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食品(精选9篇)
1.职业生涯规划食品 篇一
大二下学期
寒假期间,到思念或三全等食品厂打工,丰富实践经验并了解食品厂的工作情况及环境条件。
准备自考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各专业课的学习更为紧张,要多进行实验操作类练习。
期末考试,认真备考,在课余时间看食品方面的书籍,参加自考。
做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完善各类知识体系,增强专业技能。
大三
毕业前 :到食品厂或公司实习,约10个月左右,回校后准备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考取食品检测中级技工,参加招聘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中期计划
在这个阶段,我已不再是一名学生,将进入社会并努力使自己融入其中,为了使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会尽力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找老师沟通或参加招聘会后找到一份与食品营养有关的工作。
毕业~毕业后5年:
在工作中积极认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考取二级公共营养师。
毕业后5~10年:
考取高级公共营养师,开始从事食品营养方面的工作和研究。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在这几年中,进入企业中级领导层,并有一定的资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转入医院、学校、社区等,为人们设计日常的饮食以及营养的搭配方案等。
长期计划
毕业后15年:
工作:参加培训和知识讲座增强多方面的能力,进入企业高级领导层,在社会或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工作顺利;
生活:有自己的家庭,婚姻幸福,双方父母安度晚年,生活态度乐观积极。
人际:有一些很要好的朋友,会定期聚会,同时在工作中结识更多的人,不断扩大人际范围,了解不同环境情况。
这段时间中,我也会尽力做一些慈善活动,努力帮助别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受到过社会的帮助,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回报他们。那些得营养性疾病的人需要的更多的是人们的关心和真诚的帮助,只要我们把眼光放的纯洁透明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美好!
五、职业规划的调整与备选方案
1. 职业目标、职业路径与行动计划的评估和调整
现实是很难预料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在制作规划书的时候难免有一定的遗漏和疏忽,而且外部环境也一直在变化之中,各种未知的因素也是我无法预测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我的评估调整周期为两年。
我想成为一名公共营养师,但这也存在一些风险:由于竞争压力可能毕业后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我会继续学习,掌握应聘技巧,作好下次准备。工作繁忙不能考高级营养师,我会不断积累经验,忙里抽闲,争取早日考上。我也会
一直深入研究本专业的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参加培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 大学生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 大学生电子商务专业自我鉴定
★ 营销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
★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
★ 食品工程与轻工专业自我鉴定
★ 食品专业简历
★ 食品专业求职信
★ 大学生环境保护专业的自我鉴定
★ 汽修大学生专业的自我鉴定
★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2.职业生涯规划食品 篇二
武汉市长江食品厂片旧城改造地块位于汉江北岸, 处在汉正街传统商贸区范围内, 是武汉市“两江四岸”综合改造的核心区域。该用地紧临城市内环线重要交通节点之一的汉江一桥, 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其毗邻汉江, 与龟山风景区、月湖文化艺术中心隔江相望, 景观地位非常重要。位于连接汉口、汉阳的门户位置,
项目用地分布在武胜路东西两侧,被城市规划道路长堤街、大夹街、汉正街等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地块,规划净用地面积为9.33公顷。用地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层数多在3—4层,拆迁建筑面积约24.4万平方米,现状容积率为2.4,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约4000户。现状用地存在商住功能混杂、环境质量恶化、道路不畅等诸多问题。
为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汉江两岸建设进展的号召,尽快改变汉江北岸城市环境面貌,促进区域城市发展,启动了该片区旧城改造工作,在通过土地市场公开出让后,成功开展了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此次征集活动较既往国际征集活动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规划咨询引导模式:即在前期用地规划咨询基础上,由规划咨询引导规划方案设计,从而使得设计机构规划既结合实际,又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同时具有较高国际水平。
2. 规划咨询研究
2.1 规划咨询研究的作用
对于具体项目用地而言,规划咨询主要作用在于:一是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处理,落实上位规划的原则,结合土地市场配置,合理确定规划设计条件,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二是结合多思路、多手段分析论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确定规划控制要求,有序引导下步建筑方案设计;三是通过落实“完善区域景观形态,保留地区历史传统元素,创造人行观江公共空间和引进先进商业业态”的规划理念,实现“更新商业业态,传承历史文化,创造节点景观,提升城市功能”的规划目标。
2.2 规划咨询方式
项目用地位于汉正街繁华闹市区,景观地位重要。规划咨询研究非常重视现状调研工作,扩大范围对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建筑功能、商业业态、景观及交通状况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调研,作为规划方案国际征集的基础资料之一。
在商业业态定位研究方面,规划咨询采用区域分析、地段构造分析、可比市场分析和市场组合研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从汉正街整体商业布局着手,结合用地特征,提出项目用地商业发展策略及规划设计建议。
在空间景观形态研究方面,规划咨询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沿江立面和道路界面分析、三维体块模拟,以及重要视点实景模拟等手法,通过多方案比较分析,明确景观控制要求。
为实现项目用地改造的经济平衡,规划咨询采用经济测算分析方法,通过对区域土地及各物业市场调查,结合项目土地单价和楼面地价测算,论证用地合理的强度。
同时,规划咨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查等形式征求项目改造意见,收集到“优化沿江及桥头景观、疏解区域交通、保护基督教堂、延续汉正街区街巷肌理”等若干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在规划控制中予以落实。
2.3 规划咨询的主要内容
规划咨询主要就景观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退界、历史建筑保护及城市肌理、建设强度等方面内容提出了规划控制要求。
(1)景观形态:规划形成“一点两轴”的景观结构,一点为桥头景观节点,两轴分别为汉江沿江绿化轴和武胜路干道景观轴线。空间形态上要求该地区与城市整体、相邻地区及内部各部分相协调,塑造具有武汉地方特色的整体空间形象,注重江汉一桥桥头空间形态的开敞性以及武胜路两侧、汉江沿线高层建筑的通透性,强化绿化景观和空间形态向汉江江滩的导向性,并充分考虑行人室外活动空间和江汉一桥及武胜路高架桥上由南至北、由北至南两个方向的直观感受,注重空间尺度和屋顶造型及附属设施的形式、材质、色彩,营造宜人的室内外整体空间,同时要求桥头处建筑裙房采取退层形式形成公共观江平台,并注意规划用地垂江方向景观的连续性。
(2)交通组织:一是要求研究区域道路系统的交通组织,处理好用地内部与外部交通的衔接,形成便捷、安全的交通系统;二是合理组织用地内人行、非机动车、机动车流及区域交通流,创造良好的通行环境;三是重视人行系统的安排,组织好人流的集散,人行系统设计必须与整体空间景观布局相一致,同时考虑武胜路东西两侧用地地下空间及地下通道联系。
(3)建筑退界:为形成桥头较为开敞的空间形态,要求武胜路、沿河大道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少于20—25米,交叉口处不少于40米,其余道路后退距离不少于5米。
(4)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肌理:要求严格保护现状基督教堂,优化周边环境,新建建筑应考虑与之协调,用地建筑布局应考虑与汉正街区域城市肌理相协调。
(5)建设强度:规划容积率平均控制在5.5以内,公建建筑高度控制在140米以内,住宅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内。
3. 国际方案征集活动简介
3.1 征集活动概况
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受委托承担了此次规划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活动。征集信息发布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多家国内外设计机构应征,经认真评选,最终选定了香港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武汉莱斯贝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五合国际建筑设计公司等三家设计机构参与此次征集活动。此次国际征集在充分利用已完成规划咨询成果基础上,采取“规划咨询引导设计方案征集”的模式。在提供项目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等刚性控制要求同时,将规划咨询研究内容中涉及的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退界等控制内容也作为方案设计的附件,从而保证规划咨询阶段控制要求的延续。征集过程中,注重与征集机构的技术沟通,避免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要求出现较大偏差。
3.2 国际征集应征方案评析
3.2.1 香港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方案——动感时尚
规划方案以“汉正新翼”为设计目标,注重“城市门户”景观的塑造和汉正街地方特色的延续。以现代式的“城墙”和优美的建筑天际线创造“城市门户”景观。同时,通过建设“教堂广场”,延续传统元素,为老汉正街注入新的生命力。
规划方案在建筑形态设计上体现了“动感时尚”的特点, 江汉一桥桥头两侧分别布置五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楼等超高层建筑, 通过景观建筑和观光连廊相互连通形成圆形围合空间, 并以此加强与汉江江滩的联系, 极具视觉冲击力, 形成区域标志性地标建筑。在临江二线区域, 临城市干道布置造型独特的公寓、办公楼, 从而形成富有韵律感的城市景观界面。
3.2.2 武汉莱斯贝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规划方案——传统务实
规划方案注重场地区位及特性分析,以现状存在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创造强烈感知的窗口形象,增加依河观景的机遇,塑造沿江生动景观风景线,保护和延续历史遗存,展现汉正街文化品位,组织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等六大规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解决措施,如增设桥头观景平台、充分利用建筑裙房屋顶为公共活动空间、维护基督教堂原貌、提供全天候四季皆宜的步行通道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规划方案在建筑形态设计上体现了“传统务实”的特点, 在江汉一桥东侧布置40层超高层宾馆, 西侧布置4栋30—32层高层住宅, 通过桥头两侧公建和住宅在高度、材质、形态等方面的对比, 塑造出感知强烈的桥头景观形象。临江二线区域则采用传统的围合式布局形式, 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观景等要求。
3.2.3 北京五合国际建筑设计公司规划方案——现代开放
规划方案从区域城市肌理出发,基于规划条件和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吸引力,自然形成地段有机的布局结构。规划注重桥头门户形象,提出“门户形象,商业繁荣,自然生活”的规划愿景。在总体思路上,以平行于道路的垂直网格将各地块整齐划分,用绿化带分隔闹与静,功能分区独立明确。五个地块在构思上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通过对“连”、“圈”、“带”的运用,解决了地块的“散”、“闹”、“混”的难题,形成和谐的街道空间和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
