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精选15篇)
1.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一
村位于***政府住地,村两委由6人组成,党员118人,全村现有1470户,3200人。自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结合,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来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自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来,***村党支部认真领会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深刻体会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舒畅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主题实践活动。经过认真研究,村两委决定投资700多万元,在村大街两侧改建商品房9600多平方米,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发展小城镇建设。刚开始,有10多户村民不愿拆迁,严重耽误了规划的进程,村两委先后召开20多次会议,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30多次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终于做通了不愿拆迁村民的工作,涉及拆迁面积2300多平方米,把原来破旧的小平房改建为高楼商厦,这样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活跃了小城镇市场,还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的经济收入。截至到目前,该村50多栋商品房已全部售出。同时,村两委投资20万元,协调有关单位,把村北到村加油站700多米的泥路和从村小学校到园艺场3500多米的泥路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村两委还投资30多万元,为幼儿园建成了新教室,添置了娱乐游戏玩具等;投资了80多万元改建了全部小学的校舍,新盖了九间教室、添置了微机和多媒体教学设施。
为了给广大村民提供一个舒畅的环境,村两委设立了中心大街等6处垃圾堆放点,把全村划分5个卫生区,安排村干部负责管理,每月10号,村委会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对卫生不达标的区域限期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冬天下雪,村委会雇铲车推雪。大街由村委会每年拿出4000元,安排5人专职负责清除。村两委每年发给每户村民两袋面粉、两灌液化气。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给面粉两袋、500斤取暖煤,每月发60元生活费。投资18万多万元改建了敬老院,派专人负责孤寡老人吃、穿、住、病等问题。村两委还出资160万元为5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终身养老保险,计划3—5年30岁以上的村民全部也给办理终身养老保险。
二是着眼长远,注重结合,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村委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年计划改建楼房7000-10000平方米,预计可收入350万-800多万元,再加上每年葡萄基地交的地租和村民承包田、各企业交地租款等,村委会每年预计可收入500万-1000多万元。同时,村委会还计划把村委会东一排楼房卖掉,在村委会院西面盖上四层楼房,一二层作为商品楼房出售,三四层作为村委办公使用,把现在村委会办公的楼房作为老、中、青年人学习、娱乐场所;计划在邮电局西面建起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场,拉上电灯,加强广大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老年人晚年有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村委会计划3-5年内建上一所3000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只要是老年人把房子交给集体,就可以到老年公寓去住,老年公寓内设有娱乐场所,健身场所,村委会派专人护理。……
2.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二
巴扎乡抓什究村属互助县北山旅游风景区一带, 翻越北大山通过十二盘坡脚下, 就到了本村的马莲滩。两边高山陡壁, 蜿蜒崎岖, 森林茂密, 属于天然林自然保护区, 是脑山丘陵区, 系黄土高原地貌, 海拔在2700~3400米之间, 气候属于大陆型干旱气候区, 气温变化垂直分布明显,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 降雪较多, 春季气温上升缓慢, 夏秋季降水较多, 气温凉爽, 雨量分布极不均匀, 以每年的6、7、8、9四个月雨水较多, 适宜于云杉、桦树等树木的生长, 生态环境比较好, 是有名的天然林自然保护区。该村以藏族为主, 全村现有3个社, 115户, 499人, 大小牲畜2100头 (只) , 总耕地面积1263.6亩, 其中水浇地基201亩, 人均水浇地0.4亩。近年来畜牧业比农业发展的较快, 较稳定。2005年, 全村总收入59.2万元, 其中农牧业总收入49万元, 占总收入的82.8%。人均纯收入1185.2元。
二、水利工程现状
1. 农田灌溉现状:
从乡人民政府以上200米处有一条灌溉土渠, 引水灌溉乡政府附近的201亩, 一年灌溉三至四次。分别是:春灌4月上旬;苗灌5月中旬;拔节水6月中旬;冬灌11月中旬;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占60%, 油菜占30%, 洋芋、豆类等农作物占10%。由于灌溉土渠老化, 损毁地点较多, 无法保证正常的输水, 加之该村近几年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造成农田灌溉相对滞后, 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 人饮现状:
该村人畜饮水以井水和附近河水为主。其中饮用井水的人口占60%以上, 饮用河水的人口占30%以上。饮用的地下井水主要是河谷潜水, 潜水深在5~15米之间, 水质较好, 卫生、没有污染。但河道水既不卫生, 也不方便,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只有通过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改造, 合理利用水资源, 提高水的利用率, 使配套的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才能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因此, 搞好该村的水利规划, 对促进该村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项目建设内容
水利设施的完善配套对提高抓什究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基础性和推动性的作用。其主要水利建设项目内容:
1. 人畜饮水工程:
当地有较好的水源, 位置较近。在马莲滩附近的河道里, 水量充足, 水质符合饮用水要求。待项目下达实施后, 可解决全村115户, 499人, 2100头 (只) 牲畜的饮水问题, 可节约劳力, 并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田间配套工程: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节省劳动力, 使之达到引水通畅, 浇水便捷, 管理有序。在该村规划建设主渠道1条长750米, 支渠2条长500米, 主渠流量为0.1立方米/秒, 支渠流量0.05立方米/秒, 均采用砼梯形渠衬砌。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 投资估算的依据
该项目通过全面分析评估, 并经过初步水力和结构框算, 进行工程量、劳力和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按省水利厅1993年颁发的《青海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式预算定额》作为投资估算依据) , 并对部分材料价格按今年实际价格估算。
2. 投资估算
人饮和灌溉工程投资估算为275400元, 具体估算如下表:
六、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渠道工程完成后, 耕地都浇上水, 既增加农民收入, 也对节水效益较好, 由于渠道用砼衬砌, 既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 又提高了渠系水的利用系数。
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 真正做到了节约用水, 科学用水, 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畜饮水条件的改善, 可节约大量用水劳动力, 使之用于其它经济推动, 为畜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
七、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1.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上下各级, 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县、乡、村三级党政领导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程的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实施, 搞好协调工作, 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 积极配合, 统一规划
