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尊重

2024-06-09

浅谈幼儿的尊重(精选16篇)

1.浅谈幼儿的尊重 篇一

一、在备课方面。我一直严格认真地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仔细教参,认真钻研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的实际(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做到在组织教学时胸有成竹。

二、在课堂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同时也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际,采取读、讲、练、背、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这节课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不足

1、分组简单机械

我所分的小组是按前后桌8个人一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2、讨论流于形式,过于简单

讨论流于形式过于简单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讨论变成“闲聊”。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

凡是听过我的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我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我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回顾这这节课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值得我进行深刻地反思。

2.浅谈幼儿的尊重 篇二

一、尊重的“内涵”

“尊重”, 指尊重人的尊严,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 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 并培养幼儿“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二、对幼儿尊重意识现况的分析

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 现今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称王称霸, 和同伴相处事事以己为主, 尊重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 主要是现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一出生就是全家人围绕的中心, 现代的父母工作繁忙, 老一辈人带孩子的较多, 隔代宠爱的现象较严重。另一方面, 随着“70后”、“80后”的新一代青年的成长, 这群新时代的家长有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 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 父母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很多父母们与长辈和师友相处时不太注意, 自身的尊重意识不强。

三、多途径培养幼儿尊重意识

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 事实上尊重意识融合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充分挖掘现有资源, 开展相应的活动, 提供感受认识的平台让幼儿多途径地树立尊重意识。

(一) 观察讨论, 在生活小事中认识尊重意识。

对幼儿尊重意识的培养应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开始, 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激发幼儿的观察, 并展开积极的讨论。

1.视觉感知, 明辨事理。

观察作为幼儿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能够让他们通过视觉的直接感知, 清楚地认识尊重意识。这些观察的来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为了让幼儿对所观察到的有关尊重意识的现象, 有更深刻的认识, 观察后的讨论是必须的。在讨论中, 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理解沟通, 提高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同时在讨论中, 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思考当前的事物, 并进行交流, 彼此既是言说者, 又是倾听者。这种平等、相互的交流是尊重意识的一个方面。

2.事例讨论, 感知尊重。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总是很琐碎, 有很多事情看似小事, 但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些有违尊重的现象就来源于这些小事。如, 有的孩子喜欢叫别人外号, 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 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 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可能对于他们来说, 这些行为只是想看热闹、好奇;只是想开个玩笑;或者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对尊重的认识还比较淡薄。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 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活动, 从而意识到尊重的所在。教育者的目的就是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尊重, 在讨论中正确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尊重与不尊重现象, 激发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识。

(二) 随机生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尊重意识。

1.榜样示范, 随机引导。

要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以儿童为本的概念和意识, 以身作则, 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 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友好、宽松和谐。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发现, 随机生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尊重意识。“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 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他活动中, 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 或对该活动加以充实和扩展。

2.生成活动, 体验尊重。

当然随机生成的活动有很多, 但有些生成活动其实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 是教师有意识给予培养和发展的。例如, 通过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活动培养尊重意识, 艺术领域的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在活动中, 教师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 充分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解、描述。可能有的幼儿说的、画的、唱的、跳的和教师设计的主题一点“不着边”, 但是教师要认真倾听、接纳, 同时还可以提意见、建议的方式, 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三) 换位思考, 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尊重意识。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 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 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让幼儿对尊重意识有比较明确的理解, 更好地发挥换位思考的作用。我们必须创设相应的生活情景给孩子一个体验的平台, 让他们来感悟尊重意识。

如幼儿园中我们请小朋友给大家表演节目, 观看的孩子不仅自己不看, 而且和别的孩子嘻嘻哈哈地玩耍, 既影响了表演者又影响了欣赏者。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在幼儿园中是十分普遍的,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这样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我们运用换位思考, 让孩子亲身体验。把那些看表演时爱吵闹、不尊重他人的孩子集合起来, 请他们表演自己的特长, 尤其是他们感到骄傲的一些本领。在表演时教师有意地表现出不在乎, 并不时打断他们的表演, 让他们体会到不被人尊重的感受。有的孩子就会说:“老师他们太吵了, 不听我的。”相应地, 我们再让他们体会大家安静地观看表演, 并对他们的表演表示赞同, 结束时给予掌声。利用孩子们亲身的体验, 让他们比较两种情景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孩子在初步的换位思考中理解尊重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 培养他们初步的尊重意识。

(四) 潜移默化, 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尊重意识。

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幼儿和成人一样有自尊心, 需要别人尊重。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尊重他们的性格。同时, 还要注重启发、引导幼儿逐步养成互相尊重的品德和习惯。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幼儿也是重要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 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们成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将直接影响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尊重意识,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引导他们。

(五) 主动尝试, 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尊重意识。

让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为他们提供亲近社会和熟悉社会的机会, 而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知和理解, 最终是要用行动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为幼儿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 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主动尝试和表达, 这有助于我们发现, 他们对尊重意识理解的程度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要给幼儿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的环境氛围, 从幼儿园到家庭到社会, 积极地运用幼儿生活的每个细节, 以引导教育孩子。对各种途径的灵活运用和相互穿插, 鼓励孩子们从他人的角度去分析事例, 将尊重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既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尊重氛围。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

[2]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

3.浅谈幼儿的尊重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小学教育

再过一个学期,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将入读小学,迈入正式的学生生涯,许多家长担忧,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否会存在障碍。因而,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和教育态度等方面的影响,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还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全部抛给幼儿园,开家长会时要求幼儿园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让孩子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导致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致使小学老师埋怨幼儿园老师没有好好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不能有效衔接,是教育领域很突出的一个问题。由于幼儿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立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家长都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的出现并估计其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重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沟通交流

1.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没有规定性的学业任务,强调生活常规,不带强制性。小学以班级制进行集体授课,有规定性的学业任务,强调学习纪律。

