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络空间安全作战(精选5篇)
1.国外网络空间安全作战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整个社会逐渐步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各类服务正在促进整个社会的转型和质变,信息网络已经超越传统的一些通信媒体,成为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信息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逐渐变广,对维护个人自身权利、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信息应用程度的逐步提高,对于保障网络安全的工作也成为网络信息维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安全,都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想要保证生产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能够有相对安全的环境,就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工作[1]。
2.国外网络空间安全作战 篇二
截至目前,外界对于美国空间力量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仍一无所知。X-37B已经秘密进行了多次发射,在轨运行数百天,波音公司现已制造了两架X-37B。
2013年12月3日,美国空军X-37B空天飞机在完成为期7个月的太空任务后,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安全着陆。X-37B长约9米,高约3米,翼展约4.5米,重5吨左右,大小只有航天飞机的1/4。飞行中所有功能自动运行,无需地面遥控。X-37B融航空器和航天器特点于一身,在临近空间速度最高可达2.7万千米/小时。它还可与导弹、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结合,用于摧毁、瘫痪、干扰他国天基系统。可与雷达、可见光、红外、多光谱、超光谱侦察设备结合,用于导弹预警、战略侦察。也可以装上机械手,俘虏他国卫星。当然,X-37B还可以携带对地打击的核武器。
目前,美军发展太空武器已具相当的技术基础,除X-37B正在走向成熟外,动能武器技术也已在美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段、末段拦截弹上大量应用,小型化高能激光武器已取得重大突破,正在走向实战化。
空天司令部陆续成立
美国很早就成立了太空司令部,但美国研制航天飞机和进行探月等活动一直打着“和平”的旗号,几年前美国空军“快速反应能力办公室”秘密地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手中接管这一项目,它很可能是世界范围太空战军备竞赛的一个新里程碑。美国“太空网”发表文章称,美国空军近年来进行过各种太空战试验,尽管公布的X-37B模型照片像航天飞机,但用途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美国军方认为必须建设强大和平衡的航空兵部队—其编成能保障最出色、最有效地完成太空任务。为了实施这一军事建设计划,五角大楼确定了四个关键的投资方向,将在这些方向上集中主要的物力、财力,据美国军事专家评估,由此美军可完成所面临的所有任务。美军计划装备的“全球鹰”“死神”和“捕食者”型无人机数量从2011财年的300架增加到2020财年的800架。这里还包括未来的陆军ERM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和海军BAMS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全球鹰”无人机的海军版)、舰载无人机(搭乘航空母舰),以及为海军陆战队研制的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同时,将逐步把空军编制中的“捕食者”无人机更换为更高效的“死神”无人机。
美国战略司令部由美国航天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合并而成,旨在将空间、信息对抗和进攻打击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任务领域为:网络战,导弹防御,空间和全球打击,情报、监视和侦察,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美国战略司令部进行了重大调整,建立了联合机能司令部体制,并成立了相应机构。改组后,美国战略司令部的对口军种部门序列为: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部队战略司令部、空军航天司令部、海军舰队司令部,具体业务单位是海军网络战术司令部。
空军航天司令部驻科罗拉多州的彼得森空军基地,主要任务是对攻击北美的海基发射导弹或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早期预警,也可以监视所有人造空间物体,执行空间发射任务和管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控制权。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现在共编有15个航天联队建制,分别属于第14航空队、第20航空队和1个中心。第14航空队是军事宇航力量,辖21航天联队(导弹预警)、30航天联队(卫星发射、空间测试)、45航天联队(卫星发射)、50航天联队(空间作战)、460航天联队共5个航天联队。第20航空队是陆基核威摄力量,辖90航天联队、91航天联队、341航天联队共3个航天联队,共有10个导弹中队(50个导弹小队/发射中心)。
空间与导弹系统中心是美军空间系统项目管理机构,辖军事卫星通信系统联队、GPS系统联队、天基红外系统联队、发射与发射场系统联队、空间优势系统联队、空间发展与测试联队、526洲际弹道导弹系统联队共7个联队。526洲际弹道导弹系统联队是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现役洲际弹道导弹维护保障及未来洲际弹道导弹研制布置。美国空军洲际弹道导弹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526联队内。
空间创新与发展中心(原航天战术中心)是美军空间战术机构,辖595航天大队。下属527飞行测试中队负责洲际导弹测试。
第1空间旅
第1空间旅下属第1卫星控制营负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第1卫星控制营于2005年10月重新编为第53信号营),第1空间旅负责陆航空控制和联合战术地面站,第193卫星控制营是陆军国民警卫队建制,使命与第1空间旅相同。整体而言,陆军第1空间旅性质与空军第50航天联队最为接近。第1卫星控制营(第53信号营)在美国本土和海外的多个地区性卫星通信支持中心和国防卫星通信系统作战中心,负责为作战部队提供及时、可靠的卫星通信能力。1999年12月第1空间旅在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形式组建,成为美军历史上走向太空作战的一个重要标志。负责向地面指战员提供空间支援。其任务包括战区导弹预警,接收、处理战区天基传感器数据,向战区指挥员分发导弹预警信息等。这一编制,把空间支持与地面空间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美军空间作战效能。
第100导弹防御旅