规划方案在建筑形态设计上体现了“现代开放”的特点, 将办公及商业沿武胜路两侧布置, 有利于形成完整的, 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形象。在武胜路东侧, 自南向北以140米高的酒店为建筑系列的开端, 跟随其后的是三栋形式相同而略有微差的办公楼, 延续着城市的节奏。在沿江立面上, 建筑以较大尺度凸显城市形象, 住宅采用了类似共建的建筑手法, 具有完整、简洁的建筑形象, 与隔武胜路相望的140米高五星级酒店共同形成了进入汉口的门户形象。
4. 规划咨询引导下方案征集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各种规模的城市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日益增多,这是规划专业领域一场值得肯定的、积极的嬗变,但传统国际征集由于语言交流障碍、规划设计任务书不明确、征集者自身思路和目标尚不清晰、缺少中期沟通环节、缺乏有效评审机制和后期贯彻衔接机制等诸多原因,普遍存在征集方案与国情偏离或不符,中标方案与国家法定规划未能有效衔接从而无法贯彻落实等问题。规划咨询引导下的方案征集模式有效地发挥了本地规划咨询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构建有效交流平台,引导国际征集按照创新又不失合理的方向发展,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1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规划咨询研究成果要求
因境内外设计机构对地方实际情况的了解比较欠缺,往往会出现较好的规划理念在本地却难以实施的情况,因此,本地规划咨询机构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咨询机构、设计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咨询机构基于对城市和基地现状的深刻认识而完成规划咨询成果内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境外设计机构先进规划思路和理念的优势,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4.2 相互沟通,避免设计思路与规划要求不符
规划方案设计属城市微观项目,但需与上位规划有效衔接。咨询机构和设计机构互动,可以使设计机构避免由于对规划要求了解不清、相关背景知识缺乏而导致的一些明显错误,保证设计构思与规划要求的合理衔接。同时,通过本地规划咨询与境外设计机构的合作,可学习境外设计机构先进的专业理念和技术方法,领悟其独到的设计创意。
4.3 公众参与,有效落实市民合理建议
规划咨询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事业,不仅要站在建设方立场考虑问题,更是代表着城市和公众利益。由规划咨询引导的方案征集,首先考虑的是有效保证公众权益,通过舆论宣传来扩大公众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重大决策的了解,通过问卷走访调查、规划展览等多渠道来了解市民的需求,使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为城市建设献计献策。同时,将合理建议通过规划控制要素落实到方案征集及方案设计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促进城市规划成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利益兼顾的全面性。
4.4 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建筑规划审批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规划咨询始终以城市整体利益为首要出发点,规划咨询的过程,就是落实城市整体利益,协调城市利益与建设单位利益的过程。因此,规划咨询引导的国际方案征集成果是以城市整体利益为基础,融入了设计机构先进的规划思路和理念后,形成具有可操作性、高质量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成果,指导下一步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有利于提高建筑规划管理审批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5. 结语
3.职业生涯规划食品 篇三
1.辽源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采取的措施
1.1抓体系建设,强化事业发展的基础 2007~2010年,辽源市加大了绿色食品体系建设。下辖的两县两区都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市县(区)两级专职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在编人员22人。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的管理尽快实现由单一行政推动向行政推动与依法监管并行转变,市农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整合资源,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纳入绿色食品办公室合属办公,增强了绿色食品产业质量监管力度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使绿色食品产业工作在各个层面都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农业系统内部也理顺了关系,加强合作,形成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农业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真正形成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互相支持,系统内外紧密合作的发展环境。
1.2抓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辽源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辽源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辽源市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意见》。2007年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在《辽源市食品监管工作意见》中把绿色食品开发和监管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要求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地产品可以免检。东丰县、东辽县把开发绿色食品工作纳入到主要领导工作,年终考核。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纳入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经过5年努力,使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支柱产业,到2010年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达36亿元。由于制度保障到位,市、县两级加强领导,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3抓科学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按照《辽源市绿色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狠抓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规划。一是突出地域特色。以粮食和特产业为主;二是突出产业重点。开发具有市场拉动大、科技含量高、生命力强的产品;三是突出发展精深加工。通过科学规划和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了以德春米业集团公司、夏兴有机生态生物高科集团、天人牧业有限公司等绿色产业发展基地,带动了辽源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专业生产和就业,成为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利税大户。据统计,到2010年底,辽源市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年加工产值达20亿元。
1.4抓监督管理,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领域是影响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质量的3个重要环节,辽源市通过抓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源头、绿色食品产业生产环节和绿色食品产业市场交易的监管,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每年都开展绿色食品产业专项检查和绿色食品的复查换证工作。同时会同工商、公安、卫生、质监等部门,结合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加强对产品的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5抓配套服务,提高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 辽源市农委连续3年都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绿色食品工作方案》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与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列为中心任务,明确职责。市、县两级绿办每年都举办绿色食品产业技术培训班;每年都组织企业、单位申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每年对绿色产业开发工作好的县、乡、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协会。2011年年初,在市供销合作社、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协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规程,优先发展协会的产品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绿色食品产业中的作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整个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绿色食品又好又快地发展。
1.6抓市场培育,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借助各类媒体,加强宣传,进一步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形象;协助绿色食品产业认证单位开展贸易促销活动,积极参加由省农委组织的各类展会与洽谈会;研究市场准入制度,引导企业构建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和营销网络。
1.7抓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绿色食品产业知识的学习、宣传及贯彻落实;与农药经销商签定不销售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绿色食品消费意识。
2.当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2.1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生产者仍然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消费者虽然开始重视绿色食品,但消费意识和鉴别能力欠缺,且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实施,很难体现绿色食品的优质优价。
2.2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农产品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需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到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求,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整体水平偏低,监督检测力不足,限制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2.3资金投入不够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经费不足,制约了其发展进程。示范区建设、标准制(修)订、检验检测、产品认定以及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4人才缺乏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人才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目前,从国家、省、市级到县、乡、村级还没有充分利用数量有限的农业标准化骨干人才,来培养大批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形成一条龙式的农业标准化培训制度。
