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精选17篇)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一
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龙游三中
何啊玲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并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徒有合作的外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耗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我们一线教师还有很多疑惑和问题,特别是对课堂中生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抱有疑问。什么内容要合作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合作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学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学生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感等几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层次,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间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力求体现集体性教学与个体性教学的统一。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并举的结果。它着眼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并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1)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2)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投入,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3)任务导向明确,学习成功率高,达到了预期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合作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合作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学生合作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学生合作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重难点分析
(1)我校班级人数较多,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们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习偏弱的学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合作材料选择的“度”,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更有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四、本课题的预期价值
经过研究实验,初步找出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策略,及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如何通过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的合作技能,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认真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科学做好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正确定位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让教师自主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基本途径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为难境地,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学生进步,教师发展、教学相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学习阶段(2015.3-2015.4):
(1)、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2)、课题组成员重点研究“合作小组”学习的特点及理解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和要素。(3)、学习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
2、实施阶段(2015.4-2016.11):
(1)、调查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2)、具体制定各类有效性检测表。
(3)、实施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案。
3、反思阶段(2016.11-2016.12):(1)、各成员完成本阶段总结材料。
(2)、总结研究方案得失,汇总材料,写出结题论文。
六、前期准备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实施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构建学习小组结构图、成员责任分工表,教学过程的反思等;
2、了解学生情况,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②传统教学方式的调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小组组成结构图、论文等。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合作”是成功的土壤. 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没有“兴趣”就学不好数学, 没有“合作”就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 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研讨氛围, 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造合作条件
教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 让微笑感染每一名学生, 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 用微笑代替语言, 教师的语言亲切、和蔼、富有感染力, 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 敢于大胆发言. 同时, 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 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 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民主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合作、创新热情, 课堂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合作欲望
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利用数学教材, 创设数学活动. 要善于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出示具有挑战性、启发性和研讨性的教学活动, 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产生不足之感和求知欲, 从而为实现心理平衡去主动探索、学习, 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或感到自己无法完成时, 再开始合作学习, 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相互启发, 相得益彰, 就会焕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 合作才会有价值、有意义.
3. 体验合作成果, 激发合作兴趣
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经历发现、创新的过程,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的获得是他们劳动的结晶,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 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其乐于合作、长期合作.
二、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时, 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全盘考虑,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 采用前后位的坐法, 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 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 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 这些角色可以适当调换, 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 提高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 以便消除优等生的权威, 体现地位平等和机会均等.
三、恰当、适时地选择教学内容
1. 选择规律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开展合作学习. 如“圆周角度数定理”的结论,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题意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 然后由特殊到一般, 由简单到复杂, 在探索中发现并证明其结论.
2.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 但又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 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愿望, 在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下, 大家共同分析, 相互交流, 能够得出其结论, 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
3. 选择开放型问题和一题多解问题. 由于开放型、探索型的问题综合性较强, 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 因知识基础不同, 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得到不同结论. 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 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 因而能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 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小组合作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制定学习目标, 确保分工到位, 要求学生会彼此认可, 相互信任. 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画、动手操作、联想”等途径去理解所学内容. 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从而掌握新知识. 教师指导要“面面俱到”, 力求到每个合作小组中去, 才能随时关注和掌握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进行调控, 保证学生全员参与. 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 既不能浪费时间, 也不能草草收场.
2.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在合作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先, 要面向全体学生, 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 都应得到教师的关爱. 其次, 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 参与到合作、讨论的过程中, 和教师、组员一起共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诱导之下得到全面发展. 最后, 合作教学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 鼓励学生相信自我, 敢想敢说, 尽力展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重视合作学习的评价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实效性 探究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气象。这种教学方法由于能合理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行学习上的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师的青睐。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分工又有合作形式的互助性学习,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呢?
