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

2024-06-18

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共11篇)(共11篇)

1.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 篇一

认知发展研究趋势的探讨

该文阐明了认知科学、建构主义和新皮亚杰学派对认知发展研究的`影响,着重论述了新皮亚杰学派对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及主要观点,并对这些趋势予以了较为详尽的评述,以期为认知发展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和思考原有认知发展理论假设的合理性、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研究方向有所启示.

作 者:方平熊端琴 罗峥 蔡红 Fang Ping Xiong Duanqing Ruo Zheng Cai Hong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100037 刊 名:心理学探新  PKU CSSCI英文刊名: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 年,卷(期): 20(2) 分类号:B84 关键词:认知发展   认知科学   PDP模型   建构主义   新皮亚杰学派  

2.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 篇二

在大数据时代, 由于可以获取更加细粒度的研究生数据, 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分类分析算法、聚类分析算法、异常检测算法等, 我们可以随时得到更加详细的研究生质量评价结果, 来详细评估研究生在学业、实践、科研、就业方面的能力, 为政府、社会、高校、研究生本人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及提供预测与预警功能。

一、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从1985 年开始,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下, 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生教育评估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工作。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初步时期主要是在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下初步建立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部委直接组织、发起并具体实施的以鉴定和监督控制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府评价体系, 具有很高的权威性。1994年至今, 是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时期, 表现在从形式上出现了具有中介性质的社会评价机构参与。从评价内容上看, 研究生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在《2013 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选择论文发表、科研参与情况、科研创新、学位论文质量等指标来衡量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抽象出研究生质量三角模型, 包括知识、能力和潜力。知识代表研究生需要掌握、理解并能够运用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论, 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知识结构等指标; 能力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学术沟通能力和就业可迁移能力等; 潜力表示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基础上, 研究生攻读完学位后各方面的表现和长期发展潜力, 包括学术发展潜力、职业发展潜力等, 体现在毕业研究生的工作状况、职业发展状况和反思式评价等指标。高校内部对研究生质量的监控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 由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实习实践等环节构成, 全方位的考虑和分析质量监测活动。厦门大学启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程序化管理与信息保障系统工程”,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 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数字化, 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同济大学推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分为“教学过程管理”“教育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育资源管理”以及“教育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四个方面, 旨在对研究生的培养实施全过程监控, 提高培养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学科专业文献。北京大学医学部用了6 年时间建立了严格完善的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

美国研究生质量评估主体是非官方机构, 大多是经民间的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和官方教育部认可。美国特别注重研究生中期考核环节, 很多研究生在中期考核过程被淘汰, 每年都有一部分研究生因为论文答辩拿不到学位。英国大学和学院有较大的自治权, 由学校内部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估, 质量评价体系机构非常完善, 形成从校到院、系、所的分层质量保障与评价机构, 对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与控制。欧盟科技创新部门于2005 年12 月颁布了欧洲高等教育学术资格框架, 从能力素质、学术水平和资质、学分和工作量等三个方面考核研究生质量。该学术资格框架从知识和理解力、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规定了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法国对研究生质量的监控主要通过政府颁发和认可国家学位来实现, 并通过制定有关国家政策和法规进行研究生质量评价。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成为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下, 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大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对数据的解释、运用的能力。大数据是现有产业升级与新产业诞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使得计算机行业正在转变为真正的信息行业, 从追求计算速度转变为关注大数据处理能力。伴随着大数据的产生, 其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有效的利用会使大数据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大数据被称为新的经济资产类别。海量的电子政务数据、移动终端数据、网站日志、社交媒体数据、来自物联网传感器的流式数据、企业长期积累的业务数据等都是大数据的主要来源, 如果能够使这些数据互通共享、融合分析, 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数据研究是对数量巨大、异构数据做统计性搜索、比较、聚类、分类等分析归纳, 关注数据的相关性和关联性, 找出数据集中隐藏的相互关系网, 现有面向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针对存储、处理、分析、可视化等某一方面的关键技术。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对大数据赋予大量的关注并展开深刻的讨论。Nature于2008 年第一次退出了Big Data专刊。Science在2011 年2 月推出专刊《Dealing with Data》, 主要围绕着科学研究中大数据的问题展开讨论, 促进了大数据研究的发展, 关于大数据研究成果的发展为研究生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为了促进学位授予单位质量自律, 加强质量预警, 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 需要建立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 及时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信息, 开展质量调查, 定期发布教育行政部门、学位授予单位和相关学术组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业已上线运行,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 各学位培养单位需将相关学位授权点的学位授予标准及培养方案统一上传至平台。质量信息平台是面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及社会公众, 发布质量信息、提供信息服务和业务支撑、进行质量监督公示的综合性信息平台。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 导致现有质量评估结果公众知晓度低。当前我国研究生质量评估由政府控制, 不论是评估过程信息、数据采集还是结果的公布运用, 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封闭性。缺乏对相关内容的解释, 研究生、家长、用人单位、管理者等难以借助评价结果获得具体有用的信息。另外, 从内容上看, 目前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适时性和发展性, 难以适应外界环境以及社会的长期检验。随着研究生质量要求的提高, 应该将研究生质量评定标准涵盖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实际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 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因时代而改变, 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永恒的质量标准。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强, 与研究生质量相关的各种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加之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从多源异构、动态、海量的大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从大数据中获取关于研究生质量的相关信息是未来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发展的趋势。本项目的创新性在于充分利用和研究生相关的大数据,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建立大数据时代特征的研究生质量监测系统。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 建立具有辅助决策的信息服务平台, 使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动态、及时、信息全面、多角度地对研究生质量进行质量监测和预警。同时, 根据不断更新的大数据, 能够动态调整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 使得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发展。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探索在大数据条件下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 由于可以获取更加细粒度的研究生数据, 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随时得到更加详细的研究生质量评价结果, 来详细评估研究生在学业、实践、科研、就业方面的能力, 为政府、社会、高校、研究生本人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及提供预测与预警功能。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大数据

参考文献

[1]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161) :62-66.

3.汽车前灯发展趋势研究 篇三

关键词:汽车 前灯 造型设计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24-02

1 概述

汽车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其外观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外观设计在汽车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前灯在外饰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前灯的设计是汽车外观地设计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各大车厂也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车灯的设计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前灯作为汽车前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整体的设计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照明,更是家族品牌语言的直接体现者,对于车灯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造型、功能和技术上,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优质的前灯设计。但目前,对于前灯的设计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设计师只能通過对现有的车灯进行研究再设计,缺乏理论的指导。车灯同时与汽车道路安全和驾驶员的舒适程度紧密相联,因此,对前灯的设计进行理论性的研究极具实践意义。

汽车灯具设计是汽车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具设计不仅仅是外部轮廓造型决定的,而是靠外部造型与内部发光部件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灯具的设计美感。本文在造型和技术上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由此做出了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2车灯造型设计研究与发展趋势

2.1车灯造型回顾

早期,汽车的前灯主要是外置投射式,车灯单独的安装在车体之外。到20世纪40年代,这种外置投射的前灯设计逐渐发生变化,最终与车体衔接在一起,使车灯与车体融为一体。而转向灯、雾灯与前灯由初期的分离,到后期,为了节能而进行改良,将其在形态和功能上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现在的前灯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而这种组合式的设计,各大品牌也不尽相同,方形、圆形及不规则的异形灯的组合,让车灯在内部结构上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视觉特征。

最初车灯的外部轮廓几乎都是圆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安全标准的规定,而这也变成了当时世界的流行趋势,后期,欧洲出现了矩形灯,也逐渐在全球推广开来。直到20世纪末期,美国法规的开放,不受约束的大灯形状才开始普及,之后,大灯设计进入自由时代,各大品牌开始寻找自己的风格。例如,宝马的天使之眼、奥迪的泪眼等。