3.对绿色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1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支持 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尽快明确和完善各级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机构,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工作业绩考核范围。抓紧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推动机制,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快速发展模式,积极创造改革和发展环境。要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生产性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营销等项目直接挂钩,进一步挖掘农业系统内部行政推动潜力,合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3.2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要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紧密结合起来,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品牌优势,同时把产业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将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和增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要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尽可能地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倾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向绿色食品产业产业投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3健全体系,强化队伍能力建设 体系队伍是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履行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使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的管理要尽快实现由单一行政推动向行政推动与依法监管并行转变。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充实机构人员队伍,特别是要加强绿色食品产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监管能力,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工作各个层面都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农业系统内部也要理顺关系,加强合作,形成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要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农业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真正形成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互相支持,系统内外紧密合作的发展格局。
4.食品安全规划活动方案 篇四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不断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整合监管力量,在全面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推动“餐饮业示范街、示范店、示范镇”创建活动有效开展,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食品市场环境,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全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提供保障。
二、工作内容及任务
主要包括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监管,有效落实环节监管措施,配合支持乡镇(街道)落实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情况。在大学园区和水鸣街重点开展示范园区,示范街、示范店创建活动,大学园区和水鸣街上所有餐饮店全部达到示范店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命名示范园区、示范街。每个乡镇创建一个餐饮示范店、一家公共食堂。大学园区、水鸣街及乡镇餐饮单位、食堂创建单位名单有相关监督科室负责于11月5日前报法制科。
三、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10月20日至11月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各监督科室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对辖区内餐饮单位发放《关于餐饮业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通知》及《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餐饮单位考核表》,并组织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二)自查阶段。11月6日至11月25日为自查阶段,各餐饮单位根据时间及要求,对照自身情况自查自纠。
(三)整改督导阶段。11月26日至12月5日为整改督导阶段,各监督科室按照分工,对所辖餐饮单位逐一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
(四)验收阶段。12月中旬为验收阶段,卫生监督所组织有关人员对餐饮单位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餐饮业示范店创建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制,分解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将这一创建活动做好。
(二)强化监督,突出重点。突出监管重点,落实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推进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对所辖范围内餐饮单位,特别是农村、小型餐饮单位,严格卫生许可审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按照“规范一批、扶持一批、取缔一批”的工作思路,对全区有证店进行规范、引导、整治,使其达到布局合理、经营规范、卫生安全、资料齐全的要求;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要严肃依法查处,对无证经营者会同工商、公安、执法等有关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三)搞好从业人员培训。根据创建活动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引导业户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使从业人员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职业生涯规划食品 篇五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2‟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畜牧、渔业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我们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相关规划,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制定本规划。
一、食品安全标准现状
(一)建设成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各部门、各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我国已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基本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品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又取得了新进展,主要有: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企业标准备案办法,明确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管理制度。组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制度。二是加快食品标准清理整合。重点对粮食、植物油、肉制品、乳与乳制品、酒类、调味品、饮料等食品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废止和调整了一批标准和指标,初步稳妥处理现行食品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三是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制定公布26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农药残留限量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补充完善食品包装材料标准,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四是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顺利实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传培训,组织开展标准跟踪评价,指导食品行业严格执行新的标准。五是深入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区域执行委员,主办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会议、农药残留法典会议,充分借鉴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和管理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公布前,各部门依职责分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总体数量多,但标准间既有交叉重复、又有脱节,标准间的衔接协调程度不高。二是个别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缺失,尚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求,例如部分配套检测方法、食品包装材料等标准缺失。三是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目前标准总体上标龄较长,食品产品安全标准通用性不强,部分标准指标欠缺风险评估依据,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和行业发展需要,影响了相关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标准宣传培训和贯彻执行有待加强。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多、技术性强、强制执行要求高,社会高度关注,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改进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做好标准的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等工作。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的制约因素有:一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基础研究滞后,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安全暴露评估等数据储备不足,监测评估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完善,目前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技术管理机构缺乏,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标准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与当前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工作的质量。三是标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研制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且较分散,研制标准的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原则,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构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体现《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涵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要求。
2.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性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以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为重点,科学合理设置标准内容,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我国国情和食品产业发展实际,兼顾行业现实和监管实际需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要积极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和管理经验,注重标准的操作性。
