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况留学生(精选11篇)
1.中国概况留学生 篇一
中国能源概况
一、能源禀赋
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我国煤炭剩余储量居世界第3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未来还有资源储量增加的潜力。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二、能源生产
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1)煤炭生产: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四省(自治区)。
(2)石油生产: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我国是世界第5大石油生产国(前4位分别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和伊朗)。西部和海上是我国未来石油开发的重点,处于勘探的早期和产量的上升期,是保持我国石油稳产的主要区域。
(3)天然气生产:我国天然气生产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产量增长较快。供应格局已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的局面。产量居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伊朗、卡塔尔和挪威)。
(4)电力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能源生产增速。我国是世界第2大电力生产国。
三、能源消费
(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衡量指标:一是发电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二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1)一次能源消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立足国内满足需求的能源方针,决定了我国将长期保持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终端能源消费: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优质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明显加快,比重逐步增加。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石油和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终端煤炭消费逐渐向工业集中,交通行业是最大的终端石油消费行业,工业用电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趋势。
四、国际能源合作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由能源净出口国逐渐变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进口的不断增加促使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策略从自给自足逐步走向立足国内和利用国外资源并举,国际能源合作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油气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不断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主要投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协议或竞标的方式直接获得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权;第二种是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获得海外油气资产;第三种是通过贷款或其他援助方式获得资源国提供长期油气资源供应的承诺。在煤炭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主要通过投资开矿的形式获取海外煤炭资源。在电力领域,我国能源企业积极开展跨国输电和电力贸易。此外,我国能源企业还通过工程承包、企业并购、资产运营、技术装备出口、管理咨询等方式进入海外电力市场。
2.中国概况留学生 篇二
1. 健康以及体质的涵义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精神)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它强调了“全面健康”的三个重要组成因素:无生理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的适应能力。健康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生物角度看健康主要是检查器官功能和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从心理、精神角度观察,健康主要是看有无自我控制能力,能否在外界影响下保持内心的平衡状态;从社会学角度衡量,健康主要涉及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新中国体育健康标准发展过程
2.1《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时期(1975—1990)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一项国家体育法规,具有其权威性,它与学校体育工作密切结合,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实施《锻炼标准》已有数十年。1974年,国家体委印发了《关于下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锻炼标准〉条例(草案)的通知》,经过一年的试行,国务院于1975年4月11日印发了国务院批转国家体委《关于在全国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请示报告》。197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颁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现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是于1989年12月9日由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行政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这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校体育的法规不断完善,逐渐走上法制化,改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锻炼标准》实施办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全面施行。”第三条要求:“学校应当把体育锻炼标准的实行工作同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并纳入学校工作规划。”由此可见,《锻炼标准》作为一项法规,对学校具有权威性,一切有条件的学校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与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密切结合,全面实施《锻炼标准》,以此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此阶段,我国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决策上来,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的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大大减少,电视机、VCD、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的普及又使学生原本不多的余暇时间被静止的活动所占用,这直接导致了身体运动减少,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文明病”滋生和蔓延。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下降成为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2.2《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时期(1990-2002)
1984年4月,体卫司在成都召开了“标准”试点工作研讨会,并在该年秋季起,对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13所高校进行试点,影响波及全国。1985年10月,体卫司在广东吴川再次召开《合格标准》试点工作研讨会,交流经验,进行论证。1989年,国家教委《合格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分层次地征求意见,1990年4月再次召开教委自属、部委属和省属院校体育部、系、室主任科学论证会。1990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了法制的轨道,为《合格标准》的出台提供了法规依据。1990年10月,国家教委正式发布了教体(1990) 015号文件,对全国高校实施《合格标准》作了全面布署。从此,《合格标准》的实施工作就分层次地先后在全国高校展开。1992年7月进行了部分修订,它是从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体育课成绩、课外体育锻炼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与学位制度、学业奖励直接挂钩,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个体评价标准。
2.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期(2002至今)
当前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健康也受了新的威胁。由于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不断蔓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社会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剧增、非传染性疾病的快速增长都是这一变化的不良反映。社会上疾病发生的类型,足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成为影响学生健康不可忽视的原因。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及食物营养结构的不尽合理,加之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滞后,更加导致了学生肥胖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中央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方向。为了推进素质教育,顺应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的转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25日颁布了《健康标准》,并于2004年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因此,《健康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3. 结语
从建国以来我国体质健康标准法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运动行为能力、运动行为态度与教学过程的个面评价,被考核者的主体价值亦开始得到尊重。但是《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作为一个试行方案,仍然有不完善的方面,显而易见,它仍带有原来“达标”的一些烙印。因此,《健康标准》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必将引发一场重大的思想变革,并在全新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下,使学校体育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2]王皋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
[3]蔡德亮.对国内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探讨[J].体育世界, 2007.