2.2车灯造型发展现状

家族化是当前汽车造型设计的主要思想,也是产品具有识别性的最直接的方法。家族化设计犹如生物学中的“遗传”,让各个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似性,让他人能清楚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当前,家族化设计已经渗透到了各大品牌,一线大牌在较早的时间意识到了品牌识别的重要性,而国内自主品牌也开始了家族化的探索。家族化的设计语言是以品牌文化为背景,是品牌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家族化设计不仅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品牌效应,还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由于采用相似的家族特征,降低了模具开发的费用,也可以减少投入在设计上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族化设计主要是通过前脸的设计体现出来。前灯作为前脸的主要构成部分,各大车厂都有着不同的形态设计。

例如宝马前脸的点睛之笔便是其极具特点的天使之眼,灵动的车灯犹如天使的眼睛坠落凡间,让消费者能清晰地辨别出BMW的特点。

2.3车灯造型发展趋势

2.3.1车灯造型的仿生化与情感化

仿生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目前仿生设计主要运用在整车造型设计上,而整体性是汽车设计的原则,车灯造型的仿生化能使整个车体更加和谐与融会贯通。仿生的设计使人感到亲切,仿生化的设计不仅可以运用在造型上,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可以提出参考,“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仿生化的设计让汽车更具有灵际性。车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根本原则,车灯的设计要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未来的车灯造型设计应在外观设计、人机工程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和情感化。

2.3.2车灯造型家族化与多样化

(1)车灯造型的家族化

家族化设计是当前汽车设计的主流设计思想,统一的设计造型和风格,极大减少了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必定是未来车灯造型发展的趋势。统一的视觉造型特征,体现着品牌的形象和实力,使各个品牌的车型更具识别性和归属感。

家族化设计必定是未来汽车设计的趋势,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家族化设计是汽车设计的双刃剑,虽然在时间和精力上能减少很大的投入,但这种“套娃”的设计却有一定的风险,企业推出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一旦难以被客户认可和接受的话,企业所有的车型都将受到影响,企业必须具备极快的反应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合适的决策,因此,设计的水准在家族化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车灯造型的多样化

随着汽车造型的多样化,人们对于车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还要满足美观和个性的追求。纵观汽车市场,车灯的外部轮廓由最初的圆形逐渐变为狭长型,随着光源亮度的提高,车灯所占的面积也可适当减小,为车灯造型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随着LED和激光大灯的普及,较小的元件体积,使设计师能够更加自由的设计,通过不同的摆放位置与形状,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圆形的复古风,还是不规则带来的运动和科技感,都迎合着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3车灯技术发展研究与发展趋势

3.1车灯光源技术发展回顾

汽车灯具的演变,汽车光源技术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最早期的光源是靠燃料,通过燃烧煤油和乙炔来实现,并为了提高亮度,在光源处安装反光镜,这是最早的前灯雏形。

由于燃料光线弱、易消耗、经常更换等弊端,逐渐被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所替代。初期,碳丝白炽灯的强度低,在车震动时易断,很难运用到车灯上,直到螺旋钨丝的出现,其强度是碳丝的1.5倍,从此车灯正南基入电气时代。

但由于普通白炽灯发光效率低,研究人员发现加入卤族元素能够提高亮度,并且延长寿命,便出现了白炽灯的升级版一卤素灯。但相比汽车,卤素灯的寿命还是很短,能源消耗大,夜间能见度低,车灯制造商又研制出了氙气灯,在灯管内注入惰性气体和金属,使用高电压刺激发光,这使得车灯亮度提高,能源消耗降低,同时寿命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由于制造成本低廉、维护成本也较低,当前汽车市场上主要都是采用卤素大灯和氙气大灯。

3.2光源发展现状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第四代汽车光源,是当下前灯光源的主流技术。2008年,奥迪首先在A4上使用LED示寬灯,开启了LED大灯的时代,但由于技术、成本、法规等问题,LED灯并未普及,只用于一部分高端车和概念车上。而在安全、环保和造型等方面,LED等能更好满足这些需求,如今,LED大灯的成本已经低于氙气灯,据预测,从2013-2019年,LED前灯的市场占有率将由1%提升到10%,氙气灯未来必将彻底退出市场。

比如奔驰2015款CLS就配备了多光束LED头灯,该技术使用了多个LED发光单元,使汽车远光灯能实现高精度照明,从而避免对会车司机造成干扰。再以奔驰S级的LED大灯为例,它的LED大灯由56个LED组成,具备了转弯辅助和遮光功能。

而当代,激光大灯也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被人们所熟知。激光大灯组的最大优势是照射性能强。在外观上,激光大灯与LED相似,但在体积上,激光大灯的元件只有LED的百分之一,这使得车灯造型有了更多变化。激光大灯的另一大好处是光束极度精准,想照那儿就那儿,这一点也有别于其他光源。配合精准的行车摄像头技术和车灯运动托架,能进行精确的照明,这为未来的无人驾驶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如此强大的激光大灯技术距离量产还有些障碍,在法规和温度适应性上面都存在着问题。

3.3车灯技术发展趋势

3.3.1新型光源的普及

从氙气大灯到LED,再到如今的激光大灯,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无疑不带来造型的创新。当前,大部分车企依然将LED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高端车企则开始研究激光大灯的应用。随着技术和法规的进步,LED将取代氙气大灯,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激光大灯则会引导未来车灯的潮流。

3.3.2人文交互友好性

交互设计充斥在当前所有产品设计中,在车灯中加入交互元素,实现车灯与车体、司机、路人的有效交流,也是未来车灯的发展前景之一。车灯不仅仅要给我们照明,同时还应该带来互动,通过光柱将大量的信息传递出来,这是科技发展方向,也是车灯未来发展方向。

苹果公司重新定义了手机行业,通过借鉴和发展,也可以推广到汽车行业,从而实现人机互动。驾驶者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甚至眼神来控制车灯,灯光也可以通过感应,感知前方的行人和迎面而来的车灯,自动调节亮度,使车灯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可见度,在转弯时,提高对死角的辨识度,将死角降为零,降低事故的发生,营造更好的交互体验。

3.3.3科技智能性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车联网作为其中一环也不断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车联网的环境中,汽车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前灯作为其子集,也应优化设计,更好地体现智慧城市的命题。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城市病”,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未来,汽车产业应该从性能、排放、安全、功能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网络获取最精确的数据,合理调节亮度,减少能源损耗,通过车灯,获取周围环境数据,寻找最优路线,优化驾驶体验等,必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3.3.4无人驾驶掀起车灯设计新革命

目前部分车厂和科技公司都在研究无人驾驶,也有部分的产品面世,无人驾驶是未来汽车的终极目标。无人驾驶一般是利用前视雷达和激光测距仪来“观察”前面的路面情况,挡风玻璃上安装的摄像头则负责监视车道分界线,后置雷达会探测左右两边超上来的车辆,使前后车辆保持合适的距离。纯计算机式的分析,使车灯的功能逐渐减弱,未来车灯可以完全作为装饰部件出现在车体上,因此在造型、材料等的选择上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4总结

4.中学物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 篇四

学生姓名 学号 题 目 全面改革形势下中学物理教育改革趋势前瞻性研究

所在学院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物理学103班 指导教师 完成地点

2014年6月5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全面改革形势下中学物理教育改革趋势前瞻性

研究

(陕理工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物理103班,陕西汉中 723001)

指导教师:

[摘 要]:本文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我国基础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基础物理教育的改革方向、目标及思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改革方法,同时对改革方法的可行性亦进行了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基础物理

改革思路 改革方法

0引 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战乱年代,所以中国的教育相对于西方国家比较落后。但是在现在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努力发展自己的教育以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而发展科技的关键在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因此应该积极调研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服务。本文作者力求客观的分析看待问题,尽可能全面的分析我国基础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基础物理教育的改革方向、目标及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改革方法。

1目前基础物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教育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所用的管理是以政府部门为指导的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主要看管理者的想法,由于学校负责人是上级委派的,很多负责人根本不懂如何去管理一个学校,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一个教育研究者或者教师,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还必须得懂得中国的为官之道。这就使的非常多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把主要心思放在教学上。