2.小学课业压力较幼儿园重。小学上午有四节课,下午有两节课;幼儿园上午一节集中活动,一节区域活动,下午是游戏活动。

3.小学一节课有40分钟,幼儿园上课时间没有这么长。

4.小学班级里没有玩具,幼儿园班级里有玩具。

幼儿园和小学还有很多不同之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基于这些区别,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实现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沟通交流,以保障幼儿更健康地适应小学生活:

首先,加强孩子间的交流。譬如,幼儿园的老师可以主动联系幼儿园附近的小学,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小学开运动会时参加。

其次,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相互理解方面可以举行一些研讨会、学习会,以加深双方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最后,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合作交流。幼儿园重视“游戏”和“生活体验”,小学是以上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了顺应两者衔接应该充分协调这之间的关系。

二、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成长”,要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应该采取措施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性工作。其前提就是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开展符合孩子发育特征的学前教育。

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重要抓手就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和儿童时期,孩子有各自不同的发育特点。所以,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根据幼儿学前教育时期的生活状况、发育状况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

三、家长是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合理引导家长培养幼儿的健康发展观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孩子加以引导。而要想让家长能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必不可少。因此,幼儿园可以请小学老师在家长会时给家长提出合理建议: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适当奖励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另外,要表扬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阅读和讲故事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知道有比他物质条件更差的孩子很早就为家庭担当工作,这种榜样的力量也会对孩子起到鼓励的作用。

2.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方面,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制订家庭作息制度,提前一两个月进行训练。“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读整时整分,比如四点、五点半……然后和孩子一起规划好时间,早晨何时起床,用多少时间穿衣、洗漱、吃早饭,何时出门,晚上何时上床睡觉……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孩子入学后,要同时学习几门功课,要独立完成各科作业,这需要认真严谨、有条不紊的态度和习惯。家长要提前训练孩子按照一定的次序选择合理的方法做事,克服粗心、马虎、顾此失彼的坏毛病。

参考文献:

[1]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5,40(2):80-85.

4.关于尊重他人的幼儿园教案 篇四

1、通过对生活中的尊重品德的感受和对尊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2、知道尊重是公德的前提、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自己、与他人交往和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尊重以及尊重的意义。

2、让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使学生如何掌握尊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想一想据你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尊重他人的现象?又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尊重?

(1)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

尊重表现为一种感情和态度。尊重意味着重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与人为善,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每一个人,无论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无论身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智能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

2、尊重有什么意义?

(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

信任是对他人品质和能力的尊重,宽容是对他人习惯和特点的尊重,诚实是对善的尊重,守法是对规则的尊重。离开了尊重,公德则无从谈起。

(2)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在交往中相互理解、与人为善、相互尊重,才能减少摩擦,缓解矛盾,消除隔阂,使人们心情更加舒畅,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三、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材料:有的同学天资聪慧、成绩优异,但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个性,应该收到尊重;也有人认为,他不尊重别人,也不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

1、你怎样看待上述问题?

2、你与别人交往时个性是怎样表现的?

5.尊重幼儿 提升经验 篇五

(江苏南京 李秀敏)

小班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原因是他们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大略知道牛奶是奶牛产的,至于奶牛的颜色是否只有黑白相间,是否真的有草莓牛、咖啡牛就不甚知晓了。

“草莓奶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源自主题活动,具有生活性、趣味性,与幼儿自身健康息息相关。幼儿既然对此表现出兴趣并拥有自己的观点,教师不妨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并鼓励他们探究草莓奶的来源,如:“你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究竟草莓奶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呢?”我认为幼儿有权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有权知道自己的想法和事实之间的距离。

所以,教师既要尊重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更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幼儿的经验。教师允许幼儿对不了解的科学知识进行猜想,但更要引导幼儿尊重事实,积极探究。

话题讨论:《草莓奶是怎么来的(小班)》

6.幼儿园教案尊重怎样做 篇六

活动名称:尊重怎样做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尊重的含义,知道尊重老师。

2、知道尊重老师要问好,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活动准备:

图片示范、《小猪学礼貌》故事 观察实录:

首先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小猪学礼貌》。教师提示:小朋友都学会说礼貌用语了,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

问答:

1、“小猪为什么没有朋友?”“因为小猪都不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2、“小猪听到小松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好”

3、喝水时小兔帮小松鼠拿水杯,小松鼠说什么?“说谢谢。”

4、小松鼠离开幼儿园的时候说什么?“再见”

5、小猪后来有朋友了吗?为什么?“因为小猪会打招呼了。”

总结:见面打招呼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孩子们都应该主动打招呼,并且在不同的场合要学会不同的礼貌用语,做一个懂得尊重的好孩子。“谁来试一试跟小朋友打招呼?”“你好!”

【故事】

小猪学礼貌

小猪一天天长大了,妈妈把小猪送到了森林幼儿园。小猪可高兴了,走到班上的时候,没等老师、小朋友和他打招呼,他就冲了进去。喝水的时间到了,小兔递给他一个小水杯,小猪什么也没说,拿起水杯就去接水喝了。晚上妈妈接小猪的时候,小猪也没和小朋友们打招呼,直接就走了。

渐渐地,幼儿园的小动物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可是小猪没有一个朋友,看到小松鼠总是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他心里可难过了。这天,小猪看到小松鼠在进幼儿园时对老师说:“老师,您好!”老师很高兴,小猪也学着小松鼠的样子问好,老师表扬了他。喝水时,小兔帮小松鼠拿了水杯,小松鼠高兴地说:“谢谢!”小兔帮小猪拿水杯的时候,小猪也高兴地说了句:“谢谢!”晚上,妈妈接小猪的时候,小猪看到小松鼠向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大家都很高兴。小猪也学着小松鼠的样子向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慢慢地,小猪学会了说:“您好,谢谢,再见。”他的朋友也多了起来,很多小动物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大家都夸小猪是有礼貌的好宝宝。小猪比以前快乐多了!