2003年10月16日第100导弹防御旅在彼得逊空军基地正式组建,当时装备一种“新型弹道导弹防御的指挥与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的弹道导弹。该旅是一个指挥与控制中枢,与北美防空司令部一起工作,它的惟一任务就是发现和拦截来袭导弹。该旅由陆军导弹部队的精英分子组建而成,此外,至少有60名国民警卫队员和美军现役士兵从事辅助工作。这支部队将部署在北美防空司令部所在地夏延山一带,部队将依靠卫星和地面雷达全天候监视天空,并与北美防空司令部分享信息资源。第100导弹防御旅是太空作战和导弹防御的联合体。该部队总部驻扎在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泉,下属第49导弹防御营(驻阿拉斯加州格雷利堡)负责操纵陆基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通过与其它军种的导弹防御作战能力相结合,并利用各类拦截弹、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传感器、战斗管理指挥及控制系统,陆基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可为本土、海外驻防部队、友军和美国的盟国提供分层导弹防御能力,拦截各个飞行阶段的弹道导弹。正所谓攻守结合,相得益彰,该部队的作战能力对付的不仅仅是敌方的来袭导弹,也包括敌方的卫星系统,形成了美国太空作战部队的雏形。第100导弹防御旅旅部由指挥组、人事组、情报组、作训组、通讯组等组成。指挥组共有8人,除旅长、副旅长、旅士官长外,其他均为各个参谋组的主官,其中以作训参谋最为重要,军衔也比其他参谋要高。第100导弹防御旅下属的第49导弹营于2004年1月22日成立于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基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支导弹防御营。第49导弹营为陆军国民警卫队建制部队,由营部、宪兵连、雷达排组成,2006年编制人数为200人(现役军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负责基地设施保安任务的宪兵。
nlc202309081859
航空队
第14航空队 空军第14航空队负责军用空间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支援、卫星控制和导弹预警。
第14航空队驻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陆军援华特遣队,即著名的“飞虎队”。1968年,第14航空队改变为第14航天部队,成为美国首支专事太空侦察与跟踪的武装力量,成为美国航天司令部直属的作战航空队,包括一个司令部、一个太空作战指挥与控制中心、五个下属联队。第14航空队有五大任务:太空部队的指挥与控制包括太空作战的策划、指挥、命令,为全球和战区作战提供支援;保持绝对的太空优势,通过相控阵雷达和各种侦察卫星对地球轨道空间9000余件人造天体实施“不间断”的监视与跟踪,进行太空防御与进攻,提交太空安全环境分析;侦察、预警和太空军事化,通过卫星和相控阵雷达,为美国和盟国提供全球和战区弹道导弹预警与跟踪能力;卫星和卫星网络的运行,指挥与控制超过100颗美国卫星,通过运行它们为国防和民间用户提供天气、通讯、导航和侦察能力;航天发射和发射场管理,为军事、民商和商业用户提供发射服务。第14航空队现有20000名官兵与文职人员,全天24小时运行28套核心的太空武器系统,从而保证美国在太空的绝对优势。第14航空队所辖五个联队和一个联合航空航天作战中心,共155个单位分布在全世界44处地点。
第20航空队 第20航空队于1991年重新成立,统一指挥战略空军司令部的战略导弹,当时美国有1000多枚洲际导弹,共计有7个战略导弹联队。第20航空队只装备洲际导弹,主要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第20航空队是美国战略司令部六大核部队之一,编号为第214特遣队。第90、91、341航天联队由联队总部、作战大队、地勤大队、维护大队、医疗大队、宪兵大队组成。宪兵大队是导弹联队的特有编制,其他飞行联队没有大队级别的宪兵单位,可见安全保卫措施重要性。第90航天联队驻沃伦空军基地,主要装备有LGM-30G“民兵-3”洲际导弹、UH-1N用直升机,下辖第90作战大队,该大队编有第319导弹中队、第320导弹中队、第321导弹中队三个导弹中队,每个中队编制5个导弹小队。第91航天联队驻迈诺特空军基地,主要装备为LGM-30G、UH-1N,下辖第91作战大队,该大队编有第740导弹中队、第741导弹中队、第742导弹中队三个导弹中队,每个中队编制5个导弹小队。第341航天联队驻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主要装备为LGM-30G、UH-1N,下辖第341作战大队,该大队编有第10导弹中队、第12导弹中队、第490导弹中队,每个中队编制5个导弹小队。
航天联队
第21航天联队 其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的彼得逊空军基地,是美国空军惟一一个为各大司令部和部署海外的美军作战部队提供全球导弹预警和太空能力的部队。该联队将相关情报提交给北美航天防御司令部和美国战略司令部,经上述两司令部处理后下发给部署海外的美军。该联队提供的具体情报包括:外国战略和战区导弹攻击的早期预警和航天发射。第21航空联队的官兵还负责侦测、跟踪和分析地球轨道上的9000件人造天体。第21航空队有26个中队,分布在全球21个驻地。
第30航天联队 其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主要执行在美国西部发射场遂行航天运载任务,包括用火箭发射美国国防部、民间和商业卫星。据猜测,该部还负责测试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
第45航天联队 其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的帕特里克空军基地,主要负责通过东部发射场发射美国政府、民间和商用卫星。该联队载入美国航天史册,第一批宇航员就是由该联队保障升空的。据估计,该部有2000名现役官兵和文职人员。
第50航天联队 其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的谢立佛空军基地,主要负责运行设在该空军基地内的卫星控制中心和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跟踪站。这些控制中心负责监视美国和外国卫星的蜘蛛马迹,所属部官兵全天24小时轮番作战。据估计该联队现有3200人。
第460航天联队 其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巴克利空军基地,主要负责为上述各部提供后勤保障,据估计有1000名军事和文职人员。
责任编辑:彭振忠
3.国外网络空间安全作战 篇三
[内容提要]布什政府认为,美国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可能使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2003年2月14日公布的《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强调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网络安全,重视发挥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的力量,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必将对美国未来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和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