3.中国海外移民的概况 篇三
基本概况
01、海外移民分布既广泛又集中。中国海外移民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其一,分布非常广泛却又相对集中在亚洲和发达国家;其二,主要集中居住在大城市的唐人街,目前全球五大洲共有53处唐人街;其三,大多依祖籍地,按同乡、同宗等血缘、地缘关系集结在一起;其四,东南亚人数绝对值增加,但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其余各大洲人数及所占比例迅速增长,新移民数量逐步增加。
02、海外移民财力可观、人才辈出。除经商成就卓著外,华人在科技领域更是人才辈出。目前美国有世界一流科学家12万,其中华人华侨所占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达3万多人。在美国硅谷各电脑公司中,35%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为华人。
03、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境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目前仍有61.7万在外,其中42.7万人仍在学习。据商务部统计,到2004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448亿美元,遍及149个国家和地区。据劳动部与国际移民组织统计,中国通过正规渠道在境外就业的人数为60多万。目前中国每年出境旅游人数达3000万,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出国旅游。随着中国海外移民的不断增加,加之中国出国留学、对外投资与工程承包、出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中国保护海外利益工作的难度空前增加,如2005年中国外交部共处理2万多起领事保护事件,平均每天就有50多位海外同胞遇到“麻烦”。
海外移民对中国贡献巨大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2005年2月将其归结为三大方面:为实现全面小康作贡献;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开展民间外交、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
01、成为帮助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推手”,对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现代化功不可没。中国国内有3000多万归侨侨眷,海外有几千万华人华侨,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侨资占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70%左右,海外华侨华人向中国公益事业捐款达400亿元人民币,仅2005年中国接受的海外移民汇款便达213亿美元,世界排名仅次于印度(世界银行材料)。
02、成为中国反独促统斗争与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借助力量。自陈水扁于2006年2月底宣布所谓“终统”以来,旅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华人及中国留学生团体,包括美国全球反独促统联盟、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新加坡中国留学生总会、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全英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德国华商联合总会、全德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和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总会、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不断举行形式多样的座谈会,对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予以强烈谴责,极大地声援了反“台独”斗争。
03、成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华侨华人通过遍及世界的中餐馆传播中华美食,通过会馆社团传播儒家思想,通过兴建华文学校、创办华文报刊、出版华文书籍将中国语言文学传播异域。华侨华人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播者。
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海外移民面临的挑战
01、海外华人经济进一步发展遭遇瓶颈。包括新移民资本规模偏小、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与东道国存在文化冲突、经营方式过于依赖宗族同乡等人际关系网、传统家族化管理模式陈旧、在当地政治参与与融入主流社会不足等。李光耀指出华商必须完成从家族式经营到专业化管理的过渡,否则难以适应全球化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02、海外华人容易成为所在国社会问题的替罪羊。如印尼华人在1998年遭受空前劫难,在菲律宾针对华人富商的绑架层出不穷,印度华人饱经沧桑、处境艰难,在过去40年中人数锐减了90%。而每当出现所谓“国家安全”问题时,美国华裔的忠诚度总是被无端怀疑。
03、人身与财产安全难以保障。南非华侨华人频频遭袭,2004年共有22人遇害,2005年发生针对华侨华人的武装抢劫事件40多起,8人遇害。中国海外投资项目不时遭遇不测,西班牙烧鞋事件,尼日利亚中国商城2005年末被海关查封,经济损失达3亿元人民币。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中国城”项目也曾招致非议。此外,近年来中国出境工程人员更是屡屡遭劫,伤亡惨重,其中尤以参与巴基斯坦工程建设者为烈。
(二)海外移民因素对中国的潜在消极影响
01、海外移民增加成为某些国家炮制“中国威胁论”的新依据。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对外投资增加,被污蔑为搞“人口入侵”、“对外经济扩张”与“争夺能源”。
02、尽管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移民客观理性的报道近期有所增加,但也还有“中国移民威胁论”,包括无端夸大中国移民人数,担心俄远东地区将被中国移民占领。
4.中国医科大学概况 篇四
徽章:徽章为三角形,外框由三条弧形金边组成,每条边长13毫米,代表着中国医科大学、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和原私立辽宁医科大学,象征着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是由三所老校组成;CMU是中国医科大学的英文缩写,白色则象征医学教育事业的圣洁,底色为墨绿色,象征和平和生命,金色的中国医科大学英文全称位于徽章下缘上方,寓意中国医科大学的事业永存并会更加发扬光大。
校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
现任校长兼党委书记:赵群
校内建筑:毛泽东题词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白求恩雕像等,同时医科大还附属有第一医院(中国医大一院)、盛京医院、第四医院(中国医大四院)、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在校各类学生5万多人,其中本专科生8千多人。
5.中国近代战争概况总结论文 篇五
题目:中国近代战争概况总结论文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12级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2班
廣東醫學院
内容摘要:中国近代的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南昌起义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红军。红军时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下,中央红军广大后勤人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创和发展兵站工作,为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杭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斗争便围绕两种命运的决战进行了一场极为严重、复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革命风暴的洗礼之后,到抗日战争时期,已成为一个成熟的、群众性的大党,并且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有能力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关键词:战争,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一、红军时期
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
廣東醫學院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县)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 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由此可知,中国的建军节非常的特别,我们应该要重视,不要让其他国家夺走了我们的“专利”,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廣東醫學院
二、抗日战争时期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中国驻屯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个要求,日本军阀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1937年8月13日,冲突爆发。日军在1937年8月派出上海派遣军(三个月后增加到30万人),开始向上海进攻;中国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此即为淞沪会战。11月20日,中国军队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沦陷。此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南京大屠杀
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由于守将唐生智不久便弃城逃亡,所以南京城于4天后陷落。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导致至少三十万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
廣東醫學院
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国民革命军阵亡高达40余万。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日军第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阵亡4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反攻阶段
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这场战争尽管达到了日军的作战的企图。可是,日本人无力去维护“大陆交通线”的畅通,并且分散了日军的兵力,为中国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豫湘桂溃败的同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动了滇细缅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
日本战败与投降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廣東醫學院