基础教育的评价体制有问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忽视促进与激励的功能;只是简单的看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过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没有体现出评价的作用;太过于注重对成绩的评价,而没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潜力;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的表现,而忽视“质”的表现;评价主体过于单调,而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等等。我们实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新课改也实施几年了,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然没变,所有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仍就是考试成绩。在这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教育目标和唯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没能从小得到培养。在高中新课改虽没有了以前的会考,但代替的是学业水平考试,名字很好听,其实跟以前的会考没有多大改变。

[10]1.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尽管近年来和政府提倡和社会努力下,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选拔机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得不到根本改善,适合新社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新内容、新方法基本就是走个形式。教学中的知识面与思维不开放,教师往往在教学上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则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与各种各样的解题训练上,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对现代科技知识的理解。由于解题是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已学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平时的训练时,所遇到的都是固定的知识,只需要利用已有的公式就可以解决。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遇到的问题都是没有未知或者动态的,学生遇到这类问题事就无从下手,所以学生往往遇到实际问题,却往往毫无办法。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课堂教学方法不是采用“发现式”,“探究式”,而是“提问式”,由教师把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的小问题,让师生在课堂上一问一答,提出问题缺乏启发性,很多问题要学生死记课本内容才可答出。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发散思维,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被老师以“与课本内容无关”忽略,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乏创造性。1.3 考核方式和选拔机制

我国应试教育问题本质上是传统考试制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传统考试实行以“笔试”为基本特点的客观定量评价,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体现一个学生的好坏就是该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只有努力学习课本知识通过死记硬背才能考到好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使的学校教育围绕可考性知识内容来展开,从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导致应试教育问题的出现。而在人才的选拔方面上我国也是以统一的考试为基础比如高考。高考与教师的自主测验不同,他是具有统一标准的一种考试选拔制度。由于统一的考试只注重学生学生的结果和学习成绩,强调共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而且以笔试为唯一形式,因此往往忽略了那些内在的优良品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校教育一味重视与考试相关的教育内容,忽视包括能力、道德等在内的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导致应试教育问题的出现。

2基础物理教育改革思路

伴随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明确改革思路和目标,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2.1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革学科本位的观念

伴随着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趋势的日益显著,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影响,使科学技术浸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的社会科学和技术已经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故而,要求人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知道科学的本真和价值,主动参加到涉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问题的决策与讨论中来,换而言之,每一位公民都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科学素养。这昭示着理科课程将会从“为少数尖子学生的理科”到“为全体学生的理科”过渡,意味着作茧自缚为理科课程的重要组成单元。物理课程应当重视学生群体的成长。另一方面,物理教学活动也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应对问题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观的成型。而打破学科界限的前提就是要做到这些,呈现出知识的原本面貌。自然界原本就是既和谐又统一的,科学知识自身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如物理与数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等都有紧密的关联)。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变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涵养的新世纪工程师,变成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公民。

[4]2.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面对传统教育中的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死啃课本,学的毫无乐趣,严重挫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新的课程革新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换而言之义务阶段教育的物理教学要紧靠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联系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知,唯当如此物理课程便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寻找物理规律,再将其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不但能养成学生探索的主动性,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实践能力,与让学生从感性上认可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各方面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9]2.3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以前学生在学习中,只知“是什么”,却不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填鸭状态。而看重科学探究就要根除学生学习被动的当前形势,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的内容,而且知道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如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般在探究过程中找到科学规律,科学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与艰辛,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要具备的能力并提高对科学探究的进一步理解。促使学生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向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状态。当然,科学探究这种方式是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策略与教学方式,以形成效果更好的教学模式,取代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2.4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为了让学生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目标,为了让学生综合发展,必须使学生整体地认识科学的发展进程与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关系,增强STS教育[11]。自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体,自然现象并不会体现在物理、化学等专门学科的某种固有特性上。在物理教学中,注重不同研究方法和学科间知识的关联,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相互联系,有益于学生得到对自然界更为本质的认知,有益于学生逐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脚步,不然,教师的职能将不会体现与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也难以很好感知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此,标准将科学技术的新产物引入到物理课堂,使学生了解部分他们能够接纳的现代物理知识,如纳米材料,超导体的介绍,无疑会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的是,增强STS教育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参与社会决策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内容。

[2]2.5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必须舍弃以前以选拔和甄别为主要手段的评价系统。要构建促进教师、学生、物理课程持续发展的评价系统,即构建符合时代的课程评价系统。物理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前提,在技能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过程和能力)。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即就是新的评价体系不但注视学习成绩,同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和教育学生的表现,而不单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总的来说,学生的发展是基础,这是新的评价系统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基。

[1]3基础物理教育改革目标

3.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让中学生在学习时有自主的研究性精神,首先要让他们喜欢物理,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或者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白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正是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精力旺盛,聪明而好学,喜欢接受未知事物.好奇、好学、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总希望可以搞明白。教学中如能充分地利用这些特点,就能与这一时期学生的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引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3.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识、热情、进取心、自信心和敢于质疑、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更别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活动和思考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7]3.3 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体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同时注重实验的创新与探索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3.4 要重视和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

由于我国当下的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和讲授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教育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3.5 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健全的人格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个人创新能力提高的保障,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献身科学的精神、勇于挑战失败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良好的自信心。在21世纪协同合作变的越来越

[12]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重要。随着技术革命的到来,社会对人的合作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重大的发明创造,往往需要一个合作群体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的社会对人材的需求。

4中学物理教育改革总体方案

4.1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管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或者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物理理论。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4.2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刺激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大。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为有形、易懂、生动逼真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也间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4.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现在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的传授与学生机械的接受,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回答相应的问题。学完一章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该章的知识点,以及该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他们觉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8]4.4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因为,我国大多采用大班教学和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与班级的基本状况,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对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思想上给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让他们朝更高要求进步。

5方案可行性分析

5.1 具有良好的教育改革环境

我们正处于即将步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在全球悄然兴起的历史时刻。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日益成为人才素质的核心。如今,培养适应和创造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教育系统的肩上。同时我国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对落后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所以,我国为了坚持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和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我所列的教育改革方案正好符合国家对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对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以后进入社会可以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符合个人的发展要求。5.2 国家政策有利于教育改革的进行

随着教育在各国综合实力的较量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所以,国家的政策必须配合教育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建国以来几次课程改革的实践,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例如1992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打破了单一的学科课程体系增加了活动课;增加了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自主权;在统一要求之下,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提出一些新的课程观。同时国家也加速了对高考的改革以适应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准备。“上学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的陈旧观念将逐渐淡化。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可以为教育的改革提供政策与物质上的支持有利于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深化。同时教育改革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学校学生的反映得以体现,有利于教育改革的实行。

5.3高素质的教学与研究团队给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素质的人才逐渐流入了教育事业给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鲜的人才,而且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对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很多有用的理论。教育的改革因此有了理论技术的支持,有利于教育改革的进行。

6小结

我国原来的历史中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战乱的年代,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很大程度的落后于西方国家。而现在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正好给了我们一个迅速发展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时机。但是,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在于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国必须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所以教育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者。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过于注重课本知识与考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对教育制度的改革以便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性人才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的科技兴国与人才兴国战略。经过建国后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以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为背景,在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上的一些教育观念正逐渐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并广泛传播。相信我国的教育改革一定会逐步走向先进,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朱玉票,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新[J].巢湖学院学报,2006,(6):6-8.[2] 国发[2001]21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3]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35.[4]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36.[5] 冯伟.中学物理创新教育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34-38.[6] 张仁勖.中学物理教法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27-34.[7] 胡百良.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3-45.[8] 教育部.素质教育理念学习提要[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2:46-56.[9] 韩华球.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现代教育论丛,2002.(4):18-22.[10] Bruner, J.S.The culture of education.Cambridge, M 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11] Kamil,C.J.K.Ewing.Basing teaching on Piaget`s constructivism.Childhood Education72(5);260-64;1996.Under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prospective study trends in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Li Fengyang(Grade10,Class3,Maj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Physics Dept.,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Shaanxi)