一、选择恰当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但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不只是由学生进行散乱地进行讨论,而是要教师选择好时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合作探究能够学生互相促进,但是过多的合作探究会适得其反,要保持最佳的探究时间,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1.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踊跃发言
在老师提出问题后,或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要让学生分组讨论,带动学生的积极动脑、主动发言,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才会对知识全面理解掌握。当学生踊跃发言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形成讨论小组,互相讨论从而带动不积极发言的同学。
2. 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合作时机在教学过程中也关键
当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仅凭自己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合作愿望就非常强烈,这时是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最佳时机,最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协助能力。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掌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有意地设置一些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3. 合作学习应选择问题答案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的思考方案和解答方案都不是唯一的,而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很难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需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这时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发表自己的思路并且都要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讨论交流就会很踊跃、主动。然后各小组再选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在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可以提问具体哪位同学的方法和发言,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激发人人发言的积极性。
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采取有效的方式
小组合作形式要多样话,这样学生才觉得新鲜,兴趣持久,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应别出心裁,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人为地制造错误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让学生来纠正。这样可以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
1.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内部组织同学进行题目测试,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评比。这样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自己的学习好还不够,成绩差的同学会感到因为自己的成绩而影响小组整体成绩而有压力。(通过评比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同学指导和帮助差的同学,学习就会有所进步,整个小组学习成绩就会提升,也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习惯。
2. 设计问题情境强化小组合作的实效。问题情境设计是否合理,会影响到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和赛选问题情境,才能符合小组合作的要求。
问题一:你们知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吗?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为正数或则较小数减去较大数为负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问题三: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问题一中不具有探究性,学生能很快得出答案,小组合作没有意义。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挑战性大,可以设计成一个探究性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解决问题。如:其实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设计成一个有层次性探究问题。第二个的问题具有探究性,便于学生实施,顺利的开展研究,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但是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对于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可以提示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解决进行探究。
3.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的组织和调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是否充分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有效。其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知识学习、学法指导、组间调配。因此教师首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应该能预测的课中可以出现的问题,并做好预案,以避免上课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其次,教师在遇到教学局面失控时,要从容对待,合理、及时的引导,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合作学生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
总之,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个性发展,有利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智力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参考文献】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四
研究成员:冯敏、周琼、王黎清、龚红梅、周雪梅
一、课题提出
1、研究背景(1)地理因素
本课题组所在学校——乐善学校是武胜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教学质量仍有一定差距。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学生的学习方法单
一、学习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中心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科研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习惯于教学,习惯于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学习现有的理论,很少理论联系实际,很少进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进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长此已往,我们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主人,对于数学,让他们携手合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从而认识数学、感悟数学、学习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
2、教育现状
教育发展到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提出了许多课改意见、方案。然而多年的教育传统使学生、教师都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老师习惯于教,学生习惯于学”,不断出现“学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
/ 6
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三个重要方式之一。《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1、对于学生
在数学课堂中,广泛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类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有科学学习方法、有理性思维、有丰富情感、善于沟通、长于交际的社会人,而不是拥有满脑子数学知识的书呆子。
2、对于老师
理论及理念要求,要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更要学习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实践要求,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观,为适应“学生中心式”的课堂模式,老师要提升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能力、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能力,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1)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课题,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旧教学观对“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的不同看法,通过比较,便于对两种教育观做出取舍。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是精通数学知识的老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老师的数学知识、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数学能力。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因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新的教学观主张,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不只是师生的单一联系,更应是师生、生生、小组内、小组间等学习组织链接成的网际关系。即数学课堂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还要受同学、学习小组等的交互影响,受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充分认识数学课堂学习的广泛影响性、充分利用积极影响要素,诸如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影响力,克服消极干扰,数学课堂学习必将高效。
/ 6
上述两种教学观,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区别。“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主张“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因此,新教育观应得到倡导。
(2)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课题,有助于我们放弃传统的“传递中心数学课堂”,建立“对话中心数学课堂”,放弃“教的课堂”,建立“学的课堂”,有利于数学老师角色的转变.数学学习,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路,在这求知的路上,我们要与新知相遇、与他人相遇、与自我内心相遇,既然相遇,就要对话、交流、沟通、思考。因此,数学学习的实践就是数学对话的实践。要想数学课堂学习高效进行,就要放弃传统的传授型课堂,建立新型的对话型课堂。
与新课堂相适应,教师角色也得转换。由“传递”向“创造”的转变;由“学科”向“课程”的转变;由“控制”向“引领”的转变。
2、实践价值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对话中心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2)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让更多的成员成为新型课堂的专家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这是构成学生学习
/ 6
的重要条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即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并不只限于那种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所以,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学生探索新情况的态度。
其一,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间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学习过程。布鲁纳曾经指出:“学习一间学科,看来包含着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他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②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③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3、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实同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杜威,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提出三个重要论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地继续不断的改造”。他主张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主宰。