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应对日宣战。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于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外蒙古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也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的作用与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鉴,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极为珍贵的历史启迪。
三、解放战争时期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们的胜利,而且是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
廣東醫學院
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廣東醫學院
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全部主力15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第35军(吴化文部),华东军区地方部队,中原野战军全部主力7个纵队和中原军区地方部队等。
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个纵队、第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歼灭国民党军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敌及塘沽敌一部26万余人,改编北平守敌25万余人。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国民党军的一次决战,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解放战争胜利的作用与影响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
廣東醫學院
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既感到无限的光荣,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在日益严重的世界大环境底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着,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6.中国文字博物馆概况 篇六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河南省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安阳市继殷墟申报成功后的又一项国家工程、民族工程、历史工程,并作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被写入河南省八次党代会报告及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的专题性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市行政东区中轴线北端,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总体规划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用地81.76亩,主要包括字坊、广场、主体馆等,二期工程拟占地175亩,主要包括学术研究中心、科普交流中心和文字文化演艺博览中心。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同时,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增强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兼顾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努力使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汉字文化科普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并成为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乃至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
7.中国近年佛教医学的研究概况 篇七
近一些年以来, 佛教医学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关注。顾加栋等[1]认为, 佛教医学对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及其在身心疾病诊疗方面的独到作用越发令人叹为观止。国内学术界对佛教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系统整理佛教典籍中的医学资料, 第二是探讨、分析佛教典籍中蕴含的佛教医学思想。系统整理佛教典籍中的医学资料,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李良松教授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主编的《中国佛教医药全书》为代表: 探讨、分析佛教典籍中的医学思想, 侧重在佛教医学的定义及特点、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养生保健以及佛教医学对中医学的影响等方面。现将佛教典籍中医学思想探析方面的研究概述如下。
1 关于佛教医学的定义和特点
笔者以“佛教医学”为篇名关键词检索1990 年至2015年文献, 共检索到篇名中含“佛教医学”的相关论文近30篇, 学者在提及佛教医学的定义和特点时, 大多都认为佛教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独立的, 佛教医学和其他医学体系相比, 在医学理论和临床治疗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李良松在《佛教精神医学》[1]一书的“总前言”中指出, 佛教医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即经藏医学、居士医学和寺院医学, “佛教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思想内涵、诊疗方法和临床经验, 同时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药和养生哲学, 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医学。”陈明[2]则认为, 佛教医学是一个非独立的医药学体系, 它分为印度佛教医学和中国佛教医学两部分, 它以佛教教义为指导思想, 并吸收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而形成。顾加栋等[3]认为, 佛教医学是佛门解除众生生老病死苦的方便法门, 佛教医学一方面吸收了古印度医学的大量思想及诊疗方法, 另一方面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宗教医学属性。关于佛教医学的特点。陈明[2]指出, 佛教医学有如下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即医学理论、临床治疗有较浓郁的宗教色彩, 涉及内、外、儿、妇、五官科等较广泛的医学范畴, 药方比重较少等。廖育群[4]认为, 佛教医学的本质特征是以佛教教义为其指导思想。从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 佛教医学从内涵和特点上迥异于其他中国传统医学, 其独特性非常明显。
2 关于佛教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
佛教教理是佛教医学的理论基础, 国内学者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肖雨[5]指出, 佛教哲学是佛教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佛教哲学中的缘起论、三法印、四谛说、五蕴论等是指导佛教医学理论的基础。佛教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佛教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类的疾病、病因、病类、病相的认识和所采取的治疗、预防、养生、保健等。刘怡等[6]提出中国佛教医学的天人观包括三个方面: 阐明生灭规律、倡导回归自然; 天地与人相应、身心与法共存; 主张四大皆空、力求精神超度。邓来送等[7]则认为, 从现代心身、行为医学的角度看, 可以把佛教关于身心世界的基本理论看作身心、行为医学哲学理论, 可以佛教医学关于疾病的病因、对治、养生、保健乃至佛教的“八正道”“三学”“六度”等看作心身疗法的最佳体系。曹秀伟[8]认为佛教医学的基础理论的主要包括缘起论、四大说和病因说。
从国内学者对于佛教教理的理解来看, 虽然大多提及了缘起论、五蕴论, 也涉及到身心的问题, 但是未足够重视乃至基本忽略至关重要的一点, 即缘起论、五蕴论以及身心问题都是以如来藏理论为理论支点的, 《央掘魔罗经》卷四云: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 为无量烦恼覆, 如瓶中灯”。《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四曰: “如来藏身不生不灭, 善巧方便普现世间”《长阿含经》卷12 也说: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佛教认为, 世间一切皆因缘和合而生, 非无因唯缘而生, 所以缘起论之缘起非无因唯缘而缘起, 五蕴论之五蕴也不是无因唯缘而出生, 身心问题亦非无因唯缘而产生, 万法的出生皆是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为根本因、和合种种缘而出生的, 众生的五蕴也是以这个如来藏为因、借着种种缘而出生的, 五蕴不能自外于如来藏而生而死。离开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而论万法, 则会陷佛教于“断灭论”中, 从而从本质上错解佛教, 所以佛经中讲的“生死者依如来藏”是佛教教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3 关于佛教医学的病因观
佛教医学对于生命的阐释是以佛教生命观为理论基础的。佛教对于生命的起源、形成、结构等描述迥异于其他学科, 主要体现在佛教的“三界唯心”的思想, 佛教认为心理的因素在生命中起主导作用。鉴于此, 佛教医学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非常突出心理的作用, 佛教医学的病因观尤其强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盖建民[9]撰文指出, 佛教从因缘果报的角度认为人生病的原因有先世作孽和现世失调两大类, 先世作孽导致先世行业病, 现世失调造成现世失调病, 佛教医学不仅认为人的生理状况和行为是致病原因, 而且还深入陈述了心理因素在疾病产生过程中的作用。陈明[2]认为, 佛教在探讨人类疾病的产生原因时发现疾病的产生有三类原因, 即外因、内因和业因。邓来送等[7]则认为, 从病因来看, 佛教认为几乎所有的疾病的病因都可以归于精神因素, 所谓“百病由心造”。罗安明等[10]经过研究认为, 佛教将疾病大致分为三类即生理疾病、冤业病和宿业病, 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四大不调和贪瞋痴三毒, 并认为后者为本因。笔者认为, 佛教医学病因观的独特性是由其独特、丰富的生命观尤其是心理观所决定的, 佛教心理观的内涵十分深广、独特, 这就给佛教医学从心理角度去深入探讨病因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4 关于佛教医学临床治疗