2003年2月14日,美国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共76页,是布什政府对《美国国土安全的国家战略》(2002年7月份公布)的补充,并由《保护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资产的国家战略》(2003年2月14日公布)作为其补充部分。该报告确定了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三项总体战略目标和五项具体的优先目标。其中的三项总体战略目标是:阻止针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减少美国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在确实发生网络攻击时,使损害程度最小化、恢复时间最短化。五项优先目标是:(1)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反应系统;(2)建立一项减少网络安全威胁和脆弱性的国家项目;(3)建立一项网络安全预警和培训的国家项目;(4)确保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安全;(5)国家安全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该报告明确规定,国土安全部将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并且在确保网络安全方面充当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即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指挥中枢。国土安全部将制定一项确保美国关键资源和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安全的全面的国家计划,以便向私营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危机管理、预警信息和建议、技术援助、资金支持等5项责任。该报告把关键基础设施定义为“那些维持经济和政府最低限度的运作所需要的物理和网络系统,包括信息和通信系统、能源部门、银行与金融、交通运输、水利系统、应急服务部门、公共安全以及保证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连续运作的领导机构”。该报告强调,确保美国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美国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有效地完成网络预警、培训、技术改进、脆弱性补救等工作。
二、出台背景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发明第一台计算机以来,相继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并涌现出英特尔芯片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等一大批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头羊。因此,美国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水平遥遥领先,成为信息第一大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不仅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而且也成为美国交通、能源、金融、通讯乃至国防、情报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强化,相互依赖,同时也日益依赖于关键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系统。这种依赖关系成为了脆弱性的根源。因此,在美国政府看来,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已经给美国国家安全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美面临的首要威胁之一,“电子珍珠港”事件随时可能爆发,美国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避免“信息灾难”。
由大量信息系统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已成为美国经济的命脉和国家的生命线,也成为容易受到攻击的高价值的战略目标。198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罗伯特o莫里斯制造出震惊世界的“莫里斯蠕虫病毒”事件,造成全球6000多所大学和军事机构的计算机受到感染而瘫痪,而美国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美国政府2001年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在2000年,黑客至少获得了美国的155个政府和18家民间机构计算机系统的完全控制权;美国商务部对下属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后,发现存在5000多个安全漏洞,在被监测的1200多台工作站和主机中,有30%被划归“极度危险”类。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这些严重事故或隐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忧心忡忡地指出,“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充斥着危险。所有受计算机驱动的系统都容易遭到入侵和破坏。重要经济部门或者政府机构的计算机一旦受到合力攻击,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以政府通告、总统行政命令等形式,不断推出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方针和各类规章制度,而且每隔数年就重新进行审定,以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通过设立层层主管机构,逐步形成一整套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这一防范体系从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入手,要求各级政府和私营企业建立“预警一检测一反应一恢复”体系并制定出完善的补救计划,同时强调推广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保护基础设施的研发工作,并力图在收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威胁美基础设施的情报及开展国际合作方面有所建树。