杜威在“做中学”理论中特别提出,应该在活动中设计问题,让儿童探究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使儿童的思维达到新的境界,要按照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经验这五步来设计活动课和指导儿童,只有这样,儿童的探究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②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③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 6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
1、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实现观念的更新,初步形成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和辅导学生的能力,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育观,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武胜县乐善学校初中部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认知起点的分析与定位。
2、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
4、探究性学习。
八、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本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指导下,以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为内容,走理论学习到实践总结再到理论提升最后实践论证的研究路线,认真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切实提高有效教学课堂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我校课堂现状,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4、检测法: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实验研究前后的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5、实验法:通过实验研究,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想小结,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休整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九、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11.11-2012.3)
(1)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的研究方案,开题。(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 6
(3)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理论研究阶段(2012.4-2012.5):
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进行理论检索整理,对本次研究寻找理论支持,并指导后期的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阶段(2012.6-2013.7):(1)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3)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以寻找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案。
(4)召开课题中期评估工作会议。
(5)在研究后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做比较。
4、总结阶段(2013.7-2013.10)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结题工作。(3)申请课题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4)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十、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基础外部条件、经费设备、资料占有情况、课题组成员状况等。
十一、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整个研究过程大约用2年时间,成果完成时间为2013年10月,成果的最终形式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十二、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一)主研者
冯敏:对课题研究成员作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成员及分工
周琼、王黎清、周雪梅、龚红梅主要负责课题的理论性研究,对学生有效性学习作实践上的指导和研究,并写好论文。
十三、经费预算及资料条件
整个研究过程大约需要经费二万元,需配备白板,相关教具,一台电脑、打印机一台。
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五
本学期来,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研究》,在各级部门的关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目标的顺利展开,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将2016年上半年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6上半年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情况
1、适时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实验计划
2016年3月16日在学校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冯淑梅总结了两年来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就上学期(2015年10月28日)在中卫三中中期汇报会上区教研室的各位专家提出的问题作了汇报,就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的方案部分修改及完善作了明确的补充说明,随后,明确了2016上半年课题研究内容。教务处闵主任就我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关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作了详细分析,并对课题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紧接着,对课题实施细则又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学校计划将于3月底建成智慧教室,要求我课题组成员在智慧教室建成后,要率先学习Hi-teach 软件,率先实践,并初步描述了该软件的强大功能,并再次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作用,让我们受益匪浅。课题核心成员张志宏就九年级复习课如何很好地、有效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作了交流发言,冯淑梅老师就几何课如何很好地、有效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作了交流发言,王桂玲老师就代数课如何很好地、有效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作了交流发言,刘加华就翻转课堂如何很好地、有效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作了交流发言,通过听汇报、交流,课题组每个成员都很受启发。最后,教务处闵主任代表学校再次给予我们课题组成员鼓励,并答应尽快解决白板设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广泛听取老师、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学者意见,修正实验方案,调整实验计划。并由原课题名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改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研究》。
3、加强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学促研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会思考.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的深度、广度与系统性等方面是其它学科所无法相比的.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时,应当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那些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培养的思维品质.我们在教学时,千万不要走入误区:为了应用白板而进行数学教学,而应是为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才应用的白板。为此,(1)本学期来,不至一次地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理念,通过学习使每一位老师深深地明白新课程的理念,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课堂上有效地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2)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学校“派出去,引进来”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各项活动,逐步探索: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如何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等等。
2016年3月上旬,由吴风英校长带队到北京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返校后,我课题组成员刘加华做为数学学科的带头人,担起了“翻转课堂”的教改先行者。
2016年4月中旬,我校智慧教室建成,吴校长请来Hi-teach 软件公司的小魏老师对我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而作为课题组成员要求率先学习,率先实践。
北京四中网校的老师给予指导 市教育局的领导现场听课指导
4、课题组成员上好观摩课
2016年4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一部分学科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到中卫沙坡头区的二中、三中、四中与中卫的学科骨干进行了同科异构活动,数学学科由我课题组张志宏老师承担,扎实的教学技能和娴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深度的融合,受到了所有听课老师的好评。下午,由苏州市教育局局长薄俊生在中卫三小为中卫沙坡头区的所有老师作了《整体优化教学要素,科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报告会上薄局长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实例,让与会者受益匪浅,会场上掌声不断。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2016年5月20日,由市教研室邀请了2014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优课名师李慈秀(银川十七中)、莫妮(银川唐徕回中)到我校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课题组负责人冯淑梅与李慈秀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沙坡头区各初级中学的数学老师听课及参会,课后,这三位老师对本次做课进行了课后说课,自治区教研室葛建华老师对这次大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分析总结。
5、撰写教学反思、论文、课题阶段性总结、录制课堂教学案例。
二、2016上半年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成员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相应地撰写了教学案例、反思、论文及策略等,科研兴趣大增。如,课题组冯淑梅的论文《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在《宁夏教育科研》上发表。
2、课题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探究能力逐步有了提升,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教研组内教研氛围浓。例如,在五月下旬的信息化验收中,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人人过关,值得一提的是,我组姬学斌老师受到了学校领导及教育局检查验收组的领导及听课老师的称赞,作为五十岁的老教师,不但自己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娴熟自如,而且学生的应用也很灵活。
3、课题组成员人人上了观摩汇报课,效果显著
四月上旬,学校对九年级参加中考的学科进行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复习课教学评优,我课题组张志宏老师获得理科组第一名,张爱莲获得理科组教学评优第二名。四月中旬,在中卫市教育局组织的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说课评比中,我们数学组的张艳霞、秦永侠老师分别获得中卫市一等奖和二等奖。张艳霞老师11月份将代表中卫市参加全国第六届新世纪杯说课比赛。
4、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构建了和谐高效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经过两年的实验,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这一年多来的几次期中、期末成绩比较,差异较显著,这说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和谐高效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两年来,我课题研究核心成员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实践,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策略,为我校,甚至为我市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并且在课题核心成员的带领下,提高了我校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数学组的老师们积极撰写课题案例、设计、论文,制作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成果,并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教研机构公开发表,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在课题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中误差较大。首先,问卷调查中每个问题的选项设计参杂着设计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公正、准确的反应客观事实。其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陈旧,任务繁重,误差较大。第三,实验结论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检验、推广。