Tutor:Pan Hongli

5.采购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篇五

1.网上贸易成为国际采购的主流

当前,B2B的市场环境是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中发展最好的,现在欧美企业的60%商品都是通过网上采购而得。

2.电子商务化

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商务方式。由于采购是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的第一个窗口,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在未来彻底改 变现在的采购管理模式。传统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如信息狭窄,不及时、不准确,采购数据流失等,都将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逐步消失。

3.战略性成本管理

采购管理中的关键内容是降低企业总的采购成本。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利润或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实施成本降低战略往往是首选。但随着技术、设备等领域成本降低空间 的大幅度减小,以往被忽略的采购部门对成本降低带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采购管理将重点放在成本上,而不仅仅是价格上,这些都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形 成。目前,成本降低战略的参与者仅仅是单个的企业,或与企业直接相关的关键供应商,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成本降低战略的参与范围将扩大,包括更多的供应链成 员:企业、客户、供应商、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等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所有这些成员将共同合作,寻求成本降低的机会,以达到“多赢”而非双赢或一赢一败的结果。

4.战略采购

战略采购来源于对物资分类管理的细化。战略采购的关键是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那些重要的供应商、转换成本高的供应商。事实上,战略采购将直接 导致供应链管理。战略采购在未来将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随着采购和供应中检查绩效细节部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供应商评估标准将越来越详细、准确。二是 由于企业对每个或每类供应商绩效建立专门的指标,衡量供应商绩效的指标将越来越个性化。也就是说,企业不再对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执行统一标准来降低管理复 杂性,而是寻找制定合适标准的平衡点,这样既满足供应链的具体要求,又不至过于复杂而难以管理。

5.减少供应商数量

供应商数量太多,会让采购人员难以应付,而且供应商越多,安全隐患就越多,产品质量就越难把控。集中采购不但能获得更有优势的价格,对质量管理、售后服务、跟踪,甚至办公成本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6.山地环境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 篇六

山地环境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

对国内外山地环境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对国外山地环境研究发展特点和国内山地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对山地环境概念和山地环境系统特点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山地环境研究的前沿领域:①山地表层环境过程及其变化的综合模型研究;②山地环境演化动力学研究;③山地环境脆弱性与山地环境保育研究;④山地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对开展这四个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

作 者:钟祥浩 ZHONG Xianghao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刊 名:山地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年,卷(期):24(5)分类号:N1关键词:山地 山地环境 前沿领域

7.抽油机发展趋势研究 篇七

1 抽油机的现状

目前, 国内外的抽油机系统效率都不高:国内方面, 以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抽油泵全系统为例, 其在国内的总效率平均水平不足15%, 先进地区也低于30%;国外方面, 美国常规抽油机系统的效率在抽油机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但是仍不足50%。当前, 能耗高、效率低是国内外抽油机普遍存在的缺点, 而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 抽油机行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 节能是大势所趋。另外, 当前的油田正处于高含水采油时期, 老油井大多采取注水的方法来进行开采, 而这种开采特点却要求抽油机具有较长的冲程, 基于此, 当前很多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机型便小, 已不满足抽油机低长冲程的生产要求。

1.1 抽油机高能耗的原因

众所周知, 在同一时刻、井况及工况下, 井下能耗会由于地面抽油机机型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以示功图的改变为例, 其表明了抽油泵的光杆功率和充满度都发生了改变。当前, 导致抽油机高能耗的原因主要有: (1) 抽油机负荷特性和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不相匹配, 甚至可能出现“发电机”工况, 从而出现二次能量转化。常规的电动机的负载率大致在30%左右, 从而导致电动机以较低效率运行; (2) 一般的抽油机的扭矩因数和CLF (载荷波动系数) 均较大, 从而导致均方根扭矩较大而出现高耗能; (3) 对一般的抽油机而言, 运行的速度和悬点加速度的最大值过大时会影响到悬点载荷从而使动载提高。而采取对称循环工作制运行时, 抽油泵的充满度会下降, 从而影响出油量导致泵效率下降而能耗增加。

1.2 抽油机低效率的原因

常规的有杆抽油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电动机; (2) 地面传动设备; (3) 井下抽油设备。整个系统的效率是这三部分效率的乘积, 任何一部分效率的下降均会导致整个系统效率的下降。所以, 要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也必须从这三部分着手。

2 抽油机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抽油机行业的运行情况的总结, 结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 未来的抽油机将会朝着节能、降耗、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且具有大载荷、长冲程、精确平衡的特征。

2.1 大型化

伴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 开采的油层深度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石油的含水量也在逐年提高。当前, 大多数油田常采用大泵来提液采油, 另外, 油田开采稠油时均会采用大型的抽油机。因此, 最近几年, 国外涌现出了很多大载荷的抽油机, 以前经常所采用的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 (最大载荷为213k N) 和气囊平衡抽油机 (最大载荷为227k N) 已被双驴头抽油机所取代, 其最大载荷大大提高。目前, 长冲抽油方式被大多数油田所采用, 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抽油效率, 且抽油机的工作寿命较长, 动载较小, 且排量较稳定, 另外, 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其中, 法国的Mape公司生产的抽油机最大冲程可达10m, 而WGCO公司的抽油机最大冲程更是高达24.38m。

2.2 低能耗

近年来, 为了降低抽油机的能耗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国内外加大了对技能型抽油机的研发与应用力度, 很多节能型抽油机及节能、控制装置被应用于油田的实际生产中, 双驴头抽油机、渐开线抽油机、液压抽油机、摆杆抽油机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3 自动化及智能化

进入21世纪以来, 自动化及智能化正成为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极其显著的标志。全球很多公司和企业均在抽油机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道路上做出了贡献, 如APS公司和B A K E R提升系统公司研制出了一款自动化抽油机, 其具有报警及自我保护功能, 能实时监测油井的运动参数并及时现实和记录这些数据, 然后经过综合的计算、分析, 得出抽油机的最佳运行工况的参数。

2.4 高适应性

为拓宽抽油机的应用范围, 未来的抽油机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其应该适应如下实际需要: (1) 适应不同类型油井抽取的需要; (2) 适应深井抽取的需要; (3) 适应长冲程的需要; (4) 适应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抽油的需要; (5) 适用不同成分石油抽取的需要; (6) 适应无电源抽取的需要。

2.5 长冲程

最近几年, 国内外加大了对长冲程抽油机的研发与应用力度, 其中长冲程的无游梁抽油机、增大冲程的游梁抽油机及增大冲程的无游梁抽油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实践和理论经验均表明:增大冲程的抽油机应将朝着增大冲程的无游梁抽油机方向发展, 而长冲程的抽油机将会朝着长冲程的无游梁抽油机方向发展。

3 结论

抽油机目前普遍存在着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要从技术上着手, 更要加大抽油机的管理水平, 深化抽油机的保养制度, 定期进行组织和检查, 及时的掌握抽油机实际运行情况, 并定期检泵和换泵。未来的抽油机将朝着大型化、智能化、自动化、长冲程、低能耗和高适应性的方向发展, 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降低抽油机能耗, 因而, 抽油机的节能技术的研发必然会成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方仁杰, 朱维兵.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钻采工艺, 2011, (02) .[1]方仁杰, 朱维兵.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钻采工艺, 2011, (02) .

[2]冯成宝.油田抽油机的现状及节能方式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24) .[2]冯成宝.油田抽油机的现状及节能方式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24) .

[3]张清林.抽油机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其节能技术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2) .[3]张清林.抽油机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其节能技术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2) .