观察反思:

尊重这个词汇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通过故事中的情景孩子们对于尊重的基本礼貌用语有了初步的了解。“打招呼”这个比较通俗的说法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7.浅谈幼儿的尊重 篇七

一、关心幼儿,为幼儿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 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的重要标志是:能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 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幼儿容易形成主动探索事物的意识。幼儿只有获得教师博大无私的爱,才能获得安全感。因此,教师应给幼儿母亲般的关爱, 应恰当地向每个幼儿表达亲热和亲近,满足他们希望被大人抚摸、搂抱等心理需求。我在一日活动中总会寻找和幼儿亲近的时机。如,在晨检时,帮幼儿拉拉衣服,摸摸他们的小手, 夸夸他们:“今天你的小手绢真漂亮!”。在玩游戏时,谁淘气就挠他的痒痒, 或者是让每个幼儿跟我说句悄悄话等。有时候,教师会心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亲热的动作,都能让幼儿感受到温暖, 他们会觉得老师是一直在关注着自己, 自己没有被忽略。

二、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心理环境

尊重幼儿,主要是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意愿。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全面发展,即全体幼儿应平等受教育,让全体幼儿的人格平等发展。首先, 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幼关系。教师在活动中应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说话的空间,要让幼儿动起来, 要放手让幼儿随意地去选择、创造,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在这期间,教师可以用各种方式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如,和幼儿一起坐在地毯上参与幼儿的游戏, 扮演风姐姐或者当鸡妈妈等各种游戏角色。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做出和别人不同的言行。如,我在组织“春天来了”这一活动时, 自己坐在草地上扮演春姑娘, 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到来。随后和幼儿一起手拉手自由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对“春天来了”的感受,幼儿在宽松的环境里个个都主动想出了各种漂亮的动作,是我没有想到的。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如,不管是在室内活动还是在室外游戏,我都会先征求幼儿的意见,会尽量地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再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意见, 启发并引导他们参与讨论, 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 逐渐让他们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如,在创编歌曲时要用到象声词,幼儿和我意见不同,我就问:“你们觉得用‘嗒嗒嗒’好还是‘哈哈哈’好? ”幼儿异口同声地说:“用‘哈哈哈’好。”我便采用了他们的建议。幼儿感觉到了我对他们的肯定和尊重, 都显得非常高兴, 学得更仔细、唱得更认真了,整堂活动幼儿兴致都很高,课堂气氛也变得非常好。

三、认可幼儿,为幼儿创设鼓励支持的心理环境

幼儿大都喜欢被“表扬”,因此,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成人的鼓励。在一日生活中,幼儿有许多值得表扬的事。如果教师不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不及时表扬幼儿的良好表现, 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巩固自己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如果教师能及时地表扬,就会使幼儿处在愉快的情绪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因此得到巩固。比如,我们班有个幼儿跳舞时动作不太协调, 其他小朋友常常嘲笑他,而我却总是鼓励他。每次他做律动时我就会及时地走过去对他说:“你跳得真好, 比以前有进步。”慢慢地这个幼儿每次做律动时都会很认真、很仔细,虽然他的动作还是不能跟其他幼儿相比, 但我明白他的主动性是在我的鼓励和表扬中被慢慢调动起来的。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对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

8.尊重幼儿 篇八

关键词:尊重幼儿 灵魂 幼儿教育

一、对幼儿而言,尊重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鼓励和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一)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

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尊重幼儿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信任幼儿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信任幼儿就是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独特个体。

(二) 尊重就是对幼儿的鼓励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得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

(三) 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人文关怀

人们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培养幼儿能够达到什么标准,而不是关注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健康的心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潜能。荣誉栏是幼儿每周最关注的地方,为了照顾到每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我们打破人们习惯上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根据幼儿各自不同的起点和表现,积极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由教师执笔整理,最后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陈列在荣誉栏中,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和自己特有的成长轨迹,我们不能漠视人类丰富的心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幼儿生命活动的过程。

二、尊重幼儿对幼儿意义如此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在幼儿期教育中,表现较普遍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缺乏等待幼儿自然成长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中,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另外,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判、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确心态和行为,父母和老师在急于求成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他自己自然成长发展的时间表,成人应让他们按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是尊重幼儿的基础和保障。

(二)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幼儿虽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维很具体形象,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因为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自我意识是幼儿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独立性等。这些素质在幼儿期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是来自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当他肯定被父母、老师爱着时,他就有一种满足、快乐感和安全感。幼儿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成人往往怕他们做不好或者添乱,从而常常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却什么也不会或做不好时,却又遭到父母的指责和埋怨,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在美国,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权利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他们非常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说话时大人不仅仅要认真听,而且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与大人的平等和来自大人的尊重。

(三)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9.浅谈幼儿的尊重 篇九

【内容摘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学习体验”的条件,平等对话,设疑激趣;导引比较,拓展延伸;摒弃“灌输”,重视个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自身的价值的探讨,通过课堂教与学的载体,有机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高学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体验 创造 尊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所以他们对事物、问题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有了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林黛玉”。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尤为重要了。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自身的价值的探讨,通过课堂教与学的载体,有机的体现出来。

一、何谓“体验”?

“体验”——《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验、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我国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

“学习体验”就应该理解为:通过学习实践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也就是说,学习体验从学习实践中来,没有学习实践就无法达到目的,从而得到相关的体验。就像登山一样,只有亲身登临山的极顶,才能感受“一览众山小”,才能真正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乐趣。那么,怎样的学习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体验,或者是获得更多、更深刻的体验呢?有句话说,要知道李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尝。要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深刻的体验,不仅要最近距离地、从不同角度地观察事物,还要亲自深入事物,“品尝滋味”,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或许他们的体验还幼稚,不是很确切,但他们的感受是真切的,认识是较为全面的,对学习过程的记忆也就深刻了。

所谓“语文学习体验”,就是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人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和向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语文学习认知的对象,理解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领悟其内在蕴涵的意义,从而逐步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二、创造“学习体验”的条件

朱绍禹先生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也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也就是说,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发现应该相互补充,相辅相承,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并提出富有一定思维含量,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的问题,而并非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

所以,创造和谐“学习体验”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倾注了热情,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获得的丰富的体验。