2.虽然课题组成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但创新意识不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放心,使得课题研究过程不够扎实。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题组通过师生问卷和教学经验所积累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进一步的实践,还需要从教学规律,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推广。
四、下阶段实施重点
1、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果。
2、加强课题管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推进。
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六
新课程改革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独立和自主,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学生的单一思维和团队意识,在合作的状态中加强沟通。初中数学课程提倡这种以学生自主意识为主导的学习状态,而不是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限制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现今合作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是可取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
一、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分组合理,搭配科学。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性为前提,依靠团队协调,以优带差,通过让学困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在优等生的引导下得以提升和突破,并使优等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对知识巩步和理解,充分发挥每个人在组内的作用。通过对比他人,从自身劣势出发,学习别人优点,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敏捷性。因此,合理的分组应该是 4~6 个人最为适宜,学习以好中差互相搭配,同时对比小组成员的脾气、性格等差异,科学安排,让每一个人在小组中都有所体验。
(二)设计问题具有针对性。
一个小组能够有效讨论,不光是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上,还要有一个适宜学生讨论和研究的话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太简单就难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明显的提升,也不能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进行,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两种学生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另外一种则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应由学生交换,在学生一方说明自己在问题中的推断和演绎时,另一方应给予评价以供组内讨论 ;作为小组合作的中心发言人,其代表的是小组全体成员,而不是个人,应站在小组的角度回答问题,小组发言人应轮流担任,体现机会均等意识。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学生需要具备自主探索能力。只有学生具备这个能力,才能对教师给予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有足够的能力剖析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才能将自己的方法完美呈现给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第二,学生要学会在相互讨论的时候,认真倾听与思考。
在小组活动中,成员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从中获得别人所说的重点内容,培养他们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倾听后要及时思考,结合自己的见解,将想法与组内成员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师的角色转换。
原先设定的教师角色更多的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现在教师则被赋予引导者、指挥者,组织者角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也要根据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组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把握,适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为小组成员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小组讨论中获得更大的学习收获。
二、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应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不止存在一种教学方式,当然也不是只有一种适合所有情况的教学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环境,复杂的学生以及会突然出现的各种教学问题,都要求教师在应对过程中及时调整,同时结合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避免形式化。
合作学习是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个体学习自主性而进行的活动过程,并不是为了追求合作而合作。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避免学习流于形式化,从而忽视学生内在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计划,通过教师组织和指导,发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三)正确处理组内优差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正确处理并引导优差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让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无法显现出让学生互助学习的理念。为此,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学困生的功课,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不要怕出错,勇敢回答问题,同时也不能忽视优生在小组讨论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让优生和学困生都能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得到有价值的发展。
三、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改革下的新型方式,还会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以期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学生现在和以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黄文雅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2011.
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七
一、重视能动特性, 创设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数学学科作为具有一门基础知识学科, 具有较强逻辑性、严密性、抽象性和广泛的联系性, 给人以抽象、深奥的感觉。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 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解答知识的欲望。新实施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创新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潜能和欲望, 就必须在深刻研究教材教法, 认真研析学生认知习惯的基础上, 按照教学活动的“三维性目标”原则, 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发展性、生活性等特点,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衔接, 创设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氛围, 实现学生身心自觉主动融入教学活动。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性质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设置“学生选择三根小木棍动手拼接三角形”的动手情境;在“勾股定理”知识教学时, 教师可以讲述勾股定理的发展史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实现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练习时,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 小组找茬”的形式, 将学生定位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知识。
二、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促进学生整体进步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独立存在的客观体,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而学生有所处的学习环境, 自身的学习习惯, 已有的学习品质等方面有所不同,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谓“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新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 实现的是“人人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人人学习品质获得发展”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过程中, 时刻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心”和“立脚点”, 设置具有梯度性问题,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一次函数巩固练习时, 教师可以针对后进生设置“已知y=x+5/3+x, 当x=2时, y=;在函数y= √ (x-2) /x-2中,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问题;对中等生提出“已知点Q与P (2, 3) 关于x轴对称, 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Q, 且与y轴的交点M与原点距离为5,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对优生提出“有两条直线l:y=ax+b和l2y=cx+5, 学生甲解出它们的交点为 (3, -2) ;学升因把c抄错而解出它们的交点为 (3/4, 1/4) 试写出这两条直线的表达式。”练习题,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向难题冲锋, 获得更大进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层次性、梯度性教学方法, 让不同学生得到练习和活动的机会, 实现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三、发挥探究作用, 提供探究问题, 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古语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 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以后更好的适应生活, 提升自身素质, 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如在中点四边形知识教学时, 教师出示了探究目标认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研究中点四边形, 总结图形的内部联系。然后创设出 “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有什么特点?”问题情境, 接着指导学生按照独立解决探究情境——画图并猜测探究情境——讨论探究情境——解决探究情境——总结概括中点四边形和什么有关, 归纳解决“为什么”的一般办法, 最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得出问题的结果。教学中, 教师通过此项教学方法, 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之,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将学生主题特性充分进行激发,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和有效提升。
摘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内在特性, 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
8.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教学应用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17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依附,在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中,它的缺陷逐渐被大众所发现。而合作学习的出现正好打破了这个僵局,合作学习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广泛应用,在各个地区曾掀起一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一匹教育模式的“黑马”,流行时间短。但合作学习的历史悠久,这个教学模式也体现着“人多智广”的哲学思想。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有类似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等歇后语。这说明了即使是在学习这一领域,人们仍然需要合作,仍然需要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类似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一理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飞速、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一教学理念一改往日依附教师的风格,极其具有特色和创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是通过按一定的标准和比例划分学生,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组内成员团结协作来达到设定的学习目标,并且在学习协作的同时相互帮助。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可以保持高度的协作和交流,那么学生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数学,除了学生的解题技巧会得到提高外,还可以从中获得更高的创造、合作能力。这些都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意义。