8.国内自由观念发展趋势研究 篇八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自由;个人自由;社会自由

一、 自由观念演变的政治意义

自由观念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思想因子,是随着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起来现代性的思想观念,是政治现代化的产物。社会自由是现代国家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国家政治向着公民政治方向转变,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式的变化多样,民主政治发展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趋势,现代政治参与者也就对社会发展寄予期望。作为现代国家的执政者,就要随着时代变化的背景和具体的实际,转变政治治理方式,提高政治执政能力,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新环境,全面推动国家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经历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结构及其社会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或者转型。五千年的小农经济与集权政治的传统被彻底动摇了,我们国家迈上了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从最初经济领域的改革,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涉及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法制建设逐步得到完善。但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凸现出了权力与权利、个人与公共、国家与社会、自由与民主、计划和市场等亟待人们解释和处理的麻烦问题。这些现实的问题构成了当代中国深化改革的背景,在面临着社会文化转型,传统和现代关系紧张的问题,中国学人也积极的在探索者新的理论,探索新时代下我们的思想动向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展望国内自由观念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由思想得到全面发展,自由观与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步伐,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主义最终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在那里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关系高度和谐、自由平等,社会没有奴役、束缚、压迫,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一)经济自由发展趋势

第一,经济自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品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稚嫩走向成熟,经济自由将会获得长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品质。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得以构建、发展的一个前提,就是承认和保障个人拥有追求自身正当利益的自由权利。其次,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经济自由,从资源配置方面看,在未来社会之中,国家要高度配置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保障经济自由发展,促进社会走向富强发展。

第二,加快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依法保障人民的经济自由。法治市场体制首先是通过立法以规范政府的行为,保证政府制定的市场游戏规则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限制政府滥用强制侵犯公民的经济自由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普通民众真正拥有自由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才能让人们正真经济自由。

经济自由推动着市场经济这艘大船破浪远航,逐渐由一隅走向全球,由稚嫩走向成熟。在其演进的道路上,尽管各种各样的国家干预和控制曾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是从总体上说,经济自由始终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唱的主旋律,经济自由观念是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精神和文化动力。

(二)个人自由发展趋势

第一,个人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个人自由的前提是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消灭人的自我异化,摆脱奴役和剥削,才能实现个人自由。马克思的个人自由超越了资本主义的人的“异化”自由,是未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人对经济的自由支配,摆脱了人对物的依赖,人的发展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中国未来社会发展中,随着物质财富的汇聚,社会经济高度发达,迫使人们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劳动也由谋生的手段变成个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劳动不是谋生手段,而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个人自由的全面实现才有现实的可能性,个人最终实现解放。

第二,社会发展突破“人治”传统,让个人自由全面释放。传统的皇权、三纲五常等“人治”余毒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发展,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作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个人的思想发生着异化,这就束缚着人的自由和解放。我们今后要实现个人自由,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解放一切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的体制机制。因此,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们要全力“简政放权”来削弱政府对个人自由的束缚,保障个人追求自由的权利。这样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就能获得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把人们从“人治”余毒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发展。

(三)社会自由发展趋势

第一,社会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马克思强调:“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联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如果脱离了社会联系,也就没有了自由。现实社会的苦难在于人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社会存在和真正的自由关系,即人的社会关系被片面化为了物的社会关系。因此,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真正和谐是要建立人的真正社会性,“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二,实现人民主体自由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新的社会主义核心自由观。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广大人民对社会发展的美好期待、殷切盼望。社会自由成为一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要以“人民同不同意,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共产党人的工作准则,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实现人们的解放,让人们自由发展。

社會自由是个人需要的满足,是每个人自由的发展。但是,社会自由不是任意的、无拘束的无政府状态的自由,不是畸形错位的自由,而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这样人们才能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的自由需要法治作为保障,在法律范围内,每个个体充分的发展,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自由和谐发展,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课题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5-372HSD)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 篇九

前言

我们都知道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成分,也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各个民族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发展才创造出的地方特色文化,所以弘扬和继承地方传统体育的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样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相关的政府部门要积极的宣传和发展相关的体育事业,还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方式,发展的形式,还有就是不能一直的守旧,还要实时的进行一定的革新。

一、民族体育的特征

民族体育是相对于现代体育而言的一种身体活动的文化形态,其可等同于民族传统体育,所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有的、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所创造,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保存和延续下来的具有民族特征的体育文化”。

1.多样性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的多元化国度,而且在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都是不相同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更大的增加我们国家的多元化的进展,尤其是在每个民族的体育发展方面更是极具有地方的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属于本地区的特色体育项目。除了一些汉民居住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聚落外,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体育项目的数量甚至达到几千项,这些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不仅仅是记载了这些民族的生活和生产的方式,同时还是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的文化精髓,同时另外一方面也显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人情面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凸显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事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

2.群众性

对于我国各个时期的发展水平和方式来看,在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发现,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都是在以一定群众基础的方面上才能让人们所接受,传统的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的体质,丰富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从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开始更注重精神和身体娱乐方面。在全民健身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是延续了极具特色的运动方式,而且相关的体育运动的形式也在不断的简单化,不仅让身体得到更好地改善而且也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

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1.普及度不够高,在学校的教育缺乏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一些体育项目都是从我们在学生时代所学习到的,也就是说学校的体育教学才是传统体育上的重要输出源头。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要想在很好的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必须要在青年时代进行积极的灌输和教育才能做好继承的事业。但是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我国的体育教学的事业明显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体育课上常见到的就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游泳等项目,很少有学校将本地的极具特色或传统的体育项目的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堂上。

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具有民族气息的体育项目的课程,但是这些只是在某种形式上就是为了走个形式或者是作个秀,并没有深层次的把这些体育项目内涵和具体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此外一些学校也没有配备相应的教育资源,学校老师也是缺乏相关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甚至有些地区,早就摒弃了传统的体育项目,甚至病态的认为开展这类的体育项目是低俗的,不能成为主流的体育赛事运动,没有开设的意义。在一些大城市,只是注重学生们的学习和训练体育考试有关的科目内容,对于这些体育活动的其他项目都是不理睬的甚至是充耳不闻,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不少的青少年总是认为学习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更严重的就是认为这些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都是落伍不时尚,对于传统民族活动都是缺乏兴趣,也会阻碍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的而推广和发展。

2.宣传力度不够,国民的喜爱程度不够

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相关的体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关注,我国的体育健儿奥运会上取得51金的优秀成绩;在的伦敦奥运会上我们也是在所有参赛国里取得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虽然我们的体育竞争力在不断的提高,但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推动却是非常缓慢。对于非奥运项目的传统体育的宣传是少之又少,甚至是淡忘,这种状况让人担忧。总而言之,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工具都比较倾向于西方的一些体育竞技项目这类所谓经济价值高的项目进行宣传报道,而对传统的运动项目报道的较少,直接导致民众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认识,也就成为了一种现状,这种状况也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如果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就会让我们传统的体育自然而然的被遗忘,甚至被抛弃。也就是说我们的体育项目永远不能和西方的体育项目拥有同等的地位。

3.资金投入较少,载体较少

如果想让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能够迅速的提高,就需要许多资金的投入,创设更多平台让传统体育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本来应该用来帮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资金,现在却都用在了西方体育类项目上,是导致我国的体育项目自始至终的处于经费不足的状态,于是就陷入了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窘境。我们都知道,民族传统的体育经济大多数都是由相关政府来投入,从早期的状况来,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是很高甚至一些地区经济较为贫困,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有的时候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只有大力的发展经济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于体育竞技的经济支持。

三、我国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趋势

1. 将传统体育贯彻到教学当中

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这要从青少年甚至儿童时期抓起。我们之前就提到过,我们现在的体育事业和教学仍然属于那种所谓的西方化。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西方的体育竞技为主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在我国教学过程中展现魅力的机会。在我国大学的体育课堂上,最初的准备活动到正常的上课内容,运动的要点或者是最后的自由放松时间都很难找到具有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关内容。面对着许多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利条件,我们必须要把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一步的`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推进我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互动,满足汉族的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各个项目的体育项目的和好奇心,这样能在一定的方面上健全体育制度,提高学生对于民族体育运动的认可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设置一些传统的体育课程,并通过举办一些竞技比赛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做法不仅带弘扬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帮助,还能够以这种方式来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实现互动效果。