(一)、平等对话,设疑激趣。

平等的对话关系可以帮助师生之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得到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愉快的学习。在对话过程中,充满了学生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究,也伴随着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例如《华南虎》一文,教师请学生思考:“如果华南虎没有被关在笼子里,一旦从笼子里出来,它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果你是一只华南虎,面对‘戏谑’、‘呵斥’、‘劝诱’,你会怎么做?”问题始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启发他们对“虎性”、“人性”的思考,于是,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也就有学生进而提出华南虎最后有没有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华南虎的爪子为什么会是“血淋淋”的?一系列的问题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得到积极的参与,学生的热情得到充分释放,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验,从而学有所得。

(二)导引比较,拓展延伸。

“以此及彼,触类旁通”是问题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的关键。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他们都希望学习活动能使自己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取得成就,这就对学习活动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学习《荒岛余生》,教师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并且分别仿照《观舞记》和《安塞腰鼓》的句式来写一段赞美鲁滨逊的话。学生从自身的阅读实际出发:“假如我是太阳,我要用耀眼的光芒照亮鲁滨逊不屈的人格魅力;假如我是白云,我要用不停歇的脚步散播鲁滨逊的坚强;假如我是不幸,我一定会远远地离开,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战胜鲁滨逊乐观豁达的精神„„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一个读者,我只能用自己稚嫩的文笔抒写对鲁滨逊的敬意,我只是一个读者,我只能用整个的身心去感受鲁滨逊倔强坚忍的人格魅力„„”“看!——一做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他告诉我们:拥有不屈的信念就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他告诉我们:勤劳的双手可以捧出灿烂的阳光;他告诉我们:只要心存希望,风雨之后会有彩虹„„好一个鲁滨逊!好一个不屈的汉子!„„

通过课外延伸与相关内容的比较学习,学生较为容易进入文本,产生接近于作者情感的体验,并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自身体会去注释幸运与不幸、信念与生命的关系,所以比较学习中得到的体验,是学生在不断阅读与比较积累中获得的特殊感受,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和再创造,也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究,从而得到新的发现,这样的学习体验比单单记住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三)、摒弃“灌输”,重视个体。

面向全体学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我们必须“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进步,有一个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只是一味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点和情感价值观,在硬性而沉闷的书本知识的灌输下,学生机械地记忆教师认为能决定学生命运的语句、条文、规律,成为听话的“小秘书”“复读机”,学生求知的渴望、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你读我写”的过程中被抹杀,淡化,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创造和谐的“学习体验”条件,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力,激活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独特的体验,三、尊重独特的“学习体验”

所谓“独特体验”,是学生个体从自己独特对文本所建构的“意义”。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深浅不一,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思维活动千差万别,“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有多个义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语境的意思应该是“重视,严肃对待”。它不等于赞同,而是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关注与重视。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这些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认识程度,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掌握的学习技能、方法,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所赋予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形成自己对问题独特的新的认识。《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儿时的经历,有没有自己的游戏不被家长所认可,努力去制止,而自己却按捺不住渴望,偷偷去玩的经历?而现在你长大了,再跟家长谈及这段经历,你和家长都有怎样的感受?“小弟全然忘却”是故意安慰哥哥,还是自己认为哥哥确实是为自己,而自己玩风筝本也是不太正当的行为,所以并不耿耿于怀?“不幸”到底是谁的不幸?教师调动学生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情感经历,让学生披文入情,把间接的文字符号成为真切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领悟、鉴赏就有了基础,阅读学习就有了乐趣。讲述《斑羚飞渡》,让“斑羚”和“猎人”“我”之间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学生走入故事设置的情境之中,“生命的意义”“种族的存亡”“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生命的抉择”“生存还是毁灭”“生命的震撼”等多个话题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习《安塞腰鼓》,有学生就将极具阳刚之美的腰鼓表演与《千手观音》、《两棵树》相比较,认为他们都是通过舞蹈宣泄情感,都是对生命力的赞美„„学生用他们的眼光和角度来审视世界,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逐渐达到语文教学追求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10.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尊重学生 篇十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尊重学生

临泽县鸭暖中学 李增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那么,怎样去尊重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学生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其自尊心和人格,在成人的正确教育和呵护下,方能健康地发展。班主任是学生人格和自尊的直接的保护者。班主任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氛围,把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更尊重老师。一次,我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位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她回问题时,她连一个字也回答不出。下课后我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谁知她哭着说:“不会,别人都会,如果我老是不举手,别人会更笑我的……”我没有指责她,沉思良久,我和她约定:“以后我再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我心中有底,她再没有遇上站起来又回答不出来的难堪了。同时,我抓住她举左手的机会点她回答问题。并抓住细小的进步大力表扬她,最近她学习进步很大。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班主任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负性情感。而这些负性情感一旦形成和发展,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感受、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无论是从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减少负性情感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出发,班主任都应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悦的、相互信任的和亲密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多理解、多宽容、多尊重、多支持与帮助。班主任应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情感危机,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情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健全的发展。

三、尊重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权利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班主任的辛勤工作和劳动,亦有赖于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对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班主任要信任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要大胆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尝试,要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条件和契机。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如我在晨会、班会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强调尊重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需要,是现代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特色之一,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四、尊重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标。尊重学生的发展,是指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阻碍学生的发展,要把学生身心的发展当作班主任工作的头等大事。尊重学生的发展,除了要求班主任全面审视自己的教育观、管理观外,还要求班主任具体做好以下几件事情:班主任应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科学的发展观;班主任应对全班学生的发展情况有切实的了解,并结合了解的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班主任必须用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工作;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排除各种阻碍发展的因素,并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和机遇;班主任应努力促使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应努力促成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发展。

11.尊重幼儿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篇十一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差异,关注差异