4.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标准管理制度,注重在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拓宽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方式,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主要目标。
——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到2015年基本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工作,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与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机制。建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强化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培训,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学习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解决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和强制执行的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标准清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开展清理工作。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对现行2000余项食品国家标准和29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提出现行相关标准或技术指标继续有效、整合和废止的清理意见。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相关标准的整合和废止工作。
(二)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按照“边清理、边完善”的工作原则,在对现行食品标准开展清理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组织和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重要标准不足和标准不配套等问题,提高标准的科学性。
重点做好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限量,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食品包装材料及其添加剂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制定、修订工作。2015年底前,修订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农药和兽药残留等限量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制定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限量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指示性微生物控制要求、即食食品微生物控制指南,科学设置食品产品中的微生物指标、限量和控制要求,完善食品容器、包装、加工设备材料标准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等食品相关产品标准。
(三)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准。按照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安全控制的要求,做好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强化原料、生产过程、运输和贮存、卫生管理等要求,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015年底前,制定公布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经营企业卫生规范、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20余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形成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体系。按照食品类别、生产经营方式等特点,进一步细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控制食品污染的要求和规定。
(四)合理设置食品产品安全标准。根据食品不同特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将肉类、酒类、植物油、调味品、婴幼儿食品、乳品、保健食品等主要大类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作为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工作的优先领域,制定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不能涵盖的危害因素限量要求和食品安全相关的强制性质量指标,标准制定中将侧重通用性和覆盖面,避免标准间的重复和交叉。
2015年底前,制定、修订肉类、酒类、植物油、调味品、婴幼儿食品、乳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水产品、粮食、豆类制品、饮料等主要大类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制定已有国际标准或已有进口贸易但我国尚缺失相关标准的食品产品安全标准。
(五)建立健全配套食品检验方法标准。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指标配套检测方法为重点,建立完整配套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体系。
2015年底前,重点制定、修订食品中各类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分析检测方法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等标准。
(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机制,保障反馈意见渠道畅通。
2012年底前,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等相关制度。2013年底前,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制定、修订、征求意见、标准审评、审评委员会委员管理、标准公布以及标准申报、咨询和解释等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的风险沟通与交流,使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七)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加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的宣传、培训、咨询和跟踪评价等工作力度,促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重点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传和标准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技术性强、公众普遍关注标准的宣传和解读,及时解答各方关注的标准问题,督促行业、企业主动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监管部门依法、依标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掌握标准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八)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研究。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需要,系统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增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原则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中的应用研究、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追踪比较研究、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体系设置研究、主要功能类别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等基础研究,并在标准工作中积极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
(九)提高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的能力。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食品标准管理经验,同时参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维护我国食品贸易利益。
到2015年,实现全面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各项活动,动态跟踪食品法典标准工作,全面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主要贸易成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跟踪其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工作进展,做好WTO/SPS通报及评议工作,参与或牵头与我国食品贸易利益密切相关的国际食品标准制定、修订和相关技术交流,不断完善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由卫生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会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大问题,协商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各项工作,细化分解本规划确定的任务,明确具体工作的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卫生部牵头本规划的组织实施,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标准清理和制定、修订工作。食品各相关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食品国家、行业标准的清理,提供日常监测和监督检查数据,敦促行业和企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及时收集、汇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行业部门要主动参与和配合标准体系建设,配合做好标准制定、修订和标准宣传、行业引导等工作。
(二)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设的投入。国家财政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开展本规划确定的重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保障经费投入,同时严格监管标准工作经费使用,确保经费使用高效、合规。充分利用现有食品标准研制机构和行业组织,设立各类标准的技术性平台,参与标准制定和修订、宣传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三)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建设,引进优秀领军人才,增加标准研制和管理工作人员配备,充实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力量。加强对重点科研院校、技术机构专业人才的标准化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的从事标准研制的专家队伍,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6.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规划 篇六
根据《**区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县)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强化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秩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进一步提升全镇食品安全工作监管水平,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强化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使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原则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正确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安全消费,不断推进城乡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农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