巴扎乡抓什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 我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配合其它涉农部门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 逐户调查落实, 并且专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的有序进行。
八、运行管理
1. 项目建成后, 在乡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积极参与管理, 村干部的密切配合下, 完善村级“一事一议”制度,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管理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渠系干渠段、人畜饮水主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由乡水利水保站统一管理和维修, 材料费要从水费中支付, 入户部分由农户自己负责管理和维修。将新建人饮工程管理好, 运行好。
2. 依法征收水费, 严格按照省政府27号令《青海省水利工程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和县政府[1996]142号令《互助土族自治县水利工程水费计收管理办法》标准执行, 逐步推广用水计量收费。在水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上积极推进水费收支公示制度, 提高透明度, 确保水费“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3. 在工程运行管理中, 依法管理水利工程, 防止人为破坏, 禁止在水利工程管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钻探、爆破、取土、植树和堆放杂物, 不得在主、支管线上擅自取水和私自进行维修活动, 防止人饮管路中的塑料管外露和冬季冻坏以及渠系建筑物的损坏。对破坏水利工程的不法分子进行依法处理。
4. 及时维修水毁工程, 使工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5. 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 增强群众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环境友好意识, 提高群众爱护和管护水利工程的自觉性。
6.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采取层次多元化的技术培训班,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和应用科技的能力。
3.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三
一、产业发展方面:深入挖掘我村矿藏资源潜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兴办矿产加工业力度,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同时,合理开发七组梯子沟灰石矿,解决农闲劳动力转移200人。以“常润特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加大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利用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有利契机,继续实施好惠民工程。今年已向省新农办申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30万元,建设浆砌石河坝800延米。
三、环境建设方面:按照“省级示范村”要求和标兵村上档次的建设标准,稳步推进全村环境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做好四旁绿化地段的补植工作,今年计划投资资金5450元,补植218株树苗。深入落实卫生管护责任制,形成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4.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四
大岭山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费村村民委员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15公里。全村共2个村民小组,有34户146人,设有党支部1个,有党员7名。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大岭山村发扬艰苦创业的“大岭山精神”,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坚持十年撬山不止,在乱石丛生的大岭山上开垦出桃园1200多亩,人均拥有桃林10亩,人均种果收入达6000多元,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跨越,建起了统一规划的新村,并依托美丽的“十里桃花长廊”办起了每年一届的桃花节,从2003年以来已接待各地游客190万人次,打响了恭城生态旅游的品牌,走出了一条建设富裕生态文明新村的路子,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其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求发展,艰苦创业闯新天
大岭山地处荒山石岭之中,缺水少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过去群众只能种点红薯、玉米糊口,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生活十分困难。有民谣唱道:有女莫嫁大岭山,吃水也要打算盘;落雨吃点石坑水,天旱挑水实在难。穷则思变,不屈的大岭山人在邹存亮、李春明等党员骨干的带领下,因地制宜,确立了撬山种桃的发展路子,毅然扛起钢钎踏犁,从1992年开始了向石山要 土地、要效益的战天斗地的征程。他们先把一块块的石头撬开,再扩展成坑,然后栽上桃树。在大岭山上平均每开垦一亩桃园就要清理搬移石头30-50吨,一个强壮劳动力也要耗时近两个月。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大岭山人硬是把荆棘遍布、乱石嶙峋的大岭山开垦成为一个面积1300多亩的大桃园,创造了一个“石板上栽花”的传奇。而今大岭山人户均拥有桃林30多亩,2005年全村水果产量达80多万公斤,人均水果收入就达到6000多元,彻底用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该村在短短几年时间修通了3.5公里进村柏油路和3公里上山水泥路,统一规划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成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第一批富裕生态家园示范新村。从2003年起,该村依托美丽的桃园风光,办起了每年一届的桃花节,至今已接待各地游客190多万人次,打响了恭城生态观光旅游的品牌,目前已成为桂林春季旅游重点推介的旅游线路之一。大岭山人在十年撬山种桃过程中孕育产生了“立足实际、艰苦奋斗;因地制宜、科学致富;无私奉献、团结互助;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大岭山精神”,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03年5月中共桂林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大岭山村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岭山村学习;2003年5月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同志到大岭山调研,对大岭山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岭山人十年艰苦创业,最后破茧成蝶,实现了由贫到富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以来,该村进一步加大了水果品改工作力度,以提升水果品质为重点,把品质较差的小满桃全部换接和改种成品质好的红花桃等 桃类品种,并引进了大白桃、天津水蜜桃、苹果桃等新品种。全村共新种新品种300亩,改接换种500亩,为增强全村的水果产业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7月,该屯党支部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该屯党支部书记邹存亮又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大岭山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路子,使全村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增收问题,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二、民主管理建新村,文明建村树新风
大岭山村富起来后,群众开始考虑建房的问题。1998年初,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全村群众达成共识,决定把原来的老房子通通扒掉,重新统一规划建设新村。他们选出了新村建设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约法三章”:在规划图上建房,为建新村损失重、贡献大的优先;新址规划在原宅基地上的优先;具备经济条件立即动工的优先。这是该村开始实行“民主管理”的雏形。在这种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该村各项建设十分顺利,没有出现闹矛盾扯纠纷的情况。相反,全村群众互帮互助、舍小顾大家,党员带头让出规划区内的果园,没要分文补偿,并主动要求放在第二批建房。邹存亮还主动借出2万元给较困难的邹存胜建房,还把自家的一块菜地无偿捐作集体球场建设用地。在拆旧建新的过程中,村民你到我家搭伙,我到他家搭铺,大家互谅互让,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地搞好新村建设。经过不到三年的努力,全村34户有33户都建起了两层以上钢混结构的楼房,一个整齐漂亮的新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5.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乡××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1216人,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有石灰石、木材和毛竹三种主要资源。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该村自被定为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变面貌为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抓好农民教育和培训及