如前所述, 佛教医学自身有其独特的特点, 其病因观也有其独特之处, 佛教医学在临床治疗方面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主要体现在强调心理治疗、独特的宗教治疗方法等方面。曹彦[11]指出, 病有先世业所成病和现世业所成病两类, 而且后者才是最为普遍的疾病, 并对这两类病治疗原理做了明确阐述。石文山[12]认为, 虽然佛教般若智慧与现代心理治疗的价值取向有区别, 但佛教般若智慧对优化人类心境、维护人类心理健康, 确实有其特别的可以供现代心理学治疗人员参考和借鉴的地方。有关疾病的治疗问题, 傅芳[13]认为佛教医学治疗疾病的方法有药物和咒语同用或单用咒法、禅定治病法和药物治疗法等多种。王明辉等[14]还论述了佛教医学中的食疗和草木疗法。肖雨[5]认为, 佛教典籍记载了很多对症治疗的方法, 分为三大类: 身病、心病和心身之病, 其中, 身病的治疗方法有以药物、针灸、天然食物、按摩、捏痛、灌肠、火罐、运动等, 心病则用修定等方法对治, 如果是心身之病, 则综合运用二法。薛公枕[15]则认为佛教医学治病的一大特色是咒语治病, 宋代《医说》卷四中的“观音洗眼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余兆晟[16]则提出佛教治病要从调心入手, 增长智慧、伏除烦恼的方法成为佛教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最大特色。李铁华等[17]认为很多现代心理治疗师借鉴禅宗的心理疗法治疗各类心理疾病。
5 关于佛教医学中的养生保健
在佛教医学中, 养生保健的特色同样体现在养心的层面, 特别是佛教独特的养心方法, 如翟向阳等[18]指出, 禅修是佛教医学中心理治疗的一种传统方法, 中医学将禅修纳入到养生康复的范畴, 作为调节心理的一种手段。盖建民[9]经研究指出, 佛教中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心理养生法门, 并特别列举出佛教论著《大乘义章》中的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空观等六种对治心病法门。陈素玲[19]探讨比较了中医与佛教的调心方法所依据之理论、中医与佛教之调心方法, 并探析未来二者整合之可能性。陈明[2]则认为佛教的养生方法非常特别, 如安般守意、禅定养生、食疗法、洗浴法、嚼齿木法等。范敬[20]则认为佛教禅定及戒律作为调节心绪的一种手段, 作为精神治疗的一种方法, 被中医养生学吸收了它们其中的精华。从学术界对于佛教医学养生保健的论述来看, 佛教医学的养生观充分体现了“养心为要”的特色, 这一点也是在佛教“三界唯心”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6 关于佛教医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佛教的义理以及佛教典籍中蕴涵的佛教医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巨大, 单从佛教四大理论及四百四病说对中医学的渗透这一点就可见一斑。佛教《圆觉经》云: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 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 暖气归火, 动转归风。”中国古代的中医医籍经常称引佛教四大理论及四百四病说。南朝陶弘景在其《肘后百一方》的书序中说: “佛经云, 人用四大成身, 一大辄有一百一病。”隋朝巢元方等所撰《诸病源候总论》则用中医五行学说和印度四大学说来阐明病源。另外, 唐朝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 王焘在《外台秘要》中,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在其所撰《医门法律》卷二《阴病论》中, 也有阐述和引用佛教四大理论。国内很多学者对佛教医学给中医学带来的影响也多有阐释, 曾祥丽等[21]特别指出, 佛学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四大学说, 在药物的治疗方法和剂型上, 佛医亦带来许多丰富的内容, 佛教烦恼的观念对中医养生思想影响很明显, 佛教的戒律传入中国以后, 对中医的医德规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沛沛等[22]认为, 佛教的饮食观对中医食疗学的影响很大, 例如佛教饮食中遵循的“戒杀”“素食”以及“分餐而食”等体现的饮食精神和科学养生观, 对中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7 结论
8.中国外国文学研究概况分析 篇八
摘要:文章运用CSSCI对2005-2006年外国文学研究发展状况所做的数据统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论文指出,近两年来外国文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规范更加严格、基金项目管理日益合理、研究课题在开拓创新等方面有较大进展,这些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外国文学;引文分析;CSSCI;文献计量学;外国文学研究评价
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l(2008)04-0080-05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CSSCI收录的外国文学论文、论著、引文、科研单位、学术期刊、学术论著和译著、研究主题以及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数据概况和分类解析表明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中国2005-2006年的外国文学研究状况显示了专业水平提高、学术视野开阔、国际交流深入、关注热点稳定、研究人员增加、基金项目管理质量提高等特点。首先,外国文学研究者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参与外国文学研究的机构数量也在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数量明显增加;在外国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上仍然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影响,同时也出现了研究者对整个西方文化传统如宗教观念的重视;在引用文献上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引文文献的比例继续提高,特别是直接引用外文文献的论文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表明了外国文学研究质量的稳步提高;在研究对象上,外国文学经典作家和作品仍然是关注热点,但是对欧美国家以外的民族和地区文学的发展关注不够,在当代作家研究和批评理论探讨方面缺少新的关注点;值得重视的是,近两年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论文数量及引文数有了明显增长,这表明了各类科研基金的管理得到改善,项目质量也有了提高。需要指出的是,与2000-2004年比较,一些30~45岁的年轻研究者崭露头角,一些科研机构和边远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迅速提高;但是数据也显示了少数研究机构的整体竞争力下降,特别是少数重点院校的科研竞争力有所下降,这表明了当前学术研究竞争激烈的现状。也说明了学者和机构如要保持科研领先就必须不断探索前沿课题和多出创新性成果。
一、外图文学论文引用分析
科研论文的质量与论文选题、论文规范、引用文献及论证过程等因素关系密切。从CSSCI收录的外国文学期刊及其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论著的统计数据看,2005-2006两年中,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比上一年稳步前进,特别是2006年的科研统计数据显示了值得注意的变化,如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增加明显、外文文献引用的频次增加、网络资源得到重视、引文类型中论著的比例提高等。近年来的外国文学研究在语种分布上有所扩大,但是,英文的主要参考作用和引领地位仍然没有改变,而译文文献和中文文献的稳定增加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据,说明了中文撰写的论文还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反映研究水平和学术规范的篇均引文数量稳步增长,这表明研究者更加重视对相关成果及论据的借鉴和参照,引用文献中的第一手材料有所增加,促使外国文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一定的平衡发展。
与2000-2004年相比,2005-2006年外国文学研究的论文被CSSCI期刊收录的数量增加明显,特别是2006年的来源文献增加了10%以上,而引用文献平均数也在稳步提高,这说明了当前学术研究的日益规范化。不过,虽然有引文的研究性论文数量明显增长,但除了有些论文属于综述和报告之外,无引文文章的绝对数量没有明显减少,这说明仍然有一部分研究者的学术规范意识薄弱和期刊编辑的专业意识不强。与2004年相比,有无引文文献的比例从81.8:18.2上升到2006年的85.1:14.9,表明了作者专业意识的增强和研究性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而篇均引文数的增长更是说明了研究质量提高的发展趋势。当然,这两年的外国文学研究论文概况也显示着某种程度的波动,即数量和质量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波动,例如2005年的篇均引文数是近几年(2000-2006)里最高的,而2006年的篇均引文数有所下降。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这种变动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值得引起重视,并要注意保持论文中引用文献的一定频度。
2005-2006年外国文学论文引用文献的语种中增加了一些其他语种的文献引用,但是英文文献的引用数量仍然占据首位,而且比起2004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年均增加15%~20%。这说明了使用英文的国内学者对外文资料熟练程度也在提高。另外,中文文献的使用增加,如果加上译文,中文文献的实际引用数量仍居于第一位,这说明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专业分布的平衡发展,即在传统的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和外文系的文学研究方向这两大研究重镇的竞争力都得到了提高。其他语种文献增加与近年来对西班牙语文学研究的关注和对获得国际文学奖项作家(如土耳其作家)的研究增加有关。从进展趋势看,近几年来,日文和俄文文献的使用增长,而法文和德文文献的使用下降。特别是德文文献引用波动起伏较大,从2004年的157篇次上升到2005年的203篇次,又下降到103篇次。日文文献引用的稳步增加与近年来有关日本文学和文化的研究成果增加有直接的关系。
2005-2006年外国文学论文引用文献类型统计表明了期刊论文和图书仍然是引用文献的最重要来源,论文、图书被引用篇次增加能够反映对某种课题深入系统的研究状况,所以被引用频度不断提高是正常的。但是,期刊论文引文文献没有实质性的增长,例如2004年图书与期刊论文引文之比大约是5:l1,而2005-2006年的比例也是5:1左右,这是需要重视的。会议论文的引用有所减少,一方面说明会议文献的流传广度不够和获取途径不畅;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学术专业化的同时人们对最新学术研究动态的某种忽视,因为学术会议上常常有比较新颖的观点和资料出现。学位论文的引用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版权的问题,学位论文引用频度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媒体资源的运用不断扩大,例如报纸文章的引用和网络资源的运用不断扩展。特别是网络资源使用数量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只有1例到2006年的116例,增长超过100倍。估计今后网络资源的运用还会增长,但是遵守学术规范的要求也会更加重要,特别是作者应该清楚无误地注明引用出处的网址和原作来源。汇编文献的使用有所增加,不过其中的学术规范问题和译文来源的引文出处问题等还需要加以重视,以保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
2005-2006年外国文学论文类型的内在变化,主要是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的数量上升较大,综述和译文的发文数相对减少,这表明了许多研究者已经从介绍性叙述转向了分析性的深入研究,这是外国文学研究不断成熟的体现。传记资料有关的文章比较少,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