1984年以来美国政府共发布了近10个涉及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的国家政策、通告、总统行政命令和国家计划,对如何维护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克林顿总统于1998年5月签署的第63号总统令(PDD-63)规定,拥有最关键系统的政府部门被指定为第一批实施信息安全保护计划的要害部门,其中包括中央情报局、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交通部、财政部、联邦紧急事务处理局、国家安全局等,它们已经在1998年11月完成了其保护其关键信息系统的计划。2000年1月,根据PDD-63的要求,美国政府制定了《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将信息安全保护分为十项内容,涉及到脆弱性评估、信息共享、事件响应、人才培养以及隐私保护、法律改革等。该计划要求在2000年12月建立一个具备初步运作能力的关键信息系统防备体系,到2003年5月实现全部运转。该计划力图实现三个主要目标,即准备和预防、侦查和反应及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
2001年10月,布什政府发布了《信息时代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行政命令,组建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商务部长、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局长、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国土安全助理等官员。根据该命令,委员会主席将成为总统网络安全事务的特别顾问。他有权了解各部/局内属于其管辖范围的所有情况,并召集和主持委员会的各种会议、制定委员会的议事日程,向相关官员提供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政策和方案,并向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土安全助理汇报。
今年2月14日,布什政府又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明确规定国土安全部将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并且在确保网络安全方面充当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即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指挥中枢。
三、作用与影响
该报告是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专门出台的第一份国家战略,既凸现了布什政府对美国网络安全的担心与重视,也显示出其在新世纪确保美国信息霸权和安全的长远战略目标,必将对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思想、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该报告显示,确保网络安全已经被提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什政府认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网络在美国的普及,已经使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网络的便捷使美国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发展的支柱,而网络成为美国发展的神经中枢。以信息化方式运作的金融、商贸、交通、通信、军事等系统,成为美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基础。防止敌对组织或个人对美国的信息系统和全国性网络的破坏,已不再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成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问题,即这些领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国家运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布什政府出台这份《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显示出其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
第二,该报告是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为确保网络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中的一个核心步骤。其实,“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一直担心恐怖分子会对美国发动网络恐怖袭击,因此,它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措施。布什政府经国会批准将反恐开支增加到600亿美元,为2000年反恐经费的5倍。其中用于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开支也增加了两倍多;迅速成立了“国土安全办公室”(即目前已经成立的国土安全部的前身),将打击网络恐怖作为其主要职责之一;任命网络反恐怖专家理查德o克拉克为总统网络安全顾问,并出任在“国土安全办公室”统辖下新设立的“电脑信息网络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定、协调全美政府机构网络反恐计划和行动;着手建立一个政府网络(GovNet),使它与现行互联网分离,以保障政府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召集有副总统理查德·切尼、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和美国10大网络供应商高官参加的“网络恐怖袭击对策”会议;在美联邦调查局内新设反网络犯罪局,专门负责打击网络犯罪;指令美军加强网络战准备,防范网络恐怖袭击以及打击网络恐怖活动和支持网络恐怖的国家。美国总统布什还对美国指认的所谓纵容网络恐怖主义的国家发出警告称,“如果任何国家为网络恐怖主义者提供安全的避风港,国际社会将切断它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系,把它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机构将会进一步加以整合,最终使国土安全部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
第三,该报告尤其强调发动社会力量对网络安全进行全民防御。虽然美国历届政府在维护信息系统安全方面采取了众多的措施,但它也意识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防御体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因此,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与私营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重视发挥学术研究机构的优势,同时也重视培养美国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首先,美国历届政府把建立政府和私营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作为一个主要内容。政府强调保护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是不行的,必须与企业界、各州及地方政府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例如,1998年11月,能源部、天然气研究所和电力研究所共同主办了能源论坛,邀请了100余家电力、天然气和石油企业和政府代表参加;1999年10月1日,由政府和私营企业联合发起建立了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及分析中心。2001年1月,包括IBM在内的500多家公司加入了FBI成立的一个被称作“InfraGard”的组织,共同打击日趋嚣张的网络犯罪活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也多次指出,“确保美国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美国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共同参与”。