由于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应用了合作学习,因此也累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巧。通过近年来对合作学习的实验与实践的研究,我们也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也更加有利于搭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简单有效。第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传递正能量。第三、有助于学生间学习经验的交流和分享。第四、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无论是情感还是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中,教师要意识到不能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需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新旧经验的交流和互动更新自己知识库,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恰恰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学生就必然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将学习知识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基础之上,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教师发挥着引导作用,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难题,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间不断的讨论和交流,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所贡献。在小组中,通过对不同情况、语境、词语意思等的分析和假设,对当前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得出最终结论。
三、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拥有非常多的分工模式。第一、成绩分工。这一模式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划分,让每个小组的水平相当。第二、锦标赛分工。这一分工模式与上一分工的区别在于每一位成员的成就都会成为小组获得相应积分的依据,以组为单位一决高下。第三、共同协作。通过将4个能力水平不相等的学生分到一起,鼓励他们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彼此的相互帮助和鼓励。
当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应使用相应的方法。在正式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课程前的预习并解决一些难题。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监督与协作,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尽管合作学习提倡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中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成为“甩手掌柜”,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实施者和把控者,当课堂方向走向“迷途”时,教师就要进行及时的宏观调控,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也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且在课改和教改的双重现实下,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注入新的血液,开启新的大门,不光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课堂中,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9.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九
要学好数学,要把握好以下几要点,对于数学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养成肯定有促进的。
(一)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
1.制定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
2、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那些知识等,这些都是在制定学习计划前应该非常明确。
3、长期目标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应先制定长期计划,据此确定短期学习安排,来促使长期学习计划的实现。学期计划,半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4、要合理安排计划。计划不能太古板,可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做适当调整。
5、措施落实要有力。可附带制定计划落实情况的自我检查表,以便监督自己如期完成学习目标。
(二)做好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了解要学习的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
1、预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8:00到9:00这一段时间,单科的预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2、课前预习:先看书做到:
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
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
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该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课程的内容的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而后再做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时掌握的情况,最后再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听课。
(三)听好每一节课,解决疑点,吸纳新知。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授,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答问,看它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老师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强调的语气,听老师对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每节课的小结。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接受老师某种动作的提示、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集中注意力,避免走神,学习目标要明确,增强自己学习自觉性。课堂上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领会、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老师在讲例题时,在脑海中跟着老师,每一步都得自己想通。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大胆的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也可避免走神。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手到: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就是在听、看、想、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课前疑点的答、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的分析。
笔记要有重点。记录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划线(直线、曲线)、圈点、作标记、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如红色就比较显眼)、记录的格式不同、书写的字体不同,这些都是记笔记的好方法。
(四)扎实搞好复习,减少遗忘。
当天上完课的课,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可以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看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及时把它补记起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通过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复习中遇到问题,要先想后看(问)。
做好单元复习。利用单元知识系统框架,采取回忆式复习。也要做好单元小节。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如:错题本),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做好小结或总结,提升对知识的领悟。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的框架,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三做: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倍速在章末有归纳)。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平时放学回家,坚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并做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
对所学知识系统地小结,具体如下:小结的频率:最好就是每周一次,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小结的内容:可以把识记知识(如概念、公式等)系统化,也可以对题型作归纳,并附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注意事项等。当然可以参考章末小结。
(六)做练习题强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
(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0.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篇十
我是一位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暑期参加了网上继续教育培训,观看了专家们的讲座,并可以于专家们进行交流,倾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使受益匪浅。
一、理论学习,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专家讲座,思想理念提升!我这次参加的是河北省2011年继续教育暑期培训中的初中数学培训。本次培训,听了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学校 吴文丽 专家«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王玉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北京十二中初中二部杨竞«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的视频讲座。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教科研、课堂教学专题、教材解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各位专家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初中数学教育的独特见解。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该如何去驾驭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去正确诊断学生的数学学习,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数学课堂学习中进行有效地调控;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的学习,我学到了如何去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如何提问会更加科学,如何提问会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的学习,我学到了如何抱我习题课中习题的科学选择,如何去上好一节习题课以及习题课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
(二)班级论坛,思想交流,方法交流的园地。
在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有自己的班级。在班级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员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好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习日志,学习的心得的总结。
这次培训要求每个学员提交学习日志,写学习日志,心得体会,提出困惑。也为我们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平台。发表学习日志,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体会和心得,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继续教育划定为自身的终身教育,提升自己的理念高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同行交流,取长补短!