原始资料欠缺,二是编辑不太注意此类文章。实际上,传记资料对研究对象,尤其是经典作家和成名作家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时甚至可以产生相当关键性的发现与创新。比起2004年的数据,2005-2006年外国文学论文中的研究性论文数量上升了约8%,评论文章数量上升了约16%,而译文则下降了约9%。引用文献的数据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研究性论文的引文数量达到了篇均10篇左右,这与其他数据同步显示了外国文学研究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外国文学基金论文及被引分析
近二十几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建立了许多科学研究基金管理机构,每年向外国文学及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招标以资助各种研究课题,这项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学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各级机构对科研基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基金管理日益完善,在对青年学者的特别资助和对重大攻关项目的经费投入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不过,重点项目的数量不够多。这和高层次研究团队缺乏、创新性课题不多有关系,而科研基金的分配似乎有普及性资助的倾向。2002-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资助一览表可以看出,近几年基金项目增长稳定,重点项目以宁缺勿滥的原则为指导,在空白2年之后于2006年资助了两项,一般项目增长明显,而对青年项目资助也较多。实际上,每年的资助额度也在增加,基金管理方法不断改进,特别是注意了中期检查和后期验收环节。
数据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因为2005-2006年的国家基金项目的批准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总数达到了64个,几乎是前三年批准数量之和。从项目的具体内容看,这两年的国家外国文学基金资助项目对东西方外国文学研究都有所重视,体现了世界文学的特点,而在文艺理论和比较文学方向上的课题资助也不少,显示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综合把握能力不断增强。例如,2005-2006年所批准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关当代外国文学综合性研究的有2项,有关各种批评理论研究的有大约18项,有关非西方国家或地区(如日本、越南、阿拉伯、伊朗、捷克及以色列等)的研究项目有14项,与中国文学有关的比较文学研究的项目有6项,而对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研究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如有关美国文学及批评理论的研究项目就有15项。上述国家基金项目选题的统计数据与对近两年来的研究热点统计有一定的关联,例如美国文学研究始终占据了外国文学研究的首要席位。
2005-2006年外国文学基金论文分布比较平衡,国家基金和省市基金是两个主要资助来源,教育部基金项目也呈现增长趋势。其他基金来源中有横向基金的来源,这是值得鼓励的。从总体上看,2006年比上一年的基金总数有较大的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其中,各省市的基金资助力度大幅提升,翻了一番多,即增长了110%左右。其他基金项目也在增加力度,这里有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政策倾斜和重视的因素。所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及实际支持分不开。这些基金项目中,应用性和跨学科性的项目数量居多,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科研课题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联系的方针导向。各省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增加投入与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对外开放与对外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应该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需要提及的是,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基金都对青年学者设立了专项的扶持性基金项目,而重点基金则注重对科研团队的培养与支持,这些都会促进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保持可持续性与创新性的发展态势。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国文学或文化研究的投入暂时阙如,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跨学科研究的缺乏和需求,文理沟通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值得鼓励的科研方向。
2005-2006年外国文学基金论文被引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发文数开始大幅增长,但是被引论文数有待增加。与2004年相比,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论文的被引数据有所增长,而省市基金的被引数据表现也很好,说明各地方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基金管理也日益严格。因为基金项目都经过了多轮审核与评估,应该具有相当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所以其论文成果也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即基金论文被引数应该与发文数的大幅上升一致。与CSSCI的核心期刊发文与被引比例的指标看,基金论文的被引数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应该进一步提高基金资助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论著
从总体上看,20世纪文学和批评的研究不断扩大和发展。而对近20年来的西方文学创作的研究也日益增强。从国别看,美国和英国占有主要的地位,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非及加拿大等地区的作家和批评家的研究论著也占据了显著地位。在2005-2006年外国文学论文引用6次以上的107种图书中,《圣经》和马克思的论著占据了前两位,这似乎表示出对整个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坚持。《圣经》的引用率升高表示了外国文学中的西方文学开始向其文化源头进展,这也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日益被人们关注的现象相一致。在排名前10位的图书中,莎士比亚、芥川龙之介和卡夫卡等几位作家的作品显示了持久的影响力,而日本文学大家芥川龙之介受到重视具有指标意义,即“外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区分更加明显了,而对川端康成等日本作家及韩国作家研究的重视也表现出某种东亚文学研究圈的形成。在文学批评方面,后殖民主义理论、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叙事学、生态批评以及复调理论等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一些文学流派如后现代主义文学及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在引用图书中,国内学者的文学史和批评史一类的书籍分量较多,有关文学史和文论史的国内图书有16部,其中英国文学史就有4部,显示了有关研究缺少进一步深入的探讨论题,概况性图书引用较多,而专门对于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性图书不多,这是学术研究专业性不强的一个标志。另外,翻译的学术名著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事业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越来越多的学者直接使用外文原著的情况在原文图书引用增多中得到证实。译文和原文图书引用增加对国际学术交流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国内学者对外国经典作家的深入研究和对文学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做得不够,专著及论文因而也缺少与国际学界交流的前沿水准。在对检索排名所列的前107种图书进行分析后可以知道,外国作家或理论家的译文或原文图书达到75种,如果再加上4种外国文学及理论的文集,那么这个比例高达79:107,接近74%的图书还是外文原作或译文著作。
在引用图书中,文学作品或作品集只有14部左右,显示了研究者对文学文本的阅读和分析缺少应有的关注,特别是对原文文学作品的引用欠缺,这影响了对译文和原文之间差异的认识或修正。不过,
一个好的现象是,在国内学者群中,大部分引用图书的作者都是比较活跃的中年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影响力还将持续下去。但是,正如大多数图书为外国学者的论著这个事实所显示的,国内学者的创新论著较少,文选或专史较多,因此国内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和论证模式基本上还是因循外国学者的已有论述与发现,对文学作品的细读和文本分析有所缺乏,这是需要我们继续密切关注的现象。专题论著和学术概述的比例如果始终倒挂的话,即专题论著少而概论综述多的现象表明了学术创新度的明显不足,而缺少对原作文本的分析和解读也使研究者难以产生独到的发现或创新性见解,这样一来,外国文学研究离开国际学术前沿课题会越来越远。
对外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专业学科论文的被引和作者的统计是相当重要的数据,其中一些引用频次较高的论文对外国文学研究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国内作者数量的增加表明了中国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前沿化程度迅速增强。当然,国内学术规范化水平也有待提升,而且论文研究的质量也有待提高,所以这里的统计数据绝对值还不是很理想,单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还比较少。这说明在引文规范和研究方法上还有相当的潜力可挖。与前几年相似的是,国内作者对著作的引用率大大高于对论文的引用率,而国内评价体制近几年却重文章而轻著作,这是很有意思的对比。这种状况也说明了中国长期存在的论著影响力与数量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这既有学术水平的差距问题,也有不同评价标准之间的冲突和引导方向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分析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情况也可以体现出来。