班子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规划和引导,凝聚工作
合力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明任务。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深入调研,集思广益,认真制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和《××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确定12个经济发展项目和4个社会事业项目,细化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及任务。二是加强挂钩帮扶促引导。坚持农民为主、干部帮扶建设新农村原则,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帮扶新农村建设,加强对示范村建设工作的指导;组织村里制定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村规民约》,包括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引导村民切实加强自我管理,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合力及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的自觉性。三是完善工作机制聚合力。建立健全乡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全方位督查和严格奖惩等工作制度,形成挂片领导牵头、工作队挂点抓落实、主要领导督查、村民自我管理、责任清晰明确的良性工作
机制,推进“挂钩示范村”新农村建设。
(二)努力培植新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该村“无区位优势、无集体积累、无村办企业”现状,经过深入了解、考察及多方征求意见,明晰“资源兴村、企业强村、项目带动、全面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一是大力发展瓷土加工业。立足该村瓷石土矿蓄积量较大的资源优势,出台鼓励村民和社会群众参与探矿的优惠措施,加大瓷石土矿探采力度,目前与合作者达成开发意向,预计到年底可开采瓷石土矿3万吨,该项目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二是大力发展高优特色农业。立足山地资源丰富优势,引导群众发展毛竹种植、建立毛竹丰产示范片120亩;引导农民改造低产油茶林300亩,发展牛、羊等山地养殖100头。立足高山气候优势,种植高山云雾茶20亩、种植牛奶莆、黄花远志等中药材40亩;此外,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80亩。三是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业。
立足1200亩的竹木资源优势,利用民间资本兴办竹木加工厂,现已投入4万元完成竹木加工设备引进和安装。通过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产业,预计年可增加农民收入人均1000元。
(三)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
一是加强农民技能技术培训。利用县农函大、乡农技校、村文化站,组示范点,适时举办毛竹种植、反季节蔬菜、高山放养、油茶林改造等培训班、现场会,并由乡农业服务中心人员进行经常性技术指导,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目前,累计培训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250多人次;全村共建立高山茶、毛竹、反季节蔬菜、油茶、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基地6处。二是加强思想道德与文化建设。把农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建设纳入村级年度工作考核目标,积极开展“塑造农村新风貌”主题活动和破除封建迷信、禁止赌博、优生优育等宣传活动,促使社会主义新风尚蔚然成风。大力推行殡葬改
革,遗体火化率100。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积极发动全体村民开展卫生整治,完成水沟清淤整治公里,拆除旧房2座560平方米,拆除废弃的猪舍、厕所17处;发动乡直机关3个单位投入资金50万元装修办公场所和沿街公共设施的改造,投入资金3000元在全村新建临时垃圾堆放点5处,并着手实施××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计划投资8万元);继续完善村级道路硬化建设,计划硬化角落村道公里(计划投资15万元);此外,投入资金3万元完成了村部办公场所的装修。四是关心困难群体。安排低保户17户,月发放低保金680元;及时发放救灾救济金万元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安排1户困难残疾户建设“安居工程”。五是重视农村教育。组织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基本实现了适龄儿童“零”辍学率目标。
(四)加强班子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6.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六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 %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
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7.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七
许昌市地处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东经113°03′-114°190′、北纬33°16′-34°24′, 东西长117公里, 南北宽75公里, 面积约5 002平方公里, 2008年许昌市辖3县 (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 2市 (禹州市、长葛市) 1区 (魏都区) , 总面积4 996平方公里。
1 许昌市空心村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内部布局混乱,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目前, 许昌市农村普遍存在危房、闲置房, 造成道路闭塞, 环境卫生条件差;大多数旧房子为土木结构, 建筑简陋, 极易引起火灾;且先富先建, 后富后建, 经济困难无力建, 多是自筹自建, 产生规划跟着建房走的现象, 造成盲目用地, 宅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公共基础设施缺乏, 许多村庄不按规划建房, 规划实施难度大, 且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杂乱分布, 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状况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
1.2 空心村用地数量大, 土地利用率低
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村庄规划, 或对规划执行不力, 造成土地利用失控, 建房向村庄四周扩展, 造成村庄膨胀, 闲置土地面积过大, 土地浪费严重。且宅基地用地分散, 土地利用粗放程度高。居民点逐渐向交通沿线和中心村迁移, 村中旧有建筑仍然保留, “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
1.3 空心村污染严重, 环境质量差
一些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垃圾满地现象普遍, 农村垃圾已不再限于残羹冷炙、枯枝败叶等自然之物, 多种塑料制品、化学药瓶、废旧电池、果壳纸箱等堆积房前屋后、大街小巷, 自由占地严重。
2 空心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2.1 空心村整合的必要性
2.1.1 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空心村的整合
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口不断增加, 为确保粮食安全, 解决“吃饭”问题, 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 另外,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还要占用部分土地, 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环境保护的限制, 潜力非常有限。
2.1.2 空心村整合是改变土地利用粗放现状的现实要求
针对这种粗放利用状况, 开展空心村整合,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以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迫在眉睫。同时, 实现土地集约经营, 实现土地合理利用规划的目标, 都需要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要经过逐级分解最终落实到地块, 它通过迁村并点, 退宅还耕等工程措施, 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落实到地块上。空心村整合的过程就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过程,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利用粗放的现状。