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爱惹事生非,特别让人担心。如何对待幼儿的能力差异,尤其是那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呢?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袖手旁观,而应该摸清每个幼儿自己原有的水平,全面了解他们的差异。如我班的孩子张正林,动手操作和自理能力掌握的较慢,但他在任何时候都显得非常淡定,所以我对他格外的关心。每当放学回家时,其他孩子都焦急地等待父母来接自己回家,赶快穿衣服、站队,只有他一个人很淡定地坐在座位上,不穿衣服、不站队,也不趁机凑热闹。我想,也许是他不会穿衣服或是不想回家。于是,我用自己的言行去帮助他,支持他,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也要给予鼓励、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你行!”“加油,你一定会很快穿好衣服、站好队。”“我们相信你。”很随便的几句话,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让他在实践中觉得自己一定行。一天他站在队伍里喊我,我对他翘了一个大拇指说:“你真棒,原来你知道自己的位置。”他开心地望着小朋友和老师,这时我突然明白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相信一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二、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促进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能对自己不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要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善于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做出反应。如杜少学是我班年龄最小的一位孩子,每当小朋友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他都不能安静地站在队伍里,总忙着跑前跑后,可一看见老师拿活动器械,就赶快跑去帮忙,我就及时表扬他:“杜少学真棒,如果再改掉不站队的习惯就更好了。”他听到后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一天上早操的时间到了,他很快地站在队伍里,对着我说:“老师,你看我站好了。”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肯定了他的进步,还在他的额头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笑脸,他非常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习惯变得越来越好了,进步越来越快了!可见要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就必须要实施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用一个恰当的眼神、表情也能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三、家园携手,共同教育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家庭结构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孩子们要奔跑、要攀爬,家长怕有危险;孩子们要玩泥巴、要捉虫,家长嫌太脏;孩子们要和同伴一起玩,家长怕孩子受欺负;还有的家长不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孩子简单的生活技能,就连穿衣、吃饭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也要“一包到底”,严重束缚了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从而导致幼儿之间的差异很大。面对这一社会性问题,我加大了家园联系的力度,通过家访、家园联系栏宣传育儿知识,家长开放日来幼儿园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等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如我班幼儿张钰彤,长年由爷爷奶奶照顾,来到幼儿园早晨不吃早饭,常常老师给她喂饭,我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她在家吃饭的情况,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过了一段时间她学会了自己吃饭,每当吃完饭时就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吃完了。”并让老师看看饭吃干净了没,这时老师及时对她表扬,她就高兴地回到自己座位上,并且帮老师督促其他小朋友快点吃饭,她的进步真快呀!这就是教师的指导、家庭的教育、幼儿自己的努力形成的一种“合力”,不断提高幼儿做事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会了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洗手帕……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同伴、学会了参与做事。

每一位幼儿教师,应该学会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多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2.浅谈教学中的尊重 篇十二

1 尊重学生的差距

学生的差距最明显的表现是学习成绩, 而这一群体的学生大部分是后进生。

首先, 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学生。后进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由于人们的偏见加上学生的自卑, 只能让这个群体雪上加霜, 扼杀了自尊、自信等青少年身上最宝贵的心理品质。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呵护这种激情。在个别人的鄙视以及家长的逼迫下, 校园生活带给他们的不是快乐和温馨, 而是无穷无尽的噩梦和恐惧。一个老师只要能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 并时刻注意留给后进生一份宽容, 一份真诚, 一份自尊, 相信差距就会缩小。

其次, 我们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发表见解, 改变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的观念, 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 尊重差异, 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共同点上, 去充分展开思维, 探索规律, 拓展思路, 导之以学, 精心设计, 使学生的学习有被动变主动。在教育中应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跳一跳, 摘得到”。有效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学生能自学的知识, 应创造条件让其得到;他们靠自身的努力能做到的事情, 应创造条件去实现, 给他们以成就感和自信感。我们的任务就是如导演一样, 让他们尽情享受自身的表演乐趣并留有创造想象空间,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再者, 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创造一个和谐舒心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愉快接受学习和教育。

我教过一名学生, 是一个“双差生”, 纪律差学习也差。另外, 此学生身材矮小, 因相貌特殊而常觉自卑。

在一次考试的作文中, 他写的标题是“痛苦地生存着”, 内容大概是:同学都叫我“武大郎”, 天空是灰色的, 我痛苦地生存着。家长看了这篇作文痛哭流涕, 我内心也非常不安, 深深感受到这个孩子的委屈和压力以及内心世界的暗无天日。

我在安慰家长的同时, 又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调换座位, 安排一个性格开朗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榜样去影响他, 帮助他学习。

二是及时召开“浅谈绰号”的主题班会, 制止同学间起有损和侮辱人格的绰号, 明确其危害性。肯定《水浒传》里的绰号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 武功专长等有意义的绰号。同学之间, 应该学会尊重。

三是同家长协商共同帮助孩子。家长多些关爱, 老师多些理解、交流和沟通。

经过上述努力, 这个孩子融入班级集体, 也洋溢起灿烂的笑容。

2 尊重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没有积极情感的投入, 认识就变得苍白无力。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 跟着老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李念同学头脑聪明, 喜欢计算机和航模制作, 根据这一特长, 安排他当班级的“电教员”, 这使他如鱼得水, 计算机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如今网页制作, 网站维护, 教学课件制作以及计算机的维护和修理样样精通。另外他的航模表演成为运动会上一道美丽风景。

由于尊重了他的个人爱好, 促进了学习成绩的进步, 如今该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3 尊重学生的错误

尊重学生的错误, 并不是姑息纵容, 相反是让我们以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尊心, 让学生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错误, 必须把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具体体现, 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摒弃用贬低人格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做法。要善待学生, 把每一人学生都看成是未来的成功者, 少责怪, 多引导;少歧视, 多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生做错了事, 应该给他们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错误, 对那些不正当需求和违纪行为, 应该严格禁止并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比如打架, 就要严肃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 就需要补写, 这就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认识到, 尊严和尊重是有前提的, 首先是你的做法要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准绳, 在你做出维护尊严的事情时候, 你才可以享受尊重。

记得放学前, 由于打扫卫生的慌乱, 有个学生新买的书包被染上了蓝色墨水, 可是没有人承认过失、承担责任。

于是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暴君, 经常以杀人为乐。一次他要杀一个奴隶, 这个奴隶是个孝子, 他恳求暴君:我想回家看望母亲, 然后再砍我的头。