近两年来,外国文学论文的被引情况有所变化,主要是对国外文献的直接引用增加较多,而国内学者的年龄结构也不断优化。在对2005-2006年外国文学论文引用2次以上的60篇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后可知,近年来国内学者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例如论文被引排名前6位的作者都是国内学者。他们的研究课题集中在文学批评新方法和现当代英美文学等方面。例如,文学伦理学、生态批评、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理论、文学流派与宗教影响等等,都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在这些研究课题中,有关英美文学和理论的篇目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特别是美国文学研究在作家、作品和理论等方面都有新的作者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可以总结的几个特点是,文学经典作家和作品是持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如莎士比亚、乔伊斯、福克纳等人;文学理论以新的流派和观点为主,如伦理批评和生态批评;族裔文学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如对华裔作家、印第安作家埃西尔克和黑人作家艾艾丽斯·沃克等人的作品研究等;20世纪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如对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巴思、法国作家罗伯·格里耶、南非作家库切等著名作家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对女性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如对《紫色》和《达·芬奇密码》等作品的研究;文学史研究的文体学研究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而对日本、俄国、奥地利和澳大利亚文学的关注则集中在几位经典作家上。在这些被引的60篇论文中,外文原文文献有9篇,占17%,译文文献有4篇,占7%;国内学者的论文有47篇,占将近80%。这明显地表明了中国学者的国内影响力占了主要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指标。但是,从被引文献的课题看,有关学术前沿的创新性论文所占的比例较小,所研究的课题比国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差距,对非西方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研究关注不够,这是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结语
以上的统计数据和基本分析可以使我们对近两年来的外国文学研究发展概况有所了解,也可以使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方向的调整,或对照各自研究的专长进行深入探讨。学术研究质量的稳步提高是2005-2006年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进展,研究型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取得了一定的平衡,引用的学术图书和论著显示了外国文学研究专业水平正在向纵深发展;各种学术期刊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关注在不断增长,一些专业期刊的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显示出较强的学术竞争能力;科研论著的高质量、创新性成果应该是始终追求的目标。令人感到乐观的是,近两年来的外国文学研究水平在总体上有所提高,特别是在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研究规范的自觉执行以及研究课题的开拓创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这就为进一步推动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第一章 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篇九
考点难点分析
一、中国人民银行职责范围与银监会监管职责范围
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由中国银监会行使。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责也有相应变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宏观货币政策制定.、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中国银监会监督对象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其职责主要围绕两者展开。考生需详细了解以免在多选题中发生文字混淆而误选。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措施
中国银监会监管措施: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监管、监管谈话、信息披露监管。考生在学习中需对每项措施的详细监管步骤熟练掌握,以应对在多选题中常出现监管措施分解的情况。
三、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与准会员单位
学习中需严格区分两者的定义。中国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会员单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银行业协会。清楚两者的概念后再做选择与判断时,思路就会非常清晰。
四、“五大行”成立时间、股份制改革、上市时间的判断
在一些选择题或个别判断题中易出现关于“五大行”成立时间、改制时间、上市时间的试题。考生在学习中需注意总结。例如交通银行是“五大行”中成立最早的,于1908年成立,也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于1987年4月1日组建,并于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成为我国最早海外上市的银行。
五、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业务范围
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是2007年批准设立的新机构,尤其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业务范围需重点把握,在往年的单选、多选、判断中都曾出现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考题。
六、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与不同外资银行间业务范围的区别
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包括: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与外国银行分行。其中外商独资银行与中外合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可经营部分或全部的外汇与人民币业务。其他外资银行必须设立具有独立资格的法人银行方可享受国民待遇。
七、中国银监会负责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区别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各自负责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分析并掌握中国银监会负责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与货币经纪公司各自从事的业务,在考题中中国银行业概况部分所占比重尤大。
第二章银行经营环境
考点难点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极其指标的理解
(一)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也是货币供求失衡、物价不稳定的表现、社会经济稳健运行既要避免高通货膨胀,也要防范通货紧缩。
(二)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是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合理范围,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与赤字都是国民经济失衡的表现。
二、金融市场与经融工具的综合识别
10.中国酒店业总体概况与分析 篇十
(以如家酒店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工商管理类 :寇文静 :20123112 :工商120
4摘录: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基础设施,旅游酒店数量和服务质量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酒店行业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国旅行者入境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人数与日俱增,随着国内游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店的需求将日益显露,这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每年将近35%,通常3~5 年左右可收回成本。所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空间仍很大。伟大的市场容量,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该行业,寻求更好。
关键词:
五力模型;威胁;竞争;替代品;讨价还价;供应商;消费者;swot分析;如家酒店;机会;威胁;优势;劣势
五力模型分析酒店: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进入威胁的关键是进入壁垒.1.1)成本化竞:,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进入和退出相比星级酒店的投入较低,相对来说投资回报率却较高由于此种类型酒店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比较低,因此仍会有一些新酒店品牌进入到该行业中。从数量上看,经济型酒店发展速度快,因此可能会很快地让整个行业从初具规模走向成熟。从成本上看,建造一座拥有100 间标准客房的经济型酒店比建造三星级以上酒店投资小得多,假如通过收购或者改造现有的旅馆和小型招待所费用则更低。在经济型酒店的运营费用上,从设备维护到员工工资,到能源消耗,以及日常行政开支,都远比豪华酒店要节省。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每年将近35%,通常3~5 年左右可收回成本。所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空间仍很大。伟大的市场容量,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该行业,寻求更好
1.2)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力:毫无疑问的是,在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整个经济型酒店行业将结构调整,竞争的对抗性预期将比以往更为激烈。由于我国庞大的消费人群,在国内的星级酒店不断跟进经济型酒店同时,新兴的国内外资本也纷纷进军不断涌入抢占我国市场,如法国雅高的宜必思、具有丰富的酒店投资管理经验的美国德尔集团以及世界上的经济型酒店的特许经营品牌“速8”酒店等,他们依托于国际酒店集团多年的管理经验、品牌上的优势、雄厚的资金以及较高的资本运营能力等特点,势必会对国内酒店构成潜在威胁.1.3)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酒店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空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更多的政府招待所会真正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尤其是在产权交易不发达、退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大量的潜在进入者。从长远看,一种属于经济型酒店类型的旅馆——汽车旅馆将快速发展起来,这将是未来一个巨大的潜在进入者。