2.1.3 空心村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建设新农村, 要全面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 进一步加大对空心村的规划。只有把空心村规划好、建设好, 农村的“脏、乱、差”、残垣断壁才能有效解决。加大对“空心村”改造的力度, 给农民一个安静、舒适、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2.2 空心村整合的可能性
2.2.1《土地管理法》为空心村整合指明了方向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 国家鼓励土地整理, 县, 乡 (镇) 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提高耕地质量,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第五十五条又明确规定:自本法施行之日起, 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 20%上缴中央财政, 70%留给地方人民政府, 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这既为空心村整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也说明治理空心村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2 土地公有产权制度为空心村整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土地公有产权制度, 既有利于对农村土地从整体上进行规划, 发挥公有制的制度优势, 又有利于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积极性, 以实现各类要素的最优组合, 使国家有能力在较大范围和较高程度上对土地利用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安排, 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引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可见, 现有土地公有制是空心村顺利整合的制度保障。
2.2.3 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是空心村整合的基础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这为空心村整合创造了一个相对较为宽松的环境。一些钱袋子鼓起来的农民急需改善居住环境, 据调查, 他们或多或少相信风水之说, 对老宅基地仍情有独钟, 对此, 政府如对空心村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 高标准进行规划, 必然推动新村镇建设, 起到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进而使空心村整合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为有效开展土地整合奠定了经济基础。
3 空心村整合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3.1 加强节约土地资源意识的宣传
进行空心村整合改造, 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契机, 农民对于改善村居环境的愿望十分迫切。在工作中应利用广播、电视, 组织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宣传, 使其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树立强化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 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改造空心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2 搞好村镇规划, 加强宅基地管理
开展空心村整合, 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好, 就要认真搞好村镇规划, 制定实施细则。有了规划标准, 村镇街道、村民房屋建设就有了依据。科学的规划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也是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前提。在制定规划时要根据目前土地利用现状,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的原则, 以改善和美化居住环境,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目的, 兼顾广大农民的利益, 先易后难, 有步骤、按顺序的进行。
而搞好宅基地整理, 主要是要转变观念, 让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保护居住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空间的基本理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将农村建房审批和宅基地整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不搞好规划不进行宅基地整理的不给用地指标。二是要严格掌握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政策, 拆旧建新的原宅基地一律由村集体收回, 进行统一安排。三是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如子女的立户年龄可以放宽到18周岁、旧房拆除后给以一定的经济报偿、允许收取一定的土地级差费、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等。四是在经济上给以补偿, 可以将整理后增加的耕地折抵指标所收取的费用全额返还给各村。
3.3 积极筹集资金促进空心村整合
空心村整合, 需要相当多的启动资金, 据粗略估算, 平均每亩地的整治成本大约需要2 000元, 而财政能够用于整治的资金十分有限。所以, 依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 只有依靠制度创新, 采用竞标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
一是土地划块, 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对这块土地享有年限不等的承包使用权, 承包结束后, 这块土地将归村民所有。中标者所投入的资金由政府部门管理, 主要用于整治空心村, 这样一来资金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实现了群众和承包者的“双赢”。
二是政府发挥垄断土地经营的优势, 以地生财, 对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分批次统一征用;对县城建成区内的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新增建设用地等, 有计划地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 实施政府储备, 合理控制城镇土地供应总量, 运用市场机制, 有效调控地价。
3.4 全面实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
长期以来, 我国对土地采取无偿、无限期地划拨使用制度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以来, 逐步显示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对农村中超标宅基地 (包括一户多房) 的超标部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收费政策, 并对宅基地使用面积不足的农民家庭实施合理补贴, 以体现公平, 遏止农村超占宅基地的现象。
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应当与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明确农村宅基地的土地所有权和村民对宅基地的使用年限, 执行以农村人均建筑占用面积作为宅基地控制标准, 引导村民由多占宅基地转向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正确道路上来。
总之, 只有按照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把农民从旧宅移到现行规划的新宅基地上, 置换出更多的可用耕地,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对空心村进行整合, 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 节约集约利用现有土地, 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合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 (1) :11-12.
[2]单胜道“.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 2000, (3) :24-25.
[3]赵之枫.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 :42-45.
[4]郭文峰.浅谈新形势下“空心村”的治理[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8) :3-4.
[5]刘慧翮.对河南破解“空心村”难题的战略思考[J].地方经济, 2006, (5) :73.
[6]钟勇.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问题探讨[J].桂海论丛, 2006, (7) :19-21.