2.积极的开发使用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

我国的传统体育事业之所以会失去被人们喜爱的兴趣,失去继承或者是进一步提升的动力。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当地的政府部门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相应的资源。从这些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传统体育的竞争性资源正在逐步的减少,和前几年的状况相比较来说,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体育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是分配不均匀。所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国的各级文化部门体育部门都有责任,开展相应的治理工作,来达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相关的措施之后,要积极寻求民族体育的进步条件和一些更有效的运行手段,来完善体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的状况来达到与西方一些体育项目较为相同的水准,来完善我国的体育事业,让我国的青少年们能够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使用民族传统的体育资源。

四、结束语

10.中国金属家具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篇十

凡以金属管材、板材或棍材等作为主架构,配以木材、各类人造板、玻璃、石材等制造的家具和完全由金属材料制作的铁艺家具,统称金属家具。金属家具优势特点:极具个性风采,色彩选择丰富、门类品种多样、具有折叠功能、颇具美学价值、货品物美价廉。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金属家具市场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金属家具相关概述、中国金属家具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金属家具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金属家具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金属家具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金属家具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金属家具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金属家具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第一章 金属家具产品概述 第一节 产品定义 第二节 产品用途 第三节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章 中国金属家具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金属家具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金属家具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金属家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金属家具市场分析 第一节 金属家具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2006-2011年我国金属家具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1-2015年我国金属家具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 金属家具产品产能分析及预测

一、2006-2011年我国金属家具产能分析

二、2011-2015年我国金属家具产能预测 第三节 金属家具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2006-2011年我国金属家具产量分析

二、2011-2015年我国金属家具产量预测 第四节 金属家具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06-2011年我国金属家具市场需求分析

二、2011-2015年我国金属家具市场需求预测 第五节 金属家具价格趋势分析

一、2006-2011年我国金属家具市场价格分析

二、2011-2015年我国金属家具市场价格预测 第六节 金属家具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2006-2011年我国金属家具进出口数据分析

二、2011-2015年国内金属家具产品未来进出口情况预测 第四章 金属家具主要生产厂商介绍 第一节 重点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收入及盈利指标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重点企业2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收入及盈利指标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重点企业3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收入及盈利指标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 重点企业4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收入及盈利指标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重点企业5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收入及盈利指标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六节 重点企业6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收入及盈利指标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金属家具行业相关产业分析

第一节 金属家具行业产业链概述

第二节 金属家具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上游原材料生产情况分析

二、上游原材料需求情况分析

第三节 金属家具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六章 金属家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金属家具行业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金属家具国内外SWOT分析 第三节 金属家具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问题

二、应对策略

第四节 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产品需求特点发展预测

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七章 金属家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金属家具行业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金属家具SWOT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金属家具行业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八章 2011-2015年中国金属家具行业投资的建议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金属家具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率对行业的支撑

二、金属家具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市场机会分析

第二节 金属家具行业投资进入风险分析

一、同业竞争风险

二、市场贸易风险

三、行业金融信贷市场风险

四、产业政策变动的影响

第三节 金属家具行业投资决策依据分析

一、行业投资前景

二、行业投资热点

三、行业投资区域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5-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5-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5-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5-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

11.移动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研究(三) 篇十一

[关键词] “魔码” 点读笔 增强现实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2-0025-06

1 增强现实技术的简介与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以下简称AR),是使用信息技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补充和增强,让用户感受虚拟事物、信息与现实世界重叠的二维世界。也就是说,AR并非制造一个沉浸式与现实隔离的虚拟化世界,而是让用户体验到虚拟和现实在同一个空间的结合。

自上世纪70、80年代诞生以来,AR技术已经在军事、工业制造、电子游戏和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R技术再度火爆起来,并且更加普及。

AR的基础是现实世界,却可以突破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内容,丰富我们对于信息的获知体验。在移动数字阅读领域,许多智能手机应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结合现实的场景、物体,如纸质出版物,通过AR技术增强阅读体验。比如,在报纸基础上,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对纸质出版物增强视听觉体验;在书籍基础上,通过点读笔扫码识别码,对纸质出版物增强听觉体验。

增强现实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结合虚拟化技术再来观察现实的方式,契合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所描述的“镜中自我与真实自我不可分离”,而形成的虚实交融的“异托邦”。

2 基于“扫码”行为的两种增强现实模式的比较研究

目前,在移动数字阅读领域有多种AR应用。笔者选择报纸“魔码”和点读笔作为研究对象,二者所代表的“扫码式”AR目前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2.1 研究对象

2.1.1 报纸“魔码”

二维码是一种条码技术,存储的信息量大,并能整合多媒体信息。且易于制作、成本低。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二维码经历过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05—2008年,《北京晚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潇湘晨报社等都进行了探索。这一时期,二维码的主要作用是让用户通过手机扫描报纸版面上的二维码标识,跳转到报纸的手机WAP网站,阅读报纸指定版面的相关新闻和广告资讯,并开展互动。2006年世界杯和2008年奥运会,使这一新技术第一次大面积应用于平面媒体。但在2008年之后,报纸二维码应用逐渐陷入沉寂。

第二阶段是从2011年4月开始,《每日商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再次推出报纸二维码应用。这一阶段报纸二维码应用的兴起主要是因为3G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用户接入网络的成本;智能手机的普及提供了硬件基础;同时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迫使传统报业不得不寻求数字化转型,而二维码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这一阶段中,《华西都市报》开发的报纸二维码产品,主要有报纸二维码、手机扫码应用“魔码”、“魔码”内容三个部分。用户通过手机移动应用“魔码”,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来获取网络内容资源,增强报纸上的文图新闻的体验。这一过程,使得虚拟内容和现实内容相结合,实现了增强现实(AR)。

目前,《华西都市报》的“魔码”发展相对成熟,同时也有一定影响力,自2011年诞生至今,“魔码”已经从《华西都市报》一家使用发展到目前四家报业集团使用,在报纸二维码应用中最具有代表性。

2.1.2 点读笔

点读笔是基于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和数码语音技术开发而成的阅读和学习工具。其技术原理是先将图书上的内容通过OID进行编码,并用特殊的印刷技术将编码印刷到特制图书上,然后用户用点读笔扫描图书编码就可以进行识别并播放相应语音。

目前,点读笔主要应用于幼儿早教、会展、旅游等行业。

用户在使用点读笔扫描图书内容时,点读笔发出的声音内容和被扫描书本上的内容相结合,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增强现实。

2.1.3 “扫码”类数字阅读增强现实模式

对比以上两种增强现实的模式,不难看出,虽然是应用于不同领域(报业、图书出版业),采用不同的硬件(手机、点读笔),实现不同的媒体(多媒体、音频为主),报纸“魔码”和点读笔在本质上都是通过“扫码”这一交互方式来实现移动数字阅读增强现实体验。

无论是手机“扫描”报纸二维码,还是光电笔“扫描”OID码,都要经过“编码”和“解码”两个过程。

首先将内容编码成虚拟内容制作成图形码,然后将图形码印制到现实内容上。当用户使用硬件来扫描图形码时,触发了解码过程,虚拟内容被解码,实现AR。

所以本文将以上两种模式归纳为“扫码”式增强现实,并以此为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2.2 研究方法

对于移动数字阅读中的增强现实这一主题,主要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市场—产品”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扫码”式的数字阅读增强现实模式,并进行比较。具体而言,即从市场情况、用户需求、产品功能、用户体验和内容资源五个维度,对魔码和点读笔这两种增强现实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对移动数字阅读中的增强现实这一主题做出探索。其中使用了杰西·詹姆斯·加瑞特(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作为用户体验的分析框架。