暴君担心他借机逃之夭夭, 就让他找个人作为人质。为难之际, 奴隶的朋友主动“抵押”。

临刑的时间渐近, 久久不见奴隶归返。人们都说这个朋友很傻。就在屠刀举起的时刻, 奴隶满头大汗地跑回来。

两个好朋友拥抱到一起, 人群沸腾了!大家都为友情的真挚而喝彩, 为诚信而欢呼。暴君终于被感动, 破例释放了奴隶, 从此也不乱杀无辜。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有的甚至陷入沉思, 我趁热打铁继续道:“诚信是做人之本。而今天班级发生的事情, 并不涉及到用生命来承担, 只需要承认墨水的问题, 连这样的勇气都没有, 将来谁会作为你的朋友?又怎么能立足社会?我认为弄脏别人书包的那个学生不是有意的过错, 也许是因为不好意思才没有承认错误的, 但无意的结果毕竟是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放学后, 希望他能到我办公室勇于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

后来这个学生果真主动承认了错误, 我赞扬了他的诚信和勇气同时, 告诉他是因为诚信, 所以才获得老师的尊重。

4 尊重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有这样一则寓言———凛冽的冬天, 风和太阳相遇。风炫耀自己的本事, 于是两者比试。

正巧有个赶车的农夫走过, 风说:“谁能把他的衣服脱下, 谁的本领就大。”

于是, 风开始猛烈地吹在农夫身上。只见农夫把衣服越裹越紧, 而且还下来和马车一起跑起来。

风无奈败下阵来, 太阳从云层后面露出笑脸:“还是看我的吧!”

太阳用他的温暖的手, 轻轻地抚摸着农夫的全身, 只一会儿, 农夫就满脸大汗, 把厚厚的棉衣脱下来, 还吹起了轻快的口哨。

13.浅谈幼儿的尊重 篇十三

我是甜甜,今天你给我写了一封信《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我收到了,你说了尊重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还能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朋友相处就像照镜子一样,如果希望别人对自己笑,你就必须现对别人笑,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也说了尊重别人的方法有很多,涉及的层面也很广。比如,与别人谈话是要有耐心、不要随便指出别人的缺点、要为他人着想等等。尊重别人的人,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谢谢您爸爸,您告诉我这么多知识!

穆棱市民主小学四年三班四年级:《甜甜》

14.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 篇十四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老干部工作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得以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15.浅谈如何尊重学生 篇十五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学生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尊重学生人格, 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 应胸怀对教育的爱。缺乏教育的爱, 师生就没有真正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教学也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教师的“独角戏”。爱使师生心灵彼此敞开, 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情感纽带, 使学生的精神充实, 使教学由单一的认知进入全面的心灵对话。美国的查尔斯·库利说:“爱是伴随着人性通过交流健康地发展而出现的正常感情, 在它的刺激下又产生更多的交流。”

尊重学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从教的角度看, 因为优秀学生可爱, 所以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而对于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 我们往往忘记了去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 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 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 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 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 使他们感受到平等、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记得我在一次语文课上提问时, 无意中发现一位基础较差的女同学也举起了手。虽然她的目光有些闪烁, 但想到她从没主动举手回答过问题。我就把这个回答的机会让给了她, 可当她回答问题时, 却连一个字也回答不出。下课后, 我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 她哭着说:“不会, 别人都会, 如果我老是不举手, 别人会更笑我的……”我没有指责她, 沉思良久, 我和她约定:“以后我再提问时, 如果真会回答, 你举左手, 如果不会, 就举右手。”我心中有底, 她后来再没有遇到站起来又回答不出来的难堪了。同时, 我抓住她举左手的机会点她回答问题, 并抓住细小的进步在班上表扬鼓励她, 使她的学习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

情感是行为的动力, 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状态下, 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老师若把学生高高兴兴的一声“老师好”当作耳边风, 他们会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 内心不愉快, 由此带来师生感情疏远, 从而影响教与学过程。因为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 不只体现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还在于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对学生切不可摆出一付凛然不可侵犯、高高在上的架势, 教师对学生也要礼貌待人, 不可抓住学生的短处或学生生理缺陷来嘲笑学生, “跛人面前不说短话”。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仪表的整洁, 在讲课时, 还要注意语言美。说话要和气, 不恶语伤人, 语言要谦诚, 不强词夺理, 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话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要真正做到“诚者, 事之始终”。

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 还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坚持培养学生兴趣, 发挥学生的特长, 扬长避短, 使其主要方面能够“大有所为”, 这往往是开拓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学生的“多样化”。要给学生提供发挥所长、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自信的心态。

我班有个学生字写得特别好, 就是上课爱乱讲话, 我对他说:“你的字写得太美了, 如果改掉上课乱讲话的毛病, 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也和你的字一样的美!”听了我的话后, 他逐渐改正了上课再乱讲话的毛病, 成绩也渐渐好了。可见, 用闪光点激励比直接批评的效果好得多。在班上, 我同时建立了很多学习榜样栏目, 如“班级之最”、“红花少年”、“我的榜样”……几周评选一次。这样, 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又使学生有了可学的对象, 进而形成了良好班风学风。

三、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健康

受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不能动辄以停课停学作为惩罚学生的杀手锏, 把一些本应在学校享受教育的学生推向社会, 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保护学生教育权的同时, 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名誉及隐私。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 并且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在处理事情时, 容易偏激出错。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 容易认识自己的错误, 并努力纠正。教师对学生要采取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过错的危害;另一方面, 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名誉。比如, 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应该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不得随意开除。对于学生的隐私, 不能随便到处散布, 更不能支持其他学生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学生的隐私。例如, 学生信件不得隐匿、毁弃或非法开拆, 对学生的成绩等进行不正当的排名并公布等等。