本次培训,参与者是全省的数学教师,其中还有相当数目的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为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因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到各区县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各区县之间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遇到的困惑,以及他们是如何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提交案例,作业,汇集才思。
培训期间,按时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将自己在继续教育中学到的只是方法应用到理论的数学教学当中,设计教学案例,让专家记忆评价,检测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效果。提交专家设计的作业,将自己的看法于专家进行交流,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掌握更多更好的数学教学方法。
1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学习靠的是学生的热情与心理认同感,高昂的情绪,学习效果倍增,低落的情绪,效果甚微,所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教学艺术性,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决定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所以,我们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也要尊敬学生,与学生多沟通,都交流,理解学生,在课堂上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思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心底敬你,喜欢你,成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生活上可以交心的朋友。实践证明,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舒展,缓解学生紧张心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例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我们要抓住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做工作,以熟悉的背景为材料,增强亲切感,学生在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时就会积极主动,自觉思考,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教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将这些资料做成PPT,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熟悉的生活背景会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一边欣赏千姿百态的建筑物,一边思考这些图形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有效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对培养学生的概念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把数学游戏引入初中数学概念数学中,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化的理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隐含到灵活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既能获得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又能开拓思维,实现总结归纳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轻松地接受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取得极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另外,在讲解课中例题和课后习题时,我们也可以引入数学游戏,让各个小组自己设计游戏活动,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此外,数学中的性质、定理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对其内涵很难产生直观的感受与理解。因此,在数学定理的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一些数学游戏把抽象的定理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内容,以便更好的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定理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剪拼游戏,用剪刀剪下三角形的三个角,然后把他们拼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和深刻地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拥有更强的求知欲,所以,我们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习渠道,开发实践操作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和能力发展形成统一,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翻折、旋转和平移”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动态模拟图形的形态变化,将抽象的空间想象转变为生动活波、形象直观的情景,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发现的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成为学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從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十二
一、互动合作的现实意义
时代在发展, 人的观念也在发展, 就教育方面来说, 产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 比如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多个个体组成探究小组, 通过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最终学习目的。随着这种学习模式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 其有效之处和一些问题也都显现了出来。
就其有效性来说,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借助互通有无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摆脱局限思维的束缚, 这对于他们学习数学来说是极为主要的。特别是通过这种合作学习, 还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借助他人思维方案的同时强化自我思维, 从而让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合作学习学习模式有着它固有的特点, 也有着它固有的优势, 但并不是对所有教学情况都适用。比如, 当课堂教学进行到某项环节而无人应答的时候, 很多教师都会选择让学生自行探究。这时, 由于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 使得学生们各自回答, 严重时会让课堂乱作一团, 从而影响了教学顺序, 浪费了时间。另外, 有时候因为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 没有将其中的主旨交代清楚, 反而布置了一些没有讨论意义的问题, 这不仅使得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 甚至会让这种学习模式丧失原本的意义。
所以, 基于上述问题来说, 在开展合作式学习的时候, 不仅需要学生积极配合, 还需要教师针对情况来制订方案, 合理选择探讨问题, 让合作学习的意义彰显出来, 只有这样才符合合作学习的初衷。
二、互动合作的实施对策
1. 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创建小组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初, 教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解。假如将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分成一组, 学习能力中下等的学生分成一组, 这不仅严重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 还会起到反作用。所以, 在开设该类学习模式之初, 教师必须本着“近朱者赤”的思想来行事。基于此, 我在组织合作式学习的时候, 将班里的50名学生分成了10组, 平均每组5人。这5人当中, 能力优秀的学生为1人, 能力中等的学生为3人, 能力相对偏低的学生为1人。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有效平衡组与组之间的能力差异, 还可以让能力偏低的学生在其他四位学生的带动下有效提高成绩。
2. 针对课堂重点选择训练内容
问题讨论必须基于重点, 假如盲目地讨论, 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还会让学生的热情丧失。因此,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 我都会合理地选择一些问题让各组学生加以讨论。比如, 在讲解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后, 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些计算习题, 这些习题的难度与每组学生平均能力相符, 这样一来, 学习能力中上等的学生可以稳固知识点, 而能力偏低的学生则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当学生们纷纷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后, 我又将消元的知识融入到了这些计算题当中, 让大家给予解答, 此时, 习题的难度无疑增加了。在这个基础上, 由于之前每组学生都完成了我所布置的任务, 所以当合作学习进行到这一环节上, 大家都跃跃欲试,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针对合作情况给予适当引导
合作学习不是盲目的, 同样需要教师们的引导。众所周知, 假如学生们在交流中迟迟得不到答案的时候, 再继续交流下去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时, 教师的作用便显现了出来。在这个情况下, 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给予适当的引导提示,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寻到思路, 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摆脱认知上的误区,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互动合作的效果反思
结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 合作学习并非是适用全部问题的, 它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假如教师在教学时背离了这一点, 只会让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 发挥不出本质效果。其次,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 首先要明确合作的对象, 假如将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一组, 不仅不会提高他们的成绩, 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所以, 让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与能力较差的学生相互合作, 这在提高能力较好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和表述能力同时, 还可以让他们对一道习题进行重新审视, 有时他们会在同一问题当中有新的发现。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 他们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下, 不仅能掌握知识, 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后, 合作学习进行之时, 教师必须给予一定的引导, 因为常常会出现一些合作小组不会合作的情况, 所以, 对学生科学合理地引导, 让每个小组懂得如何进行合作, 这也是合作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四、结束语
13.初中一年级数学学习总结 篇十三
从初中以来,我就感觉到了我的数学末日开始了,虽然我小学的数学基础好不错。但由于一些因素,我上初中以后便一直没有认真的学习,但当我意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成绩已经是在及格的边缘了,所以我便总结了以下的问题。
首先,数学的基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普通的乘法看似非常简单的九九乘法表但在关键时刻也是很重要的,我也亲眼见过许多被九九乘法表所打败过的人,其基础方面只要仔细,用心就完全没问题。所以,计算方面的题只要用点心就行了,然后便是逻辑思维,对于很多方面的题型,所以逻辑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就如老师所说,做这样的题需要联想与转换,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种方法来解决。