2.3 研究内容

2.3.1 市场情况

A 点读笔

目前主要应用于幼儿早教、旅游、会展等行业。其中,早教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国有近70万所中小学校,大约3.2亿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约两亿人,早教行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据教育部门统计,当今家庭教育资金储备占全部家庭收入的30%—40%左右。除了传统的商场超市、家电卖场、IT卖场以外,新华书店和电子商务网站也是点读笔的主要销售渠道。从2004年开始,点读笔的品牌逐渐增多。近一年来点读笔基本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搜索淘宝指数2011年7月—2013年7月点读笔的搜索指数与成交指数可得)。

nlc202309021043

B “魔 码”

“魔码”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报纸的阅读体验。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报业正面临着衰落和萎缩。

作为报纸行情晴雨表的广告行业的变化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2012年,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量下滑,业内称之为报业广告的“第三次低谷”。据CTR研究数据表明,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报纸广告刊登量明显减少。与2011年相比,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主要报纸广告收入预计都有15%—20%的下滑幅度,广东地区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30%。

2012年1—9月,报纸是传统媒体中广告投放唯一下降的媒体,降幅达8.2%;据慧聪网的研究报告,2012年1—5月,全国报纸广告按刊例价计算为397.8万元,下降了5.1%。

在发行方面,2012年各地都市类报纸征订均遇到较大困难,其中家庭订户迅速减少,报业的发行结构受到打击。都市类报纸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消费品,家庭消费品广告也是都市报的主要广告来源,家庭订户大量流失,对报业有着重要影响。

2.3.2 用户需求分析

(1) 用户特征

A 点读笔

对于一些产品来说,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同一人群。而对点读笔和一些同类的教育产品,使用者和购买者是不同的群体。因为作为使用者的儿童没有购买的经济能力,家长扮演了购买者的角色,家长却不会去使用点读笔。

所以点读笔的用户由两个不同的群体构成,分别是购买者——家长,使用者——儿童。

购买者——家长。家长作为购买者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目前中国2—7岁群体的父母,90%为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的人群,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重视教育投入。同时,这部分人群工作较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对孩子进行亲子教育。而且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相对不足,无法提供有质量的英语辅导。

使用者——儿童。作为使用者的儿童,年龄较低,无法使用复杂的产品;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时喜欢互动性的产品。

B “魔 码”

“魔码”被报业推出的初衷是,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扫描图形码来增强报纸的阅读体验,促进报网融合。所以“魔码”的真正用户是拥有智能手机的报纸读者。

以《华西都市报》为例,2011年12月的一项关于“魔码”用户调查显示,18—35岁年龄段的用户占到81.93%,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96.38%。

这部分用户群体比较年轻,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是上网人群,他们能够使用许多数字媒介作为信息来源,报纸并不是他们最依赖的媒介。

(2)用户需求

从上述用户特征出发,分析不同于用户群体的用户需求。

A 点读笔

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所以家长群体有早教的需求。家长需要一款产品,能够代替他们在无家长辅助的情况下对儿童进行教育。

根据儿童这一群体的用户特点,儿童需要一款简单易用,有直接的互动行为发生,能够吸引注意力和兴趣的产品。

B “魔 码”

“魔码”用户群体的主要需求是增强阅读报纸时的体验,获得纸质报纸不能提供的多媒体信息。

《华西都市报》推出“魔码”的初衷是:促进报网融合,覆盖更多人群,实现报纸的立体化传播。

理论上,年轻受众对“扫码”这一新奇的交互形式会产生兴趣,“魔码”让报纸同时具备手机移动和海量信息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年轻受众移动化、多媒体的阅读需求。

2.3.3 产品功能

(1)功能列表

A 点读笔

市场上点读笔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分为点读功能和独立功能两个模块。点读使用指的是点读笔通过点击内容发声这一核心功能,这一功能需要和特制的点读书本配合使用;独立使用功能主要指脱离点读书本,点读笔独立完成的功能。

以一款型号为vt-2103的外研通点读笔为例,主要功能有:

点读功能:即点即读,跟读对比,翻译查词。

独立功能:MP3播放,U盘存储,自动关机。

B “魔 码 ”

“魔码”的移动端产品是扫码应用,以《华西都市报》为例,《华西都市报》在ios和安卓平台上的扫码App叫做“魔码”,主要有扫描功能和魔码汇两个功能模块。

扫描功能:

我的“魔码”(消息,相册扫码,收藏,订单,分享,系统设置及其他)。

启动扫描:点击“启动扫描”,将报纸上的二维码置于镜头下,手机就可以播放多媒体内容。

历史记录:扫码的历史记录。

魔码汇功能:

天气日期:查看日期,还可以通过切换城市,查看成都、武汉、贵阳、大连四个城市的天气。

新闻窗:点开查看所在地热门新闻。

同城活动:所在地同城活动概览。

影讯:所在地电影院线情况概览。

折扣:所在地商场折扣信息。

轻松一刻:笑话。

(2)主要流程

通过分析点读笔的功能,总结了两个产品主要使用流程。

A 点读笔

阅读—发现待扫描处—点击扫码—发声

B “魔 码”

阅读报纸—产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需求—打开魔码App—启动扫描—扫码—载入播放内容

2.3.4 用户体验

杰西·詹姆斯·加瑞特提出了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这个模型最初是针对网站提出来的,并把网站分为信息型平台类产品和功能型平台类产品,两者分别关注的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帮助用户完成任务。事实上,该模型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互联网产品和媒介产品的分析中,并不局限于网站。

nlc202309021043

在这个模型中,他将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分为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在这五个层面上探讨用户体验 。

战略层关注的是来自企业外部的用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产品目标,即一个产品能满足用户哪些需求,并且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范围层描述了一个产品所具备的功能和特性。对于功能型产品,范围层意味着功能规格:对产品的“功能组合”的详细描述;而对于信息型产品,范围层则意味着对内容需求的详细描述。

结构层是指产品所包含功能的组织结构。在功能型产品方面,结构层意味着交互设计,定义系统如何响应用户请求。而在信息型产品的一侧,结构层意味着信息架构,即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促进用户理解。

框架层进一步提炼了结构层中形成的产品目标和需求。无论是信息型产品还是功能型产品,框架层都包含信息设计:一种促进理解信息的表达方式。对于信息型产品,框架层还包括导航设计;而对于功能型产品,框架层还包括界面设计。

表现层关注的是最终产品的感知呈现。无论是哪种产品,表现层关注的都是为最终产品创造感知体验[1]。

笔者将利用这个模型来对比研究点读笔和“魔码”。因为点读笔和“魔码”均是被用来实现增强现实这一功能的,所以二者均属于功能型产品。

(1)战略层

A 点读笔

从产品所对应的两个用户群体——家长和儿童看,点读笔的出现基本满足了双方的需求。

对于家长来说,点读笔可以通过儿童自主操作,让儿童在阅读书本时获得听觉的体验。满足了家长节省时间和进行亲子教育的需求。

同时,点读笔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十分新奇。满足了儿童好奇心,也迎合了他们对简单工具的需求。

B “魔 码”

虽然魔码具有移动化、多媒体的特点,但是实际上很难满足年轻受众对新闻阅读的需求。

一方面,年轻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大量信息,“魔码”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必要的信息来源,同时相比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资源,“魔码”的内容显然贫乏;另一方面,这部分用户对“魔码”的接触多半是出于好奇心,随着扫描二维码带来的新奇感递减,他们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小。

目前很大一部分“魔码”扫描出来的结果多为广告图片或视频,信息价值不高,难以引起用户兴趣。

报业制作“魔码”的初衷是希望魔码成为报业打造立体传播的载体,打破印刷行业时间和载体的限制,从而实现阅读模式、新闻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变革,促进报网融合。但是“魔码”很难真正满足市场上年轻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无法获得用户,也就很难真正实现报业对“魔码”所抱的期望。

从战略层来看,点读笔的出现迎合了市场需求、建立了商业模式,巨大的需求也使得相关企业通过这一产品在市场上获取了相应的利润;而“魔码”的推出,更主要是报业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自己求变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和市场需求脱节,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商业价值。