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在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酒店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2.1)高档酒店的经营管理水平将继续与国际接轨,努力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
店将成为新的趋势。就竞争领域来看,在高档酒店领域,外资酒店将继续保持优势,内资酒店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而在中低档领域,外资酒店还未采取行动。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店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建设的重点。
2.2)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故竞争十分激烈。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酒店得到了长足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外资酒店和中资酒店无论在硬、软件设施、服务意识来看,差距仍十分明显. 中国酒店行业刚开始形成时,因酒店比较少,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竞争中心是数量。所以中国酒店初期的发展水平与酒店设施的数量规模有关。在酒店的数量规模增大、设施档次提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行业的发张水平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密切相关了。因为质量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酒店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心理素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组合效应,以及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都是影响酒店业的竞争力。“信誉”就是酒店在顾客心目中的信誉感,它是酒店无形的财富。信誉的高低直接影响酒店的竞争力的大小。
2.3)供给相对过剩,竞争激烈。1996年到2000年旅游酒店业共增加35.4万间客房,平均年增长率为12.39%,而同期的客源增长率为4.0%。由于供大于求,导致酒店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热点地区竞争激烈,在省级市,直辖区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外酒店竞争激烈,各酒店出奇招争夺客源经济型酒店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占酒店总量的比重在10%到20%。“莫泰168”,“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高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沃克连锁等。随着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的加重,酒店公司的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目前,除了宜必思仍在坚持以自主投资的方式在国内发展门店以外,其它的酒店公司均把特许加盟作为发展的首要方式。.三、替代品的威胁
3.1)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小型旅馆、家庭旅馆、大型洗浴中心以及农家旅馆等住宿企业,他们的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和食宿环境虽然远比不上大型酒店,但是其低廉的价格同样在吸引众多消费者,这对酒店行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酒店行业来说,除了要保证卫生、快捷、高效的同时,要尽可能的推出多样化,多种价位的客房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更好的发挥它的差异优势和成本领先优势.3.2)由于高星级酒店领有较多的客房数,国内的平均入住率水平不高,在酒店的淡季时,很多酒店会以较低的价格来吸引主顾,从而争抢客源。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更多的政府招待所会真正进入市场。而社会旅馆、招待所,由于较低的价格吸引了一大批收入不高的旅行者,从而分流了部分客源。
3.3)自助公寓是一种新型而时尚的商旅短期居住方式。其特点是省钱、私密、贴心、舒心、放心。非常适合商务考察、因公出差、探亲访友及观光旅游人士居住.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影响酒店的成本因素主要有两个:4.1)是建筑投资成本,为了节约建筑成本,许多酒店会以低价租下或买下临街的居民住房,这样酒店的建设资金就远远低于市场上的租金,获得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实现规模效益
.4.2)是服务成本,例如酒店实施业务外包的方式,将员工培训交给培训司来做,而选择一个合适的订房中心,不仅会给酒店带来更加合适的客源,而且他的佣金可能是较低的.
4.3).采购成本在酒店业成本中占很大比例,而连锁经营形成的大规模经营赋予了供应商强大的谈判能力。
五、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
5.1)对于酒店而言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取决于顾客的转换成本,如果酒店颇多,切彼此之间的差异程度很低,那么顾客的选择余地会很大,受到企业出差费的限制,不得不讨价.以往,星级酒店是商务旅游者的主要选择.但随着私有经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以及一些公司对差旅经费的限制,商务客人在酒店选择上更加注重性价比的选择。很多公司将出差的住宿标准规定在200元以内,使得许多顾客不得不讨价还价,否则就只有自己掏腰包。
如家酒店企业发展SWTO分析:
一、优势
1)、连锁经营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如家酒店创立于2002年, 作为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著名品牌之一,如家现已在全国30个省和直辖市覆盖超过100座主要城市,以直营和特许并存的模式经营连锁酒店近1000家,注册会员超过428万,形成了业内领先的连锁酒店网络体系。
2、)本土企业的地域优势
作为中国的本土企业,如家酒店的发展将比外资酒店更具有本土优势,尤其是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和对国内消费者的市场分析,如家酒店对国情和“人情”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3、)资金优势
2006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MIN), 作为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上市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对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如家酒店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充足的投入才能保证企业在吸收人才、硬件投入等方面有更大的空间,除此之外,充足的后备资金对企业经营管理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综上分析,如家的优势在其强大的连锁经营、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优势,对市场有力的占有率以及本土化优势这将是如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劣势
1、)企业管理问题据新华设社报道,吉林省通化市5月1日凌晨,一家如家快捷酒店发生火灾,已造成10人死亡,35人受伤。这次事故的发生对如家酒店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在消防设施和安全措施两方面给如家敲响了警钟,直接导致工商部门对酒店的开店审核有过去的3个月加长到6个月左右不得不说,这和如家的管理有关,迅速的非理性扩张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管理的滞后与服务质量的下降,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收到公众的质疑。企业的发展如何才能快而稳,这将又一次引起酒店管理层的深思。
2、)企业文化建设打开如家的官网,你就会发现,首先你看到的就是订房热线和价位标准,带有浓重的商业化气息,而对企业的介绍和企业文化的篇幅却少之又少,对企业的发展规模、经济效应、新闻报道、盈利能力、加盟流程等均做了大篇的详细说明,那么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哪里呢?在官网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对外窗口,很容易让人对如家酒店产生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怀疑,至少在官方的网站上是这样体现的。在如家酒店处于原始积累的疯狂扩张阶段,各种问题将接踵而至,在经济酒店业消费市场和管理部门的双重考验下,如家的管理层必须做出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来保证其品牌的市场占有以及盈利能力,这样才能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品牌推广不足
3、)随着酒店服务对象的日益成熟,感性消费时代的来临以及酒店市场的日趋规范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上拥有著名品牌的酒店集团开始大量登陆中国酒店市场,中国酒店业将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竞争是以客人的满意度、忠诚度和酒店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核心的竞争,其关键点是如何把握消费时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打动消费者,把自己的品牌根植于费者的心目中。所以,品牌竞争实际上就是通过消费者的满意最大化达到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品牌竞争要求酒店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的设计和推广,坚持以过硬的质量作为品牌竞争的基础,以独特、新颖、鲜明、引人入胜的形象作为品牌竞争的标识,以灵活多变的公关宣传作为品牌拓展的手段,以合理的价格作为品牌含金量的尺度,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品牌的生命,从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确立酒店的品牌形象。
三、机会
目前国内的经济型酒店业相比较家电业还没有形成像国美和苏宁那样的寡头格局,但是向其方向发展的步伐却一刻也没有停止,现在看来,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我相信变成那样的格局也是必然的结果。
四、威胁
威胁是竞争的产物,没有竞争就没有威胁。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就是来自竞争各方,如家酒店在国内的经济型酒店中其最大竞争对手就是7天连锁酒店(7 Days),还有比如家酒店规模小的锦江之星、汉庭快捷酒店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认为如家的压力会来自这几个方面:
1、)价位,价格是消费人群做出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家的价位相对于7天、锦江之星、汉庭快捷酒店等经济型酒店的价位没有优势。降价又会影响到营业额,如果引发价格大战的话,那将会对整个经济型酒店产生恶劣影响,我想各方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一旦价格战打响,那将没有赢家,行业利润将会得到更多的挤压,营销环节的支出还要不断增加,利润减少和支出增加,这将是企业的噩梦!