接下来便是选择与填空方面,这两大题大多数都是送分,难点都在于最后两题,所以选择,填空前面只要认真做就行了,后面两道比较拉分。基本没有太多时间来考虑这题,都是跳过做后面的,后面做忘了再倒回来思考。
最后还有一些题就要靠记得公式来做了,所以,就算是数学,不死记公式是不行的。老师也说过不能死记,也不能模仿来做,要灵活使用。但是公式都是另外!
1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十四
攀枝花市第三十二中小学校 唐军
这次国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80学时的视频观看的内容尤为精彩,让我的感悟很多,也思考很多原来不曾想过的问题,同时收获也很多。“国培”期间,每一位专家们精彩的讲演,每位一线教师的分享都很精炼,都让我感受很深;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数学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每一次热烈的讨论,课堂每个精彩的评断,都是思维的碰撞。他们那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促使我不断的反思。
一、学习版块的教学技能,个人思想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从授课教师安排来看:每个视频里的教师都是在线的一线教师,对具体在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以及问题的处理让我觉得很精彩。
第一个模块是:师德与专业理念
模块一学习之后,让我感触颇深,学习后我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学习重任。
第二个模块是:专业知识
学习之后,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了这些内容,同时也弥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从中学到了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开拓了我的思路,使我收获颇多。
第三个模块是:专业能力
学习之后,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学能手,我认为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至少要拥有下列知识:
1.数学教育哲学。与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的重要性一样,数学教育哲学对如何进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包含什么是数学? 为什么进行数学教育? 应当怎样进行数学教育? 三个基本的问题。与具体的知识相比,数学教育哲学强调的是元认知的一部分,它渗透着隐含的认识论与本体论。
2.作为学科的数学知识。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需要多少数学知识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显然专业的数学教师应该需要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数学知识仓库,其中良好的组织比数学知识更加重要。他应该能站在高观点下审视所教的数学知识,知道它们之间本质的联系和来龙去脉,应该有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教育数学知识的能力,在不失严谨性的条件下将数学知识以最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教给学生。张景中院士认为,将数学知识转变为用于教育的数学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数学的问题。
3.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应该是它们与数学的整合。从开始的数学教学法到现在的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而数学教育心理学则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过去我们只关心教而忽视学生学的心理,虽然总结了一些经验却因为缺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未能上升到理论水平,而不能更好地发展运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只有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有较为清晰地了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能力。
4.数学教育技术学。将数学教育技术学单独列为一项,是因为以前的研究者很少提到教师的技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兴起的信息技术已经直接影响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根据我国数学教师的调查,只有27.2%的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个专业的数学
教师不仅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而且还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进行整合,并能教会学生运用技术来“发现”数学,创造数学。
第四个模块是:疑难问题专题
这一专题的学习后,我感受颇深。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相互讨论学习的版块。
一、培训学习的感触和启示。
(一)更新了理念、加深了认识。我每天都认真听专家们的讲座,很赞同他们的观点,我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次培训使我明确了不少道理,数学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一种平等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学习,相互讨论,我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潜能的伯乐;是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己……教师要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都踊跃发帖,看完之后大家又积极回帖讨论,形成一种大家共享,共同进步的良好形势,使我收获颇多。
(三)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工作中心、重点,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曾经有很多疑惑和不解,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听取了关于课堂教学的讲座。真切体验了新课程、新理念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领会到什么课堂才是有效的教学。教授们在做专题讲座中,把理论知识联系我们身边熟悉的教学课堂事例,深入浅出,生动又不失哲理讲给我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之后的反思和打算 本次“国培计划”给我们老师搭建这样的学习的平台,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我们学习者履行“国培计划”的责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其他教师,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此,作为一名参与学习的一员,我就要履行这一责任,努力用新的理念去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觉得可从以下三点来做。
1、教学中,只有多联系生活,多创设情境,多动手操作,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才有实效。
2、教学前一定要多研究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因为教材毕竟是教育专家编辑审核的,是实用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每堂课都有他的重难点,所以教师必须上课前要好好研究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花里胡哨地安排很多内容,应当根据上课内容有所选择,该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时就搞这一项,不该合作学习时,应用讲解、练习的方法也是好方法。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为期几十天教师培训,不论是从教育教学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良时机。
1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十五
一、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许多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人们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 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 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排列为“圆桌会议式”摆放……教师们热衷于一些操作层面的内容, 如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多寡、分组有哪些原则、班级人数较多怎么办等。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 而没有实效。下面是我们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出现的几个典型现象。
1、学生虽然团团坐, 几个人在一起, 但小组里往往成为
优等生的“一言堂”, 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 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 使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 没有把合作任务、要
求布置清楚, 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 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各行其道, 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争执、吵闹, 加上班额过大, 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 教师难以驾驭, 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 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 进而排斥, 又返回老路。
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 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 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
纯粹是浪费时间, 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 但问题一出现, 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而不引导学生先自行探究, 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 (有人听课更甚) , 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 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费时多, 成效微, 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4、一般情况下, 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
难一点, 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 反之则少给点时间, 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 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 刚一开锣, 就草草收场, 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 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 怕耽误教学时间, 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 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 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 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 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使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 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而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 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活动呢?笔者以为教师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