8.九台市红光村新农村建设展新姿 篇八
红光村是典型的朝鲜族村,居民全部是朝鲜族。多年来,全村多数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常年在韩国打工人员有406人,国内打工人员290人,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村两委班子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農村的设想,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九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在九台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末开始筹划红光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红光村决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资金开发建设,并通过多方努力,于2009年和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吉林省注册为吉林省林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红光村的协议,并在2010年初全面启动了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居民住宅、商铺、老年公寓、学校、卫生院、综合性村部、燃气站、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农机生产合作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民族旅游、电影院、超市等。2010年,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居民住宅、老年公寓、农机合作社、绿色水稻生产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居民住宅为13层高层住宅共4栋,已经全部封顶,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可入住500户,入住人口1380人。建设主体为3层楼房的商铺1栋,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产权交给红光村2000平方米,实行对外租赁,所得租金用来解决本村居民住楼的费用。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和饮马河卫生院主体已完工,其中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饮马河卫生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楼、农机库已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此外还建设地下车库4180平方米,燃气站300平方米。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红光村走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2009年总投资1401万元,其中由国家、地方配套及村民自筹876万元、农发行投资525万元,建设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共占地7公顷。其中水稻育秧基地4公顷,现已经建设完成塑料大棚15栋、智能温室1栋,双层充气大棚1栋;建设农机仓库、晾晒场、水稻烘干、仓储库房等设施占地3公顷。同时,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自愿加入合作社。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实行利润分红;不愿入股的农户,其土地可以租赁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每公顷水田租金为5500元。由于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打破了原来社与社、户与户的界限,全部改建为5~8亩的高产方田,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公顷成本下降1600元,而水稻却增产10%,增收1800元。
2011年,红光村计划完成林江(红光)新村的整体配套工程,包括上下水、供暖、燃气站、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安装,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项目。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在现住宅楼道西,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计划建设集住宅及民俗生态园为一体的民俗旅游观光园,重点项目为民族餐饮、民俗观光,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并入林江(红光)新村管网。
9.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九
**村位于**镇南面的**河畔,距县城2.5公里。由**合并,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334户1448人,党员55人。耕地总面积1315.8亩(其中水田1156.8亩,土156亩),人均占有耕地0.91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为2360元,全村主要居住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利契机,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构建文明和谐农村”为工作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抓党建,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一是抓好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的整体功能,把村里热心于公益事业、有市场经济头脑、带头致富的能人推选到村领导岗位,使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2岁,初中以上人,带并没有致富人;二是健全完善村六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了班子成员的工作行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两委列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定》、《村干部值班制度》、《村组干部守则》、《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村寨卫生公约》等制度;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的自身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抓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多种经济,增加收入。特别是合并行政村后,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早熟蔬菜的种植规模连成了片形成了面,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从资金、技术、种苗等方面给予贫困户极大的帮扶,帮助带动群众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稳粮增产,强化科技兴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目前,全村从事种养殖业户,加工业户,运输户,建筑业户,从事加工、运输、建筑等服务行业的人员达350人,年收入共80万元;种植柑橘780亩、密柚亩、早桃180亩,农户种植年收入1500元以上。
3、夯基础,抓好文明村寨建设。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富裕型小康村建设目标,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抓好文明村寨的建设。以县委、县政府把**村列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契机,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全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完成了篮球场、花台式绿化带、休闲园亭、村寨道路硬化等,使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优美、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使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群众的精神风貌大大改观,近五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超生现象,村民安居乐业。
在县委、县人政府及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经果林、早熟蔬菜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组织群众外出务工,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农民致富增收。2002年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小康村”荣誉称号,2004年被**省爱卫办评为“省级卫生村寨”,被省妇联、省文明办联合命名为“**省美德在农家示范点”,荣获**州文明委授予的“2002-2003**州文明村寨”荣誉称号,2003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本村有利条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进一步拓展农民致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全村经济收入努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领全村村民共同努力,用2-3年时间对部分老化的果树进行改良或更换,改栽以食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优良果树品种,配合**创建“生态旅游县”的目标,将**村建成集旅游观光、果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使村民经济更富裕,生活更安康,把**村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0.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十
实施方案
为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民政局、县农业委、县档案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精神,结合我村实际,经村两委会议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逐步规范的方针结合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档案工作,确保村档案资料应归尽归,依法科学管理,推动我村档案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把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陈永才任组长,村主任邹治全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从事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把档案工作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切实做到领导重视到位,档案工作有位置;检查指导到位,档案工作有序开展;制度健全,档案工作有章可循;经费落实,档案工作有保障;服务优质,档案工作有动力。