1、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农畜产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兽药、饲料添加剂等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污染的监测。
2、规范发展一批放心农资店,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自律,创建自主品牌,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检验检测制度。实施农产品标识推进计划,推广产地编码,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监管制度化、产品营销品牌化。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1、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严厉打击“黑窝点”,以及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2、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针对城镇、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专项抽查地方特产、植物油、面粉、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饮料、肉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品种,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依法吊销证照。
3、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督工作,开展对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风险监控,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4、建立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推行牛、羊、家禽的定点屠宰及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严厉打击私屠乱宰、加工注水肉等行为。继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1、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逐步建立起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其它不合格食品行为。
2、强化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经营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行为;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发生违规失信行为的经营者实行重点监督;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实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随附单溯源制度。
3、严格食品经营者质量管理责任。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建立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强化日常监测和强制检测。
(四)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
1、继续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餐馆业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2、严格餐饮食品卫生监督。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督,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1、镇政府对全镇食品安全负总责,将其纳入整体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并狠抓
落实。各有关部门和街道要按照职能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2、要引导企业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规范经营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要列入“黑名
单”。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律作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六)着力构建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镇、街道(社区)、村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和机构,镇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确定专人承担有效履行工作职责。
2、推进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群众监督网络和现代流通网建设,着力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负总责、各职能部门依法监督规范为主体,以食品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协助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以食品行业协(学)会组织自律、社会监督为辅的群众监督网络。同时,着力创建保证食品安全的集市食品市场和餐饮卫生达标的经营服务场所,不断建立起完善的食品供应网络体系。
3、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公共卫生进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进超市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和科技常识,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正确引导消费。发挥新闻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提高企业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四、工作目标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完善。
(二)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当地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 95%以上。(责任单位:武南工商所、武南卫生监督分所)
(三)流通环节特别是集市食品销售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检测手段有保障。90%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0%(责任单位:武南工商所)
(四)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武南卫生监督分所)
(五)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责任单位:各职能部门)
(六)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初步整合,检测计划和信息发布初步实现统一。(责任单位:各职能部门)
(七)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各职能部门)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7年8月1日至8月30日)
镇政府召集会议讨论制定发布实施意见,街道社区、各有关单位按照本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掌握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并利用各种方式向食品种植、养殖户、食品生产经营户及其从业人员进行宣传,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中来。由畜牧站、工商、卫生监督部门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食品种植养殖大户、食品生产经营户(包括小油坊、小豆腐坊、小酒坊、小饭店、小吃部、流动食品摊贩)、学校及工地食堂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向食品生产经营户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整治创建工作的意义和相关要求。
(二)自查自纠阶段(2007年9月1日至9月30日)
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照食品安全示范区(县)创建标准进行自查梳理;各食品生产经营户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生产经营标准和要求进行自查自纠。
(三)督促整改阶段(2007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
由畜牧站、工商、卫生监督部门组织对辖区内各食品生产经营户进行检查验收,对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标准进行现场业务指导,督促整改,对拒绝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生产经营户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或吊销其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对无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户列为取缔对象。
(四)集中整治阶段(2007年10月2日至11月20日)
由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工商、卫生、公安等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对无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户及流动食品摊贩实施取缔并查封生产经营场所、没收生产经营工具。
(五)督查自评阶段(2007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
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工作进行督查自评,并将结果上报镇政府。同时接受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阶段性考核。
(六)综合评价阶段(2008年1月至3月)
遵照区上考核指导意见,认真做好补充完善工作,全面实现工作目标。
(七)巩固示范阶段(2008年4月至7月)
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全面进入常规监管程序。
六、具体要求
(一)镇政府成立武南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武威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武南分所),具体负责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事宜。街道社区和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分解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2007年12月底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阶段考核。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各职能部门要迅速行动,确保按期达到目标。
(三)街道社区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工作,并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按照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保障人员、经费、时间和效果四落实。
(四)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在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进行专项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对整治中发现的案件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同时对各部门工作不负责任、失职、渎职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追究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工商、卫生部门继续加强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户的巡回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及时上报无证经营户名单。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取缔行动。