1、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 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 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 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 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 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没有看到学生的在这种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 探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 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过程, 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2、科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分组。
在实施合作学习中, 科学合理的分组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因此,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首先应做到对全体学生心中有数, 包括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 乃至家庭、民族等相关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我们知道, 合作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彰显个性的过程。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在分组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采用异质分组, 使同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形成性别、性格、兴趣、生活背景和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 做到优势互补,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奠定组织基础。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组与组之间要尽可能的保持同质, 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 从而使合作学习变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同时, 分组时还须明确学生合作学习的角色, 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绝不能让一个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让小组内各成员主动选择或按一定的规则承担合作中的角色, 使每一位成员在合作学习中承担相应的任务, 既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又强化了个体责任。另外, 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小组人数的多少, 该多时多该少时少, 不能死搬硬套, 搞一刀切。
3、认真设计合作学习的课题、切实做好合作前的自主学习。
一个好的课题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形成合作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合作学习的课题教师要精挑细选, 精心设计。教师设计的课题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有利于学生动脑思考、主动探究、促进合作学习;课题要有开放行, 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没有深度的问题无需合作, 只有那些有较高思考价值, 靠学生独立个体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而对于那些难度不大, 或者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 则应该让学生去自读、自思, 自己解决问题, 大可不必故弄玄虚, 追求那种只有形式而无实质的“合作学习”的热闹场面;问题要有一定广度, 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集思广益;问题要有一定的讨论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问题的不同类别, 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 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启发, 使他们对问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让学生交流在思考中学到了什么, 各自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哪些问题是已经掌握的, 哪些问题是需要进行合作探究的,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在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时, 做到有的放矢,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问题呈现给学生后, 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不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就匆忙进行合作学习, 肯定欲速则不达。因为学生还没来得及对问题进行任何思考, 往往难以开口, 不知道讨论什么, 交流什么,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4、注重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1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十六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
一、基础环节: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分组: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6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2.分工到位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让不同的小组成員承担不同的角色: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这样,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共同实现小组目标。
3.改革学生座位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改革面对背的观众式座位排列,很多班级一般是采用前面的同学转身面对后面的同学这样的座位形式,但是这样不便于全部学生面对老师,所以最好是采用“矩形式”或“马蹄式”的座位形式。这样,学生面对的除了老师,还有同学,方便师生、生生交流与协作。
二、中心环节: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一节课不长,只有40分钟,对于数学来说更不够用,如何合理地运用这40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能充分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呢?我觉得利用好小组合作活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1.抓住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适合使用。
(1)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合组织合作。
(2)在重点、难点处或重、难点得不到突破时适合引导合作。
(3)在实验探究规律时适合组织合作。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如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别定理探讨或者是某些法则的归纳。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几种”时,先让学生制作正方体,然后让同学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剪开,观察,再通过组员的讨论,归纳出几种情况。再由各小组汇报活动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适合引导合作。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由于“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合作讨论。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拓展了解题思路。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于教师的意料,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跨出新的境界。
2.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我认为,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的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每一节数学课都有不同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小组合作的时间。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导者。有的老师喜欢在学生小组学习时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张西望,或忙于在各小组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反馈环节: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
毫无疑问,作为老师是应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很多教师认为考察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只看他(她)是否能回答出问题或是否能正确写出题目的答案就行了,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1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 篇十七
无论是这些讲座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回映还是特级教师上课是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日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
其实,培训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但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专业技能上,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我对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有了崭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但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感觉到压力和责任的重大。我想我能够做的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采他山之石,纳百家之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和任务,促使自己快速成长发展起来,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阶时间的学习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综观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我更累的局面。反思我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此外,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和新老师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新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小学教育也只有一次。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 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如何才能有效学习初中数学11-01
初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07-08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08-15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6-2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探析07-01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2-20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08-21
初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07-30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总结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