(二)落实责任,加强档案收集管理
1、措施到位。确定了村文书贺开洪为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做到档案归类准确,要将文书档案、农村经济档案、农业科技档案和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规划图纸、声像材料、电子文件、实物档案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员要认真参照《村级档案归档分类表》,严把收集关,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一定要避免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散落在个人手中或丢失,损毁等现象发生,确保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专门用一间屋做档案室,并购置档案柜,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要求,将收集的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认真保管好。做到当年的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必须当年完毕归档。要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借阅等制度,确保新农村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在做好村级档案的管理的同时,要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要以维护村集体利益和村民个人利益为原则。
2、建立农户档案。对农户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农户档案信息在科学生产和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农户档案的内容包括:农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宅基地使用、耕地池塘水面承包、农业生产经营、协议契约、借贷信用记录、劳动力技能培训、婚姻生育、奖励与优抚、健康体检、医疗保险、养老保障、违规与处罚、拆迁补偿等文件材料。
3、积极做好农村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档案意识;加强对新村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文件材料进行收集管理,做到地上地下有档可查。
三、检查督促
11.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十一
1 以党建带动村建, 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 李锋书记先后多次到西浦村调研指导工作, 希望西浦村继续通过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 提升科学发展理念, 充分发挥西浦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市、区两级领导也多次到村开展调研活动, 鼓励西浦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大胆探索党建工作模式, 扎实推进组织建设。西浦村借助各级领导关怀和指导这股春风, 积极探索实践乡村发展的新模式, 提出了以“三带二建一打造” (即党员带头发展特色农业、带头发展特色旅游业、带头弘扬文明乡风, 建设一流干部党员队伍、建设绿色环保优美乡村, 打造幸福西浦) 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 使党的建设与带领村民致富、树立新风范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推进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
2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西浦村依托全镇域国家4A级旅游区的整体优势, 加强对自然景区及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在发展旅游时做到3个“突出”。
2.1 突出发挥资源优势
西浦村拥有逾66.67 hm2山坡地, 地势平稳, 地形有利于旅游开发, 村里还有兰花基地、著名西浦美术写生基地、古榕树、革命烈士博物馆等资源。西浦村依托这些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以生态农业、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作为旅游景观背景和基本特色, 形成了大自然休闲农庄、西浦旧居建筑及美术写生基地等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 同时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大自然秀美的湖光山色及绿色宜人的现代生态农业紧密结合, 将其建设为集休闲娱乐与景观浏览、农业科技、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2]。
2.2 突出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西浦兰花基地资源技术优势, 示范带动区域群众参与兰花种植, 西浦村建立了党员兰花种植示范点, 采取“公司+农户”模式, 党员个人出资2万元, 公司负责兰花的引种、栽培技术支持、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的构建, 在年末盈利分配中, 党员收入近5 000元, 有利于调动个人和公司双方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实现互惠双赢。通过党员示范带动, 目前西浦村已规划30 hm2兰花基地, 已建成逾5.33 hm2, 并有10余户农民参与兰花种植之中。
2.3 突出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农民收入
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 西浦村紧紧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 创新发展新模式[3]。例如:在引进投资商建设大自然休闲农庄时, 村集体除了提供年土地出租收入6万元外, 每年还从门票收入中提取8%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民年末人均分红150元, 增加了村民的福利收入。另外, 景区营业也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了途径。
3 规范环境综合整治, 建设农村宜居环境
西浦村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 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了村庄整体规划及环境综合整治, 提高了环保效益, 增加了绿化面积, 使得环保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1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污染集中控制能力
一方面村道绿化和环境整治, 增设区域标识牌、环保宣传栏和户外LED公益宣传视屏灯组等, 成为村容村貌配套建设的新亮点;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阿科蔓技术污水处理系统, 加强固废集中处理。建有专门的环卫队伍, 共设有垃圾收集点2处, 专人负责村环境卫生管理和监控, 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这就增强了污染防治以及“三废”综合利用的能力, 使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和强度大幅下降, 提高了污染源达标排放水平, 巩固了“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成果。
3.2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科技创新, 进行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及绿色消费,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增产增收增效, 要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的经济模式, 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用作有机肥、饲料及形成沼气, 把种 (养) 植 (殖) 与农民生活相链接, 以取得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和清洁田园的良好效果[4]。
4结语
在今后的日子里, 西浦村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和特色优势, 探索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新方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建设, 建立和完善现代旅游经济产业链,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及效益农业, 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的原则, 将朝着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向前迈进,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闻金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1) :396-397.
[2]蓝海涛.我国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3) :21-25.
[3]崔福燕.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9 (11) :71-74.
12.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十二
一、基本情况
碧州村距县城18公里,离乡政府4公里,全村共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68户,638人,其中出国人员288人;党员29人,其中出国党员10人。全村有林面积1.4236万亩,耕地面积1100亩。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碧州村作为市级新农村建设整治村和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认真实施“五大工程”,坚持以发展生产和村庄整治为抓手,让农民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三、做好优势农业,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756亩、烟叶完成产量7.2万斤、木薯40亩、淮山80亩、丰产竹林50亩,新建茶果基地20亩。村庄道路绿色通道红叶石楠球10株、无刺枸骨球15株、八月桂20株。二是针对我村出国人员多,存在土地闲置的现象,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集中调整给种植大户进行集约化经营、稳定地租、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布上约230亩和王力组300亩土地,共530亩)。三是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业增收能力,抓好王力土水渠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万元,现已完成水渠建设工程的40%。四是组织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今年我村转移劳动力28人,培训25人。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今年我村村财总收入