(2)范围层

A 点读笔

点读笔的功能分为点读功能和独立功能。其中满足市场上家长和儿童主要需求的是点读功能,这项功能实际上是和印有OID码的点读书本一起实现的。

首先,点读功能将家长从给孩子讲故事、教英语的任务下解放出来,生动的故事与专业的发音也给早教提供了保证。

同时,点读功能操作简单,反馈直接的特性使得儿童能够十分轻易地使用点读笔,“点—读”的参与式反馈也能够调动起儿童使用的兴趣。

一些独立功能,如MP3、录音等并不是点读笔的主要功能,更多地是作为语言学习工具的附属功能。

B “魔 码”

“魔码”的功能主要有扫码和魔码汇。

扫码功能使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这一动作,接收到多媒体信息,增强阅读新闻的实时体验。

但是目前带有二维码的“魔码”新闻仅仅占报纸所有新闻中很少的一部分。以《华西都市报》为例,一份报纸中平均只有五则魔码新闻。这意味着读者并不能自由选择新闻内容来增强现实,只能体验报纸规定好的AR素材。

而魔码汇这一功能,虽然汇集了一些新闻和便民信息,但是这些内容用户可以从网上获取,魔码汇也并非在魔码App的首页展示,而是一个二级菜单内容,这样更减小了用户使用的可能性,所以很难实现报业所期望的成为门户的目标。

从范围层来看,点读笔的功能设计重点突出,集中在“点读”上。

“魔码”的重点功能扫码,却不能让用户自由选择扫码的内容,内容限制使这个功能的效用大打折扣。寄托报业门户希望的魔码汇功能可用性不强,在范围层上,“魔码”功能多而不精。

(3)结构层和框架层

A 点读笔

点读笔实质是一个扫码和发声工具,设计为硬件,采用了用户非常熟悉的笔状外形。笔状外形自然地伴随着“点”“划”的交互行为,将扫码的AR行为以一种用户熟悉的方式组织起来,交互简单,“点—读”的反馈方式也十分直接。

B “魔 码”

“魔码”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App应用,设计为软件。虽然“魔码”的扫码功能理论上可以实现读者的增强现实体验,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扫码的效果受制于网络环境,在没有良好网络的情况下,“魔码”的功能会受到很大限制。

同时,从“魔码”的流程来看:阅读报纸—产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需求—打开“魔码”App—启动扫描—扫码—载入播放内容,这个流程中步骤太多,影响了交互体验。用户的行为缺乏反馈。

在结构层和框架层,点读笔得益于自身笔状的外形,并将扫码变为用笔点这种人类熟悉的交互行为,而且硬件产品化的设计更方便地实现销售;而“魔码”只是移动应用软件,难以获得用户付费使用,且因为移动网络状况的不稳定性和步骤的复杂性,扫码功能不能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

nlc202309021043

(4)表现层

视觉是否乱杂,混淆了主要功能。

A 点读笔

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点读笔都采用了卡通形象,一些规模较大的点读笔厂商甚至与知名的动画,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合作,将点读笔外形制作成动画人物形象,从而吸引儿童用户。

其中主要点读功能的按钮一般十分明显,放置在笔身的突出位置,方便使用。

同时,点读书籍无论是少儿读物还是语言教育,均采用卡通化的设计。

B “魔 码”

主页面设计界面简洁,启动扫描按键放在中间,突出了“扫码”的主要功能。

整体色彩风格统一。

视觉层上,不同商家的点读笔外形有较大差异。但是书和笔均采用卡通造型和鲜艳的色彩,针对少年儿童进行设计。“魔码”的视觉设计仅仅达到较为统一的层面,缺乏设计感,并没有针对特定用户进行设计。

2.3.5 内容资源

A 点读笔

点读笔行业采取了一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一家硬件厂商往往会和一家出版社进行合作。来为自己的点读笔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

通过软硬件整合,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B “魔 码”

“魔码”的内容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魔码”新闻,即报社针对一些新闻制作的多媒体内容;另一种是“魔码”广告,即将广告内容制作成“魔码”,用户通过扫描“魔码”阅读广告内容。

“魔码”新闻的内容资源均来自于报社的采编。以《华西都市报》为例,报社采集了一些新闻的多媒体素材,然后制作成二维码印刷到报纸上。

“魔码”广告内容来自于报社和广告主的联合制作。这也是“魔码”的主要盈利方式。

3 总 结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幼儿早教本身就是一种刚性需求,同时市场潜力很大,点读笔的出现充分迎合了这种市场需求。纸质出版物的增强现实设计,针对了需求最迫切的部分,重点突出了“点读”这一核心功能,在 “听”这一感官的增强上做到了功能稳定,流程简洁,增强了用户体验。

点读笔生产厂家将点读这一增强现实功能硬件化、产品化,通过联合出版社,做到了软件产业和硬件产业的整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盈利模式,使得整个点读笔行业不断发展。

而报业的“魔码”,并没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用户的特征,产品功能看似很多,重点却不突出。扫码功能受制于网速和素材质量,体验难以保证。作为软件产品,“魔码”很难获得付费用户,依赖于报社的持续投入,本身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虽然都是“扫码”型的增强现实模式,相比点读笔已经成熟的产业形态,“魔码”在产品用户体验和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产业链。两相比较,可以对纸质出版物的增强现实应用提供以下建议。

3.1 增强现实要从充分条件变为必要条件

纸质出版物增强现实的产品,应首要考虑用户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对于“魔码”来说,报纸本身已经提供了足够多的内容,“魔码”还在不断地为用户提供额外的内容。在目前新闻内容泛滥、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介应该致力于读者获知信息效率的提升、有价值信息与用户需求的匹配,而非简单去做“报纸可以看视频”这样的叠加。无论给读者增加多少信息,始终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须。

点读笔是纸质出版物增强现实的成功应用。在产品设计上,放弃了对书刊读者整体层面的考量,将产品针对群体减少至儿童、学外语这些特殊人群。在这些人群里,由于其特殊的需要,增强现实应用便不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

3.2 增强现实需要突出重点,反次为主

纸质出版物增强现实应用,分为两部分:出版物部分和增强现实部分。“魔码”与点读笔的设计思路,其实在根本上是不同的。“魔码”是报业所设计的“转型”产品,希望在纸媒为用户提供纸质内容外,还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音频、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内容。但是,追根溯源,“魔码”是为了报业的发展,寄望将报纸读者“平移”至移动互联网。

点读笔的生产者,基本没有纸质出版物背景,如做教育器材的诺亚舟、教育培训的洪恩、便携电子设备的纽曼。因此,点读笔设计初衷便不是为了延续纸质出版物的发展。通过点读笔的设计,生产者反过来整合纸质出版物资源。

表现在产品形式上,报业的“魔码”是“买报纸送‘魔码’”,点读笔则是“买笔送书”,主次完全不同。作为报业附属品的“魔码”,还承担了报业“转型”的历史责任,负担沉重。而点读笔一开始就以自身为主,致力于为用户特殊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体验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一旦成为用户群体的必要需求,用户就会购买点读笔持续使用,进而持续购买配套点读书的纸质出版物。

3.3 增强现实需要硬件产品化和系统产业化,形成产业链

点读笔是成功的纸质出版物增强现实产品,通过硬件产品化的系统产业化,形成了清晰的商业模式,打通了产业链。与出版社形成合作,只需增加点读笔的销售即可获得收入,将增强现实这一功能转化成了盈利。但“魔码”则局限于软件,没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产业链无法打通,难以形成盈利。

面对移动数字阅读的契机,纸质出版物均在思索自己的转型路径。点读笔与“魔码”,恰是提供了两种不同思维下转型的模式,也印证了不同思维带来的不同结果。纸质出版物不仅要看到移动数字阅读的机会,将移动终端与自身产品结合,而且更需深入思考结合的主次关系、需求定位、模式创新。

注 释

[1][美]杰西·詹姆斯·加瑞特著;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通信课程学习计划下一篇:浅谈台湾之行心得