然干的黑木耳中,每100克的含铁量也非常高,但是食用黑木耳需要泡发,人实际吃进去的总量并不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泡水后的黑木耳含铁量并不尽如人意。
综上所述,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红色瘦肉、肝、动物血等动物性食物最佳。
补益气血的食物不能乱吃
从中医角度讲,“黑色入血”,也就是说颜色深的东西功效是入血的,像红枣、阿胶、龙眼肉、红糖等。与西医不同,中医很多东西都是药食同源,虽然不能从成分上分析其起作用的机理,但在功效上是肯定的。
“血虚的范围比贫血广,不贫血的人也可以血虚,尤其是女性。”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陶琳说,“中医讲的血虚,绝不是单纯孤立的,多半会牵涉其他问题,如气虚血虚、血虚血瘀、肾虚血虚、阴虚血虚等。所以,中医认为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同时具有不同的偏性。所以,在食用时应该辨证,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补血效果,反而会有碍健康。”
红 枣
红枣的主要作用是益气补血,适合气虚血虚的人食用。气虚血虚的主要特点,是皮肤没有光泽、蜡黄、指甲发白等。有些人身体偏热,容易上火,不宜多吃红枣。一般来说,用来煮粥、泡水,每日吃三五颗没有大碍。
阿 胶
阿胶的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血,适合阴虚血虚的人食用。
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吃阿胶。因为阿胶滋腻,滋腻就会碍胃,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脾胃虚弱的人,本身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容易腹泻呕吐。如果再吃阿胶,不但不能补血,反而影响了健康。所以,单纯吃阿胶不行,至少要配点陈皮。陈皮是运化脾胃、调节胃气的,阿胶与陈皮搭配,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而且,“气为血之帅”,这样还能促进阿胶补血功能的发挥。
另外,阿胶滋阴,很多女性容易阳虚,单纯补阴会使阳虚更明显,所以最好同时补阳。
龙眼肉
龙眼肉的主要作用是补心脾同时补血,适合心脾虚弱同时血虚的人食用。心脾虚弱的主要症状是容易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健忘、头发早白等。如果同时有血虚的症状,可以多吃龙眼肉。但是,有痰火、舌苔白厚的人,不宜多吃,因为龙眼肉会加重上火症状。
红糖
红糖也有补血的作用,但它更多是作为一种食物,起到养生的作用,不能当药使。中医认为红糖能够补血,主要是从颜色上讲,如果单纯看物理性质,它与白糖并无区别,只不过纯度稍低。而且,产妇喝小米粥加红糖,也是民间常用的补血方法。
6.西医学习中医的课件 篇六
今天是星期六。下午,我们四个子女又带父亲(岳父)到上海中医医院请王泰东教授为父亲看病。我父亲名叫李盘根,94岁,一个月前,他突然解不出小便。这可急坏了我们。于是我们立即送父亲去新华医院就诊(泌尿科专家门诊)。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立即住院进行检查治疗。遵照医嘱,我们办理了入院手续后,护士为父亲插上了导尿管。在住院的一周内,我们为他进行了各种检查。然后医生说我父亲必须开刀动手术。这可吓坏了我们子女。我们想,父亲这么大年纪还要动手术,岂不是雪上加霜?当时我们家属表示这样的治疗方法不能接受。然后院方说,如果病人不动手术就出院,导尿管可以一个月来医院换一次。我们当时不知所措,四处寻医。后来我们找到了上海中医医院,请王泰东教授为父亲治疗。王教授很和气。他仔细询问了病情,并为父亲仔细号脉。然后,王教授给开了方子。父亲服药一周后病情就好转了。服药两周后,他身上的导尿管也拆除了。现在他已经能自己小便了,病情基本上痊愈了。王教授既解除了我父亲的病痛,又为我们家属解除了烦恼,特别是给了我父亲延续生命的机会。我们从内心里非常感谢王教授。通过治疗父亲的病,我们觉得中医也能治大病。有些病西医没法治疗,但中医却能治。我们的国粹中医还是不能丢啊!