7.2万元。其中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4万元。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以整治横乾组为突破口,以“退宅还田”项目为契机,努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达到村容整洁。一是改善村部基础设施。去年对村部道路硬化了300米、修建围墙198米、花圃22.8米、新添绿化面积265.28平方米、办公设备添置沙发2套、办公桌6张、笔记本电脑一台、数码相机一台等共投入8.9万元。二是努力做好横乾组退宅还田项目和横乾-大窠小区新
村建设工作。在村两委的努力下,目前碧州村共签订土地整治地上物补偿协议35份,拆除旧房23户,同时将新增耕地31亩。2011年4月,我村以退宅还田项目为契机,启动横乾小区建设,将退宅还田的17户村民统一安置在该小区,该小区占地8.19亩,规划农户建房12幢,安置房5幢,仓库2座,整个规划由县村建站设计,体现人文理念,反映生态和谐。目前,小区完成三通一平、规划住房的一层建设和自来水管网工程招标,预计2011年11月底搬迁入住,总投资约300万元。三是清洁美化家园活动,村部新建垃圾池一座,厕所一座。对村部周围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四是着力为民办实事。去年①王力6.14水灾道路外塌修复24米,投入资金约3万元;②碧州水毁钢丝修复投入资金约2000元;③碧州饮水工程投入1500元;⑤水坝2座10米、水渠30米投入资金3.2万元。今年我村新建考霸4座,共投入8.4万元;修复考霸11座,共投入1.4万;新建横乾新村自来水厂工程,共投入9万元。
五、丰富活动载体,崇尚文明骤然成风。健全完善文明村民公约,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和建立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解放思想,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村宣教室、老人活动中心作用,开展贴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科技、文化、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培育懂科技、有文化、守法律的新型农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做好出国人员子女“二代教育工程”,建立健全“二代教育”长效机制。
六、夯实村级组织,班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围绕发挥村党组织“八个方面”作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自身建设,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农广大、农函校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的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二是深化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受教育和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对林权转让、工程招投标等重大事务,认真听取村民意见,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七、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还够,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2、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大,而我村财力有限,特别是在公共基础建设投入无法满足广大村民的需求。
3、由于我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在思想观念和行为能力上受到较大限制,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
八、下阶段工作打算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1号文件以及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主线,以启动横墘-大窠小区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做强做旺集村人气,努力构建和谐海西新侨村。
1、倡导文明新风。深化争创“市级文明村”创建活动,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传教育,通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形成村民自觉遵守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做好退宅还田工作、环境整治、合理地进行土地调整、新农村建设拆旧建新、集镇建设、鼓励宣传好农户到沙溪乡建新房。
3、继续做好月亮湾土地流转工作和征用地补偿工作。
4、努力增加烟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5、做好明年高速公路的各项工作。
13.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十三
**村
是一个山区库区村,原先叫石门南岭村。2004年秋,村庄合并,乡里把有753人的焦庄村合并到只有420人的石门南岭村,重新取名为**村。
原先的石门南岭村,135户、420人,只有173亩山岭薄地。前些年,村里发展水库养鱼。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群众对此十分不满,加上因为穷引发的各种矛盾激化,群众上访不断。这个时候,村支部班子陷入瘫痪状态。整个村子乱成一锅粥:村民不交三提五统、不出义务工、抢地、抢宅基,一个好端端的村乱了,人心散了,石门南岭村成了全乡有名的“底子村”、“老大难村”。最让人难忘的是,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本村的姑娘不愿留,外村的姑娘不愿嫁,石门南岭十年没有娶进一个媳妇,成为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1998年10月,乡党委让***挑“大梁”担任村支部书记,说实话,一开始,***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家庭压力大,***的丈夫94年冬天身患重病去世后,撇下她和14岁的儿子,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儿子上学,顾了外边顾不上家里。二是村里的工作难度大。当时,村里的10名党员,除了一名留党察看处理的、一名80多岁卧床不起的以外,其余8名至少都在村中干过二次小组长以上职务。村两委成员中,书记留党察看,主任是好人,但不识字、没有魄力,会计业务很棒,但无法挑大梁。各项工作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三是她怕自己干不好,辜负乡党委和乡亲们的厚望,可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又让***义不容辞地接过了支部书记的这副担子。一上任,冷嘲热讽就来了:“一个娘们能治理好这个村?”。俗话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而做一名落后村的女支部书记真是难上加难。作为当时**乡唯一全县也少有的女支部书记,***感到压力不小。但是既然干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干出咱沂蒙妇女的风采来。***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治村方案和村庄发展的长远规划。
***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是清理财务。当时,村集体财务混乱,村欠户、户欠村,三角帐剪不断,理还乱,往来帐6万多元,致使村民以此为借口多年不交农业税费。在清理中,***组织部分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现场监督,并把每天清理的帐务经他们审查后张榜公布。经过多次查帐、对帐,最终把所有的帐清得一是一,二是二。乡亲们开始对***另眼相看,他们打心眼里认为***能把村庄治理好,***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第二件事是清理耕地。前些年村里没人管,一些村民抢占、多占耕地现象十分严重,群众意见很大,要求清理的呼声很高。村两委一班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下,硬是把部分村民多占的地收了回来,重新分配到户。
第三件事是搬迁村庄。**村由南片、西片、北片三个自然村组成,散居在水库周围,不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占用了不少耕地,搬迁成了村民们多年的梦想和愿望。2000年5月,他们抓住市县把**村作为帮扶村的机会,借助帮扶政策,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把搬迁村庄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制定了搬迁方案。计划首批搬迁41户,上级扶持41万元,需自筹资金13万元。虽然自筹资金的数量不多,但对搬迁户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因为搬迁户中老弱病残户和特困户近30户,到哪儿弄这么多钱。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帮大伙出主意想办法,实行了党员干部包户制,帮着搬迁户借钱和贷款,***也把自己家中仅有1000元拿出来,半个月时间,搬迁资金全部到位,保证了新村工程按时施工。就这样,一排排小康房建起来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修上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搬迁那天,整个村庄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敲锣打鼓,放起鞭炮,大门上贴上了“搬迁村,谢党恩”的大红对联,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石门南岭村从此换了新颜。紧接着,随后又对第二批16户村民进行了搬迁。至此,全村共搬迁57户,实现了三村合一。
此后,***又带领干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先后修环山路5条,4000米,建扬水站2座,建蓄水池3个,大小桥涵20个,建配电室一座,铺设管道3000米,使全村80的耕地都浇上水,并在旧村址上复垦土地108亩,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两委还利用库区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林果,水面养鱼和畜牧养殖业,让群众尽快富起来。1999年以来,**村先后栽植优质凯特杏、金太阳杏200亩