另外, 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发展阶段, 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损害, 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下节课是体育课或课间操, 某某老师说题没讲完, 占十分钟, 有的老师甚至整节地占用, 侵占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 引起了学生的强烈不满。还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生字或单词错了, 罚写数十遍或几篇;上课迟到了, 罚站一节课、面壁或围着操场跑等等。这些现象都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记得在我刚担任班主任时, 班上一个学生6岁丧母, 父亲多年在外打工, 年迈的婆婆根本管不了他, 小学时偷盗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在学校经常惹事生非, 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老师们也劝我将他“技术处理” (用其他方法使他自动退学) 。我知道他变成这样是因为缺乏爱, 他需要的是更多的关心。于是, 我便找他谈心, 教他做人的道理, 在班上经常表扬他的优点, 让他管理班级的卫生工作, 到了周末还经常家访, 给他一些衣服和零用钱。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 他开始信任我, 心里的话也对我说, 并逐渐改变了很多坏毛病, 除了积极管好班上的卫生工作外, 还经常帮助同学搞卫生。同学们看到他的变化, 也主动和他交朋友, 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帮助他搞好学习。通过大家的努力, 学期末他还被同学们评为“优秀班干部”。这是他读书以来获得的第一次荣誉。当时, 他激动得哭了。从此, 以后他逐渐完善自己, 终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

四、尊重学生的成果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 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问题, 享受成功的快乐。否则学生对教师只能敬而远之。我曾听一位名师上语文课, 在课上他请一位阅读能力特差的学生读书, 这位学生读得结结巴巴、非常吃力。他非常耐心地听学生读完后, 不但没有指责学生, 反而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 很辛苦, 他能坚持把文章读完, 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评价既不伤害学生, 又给了学生自信, 多可贵啊!所以, 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 做到以学生为主, 课堂评价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你真会读书!”“你的感悟能力真强!”“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 但只要合理运用, 就能鼓舞学生斗志, 增强学生自信, 激发学生潜能, 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不仅是要表扬、也不止是物质奖励, 更重要的是和同学们共同分享成功、胜利、进步甚至是失败。让同学们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自豪、痛苦, 学生们将受到的很大激励, 必将终身受益。

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不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要把学生身心的发展当作教师工作的头等大事。尊重学生的发展, 除了要求教师全面审视自己的教育观、管理观外, 还要求教师具体做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教师应通过学习和研究, 形成科学的发展观;二是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发展情况有切实的了解, 并结合了解的情况,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三是教师必须用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工作;四是教师应帮助学生排除各种阻碍发展的因素, 并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和机遇;五是教师应努力促使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应努力促成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发展。

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闪光点,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叹息。我们要扬起爱的风帆, 用尊重来铺就教育之路, 用爱心与尊重去浇灌每粒种子, 去培育每一朵青春的花蕾!

16.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篇十六

小 订阅

一、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发动每个队员收集一个个尊重的故事;

2、排练有关节目:情景剧、朗诵、演讲、三句半等;

3、队员准备关于怎样尊重他人的演讲稿。

三、具体步骤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但却有很多同学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怎么样才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我们要尊重自已和他人的学习权利、尊重自已和他人的学习能力,在集体活动中,结识更多的朋友,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调节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但却有很多同学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怎么样才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谁能来说一说?(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你要想他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他人。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的。请听第一小组带来的演讲《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主持人上场!

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男: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女:我们要有新的思想,做善于思考的人,做富有思想性的人。

男:为了做好这些,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人。

女:“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男:尊重他人的学习权利: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意愿,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尊重他人的呢?

女:同学们,尊重他人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具有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强团结,还会使人心情顺畅,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的兴旺发达。

男:反之,则会出现关系紧张,闹不团结,给学习和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校园内,在同学间嬉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骂人,给别人起绰号,把别人的名字、绰号乱写、乱涂,这样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像这样的做法,都会给友好、纯洁的同学关系蒙上阴影。

女: 尊重他人是心灵高尚,有文化有教养,文明礼貌的集中表现。学校是文明的圣地、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要做到尊重他人。在这方面,伟大的领袖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男:请听第二小组带来的故事联播《尊重》。首先为大家讲故事的是()同学,故事的名字是《毛主席回乡》

3、故事联播《尊重》

(1)《毛主席回乡》

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湖南故乡,特地邀请一些亲友、长辈一起吃饭。接到邀请后,大家都很高兴。吃饭时毛主席说:“今天,我给诸位敬酒。”众人站起来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又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三言两语,你敬我谦,关系多么融洽。你看,毛主席多尊重别人啊!

女:接下来为大家讲故事的是()同学,故事的名字是《刘伯承和小叶丹》

(2)《刘伯承和小叶丹》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彝族地区,由于彝族的人民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对汉族人很敌视。刘伯承告诫战士们要尊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彝族人民搞好关系。刘伯承还亲自会见彝族首领小叶丹,和他亲切交谈。在刘伯承的努力下,小叶丹很受感动,和刘伯承结为兄弟。小叶丹派人给红军带路,护送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

男:下面为大家讲故事的是()同学,故事的名字是《周总理过泼水节》

(3)《周总理过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向周总理泼水表达祝福,警卫员怕周总理着凉,要用伞去挡水,周总理对他说:“只有尊重风俗习惯,才能和各族人民心连心啊!”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他多尊重少数民族的人们啊!

女:如果不尊重他人,又会有什么后果呢?请听《肖伯纳和小姑娘》,由()同学为大家讲。

(4)《肖伯纳和小姑娘》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伯纳在苏联访问期间,遇到了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和她玩了很长时间。分手的时间。分手的时候,他对小姑娘说:“回家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肖伯纳。”小姑娘看了他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美丽的姑娘卡秋莎。”这一番话使肖伯纳大吃一惊。后来,他把这件事作为教训,铭记在心,并发誓要尊重他人。

师:听了关于名人的尊重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男: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是尊重他人的直接表现。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我们都学会说声“对不起”,让温暖的人际新风,去融化一个个不应出现的人和人之间不愉快的疙瘩。

女:有句格言说:“有人向你鞠躬,你要向他还礼,因为他不是你的奴隶。”同学们,你们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吗?那么,就请你先尊重他人吧!