浙江 李爱国
7.西医学习中医的课件 篇七
不能“保”的胎
自然流产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胚胎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免疫紊乱、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等。除此之外,仍有少数病因不明。早期流产胚胎检查发现50%~60%有染色体异常,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进行遗传学诊断与咨询,这部分自然流产属“自然淘汰”。
可以“保”的胎
内分泌异常所致流产常伴有免疫紊乱,在所有病因中大约占到60%~70%,此流产原因中不乏一些年轻女性生活不规律、过度减肥或工作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出现卵巢功能减退,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可能引起自然流产甚至习惯性流产,这已成为当今治疗重点。一般地说,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导致的流产只要治疗得法,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妊娠成功率达90%以上。其他因素,如宫腔粘连、感染因素所致者,只要采取适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西医联合中医
目前,西医对先兆流产除休息、镇静、补充激素治疗及必要的免疫治疗等外,疗效进展尚不大。中医药“安胎”是中医的一大特长,几千年来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临床上医生常采用西医学的微观病因检测与中医学的宏观辨证相结合,取长补短,初步形成各类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治疗规律,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以下,列举几种主要致病因素导致流产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1.内分泌异常 常与母胎同种免疫功能识别低下合并存在,是引起流产最常见病因,约占60%~70%。
中医 中医辨证以肾虚、胎元不固为多见,采用补肾益气安胎治疗,我院临床统计保胎成功率达89%,表明中药通过调整母胎内分泌-免疫功能,可达到保胎的目的。
西医 主要采用孕激素治疗,必要时采用丈夫血淋巴细胞多次皮下注射治疗,但此疗法存在皮下注射局部感染等潜在风险,而且在我国具备检测免疫指标及治疗设施的医院为数不多,费用较昂贵,故临床应用范围受限。
2.自身免疫异常型--抗磷脂抗体阳性 此型流产占5%,可引起微血管栓形成,绒毛发育不良,胎盘功能下降。
中医 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瘀阻脉络,采用滋肾活血化瘀治疗,我院临床统计保胎成功率达88.1%。
西医 需较长期使用肝素注射、阿司匹林或两种药联合使用,治疗方法有一定难度,并有可能增加产时、产后出血,故在我国尚未很好开展。
3.同种免疫异常型--血型抗体阳性 可引起流产、胎儿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中医 中医辨证以湿热瘀积为多,治疗采用清热化湿、凉血祛瘀法,我院临床统计保胎成功率达96.3%。伴随血型抗体的下降,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生不明显。
西医 西医采用宫内或新生儿换血治疗,国内开展医院为数甚少,费用昂贵,同时对新生儿有一定危险性。
4.TORCH感染 以病毒感染为主。多数孕妇遭遇TORCH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然而,这类病原体感染可致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出生缺陷,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中医 中医辨证以邪毒内蕴为多, 采用清热凉血,佐以扶正祛邪,我院临床统计保胎成功率达90%以上。
西医 除弓形虫感染可以采用西医治疗外,目前西医对病毒感染几乎无明显特效的治疗方法。为避免新生儿缺陷出生,早期妊娠者若发现TORCH感染,一般建议终止妊娠。
鉴于自然流产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很复杂,不同原因流产,尤其是早期流产,在临床上缺乏特异表现。因此,只能依靠各种辅助检查筛查病因,并且检查项目要尽可能覆盖相关因素,以免遗漏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安胎失败。
总之,从怀孕到足月分娩,孕妇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不幸发生“自然流产”事件,孕妇不要盲目保胎,但也不要盲目放弃,不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说不定,可以获得“保胎”成功的惊喜。
Tips 自然流产还受许多因素影响:①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的过多接触、放射线的过量暴露、严重的噪音和振动等。②不良心理因素,如妇女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对再次妊娠产生恐惧感,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刺激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内环境改变,可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③过重的体力劳动,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嗜好。孕妇努力摆脱上述不良环境、不良心理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可以避免再次流产,生出健康的新生儿。
【西医学习中医的课件】推荐阅读:
西医副高申报材料06-09
中西医实习总结06-22
西医资格考试心得11-02
西医外科学复习参考07-29
中西医专业个人简历07-10
中西医结合专业简历表格07-14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总结10-07
中西医结合科人员职责09-07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11-07
中西医医师综合笔试冲刺预测试题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