;发展早春西瓜100亩;发展网箱养鱼500个;发展养猪大户22户、养羊大户16户、2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3户、养鱼大户11户,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多元,一跃成为全乡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小村变大村
石门南岭村与焦庄村的合并属于小村并大村,当时原焦庄村的干部不服气,村民不信任。面对原村干部的仇视、村民的疑惑,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敢于直面矛盾,从解决村民最关注的焦点着手,以实际行动赢得原村干部的信服和村民的信任。
村两委首先从解决部分村民在耕地上种树,影响地邻引发村民之间矛盾入手,***组织全村28名党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耐心地说服教育,在春耕春种之时,这些户终于同意将树苗移出耕地,栽植到河滩和荒滩上。为尽快将树苗移出又不误农时,村里还找来三轮车、拖拉机帮忙,农户说移栽到哪里,村干部就让车把树苗送到哪里,就这样,近百亩耕地又恢复了原貌。这个春天,让焦庄自然村的群众欣喜地看到生机和希望。
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规划,疏于管理,致使焦庄自然村街道狭窄,“三堆”林立,三轮车进不来,出不去,还一度发生过车翻人伤的事故,通街势在必行。村两委抓住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齐心协力地搞好村庄规划。村干部靠上了,党员、群众代表靠上了,通过反复做工作,使农户主动改墙300米,拆房40余间。紧接着,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投资10万余元,投工2000多个,搬运土石6000余方,对村内3条主要街道进行改造,架设了2座桥涵,使昔日坑洼不平的街道变得平坦整齐。1200余米中心街通开后,这个村不到一年新增6辆机动车。如今的焦庄自然村村风正,民风顺,各项事业都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经党员会议和三支队伍会议反复讨论,村两委制定了详细的06年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规划,打算利用当前农闲时间,将村南200多亩荒岭荒滩进行复垦,承包到户,栽植上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优质果树。到那时,不仅给群众带来丰厚的收入,而且能增加村集体积累。新修环山路4000米,让大车小辆能直接开到山上,让焦庄自然村农民种地彻底告别肩挑人扛的历史,改善群众生产条件。
创建文明村
村民富了,但富了口袋,不能空了脑袋。***在抓村民致富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抓精神文明创建。结合县乡妇联实施的“46810”工程,以“平安家庭”创建促进平安村庄创建,动员村民签定赡养老人、晚婚晚育等四项协议,搞好好媳妇、好婆婆及“‘美在农家’明星户”等六项“十佳”评选表彰活动,为村民做好八件实事,在村内倡导十种风气。
14.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篇十四
自我县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县林业局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我县“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创新,这对于改善农村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现人居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深刻认识,县林业局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其中。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强化责任,形成全力
县林业局积极响应县委的决策部署,把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锤炼党员先进性、加强党员干部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县林业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股室和个人,使新农村建设人人身上有责任,有担子,每两到三天由副职领导带队组织10多名干部职工到点上劳动,并形成制度,长抓不懈。同时,把在新农村建设中肯吃苦耐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绩突出的干部列为后备干部,把“服务新农村,践行先进性”推向高潮,使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县林业局共计派出1000多人次参与了新农村建设劳动。
二、整体规划,大力扶持,力争实效
xxxx镇xxxx村新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距xxxx圩镇1公里,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xxxx钨矿扩建时的移民置房,现有农户23户,人口132人。村庄依山而建,二屋土木结构,建筑平面成长方形,前后两栋为农户住区,中间为厨房,左边为猪牛栏,右边为厕所,整齐划一,还有木质眺楼环绕房屋四周,檐阶、台阶一律由河石铺设而成,独具客家民居特色。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里的房子大都比较破旧,为此,县林业局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本着依山就势、保留特色、切实可行的原则,对新屋建设示范点进行了整体规划,力争把新屋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产业发达,邻里和睦的具有客家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在对新屋进行规划的调研过程中,县林业局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是制约新屋经济发展的瓶颈,也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极大地不便。针对这些问题,县林业局根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重点抓好通路和改善村庄周边环境、组内环境和家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斥资8万多元修通并硬化了宽3.5米、长500米的通组干道,改变了以往狭小的黄泥路,方便了居民生活。二是改造户厕23座,拆除废旧房、猪牛栏等60多间计800多立方米,从而真正做到了人畜分离。三是粉刷装修房屋4900平方米,由县林业局提供木料100多立方米改造了眺楼336m,眺楼漆成朱红,窗子漆成草绿,保留了客家民居特色。四是新建花园3个,花草拼成“新屋欢迎您”五个大字,构建了人文气息。五是对现有自来水工程调整布局,进行扩建,改善了人居环境。六是积极引导和帮助村组建立以“五老”为骨干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健立建全各项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农村产业
县林业局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而加强农村产业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农村产业作为支撑,农村就不会富裕,所谓解决“三农”问题也只是空中楼阁。为此,根据新屋的实际,按照市场的需求,县林业局为新屋完善了产业规划,确立生猪、脐橙为主导产业,并在新屋规划建设了50亩的生姜生产基地。同时,为切实提高新屋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县林业局组织了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为新屋捐赠书籍的活动,共为新屋捐赠全新书籍近4000册。
四、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15.医院新农村建设先进材料 篇十五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XX县人民医院2007年扶贫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动真情,扶真贫,为扶贫挂钩点贫困群众解决了一些制约发展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挂钩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做好扶贫挂钩点的工作,我院成立由院长陈兴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定点挂钩帮扶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心系扶贫挂钩点,为群众办实事。为深入了解扶贫挂钩点情况,医院领导于2007年3月19日、6月20日两次深入XX乡XX村,走访了大部分村寨,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为群众办实事。XX乡XX村全村有40个村小组,1105户人家,513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4212亩,其中田面积282亩,村民生活贫困,是全县较贫困的村寨之一。一是XX村XX村民小组由于受地势先天环境的局限,历来水源不好,村民饮水十分困难,现有蓄水池有渗透现象,每年村民们有一半年的时间要到2公里远的地方找水源。我院得知这一情况,当即决定资助6400.00元,帮助每户农户解决修复蓄水池的水泥1吨,为XX村民小组解决17户17口水池的建设费用,解决了小寨村人畜饮水问题;二是博七村民小组被确定为2007年第一批重点扶持村建设,该项目在实施中由于道路较多,所耗的物资资金大,因资金缺口大,群众无力自筹所需资金,整个工程处于停滞状态。为更好的完成全村各项规划项目,改变全村旧面貌,改善居住环境,我院出资2000.00元为该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道路建设部分缺口资金;三是资助1000.00元帮助村委会购买档案柜1个,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积极动员全院职工向挂钩点并捐赠衣服43件,裤子23条,为扶贫挂钩点群众献爱心。
三、积极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普查工作。2007年9月17,为响应县政府的组织号召,我院派出了两位同志到XX乡XX村委会进行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调查,每个自然村选取5户作为重点调查进行拍照和房屋基础数据的收集,分别对XX村民委所属的40个自然村,200个自然户进行了逐一调查走访,历时5天,共拍摄房屋各项数据照片1000余幅,收集整理了200户重点民居的详细房屋资料。对1105户散户进行普查工作,收集整理数据1105份。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归类,保障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0-14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06-30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23
新农村建设社会效益10-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06-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08-06
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8-29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09-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