11.中国概况留学生 篇十一
近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恢复工作的20年,也是召开第一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以来的20年,更是我们的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20年。
一定的理论总是一定时代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摄影理论当然也是如此。20年来的摄影理论,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国策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从这一阶段的摄影实践中总结和升华而来的。离开实践的理论难免是空洞的理论,然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也难免是盲目的实践。我们的摄影理论和理论建设,正是在理论与实践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中逐步发展的。
20余年来,在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摄影理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1980年秋,中国摄影家协会重建了摄影理论研究部,随后又成立摄影理论评论委员会,接着全国各省市摄协以及其它一些摄影团体,也相继设立主管摄影理论建设的机构或专人,开展理论建设工作,学术研究的空气重又活跃起来。
20年来中国摄影家协会一共召开了六届(包括本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或研讨会)。
第一届于1980年在北京召开,以邓小平同志在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辞为指导思想,一方面继续批判极“左”文艺路线,进行拨乱反正,同时集中探讨了四个问题:
1、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异同——个性和共性;
2、什么是摄影艺术的特性?当时提出了诸如纪实性、瞬间性、真实性、形象性、可视直观性、典型性等等概念,最后一致认为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基本特性,不论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都必须以纪实性为基础;
3、摄影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认识、审美三种功能应全面发挥;
4、还讨论了抓拍与摆拍、摄影分类等问题。
这是中国摄影史上首届摄影理论年会,因而得到中国文联领导的重视,陈荒煤和李庚同志都到会讲话。这给与会者莫大的鼓励,激发了大家研讨摄影理论的热情,对以后的摄影理论研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届于1981年在桂林召开,继续讨论纪实性问题,有的对此提出了质疑,但多数仍持肯定意见。此外,首次提出了摄影美学的命题,但没有就其本体展开讨论,而是对教育、认识、审美这三个功能的位置谁先谁后、谁最重要的问题进行争论,最后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三个功能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教育和认识功能是通过审美发生作用的。此外还讨论了摄影艺术的时代精神问题,摄影家的责任感等问题。
第三届于1985年在大连召开,这期间,由于改革开放浪潮节节高涨,人们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所以这次会上着重讨论了更新观念的问题,即由封闭式思维方式改变为开放式思维方式,由单一模式改变为多元、多侧面、多层次的方式,由简单庸俗社会学倾向改变为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论思维,由此而联系讨论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问题。会上还提出了逐步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摄影理论体系。
第四届于1988年在厦门召开,首先回顾、审视和评价了新时期十年来摄影艺术创作和理论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同时继续讨论了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也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位置和前景进行了争论。一种意见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摄影可能或者已经成为对中国现实主义摄影冲击力很大的潮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现代主义摄影还只是处在模仿和实验的阶段,还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更谈不到是潮流。在谈到前景时,一种意见预料,现代主义摄影可能成为中国摄影艺术的主导;持反对意见的则认为,现代主义摄影不会替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摄影,更不会成为中国摄影艺术的主潮流,因为它在中国没有基础和条件。
第五届于1994年在贵阳召开,这一届集中研讨了纪实摄影问题。对它的概念界定,它的源流、现状、发展趋势、审美特征、创作规律、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直到现在,纪实摄影问题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
在此期间,各省市摄影家协会也以不同的方式召开理论或创作研讨会,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有的摄协如新疆、湖北等对理论工作也抓得较好。至于不是中国摄协召开的如1986年西安的摄影美学讨论会和1987年珠海的“’87摄影趋势研讨会”,也对发展摄影艺术理论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整体上看,我们的理论研究范围由窄到宽,理论研究的层次也由浅入深了。
中国摄协在召开各届研讨会的同时,还先后出版了5本摄影艺术论文集,本届年会的论文集也将出版,新疆也出过6本,这是历年来摄影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当然,中国摄协的两个刊物和一张报纸,也对理论建设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摄协和地方摄协的摄影理论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的理论队伍也不断壮大,尤其是先后涌现了一批理论骨干。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至少有以下几点:
1、没有对过去探讨的问题进行梳理,哪些已经基本解决,哪些还需继续探讨,还有什么新出现的课题需要提出来进行研究;
2、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新的特别是年轻的理论骨干做得还有欠缺;
3、现在的理论活动大多是由摄影报刊组织和领导的,这是必要的,但这有很大的随机性,缺乏系统性;
4、摄影理论的组织建设不健全,其机构一度形同虚设,关键是没有具体人来负责抓这项工作;
5、理论年会的召开间隔不平衡,有时间隔太久,遂使研究空气渐渐冷下来。
摄影理论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或者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摄影界全体同志群策群力共同来完成。如果大家都努力来做,相信今后中国的摄影理论建设将是大有可为,而且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备忘
专题报告会
《进入WTO后的中国》
薛荣久(对外经贸大学教授、WTO研究会会长)
《当前文艺思潮的若干问题》郑伯农(著名文艺理论家)
《版权保护的启示》
王立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著作权保护委员会主任)
《摄影作品版权保护》 吴海涛(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局副处长)
“摄影论坛”讨论题
摄影理论建设与实践
网络时代与图片市场
入世:版权保护及其它西部开发
15位大会发言论题
西大开发给中国摄影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四川 康大荃
漫谈中国西部“屯垦摄影”的潜在力 新疆 武怀扬
借西部大开发之契机 繁荣摄影艺术事业 云南 张维明 姜定忠
发挥摄影优势 服务西部大开发 新疆 雷茂奎
数码时代的摄影文化生态 香港 曾家杰
数字技术与广告摄影的新课题——从名模谢东娜被“变脸”谈起 北京 盛希贵
摄影网站的分类结构和发展趋向——国际互联网与现代摄影的思考 上海 林路
网络时代关于摄影的几点思考 甘肃 杨小军
摄影作品的展示和收藏 北京 冯建国
商业图片库——摄影图片与市场的桥梁 北京 王效海 王滢
中国摄影的“入世之道” 湖北 黄一璜
摄影文化的世纪转折 湖北 丁遵新
我国摄影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刘明远
聚焦重大题材——军事摄影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解放军 陈立人
【中国概况留学生】推荐阅读:
中国铁路局概况总揽07-29
中国目前工程项目概况10-31
中国工商银行面试自我介绍及面试概况10-31
2工程概况07-03
扬州概况07-24
创新文化概况09-13
音乐文学专著概况06-13
邓迪大学全面概况06-17
青岛大学概况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