其次,重视发挥大专院校和社会科研机构的力量。目前许多大学都设有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相关的学院、研究中心和专业,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乔治敦大学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所、美国全国计算机安全协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的技术委员会,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研究项目等等。目前,美国还开始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为其服务,2002年2月,美众院通过《网络安全研究与发展法案》,同意在5年内为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8.7亿美元的资助,用来研究保护美国计算机网络不受恐怖主义分子和黑客袭击的技术。政府与这些机构展开合作的最好事例就是,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出资,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内设立了计算机应急处理小组协调中心(CERT)。该中心提供24小时紧急情况联络点,通过与世界范围内IT界和专家之间的交流,提高人们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
最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公民的安全意识教育。该报告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电子珍珠港”事件能够唤醒公众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网络的意识。许多美国人没有认识到美经济和国家安全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依赖到何种程度。而保卫美国的网络空间则需要所有美国人的行动,包括最普通的大众。《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网络公民计划”,对美国儿童进行有关网络道德和正确使用互联网和其他通讯方式的教育;借助“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伙伴”建立美国企业和信息技术精英间的合作关系;保证政府雇员具备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意识;在上述行动的基础上,把提高安全意识的活动推广到其他私营部门和普通公众。
参考书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编:《信息战与信息安全战略》,金城出版社,1995年。
4.大队开展作战训练安全总结 篇四
专项教育培训活动总结
根据总队和支队的统一安排,我大队从4月2日至6月2日开展了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工作,为进一步抓好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阶段各项活动,大队党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周密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部队安全工作,认真总结吸取各地在灭火战斗中消防官兵牺牲的教训,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灭火救援和业务训练安全工作规程,提高灭火救援科学施救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官兵伤亡事故的发生,全力确保部队高度安全稳定,现将这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总队要求,大队结合全市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实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及时制定下发了《零陵区消防大队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签订了“作战训练安全管理责任书”,成立了以大队军政主官为组长,中队领导为成员的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领导小组,把部队安全防事故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层次、每个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群防群治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中队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任务,通过召开支部会、办公会、军人大会等,对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了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序开展。
二、加强教育培训,筑牢思想根基,增强技防本领。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开展以来,大队组织官兵集中学习了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事故防范细则》、《执勤战斗条令》、《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作战训练安全要则》、《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等规章制度和安全常识,采取场上场下互动、问答和剖析作战训练中发生的典型案例的形式,对全体官兵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使官兵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安全事故的残酷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大队共制作了10条作战训练安全警句小帖士,开展了大队级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7余次。