合:让我们讲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想法、尊重他人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和睦的大家庭。

男: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获得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

女:只要认真培养,你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请欣赏第三小组带来的三句半《尊重他人》,由()同学为大家表演。

4、三句半《尊重他人》

老师同学注意了,四名队员站得好,要问我们演什么?往下瞧。

尊重他人很重要,打架骂人得取消,人人都会来夸你,别骄傲。

从小尊重要做到,文明礼貌是目标,长大再改行不行?可不好。

学习雷锋志气高,互助帮助人人笑,要从小事来做起,有实效。

说到不如做得到,提高觉悟最重要,彼此尊重树新风,那才妙。

我们说得好不好,提出意见会记牢,下次上台来表演,再提高。

女:下面请欣赏第四小组带来的情景剧《小明变了》,由()同学为大家表演

5、小品《小明变了》

(小明上场,玩世不恭地):现在的学生真糟糕,爱哭爱笑还爱闹,不帮父母不干活,称王称霸又撒娇。到校上课就迟到,迟到也不喊报告,考试作弊有绝招,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都像韦小宝,对付老师有技巧。

(大家齐声喊):不对,你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我们大家。

小丽:为什么?

旁白:做为一个学生,你都这么看不起自己,让我来领你去看看吧,看你还这么说吗?

(小丽上场):又放寒假了,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为家长做一件事”,我该做什么呢?

(旁白:妈妈下班回家,坐在沙发上想休息一下):上了半天的班,可真累。(旁白:小丽敲门)孩子回来了,放假了好不好?这回你可以好好玩一玩了,我去给你做饭。

小丽:妈妈你上了半天的班,也累了。先休息一会吧,一会儿我来帮你。

妈妈:你真懂事。

小丽:我明白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就是要我们知道用实际行动孝顺父母,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孝、礼、勤”的良好行为习惯。

(旁白):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双倍甚至更多的爱,却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想到回报。布置这份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际行动中,用心去体验父母对自已的爱,从而尊重父母的劳动,营造融融的亲情关系。

小明:人家女同学都能明白怎么做,看来我也不应该在这念顺口溜,而应该去独立打扫房间卫生,让忙了一天工作的爸爸妈妈好好休息一下。

旁白:你不能走,我还得领你去看看同学们是怎么学习的,看你还怎么说。

小明:别去了,我知道我说得不对,我不说了行不行啊?

旁白:你只说你不说了,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呢?

(小亮正在写作业,旁白问: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啊?)今天,我去学画画了,回来得晚,可我一定要把作业写得工工整整,这是对老师为我们辛辛苦苦判作业的一种尊重。我更要好好学习,因为这也是对爸爸妈妈挣钱让我们上学的一种尊重啊!

小明:看来我真是说错了,应该是:现在的学生真是好,学习努力品格高,全面发展样样行,自尊自重有礼貌。

师:看了这个情景剧,我相信同学们此时此刻又有话要说了。谁能先来谈一谈?

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教育。

女:不尊重别人,就没有人愿意指点他、教育他。别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听进去。

男:这样的人,很难不断地进步,很可能与班级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女: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

男:这样,人际关系之间就会有许多摩擦,就会失去许多的朋友,就会在人生的路上,失去许多帮助,失去许多支持。

合:因此,尊重别人不是件小事情,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尊重别人。

男:尊重是最起码的道德共识。

女: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最重要的首先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道德,就谈不上交往。

男:同学对我们身边不同行业的人对尊重的理解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第五小组他们的调查结果。

生1:我采访的是我们的科任老师:她说,学生上课不迟到,认真听讲是对老师的尊重。

生2:我采访的是清洁工阿姨她说:人们爱护环境,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就是对我们的尊重。

生3:我采访的是交警叔叔他说,不闯红灯是对交通警察的尊重,酒后不驾车是对生命的尊重。

生4:我采访的是公交车司机他说,车上不吸烟是对健康的尊重,能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是对他人的尊重。

生5:我采访的是农民伯伯他说,不浪费一粒粮是对我们农民的尊重。

生6:我采访的是售货员阿姨她说,我们每天面带微笑欢迎每一位顾客,无论客人是否买东西,我们都说上一句:欢迎下次光临。这是对顾客的尊重。

生7:我采访的是一位同学他说,尊重是你不小心碰到别人时说的一声“对不起”。尊重是别人帮助你时 你的一句“谢谢你” 生8:我采访的是一位中学生他说,不乱花一分钱是对父母的尊重,不喊错同学的名字是对同学的尊重。

女:听了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不同行业的人对尊重有不同的理解。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颗宽容的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心里话说呢?

尊重的心里话交流

1、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

2、被人尊重是一种权利,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3、即使我读课文不好听,也请大家不要笑我。

4、“尊重自己”强调“自立”。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

5、人虽然有年龄、性别、体貌的差别,但人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希望获得尊重。

6、尊重是生命成长的需要,也是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

7、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

8、一个表扬,一个微笑,对有的同学是锦上添花,对有的同学则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轻松且美丽;“雪中送炭”辛苦但重要。

9、接纳自己,首先要承认并尊重现实,接受现实中的我,还要善待自己。

10、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利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11、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2、如果我们尊重一个人,就应该希望他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为自己而健康成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

13、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

14、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

15、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很高兴,同学们都理解了怎样做才是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那我们回想一下,曾经的我们是不是很自私?以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人家是不是愿意。或在很多人面前叫别人的绰号或给别人起绰号伤害了别人呢?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用卡纸做一张 “心语卡”,写下自己的心里话,送给你曾经伤害过的同学。把你们的歉意表达出来,告诉他们事实并不是像你们所说的一样,你们其实只是在开玩笑。

师:你们可以写好后悄悄夹在同学的书本中,可以当面跟他们说,当然也可以用行动来告诉他们以后不会这样说了。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老师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受到了教育。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我们要真正从行动开始,有句话说得好:“我听到,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住了,我做到,我就理解了。”让我们齐诵《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

上一篇:模拟题练习题四及解析下一篇:网吧网络日常维护以及常见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