(六)街道社区、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向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和阶段总结。
7.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篇七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1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教师是大学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当前, 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作为核心力量的大学教师, 如何提升专业水平, 丰富专业素养, 促进专业发展的不断成熟, 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成为目前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教师职业生涯, 是指一个人一生在大学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是根据大学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 结合大学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 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 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
2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2.1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2.1.1教学管理型。对于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教师, 可以向教师———教研室主任———院系主任——校级领导方向发展。2.1.2教学科研型。对于教学水平高、具有专业发展潜力的教师, 可以向见习助教———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方向发展。2.1.3科研教学型。对于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 可以向见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方向发展。2.1.4行政管理型。对于不太适合从事教学科研, 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 可向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方向发展。因此大学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差异, 具体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2.2 自我评估。
大学教师要综合评估各种因素, 确切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 以切合实际的要求, 不能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 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可行和最佳的选择。
2.3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大学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还要评估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 主要是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环境因素的评估主要包括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大学教师在规划职业生涯时, 要分析所处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等。
2.4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做好以上几步后, 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对于教师, 要努力加深自己的理论和学术功底,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课上讨论、聘请专家等方式, 上好各门学科的专业课,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 另外还要搞好学术研究, 发表学术专著和文章, 参加学术课题的研究, 不断钻研新知。
2.5 评估与反馈。
评估与反馈是指在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自我的总结经验和教训, 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职业目标。因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 要根据环境的变化, 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3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和教学工作。大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可以塑造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提高大学教师职业的声望, 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教师在上岗教学之前, 都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资格培训及考试, 这种传统的大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 效果欠佳, 多采用听报告会和师德修养讲座等方式, 强调外部的作用, 而忽略大学教师的内部发展动机。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应从专业途径入手, 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外出进修甚至是出国进修的机会, 多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 多提供教师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机会。当大学教师把学到的教育科学知识转化为过硬的职业技能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并有所收获的时候, 会对大学教师职业产生责任感和浓厚的兴趣, 其责任心和事业心也会得到提高, 从而使他们的职业目标逐渐明朗、坚实, 最终形成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积极现象, 即职业理想。这种以专业提高为载体的职业道德教育, 是一种激发其内部需要的举措, 具有作用持久且深远的特性。
3.2 进行大学教师专业学术发展培训。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强调终身学习理念, 可以通过专业学术领域的课题、科研等工作的开展, 来保持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因此, 从大学组织来讲, 要开设专业学术发展机构, 进行专业发展培训, 重视大学教师专业学术内容的丰富化, 不断发现和开发大学教师的潜能。现代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是控制和信息方面的自我封闭, 在规划过程中, 由于大学教师的个人学习风格、爱好千差万别, 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不同的要求, 在具体工作中, 一方面, 大学组织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不能越俎代庖;另一方面, 大学教师要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承担主要责任,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咨询、讲座等, 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 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比如参与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 (包括读研、读博) 、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 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3 设置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阶梯。
大学组织应根据学校性质、办学目标、学科水平, 同时结合大学教师个性特征、兴趣、专业特点等方面, 借鉴国内外学术职业发展阶梯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 为大学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职业发展阶梯, 充分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增加其对大学发展的认同感和忠诚感, 从而促进大学的持续发展。在为大学教师制定学术职业发展阶梯时, 要注意根据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与本大学组织的发展动态, 及时调整学术职业发展阶梯, 以增强大学教师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大学管理人员在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联系和纽带作用, 管理人员在参与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运用相关技巧、政策对大学教师个体予以不懈的支持与追踪, 对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起着有效的引导、辅导、支持的作用, 使大学教师可以在积极、支持、富有亲和力、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完善职业生涯的发展。
3.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离不开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如要建立公平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以及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 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从教师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入手, 分析教师在此阶段的需求, 运用激励理论, 有计划地对教师予以有效的刺激、引导与鼓励, 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在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下, 教师职业的丰富内涵, 职业的挑战性、创造性, 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将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3.5 大学要建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平台。
对于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所在大学的管理机构也要提供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给予支持。一是建立高校教师个人信息库, 及时掌握发展动态;二是提供教师自由交流平台, 开展如文化沙龙、读书协会等活动, 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三是建立学术团队自由合作平台, 鼓励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与教学研究, 引入良性竞争, 设立教师教学与科研团队排行榜;四是建立学校定期发布信息的平台。高校教师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 比较重视两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是有关高校内奖酬的信息, 比如工资、福利、进修、学术假期、职称等, 以及这些奖酬的数量、具体内容, 获得这些奖酬的条件、程序;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评价, 包括同行、专家等等。只有清晰地掌握这两种信息, 教师才可能树立正确的个人目标, 建立工作绩效与自己需要的奖酬之间的联系。因此, 高校管理者应该将这些信息通过量化、透明的方式, 以正式信息渠道公布。
参考文献
[1]肖晓敏.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6) .[1]肖晓敏.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6) .
[2]竺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J].师资培训研究, 2005 (4) .[2]竺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J].师资培训研究, 2005 (4) .
[3]倪新刚.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7) .[3]倪新刚.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7) .