三、审时度势,把握关键,优化措施,实现动态防控。大队积极探索安全工作规律,及时把握易发生事故的关键时间、关键人物和关键环节,始终做到重点人员重点管,重点时段重点抓,重点部位重点防,严防发生各类事故,确保长期安全无事故。一是做好各项训练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大队要求中队严格落实训练安全工作制度,加强训练组织指挥,严格执行中队干部跟班训练制度,加强安全防护,严格训练器材的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超过使用年限和不能保证安全的装备器材,确保训练安全。二是做好灭火救援现场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大队严格落实车辆及执勤装备检查维护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三是
加强辖区情况六熟悉、装备器材五知一熟练、战术研讨等工作,以吸取作战伤亡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了安全防事故工作。
四是建立完善机制,狠抓督导落实,严把安全责任关。大队认真贯彻安全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领导小组,完善规章制度、整顿纪律作风、奖优罚劣等办法,形成安全防事故网络。在巩固“条令条例学习月”、“安全防事故年竞赛活动”和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健全督察组织,完善督察制度,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靠规章制度规范人和事。以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打造消防铁军等大项工作为牵动,将部队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其中督促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5.执勤中队训练作战安全管理规范 篇五
一、为加强和规范消防中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中队官兵要认真学习《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战训工作文件汇编》、《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等内容,作好训练作战安全工作。
二、消防中队必须设立安全领导小组,班要设安全员,中队干部是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三、消防中队每月至少应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班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活动。
四、中队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科目和气候条件,作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
五、在训练前中队干部要严格检查训练场地和设施,对训练所用装备进行测试,训练人员身上不得携带坚硬物品。中队必须至少有一名干部到训练场组织训练。
六、训练前准备活动一般不少于半小时,以身体感觉发热、略微出汗为宜。
七、着装登车过程中,车库空间满足在室内登车条件的中队,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车库空间小的中队必须在车辆安全出库并停稳后,人员方可登车,任何情
况下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八、火场出动或返回过程中,驾驶员要严格控制车速,安全驾驶,尤其在赶赴现场途中,一号指挥员要掌控车速,严禁出现拉警报时车速过快的情况发生。
九、在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驾驶员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
十、任何情况下,消防车辆移动或入库时,必须要有人员进行观望和指挥。
十一、举高消防车作业时,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
十二、火场战斗中,指挥员要考虑现场是否断电断气,确保参战官兵安全。
十三、驾驶员在出水过程中,水泵要缓慢加压,避免加压过快,导致水带或水带口崩开等情况出现伤人。
十四、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或作战时,每组要3人以上,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臵导向绳,佩带呼救器等装备,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要有水枪进行掩护。
十五、任何情况下,高空作业时,要设立警戒标志,作业面下方不允许有人员停留和经过。
十六、在作战过程中,官兵要严格按照个人防护着装要求着装,不准出现随意摘下头盔、脱下战斗服或不着防护装备进入现
场的情况发生。
十七、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十八、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十九、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二十、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二十一、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二十二、指挥员到达现场后要侦察清楚燃烧物质种类,选择适用的灭火剂,严禁盲目射水灭火。
二十三、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十四、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车辆要停靠上风或侧风方向,指挥员要掌握好安全距离,避免出现距离事故现场太近,导致事故发生。
二十五、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
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二十六、进入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二十七、处臵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二十八、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二十九、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三
十、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
三
十一、处臵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臵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冲撞;
三
十二、处臵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并设立警戒标志。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