8.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表 篇八
我接触过的80%的职场人士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持否定或迷茫态度。原因很多,你可以列举出1000条理由表示你不喜欢某个工作,而这些理由听起来都是合理的,不过,我经常问他们:你想过怎样改变吗?“曾经想过”,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大部分人把失败的尝试都冠以“曾经”而抛弃,所以不是他们没有改变的动力,更多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感受,这导致对职业生涯的思考“浅尝辄止”,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方法失当的问题,
从我以往的培训经验中发现:更多的人会从别人的成功经验来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这时,我一般会告诉他们:别人的成功故事往往是对你的误导,你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冲动,找到你自己,挖掘你自己。
如果你真的希望改变,请和我一起按照科学的万法思考你的未来,以下工作表探讨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你找到职业定位的坐标,只有拥有这些坐标,你才能清楚“我在哪里”和“我将向哪里去”。生命故事编织练习
Step1生命故事编织练习
照着例子里的曲线,你可以闭上眼睛系统地回忆和思考一下,把这个轨迹画出来,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什么或者什么人影响了你的每一个决定?
你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中都得到了哪些指导或启发?
你觉得你过去的经历隐藏着你的个性和态度哪些深层次的东西?
什么帮助你应对变化和转变?
某个特定的节点,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处于人生的高潮或低潮?
然后,基于上面的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生活可以重新来过,你会编织一个怎样的人生?
我们一起编织这个故事的目的很简单,你要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会讲故事的人往往职业生涯发展得很好。为什么?他们告诉我:“我曾经的面试官和老板是被我的一个故事打动的。”看来,职业发展不是那么冷酷的指标性过程,里面充满了无数感性和传奇的细节。有谁不喜欢听一个真实而美妙的故事呢?
Step2发现属于自己的“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我们经常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的好处在于,它能激发你的“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在一个人满足了自我实现需要的时候,就会焕发出一种叫高峰体验的精神面貌。你不一定迅速下结论,甚至可以和熟悉你的人讨论,最后努力总结一下这种跟你的生命价值关系密切的情感诉求。
Step3确定你的价值观
从下面的价值观细则里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建议选5条,泛泛反而无法起到提醒和激励的作用)。
挑选好自己的价值观细则后,请认真思考如下问题:
哪些价值观目前你执行得并不满意?
哪些重要的价值观你现在还不具备?
你为了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做了哪些努力?
目前你需要做出哪些改变以符合你的价值观?
Step4确定你的职场价值观准则
如果你思考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那么根据刚才的思考来进一步梳理你的职场价值观(选出5条你最看重的职场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职业生涯里我究竟最想要什么?客观地说,没有一个完美的职业环境让你处处顺心,作为成年人,你必须了解自己。进而懂得取舍。这是职场最重要的智慧。
Step5确立职业目标
经过上面的思考,估计你已经对几个重要的问题有了答案。先记录下来,不时看一看思考的结果,这里鼓励你不断地修改。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拥有怎样的生活?
进而我需要一个怎样的职业生涯?
9.职业生涯规划食品 篇九
为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的优势与现状
(一)优势
我市开发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一是伊春林区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先决条件。二是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等自然资源丰富,生长面积广、蕴藏量大,品种全,品质好。三是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把绿色食品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四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大力支持、重点推进,使之在“十五”期末形成全市的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认识统一,有积极投入的热情。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建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有一批懂管理民、懂技术,适应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人才。
(二)现状
我市绿色食品开发起步于1994年,“九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有5户企业1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简称绿标)。已建成绿色水稻基地10万亩,大豆基地23万亩,芸豆基地2万亩;建成规模超300万袋食用菌基地5处,刺嫩芽采集基地1.25万亩。2000年,全市绿色食品种植业产量7.5万吨,销售收入13,895万元。绿色食品加工产量4.2万吨,创产值9,695万元。利税795万元。绿色食品增中值实现1.4亿元。同时,还建立了绿色食品专用肥料生产企业;有12家获绿标企业和拟申报绿标企业在北京、上海等设立了销售网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目前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企业分散,没有形成整体效益,企业及产品知名度低,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今后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产业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依据《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出一批绿色食品名牌产品,使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在“十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形成以生态种植、养殖、野生资源采集、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为基本构架的产业化体系,绿色食品增加值达到7.8亿元,年均递增41%。
2、绿色食品基地:2001年,达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绿色水稻基地1处10万亩,绿色大豆基地2处28万亩,绿色芸豆基地1处3万亩,绿色油豆角基地1处1万亩),绿色食品产量9.9万吨,收入2.1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0%、32%和51%。到2005年,达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2.4万亩(其中绿色水稻基地20万亩,绿色大豆基地40万亩,绿色芸豆基地5万亩,油豆角基地2万亩,绿色蔬菜基地5.4万亩),绿色食品产量32万吨,收入7.2亿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16%、33%和39%。
3、绿色食品加工业:2001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9家。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到4.8万吨,产值达到1.3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7%、33%。到2005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21家,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到11.2万吨,产值达到9.7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
4、绿色食品产品:“十五”期间,新增绿色食品29个(含有机食品)。2001年新增绿色食品5个,以后每年新增6个。至2005年全市绿色食品达到40人,其中农产品13个、畜牧水产品8个、山特产品17个、饮品2个。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产品
(一)农产品
1、大米:以铁力市四宝米业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重新申报铁力市四宝米业公司的大米为绿色食品,加工绿色食品大米产量3.5万吨,产值5,600万元,利税400万元;铁力市及双丰、铁力局等地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5万吨。2005年,全市绿色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10万吨。
2、大豆及食用油:以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重新申报铁力市双丰浸油厂的为绿色食品,全市绿色大豆基地面积达到28万亩,产量2.8万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2005年,全市绿色大豆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4万吨,销售收入7,200万元。
3、杂粮:以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全市绿色芸豆基地面积3万亩,总产量3,000吨,收入720万元;2005年,绿色芸豆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5,000吨,收入1,200万元。
4、油豆角:2001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油豆角为绿色食品。2005年,全市绿色油豆角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加工产品100吨,创产值160万元。
5、速冻玉米:2001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速冻玉米为绿色食品。2005年,公司生产绿色食品速冻玉米800吨,收入达到700万元。
6、蔬菜:“十五”期间,在铁力市、伊春区、友好区、新青区建立绿色蔬菜种植基地5.4万亩,产量11.7万吨,实现收入5,900万元。
(二)畜牧水产品
1、肉鸡:“十五”期间,申报友好肉鸡养殖加工总厂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年,养殖加工绿色肉鸡600万只。
2、林冠鸡:“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市四宝公司林冠鸡产品为绿色食品。以铁力市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林冠鸡养殖。2001年林冠鸡养殖量发展到15万只,2005年发展到100万只。
3、大鹅:以桃山林业局为龙头企业。2005年全市发展到120万只,新建一条大鹅加工生产线。
4、肉牛:以朗乡局和铁力市农发牧业公司为龙头企业。2005年南部地区养殖肉牛发展到15万头,新建一条加工生产线。
5、鱼:“十五”期间,在嘉荫县发展一户绿色水产品生产企业,利用黑龙江水资源,发展名优特鱼种江水养殖。2005年,放养水面3万亩,绿色食品江鱼产量达到1,500吨。
6、乳品:“十五”期间,以铁力市盛中乳品厂为龙头企业。在铁力市发展奶牛8,000头,年产绿色食品奶粉6,500吨。
7、肉兔:“十五”期间,以友好翔宇肉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养殖肉兔发展到100万只,年加工绿色食品兔肉1,250吨。
(三)山特产品
1、山野菜:以山菜王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绿色食品刺嫩芽、黄瓜香加工产量1,045吨,产值1,550万元,利税282万元,建立刺嫩芽采集基地2万亩。2005年,刺嫩芽、黄瓜香加工产量达到1,600吨,产值2,350万元,利税235万元。
2、食用菌:在嘉荫县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现有的食用菌生产规模基础上,2001年,申报朗乡绿色实业公司的香菇产品、五营林业局木耳为绿色食品。2001年,全市加工绿色食品木耳300吨,香菇260
吨,创产值2,690万元,利税300万元。到2005年,加工木耳1,800吨,创产值9,2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3、刺五加保健茶:“十五”期间,申报哈慈保健茶厂、铁力局松涛保健茶厂的产品为绿色食品。到2005年,全市刺五加保健茶产量600吨,产值1.8亿元,利税2,200万元,建立刺五加采集基地10万亩。
4、人参:“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市桃山参药集团的产品为绿色保健食品。到2005年,人参制品产量250吨,产值3,750万元,利税320万元。建立人参基地200万平方米。
5、林蛙:“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局林蛙加工厂、铁力市神树野生动物研究所的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年,收获绿色食品商品蛙600吨,创产值7,200万元,利税770万元,全市放养面积36万公顷。
6、蜂:“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蜂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年,绿色食品蜂蜜产量480吨,产值150万元,利阁30万元,全市养蜂8,000箱。
(四)饮品
1、矿泉水:2001年申报伊凌王矿泉水为绿色食品。加工产品3,000吨,创产值300万元。到2005年加工产品6,000吨,创产值600万元。
2、果酒系列:“十五”期间,申报五营果酒厂的越桔饮品为绿色食品。到2005年,产量达到 2,000吨,产值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快全市绿色食品开发,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绿色食品开发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李长祥
副组长:杨锡民金宗学
成员单位:市农委(市绿办、多种经营局)、市计委、市经贸委、市农业局、市资源避、市营林局、市畜牧局、市外经贸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技术监督局、市环保局、市人民银行、市农业银行、市工商银行。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绿办、多种经营局)。
五、推进措施
(一)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我市林地面积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发展绿色食品。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要围绕名特优产品搞改造,上规模,鼓励规模小的加工企业向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靠拢,形成一批名具特色的龙头加工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快有机肥料,绿色饲料等绿色食品相关联产业的开发,以满足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科研、信息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实施市场牵动战略,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要利用新闻媒体及各种经贸活动和信息网络等,从宣传我市生态环境优势入手,全方位展示我市绿色食品,提高我市绿色食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树立小兴安岭绿色食品整体形象。二是加快建设牵动全市,辐射省内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积极开发全国各大城市绿色食品销售市场,逐步形成产地批发市场与外埠市场相连接,联销经营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伊春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网络。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中介组织,培养一支营销人才队伍。同时,市绿办与有关部门协作,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十五”期间,要在山特产品人工驯化栽培和精深加工上实现突破。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利用技术讲座、典型示范等形式,培训绿色食品管理、生产人员。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认真贯彻《森林法》、《环保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金融、财政部门将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森工多种经营贴息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将重点用于绿色食品开发上。将积极向上争取绿色食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对新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经过资源部门核准确定后可在前三年减免资源补偿费。对绿色食品申报费用、政府给予补贴三分之一。建立面向农户、职工,方便快捷的小额贷款制度,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实施品牌战略,改进产品包装,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叫响优势品牌,把优质品牌做大、做强,努力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牵动力。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包装、设计进一步规范化,体现绿色食品的特点,向中高档次发展,积极发展无污染包装物的生产和应用,确保绿色食品的内在品质和外部包装的完美统一。
【职业生涯规划食品】推荐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讲座06-18
新闻职业生涯规划07-02
我与职业生涯规划07-15
模具职业生涯规划08-24
软件职业生涯规划08-27
职业生涯规划看法10-06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划06-17
动画职业生涯规划书06-19
大学人生职业生涯规划06-28
大二职业生涯规划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